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2024-09-21

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精选11篇)

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篇1

新课程改革赋予职高各科教学以全新的教学理念, 它提出学以致用的观点, 把学生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起来。书本知识与实践之间起纽带作用的教学过程, 需要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职高教师尤其是职高中的专业教师, 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尤为重要。下面以教师引导学生解读 (或者说是鉴赏) 徐悲鸿先生的名画《田横五百士》为例, 来说明 (在这里, 属于哪一科教师并不重要) 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综合教学能力, 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一.从史学角度来解读这幅画的重大意义

教师得向学生讲明《田横五百士》讲的是什么, 这就涉及了史学知识。司马迁的《史记·田儋列传》中记叙了田横五百士的故事。

田横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 他和兄长田儋、田荣, 都是狄县的豪族, 很得民心。陈胜、吴广起义后, 田氏兄弟三人杀死了当地县令, 并逐渐得到民众支持, 恢复了以前的齐国国土。

由于拒不跟从项羽和刘邦中的任何一派, 所以齐国军队受到楚汉两军的打击, 田儋、田荣战死, 田横则带领数万齐国逃兵, 继续与楚军战斗。后来田横趁刘、项激战之际, 夺回大量齐国城池, 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 自己为相, 既不朝楚, 也不附汉。

这时, 刘邦派儒生郦食其去游说齐王归汉。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 说动田广和田横意欲归汉。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听说郦食其凭一张嘴为刘邦得到了齐国的70多座城池, 心里不平衡, 立即出动大军攻打已经准备投降的齐国。田横认为刘邦不讲信用, 欺骗自己, 便将郦食其扔进油锅给炸了。

西汉统一后, 田横由于杀了郦食其, 害怕刘邦报复, 就带着五百多人跑到了海州 (今山东即墨县东北) 一个岛上驻守。刘邦招他回朝, 他表示愿为庶人, 与众人在海岛上度过余生。刘邦又派使者继续前往海岛招降, 使者带去刘邦的话说:“田横来, 分封可以大至封王, 小至封侯, 不来, 就派大兵诛灭之!”

为了让部下免遭屠戮, 田横带了两名随从同汉使一起去见刘邦。他们一行走到一个驿站, 洗沐后, 田横对随从说:“我当初与汉王一起称王道孤, 如今他为天子, 我成了亡命之虏, 还有比这更耻辱的吗?天子现在要见我, 不过想看一看我落魄的样子罢了。这里离洛阳仅30里, 你们赶快拿着我的头去见天子, 脸色还不会变, 尚可一看。”说完就拔剑自刎了。

刘邦见到田横的首级后, 以诸侯的规格安葬了他, 又任命田横的两个随从为都尉, 不想两个随从偷偷将田横墓从侧面凿开, 自刎在墓里。刘邦闻之大惊, 十分感慨, 他认为田横的手下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士, 于是又派使者到海岛上招安。岛上五百壮士得知田横死讯, 也都相继“跳海”自杀。这个海岛后来就叫做田横岛。

《田横五百壮士》讲的就是历史上这样一个故事。司马迁写了《史汉·田儋列传》后, 曾感叹天下擅画者, 为何不以田横五百士的故事作为绘画的题材。司马迁的这个愿望在两千年后由绘画大师徐悲鸿以“真宰上诉, 元气淋漓”的精神实现了。

教师从史学角度的讲解, 使学生们懂得了徐悲鸿先生画《田横五百士》这一题材的重大意义。

二.从数学图形来解读这幅画的构图布局

《田横五百士》, 画面上画的是田横去见刘邦, 临行前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

整幅画呈长方形, 其中人群呈倒立的三角形, 两妇一孩呈圆形, 田横和马夫构成了矩形, 左侧人群在脚部形成一条斜线。这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斜线的画面组合, 克服了油画构图单调呆板的通病, 延伸了画面的透视空间, 使各人物所应表现的空间大小恰到好处, 又把人物与大地、天空、海洋融为一体, 营造出恢弘气势, 形成崇高之美。

从具体人物分布来看, 呈倒立的三角形中的人物左侧人群稠密, 右侧较稀疏, 前面松散, 后面集中, 这符合于人物极富变化的要求。

一幅画的构图布局得当与否是这幅画能否错落有致、融为一体的关键。教师通过数学图形的方式来解读这幅画的构图, 揭示了徐悲鸿先生在绘画布局上独运匠心的很高造诣。

三.从文学角度来解读这幅画的人物心理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解读这幅画时, 要善于用文学语言来阐述画中各个人物各自的心理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这幅画强烈的生离死别的悲壮气氛, 从而较深刻地感受到这幅画的主题思想。

你看田横的表情肃穆坚毅, 一身傲骨;两随从的表情视死如归;整鞍待发的马站在一旁, 不安地扭动着头, 显得忐忑不安;壮士群中的瘸腿老人正急急向前, 好像要阻止田横这洛阳一行;处于三角形角位上的壮士, 虽腰带松散, 饥寒交迫, 却拔剑于手, 表示出用那慓悍身体欲同新的统治阶级一拼到底的愤怒气概;画面中央穿黄衣者表现出对田横此行不解的神情;处于另一三角形角位上的白须老者, 则表现出对这一群壮士们前路的担忧;那半蹲着的妇女, 一边护着自己的小孩子, 一边望着田横, 脸上露出恐惧的表情。画上所有的人物, 虽表情各异, 表现的心理活动不同, 都显得个性鲜明, 他们的心理活动在“生离死别”这个总题材中是统一的。

四.从创作时代背景中来看作品的政治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徐先生的《田横五百士》的创作, 从1928年开始, 除了到中央大学教课外利用所有时间, 一直到1930年才完成。

