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2024-07-30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共12篇)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篇1

一、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研究的现状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研究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教育界就率先兴起对教师反思能力研究的热潮, 并逐步向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教师教育界蔓延, 引起了一场教师教育观及教师角色的变革。“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 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1]于是, “反思型”教师观引起推崇。反思型教师观是针对技术型教师观而言的。技术型教师指的是像技术操作工人那样, 把学生当作任凭教师操纵的机器, 用别人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播者;反思型教师观提倡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不断用思考的头脑去解决实际问题, 做学者、研究者, 应该具有反思能力。

目前, 国内对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虽然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介绍性文献已有发表, 但对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 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 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革新教学思想, 淡化教师职业倦怠, 永葆教育生命活力;有助于解决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问题, 消除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畏惧心理, 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 真正成为一名研究者, 也使得教师逐渐从经验型教师转变成专家型教师, 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一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 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经验, 构建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主张。

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指教师对自身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行为及教育教学理论、理念的再思考与总结的能力。

1.教师对自身教师角色的反省能力

具体地讲即:观察、找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假设, 运用推理做出决断, 重视实践检验, 总结经验;关注影响教育教学的各种因素;构建专业自我认同感, 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及其对职业生涯未来发展的期望。

2.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

“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2]具体地讲就是:教案的预设, 即在教学前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并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可能暴露的疑问与可能的教学效果有所预测;内容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充分“激活”书本知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 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不断唤醒学习欲望, 达到乐此不疲的学习境界;教学语言的应用, 教学语言应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 教师应提高教学语言艺术, 通过较强的语言技巧水平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交往的管理, 有效教学需要师生的有效交往,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及同伴互评, 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方式

著名心理学家休伯曼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 描绘出了对教师职业周期中每一时期的发展主题和职业发展路线的设想。见下图[3]:

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个时期, 7-25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危机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遭受挫折, 灰心沮丧, 心力交瘁, 工作满意度下降, 对教学生涯的意义和重要性感到怀疑, 易产生不胜负荷的职业枯竭感, 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断意识到, 不同阶段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存在不同。我们在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分层培养的模式, 也就是构成阶梯式的教师教学反思培养模式, 把教师队伍分为入门期年轻教师 (0-6年) 、成熟型骨干教师 (6-20年) 、专家型教师 (20年以上) 。

1.入门期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不可一蹴而就, 需要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如果从入职初期就注意培养反思能力, 无疑将会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1) 培养反思意识, 形成反思习惯:对于这个阶段的教师, 首先就要培养反思意识。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质疑和反思是学习的基础。“青年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并通过反思内化为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动力, 让反思成为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活动, 才能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洞察力和理解力, 增强教学效能感, 促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4]

(2) 提供示范性反思案例, 提高教学技能:刚走上教师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多是一些间接知识, 掌握的是一些表面性的或抽象的陈述性知识, 往往没有实际例子去支撑。而对程序性知识的把握, 比如像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技能还比较生疏。因此, 对这类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应该提供示范性反思课例, 加强对其自身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反思。比如, 观摩名师的教学课例, 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 对照录像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造成问题的原因, 并寻求改进的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入门课及各种研究课比赛, 切实提高教学技能。

(3) 利用网络进行反思, 提升反思能力:青年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比较高,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反思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和全国各地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和反思;也可以通过BBS、QQ软件等与同事和学生进行跨时空的交流;还可以利用博客实现在线共享, 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行交流评论, 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2.成熟型骨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职业年龄在6至20年的教师占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 他们的教学阅历丰富, 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 承担过多次示范课和优质课的教学, 具备较强的教学基本功, 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被称为成熟型骨干教师。他们已具备比较熟练的教学基本功, 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并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他们已呈现独具个性的教学特点, 并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1) 注重理论培训, 增强问题意识:骨干教师掌握了成功的教学经验, 渴望提升的是教育教学的理论修养。现实中只有不断将发现的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分析综合, 寻求问题的根源, 才能使教师的理性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理性实践得到进步。引导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教育教学杂志和专业书籍等, 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应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反过来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

(2) 开展课例与反思研究, 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运用典型的成功案例开展行动研究进行反思活动。首先, 要求教师基于某个教学专题或问题, 以案例为载体, 通过设计方案—教学实践—反思提炼等三个环节的循环提升, 形成优秀的教学课例并加以展示, 让教师与同伴互相观摩、研讨、交流、评议, 深入剖析教学环节的亮点。然后, 通过课堂实录, 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提炼, 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 采用典型案例反思法, 提炼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 案例包括成功的教学课例也包括不成功的教学课例, 这里主要是指那些有瑕疵的教学课例, 通过对这些课例进行剖析、诊断与修正, 可以挖掘出其还比较落后的教学观念。首先, 我们从不同的教学年级中采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课例, 组织教师观摩教课录像或到课堂现场听课, 并记录下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策略, 再分类记录在“课堂观察记录本”上。其次, 对存在的问题一一归类, 并进行归因分析, 归纳出相应的教学观念。最后, 提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对策, 逐步明晰什么是先进的教学理念, 为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奠定基础。

以上的“案例与反思”研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式和反思方式, 它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 容易被教师所接受。而伴随其中的有效反思策略是课堂实录、教育叙事、反思随笔和反思礼记。

3.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所谓专家型教师, 应是教师队伍中的拔尖人才, 他们往往从事教育职业的时间在20年以上。这类教师对教育教学倾注了满腔热情, 对教育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并将教学反思作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 并乐在其中。他们善于实践, 喜欢阅读, 潜心研究, 不停写作, 而且已经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他们在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教学策略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反思中, 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然而, 专家型教师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 还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理性的反思。

(1) 反思课堂教学理念: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把握不准, 教学就会出现偏差。我们可以挖掘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的教学观点, 开展小组研讨和交流, 在各种看法的启迪下让正确的教学思想逐渐明晰。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设计开展新旧两种教学观的争论, 最后在激烈的辩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提炼出正确的教学理念。

(2) 反思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由于长期的教学经验的积累, 往往会形成固定的教学方法, 而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太适应学生发展的旧方法, 阻碍了学生全面和谐成长。因此, 要经常思考如何变革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挖掘独具匠心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3) 反思教学思想的孕育过程:每个教师的教学生涯都留有时代的印迹, 仔细回顾并总结概括, 会有一种“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我们可以对自己曾经在不同时期执教的公开课进行回顾、反思, 归纳出不同时期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最后通过比较、诊断、修正、加工, 提炼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

(4) 反思教育科研的过程:专家型教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科研意识比较强, 经历了许多次教育教学实验和课题研究, 既然是课题研究就有可能成功, 也有可能失败,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 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只有经历严格规范的科学研究的过程, 通过研究论文交流、答辩的方式,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得到课题鉴定委员会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 进行研究的深化与研究成果的修改”[5], 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构建出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

教师只要扎根于教育教学这块土壤, 敢于尝试、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潜心写作, 从写教学论文到著书立说, 始终保持一种反思精神, 就一定能从专家型教师蜕变成真正的教育专家、教育名家。

参考文献

[1][日]上寺久雄著.教师的心灵与风貌.赵一奇等, 译.北京:春秋出版社, 1989.

