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初一生活

2024-10-09

我眼中的初一生活(通用16篇)

我眼中的初一生活 篇1

我眼中的初一生活

时光在点点滴滴中流过,从不逗留,只留下那永不褪色的记忆„

——题记

快乐

当含蓄的朝霞出现在天边,那晶莹的露珠露出笑脸时,她便迈出轻盈的脚步,踏着风,姗姗而来。

走进校园,踏进班门,我便来到了新的“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没有他们,没有她们,更没有它们。虽然天空还是一样的蓝,墙面还是一样的白,教室还是一样的整洁。但,没有了昔日的欢歌笑语,不见了往年的熟悉面孔,失去了以往的情似海深。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失落,有些落寞,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木椅上,看着一片片绿叶,一片片树林,它们迎着朝阳,冒着烈日,最后享受晚霞。岁月变迁,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严冬过后,一个个新的生命便悄然开放„„

“同学你好,我们交个朋友吧。”一个美妙的声音响彻在我耳畔,那样的美好。“你好!”我兴奋地站起身来,拉着她那细嫩的小手,边走边聊„„

四季轮回,缘起缘落,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幸福

当蓬勃的太阳闪耀在天空,那娇艳的花儿扬起自信时,她便抬起沉重的头颅,随着风,悰悰而起。

幸福是什么?老人说:幸福是一家人团团圆圆,青年说:幸福就是快快升官,快快发财,小孩说:幸福是每天都有棒棒糖吃。幸福无处不在,但无处寻觅,你不知道它在哪,我有些迷茫了,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在追寻答案的路上,我看见了妈妈,看见了„„那一碗清汤面,那样的朴实无华,但香味扑鼻。或许只是一碗小小的面,或许只有那清晰可数的菜,但对于我来说,这——便是幸福。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默默无闻的,世上最理解你的便是母亲,也许你看不见,可她就在你的身边,静静的观望着。当你疲惫的时候,她便送上一杯茶,一碗面,清清淡淡,对我来说,它便是浓浓烈烈的!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清汤面。

美好

当火红的晚霞落幕在天际,那雪白的白鹭挥动翅膀时,它便张开硕大的白羽,迎着风,奋起高飞。

太阳即将落下帷(wéi)幕,渐渐地,一个学期便悄悄走过,转瞬即逝。回忆过往,那点点滴滴的回忆,变成了一片片拼图,一片片碎屑。坐在书桌前,拾起掉落的图片,闭上眼,打开心,用心去感受,你笑了,笑年少轻狂,笑当时的我们,在那个地方,做的那些事。你哭了,想曾经的你,曾经的你们,在那个地方,做的那些事。渐渐地,你睁开了眼,泪眼朦胧,一切都模糊了起来,这时候,请伸出你的手,擦干眼角的泪痕。

你看到了明媚的阳光,那么的耀眼,手指轻轻的挡(附)在眼前,留出一小小的空隙,金色的阳光照了进来,照在你的手上,那么暖。照在心里,那么暖„„

故事还在待续,笔墨还未停止,记忆还会更新,留下的都是美好,盈心房。

拿起你手中的拼图,拼出只属于你的那份记忆,只属于你的那份美好!

——后记

青春的印记

如果成长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过程,那么回忆与留恋也同样是无法阻挡的。那些少年的光景,如同我们小心翼翼地夹在书中的花瓣,在匆忙里见证青春,然后被遗忘与铭记。

——题记

青春是一辆飞驰的宝马,它在旅途中,记录着我们在青春的光阴中所成长的点点滴滴。然而又编织成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梦,被我们所珍藏,所怀念着,惦记着。同时,青春亦是留下了一些印记在旅途中,需要步行的我们用心去寻找,去追逐!

年少的我们总爱捉弄青春,有时候,我们还常常感觉到青春是多么年轻的词啊,所以才会任由我们挥霍,于是,青春就这样伴随着我们的笑声、哭声、喧闹声,静静地流走,悄无声息!

一个令我无比厌恶的作家写过一句让我无比欣喜的话:“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一些飞鸟正寂寞地划过天空。这些年,我的确明媚过,也曾忧伤过。

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什么,好像一路走来,我 都没有好好珍惜过时光,好好的去回首一次。我的青春是多么自由,多么的安静,多么的喧闹,又多么的美好啊!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将会在我长大成人时,如一场幻戏般,放映给我看,是想让我好好的看一看,自己在青葱岁月中所留下的一些印记吧!

记忆中的少年时光,是多么令人怀念、向往。虽然我年少,我也还是活在自由自在的天空中,只是当年的期盼,也伴随着今天的青春而闪逝,所有的年华,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青春。

时间滴答地从指尖流走,我们一路走来,除了年少时,认真而散漫的学习,忙碌而急促的脚步,哼着自由而忧伤的曲调,这些都是青春所留下的印记。正如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周末时,坐在咖啡店里与朋友闲谈,品味着浓郁的咖啡香,听着舒心的音乐,望着人群的忙碌,享受着生活所带给我们的滋润与幸福!

也许,青春是痛并快乐着的,当我们失意时,难过时,找不到可靠的倾诉。于是我们便躲在角落中难过、哭泣„„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长大,才会明白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欢笑,还有泪滴。

爱闹,爱玩,爱疯,爱笑,爱哭,这些都是年少时所具备的气息,校园中独特的气息,是青春年少的味道。我想多年后,我们谁如果还记得谁暖心的微笑,那么我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溜走的青春留给我们的快乐与温暖。

如今的我依旧会在幸福而疲惫不堪的时间里,在心底幸福的微笑,怀念曾经属于我们的时光。虽然那些幸福就像水面荡起的一圈圈涟漪,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怀念,不是因为十七岁,我就已经老了,而是因为珍惜,想为自己的青春,多留下一段不老的记忆!

从此以后,青春的幸福将雕刻在心里,小心地放在回忆里,因为那儿有属于我自己走过的“青春印记”!

现在,我依然喜欢在精美的笔记本夹层内记录着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忧伤,也许在这个懵懵懂懂的年少的世界里,我才会体会到青春与生活的本真,才会深刻的铭记青春的年华!

我眼中的初一生活 篇2

感受 (一) :死气沉沉了无生机

新课改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就拿进步最大的素描这门课来说吧:和大部分同学一样, 我也是从静物入手, 每次讲理论时老师在上面讲, 我们在下面记, 习惯了不用思考, 老师会告诉你结果;不用互问, 老师会帮助解答;不用动脑, 老师已备好了一切。随着写生的物体面越来越多、明暗关系越来越微妙、结构越来越复杂……我用原来的方法一点一点地照抄明暗时, 所谓比例、结构、透视、骨点一无所知, 画的物体形跑得不像样子。画面上全是一组组排线, 一片片灰色调, 根本就没有体块, 没有结构。原来的激情没了, 我厌烦了, 没兴趣了, 素描作业从画室里的中上等变成了后几名……我知道这有多危险, 我想提高, 可不知道怎么办!我烦恼, 迷茫, 甚至灰心丧气!

