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

2024-10-22

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 篇1

上个月的8号,听了我区教育局长《一谈反思性教学》的专题辅导报告,印象深刻。冯局长用生动的事例、思辨的语言,辅以精致的课件,给与会者很大的启迪。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特别是通过和老师交流以及翻阅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以后,我认为,教师的成长确实离不开对教学工作的反思。

其实,反思自古有之。“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行成于思毁于随”都是关于反思的至理名言。

当前,学校和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教学的实践明显加强:有的学校成立了反思教学研究会,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有的学校加强了年级组备课的研讨,强化了对二次备课和课后记、课后随想、课后札记的指导和检查;教师们也加强了对自身教学准备以及课后记的撰写。

然而,教师对反思还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

1、对反思的价值和作用,在认识上大多数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上,以应对检查为目的,而不是把反思当作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

2、教学反思大多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描述,或对教学结果的一种简单评价。不善于对描述教学情境中独特的细节,以及对这一细节的感受和体验,更是缺乏对教学过程中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3、在反思时,比较习惯于对教学事件的空泛解说,不能很好地把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反思的视角比较单一,多数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比较忽视从学生或者施教者的角度去思考。课后记更多的是回溯式的记录。

5、教学反思的内容比较多地关注教师对“双基”的教学情况,几乎没有反思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的,对于学生的参与状态和数学思考反思时关注不够。

几点建议:

学校要营造宽松的反思环境,加强对教学反思的指导、激励和检查。可以请相关专家对教学反思的撰写进行指导,以学校成功的教学反思案例教会教师如何反思;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备课方式,让优秀教师谈反思性备课的做法;还可以定期开展反思评比活动,对反思教学比较好的教师,反思材料撰写比较成功的教师给与表彰和奖励。同时,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反思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被动迎合、不切实际的盲目求新要及时指出。

总之,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要有感而发,充分体现教师自己对教学实践的独特思考和个性见解。教师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中,需要留住精彩、记下败笔、捕获灵感,这是一笔财富,只要坚持,积少成多,必有所获!

期待着,反思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优秀教师!

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 篇2

一、平等首席者——教师意识

意识自控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身份一种客观、正确的定位,特别是“平等首席者”意识,这一教师意识的定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就会有助于自己及时调节、控制和完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但正确地了解自己比正确地了解他人更难。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教师抱怨学生如何不求上进,如何屡教不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引导与鼓励是多么缺乏魅力与效果;有的教师总在强调学生有如何多的问题行为,却没有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手段是多么单一、贫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把自己偏激的认识当作“独出心裁”,把自己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举动误认为“创新”。由此看来,身为人师者很有必要下工夫准确地了解自己。教师应经常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自己的管理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己的管理中是否充满了师爱,善待了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自己的管理中是否体现了教育机制,自己的管理风格得到多少学生的认可?自己组织的各项活动效果如何,设计和实施是否可以更完善?有了这样的自控意识,并随之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控,班级管理才能得到不断的完善。

当然,教师的意识调控还包括要防止因自然威信产生的“权威”心理。教师对学生一般都有一种自然的威信,它是教师的身份所赋予的一种权威、权力和影响力,是在师生接触的开始阶段,因学生对教师的自发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由职业而产生的自然威信,而是滥用这种自然威信,以权威者自居,那么,就有可能对学生动辄发号施令,时时事事体现一种“威严”,结果使学生对其敬而远之。有些教师因权威心理作祟,不肯承认自己在管理上的问题或错误,甚至明知道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不愿公开表示接受。长此以往,教师的这种自然威信就会不断下降以至丧失。因此,教师一定要有珍惜这种自然威信的意识,要有增强自觉威信的意识。自觉威信,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智慧而赢得的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有了这种自觉威信,教师才具有真正的权威性,才能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强大的教育威力。

二、感时花溅泪———情感意识

教师的情感和情绪品质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影响自身的工作动力、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而且影响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可程度及对班集体的向心程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成人会如此,更何况是正处在朝气勃发的青春少年,因此,善于控制情感,抑止消极情绪,是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带消极情绪进班级,这首先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健康生活,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还要以自身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其次,在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教师被社会及家长寄予厚望,感受到极大的工作压力和内心角色冲突,因而容易产生苦恼、烦躁等消极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把它们带到班级管理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诸如发无名火,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或刻薄的批评,从而造成师生情感隔阂甚至对立等严重后果,一旦造成这种后果,就会给师生带来无尽的痛苦和麻烦。

