在体验中快乐作文(精选11篇)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篇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这种声音的艺术表现不仅限于乐器的声音色彩,它还体现于我们人类自身所特有的一件乐器———声带,声带的作用在声音艺术中可直接转化为歌唱。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使用一件乐器来展示音乐的魅力,这就完全可以用我们自身拥有的声音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生活化就是歌唱。
在中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奇怪的现象,当学生在学习一首歌曲时,教师反复地教却听不到学生大声地唱,一节课上下来教师疲惫,学生很累,没有达到教师当初设计的目的。我想这可能是学生缺乏对歌唱的体验。
“音乐体验式教学”旨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因为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应当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在性。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的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一、把握重难点,突出学习的体验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在熟悉曲调之后,教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进而准确地抒发情感,表现歌曲的形象。
在教唱《渴望春天》这首歌曲时,采用学生朗读歌词的方法,学生发现歌曲表现的形象是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渴望。有了对歌曲形象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所知道的歌曲,诗歌等不同艺术形式来描述春天的美丽。这首歌是一首弱拍起唱歌曲,学生很难把握。教师采用了示范演唱的方法,让学生来发现歌曲与正常节拍演唱有何不同,通过教师多次的示范演唱,学生发现了弱拍演唱的规律。《渴望春天》这首歌是一首六八拍节奏的旋律,它具有强弱弱次强弱弱的特点,为了能让学生能掌握六八拍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春之声圆舞曲》的欣赏,通过欣赏同学们掌握了三拍子和六八拍具有相同的特点。在反复演唱中,学生较好的把握了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突出了重点,掌握了歌曲的难点。
二、突出审美体验,感受美得旋律
音乐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音乐审美体验,根据音乐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歌唱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审美要素在歌唱表现中的作用。
《海滨音诗》这一课内容描述了海文化之美,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作为海滨城市的家乡连云港,我将《在海一方》作为重要内容来进行教授。目的就是在教学中突出家乡的海、古、神、奇、幽的人文特色之美。视频展现,一幅幅图片展示,家乡优美风光顿时使学生产生对美的向往。配合着优美的曲调,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三、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创编体验
音乐课中的创编活动,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通过生动有趣的创编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创编意识。
从音乐课实际出发,可以采用“体验式游戏教学”,体验式游戏课教学评估,可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过程性、情境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等进行观察测试,并评定“表现力优、创造性有进步、合作性弱需培养、情感投入性优”。教学模式可从体验式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体验式活动模式,具体包括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五项环节。“活动”指新授音乐作品,包括情境融入、作品与学生的互动、师生互动等,随着递增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能力。“创作”是在新授基础上,引导想象,激发思维与创造,延伸进行一度创作及二度创作表现。同时“创作”贯穿于“导入”、“活动”诸多环节。“表演”、“评议”是指交流、互评、共享愉悦、并激发审美与情感。
例如,我在教授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这首歌曲时,首先采用的是自学的方法,在自学中让学生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教师再给予帮助解决。通过学生的自学、参与、感受初步对乐曲有了了解,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用歌曲原有的的旋律创编歌词表达自己内心美好的心愿。通过创编体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对歌曲二度创作表现有了良好的延伸,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体现快乐歌唱的意义。
歌唱是歌唱者发自心灵的、自觉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浓厚的兴趣、自信心是快乐歌唱的前提。只有在体验中感受音乐艺术魅力,才能快乐歌唱。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篇2
海阳市辛安镇第二小学
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从读书开始的,没有阅读的学校就不是真正的学校。因此我们为了让师生陶冶情操、获取真知和终生发展,扎实开展了“绿色读书工程”活动。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丰富了师生的文化内涵,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让师生享受了读书的快乐,体验读书了幸福,而且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养。
一、构建网络,提供读物
完善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柜”、“个人书橱”三级书库。
(一)、图书室建设和利用。
学校图书室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知识海洋,是涵养道德的精神文明摇篮。正因如此,我校图书室的工作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配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特色,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硬件保证
2010年至2011年学校先后争取资金投资15万余元新建学生图书室6间、装修教师阅览室3间,更新了图书柜、图书架和图书桌。并且图书室在管理能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室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校图书室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
2、图书保证:要推行课外阅读,首先要让学生有书读,有好书读。为丰富学校藏书量,我们每年都会为学生增购图书1000册以上。同时,我们多方争请,2011年3月,烟台司法局向学校无偿捐赠图书3000册。2011年6月,学校下属的19个村有12个村向学校无偿捐赠图书1000余册。我市教体局一次性奖励我们2万余元的图书。目前,我校图书达到12000册,生均30册。
3.开放保证: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接受教育,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消化知识、开拓眼界、查阅资料。学校决定图书馆实行全天候开放,随时欢迎学生借阅,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下午四点分,这为学生查阅资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4、宣传保证:学校每月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校网、《阅读导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室动态,发布新书通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现在我校的图书室已成了向孩子们展示图书的舞台,“亲近图书,走进智慧”已是孩子们不变的追求。
