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用

2024-10-18

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用(通用8篇)

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用 篇1

通过对活动的总结我们队认为家庭缺陷及不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产生直接的影响;学校教育思路偏差,重成绩轻德育,对差生放任自流,缺乏同家长沟通联络,导致学生流向社会,缺乏监督,把学生推向了犯罪的边缘;社会的“污染” 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社会就业机会不足,也是导致青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年人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对于文化知识不足且无一技之长的青年,就很难找到工作。他们整天聚在一起无所事事,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国缺乏专门的青少年维权机构,青少年的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防止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体系工程未形成链接,社区的职责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实践结论)青少年正处于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他们的教育除了细致耐心,循序渐近外,重在掌握其生理及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减少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需要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预防体系。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庞大的“防护林工程”,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帮扶失足青少年重筑梦想,回归社会奉献青春,已然是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让我们倾注青春,将自我实现与国家的明天紧密相连,用法治梦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用法治之手托起中国梦!

大力弘扬法制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育才中学举行青少年犯罪预

防法制教育报告会

为迎接第十三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到来,进一步在广大师生中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育才中学在本月开展了以“大力弘扬法制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法制宣传主题系列活动。

11月26日下午,慈溪市司法局黄同志应邀来我校,面对面地给学生进行了一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教育报告会。

会上,黄法官针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结合近年来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知识,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案例,一件件令人咋舌血的教训,使同学们明白了其实法律就在他们身边,要学法、懂法、守法,进而预防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讲座,同学们既学到了一些关于法律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同学们纷纷表示法制报告会召开的很切实、很成功,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法制宣传日活动是育才每年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中重要的普法活动。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法制宣传演讲赛、法制教育征文活动,出刊了法制教育的宣传板报、标语、知识小报等。(周定龙稿)

二、“中国梦”赋予我们的使命和重任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将成为国家的建设人才,成为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和受惠者。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更应当与我们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志存高远、坚守信念,练就本领,无私奉献,把个人的成长之路与中华民族的国家复兴之路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的美好明天。

作为司法行政工作者,在当前难得的法治建设发展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更有责任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法治梦”,也更有信心让法治花开,让中国梦圆。因而,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职能,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努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深化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才能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才能为“圆梦”提供新鲜的血液和持续的正能量。

(一)坚持三个结合,全力推动我区青少年普法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职能是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具有先导作用。青少年历来都是我区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法制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梦教育的应有之义,在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成长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结合多项法制宣传载体,向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一直以来,黄岩区司法局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阵地的建设和载体更新。在全区公园、学校、车站等场所建起法制宣传栏,同时,要求全区533个村(居)委员会在农村、社区青少年常聚集玩耍休息的地方设置法制宣传专栏。一方面我们在电视台播出法制公益广告,号召广大青少年从小做起,做遵纪守法公民。另一方面我们于2008年创办了黄岩区普法网站,为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我们还结合新近出台的法律法规、社会热点等内容,每个季度编印10版图文并茂的法制宣传挂图1000多套,免费派发到全区大型法制宣传栏、学校、社区、广场进行张贴,向青少年普及法律法规。另外,我们每年征订《法律你我他》、《青少年法律读本》、《禁毒宣传手册》、《青少年保护法》等各类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读本及音像资料,免费派送给全区各个学校。

二是结合“护蕾行动•法律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大力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黄岩区司法局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选聘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纪律严明、有较好法律知识水平、热心法制教育的派出所干警担任全区72所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坚持到任职学校上1-2次法制课,在转化后进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小学设立学法副班长,通过每周一个法制小故事、每月一期法制小报等活动,向同学们宣讲身边的法律知识。第二,我局结合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和案例,编辑出版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读本《护蕾》,做到全区中小学生人手一本,并与课堂教育、课外实践、考试、评比先进相结合,大大提升了法制教育效果。第三,将点单式宣讲团送进学校。讲师团主要由法院、公安、交通、司法、教育等部门共计27人组成,以“讲道德学法律”为主题,共向全区学校推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等32个授课菜单,学校每学期确定1个以上菜单,邀请讲师团成员对学生进行法制宣讲。宣讲团深入全区各级学校,结合真实的案例讲述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危害,与青少年一起分析原因,分析警示作用以及引发的思考,多方位向青少年普及法律,传播法治理念。

