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2024-10-15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共12篇)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1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成功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关键环节.那么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其实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实践过程中, 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纰漏或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及时的有意识的归纳和总结, 以期达到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清物质的运动状态, 分析运动规律, 拓展物理思维想象力和逻辑判断力, 更好的创建教学情境, 实现优质高效教学, 同时也为教师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物理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反思

新时期下的物理教学, 教师应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突出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教师为主导地位, 更新教学观念, 提倡情境、交流、互动, 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物理教育学》等作为理论支撑, 巧妙处理学生、教师、教材与环境的关系.在教学行为实施过程中, 反思如何创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如何让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增强其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扩展能力,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二、物理基本教学策略方面的反思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调控课堂节奏,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物理思维启发与点拔呢?这确实值得物理教师反思.

1.避免物理公式生搬硬套

物理公式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公式对于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应用物理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公式分为定义式及推导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分析公式中不同符号代表的确切含义, 明确公式的内涵和外延.一些物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解公式时生搬硬套, 致使学生产生误解.例如, 玻马定律p1V1=p2V2, 教师在应用此公式进行解题时要突出公式的适用条件, 让学生明白这一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是在一定质量的气体 (理想气体) 在等温条件下的变化时, 即实验公式只适用于得到此结论的范围.

2.避免物理实验流行形式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实验是学生提高实验观察能力、逻辑推导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部分教师却对实验教学却表现的很冷淡.据抽样调查, 近三分之一的教师乐于在课堂“讲”实验, 而不愿“做”实验, 甚至连演示实验也很少做.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虽然也让学生做物理实验, 但往往流行形式, 既没有对实验进行精心准备, 也没有按部就班的实施, 更没有实验的总结与反思.强化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运用能力迫在眉睫.

3.避免滥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CAI在物理课堂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借助多媒体CAI, 教师既能轻松的呈现教学内容, 还能有效控制教学节奏, 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然而近年来多媒体CAI的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 甚至一些教师认为, 唯有在物理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才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的场合, 不用多媒体CAI进行教学, 便没有评模选优的资格.一些物理多媒体课件粗制滥造, 甚至漏洞百出, 使多媒体教学走向反而.不但没有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反而成了课堂上哗众取宠、混淆视听的工具.

三、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

1.勤写反思笔记

反思笔记能够及时的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对于日后提高教学水平,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新鲜、详实的一手材料.

2.坚持听课评课

开展同学科教师听课与评课是反思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听课可以借鉴其他教师好的经验和做法,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同时也能置身事外, 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评课, 教师之间可以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群策群力为探究最佳教学方式提供直接依据.

3.提倡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 实现重点问题重点突破.同时, 通过集体备课, 可以统一教学进度, 彼此交流教学经验和做法, 达到共识.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可能有效的弥补工作经验上的不足, 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它既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经常进行物理教学反思, 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也能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2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进行的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成长的研究都指向了教师的反思,认为教师的发展就是经验加反思。在我国,倡导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已逐步成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话题。下面主要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就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谈一谈我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依据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出发,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实现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的改善和优化,从而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过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改进自己。记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使的教育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也曾在一本教育专著中看到一段令我感慨颇深的话,文中说:“教育重在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反思性实践过程是一个有效的动机激发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也是做出新计划产生新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目的。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和方法

1、教学反思的过程。

一是发现问题。教师要有“吾日三省吾身”之心,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感受,师生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问题,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外于自我的客观分析。二是观察与分析。在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后,要收集有关这一问题的相关资料或请教他人,促进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三是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过程。在认识了问题的成因后,要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来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际角色的扮演,检验教学的效果。

2、教学反思的方法。

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生成新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可谓益处多多,其乐无穷。教师进行反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写教学日志,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我在每次上完课后喜欢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写下来,记成功之举,反败笔之出,思教学机智,想学生见解,写再教设计,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教学日志,记录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经验,给教师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思考课堂中的得与失,对与错,是促进自己成长的一方良剂。

同事之间的观摩交流。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改进方案,从而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分析课堂教学录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设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并进行细致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观看教学实录,可以让教师“跳出庐山看庐山”,客观的分析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为反思插上翅膀。记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录像是在一次参加市里组织的教师基本功大赛后,之前总有些自满,可这一看,却看出了不少毛病,如:说话语速太快,喜欢重复,不够简洁,并夹带一些习惯性的口头禅“那么”等,还有一些不必要的手势太夸张,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从那以后,每次上示范课,我都尽量请同事把课堂实录下来,课后自己仔细看录像,找不足,促改进,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在代表贺州市参加广西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分析课堂录像,成为我最喜欢的反思方式之一。

听取学生反馈意见,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体现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在教学《把握青春节拍》时,在男女生交往这个主题中,我先是设计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用课文中的事例引出问题“你有过与异性交往的经历吗?如果有,说说你的感受。”设计时,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初中生比较关注的,他们一定很感兴趣。