[2]尹红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教育与职业, 2012 (2) .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申继亮, 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3) .

[5]吴卫东, 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教育评论, 2001 (1) .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篇2

---浅谈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翟专金

【摘要】当前新课程标准在我国范围内得到了实施与推广,在这一大的教育背景下,增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工作开展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其他的地区而言,民族地区在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模式的转变力量支撑主要源自于执教的教师,可以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对于一个地区教育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作为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面对当前教育所提出的现实性要求,必须注重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专业发展

一、新课改对于民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极大的转变了我国的教育形势,现在这一教育理念及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并在不断的完善前行过程中。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教育途径在原本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不过同时也给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由于所处教育条件的特殊性,教育改革的责任就更多的落在了当地的教师身上。作为民族地区教师,必须要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势,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及时跟进完善自身的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以满足新时期的教育需求。民族地区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文化修养,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实现对地区教育改革的有力推动。

二、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意义

假如说作为执教者,只是致力于对获取教学经验的追求中,对于所收获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做出深刻反思的话,其所真正获得的价值意义是微乎其微的。就算是他过去曾执教过十几年,或许其意义也只是十几年在不断反复做教学这件事而已。所以说,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充分的进行反思是提升教学水平,增进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一个教师专业得以成长的必要前提。要想确保教学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就应该通过反思不断的充实自己,同时感受到教育工作开展的本质,并最终完成自身的专业成长。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发展是属于自我反思的范畴领域,通过反思能够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对于教师的反思能力做出了全新的强调与提倡新,这对于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摆在民族地区教育行业面前十分关键的现实性问题。

三、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特点分析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高中英语的教学反思具有较为显著的性质特征,一般表现为:

1、高中英语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针对那些在发生的过程中或者是已经形成发生事实的教学行为作出相应的反思及探讨,其反思主要针对的是整个教学行为本身以及其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其反思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完成对自我专业成长的推动,并确保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

2、高中英语教学具有明确的流程循序以及可循环性质,这一活动的流程顺序是建立在以英语这门语言的基础上的,主要包括探究并列明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展开分析及反思——通过开展行动来对问题作出探究——行动中相关数据信息的搜集及处理——反思结果的实践运用。在所有的环节都完成之后,下一轮接着重复以上的流程顺序,这就是高中英语反思教学的可循环性质。

3、高中英语教学反思需要教师的实践活动参与,单纯的思考是无法完成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其教学反思必须要借助相关的活动开展,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然后深入分析考量,从而加深对语言教学的认知程度。可以说,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不仅仅属于教师的个人行为范畴,并且还有赖于社会及学校的信息条件支撑。

4、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要求有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必要具备更强的自主观念,较高的自主判断水平,以及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必须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规划以及一个合理的方向设定,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充实自我,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这对于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开展而言,是最根本的支撑力量所在。

5、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评断标准,并不知识局限于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问题上,同时还涉及到更加广阔的能力范围。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突破文化交流障碍的能力,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等,这些都是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具体实施

1、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一环节的实施工作一般就是要教师通过自身观察,或者是借助他人指明,以及对学生的谈话访问等渠道去完成的。在发现并提出问题之后,要在第一时间生成问题记录,从而便于分析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也能够选择让他人协助分析,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产生问题的根本所在。

2、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及反思。这一步工作的实施就是为了寻求出问题的实质所在,以及摸索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假如说这一问题是透过问卷的方式获取到的,就应该针对教学与学习这两个问题进行反思,回顾性分析事情的经过,寻找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加以改进剂完善,并对其实施成效做出预估。

3、在处理应对问题的过程中做好实施的监督控制。这里我们所说的监督控制其实就是了解具体的实施情况,并结合实际做出及时的整顿,从而确保问题更加高效的得以处理。其实这一步工作的开展就是在反思之后对反思结国的付诸实施。接着在实施的过程中再一次的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展开新的教学反思。所以我们说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其实就是“问题反思——反思结果实践——问题再发现——问题再反思——反思结果再实践”的循环。

4、评价反思与实践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要考核教与学的有效性是否提高、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与计划相符、教师自身的认识是否提高、教学主导思想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步骤是否有机的结合起来了等等。

五、反思教学促进高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条件

1、高中英语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质量和水平

对于高中英语而言,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和教师具体的反思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反思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学方法上,还应该反思那些预先的假设、语言教学的结构等,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理念层面的监控与调节。另外,高中英语教学反思要求以教育科学理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指导,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提高科学的预见性进而避免盲目性。

2、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就高中英语教师而言,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源自于自我更新价值取向和自我专业发展需求,并由此产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意识,进而产生发展行动。因此,能否通过英语教学反思达到自我专业发展本身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另外,由于外部的种种干扰和诱惑,很多教师难以长期坚持进行反思性教学。因此,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取向,加强自我调控能力,通过切实可行反思性语言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六、总结

总的来说,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所具备的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衡量标准。作为民族地区教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实现自身专业的有效成长,从而更好的适应当今教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初任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3

一、通过学习了解教学反思理论

初任教师要自觉学习教学反思理论,阅读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论著,了解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来源、定义、特点、目标、优越性等。目的是不但了解反思性教学理论,而且从内心接受,从而变成自我专业发展的需求,最终让自己达到一种“自治”状态。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近十年国内学者也纷纷著书介绍反思教学理论与实践。就反思教学理论有许多说法,熊川武教授在研究众多定义后将它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它以两个学会为目的,它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同以往传统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相比,它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观察,将自己的行为与表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诊断、调整、改善,通过这样的过程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育对象。二是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从以往专业特征不明显的“教书匠”角色提高到具有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教师角色上来。

二、通过回顾进行反思

初任教师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重视自己过去学习经验的反思。一是回忆教过自己的英语教师,二是回顾自我初涉教学领域的经历,比如:在中小学见习和实习的经历,当家庭教师的经历。从这些活动中挖掘优秀英语教师应有的专业修养、个人形象、语言表达和教学艺术,归纳出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原因,写一篇以《我心目中的优秀英语教师》为主题的回忆报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多地关注教师专业素质,在心目中树立专业学习榜样。为了观察不停留在表面,反思有深度,新老师们要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看问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来观察分析与反思,要知道,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教师会有不同教法,要善于比较、研究,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教师身上的长处和短处,吸收他们的有益经验。问一问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自己在专业素质上还存在多大距离?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有哪些?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自我素质?