一般来说,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学习与行为上的表现确实容易使人产生情感偏向,但如果教师将这种好恶情感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来,那肯定会影响班级气氛以及师生关系。对优等生偏爱,一方面可能会使之更加奋发努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其出现意志力弱化、自我评价失当、自我表现欲望膨胀、与同学关系疏远等心理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对少数优等生的偏爱可能会破坏其他学生心理平衡,使他们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听课情绪和听课效果。至于教师对后进生的偏见,后果则更严重。不仅会影响这些被视作“后进生”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学习的成效,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还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及完善,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有公平的情感意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

三、三思而后行———行为意识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自身行为良好,就会使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教师的权威敬从,甚至模仿教师的行为,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形成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规范自身的行为,时刻注意谨言慎行,做出表率,做到三思而后行。

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管理学生,而忽视了对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自省自察。如有的教师不太注意仪表;有的语言不规范,说话常带口头禅;有的不按规定时间放学,经常拖课;有的喜怒无常,令人捉摸不定;有的管理过于严厉,动辄训斥,不近人情等。所有这些行为,如不经人提醒,有时还觉察不到。那么教师该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控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注意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善于从学生的目光、表情和姿态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从而找出自己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节。通过察彼而省己,及时调控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这也是我们教师行为自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在多个方面,如上课时注意力涣散、胡写乱涂、交头接耳、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恶作剧、乱传纸条、偷看杂书、顶撞教师、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损坏公物、暗谈恋爱、打架斗殴等。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教师采用激烈的办法,如责骂、讽刺挖苦、罚多做作业、罚站,甚至体罚、调整座位至显眼的地方或某个角落、写检查并当众朗读、赶出教室、不准按时回家、请家长来学校等。这些做法有时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使大多数的问题行为变得更恶劣、更隐蔽、更难以消除。固然,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会影响其学习、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必须坚决、及时地处理,但是我们要持慎重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一定要冷静,要认真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切忌动辄火冒三丈;要有理解和同情心,要以爱心培养爱心;要对事不对人,不进行人身攻击;要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 篇3

一、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反思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生本课堂的设计理念逐步体现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生本课堂的核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转变;通过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学习、体验学习、生成学习、综合学习,最终达到学生在学习中由“学会”转向“会学”,最终实现“乐学”。教学设计作为课堂实践的起始环节,实现有效且高效的反思是教学走向成功的首要因素,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设计、集体备课、个性修改三个主要的环节就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要充分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选择学习方式,预设相关的活动方案,做到教有思路,学有方法。在充分借鉴以往教学经验和得失的基础上,对个人的设计方案充分的比对,实现再备课,再反思、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照搬照用别人的教学设计成果;二是因循沿用自己以往的教学设计。参照是可行的,但盲目的复制是行不通的。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之间良性互动,促进资源共享的平台,在运用过程中,要按照流程合理实施,重内涵、轻形式、重实效、提效果,充分借鉴他人的合理建议、科学设计教育机制,并为我所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实现互动、互助、提速、增效。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不能为了减轻个人的业务负担,把教学设计任务进行分工合作,最后进行简单的加工,这样就失去了集体备课在促进教师互动交流中的实效性。集体备课的设计材料下发后,教师还要结合个人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再修改、再设计、再备课,使教学设计既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有个人的设计成果。

二、在教育行为中实现反思

彭興顺老师对教师反思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定位,认为教师反思应该包括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及对教育现象的反思三个方面。其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最重要的是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教育行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基本尺度。如果说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是一种基于教学思想的反思,那么基于教学行为的反思则是对课堂实践的反思。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教学比作是一门艺术的话,课堂实践则是对艺术的直接展现,这里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反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教学设计的缺失和教学实践的不足而造成的对教学成效的影响。实现对教育行为的反思,一是要坚持书写课后记,也称之为教后记,其实质就是对教育行为的反思。二是要在教研活动后进行反思,相对个人的教学实践而言,教研活动具有集体性的特点,有助于发挥本校教师横向交流与合作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评价中,执教者要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个人教学实践行为,提升设计与实践的能力。

