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4-10-25

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精选10篇)

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1

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记北正街小学关协

武陵区北正街小学关协认真贯彻“在职领导搭好台,老同志唱好戏”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负责领导小组后,坚持定期召开关协工作会议,聘请以“五老”干部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建立了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社会教育为依托、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的“四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办好了“家长学校”“交通安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学校深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重要性,因此,狠抓师德师风的建设,建立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为创新工作方法,该校坚持“实践育人”、“环境育人”,开展了与“诚信同行”主题活动,发出了“做诚信校长、做诚信教师、当诚信学生、创诚信校园”的倡议,成立了“雷峰银行储蓄簿”专门记录同学们每天乐于助人,诚信守信的点滴进步。开展“爱自己、爱家人、爱学校、爱校园、爱祖国”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唱民族歌,颂民族情来体验“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精神。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而且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学校还将“让每一块墙壁说话”作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校门口十几块宣传橱窗常换常新,“星级中队评比栏”、“北小之星宣传栏”、校歌、校训、校风,《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基本道德规章二十字的刊出,规范了学生的举止,约束了学生的言行。充分展现出北正街小学的师生们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武陵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2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生活教育。就职业教育而言, 学生的职业指导至关重要, 而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过体面的生活。这里所说的“体面”并非单纯的有一份好工作, 而更多的是让学生懂得生活, 学会生活, 在生活中健康成长、成才、成功。而这一重任离不开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只有和生活充分对接才能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 所以生活德育是继承行知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生活德育, 源于生活

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具有特殊的共性。从家庭背景来看, 职校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还远远不够。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好、上不了普教而感到闷闷不乐, 甚至对孩子失去信心。有调查显示, 职校生的家长的学历层次相对偏低, 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还有的职校生的家庭比较特殊, 笔者所在学校某班的调查结果显示, 单亲家庭超过班级学生数的25%。从学生个体来看,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行为习惯欠妥帖, 文化基础偏弱, 性格养成也有待提高。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 将来的第一就业岗位大部分是在企事业单位的基层或者自主创业, 但是长期的学校生活并不能让他们从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发展目标等多方面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融入社会、融入职场。

德育活动在于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向成熟, 走向现实社会, 走向生命发展。职业学校以“生活德育”为特色, 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平民教育, 有效开展素质教育, 指导学生立足生活, 提升品质, 发展自我。“生活德育”的基本内涵是学校的德育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将来可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 学生在心理、生理和职业发展中可能需要什么品质, 我们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给予特殊的引导。学生现在的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引导, 我们就要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这种“生活德育”必须是生活的、行动的、前瞻的。

三、生活德育, 丰富生活

(一) “生活德育”在生活中感受教育

爱与责任。都说90后没有爱心, 没有责任感。对现在的中职生来说, 他们并不是缺少爱与责任, 而是缺少表现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让他们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走进大自然开展各种活动, 彰显职校生的爱与责任。青年志愿者结合专业特长定期走进社区开展技术指导等服务:在多个社区维修各种大小家电几百个, 分文不取;长期与真美好敬老院合作, 逢年过节或双休日, 学生会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 为老人带去一台精彩节目或者为老人包饺子。老人们像看到亲人一样笑得无比开心。为倡导低碳环保, 在学生中开展环保手提袋制作活动和保卫母亲山拾垃圾活动。路人看到学生行为, 领取学生送的手提袋, 赞不绝口并一起参与到行动中来。上述活动的开展明显激发了学生的爱心, 培养了责任意识。

情与青春。青春期, 是生命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矛盾中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引导得好, 学生将形成完善人格, 不断成功。引导得不好, 也可能给学生带来终生遗憾。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拓展为青春期健康教育。通过与各高校合作开展青春期“同伴教育”。由高校的学生在学校青春期健康自愿者中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再由各位自愿者在各班中分枝散叶进行教育。同时, 聘请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地方妇联的教育专家到校讲学, 从专业的角度引领学生正常的青春期行为, 形成健康的交友心理和行为模式。通过青春期健康知识的学习, 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 从畏惧羞涩走向理解坦诚。

校与职场。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弱, 有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要求。“生活德育”通过三个层面将学校与职场有效对接, 历练学生的职业品格。

一是加强学生会队伍建设。学生会组织犹如企业的组织架构, 成员之间严格按照企业级别制度执行工作, 高度自治, 促进效率提升和管理水平。学生会定期召开各种例会, 开展各种活动, 组织成员和广大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参观。在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中学生更多地了解了社会和职场生活, 有效地促进了对学科知识的再认识。