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任我如何调动,就是没有人敢举手。这时,有个学生嘀咕了一句:“谁敢说?”一语惊醒,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确实,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可也很敏感,而且,他们对问题中的“交往”做了狭义的理解,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课后,我把这一环节改为“问卷调查”的形式,并设计几种情况,让学生选择。在另一个班上的时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是问卷调查,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选择,通过公布调查结果,使他们了解其他同学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大部分同学都渴望能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不敢说”的包袱放下了,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听听学生反馈的意见,能帮助我们找准感觉,校正课堂定位。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3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近几年教育领域的热点,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中说道: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和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反思,教师能充分加工信息,理解经验的含义及其内部逻辑结构,明确经验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就无法获得提高。教学反思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就是预设,具有前瞻性、导向性,有利于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准备、设计和结果进行分析,反复比较,从而使自己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属于教学调控范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迅速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全面总结。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教学结果进行整体性评价,及时收集教学活动信息,深入探讨教学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学经验理性化。

三、教学反思的操作

1.在教学后写反思。

没有专业的教学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教学反思不是肤浅、片面的,而是教师批判地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及结果,反思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学法指导、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等。因此,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审视,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经验,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再反思”的反思过程,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2.在听课后写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教学效率、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把教师的“学会教学”和学生的“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合理性、针对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3.在反观课堂教学后写反思。

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反思效果。

4.在网络交流中写反思。

在网络交流中,教师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界限、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现如今,网络上有许多专门的论坛,如“新课标资源网”、“教育在线”等,教师可利用这些网络论坛,反思自己的教学。

四、教学反思的撰写

每一节课都有成败和得失,教师要及时记录教学的精彩瞬间和不足之处,写下所见所想,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将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写反思时,教师要尽量使用平实的话语,做到写中有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的撰写,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因此教师一有所得,就要及时记录,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4

2016年3月22日,《现代教学》2015年度优秀教学论文颁奖仪式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隆重举行。本次年度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千所学校的一千余篇教学论文。最终,本次年度论文评选活动共评出获奖论文102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62篇,分研究论文、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三个类别。

颁奖仪式伊始,来自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的徐凯里老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朱浩真老师、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高轩老师,分别作为获奖作者代表上台进行了主题交流发言。徐凯里老师谈了自己是如何借助元素周期律,挖掘化学史料背后的育人价值。朱浩真老师则在发言中谈到,虽然自己的论文选题本身有一定的新意,但也可能并不合乎常规,《现代教学》杂志能授予其一等奖,这充分证明了本次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包容性和自由度。高轩老师在发言中介绍了自己所在的语文组是如何设计富有情趣的、体现分层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如何吸收与表达,开展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接着,评审专家代表分别对此次年度论文征文评选活动和获奖论文进行了点评。

《现代教学》杂志自2013年7月开始举办首届年度论文评选活动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欢迎,这更坚定了我们办好《现代教学》年度论文评选活动的决心。今后我们将坚持每年举办一次面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优秀教学论文征文评选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发奖状和奖金。同时,《现代教学》杂志坚持活动的公益性,从征文到评选,再到获奖作品的结集成册,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以期为中小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真正发挥好教育媒体宣传和服务教育的职能。

在颁奖仪式上,评审团的多位专家代表对此次年度论文评选活动的意义、效应以及参评论文的质量都一致予以了高度的评价,以下选取评委代表的部分发言。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级教师赵才欣:获奖论文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含金量高。

本次教师的获奖论文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选题的视野比较广,关注的对象多元,领域的指向多元。教师能抓住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乐于借助评选的平台进行交流,难能可贵。

二是研究的内容比较扎实,例如对教学评价关注了规范操作和绩效提高;对学科教研关注了育人功能发挥;对课程开发关注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等。这些关注内容都具有较实在的研究价值。

三是观点的阐述比较深刻,无论是哪种类型的' 参评论文,都展现了一定深度的研究性,有的克服 “碎片”而突出了“系统”的特征,有的显示了 “始于经验、回归经验、超越经验”的特点,有的设计了表格类工具以回应“控制论”的法理,这些都值得肯定。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教授葛大汇:《现代教学》杂志所搭建的交流平台符合基层教师的需求。

《现代教学》为基层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从而激发教师来开展研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自我认可和成长,很了不起。

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中小学的教学研究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实验证明,另一种是案例研究。实验证明是以数据方式来证明因果关系,案例研究是以描述为手段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在中小学的教学研究中, 运用更多的是案例研究。关于案例研究,有三个要素值得关注。第一是研究者本人与被研究者的对象两位一体,研究者本人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第二是写案例研究的时候可以展现一个波浪形的过程。第三是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作者要渗透自己的情感,情感可以表现在描述的细节、情节的发展、所反映的学生状态和自身的心灵冲击中。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教授魏志春:只要每一位教师坚持思考、研究、写作,未来的名师就会不断涌现。