感受 (二) :全新体验初尝甜头

幸好, 第二学期美术老师开始采用一种新的课堂模式,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股清新的气息重新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一个学期以后, 大部分学生素描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 我的素描成绩是92分, 而且直到现在仍名列前茅!

以我个人的切身体会, 我觉得这种全新的课堂模式有以下好处:

1. 小组成员性格互补、分工合理、组成最强阵容

为了能更加合理地划分各个小组, 老师让每位同学能做了FPA性格色彩测试, 根据各位同学的性格特点进行优化互补、分工合理、组成最强阵容。最后将画室学生划分为六个小组, 每个小组学生的优中差比例为1:2:1, 并且选择一名负责人。这样班里好像多了六个小老师, 可以随时帮助老师解决学生的疑问, 督促学生的学习, 了解学生的需求。组长由素描基本功扎实, 热心肠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当写生时, 起完型之后, 组长先巡视一遍小组内成员画面的起型问题, 对其一一指出不足和下一步的调整方向, 针对画面形体问题特别大的进行改正;组长的画由老师改正。

2.竞争意识被激发, 同学个个积极进取

由于分了组, 同学们为小组增光添彩的团队意识被激发了, 为了能让这股劲拧成一股绳, 老师趁热打铁, 在学生的群策群力下, 共同制定了“画室团队合作制度”, 从此以后我们的高效课堂诞生了, 画室成了知识的超市、欢乐的海洋。上专业课时总是争先恐后, 情绪高昂,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触摸教学, 游戏表演, 情感体验以及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的行为, 老师都会打出相应的分数, 每周累计得分, 评出最佳小组奖、最佳合作奖、最佳组员奖和最佳领导人奖。这些奖项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 课堂真的成了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大家都以做“演员”为荣, 做“观众”为耻, 你再也看不到有人趴在课桌上睡觉的现象了!

感受 (三) :充满期待面对未来

转眼间我们迎来了实行课改以后的第一届高考, 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期待, 面对未来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成绩去迎接高考!2011年河南省美术统考取得了囊括全市第一和两个并列第三名的好成绩;2011年高校美术单考合格证陆续发出, 张林飞在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艺术类专业考试中总成绩为273.9分, 全省排名1名;张婵娟在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艺术类专业考试中全省排名9名;丁彦博在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艺术类专业考试中总成绩为185分, 全省排名2名;丁彦博在贵州大学2011年艺术类专业考试中总成绩为244分, 全省排名14名;共有15人次获得了专业考试合格证。

课改的初衷——是减轻同学们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提高学习成绩。没想到就是这次改革让我们得到了新生。希望老师在原来课改的基础上, 认真反思, 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学案的质量, 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让我们将课改进行到底!

教师简评:

由于课改还处于探索阶段, 实际的操作过程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征询了学生的意见以后, 通过自我反思,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容量过大, 忽视了学生 (特别是差生) 的接受能力。为了追求“自学、互动的面面俱到, 教学环节有时候会设计偏多, 导致课堂节奏太快, 知识掌握不扎实。

2. 课堂展示形式化。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但是,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 而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这主要表现在: (1) “表演”实际上是“背诵”。 (2) “对话”变成了“问答”。 (3) “合作探究”有形式而无实质。

总之, 新课改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会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美术课堂,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出版时间:2002年5月

[2]《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作者:任长.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月

[3]《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主编:周成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月

[4]《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作者: (美) 贝蒂·艾德.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4月

[5]《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作者:刘宏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4月

[6]《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作者:王玉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月

[7]《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作者:尹少淳.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月

我眼中的中美生活 篇3

首先,是吃的方面。美國人吃得比较简单,喜欢吃汉堡、披萨和大块的牛肉,蔬菜基本是生吃的。我原先很喜欢吃汉堡,可现在已经腻了,还是中国的美食对我的胃口。美国人一般不太愿意花很多时间在做饭上,超市里有很多半成品和各种调味酱料,买回家用微波炉或烤箱加热一下撒上调料就可以吃了。而在中国,我妈妈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去买菜、做饭,她常说一定要吃新鲜的食物,这样才有营养。中国人吃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圣经里说人不可以吃血,我的美国朋友听说我的家乡有一种美食叫鸭血粉丝汤时,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而我则对他们最喜爱的芝士一直都无法接受。我想,这就是两国饮食文化不同的小小缩影吧。

接下来说说行的方面吧。美国号称是“车轮上的国家”。如果没有汽车,在美国出行很不方便。因此,美国人汽车拥有率很高。大家开车的文明程度也很高,在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汽车主动减速或停下来让行人先过马路,汽车也是顺着车流行驶,很少有随意变道加塞的情况发生。我每天上学都是坐免费校车去的,美国的校车很坚固,统一漆成黄色,它有防弹车身、防弹车轮。车头和车尾有两盏灯,黄色的灯闪烁表示它要停了,提示来往的其他车注意。当红色的灯闪烁时,校车停下,侧面会有两个“STOP”牌子伸出来,表示周围的车子一律要停车。车头还有一根杆子伸出来,不让下车的学生从车头处过马路。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谁要是违规,警车马上就会来。我多么希望我们学校也能有这样的校车呀,这样,妈妈就不用每天接送我了,学校门前的马路也不会一到上学、放学时间就堵得水泄不通了。

再来说说购物方面吧。美国的商品有很多“Made in China”,那是因为美国的人工很贵,而中国的人工便宜,所以厂商就把商品送到中国来加工。一美元大概等于六块多人民币,爸爸常感叹说:“在中国挣钱而在美国花钱,真是亏大了!”可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美国的名牌店里总是挤满了中国人,回国的人都是大包小包地带东西,搞得机舱里的行李架都装不下了,难道中国人真的很有钱吗?

中美生活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要多看到人家长处,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初一我眼中的吕布作文 篇4

吕布因其勇武被并州刺史丁原任为骑都尉,后屯于河内,任其为主簿,大见亲待。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并为执金吾。董卓入京之后,诱吕布杀丁原,并任他为骑都尉,非常信任、喜爱他,不久再任他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关东军起兵讨董时,吕布亦曾参战,却与将领胡轸不和而被孙坚所败,最后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董卓自知自己凶暴,为人所恶,所以时常要吕布作自己的侍卫及守中阁;不过,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又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当时,王允、士孙瑞、杨瓒等密谋暗杀董卓,于是拉拢吕布,吕布答应,成功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投靠各方

董卓死后两个月,其旧部属李傕和郭汜等本想解散部队,归隐田野,途中遇贾诩献计,召集旧部,攻入京城,吕布战败,于是仓皇出逃。吕布先投靠袁术,但因袁术不满他自恃有功而十分骄恣、恣兵抄掠,所以被拒绝,于是吕布改投袁绍。在袁绍处,吕布与他联手大破黑山军,但吕布又恃着功劳,向袁绍请兵,袁绍不应许,吕布将士又多暴横,所以吕布又被袁绍赶走。之后吕布投靠了张杨。