二是开拓学生社团企业化运作模式。以学生小商品交易会和变废为宝活动为起点, 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成立汽车美容中心、变废为宝再生有限公司、家电维修服务中心、“蝶艺坊”工艺公司等企业化社团。从模拟企业场景, 营建社团企业文化;仿真企业化经营方式, 创造社团经济效益;以企业化之名重设社团组织管理结构;以企业化管理方式践行社团管理等几个方面加强学校社团企业化运作管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企业氛围, 培养创业意识, 拓宽思维视野。

三是规范组织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目前, 学生利用节假日自发外出打工者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但是, 学生对求职技巧和职场的规范性很难把握。为此, 学校规范学生外出打工行为。首先, 了解现在学生打工情况, 对所在企业性质给予确认, 对学生从事的工作给予指导建议。其次, 学校联系企业, 统一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加强交通、消防、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引导正确的沟通、合作、关注习惯, 规范学生打工行为, 保证良好的职场锻炼环境。第三, 加强校企合作, 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培训, 聘请企业高管作为学校职业指导顾问, 到校讲学, 将企业文化带进校园。

(二) “生活德育”在活动中感受教育

安全第一。安全是德育永恒的主题, 安全的基础是规范。学校“生活德育”应更注重创设情境, 增进德育实效。学校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 分别与地方人民法院签署“院校共建协议”, 形成法制教育共建单位;与地方司法局共建“栖霞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与安居消防部门开展合作, 加强学生消防教育。通过和上述机构的合作, 学校长期坚持的法制教育和各种安全演练更具有真实性, 操作的互动环节更加具有实效性。例如:学生多次旁听了地方人民法院庭审, 对盗窃、吸毒、滋事等多种案件的社会危害及法庭处理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消防安全演练都是采用明火和烟幕弹, 模拟逃生并操作灭火器灭火。

充分行动。“生活德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德育课教学、文化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与职业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家庭与社会等丰富的德育途径, 长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感恩意识和完善的职业意识。除传统的校园活动之外, 学校针对职场需求, 开展职场拓展训练, 培养团队精神。面向全体师生开展“青春诗会”和“金秋艺术节”, 陶冶艺术情操。庆祝“班主任节”和教师节, 感谢师恩, 培养学生尊师重教、敬畏心理。

培养特长。爱心是想做事的基础, 信心是能做事的关键。而职校学生恰恰缺乏的就是自信。如何培养自信心, “生活德育”讲究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学校广泛发动学生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社团类别包括体育、艺术、专业技能等。社团每周利用下午放学后或中午时间开展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之间互帮互学, 不断提升体育、艺术和专业技能。通过社团活动, 学生的特长得到展示, 大部分学生都成为信心满满的职校生。

(三) “生活德育”在希望中感受教育

学长足迹。家长和学生经常会抱有读职业学校无用的想法, 只是想到职业学校来混几年拿个毕业证。针对这样的心理, “生活德育”要让学生展望未来, 充满希望。学校经常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 和在校生促膝谈心, 谈自己当时的想法和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以及现在的成就。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有的做了公司的中层领导, 有的在技术上发展迅速, 有的自己创业成功。虽然和一些大的企业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但是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已经足够引以为豪。在校生听了他们现在的成就无不羡慕, 同时又对他们付出的努力表示钦佩, 也给自己暗自定了方向。

自我规划。“生活德育”还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通过各种主题班会月活动, 在各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班主任和德育教师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设计。学生结合专业和自己的发展目标, 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渠道了解信息,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主题班会课上大家畅所欲言, 教师适时引导。班会课后, 班主任形成主题班会课和职业指导案例, 长期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 督促学生将规划落到实处。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地展开行动, 取得良好实效。

四、生活德育, 成就生活

好的教育, 培养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成就好的生活。“生活德育”的完善, 会不断促进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身心健康、遵规守纪、竞技心理等多个方面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在感悟中提升,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形成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

生活德育, 帮助职校生在生活中树立信心, 增强了职校生的成功体验。生活德育引导下的职校生在各种竞技活动中, 奋勇拼搏, 通常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生活德育引导下的职校生在学习中树立明确目标, 成绩突飞猛进, 家长的赞许目光来得更加温润;生活德育引导下的职校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 知书达礼, 得到了更多亲友的认同;生活德育指导下的职校生更加懂得责任与担当, 得到了广大企业的好评。这些改变使职校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的美好充满信心。

摘要:德育工作只有和生活充分对接才能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 生活德育是继承行知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以一校为例, 从生活德育的源于生活、丰富生活和成就生活三个层面对生活德育如何引领职校生健康成长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生活德育,引领,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明.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J].陶行知全集, 2005, (02) .