在这次评审过程中,朱浩真老师的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作者在文中展现出来的文学功底非常扎实,我为我们的基础教育界有这样的教师感到非常高兴。二是作者视野非常开阔。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些学术性著作,可以为将来高校培养学术性人才奠定基础。三是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弥漫了整个社会。如果能够有更多像朱老师那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去读一些需要深思熟虑的著作, 再用多元学术视角,激发他们的思考,我们就不用过于担心碎片化阅读会对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造成不良的影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思考、研究、写作,未来的名师就会不断涌现。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刘京海:改革最终体现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上,主宰实践活动的是第一线的教师和校长。

今天这个颁奖活动,《现代教学》杂志请了这几位获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论文,让我们的教师在这样的一个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出发点非常好。现在有部分所谓的专家经常生造一些新名词,一会儿提教法,一会儿谈目标,一会儿说课程,一会儿搞评价, 我们的教师根本还没搞清楚状况,专家又变了。最后改革变成了在原地打转。什么是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不是思想运动,它最终体现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上。主宰实践活动的不是专家,而是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和校长。面对学校的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这就是我们校长和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上海市奉贤高级中学校长季洪旭:写作教学论文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新出发点。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5

一、提高教师对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为此,我校多次在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和教科研理论学习时对教师提出此要求,让教师们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对所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要认真反思,写好札记,形成习惯,将反思的成果自觉地运用于平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校还通过优秀教师谈自己反思的收获,观看专家讲座录相带,让老师们通过比较,感觉到只有反思意识强的教师才会经常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只有不断地解决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为教学反思提供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解剖。

二、创设机会,为教师反思搭建舞台。

1、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研讨活动。近几年来,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平度、青岛、省级各类课题研讨活动,有的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出示公开课,有的教师交流经验,还有的是向别人学习。有时我校参加研讨的教师与专家围绕一个主题,反复进行研讨,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正是在参与这样一些活动中,老师们逼着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了认识。

2、开展教师论坛活动。今年6月份,我校举行了主题为“实施新课改中的收获和困惑”的教师论坛活动,全校领导、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级部长均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畅所欲言。随后,各年级组也选择了不同的主题进行教育论坛活动。“关爱每一个学生,我做到了吗?”“对自我教育教学行为的认识与思考”、“以人为本在教学中的体现”等都是教师们讨论交流的话题。教育论坛让教师们的课改理念更加明确,经验得到推广,困惑得到解决。

3、开展优质课、立标课、评课、说课等比赛活动。在优质课、立标课等比赛中,每个教研组的教师们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方式。为了备好课,很多教师牺牲休息时间,研究教材和学生,制作课件、教具。有时为了确定一个环节,教师们激烈讨论甚至争论起来,有的教案推翻了好几次。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新颖恰当,内容充实,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教师们备课中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评课比赛中,为了让教师们评课有针对性,我校在报纸专门刊登了评课要求理论。评课中教师们畅所欲言,针对性强,融入了新思想、新信息,不光谈优点,还恰当地指出不足。评课层次清,有深度,为教师发现自己优缺点,相互学习经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说课中,教师们就上课的内容、思路、根据一一阐述,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都有可取之处。通过交流,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4、实施集体备课。为了减轻教师们的负担,让教师们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材与学生,教研组成员之间也能更多的交流与研究,我校下发通知、决定在教师中实施集体备课,开展教研活。,为确保活动正常开展,要求集体备课时做到“三备、四定、五统一”。“三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时间、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研究教法与学法。要求教师先自己熟悉教材心中备好课,然后利用每周固定两节课集体交流,形成教案,最后每个教师形成具有个性设计和反思的教案。教导处随时检查备课情况,要求备的课内容要具体、合理、有价值,体现出集体备课的优势,做到不搞形式,真正研究。根据出勤、交流情况、教案评比和听课进行考核评价。通过两年多的实施,教师们体会到在集体备课中交流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写好教后记

提倡教师写教后记,就是进行教学后反思。具体地说是教师上完一堂课后,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使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为了让教师们重视教后记,明白教后记应该记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我校开展了热烈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老师们普遍认为教后记在内容上要做到就事论事,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可以分开陈述,也可以一事一议,分析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同时把写后记与讲课堂故事有机地结合,促使教师积极查阅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再回到实践的过程,能起到很好的反思效果。

我校始终把写教后记作为备课的一项基本要求抓,为教师印表格。要求教师每课之后必写教后记,写出实在内容,不搞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坚持和及时。

四、充分吸取学生意见,吸纳学生有益建议。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了让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我校组织了调查问卷和与学生座谈活动。通过问卷与座谈,老师们知道了自己到底是否关爱学生,知识面是否广泛,平日是严肃还是幽默,在语言和行为上学生是否喜欢。学校组织学生着重写出教师的不足,对教师做一个综合的评价。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让一些教师很受震动,也很受启发。在反思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