三、通过观摩优质课进行反思

初任教师要观摩和分析中小学不同类型的英语优质课,如语音课、词汇课、阅读课、视听说课。通过观摩与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特点,学习优秀教师在不同类型的课上运用专业知识、驾驭课堂、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机智和能力,并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听课之前,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注重课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学生表现与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课堂亮点与教学细节部分。听课之后,要认真反思这节课的好坏,问一问自己:执教老师为何这样处理教材?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是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换成自己又该如何去教?自己应怎样活学活用“闪光点”?思考之后,写下反思之法、借鉴之道,并就同一授课类型、不同教学内容试写自己的教案,将自己的备课思路和观察到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

1.通过说课进行反思

教案写完之后,初任教师应该在自己所在的教研组说一说自己怎样教,通过说课活动收集反馈意见,这些意见会促进新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教案作进一步修改。具体说课过程包括说教材处理、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媒体、说设计和说预期效果等。说课的重点在于说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说课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他们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他们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说课也让组员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在教研组长或资深教师的组织下,说课之后小组成员根据有关教学理论和实际观察对该教学设计进行评说和讨论,研究并确定该节课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最后,再由说课人跟据大家的建设性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实践证明,说课活动能有效调动新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备课质量,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个人形象等教师专业素养。

2.通过微格教学进行反思

微格教学就是教学演习。初任教师从准备好的一节课的教案中选取1-2个教学步骤进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每次讲课8-15分钟,分别训练1-2个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演示技能、讲故事技能、讲解语法点的技能、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技能。一人微格教学,教研组其他教师可分为学生角色和观察员角色。比如:大家听一听英语课堂用语是否准确、恰当,课堂活动是否适合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语法点介绍是否伴有恰当的语境,并且指出修改意见。初任教师根据反思与讨论结果,修改教案,准备进行再训练。实践证明,通过微格教学与评价微格教学,初任教师的教学会发生良好的变化。

3.通过课堂实践进行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初任教师将学习、回顾、观摩、说课、微格教学后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与对策转化为结果运用于自身教学实践,让他们体验真正的课堂,看到自己如何临场发挥、如何驾驭课堂,真正了解中小学生实际思维的过程,如何理解英语、掌握英语、运用英语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主要从初任教师的英语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三方面进行。这一阶段的反思可分为教学前与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是指上课前预测自己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分析和推断,如授课内容提前结束怎么办,课堂纪律控制不住怎么办?学生在学习这一课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并且根据教学中可能存在问题制定行动计划,使课堂教学正常开展并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有效地提高初任教师的教学预测和教学分析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是指在课结束后初任教师对整个教学行为的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进行理性的分析,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课堂教学中,自己的英语课堂用语有没有出错?有没有出现思路“断路”的时候?当学生学习某个教学难点出现气氛沉闷时,自己是如何进行有效调控的?教学环节中哪些没有按原计划实施?为什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或令自己惊喜的“亮点”?学生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出问题时自己的做法和态度是否合适?假如自己再教这个内容,教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初任教师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之外,在此阶段,新老师们还需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多听课堂教学意见反馈、多记课堂教学反思笔记、多撰写教学总结等。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与帮助新教师获得教学技能相比,使他们有思想更为重要。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以及在回顾、观摩、说课、微格教学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初任教师理解课堂教学实践,让教学实践变得更好、更有效率,增强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提升其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进其个人职业发展。教学反思理论强调教学主体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和不断的反思、发现和提出问题、确定和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效果,继而发现问题和提出新问题,使教学研究呈螺旋状持续发展”。所以,初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这样,他们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基础英语教学工作,适应中小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较快崭露头角,成为时代需要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反思能力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即“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当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师德培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要敢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也是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师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所谓“反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英文为“reflection”,又可译为“反省”。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而教学反思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问题、诊断、自我监控等方法,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1]。

1 培养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必要性

医学知识体系随着整个社会科学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要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培养具备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重要的举措。而当今中职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反思意识薄弱、反思策略单一、反思能力不足的状况。具体表现为课前不做教学设计,仅有的一种反思形式“课后记”也往往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由于平时不善于发现问题、积累素材,撰写教学论文时无从下手、内容空洞,这样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可想而知,没有反思的教学怎么能培养出反思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反思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重复和记忆,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 J.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并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2]。反思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是促进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 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教学行为的前提,而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反思是难以实现教育能力实质性的提高和飞跃的,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才能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反思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策略。

2.2 勤写教学反思记录

常见的教学反思记录有两种形式,即课后记和教学论文。

2.2.1课后记

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 通过书写教学日记或课后记,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激发创造性,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并为书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有关调查表明,优秀教师的课后记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反思,表明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著情怀和热切愿望。因此,教师应坚持书写课后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反思和监控,这也是青年教师以及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2.2.2 教学论文

一篇深刻的课后记其实就是一篇好的教学论文的初胚,比起空洞的理论式说教,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积累经验—分析概括—实施验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对于阅读者而言可能更具现实性和参考性,也更具有价值。对于论文书写者而言,只有教学实践还不够,还必须寻求教育理论的支持,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加速其成长的进程。

2.3 学生考核质量分析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4 和谐师生、师师交流

不少研究者已明确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培养教师自觉反思的重要性,而这种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双向关系。

2.4.1 师生交流

(1)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应及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通过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以及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学生评教活动间接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2)指导学生反思。第斯多惠曾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不仅教师自己要学会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也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对学生将来的职业成长大有裨益。

2.4.2 师师交流

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实现教师间经常性的良性沟通,使教师主动发现、勇于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并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少走弯路,加速自己的职业成长。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积极努力,更需要学校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政策保障,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经验交流和教学反思。

2.5 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制度建设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力保障。首先,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从学校层面完善保障教学反思的制度建设,建立诸如听课制度、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研讨制度等,将教学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过程管理监控,避免教学反思流于形式。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将“三省吾身”的反思行为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踏实做好教学反思三步曲。课前一省吾身:是否精心设计了教学,是否做了充足的备教材、备学生的准备;课中二省吾身:是否足够兴奋,是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是否掌控了课堂;课后三省吾身:是否与学生成功互动达成教学目标,是否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做好课前前瞻性反思—课中调控性反思—课后批判性反思的教学反思三步曲,及时评价总结、揭露问题,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上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篇5

周雯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或随时间流逝自然提高的,它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养和发展。小学英语教师应从自身实践出发,清楚地认识并确定反思内容,在实际的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反思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反思活动。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英语教学的反思,已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小学英语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还很粗浅的想法。

一、教师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应素质教育之需,英语教育需要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高水平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此,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应包括三种重要成分,即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为,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教师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造成了他们在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上的差异。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以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为例,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

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在这种反思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时时刻刻离不开批判成分的反思。在各地的教学经验的交流中,我们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否就不假思索,全盘接受呢?这是一种需要我们去反思的成分。批判地反思,进而内化,取其可用之处借鉴运用,不符合本地实际的则暂时放下。不迷信、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也是体现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个性和素质的地方。

教师的陈述则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教师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等等。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则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而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中之重则是时时刻刻应不忘反思我是否给了我的学生们准确的英语语音和语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不可回避,它是我们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确然存在的问题。上海一所中学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英语课是因为喜欢他们的英语教师,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师创设愉悦课堂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掌握优美的英语语音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 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但教师往往并不容易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接着是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或借助于录音、录像等来获得信息数据。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目前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第三、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是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这几年中,我感到我时时在经历这样的反思过程。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为例。最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内容,课堂上,我让他们反复地跟读操练课文中的对话和句型,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们开始失去了热情。上课时,我口干舌燥地教,而他们意兴阑珊地读。我很困惑,是我的教学有问题,还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呢?在很多的英语教学杂志和教学录象中,我看到了不同于我的课堂教学的实例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英语教学的大讨论。我想此时,我是经历了反思最为重要的两个阶段--具体经验和观察分析。之后,我将自己反思的结果一点一点地运用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游戏法、竞赛法,设计活动课,逐步放开,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兴趣盎然的课堂中来。我发现,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非但没有使教学进度滞后,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当然,在验证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足的问题,如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活动课堂的管理问题等等,但反复的反思、对照、验证过程中,我感到学生们体验到了英语课堂的乐趣。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当然,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的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方法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反思。

