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共12篇)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篇1
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这门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 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因此,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实践性知识作保障。而实践智慧是缄默的, 它蕴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 更多地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过程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 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经历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的反思并积累经验, 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学前反思——走进文本, 探究学情, 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学前反思是教师根据讲授内容, 对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 师生的交往, 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等进行必要预设的过程。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它具有前瞻性, 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教师在授课前, 就应该在充分估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而精心设计预案, 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激情, 激发生命潜力, 实现师生良好互动、教学相长。因此, 教学前我经常反思: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比如学习《再见了, 亲人》一课, 由于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太久, 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悲壮的历史, 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也只是在电影中才有所了解, 而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 更是一片空白。文章的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述的事件无疑是感人的, 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孩子们来说, 毕竟是遥远而又陌生的。所以, 怎样让学生如亲临现场, 再现硝烟, 走进情境, 领悟离别情, 这就成了我上课前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我查找了有关的资料, 而且多次和教授过这篇文章的老师探讨, 怎样做好课前有效的导入。于是, 在上课前, 我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播放了自己剪辑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课件, 向学生们展示了这场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及整个过程, 同时也点明了“志愿军”这支特殊的军队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殊意义, 使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背景和经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起到了“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 为学生能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作好了铺垫。这样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 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之, 在教学前就深入而全面地进行反思,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空间, 才能实现知识与态度,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
教学中反思——感悟文本, 关注生成, 心有灵犀一点通
教学中反思是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过程。教学中的反思其实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反思能保证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我们知道, 无论课前多么完善的教学设计, 一旦走向变化不断的课堂, 总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师生的积极互动为主体, 建构以动态生成为特征的生命课堂。这就使得师生交往多了, 对话多了, 因而课堂上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必然的。面对这些生成性的资源, 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和利用, 并因此改变预期的教学行为, 重新构建教学全过程。记得在山东省创新教育优质课的评选中, 我在执教《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 按照预设的环节, 我满怀深情的范读着:我们还记得……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段话的感悟, 当我把一个手举得高高的, 满脸期待神情的同学叫起来时, 她的回答令我措手不及。她说老师你读错了一个地方, 你把“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读成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在停留了几秒钟后, 我将错就错的问到, 大娘失去的就是她的小孙孙呀, 我这样读有什么不可以?同学们议论开来, 有的说失去唯一的小孙孙, 说明大娘可能还有其他的亲人;有的说失去唯一的亲人, 说明大娘为了救志愿军而失去的这个小孙孙是他唯一的一个亲人, 更能体会出大娘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得情谊。同学们精彩的回答, 博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我也因此更加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面对这次教学意外, 我在肯定学生敢于进行创新思维、踊跃发言的时候, 适当运用教学机智给自己留出反思的时间, 生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 从而产生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在实践基础上充分而深刻的反思, 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现场的机智和智慧。善于反思、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 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 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 改变以往故步自封、千人一面的课堂面貌, 使“四十分钟”展露生生不息的活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 捕捉教学灵感, 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后反思——升华文本, 汲取智慧, 走出文本天地宽
教学后反思是通过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和以“设计——实施”为流程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系统思考和分析, 经过理性的整理和加工, 纳入教师的经验体系, 进而逐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的过程。教学后的反思, 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总的来说, 教学后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介入:
(1) 思所得, 发扬长处, 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 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 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 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 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 课后及时反思, 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并把它们归类整理, 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会大有好处。比如执教完《再见了, 亲人》一课后, 我把课中所得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后来这篇以《谢谢学生》为题的小随笔发表在《教书育人》上。
(2) 思所失, 汲取教训, 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 任何一节课, 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 慎之又慎, 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课堂中, 学生是否真正的做到“自主、合作”, 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吗等,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汲取教训, 及时弥补不足, 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 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 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比如新课改后, 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体验中学习知识, 完善人格。可是在现实的课堂中, 我发现并不是这样, 很多课堂是少数几个优秀生发挥的空间, 他们你争我抢的进行发言, 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 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配角, 甚至有个别学生, 他们仅仅是看客而已。热闹的交流只是表面现象, 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 绝对谈不上有效的交流。为此, 我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反思:所谓的尖子生是谁培养的?学生的成绩上不来, 老师又有几分责任?这就是新课改中提倡的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中, 我对学困生关注了吗?在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上, 他们有没有主动的参与?带着这些思考, 我再次走进《新课标》, 阅读感悟新课标的精神要求, 观看名师课堂录像, 体会在他们的课堂中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学习反思后, 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并且把反思后的结果撰写了论文《课堂上的主角到底是谁》。
(3) 思创新, 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 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知识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 写出新教学设计。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 避免再走弯路,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总之, 教学反思就在我们身边, 就在我们日常教学的点滴小事上, 一节课, 一个教学片断, 乃至一个教学行为, 一句评价, 一个眼神, 都值得我们去反思。这么多年来的思中教, 教中思, 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师发展, 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篇2
一、课题的概况(一)选题的背景: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 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而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一背景之下, 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代教育的趋势。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 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趋势,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 届国际教育大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达成了一致 认识,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师范教育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开始更加正规化,基本形成了新的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体系。在世界性教 育专业化潮流的影响下,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 伍质量的基本策略之一。从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不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就 会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就会促进教师的发展。
2、加强教学反思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方式之一。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萌发的反思之风催产了“反思性文化潮流”,反思性教学被大 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反思作为教育理论和 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全世界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 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尽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反思性教学”。在大量相关理论在研究和实 1 践探索的基础上,作为对传统操作性教学或常规性教学的反动,“反思性教学”理念已经为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普遍接受,成为各种教育交流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 汇之一。然而,理念的接受并不等于实践的完善。深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就会发现 教学反思还存在诸多误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还不成体系,教师们的教学 反思在深度和频度上都还有欠缺。应该说,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有效地促 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却仍然是一个远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3、该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东师大附小的改革与发展。我校是山东师大附小的一个分校,自2003 年9 月开始办学,��资队伍年轻化。特别是数 学老师,平均年龄28 岁。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以及活泼多 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走些弯路,或造成工作失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青 年教师的专业化尽快成长。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数学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名师,提高学校声誉 和教师的社会地位。(二)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进一步 完善提供实践支持,并在通过教学反思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方面形成初步的系统 理论。
2、实践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反思的实践操作模式,为中小学 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提供借鉴。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师附小数学教师提高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 有效方��,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在学校范围内产 生辐射效应,促进学校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三)研究的目标: 2