五、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以让教师知道自己在教学创新方面的运用情况。每学期我校都组织每个教研组开展适合于自己教学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们既可以参与批准立项的课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课题,所确立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当教师确立一个研究课题后,会定向去读、查与之有关的书,有目的、有步骤地搜集资料,深入思考,提出自己观点。在研究过程中,把课题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始终。要求教师写出研究计划,做好记录,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终期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论文。现在我校一年级语文有在生活中识字的研究,二、三年级数学的情境串研究,一、二年级的早期作文研究,四至六年级的教师也有很多申报研究创新课题,创新课题的研究内容广泛,但都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教有目的,研有依据,二者相辅相承,共同促进。

六、鼓励教师坚持读书学习,加强写作。学习的过程是反思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才能以新理念为教学导航,以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理念,为反思方向提供指南。为此,我校领导经常在会议上鼓励教师们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多读书、多研究。我校为教师们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刊物,经常印发学习资料,发放业务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加强反思理解。根据记录内容和反思进行评价。学校每年进行一次教育理论考试,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学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每周固定时间全校或以级部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其余时间为自学。集中学习时由学校分管业务校长、教导主任进行组织学习。学校在要求教师学好理论的同时,还要求教师重视论文写作。因为只有形成论文时才能带着目的去学习相关理论和参与资料,查找相关理论观点,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这些材料进行重组,这样反思实践能力才会提高。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38-02

众所周知,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为更好的,更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一、反思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

《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反思教学方法,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活力

在教学方法上,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从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入手,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激发课堂活力。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反思教学过程,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1.通过改进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通过精选习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借助多种途径,做好课堂教学反思工作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梅.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高中生学习》,2012年 第11期

[2]杨延芳.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23期

[3]王亚东.新时期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对策研究.《学苑教育》,2013年 第20期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7

一、开展网络专题研讨,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专题研讨, 是我园实行的一种研讨新形式。从实际出发, 定期选取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难点提出来开展专题研讨, 通过学校附小论坛网络平台鼓励大家自由讨论、提出建议, 激发大家在原有经验上的认识冲突, 引导教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不断形成新的认识, 在主动思考中进行自我建构。课题实施一段时间后, “如何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成了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问题一经提出, 大家纷纷跟帖, 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合理性的意见, 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教师认为, 主体性的发挥就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比如学习新的球类技能时, 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练习。实践中, 学生会形成各自的假设, 有的是正确的, 有的是可能不符合要求的, 对此教师不应直接制止或纠正, 而应该以支持与鼓励的态度加以引导, 让学生通过发现和实践体验等方法再次进行探索。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 不断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 提高球类活动的水平与能力。有的认为,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球类运动的图片、多媒体画面, 让学生看看、说说, 为他们提供想说、爱说、敢说的宽松环境;根据孩子们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设计形式多样的球类活动, 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 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丰富多彩的材料, 充分调动自主探索的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还有的则认为, 在活动中可让学生自主讨论、商量、制定游戏规则内容和方法, 教师则给予适宜指导, 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网络专题研讨与教师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在对问题分析、讨论、争辩、归纳的过程中, 达成了思想上的共识, 提升了自我的实践智慧, 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精品课堂,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我园开展了多形式的球类教学观摩活动,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交流、研讨、反思, 努力打造精品课堂。教师们通过研读教材、学习教学指南、运用先进理念来设计教案, 认真上课, 诠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 “同课异构”大比拼, 尽展教学魅力。首先, 以年级组的形式进行球类运动“同课异构”大比拼活动:小班“快乐赶小猪”、中班“好玩的皮球”、大班“篮球小精灵”。各年级各派两位教师根据指定的课题, 以及对教材的不同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快乐赶小猪”为例:围绕学习用棍将球赶到指定地点的教学目标, 两人都创设赶小猪的情境。郭妍老师设计的是:一开始队列练习, 然后学生自由赶小猪, 探索、交流得出赶小猪的正确方法, 最后是赶小猪比赛;而赵素芳老师设计的是:一开始则以新颖有趣、整齐划一的球操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中又加入带猪宝宝去小动物家做客的游戏环节和赶猪大比拼竞赛环节, 趣味性更强, 内容也更加充实, 再加上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启发性的语言使活动增色不少。“同课异构”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 尽展教学魅力, 也为教师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在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 “一课多研”展智慧, 构建精品课堂。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教研组的团结力量, 引领教师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 我园又组织开展了“一课多研”球类教学研讨活动。各年龄段教研组长带领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编课题:小班“球宝宝去旅行”、中班“好玩的皮球”、大班“快乐拍拍拍”, 通过集体备课、试教、研讨、再试教、分析反思存在的问题形成新教案后再次上课, 一次次的备课、听课、评课, 让集体的灵感、智慧、经验在相互评析相互研讨过程中撞出火花。比如“球宝宝去旅行”,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设计了响雷躲雨这一环节, 想不到响雷的音乐一响起, 孩子吓得抱起球宝宝就跑, 忘记用双手握棍来赶球。大家纷纷提出这一环节不适合小班, 再加上教师也没有好好引导, 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在第二次研讨中, 大家提出教师对目标的把握不对, 孩子们对双手握棍的方法这项新技能是陌生的, 教师应示范正确的握棍方法, 在整个带球宝宝旅行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双手握棍, 同时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得也不够好。在第三次研讨活动中, 大家指出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适当隐退, 让孩子自由探索, 而当孩子不按照你的教学思路来时, 你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应对。这样循环反复, 帮助执教老师发现教学中尚未觉察的问题, 达到以问题促教研、以教研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一课多研”活动, 教师们受益良多, 这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精品课的构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搭建教学反思平台, 提升反思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J.Posner) 曾经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 成长。这一公式深刻地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反思能够完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 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能够帮助教师向“研究型”发展。