三是结合特色普法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学法用法。为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我们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以赛带学,学以致用。“六五”普法期间,在区委宣传部、教育局、团区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在全区开展10场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今年9月,我们与区教育局合作,在全区所有中学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笔试初选,其中,16所中学将进入下一轮台赛,最后将会有8支队伍进入决赛角逐冠军。通过现场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宣讲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主持人引导学生展开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我们广泛开展特色法制教育活动,知识竞赛与法律辩论赛、模拟法庭、法制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妙趣横生的普法活动大大提升了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开展矫正与帮教,积极帮扶挽救失足青少年。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我们更要讲究方式方法,用爱心帮扶,用温情执法,唤醒一颗颗曾经迷失的心灵,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引导他们争做合格的守法公民,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因素。

我区自2008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2008年8月全面接收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截至今年7月30日,累计接收 2723名社区服刑人员。目前,接收未满18周岁的“社区服刑”未成年人9名,占全区社区服刑人员总数的2%。全区现有刑释解教人员2216人,其中刑释2204人,解教12人,全区暂无未成年刑释解教人员。对已入矫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我们严格贯彻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坚持因人施教、以理服人的原则,积极探索多项矫正与帮教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思想道德、法律、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找准社会定位,树立梦想,增强痛改前非的决心和勇气。

一是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开展活动积极帮教。目前,我区建有多支吸纳社区志愿者、政法干部、矫正对象家长、老师和亲朋好友等人在内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在区司法局的领导下,全区19个乡镇街道533行政村(居)已全部建立矫正帮教领导小组,形成一批活跃的帮教生力军。同时,积极与妇联、团委等部门联系,根据青少年矫正对象思想活跃、精力旺盛等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为他们营造健康向上、宽松文明的矫正环境。比如组织青少年矫正对象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学习优秀人物先进事迹演讲比赛、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到社区矫正劳动基地参加公益劳动、邀请知名律师、关工委同志举办法律知识、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等。通过一系列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健康文明的活动,促使青少年矫正对象增强社会责任感,早日回归社会。

二是正确引导服从监管,认真评估制订个案。针对青少年大多年轻气盛、做事冲动的个性,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认罪服法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今年以来,全区各司法所不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讲座35场和个别谈话教育52次,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深刻明白违法危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帮教个案。由矫正对象回答调查问卷内容,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其管理等级。与此同时,结合青少年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自身特点、思想状况、家庭环境等再量身定做出矫正个案,真正落实个案矫正。经全体司法行政工作者的努力,今年以来,无脱漏管现象、无矫正人员再犯罪。

三是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心理矫正工作。社区矫正中,对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和咨询对其改造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青少年的心理不稳定,容易受环境及他人的语言刺激作出过激行为,正面的心理引导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开展心理矫正和咨询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不仅要有心理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同时要熟悉基本法律法规,还要了解青少年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心、交往亲和力及高尚纯洁的道德品质。今年,局机关利用学校、医院等资源,精心挑选心理老师和心理咨询师,已分两批次对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者、法律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通过专业学习和业务充电,我区对青少年矫正对象进行个性化的“一对一”指导、监督与咨询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时刻准备着,为“中国梦”助力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法治中国梦,我们是实践者,法治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不懈追求,努力奋斗!船,已起航,帆,正高扬,实现全民信仰法律,司法行政任重道远;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司法行政当仁不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勿忘昨天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力量,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法治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此刻,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多在一个孩子的心中种下“法治梦”,那中国的法治梦就多了一份正能量,真切的希望千千万万的像我一样梦想在助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青年们能够梦圆,在同一片蓝天的见证下让我们助力法制建设,为法治中国梦加油!

飞扬青春志 共筑中国梦

——共青团南明区委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2013年以来,共青团南明区委以深入推进“三创一强一提升”和“一创四办”工作为契机,以“青春争先·扬帆文明梦、青春增绿·放飞绿色梦、青春护航·承载文明梦”为载体,在全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凝聚青春共识,不断传递青年正能量。

一、实施“青春争先”行动,扬帆文明“中国梦”

