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

2024-10-09

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精选12篇)

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 篇1

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

为了发挥支教教师资源,引领我乡教师专业成长,11月18日,我校支教教师刘桂兰老师为全乡教师作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知识讲座。她的讲座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乡学困生进行分析和转化:一是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平时表现为知识技能缺乏、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情感态度等全方位的分析;二是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别从学生、教材、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重点讲到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分别详细地从摸清成因、转化重点在课堂,课前补是课内转化的关键,巩固转化成果四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这次培训,全乡老师能够更多的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做好转化工作。

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 篇2

一、网络教研的概念界定

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改善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网络教研的产生与发展既适应了信息时代的潮流,又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

二、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方式,由于具有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和网络教育论坛三种重要的实践形式,而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网络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网络教研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因此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开展.

1.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网络环境下,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主要途径依然是撰写教育日志,当然,网络教研中教育日志有其显著的特点:第一,形式更加开放.撰写教育日志不受具体时间的约束,也摆脱了主题和规范的束缚,可以随时记录教师的所感所想.第二,内容更显个性.教育日志撰写从统一转为个性化,记录内容打破统一规范,教师可以真实地表达思想.第三,动力更为充足.教育日志撰写从被动转为主动,转向了更自觉地促进专业成长的需要.

2.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自发组织的,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积极探寻各种自主学习形式的群体.在网络教研协作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教研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者个体的活动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关系.网络教研协作强调任务驱动下学习者之间的积极协作,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网络教研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

3. 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常规教研中,专业引领的活动形式虽然多样,但大都是按照一定的频度开展,而一线教师遇到的问题却是经常性的,因此专业引领往往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网络教研可以促进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师专业引领的完善:第一,依托教育主题网站的资源平台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第二,基于教育博客的纵向交流模式建立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日常对话机制;第三,基于论坛的答疑模式建立专家参与的在线研讨制度;第四,基于Transana平台的视频课例可视化分析.

三、网络教研的特点

1. 跨时空性

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教研成为一种可以超越时空,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的活动.教研员可以在网上指导教研;不同地域的教师之间可以共同探讨专业问题;名牌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共享自己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以促进地区间的教育教学交流.

2. 主动性

网络教研中,教师主动上网查找并处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从教研员的学科网站上获取;可以通过上网查找其他教师的优秀课件、教学实录等优秀教学资源来获取;还可以从系统根据记录的个人资料,获取个性化教学建议.

3. 交互性

通过网络教研,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和范围,拉近了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完全交互式的网络通讯手段,使得教研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双向互动作用,研究的层次更加深入.通过网络教研,教师可以同专家、同行、学生之间形成链接,在交流共享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4. 便利性

开展网络教研,可以有效缩减一些面对面的教研活动,使信息查询检索更方便,编辑整理资料更简单,发表教研观点更容易,和同行交流沟通更快捷.大量教研智慧结晶的快速获得,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新颖,新技术掌握得更快,创新思维更容易激发.网络教研,将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机械重复劳动,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许多方便.

四、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1. 网络教研拓展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时空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资源匮乏、教研力量不足是一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之间加强学习、交流与合作.长期以来,教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难及时共享他人的智慧.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但传统教研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网络教研为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由于网络系统是开放的,可以实现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的连接;其次,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学习资源.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个体之间的交流,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助,使自主学习、自我更新、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发布及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一线教师服务.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等方式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改变了教研活动辐射面小的状况,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交流变成了现实.教师在分享同行经验的同时,转变了观念,提升了自我,获得了专业成长.

2. 网络教研构建了专家专业引领的平台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困惑,这就亟需专家给予及时的指导.因为有了专家的引领,教师才能拓展视野,提升理念,在不断的智慧交流中获得专业的发展.但是普通教师很难有机会与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通过网络教研,专家定期参与讨论学科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又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看法与质疑,也使得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在即时的教学检验中不断地得到修正,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能被及时地总结,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都有所获.

通过网络,普通教师可以与优秀教师、教育专家零距离对话,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享专家、名师的优秀资源,体悟名师教学中的精髓,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质量与效率.

3. 网络教研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专业引领,但最终形成的应该是“自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发表的观点往往得不到及时评价与点拨,因而自主参与意识会被削弱.而在网络教研中,教师将观点发表在网络上,教师间可以浏览并参与交流与评价,能促使教师更深层次地思考学术问题.通过网络,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发表,将与教育教学实际情境以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密不可分的一些教学行为专长、教学智慧等记录和展现,教师个人的思考与收获因而得到广泛传播,在与他人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反思的理论层次,在交流中得到认可与激励.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话语权回归到每个教师自己那里,能够让每个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从而更关注自我发展,推动自身的进步,促进专业成长.