(二)、图书柜建立和使用
2010年学校根据教体局的要求每个班购置了新的图书柜,要求班级图书柜图藏书人均不少于5本,图书来源是根据烟台市教科院和海阳市基教科规定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进行购书,购书分班级统一征订(选读书目)和个人购买(必读书目)两步进行。为给家长减负,规定同级部班级图书柜的书可调换使用。学校规定每天星期二的中午和星期四下午最后一节课专门阅读图书柜的书目。
(三)、个人书橱建立和使用
学校通过家长会和协议书要求学生在家中建立个人小书柜,藏书不少于10本,每天晚上拿出30分钟和家长共读,每学期要求家长到学校签订“亲子共读”保证书,学期末学校开展“亲子共读”读书体会和经验交流。
二、师生同读,共同成长
(一)、教师方面
1、让读书活动融入教师生活(1)采用自主研读和集中阅读。
读书活动开展以来,为了让教师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学校统一印制了教师读书笔记,命名为《书香丝语》,其内容包括:“今晨诵读”即每天早读时与学生一起诵读的内容;“品读善思”即每日读书时的摘录和感悟;“本周精华”即一则格言、介绍两位名家、给自己的三句寄语。
(2)开展“我来推荐,你来读”活动。
这一活动是利用网上资源,由年轻教师轮流负责,每周向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可以是名师成长杂记;可以是小故事大哲理;也可以是读书感悟或名篇推荐等。负责教师在每周一打印好,分发给每位教师拜读,文章最后有留有教师谈感悟的空间,命名为:我的心语。并在下周一利用周会组织教师交流。
2、以活动交流,体验读书幸福。
读书沙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交流活动,首先我们开展了“共读一本书”(《优秀教师必备的20种素养》)、“课标伴我行”、“重拾童书,走近童心”师生共读一本书,三个主题的沙龙活动,活动在学科组内开展。接着开展了“书韵流香 你我共赏”“阅读 交流 共享”“穿越文本 字里人生”三次读书活动,通过一次次的读书交流,教师感悟得以共享,收获满满。其中3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海阳市优秀读书人物,4名教师撰写的读书随笔在《烟台教育》和《海阳教研》发表,8位教师撰写的读书随笔获烟台教科院一等奖。
(二)学生方面
1、博采众长 出台方案、2(1)制定方案,保障措施
我们在调查和研讨中发现,现在学生的阅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阅读量减少。二是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三是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为了改变上述弊端,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书籍,训练基本鉴赏能力。我们开展了《绿色读书工程》活动。为使活动有效开展,我们又详细制定了《辛安二小绿色读书工程活动实施方案》、《辛安二小师生阅读与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的制定为师生读书指明了方向,引领了方法。
(2)营造氛围,创设情景
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投资粉刷了四排教室,每排教室设计了一个读书主题并装饰了读书宣传画和警示语,班级的墙壁都开辟了读书专栏,如:“读书明星评比台”、“好书推荐”、“风采展示台”、“书香园地”等。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蕴涵着浓浓的书香,真正实现了让校园和班级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2、传授方法,指导阅读
为了更好地将课外阅读落实到实处,让学生不但爱读,而且会读,我们采取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阅读指导”等作法。
(1)师生共读,释放激情
师生同读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作法中最朴素,最有效方法之一,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规定学生的读书时间内,和学生同背诗书、同读经典、同读名著。大声朗读是激发学生读书的最快最好的捷径,所以要求教师每周星期四的阅读课上,采取巧妙切入,投入朗读,三——五年级每节课教师为孩子朗读10分钟左右,一二年级每节教师为学生朗读15分钟左右。
(2)亲子共读,促进交流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亲身力行,就能大力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我校向每个学生家长发出了“亲子共读”倡议书,和家长签订“亲子共读”协议书,目的要求家长同逛书店、同读好书(每学期亲子共读4本)、共同交流、共同沟通。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有两个家庭被评为“海阳市书香家庭”,40个家庭被评为“辛安二小书香家庭”并利用家长会进行总结表彰。
(3)阅读指导,有效读书
我们利用每周星期四课外阅读指导课,向学生介绍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等,在这三种方法中我们重点指导“精读法”,主要落实三个层面:一是望“题”。望“题”即看书的封面和目录,让学生了解作者简介和本书的基本内容;二是闻“声”。闻“声”就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中,要 3 听到学生的声音,即对书中或谋篇文章的好段大声的感情朗读,对书的写作思路、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三是切“点”。切“点”就是在读书中让学生切中重点段落进行批注,即抓住主要段落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走进作者的心里,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四是写“记”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写读书笔记。
3、合理搭配、统筹安排(1)高效教学,拓展阅读
为了高效有效教好教科书,节省时间拓展课外阅读,我们采用每个单元的精读课文一节课完成,每个单元的两篇略读课文一节课完成。而且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要求教师围绕《自读课本》、《主题阅读课本》和学校规定的读书内容指导学生拓展阅读。
(2)科学规划,确保阅读
学校严格按教体局的要求,在不随意增减课时的基础上,从语文课时中调剂一节课专用于阅读。我们还规定“五一”前周一、周三、周五中午作为课外阅读时间,每天早晨为经典诵读时间。“五一”后到“十一”前,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的早晨作为课外阅读时间,每天中午拿出20分钟经典诵读。还要求语文教师在家庭作业里要布置二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星期天、节假日有计划地组织课外阅读。
4、科学评价,促进阅读
(1)建立考级评价,巩固读书效果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检阅学生的阅读成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书香校园”向纵深发展,我们实施了学生课外阅读考级评价办法。
一是考级评价的内容:
(1)阅读考级的级别设置。根据阅读量的大小,阅读考级共设十级(从二级开始),采取分级管理的形式,二、三级为初级,四、五级为中级,分别由班级或级部组织考核,学校将抽样复查;六、七、八级为高级,九、十级为特高级,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核。
(2)阅读考级时间。班级阅读考级可每月进行一次(班级每两月上交一次班级学生阅读考级申请表),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期中和期末)复查。
二是阅读考级程序
(1)考级者写出考级申请,并写出自己所读书目及背诵的古诗词、经典诵读内容,同读书笔记一并交班级考核小组,以便进行考前资格审查。(2)由校级考 4 级小组审查考级者的阅读量、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古诗文和经典背诵、读书笔记、六个方面是否达到相应级别,认为合乎要求即下发考级通知单,安排时间统一考核。三是校级考核小组按要求分别组织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考核达级活动。四是学校将为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考级证书。
(2)建立成长档案,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检验学生在小学五年读书生活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读书中,学生素养的发展情况,学校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建立了读书成长档案。
5、开展活动,开心阅读