(一)反思日记

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备课和上课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各个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其合理性在课堂实践中获得检验。例如在日常教学中,经由学生的群体性反应,如他们的接受程度、参与程度、投入水平等表现,教师会产生某种体验。因此,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或在一节课结束后,即时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常常自问:我的教学步骤流畅吗?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吗?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有效吗?我设计的任务型活动能吸引学生吗?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有什么是我可以改进的吗?如何改进?我给了我的学生现成的鱼,还是给了他们钓鱼的方法?我微笑了吗?

这种反思方式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陈述水平,并带动认知成分的延伸,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二)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在我工作的学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的风气很浓厚,课后,教师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建议,对课堂中的情景热烈而细致的讨论。上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这种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能发现许多教师自己平常不易发现的问题。

(三)现场讨论

在教学教研会上,所有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篇6

【关键词】教学反思      培养     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自身进步的起点,没有反思就没有突破和发展。即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显然,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定为再考虑对象,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决策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它是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需具备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教师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绝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静坐常思己过”,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评性地检测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实践、回顾等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不迷信、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提出质疑和可商榷之处的反思能力,也是体现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个性和素质的地方。

教育学指出,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考虑到所任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则更有必要对自己的课堂陈述进行反思。而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中之重则是时时刻刻应不忘反思。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教师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给教师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经验积累→观察研究→重新概括→验证。

第一是经验积累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因此,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

第二是观察研究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述与回忆、观察研究、角色扮演,或借助于录音、录像等来获得信息数据。对它们进行研究分析,看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目前所倡导的课改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第三是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以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经验积累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是往复的反思过程给教师带来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当然,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的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首先,反思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最常见的就是课后写教学反思,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教学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教训写成书面材料。通过课后有意识地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以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坚持下去,必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另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教学事件,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教学策略。每天发生的教学事例很多,必须及时记录,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而且要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师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总结,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 的范例来进行,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因此,无论是主科也好,术科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篇7

最先提出“反思”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家Dewey(1933)。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反思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内在改变。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高翔和王蔷(2003)指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变革可带来教师的发展,而卓有成效的变革必须要依赖反思的过程。此外,美国心理学家Posner(1989)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即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经验的局限性并经过反思进行批判、调整和重构,才能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个人教育哲学。

由上所述,教师的反思能力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教育而言,经验是任何培训活动无法超越和取代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因此,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国内外用于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策略中,反思日记被广泛采用。正如叶澜(1999:25)所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反思日志,指教师将自己教学实践的某个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反思日记是把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并通过不断地分析、回顾、研究反思日记,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理论上,反思日志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诸如“英语教师对于写反思日志的方法是否践行”“通过写反思日志,他们的反思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如何更好地发挥反思日志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这些问题,不但需要理论支持,更需要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教师反思日志的分析,探讨了教师反思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提供的借鉴意义。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望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及专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素材取自7位大学英语教师自2010年3月至7月间所撰写的教学反思日志,共计60篇。在获得本研究标本之前,笔者对反思日志的篇数、内容并没有进行控制,因此这样获得的数据更具真实性和随机性。另外,反思日志均针对同一个班级,因此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比对性。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作者还对这7位教师进行了交流访谈,作为本研究的辅助材料。

三、研究过程及分析

(一)总体反思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受试的7位教师共撰写反思日志60篇,其中最多完成10篇,最少完成6篇。反思的频率,按照16个教学周(即4个月)为参照,最多每月撰写2.5次,最少每月1.5次。根据魏宁(2005)对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有关教师反思研究课题的调查,教师一般一个月完成1-2篇反思日记,即半年6-12篇左右。因此,本校参与调查的教师撰写的反思日志数量已经达到平均数,说明他们都初步具备了基本的反思意识。但是,这些数量对于具有高度反思意识的教师来说还相差甚远,有待提高。由此推断,绝大多数老师的反思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律性,反思还没有成为一种践行的教学习惯,反思意识有待加强。

(二)反思分布时间

从各位老师撰写反思日志的时间上来看,5月是高峰期,共计20篇;4月次之,共计16篇;3月和6月略少,均为10篇;而7月最少,只有4篇。

(三)反思内容

反思内容历来是反思课题的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诠释。本研究根据赵昌木(2004)提出的反思内容,即信念系统、知识系统、教学实践和背景因素四个宏观方面,从教学技能等八个微观方面对反思日志进行了细致分析。分析得出,教学技能的反思数量最多,占66.67%;教学评价次之,占60%;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位于第三、四位,分别占58.33%和50%;而目前尚未有针对教育科研方面的反思。吴卫东和骆伯巍(2001)将教师反思指向与不同的教师群体联系起来,即新手型教师(0~5年)主要进行教学技能反思;适应型教师(5~10年)更多地进行教学策略反思;成熟型教师(10~20年)进行教学理念反思;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则进行教育科研反思。鉴于本研究中教学技能反思数量居多,由此可知本校英语教师多属新手型教师。

(四)反思水平

Van Manen(1977)根据反思水平把反思分为技术性反思、理解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三个水平,反思层次呈递增趋势,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不断发展。即教师首先进行技术性反思,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性反思,进而进行批判性反思,教师主体性一步步得到提升。在技术性反思阶段,教师主要根据外部权威,如专家、研究者和政府等所制定的规范和标准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理解性反思水平主要指教师的价值观和信念,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和心理,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批判性反思是指社会的、道德的和政治的度向。处于这一水平的教师在反思时能够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来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藏于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以引导改革。如图2所示,技术性反思占60.23%,理解性反思占31.25%,批判性反思占8.52%,可见,本研究的反思水平从“技术性反思—理解性反思—批判性反思”的比例呈递减趋势,教师更多地进行技术性反思,而缺乏批判性反思。

(五)反思过程

赵明仁(2009:58)提出了一个教学反思过程图,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是“识别问题—描述—诠释分析—行动”,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识别教学中困惑或惊奇的现象,然后详细描述教学情境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诠释现象中的意义,最后把概念化的理论付诸行动。通过对本研究中60篇反思日志的分析,笔者发现大约96.7%都是从发现并识别问题开始,并适当进行了描述,进而加以分析,提出了可能性的解决方案,但是只有3.3%进行了追踪实践,将先前提出的假设方案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四、研究结果