4. 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走出了一条探索的道路: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新要求.为此,必须搭建起一个促进与鼓励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网络教研.故此,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基于网络技术组织一些网络教研活动,不少教育工作者也自发地开始了很多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使其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网络教研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有效地推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经验来看,网络教研是教学研究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网络教研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更将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文化,在这种新文化的渗透中,教师们期待着、探索着、实践着.相信网络教研将伴随着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一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

[2]于海涛,安洪涛.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3]张伟,陈琳.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支持服务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篇3

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应该是决定课堂学习过程的两个必要的因素,作为一线的教师,我结合自己从教体会,从教师的教的角度,对教师引领作用的问题谈以下的几点看法:

1.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该学科的热情。

学生学习某学科的热情,一部分来自天生的兴趣,这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从教者的点燃。语文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乐学”情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尝到学习的欢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点燃”来自我们对学生真诚的肯定,来自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奖赏,教者要多给学生以赞扬、肯定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都给予及时的评价,因为我深知“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随着对学生肯定的进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渴望由衷产生,这就为学习这一学科奠定了情感基础。

2.教师要对课堂进行科学的管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引领作用得以实施,必须建立在一个积极课堂环境中,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老师的作用会被淹没。

教师既要以自身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领路人”,同时对教学要有组织,教者要有一定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要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要保证教者的指令得到充分的执行。绝对不能出现教者我行我素,学生亦我行我素的局面。组织教学做到宽严有度。努力营造既严谨又和谐的教学气氛,只有严谨,学生才能随着老师的引领,只有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明确每一个要引领的任务。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发挥引领作用,要对本节的教学内容胸有成竹。明确教学任务是说在走进课堂前,教者一定要明确三个问题,①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②怎么教③为什么这么教?这就要求我们吃透教材,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功夫,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教学环节要行云流水般自然,对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局面设计出应对的措施,这样你才能做到面对课堂的各种局面坦然自若,有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当然需要教师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做到教得自然,教得到位。

4.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每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有个归纳整理。

学生对每节课所要学会的东西是不会像我们教者一样了然于胸的,因为他们所要学的太多了,而且不断地变化着学习的科目变换着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者的梳理和归纳,尤其对于低年级的教学,课堂更需要“留白”。課堂进入尾声,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本节学习收获。我们提倡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每一节课都要盘点一下学了那些知识,掌握了那些技能;另外还要定期“回头看一看”,温故而知新,这须形成一种学习习惯。长期如此,知识与技能就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种整理可以是带领学生口头的整理,也可以教者备课时整理过,以练习篇的方式下发,也使将来的巩固知识有个依据。归纳最好也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这样能突出重点,如果还能有及时针对性强的跟踪反馈测试,就会使归纳整理形成良性的循环。

5.老师的引领要简洁有效。

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想把时间还给学生,引领绝不可以“霸占”了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

(1)多余、重复的话不要说。

讲解要通俗到位,不要唠叨,不要节外生枝,减少讲话的随意性,学生的发言,没有必要的不要重复。

(2)慎重组织小组的活动,节省下不必要的讨论、表演、汇报、看似热闹却无实际效果的小组合作等花去的时间。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于是有些语文课堂走进误区,似乎无小组讨论、无汇报交流就不是课堂了。一说自主、合作、探究,许多课堂就“哗啦”围成小组,不管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课堂上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却很少见到。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过场而已。其实,真正的小组活动是需要严格的管理的,绝不是前面同学一转身,四个人在一起一呛呛就是小组学习了,一般的小组学习是无效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形式化的活动,省下时间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 篇4

骨干教师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如果我有幸评上骨干教师,那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1、注重自我发展,紧跟信息时代步伐

读好三类书:读好学科专业类的书,“学问”之本,为实力;读好教育艺术类的书,“研究”之本,为“潜力”;读好文学修养类书,“学者”之本,为魅力。使自己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够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力,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2、克服困难,勇于实践,勇挑重担

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走在学习新教法、接受新思想的最前面。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年轻教师成长,铺好道路,少走弯路。工作中勇挑重担,当学校有需要时,不计个人得失,当好大家的排头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

3、深入课改课堂,努力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通过听课、评课,交流教学感受和教学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

认真分析和把握教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研室的要求,指导检查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执行情况,组织和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吃透教材,落实教法,提高教学、教研质量。

5、发挥骨干作用,促进整体提高

上好示范课、展示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科、薄弱年级的指导,帮助其寻找教育教学上的问题,以实现全组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6、积极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篇5

吉安县二中黄乾亮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字化社会生存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必须走成长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成长之路,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 篇6

半解

如何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1999年开始,我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把电教多媒体优化组合,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给学生有充分观察人、事、物、景的机会,从方法上、内容上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

一、利用电教创设作文教学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放录象,幻灯片,播放录音,幻灯片,播放录音等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形象、光色、声音激发写作兴趣。

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运动场面时,我借用了电教站录制的25届奥运会孙淑伟跳台跳水最后一跳时精彩的片段录像带。上课时,我导入课题后,我按计划有步骤地放录象,学生他们看到孙淑伟高超,精彩的技艺折服了。当他们看到孙淑伟被教练抛入水中的有趣镜头时,大家都笑了。听着激昂的音乐和有感情的解脱,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的轻松,越教越有趣,越学越爱学。

二、利用电教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我在指导学生观看《精彩的场面》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到孙淑伟跳水动作,并思考他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细致,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孙淑伟的每个动作和神态。再如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教学生按地点转移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指导学生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水池的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为使观察更加细致,我甚至遮住片中其余景物,只留“喷水池”部分,引导学生从下到上按顺序观察,并且口述。经过多次指导和观察,学生观察事物由笼统变得细致,也学会了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还懂得运用顺序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高观察的质量。