1、总结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建立持久性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2、让本校数学教师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理解“自觉反思”的基本理论,形成教学反思的 强烈意识,提高教学反思的基本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实施教学反思的有效行为 提升教学反思的品质。
3、通过教学反思实践,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塑造一支具有山 东师大附小雅居园校区教学特色和具有每位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年轻数学教师队伍。(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2、有效教学反思的类型、机制、方法及前提;
3、满足年轻数学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实可行的教学反思策略与方法;
4、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典型案例。(五)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在形成总体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 以提高研究的实践效应。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下面几种具体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法。从具体教师的反思行为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学反思中的障碍及解决方法。(3)文献研究法。形成一套教育教学反思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
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一)广泛查阅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 发展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目前写“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误区 写“教学反思”一般存在两种误区: 3(1)不合理规定。有些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出了硬性规定: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 在教案本上写出教学反思,字数不低于多少字;每学期必须上交几份 2000 字以上的教学反 思,以备上级检查等规定,致使有的教师在教案簿上,随意写几条提纲,没有实际内容。只 看字数不看质量的机械要求,是对教师反思的僵化要求,无异于逼鸡下蛋。这种硬性的、过高 的、机械的、僵化的管理,只会引起教师的反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自我批判,就是反思自己做的不好。不能理 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反思。即:不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 本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而已。上述两种误区,导致教师孤���对待“教学反思”,为“反思”而“反思”,根本没有 把“教学反思”和“专业化成长”联系起来,大大降低了“教学反思”的实效。
2、核心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1)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 的成长,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成长。特别是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否共精彩。(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 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 来解决问题的过程。(3���二者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三种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中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 业发展理论对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透彻的分析。4 该理论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多少外在的教育教学理论,获取 了多少教育教学方法技术,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自 己的专业活动直到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形成自己的“ 内隐理论”或“个人化理论”,促成“反思性实践”的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不 是靠聆听专家报告或系统理论学习来获得,而是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与 反思来获得,如写教学日志、个人传记、教学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反思;或通过讲 故事、信件交流、教师晤谈、参与观察等方式与人合作进行反思;或以“合作的自传”的方式 , 即由一组教师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当前正使用的课程、所奉持的教育理论、过去的个人 专业生活等主题写出自我描述性的文字,然后进行批判性的评论。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对 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又能提升教 师的理论水平,并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
3、教学反思的特点: 教学反思与一般的教学思维不同,它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1)问题性。反思来自于自 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则产生于在旧理念导向下的实践迷茫,反思产生于“问题” 这里所提的“问题”是指能够引起自我信念的疑惑或心理上的不适。(2)研究性。反思需要 意识的参与,需���智力与情感的投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从多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反思具有研究性。(3)辩证性。反思的“辩证性”是指 理解知识相对性,反思能够接受互不相容的知识系统,了解到要发现绝对真理是不可能,反 思接受并承认矛盾是现实的一部分,并能整合矛盾和冲突。(4)发展性。发展性是指个体的 反思具有过程性,在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4、教学反思的心理机制 对于教学反思的过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教学反思是指从觉察、分析教学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认知过程;广义的教学反思不仅包括 狭义的反思,也包括对自身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迁移,还包括教师主动探索教学问题,进 5 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的过程。杜威曾指��,“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景。有些观察 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始于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 忆。然后会在头脑中产生种种“暗示”,对于这些“暗示”,通过和教学事实、教师已有的教 育理论的比较和分析,就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观念”。如果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只产生一种 “观念”,教师就将这种观念概括、总结成为自己的经验,然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在此过 程中会有新的观察或回忆。
5、教学反思的类型:零散的反思与系统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与教学后的反思
6、教学反思的层次:事件描述水平的反思、技术有效性分析水平的反思、理念分析水平的反思、价值判断水平的反思。
7、教学��思的方式 反思方式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 方式分为下列四种。一是在头脑中想一想。这种反思方式是教师的自我内部对话,它对教学反思水平的作用 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二是以“教后记”的形式记录所想,然后自我分析,。运用“教后记”是现实中教师常 采用的方法。在“反思”中记录授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改进 的方法和解决的策略。三是同事合作讨论。教师之间在课余时间或集中教研时间就所发生的问题、困惑进行讨 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次的讨论要确立一定的主题 ,并使这种讨论持之以恒。四是行动研究。教师以所遇到的问题为课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实际 上,“行动研究”的方式可能包括上述三种方式,���上述三种方式的综合和深化。
8、教学反思的组织形式:个体式反思、互助互研式反思。
9、有效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反思的心理品质(开放性 执着性、责任性、质疑性)。6(二)开展相关专题的校园培训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存需求,指导青 年教师将反思落到实处。针对教师反思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们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 教学理论,定期进行以“如何撰写反思”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对老师的“反思”进行指导。首先我们请了省市教研室的专家为我们做有关“青年教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报告;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我们做有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讲座;学校领导 给青年老师做了有关“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培训讲座;组织了有一线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介绍���己如何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的经验。从多种活动中我们每位老师都收获了很多,知道了怎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怎样把自己经历的生动的教学实例转化为自己思想深处的感悟。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使每位青 年老师走出反思误区,利用反思这个好的途径指导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反思促教 学,反思促成长的目的,提高了反思的实效性。(三)坚持定期的多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反思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1、以常规教学为主的自我反思 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是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手中会有很多生动的事例,所以我 们提倡教师要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从对每堂课的教后总结反思(即教后记),到每月进 行定期的教学反思,这些都是我们对教学进行定期反思的途径。在这��常规的教学反思中既 有精彩的课堂实录,又有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及宝贵的教学经验,还有学生课堂上碰撞出来的 智慧火花,这些都是教学中一笔丰厚的财富。下面是我们课题组一位教师执教《四边形》后的自我反思: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形 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鉴于此我在在设计本节课时着重注意了 两点:一,通过调用以往的知识储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拼图形,在摆拼及汇报的过 程中提炼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二,为学生今后研究其他几何图形提供研究思路。反思一 从生活场景中辨认各种图形,凸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的图片,既有幼儿单纯的涂鸦画,又有震撼人的古现代建筑, 还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意图不仅仅是让孩���们体会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更加让孩子 7 们能够感受到单调的几何图形一样可以为生活增添许多的美,从而领悟到数学的美。让学生 带着“你发现了哪些图形”的问题去欣赏,在学生找到几何图形之后导入有关四边形的教 学。反思二 注重调用知识储备,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本节课着重以画、选、拼四边形操作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有条 理的思考和交流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画 学生已经对四边形有感觉,所以,课一开始,我便选择让孩子们自由的画自己想到的 四边形,借助他们所画出来的各种各样(不规则的居多,但有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意识)的四边形,通过找寻不同四边形的共同点来明确四边形都有“4 条直边和4 个角”。并通过肯定学生“能够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找图形的特点,真不错!”引导学生初 步明确研究图形特点的着手点。继而在各种特殊图形的辨析中引出“四边形是一个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对四 边形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用刚刚学习的辨析标准(即图形特点)“4 条直边、4 个角、封闭图 形”去辨别开始时自己所画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结束这一部分的学习。
2、选纸条,拼图形,找特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有所了解,所以我选择了给孩子们 提供纸条(每组10 条),使他们通过调用知识储备,选择合适长度的纸条进行拼摆图形来 解决长、正方形边的特点,继而通过我所按照他们同样的标准选择出的纸条拼出的非长、正方 形的图形,让孩子们很容易找到关键所在,迫使他们使用���角板来验证,从而突出长、正方 形的角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点。在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之后再反过来运用特点去验 证拼出的图形时否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已到达强化特点的目的,并通过这个过程暗示孩子们 数学讲求的是精准。反思三 注重方法指导,适当进行知识延伸 学生在具体学习了线段和角之后这是第一次具体学习几何图形的特点,如果每次都是 被动的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去学习,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所以在开始学习几何图形阶 段,就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或模式,这样他们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8 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去进行记忆搜索。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研究图形特点, 去暗示学生今后研究这类问题的着手点。另外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性,如果割裂开来单讲似乎不那么明显,所以在找出它 ���特性之后引出了三角形的特性,并通过“你能把四边形上加一条,使得它也不容易边形呢 ”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反思四 问题与不足
1、从生活中着手,却忘了返回到生活中去 课前提供给了孩子们各种欣赏的图片,那些图片当中,严格得来说都是立体图形,孩 子们需要的是从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找到各种平面图形,安排这个环节的想法很好,但 是落实起来很肤浅,只是让孩子们在看到图片时就说出平面图形的名字,没有让他们真正的 到前面将图形指(抽象)出来,现在想想其实可以先以一幅图为主,让学生指(抽象)出图 形,然后让学生不自觉地带着使命(寻找图形)再去欣赏图片,这样学生可以在寻找的过程 中体会几何图形造就的生活中的美。看到事物能够将图形抽象出来这是一个层次,当真正认识过一种图形之后能够凭借生 活记忆将图形回归到生活之中去这是另外一个层次。我只是走了一个过场粗略的完成了第一 个层次,在孩子们认识四边形之后,没有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生活场景记忆再搜索,看似很 小的一个环节,却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导的忽略。