从作品的政治思想意义看, 此时中华大地正值日寇入侵, 许多人媚敌求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徐先生想通过田横的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 歌颂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 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

徐先生的这幅画作达到了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古典艺术的完美结合, 显示了极为高超的油画技巧, 是他自身学养和他的传统道德观集大成的作品。从艺术价值来看, 他的这幅作品不仅为中国美术赢得了世界赞誉, 而且还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当时的很多艺术青年就是在看了这幅作品后才决心献身美术事业的, 而许多成熟作家在看了这幅作品后, 开始转变画山水花草的方向, 开始走上了以重大生活事件为主题, 关注民生, 为人民呐喊的艺术道路。

五.从哲理意蕴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探讨这幅画作的专业研究

这种专业研究, 不但包含有画法专业方面的研究, 还有作者意蕴的专业研究。作者承认那人群中的穿黄衣者为自己的形象, 蹲在他旁边留有一些距离的抱小孩的女人则是他的妻子蒋碧微, 那小溪是他们儿子的形象。就是在这一幅画作上所显示出的这一些距离, 是否隐喻徐蒋两人之间的感情裂痕已经出现等等, 总之, 愈是名作, 其可探讨的方面往往愈多。从解读 (或者论鉴赏) 《田横五百士》的角度粗粗说来, 为师者就应具有史学、文学、数学、政治、专业研究等诸门学科的知识, 更不必说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时会涉及到更多学科方面的知识了。同样的道理,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不同的专业学科知识时, 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过程中, 往往会涉及到边缘学科知识, 也需具有较强的综合教学能力。对于职高教师来说, 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尤为重要。综

论外语教学中综合能力培养 篇2

【关键词】外语教学 综合能力 培养 途径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之中,外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外语教学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综合能力的结构

高等院校是培养我国经济建设适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这种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传统教育重视理论教育,即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记忆,技能训练也较为简单、孤立。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即刻胜任工作,一般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从当前的就业市场情况看,大量毕业生找不到与专业对应的工作和一些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招不到人的情况同时存在,这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存在脱节。基于此,我们必须对综合能力的结构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一般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社会规范与心理品质。从整体而言,可以将能力分为心智能力与身体能力,心智能力可以直接表述为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在综合能力培养研究中,心智能力是重点。其中,知识能力通常是指应当知道的部分,而获得知识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习,即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和个体自学获得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技能能力通常是指应当会做的部分,获得技能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践、训练,即通过社会实践、实验室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而成。社会规范与心理品质称为应当培育的部分,自我养成是获得该项能力的主要途径。

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外语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二、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一)坚持德育为首,提高学生的心理能力

德者,才之帅也。大学时期是塑造人生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功在千秋。外语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德育,提高学生心理能力是理所应当的。在外语知识传授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是“教书育人”教育原则的要求。具体而言,在外语教学之中贯彻德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比如适时组织小组讨论;其次,利用教材,寓德于教,外语教材中许多优秀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德育材料,教学工作者应充分挖掘,适时展开;第三,在教学直观性原则的指导下感化学生,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并写下感悟,这样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作用。

(二)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

熟练掌握外语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将外语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强化外语基础知识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加强外语语音教学,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辨音能力。学生外语学习的重要阻碍就是语音辨别问题,外语语音辨别不准,外语学习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语音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速、语流等关键技巧。其次,要多加练习,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语言学习没有捷径,勤学勤练才是根本。学生的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多加练习,加强基础知识积累,知识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对外语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才会不断提高。知识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学习是获得知识能力的主要途径,外语基础知识教学应引起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知识能力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亦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三)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就目前全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实际情况看来,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普遍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是其主要原因。束之高阁不是外语学习的目的,学习英语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外语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在外语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创新,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方法,运用录音、录像教材等,不断拓展训练学生的外语听力能力。另外,外语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应当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如去外贸企业实习,开展英语辩论比赛等,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外语应用机会。在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流于形式。

(四)努力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有益。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必须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也对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者应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创造性因素,积极创设悬疑情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应尽可能选取大量具有开放性的时事题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等院校提供优质人才。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要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让教学和企业实践相接轨,把外语人才输送进企业中进行实际的锻炼,或在企业之中进行现场教学等,这样就有利于改善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行业企业无疑是外语专业学生实践的最佳平台,在这个与专业知识相符合的平台上,学生能够尽其所能地发挥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让工作实践来检验个人的专业英语水平。这种把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外语专业教学也应不断创新。在教学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必须坚持德育为首,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发散思维,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3):446-455.

[2]惠亚玲.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4):20-22.

[3]刘波.高校外语文化综合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106-107.

[4]于德晶.翻译实践教学与外语综合能力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9):20-21.

论教师综合能力培养 篇3

一、教师综合能力的内涵

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不仅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情感, 渊博的专业知识, 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上的能力, 还要具有综合能力。这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 对教师提出的特定能力要求, 是教师职业角色担当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的综合能力分为三个层面:教师基础能力、教师一般职业能力和教师核心职业能力。

(一) 教师基础能力

教师的基础能力, 是指教师作为从业者, 所应具备的根本性能力。它不具有明显的教育类型、教育阶段和具体学科的指向性, 而是全部教师职业者都应具有的普遍性和基础性能力,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专业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科书、其他有关教学材料或采用某种特定方式从事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尽管教育有诸多自己的特点, 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构成与普通教师教学能力基本相仿,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教学设计能力。具体是指老师在正确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 深入了解教材, 进而合理设计教案和板书的能力, 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主要涉及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把握能力、学科教材的理解能力、巧妙设计教案和板书的能力。

(2) 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基础之上, 通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机动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是选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的能力、示范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结合。