(1) 在日常教育随笔写作中养成反思习惯。在球类课题研究过程中, 鼓励教师及时发现球类晨间活动、主题教学、特色教学、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的各种典型事例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 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 分析学生行为, 以便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调整教育策略。自开展教育反思后, 一篇篇有价值的教育随笔应运而生。同时, 还组织教师在附小论坛上定期进行教育随笔交流讨论, 进一步实现教师在经验与困惑上的共享和互助。

(2) 在教学活动反思中提升反思能力。为了使球类教学研讨真正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每一位执教者活动后都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从活动设计的思路、活动实施的过程、活动实施的效果、活动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主体性的发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比如, 执教音乐欣赏活动“小皮球”, 重点是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难点则是用肢体动作表现滚动与跳跃。整个活动实施下来, 听课教师反映教学过程中没有认清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与当前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课后进行深刻的反思, 并提出改进措施。第一,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欣赏环节中, 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玩球, 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创编环节则鼓励学生大胆创编, 并把创编出来的动作教给其他同学。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 想出多种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第二, 学会等待, 耐心引导。当学生回答问题慢时, 则在耐心等待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 问“用小脚怎么表示皮球的跳跃呢”。孩子没有想出来, 则进一步引导:“皮球会跳, 那小脚也会怎么样?”在区教学反思评比中, 音乐“小皮球”活动反思荣获一等奖。小小课堂, 智慧无限。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才能让自己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 要紧跟时代脉搏,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研究, 不断创新研讨模式, 努力优化教学结构, 积极构建反思平台, 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从开展网络专题研讨,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精品课堂,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搭建教学反思平台, 提升反思能力三个方面, 研究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师进修,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模式,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洪静翔.幼儿园球类活动理论及设计集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4.

[3]陈华忠.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管理, 2011 (26) .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8

关键词:中职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内容

一、何谓反思

反思的整个过程指的是教师对自身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重新思考和总结评价, 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完善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要因素。从20世纪末开始, 国外就针对教师的自身成长提出了要求,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外, 更要在教学中加入反思, 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没有了反思, 教学进步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教师仅凭借经验教学而不在过后进行总结和思考, 就会走入肤浅的圈子, 永远停留在浅层水平上, 不论教龄多长, 也只能算一个新手教师。只有对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反思, 才能促进自己水平的增长, 也帮助教师自身真正实现成长。

二、中职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 课前反思

美国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从这句话不难看出,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认知情况, 课前准备充分, 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职教师来说,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反思准备的课程内容是否得当,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阶段水平, 以及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等, 根据反思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二) 课中反思

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 课堂上可能出现很多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 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素质, 面对突发事件能科学解决, 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顺利渡过突发情况。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首要位置,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 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因素, 及时调动可用元素, 对实际情况作出反应和调整的同时, 实现最佳的教学质量。

(三)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的内容很广泛,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反思成功之处。教师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 成功的预设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因此, 总结课堂教学的成功点, 会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例如, 可反思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灵活的教学机制、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及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师生和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合理的时间分配、完美的课堂小结等。 (2) 反思失败之处。课堂教学复杂多变, 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无误地预设, 课堂教学也会充满遗憾。预设目标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果处理不当, 不能妥善安排教学内容, 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 比如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 教师对这些方面进行反思, 寻求解决的办法, 尽量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加强教学环节的改进。 (3) 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 还要能为未来职业实践打下基础, 要能学有所用, 能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课堂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能力、拓展思维的重要阵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课中和课后, 教师都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如何, 课堂气氛是不是活跃, 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进来, 对问题的设置、讨论、结果中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 把反思结果认真整理, 找出解决对策。 (4) 进行再教设计。指的是教师在课堂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本堂课的完成情况, 师生配合是否顺利?问题设计是否得当?课堂氛围是否融洽活跃?对于讲课和讨论的时间安排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教师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对自己接下来的课堂计划进行完善, 这样才能精益求精, 让自己的教学之路更加科学和高效。

综上所述, 中职教师要把握最新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思考, 反思教学内容, 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融入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规划教学内容,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只有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才能让教师不断矫正自身的教学行为, 提升综合素养, 让中职教育在未来走的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郭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9

教育工作者给予教学反思高度的评价, 如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基石,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途径, 等等。因此, 教师不能对教学反思持应付的态度, 如果是迫于上级领导的压力, 不得不写反思, 反思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应乐于教学反思、勤于教学反思、善于教学反思和精于教学反思。

