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教师成长

2024-06-18

引领新教师成长(精选12篇)

引领新教师成长 篇1

新教师朝气蓬勃, 充满活力, 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是教育教学的新生力量, 要想使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形成特色, 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新教师队伍。那么, 如何才能拥有这样一支谋进步、肯钻研、能力强、善合作、求上进、成长快、业务精的高素质的新教师队伍呢?通过学校科研与师训工作的实践研究, 我们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促使教师主动发展、快速成长, 就能够使新教师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情感, 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 从而拥有快乐的职业人生, 实现理想目标。

1. 规划引航。

对刚刚毕业的新教师, 学校一开始就可让他们制定个人中长期成长与发展规划, 再对中长期规划进行分段细化:可以细化到一年中的每一个学期, 甚至细化到月, 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有怎样的进步, 都应规划在案, 以便分步执行。我们发现有不少新教师, 由于缺乏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主动意识, 没有什么职业理想与追求, 因而也就无所谓事业规划, 只是被动地应付自己的日常工作, 盲目性、随意性太强, 而积极性、主动性又较弱, 其结果是, 多年下来, 还只是庸庸碌碌, 鲜有成长与发展, 更不要说事业的成就感、幸福感与自豪感了。相反, 那些具有高度自我成长与发展要求的新教师, 他们一走上三尺讲台, 就树立了远大理想, 树立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职业情感, 做好了职业规划, 使自己按照规划去一步步实现目标, 最终都业绩不凡、卓有建树, 可见, 规划引航对新教师尤为重要。

2. 满足需求。

对新教师规划中所提到的, 需要学校给予支持与帮助的目标与计划, 学校应该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提供条件, 满足他们切实的、合理的需要。如, 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丰富, 而教学经验比较缺乏, 学校就可以利用本校现有优质教师资源或是向高校、名校寻求帮助, 走师徒结对带教的路子, 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 新教师的需要就能够尽量得到满足, 新教师自然会珍惜这样的学习、提升机会, 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3. 校本培训。

除了督促新教师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以外, 我们学校每年、每学期都要针对本校新教师实际, 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实用的校本培训。新教师聆听专家的讲座和报告, 在开阔视界、扩大见闻以及改进育人技巧、教学艺术、课程理念, 实施课题研究等方面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打开了心灵又一扇窗, 新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效果好, 实用性强, 建议学校经常开展这样的培训活动。

4. 取长补短。

新教师、老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提高,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 可以采取沙龙、论坛等不同形式。

我校从下午第三节课开始, 各教研组一名教师的公开课准时开课。这样的课, 是在观看、学习、点评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推荐的“862”节课之后, “聚焦课堂, 行为跟进”的具体体现。公开课后, 执教者进行说课、反思、重建等环节的“后续”工作;听者要做到提出一个亮点、一个改进的问题等“四个一”。这样, 通过坦诚、友好、热烈的听课、评课, 执教者、听课者都有很大收获:“假如我来上这节课”“如果我重上这节课”的自问、反思与重建, 让每个人, 特别是新教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分享了同伴的教学长处与智慧。同时, 使这一活动与看课、磨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同步进行, 把“教学质量年”的目标落到实处, 将“聚焦课堂, 行为跟进”工作向深处与广处推进。

5. 专家引领。

我校邀请了专家学者就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经典诵读等问题, 与新教师进行了零距离交流、座谈与指导。新教师们平时没有时间、没有条件问的许多难题、困惑, 通过与各自领域的专家“面对面”, 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对教育教学起到了指导与帮助作用。

6. 活动展示。

通过一些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助推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这样的做法效果非常好。因为, 有许多新教师出于种种原因, 几乎没有做过公开课———不要说是市级、区级的, 就连校级的也很少。这样, 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如果经常做公开课, 情况就不一样了, 成长与发展自然快得多。上公开课, 必然要更加用心钻研教科书, 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 吸收他人的已有成果,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再将自己的备课与之整合起来, 之后, 还要接受来自专家、其他学校同行的点评, 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对上课教师各方面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7. 科研助推。

现在, 有不少新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压力巨大, 没有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用了很多时间, 投入大量精力, 但收效甚微, 自己没有什么成长与发展,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 这样的教师只是一味地“死教书”, “教死书”, 没有从研究的高度去寻找破解问题的办法。如果他们能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情况就会发生根本转变。

我校新教师在三年前参与课题研究的不到五分之一, 也因此, 在统考成绩、评比评奖、职称评审、学校影响等方面, 都暴露了“先天不足”。现在, 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学校也积极提供条件, 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引领新教师围绕学校总课题“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先进文化的策略研究”“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运用整体构建理论,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诵读中华文化经典,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等, 结合自身的专业、学科、特长, 做相关研究。通过研究, 以前从没有搞过真正意义上研究的新教师说, 一味地拼时间, 既教不好书, 也不能使自己成长和发展, 现在看来, 要想二者齐头并进, 非走教育科研之路不可。

8.读书学习。

向书本学习, 向名师学习, 是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又一“捷径”。我校每年都要拿出书刊专项经费, 供教师自己使用支配, 还为每个年级组、办公室统一订阅了《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学校向全体教师赠送了《教师人文读本》等书;2009年的教师节, 又向新教师赠送了《给新教师的100个建议》、《回到原点》等书。之后, 要求教师畅谈读书收获与体会, 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通过读书学习, 教师们对中外著名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流派、成功做法等了然于胸、心领神会, 指导了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9.同伴带动。

对于成长与发展快的新教师, 学校请他们谈经验、说做法, 使暂时落后的教师从中受到启发, 奋起直追, 迎头赶上。如, 结合自身的体会与做法, 有的教师从“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教师读什么书”“教师如何读书”等方面说明了读书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作用, 教师们说, 听了报告, 一下子恍然大悟:自己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系统读书了, 看来, 是要多读些好书了, 要不然, 真的要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教师们交流的教学方法、班集体管理、后进生转化等问题, 激起了新教师的共鸣。