(3) 教学评价能力。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评价能力, 即教师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判断的能力。二是教师自我评价能力, 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出客观、清晰的判断, 进而明确改进方向的能力。

2.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指教育科研能力, 此外, 还需具备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 运用教育科研知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师作为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一线人员, 较高的科研能力将有利于教师发现和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不但有生动活泼的学生, 还有需要与之合作的企业, 所以对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使教师能够适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适时开展教育。

(2) 与同事交往的能力。教师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整个学校的和谐与团结至关重要, 教师之间彼此尊重, 及时沟通, 才能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3) 与企业交往的能力。去企业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就需要教师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 及时与企业交换信息, 保证实习岗位的提供和实习学生的安全。

4.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观的指导下, 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的探索, 从而产生积极有效的新理论、新方法的能力。我国的教育还处在发展期, 许多理论处于探索期, 经验也不够丰富, 这就更需要教师具备较好创新能力, 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和科研探索。

(1) 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师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通过创新性思维探索未知领域, 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2) 创造性实践。教师除了需要具有创新性思维外, 更需要具有将其付诸实践的行动能力, 需要教师不怕失败, 勇于实践。

(二) 教师一般职业能力

教师一般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教育理解力、专业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能力, 这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一般性能力。

1.职业教育理解力

职业教育理解力指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和热爱, 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基本理念、人才定位、办学模式和课程特点等有正确的理解。教师只有秉持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才能够按照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开展教学和管理, 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进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许多职业院校是专科学校或中专学校改制而来, 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乃至教育的内涵与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自我提升中出现了偏差, 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2.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显著的差别。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具备高超的专业实践能力, 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师区别于其他类型教师最明显的特征。职业教育老师的实践能力通常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 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指教师具有在相关行业领域进行实践操作或管理的经验, 了解该行业的实践工作步骤和情境, 能够在该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并独立完成任务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相关行业的切身实践操作能力, 才能具有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可能性, 这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前提。

(2) 专业实践示范能力。并非所有技艺高超的人都可以担任职业教育教师, 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 同时还需要能够根据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科学有效地示范并传授给学生, 以便使学生掌握该专业的操作技巧。

3.指导学生能力

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 职业院校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具备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的能力, 并且能将其贯穿于课堂之中。

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实习实训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教师通常对相应的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实训, 适时指导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实训。

4.职业道德教育能力

职业道德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将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融入专业教学, 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或系统式的职业理想、职业纪律和职业态度的教育, 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职业人”的职业教育来说尤为重要。由于不同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各异, 需要对学生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 因此教师在专业学科课堂上进行相应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一项基本要求。

(三) 教师核心职业能力

1.职业课程开发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根据具体职业岗位的需要, 开发设计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师既要对相关行业熟悉, 又要熟练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 并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所在学校的已有资源开发设计出科学的课程与教材。需要教师在不断努力学习中实现这一能力。

2.专业学科转型能力

当学校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或学科专业改革时, 教师可能面临专业学科转型的问题, 此时需要教师能够及早地完成从原所教学科向邻近学科或新学科转型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 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技能, 适应科技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3.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能力

随着院校继续教育与培训职能的加强, 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教育对象适时开展不同的教育与培训。这就需要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了解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特点, 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与培训。

二、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途径

为了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 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基本技能, 培养教师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的能力, 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需要从多方面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

(一) 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入职培训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职业院校每学期为见习教师开展入职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与讲评、综合考核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要注重见习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 体现能力导向原则;要对见习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使其熟悉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提高见习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和素质;对见习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实际应用训练, 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交流、处理、应用教学信息的能力。

2.教学进修或研修

学校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课程进修, 参加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学校可以指派教师参加,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人学习需求, 提出申请。教师研修旨在拓展教师专业领域, 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更新教师知识内容,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3.企业锻炼实践

学校支持教师到行业企业参与工作、锻炼研修, 增强实践经验, 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校给予合理的经费支持与教学工作量补贴。教师带着计划和项目到企业工作, 实践锻炼结束后, 形成书面报告, 在教师会议上汇报本人的成果, 提出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4.教育教学技术研讨

学校每学期邀请全国职业教育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研讨性的宣讲与交流, 旨在提高教师对新教育教学技术的领会, 引导其研究;加深对教育教学技术的综合与运用, 引导其实践;推进现有教育教学技术的实施与绩效, 引导其成果。研讨前教师应就研讨主题先行研讨, 与会交流时提出问题, 研讨结束后汇报成果。

(二) 通过开展各类竞赛项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三说”大赛

学校每学年举办教师说教学单元设计、说课程设计、说专业比赛, 赛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公开示范课, 全校教师到场观摩学习。通过比赛可以检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效果及专业团队建设专业的成果, 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鼓励教师中的教学能手、团队强手脱颖而出,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投入教学与专业建设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举办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运用合理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技术、慕课、微课等方式, 检验教师应用现代网络、媒体等呈现方法, 每学年举行一次, 与“三说”比赛项目交错举行。

3.科研、专利成果转化

鼓励教师转化科研成果与专利成果, 进行校内评选, 旨在提高教育教学、实训设备改进、发明专利的实用性, 加强教师的科研信心, 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研究能力。教师申报自己近两年的科研成果及专利, 参评成果以改善、改良学校现有教学环境、教学方法, 创造性解决教学难题, 且已开始付诸实践, 并带来实际效果的科研、专利成果为主。

(三) 通过其他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篇4

由于地方高校的学生层次良莠不齐,且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学生因为《高等数学》没有学好,基础没有打好,在学概率统计的过程中就感到十分吃力,也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数学基础不好就放弃了学习这门课程.如此以来便影响了整个班级,导致了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浓,普遍提不起兴趣,一些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更是难以驾驭整个课堂,有的学生始终不听课,老师提出的问题班上没有人回答,久而久之,一些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被消磨殆尽,对教学感到无奈.