争夺兖徐

张邈受陈宫之言,决定请吕布入主本为曹操所有的兖州,当时曹操东征徐州陶谦,听到消息后立即回师,与吕布数次征战,最终,吕布不敌,东投刘备,刘备让他屯兵小沛。后刘备与袁术相争,吕布乘机夺取了徐州,自称徐州牧。刘备只好投于吕布,吕布反让他屯兵小沛。( )

后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为免袁术北连泰山寇,围堵自己,于是出面相助,以辕门射戟解决事件,袁术麾下大将纪灵大赞“将军天威也”。而后,在陈圭挑衅下,吕布与袁术终断盟好,改与曹操短暂议和,袁术却让陈圭之子陈登成功与曹操连络,作为曹操内应以讨伐吕布。而因吕布与袁术终断盟好,袁术于是发兵攻打徐州,陈圭以反间计令吕布大败袁术军。虽然如此,刘备在小沛再次聚集了万人,吕布感到十分讨厌,于是再连络袁术,出兵攻打刘备,刘备只好西投曹操,决定联手对付吕布。

惨遭缢杀

东汉建安三年(1)冬,曹操攻打吕布的根据地下邳,因吕布有勇无谋而多猜忌,不用陈宫建议,诸将又各自猜疑,所以每战多败。曹操围攻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其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缚了陈宫投降,吕布在白门楼见敌军攻急,大势已去,于是令左右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左右不忍,便于十二月癸酉(198年2月7日)下城投降。

吕布命丧白门楼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曹操)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丁原字建阳)董太师(董卓)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最叵信者。”(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后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其部属陈宫、高顺亦拒降被处死,张辽则领兵向曹操投降。

性格特征

吕布善弓马骑射,臂力过人,被喻为堪比西汉名将李广,同样有“飞将”的美誉。在民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

不过他虽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为人无谋,他知高顺言忠而不用,不听陈宫之言,更甚与麾下将领妻子有染,听信妇人说话,故除其勇武为人所记,个性却并不为人所喜。

所以陈寿亦认为:“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我眼中的我作文600字初一 篇5

假如前一秒你告诉她你得了奖或考了100分,她会高兴地将她那张平日板着的老“K”脸收起,展开慈祥的面容,可下一秒你说你想玩电脑、看电影,她就一下收起慈祥的笑容,摆上一张“大王”脸:只见她的脸上一下子乌云密布,双眼呈射出鹰一般锐利的眼光,犹如无视一切防御的青红剑般,直射你的内心,令人不寒而栗。脸上的表情冷冰冰的,一股杀气霎时间蔓延开来。

紧接着,她用排山倒海般的语言教育你,只见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略施小计就将你错误的请求批得体无完肤,又以绝对性的气势令你不得不低头认错、跪地求饶。否则,让你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惶惶不可终日,除非你低头认错。因此,我见到发怒的妈妈又如同妖怪们见到各路大仙纷纷杀来;如同一个小毛贼见到警察;如同懦弱的皇帝一见大军压境不由分说举手投降。

当你做了让她欣赏的事时,她秒变温柔可亲平易近人“任劳任怨”的妈妈。这是妈妈以前当教师时训学生、夸学生时练就的一套“盖世神功”,我想,就算李小龙在世,也定会被她的“神功”吓退。

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初一习作 篇6

夏天又到了,在大街上被太阳考得滚烫,简直可以将一块五花肉放到地上烤熟。

蝉儿歌唱昨日的老歌,前面的闹市嘈嘈杂杂,而大街上的人也是来来往往大多数是去旅游或买东西,谁也不想在这个地方多待一秒。

“好心的人呀,帮帮我吧,给我点钱吧!”一位老人在大树下蹲着,衣衫偻滥。人们都当做视而不见,不在意。他们都已经习惯了,以前他们帮助那些乞丐,可到头来却是那些人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江湖骗子。面对老人,他们都不肯拿出来自己的爱心

老人在不断地哀求着,嘴唇干裂,可还是得不到帮助。

这时有一位撑着花伞,17岁左右的花季少女,来到老人面前,低头一看,又微笑地走了。过了几分钟后,少女拿着一瓶水给老人喝。原来,少女是去买水去了。老人打开瓶盖一口气喝了下去。少女对老人说:“老人家喝慢点。”老人对少女说:“姑娘你帮帮我吧!”少女关切地说:“老人家莫着急,听我说,你为什么会来这里,一乞讨为生”老人哭着说:“我有两个儿子,我和我老伴一起把他们养大,他也不顾我们的死活了,老伴也生病了。”老人哽咽着。少女搜遍全身,找出几十块钱,递给老人说:“这些钱你拿着吧,然后悄悄走了、、、、、、

我眼中的蒋婷 篇7

我认识她是从2009年5月开始, 那时我刚刚毕业, 是一个满身书卷气的黄毛丫头。对护理的认识还局限在书本知识上, 对护士职业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实习阶段。蒋婷在我护理工作的初级阶段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她对于我职业观、生活观的树立有着很深的影响, 从她身上我学到了果断干练的做事风格, 热心仔细的工作态度, 迎难而上的工作劲头。她对于我, 亦师亦友。

我记得刚刚到病房的时候, 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很陌生, 不爱说话, 显得格格不入。每天早上交班前我们都会做广播体操, 我总是闷着头自顾自的做, 蒋老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 时不时的开开玩笑说:“今天, 我们的新同志做的最认真, 虽然动作记得不熟悉, 但是记得的都完成的很标准, 我们向她学习!”大家都笑了。在她看似无意的鼓励与引导下, 我渐渐的不再那么害羞与胆小, 慢慢融入这个大家庭。那时候, 蒋老师刚刚怀孕, 但是她照样申请上夜班, 同事都问她是怎么想的, 她淡淡地说:“我身体挺好, 本来夜班人手就不足, 我再休息, 大家不都累死了啊!”就这样, 她挺着大肚子一直白夜倒班到快生产。从那时起, 我开始敬佩她, 并以她为榜样学习。

蒋婷很热爱护理工作。她经历过03年的非典, 05年的汶川地震。她目睹了生离死别, 感受了生命的脆弱。有了抗击灾难的经历, 她更能体会生病的无助, 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护士职业的魅力。她总是对我说, 护理的工作很繁琐却很快乐, 当你亲眼看见一个病人在你的护理下从昏迷中醒来时, 快乐的心情真的难以言表。每当她绘声绘色的讲起她以往的经历时, 我总是能很认真的聆听。我能感受到她自己对于职业的喜爱和自豪, 同时在她的感染下我也开始爱上这个职业。