另外, 多走出去听观摩课、听名师和名家报告, 到名校参观学习, 听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介绍, 感悟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个人的努力上进经历等, 都使新教师主动发展、快速成长, 从而真正喜爱教师这个职业, 在工作中倾情投入, 全力以赴。

引领新教师成长 篇2

发挥支教教师优势引领教师成长

为了发挥支教教师资源,引领我乡教师专业成长,11月18日,我校支教教师刘桂兰老师为全乡教师作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知识讲座。她的讲座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乡学困生进行分析和转化:一是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平时表现为知识技能缺乏、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情感态度等全方位的分析;二是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别从学生、教材、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重点讲到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分别详细地从摸清成因、转化重点在课堂,课前补是课内转化的关键,巩固转化成果四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这次培训,全乡老师能够更多的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做好转化工作。

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引领 篇3

关键词:教师;成长;问题;途径;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学生成才的主导。只有教师专业成长,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管理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综合素养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才。有道是: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一个文化底蕴丰厚、多才多艺、综合素质较高的小学教师更会赢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学生及家长选择教师、选择优质教育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

因此,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是每一位校长应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治校方略。

1 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1)自身因素。教师自身学识浅薄,满足于原有知识,如有的教师自认为学校里所学的书本知识已经够用,靠吃老本的思想作祟;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有的教师不读书不看报,教育方法落后,凭借自己工作的踏实,死灌硬教;教师家庭拖累大或搞兼职、三产等,“开垦自留地,慌了公家田”;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常常怨天忧人,思想消沉。

(2)环境因素。教师所在学校学风不浓,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所在学校校风差,正不压邪,研究风气更谈不上。

(3)管理因素:校长教学水平及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引领教师成长,热衷于社会交往,缺乏书生气、学术气;校长仅凭经验管理,缺乏制度约束,评先选优随意性大,挫伤优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业务骨干工作上的上进心;校长管理松懈,缺乏专业引领,缺少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2 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路径

(1)勤奋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一是向同行学习,提高教学艺术;二是向书本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三是向专家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谈到学习,首先要解决好工学矛盾。所谓勤奋学习,一是要有学习的紧迫感,认识提高了,时间会挤出来。上海原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退休后仍然每天学习一小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是要学会学习。一线教师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是捧着刊物学,这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跟上课改形势,接受他人的启迪大有助益,但教育教学专著一定要读,因为只有读专著才能系统地了解、吸收、借鉴作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一线教师喜欢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不太喜欢学习理论,因为理论比较抽象,这种倾向也有必要改变。看课听课是一线教师常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直接而实用,要增强学习效果,就要在看课听课过程中思考、琢磨,课后讨论、评析,既能听出其中的学习之处,又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想出改进的措施。总之,教师要成长,就要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

(2)勇于实践。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只有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精讲精练,落实三维目标,培养思维能力,追求高效课堂,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要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积极争取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在当前教辅读物很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否则既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又对课程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能力。总之,事业是干出来的。有了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目标,有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就要勇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3)经常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思考能力。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获取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

教学中进行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写反思日记、写教育叙事、写教学案例、写课堂实录、开展行动研究等。

(4)勤于动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认识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写文章,还可以促进阅读、学习,为写而读的“读”与平時的“读”用心程度不一样,效果也就大有悬殊。没有一位名师不是勤于动笔的。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老师们,应从魏书生、于永正、华应龙等名师身上受到启迪,尽快拿起笔来,从教学札记写起,写一些教学随笔,如有精力,每学期写一两篇经验总结、教研论文、微型课题,持之以恒,几年之后,会大受其益。

3 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管理

校长是一校之魂,百师之首,千生之望。因此,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师、引导者、评价者。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说:“办好名校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是生源、师资和经费保障”。师资主要要靠校长的校本引领、校本培养。那么,怎样的校本管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1)校长应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校园成为书香气息飘逸的读书学园,教书乐园。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另外,作为一所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但是就在这片文化沃土之上,读书也是渐行渐远。2006年,中国有阅读能力的人,人均读书4.5册;韩国有阅读能力的人,人均读书11册;日本有阅读能力的人,人均读书40册;以色列有阅读能力的人,人均读书64册。同样的阅读能力,一个是4.5册,一个是64册,所以他给了我们很深的启发,国民素质的差距说到底是学习的差距,是阅读的差距(光明日报短评《国民素质的差距就是阅读的差距》)。由此想到,教师的差距说到底是专业成长的差距。

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存必需。 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平时我喜欢问老师“最近读什么书”,答问似有蜻蜓点水之嫌,讲没有时间阅读客观原因的大有人在。我想是你没有寻找读的时间,你没有充分认识到读对你的教学起的重大作用。我们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你还是写的别人的东西,你还是花了很长时间,但仍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你的个性,你的风格。你开始不妨每天拿出十分钟读教学杂志,二十分钟读教育专著,半年之后坚持每天读书一个小时。晚上临睡前,一边泡脚,一边读文学作品,即养心,有益智,何乐不为。这样你的读与教就会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于永正老师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之一,就是“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

校长如何营造氛围,建议每次开会前,安排一位老师以“我的读书故事”为主题进行精彩三分钟演讲;每学期组织一两次教师读书沙龙、教师读书征文比赛、教师读书成果交流、推荐发表教师的优秀读书心得等。