三、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实现反思

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促进专业成长的一条途径。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做到用心、有心、诚心,把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个人的教学实践紧密融合,在科研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中反思,在反思中促进提升。尤其是在承担教育实验工作中,更要注重实效、注重反思、注重研究。

四、要在成长中实现反思

在聆听专家讲座时要反思,在与名师交流中要反思,在与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对比中要反思,重点要反思自身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对症下药,促进提高,在终身学习中贯穿反思。作为教育者不但要积极参与学识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且也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实现有价值的反思。学习是终身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反思是恒久的,也是一个提升的历程。在反思的过程中,要体现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也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反思中要重视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要总结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中的成功经验,使之成为今后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二是要不断总结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趋利避害,减轻在发展与提升中的阻力与困难,减少在成长与上升中的不利条件。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同时反思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动力。教师要在专业成长中不断反思,尤其是重视反思的过程与反思的效果,从而促进自身发展的正规化、信息化、专业化。

(责任编辑 刘新蕊)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4

一.你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执教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吗?

我认为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这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及时的进行反思。

1、课前预设情境对“平均分”这一概念帮助不大,情境的设置没有取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作

用。

2、情境设置的不当和教师提问方法、词语的不严谨促使学生对“公平”一词的理解远离了“平均分”这一

概念。

3、课前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爱好及了解会使情境设置脱离主题和知识点。

4、如果教师把情境改成“老师这里有6支铅笔,想要分给两个同学,怎样分才会公平?”情境接近学生生活,不会引起歧义,学生易于理解,能直接参与,能设身处地的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对“公平”的理解,能逐步走进“平均分”。

所以这位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应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逐步靠近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应该反思自己的提问词语是否严谨,怎样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走近知识点。

应该反思当课堂出现无法掌控的局面的时候应该怎样的去把握课堂,把握学生的思维。应该反思自

己本课的失误点在哪里,进行再教设计。

二.举例说明,在日常教学中你是怎样进行教学反思的。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这部分知识时。课前预设很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但是在实践练习时,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作对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做的不准确,看半时不准确,画半时知道分针指向6,不知道时针到底应指向哪里。下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让同学探究看半时,画半时时过于重视分针指向哪里,对时针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够

明确,没有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点来突破。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它们产生错误的共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半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准确的画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可以让第一节课就画的比较准确的同学用它们的方法,它们的语言来来进一步阐述,一帮一交流,沟通。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及

时检验并加以巩固。

按照这个思路,第二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技巧和检查方法,扎实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及

时的反思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你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对于教与学的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撰写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的得到提升。才能形成型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出封闭,才能是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教学反思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通过教学反思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从而走上一段新的教育探索征程。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我们的校长曾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心的去反思。教学反思能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每一天都是更新的。用心的,及时的,有效地反思能“让教师从机械的忙碌、盲目的忙碌、麻木的忙

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 篇5

浅谈新课程下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2007年,我走出校园,踏上三尺讲台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历史教师,短短的四年从教经历,断不敢说有多少经验之谈,但是收获还是颇多的。回顾这一路走来,教学反思当是我们青年一代教师快速成长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

反思存在于生活中的时时处处。那么什么是反思呢?反思,一般是指人能够以自己及其行为为对象而进行的审视与思考。教学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所以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带着遗憾的艺术。即使做好再充份的准备,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历史知识结构、历史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再加上课堂上教学环境的差异,也会使一堂课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未能达到预期遗憾。怎样才能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呢?接下来本文着重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和作业设置的反思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课堂上,学生才是自我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而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考试目标的实现,将教学与生活完全隔离,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学生感觉只是为了了解历史而学习历史,学生的生活经验完全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展现。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上完一堂课后,我们应该反思: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是一种怎样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了吗?今天我表扬学生或是批评学生的方法方式是否合适?今天的学习是否联系到了相关现实问题?是对学生今后 的学习和生活有一点点帮助和改变?我们应当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世界,变历史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人的世界。

二、教学行为的反思

关于教学行为的反思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前反思更多的是针对教案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新课的设计中尽可能合理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乐于思考和探究。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这一课的设计过程中,对于“思想家老子”这一知识点的设计起初是这样的:简单的让学生提取重要的信息点:老子生活的时代,他是那个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是什么,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老子的思想,我还专门补充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但时间花了不少,效果并不怎么好。后来就考虑是不是能将这个问提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呢?于是做了以下调整:

案例一:关于老子思想的分析,借助学生所知道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故事,设计以下问题 :

1.哪位同学能讲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的故事。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立面,举一个你知道的或遇到的对立面互相转化的例子。3.学生真正懂得了老子的思想后,让学生结合老子的思想,谈谈怎样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好事与坏事。

设计反思:实际上,学生对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是比较了解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福——祸——福——祸这一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过程.再将这一问题与生活实际中对立面相互转化相结合,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了老子的思想内容,更让孩子们体悟到了他的思想精粹。帮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失败不气馁不放弃,成功不骄傲不自负的品格。

教学中反思要求我们回过头想想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理解教学内容,及时提出相关问题或质疑,师生共同探究?是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历史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去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案例二: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时,课堂遭遇突发状况。在讲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时将其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意义混淆在一起了。在补充讲述当时清朝与台湾的关系后,有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孩子突然冒出了一句:“太可耻了哎„„”针对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时,遭遇这些突发事件临时我重新调整了问题设计: 1.请那个调皮的孩子说一说他认为郑成功后代“可耻”的原因。2.请同学们讨论:台湾归顺清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该归顺还是拼死抵抗,为什么 ?

3.这件事对中华民族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 4.我们应当怎样评价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的举动。

课堂反思:让我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同学们对这一个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情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产生了激烈的辩论。在最初的时候如果将郑氏后代归顺清朝放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度,会有多 少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一行为是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的呢?一个孩子的想法改变了这一个问题的整个设置,一步步深入、共同探究,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效果要远远好过教师将已有观念“填鸭”给孩子。

课后反思的一般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检查审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二是下课后思考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并且及时的记录在教案上,以备下次教学。课后反思比较难的是及时和坚持,因为有的时候思想的火花就在一瞬之间迸发,所以就要很及时的记录下来,否则转瞬即逝。还有就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记录、不断总结、时常思考分析。

三:作业设计的反思

合理有效的作业布置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参考。日常作业往往更重视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而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更喜欢的是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的作业。比如搜集资料型作业;调查、访问型作业;观察、体验型作业;汇报、表演型作业;喜欢手工、绘画型作业等方式都是他们比较乐于接受的。这样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还能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比如:让学生以一名小小的外交顾问的身份,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或建议。比如让孩子们在了解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之后,以一位北宋时赴京赶考的秀才,给家人写一封叙述当时国都——东京衣、食、住、行的家书。再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新事物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在学习了建国以来突出的科技成果以后,将今天学习的收获写成一条微博共同交流分享等等。实践证明,这些类型的作业大受学生欢迎,不仅很好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小结: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本,丰富的教学经验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对于我们这样从教时间不长,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此。作为青年教师更应勤于记下每堂课后的点滴体会,零碎经验或教训,长此以往,便可聚沙成塔。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历史课堂上留下的遗憾。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进行交流,我认为各种形式的交流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交流学习有多种形式:观摩名师、优秀教师上课;多参与教研活动;多听取教育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多与同行交流等,也包括与学生的交流,都是能够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不竭动力。

一个善于思考的青年教师总能够有机会找到通往智慧大门的钥匙,成长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循环往复中逐渐产生。时常反思教学,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巨大的帮助。让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深刻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自己的教育视野;让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让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吸纳先进的理念,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逐渐开始重视过去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更多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乌鲁木齐十三中学

王孟选 2011年4月

参考资料:

1.《浅谈课后反思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吴忠高级中学 郝夏琴 2.《反思性教学》熊川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陀螺仪 篇6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她揭示了教学反思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正如那条著名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写教学反思。

教师上完一课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学反思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学反思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学反思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学反思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学反思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2、集体反思。

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7

下面, 我以“梯形及其性质”课堂教学为例做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 置疑激趣

“梯形的有关概念”应该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 因为是异地借班上课, 上课伊始, 许多学生的注意力还沉浸在课间的趣事, 可能还在讨论和怀疑“新”老师的功底。“如何一下子就把全班同学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呢?”