[2]方明.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J].陶行知全集, 2005, (01) .

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3

一、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辅助,社会力量联动的科技教育工作新机制

学校是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主体,这就要求学校:一是要充分利用科学课、信息技术课、劳动课、综合实践课,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科技知识的主阵地,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二是要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利用多种有关的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开辟科技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参加电脑、科技、手工、写作、绘画等方面的训练。通过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科技视野,丰富了科技知识,增强了科技意识,提高学生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积极营造科技氛围,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如科普宣传周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看一本科技书刊、做一个科学实验、搞一个小制作或小发明、作一幅科学幻想画、看一部科幻片、看一篇科幻文章,以此为契机,在校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

科技教育工作不仅要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学习气氛,还要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形成社会力量联动的科技教育工作机制。因此,学校要与所在街道、社区和区域内科技场所、科普基地、图书馆、技术企业以及家庭联合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营造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各级各类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基础

科技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科技知识、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和领悟。因此,科技辅导员对新知識、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掌握与树立,在很大程度上将主导和影响着科技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果。所以,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必须引起重视。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组织所属学校科技辅导员参加船模展示、航模、车模和智力七巧板科技竞赛等各级各类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参加了科技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辅导讲座等。同时,通过科技辅导员典型经验介绍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和学习,以理论授课、演示实验、分组实践、专家上课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全面提高了区直各校科技辅导员的指导水平和实践能力,科技辅导员教师科技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培养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的青少年提供了保障,推动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精心组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科技素养保证科技教育特色项目的质量

科技宣传教育活动是普及科技知识、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活动的主题要鲜明,活动的组织要科学,活动的内容要新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既要喜闻乐见,又要科学严谨,寓知识于娱乐,寓知识于实践,让学生在娱乐与实践中增强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开展科技宣传教育活动要忌程式化和庸俗化、陈旧化,特别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展现现代科技成果。活动要找好突破口,要结合当时当地具有实效性或意义重大的科技活动组织相关的活动,如配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 科技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崇尚现代文明的新风尚。

科技教育阵地建设,是科技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式,必须强化其负载的功能。要通过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活动方式,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一是要组织学校通过班级科技专题黑板报、学校科技走廊橱窗、校园广播站、科技教育网络,利用学校科技活动室开展科技小组第二课堂活动阵地,普及科技知识进行科普知识宣传,丰富科技教育活动形式。二是利用主题教育的活动阵地,通过举行“地球——我们的母亲”主题征文、“科学在身边”等主题活动演讲,“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科普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进而树立远大理想,长大投身发展现代科技强国的伟大建设之中。三是要组织学校利用现代科技教育阵地资源普及现代科技文明。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科普知识,搜集科普资料进行网上冲浪,观看网上的科普影片,并走进图书馆,让学生自发兴趣地查阅、搜索与科技有关的文献、典故,学生们通过现代的、喜欢的方式,掌握了解科技知识,了解了现代科技文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四是利用校外教育阵地,拓宽科技教育渠道。如组织学生到无公害蔬菜大棚了解科技种植,到军分区参观了解指挥控制中心的高科技,到气象站参观考察,到文化宫开展了科普讲座,到图书馆读科普读物等一系列校外科技教育阵地活动,优化了校外科技教育渠道,有效利用科技教育活动场所。

向善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篇4

李巧玲校长为孙吴二中设计的教育理念是“打造向善教育、培育善秀少年”。随着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向善社团活动,把存善心、行善举、有善为的多项实践活动医落到实处。仅仅一年多,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次次的教师大会,李校长的讲话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一生从善如流,那便是我们向善教育的最好归宿。我以向善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班级的学生开始了转变。

一、用向善文化来引领学生

我改变了从前的一些管理方法,用向善文化来引领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完善班级的文化建设,设立“图书角”,可以让学生书海漫游,后墙是班级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创优秀的班级”,南墙上的条幅“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我们永久的伙伴”。文化墙上张贴“让班级因我而骄傲”“下一张奖状由你我共同努力”“我爱我家”“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的约定”“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厚德载物”。这些浓浓的“善”的气息,如春风化雨般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彰显出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加强对学生向善意识的培养

在班主任管理中我以向善教育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品德教育为主线,以“善言”“善行”“善心”为活动内容,加强对学生向善意识的培养。

善言――说文明话。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文明用语的使用,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我安排每天中午十分钟的演讲“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从开学至今一直坚持。结合一位学生演讲,多位学生讲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学生利用这十分钟既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又从故事中明白了道理,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滴水穿石,付出就会有收获,短暂三个月班级学生慢慢发生着改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了,原来说话不文明的个别学生也慢慢改正了自身的毛病。