(2)校长应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让学校形成相互学习的气场,专业成长的赛场。“我拥有我的讲台,我珍惜我的讲台,我研究我的讲台,我激活我的讲台,我享受我的讲台,让生命因讲台而精彩”应成为每位教师的精神追求。一是校长要定期通过多种活动对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专业成长教育、高效课堂教育。一方面对成长中的先进个人、典型课例及时表扬宣传,另一方面,对落后者从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帮扶、业务上帮助。二是校长要从制度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营造教研氛围。有些人不重视教学研究,靠吃老本独创天下,已不适应发展中、改革中的教育。只有通过校长的引领、制度的约束,逼迫其从事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而不研则虚,研而不教则空”应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三是校长要创造必要条件,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作业设计评比、质量监测设计、教学案例展评、教学反思评说、专题研讨、金点子荟萃、优质课参赛、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武等等。四是校长要重视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长的业务引领作用。校长要亲自参与教研组活动,帮助组长设计研究的主题,策划教研活动的形式,指导组长抓好集体备课,定期让教研组长述职,评选优秀教研组长等。

(3)校长应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让不同教学风格、不同专业个性的教师出类拔萃。校长管理的水平在于学会借力,要借教师专业成长之力发展学校,提高质量,提升品牌。一要为优秀青年教师搭建教学比武的平台,如现场课、录像课比赛,才艺展示、素质大赛等。二要为优秀教师提供与外界教学交流的机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外校的“名、特、优”教师交流学习。三要为教师学习提供盡可能多的渠道,如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与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教师,让教师观摩优质课等。四要鼓励、支持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并对外进行学术交流。五要长期开展读书工程、青蓝工程、栋梁工程、名师工程等“四大工程”,让不同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

(4)校长应建立教师多元评价机制,让大多数教师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多元评价。评价方法上既要重视对个体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团队的评价。评价内容上要考虑大多数教师的知识层次、个性特点、教学风格、管理特点,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评价方案。评价策略上要给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展示亮相的机会。可设计教学奖、读书奖、教研奖、育人奖、伯乐奖、合作奖、贡献奖等多种奖项,让教师从精神上得到满足。

让新教师在引领中幸福成长 篇4

一、赏识

对于90后的年轻人来说, 她们现实生活是惬意的, 可是, 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后, 辛苦和忙碌将伴随着每一天。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常使得这些教师们处于激情和茫然并存的状态。因此, 园领导恰当的赏识、及时的点拨至关重要。

那么, 如何赏识呢?首先, 要善于发现新教师身上的亮点。有一个新老师在学校里获得演讲第一名, 看到她的证书后, 我对她说:你能获得这个名次, 说明你的语言能力非常好, 希望你能充分发挥这一特长, 在教学中取得好成绩。一年后, 这位老师果真不负众望, 所执教的语言课获得了市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她正逐步成为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

其次, 关键时刻有效点拨。去年, 有一位小李老师由于缺乏家园工作经验, 在早上的晨间接待中和家长发生了冲突, 家长怒气冲冲地找到园长室, 对小李老师的工作除了表达了不满以外, 还强烈要求给孩子转班, 否则就要转学。了解情况后, 我们首先做好了家长的工作, 送走家长以后, 又及时和小李老师进行了交流, 告诉她, 大家都很欣赏她年纪轻轻却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克制、大度和宽容, 这是很难得的, 并帮她分析了与家长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 使她明白, 由于经验不足, 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 千万不要有心理负担和压力。在园长和配班老师的共同帮扶下, 小李老师不但和这位家长沟通得特别顺畅, 而且还成为不错的朋友, 各个方面的工作也做得更加出色。

二、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 第四层次就是尊重的需要, 人在交往中如果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不但能得到心理的渴望和满足, 而且还能提升自我追求目标的信心。因此在管理中, 我们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幼儿园是一个以女同志为主的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彼此之间只有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才能形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们经常开展各种形式座谈会、创意沙龙等, 让教师们敞开心扉, 说出自己内心的疑问和需求, 使新来的老师渐渐明白:幼儿园应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困难共同面对, 有了收获共同分享。现在, 一批批年轻教师已经扎根幼儿园, 我们的队伍已经由原来的十几名扩大到了三十多名。这样的氛围不但能让新教师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精神上的放松, 工作起来会更加舒心。

三、搭台

为了使年轻教师快速地适应岗位要求, 提升专业水平, 就必须为她们的成长搭建平台, 让新教师在历练中健康成长。

首先要给新老师选一名优秀的领头人。由于每个老师的个性不同, 能力也有差异, 在给新老师选配班老师时, 我们打破了以往硬性指定的办法, 而是把优秀老师的资料发放给新老师, 并鼓励新老师主动和优秀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然后再结成对子开展工作。由于有自主选择性, 新老师不但对配班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多了一层亲切感, 工作起来就会更加融洽。第二, 引领新教师积极参与园本教研工作。我园每学期都要根据教研计划开设观摩课、公开课等, 大家课后进行充分的评议、研讨、反思和总结, 使新教师不出园门就能学到很多经验, 找到许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新教师敢于上公开课, 不断展示自己的能力逐步磨炼自己。第三, 鼓励新教师走出去。为了更好地让新教师开阔眼界, 提升理论水平, 我们经常利用各种机会组织新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给她们争取各种参赛的机会。不管结果如何, 只要参与就是胜利。我园新教师已有10余人次在省、市、县的各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四、争取

为了更好地留住人, 更留住老师的心, 幼儿园应尽一切努力给这些年轻的老师们争取到合理的利益。

我们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奖惩制度, 做到优劳优酬, 以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热情。每到年终, 公办教师都能领到一笔可观的绩效考核奖金, 我园也为这些自聘教师争取到了同样数额的资金;教师节表彰的名单中, 我园优秀的年轻教师也一定名在其中;公办教师工资变动, 我园想方设法使这些年轻的临代教师的薪水也有所増加。我们曾在全体临代教师会上说过这样的话:你们的工作性质是国情所决定的, 幼儿园无法正式把你们转成公办教师, 但是, 幼儿园会尽全力给大家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让你们感受到在这儿工作的尊严和价值。