一、乐于教学反思

乐于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自觉地进行反思, 从中享受反思过程中的乐趣。当反思以文本的形式出现时, 它是教师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一)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要做到乐于反思, 首先要对教育工作充满激情, 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事业, 而非“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在这种心境下, 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从而自觉地进行反思, 把反思作为乐事, 并以此来充实生活。

(二) 教师要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不能把教学反思看作是加大自己的工作量, 是一种负担, 而应主动树立反思意识, 把它化为自觉行动。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能教好书,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时代呼唤着“教育家”, “教书匠”将被时代所抛弃。教学反思是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体现在:

1. 反思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如果一个教师只进行教学而不进行深入的反思, 只是多次重复地进行一项工作, 那么教学水平就不可能有很大提高。

2. 反思能促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我们经常及时地反思, 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 然后再用一定的理论去分析、整合这些资料, 就可能挖掘、提炼和上升成一定的规律或理论, 也就有可能撰写出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教师积极反思, 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生活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勤于教学反思

勤于反思就是要积极地、经常性地写教学反思。上完每节课, 教师都应进行反思, 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一堂课中, 总会出现教学亮点, 或者是突发事件产生的教学灵感和学生独到的见解, 教师要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坚持下去, 教学能力必将上一个台阶。同样, 一堂课难免会有遗憾的地方, 课后要及时总结,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相似的问题在下次遇到时就能顺利解决了。写教学反思要有恒心和毅力, 坚持写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快速行走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

三、善于教学反思

善于反思就是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反思。

(一) 反思的内容多样化。

教师要善于捕捉反思点, 积极进行自我审视, 自我剖析和评价, 自我积累经验。教师既可以反思自己的课堂, 又可以反思其他教师的课堂;既可以反思学生学习的过程, 又可以反思学习的结果, 即考试成绩;既可以反思教师教的策略, 又可以反思学生学的策略;既可以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又可以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可以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反思是否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反思是否分层教学;反思是否合理运用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反思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反思课堂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 反思的方法多样化。

1. 撰写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在写教学案例时,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思熟虑, 对教学过程的优势与不足都做了充分的思考。案例的写作通常包括:选材, 确定主题, 写背景情况, 了解事件的细节与结果, 以及对事件的评价。

2. 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学反思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 促使教师天天思, 日日记, 不断积累经验, 经常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 撰写反思随笔。

所谓随笔, 就是随时记录下自己教学上的感触和思考, 如果不及时写下来, 可能就会遗忘。教师要养成写反思随笔的好习惯。随笔的形式不拘一格, 可以是一段话, 也可以是一句话。

4. 开展教研活动。

校与校之间或者校内进行开课和评课,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方法。评课时, 听课教师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上课教师共同反思, 进行教学交流与分析, 通过相互切磋, 取长补短, 共同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教研活动除了听课、评课形式外, 还有备课组或教研组展开的集体教研活动, 包括集体备课和集体反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备课组或教研组之间共同讨论, 共同反思, 有利于开发集体智慧, 使反思更有广度和深度。

5. 利用网络技术, 进行教学反思。

网络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 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接受, 其影响也越来越大。教师可以在教育论坛、教育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经验和案例, 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 凝聚更多人的智慧。利用互联网, 普通教师可以和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

四、精于教学反思

精于反思, 就是反思不能泛泛而谈, 而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思考的深度。反思要有深度, 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 丰富教学理论知识,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具备现代教育观念, 掌握教育的艺术。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 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度的思考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反思时, 必须充分挖掘反思的深度, 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寻找背后隐藏的教学规律, 再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 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思考习惯。教学反思是一种探索的过程, 教师应本着追求更好、更完善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总之,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和教师走向成功的法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使教学反思成为工作的一个必要部分, 使自己迅速成长为时代所需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丽.关注教学反思, 促教师专业发展[J].文教资料, 2009.3, 下旬刊.

[2]陈明瑚.教学反思——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基石[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 (3) .

[3]陈小玲, 甘剑.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的催化剂[J].江西教育, 2009.4.

[4]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5.

[5]杨登新.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 2007.3.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10

《小鱼的梦》是一首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 充满了情趣, 洋溢着愉悦的儿童歌谣, 也是一篇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想象力的好教材。

这一课正是体现落实以上课标精神的课文。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力。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通过自读领悟儿歌的意境, 为张扬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服务。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运用了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并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 使学生在听一听、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轻松气氛中运用体验法、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 笔者就说出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梦,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睡觉时做过梦吗?都梦见过什么?”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很多, 因而会特别感兴趣。笔者接着引入:“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 梦是千奇百怪的, 梦是丰富多彩的。当月亮露出温柔的笑脸, 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出现在天空时, 小鱼就会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入睡, 做着各种各样的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很美的儿童歌谣《小鱼的梦》。小鱼做了个怎样的梦呢?让我们和小鱼一起踏上寻梦之旅吧!”由于开头引入自然巧妙, 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这样就在优美的乐曲中,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快乐的情境,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二、游戏激趣, 巩固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 也是难点, 要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 又要避免枯燥乏味, 因此, 笔者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和游戏, 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设计富有情趣的多媒体课件“看图猜字”、“小鱼吐泡”等识字游戏, 这样不仅提炼了课文内容, 又为下面背诵课文作好了准备,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观察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识字教学中, 并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读文理解, 感悟意境