因为热爱, 所以认真。蒋老师作为一名高年资老师, 她的认真不仅体现在她平常的工作中, 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她也是认真严肃的。我刚刚工作时, 经常跟她上班。她总是很细心的教我处理医嘱、指导我进行小儿的静脉穿刺、告诉我处理应急事件的经验还教给我与人相处的方式。但是经验尚浅的我难免有马虎的时候, 这时她总是严厉地指出我的错误, 指导我改正的方法。然后凶巴巴地说:“下次敢再犯, 我可不饶你!”我曾经一度认为, 她太严厉。后来渐渐明白爱之深才责之切, 她热爱工作才要求高, 她希望我不断成长才严厉。在她严厉的指导下, 我渐渐改掉了粗心马虎的坏毛病, 努力像她一样认真工作。

蒋婷对待病人有着她独特的方式, 没有轻言细语却让人感觉很温暖很亲切。她在对病人健康宣教的时候, 总是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人信服。原来我常常不理解, 她是怎么把不听话的小孩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后来她告诉我, 因人而异。对于不懂事的小孩儿, 用温暖的方式给以安全感;对于哭闹不配合的小孩儿, 往往做好家长的工作更重要;对于年纪较大的小孩儿可以讲讲道理, 道理讲不通时威胁有时也很有效。在病人和家属的眼里, 她是一个负责的护士, 也是一个会关心人的护士。

有着爽朗性格的她, 内心却细腻温柔。去年, 我院小儿外科收治了一名弃婴, 未满月的小婴儿嗷嗷待哺。蒋婷刚刚休完产假回来工作, 闻讯后主动申请为弃婴哺乳。于是, 每天她都把奶水挤在奶瓶里, 带到医院喂给小婴儿吃, 这样一直坚持到小婴儿离开。她还把自己儿子的尿布、玩具带给弃婴, 给予小婴儿很多的爱。她的事迹感动了蓉城, 媒体记者都来采访。面对媒体, 一向大大咧咧的她显得很害羞, 她说她只是做了一名护士该做的, 做了一位妈妈该做的事而已, 没什么大不了。她说, 为人母的她内心更加的温柔, 看见无父无母的孩子, 是本能驱使她去照顾, 也是护士的职业使命让她这样做的。她是心中有大爱的人, 我总是这样认为。她对病人的细心程度让人难以想象她有一个叫“男人”的别称。去年, 我院首例连体婴儿手术后转到我们病房治疗, 蒋老师细心的为小姐妹洗头、擦浴、进行伤口护理、照顾日常生活, 把小姐妹俩当自己孩子对待, 孩子的父母很是感动。时间长了, 小姐妹把她的怀抱当成了温暖的依靠, 再哭再闹一到她怀里总能安静入睡。

对小病号她是温柔的母亲, 对同事她是乐于助人的“蒋大姐”, 对我她既是严厉的老师又是很好的朋友。工作以外, 她常常给我聊她的生活, 关心我的生活。在生活中, 她有着蟑螂小强般坚韧的精神, 任何困难她都能迎刃而上并且毫不屈服。她总是朝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 像朵向日葵。她会在不经意之间关心人, 让人意外又感动。前段时间, 我胃不是很好, 不能吃太辣的东西, 每次聚餐时她总是不经意的把不辣的菜挑给我吃, 然后风风火火开始自己的“战斗”。让人觉得她没有关心你, 却又真真实实的被感动了。

蒋婷, 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 普通的护士, 普通的党员。从她身上, 我却看到了一名普通护士甘于奉献的职业价值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平凡的工作因为热爱而有意义。因为她, 我明白了自己对护士这个职业的追求, 明白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有意义的自我。

杜瓦诺眼中的工业生活 篇8

编辑 _ 欧阳婷 撰文_ 倪敏 美编 _ 吴炜

正在北京东景缘画廊举行的“杜瓦诺眼中的雷诺”摄影展,是杜瓦诺于1934年到1939年,以及1945年到1956年间拍摄下的“雷诺汽车往事”,展现了杜瓦诺作为摄影师的起步与风格演变的历史。其实,杜瓦诺的职业摄影师之路,可以说就是从雷诺开始的。

1934年,22岁的杜瓦诺被雷诺汽车雇用,那时的他,虽然已经了解摄影,却还并不了解这个世界。雷诺汽车给了杜瓦诺一个机会,带着他的相机去了解工业的世界,也有机会去了解工人的世界。于是,杜瓦诺抱着老式的沉重而不精确的摄影器材,从雷诺开始打造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杜瓦诺有两项工作:一是拍摄广告图片,用以扩大雷诺汽车的品牌知名度;二是为工厂生活建立完整的影像档案。这些在展览中我们都可以看到。

杜瓦诺拍摄使用雷诺汽车的时尚名流,巴黎小姐、飞行员等都与雷诺汽车一起入画。当然,与如今的广告不同,杜瓦诺对构图美学有着高度的敏锐,在他的照片里,常以对角线的构图来突出汽车的造型和速度感。与今天的时尚活动也不同,明星的光鲜亮丽并不是照片的主体,比如巴黎小姐在杜瓦诺的眼中,只是一个戴着帽子和手套的优雅背影。

杜瓦诺时常会从雷诺的员工中挑选模特,他们常常因为身材矮小而被选中,目的是为了让车看起来更大。与他那幅经典的《市政厅之吻》一样,看似抓拍的照片其实都是杜瓦诺精心设计的场景。比如《五位快乐的年轻人》,坐在汽车里的年轻人笑容自然,视线各自散开并未全都注视着镜头,杜瓦诺就在车头前拍下了这张照片。《树下午餐》更是如此,这张照片显然从印象派画家马奈的名画《草地上的野餐》汲取了灵感,大人们围坐在草地上,一个小女孩穿梭其间,背后停着两辆雷诺汽车,整个画面极其生活化。

生活化是杜瓦诺的一面,另一面则更加广告化。他经常在巴黎的公园里拍摄照片,时髦的先生小姐与雷诺汽车一起出现在空旷的公园背景中。其中一张拍摄于圣克劳德公园,蜿蜒的石头坡路形成了流线的构图,汽车停在曲线的前端,打扮时髦的小姐坐在驾驶座上变成了点缀。另一张拍摄于布隆森林的照片中,高大的树木与地面、汽车形成了垂直的构图,力量感十足。而背后穿过树木的阳光、潮湿地面上的影子,都造就了特殊的光影。

相比这些广告照片来说,杜瓦诺似乎把更大的热情投注在工厂生活的拍摄上。他的拍摄对象包括机器、车间、装配流水线,也包括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食堂、学徒学校、集会场所……无所不在。他是带着情感和敬重拍摄工人群体的:“在工人面前我总是有些害羞,他们是工厂的主人。”

雷诺工厂最初建在巴黎近郊的一个岛上,“工厂岛”上巨大的厂房和机器明显给当时还很年轻的杜瓦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他以启发。在工厂车间里,杜瓦诺玩起了光影与线条的游戏,阳光下的机器和阴影中的部分展现了不同的节奏,高耸的烟囱和钢筋水泥的厂房形成的巨大压迫。

当然,宏伟的建筑并不是杜瓦诺最关注的东西。杜瓦诺拍摄最多的,还是他口中所说的“工厂的主人”。在这些拍摄工人生活的照片中,杜瓦诺更加凸显了自己的风格、专业的技术和他的人文思想。我们在画面中看到无处不在的巨大机器,占据了全部前景,威胁着那些弱小的剪影,他好像在用照片质疑这个蓬勃发展的工业社会,留给个人的位置在哪里?空间有多大?