立足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成长 篇5

济南市平阴县玫瑰中学

韩国栋、刘吉冉

近年来,我校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实实在在的开展校本研训,使全校师生从中受益匪浅。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校本研训的开展似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使教师形成了先进的理念,帮助教师实现了专业发展,也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培训学习,提升理论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建立了校本研训学习制度,引导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与习惯,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职业生活方式,号召全校教师争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在理论学习中,我们做到“三个层次、三个必须、两有一查”,即:学习形式上分三个层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学;学习内容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思想,必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习管理上实行“两有一查”,有学习笔记,有学习体会,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学校还为此专门投入一定经费,投资二十几万元加强了阅览室和校园网建设,人人配备了高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为教师提供了最新的学习资料和最优秀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

一是学校扎扎实实的开展新课程培训和业务理论学习,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每次学习严格考勤,并要求教师人人写出学习新课程的体会、教学案例评析和教学反思,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并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之中。通过学习、观摩、反思等系列活动,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

二是开展以理论为指导,以操作为基础,以实践为目的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我们充分发挥学校计算机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对不同年龄的教师分类要求,分步达标培训。通过培训,我校80%以上的教师已会熟练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英特网上下载的资源,20%以上的教师已成为远程教育的行家里手。

二、自我反思,促进不断进步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每学期开学初,学校要求教师结合前期教学实践中困扰自己的问题,自下而上的汇集教研组内本学期的研究专题,自觉的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反省、思考、探索能解决自己问题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校首先从“寻找自身的困惑”开始,引导教师反思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研究状态下去思考、实践,并响亮的提出“让遗憾远离学生”。在备课中,学校积极倡导个性化和创新设计,注重教学反思的原则,着重检查教师所写的教学反思笔记、教学随想等内容,要求教师认真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教案,根据情况有的还要上反思课。学校定期对教师的反思案例精心选编,进行汇集整理、交流,形成教学实录、教学事故、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校本培训资源库,从而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主题论坛,把问题分解成“观点碰撞”、“案例研讨”、“个案诊断”等板块,通过小组辩论赛和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让教师在其中尽情的互动交流、研讨、体验,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分享经验、研讨问题,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三、研训结合,实现共同成长

组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鉴此,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和支撑,以科研为先导,从宏观把握学校教学方向,从微观上深入教学领域,使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得益彰。一是校本教研活动常抓不懈

每学期都扎实的开展以“讲三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实验教师研讨课、人人展示教研成果的汇报课)、“练五功”(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课)、“评五优”(优秀说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质课、优秀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每次活动做到了“五有”,即有学习研讨材料、有说课、有教案、有听评课记录、有教学反思,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导处及时收集有关资料,结集形成成果。二是不断深化专题研究活动。学校紧紧围绕县级课题“三段六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进行研讨,围绕“自主、合作、探究”之核心,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案例交流、讨论案例、思维碰撞、反思提高、行为跟进。通过研究、实践,教师们得科研意识强了,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了。

四、专业引领,提高专业水平

专业引领是把学校研训引向深入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千斤顶。一是学校购置了大量的课改实验教学音像制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办了空中课堂,组织教师学、看、听。二是名师带动促发展,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实施能者引领。只要有省、市、县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教学观摩、业务培训活动,学校就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学科、学术水平。对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学校全额报销其差旅费用,并且每次外出学习回校后都为其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其开展讲座,交流学习体会,上师范课等,使全体教师能资源共享、智慧共享,达到了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目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力度,实施“捆绑式”教研,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手拉手”共发展、同提高活动,通过有计划的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在业务方面少走弯路,迅速成长。

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地学、看、听、研、仿,理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行动上逐步跟进,专业水平大有提高。几年来,我校教师有4名教师在县素质提升工程中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18名教师评为县骨干教师,二十余人次获市、县优质课一、二等奖,论文、案例获奖者达百余人次,2010年我校选送参加平阴县教学能手竞争的7名教师全部过关,过关率达到惊人的100%,创造了乡镇中学的奇迹。

(邮编:250407

地址:济南市平阴县玫瑰街64号

三个维度引领教师精神成长 篇6

综观当下教师中的各种疲倦状况,与学校管理制度的滞后不无关系。不少学校的制度建设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又缺少持续发展的科学性,教师看不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比如,教师职称评定,应该是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但当下职称成了帮助教师提职加薪的“梯子”,很少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加以完善。学校只重视职评前的引领,而职评后如何跟进考核,怎样强化聘后管理,这些方面都缺少具体举措。而对教师来说,高级职称到手就万事大吉了。甚至有些学校还明文规定,50岁以上教师可以不参加校本研修,可以不上公开课,可以舍去一切考核……从表面上看,学校的制度体现了对老教师的“人文关怀”,其实,完全把老教师打入了“另册”。制度是把双刃剑,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助推学校持续发展的“润滑剂”,滞后的管理制度不仅捆绑了教师成长的手脚,更影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因此,各所学校都要及时拆除有碍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篱笆墙”。如,我们学校规定,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上拥有高级职称的老同志,工作量减半,但必须与两个3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指导和听课不少于50节,上10节示范课,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论坛上做主题发言在两次以上,指导帮扶的年轻老师上两节校级公开课并对上课情况作点评等,这样做既体现了对老同志的人文关怀,又充分发挥了老同志的聪明才智。