善行――做文明事。我定期在班级开展文明礼貌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楼道安全教育、团结友爱教、助人为乐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为了鼓励学生的善行,我的班级有“善恶”本,学生在一面写着:勿以“善”小而不为,中间的“善”字写得大大的,是红色的,彩色画面很美,鼓励学生多做好事。另一面写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中间的“恶”字写得大大的,这面字的颜色是黑色,意在提醒学生不做不文明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已经成了我班学生的行动指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善行。

善心――感恩教育。(1)孝心。教育学生学会爱长辈,珍爱亲情。懂得人之老亦我之老的自然规律,学会孝敬,赞扬温暖纯真的亲情,学着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2)爱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老师的感情,明白老师的高尚与可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3)雄心。善良是一种能力,通过向善教育提高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为此我在班级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生命等主题班会。感恩节我给每位同学留了一个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句感恩的话,第二天我问同学们父母都是怎么说的,同学们把爸爸妈妈说的话说给了同学和老师听,他们感触最深的是:爸爸妈妈为我们那么辛苦地奔波,原来我们简单的一句感恩,他们竟然那么的知足,那么的开心。学生们说:“以后一定要按照班级文化‘爱的约定’里说的那样:感恩及时点,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次活动后,我班的班长把每节课下课起立后的“老师再见”后加了句“老师辛苦了”,表达了同学们的感恩之情。

三、具体落实班级向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我采用的是孙淑丽校长推出的“问题式课堂教学”。“问题式课堂教学”指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开端,但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交流质疑,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是点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为主线,采取各种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快乐课堂。以“善学”“善思”“善问”为活动内容,以小组活动为为载体,我根据学生层次不同把班级学生平均分为四个小组:

善学――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四组同学根据课上学习的表现,各科老师给予加分,鼓励学生对不同科目的学习。

善思――独立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思考。没有思考的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跟上老师的思路非常重要,不思考、溜号就会给小组扣分,小组中每位学生都相互监督、提醒共同提高。

善问――主动学习,不懂就问。能提出问题的同学说明他思考了,老师鼓励学生不懂就问,能主动去问老师问题的学生还给小组加分。

在向善德育文化的引领下,老师们将“问题式快乐课堂”运用于班级实践。班级分为有四组,只要表现好的学生都会为自己小组加分,每月一总结,优胜组设立不同的奖励,然后评出班级之星。我的班级现在不但星光灿烂,还形成了比、帮、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孙吴二中打造向善教育、培养善秀少年特色学校建设已踏上一条快车道,学校的面貌正在发生转变,校园文化也在不断丰富。相信我们的学生在向善教育的引领下,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5

生活中经常发生失去生命的事件。一个年轻人贪图方便,跨过安全护栏横穿马路,结果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死;贪玩的小孩子为了满足好奇心,随意玩火嬉戏,招来烈焰焚身,告别人世;中学生因压力太大承受不了而自杀……这一件件悲惨的事情,都是因为他们不珍惜生命。死,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身边的亲人好友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沉重打击,父母好不容易将他抚养成人,可他却轻易放弃了生命,这对于父母而言是多么巨大的悲痛啊!

人,生于宇宙间,长于天地中,都会有属于自我的那份美丽。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遇到逆境时,重要的是改变自我的心境。正如你不改变风的方向,但你能够掌握自我的风帆一样。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我是一个耳朵不好的孩子,但幸运的是,父母没有放弃我,3岁以前我长期生活在医院里。父母耐心教导我,教我说话,亲近身边的事物,渐渐地,我长大了,中途我经历了不少困难,但我都勇敢地去应对,没有因为挫折而产生一丝轻生的念头。我此刻五年级了,话说得流利了,朋友也听得懂我在说什么了,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这件事是我的亲身经历,那么,你遇到困难时,是不是也应当鼓起勇气去应对呢?

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6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这一名言,深刻揭示了青少年之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代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中学生头脑,从源头上扼杀影响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不良社会因素,着力引导中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正因如此,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并强调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总书记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同时,他还着重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任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理应走在社会前列。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对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和综合素质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彻落实到育人教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创新思路,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工程,摆上突出位置,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理论的升华、历史经验的结晶和亿万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理论深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的阐述、讲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24个字讲清楚、讲明白,学生才能真正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及为什么和怎样践行核心价 值观,以真懂推动真信,从而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决心,并逐渐沉淀为中学生的思想底色,为他们世界观的逐步形成注入先进的思想理论元素。首先要抓好政治、语文、历史学科的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根主线贯串其中。这三门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极为密切,抓好这三门课的教学,对推动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政治课,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先进典型,尽量把枯燥的理论讲得鲜活、生动,使理论趣味化、生动化、通俗化,从而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历史两门学科中,有些内容与核心价值观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历史课教学内容十分密切。有些内容是有间接关系的,我们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机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当然,语文和历史学科与政治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从来反对把语文或历史课上成政治课,但抓住教材中的某些关键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做得到,而且也是必须要尽的义务,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要做到用好教材,画龙点睛。其次要注重在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各门学科教学中,坚持正确导向,有机结合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思想。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认真备好课,选择好结合点,把握好结合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受到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熏陶,以利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不断克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研究工作。要将这一课题摆上议事日程,投入力量,深入研究,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探索新的路径,不断改革创新,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回答好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中学生思想这一重大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努力推动“三进”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创新课外活动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知行统一。