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虽然青年教师在从事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不能因为客观存在的困难而忽视教学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教学就是根本,虽然科研也很重要,但是科研成果再丰硕,讲课不好的老师也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不论面对多少困难,坚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是教师发展的第一目的,特别是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更应该把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视为主要任务.一般地,青年教师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都应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即均衡发展自身的原理知识、策略知识、案例知识,缩短与专家型教师之间的差距.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就青年教师在从事概率统计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给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2.1从背到备,开始别怕累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由于之前没有教学经验,教学中必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在刚接触教学的时候,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要上的课,所要讲的内容背诵下来,这样以来,就算一堂课讲的不精彩,但基本算是完整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对所教授的内容就会渐渐熟悉,课堂上也就自然增添现实素材.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过度,就能从“背课”转为“备课”了.

2.2手写的讲义,思路更缜密

由于概率统计是一门理论比较缜密的学科,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满足于看懂教材,不认真推敲书中的每一步推导,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疏漏,并且不利于学生思路的连续性.例如教材中的一步推导可能省略其他步骤推导,虽然看书的时候能理解,但是在讲课时,部分学生可能会跟不上.因此,在手写的讲义的过程中,会发现书上的问题,也方便能更清晰的讲解给学生.

2.3睡前想一想,明天怎么讲

青年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初期,为做到每一堂课之前都胸有成竹,除了对教材的认真钻研和良好的备课习惯之外,还应该注意对所要讲的内容进行及时回忆.但凡次日有课,临睡前在思考一下次日的课该怎么讲、怎么开头、怎么讲得精彩、怎么收尾以及怎么总结.脑海中大致的浏览一遍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第二天课堂上的发挥,也能使自己思考过后心无旁骛,保证睡眠.

2.4学生是专家,认真对待他

课堂是多变的,往往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都会引发某位同学的头脑风暴,他往往会问出一些很奇怪也很难回答的问题,为了做到课堂上能从容应对,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多考虑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Chebyshev不等式为例,教材中介绍了该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但是该不等式存在一种失效的情形.例如对于服从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X-Exp(0.2),易知E(X)=5,Var(X)=25,利用Cheby-shev不等式得P(|X-5|≤t)≥1-25t2,当t<5时所得到的概率下界为一个负数.学生问及“概率下界为一个负数,虽然不等式显然成立,该概率下界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时,如果教师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而随意给出一个回答必然会使得学生对教师感到失望.教育家马卡连柯断言,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能抱着随意应付的心理去对待.

2.5理论与实践,两者互呈现

概率统计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实例很多,在备课的过程中,尽量在每一次课中都穿插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使得每个重要的概念或者公式都有它实际背景呈现,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Bayse公式与全概率公式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一道“狼来了”的例题[3]即可向学生呈现由因溯果和由果溯因的区别.

2.6多交流学习,心态要积极

青年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正确的认识,这些认识来源于同行的评价,在了解自身的不足后,应积极矫正.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多向他们讨教,学习并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多与同样教授概率统计课的老师多交流,共同探讨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对自己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和进度.对待教学,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只有自己重视教学,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2.7添加“调味剂”,概率有魅力

如前文所述,概率是高校数学类课程中唯一的不确定性的科学,它有着独特的内涵与魅力.在大量枯燥的符号和专业术语背后,如果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调味剂”,一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概率统计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这些“调味剂”是概率的美、是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例,还包括统计学家的故事和精神等,如贝特朗奇论使得随机变量的产生,布丰提出的一种计算圆周率的方法———随机投针法,用统计的方法探究《红楼梦》的作者问题等.这些丰富的实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也能丰富课堂的教学.

2.8推导用粉笔,慎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比如将直方图的组距无限缩短而得到曲线这一过程,利用随机投点法计算定积分,高尔顿钉板试验的模拟等内容都可利用多媒体动态的展示给学生,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但是概率课程是一门理论严密的科学,其中有很多重要的推导和证明,如果一味的追求高效与课时容量,而将必要的证明或推导的过程整体呈现,这是不利于学生对概念或定理的理解的.所以青年教师在从教初期,对于必要的推导及证明,最好采用传统的粉笔教学模式,这不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使得课堂讲授自然流畅.

3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考

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的积极与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学校的重视、鼓励,与学校采取的措施密不可分.基于此,学校及各分院、各部门已经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老教师与新教师的“传、帮、带”制度,教学督导组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青年教师初期担任老教师的助教制度,首次开课需试讲和持证上岗等.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上述办法和方式或产生效果甚微,或流于形式,或影响程度不够.比如,青年教师初期会有老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执行“传、帮、带”制度,但是倘若制度不健全,双方工作量都较大,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就会导致监督执行力度不够,该项制度和方式就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作用.又如,教学督导组跟踪听课,由于概率统计课程是一门严密的科学,而督导专家中很多是非数学专业的,或对该门课程的理解不是很深入,在跟踪听课的过程中就很难发现青年教师知识性的错误.再如,青年教师开课前需试讲,一些青年教师迫于压力会积极准备试讲的内容,由于没有一种连续性的监督体制,初期试讲的检查通过了,一些青年教师对教学也就松懈了.另外,高校把科研作为教师评职称的一把标尺,许多青年教师求成心切,工作重心都会转向科研,对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各项培养措施敷衍应对.往往是“被听课时诚惶诚恐,没被听课时讲完了事”.基于上述情形,这就需要地方高校积极探索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新举措以及培养途径.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3.1科研成果折算课时量,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针对前文1.4中提到的问题,学校应平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可尝试将一定的科研成果折算成课时数,以便分配教学科研工作任务时能统筹兼顾.对于注重教学却不愿从事科研的青年教师,应分担较多的课时数,而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则将科研成果合理的折算成相应的课时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人尽其才、各尽所能的作用.此外,学校对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应该一视同仁,即把教学与科研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关于青年教师普遍关心的职称评定问题,一方面应当适当调整职称评审条件,例如可将教学成果奖可以折算为一定的科研成果,以此弥补科研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应该多加鼓励青年教师做好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团队的建设,公派进修等途径,带动和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