二、让教师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不仅要知才、识才,还要根据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量身定做供其发展的平台,善于挖掘、培植并放大他们的潜能。比如,老教师管理问题,有些校长觉得很棘手,其实,老教师是学校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学校和谐发展的累累硕果就是靠他们不懈努力获得的;正是一代代老教师的艰苦卓绝才夯实了学校厚实的文化底蕴。发挥好老教师的余热,需要校长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和智慧。我们在适当减轻老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应该“减量不减质”,继续让其传帮带,继续让他们勇挑工作重担,当好参谋和顾问,继续上好公开课、示范课,继续传承老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校长在管理工作中,要大胆地起用新人,搭建好年轻教师成长的平台,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得到发挥,当下尤其需要拆除“把关教师”的“篱笆墙”,校长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放手”并放心地让年轻教师任教毕业年级、担任班主任等重要工作,在实践的历练中催生出新一代的优秀青年教师。如,我们学校在给年轻教师压担子上就有硬性要求:每年毕业班的老师中35岁以下的必须占一半,这其中须有1/4的人要在毕业班担任班主任。这样就从制度上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三、让读书滋养教师的文化底蕴

当下的教师培训虽然抓得紧,但免不了急功近利和浮躁,导致教师文化底蕴浅薄的现状难以改观。引领教师永不停息地读书是滋养教师成长最有效的载体。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教师的精神才能畅游于古今中外,教师的胸怀才能开阔,教师的境界才能提升,教师的理想才会高远。因此,书本是给教师精神“补钙”的最佳“营养品”。在引领教师读书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抛弃功利和浮躁思想,既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景规划,更要废除“一刀切”“齐步走”等刚性化做法,引导教师“慢慢读”,像蜗牛散步一样,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放长眼光,以诚意的态度慢慢品尝读书所带来的变化,引导教师“差异化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如,我们学校在每学年一开始就公布了本年度的必读书的目录,通过网络开通读书讲坛,每个月从淮阴师院聘请一位专家在学校网站上讲两次课,老师随时可以视听,也可以与专家通过微博进行互动交流;学校的文、理、专业教研组,每学年各搞一次全校性的读书展示活动,将本组的读书特色和亮点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既交流了各组的读书情况,又促进了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

活动引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7

一、活动引领高起点

学校举办的各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都有至少一个非常鲜明的活动目标, 即促进教师在某个领域或层面的提升, 譬如教学设计、语言规范性、师德的认识和渗透以及课堂驾驭能力, 等等。选手展示之后都会有专家对活动举办初衷和目的阐述, 以及针对每名选手的点评。这一环节的理论性强、针对性强, 往往是该领域最前沿知识的集散地。例如在教学之初, 我参加过一个主题为教师普通话的演讲比赛。虽说我没能拿到名次, 但是却受益匪浅。那次活动之于我更像是一次观摩与欣赏: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前辈如何在各自的课堂上妙语生花, 化解难关;我认识到了普通话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字正腔圆, 还要艺术性地为课堂增光添彩。对比之下, 原本对普通话还稍有自信的我, 再也没有了半点沾沾自喜, 而是很快找到了新的思索方向:我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如何使我的语言为我的教学服务?课堂语言如何处理更有助提高教学效率?当然不可忽视的是, 每次参加活动, 参赛选手都能得到大量的帮助, 加深同事之间的友谊, 同时也会结识好多新朋友, 拓展自己的人脉。所以, 青年教师多参加、体验各种活动, 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求进步。

二、活动引领多收获

在每一项活动的前前后后, 青年教师必然会收获很多。好的名次、更高级别的奖项固然是一种收获, 但每个参与者都知道:收获远不止于此。以本人为例。2008年6月我在北辰区首届“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论坛”中获一等奖;2010年7月我在天津市北辰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11年5月我在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获天津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2年9月, 我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教学光盘评比与现场比赛中收获两个一等奖;2012年12月, 我在第十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荣获一等奖。除了这些奖外, 本人还收获了什么呢?本人在每次比赛的准备阶段要做以下工作:一是广泛搜索本次活动的相关背景知识, 理论依据及发展趋势, 以科学地确定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路线;二是搜集材料, 深挖材料, 领悟内涵, 初步确定教学设计;三是课堂试讲;四是听取听课教师反馈, 进行修改。在最后的方案诞生和奔赴正式赛场之前, 如是的过程可能要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 参赛选手可谓处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创新、尝试、反思和修改之中。经过这样一番磨炼后, 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必然提升:教学设计更加合理, 教学步骤更加顺畅, 教学方法更加科学, 教学主题更加深化, 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教学活动更加丰富;选手的语音语调、手势步伐、艺术手段等也会较之以前有大幅度提升。

三、活动引领新追求

打造“四大工程”引领教师成长 篇8

一、打造“温暖工程”,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教师只有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才能以更大的动力,更富有创新性的精神投身到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中去。学校把“以教师为本”落到实际行动中,充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尽一切努力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1.物质关爱让教师自我提升。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历,对参加研究生学习的教师解决百分之五十的学费,并报销车船费;鼓励教师参与各项活动,对教师外出培训、交流、竞赛等活动,所有费用由学校支付,并补助生活费,获得名次的学校给予重金奖励; 加大教师身心健康投入,聘请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每年免费为教职工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为每位教职工办理医疗保险。

2.精神关爱让青年教师奋发图强。所有青年教师都有追求自我发展的欲望,具体表现在思想上不断进步、专业水平上不断提高、工作上获得肯定和荣誉等。学校对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关心爱护,工作中充分肯定信任,采取“充分信任———委以重任———精神激励”模式,使青年教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专业成长。一是领导的“楷模激励”,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处做教师的楷模;二是生活中的“情感激励”,领导充分理解、尊重、依靠、关心、信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为他们创设机遇,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三是工作中的“责任激励”,责任是教师身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希望,成才是他们的迫切愿望,学校充分肯定、信任和大胆使用每位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一些学生管理工作,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潜能;四是决策中的“参与激励”,青年教师都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学校重大决策都要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五是发展中的 “目标激励”,青年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更具发展潜力,早日成为名师,学校帮助青年教师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并引导他们一步步去实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二、打造“青蓝工程”,让教师在互助中成长