我改变传统的复习引入, 不再按常规复习小学已学过的梯形有关知识, 而是“突然”拿出一桶方便面, 问“谁能说出这桶方便面与梯形的联系?”同学们的学习激情马上充分调动起来, 很快有人举手回答:“方便面的正视图是等腰梯形”。老师马上给予肯定:“这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且思维非常敏捷, 我们要向他学习, 这一桶方便面就是奖品了。”

二、盘活资源, 降低成本

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许多老师在上“公开课”, 为了表演, 往往花费了许多时间制作课件, 而课件常常只能起到“板书”的功能, 甚至往往因为过分的“预设”扼杀了学生知识“生成”。然而平时的常态教学, 应该利用多媒体的时候, 由于种种借口反而没用。我认为多媒体有辅助功能, 必要时正确利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 多媒体不是花瓶, 不能喧宾夺主, 更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

“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要不要通过几何画板制作课件, 让等腰梯形“动”起来, 还是让学生“动”起来呢?我反复问自己。后来我只利用教材附页提供的“方格纸”, 利用教材提供的“做一做”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由于有了折叠等腰梯形的经历, 在观察等腰梯形的相关线段、角、图形的对称性时非常主动, 在概括等腰梯形的性质时非常自然。学习效果比课件“动”一下更好, 而且在学生“做”数学过程中, 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发现教材编者们在“关键”处, 在“难点”处, 真是用尽苦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 并且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求他们用几何语言“翻译”出来。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材资源、学生周边的事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教师自己制造的教具, 只要能给学生展示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促进学生深刻思考, 就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三、生成知识, 培养创新

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扎实有效的, 但中国孩子的创新精神总是不如西方,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创新精神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维活动的非模仿性和独特性, 是学生从事一种“开窍”的活动。

许多老师, 为了引导学生, 经常把一些问题细化, 让学生沿着老师放下的“楼梯”, 一步一步走进老师设计好的“教案意识”, 时间短, 教学效果好, 老师往往还以为课堂教学很有效, 其实, 有时把“问题”开放了, 虽然学生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 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 篇8

【关键词】教学 反思及时

美国 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参加教师工作以来,非常明白经验对于教师教育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次重复而已,除非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而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教师的水准上,当然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教学。

如何进行反思才能有效积累经验,同时对于教学技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呢?

首先要用心在课堂并且坚持反思的持久性。用心去上堂课,用眼睛去感受学生内心的活动, 在师生的彼此的交流互动中,留下心灵的痕迹。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灵交流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在心中记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火花和缺陷,这样一来反思就会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和突发状况,当我们在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反思中,逐渐就会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心理品质和教学技能,通过这样的积累,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会具有内涵和有效。

其次,教学之后要反思,不过在反思之前,要思考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时代的变化。教材从旧到新,多媒体教育的创新和新的教育理念。在学习、实践新课程理论中反思新课程的要求,还是自身的发展,均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理论,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每个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要重视在实践新课程中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进行自评,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要不断地改进教育评价方式,使教育评价有据可依,随时随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调整实践,全面地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以我在九年级《科学》课堂上的一个 课堂练习为例:怎样鉴别分别盛有水、稀盐酸、稀硫酸的三种无色液体?

先进行教学的班级有一学生马上举手要回答,非常积极,站起来之后,提到要用“紫色石蕊”,而后无其他表示,我要求他将步骤分小步讲一下,学生一分析马上意识到自己答题中的欠缺,思量以后,眼光游移后看着我,我将手指向板书(硫酸的性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观看之后提到“氯化钡”,我评价他表现不错,思考之后就解决题目了;此时响起一个声音“硝酸银”,我找到声源,告诉他最佳答案是“氯化钡”,(“为什么呢?”)此学生没有用声音发出这样的疑问,但他和大部分的学生都面带疑惑的看着我。取出试管、胶头滴管、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进行了演示实验。然后我表扬了提出“硝酸银”的学生,因为你的声音,令同学们对稀盐酸、稀硫酸的鉴别物的选择再无疑问。另一班级的举手回答此题的学生成绩较优秀,先提到紫色石蕊,略微思索之后就提出“氯化钡”,此时亦有“硝酸银”的响声,我看着他,他看了一下桌面,略带迟疑而又肯定是“氯化钡”。我走近他的身旁,肯定他的回答非常正确,同时快速扫视了一下该学生的桌面。通过演示实验解决了此知识点。下课之后,我来到该学生的身旁,观看了“他”桌面上的教学辅导书,发现其已经牵扯到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这样的知识点,我对他进行了个人讲解并告诉他该知识点在《几种重要的盐》中会详细了解。