3.2教学竞赛制度,有效激励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文[4]中全面的介绍了武汉大学的教学竞赛制度与所取得的成效,对地方高校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要做好教学竞赛工作应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首先在不同分院展开教学评比活动,以35岁以下教师作为参赛人员,以同专业的老教师作为评委,随机的到课堂听课,评委老师与学生同时对青年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打分,将两者分数综合后再按一定权重计算出总分,通过总分排名选出较为优秀的若干位青年教师进入复赛,然后采取同样的方式随机听课与打分,最终确定年度的教学优秀奖,并落实鼓励措施.第2阶段,按一定周期联谊其它省内地方高校,共同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邀请省内重点高校的同专业教师作为评委,每个学校选派若干青年教师参赛,最终确定教学优秀奖.对青年教师而言,青年教师上进心很强,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和称赞.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与其他参赛教师进行各个层面的广泛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学校而言,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检阅和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学院内部竞赛再到省内竞赛,使青年教师集中地进行现场教学汇报,也能促使省内各所地方院校及时找到差距与发现自身的不足,有助于交流、共同进步.

3.3健全青年教师待遇保障制度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篇5

一、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

故事的选择至关重要,这是故事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好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品选择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了保证。选择作品时要关注作品的价值取向,关注作品的艺术风格,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作品,既要考虑作品的教育功能,也要考虑到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機逃跑了……。故事给幼儿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提高了幼儿的能力与品质。

五、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诗歌“客人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客人来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样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这也是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家都应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篇6

1. 重学历,轻职业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就是一种示范和榜样。因此,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素质。有些“三本”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只看重学历和学校层次,忽视了对教师个人本身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考核。调查发现,有些青年教师的个性太过张扬,师表意识差,对自身形象要求过低,穿着打扮过于随意,刻意标新立异,迎合部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抬高自己,贬损其他教师,把对社会、对领导、对工作和生活的个人怨气带进课堂,给当代大学生心里留下阴影;还有些青年教师缺少职业意识,只是把学校作为一个临时拿工资的地方,骑马找马,不安心教师工作。以上种种,都是学校在引进教师时只重学历,不重视考查受聘者道德素质的结果。

2. 重理论,轻实践教学。

“三本”高校的专职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军。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高校研究生,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也较差,而且他们对“三本”高校的教学实验仪器和学生水平都不太了解。一大批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来不及接受系统的实践能力的业务培训,就被安排登台授课。因此,在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方面的能力就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完全胜任。在课堂上,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三本”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过程中耗时长、课时少、课酬低,所以,很多青年教师偏好理论课教学,不愿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3. 重引进,轻培训培养。

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是“三本”高校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各“三本”高校都非常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引进工作。虽然目前大多数“三本”高校在引进教师时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和手续,但是,对引进的优秀硕士、博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却重视不够。很多学术功底很好的硕士和博士进入“三本”高校后,其综合能力基本上没有提升,甚至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的现象。由于“三本”高校很少为这些青年教师提供跟踪学习的机会,因此,一些专职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只得靠自己艰辛而漫长的摸索。

4. 重教学,轻科研教研。

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赋予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也是由高校的科学研究职能所决定的。然而,当前“三本”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大多数“三本”高校师生比例失调,师资不足。很多教师教学工作超负荷,每天的重心除了备课就是讲课。繁重的教学任务无疑占去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学术钻研、业务水平的再提高。很多“三本”高校至今都没有科研工作量的要求,也不将其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内容,所以,很多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不去思索如何做科研。虽然有部分青年教师已经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由于其社会阅历浅、人际关系欠稳定、对学科前沿的情况不了解,以及缺乏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他们虽有开展科研工作的满腔热情,却不知从何下手。

5. 重物质,轻感情。

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资历浅、职称低、薪金低常常让他们心理无法平衡。除来自教学方面的压力外,还有来自家庭、生活、感情等多方面的压力。结婚的青年教师面临着老人需照顾、孩子要抚养的现实问题。而那些没有结婚的青年教师,更是紧张。这些无形中给原本收入就很窘迫的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三本”高校对这些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关心不够,使很多青年教师极度失落,在“三本”高校找不到感情的归属,更谈不上将自己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而是想多上课,多挣钱,尽可能解决眼前困难,结果就形成了重物质、轻感情的现象。

二、“三本”高校的青年教师基本现状原因分析

1.“三本”高校师德考核体系的缺乏致使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三本”高校发展十分迅速。与规模效益相比,内涵建设与师资培养一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校内教师管理和培养体制不够健全,师德建设未能落到实处。在教师的引进上、管理上,多注重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等的管理和考核,而忽视了对教师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考核,而且也缺乏量化的硬性考核指标。这样就使得教师的思想行为缺乏道德规范约束,造成师德水准下降。

2.“三本”高校联合培养机制的缺失制约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着最有效、最直接的作用。目前,“三本”高校还没有将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总体发展规划。无论在在引进教师还是在培养和稳定教师方面,目标都不明确,没有建立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在经费和时间上无法保证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参加社会实践。虽然不少“三本”高校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数量非常有量,而且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满足青年教师实践的需求,致使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3.“三本”高校教学技能提高机制的缺失导致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大部分“三本”高校对大批青年教师除了进行岗前培训,通常都没有进行过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专门培训。而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专业训练,教学经验基本是一片空白,对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学规律了解不多,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非常缺乏。再加上“三本”高校普遍处于初创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强势学科和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没有建立教学技能提高机制,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需要二年、甚至三年才能有所提高。