年轻教师的成长,要靠指导教师用经验来辅导,同时,青年教师的知识新、观念新,接受能力强,又能给指导教师以促进,通过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才能长盛不衰,才能枝繁叶茂。我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子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让教师们分享经验教训,互助解决问题,催生工作智慧,促进专业发展。

1.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安排教学能力强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采取“捆绑制”激励发展, 制定成长目标,徒弟成绩的好坏要与师父挂钩,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共同成长。主要是抓好“四带”工作:一是带德,就是使自己的“徒弟”具有良好的师德,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二是带才,就是要对“徒弟”进行业务指导,解答疑惑,传授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三是带教,就是指导“徒弟”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评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带研,就是带领“徒弟”从事教研和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搞教科研,督促青年教师总结工作经验,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机遇、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努力做到“手把手”,从基础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带动课前课后的各个环节,精心指导,发现不足,积极引导,耐心帮助,一旦有了成绩,及时表扬鼓励,使青年教师较快的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学校的希望之星。

2.实行“名师工程”引领专业成长。学校把培养名师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制定了“郧阳区二中名师、骨干教师评选条例”和“名师、骨干教师评选量化考核细则”,为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发展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这些目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这不是让他们为工作而工作,而是让他们为一生幸福而奔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并让他们从奋斗中获取成功的乐趣。

3.建立教学研究互助体推动专业成长。学校规定每周各教研互助体活动时间,全组教师共同讨论上周教学成功经验、 困惑和需要反思的地方,研究下一周教学计划和知识点落实方案,让青年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辅导查漏补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成长。

三、打造“读书工程”,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实施“读书工程”,引导教师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信念”, 激发教师“超越自我”的热情,树立“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的意识,陶冶教师情操,修炼高尚师德,扩展专业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学校在物质保障、组织实施、过程调控、效果评估等方面, 建立了一系列读书学习制度,保证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学校购买大量书籍,供教师免费阅读。每位教师做到“四个一”,即每周至少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论坛。举办不同层次的报告会、专题讨论会等,鼓励和支持教师建立读书俱乐部、书友会、读书小组等各种学习型组织,按照“自己命名、 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原则,建立“教育沙龙”、“读书成长共同体”、“博客群”等交流平台,分享读书心得与经验, 使教师逐步达到“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技艺,有愉悦的心境”的为师境界。学校不定期举行全校性的“读书交流活动”,使“读书”成为教师们寻找教育方法和解答教育困惑的有效途径,也成为青年教师们提高自身专业修养的必由之路。

四、打造“人文工程”,让教师在活动中成长

1.学校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开展红歌颂、体操赛、趣味活动等大型庆祝活动;先后成立了教职工舞蹈队、健身队、 篮球队、排球队、秧歌队、书画协会等文体活动组织;坚持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报告会和培训班,如2014年教师节邀请深圳道弘教育高级讲师周雷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如何做一名职业化教师”的专题报告会;坚持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如举办乒乓球赛、秋冬季跳绳赛、篮球赛、排球赛等。通过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为教职工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重视网络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篇9

一、配置硬件, 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近七八年来, 受惠于江苏省“六有”“校校通”“四配套”“三新一亮”等工程建设, 特别是教育现代化的创建, 我们学校在不断地添置与建设着现代化的教育设施。目前, 我校配置有两个计算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汇报厅, 18个班级班班配备多媒体投影仪, 每个办公室都配备有公用电脑, 每位教师笔记本人手至少一台, 甚至已经跟市教育局的网络建立起互动联结。可以说, 已经全方位地建成了信息化网络化教育教学教研平台。

一切以服务教育、服务教师为原则。在平时的工作中, 对硬件配置随时查漏补缺, 工作需要的, 随时添置。学校有老师办班级作文小报, 在电脑中排版, 用打印机打出底稿, 最后用一体机印刷。由于打印机是A4纸式的, 班报只能小块小块地排版, 工作繁重, 版面也不美观。我了解到情况后, 立马安排购买了专用USB数据连线, 实现了电脑排版到一体机印刷的一步到位, 大大提高了班报的编辑工作效率。学校环境与教学条件的改善, 逐步带来了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电脑、网络已经渐渐地成为教师们学习、备课不可或缺的媒介和途径, 而网络上的各种有益的信息和资源已经日渐被老师们开发出来, 作为有效学科资源的有益补充。

二、优化“软件”,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硬件要“硬”, “软件”也不能“软”。“软件”的第一软肋是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对于农村中心小学, 因为历史原因, 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教育投入的加大, 尤其是定向设备投入的加大, 我们学校获益很多。办学条件的提升是有钱好办事。但师资力量的提升, 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就信息化网络教研这一块, 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有时颇有难度。尤其是个别中老年教师, 学习新事物能力有时可能弱, 个别人对学用电脑和网络颇有微词, 很多都寄希望于年轻老师帮他们代办。所以, 我校在这方面加大动员和培训力度, 补贴经费给教师购买个人笔记本, 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同时, 还充分发掘校内人才资源, 进行长期的适用性辅导。学校信息员李成波主任在信息技术这一块颇有造诣, 每个学期, 他都会就若干个具体的信息技术运用给老师们开讲座, 在普遍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三、整合人力, 建设“原生态”资源库