通过从以上五个方面对本研究中60篇反思日志的分析,并结合对7位教师的访谈,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从反思分布时间来看,3月学期初和6、7月学期末,教师反思量较少,分别为10篇和4篇;而4、5月学期中段反思明显增多,分别为16篇和20篇。受访教师T1表示,学期初忙于去了解学生和准备课程,暂时没有发现太大问题。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反思也越来越多,到了学期末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值得反思的问题也非常少。由此可见,教师对所教课程的反思时间,基本与本课程的时间设置和教学规律相一致。

从反思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围绕着教学技能展开。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谈到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授课内容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为学生所接受。至于一些课堂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他们没有过多考虑,也从未尝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解决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T2如是说:“如果学生上课积极性高,问题回答又基本正确,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教师T3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科学研究,我一直认为教学主要是经验上的问题。”受试的7名教师中,有5位工作不到5年,属于新手型教师,因此反思日志主要是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没有涉及教育科研方面。另外,在反思的内容上还很肤浅,不够全面。这表明专家型教师比较缺乏,其教育科研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

从反思水平来看,本研究的反思水平从“技术性反思—理解性反思—批判性反思”呈递减趋势,分别为60.23%、31.25%、8.52%。技术性反思占支配地位,这与国际教育专家提出的反思水平正好相反。在访谈中,很多教师提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务处相关规定进行授课、考试及评价,他们多关注课程本身,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的能动性。教师T1在访谈中提到:“我的反思基本局限于课堂出现的表象,我极少和学生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没有站到社会、政治、经济的高度去审视这些问题。”过多的技术性反思将导致教师遵循教学常规照本宣科,而缺乏对教学信念、学生思维以及教学行为的后果与替代方案等进行慎重思考。因此,如何指导教师从技术性反思到批判性反思逐步过渡,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反思内容来看,大部分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并加以反思,但是这种反思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反思后即止,没有延续性,更没有付诸实践检验,因此必将导致效率低下,问题得不到实际性的解决。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教学反思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总之,本研究中的受试教师已经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能够认识到反思和撰写反思日志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反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律性,而且尚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反思理论,对于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有待加强。

五、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识到“以学生为本”和反思教学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反思意识,再加上有先进的反思方法指导,教师的反思能力必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获得显著的提高。

(一)内省法

教师以撰写反思日志为契机进行内省。王俊菊和朱耀云(2008)研究了某大学英语教师所撰写的104篇教学日志后发现,教学日志有助于教师的知识和身份建构和智慧情志的发展,促进师生共同取得螺旋式进步。王群珉(2003)认为,教学日志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反思空间,有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内化新信息。通过撰写反思日志,教师的教学信念将经历一个从自我否定到反思再到重建的一个内省过程。自我反思是来自于内心的真正意愿,是积极主动的改变,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动力所在。

笔者建议教师每周撰写一到两篇教学反思日志,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及)时反思。教师不但要进行课后反思,也要进行课前和课中反思。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反思交流会,共同探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反思的成果及经验,也可以让反思案例比较成功的教师进行示范,推广经验,从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总结性报告。

总之,通过撰写反思日志,有助于教师形成一定的反思意识,逐渐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并最终将这种反思经验内化,采用批判性的眼光,勇于质疑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信念,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开放、探究、反思型教师。

(二)课堂观察及集体讨论法

个人内省的方法总是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割裂了个人和集体的联系,忽略了合作的作用,易使教师的反思限于狭隘、主观和片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10)建议要多开展同事间的反思对话交流活动,同事间的讨论被认为是教学反思的最有效的形式。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限于撰写教学反思日志。而且,日志法是教师“孤立地探究”的封闭式反思的集中体现,正如安富海(2010)在研究中所说,“孤立地探究”是大多数教师的日常工作习惯,他们尽量避免将教学中的实质性问题主动暴露出来以寻求他人帮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相隔离且不相互依赖。这种封闭的教师文化,排斥开放与合作,阻碍了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是对日志法的很好补充。教师通过录音、录像或是笔记的方式记录课堂过程,然后进行集体观摩、集体评课,共同查找问题,进行集体反思。这样教师个体就可以跳出自我感觉的圈子,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发现问题。通过集思广益,与其他老师共同提出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三)问卷调查及访谈

撰写日志法和课堂观察及集体讨论法,都是从教师的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而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是从学生的角度对普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东西进行调查研究,是对前面几种反思方法的有效补充。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课程的设置、教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到学生的意见和需求。由于问卷调查的普遍性,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一些态度和意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访谈既可以是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师师访谈,教师可以了解其他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认识,获取反思建议和想法,对自省是有效的补充。师生访谈,可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

个人加集体,内省加经验,问卷加访谈,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必将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加强教师对反思的理论学习,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反思对促进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反思之路。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但是教师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改变,更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发展观的践行。

六、结论

毋庸置疑,撰写教学反思日志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有效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还要尝试公开化、群体性、开放性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用写日记、听课与观察、教师评价、录像、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只有将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内省和讨论相结合,才能发挥反思的最大效能。

中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探究 篇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思潮首先兴起在西方主要国家, 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反思”二字原是哲学名词,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 就是一种反思。其实, “反思”在我国古代思想中, 也早已存在。《论语》“三思面行”、“举一反三”、“吾日三省吾身”等, 都道出了反思的的内涵。当代学者周德义也认为:就是对思维的思维。到今天, 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把反思运用于教学上, 主要还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他说:“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 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二、教师反思能力培养途径

(一) 通过观念更新, 提升反思能力的培养

观念更新, 一是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教师要主动、积极地抛弃“狭窄”的教育观念, 以宽广的视界、博大的心胸、开放的思维去理解学生, 深入学生内心, 实践教育的本真, 而不是短期性地、功利性地应付自己的工作。二是要更新教学观。教学是一种熏陶、塑造个性的过程, 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也要教会学生地、积极地学习。三是更新师生观。从本质讲,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民主的关系, 师生在平等的对话基础上, 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和人生理想,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四是更新学生观。学生是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主体, 教师要树立“学生多样化成长”的观念, 这样将对“潜能生”的期望值就会更大, 对“成功”的诠释将会更加广义。

(二) 通过不断学习, 加强反思理论的培养

教育事业是一个常新的事业, 守新固有的知识而不懂更新, 观念就会落后, 思想就会僵化。因此, 教师要不断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一是广泛涉猎。教师除了阅读专业类的书籍之外, 必须对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各种各样的著作有所涉猎。因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一个宽泛的文化领域, 各门类的著作无不包含着教育的智慧。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 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时候, 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教师。二是加强理论修养。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把已有的感悟, 想法进行归纳总结, 进行理论的提升, 然后再运用于实践。

(三) 通过教育教学, 提高反思实践的培养

1、利用教案备课,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教案, 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设计的课堂内容, 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第一次备课前, 要思考此次备课与以前的备课的差异, 诸如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的安排, 教学方法的选择, 板书设计, 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过去是怎样设计的, 现在这样设计是否可行。然后找出差距, 进行归纳总结。这一思维过程, 也是反思能力的培养。