三、利用电教开拓学生思维,启发想象

电教媒体有极丰富的表象力,通过具体的形象再现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观察时往往笼统不精确。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如上《左江石景林》,教师在课堂上放录像,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山石像什么?老师定格让学生细看,有的像奔腾的野马,有的像吃草的.老牛,有的像钓鱼老翁…….学生在老师具体引导下一边观察,一边描述,一边想象,思维十分活跃。

十一册作文训练内容: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这是十一册作文训练的难点,也是把文章写生动的关键。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上《月光曲》时,我用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在声、情、画的激发下,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开展合理想象,从多方面帮助完成这次作文训练,使作文更加具体,内容更加充实,感情更加真挚。

四、利用电教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任何事物,无论是动作的还是静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教软件在制作过程中,就要再现它的顺序,如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再现时按先后顺序的、按地点变换的,也有由动到静,由点到面的,或者是按人物活动行踪的顺序录制的,学生看后,就形成了清晰的条理。如写《记一次“三热爱”歌咏比赛》的作文,作文前先是有目的,依顺序摄制了“三热爱”歌咏比赛的全过程。在作文指导课我们引导学生看录象,采用“定格或不定格”形式,先放“孙妮宣布比赛开始”,再放杨英领诵,刘伟指挥唱第一支歌,最后放全班唱的第二支歌。过程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后写出来的作文条理十分清楚。

活动引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7

一、活动引领高起点

学校举办的各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都有至少一个非常鲜明的活动目标, 即促进教师在某个领域或层面的提升, 譬如教学设计、语言规范性、师德的认识和渗透以及课堂驾驭能力, 等等。选手展示之后都会有专家对活动举办初衷和目的阐述, 以及针对每名选手的点评。这一环节的理论性强、针对性强, 往往是该领域最前沿知识的集散地。例如在教学之初, 我参加过一个主题为教师普通话的演讲比赛。虽说我没能拿到名次, 但是却受益匪浅。那次活动之于我更像是一次观摩与欣赏: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前辈如何在各自的课堂上妙语生花, 化解难关;我认识到了普通话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字正腔圆, 还要艺术性地为课堂增光添彩。对比之下, 原本对普通话还稍有自信的我, 再也没有了半点沾沾自喜, 而是很快找到了新的思索方向:我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如何使我的语言为我的教学服务?课堂语言如何处理更有助提高教学效率?当然不可忽视的是, 每次参加活动, 参赛选手都能得到大量的帮助, 加深同事之间的友谊, 同时也会结识好多新朋友, 拓展自己的人脉。所以, 青年教师多参加、体验各种活动, 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求进步。

二、活动引领多收获

在每一项活动的前前后后, 青年教师必然会收获很多。好的名次、更高级别的奖项固然是一种收获, 但每个参与者都知道:收获远不止于此。以本人为例。2008年6月我在北辰区首届“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论坛”中获一等奖;2010年7月我在天津市北辰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11年5月我在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获天津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2年9月, 我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教学光盘评比与现场比赛中收获两个一等奖;2012年12月, 我在第十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荣获一等奖。除了这些奖外, 本人还收获了什么呢?本人在每次比赛的准备阶段要做以下工作:一是广泛搜索本次活动的相关背景知识, 理论依据及发展趋势, 以科学地确定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路线;二是搜集材料, 深挖材料, 领悟内涵, 初步确定教学设计;三是课堂试讲;四是听取听课教师反馈, 进行修改。在最后的方案诞生和奔赴正式赛场之前, 如是的过程可能要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 参赛选手可谓处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创新、尝试、反思和修改之中。经过这样一番磨炼后, 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必然提升:教学设计更加合理, 教学步骤更加顺畅, 教学方法更加科学, 教学主题更加深化, 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教学活动更加丰富;选手的语音语调、手势步伐、艺术手段等也会较之以前有大幅度提升。

三、活动引领新追求

利用语文教师发挥班主任优势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师;班主任;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78-01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学习无目标,行为懒散,无纪律。家庭父母基本上是外出打工,周末大都留宿学校,进而导致我们的学生缺乏了家长和社会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师一方教育,所以教育难度不言而喻。但现实就是如此,怎么才能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中教育好孩子,这是所有寄宿制学校教师的“通病”。

在现在这个比较物质化的社会,大多数人 “集全家之爱于一身”,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容不得别人的一丁点好,感受不到整个社会的温暖。所以,对此爱的教育尤为重要,当然这个艰巨而神圣的任务又落在了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身上,身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我,深感担子的沉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取其长,避其短”,慢慢摸索。