创建书香校园关键在于把开展班级读书会的活动坚持下去,发扬下去。为此,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班级读书会开展“三会”(好书推荐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报告会),“三赛”(读书演讲赛、经典诵读赛、读书知识赛),“三展”(读书笔记展、读书心得展、学生编书展),活动的开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而且有利地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6、定期评价、表彰先进
读书评价十分有利于读书活动的深化,遵循这一规律,班级每周进行评选一次“阅读之星”活动,来推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每月评选一次“书香班级”(流动红旗),每学期评选一次“读书小明星”,来推动学校读书的热潮。
7、读写结合,双轨运行
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获得习作的“源头活水”呢?我们通过《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方法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形成了一套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语言文字积累——生活素材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并推行了“读写结合,快乐成文”作文写作指导方法。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积累了大量的材料。通过检查和统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学期写日记60余篇,写读书笔记30余篇,写读后感20余篇,小练笔20余篇,大小作文达16次,其中学生自编书每班达6本以上。以上的积累和写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每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中,我校学生的作文质量优秀率达40% 以上,良好率达75%以上,及格率达100%。其中3名学生写的文章在《红蕾》刊物发表,十几名学生写的文章在县级以上获奖。
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快乐 篇3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体验互动 体验合作 体验创造
体育游戏是指为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育,发展其基本动作,使其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并培养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而设计的活动。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但在传统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孩子学会了何种技能,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从而让孩子在体育游戏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很少感受到游戏带给自己的快乐。教学的最大宗旨是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快乐、自主的,是具有真实体验的过程,体验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如何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更多真实、快乐的体验,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情境性游戏,体验互动的快乐
孩子是天生的游戏家,在体育游戏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运动环境,赋予情节,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积极与幼儿产生互动,在“非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真实的体验,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体验游戏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
如在感统活动《海洋公园》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丰富的海底世界,“鱼类馆”是由桌子拼搭而成的,桌子底下悬挂着许多热带鱼类;珊瑚馆的珊瑚上系着许多小铃,孩子经过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海星馆的渔网上系着许多海星,吸引着孩子们抬头观看;冲浪馆,为孩子们准备了一架高高的滑梯,等待着勇敢的冲浪人挑战。有了这些情境的创设,单一枯燥的滑板训练变得有趣生动,枯燥的玩滑板要求——头抬起、双脚并拢被孩子们观看海底的鱼类、碰触珊瑚上的小铃、观看渔网上的海星一一被化解。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孩子们有秩序地轮换着,在每一个海洋馆中愉快地穿梭着,丝毫感觉不到疲惫,教师根本不需要在旁边一遍遍重复着玩滑板的要求。孩子们通过和情境的互动,自然地学会了正确的滑板玩法,体验到只有游戏带来的快乐,这样的情境游戏,把体育的技能巧妙地融合到了游戏环节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既掌握了活动的要领,又体验到玩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二、同伴性学习,体验合作的快乐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相互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互动,有效的沟通交流,都有助于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与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家在一起活动或游戏,会比个人活动、游戏的效果好得多。幼儿期是合作性学习的萌芽期,这种“共同行动看效果”,可促进儿童在共同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游戏,在体育游戏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一起探索学习,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并通过同伴间的讨论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幼儿积极交往能力的发展,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体育活动《彩虹冲冲》中,教师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幼儿分成了红、黄、蓝、绿四组队员,每组选一位能干的孩子做小队长,并给每一对队员分配任务,请他们根据操场四周的图示合作搭建今天活动的游戏区,孩子们在小队长的带领下一起烟研究图示并尝试搭建,在搭建过程中,每个人都提出想法,大家一同商量解决。在搭“城堡”这个游戏区的时候,孩子们遇到了问题,用轮胎搭起的城堡总是要倒塌,这时候,集体的智慧就充分显示出来,每人出主意,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进,这里改装一下,那里修整一下,终于把操场上的轮胎搭建成了一个雄伟的城堡。游戏区搭完以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想出各种玩法,笔者把玩法介绍给你,你把玩法介绍给我,大家一起体验互帮互助的快乐,孩子已完全不是活动的参与者,而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创造者,他们用动作、身体探索着环境,感受着运动,感受着合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在同伴身上获得新的游戏火花,不断拓展游戏情节,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不断将游戏情节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三、多样化教育,体验创造的快乐
体育游戏是富有创造性的游戏,每一样游戏材料都蕴涵多变性。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必须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他们多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多做;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多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有问有谈的自由;解放孩子时间,使他们有些空闲时间,干一些他们高兴的事,使孩子们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大人的附属品、木偶。”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应立足于幼儿与材料本身,大胆地放手,不约束孩子,将创造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孩子,让他们自由地玩、自由地发现,给予每个孩子充分与材料互动的机会,体验创造的快乐。