2、利用教学日志,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教学日志, 主要是指对教师一周上课情况的记录, 通过回顾教学情况, 能够有效地反省自己在教学过程的不足。当然, 日志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如 (1) 本周教学哪些是比较成功的, 哪些还有待改进? (2) 最令自己满意的教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3) 教学过程中, 最让自己感到惊奇或感触的事是什么? (4) 本周教学最失败的一次是什么, 怎样改进? (5) 与学生交流最舒畅的一次或最困难的一次是什么? (6) 下周, 准备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等等。在回答这些问题时, 你要将事件的细节写出来, 还要写出自己改进的方法。这样, 当一段时间过后, 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成熟, 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3、通过教学随笔,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每上完一堂课, 把备课中的设想与上课中的实践加以比较, 看看哪些地方值得肯定, 哪些地方不足, 学生有哪些反映和建议等等, 进行反思。写作随笔时, 要找准反思点。如可以写课时的设计是否准确?教材的重点是否突出, 是怎样突出的?学生的反映为什么不积极?每周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和升华, 日积月累,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意义

(一)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

从现状来看, 多数教师对实践性知识掌握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实践性知识的理论水平低, 数量少, 处于经验层次。多数教师偏重经验进行教学, 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丰富和完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要途径。

(二)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因为具有了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行为, 教师必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参与到对课时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的各各方面。教师的自我定位和意识将得到明显提高, 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不仅是依靠思维的反思, 也依靠行为的反思。理论上提高, 与实践的操作, 二者相互补充, 相互作用, 能很好地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实践表明, 教师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获得提高的。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更有利于教师提高自我教学能力, 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能够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摘要:反思能力, 是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要求, 是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素质。对“反思”进行实质解读, 研讨反思能力的培养途径, 有利于提高教师培养自我教学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反思,反思能力,培养途径,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德义.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思考[J].中国教育, 2004 (4) .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篇9

一、自我反思的主要特点

(1)自我反思的目的具有超越性.教师的反思源于对课堂教学和自我业务的不满,其目的是改变现状、超越自我,使教师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2)自我反思的视角具有客观性.数学教师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经常会按照自身的 经验判定 问题,难免会受 到情感的 干扰,自利本能会牵动反思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做到反思 客观公正,就必须克 服情感、服从 理性,尽量保持中立,把自己当作反思的一般对象;(3)自我反思的态度具有批判性.教师遇到问题时要客观、理性地分析,分清正误,把握问题的实质,以求全面、深 刻的认识.反思不仅要关注教学的优点,也要关注其缺点与不足,这是批判性的另一层含义;(4)自我反思具有建设性.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超越和改进,其结果是具有建设性的.这种建设性有助于教师思考问题的实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我反思的基本途径

数学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数学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的反思研究中,我认为:实践、研究和互 动,这三种途径在数学教师的自我反思中最具有代表性,是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基本途径.

1.在实践中反思.数学教师 要改善自 己的教学 效果,必须学会建立“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实践模型.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优化实践、又在实践中加强总结与回顾.

2.在研究中反思.现阶段,数学教师 要实现专 业化发展,除了巩固基本的数学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应培养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和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平时要加强行为研究,从学生的行为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从细处着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3.在互动中反思.互动能产生思 维的碰撞,使教师对问题有更深、更广的理解和认识.数学教师反思性互动的对象并不确 定,但是由于 工作和服 务的对象 是学生,所以,数学教师反思性互动的主要类型是师生互动或师师互动.教师在互动中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评价,透过学生的眼睛来观察我们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更为客观、公正.

三、自我反思的主要阶段

1.前期的反思阶段.数学教师要 对学生的 需求,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做出反思.第一,做好环境分析,即对社会背景、学校背景以及教育教学条件做好分析,把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判断哪些因素影响教学反思,影响程度如何,为教学反思提供依 据;第二,做好对象的分析.教学材料和内容直接影响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前要反思教法的适应性,学生的接受程度;第三,反思后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

2.教学情境中的反思.通常在数 学教学中,教师没时间停顿下来进行反思,需要随机应变,分析情况,决定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反思要和教育行动融为一体,数学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当前的教育活动,及时对情境素材进行反思,使教学按照预期目标发展.

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数学教学后的反思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和教学策略做出判断.为了做出必要的反思,教师必须决定需要信息的类型,获取、分析信息,做出判断,以形成整个评价、反馈的过程.反馈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新的信息,以便教师调整计划、实施评价.这是反思系统中自我纠正的途径.

四、如何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提高数学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加强教育实践,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注重反思的方式;注意教学目标的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的再加工处理,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反思与调整;加强反思示范,以自己的反思行为影响学生;适当增加元认知 提问,抓住反思 的视角,多观察、多总结、多回顾、多感受.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篇10

被儒家尊为“宗圣”的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反省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教师是一个专业的教育者, 而专业化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教师在自己长期的职业生涯中, 不断地反思与实践, 持续地学习, 最终才能达到真正的专家水平。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 更应该成为教育教学反思的引领者, 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研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努力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那么, 作为一名教师, 该从哪些方面反思, 又该反思些什么呢?在这里, 我想谈谈自己的点滴想法。我认为, 反思无处不在, 可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也可以反思他人的课堂教学。

一、反思课堂教学, 调整教学策略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尤其是常态课教学,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 如何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成为一种促进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力的催化剂, 笔者认为根据平时课堂教学及时记录课堂教学成功之笔和教学机智, 尤其要不断反思课堂教学中原先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 调整相应教学策略, 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1. 记下成功之笔和教学机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每一堂课总是有自己满意的地方, 如课堂上一些精彩细节;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整合和创造性处理;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学法指导的技巧, 等等。把这些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总结、改善, 推陈出新, 教学艺术才能日趋完善。

如在一节语文课上, 学生正在交流一个问题时, 窗外突然电闪雷鸣, 下起了瓢泼大雨, 巨大的声响立刻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这时如果再勉强上课, 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实施的就是无效的教学了。我突发灵感, 提出一个问题:“好大的雨啊!请大家看看窗外的雨, 想想你能用哪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这场雨呢?”等学生观察完了, 再让学生交流, 学生很容易地就将课内外学过的形容大雨的词句与这场大雨联系起来, 进行了一场很有效的口语交际课。课后, 我将这个突发的亮点记录下来。此后, 在课堂上偶有不同的突发状况时, 我都尽量将它进行巧妙处理, 化被动为主动, 基本上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 反思不足之处, 提出“再设计”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或教学内容安排不妥, 或教学方法不适用, 或练习设计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或课堂中的生成处理不当, 或未针对学生差异区别对待等。这就需要教师课后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寻找解决的办法,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 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逐渐完善。

如我执教校级公开课《桥》时, 在制作的课件中只插入了洪水来临的图片, 缺少了声音和视频, 没有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洪水来临时紧张恐怖的情景, 因此学生在体会人物情感时, 无法很好地体会当时人们那种惊慌害怕的心情。在反思了不足之后, 时隔六年, 今年我第二次上这篇课文之前, 我重新修改、完善了课件, 加入了洪水冲毁道路、吞没房屋的视频, 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孩子们在朗读洪水肆虐和人们惊慌逃窜的语句时, 明显有了进步。

