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窝教师教学反思(精选9篇)
小酒窝教师教学反思 篇1
《小酒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歌曲《小酒窝》,本来主题童年就和小酒窝有些联系,我就根据教材从幸福的童年引出可爱的小酒窝,小酒窝教学反思。并且把歌曲想像成一组解读幸福的密码。当我说同学们的幸福都住在酒窝里时,他们都笑了,还互相指点着看,课堂氛围就一下子活泼了。我又提出了有密码可以把幸福请出来时,同学们都很好奇,以至学歌时都很投入。所以,在引导学生学唱一首歌时,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首好听的歌,是他们爱唱的,这除了歌曲本身的因素外,教师的引导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另外,由于没有经验,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全面,以致上课的时候出现了学生提出没有小酒窝该怎么办,这是根本不会料到的,我想起培训的时候有老师说过,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红色的小圆纸,上课时发给学生,贴在脸上充当小酒窝,既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又能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教学反思《小酒窝教学反思》。我想下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现在的三年级没学过谱子,所以他们要学唱一首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就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起作用了。这一点不言而喻,这首歌由于开头两句是一个同旋律的级进,我就采用听一听,找区别的方法,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并且把歌曲中的注意点难点都放在里面,学生再唱时就不大会犯这一类的毛病了。让学生试着唱一唱的时候,我觉得先得让他们听清楚旋律,他们一旦积极性高了就唱起来特别地响,走调了也不会发现,所以得让他们从心里唱到轻轻地唱到用美妙的声音歌唱。学生会唱一首歌了,他们就会特别高兴,然后每个人都会唱得非常响,这时我就得提醒他们用感情来唱了,但单纯地说请唱得有感情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想出来了这么个办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说说应该要怎么来解决。
现在缺乏经验和这方面的见识是我最大的问题,有时课堂应急不够机灵,出现无法自然衔接的现象,这些都有待我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想,积极探索,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小酒窝教师教学反思 篇2
图画书是一种能够把语言与图画两种艺术表现手段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且进行故事叙述的艺术形式。
图画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从之前的文字为主, 图画为辅, 到现在的图画为主, 文字为辅, 有时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没有任何文字解释的图画书。图画书发展到现在对于画面如此的重视, 其色彩变化中蕴含了许多深意, 如:以色彩的变化来设定故事的情感基调;以色彩的呼应来抓取人物变幻莫测的表情与心境;以特定的色彩变幻来让读者捕捉时间的转换与流逝。图画书放弃了直白的文字形式, 仅以微妙的图画信息、色彩变化对读者形成了阅读的挑战, 使读者在完整发掘一个个图像世界的过程中, 了解图画书中故事的发展转折, 同时得到想像力、逻辑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滋养。
二、何为图画书教学
图画书教学, 陌生又熟悉的一个词。陌生是因为学习教育学专业多年却从未听过、接受抑或观摩过这一教学形式。熟悉是因为“图画书”、“教学”两个词分开来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 然而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 笔者对于“图画书”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初次与图画书邂逅, 便以为图画书教学可以被看作简单的讲故事, 教学目标是让儿童能够复述故事, 但老师对图画书中深意的解读, 却让我陷入了沉思。图画书教学并非复述故事的教学, 而是一个完整的, 带有目的性、计划性的作为教材的一个实施教学, 不仅可以让儿童从图画书教学中学会运用语言, 更重要的是儿童从中学会观察图画, 推理画中逻辑, 懂得其中的某些自然知识和人文经验等。
当经过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图画书后, 笔者非常惊奇地发现图画中蕴含着太多“秘密”, 包括画中人物和背景事物的色彩呼应, 图画书色彩变幻, 故事发展起承转合等等, 便霎时间对这一教学方式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想要尝试的欲望。
三、 《小蜡笔头儿》 教学设计与反思
此次教学设计参照干国祥老师的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来进行有效教学框架设计。对此书进行研读, 不难发现有效教学框架是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多学科课程改革核心教学元素的重构、提炼、推陈出新, 是将教学当作了一种有扎实有效且富有生命力的活动来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图画书材料为《小蜡笔头儿》, 教学对象为幼儿园大班的学生, 课堂设定为幼儿园语言培养活动, 旨在利用图画书作为主线带动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主动性, 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我对于本次活动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三类教学目标
A类:整体上了解小蜡笔头儿的经历, 知道它所做的事情。
B类:关注小蜡笔头儿图画书中的细节, 让学生体会小蜡笔头儿的心情, 懂得珍惜和节俭是重要的美德。
C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向更多的角度和方向的探索这一图画书中的意义, 如:奉献、节俭、价值等。
(二) 预习作业
秋天到了, 大树的叶子掉落, 用蜡笔去为一颗秋天的大树涂色换新衣,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
(三)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展示预习作业, 2分钟】
板块二: 【情景导入, 察看蜡笔盒中的蜡笔, 3分钟】
板块三: 【探究新知, 15分钟】
第一环节:出示很小的蜡笔头儿实物, 幼儿讨论小蜡笔头儿的存在价值。
第二环节:讲述 《小蜡笔头儿》故事, 幼儿倾听。
第三环节:结合图画书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图画书中的小蜡笔头儿在被抛弃后, 都做了哪些事情?