2、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起初我设计的是从孩子们画的四边形当中寻找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课前也曾估 计到孩子们受到作图水平的限制,可能画不出标准图形,因此我自己画好了各种图形。在上 课的过程中果真没有找到我需要的这四种标准的图形,虽然我从他们的作品当中收取了四份, 但为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将我提前备好的图形替代了收上来的图形。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是一 种很消极的作法,并且原本设计的“画”的环节也就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出“画”的作 用。现在试想一下,可以这样处理会更好:出示��们所画的近似的长、正方形,在开始辨认的 环节肯定就会出现争议,这个争议就成了很好的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孩子们带着这种争议去 继续学习,待到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点之后让他们再次回到原点自己进行辨析,这样处理 的话一来充分利用了课堂生成的资源,二来还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
3、两点思考 9(1)关于画不出标准长方形、正方形的思考。学生在正式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有实际的经验,那么他们画不出标准图形的原因 应该说是教师没有适时的去引导。现在的反思使我想到了这一点,刚好适用于我现在的学生 和现在的状况。如果现在(刚刚认识过直角)就对二年级的学生提出画图的问题,迫使学生 将所学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前后联系起来,尝试去摸索画出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应该 是一种不错的锻炼。(2)关于“角”的思考。在学生去���认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的时候,实际引起争议的就是角的问 题,在课上我只是将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现在想想看有两个问题没有处理好,第一个问题 是在找各种四边形的共同点学生发现都有四个角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角,也 就是没有总结出四个角指的都是图形内部的角,所以学生很自然的在这个图形找角时找出了 他们所认为的那个角。第二个问题就是对角认识的不足。二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角,教材当 中对角的认识定位比较低,实际学生能够接受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采取课外补充的 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下角的分类,比如优角,也就是这个图形当中的那个角。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能够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前后贯穿起来,使得 我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充足的提前准备的同时,也可以引导我的学生在比较轻松��情况下,借 助学习过的知识和课外搜索的知识进行提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及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通过多种 途径推而广之,如,将有价值的月教学反思挂到学校网站上进行交流,让全校老师都能从中 受益;另外学校将老师近几年的优秀教学反思整理成册,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使老师 手中都能有一本丰富的教学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既激励了老师撰写反思的积极性,更重要的 是将这些宝贵的教育教学财富及时记录,并且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开拓 视野,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水平,使每位老师都能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 高。
2、以教研组为主体的互助互评式反思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教研组教研的力量,重视并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导和 管理,大力倡导“集体备课-个性修改-课堂研讨-课后反思”捆绑式教研策略。通过先进 10 教研组评比,教研组长培训,学校教学年会等活动,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年轻教师得到迅速 成长。学校业务领导分工挂靠,跟踪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授课和评课,提高了教研组互助 互评的实效性。我们要求教师在备好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加强课堂研究,提出每月要深入研究1--2 节课,并且向全校展示交流,教师通过上校级“公开课”的形式,不断锻炼和提升他人和自 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很好的加以反思,进行一 次次的剖析,反复改进教学设计,并且与组内教师多次进行交流,交流后认真的进行反思和 总结,总结自己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总结自己的驾驭课堂技巧上的差距,同时其他教 研组的教师要将自己��收获与建议毫无保留发表出来。各组的教研活动都能做到人人踊跃发 言,个个直言不讳,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不同层次的评析。这个过程是总结的过程,是反 思的过程,也是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100 以内数的认识》后在组内的自评与互评: [自评]:
1、充分数,在数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一一对应。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够很流利地空数出1~100 甚至100 以上的数,但是在实际数实 物尤其是数量众多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在教学中,当学生在很好的拍 手数出1~20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拍手数数时要拍一下数一个数,第一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出示智慧星在学生点数时第二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各小组在数小棒时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去体 验一一对应;全班验证当学生不能够手口一致时才一次强调一一对应,数完之后仍然强化�� 一对应。学生在动手操作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体会到在数数过程中一一对应的重要性。
2、不断估,在估与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建立估的意识。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尤其是20 以上的大 数)所对应的事物的多少的基本是模糊的,学生的数感仍然在20 以内。在教学过程中,我力 求让学生在估数中建立数感,并教给学生估数的方法。首先在学生空数出100 之后,先来估 计智慧星的数量,然后实际点数去验证;之后,让学生数出10 根小棒,仔细看看10 根小棒 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 根小棒有多少,在学生头脑中对10、20 有了一定的印象之后,最 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小棒有多少根。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 常常需要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11
3、借助数位桶,在数小棒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十进制。学生在上学期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时,已经建立了10 个一就是1 个十的概念,之后一 直没有机会运用。在学生展示出35 根小棒的摆法之后,让学生将35 根小棒放入相应颜色的 盒子内(数位桶),然后从35 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39 之后,“再添一根小棒......”, 我用沉默加动作表示出了我的疑问,学生能够运用上学期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满十了, 把10 根小棒捆成一捆,放进橙色的盒子里”,之后继续一个一个地数,再一次强化“满十 进一”,当数到99 之时,“再添一根小棒......”“又满十了,捆起来放进橙色的盒子里。”我 提出:“这时橙色的盒子里怎么样了该怎么办”这是学生很容易就自主迁移前面的知识 “也满十了,再加一个��子,把十捆捆成一大捆,放在那个盒子里。”学生能够想到再用一 个盒子来盛放那一大捆。“满十进一”的思想已经被孩子们不自觉地运用了。[组内互评形成的意见]:
1、数得太多,数的方法过于单一 本节课确实让学生在不断地数事物的个数中逐步建立数感,但是却忽视了多种数法,在 数小棒的过程中单一的采用了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在数的组成中略有10 个10 个地数,但 是对于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地数的方法没有练习。
2、注意了估计方法和意识的培养,但是落实得不好。教学中,教给学生估的方法:先找出一部分,然后再去估整体。因为这是第一次让学生 估,学生只拿眼睛看,没有实际的用手去感受一下,在学生数出100 之后没有让学生再次去 用手感受与前面的估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练习当中也没有让学生应用学到的估的方法去估计 20~100 之内的数。只能���估计的方法和意识在教学中注意了,但却没有切实落实好。[组内形成的改进方案]:
1、在拍手数数之后,引导学生数数不仅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为后面数100 根小棒做好准备。
2、去掉小组数百根之后,学生展示数百的过程,在学生数百的时候引导学生够十就捆成 一捆,满十进一的思想落实到每个人。
3、在数百之后,让学生双手抓小棒,感受一百,再回忆自己估的数量。然后拿出一把(少于100 根)让学生抓后估计。总之反思的关键在于改进教学,因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是反思的应有意义;同 样总结规律,迁移经验,提升教学效果是成功反思的必然要求。12 课题组集体教研、备课、上课、评课、反思一线贯通,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 推动作用。教师在展示研讨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无论是刚参加 工作的青年教师,还是工作多年有经验的教师,在课题组这个教学研究的共同体中,集聚智 慧,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共同分享参与研究的快乐。
3、以典型课例剖析为主的专题型反思 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有效资源,一方面来自我们校内的 宝贵资源,如,把每位教师的一堂精彩课堂实录并制作成光盘,以供本人课后反思及他人借 鉴之用。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校外丰富资源,如,参加观摩全国和省级的评优 课活动,将典型课例整理,以便每位教师借鉴其中的精髓,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辨正的 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能领略到名师的风采,学习借鉴名师的教学技巧和课堂驾驭能 力,又能借此对比反思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捷径,受益匪浅。下面是课题组教师以《如何进行运算定律��教学》为主题展开的专题反思 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五大运算定律(加、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减 法和除法的)两大运算性质,以及对于它们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及性质,不仅适用于整数范围内,也适用于小数及分数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些运算定律及性质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 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基于此,我 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打破了教材原有的体系,将各运算定律归类进行教学,下面具体谈一谈。反思一 合并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走入更深境界 交换律实际在学习数学的各个阶段都以实际运用过,在解决应用题和验算加、乘法时更 是明显,但那时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它的名称。另外,教材之中只分别讲解了加法和乘法的交 换律,没有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空间,教材之中提供的例题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以往的 计算教学中发觉这种方式影响到了真正的重点,基于众多原因才有了交换律的教学。课上先给学生提供了两组口算(第二组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当第二组口算出现 2 题后,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题意说出后面的题目。之后又让学生列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目 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总结要站在大量的例子之上。当刚刚总结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之后,有的学生立刻提出了“乘法中也可以”,这样就在学生的主动联想之中发 现了“乘法交换律”。13 接着教师又提出,“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交换数的位置,那么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 数相加或相乘呢”学生在例举了若干例子��后得出“加数(因数)的位置可以任意交换。” 教师乘胜追击继续问道:“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乘法中都存在交换律,那么减法和除法 中是否也有交换律呢”并建议学生从两个数相减或相除入手举例说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 中发现:两个数相减或相除时不能随意交换位置,两数相等时除外;但是当三个数或更多数 相减或相除时,只要被减数或被除数不变,减数或除数则可任意交换位置,从而证明了在减 法和除法中也存在交换律,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引导结合课本,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认识比课本上研究的更深更广,也为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深究”的习惯更进了一步。因为有了交换律作基础,学生在总结结合律时,自然联想到要探究减法和除法中是否也 有结合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将探究的任务放手给学生课下研究。反思二 多种方法理解乘法分配���,在变式中提升认识。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教学,发现学生开始时都能够比较熟练的正向运用,但是不可否认 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套用总结出来的字母公式,并不真正理解。课后通过后进生辅导时 的一些经验以及与课题组教师的交流发现了如下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 比如:35×24+65×24 方法一(常用方法):35 个24 加上65 个24,共100 个24。方法二:打包法 之后,我们又上网搜索,在人教论坛上,发现了一位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 这位老师将分配律分为四课时(可见其重视程度,同时啃这块硬骨头的难度也可见一斑)。结合这位老师的经验,加上我们找到的上述理解方案,在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正向理解分配律 之 后 , 将 分 配 律 与 乘 法 结 合 进 行 了 对 比 , 在 对 比 的 过 程 中 解 决 形 如 24 个 35 35 35......35 35 65 65 65......65 65 24 个 14 35 35 35......35 35 65 65 65......65 65 24 包 “25×44,36×101,125×92”这类应用分配律简算的问题。之后专门拿出一节课对分配律 进行正用、反用的变式练习。反思三 减法除法的性质反用不可忽视 在学习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时,正用的题目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但是在反用时出现 混乱,这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很多教师会认为,正着用了,反过来不一样吗学生 并不按照教师的预料进行,有一部分学生去掉括号之后就是不变号,尤其是形如 “810÷54”这样的题目。于是专门拿出时间进行拆数和找公约数练习,并巩固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引导学生不能只关注数的特点而忽视运算的性质及顺序。