“软件”的第二软肋是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问题。网络资源要多丰富有多丰富, 但既然都是大家能“百度”搜索到的, 那么对于我校的老师而言, 有利用与参考价值, 但没意义, 因为拿来主义提升不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所以, 我们就致力打造我校自己的“原生态”资源库。整体思路是:宏观调控, 条块分清, 职责分明, 责任到人。指导思想是:团队协作, 集思广益;宁缺毋滥, 积少成多。比如建设学科课件库, 全校一线教师被分成语数外和技能科四个学科团队, 分别由四个学校中层牵头负责, 将各学科教材按单元划分给具体的人员负责开发课件。课件开发过程中, 监控与指导到位, 确保成品要有一定质量。并组织优秀课件评比, 将胜出的课件向外推荐参赛。目前我校的课件库已经基本建成, 老师们做课件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与提高。

四、网络“落户”, 开拓教研“第二课堂”

(1) 创建学校网站, 开辟我校最权威的对外互联网窗口。学校网站辟有“校园资讯”“学校工作”“党工团队”“教师天地”“学生园地”“班级频道”等一级频道, 还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了博客专栏。所有的在职教师都开通了自己校园博客, 成为校内教研互动的主平台。我校的陈树华老师甚至自费创建了教研博客“老Q工作室”和“学生成长博客”, 将自己的教研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展到了网络, 研究、学习的触角一直延伸到课外、校外、寒暑假……陈老师不论何时何地, 有条件就会登上博客, 与学生互动, 辅导交流, 师生感情融洽, 交流的内容从学习、到生活、到理想, 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都会“回来”留下一行行“眷恋”。

(2) 鼓励教师在知名教育论坛, 如“教育在线”“语文论坛”等, 注册开帖。有的教师尤其是部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局限于一隅, 难得名师引领, 所以提升的空间极为有限, 教师成长缓慢, 而且质量不高。少部分名师, 有时也自觉有点“井底之蛙”。互联网来袭, 网络平台打开了极为宽广的世界, 走进网络, 深入论坛, 品读着众多大师、名家和一线教师精彩纷呈的文字, 才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 外面的天地好开阔。很多老师表示, 我从“被上网”不知不觉地发展到“恋上网”, 现在大部分老师对论坛里的“读书空间”“教学研究”“学科备课”一类的栏目最感兴趣, 网络空间打开了教师教研的思路, 提升了教师教改的信心, 增进了教师立足讲台的资本。

引领新教师成长 篇10

通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教师理解和实践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核心问题, 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方向和性质,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智慧决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质量和深度, 只有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成长, 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近年来关注教师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的成长, 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现状, 对于深化农村小学新课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如何运用“六模块”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笔者以为以下几种做法值得一试。

一、明确青年教师发展目标

青年教师是我校运用“六模块”引领专业成长工作的重点对象, 具体要求是:第一阶段, 学习“六模块”, 懂得如何利用“六模块”的模式写教案、实施教案、听课评课、管理课堂、制作课件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第二阶段, 在“六模块”精神指引下能独立处理教材备好课, 学会说课。将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设计, 以及教学环节的实施等有条理地完整清晰地叙述出来。特别是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上好研究课。第三阶段, 在前两段基础上逐步明确自己的专攻方向, 注重对学科教学模式的综合探索, 每年开设一次研讨课或特色课, 努力培养学科教学特色型教师。

二、开展针对农村实际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研究

农村小学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困难远比城市学校大。农村小学的学生, 从小生活在农村, 见识少, 基础差, 思维不够灵活, 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常常熟视无睹。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所创设的不少背景并不切合农村学生实际。例如, 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时髦的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 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来一定困难。其实, 农村小学的教学并非一味是困难, 只要我们静心研究, 就会发现农村小学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还是大有可为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农村小学生接触面窄, 见识较少, 可不少孩子头脑聪明, 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 是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 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氛围, 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曾组织“农村生活情景数学化”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六年级《面的旋转》一课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很枯燥, 而这些知识又是学习圆柱和圆锥必要的前提。怎样让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是这节课的关键。由于上这节课时正好赶上过大年, 于是教师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 让学生们观察点完烟花爆竹的火柴刚熄灭时有没有一个红色的小圆点。然后挥舞燃完的火柴, 在舞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由于这是生活中有趣的游戏, 学生们兴趣非常高, 都非常愿意去尝试, 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点动成线”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又让学生舞动小棒, 理解“线动成面”;转动做好的小旗, 理解“面动成体”。通过这些小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有专家指出, 青年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 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 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 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根据学科特点, 我们利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 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三、指导“每周一星”精品展示课

我校每周要推荐一堂“每周一星”青年教师精品展示课。学校规定课前研讨要明确围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研讨主题, 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 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 带着教学的好资料, 带着教学的真方法, 带着教学的实任务。举例说明:

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的“巩固练习”环节设计:

1. 估计一下每道题大约是几十米。 (6道题)

2. 列竖式计算, 加*题要验算。 (4道题, 后两题要验算)

3.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错误的请改正过来。 (3道题均是课前预设好的)

4. 解决实际问题。 (2道题)

创新校本教研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篇11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原则;途径

作者简介:陈伟球,小学高级教师,小学副校长。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应该越来越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作为最基层的学校管理者,该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一位学校领导者面临的新挑战,新的管理模式。

一、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则

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要以人为本,要着眼于学校生存发展,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一)面向全体与针对性原则

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的是教师群体性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还应针对教师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专业水平、实际经验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与实施,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根本原则。按照教师的学科、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同分成若干层次,提出不同的目标,在同一内容上逐层完成目标。

(二)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原则

坚持把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同时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把学校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阵地,让教师参与制定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让教师经历培训过程,知晓评价结果等。

(三)自学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制定保障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机会施展才华,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只有每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了,教育的大花园才能百花齐放,绚丽多彩。