《小鱼的梦》特别适合学生朗读, 儿歌把小鱼、星星、风儿、波浪拟人化, 文辞优美, 贴近儿童生活。教学中, 笔者以多媒体动画逐句出示课文情境, 让学生对照画面朗读文字, 感受池塘夜晚的美妙、宁静和温馨。

在教学中, 笔者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 比如听录音范读、教师领读、自由读、表演读等, 充分展示学生朗读的学习过程。多读少讲,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朗读, 在读中想象, 在读中感悟, 为突破教学难点奠定基础。

四、个性朗读, 展示自己

在课堂教学中, 重点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应用精炼优美的导语和多媒体动画课件, 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笔者抓住“风儿唱起催眠曲, 波浪又把摇篮推”和“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 摆摆尾巴咂咂嘴。”这两处进行个性化朗读的指导,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并配乐表演儿歌, 再次把想象的空间交给学生。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 能够与同行一起研究热点问题, 与专家教师商榷疑难问题, 使笔者的教育理念再一次刷新, 教育视野得到延伸, 教育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教育科研信心再一次被激发。笔者将怀着一颗炽热的心、一颗追求上进的心, 在课改中成长, 在反思中提升。

我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11

孔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做人是这样,一位教师要成长也要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要是每天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甚至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中,那他的水平就不能真正提高,一辈子也就只能做低水平的教书匠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毕业以来的五年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下面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教学反思的几个问题。

刚走上讲台的时候,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对于课堂教学和管理都很陌生,即使每天埋头备课,教学效果也总是不明显,自己也非常苦恼。后来学校要求每节教案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刚开始我还觉得这是走形式,每天应付着去写写就行了,后来就慢慢养成习惯了,通过慢慢的积累,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那么教学中如何反思呢?

首先当然要做好教学工作,作为年轻教师业务扎实熟练是良好课堂秩序的前提。每节后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问自己有没有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没有讲清楚,学生是否接受了这节课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能力如何,情感培养实现了那些,和自己预设的教学目的有哪些差别,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办。这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以上反思之后,分析这堂课和预设效果有那些成功方面,又有哪些不足,然后在第一时间把这些感受记下来,以备以后不断地加以改进,长期坚持就会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体系和认识,这是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没有这个环节,不反思就不能真正的成长。

当然因为备课是基本知识的体现并不能备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在上面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一个班有那么多的学生,学生的具体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课不同的环境,甚至早上的课和下午课有差别,不同的天气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那么每节课后我们就要问自己,有没有因材施教,有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知识是否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学生又没有从理解基础上认识知识,还有这节课学生有没有能更简易轻松的办法获得知识,这堂课的知识有没有巩固下来,还需要多少练习,甚至问一下这节课有没有趣味性,教学中有哪些创新等等。有时候备课中没有备到的东西能在课堂中即兴发挥,或者受到学生启发有新的认识,这些灵感对我们的教学有极大的启发,我们常说良师益友,一个教师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受益于我们的学生呢?有的时候自己随笔记下的东西在以后翻开看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通过一定时间的反思积累,我们可以写文章,发论文,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教学的理论水平。

年轻教师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教学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日积月累,一定能有质的提高

第二,作为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一重要内容就是课堂管理。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就不能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难管理,多么的让人头疼,确实现在的学生已不是传统的乖乖仔了,很多学生有主张有见地,个性十足,知识也很丰富,当然有有不少的缺点。我刚上班时除了忙于教学,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管理学生,由于方法不当多次和学生起冲突,甚至闹得很不愉快,现在想来都觉得遗憾。那么和教学一样,管理学生也要在反思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教学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堂秩序,没有一流的秩序难以创造一流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中一定要紧抓课堂纪律。我认为课堂秩序首先应该严字当头,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严于律己,恪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位学生求学生涯中的转折点,如果不能让学生很快适应更紧张更复杂的学习任务,势必给以后的学习增加负担,尤其是这时候对自己太过松散,还会影响到走上社会后的人生道路。高考固然重要可迎接这一挑战,战胜自我是一个人一笔丰厚的人生财富。因此,我们不要姑息学生,对自己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

另外就是管理学生的方法。以前当课堂上有学生捣乱的时候,我就停止上课,针逢相对的解决这些学生的问题,结果可能能暂时保持了秩序,但影响了整个班的上课气氛,尤其是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一节课效果自然不会太好。后来我慢慢认识到解决学生问题最好是在课外,在课外找他们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大部分学生都是愿意学好的,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让他们放纵自己,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认识,最后师生之间达成共同的认识,共同去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我们觉得学生难管理,甚至可恶是因为我们太不了解学生了,总之要以善意的心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寻找问题的根源,科学的引导学生,给他们树立目标,叫他们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的困扰,真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实践中认识到这个问题容易但做起来较难,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放下架子,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当作不懂事的孩子,要深入了解学生,善于和他们交流,积极地帮助他们。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不要当作解决不了的大事,对他们严字当头,但也要用爱心去关心他们,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获得很多的新知识,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学工作和课堂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好的时效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把两者和谐统一起来呢?