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应针对中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积极创新课外实践活动,注重行为积累,抓好习惯养 成,在身体力行中促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首先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学习雷锋活动。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学校要为学生学习雷锋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规范制度。要力避形式主义,克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现象。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习雷锋实践。让雷锋精神永驻,需要从点滴做起。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体现了于细小处见真情,于平凡中显伟大的真谛,中学生更易认同、更易践行。从点滴做起,切合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参与中养成,在实践中成长。学校可以开展评创“雷锋式小组”、“雷锋式班级”活动,不断把学习雷锋活动引向深入,将学习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中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其次要组织中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中学生参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镇村创建活动,参加义务清洁家园、关爱空巢老 人、文明交通宣传,争当“社区小义工”、“文明小使者”,开展义卖募捐、资助灾区及困难家庭学生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促进中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敬业友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养成,培养文明健康、勇于进取的良好行为习惯。再次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弘扬民主法治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刻苦奋斗。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唱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精神世界

《易经》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之功力在于化人、育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尚德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的当属学校精神和校园风气。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涵养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建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化人”功效,精心建设校园文化,科学用好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要精心提炼或完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它以简洁、明快、通俗的语言浓缩出具有校际特色、传承历史、笃学励志、面向未来,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一种高雅的学校文化符号。目前我校的校园精神历久弥新,彰显出其核心价值在引领校风、教风和学风方面的不俗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校园精神没有个性,缺乏意境,不受师生与社会认同。我们应深刻检视校园精神的语言概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组织力量,立足实际,力诫跟风,精心谋划,潜心研究,要有高远的立意、深刻的寓意,注重文化涵养,做到本校、独特、精彩。只有造好“句”,才能造好“势”,在表述的形式与内容上下功夫,提练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精神。要让校园精神象一首歌,久唱不衰,沁入学生心田,滋养学生勤奋笃学的动力;如一首诗,涵养学生的意志和信念,引领学生务实诚信、求真创新、爱国立志;似一本书,为学生前进指路,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发展自己的专 长,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同时,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要始终把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态环保教育、生命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贯穿其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创建“文明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为内容、以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律动起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高尚师德情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之路 篇7

一、拓宽育人渠道, 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 我州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 把党史教育作为贯穿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线, 把党史工作与法制宣传教育融为一体, 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党的光荣历史与丰富理论, 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探索出符合当今青少年认知特点的党史教育规律, 以创新载体实现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拓展, 将法制理念“内化于心, 外展于形”, 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家长、学校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有力推进全州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

(一) 把党史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体系。党史研究、教育、共青团等有关部门, 统一规划, 明确要求, 创新方式, 把党史宣传纳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 (党史教育课小学每月不少于1节, 中学每月不少于2节) , 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 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等党史教育, 营造良好的关心、学习、宣传党史的社会氛围, 使全州青少年掌握基本党史知识, 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奠定组织基础。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宣传活动。每年结合建党、建国等重大庆典活动的开展, 向青少年宣传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毛泽东生平、共和国的脚步、光辉历史等内容。通过举办地方党史展览、党史专题教育活动、党史知识竞赛和地方党史专题 讲座, 向青少年宣传党在海北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光辉历史, 系统介绍海北地方党史和烈士的革命事迹, 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利用原子城纪念馆、州电影院广场毛泽东塑像、二二一厂旧址、 王洛宾音乐艺术纪念馆、照壁山烈士陵园、西路红军和人民解放军二军纪念苑等永久性党史教育基地,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受到积极教育, 使之为崛起的中华腾飞而读书, 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根基。

二、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明确加强青少年党史教育的重 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 将党史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党史教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具有深远意义。开展党史教育可以使青少年系统、全面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和理解, 加深对党的感情,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自觉抵制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三、创新教育载体, 让党史教育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 力支撑