从上例可以看出,教师借助优秀课例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带给的启示,对教材重新进行 了整合,通过典型课例的剖��和反思,教师更深刻认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教学观念发 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能力获得了较快的提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4、以相关课题为引领的研究性反思 在这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教学反 思,需要在反思内容上相对集中,互助互研式教学反思尤其如此,否则教学反思便极有可能 流于偶然、零散,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以相关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方式来组织教 师的教学反思,要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结合本课题以及自己年级特点选定适合自己教学的 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中开展系统的、深层次的教学反思。如,低年级选定了“如何培养学生 的口算能力和兴趣的研究”,中年级选定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的研究 ”, 高年级的课题研究方向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问题的能力”。每个年级针对本 年级的子课题提出了有效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案,把教学反思融于子课题研究之中。每学期 期末阶段都要对本年级的课题进行反馈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困惑与其他老师 进行交流及质疑,为下学期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每个子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和 教学反思中得以成长,促进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上是对本课题的实施过程进行的具体分析和诠释。教育科研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 意识的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经验总结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研究过 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实际,收集信息,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不断 地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整个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 及疏漏,但是我们相��在今后不断的反思和调控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方案和计划会不断改进 和完善,逐步达到预设的效果!15
三、阶段性收获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为了了解我校教师专 业化成长的现状,将此项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本学期,我们对学校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抽 样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这两年来积累的大量材料,我们认为我们在以下 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一)教师普遍认同了教学反思对其专业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发现98%的教师认识到反思对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二)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88%的教师能够在课后或是一个练习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反思,100%的教师通过反思 发现问题之后主动采取措施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三)教师反思的广度及深度有所提高 ���过前期开展的“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系列活动,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及广大中青 年教师走出了反思的误区,教师通过对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对教学中疑难问题的反思,提升了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教育契机的反思,升格了 教育水准。两年来,教师的反思由原来的疲于应付到现在的主动探索;由摘抄拼凑变为有感而发;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反思变为教书育人整体推进;由泛泛而谈变成精细到点、拓展到面、联想到 体;由人云亦云走向了同事儿不同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的反思涉及到了教 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具体详细,以小见大,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逐渐活跃起来,教学 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学校2006 年开始计划出版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 论文集”,并于2007��6月结集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共收录各类反思151 篇,篇 篇精彩纷呈,其中课题组成员的反思有11 篇。(四)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 反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教师自身或他人教学过程及教育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师个体 16 及团体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文学素养与专业化水平,将反 思转化成一种习惯,这种勤思、善思、会写的习惯将引领教师在更高层面上展现教学本领和技 能。
1、课堂教学能力 正因为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大幅提升,由原先 的机械重复的抄写备课变为现在的个性化备课;由依赖他人的指导到指导他人;由简单的模 仿他人的教学到为他人提供观摩课;由课堂的“霸主”到师生的融洽;由沉闷变为鲜活,教 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不断攀升。2006~2007 学年度,课题组成员提供各���各类观摩课、评优课 共计11 节。
2、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 2006~2007 学年度,我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纷纷摘得硕果。(见下表)2007 年,我校结集出版了《探索的路》一书,共收录教师论文159 篇,其中课题组成员的论文 10 篇。2006~2007 学年度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情况统计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6 1 2 省级 7 9 1 市级 2 5 1 区级 3 4 0 合计 18 19 4
3、其它 就在教育及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同时,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及课件开发方面也有 不俗的收获。其中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及教具共计14 件分别获得市、区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刘冬梅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同时,根据研究过程中学习到的理论和专业知 识,带领一个年级的数学教师申报并通过了市级的立项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课外教学 研究”,该课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进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加大课题组成员之间研究指导的力度和密度。现在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分散 17 在三个校区,各校区在独立实验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要定期组织三个校区的成员进行讨论 交流,把各自实验中的困惑之处寻求大家帮助,成功之处供大家相互借鉴。
2、需要进一步探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方法和技能。
3、目前还没有找到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设计成功和不足的捷径。
4、课堂中不能时时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满足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
5、还有待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反思意识的提高幅度。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教师的反思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 了迅速的成长,教育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题研究是 它永恒的主题,课题组的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行动是力 量,研究在实践,实践在提升,智慧总是在行动中迸发,没有最好,力求更好。附:主要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美]Stephen D.Brookfield 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浅谈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成长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 反思方法 具体操作
一、教学反思案例呈现
12月13日,星期四。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在高三(6)班分析周考试卷。讲完课,我深深体会到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年年岁岁错相似”,每一届学生易犯的错误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情况是这样的:周考中的单项选择题做得不怎么好,十五道题中有六道题的得分率低于60%。特别是第26小题:
Let's discuss an activity ____ sigh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istening.
A. that B. which
C. when D. where
分析:选错误答案A. that的就有70%,仅有16%的同学选D. where。
在课堂上,我用英语问同学们:“为什么选that,that引导的是什么从句?”李彬彬同学振振有词地说:“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黄锦冰同学接着说:“同位语从句的that不充当句子成分。这里的从句不缺成分,所以就选that。”听了他们一席话,我知道问题就在于他们把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给混了。我又接着问:“那么从句sigh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istening与an activity某种活动有关系吗?比如在‘千手观音’这活动中?”这时,班上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思考我的问题。过了十几秒钟,周慧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应该选D. Where。”“为什么呢?”我追问道。“这里的where等于in which,也就是in the activity,which指代an activity,where是引导的一个定语从句,来修饰前面的先行词”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于是我趁热打铁呈现了下面类似的题目:
1. He has got himself into a dangerous situation ______ he is likely to lose control over the plane.(2001年)
A. where B. which
C. while D. why
2. I can think of many cases ______ students obviously knew a lot of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but couldn't write a good essay.(2003年)
A. why B. which
C. as D. where
3. If a shop has chairs______ women can park their men, women will spend more time in the shop.(2005年)
A. that B. which
C. when D. where
這样一来,本来许多同学搞不懂这些题目中的成分关系,现在他们都能选对了。我立即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如下:1.这些题目中的先行词虽然不是普通的表地点先行词,但他们确实也与某介词搭配,构成介词短语,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来修饰限定前面的先行词;而同位语从句是用来解释说明前面的先行词,(同位语从句的先行词往往是含有某种信息的抽象名词)因此它们的答案都选where;2.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往往是普通的地点名词,但也出现象situation,case,point的抽象名词和activity,chair,classroom 等的普通名词。经过这样与同学探讨交流,解决了同学们的困惑,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我觉得我做得很好,真正领悟了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反思的理解
课堂教学如何才能不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作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遗憾,就要做到常教常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钻研,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经历+反思=优秀教师。叶澜教授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好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比较聪明的教师会注意系统的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帮助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这也要求教师善于反思过去的知识、思考将要教的知识以及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反思是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反思呢?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最终的目的是逐步探索教学规律,逐步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是针对某一堂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的反思。而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运用所学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借鉴别人的教学策略,课后将自己从他人的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地运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取长补短,教师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得更快,教师才能更迅速地成长。
三、教学反思操作方式思考
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写教学反思又有哪些方法呢?实践表明,以下所提三种方法能促成有效的教学反思:
1.及时总结法。每完成一次教学任务后,我们都应该养成一种及时思考总结的好习惯:这节课总体设计组织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学步骤是否恰当?教学内容是否重难点突出?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教学效益是否充分提高,是否做到了“解放教师”,“让学生活起来”?……把这些想清楚,很好地做个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例如,高考阅读理解是整个高考试题中难度最大、区分度最高的题型。它重点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并且阅读理解的选材越来越趋向于原汁原味,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英语教师有意无意地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常教常思常总结。
针对这一问题,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及反思,我分析教材阅读是这样处理的:导入——快速阅读——精读 ——练习巩固——拓展主题。其中的快速阅读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有目的地思考、预测和快速收获信息的能力,也叫浅层阅读,主要让学生理解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总结性的提问:
(1)Main idea of the text.