在《午饭时间》里,工人食堂成排的餐桌和坐落整齐拥挤的工人,杜瓦诺站在高处俯拍他们。而工人们显然与杜瓦诺已经很熟识了,他们有的自顾自地继续用餐,有的抬头愣愣地看他,也有人特别转过头来望着他,还有人用手指着他和邻座说笑,整张照片都显得十分嘈杂。

在《生产线》这张照片中,标着数字的生产线两侧,女工们各自忙碌着,这种壮观的景象反映了流水线生产的异化状态。有趣的是,专注工作的女工当中,有一位戴着圆眼镜年轻漂亮的女工抬起了头,她因为意识到杜瓦诺的存在而停下了手中重复的动作。她不仅打乱了整张照片的节奏,同时向杜瓦诺投来了疑惑而又挑衅的目光,一个无法解释的对视。

同样用眼神说话的,还有一张《锻造车间的工人》。这个正弯腰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他的目光骄傲而冷酷,一个车身的局部刚好悬在他的头上,占据了照片一半的空间。而这位强壮的、穿着满是污渍的短袖衬衫的锻造工人,他的侧影正在将什么东西伸到画面以外,他闪着光芒的眼睛和微微的笑容,展示出一幅更加轻松有趣的情景,有种要在台球桌上大显身手的感觉。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照片其实来自于两个不同的时期。1939年,杜瓦诺因为上班不守时而被雷诺公司解雇,这恰好使他成为了一名独立摄影师,开始更多发展自己的风格。到1945年再次与雷诺合作时,杜瓦诺已经是联合图片社里的一位摄影名家了。在这两个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我们也多少能摸索出杜瓦诺的摄影成长轨迹。在与雷诺合作的这些作品中,杜瓦诺关注的不仅是雷诺汽车,更多的是镜头中的这些人,也正是这些人让杜瓦诺的照片富有情绪和力量。

我眼中的仙人掌初一作文 篇9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五颜六色的玫瑰花;有人喜欢直插云天的劲松;有人喜欢迎风傲雪的梅花;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可我却最喜欢那默默无闻的仙人掌。

相传在古时候,两国发生了激烈的战争。一位勇士的母亲被俘虏了,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冲进兵营救母亲。可是敌众我寡,勇士被打败了,可他却永不服输。狠心的敌人将他的心脏挖出来,仍在沙漠之中。久而久之,那心脏便化为了一种坚强的植物——仙人掌。

我虽不敢说仙人掌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但我却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普通多刺植物,种类繁多,有40多个品种。绿色的茎球形态各异:有的像一个带刺的大绒球,有的像一只长满长毛的大手掌,还有的像一个高大威武的将军,虎视眈眈地望着你,说:“别碰我,你可惹不起!”记得我在科学书上看过:仙人掌有叶子,可它为了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就把叶子退化成了刺,以减少水份蒸发。呀,仙人掌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自护神”。

每到细雨纷飞的季节,仙人掌便尽情地吮吸着甘露,舒舒服服地享受着“雨花浴。”原本耷拉着脑袋的它,瞬间便绽放出迷人的笑脸。呦,不禁意间仙人掌居然开花了,一朵朵娇美嫩黄的小花,在阳光下显得光彩夺目。

仙人掌不仅美丽,而且用途广泛。它全身是宝:花可以供人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茎可以消炎止痛。记得有一次,我再家门口的石头堆上玩泥巴,这时,我不小心一滑,身体向后仰去。说时迟,那时快,我伸手用力一撑,头才没有被撞到。头保住了,却苦了我的手。我的手被锋利的石头割破了,疼得我“哇哇大哭”起来,妈妈看见了,一话不说,立刻从仙人掌上割下一块茎,剁成肉酱,敷在我手上的受伤处。顿时,一阵清凉传遍全身,嘿,我的手竟奇迹地不痛了。过了四五天,伤口就愈合了。多亏有了仙人掌的鼎力相助啊!

从此,我便和仙人掌成了好朋友。它在我眼中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忠实伙伴。我把仙人掌放在电脑桌前净化空气,减少辐射。每次放学回来,我便和仙人掌说说心里话。当我长时间沉浸在电脑时,只要一看到仙人掌,就仿佛觉得它在提醒我:“不要只盯着电脑,看看我,或是出去运动运动,给眼睛放个假吧!”爱眼心切的我,自然就不敢再贪恋电脑了。

我眼中的初中生活 篇10

我眼中的初中生活

光阴似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金秋的九月,我怀着激动和美好的憧憬踏入了中学校门。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初中的生活还是出乎我的意料。学校大了,学生多了,教室多了;班级实行民主管理,班干部要自己竞选,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有毛遂自荐的精神;小学的课上老师写一黑板,我们抄笔记,现在边听边记,稍不留神就会一无所知;自习课没有了老师,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放学了,没有家长来接送,没有了依赖,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科目增多,老师增多,作业增多„„中学生活在我眼中自由了,自主了,我心里多了喜悦,多了欢笑,但也有辛苦和劳累。没有付出怎么能有回报,中学生付出的不仅是汗水还有战胜挫折的毅力。由于科目增多,作业无形中比小学多了几倍。每天很晚才能在题海中上岸。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先前的新鲜、喜悦一下子荡然无存。更让自己无法释然的是第一次月考,本来信息十足,结果成绩出来了,是我从小学到初中以来得到的最低分,原本以为到中学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可是没有想到进入初中的我,在这么多优秀的学生竟然面前一无是处。我的心酸涩酸涩的,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陡然充满美好憧憬的我心情一落千丈。就在我即将放弃自信的一刻,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心想老师是不是要批评我,我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降临。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老师不但没有指责我,反而鼓励我说:“没关系,这次考试失利不代表你是最差的,只要有信心战胜自己,老师相信你会很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一定会迎头赶上„„”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的眼睛湿润了。老师目光中流露的信任让我倍感温暖。我仰起头,将自信重挂在眉梢。课堂上,我积极发言;作业时,我认真思考;课外,我广泛阅读;教室里,我与同学合作交流„„扬起自信的风帆,我开始轻装前行。我眼中的初中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然而这一个多月来我深深地感受到面对挫折战胜自己,才有一片崭新的天空。经过磨练的我一定会在中学旅程中坚持,坚持,再坚持!