一是抓教育,重引导,青春文明进校园。广泛开展“红领巾心向党”、“青春共话十八大”、“祖国好·家乡美”、“青春梦·中国梦”等富有时代特征、符合青少年特点、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使青年学生成为“首善之区、魅力之都、幸福之城”的建设者。5月,在十五中开展了“传承五四精神 放飞青春梦想”主题团日活动,新老学生团员共同开展入团宣誓、“我的青春梦、绿色梦、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8月,联合贵阳学院团委,组织126名志愿者开展创文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抓团建,促发展,青春文明进企业。以“我为企业献一策”、“感恩反哺”、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主题座谈会、团日活动、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非公企业员工亮出自己的“青春梦、中国梦”,立足岗位比业务、比技能、比贡献,做到企业整体发展、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团建工作互促互进、同频共振。4月,与水口寺社区服务中心、尚河食街团总支联合开展了“感恩反哺、志愿同行”活动,通过唱感恩歌曲、讲真情故事、谈花季理想、填写心语卡、礼聘小小宣讲员等方式,关心、关爱社区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引导他们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三是抓帮扶,结对子,青春文明进基层。以“花季护航·心手相牵”活动为载体,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采取结对帮扶、走访慰问、亲情陪伴、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智障(自闭症)儿童、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3月,与区红十字会在小碧中学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 捐出一本书 一顿早餐 一帮一助学活动”,共募集图书8千余本,建立爱心书屋2个,募集善款7万余元,为61名优秀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结成帮扶对子61对;六一期间,在启智学校开展“同在蓝天下 爱心助学行 共筑中国梦—迎六一关爱特殊儿童主题活动”,募集并捐赠7000余元的文体用品,成立了全市首家特殊儿童学校团支部和“花季护航 心手相牵”志愿服务站。

二、实施“青春增绿”行动,放飞绿色“中国梦”

一是整合资源,组建绿色队伍。五四青年节期间,联合区委群工委、区生态局等单位,在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开展了“创温馨南明 建生态家园——绿色微笑小屋 青春志愿同行”活动,成立了南明区首支生态文明志愿者团队,建立并依托“微笑小屋”长期开展便民服务和生态文明宣传,并将部分新型社区、学校、非公企业的青年志愿者代表礼聘为“三创一强一提升”、“一创四办”和“中国梦”的青春宣讲员,目前,团区委共建立微笑小屋2个,整合各乡、社区、非公企业、高校资源,组建生态文明志愿者团队6支,募集生态文明志愿者370余人。二是创新载体,深化绿色服务。结合“黔茶飘香、品茗健康”、水精灵守护母亲河”等活动,积极开展植树护绿、环境保洁、植树护绿等生态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培训、主题班会课(团日活动)、绿色签名寄语、征集绿色点子、“居民认养一片绿”、评选环保小卫士、生态文明志愿者之星等方式,动员全区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争当“生态南明”的宣传者、倡导者和践行者。三是辐射带动,加强绿色宣传。通过发放生态文明倡议书、宣传册、12369海报、开展主题微博微话题互动讨论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了“生态文明行 你我齐参与”主题活动,通过环保谜语有奖问答,发放环保知识宣传海报、《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等方式,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截止目前,团区委共开展生态主题宣传、实践服务29次,发放倡议书、宣传海报、环保袋等资料8000余份。

三、实施“青春护航”行动,承载平安“中国梦”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打造护航平台。依托“南明区志愿者帮扶“失足青少年工作站”、“花季护航——法制教育基地”,强化枢纽型团组织建设,完善“志愿者—社区—学校”三结合的“青春护航”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改正不良习惯,重塑健康人格,最大限度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是注重帮教管理,拓宽护航渠道。不断拓宽教育、引导“失足”青少年的有效途径,丰富帮教“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载体,以实际行动带动和感化‘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回报社会,帮助他们重拾“青春梦”,重塑生活信心。联合区公安局团委,建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案件代理监护人到场机制,凡本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环节,如遇监护人无法通知或不能到场等情况,团区委即指派工作人员到场,现场履行“临时监护人”职责,对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心理疏导,提供法律帮助,保护合法权益。

三是深入基层一线,延伸护航服务。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深入楼群院落、田间地头,开展“禁毒”、“防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主题宣传活动。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应急救护学雷锋志愿者暨救护员资格证培训班,改变了全区各乡(社区)、村(居)应急救护员零的历史;6月,与区禁毒办开展了“创温馨家园 建幸福南明 ‘阳光、关爱、和谐’禁毒宣传年”系列活动,采取入户宣传、入校宣传、签名寄语等方式,动员和组织我区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禁毒工作,为推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工作添薪助力。(团区委提供)

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用 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成长,校园

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价值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华民族新时期的价值灵魂。

二、青少年的成长需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以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价值魂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各种价值观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21世纪的世界又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相互碰撞,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越来越大、越来越广的影响。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的许多重要品质都形成于青少年期。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在这个时期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各种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更直接、更强大。