利用日记或者周记,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成为朋友,使他们有着良好的、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90后”的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老师,怕当作笑话来讲,怕指责,怕告诉家长。而是采用自己的方式,消极、不学、痛苦、逃学、上网,有的甚至和坏人走到一起而不能自拔。成天哀叹没有人倾听自己的心声,没有人能帮助自己,他们就这样活在自己思绪里。家长、老师和同学,在这三方关系中,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相信老师,叫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避免了他面对老师的羞涩,隐私的难于启齿,心底里得到启发,但这一切都基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从我从教的这些年来看,“问题学生”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和老师交流,但不管是什么情况,我以表扬为主,并以此提出希望。每年的高中新生入校教育最难,好多学生还带着初中时的恶习,其中一个女生,开学不到一个月,寝室、教室都和同学发生过矛盾,并在上课期间因玩手机、讲话等,被多位老师批评过,我一看发现问题比较严重,主动找她谈心,开始一言不发,或是强调“我一直就是这样”。两次谈心我无功而返,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她在周记中向我坦露了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希望我监督她改正以前的坏毛病。我语重心长的给她写下我对她的希望,一来二往,现在的每次周记我们都交流心得。同学反映该同学真的改变了很多。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与同学、老师交往中的困惑,学生们都乐于与我分享,学生的内心一旦打开,就有助于班主任去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为更好的营造班级学习氛围打好基础。

现实触发思考,利用语文教师的优势在学习生活中开展情景教育。

在母亲节这天,我利用这个绝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课堂上,很多女生哭了,哭得是如此的真实,用她们自己的话说“好久没感受到爱了”。课后很多家长打电话说为什么孩子一下子长大了,没了以前的叛逆、乱要钱、冷漠。

利用语文教师的优势让调皮的学生锻炼写作。

学生免不了要犯错误。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当然要想办法帮助他们纠正,在此我向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学习,利用语文教师的优势常常采用学生写犯错误说明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提高他的写作水平。

但在现实教育中,学生的检讨书、保证书都是千篇一律:“我犯了一个大错误……,给别人,给集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今后一定下决心改正……决心做到以下几点:……”如此云云。我觉得这样写,敷衍了事,不能触及学生内心深处,不容易找到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于是我向学生提出写犯错误心理活动说明书的要求:学生在说明书中必须使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一定要深入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并且字数必须不少于500字。

人的错误像隔年拨的草,拨得不彻底还会长出来,特别是自觉性不好的学生,要好长时间才能治好。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经过这种彻底的心里洗礼后,坏毛病在灵魂深处的地盘越缩越小,直至自己感觉自己的错误太幼稚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被迫训练了语言和思维,作文水平明显地得到了提高。

利用语文课文所传达的丰富情感,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积极、乐观、昂扬情感的文章,语文教师就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文章来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感,让他们向那些古代的、当今的名人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的人格魅力,以他们为榜样,以他们来点燃学生心灵火花,来激励自己。

激励人战胜突然而至的磨难,或叫人在经历大坎坷后保持从容的心态,或引领人气节不改,志向不改。在学生们面对困难挫折时,我告诉我们的学生:和这些名人志士相比,我们中学生的烦恼又有什么,无非是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无非是妥善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种种问题,无非是想获得更多的个人的自由空间……所以,面对这些小小的失败,我们不妨豁达一些,淡然一些,乐观一些。不妨时常吟咏古人的励志名句,帮助自己,摆正心态,放眼未来,把那些无谓的烦恼赶跑。

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 篇9

——校本教研的经验总结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窗口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面向未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教研作风,按照“规范教研管理、落实教研过程、突出教研实效”的思路,形成了校本教研特色。

一、落实校本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制定管理目标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一个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该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管理目标与教师价值实现、教师近远期利益等内容密切相关。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制定有《大竹县实验小学教师五年发展规划》、教师素质培训计划等,通过制定管理目标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2、优化人际关系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基础。我校要求:对内力求干部教师和谐相处,干部专心为教师发展做实事,教师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外要有勇气打开校门,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3、更新动力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断有新的想法和进步。如我校有省级、市级、县级骨干教师管理制、兼职教科研人员聘任制、优秀教师激励机制等,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升了教育教学绩效。

4、优化学习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学习新理念,学习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理论,用科学的方法和反思的策略去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发展。

5、改变管理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人员采取人性化管理,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起点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建议,倾听教师的心声,由教师自己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这样调动了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的追求专业发展。

二、同伴互助成长,感受校本教研的快乐。

校本教研是一种快乐的劳动,我们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让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研究的魅力,感受教研的无穷快乐。

1、结对子,推动教师发展。

一是尊重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我校根据校本教研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以老教师为指导教师,让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师徒对子,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师徒配对由个人申报、学校统一协调。活动的具体要求、安排、检查及考核由教务处负责。本学期,全校师徒结对30对,通过师徒结对使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较快提升。

二是重用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做到了“三个一”。一是请骨干教师上高质量的示范课。二是请骨干教师为相关学科教师举办一次讲座。我校的教研组长每个学期坚持为老师们就如何写教学反思、如何解决教学活动存在的一些困惑等主题举办专门的讲座。三是请骨干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

三是重视经验型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学校十分注重有经验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外,我们每学期开展三次以上的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小学培养师资。对内,我们组织有经验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上点评指导课等,发挥示范作用。

2、给担子,引导教师发展。

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中十分重视通过给教师担子,让教师自主、积极发展。如在课题研究上,我校有90%的教师参加了省、市课题研究。做到了个个肩上有担子。在教育教学上,我们开展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活动,在年轻教师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教师中,我们开展了“治薄”活动,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我们开展了“培优”活动。通过给担子,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3、搭梯子,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通过各种教研活动、竞赛、比武活动,使教师认识到只有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学校不但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展示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成果的舞台,学校还建立了校本教研奖励机制,对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重奖,学校每年投入3万多元用于教科研奖励。