我眼中的侠 篇11

在武侠小说中,我独以为金庸笔下的个别人物才算得上侠。

侠须是深明大义的。《天龙八部》中,乔峰在雁门关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两国的和平,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千百万黎民的性命。虽然他也曾做过错事,但是他以死谢苍生的行为令我深深感动。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正是侠所拥有的最卓越的品质。

侠应是善良仁厚的。侠者,应以善为本,行侠仗义。那些虽有高强的武艺却无仁心的人能够被称为侠吗?那些虽拥有过人的本领,却去危害世间百姓的人,能够被称为侠吗?

【简评】 楚河汉界,两军对峙,最不引人注意的恐怕就是卒了。然而,“过河的卒子赛过车”,“山鸡也能变凤凰”,平凡之中常常蕴蓄着惊人的力量。作者从一张棋盘、数粒棋子中悟出了许多道理,认识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卒。他首先看到了卒的命运:它平凡、普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命运中还有些无奈。可贵的是,他没有仅停留于此,而是将笔锋一转,指出“我欣赏的正是卒”,既而以独特的视角认识卒,颂扬卒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无所畏惧的雄浑气魄。结尾是本文的点睛之笔,由下棋联及人生,由卒写到平凡的人,过渡自然,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读完本文,你还会为自身的平凡而苦恼吗?看看那平凡的卒吧,你会获取新的奋斗的动力。自然不能。我认为金庸笔下的郭靖便能被称为大英雄、大侠士。郭靖善良仁厚,心为天下苍生所虑,以自己深远的谋略和超强的武艺为国家的和平尽力。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与成吉思汗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一代天骄心里装的是疆土,而郭靖心里装的是芸芸众生。郭靖为天下苍生而忧的豪情壮志,让我由衷地佩服。

侠这一称呼,反映出人们对他的尊敬,而能耐够拥有这一称呼的人必然会顺民意而为之。

当人们称某人为侠时,应首先考虑其是否达到了侠的标准。为了个人恩怨,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就打打杀杀,是断然不能称为侠的。所以,能被称为侠的人,应该心胸宽阔,海纳百川。世上的恩怨何其多?作为侠,要能够以德报怨(在不违反大义的前提下),这便是我眼中侠的另一准则。

月明风高,狼嗥四起,忽侠气冲天,端其行,正其心,宽其胸,则天明风平。以行动人,以心感人,以德服人,这,便是我心中的侠!

【简评】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侠”的形象,人们敬重“侠”,也喜欢谈论“侠”。然而,不同的人心目中“侠”的形象也不尽相同。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侠士。先从正面提出可以称为 “侠”的两种标准:以乔峰为代表的深明大义之“侠”和以郭靖为代表的善良仁厚之“侠”,让读者对“侠士”有了一个清晰、具体的认识;继而从反面论述什么样的人算不上真正的侠士,是人们曲解的“侠”,指出真正的侠士应该胸怀宽广,能做到“以德报怨”。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谨,论点鲜明,论据充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我眼中的建筑评论 篇12

专业院校喜欢用建筑这个词语,民间更喜欢用房子来表述。建筑和房子肯定是两个概念,但是要说清楚两者的区别却并不容易。 建筑属于一门学问,涉及到材料、结构和环境问题;房子属于一种制成品,涉及到买卖、居住和生活使用。于是,专业人士更习惯从空间上把玩建筑,从设计到施工,想方设法地将各种材料组合成一定的空间形式;非专业人士更注意从使用上看房子,从购买到装修, 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如何居住上。于是,专业于建筑的人士关心于“造”,非专业人士关心于“用”。

这样看来,对建筑的“评论”既不属于建造,也不属于使用, 好像有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久而久之,人们也并没有感到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好,更不想有所改变。直到跨世纪前后,随着大量外形怪异的建筑出现在中心城市,悬殊的房价越来越让大众莫名奇妙的时候,人们才开始有所质疑,有所言说。

比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中心城市的地标几乎都是外国人主持设计的奇怪建筑?对古建遗址进行公园化改造,周边却被高楼围得水泄不通!如此做法,是对古迹的保护还是变相出卖?老百姓倾其所有购买的房子,入住之后才发现内在质量和空间环境上问题百出……总之,有房子的和没有房子的人都对房子有所不满。凡此种种,有对传统文化的忧虑,有对商业虚伪的揭露,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懑……角度有不同,语言有雅俗,实质上都是在对自己身边各种建筑现象给予的“评论”。

由此可见,营造和使用还处于对建筑认识的“物质”阶段。对各种建筑现象的感悟和评说,是人们关注到建筑精神属性的结果。 从关注物质到关注精神,从单纯的建造和使用,到意义的分析论证, 是对建筑价值认定上的深入,显然是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说, 对于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人士,要想超越按照甲方脸色进行设计的匠人水平;对于房屋消费者,要想摆脱跟风攀比的盲目消费状态, 对身边的各种建筑现象有所思考,有所评判,无疑是一种高境界。

于是,能否“评论”,会不会“评论”,便成了衡量建筑界成熟与否的试金石。

2015年上半年我校在建筑学研究生中开设了“建筑评论”, 授课的四位老师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谈设计,论风貌,评高低,大到对不同城市文化品位的宏观比较,小到对一种建筑现象的价值分析;远到对古建遗址的历史性追溯,近到身边一房一景的评价。 纵横上下,由小及大,为学生认识建筑开阔了视野。这样广泛的涉猎是想证明一点:但凡由人建造出来的空间,不管大小远近, 状况如何,都可以成为“评论”的对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如何“评论”的问题。与人们面对“楼歪歪”“楼倒倒”时的义愤填膺,向亲朋好友介绍购房经验、装修心得、 布置感受时的不厌其详,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一个景点的褒贬、 一次居住环境感受的随意不同,课堂上的内容会更系统,更准确, 因此也更有学理性。

那么,我们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来体现该课程的学理性呢?

首先,需要调动多种知识。日常生活中谈论建筑,多是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夹杂更多的是主观感受,结论往往并不肯定。课堂上评论建筑则不能这样。为了给学生一个比较肯定的观点,教师需要有理有据,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尽可能做到在多学科交叉中以理服人。这些还是形式上的。由于是给学生讲,从哪个角度切入,怎样将感受性的东西升华到理性,进而在平易的语言中表达出深意,需要找到最佳的角度。比如说,评论城市建筑多是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切入,因为城市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评论历史性建筑多是从史学和文化学角度切入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上才可能从那些老房子上发掘出内涵和价值;评论乡村建筑多是从民俗学入手, 因为这里才是养育华夏文化的根脉所在……当然,对建筑进行评论,必须以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同时具有其他学科方面的修养,这样才可能透过各种建筑现象有所分析,有所发现。