二、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满足自我完善愿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虽然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系统中,对多数教师而言,起根本作用的仍然是物质动力。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学校,完全靠物质的需求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比较难实现的。因此,主要是以注重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来调动教师的内驱力。

(二)增强学习意识,保障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要使教师们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把正确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因而,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以提升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

(三)加强教研管理,保证教师有交流学习机会

确立“校本教研为载体,课堂教学是归宿”的教学教研管理思路,建立健全教研管理组织机构,以教研促教改,以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开展“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和“评优课”等校本教研,以点带面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兴教育科研之风,拓宽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

学校的教育科研,最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进行,教育科研工作不是额外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反思和重建。教师的成长不是套用教学原理,而是在问题研究、实践反思状态下成长。

今天的教育,需要教师成为专业人员,需要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该身先士卒,学习在先,研究在前,带动全体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增强素质,保障教育和教师发展。

参阅文献

[1]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2]叶平.走向校本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络).2007.12.

引领新教师成长 篇12

一、构建“双主体互动”的教研模式,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双主体互动”的教研模式是基于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把教师视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潜能, 教研员作为教研活动的另一主体, 在与教师有效的互动过程中, 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促使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反思研究型迈进。

1. 让教师在多种教研方式中得到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以实践为核心, 以问题的探究学习为有效途径, 变注入式学习为主动反思学习, 变参观式观摩为研讨式观摩, 开展多元有效的教研活动, 满足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实际需要, 让教师在“优秀案例对比分析式教研”、“实践体验式教研”、““参参与与互互动动式式教教研研””、、““教教育育活活动动点点评评式式教研”中不断反思,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 在一次观摩活动后的现场研修中, 大家对音乐欣赏活动“拨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研员没有直接判断谁是谁非, 而是运用“实践体验式教研”, 通过启发式问题、看图谱、听音乐、谈感受、做游戏等方式, 通过层层引导和教育活动的实际反馈, 让教师们明白图谱是音乐形象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的一个载体, 不应该束缚、限制了幼儿的想象, 而是借此引领幼儿充分地联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使它承载着音乐与幼儿情感体验以及美好的想象,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欣赏的核心价值。

2. 梯次培训, 深入指导, 共同提高。

根据学习研究理论, 教师的学习是主动建构性的学习, 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学习, 是基于经验的反思性学习。在了解教师学习特点的基础上, 我们依据教师的实际情况, 面对有差异的教师, 实施有差异的教研, 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实践中, 针对业务园长我们实施专业引领, 促进其发展。首先, 我们将超前的、相关的教育信息传递给他们, 以丰富他们的教育资讯。其次, 以市、区级各项教学评选活动为契机, 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再次, 定期组织业务园长进行“焦点问题大讨论”活动, 园长们把园所教学中的困惑、难题列举出来, 大家共同研究,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不断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 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针对骨干教师我们提出问题、引发其思考。根据骨干教师在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和研讨中的表达, 判断教师当前水平,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促使教师不断质疑、反思、设想、实践与尝试, 丰富和调整了自己原有的行为和认知结构, 促使他们向更新的认识和更高的水平迈进, 逐步实现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教师个体我们发现问题, 及时交流。我们捕捉具有普遍意义和典型的问题, 调动教师已有经验分析和解决当前的困难。我们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 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幼儿的不同反应有所应答。

二、全程参与, 全面指导, 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我们从园本教研入手, 以提高业务园长的教研能力为有效途径, 加强对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强调专题的针对性、计划的操作性、过程管理的实效性。在实践中, 我们狠抓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 确立专题。首先, 我们根据全区情况列举出可供选择的专题, 引领研究方向。其次, 立足教师需求, 自下而上确立有价值的教学研究专题, 把确立专题的过程作为一次教研活动的过程, 了解教师的教研需求, 在真诚地听取教师的想法和建议后, 确立一个符合本园教学实际和教师需求的能有效解决教学中共性问题的专题。专题确立后, 组织全区业务园长对各幼儿园专题进行“会诊”, 诊断专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对有疑义的问题大家展开讨论, 在相互交流中澄清问题、达成共识。

环节二, 制定计划。具体翔实的教研计划是有效开展教研的前提。立题后, 我们注重引导业务园长对专题设计的相关理论先行学习, 对各园所的专题计划实施对话式指导, 鼓励“措施具体、操作性强”的园所, 帮助有问题有困难的园所, 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法, 使计划真正为教师的行动研究、为优化教育行为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阶梯。

环节三, 关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研员以引导者、研究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园所行动研究之中, 通过更新园本教研方式, 开展教研指导随笔大家谈活动, 建立共享协作组, 使园长更加关注教师的需求与成长;使教师融入其中解决困惑, 得到收获;使园所在交流中澄清问题、探求策略、共享经验。

我们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夯实教研过程。一是以教研指导随笔为载体, 提高业务园长的指导反思能力。我们鼓励业务园长在教研过程中把注意力转移到研究教师、关注教师上, 赏识、发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 对教师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园长研究分析每位教师教育行为中所折射出的问题,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困难所在, 以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指导教师。把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帮助、指导教师转化教育行为的教研随笔。二是倡导业务园长结合专题研究情况, 带着问题深入各班。“今天要去哪个班、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上一次已解决的问题在这位教师身上得到反馈没有”等。三是业务园长利用批阅教案的环节, 根据所研究的专题, 对教师反映在教案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四是倡导园本教学研究内容相似的幼儿园形成协作研究小组,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过程中, 澄清问题、探求策略、共享经验。

环节四, 总结提升。在这一环节中, 教研员通过调研, 关注专题落实情况, 学期中、期末组织园本教研阶段成果展示等活动, 促进教研成果的反馈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上一篇:世界经济面临重大挑战下一篇:雷达抗干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