在游戏《好玩的纸盘》中,教师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一个小小的纸盘,请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自由探索纸盘可以怎么玩。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创造力,有的把纸盘当成了方向盘;有的把纸盘顶在了头上当杂技员;有的把纸盘夹在了两腿中间学小兔跳;有的请来了好朋友,大家玩起了扔飞盘的游戏,等等,每个人的玩法都是那么富有新意。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惊讶,在孩子们多变的玩法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是创造的天使,他们的小脑袋里蕴藏着无穷的创造火花,这是成人望尘莫及的,一张小小的纸盘变成了一个多变的魔法玩具,带领着孩子们在想象的王国中自由驰骋,如果在体育游戏中只有教师的高压控制,那就激不起孩子们创造的火花,这种创造性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四、阶梯性教学,体验成功的快乐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同样也没有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能力差异。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孩子,而是应该尊重他们的能力差异,针对幼儿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利用阶梯性教学,对有能力差异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孩子都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促进原有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本质并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佼佼者,而是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不管这个成功是巨大的还是微小的。
在小班游戏活动《小青蛙找妈妈》中,教师扮演青蛙妈妈,领着一群青蛙宝宝拉捉害虫,要求跳过一条宽宽的水沟。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不同要求的三条水沟,请幼儿自己尝试,选择自己能跳跃的水沟练习。经过一次次尝试,每个孩子都找到了最适合的水沟,学着小青蛙的样子,乐此不疲地在池塘里跳来跳去。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来说,一次次的挑战给他们带来了新鲜与刺激,他们在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两种角色转换中不断体验着快乐,而能力弱的孩子得到的不是沮丧和失败,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能力的路线,正所谓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孩子都努力学习着本领,而这种学习本身带给了他们快乐,不管是能力强的孩子还是能力弱的孩子,每个人都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写作的快乐 篇4
新课标提倡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 与学生的生活挂钩, 还学生作文的本来面目,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 用充满个性的语言, 写真体验, 抒真感情, 通过学生的作文展现出的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 展现他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这样的写作过程, 也是他们体验生活、体验快乐的过程, 这样写作不仅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而且会成为他们感受生活, 体验快乐的过程, 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才不会有心理的负担, 慢慢地可能还会喜欢上写作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引导学生准备呢?
一、感悟生活, 体验积累的快乐
很多时候,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感觉到无从下手甚至无话可说, 这与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感悟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说明最好的写作来源应该是学生的生活, 因为生活是学生自己经历的, 他们会有感、有悟, 针对自己周边的事物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学生写作的过程就应该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真实地展现出来, 这样的文章是最真实和自然的, 也是最能够感动人心的。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 要想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就要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 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 去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为自己的写作积淀素材, 慢慢地学生就能够体验到积累的快乐。
例如, 黎佳乐在习作《我的第一次》中写到:
我是一个不爱说话又胆子很小的女孩, 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和她一起去买东西, 可是今天爸爸妈妈却对她说:“佳乐你今天给我们下楼去买包子好吗?”听完这话后她很想告诉爸爸妈妈不行, 可是…… (因为这对于一个胆小又不爱说话的佳乐来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最后我还是答应了爸爸妈妈, 并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楼去买包子, 来到店里看见人很多, 这时我的心更乱了, 就像怀里的小兔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办;我刚想说阿姨我买……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这时我听见心里的我在说:“佳乐你能做到, 你是最棒的, 相信自己。”
我又一次来到店里鼓足勇气说:“阿姨我买两笼……纯肉的包子。”说完这句话后我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阿姨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你等一会, 我去给你装。”
拿上包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从心底里为自己鼓掌。
通过这篇孩子的习作我仿佛看到当时那一幕场景, 这就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 所以这篇作文生动、淋漓尽致。后来, 我和她妈妈谈起这篇习作时, 她妈妈说她当时一直就跟在后面, 作文中写到的正是她当时所做的。
另外, 为了方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积累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师要在我们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进而主动地去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地去尝试, 勇敢地去创新, 同时发挥团队的优势交流合作, 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这样的经历和过程, 学生再遇到相似的写作内容时就有话可说, 才会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感悟生活, 体验探究的魅力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 要求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真正落实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魅力的同时, 进一步积累写作的素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特别是语文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安排一些需要学生探究的作文, 如指导学生探究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写一写“可爱的小白兔”这样的写作内容;如春天来了,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日, 到郊外去“找春天”, 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 想一想和冬天有什么区别;再感受一下春天, 在郊外放放风筝;然后再回到课堂, 让学生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 有的说春天的迎春花开了, 有粉的、白的;有的说柳树姑娘的枝条抽出了新芽;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来看看美丽的世界!