这节课在这部分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就要体现上述两点了,要注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并进行评价。如果没有心灵的沟通眼神的交流,这节课的这部分教学过程就会有所缺撼。新课程的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实际教学中,要如何做呢?值得反思。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每一堂课都有不同。在教完一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教学后,将课堂教学中的火花和缺陷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

再次,同时要及时反思,绝对不能忽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让学生铭记一生,成为奋斗的动力;一句嘲讽的话,可以让学生留下一辈子的阴影,丧失上进之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已倾尽全力完成一知识点的教学,可是学生对于一个相关的很简单的题目,就是回答不出来,教师认为学生未认真倾听自己的这部分教学,于是不经意动气发怒,师生之间就会有隔阂。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会找学生谈心,但时间花了,谈来谈去,感觉自己把心都掏出来了,可学生还是我行我素,问题依然如故。这时,应思考一下,有没有把握住学生问题的关键?自己在教育方式上是不是存在不当的地方?是不是给学生以一种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心理压力?在言语措词上是不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事实证明,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火上浇油,是循循善诱而不是妄下定论。正如北师大博士肖川所说:“真正的教育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工作,冷静地面对问题,袒露自己的真心,寻找沟通的最佳时机,碰撞出真情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吸取的教训。

3、记再设计。教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新的境界。

五、反思也需要提升和总结,书写反思日记.时间的流逝,会无情的带走我们的记忆,只有集中进行回顾,切入当中的主题,才会写到深处,而不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反思日记是要在课堂反思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一天或者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的时候写下的教学经验、教学活动、教学经历,从中提取结论,并与其他教师、校长、与自己有专业接触的人,自己信任的人一起分享。我们教师记反思日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自我陶醉;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是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所以要勤于动笔,才能为自己留下许多有价值的回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详实、真切的资料。

教学需要反思,有反思才会有突破,才会有飞跃。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让我们都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落实课改新理念,在反思中产生创新的灵感,让师生的活力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 篇9

探析英语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武平县武东中学

肖荣如

1.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才能逐步提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一项满怀希望的活动,从事反思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还是一个教育者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英语教师同样必须进行教学反思。

2.英语教学反思行为的特征

英语教学反思,即对英语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是指教师借助于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英语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科学性、合理性的活动过程。反思性教学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①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②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解决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它是一种对教学形成新的理解和欣赏的追求,能够使教师在不断地改进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③ 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即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它是既全面发展学生又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是把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

④ 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它让教师感到自己有责任让每位学生成功,而且认为自己的教学表现是学生成功的关键,他们为学生们树立了探求知识的典范,值得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3.英语教学反思行为的意义

3.1英语教学反思是实践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程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英语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从结构体例上都与以前教学大纲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转变无论是 1

在思想上还是在对英语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教师对这些新理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必然要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

3.2英语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逐步走向“合理型”的核心环节 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于有意无意之间形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使我们在处于类似教学情境时通常不再重新审视情境本身的具体特点,而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成功的经验可能使我们避免花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经验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条教学经验的产生都具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制约的条件。对广大英语教师来说,新的教学观念需要我们去感受新的英语教育思想,发展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新认识,重新定位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尝试新英语教育观下的教学实践。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英语教学实践建立在对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这就是说,教师要进行英语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师行为的指导作用,才能激发出理性的力量,才能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识的活动轨道,从而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科学。因此,英语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逐步走向“合理型”的核心环节。

4.英语教学反思行为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对教学实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回顾,将自己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学生的意见、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设想记录下来,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4.1 反思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 教师总是以“知识权威”的面貌出现, 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导, 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教师主导的机械操练和强化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练习机会。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积极建构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以及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用语言表达思想, 实现交际目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使外语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 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在课堂上不应只被看作被动接受语言系统性知识的‘“容器”, 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语学习同样是一种认知过程, 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新课标吸收了这些教育思想, 突出了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知识发展为根本的新理念。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英语教师应该在保留旧理念合理成分的前提下, 善于接受新的理念, 学会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4.2 反思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传统的英语课堂活动方式简单划

一、课堂师生关系守旧、刻板, 为适应教学材料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模式的变化, 教师应主动把自己从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变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促动者(facilitator)。使学生在课堂上既 2