三、采取学训互动,奠定校本教研基础。

教师素质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为此我校通过推行“两个制度”、实施“三大工程”促使教师从“适应型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为教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1、两个制度保学。

我校推行“五个一”的制度,即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听课学习议课笔记,上一节研究课,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将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工作学习观。学校每学期还将教师

摘录的优秀文章编辑成《教苑》一书,作为全体教师的课外读本,促进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我校在35岁以下教师中推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制度,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其内容有:自我介绍、座右铭、活动写真、知识与技能、荣誉与成果、才艺展示等。

2、三大工程促训。

我校通过实施“三大工程”来促进教师专业培训:

一是“基础工程”。将教师基本功按内容分四个层面来训练落实:第一层面为职业基本功训练,全体教师打好以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两话(画)(普通话、简笔画)、一操作(电教媒体操作)为核心的职业基本功基础;第二层面为专业基本功训练,科任教师提升一标(把握课标)、一案(编写教案)、一课(上课辅导、作业设计与批改)的能力;第三层面为特色基本功训练,在前面两个层面基本功训练基础上,大部分教师形成个人特色和专长;第四层面为科研基本功训练,部分教师能独立承担教育科研课题,撰写科研实验方案、总结、实验报告、实验论文,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一专多能,成为学术型、科研型的教师。

二是“青蓝工程”。学校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制定成长计划,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为青年教师选择观念新、教法新、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导师,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从“入格”到“合格”再到“出格”,迅速成才。

三是“名师工程”。我校有四川省特级教师4名,省骨干教师6名,市学科带头人6名,市县骨干教师若干,这是很好的资源。我们确定“名苗”,重点培养;评选“名师”,着意包装;“名师”展示,打造精品;宣传“名师”,示范引路;学习“名师”,促进发展。我校曾组织校内名师,成功举办了以“新课程、新理念、新策略”为主题的展示活动,引起较大反响。

四、改善常规教研,体验校本教研的魅力。

1、营造环境,激发教师热情。

为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让大家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坚持集体备课不放松。我们学校一直积极推行“四定五步”集体备课法,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我们所要求的“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步”:⑴教师个人提前备课;⑵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说课;⑶备课组教师议课;⑷主备人定稿;⑸组内教师同课异构(即个人根据实际调整)。同时要求每一个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具有个性特色的创新设计,使教师们能在课堂上教出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特色。

二是开展听评课和讲示范课活动。学校规定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听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对每个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和诊断,指出不足和改进办法。学校还经常开展讲入门课、提高课、示范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评课能力。各类课型一律采取上大课的形式,所有教师共同听课,详细评课。不同年段和不同科别的教师从另类的视角来听课评课,给了听课者和讲课者全新的启发。

三是开展教案评比活动。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教案评比活动,对优秀教案的作者给予通报表彰并适当奖励。我校教师的教案凭借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教法及策略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多次受到通报表彰。

2、建立机制,成就自己特色。

主要通过规范的制度来加强教学管理。

一是建立基本能力考核评价制度。学校每学期都定期不定期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价,学校领导亲历亲为,保证了考评的公平公正,并严格质量。

二是坚持干部兼课听课制度。校长带头、中层以上干部每人每周至少两次深入班级听课,从解决微观问题入手,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

三是坚持检查作业制度。教务处坚持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随时检查,随时通报。

3、定期交流,注重分析总结。

我们坚持做好定期交流与分析总结工作。主要采取集中交流和分散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交流一月一次,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全体教师全面总结前一段校本教研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同时请优秀教师代表作经验发言。分散交流形式多样,有校长与校本教研薄弱教师的交流,有不同年级教研组开展的经验交流,有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

五、实行遴选评价,促进校本教研的参与。

遴选式评价,就是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竞赛评比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者,在期末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进行加分奖励。它实质上是一种鼓励性的评价。

校本研修是校本教研重要内容之一。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校本研修记录册中教育叙事、研修课例、反思报告等内容进行评选,根据各教研组人数按一定比例分别评选出优秀、合格等第,进行量化计分。对于期末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总体评价,则采取由教研组按学科教师人数比例推选出优秀教学设计、优秀作业设计,参加校级评选,同样按等第进行量化计分。

遴选式评价是一种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定性,评选出优秀,可以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教研中引领示范的作用;定量,量化出成绩,可以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六、校本教研成效显著。

1、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通过项目化校本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投入教育教学研究成为了教师的自发行动。

2、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提出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以课题促教研,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与理论学习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定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青年教师写教学案例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学校中已形成了写论文成风的良好氛围。学校积极参与教学教育课题立项研究,因而学校的科研氛围很浓。

3、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

我们按照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且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能力的现代社会公民。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师中组织开展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的讨论。学习成绩优秀固然是好学生,但学习成绩有差异也完全正常,对学生来说,用功就是成功,坚持就是胜利。贯彻落实“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针。教学工作指导思想,面向全体,落实到教学工作上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歧视后进生,做到“关爱每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4、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反映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我校学生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