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 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 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 最后做一做, 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 贴在纸上, 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 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 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 并带到班里贴在墙上, 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用美丽的语言来描述春天, 通过这种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春天是美的, 大自然是美的, 人在自然中是美的, 人的劳动是美的。
三、感悟生活, 体验交流的开心
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 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例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教师、爸爸、妈妈、同学、朋友、家人等, 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们, 让他们知道自己心里的秘密;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表述自己的心声。
事实上, 我们现在很多教师都在普遍应用的一个做法就可以进行推广和普及, 那就是鼓励学生每周坚持写周记, 鼓励学生每周把自己对于生活中的感悟、对于每周自己的表现, 甚至是自己的喜、怒、哀、乐, 都写到自己的周记中去。这样, 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能够成为了解学生的平台, 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我们教育的效果。
快乐就在体验后作文 篇5
人们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而你可知道,快乐总在哪儿?告诉你,快乐就在体验后。
那是一次紧张的演讲。
演讲开始了,同学们纷纷走上了讲台,有声有色地讲了起来。我很是激动,很是高兴的等呀等,终于快要到我了,可我突然紧张起来,刚才的高兴劲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心中留下的全是害怕紧张,就像拉满的弓弦一样,我心里默默地祈祷。眼看我前面的人已经讲了一大半,再看看我,我早已吓得六神无主了,呆呆坐在那里,动也不敢动。她快要讲完了!我仿佛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它仿佛在说:“我不要演讲!”我浑身如绷紧的钢丝,沉重得我挪也挪不动。我想:要是我讲得不好的话,那岂不是要成为大家的笑料!我想着,前面的人讲完了,掌声也响起来。
“倒霉!”我打了个寒战,浑身不舒服地迈出了第一步,这时我的脸全白了,面无表情,我的心绷得好紧,就像一枝离弦的`强矢,我又向前迈出了第二步,我想,天哪!如果我能把那难背的片段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想着,我又迈出了第三步,第四步……,经过几番“挣扎”,我终于走上了讲台。我的眼睛不知所措地望着下面,手都攥出了汗,脚也在发抖,背上的汗珠已经滚了半天。显然,我已经魂不守舍了。我清了清嗓子,讲到“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的时候,我的眼睛只敢盯着下方,看见同志学们56双眼睛都看着我,我就想大哭一场,可是我还是忍住了。我闭了闭眼睛,直到内心平静下来,接着我把他们都当成了木头人,熟练地讲了起来。
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数学 篇6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某班同学身高记录单,让学生检查正误。
在学生看后全都笑了,说“错了,错了,人的身高不可能是14.3米或0.138米,可能是小数点位置写错了。”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做如下的引导:(1)从前面错误的身高记录中大家已经看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它是怎样变化的呢?(2)出示尝试题:把0.05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看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随后出示思考题:0.05米的实际大小是多少厘米,把它的小数点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后,这几个数量的实际大小分别是多少厘米?(3)把第二、第三、第四个数与第一个数比较,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小数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4)尝试题中,从第四个数起依次往上看,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移动?小数的大小怎样变化?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和探究,逐步发现了规律。此时再让学生进行质疑,如果学生提出:小数点位置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在学生不能解决时,教师出示抽拉投影片或计数器或课件演示,用数位与数值大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趣味盎然的尝试探究的过程。
二、實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立体图形的概念。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熟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将学生混乱的、粗糙的认识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把几何形体从他们熟悉的实物中分离出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去操作,再通过操作得到新的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篇7
片断一 (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 星期日, 王雯杰 (本班班长) 随爸爸妈妈到乡下去度假. 啊! 农村的风景真美啊! 他们来到河边, 王雯杰看到河面上有几只雪白的天鹅在远处悠闲地滑着水 (天鹅画面较模糊) , 这时, 一位农民伯伯赶着一大群鸭子过来了. (生动的画面和农村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们, 他们兴致高昂, 一下子吸引到了他们的注意. )
师:同学们, 农村的景色多么迷人啊! 你们喜欢农村美丽的景色吗?
生 (高兴地齐声回答) :喜欢!
师:那么, 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了, 你们说:鸭子和天鹅谁多些?
生:鸭子.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鸭子有好大一群.
(师让学生认真数一数鸭子有多少只 )
生:鸭子有26只.
师:同学们, 天鹅在河的远处, 我们看不清楚, 你能说一说天鹅的只数吗?
生 (1) :我想大概有12只.
生 (2) :天鹅可能有17只吧!
生 (3) :天鹅约有13只.
生 (4) :天鹅差不多有10只.
学生在回答时, 我将学生不同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 用彩色粉笔在“大概”、“可能”、“约有”、“差不多”这些词语的下面画上圆点.
为了让学生加深估算印象, 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早上上学的时候, 估计一下自己要用多少时间. 到校后看一下时间, 看自己准确用了多少时间, 估计的时间和准确的时间相差多少.
片断二
师:同学们, 老师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 你们完成了吗?
生齐答:完成了.
师:那么, 你们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你从几点钟出发不会迟到?
生 (1) :我大概要用20分钟, 因为我是自己走来的, 所以我从7点40分出发比较好.