4.“三本”高校对科研重视不够导致青年教师不重视科研。

“三本”高校建校时间短,基础设施差,师资短缺。办学之初,主要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上了,对科研工作就没有足够的投入和重视。一是“三本”高校政策导向不利于青年教师搞科研,比如,科研工作量不计入教师工作量,也未列入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二是“三本”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够致使青年教师不能专注地做科研,比如,教学实验仪器缺乏,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科研启动经费很少或几乎没有,使青年教师的没有足够的财力做科研。

三、“三本”高校的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机制建立的对策和措施

1.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评比。

师德师风规范是约束、评判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的标尺。一是加强师德教育,激发青年教师重视教学、关爱学生和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二是定期评比教师的师德师风,把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要求变成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促使教师遵守法规、法纪,增强其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考核体系,完善引进、管理等环节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和要求。四是建立教学评估、教学督导、随机听课等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约束教师行为,防止师德失范。

2. 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打造“双师型”青年教师。

“三本”高校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基本上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又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打造“双师”。一是要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并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总体发展规划,无论在引进教师还是在培养和稳定教师方面,都应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比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且从政策、经费、时间上保证专职教师参加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二是学校积极主动寻找企业,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青年教师,鼓励专职青年教师大胆走出校门,到校外实训基地等场所熟悉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三是大胆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制定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引导青年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比如,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或刚从高校毕业的教师进修、学习或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并在经费上给予一定资助;在岗位津贴、年度考核、加薪晋级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给予政策扶持;对于评聘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双师型”教师,通过给予专项津贴、培养经费等形式进行激励。

3. 加强政策引导,采取积极措施保障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本”高校应加强政策引导,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是加大用于教师发展的投入,尤其是增加用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方面的预算。二是制定和完善教师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重在落实教师发展和在职培养培训的相关机制与政策,尤其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计划和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助教制度,规范新进教师担任助教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助教的岗前培训和工作评估,要求新进教师必须担任一个学期的助教,经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主讲教师。四是制定以老带新的辅导和监督政策,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帮一”指导,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规定每位青年教师在教学的第一年,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学科带头人对其进行指导,通过听课、指导备课、审阅教案等方法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岗位,弥补自身不足,引导他们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五是制定和完善公开课示范课制度,积极开展讲课比赛、公开课教学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努力搭建青年教师的科研平台。

“三本”高校要想扭转青年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的状况,认为应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要制定和完善科研的相关政策,加大科研奖励,鼓励资历老、职称高的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参与各类科研,如课题项目、撰写论文、编著教材等,从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二是引导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牢固树立教学也是科学研究的观念,要研究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三是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要求教师既能上讲台,也能深入工厂、企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教改等调研工作。这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面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迅速成长为学科骨干提供了条件。

5. 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

“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理念。要想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三本”高校应在教师管理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优化“年薪制+聘用制”,实施更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加大急需紧缺专业青年人才引进的力度,发挥人才引进制度的价值功能。第二,构建动态科学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续聘机制。完善引进特别是留住优秀青年人才的有关政策,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青年人才,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职称制度及评价机制,保持核心师资的稳定和发展。第三,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政策。第四,注重人文关怀,要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生活待遇,尤其是靠教师自己力量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制定工资待遇的增长机制,适当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切实解决后顾之忧。第五,学院各级领导还要具备识才、爱才、惜才的意识,在培养中稳定骨干,在竞争中推动发展。第六,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调适功能,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前途命运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增强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王巧霞.浅谈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为对象[J].中国证券期货,2011,(11):184-185.

[2]王巧霞,冯庆梅.试论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现代商业,2011,(3):79-79.

[3]封希德,赵德武.创新人才人事体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对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9-11.

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篇7

一、观念转变实现自我

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 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实践锻炼了教师, 培养了学生

首先, 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一大群感情丰富对客观外界极有好奇心, 极敏感的认知碰撞, 得到情感交流, 产生相互激励, 师生由于教育工作结合认知碰撞, 会使“教”与“学”双方受益。如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 感受美的事物;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 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 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新的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探索发现、创编创新表现, 享受美的全过程, 师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学习掌握技能技巧, 感受到音乐美在不断升华。形成一种迅速生出创意或意象, 并通过特定媒介材料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了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赋予了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

三、提高修养服务教学

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 爱心与公正;耐心与自制;虚心与创新;童心与合群等, 这是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学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让他们领略艺术殿堂的魅力。十余年, 我始终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拜访我市艺术届名家, 先后进修音乐教育, 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健美操专业培训、声乐演唱技巧……通过近几年的充电, 我深深的感受到课堂中能够得心应手, 训练场上鼓镲齐鸣充分证实了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充满无限动力, 我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并收获学生一脸灿烂的阳光, 师生互动欢歌笑语充满课堂。

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篇8

一、模式一:单纯的节奏训练

单纯进行节奏训练时, 一般把学生分为两组。可以进行单一的节奏型训练, 也可以进行节奏的组合训练。只有一拍的节奏型可以让其中一组唱 (或者手击) 强位, 另一组唱 (或者手击) 弱位。两拍或者两拍以上的节奏型可以采取上述方法, 也可以其中一组唱 (或者手击) 节拍, 另一组唱 (或者手击) 节奏。在进行节奏的组合训练时, 可以采取以上方法, 也可以一组唱 (或者手击) 强拍, 另一组唱 (或者手击) 弱拍, 交替进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节拍感。