你最喜欢小蜡笔头做的哪一件事?为什么?如果你是小蜡笔头遇到那个小男孩, 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板块四: 【延伸活动, 5分钟】
讨论小蜡笔头儿的作用,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
(四) 教学设计的反思
通过对图画书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更好地利用图画书, 去对儿童的逻辑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在教会幼儿阅读时要有顺序的阅读, 并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扉页等, 要让幼儿知道阅读一本书是应该从头到尾一页页的看。在观察某个画面时, 也应按一定顺序进行。
2.图画书教学是建立在儿童自主阅读的前提下, 儿童用自己的知识和情感经验诠释图意。教师与儿童共同学习和阅读图画书也是图画书教学的重要环节, 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加于学生身上, 应当不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图画书的理解。
3.图画书阅读教学方法有很多:进入式阅读、理解式阅读、分析式阅读应用式阅读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色, 但是应用到绘本教学当中, 需要遵循整合性原则、互动原则和提升性原则。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 图画书确实是一种再好不过的读物, 同时亲子阅读在时下的盛行也是大部分借助图画书这一载体来完成。文章以图画书和图画书教学设计内容为基础, 对于《小蜡笔头》这一绘本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评价, 表达了对图画书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音乐《小酒窝》教案 篇3
一、师生问好: 上课:
师:同学们好,我是安邦小学习音乐老师唐老师,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见到可爱的孩子们,大家看到唐老师脸上的笑容了吧!呀,让我看到你们的笑脸吧!
师:上课前我看见班上有几个同学玩得很开心,笑得非常灿烂,很有特点,我忍不住把他们抓拍下来。(做一个照相的动作)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看吧!那就请大家用这个姿势静静地等待照片展现在我们面前。
生:(用姿势等待)
师:照片来啦!这是老师刚刚抓拍的同学的笑脸。(先放同学的照片,再总结)。我之前也搜集了几张很有特点的笑脸,我放给大家看看,不过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笑脸和刚刚抓拍到的同学的笑脸,他们的脸蛋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仔细观察,看谁最细心。生:„„都有小酒窝
师:我非常喜欢这些小酒窝,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酒窝》
二、听音乐回答问题,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听了以后觉得这个有小酒窝的小朋友开心吗?(放音乐,同学记得,有同学不记得)
师:原来是爸爸妈妈,我有一对小酒窝,左边一个,右边一个,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成天笑呵呵,心里美滋滋地,所以小主人感到非常地(引导学生回答“幸福”)同学们你们和小主人一样幸福地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幸福感觉再听一遍吧。
三、学歌词、音乐符号
师:听了几遍以后,咱们来看歌谱。生:翻书
师:《小酒窝》一共有几段歌词 生:两段
师:歌词对于一首歌曲很重要,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请看放大后的两段歌词。
小酒窝的歌词 篇4
《小酒窝》2009年获得了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华语歌曲银奖、十大中文金曲奖全国最佳中文歌曲奖、百度娱乐沸点最热门十大金曲等奖项.快一起来了解一下小酒窝的歌词吧!