生 (2) :我也差不多要用25分钟, 因为我要过两个马路但我要从7点半出发较好, 因为有时过马路会出现红灯, 要等一会儿.
生 (3) :我家住得比较远, 但我大约用15分钟, 因为我是爸爸用车把我送来的, 所以我7点45出发比较好.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数字都是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
生:不是.
师:对了,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有的 时候会碰 到这种情况, 在不知道准确数字的情况下, 说出物体的大概数量, 这种情况我们就把它叫做估算.
反思数量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创设更有吸引力、有情趣的情景, 让学生参与亲自体验中, 是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估算最有效的途径, 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常识.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大胆地说, 积极鼓励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 ”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通过学生的回答, 充分证明了学生还是有生活积累的, 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 原来估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妈妈上街买菜, 问:这条鱼大概一斤吧. 这就是估算. 在片断二的教学中, 我改变过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就直接告诉学生的方法, 而是让学生自己来体验, 这样避免了学生学后脑中也是一片空白. 如学生自己上学估计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有的学生过马路等红灯大概用了2分钟, 路上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占用了大概5分钟都考虑到了 , 这样 , 不断让他们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 更让他们学会怎样来思考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素质. 同时, 通过初步建立“大概”、“大约”、“差不多”等估算词汇, 学生初步了解估算是什么, 在片断一和片断二的情景创设中我让学生亲身体验, 学生建立起“估算概念”, 自然也就理解透析、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学生初步建立估算概念, 并不代表学生已完全掌握. 因此, 我想出直观情境体验,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
片断三 (多媒体显示“松鼠采松果”图)
师:大家看,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干什么? 它们还讲着话呢!
小松鼠:妈妈, 今天我采了22个松果.
松鼠妈妈:嗯, 真棒!
小松鼠:可是, 您今天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孩子, 我采的比你多得多呢. 请猜猜看, 妈妈采了多少个松果?
小松鼠开始想了. 师让生替小松鼠想一想.
生1:我估计松鼠妈妈采了32个.
还有的学生猜出40个、90个、100个等数字, 师一一板书于黑板.
师:你们怎样想到猜90, 100这么大的数呢?
生:因为松鼠妈妈说它比松鼠采的多得多.
师:小朋友想的有道理.现在松鼠妈妈给大家24个、75个、32个这3个数, 请你选一选, 松鼠妈妈最有可能采了多少个松果?
学生讨论选取了75这个数, 而且说出了75比22多得多
师:既然75比22多得多, 那么24比22、32比22可以怎么说呢?
生:多一点.
师:你怎么想到用“多一点”来表达呢?
生:因为24只比22多2, 所以我觉得只是多一点.
师:老师想请你用手势来表示“多一点”.
学生纷纷用手指围成一小圆圈来表示.
师:那32比22多一些呢, 又该怎么表示?
学生纷纷用手指围成一个比刚才稍大一些的圆圈.
师:大家都表现得很好. 刚才 , 你们说了 “多得多、多 一些、多一点”, 老师好像觉得都是一样的意思, 你们想想到底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 并且很多学生用手指围成的圆圈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区别. 如“多得多”圆圈拉得很开, “多一些”拉近一些, “多一点”拉得更近. 对学生的回答, 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体验,教学
阅读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在阅读中能找到快乐。多元体验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对于同一本书,或是一段文字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呢?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阅读的目的;二是阅读的心境。如果目的只是为了达到某一答案,而采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那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应该是细细品味,走进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把个人的经验与文章联系,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一、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验作者心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把重点放在对课文的解析。这样,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来理解课文。这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我们在朗读过程中总或感受作者写文章时的心境,每字每句都是作者的心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因此,诵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只有诵读才能体验作者的心境,才能获取内心的真切体验。例如:在《荷花》这篇文章中,字词优美,读这篇文章时,仿佛置身于作者笔下的荷花池,一朵朵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美不胜收,这种都是在学生朗读这篇文章时才能产生的意境。有些文章需要背诵,但单靠教师的讲解去背诵,学生会非常吃力,但如果是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会慢慢对文章熟记,尤其是一些优美的词句,更是深深烙在了学生心底,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一些好的文章中即使是平凡的一个词,在作者的笔下都显得那么的适合,那么的耐人寻味,这就是学生应该学习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于具体的情境。导演在拍一部电影后不是马上就播放,需要后期的制作与剪辑,配上一些音乐;一些动作要给它加上特效,这些都是为了在日后观众在看的时候有更好的视觉感受,任何的情感变化需要有一个依托的。比如一部感人的电影,放失去亲人,纯粹这样可能没什么反应,如果在这个情节中加上一些悲伤的音效,效果就不一样了。阅读也同样如此,如果在朗读过程中加一些背景音乐,一些场景布置,抑或是一些肢体配合都会对整个朗读产生不可小觑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有些学生对地震只是一个字面上的理解,对其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没有一个认知。地震在现时代已经是一件发生率很高的事件,像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教师可以选一些照片先进行介绍,让学生去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痛苦,之后再去朗读这篇文章,学生可能对这对父子的情感态度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会有更多的情感流出,而且会很真实,而不是虚假的同情。
三、形象感知,在品味语言中丰富情思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所有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并获得的。教材中的文字是抽象的,但我们认真品读就会发现每一句话都可能是一幅画。如简简单单的“漂亮”一词,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形象就很多,可以是花,可以是人,可以是一件衣服……阅读最重要的是能对自己,所阅读的文章有一定的感慨与评价,会有自己的情感表现,但在这之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找到让你表达情感的对象是什么,你在为什么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学生要学会在优美的文章中,优美的字词中领略到文章中的优美形象。例如:在课文《丰碑》中,寒冷的冬天,天寒地冻,一位老战士冻死在了雪地里,多么凄凉的一副画面一位将军决定去为老战士讨公道,读到这里,可以先让学生对将军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将军要责怪军需处长时才知道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面对这样的情况,根据之前的推测,猜猜这位将军会是什么反应,他会做出什么举动,在联系文章词句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
四、乐于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阅读中获得人生的体验”。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是阅读获得引导者,不是知识的灌输者。阅读需要学生的经验、需要形象、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情境,但兴趣才是重点,有了兴趣,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感到快乐。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这还需要教师一定的引导,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秦国一统天下,还铸就了许许多多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包含了不同国家的人,他们的眼神,发髻都栩栩如生,为世界所称赞。”在教学《碧螺春》时,“茶是中国的传统,采茶姑娘们一到季节就背着箩筐去采茶叶,有一种叫碧螺春,它碧绿清香,在采茶姑娘的挑选和烘焙人员的努力下,制成了闻名中外的茶叶——碧螺春。”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时,通过对战争片段的视频观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综合上述,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多元体验。阅读活动就是要体验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体验文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一位成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阅读中寻找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多元体验就是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去领悟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文本表达的人生真谛,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骆海燕.常态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中的“三读”[J].教学月刊,2015(11).