青少年的成长最需要正能量,最需要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青少年成长的正能量。青少年通过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能够辨别是非曲直、自觉抵制消极堕落价值观的蚕食,避免消极落后价值观的影响与形成,而且能够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长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熏陶青少年学生,引导他们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感召他们、引领他们成长,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价值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

三、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成长

指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也是每一个老师尤其是政治科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务必要将这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做实做好。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成长,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民族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的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的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倡导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它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并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发扬光大。我们要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让青少年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的根和源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里。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价值追求,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逐渐传入中国,被我们学习吸收,不断地融入我们的文化中,成为我们的文化营养和价值追求。民主、平等、自由、法治,这些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开花结果,成为我们的价值目标和不懈的价值追求。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成长,就是要让他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是民族新时代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进一步认识到独立富强对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发扬和凝聚了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奋发进取。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指引中国人民不断地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引着我们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都产生于这个伟大实践的进程中,涌现出了张思德、董存瑞、雷锋、张海迪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在这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伟大进程中,一方面承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有了新的价值追求,凝聚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倡导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有了自己的价值,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发展进步的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成长,就是要让他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他们成长的强大正能量,是他们成长的指路明灯,与他们成长的需要相吻合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他们的认知、智能、个性、人格等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青少年的成长更加需要正能量的引导,需要先进价值观的熏陶和指引。

青少年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怎样成长、成长得好不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通过青少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人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基础,是每一个人安居乐业的保障,从而让他们崇尚这样的国家价值目标,追求这样的国家价值目标。

通过青少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每一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每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沃土,从而激励他们追求这样的社会价值,为实现这样的美好社会而努力。

通过青少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公民素质要求,是每个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是每个公民修身并养成良好品质的标杆,从而鼓励他们努力培养自己、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成长,就是要让他们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长的过程中实实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学生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会它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一边学习一边付诸行动,并在实践中更好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在具体的行动中更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不断地向相应的价值要求看齐。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 在校园内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在校园中,通过讲座、演讲、墙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2. 在政治课堂上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

通过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向青年学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价值意义、基本原则等,让学生比较系统透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在校园深化学雷锋、做好人好事志愿服务活动

在校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做好人好事实践活动,在校园中形成一种人人学雷锋、个个做好事的良好氛围,呈现一种热爱集体、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校园人文精神,使学雷锋、做好事成为校园的一种常态。并以此为基础,将学雷锋活动从校园延伸到社会,走进社区,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精神风貌。

4. 在校园中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大力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推进文明专业、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个人等创建活动,以此带动校园文明水平的提升。开展全校学生参与的读书节活动、歌咏比赛活动、诗朗诵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打好青年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5. 利用重要节庆的独特条件,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校园中,利用好红五月、“七一”“八一”“十一”这些红色节假日的独特价值,广泛进行革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革命传统文化基础。利用好学校每周的升国旗活动、团课党课活动、入团宣誓活动、成人礼活动,切实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 运用校园广播、网络系统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宣传力度,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通过校园广播系统、网络系统、微课掌上通、电子屏幕等途径广泛深入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在校园中传播主流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用长征精神引领青少年学生成长 篇3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将台堡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强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新时期的长征,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特别是要用长征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书写21世纪新长征的壮丽诗篇。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融合

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集中体现,是保证中国革命事业不断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它的每个音符都具有撼人心灵、催人奋进的历史神韵。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长征路上的环境异常恶劣,但红军将士依然坚守着革命必胜的信仰和为工农大众翻身求解放的崇高理想,以卓越的勇气展现了共产党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气概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冲破教条主义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长征期间,各路红军自觉坚持在长征大局下行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有力地诠释了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的革命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积极宣传北上抗日方针,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充分体现了党领导的红军对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践行。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积淀和形成了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己任,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率先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传承、锤炼和升华,给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

长征精神是保证中国革命事业不断胜利的动力源泉。遵义会议是长征从被动到主动、从连续失利到踏上胜利坦途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破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事实上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的指导地位,解决了革命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后,党和红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革命形势向好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扭转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最终成功完成红军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其后,在长征精神基础上继承、弘扬和发展起来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继续鼓舞和激励着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精神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时隔两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学校的讲话中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承担着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责任,承担着创造繁荣社会的历史重任,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青少年对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精神并不熟悉甚至淡忘,少数人甚至曲解历史、“恶搞”经典。他们缺乏对历史的敬畏、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缺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顾全大局、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如果任由上述现象恶化和蔓延,势必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会影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的实现。