(2)True or false exercises.
(3)Put forward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ext.(如who,what,when,where,why,and how等)
(4)Pick out the subjects mentioned in the text。
每做一篇阅读文章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并快速浏览标题、开头和结尾,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很快找到题目的答案出处,并记录下来。如此训练,高考阅读理解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而教者经过长期积累,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这样就能为自己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反思,多总结,多改进,实践会出真知。
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总结的途径很多,但在这一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反思的角度和有效性。
例如,我们首先要思考教学中的闪光镜头,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别开生面的导入新课、由浅入深的科学提问、承上启下的过渡、画龙点睛的小结、举一反三的练习设计、独出心裁的板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或称为“闪光镜头”,将其及时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引用和完善,定会直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我们一般所提及的反思教师备课只是能保证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但是,无论多么详尽的教案,也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完全符合课堂客观实际,更不可能完全预见课堂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等,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打破备课教案,如变换新颖有趣的教学组织形、插入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手段、运用能烘托课堂气氛的信号与提示等。这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点,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稍纵即逝,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如果课后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再经过“精心细做”,这样很快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次,我们要反思教学中不足之处,并通过反思还要“二次备课”或写“再教设计”。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静心沉思一节课的得与失,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探究和剖析,同时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例如:我在讲解英语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时,经过反复的备课和思考,多次上课和总结,写出再教设计的时候,精心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归纳进去,这样不仅复习了前面的知识,而且又利于把前面零碎的知识串成线、构成网,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记得牢。
2.真诚交流法。合作往往可以促成取长补短、造就双赢的局面。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上完公开课后,授课老师一定要主动征求听课者的意见与建议,让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样才能快速地提高教学水平。在平时的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向自己的同事提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方式、组织策略,或提出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我们教师通过这种集体合作反思的方式,必然可以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我们亦可以称这种真诚交流法为“反馈反思”,我们不仅要重视结合同事的评价与建议进行反思,此外,我们亦要重视学生这个群体,反思教学中学生的见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在教学过程中或课后,教者可以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从学生的对话反馈中获得对本节课优缺点的认知,对本节课的亮点和弱点进行分析解剖,根据学生的见解改进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般而言,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常会产生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好见解,老师要积极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例如,本人对高考阅读的分析,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但还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仍然感到困惑。他们认为:“课文阅读在有生词备注下,教师的引导下显得简单,而阅读理解文章却没有,并且题目花样多。”后来通过反思学生的见解,我是这样再次分析的:阅读理解的题型往往有以下五种较难。(1)主旨归纳题。阅读任何文章都要养成好的习惯,要引导学生怎样抓住文章的中心和重点,这样才能准确获得文章的主要信息,不至于盲目猜测;在阅读过程中力求捕捉关键词、关键句以及主题句;一般来讲,在阅读篇章中主题句在段落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①标题是主题句;②主题句在段首;比如新闻报道类、说明性或议论性文章会开门见山地提出文章的中心或阐述的观点;③主题句在段中;这比较少的出现在一些文章中,作者首先列举或说明人们的错误观点或认识误区,然后再点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点题;④主题句置于段尾。(2)细节题。事实细节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表达中心思想的具体手段。考生要准确理解一篇文章,必须重视人名、日期、事实、数据和地点等。(3)推理判断题。判断推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要求对文章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带抽象,由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进行深层次处理和逻辑推理。(4)词义猜测题。利用文章所提供的语境去推测生词的含义,是阅读的必备技能之一。词义猜测题是高考必考的题型,所考词汇可以是生词,也可以是熟悉的新义,还可以是人称代词的指代内容。(5)揣摩作者的意图、态度。准确地揣摩作者对某个世界的态度及写作意图是阅读理解最高技能的体现。它能够反映出考生对文章深层次理解的能力。这类题目在整个阅读理解中占1~2题,该类考题可以针对文章某个细节提问作者的态度或意图,也可以针对全文所述内容提问作者的态度或意图。其题目中各含有the author或the writer等词。当然分别附上具体的阅读练习。经过这样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他们才不再困惑,对高考阅读理解才自信起来。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了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拓宽了我的的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水平。
3.积极观摩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认真分析上课者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积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设想如果是自己上这样的一节课,自己又将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找出自己的整体设计与该教师的整体思路的异同点;该如何从彼此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吸取精华,如何扬长避短。
最后值得再提的是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写教学反思呢?是否就是在一节课后呢?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一句话,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是反思之地。
结束语
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益,减少遗憾。正所谓“思之则得,思深则适,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能够不断地促进自己拜师求教,海中寻宝,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就能够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马建俊.“课堂互动理论与ESL 学习关系浅析”,《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第3期.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初探 篇4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实践
光阴荏苒, 一晃十年过去了, 这才发现从教的生涯中平平淡淡占了多数, 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用就是好几年, 在一所普通学校, 学习机会很少, 交流机会也不多, 常常感觉一事无成, 觉得教书和手工工匠差不离, 说白了就是个教书匠, 与别的工作或职业一样, 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也没有什么成就感, 有一种很是悲哀的感觉。可以说这不是当今许多基层中小学校极个别教师的感觉, 在相当一部分基层学校教师中都是较为普遍存在的心态。
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教书匠, 在这种心态下, 他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 一个有所作为的教师, 更不用说成为一位专家型教师或学者型教师。同样是在教坛上耕耘, 为什么有的教师默默无闻、一事无成, 而有的教师却能成为深受欢迎的教育专家呢?同样的教师, 同样的学校, 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皮连生在其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研究了众多新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之间的差异, 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是专家型教师具有的共同特征, 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叶澜教授说, 教师要达到“通达洒脱”的境界, 不仅要靠理论实践的积累, 而且需要对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批判性地反思。什么是反思呢?关于“反思”, 当代学者周德义是这样解释的:反思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是一个内在否定的认识过程, 反思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反思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理想境界, 反思是过渡并到达真理的桥梁。自然的, 教学反思也就是一种对教学思维的思维。教师通过教学反思, 把自身的经历、教学经验、教学实践转变成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 形成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
一般说来, 任何一个成功教师的成长, 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刚踏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第二阶段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 已经适应了教育教学环境的一般型教师;第三阶段是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 对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得心应手的经验型教师;第四阶段是将经验通过反思、研究、实践等转化为较全面的教育、教学观的专家型教师;第五阶段是不断总结、吸收国内外经典教育理论、关注前沿教育教学动向, 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较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理论的颇具影响的理论型、学术型、精英型教育家。
如开头所述, 多数的教师可以说是停留在前三个阶段的, 而且以前由于没有更多的外部压力, 竞争的压力也比较小, 主动地去学习、反思、研究的教师比较少。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家对人力资源的日益重视, 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无形中对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学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而广大教师要想使自己成长为成功的教师, 没有更多的所谓的诀窍, 只有走上教师成长中最重要的环节, 即教育教学反思的道路, 只有走上对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才是上策,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走进成功教师的行列。
一、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梳理
任何教师, 当他走出校门步入课堂成为正式教师, 直到经过多年或一段较长的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已经适应了教育教学环境, 才能进入到第三个阶段。而该阶段, 是教师经过多年教育工作, 积累了不少的教育教学体会, 也积淀了许多的教育教学经验, 这些体会、经验、教训, 是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和感性的认识得来的, 也即是教师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获得的, 具体体现在教学个案和实例上。而反思, 对广大教师而言更多的应是一种教学反思。广大教师在前三个阶段获取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是一种积累, 这些积累是鲜活的、生动的、感性的, 当然也是零星的, 而教学反思则是对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素材进行记录、分类、梳理、审视。教育教学实践素材的梳理、分类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和更好地提高。
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学习的动力
当前, 有不少教师被日常具体的甚至与教育不相干的繁琐事务所纠缠, 没有系统地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 更有甚者对自己的职业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对教育的本质、教育对象、教育的方法与过程缺乏洞悉, 停留在过去学校学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中, 用老眼光去看新问题, 对教育规律的主动学习和研究也较少, 对新时期的学生现状、特点、心理等研究的极少。“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更何况这一桶水也有舀干的时候, 而通过教学反思, 就能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陈旧, 知识结构的缺陷, 对学生的缺乏理解, 对教育理论的贫乏, 对于其中的差距, 会促使教师去主动地学习。十六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决策, 为全民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同时也为广大教师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 从而更好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因此,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的榜样, 应主动地去了解、理解学生, 研究学生身体及心理特点, 同时更应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更新, 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 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三、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批判