当前世界风云变幻, 经济浪潮变化无常, 一些青少年沉迷于时事变化之中, 加之受到不健康书报、杂志、录像、社会恶习、邪教组织的影响,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容易产生动摇, 对党的认识容易淡漠, 国旗、国歌在他们心中变得模糊不清, 给国家、社会、家庭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 利用党的光辉历史开展轰轰烈烈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 法制教育与牢固青少年理想信念相结合。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法制教 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通过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 充分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大公无私、奉献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原则, 强调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为牢固理想信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法制教育与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境界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能帮助青少年认识人生价值和意义, 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基础上, 从而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积极塑造道德品格。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动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如“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高原精神等, 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我们的传家宝。

(三) 法制教育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相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可以让青少年了解祖国的过去, 认识祖国的现在, 展望祖国的未来, 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 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 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热爱社会主义, 反对崇洋媚外、民族虚无主义和国家虚无主义, 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8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越发严重,开始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成人化的趋势,尽管社会各界、政府各界相关部门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做了大量工作,但青少年犯罪现象仍非常突出。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占当年批捕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0%、51%、38%。青少年违法犯罪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犯罪日趋低龄化。

由于平均青春期的提早,青少年犯罪愈呈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近三年,人民法院审结的青少年被告人平均年龄分别为22.08岁、19.42岁、17.58岁,在校学生刑事犯罪人数占青少年犯罪人数比例由9.42%上升到16.96%。在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16岁及以下的已占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9.84%,有的犯罪团伙中还有十一二岁的成员。

(二)以闲散青少年为主体的犯罪团伙化。

一些闲散青少年喜欢三五成群,在社会容易形成“小帮派”,受社会恶势力人员的教唆、策划和组织,往往实施团伙犯罪。2012年市人民法院审结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团伙犯罪案占了90%以上,比成年人高出2-3倍。团伙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对人们安全感的破坏性极大。目前城区有些地方治安状况较差,群众意见大,主要就是一些闲散青少年结成团伙寻衅滋事、聚众斗殴。

(三)作案手段成人化、暴力化。

一些青少年犯罪嫌人反侦查意识强,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就懂得精心计划筹策,作案后知道伪造现场,作案手段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一个普遍引起关注的问题,只有真正明确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良好对策,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则成了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重中之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

心理发育未得到相应的引导,存在强烈的自我注意感,盲目自信,缺乏社会经验,而且逆反心理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遭受挫折或者某些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本能的产生愤恨、仇视反叛心理,情绪易波动,且又难以自我控制,甚至一件小事也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稍有诱发原因,就会触之即发,产生突发性犯罪。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犯罪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它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和缺陷。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影响。

有的家庭父母忙于挣钱而忘记了孩子,尤其是在农村,父母在外打工的比较多,家长无暇、无力承担教育和监护孩子的职责,容易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染上了坏习性,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过分溺爱子女,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任性;或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判逆行为,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甚至离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据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26.6%来自破碎家庭,是健康家庭的4.2倍。有的父母自身行为不端,或道德品质败坏,上梁不正下梁歪,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走上犯罪道路。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和缺失。

学校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帮助青少年抵制和消除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放松甚至是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或者是方法方式过于简单,致使少数学生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目无法纪。有的学校将学生划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失去了进取心和自信心,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增重,于是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现象。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厌学、辍学,流失到社会上形成不

良群体,无所事事,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容易堕落为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有的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或者姑息迁就,以罚代教,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此外,学校对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问题。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而未成年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期间度过的,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开始对性有所感知,性意识处于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但是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使得他们在性知识上表现为愚昧无知,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色情网站及淫秽音像制品等。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正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给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泛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等一些不良现象较为严重,使部分青少年思想上混乱。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屡禁不止,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甚至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催化剂。社会文化的污浊和媒介的误导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青少年由于受不良影视和网络文化的影响,长期浸淫于这种不良文化氛围中,青少年就会过多摄入其中传递的错误信息,引起社会化的偏向,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则,从而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在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80%的有上网经历,其中一周三次以上的占45.8%。有的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晚上就上网;家的干脆吃住在网吧,通宵达旦,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社会控制体系的虚弱加重加快社会环境的恶化。社会控制体系的虚弱导致了社会自力约束和自发发展现象的蔓延,助长了青少年大胆涉足一些对他们不宜的领域,一些青少年因此迈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三、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势严峻,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教育挽救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预防体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提高家庭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的氛围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影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父母应从小该给子女灌输正义、道德思想观念,教育子女懂法知法守法,并身体力行。