再如, 以往教学写父母之爱的习作, 学生写来的文章选材单一, 基本上都是写生病时父母怎样彻夜照顾自己;下雨天忘带伞了, 父母如何及时送来雨伞, 自己却淋湿了等。虽然所写的内容符合要求, 但却千篇一律, 也缺少情感体验。经过反复思考, 我认为写好这类习作的关键之处在于,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从小事中体会父母之爱。因此,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后, 在充分学习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慢镜头和快镜头结合的描写后, 我让学生利用周末仔细观察父母工作或做家务时的动作、神态等, 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当我批改学生的习作时, 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一次次打动了我。有位学生写道:“今天, 妈妈又煮我喜欢吃的糖醋肉了。我站在一边仔细观察妈妈做菜时的动作。当锅里的油热了以后, 妈妈把肉倒到锅里翻炒。这时, 不少油星子溅了出来, 吓得我直往后跳, 生怕被油烫到。可妈妈却满不在乎, 手里的勺子熟练地翻炒着。我很好奇, 问妈妈:‘您不怕烫吗?’妈妈笑了, 说:‘傻孩子, 我早就习惯了。’我不禁看了看妈妈握锅铲的手, 第一次发现妈妈的手是那样粗糙,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 妈妈的手都有些裂了。我的心一酸, 妈妈, 您给予我的那样多, 我对您的关心却那样少。亲爱的妈妈, 我该怎样报答您对我的爱?”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 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他们笔下的人物是活生生的, 他们流露出的情感也是真挚感人的。

二、反思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实效

作为一名教师, 除了教学, 还应育人, 因此, 不但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还应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 教师应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今年, 我所任教的是五年级, 班上有位小苗同学, 平时作业要么拖欠, 要么随意乱写。期末完成一张语文复习卷, 卷子上写满了随意的红叉和数字1、2、3……看得我火冒三丈。于是我把卷子揉成一团扔掉, 并给了他一张新卷子, 要求他重写。而他也非常生气, 全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带着一副倔强的表情, 一节语文课都趴在桌上, 完全不听课。

回到办公室后, 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 如何对付这样的同学?叫家长?以他的脾气, 只能使矛盾激化, 而且他完全不听父母的话, 甚至会和妈妈打架;放学留他下来?他带着抵触情绪, 根本不可能好好完成, 如果再乱写怎么办?我想到了小苗同学性格是比较幼稚的, 比较喜欢被表扬, 于是我决定采取“爱的教育”。

课间, 我找到小苗同学, 问他:“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那么生气吗?”他想了一会儿, 说:“因为我没有好好写字。”我又说:“你能这样想, 说明你肯定能把字写好。刚才我是很生气, 但是我觉得自己对你太凶了。我向你说声对不起。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他又想了想, 说:“对不起, 我不应该乱写。”我摸摸他的脸, 说:“中午你能把作业重新写好吗?”他点头表示可以。后来, 他真的将重新写过的卷子交给了我, 而且书写工整了很多, 得到了我的表扬, 而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有了很大进步。在这件事的处理上, 正是由于我及时反思与调整教育方法, 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常说, 教无定法, 因材施教。我们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心灵。

三、反思他人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一名教师, 除了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还应学会反思他人的课堂, 在听课中, 及时记下亮点和不足, 课后进行整理, 形成较完整的评课稿。长此以往, 就容易形成辩证的思维, 不但善于找出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 取长补短, 而且能发现别人的缺点对自己的启发, 它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养成在听课时同时反思的好习惯:“这个环节为什么精彩?我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个环节是否存在不足?如果是我自己, 怎样设计会更好?”

江苏省教育科学院的张晓东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 在一次上课时, 给了一个孩子七次回答的机会, 直到那位同学回答正确为止。此后, 有一位老师在网上写到, 他给了一个孩子九次机会, 比于永正老师还多。这位老师的学习是很庸腐的, 因为他只学到了于老师等待的次数, 而没有学到它背后的东西——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我想, 这就是这位老师没有对这堂课的优点进行深入反思的结果。

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 我们更应当常常自我反思, 并对反思的重点进行调整, 如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目标?如何面对教师教育新形势下的竞争与挑战, 坚持自我发展与教师团队共同发展?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 坚持教育创新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如何切实做好减负增效工作, 做到既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等等。

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 篇11

关键词:反思能力;有利条件;焦点;方法;习惯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74-02

反思,其实我们许多老师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如教师之间的碰头会、活动小结、与家长的交流反馈等等。此反思与彼反思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这种能力,将主宰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对于幼儿教师培训而言,经验是各种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而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得以加强。因此,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成为幼儿教师培训实践的核心问题。

我们来分析当今幼儿教师缺少反思能力的原因。

1.缺少反思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使我们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接受知识的传授,周而复始,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毫无新意的机械劳动。诸如“这种方式是否是好的方法?”“能否换种方法效果更好?”“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全班的幼儿?”等等这些问题,未能更深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加上有些幼儿教师还较保守,相互之间的研讨交流不够真诚,导致教师们还没确立起反思的意识。

2.缺少反思的氛围。许多幼儿园也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有时把教育科研搞成轰轰烈烈地形式。老师与老师之间有所顾忌,未能敞开心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未能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反思氛围。

3.缺少反思的机会。工作在幼教第一线的教师们工作较锁碎,工作量大,一天忙着应付备课、制作教玩具、环境布置、各种比赛等等,耗费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出参观学习的覆盖的面较小,老师能舒心地坐下来进行教育研讨的机会很少,反思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

一、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

结合幼儿园工作的特点,利用工作的各环节,变为教师学习、培训基地。

1.在学习、读书笔记中增强反思意识。实施新课改,首先就是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教师应博览群书,了解教育形势发展的动态,阅读各地幼教刊物。对于经典的讲话、观点、活动等随时记下,反思自己的理念,对比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理论与实践等有机结合。长此,教师心中实践的方向也会逐一明朗。

2.在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磨炼反思能力。幼儿教师每天都在进行备课和实施教育活动。结合幼儿一日的活动和幼儿表现,进行案例分析,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出难题,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

3.在外出观摩学习及教师之间的学习中提高反思能力。不管是专题讲座、研讨会,还是园内的集体备课、观摩课,都是最好的学习和反思机会。专家、同事、报告、发言,都是她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和先进理念的具体化,因此要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我们幼儿教师还要抛开“老死不相往来”的观念,与同事之间互相交流,坦诚相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4.在教学评价中发展反思能力。上级部门、领导、家长、同事、对我们幼儿教师的评价,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我们要以正确地态度积极对待,并将它作为准确了解自身优势,查找自身原因的好机会,分析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的各种原因,促进自己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发展。

二、幼儿教师灵活掌握反思的焦点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反思,所获得的结果不同。

1.从成功之处出发。在大班的操作活动《水果串》中,老师准备各种大小不一的水果玩具,让幼儿串自己喜欢的水果串。在操作过程中,许多幼儿很有创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有的按同一种水果的大小顺序串,有的按两种水果交替串,有的按三种水果交替串等,其中渗透了科学领域中的分类、排序。《纲要(试行)》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这里得到很好地体现。