其次,需要有一定的人文情怀。有人将人文等同于文学,觉得只要能舞文弄墨的人都会有人文情怀。这种解释既是曲解也是浅薄,是对人文学科的极大误读。在我看来,人文学科以研究人的根本价值为旨归,近乎于古人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立意在人类, 追究在终极。所谓以人文情怀评论建筑,就是站在一种大境界上来面对建筑,着眼点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建筑本身,而是其中的人文意义。 以这样的境界审视建筑,才不会只满足于高楼林立的表面热闹,还会看到高楼大厦在人与大自然之间造成的隔膜,以及在远离自然后可能给人的健康带来的危机;才会透过古村落破旧的外观,发现旧而不衰, 破而不废的奥妙,发现祖先当年的营造智慧;才会在各种所谓仿古工程中,看穿那些以保护之名行赚钱之实的虚伪嘴脸,警觉到文物从无价到有价的实质性蜕变;才会透过虚高的房价,看到官商在利益同盟中各自担当的角色,以及消费者的可怜处境……比较建筑设计者的就事论事,房屋消费者的实用为主,这样的立意显然已经进入到了形而上层面,触碰到了隐藏在建筑背后的更深层次,与追求刀下见菜的实用主义建筑观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的规划者能以这样的境界开展工作,我们的城市面貌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千篇一律; 如果我们的设计者能够以这样的立意展开思路,我们的建筑可能不会一味地去模仿西方;如果我们的消费者能以这样的眼光进行消费,各种或明或暗的“豆腐渣”工程可能也就没有了市场。

再次,需要拥有艺术气质。当下的建筑市场中,设计、消费、艺术三者之间各自为政,遵守着不同的规则,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人们仿佛也没有意识到这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直到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尤其是在走出国门之后,面对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居住环境,人们才在懵懂中发现:有品位的城市都蕴含着明显的艺术气息。 于是有人急于求成,通过建造各种广场,雕塑一些造像,种草养花来增加所在城市的品位。结果是,经过这些应时应景的“打造”,城市确实变得花哨了,但不是大家闺秀式的,而是乡野村姑式的。原来, 城市艺术气质的养成不是靠景观的堆砌,而是文化积淀;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用心和时间。那些被世界公认的著名城市,每一个都是所在地区历史和智慧的巧妙结合体。建筑评论就是要告诉学生——技能属于手艺,可以照猫画虎,做出一些工程;文化属于本源,可以高屋建瓴,指导实践。以这样的立意面对建筑,才不会被表面的华丽所蒙蔽,也不会轻易地从花钱多少上论英雄,更不会靠个人崇拜或迷信去盲目逢迎。

这样看来,建筑评论既涉及理论又涉及实践,是一门地地道道的交叉型课程。比较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各种建筑现象的评判,建筑评论课程则需要厚实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人文情怀作为背景,艺术气质作为保障。需要教师站在史学、美学、伦理学、环境学的角度展开思路,对于打破建筑本位的狭隘思想、 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希望这门课程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在完成各种设计规划项目时,所提供的方案不是急功近利,应时应景,而是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使方案能够经受得起历史的考验;对消费者来说,再去面对各种建筑消费,所做出的决定不会仅从建筑本体入手,同时还会考虑建筑与自己性格、身份, 尤其是对自己及其家人健康的关系。也就是说,具备一些建筑评论能力,对专业人士具有提升综合素质的意义,对消费者具有提高居住档次的意义。就犹如买了西装还要懂得西装的穿法, 有了汽车还要知道开汽车的规矩,有了家庭还要具备操持生活的能力一样,随着整个社会对建筑认识水平的提升,是否具备对建筑的评论能力,将成为时代对建筑设计人员和居家过日子人士提出的新要求。

我眼中的生活作文 篇13

小楼的前面是一块平整的的土地,铁门两旁种着或槐或枣的两棵大树;树下放着我写作业用的小木桌和几个小马扎,桌上几把蒲扇和爷爷雕花的茶壶。而那墙边紧紧依偎光彩夺目的花朵定是阳光可爱的向日葵了。旁边圈出的菜地里的各色时令蔬果与那踱着骄傲步子“咯咯,咕咕”叫不停的公鸡们相映成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哪怕一连几天都阴云不散;心,也是晴朗的。

可是我才刚上小学,那鲜亮的红瓦就被工地的水泥浸染了,我们被迫迁出,看着那生机盎然的小楼在面前轰然倒下,生活;像断了翅的飞鸟,没有能力微笑;只得颓废的躲进一片黑暗与迷茫......

没用多长时间,那死气沉沉,顶着灰房顶的高楼;取代了所有的红顶房,仿佛他们想要极力掩盖过去的时光,连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阳光,也被防盗网割得遍体鳞伤。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疲累的我们再也没有时间给阳台上仅存的几盆绿色植物浇浇水,也最终让他们枯黄着;悲哀的离开这人世。

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我常常在想,站在高楼林立,长得一摸一样的楼房中央,会不会时常有怅惘;有彷徨;有那麽一些存留的,关于那红瓦房的回忆呢?会不会也时常觉得失去了温暖生活的一抹阳光?会不会也觉得亏欠了那些红瓦房一个道别,一段珍惜它的小时光?

我眼中的生活作文 篇14

偶尔早起,也总是会看见,高三教学楼的灯齐刷刷地亮着。不似高二那样,稀稀落落,略显冷清。我回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我可以说,我总算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的高中生活。我开始习惯了用不自觉的忙碌充实我自己,过着近乎三点一线的有些单调的生活却还乐此不疲着。

我习惯了永远那么挤的食堂,无论是打饭还是找座位,然后过了某一个节点,又变得很空;习惯了有些时候作业多得做不完,可有时候又会空得够我看一晚上的书;习惯了开水房里蒸腾的水汽,特定水龙头特有的温度;习惯了各种讲义、试卷以及教案的厚度,也淡定了或好或坏的分数;习惯了每次放假回家,补觉,却总是会在特定时间点醒来,再睡回去。

我眼中的希特勒 篇15

据我个人观察, 似乎没有一个人 是和他真 正接近的, 没有一个人与他具有真正的感情, 更没有一个人敢和他公开随便谈话。他从来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朋 友 , 所以他也永远没有深爱过一个女人。他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 除了那个大而无当的征服世界的计划以外, 他再也找不到一点人生的乐趣。

他和他的 情妇爱娃·布劳恩的关系也许可以被引证出来, 作为反驳我上文所说的依据。不过我要说的是, 我对这件事一点儿都不知道 , 在最后的几个月中, 我几乎无日不和希特勒以及他的亲信们在一起, 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爱娃·布劳恩。一直到我进了监狱之后, 我才知道这段风流的“神话”。很明显, 这个女人对于希特勒似乎不曾具有任何影响, 尤其是并没有使他的个性发生一点温情的变化。

希特勒是德国的大独裁者, 他常以腓德烈大帝和俾 (bǐ) 斯麦自比, 可是他缺乏那种智慧和自制力。这个人首先是一帆风顺, 一个成功接着一个成功; 以后又到处碰壁, 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他的头脑中充满了许多怪诞的想法和计划, 自以为是天纵之才。