二、模式二:卡农 (轮唱) 式训练

卡农式训练一般用于综合的视唱练习, 也可用于单一的音程训练, 要求练习曲节奏要整齐。卡农式训练一般把学生分为两组或三组。训练时其中一组学生先唱, 另一组学生晚两拍或者一小节再唱, 两组唱同一练习曲。若分三组进行训练时, 要选好间隔的时值, 练习曲难度不宜过大。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节奏感, 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视唱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三、模式三:多声部训练

多声部训练一般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三组或者四组。一般认为多声部是比较难的练习, 其实在视唱中可以让它很简单, 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音准训练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具体分为几组可以根据训练的难度而定, 每组唱出一个音高, 同时发声。教师也可以创编出不同难度的二声部、三声部或者四声部的练习曲。不管几个声部的练习, 难度都可小可大,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练习曲。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及综合视唱能力非常有效。

四、模式四:简单的复调训练

复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作品中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独立的旋律, 前后叠置起来, 同时协调进行。复调训练属于较难的训练, 一般以两个声部或者三个声部训练为主。这种模式的训练一定要选择简单的练习曲, 每个声部的旋律都要简单, 尤其节奏不要太复杂。这种练习曲较少, 教师可以从合唱作品、钢琴作品或者器乐合奏作品中截取其中的乐句, 也可以根据复调的写作要求自己创编练习曲。由于每组唱的旋律相对独立, 因此这种模式可以训练学生的调式感。

总之, 视唱课中的分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视唱能力, 而且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视唱水平, 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9

一重视引导、强化联想, 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

引导学生灵活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强化丰富的联想力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增强联想, 发展学生的联想力。

第一, 通过定向联想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解决某一问题为方向而联想到用过去学到和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以强化联想、增加想象、激活思维。如:学生早晨在学校门口或教师门口遇到刚病愈的任课教师来上课时, 学生可运用联想把平时学到的语言类和打招呼等问候语进行灵活地分解、组合, 并创造性地应用到新情景中, 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胆地说话及表达, 从中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情景中进行对话交流时, 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 引导他们联系场景和实际, 不要偏离现场的情景而交流, 否则会影响交流的情绪, 还要构建情节的讲编, 组织角色的关系, 从而活跃思维、发展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表情达意, 以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 通过归纳联想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分析和总结语言文字的运用, 强化学生的联想力。归纳联想主要是针对解决某一特殊问题, 分析、综合启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提问同学们:你们春天通常看到景色的颜色是什么?学生们同时回答:是绿色。然后老师又接着问学生, 通过绿色景色, 你们还能联想到点什么呢?课堂上有的学生说:“万物茂密的森林”, 还有的学生说:“一碧成顷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等等。教师又接着问:如何用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色彩呢?学生们一个个认真起来, 开始思考, 过了几分钟后, 有的学生举出了具体的例句来:“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给予了及时的表扬, 全班同学拍手鼓掌, 称赞道:“真棒”, 这样一下子教学课堂就活跃了很多;教师再让学生们进行思考, 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结果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归纳总结出:语言文字不能直接表现色彩、线条和形体, 需借助读者的联想, 把它还原为视觉形象, 这样的联想,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促进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地进行思维,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第三, 通过对比联想, 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事物或问题的分析对比的学习, 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 探索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善于在学习中把头脑内已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并善于重新组合, 从中发现新事物、新东西, 提出新见解、新问题, 寻找新方法、探索新模式,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二重视古诗词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 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对古诗词的理解、欣赏、感受、体验能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一个没有审美能力的人, 他无法感受身边美的事物和一些美的东西, 无法体验生活的美、世界的美。在现代文学的教学和学习中, 学生们往往更需要对文章进行审美, 如:文采美、意境美、构思美等等, 而对这种美的欣赏能力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自我学习。在古诗词中的艺术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价值, 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有利。古代诗词大多与音乐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乐府诗、律诗、词等, 都有特定的乐调、音韵和节奏,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多背、多听古诗词, 只要积累的知识丰富了, 学生的审美观会自然而然地会随之提高。古诗词又常常与绘画统一, 色彩的浓淡、意境的营造、人物的表现等等都能使读者感受到诗人那种或高亢或悲哀或凄凉或激昂的情感,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要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 把古诗词跟音乐相配合, 对古诗词的学习中需要配音乐的要尽量配,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兴趣, 有利于把学生的情感吸引到诗的情景中, 融入当时的画面中,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的深刻内涵, 发展审美观、加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 学生不缺乏学习热情和想象, 但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差异, 文化素养有所不用, 因而造成对古代诗词的领悟能力也不一致, 有的理解比较深刻、方向正确, 有的对诗词的理解比较肤浅、不深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含义, 运用古诗词汇中积极因素和美的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避免有些学生强烈地用主观意识理解古诗词的现象的发生, 假使发生这种现象, 教师对他们的积极性要给予肯定, 但要引导他们积极全面地分析和理解学习用客观事实去证实资料, 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不但不被消灭, 反而会增强,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虽然当今时代是个张扬个性, 提倡创新的时代, 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良品德作为中华儿女绝不能忘记, 更不能摒弃, 作为语文教师应把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后的优良传统和品德的教育看成是自己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义务来抓, 以语文为载体, 把过去与未来有机地联结起来,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展示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题材和篇目虽然有一些, 但毕竟数量有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渗透思想品格和品质的教育, 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为学生日后实现人生价值奠定深厚的人格底蕴。而古诗词恰恰以语言的凝练性和句式的整齐性, 再加上篇幅精悍并具有韵味, 丰富的思想和优良品德的传承, 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流传到现在的古诗词, 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 都是完美的统一, 它们可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 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品质, 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要注重个性化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