名师工作室如何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篇10

成立名师工作室是当前推动优秀教师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归家疃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导师之一,我已经主持自己工作室工作一年多的时间了。回顾一年多的工作,我感觉要想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领优秀教师的快速发展,应特别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合理选择培养对象 这里所说的“合理选择”主要有五点:一是要选择那些发展欲望强、主动性高,有坚定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这既是对大量优秀教师成长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是工作实践中所得出的结论。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发展的一个新生资源,他不可能面向更多的教师,必须选择那些有内在动力的人选。二是选择的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诸方面要有一定的积累。这里指的积累既包括表彰、荣誉、教研成果、公开课优质课等硬件的积累,更包括业务能力、业务水平的内功积累,以及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三是选择的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个性方面应与导师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对象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四是导师和培养对象之间应互相认同、互相信任,建立良好发展心理基础。五是名师工作室培养对象的确定,要避免单纯的组织行政部门给配对的做法。应以教师个人申报(体现自主发展的要求及对导师的认可),业务主管部门的初步审查,导师通过听课、座谈等调研方式后拿出的初步意见和理由,最后由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要有科学的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 不管是哪一个级别的名师工作室,选择的培养对象都应该是系统中的佼佼者。对于他们的发展,应该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思想与观念、教学的风格与特色、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以及教研科研的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总体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导师还应该结合不同培养对象的个性特点,对他们提出具体的个性发展方向和要求。比如有的发展重点定位在课堂教学,有的定位在课题研究,有的定位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等等,而且在每一个大的方向之下还可以追求更加具体的特色。总之,名师工作室的培养对象应该是追求成为全面优秀而又有个性的教师。每位培养对象应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定出自己在培养周期内的发展规划,设计自己成长的蓝图。

建立完备的活动制度和活动要求 无论是导师还是培养对象,他们在自己所在学校都担负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应在协调各方面工作状况和特点的前提下,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要求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活动形式上既要有导师自上而下的对培养对象的指导方式,更要有培养对象经常性的、带着问题寻求导师自下而上的交流。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还要注意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打破时空界限进行交流与研讨。在建立制度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名师工作室工作还要追求灵活与自由,因为导

师和培养对象的很多工作不是在八小时以内能够完成的,更多的是在业余时间,在双休日,名师工作室工作应寻求自由与纪律的结合。

注意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阶段性特点 前面谈到工作室工作的总体任务目标的确定,在工作展开时,还要注意阶段任务的不同。在工作室成立的初期,应以对培养对象的调查研究、制定规划任务为主。比如要了解培养对象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的风格与特点等等。第二个阶段应着眼于培养对象的全面提高,这是完成培养任务和培养规划的一个主要时期。第三个阶段是追求培养对象的个性发展阶段,应使培养对象在某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和进步。第四个阶段是总结提升阶段。系统地对工作室工作、对培养对象的发展进行疏理提炼,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突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导师和培养对象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轨迹,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模式和活动内容,导师和培养对象的典型教育教学经验,所有这些都将对区域内的教师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因此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要求工作室的工作要能面向学科教师开放活动内容,扩大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名师工作室也应该安排一定数量面向区域内教师的指导性工作,担负起引领和带动作用。

加强对名师工作室工作的管理与评价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和培养对象的专业自觉。为保证工作室工作的开展,相应的主管部门要抓好对其的管理与评价。一方面抓好导师对名师工作室工作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调控,建立阶段总结汇报制度。

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引领 篇11

关键词:教师;成长;问题;途径;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学生成才的主导。只有教师专业成长,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管理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综合素养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才。有道是: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一个文化底蕴丰厚、多才多艺、综合素质较高的小学教师更会赢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学生及家长选择教师、选择优质教育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

因此,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是每一位校长应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治校方略。

1 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1)自身因素。教师自身学识浅薄,满足于原有知识,如有的教师自认为学校里所学的书本知识已经够用,靠吃老本的思想作祟;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有的教师不读书不看报,教育方法落后,凭借自己工作的踏实,死灌硬教;教师家庭拖累大或搞兼职、三产等,“开垦自留地,慌了公家田”;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常常怨天忧人,思想消沉。

(2)环境因素。教师所在学校学风不浓,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所在学校校风差,正不压邪,研究风气更谈不上。

(3)管理因素:校长教学水平及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引领教师成长,热衷于社会交往,缺乏书生气、学术气;校长仅凭经验管理,缺乏制度约束,评先选优随意性大,挫伤优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业务骨干工作上的上进心;校长管理松懈,缺乏专业引领,缺少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2 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路径

(1)勤奋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一是向同行学习,提高教学艺术;二是向书本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三是向专家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谈到学习,首先要解决好工学矛盾。所谓勤奋学习,一是要有学习的紧迫感,认识提高了,时间会挤出来。上海原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退休后仍然每天学习一小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是要学会学习。一线教师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是捧着刊物学,这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跟上课改形势,接受他人的启迪大有助益,但教育教学专著一定要读,因为只有读专著才能系统地了解、吸收、借鉴作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一线教师喜欢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不太喜欢学习理论,因为理论比较抽象,这种倾向也有必要改变。看课听课是一线教师常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直接而实用,要增强学习效果,就要在看课听课过程中思考、琢磨,课后讨论、评析,既能听出其中的学习之处,又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想出改进的措施。总之,教师要成长,就要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