长征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其独特意蕴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与时代感染力,是提高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中蕴含的革命理想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作风、革命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彰显的凝聚向心价值、感召激励价值、规范导向价值、教育塑造价值,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教材,为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在长征精神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育与引导下,青少年学生通过“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便能够成为“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

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

用长征精神教育青少年学生,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新的思想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弘扬长征精神要讲究针对性。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长征精神要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问题,就要用红军长征中表现出的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教育他们。对于青少年学生中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就要用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针对青少年学生中集体观念淡化的现象,就要用长征所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强化他们的团结协作观念。针对青少年心理素质欠佳问题,就要用长征精神所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弘扬长征精神要注重灵活性。在弘扬长征精神方面,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编写图文并茂的反映长征精神的教材,运用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还可以播放长征老红军的电视访谈节目。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功效,努力塑造弘扬长征精神的校园文化,如利用校园展板、校报、广播、手机终端等载体宣传长征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创建学习研究长征精神的社团组织。要在互联网上建立弘扬长征精神的红色网站,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宣传,将长征历史资料、长征视频、师生教学体会和长征影片等制作上网,构建方便、开放的讨论和交流平台。

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用 篇4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课改实施以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有时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内疚。众多的学生喜爱读课外书籍,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小说之类的文章,却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是不是自己所上的语文课不够吸引学生呢?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单调老套,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无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课堂了。试问你所教的学生,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再看一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性知识,它还负载着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它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

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5、认真实施“四清”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做好“四清”工作。树立自主学习学生都能学会的学生观,明确“四清”的目的,重视考后一百分。

三、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篇二: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心得--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听了教研室薛主任、白老师、姬老师和崔炉中学齐校长的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短短三天的教师培训结束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学习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双领四清”教学管理机制、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课程新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理论性的指导。其中深深打动我的是崔炉中学齐向东校长大胆实践创新,不甘平凡的精神,促人反省、催人上进。下面是我这几天来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 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课改实施以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有时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内疚。众多的学生喜爱读课外书籍,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小说之类的文章,却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是不是自己所上的语文课不够吸引学生呢?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单调老套,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无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课堂了。试问你所教的学生,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再看一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性知识,它还负载着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它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篇三:教学反思----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学反思----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

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它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走进新课改,适应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反思”指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审视和分析。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的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又该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反思教育理念

1.课程观。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学科,程就是教材,课程就是大纲,课程开发与教师无关,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统一进程进行讲授;而新的课程观则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课程不是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是综合性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之间是互动的、交流对话的,师生是新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新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学观。要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教学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师不是产品制造商,模式化生产产品。教师不是“养鸭专业户” 实施填鸭式教学。学生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容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教师要改以往“带着知识走近学生”的做法,“带领学生走进知识”,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便不满足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3.教材观。教材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材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教材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进行交往的桥梁。教师其实就是一种最好的教材,他的学识、人品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

4.课堂观。“满堂灌变满堂问”、“课堂变戏台”、“学生认真听老师讲”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吗?加拿大的课堂与我国的截然不同。学生的自由空间大,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作自己喜欢的事。老师很宽容,容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一堂成功课的课堂特征应该是:学生敢质疑,也会质疑;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个人思想;学生充满自信,敢于说话;教师充满活力,师生关系和谐;课堂开放,教师不包办代替;课堂动静有度,活动有收有放。

4.学生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正视他们的缺点、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的责任在于唤醒他们的潜能,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打开每一座资源宝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挡,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5.教师观。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首先,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校本

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教师要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此外,教师还应是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批判者”和“反思者”。教师应利用个人的课程意识和教育理性为依据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和反思。新型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驾驭新教材的能力2.选择教材的能力3.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4.适应新授课方式的能力5.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6.合作教学的能力7.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8.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9.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的能力

6.质量观。考分不是衡量学生质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质量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追求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教育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引导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过程。坚持整体发展的质量观---要面向全体,照顾个性差异,切实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力为主要追求。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考核他是掌握了在未来人生发展中所具备的基本社会适应能力。

7.评价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在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包含感情、用期待、肯定、鼓励、希望的语言多表扬、多赞美、少批评。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评价,充分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还应注意语言技巧,如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用赞美语言给予肯定,以增加学生自豪感,树立学生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应用鼓励、希望的语言作评价,化解答题时的尴尬和紧张心理。如果用直接否定、批评将挫伤学生自尊心,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

1、由“被动学习” 转为“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放在首位,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变消极、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的获取,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使传统课堂学习活动由外部强加的、被迫的变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需要。