我们知道真正的秩序是在一个人的心里而不是外在的规范,我们的种种规范必须通过学生的认识内化为他们自觉的东西,而这种内化的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几年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经过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纪律的约束,使学生积极认真地学习。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生搬硬套束缚他们的天性,比方好多学生很聪明,喜欢钻研,兴趣广泛等等,这正是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我们要对他们进行科学引导,真正的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勤反思,勤做反思笔记,持之以恒一定能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管理办法。

另外,善于反思也要不断向别人学习,多和身边的老师交流,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换一个角度,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多读一些教育类的理论书籍报刊,积极地提审自己的管理水平。

由于实时间精力的关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每天都把反思现体在教案中或记下来,也许好多东西要经过很久的思考才能得到好的解决办法,可以经过一段时间,比方写周反思月反思,或者通过一定的积累写自己的教研论文,只有经过不断的思考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寻找更好的方法,才能在教室这个岗位上做的更好走的更远。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12

在每一次新授课时, 我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布置课前不同的预习作业。在这一方面上,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 生字词分层。一般的预习方法是把一节课的生字词摘抄到练习本上标注拼音, 并组一个词。在这基础上, 我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多组几个词, 并用这些词试着造句。其次, 阅读分层。一般学生在预习时要求他们保证阅读次数为3遍, 对于个别能力较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读几遍。第三, 批注分层。首先, 把自己有体会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其次, 让一部分同学可以试着在句子的旁边标注一些简单的词, 表达自己的体会。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直接标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体会。第四, 预设问题分层。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 只处理课文里的字词部分和阅读就可以。第五, 检查预习分层。检查基础部分由小组长或同桌完成, 如生字词和用横线标注等部分。其余的由教师来完成检查, 并粗略的进行分类统计, 有哪些学生选择较简单的预习方法, 有哪些学生选择有深度的学习方法, 根据每次预习统计的结果进行比较来发现学生在预习这方面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教学分层, 目的在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张扬个性

在每次授课前都要认真钻研大纲、分析教材, 最后确定三维目标。我在分解教学目标时, 就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拓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在每次授课前还要认真分析学生。在上课一开始的导入中, 出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 并且范围广易于回答的问题让学困生来答。这样的问题对于学困生来说回答起来是很容易的, 当他回答完这样的问题, 之后的课他就来了兴趣, 课堂中注意力和参与度都明显提升, 课堂知识的接受率大幅度提升。

从授课中要坚持面向中等, 兼顾优差生的原则。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将学生隐性的分为ABCD四个层次, 举一课教学事例说明。例如, 在教授《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 研读、探究“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一问题, 教师可以按照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层教学。这里提到的四人为一个单位的小组, 是课前教师根据四个同学学习能力的差异, 用ABCD四个字母指代小组内的四个成员, A同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好, BCD则依次递减。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是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五方面介绍的, 根据五个方面的难易程度分别由位置D同学、作用C同学、材料B同学、结构C同学、文化特征A同学完成, 以表格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这样的操作既关注到了学困生, 又兼顾到了优等生, 这样在课堂上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 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又能让那些层次不好的学生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从而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三、课后辅导分层, 目的在于尊重差异, 发现个性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是在课堂上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 在授课的过程中让优等生“吃得饱”的同时, 还能“吃得好”, 而让后进生能够“吃得消”。比如在授课单元中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时, 对优等生的要求是不仅能够记忆, 还可以做到理解意思;相反要求后进生仅仅是能够掌握内容即可。

课内辅导与课后辅导相结合。课内的辅导更多关注的是优等生和中等生, 而课后辅导更多关注的是后进生。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班级的“小练笔”作业的布置上, 对全班同学相同的要求是大家都进行小练笔, 但不同的是要求不同, 最后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四、作业布置分层, 目的在于激发兴趣, 唤起热情

在作业分层方面也有自己的方法, 那就是遵循“两部四层”的原则。“两部”是指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四层”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选择练习要具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知识的夯实练习;第二层次为简单综合题;第三层次为综合性课外阅读题为主;第四层次为小练笔、课外拓展学习。通过这样的分层, 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同时, 在作业批改时采用以下方法:1.生字词语、同步练习册全部批改;2.课内、课外阅读每班改四组, 挑有问题的集体讲解;3.小练笔和课外拓展, 优秀的两个班展出并学习。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一篇:抗震性能普查下一篇:数学课前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