(2)勇于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只有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培养思维能力,追求高效课堂,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要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积极争取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在当前教辅读物很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否则既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又对课程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能力。总之,事业是干出来的。有了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目标,有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就要勇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3)经常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思考能力。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获取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

教学中进行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写反思日记、写教育叙事、写教学案例、写课堂实录、开展行动研究等。

(4)勤于动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认识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写文章,还可以促进阅读、学习,为写而读的“读”与平時的“读”用心程度不一样,效果也就大有悬殊。没有一位名师不是勤于动笔的。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老师们,应从魏书生、于永正、华应龙等名师身上受到启迪,尽快拿起笔来,从教学札记写起,写一些教学随笔,如有精力,每学期写一两篇经验总结、教研论文、微型课题,持之以恒,几年之后,会大受其益。

3 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管理

校长是一校之魂,百师之首,千生之望。因此,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师、引导者、评价者。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说:“办好名校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是生源、师资和经费保障”。师资主要要靠校长的校本引领、校本培养。那么,怎样的校本管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1)校长应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校园成为书香气息飘逸的读书学园,教书乐园。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另外,作为一所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但是就在这片文化沃土之上,读书也是渐行渐远。2006年,中国有阅读能力的人,人均读书4.5册;韩国有阅读能力的人,人均读书11册;日本有阅读能力的人,人均读书40册;以色列有阅读能力的人,人均读书64册。同样的阅读能力,一个是4.5册,一个是64册,所以他给了我们很深的启发,国民素质的差距说到底是学习的差距,是阅读的差距(光明日报短评《国民素质的差距就是阅读的差距》)。由此想到,教师的差距说到底是专业成长的差距。

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存必需。 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平时我喜欢问老师“最近读什么书”,答问似有蜻蜓点水之嫌,讲没有时间阅读客观原因的大有人在。我想是你没有寻找读的时间,你没有充分认识到读对你的教学起的重大作用。我们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你还是写的别人的东西,你还是花了很长时间,但仍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你的个性,你的风格。你开始不妨每天拿出十分钟读教学杂志,二十分钟读教育专著,半年之后坚持每天读书一个小时。晚上临睡前,一边泡脚,一边读文学作品,即养心,有益智,何乐不为。这样你的读与教就会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于永正老师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之一,就是“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

校长如何营造氛围,建议每次开会前,安排一位老师以“我的读书故事”为主题进行精彩三分钟演讲;每学期组织一两次教师读书沙龙、教师读书征文比赛、教师读书成果交流、推荐发表教师的优秀读书心得等。

(2)校长应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让学校形成相互学习的气场,专业成长的赛场。“我拥有我的讲台,我珍惜我的讲台,我研究我的讲台,我激活我的讲台,我享受我的讲台,让生命因讲台而精彩”应成为每位教师的精神追求。一是校长要定期通过多种活动对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专业成长教育、高效课堂教育。一方面对成长中的先进个人、典型课例及时表扬宣传,另一方面,对落后者从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帮扶、业务上帮助。二是校长要从制度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营造教研氛围。有些人不重视教学研究,靠吃老本独创天下,已不适应发展中、改革中的教育。只有通过校长的引领、制度的约束,逼迫其从事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而不研则虚,研而不教则空”应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三是校长要创造必要条件,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作业设计评比、质量监测设计、教学案例展评、教学反思评说、专题研讨、金点子荟萃、优质课参赛、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武等等。四是校长要重视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长的业务引领作用。校长要亲自参与教研组活动,帮助组长设计研究的主题,策划教研活动的形式,指导组长抓好集体备课,定期让教研组长述职,评选优秀教研组长等。

(3)校长应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让不同教学风格、不同专业个性的教师出类拔萃。校长管理的水平在于学会借力,要借教师专业成长之力发展学校,提高质量,提升品牌。一要为优秀青年教师搭建教学比武的平台,如现场课、录像课比赛,才艺展示、素质大赛等。二要为优秀教师提供与外界教学交流的机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外校的“名、特、优”教师交流学习。三要为教师学习提供盡可能多的渠道,如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与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教师,让教师观摩优质课等。四要鼓励、支持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并对外进行学术交流。五要长期开展读书工程、青蓝工程、栋梁工程、名师工程等“四大工程”,让不同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

(4)校长应建立教师多元评价机制,让大多数教师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多元评价。评价方法上既要重视对个体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团队的评价。评价内容上要考虑大多数教师的知识层次、个性特点、教学风格、管理特点,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评价方案。评价策略上要给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展示亮相的机会。可设计教学奖、读书奖、教研奖、育人奖、伯乐奖、合作奖、贡献奖等多种奖项,让教师从精神上得到满足。