他把夜晚 当作白天 , 会议一个接着一个, 一直要开到午夜以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之前, 他的饭常常是和最高统帅部中的要员一起吃, 以后就改成单独一个人吃了。只有很少的机会, 他会和一两位客人一起用 餐。他吃得很快, 一口气把那些蔬菜都吞下去, 还一边吃一边喝冷水或者啤酒。夜间最后一个会议结束之后, 他还不肯睡, 还要讨论他的计划一直到天亮。之后他才去睡觉, 照平常的习惯, 至上午9点钟, 收拾房间的女侍者就会用扫帚 把敲他卧 室的房门, 把他弄醒。接着他就用最热的水洗一个澡, 据说这可以使他那个尚有睡意的心灵立刻清醒。

奇怪的是, 这种不规律的生活对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坏的影响。不过当他连续受到许多打击之后, 他的神经似乎已经吃不消了 , 于是他开始滥用药物。 为了催眠 、保持清醒 、保持安 静、寻求刺 激……他一 律依赖于 注射。他的私人医生莫瑞尔, 对他是有求必应。但是希特勒还嫌不够, 总是把医生的处方分量加倍使用。这使得他的心灵和身体都受到了极大损害。

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之后, 中间隔了14个月, 我才又一次看见他。他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他的左手发抖, 腰弯曲了, 眼神已经有呆木之感, 同时双颊也出现了病态的红斑。他比从前更容易冲动, 一发脾气就丧失了一切的自制力, 所言所行更叫人不可捉摸。他的病状在外表上已经很明显, 不过那些天天和他接触的心腹人物却不容易看出来。

在“7·20事变” (一群德国军官发起的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 以失败告终。———编者注) 发生之后, 他的身体就更坏了, 不仅左手发抖, 连整个身体的左半边也都在发抖。坐着的时候, 他总是把右手放在左手的上面, 把右腿放在左腿的上面, 以使旁人不容易看出它们正在颤抖的情形。他走路的时候, 腰弯得更厉害了, 而且行动也更迟缓和不稳定。他想要坐下的时候, 得先把椅子放到他的身下。固然, 他的心灵仍然很活跃, 不过这种活跃是不健全的, 因为它的主动力就是对人类的不信任, 以及想方设法隐瞒他在生理上、精神上、政治上和 军事上的 破产情况。所以他一直在使用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 实际上他对 事实的真 相是了然 于心的。

因为他总是幻想着能够发生一个奇迹, 以挽救他的败亡, 所以他那非常强大的意志力就完全集中在一个目标上面, 那就是“决不放弃, 决不投降”!

我曾经在监狱里遇到一位医生, 他认识希特勒, 也知道他的病情, 说希特勒患的是帕金森病。据我所知, 1945年初, 第一位正式说出希特勒病名的医生, 是柏林的克瑞尼斯教授, 这个人不久就自杀了。他的诊断书始终被当作秘密, 没有发表。他的私人医生当然更不会说什么 。所以今天德国的内阁还是无法对希特勒的生理情形获得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人说他的病源是由于早年受了花柳病的传染, 还有人说他是因为受了风寒。

所有德国人民应该知道的是, 这位过去他们所信赖的领袖, 实际上是一个真正的病夫。希特勒的病痛对其本身固然是一种不幸, 对他的国家而言, 却是一种极大的灾难。

我眼中的爸爸 篇16

我的爸爸中等身材,剪一个小平头,显得很精神。爸爸的脸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右眼下方有一块黑斑。我常常没大没小地戏称他是“斑点狗”,他总是顺势补充:“我可是一只品种优良的斑点狗。”

爸爸最大的优点,就是孝顺。我记忆深刻的是去年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放学后我刚进家门,就听到爸爸对妈妈说:“我刚才给妈妈打电话,觉得她有点怪怪的。我让她把上次我们给她的十万元钱先借给我的同事急用。但是,她却吞吞吐吐地说已经用掉了八万元!你说他们有什么地方需要用这么多钱?”

只听妈妈解释说:“既然把钱给了爸爸妈妈,就由他们自己支配吧,别管那么多了。”爸爸听妈妈这么一说,反倒起了疑心:“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妈妈和我都有点紧张,因为我们知道奶奶的这八万元去哪了,可是一直不敢对爸爸说,所以爸爸还被蒙在鼓里呢!已经瞒了很久了,看来今天是瞒不下去了。在爸爸的一再追问下,妈妈只好一五一十地说出了真相:奶奶用八万元钱买了“蚂蚁”,上当受骗了!

爸爸一听,十分生气,追问是谁出的主意让奶奶买“蚂蚁”,妈妈不得已,只好“出卖”了奶奶家的保姆,因为是她对奶奶说投资“蚂蚁”能有丰厚的回报。爸爸一气之下就要把保姆解雇了,好在妈妈劝说:“人家小保姆也不是有意的,她也是受害者。”

当爸爸冷静下来后,妈妈才告诉爸爸,奶奶因为这件事情,受了很大打击,吃不好,睡不好,血压一直居高不下,身体和精神都很不好。爸爸一听,比刚才听到八万元被骗还着急!因为无法立刻飞到奶奶身边(奶奶在老家沈阳),爸爸马上拿起了电话……

在电话里,爸爸不停地安慰着奶奶,刚才的气早已消了:“不要紧,钱没了可以再挣。为了这几万元把身体急坏了更不值得!”爸爸这话说得轻松,但是,我知道爸爸挣钱也是不容易的,八万元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爸爸一直重复着那几句话,我能感受到电话那头的奶奶一定在流泪,但不是伤心的泪,是欣慰的泪——儿子不仅没有责备自己,还宽慰自己。最后,爸爸说:“我明天就去报案,一定要把骗子绳之以法,不能让他再坑害别人了。”

放下电话,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们再电汇几万元给妈妈吧,就说是公安局追讨回来的。她老人家还很伤心,一直很自责,这样下去会病倒的。”妈妈和我都很赞成爸爸的主意。

第二天晚上,奶奶来电话了,是我接的(爸爸加班还没回来)。可以听出奶奶的情绪不错,一直夸公安干警办案神速,为民除害。我静静地听着,让奶奶倾诉个痛快吧!我心里真为爸爸的主意叫好。

在我眼中,爸爸真是孝顺奶奶的好儿子!

星亮点:

文章开头对爸爸的外貌描写很有特色,在不动声色中巧妙地表明了爸爸心胸的开阔。小作者将事件的始末娓娓道来,将自己所看见和所感受到的爸爸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爸爸的喜爱和敬佩,很好地呼应了题目:这是“我”眼中的爸爸。因为有着这样的感情,对爸爸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也比较到位,这一点给了我们启发:只有对笔下的人物充满感情,才能打动别人!

星暗点:

主要描写的是爸爸,但是笔墨不够集中。如第四、五段,与突出“爸爸”孝顺形象无关的文字可以再精简一些。

上一篇: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下一篇:中法农业食品合作洽谈会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