2、由“接受学习” 转为“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要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使课堂教学过程远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经历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同步发展。

3、由“个体学习” 转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中的“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

三、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

1、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精选和传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应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促进意味着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与学生共担忧愁,共享欢乐。不仅让学生有所得,而且自己也有所得。

四、反思课堂教学

1.课前反思。就是在上课前思考怎样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把课上好、上活。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散,令人遗憾不已。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可以是对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的思考,可以是对教学机智、课堂亮点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改革创新的思索等等。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5

——题记

记得朱自清有这样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的,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开。然而,生命仅有一次……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有着太多的理由,他们,一丝丝一条条融入我们的生活,他们,牵住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人生成为永恒的春天!

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我的,更属于那些关心、呵护、爱着我们的人。珍爱自我的生命,健康地成长是一种职责,那是在对爱我们的人负责着……

当我们不爱惜自我之时,可曾想过,爱自我的人有多少,他们为自我付出了多少?当我们对自我不负责之时,可明白这样的我们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束缚了多少人的欢乐,会让多少人为我们悲痛流泪?当你决定放弃自我的那一刻,又可曾想过这无言的行动让自我失去了多少?

网络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在生活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民数量逐日增多,然而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因此对青少年而言,网络俨然已成为他们的“生活必需品”。纵然现代社会的网络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展现自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舞台。但网络并不能代替教育者,不能代替生动活泼的实践和五彩缤纷的生活。而且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娱乐化应用偏高,而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其中不良文化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对涉世不深,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瘾问题和网络犯罪现象日益滋长。

面对着网络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问题,实质上它与社会风气是相互影响的。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市倡导一种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的“人文精神”。然而部分低俗网络文化的传播以及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我在路上看到过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太在网吧门口“张望”着,她在找她的孙子,想让他回去吃顿饱饱的午饭。如果这个小男孩懂得一些感恩,那么他怎么会忍心让自己步履蹒跚的奶奶在网吧门外无奈的等候呢?还有在留言板上看到过这样一条内容:“好友买卖,贴车偷菜,学习学习,心情不赖”可见这些低级乏味的网络小游戏已使部分青少年丧失了对学习,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的态度。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也是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的。因此,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首先要加强政策精神的宣传。可以利用演讲比赛和和征文活动等各种形式,扩大优秀精神的影响范围,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营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从各主体出发,在各行其职的基础上,要多管齐下,形成一股合力和凝聚力。青少年本身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自控能力。各行政司法部门尽职尽责,做好监督管理和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少年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用 篇7

一、在少先队组织开展立志教育,并转化为全面发展的动力

1. 养成品德

少先队组织的全部活动都要遵循“以德为先”的重要理念。“德”是少先队组织的灵魂。正如“绿色指标”在论及品德行为指数时所述:“良好的品德是个人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更是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品德塑造是否成功,真正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构成“品德行为指数”的内容主要为三大方面: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对此,少先队有着极其显著的优势。

少先队的德育主要从两大途径去实施。一是以少先队组织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少先队组织文化为基本载体的德育。红领巾、队礼、队鼓号、队旗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少先队德育的内容与载体。二是以少先队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践行德育的各项要求。少先队的活动多种多样,但每一项活动都含有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涵,如影响甚大的“手拉手”活动,不只是一般的交友活动,更是在交友的过程中引导队员们体验爱、感受爱与付出爱,通过这种活动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撒下爱的种子,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 激发动机

在教育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学业成就,我们往往付出了兴趣、热情等代价,支撑着学习的往往是升级、加分、获奖等外部动机因素,而发自内心的动机则受到极大的损伤。因此,一旦外部性因素被撤除了,学习行为则无力支撑,这就导致了学习后劲严重不足,当然也就难以涌现出诺贝尔、乔布斯之类的创新型人才了。“绿色指标”的建立有助于引导人们逐步摆脱“不问过程、只看结果”的急功近利思维模式,努力建立一种在正常的、健康的、人性的学习心理支撑下的学习行为模式。透过静态的学习结果,着重考察学生进步的态势,不断增强热爱学习、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后劲。

少先队工作与活动的目标设置并不直接指向学科的学业成绩,这就使得少先队组织有可能摆脱分数的羁绊,在一个更为宽松、更为广阔的阵地上发挥作用。而且,少先队组织可以将目标直接指向兴趣、好奇、创造等学科教学难以顾及或有意无意加以抑制的因素,为“绿色指标”做出贡献。如不少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小调查、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在少先队集体中倡导快乐学习,并转化为应承担的责任