同时,作为父母要避免教育方法上的误区,比如给孩子观看战争大片,传播正义理念,但孩子的特定年龄阶段是否能够从血腥中看到正义、理解正义而不是对表现为对血腥与暴力的麻木了?因此,对于子女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传播正义、道德的方法应该更多体现得直观易懂。作为家庭环境的营造者的父母,要认真对待,引起重视,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做好孩子生活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家庭来说,从小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他的家庭教育就算是成功的。否则,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等他长大了才发现,就晚了,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理。当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人,对人有礼貌,而这点却恰恰让我们许多父母给勿视了。试想,一个从来懂得礼貌,又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在生活中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吗?其次就是我们的父母也要不断地学习,不要盲目营造“家庭民主”,要注意如何去爱孩子,要理解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特别是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多给孩子鼓励。不放任,也不死板,既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温爱,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严。此外,父母应该多与子女交流沟通,与子女一起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这才是真正和谐、文明的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出现矛盾、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家庭应该成为一个暂歇和重整的港湾,但是不能成为其逃避责任、窝藏罪行的场所。

(二)学校教育,刻不容缓

青少年将在学校渡过漫长的一段时间,学校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已是刻不容缓。针对青少年一般以同学为对象发展团伙势力,学校应该积极预防,充分调查了解,开展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团组织活动,适时组织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转移青少年注意力。而对于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对于情绪突然低糜的学生,要积极开导、体现关怀;对于已经参加团伙的学生,切不可态度蛮横,要切实感化、循循善诱,逐步地使学生醒悟。改变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中的弊端,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对处于相对无责任年龄

段的青少年来说极为重要。此外,借鉴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经验,可以在学校设置专业的学校社会工活动办公室,接受不良青少年的心理治疗。在学校增设一些有实质性内容的心理辅导课或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学生解答各种因生理成熟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内容,客观真实、公正公平评价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让校园、教师、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

(三)完善法制体系,构筑社会防线

我国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比如,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人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由于执法者将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宽容理解错误,往往将“必要”情形忽略,很少执行收容教养。而基于青少年“合群”心理,一旦团伙成员有机会相聚,家庭管教很难奏效。因此,本人认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在一定层面上不仅填补了因国外的《少年法》、《少年法庭法》所带来的法制空白,也为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履行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义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为青少年的成长应该有一个健康的氛围提供了法律保障。现实需要全社会的人都要有一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爱心,需要全社会支持“希望工程”,把那些失学、辍学、生活无着落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长期关心、爱护;要加强社会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心理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要举办青少年父母的法制学习班强化法制观念;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不要歧视,要做好帮教和安置工作,减少重新犯罪。这才是防治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根本途径

(四)净化生存环境是重要手段

社会学经典理论认为没有人能够不受他所在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化就

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工程 篇9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有关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指示精神,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研究、探索和创新,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少年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新一代。经研究,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和团中央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联合创建“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工程”。

工作内容:

1、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服务经济建设,参与政治建设,推动文化建设,投身社会建设。工程积极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各地院校、单位定期召开《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发展论坛》,对青少年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探讨、思考,以推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纵深发展。为国家及有关部门制订加强青少年教育政策和发展战略,为青少年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服务。

2、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编辑出版好《青少年发展研究》。以帮助各地青少年教育领域读者观察青少年教育发展趋

势,掌握各地青少年教育资讯,领略青少年教育成功案例为宗旨,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炉,集当代知名教育家的经典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为一体,以“铸魂”为致力点,当代青少年亟待解决的典型思想问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为广大青少年、家长、教师提供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调研: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在青少年教育领域卓有建树的相关院校教授、学者积极进行各地青少年教育发展探索、创新工作、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调研、演讲、交流活动。推广青少年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成功案例,对青少年教育发展工作、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问题及时予以分析、指导。帮助各地对青少年工作者及青少年进行培训。

4、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院士、研究员积极进行科普教育活动。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本领,弘扬科教创新精神,培养青少年坚强意志,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创造世界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5、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邀请中央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中国防止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有关领导、专家积极开展防止青少年犯罪研究、教育专题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的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源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引导他们自我调控消极情绪,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让青少年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心”做起,防微杜渐,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促进社会平安。

6、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各行业呼唤着高素质人才,我们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担当起时代赋于的使命,努力教育青少年走上自觉成才之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青少年启蒙之师。学校是孩子接受文明教育、接受人格教育的主要渠道。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名校名师的熏陶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会同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北师大、首师大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等项活动、促进家庭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加强德育工作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篇10

作为一名教师,德育工作者,“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辅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教育来实践它”,并且始终坚信“以人为本”,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让每一位学生既要学习好,更要思想好。为此,我不断更新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进步,认真抓好德育工作。