[2]李跃平.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4(8).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篇9
一、运用快乐的理念
英语教学中运用快乐的理念, 就是在教书的同时, 引导学生刻苦学习, 去发现和创造快乐, 教会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快乐, 努力塑造学生快乐的人生观。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教育学生为了快乐而学习, 把学习英语作为一项快乐的活动, 在学会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中寻找快乐, 在运用英语对话中寻找快乐, 在与同学间的学习竞争中寻找快乐, 在获得老师的每一个夸奖中寻找快乐。英语教学中运用快乐的理念, 要尽可能地寓教于乐, 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快乐的理念, 要使自己处在一个情绪饱满、振作自信、热情投入的状态进行教学, 这种状态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教师对英语教学的快乐形象, 这种形象进而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大提高其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度, 使学生也处在一个相应积极的、轻松愉快的状态, 学生以良好的、合作的情绪状态参与到教学中, 就能愉快地接受语言知识的输入, 并内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学生快乐、饱满的学习状态又反过来对老师的教学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激励老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 教与学的活动置于“轻松、愉快、自由”的心理情境中, 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其接受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 大大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高。如果老师经常把在社会上的不愉快、家庭中的不协调、学校里的不满意都带到课堂上, 带到学生中间, 牢骚满腹、精神怠倦, 则会给学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颓废的形象, 这就必然会使学生也不愉快,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进行快乐教学的情感互动
在以互动为特点的英语教学课堂上, 情感因素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并延伸到教学以外。快乐真诚的教学互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教师要多主导些课堂提问式、民主对话式、问题讨论式、学生讲课式、师生表演式、学习游戏式的互动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互动 (cooperate) ”“生动 (active) ”和有所“创造 (creative) ”。在“互动”“生动”和“创造”中, 学生能够获得相当大的主动权、自由权。“互动”“生动”和“创造”又能营造出平等、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处于一种时时受到碰撞、挑战和激励的状态, 这种状态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行为;这种状态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活跃、敏感、豁达, 更加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2.教师只有努力创造与学生互动的快乐情感, 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中容易产生逆反心里、抵触情绪和消极应付的情感。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 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 学生也才有可能愿意与教师互动与交流。除此以外, 教师还应该促进学习群体 (班级) 建立起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抛弃那些“师道尊严”、亲疏有别、恶性竞争的习俗。
3.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 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快乐的心态, 注意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在互动中和互动后, 要注意多赏识、多表扬、多鼓励。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没有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积极配合的互动, 效果是不会好的。当然,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必须与英语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不能为快乐而快乐。比如:不能放任学生的嬉戏玩耍, 而要时刻掌握互动过程的适度和教学需要的原则。
4.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比较差, 思想感情波动比较大的学生, 要做到情感上多关爱他们、互动中多照顾他们、结论时多表扬他们, 情绪有问题时多提醒他们, 使他们英语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有密切关系, 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态度的积极发展, 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利于促进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运用快乐的方法
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引进快乐的境界, 教师要多运用幽默、故事、笑话、歌曲、顺口溜和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教学手段、形式和方法, 这样才能实现把学习、趣味、快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例如:电视、电脑、VCD等多媒体, 对于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玩意, 看电视、看影碟、上网游戏、聊天, 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嗜好。对于学生的爱好, 教师应注意因势利导, 应尽可能通过课件制作、电视录像、网上教学等多渠道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的每一条神经都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中得以调动, 以此来活跃课堂以及课外快乐学习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篇10
8月10日至14日, 组委会邀请了97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终评评审委员会。在为期5天的评审工作中, 评委会专家分别完成了学生版块和科技辅导员版块的材料审阅、现场问辩、素质测试、技能测试等多个环节的测评, 共评出优秀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27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94项以及10项十佳科技辅导员奖;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64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182项;评选出由组委会、高校、基金会等单位设立的25类专项奖。颁发了“中国科协主席奖”、“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奖”、“英特尔英才奖”、“优秀志愿者奖”、“组织工作特别贡献奖”。
闭幕式上,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权从主办单位代表手中接过大赛会旗, 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于2013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