1. 创建快乐的队集体

在“绿色指标”中专门列出了身心健康指数,快乐与否,将直接关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众多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情绪问题尤为突出。由课业负担、学业成绩所带来的压力严重制约了学生情感的正常发展,引起了较为突出的痛苦感、压抑感。面对这样的现实,少先队组织应积极与学校教育形成联盟,在创建快乐队集体的过程中关注队员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情感状态,并且不断地加以优化与完善,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队员的快乐指数。

2. 创建自主的队集体

就学习领域来说,存在一个看似矛盾的现状:一方面学生为了完成大量的学业而付出很多的精力,这种“付出”与他们幼小的年龄不相适应,完全可以用过量、过度来指称;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品质并未随学业的进步而同步发展,兴趣不广,士气不高,自主性不强,刻苦不足。可喜的是在“绿色指标”中有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我认为,这一指数的建立对学生而言是最大的“福音”。

事实表明,许多学生自主的愿望与广泛的兴趣往往是被教师(准确地说是“教”的方面)所抑制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相信,教学方式的变革必将会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宽广的天地。与此同时,队员们在少先队集体中培养的自主意识与能力也一定会迁移至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3. 创建友爱的队集体

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队集体中,集体教育尤为必要。大家普遍反映,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最为突出的是自我中心主义占据人际交往的主导方面,缺乏关注、倾听、互助、包容。对此,少先队提出“以群治独”的思想,大力加强少先队群育,促进队员在集体中增进友谊,感受关爱,学会服务,体验责任。“自己的伙伴自己帮”是少先队员的行动口号,这一口号体现了少先队组织的先进性,引领队员在关心与互助中健康成长。

“绿色指标”体现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不简单地看一两个指标,不静态地衡量一个个学生,而是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学生的发展与变化,考察学生社会适应的状况,考察人际交往的质量,也就是说突破了评价的客观性定律,将人的主体感受纳入评价范围。这样一来,评价结果就难以比较了。于是,我们进一步思考:评价是否全为了比较?如果不全是为了“比”,而对每一个个体都有所帮助,不是也很好吗?创建友爱的队集体,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切必将会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感模式,增进主体的快乐感受,并转化为积极的成长力量,而不是简单地为了比出高低优劣,这也正是“绿色指标”的一项重要的期望目标。

4. 创建向上的队集体

构成学习动力主要有两大机制:动力发生机制与动力运行机制。与动力发生机制相关联的因素主要是目标,目标激发动力;与动力运行机制相关联的因素主要是责任,责任体现动力。

少先队集体建设既是培养动力的大课堂,也是承担责任的大舞台。我们相信,队集体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一定是每个成员积极向上的结果,而集体建设的成果又往往折射出队员的动力状态与责任意识。这是当前教育中的一大课题,还需要不断研究与探索。

三、引导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强锻炼,并转化为自信

1. 加强实践锻炼

少先队有两大优势。

一是组织教育中的活动优势。少先队教育的基本方式是活动,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课程”。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涉及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并且“超脱”于学科学习体系的严谨与规范,侧重于社会性发展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特长的发挥,更鲜明地体现出“扬长”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可以收获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二是组织建设中的角色优势。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这个组织也可以说是一个模拟性儿童小社会。队员们在组织中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如领导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组织者角色、监督者角色、操作者角色等。

2. 实施积极评价

在少先队组织中,我们主要实施以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进步与发展为导向的动态评价,着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评价对象的主体性与评价目标的形成性。最典型的就是少先队争章活动。每一枚“章”形象化地体现了队组织对队员某一方面的要求,争章的过程也是经受锻炼、实践体验、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过程,争章的结果可以体现对不同队员的积极肯定,并不绝对地使用“同一把尺子”。

用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篇8

走近殷都实验小学的校园,看到师生阳光的笑脸,听到师生自信的语言,你会感到师生越来越幸福。这是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最大的收获,最大的价值。

殷都实验小学申报的是“少年儿童主体多元发展实验研究”发展性教学系统课题,侧重研究创建高效课堂部分。构建 “我发现”文化引领下“自主学习发现课堂”,是我们本学期课堂突破的重点。

总结殷都实验小学本学期课堂研究能突破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认准了主体多元教育思想,强调学校文化引领课堂突破,课题研究和课堂问题紧密结合。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发自肺腑想干实事。上周听任俊教授讲:我们教师都是今天就知道明天怎样生活,明天就知道后天怎样生活,知道一辈子会怎样生活的屌丝,屌丝就是找不到自我生存感的人。用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感受教育幸福,是我们学校领导共同的心愿。正是因为“认准了就干”,我们学校领导和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干的开心,干得快乐,我们每个人都在课题研究中收获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成长的幸福。