教学反思是在教学实践的积累、积淀基础上, 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和评判。与反思一样, 它也是一个个体的内在的认识过程, 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种过程, 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更是一种对传统和过去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思维。在教师积累的鲜活的具体的教学案例中, 有成功, 也有失败;有得, 亦有失。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梳理, 不是像过去的老农种田一样不断地重复, 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年年如此, 岁岁相似。但即使是今天的农民也知道, 要想高产必须科学种田, 而作为“学高为师”的教师, 更要用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去分析和批判:那些成功的教学实践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些成功的例子, 自己过去的归因是否正确?如不正确, 原因是什么?那些失败的教学个案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什么?是准备不足, 材料所限, 还是对学生的现状的估计不够正确?上述的成功与失败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陈旧有关吗?它们与教育教学环境有多大的关系呢?等等。对于在教学反思中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教师应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和境界去批判它,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表面的或是经验的层次去评判它。当然, 这种批判实际上是一种对过去经验、实践中的不足和缺陷的一种自我否定。“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只有在更高的层次上去验证它、批判它, 才知道哪些经验是可以在今后继续采用的, 哪些教训是今后要注意的, 哪些是今后要弃用的, 哪些是由于自己的不足造成的, 哪些是需要自己提高的。只有这样的反思, 才会对教师个体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美国教育家费尔 (Feuer.LS) 教授认为, 教师应从固定僵化的程序和大量偶然的事件中解放出来, 获得“教育的自由”。而要获得解放、臻达自由的教育境界, 就必须以教育者的“自我反思”为前提。教师针对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的教学, 通过教学反思, 对教学各个环节, 进行梳理、审视, 不断地归类、分析、总结, 通过强化对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并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客观的评判, 得出尽可能正确的理论, 使原来的具体的、零星的、感性的点滴体会, 逐步上升到抽象的、较为系统的、理性的理论, 然后再将这些经过反思得到的理论, 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 从感性中来, 到理性中去, 再到感性中去, 这样螺旋式上升, 教师就能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验证, 理论水平也就能不断提高, 经过量变到质变, 再到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 教师就能更好更快地成长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甚至成为教育专家。如湖北名师陈海燕伴随着教学的坎坎坷坷, 笔耕不止, 以心写出了教学系列、班级管理系列, 下乡支教又留下了“支教手记”, 在教学反思与记录中积淀教学智慧,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升华教育教学情感。
五、教学反思应成为对教师的常规要求
教学反思, 某种意义上说, 主要是教师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行为, 更多的是内因的东西, 也即教师主动反思的能力及其自身主观的能动性、主动性、批判性, 其教学反思的力度、广度、深度往往因人因时因环境而异。客观地说,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重视, 也离不开学校营造的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的文化环境, 但更应成为开放社会、教育部门对教师素质及其专业成长的常规或硬性要求。因此, 应将对教师的教学反思, 提升到作为教学制度、教学常规的一种必备环节, 采取各种措施, 建立激励机制, 从外部客观环境、政策导向等方面, 促使教学反思, 不仅成为教师个体的自觉行为, 而且成为教师整体的良好习惯和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外部要求, 只有这样, 才能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所有教师的成长因素中, 教学反思既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极关键环节, 又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
[3]王平杰.问题意识与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书育人, 2006, (4) :22、23.
[4]闵玉娟.教师反思力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46、47.
[5]季俊昌, 孙明霞.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素质:反思能力[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 2006, (7) :74、75.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5
文章来源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个呼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迫切——我们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标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教学反思实质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思维运动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入对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作多视角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思维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实现从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的升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角色以新的内涵: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好的教案去上课的“教书匠”,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决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教学反思,积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深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写反思日记
在一节课教学结束后,要求教师及时写下该节课教学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之智、学生思维之花。例如,一次初二政治随堂单元小测验,我开始时严密注视着每位同学以防止作弊,由于我采用了中考政治开卷形式命题,没有经过开卷训练的学生面面相觑,有学生举手问“能否翻书本?”我突然想,这次严格考试肯定令很多学生失望,不如临时改变一下策略,于是我对盯着我的全班同学会心地笑一笑,并且放松了对学生的监视,果然有些学生开始翻起书来,接着一道道难题做出来了,再后来我也参与到其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课后,我在反思日记写到“一节原本考试的课演变成了以考题为形式的自主探究课,教学目的由考学生变成了以考试为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多么重要,同时,我意识到只有出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改革。
(二)写反思教案
反思教案即“再教设计”,在一天课堂教学下来,深入思考,系统整理上课的教案,摸索教学规律,形成下一次上课的新的教学设计:
1、教育观念再分析。例如,一些地方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以下动态“问答式取代了老师原来的‘填鸭式教学’,美其名曰新课改”,“课堂上学生讲故事、角色扮演、相声小品、唱歌、知识问答、辩论、甚至武术表演,热热闹闹,美其名曰‘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参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反思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念。我们要反思教学能否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得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否真正做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目标与内容再分析。反思我们的教学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能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教学策略再分析。例如,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千篇一律地使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美其名曰“生本教育”,其实这恰好是对新课改的“形而上学”。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策略能否由原来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学的发展;能否由重结果转向重
过程的发展;能否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评价体系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教育发展。”持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方法 反思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15-02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理论支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部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界。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從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因此,“教学反思”已几乎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反思型教师”几乎成为理想的教师类型。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和内容
教学反思从时间角度,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种类型,相应地它们也有不同的反思内容。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学前反思这一环节,要求各位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
2.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作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其实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地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用在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三种教学反思中,相对而言,教学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后,通过比较、领悟,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堂课的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然后把这些原始材料,写成随笔记录下来,作为教师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教科研的题材,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是无价之宝。在教学后的反思记录撰写时,我们应主要注重:
第一,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第二,反思教学中的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第三,反思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第四,反思教学中学生独特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三、反思的基本方法
科学的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反思的常用方法有: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指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中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3.课堂实录反思法
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在观看课堂教学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出现了失控,然后在借鉴中自我反思。
4.教后记反思法
教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教学案例的方法。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螺旋式循环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实践,它是一种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于指导。
6.课后备课法
课后备课法是指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7.阅读新知法
阅读新知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搜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信息,通过阅读相关的信息获取与自己过去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帮助教师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为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见解和可能的新方案。
四、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1.习惯培养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發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能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专业工作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教师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调整或改进。自我解剖是痛苦的,特别是找出自己问题的过程更是难堪的,因此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剖析。通过自我剖析,一旦找到了问题,特别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也会带来主体精神的享受。
3.勇于借鉴
把其他教师作为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此,一要认真做到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授课。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融入自己的经验中。但不要片面地模仿,而是主要吸纳他人的思想。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模仿不来的,一味地模仿往往会出现“四不像”的不良效果。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应尽量减少背对背的评课方式,加大面对面的评课力度。因为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若要真正做到面对面的评课,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评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评课过程中,不应带有其它功利色彩。
4.善于吸收
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作用。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应着重反映教师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的参考。
5.勤于撰写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两方面问题。
第一,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
第二,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以下原则:①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及时做好记录。②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③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既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尝试成功,品味失败,教学实践让我们深信:走内涵发展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学反思让教师与学生拉近了距离,教学反思让教师拒绝平庸,教学反思让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反思让教师提高了课堂效率,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篇7
一、教师专业成长于真实、扎实的教学实践之中
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一个虚幻、深奥的命题,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就在于真实、扎实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如果我们具有了科学的指导理念,又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那样,从最接地气的教育实践做起,就能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鼓励教师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坚持“工作即学习、工作即研究”的理念,不断从现实的学校生活、课堂教学中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封闭在图书馆里,或者躲在办公室里,远离火热的学校生活,远离活泼的学生生活,去追求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的一句名言——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走近学生、置身于学生之中,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会变得快乐、充实,它直接改变了中小学教师最为日常的教学生态环境,提升了中小学教师最为朴实的生活内容、质量。这样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会变得实在而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也会更强。
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需有效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中小学教师工作需要学习、实践,更需要及时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跟进行为的优化。