从开幕式到闭幕式, 几天的时间, 我亲历了整个大赛的始末, 对科技创新大比赛有了更为全面和真实的感悟, 对其规模和深层次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从1979年开始举办到现在, 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 使大赛能够紧扣时代脉搏, 体现时代精神, 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大赛的举办对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蓬勃开展,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靠教育。”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 关键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的培养,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生活中, 我们时时刻刻感受着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巨大变化, 坚信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至理名言, 享受着科技创新带给我们的巨大成果, 与时代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深知, 作为教师, 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 而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 创新教育应结合进行。我从事物理教育工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 现在的教育正在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 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创新活动, 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逐渐成为现在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出的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有两个显著标志:其一, 思维的产物是新颖的, 有价值的;其二, 思维的过程也是新颖的。而今, 我已能将创新理念, 与我们的教材内容相结合, 大胆实践新教法, 努力另辟新径, 使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教书, 更注重育人, 尤其是育创新型的人。带领同学们体验创新思维魅力,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做到在体验中努力创新, 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常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精心设计许多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硬币过桥”、“纸锅烧水”、“覆杯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物理实验中,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是被证实了的真理。让知识改变命运, 让科技敲开致富的大门, 这已经成为我们摆脱贫困落后面貌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科技是实实在在的, 也是“立竿见影”的。漫步街头、市场, 曾几何时, 我们还在冬天里向往新鲜水果的甘甜和时令瓜菜的爽口, 而现在四季不缺的水果品种不断更新, 新鲜优质的蔬菜到处飘香, 鱼虾在灯光映射的水族箱活跃蹦跳, 鸡鸭鹅亦令购买者目不暇接。科技不仅给种、养殖户带来实惠, 也给市场带来真正的繁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子白板的出现使教师上课时不再尘土飞扬, 它不仅消除了粉尘, 各种色彩变换的标示也带给了同学们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动画具体了抽象的想象, 视频完善了知识的拓展, 网络减小的不仅是城乡差距, 也进行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实现着资源共享的神话……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篇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 快乐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每个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要改变课堂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去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掌握数学学习的知识与方法,使学生乐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在自主的学习中体验快乐。
在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平时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偶尔对老师某次课堂教学内容感到有趣,他们便会积极投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对于自己获得的成果会勇敢的举起小手告诉老师。每当看到他们兴致勃勃的小脸,我切实的感觉到"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的课堂,才能使课堂散放智慧的火花,才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 、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凭空设想、搞单干、受老师指示被动的学习,老师要提供有结构的自主学习的材料,让老师的作用完全潜化在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准备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创设情境,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使学生逐步树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最终体验到学习是一个分享快乐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课时,我联系生活让学习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你们还记得所买物品的单价和实际支付的钱数吗?(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我买它时付了6元五角,即6.5元。)标价6.50元,而你付6.5元,商家不吃亏吗?(不吃亏,因为6.50元=6.5元)……。看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还真不少,同学们有疑问吗?(为什么6.50元=6.5元?为什么后面的零可以去掉?)当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时,其实已对小数的性质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出生活现象里隐藏着数学规律然后和学生一起去探索,使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也诱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情感去发现规律。
二、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 "操作"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的。它是一种能让学生双手和大脑真正动起来的学习,它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还能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过程中我就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理解几十和几十相加减,几个和几个相加减。又如,在"统计"教学中,我将各种水果图片杂乱无章的摆在各组桌面上,问:"你们能将他们进行统计吗?"学生经过小组分工,都饶有兴趣的参与了动手操作。他们把水果图片先进行分类,然后每人统计一种或两种水果,并摆放整齐,制成了统计图。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 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面对新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独立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取成功,使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时,学生每多用一种方法解答的就多加5分;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对创新解法,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此算法,这些算法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肯定,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长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
四、让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数学的乐趣
传统的教学一般由老师出示课题,进行小结,学生的学习思考往往受制于老师。创新的课堂要把揭题、归纳本课内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更清楚的意识到今天到底学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例如:在教学"2-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接近尾声时,我组织学生回顾了这节课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学会了怎样记忆乘法口诀,我还想知道7,8,9的乘法口诀等等.然后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思考中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学生不仅能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综合,而且引发对今后数学知识的探索,同时表达了自己在这节数学课的体验.从而扬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风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的魅力无限,学习数学的快乐很多。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快乐的途径方法也非常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好学乐学的习惯."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习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杨玲. 浅谈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J], 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 2006,(Z1)
[2] 郭德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黑河教育 , 2004,(05)
[3] 唐丽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引进与咨询 , 2004,(03)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01-23
体验快乐叙事作文07-28
体验习作生活享受作文快乐08-29
关于劳动体验的作文:快乐的插秧节05-27
体验科学快乐成长08-23
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08-26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06-27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08-19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07-31
早市购物,体验生活,快乐成长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