每位教师教学的个性特点不一致, 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也不一样,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原则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对各种不同性格和特点的学生进行仔细和全面的观察, 并把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经过思考和处理后, 得出或发表教师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做到因人施教, 反复研读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髓, 使其言皆出其口, 使其意皆出己心。

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篇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没有具体的测试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着手:

1、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全面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包括内容繁多,例如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做实验作业,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是又一次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已学的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进一步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2、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仪器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很多。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5、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他们会積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龙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反思〔J〕.化学教育,2005,(11):50-51

[2]白福秦.实验改革的思路与探索〔J〕.化学教育,1998,(2):34-35

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电子实习,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仅仅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 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设计、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能力培养, 是各高校思考和探索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校工程实训中心针对电子实习这门重要的实践课程, 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更好地推进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下面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积累的改革经验和教学效果。

一、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措施

近几年来, 我们在电子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1. 建立经典教学案例库, 充实实习教学内容。

电子实习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电烙铁的使用与焊接;直流稳压电路的焊接、调试与参数测量;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焊接、安装及调试等。改革前, 电子实习的教学内容, 虽然能达到操作训练和动手实践的教学要求, 但整体而言, 是基本而简单的, 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教学内容, 无法满足我校内涵建设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我们每学期向一线的实习指导老师征集教学案例, 组织专家和同行, 比较和讨论, 评选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优秀教学案例, 不断积累, 建立电子实习经典教学案例库。这样不仅丰富和充实实习教学内容, 而且激发和提升实习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在电子实习中, 陆续采用并运用于实践教学, 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经典教学案例有:可调式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焊接与调试;简单收音机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自动水龙头控制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声光控节电开关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多功能数字液晶显示万用表的原理、焊接与调试;基于PT2262和PT2272数字编译码芯片的遥控发射接收电路的原理、焊接与调试等。

2. 学生“学练试创”, 老师引导启发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我们大致将整个实习过程分为学、练、试、创四个不同阶段。针对这四个阶段的特点, 实习教师相应的调整教学重心和方式。学, 主要是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这个阶段教师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 主要是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老师注意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电路模块的调试和故障诊断。试, 主要是知识的运用和发现, 在这个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关键电路模块的基本原理、调试和排除故障。创, 是实习的最后一个阶段, 相比于前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通过项目设计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个阶段, 实习老师注重和强调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 并通过最后的答辩环节评定和考核项目实施中团队成员的表现。

3. 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元器件辨识与检测等内容主要依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室里通过黑板教学讲解和实物操作演示, 而焊接工具与焊接练习、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及焊接调试等实习教学内容则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 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操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借助网络优势, 在教学改革中, 我们制作了实习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包, 努力建设电子实习精品课程, 实现教学资料网络共享,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运用图像、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 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和网上师生互动环节, 来帮助学生有效便捷地预习教学内容和获取教学资源, 拓宽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渠道,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基础与提高并重, 个人与团队兼顾, 综合考核学生。

为了更好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需建立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来对学生电子实习表现进行考核。根据实习内容的教学安排, 我们把整个电子实习内容的安排划分为四部分:基础、提高、设计和答辩。因此, 学生的成绩评定也就综合了这四部分: (1) 基础部分 (占30%) , 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了解和掌握常用元器件的分类、规格、型号、辨识方法及选用原则等;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构思并在万用板上焊接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LOGO, 作为自己电子作品的标志;直流稳压电路的焊接、调试及测量等。 (2) 提高部分 (占30%) , 安排一些较为复杂电路模块的原理、焊接、调试等作为实习的提高内容, 主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的设计阶段打下基础, 包括双晶体管振荡电路、小型继电器控制电路、遥控发射接收测试电路的焊接与调试等内容。 (3) 设计部分 (占30%) , 在这个阶段, 学生4或5人一组, 自由组成团队, 自主选择实习的设计项目, 分工协作, 共同努力, 自主设计, 独立调试, 提交作品及设计报告, 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 (4) 答辩部分 (占10%) , 最后团队推选一名成员, 进行项目完成情况的陈述答辩。

二、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 我们对电子实习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实习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了, 而且广大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也感觉受益匪浅。通过实习报告、问卷调查及师生座谈等形式反映, 学生亲身感受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 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

在项目设计这个阶段, 学生必须查阅技术资料和技术手册, 提出电路设计方案, 然后比较、讨论和分析, 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的方案。这个过程中, 所有团队成员普遍感觉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升, 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 电路分析与诊断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普遍反映, 电路调试是实习中的“硬骨头”, 最磨人。一不小心, 就引发故障, 此时需要冷静分析, 反复检测, 耐心调试, 细心排查, 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对电路分析与诊断的能力。

3. 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电子实习后期布置的设计项目, 是以团队形式完成的, 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因此, 成员之间必须加强交流沟通, 取长补短, 相互协调, 同舟共济, 否则会拖延项目的进展。最后的项目答辩, 必须思路清晰, 简洁客观地进行陈述答辩, 才能完美地展现项目的成果, 这些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4. 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实习报告中, 大多数学生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在运用和验证之后才变得鲜活生动, 才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后, 在实践中一旦遇到新问题, 才可能激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意。只有不断实践, 才能收获创新的喜悦。

教学实践证明, 电子实习的教学改革和建设, 效果良好, 不仅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的提升。教学效果表明, 学生在自主学习、电路分析与诊断、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创新设计等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艳芳, 吴波, 赵晶, 曾建唐.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3) .

[2]李新超, 李继凯.电子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0) .

[3]岑盈盈, 杨志卫.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8 (1) .

[4]曹雪萍.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 2009, (6) .

上一篇:改革亮点下一篇:ZigBee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