能获得语言知识, 组织和重组认知结构, 又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语言运用技能, 使教学能够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发展学生认知水平。

4.3 反思教学效果

反思教学效果就是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方面所达到的实际的程度。具体地说, 反思教学效果一方面是为了评估学生对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比较好, 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同类知识中哪些学生掌握得较差。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阶段性测试、个别访谈等手段反思教学的实际效果, 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帮助教师获取反馈信息,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例如, 在课堂讲解except 这个词时, 我利用板书呈现了两个例句:

She couldn’t do anything except wait for him.He did nothing except sit here.大多数学生通过这两个例句都能概括出 “如果except后接动词, 通常用不带to 的动词不定式”这条规律。但后来在练习中出现了如下两道选择题: He didn’t want anything except here.A.staying B.to stay C.stayed D.stay She likes nothing except ____.A.to go swimming B.swim C.swam D.swimming 相当多学生在完成这两道选择题时,分别选择了选项D 和B。究其原因, 我知道这是学生僵化理解上面这个一般规律造成的。于是, 我及时对他们强调“如果谓语中包含助动词do(did)的否定形式,或句子的谓语同except 后的动词构成“like to do ”结构, except 后跟带to 的不定式” 这个规律, 并重新设计补充练习, 巩固这个知识点。

4.3 反思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调控

教师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课前的案头工作上,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策略调节与控制,要有据可言,有本可循,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在教学的导入、展开、结束的程序安排上,在教学的提问、答疑、讨论的组织上,在教学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上都要立足学习者的需要,作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要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教案再完善,也难免有与实际不符的地方,要根据计划的实施,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推进,统筹全局,调控课堂,随机应变,灵活掌握,合理组织反思实践。

5.英语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5.1 撰写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根据。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 3

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教学日记的内容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学生的创造性见解、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写教学日记,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与时惧进,对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5.2 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起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教,这样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等。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最好找一位或几位同事和自己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当然,若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5.3 开展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上述两种方法比较侧重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即教师主要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囿于自我。因此,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加强与同事间诚挚的交流与对话,因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同事进行真诚的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体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现自己的意识与行为,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使自己和他人在互补共生中不断成长。

5.4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进行研究工作的方式,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它强调由实践者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同一情境中进行应用,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反省,洞察其教育理论与日常教育实践的联系,意在将研究行为整合进教育背景,使研究能够在改进实践中起到直接而迅捷的作用,并帮助实践者成为研究者,缩短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距离。

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 篇10

用”》

要了解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其次是了解在教学反思中促进了老师的哪些发展?最后再进一步明确教学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即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下面为大家推荐的是《浅谈“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欢迎阅读及借鉴。

下面我将围绕这三个框架进行阐述。

先来说反思,我认为有思考才有写作,有写作必定是在思考。作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范围很广,比如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即我们可以反思生活,可以反思教育。而我们做得更多的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因为一线教师天天在进行教学。

那什么是教学反思?相信大家十分清楚。通俗地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那怎样写好教学反思,就得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不图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它被称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条共同途径。

反思到底给一线老师带来哪些好处呢?举个例子:假设今天的学习活动秩序较乱或幼儿浮躁,我就会向自己提出问题:是哪些材料让幼儿不感兴趣?还是材料对这组幼儿缺乏挑战性?还是选材不合理?或是其它等等的问题,我会从主观上更多的找原因,而不是一昧地批评孩子。所以,我觉得反思让自己增强了问题意识。

反思过程可以清晰自己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不是上面要求我怎么做,而是我需要怎么做,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轻松快乐的老师。幼儿教师的“轻松快乐”是自己内心的体验,我把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常常联系批判自己的教育行为,批判自己活动材料更新过程的惰性,或自己是否静心观察发现孩子学习的差异和规律?多问自己教育行为转变了什么?实施了哪些不同的策略?从心灵呼唤自己教育的良知,增强做个好老师的责任。

从以上实例可以感受到,反思是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使我们能通过叙事倾听自己的心声,感知、体验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价值和趣味,从而超越自我“克隆”和机械模仿,走进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语。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 反思 = 成长,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