按照美国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Schon)的理解,教学反思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第二个阶段发生在行动中。可见,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反思是持续不断、动态进行的,既包括行动前和行动后的反思,也包括发生在课堂教学行动中的反思。
教师若能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知识为指导,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深入的反思剖析,并结合同伴互助,在专家教师帮助下有效跟进优化实践,从而不断地改进、优化自身的教学实践行为,那么,他就能迅速地从一个普通教师走向经验与成熟型教师,这也可以说是所有专家型教师共同走过的一条成功捷径。
三、基于实践与反思的区校合作项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要成长为一名课堂教学有创意、教学研究有特色的教师,既要教师个人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也离不开区域、学校的推动与助力。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小组,5年来,主导开发、指导实施了252个涉及中学各学科的区校合作项目,其中涉及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进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内容的开发与实施都是基于区内各校校长、教师的常态实践和教学反思,而又高于实践与反思,有着理论的指导和区域的引领。在此过程中,“常态实践、反思跟进、项目引领”的循环过程,不断促进区内各校校长与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专业素养的提高。
以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为例。2016年,虹口区各中学以项目实践这一平台,先后开发、实施了44门独具个性、学生喜闻乐见的区内特色校本课程。如北郊高级中学的“步入高中教育”,鲁迅中学“鲁迅精神与‘立人’教育:‘爱、诚、进、韧’校本课程实践”,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的“‘与男生成长同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培华学校的“人文素养校本综合读本开发与教学应用”等。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较好地挖掘、利用了区域及学校教师所拥有的优质资源,丰富了区内各中学的校本课程,满足了区内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校的特色办学。在这一过程中,区内各中学的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区级指导下,其学科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以课堂教学改进为例。2016年,我区各中学以项目实践这一平台,先后开发、实施了30个贴近校情、有效致力于学校教学问题解决的区校合作项目。如复兴高级中学的“以微课程为基础,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实践”,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高中英语听说系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虹口高级中学的“基于师生对话的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北虹初级中学的“基于‘成长护照’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探索”等。通过这些教学改进项目的开发、实施,较好地寻找和发现了当前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区内各中学教师将常规教学实践、理论学习、理念更新、教学反思行为跟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响应了虹口区教育局建设“温馨、情趣、有效课堂”的工作部署,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和质量提升。同样,在这一过程中,区内各中学的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让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篇8
观察是教学反思的前提,有观察才谈得上研究。同科学家观察自然现象、社会学家观察人类行为、医生观察病人症状一样,教师通过对学生各种行为表现的观察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如果教师每天能够观察并记录下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及时捕捉教学亮点,并找出教学不足,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上升到教学艺术的妙境。
教学反思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千言万语。有些教师备课,习惯于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留下反思的空格。课后再记下课堂上的关键节点,记下导致课堂全盘皆活的关键处理方式,记下因为和学生相遇后萌生的全新的课堂构想,记下自己在讲解时令学生动容开悟的一个句子,这些都可以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最有益的备课资源。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是来自这样的积累。有些教师则擅长记录教学过程。他们的反思是叙事性的,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片断,不一而足。他们用丰富的案例来促使自己前进。这些案例,不仅留下课堂上的精彩火花,连摩擦出那些火花的推动过程也一并记述了下来。细节与细节构成的逻辑关系,让我们看到了教学行为发生的活生生历史。更可贵的是,这样的记录行为,是一种反思。而反思让本不出彩的细节发光,同时还让教师变成了一个旁观者,可以从容仔细、清晰明白地审察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们是否符合教学的理性,是否与学生的心互相融合。
教学反思使教师从授课人变为评课人,每节课后都在追究自己习焉不察的细节问题,让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反思中,看似模糊的教学细节变得清晰,呈现前所未见的意义。记录把过程变成体验,变成去除蒙蔽、看清真相的唤醒。反思让教师始终保持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敏感,保持住了追究精研教学细节的热情,保持住了发现和创造的能力。往往是,一个细节的关注,上升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的提炼,让整个课堂设计产生全新的奇思妙想。
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之一便是撰写教学案例,它可以避免把观摩课当成一种表演、一种比赛、一种出人头地手段的扭曲状况。撰写教学案例,使教学艺术追求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学由此成为教师生命的需要,变成了教师艺术化的富有诗意的活法———你怎样活,你便怎样教。反思是一种自修,与观众无关。都说要上好“家常课”,在家常课后,我们用教学案例为自己打分。一个优秀的教师,必会通过过程记录达成经验的自觉,获得保持自我清醒状态的方式,而教学必然会因为反思呈现“苟日新、日日新”的鲜活生动的面貌。其实,读读《论语》《孟子》和《传习录》,读读柏拉图对话录,我们会发现,这些经典的相当篇幅,其实就是孔子、孟子、王阳明、苏格拉底这些人类老师的课堂实录,里边充满了经典的教学片断。如果有心赏析一下这些教学案例,我们会拥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把这种记录方式转向那些名师们,转向自己身边的同仁,听课、记录、思考每一个教学细节,我们会像古代写下《六一诗话》《人间词话》这些“诗话”佳作的欧阳修、王国维一样,写出属于自己的“课话”,一种依傍具体过程的教育研究文体。
教师成长的阶梯——教学反思 篇9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是联结教学活动的过去和未来, 即教学反思在意识的对象上, 既指向先前的、已存在的事实、经验和观念, 也指向随后的、尚不存在的教学活动, 因而反思的结果、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本质上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服务的, 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 一般需要反思如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1、教学前反思, 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前反思。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条件分析。即对这一时期学校内教学条件的综合评价和预测。第二阶段是选择。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 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式, 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教学中反思, 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 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具体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诸行为进行反思。
(1) 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这种做法是否恰到好处。
(2) 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一般可以理解为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反思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 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3、教学后反思, 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 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针对教学全过程, 从设计到操作包括前两段反思结果重新思考, 另外, 课堂中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 教师应该通过反思, 捕捉这些“火花”, 日积月累, 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研究性质。增强反思意识, 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征;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再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1、加强理论学习, 潜心教育科研。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 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 寻根问底, 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 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 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勤思多记, 撰写反思札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持之以恒, 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 都是反思的结果, 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3、听课观摩, 相互交流。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 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 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 少走弯路。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 借助他人的反思, 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 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 钻研较深刻, 反思更迫切;备课时, 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 共同反思推敲, 互助合作, 群研究共商讨, 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 大家畅所欲言, 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 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当然, 反思还包括写课后修正教案, 观看自我录像片段进行全程微格研究等等方式, 陷于其推广的局限性, 本文也就仅此一提。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 “教然后而知困”, 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 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师们一定要直面缺点, 认真剖析, 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 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中国教育报》, 2001-7-27-2。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阶梯 篇10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成长
我国古代就有“学而不思则罔”、“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来阐述反思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 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 而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来提高专业成长。
那什么是教学反思呢?也许我们并不知道, 但是每次在我们上完课时我们的心中都会有各种想法, 有对这节课部分内容的肯定、有对这节课部分内容的否定……。这些内心深处的想法会对你以后的授课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教学反思在发生作用, 只是它还没有上升到有意识的自觉总结的层面。课堂教学不是授课的结束, 课后反思是完善、创新教学的延续, 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它具有研究的性质。
教师要成长, 最主要的方法是反思, 所以我们要研究教育, 研究自己、发展自己, 通过对教学反思的反思来加速达到这种成长。教师通过课后教学反思, 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估、思考和探索, 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改进, 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创造性;为不断超越现有水平, 改进教学工作, 向更高层次迈进, 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性。因此不难看出, 教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后反思的内容很多, 笔者主要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总结“成功之举”, 肯定成绩, 促进自身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 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 这就是“成功之举”。比如笔者在教授个人所得税会计工资薪金时, 采取学生课下自己先复习, 课上讲授时脱离课本, 把课本中的理念和我们学校教师的工资薪金联系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举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发学生共鸣, 引发思考, 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整堂课上大家都很认真, 有的地方甚至引发大家激烈的讨论。课后同学们和我进行交流时都认为这种方法好, 记忆深刻, 如果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讲授, 同学也能理解但是课下很容易遗忘。成功的教学经验体现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 体现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的能力, 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另外, 学生在课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 精彩回答和创新思维等, 往往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 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 可以作为教研的第一手素材, 并以案例分析的技术, 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阐述。
教师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把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感悟, 体会加以升华、深化, 把感性的东西变成理性的东西, 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自己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促进自身成长。
二、反思“败笔之处”, 发现问题及时探索改进
“教, 然后知不足。”即使是自己觉得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和不如意的地方。例如:很多年轻的老师刚开始教学时, 只把学生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摆设, 一个等待被填充的容器。在课堂中一旦学生不愿意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 是将教案进行到底, 还是大大方方顺着学生的的思路走, 是我们老师常遇到的问题, 也是我们每节课反思教案预设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关键所在。
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 发现问题, 及时探索改进。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课上提问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案例设置是否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 针对以上问题, 要找到解决的新方法与思路, 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教训。