一、不断强化自身政治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找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热爱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转变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热爱全体学生,认真教书育人,树立崇高的理想,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个谈话抓住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为加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切实增强抓好德育工作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充分认识德育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始终如一地抓好德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严格要求自己的“师德师风”,树立师表形象。“师德师风”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证,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德和才。”因此,要严于律己,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学生,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视学生为子女、弟妹;安心、热爱教育事业,发扬蜡烛精神和奉献精神,保证自身的思想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引导学生的德育向健康方向发展。模仿性、可塑性是学生的一大特点,自身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他们。因此,我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良好榜样,既严格自律,又激情自励。要求学生不做的事首先不做;要求学生做好的事,自己首先做好。只有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学生、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做到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息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同伴,把爱心献给学生,把知识传给学生,为学生树立起为人师表的形象。从教23年来,教过21届毕业班,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均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赞同,所带班级于1992年、2000年被评为江安县“优秀班集体”,现在所带的2006级于今年被评为铁清镇“优秀班集体”。

三、探索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质量。德育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 1 识。因此,我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班级学生思想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从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对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德育工作达到更佳的效果。

紧扣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四有”、“两热爱”、“两精神”,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良好品德修养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让他们受用一生。我带的2000级2班学生黄霞,今年从宜宾学院毕业分到广福小学任教。九月份,在去上课的路途中,看见一位年迈体虚的老人,行走在泥泞的路上,她主动去帮助那位老人而未留下姓名,后来他的家人多放打听,到学校表示感谢。现在的黄霞,已经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了。

根据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自主性原则和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实践工作,我总结出了一条经验——正面疏导,相互理解。“疏”就是灌输正确的东西,“导”就是引导、导向。对学生以诚相见,以理服人。“相互理解”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师生经常进行情感交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始终坚持“爱、严、实、细”的工作方法,让学生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管理下得到健康发展。

“爱”,是对学生有一颗爱心,爱全体学生,主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去关心爱护学生。“爱”不是溺爱、迁就学生,而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是师生间有力的连接点,它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近来,班上第一名的陈海涛同学,老师反映其状态欠佳,精神不振,学习无力。我找到他,没有批评和教训他是怎么回事,而是轻言细语询问他近来的睡眠,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原因,发现主要是精神压力大,睡眠不好,劳逸未结合好所致。于是我叫他放下包袱,多休息,多锻炼,讲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重要性,然后又到他的寝室进行教育,反复疏导。几天后,他主动找我说:“老师,谢谢你的关心,现在我能集中精力学习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从睡眠、精神、身体健康状况等小事中,去发掘、关心爱护学生的因素,并不时让学生有“兴奋点”,学生从这些“小事”中,能感到老师的关怀和友谊,使学生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并愿将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乐于接受各项管理。

“严”是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严”是真正的爱,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严”是为了更好地爱他们。所以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遵守班规校纪等常规教育和训练方面总是严格要求,加强纪律教育。同时,以班委会制定的《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细则》来“依法治班”,对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帮助,奖惩分明。由于什么事情都要按章办事,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而且班上也养成了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实”就是实事求是。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休息等环节中去,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交谈。2 只有调查了解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细”就是深入细致,扎扎实实开展思想工作。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待后进生要不歧视,平等对待他们,不体罚他们,实施有的放矢的帮助,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矫正。如新到我班的姜圣同学,因以前基础差,无心学习,思想上有包袱,有厌学情绪。我就单独找他个别谈心,解决他的思想问题,同时又同家长一道共同配合进行教育,从关心、爱护的角度给他指出优、缺点,使他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积极投身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在这次半期考试中取得554分的好成绩。这样的情况在班上还很多。

四、狠抓养成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大,怎样组织和引导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我从点滴小事做起,利用入学教育、班团活动等,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为了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我在抓好德育工作的同时,把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抓住教学这个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严格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好,学习习惯也好,学习质量也相应提高了。同时,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不断自学,1985年,参加大连外语学院函授学习,获函授英语《合格证》、《四川省高级职称外语达标合格证》;1990年,参加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于四川省外语学院英语系;1997年继续参加自考,今年从四川大学行政管理系本科毕业,现在正参加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段的考试。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工作,效果明显。学生们由于受到我的影响,也同我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因此,所教的科目历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同类学校班级的前列。在教学方面,曾无数次得到上级的肯定,两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同时,我还把自己在德育工作方面的经验总结成文,《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中国教育》杂志社论文评选德育组一等奖,《略谈中学德育阵地建设》被编入2003年6月出版的《当代教育教学论坛》一书,并获全国二等奖。另外,还有很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级奖励。

上一篇:房屋登记授权委托书下一篇:一张扑克牌八年级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