要问促进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我的经验是勤快地记录与反思。我觉得把事件记录下来,把反思写下来,与我们在教学中单纯地思考相比,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写教学反思,能促进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内化。缺乏理论的指导,只能呈现肤浅的的反思,但如果意识上希望自己写的深刻些,便会在自身需求下去有目的地翻阅资料,搜集参考一些素材,整理成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整理能深入理解了理论的内涵,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从中获得快感。其次,写好教学反思,能促进我们思考向纵深发展。这是因为时间、大脑遗忘的方面因素,容易是教学瞬间的过程亮点被忽视而产生搁置现象。动手写了反思,就可以对教学的过程及对象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逐渐使自己对问题思考趋于全面。第三,勤写,促成自身经验的积累与提升。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写能把实践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久之坚持,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是我们做好教师、成长过程的宝贵“财富”。

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11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好像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应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表现、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全程的反省、思考。

教学反思虽然这么重要,在现实教学生涯中,我们好多处在一线的教师却忽略它的作用。课后多数教师一般都会在内心回想自己在这一堂课中的得与失,但很少有人提笔动手把当时的想法真实、及时地记录下来,其实,他们都意识不到,自己错失了一次学习与提升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机会。因为教学反思要与教学同步进行,及时记录每节课后的发现和想法,及时分析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及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和鉴别,这样受益会更大。而教学反思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学反思是收效甚微的。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也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接着是观察分析阶段。教师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会给教师带来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数直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这个阶段是教师发现问题后,从而解决问题的阶段。因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教学反思”给我带来的好处。

一、回顾课堂,总结得失

我们每位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每节课给我们上课的感受不同,因而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也不同,及时总结记载下来,可使自己在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突破点。

二、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13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活动剧历史课。那次,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熟知当时的历史情节,同时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活动剧的节目草草收场……学生讨论也不是那么激烈,甚至好像没话说,这节课结束后,我深刻反思,最后总结,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很透彻,分组讨论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而且不能自由结组,平时关系不错的学生坐在一起,只是谈天了。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三、学生沟通。及时交流

为了体现民主、平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在上第一节时,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自己心中的历史课和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他们写好后,我会总结和整理,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记得今年毕业的高三学生说:“老师,我可不可以课堂上叫你老师,课余叫你芳姐。”我笑着说:“可以啊,那你可把老师叫年轻了。”事实上,在校的三年里,活泼的那几个女学生真的在课余一见到我就叫“芳姐”,我也干干脆脆地答应。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它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素质,从一个“教书匠”发展成一个“教育家”!更理解了经验+反思=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篇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均说明了早在古代,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如今,当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发生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面对教育教学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所谓的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我的理解就是把课堂教学实况像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怎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最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案例、新鲜感受、深刻体会等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改进,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在教学工作中,我逐渐意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审视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

新课标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遗忘,如果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有必要通过反思,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是否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己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教师如何教展开的,现代课程理念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进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设计探索创造出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评价自己是否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灌输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三)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建设者。基于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从而设置教学定位。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而且可以在“教学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教学过程是否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迸发出创新火花,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想法,这些都是宝贵材料。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而且应利用课后教学反思捕捉、提炼,如此既可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又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更可以在此基础上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将其记录下来,以资研究共享。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那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该写哪些内容呢?我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这个问题。其中,歌曲是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合唱两首歌曲《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在歌声中感受到“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性”,激发爱国热情,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二)写失误之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带有缺憾的艺术,再好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反思不足之处就是将处理不当、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教学教训。如果每次教学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或失误,就会使自己逐渐聪明起来。当教学出现失误时,课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2)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3)教学重点难点为什么不突出?(4)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5)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6)教学实际是否死扣教案,缺乏灵性?

(三)写学生创新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对此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练习答案”、“讨论发言”,将有用的东西其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四)写学习心得。

写学习心得就是把对自己有启发的教学经验、学法指导、试题研究及公开课教学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在相应的教案后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例如:在一次市思想政治课研训会后,我觉得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主动收集其他学科知识,以及时政热点,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扩大知识面。

(五)写改进意见和措施。

写改进意见和措施,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对教材的研读或通过对以往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教育智慧,写改进意见,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善提高。例如,在刚上《经济生活》时,我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上课思考的是如何教好教材内容,虽然思路条理清晰,条条框框一目了然,但总感到机械死板,学生情绪也不高。于是,我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挖教学资源,精选资料,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实例引进课堂,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和点拨,使课堂教学趣味化,让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

上一篇:(罗缘缘)大学城周边快递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