引领新教师主动发展、快速成长 篇12

1. 规划引航。

对刚刚毕业的新教师, 学校一开始就可让他们制定个人中长期成长与发展规划, 再对中长期规划进行分段细化:可以细化到一年中的每一个学期, 甚至细化到月, 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有怎样的进步, 都应规划在案, 以便分步执行。我们发现有不少新教师, 由于缺乏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主动意识, 没有什么职业理想与追求, 因而也就无所谓事业规划, 只是被动地应付自己的日常工作, 盲目性、随意性太强, 而积极性、主动性又较弱, 其结果是, 多年下来, 还只是庸庸碌碌, 鲜有成长与发展, 更不要说事业的成就感、幸福感与自豪感了。相反, 那些具有高度自我成长与发展要求的新教师, 他们一走上三尺讲台, 就树立了远大理想, 树立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职业情感, 做好了职业规划, 使自己按照规划去一步步实现目标, 最终都业绩不凡、卓有建树, 可见, 规划引航对新教师尤为重要。

2. 满足需求。

对新教师规划中所提到的, 需要学校给予支持与帮助的目标与计划, 学校应该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提供条件, 满足他们切实的、合理的需要。如, 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丰富, 而教学经验比较缺乏, 学校就可以利用本校现有优质教师资源或是向高校、名校寻求帮助, 走师徒结对带教的路子, 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 新教师的需要就能够尽量得到满足, 新教师自然会珍惜这样的学习、提升机会, 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3. 校本培训。

除了督促新教师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以外, 我们学校每年、每学期都要针对本校新教师实际, 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实用的校本培训。新教师聆听专家的讲座和报告, 在开阔视界、扩大见闻以及改进育人技巧、教学艺术、课程理念, 实施课题研究等方面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打开了心灵又一扇窗, 新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效果好, 实用性强, 建议学校经常开展这样的培训活动。

4. 取长补短。

新教师、老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提高,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 可以采取沙龙、论坛等不同形式。

我校从下午第三节课开始, 各教研组一名教师的公开课准时开课。这样的课, 是在观看、学习、点评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推荐的“862”节课之后, “聚焦课堂, 行为跟进”的具体体现。公开课后, 执教者进行说课、反思、重建等环节的“后续”工作;听者要做到提出一个亮点、一个改进的问题等“四个一”。这样, 通过坦诚、友好、热烈的听课、评课, 执教者、听课者都有很大收获:“假如我来上这节课”“如果我重上这节课”的自问、反思与重建, 让每个人, 特别是新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分享了同伴的教学长处与智慧。同时, 使这一活动与看课、磨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同步进行, 把“教学质量年”的目标落到实处, 将“聚焦课堂, 行为跟进”工作向深处与广处推进。

5. 专家引领。

我校邀请了专家学者就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经典诵读等问题, 与新教师进行了零距离交流、座谈与指导。新教师们平时没有时间、没有条件问的许多难题、困惑, 通过与各自领域的专家“面对面”, 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对教育教学起到了指导与帮助作用。

6. 活动展示。

通过一些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助推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这样的做法效果非常好。因为, 有许多新教师出于种种原因, 几乎没有做过公开课———不要说是市级、区级的, 就连校级的也很少。这样, 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如果经常做公开课, 情况就不一样了, 成长与发展自然快得多。上公开课, 必然要更加用心钻研教科书, 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 吸收他人的已有成果,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再将自己的备课与之整合起来, 之后, 还要接受来自专家、其他学校同行的点评, 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对上课教师各方面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7. 科研助推。

现在, 有不少新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压力巨大, 没有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用了很多时间, 投入大量精力, 但收效甚微, 自己没有什么成长与发展,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 这样的教师只是一味地“死教书”, “教死书”, 没有从研究的高度去寻找破解问题的办法。如果他们能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情况就会发生根本转变。

我校新教师在三年前参与课题研究的不到五分之一, 也因此, 在统考成绩、评比评奖、职称评审、学校影响等方面, 都暴露了“先天不足”。现在, 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学校也积极提供条件, 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引领新教师围绕学校总课题“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先进文化的策略研究”“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运用整体构建理论,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诵读中华文化经典,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等, 结合自身的专业、学科、特长, 做相关研究。通过研究, 以前从没有搞过真正意义上研究的新教师说, 一味地拼时间, 既教不好书, 也不能使自己成长和发展, 现在看来, 要想二者齐头并进, 非走教育科研之路不可。

8.读书学习。

向书本学习, 向名师学习, 是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又一“捷径”。我校每年都要拿出书刊专项经费, 供教师自己使用支配, 还为每个年级组、办公室统一订阅了《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学校向全体教师赠送了《教师人文读本》等书;2009年的教师节, 又向新教师赠送了《给新教师的100个建议》、《回到原点》等书。之后, 要求教师畅谈读书收获与体会, 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通过读书学习, 教师们对中外著名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流派、成功做法等了然于胸、心领神会, 指导了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9.同伴带动。

对于成长与发展快的新教师, 学校请他们谈经验、说做法, 使暂时落后的教师从中受到启发, 奋起直追, 迎头赶上。如, 结合自身的体会与做法, 有的教师从“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教师读什么书”“教师如何读书”等方面说明了读书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作用, 教师们说, 听了报告, 一下子恍然大悟:自己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系统读书了, 看来, 是要多读些好书了, 要不然, 真的要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教师们交流的教学方法、班集体管理、后进生转化等问题, 激起了新教师的共鸣。

上一篇:北京高考作文下一篇:我眼中的初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