一、选准突破目标(幻灯片)

2012年9月学校开始人人献课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学校领导深入年级听课调研,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教师坚定一个信念,主体多元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坚持;二是发现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为课堂突破确定研究目标。领导几乎听遍了每个年级的课,对于青年教师,薄弱年级更是跟踪听课,为本学期研究什么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1、如何解决大班额组织课堂难的问题;

2、怎样提高大班额展示参与律问题;

3、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问题;

4、怎样提高集体备课质量问题;

5、怎样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二、确定突破抓手(幻灯片)

问题明确之后,解决的主体还是我们教师,问题课题化,用“提出问题—实践研究—反思提升—总结推广”的办法进行研究。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于是我们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用例会时间在阶梯教室上课,大家共同研讨,发现好的做法及时归纳提升,总结后在全校推广。例如:三年级李保利老师的课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原因是她有效地恰当地运用了小口令,并及时进行评价;四年级李彩虹老师的课上学生参与度高是因为他进行了队展组评等等。这些优秀课例在某一点上都为我们提供了突破课堂研究的抓手,思考讨论之后,我们确定从以下五个抓手进行突破:

1、口令;

2、队展组评;

3、评价一体化;

4、导学案;

5、任务包。

三、夯实突破途径(幻灯片)

1、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全体教师会上,用整块的时间给大家讲解:我们目前课堂上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抓手是什么?这学期就是要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以五个抓手达到教师工作学生学习更加自主高效。

2、骨干带动。研究的突破口选定之后,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课题为引领,坚持骨干带动。成立名师发展研究会,每个年级确立语数英突破的重点教师,他们首先尝试上靶子课,供年级组教师研究讨论,学科领导深入年级参与教研活动。对于薄弱的年级,学校名师和学科教研组长都去帮助思考讨论。方法可行之后在年级推广。一年级:田玉娟、徐玉芬、李佳;二年级:李凤茹、牛小玲、李元霞;三年级;李卫红、田苗、王永超;四年级:李彩虹、曲珍、崔文静;五年级:李丽锦、张颖、杜小贝;六年级:孙巍、王利、杨馥芹、范丽娟、牛苗苗。并选出年级特别优秀的教师代表到阶梯教室上课,供全校教师学习。在年级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确了主体多元双向五环在低中高年级段不同的教学模式“小流程、大流程、特流程”,明确了低中高年段的工作重点,汇编了口令集,形成了“口令、评价、队展组评、任务包、导学案”的规定,并在例会上讲解。

3、人人过关。11月份,五个抓手已经有所突破,为了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实现课堂的突破,我们决定人人献课过关。制定过关标准,听课得分表格,在例会上告知大家;一周后领导分包年级听课,年级主任安排献课安排表,年级内所有教师的课在两周之内听完(杨伟芳书记和于娟听一年级,赵校长和田玉娟主任听二年级,我和卢红娟老师听三年级,李凤茹校长和刘雪娇主席听四年级,徐玉芬校长和李素芳老师听五年级,孙慧丽主任和张国庆主任听六年级);听完课之后领导向教师反馈过关情况,在例会上为教师颁发过关证书,不过关的老师听课学习,两周后申请二次过关;最后领导分包年级,深入教研组听取教师反思,总结提升。(献课表照片)教室里经常出现一人同年级的老师自发听课的现象;孙巍老师的优秀课例录下来在整个六年级班里播放,让学生学习展示评价补充的方法;为实现评价一体化班里几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制定评价方法,下课后老师因为学生的精彩而开心的交流。在教室办在公室在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浓浓的研究氛围,快乐的研究体验,幸福的成长感觉。

4、课堂督评。为了巩固课堂突破的研究成果,学校规定督评处在督评课堂时,至少在教室停留10分钟,延续人人过关的的评分标准督评课堂,并及时反馈。

四、取得突破成果

1、目标管理责任制:便要我干为我要干。

2、豐富了“主体多元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小流程、大流程、特流程。

3、口令规定汇编成册。

4、明确队展组评的意义和规定。

5、评价一体化的规定和使用。

6、明确任务包的定义和要求,课堂更具学科特色。

7、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

上一篇:文学概论自考真题下一篇:数据分析师和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