小酒窝的歌词
[00:20.32] 谁替我祈祷 替我烦恼 为我生气为我闹
[00:30.47](sa)幸福开始有预兆 缘分让我们慢慢紧靠
[00:39.49] 然后孤单被吞没了 无聊变得有话聊 有变化了
[00:49.81](合)小酒窝长睫毛 是你最美的记号
[00:55.16] 我每天睡不着 想念你的微笑
[01:00.28] 你不知道 你对我多么重要
[01:05.65] 有了你生命完整的刚好
[01:10:07] 小酒窝长睫毛 迷人得无可救药
[01:15.51] 我放慢了步调 感觉像是喝醉了
[01:21.13] 终于找到 心有灵犀的美好
[01:26.00] 一辈子暖暖的好 我永远爱你到老
[01:44.09](sa)幸福开始有预兆 缘分让我们慢慢紧靠
[01:52.76] 然后孤单被吞没了 无聊变得有话聊 有变化了
[02:03.09](合)小酒窝长睫毛 是你最美的记号
[02:08.35] 我每天睡不着 想念你的微笑
[02:13.36] 你不知道 你对我多么重要
[02:18.96] 有了你生命完整的`刚好
[02:23.50] 小酒窝长睫毛 迷人得无可救药
[02:28.56] 我放慢了步调 感觉像是喝醉了
[02:34.00] 终于找到 心有灵犀的美好
[02:39.58] 一辈子暖暖的好 我永远爱你到老
[02:52.16] 小酒窝长睫毛 迷人得无可救药
[03:02.82] 我放慢了步调 感觉像是喝醉了
[03:08.60] 终于找到 心有灵犀的美好
小露珠教师教学反思 篇5
原本为这样的设想沾沾自喜,没想到实践时,由于这一环节在语言上组织还不太严密,学生和我打招呼时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在公开课上出现这样的意外,我心里很着急,但这一环节不能就这样含含糊糊地过去,我迅速调整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再读读小动物们的话,记住哪个小动物说的什么话。再次打招呼前,我说“我来到大荷叶上,遇到了小青蛙!”学生一下就清楚自己该扮演哪个角色了。
接着用课件演示钻石和像钻石那么闪亮的露珠,水晶和像水晶那么透明的露珠,珍珠和像珍珠那么圆润的露珠图片。由语言文字到图片,学生对露珠外形美的认识更深刻了。
在此基础上我抓住课文“留白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语言训练。我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赞美小露珠,说说是什么样的小动物,他们会说些什么?仿照课文二到四自然段写一写,自己读一读,再继续做游戏,老师当小露珠,同学们当其他小动物,不用书上句子,用自己写的句子和老师打招呼,前面的语言训练和课件演示为此打下基础。最后小结动物们喜欢露珠因为它外表美。
第二层是感受小露珠的品质美。品读第六自然段,找出植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再通过想象植物们如何感谢、挽留小露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后再回到植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的问题上,答案就更深刻了,学生们悟出了小露珠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酒窝教师教学反思 篇6
一、联系生活随文识字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 但由于本课生字较多, 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化整为零, 降低识字的难度。如课题中间的“物”字, 是个生字, 书写课题时, 我不动声色地写出“物”, 问:“谁能把课题读正确?”学生读对后, 我追问:“‘物’是生字, 老师不教你已经会读了, 真了不起,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等孩子回答后, 还不忘问一句:“你是怎么学会的?”一位学生说:“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的,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 经常看到这个字。”一时间孩子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去动物园的时候见过, 有的说在广告牌上见过。学生情绪高涨, 在潜移默化中, 课堂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 生字有了生活做基础, 学起来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可见, 随文识字不仅能让孩子认识生字, 更能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巧学生字的好习惯。
二、灵活多样理解词语
低年级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要, 而积累不能局限在死记硬背上, “理解”是积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课堂上, 学生能理解新学的词语固然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理解一个新词。因此, 教会学生理解的方法, 显得更加重要。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本课中, 我结合课文词语的特点, 采取了以下理解方法的渗透———
1. 利用字形理解词语。
汉字与拼音系统的文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能表音, 更能直接表意, “望文生义”是汉字的一大魅力,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去领会其中的奥秘。如学习“商量”一词时, 将词条对折, 反复认读这两字, 重点指导“量”的两个读音, 以及在词语中的轻声。当孩子能正确地读出这个字时, 教师问:“书中有几个动物在商量呀?”孩子们回答三个后, 问:“一人能商量吗?”孩子们摇头。教师又提示:“你们看看, 商字里有几个口呀?”细心的孩子们马上说道:“八个口。”老师进一步说道:“对呀, 七嘴八舌才能商量。”这样, 就使孩子们深刻地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2. 巧妙拆字理解词语。
汉字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强大的组词功能。很多新词都是由旧词组合而成, 理解这样的新词, 只要把旧词理解了, 再组合便成了。如结合小燕子说的话, 引出“春暖花开”这个词语, 我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反复地读词语, 看看插图, 自己说一说, 然后小结, 体会到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有时就是一个词语的意思。掌握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三、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遇到一个新词, 不能确切地说出它的解释, 但是能凭感觉、经验说出它的近义词, 这其实已经能证明我们已经理解新词了。教学中, 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到最后一段, 提及“明年”一词, 我没有直接问孩子们可以换成什么词, 而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向孩子们提问:“你们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两个词, 换到这个句子里, 表达的意思不会变?”孩子们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来年、第二年”。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换词练读, 在读中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这样话就显得很好听、不呆板, 这就是近义词的作用。