三、师生贯通互补, 共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 应遵循“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总会有一些新奇甚至怪异的想法出现, 一个学生有一种奇思妙想, 70个学生就有70种想法, 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有益于教学的想法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做到教学相长。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是我们所期待的, 学生让我们“经常有惊喜”“经常被缠住”, 改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迫使我们主动“充电”,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近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写教学反思就像是积累财富的一个过程,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学中的案例记得越多, 你的教学就会越充实, 你也会越自信。我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在反思中成长, 将教学反思坚持到底, 让教学反思成为促进自我教学能力不断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李斑斑, 徐锦芬.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反思量表构建[J].现代外语, 2011, (04) .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篇1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为指导,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作为考查的主要对象,理性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作为教师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在反思中又该注意些什么?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中的亮点
教师上完一节课后,要立即回顾教学过程,体会教学中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包括教学中达到或超过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引起教学共鸣、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等等,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升华,时间长了,就能帮助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2.反思教学中的败笔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而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反思比如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等。对这些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
3.反思教学中的偶得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行为和每一句话,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设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展开,或者一下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随时可能会产生瞬间灵感,学生也有“创新的火花”闪烁,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很大的遗憾。
4.进行教学再设计
教学再设计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每教完一篇课文后,总是写一写下次再教时应如何做,因此,她的课教得炉火纯青,常有新意。我们教完一节课,应该从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问题设计、练习题等诸方面进行反思,及时记录整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发现、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提高自身业务质量,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及注意点
1.注重培养反思意识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们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反思的意识。大多数老师认为平时没有必要反思,只有在出现了问题时才需要反思,这种狭隘的观点使得教师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阻碍了老师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自觉反思的意识,变外在的反思压力为内在的反思态度,由“强逼”到“习惯”,因为只有内在的自我反思意识才是所有教师进步的不竭动力。
2.有意训练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在反思中提升自己,日常教学里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它是反思前的准备。只有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问题是创新的入点和开端。如经常向自己提问: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是否联系了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思考学习;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等等。
3.观摩听课,促进反思
观摩听课是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第一步。听课时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然后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比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能帮助自己走出困惑,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
4.主动上课,促成發展
除了听课,我们倡导教师自己上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借助他人的观摩点评,促成自我发展。上公开课时,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欲较强烈,备课时往往更注重吸收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成功的教学经验,会钻研得更深刻,写成更优化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通常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上完课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评课,又一次的集体反思与交流,对执教者个人教学的反思也就会更深刻。
5.注意反思的“系统化”“实践性”
教学反思是完整全面的过程,并不仅仅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教学实践、教学思维。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和实践意识,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进行教学反思是为了在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同时,努力追求教学的完美。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位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关小学)
教学反思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篇12
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是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更应成为教育者自身的职业追求。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助推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应从那些方面来进行教学反思呢?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于不同类型教师的反思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 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策略都应成为教师反思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 对教学反思内容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这就需要不同年龄段的教师, 处于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老师, 能够正确定位, 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新手型的体育教师,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站稳讲台, 如何锤炼自己教学的基本功;适应型的体育教师更多的需要针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成熟型的教师需要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理念的反思;专家型的体育教师则需要进行教育科研的反思, 提升自己理论研究的水平。
二、基于教学过程的反思
1.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构建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 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自省和修正。 因此, 教师反思行为的有效性, 决定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掌控的程度。 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时候不单单是教师个人的行为, 更多时候还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组内同行的指导和建议, 相互间的研课和评课。 记得我曾经上过一节公开课, 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 先试上了一遍, 然后请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我的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在整合备课组老师意见的基础上, 我重新审视了这节课, 发现存在诸多的问题。有些很常见的问题, 自己就是没有发现。这节课后来我做了重新设计, 开设的公开课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新课程理念下, 对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多留意教学的细节, 要多去了解和关注学生, 在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上, 要力求创新, 要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另外, 在体育课堂上, 教师还要多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 以及学生在课堂上身体是否有异样, 能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都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重点。 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 表1)
反思案例1:在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教学后, 我在反思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 在学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及时点评、适时演绎、积极鼓励, 使学生正确掌握学习内容并不断改进与提高, 最后加以拓展与运用, 使学生各取所需, 各得其所, 在张扬个性的同时, 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也达到自我发展与提高, 愉悦身心的教学效果与目的。
评析:基于方法层面的反思
反思案例2:在立定跳远考核课结束, 学生对考核的结果很关注, 课后都围着我不停地问“ 老师, 我成绩能得多少分呀? ”“、 老师, 及格的标准是多少? ”“、 老师, 我这次没有发挥好, 能不能再给一次机会啊? ”、“ 老师, 我自己课后练的成绩算不算啊? ”诸多的问题, 让我陷入沉思, 能不能在评价的标准和形式方面多一些调整, 这样才不至于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 于是, 针对这节跳远考核课, 我就自己个人的理解, 写了一篇如何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 为学生的自评或互评创造条件的教学反思, 虽然想法可能还不太成熟, 但自己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已经开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
评析:基于评价方式的反思
2.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状态、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课堂的参与度等都应成为反思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社会适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主要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 ( 表2)
案例反思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到练习之中, 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在常态课的教学中, 有些课表面上“ 轰轰烈烈”、“ 热闹非凡”, 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导致动作技能没有提高。 如何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要求, 将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这是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和直视的问题。 学生只有真正融入课堂, 深度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 才能学有所获。 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我写了一篇教学反思, 后来做了一些修改, 成为一篇论文投稿并获奖。
三、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行为的活动, 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反馈。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主要的方法有叙事反思、日记反思与教案反思。
1.叙事反思
有意义的叙事是教学反思的有效方式,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的有效方式。 叙事反思是一种自由灵动的表述, 是教师对课堂有感而发、率性倾吐的大实话。 体育教师如果能坚持写教育叙事, 对课堂发生的事情及时做一些记录和思考, 那么沉淀下来的便是教学的智慧。
案例反思4:今天组织学生进行了《 分腿腾跃山羊》 的练习, 虽然在上课之间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一点“ 意外”。 一个瘦小的女生在练习中不小心被绊了一下, 差点摔了下来, 引起大家的一片惊呼, 但由于我的保护与帮助, 她只是落地没有落稳, 并无大碍。 轮到这名女生再次练习的时候, 我以为她不敢再跳了, 没想到, 她立刻跑到我身边, 对我说“: 老师, 能不能再让我再试一次! ”在我和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 这名同学动作完成得很好。 原本不敢尝试或者有点退缩的女生, 都受到了鼓舞。 通过对“ 跳山羊”这节课的学习, 对学生体质的增强或许是微乎其微的, 但这节课对于孩子心理锻炼的价值, 意义却是何等的重大!
2.日记反思
所谓的日记反思就是教师把教学实践的某个方面或者环节, 把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通过日记反思这样的形式, 回顾、总结自己的教学, 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过程。体育教师日记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表3)
日记反思可以记录课堂教学成功之处, 如课堂教学中的随机应变,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通过日记反思也可以记录下来, 对教学过程中的疏漏, 进行回顾与梳理, 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水平;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感,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教师都可以及时记录下来, 这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与补充。 教学整改是一节课上下来, 运用了那些教学方法, 课堂组织方面有什么创新之处, 记录下课堂教学的得失, 再考虑一下如果再上这节课会如何上, 写出教学整改设计, 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对自己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3.教案反思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推荐阅读: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10-15
教师成长需要教学反思论文06-16
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10-22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09-28
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10-08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08-26
教师教学个人反思08-13
期末教师教学反思09-04
新手教师教学反思09-23
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