2.寻找不足之处。在一次观摩课中,老师组织一节艺术课,用橡皮泥制作刺猬背果子。幼儿们在兴趣很浓地团、拍、捏,桌子的另一边有几个小朋友有些噪动,老师走过去一看,他们兴奋地喊:“老师,老师,看我的小兔子!”原来,王子建小朋友把本应该插在刺猬身上的许多刺仅仅插了两根,而且刚好插在眼睛上面,看上去也蛮象小兔子。唉,这个调皮蛋。今天是让他做刺猬,怎么做起兔子来了?而且今天园领导来观摩。虽然老师内心着急,但故作镇定地先表扬了他的创造力,然后作淡化式地离开了。这个片断,老师虽然肯定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态度还不够明确,而且没有进一步挖掘孩子的创造力。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应化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自由地、主动地学习和创造。

3.抓住教学机智。在一次主题教育活动中,老师让每个幼儿带一张自己妈妈的相片来园。许多幼儿都带来妈妈各种各样的生活照,其中王亚琪小朋友在一旁低着头,“老师,我没有妈妈的照片。”随后,有的小朋友说:“他妈妈一张相片都没有?嘻嘻……”王亚琪小朋友顿时满脸通红。老师马上意识到王亚琪小朋友父母到外地去打工,平时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老师马上说:“王亚琪妈妈在外地工作,她的许多相片放在外地,,亚琪,你说是不是?”“对呀,在我妈妈那里有许多漂亮的相片。”王亚琪马上高兴地说。那没有相片,等一下活动要用,怎么办?最后,小朋友们帮他想出了一个即省钱,又快的办法?——为妈王亚琪妈画一幅画。最后主题墙上出现了一幅特殊的“相片”。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各不相同,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让孩子尽可能地摆脱孩子不应承受的烦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童年应多一些欢笑,多一些快乐!

4.发现幼儿的创新。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力和灵活的反应能力。能及时地捕捉幼儿在开展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观点、思维、角度、正确地引导幼儿,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呵护和发展。

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使用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这种方法很随意,幼儿教师只要多留意幼儿的一日生活,都能够找到反思的素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对比进行讨论分析,坦率地交换意见和建议,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能发现许多教师自己平常不易发现的问题。

3.现场讨论。工作在幼教战线的教师聚在一起,大家提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所得的结论为全体教师共享。

4.行动研究。在教学中,有些问题常常并不是我们老师的个体反思,实际讨论所能完全解决的,为弄明白遇到的问题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与研究者进行调查、实验、研究,即为行为研究。

四、要让反思成为幼儿教师的习惯行为

要使教师们明白反思的途径和方法,尝到反思实践的甜头,为幼儿教师自身提高工作成效,促进自身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积极挖掘教师中自我成长需要的潜能,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渴望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把反思行为变为自主的,习惯性的行为,在反思的层面上再学习,再提高,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成为研究型的现代幼儿教师。

“反思能力”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是教师们的新目标,一定会被众多的幼教工作者接受,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得力助手。

[1]高峡.《中小幼教师教学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导刊》2005年第11期,《反思能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提升高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探讨 篇12

一直以来, 反思被人们认为是进步的源泉。新课程改革之后, 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教师开始注重如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为其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 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 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 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的过程, 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的过程。

高中学科的教学特点是复杂多样, 其中蕴藏丰富的概念和技能, 对于教师的教法要求高。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除了平时积累经验之外, 教学反思是一条有效路径。那么如何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呢?笔者根据研读的文献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见解。

二、提升的具体措施

(一) 重视教学反思, 关注过程产生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专业实践中进行反思, 是因为比提高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 使教师有思想地去教学。高中教师面临着学生升学的压力, 往往忽视了在教学中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教学反思则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重视教学反思的过程, 应该在课堂的前、中、后都能将教学反思运用到实处。

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关注到课堂中可能发生的事, 包括学生行为及知识、问题等预设性情况, 而且要设想解决方案。如实验课中各种现象的分析, 教学前的反思有一定的前瞻性, 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之中的反思是一种在行动中的反思, 这种教学使课堂具有一定的监控性。课堂中临时的状况较多, 从学生参与课堂的效果来看,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反思学生参与程度, 不要过多地霸占课堂;反思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发, 是否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另外, 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反馈也需要教师时刻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加强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课后教师应具体分析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活动, 针对具体情况调节课堂中的遗留问题。对于课堂中的疑问要有记录和思考的过程, 及时、有根据地反馈到教学中。反思应该注重过程, 关注反思, 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 长期积累能使经验理论化, 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师要真正把教学反思运用到课堂前、中、后, 关注产生的变化并能够记录, 以便日后更好地完善。反思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时间反复的过程, 只有关注其效果, 才能将反思持续进行下去, 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二) 合作反思, 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教学反思也是这样, 若能够和其他教师一起进行分析讨论, 和其他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及其他教学活动的交流, 相互学习, 反思效果也会加倍。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首先, 可以先通过记录本记录, 在课后及时和同事进行探讨。如课堂是否达到最高效率, 这堂课如何处理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其次, 可以通过网络写教育札记, 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研究学习,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 可以实现经验共享。

同事之间可以集体备课, 相互听课研讨学习, 这是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取经验的较好方法。因为每个教师备课和上课的风格不同, 教学方法也多样化, 教师之间通过互相观摩学习, 能促进彼此的教学活动。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 集体备课的好处在于可以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与教学技艺, 可以着重说明对这一课题“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设计思想。比如, 生物教师在解读生物课程标准过程中, 对新课程的内涵精神有其主观表达, 和同事探讨之后,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改进, 也可以将教学设计中的亮点进行阐述分析, 使合作反思达到最高效率。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以教促学

微格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 一度作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之一。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来反思教学的情况, 通过这种实录, 我们可以还原教学活动的实况, 在专家或者同事的引导下, 组织成员一起反复观看录制的课堂视频, 进行讨论评议。教师也可以通过微格教学来训练某一个教学技能或综合技能。

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新的思路, 教学过程中, 我们时常忽略掉的内容, 实录的视频可以给教师客观的记录, 方便课后进行反思活动。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得当, 也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以教促学, 给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带头作用, 因此,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学生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通过调查发现, 被教师要求反思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反思习惯, 如果教师具备较好的教学反思思维模式, 便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影响学生。

四、总结与分析

实践证明, 教学反思是教师能够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指正和修改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中和课堂之外都能收获,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将教学反思的思想和学生分享, 使学生对反思进行关注, 并运用反思的策略学习功课, 会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为学生重视这种反思的方式, 在学习中会常常回忆自己的收获以及疑难点, 并能够和学生之间进行切磋和询问。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已被广大学者深入探讨。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得到效果之后, 能深刻体会到反思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也就会乐于进行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着重从重视反思提高反思的意识、合作反思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来参与反思活动, 以期获得良好的提升效果。

关键词:教学反思,合作,微格教学,反思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华.生物教学反思中的师生同步策略[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 .

[2]王婷, 韦艳, 王浩.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 (6) .

上一篇:经济新形势下一篇:NOx排放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