四、顺理成章练写生字
识字教学, 学生不仅要会认读, 而且还要会书写。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 又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连线组字并写一写”的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又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 要想追寻有效的语文教学, 就应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技能, 学习字词, 为更深入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几点需要商榷———
1.在读通全文后出示的练习填空,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三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师自己匆匆说了一遍, 一闪而过, 还不够扎实, 没有把训练要求落到实处。感觉设计的意图很好,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 指导说说, 再总结评点, 那样效果会更好。
教师进步的阶梯——教学反思 篇7
一、进行行动研究, 在教学中“学会教学”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 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 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 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在思中巩固, 在思中创新, 在思中进步。
二、进行对比研究, 实现自我超越
要想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就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就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自我。类比、联想的意识要强, 经常听同伴的课, 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 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借鉴他人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解析自己的差异, 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 使用摄像重现教学情境
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使用摄像机录制下来, 观看自己的教学行为, 会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感到沮丧, 对稍纵即逝的教学机会感到惋惜, 也会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发现不了的问题。录像带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语言体态是否和谐自然, 衣着外表是否整齐端庄, 举手投足是否得体, 板书是否突出重点, 结构是否合理美观, 教学语言是否清楚、生动风趣、富有条理。也可以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是否合理, 自己对于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于教学的监控能力如何,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否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容。
2. 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类比反思
哲学家培根说:“类比思维对于创造十分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 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大量的可以借鉴类比的信息资源。它跨越时空的局限, 使全国各地的教师, 不论城乡远近, 都能分享到对教学的不同感知和不同做法, 这完全可以作为对照反思的靶子, 引发反思的意识, 从而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3. 同伴互助、对照反思,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时, 如果仅限于自身范畴内, 难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邀请同事、教研组长、教研人员、校长和专家到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 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集体的教学智慧是教师反思教学能力提高的捷径,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需要同事间的帮助, 也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 反省自己的做法和已有的经验, 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
三、反思不足之处, 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课前准备得再充分, 在课堂教学中也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 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多积累“病因”“病例”, 同时寻找“办法”, 使教学逐渐趋于“完善”, 使之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例如, 在讲授果树整形修剪这部分内容时,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尽管也到几十里以外的果园去实习过, 但效果仍然不理想。针对学校实习条件差的现状, 我利用校园边角栽植了几棵苹果树、桃树、葡萄树等主要树种, 通过一年四季的修剪和观察, 效果很好, 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四、记录教学灵感, 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捕捉, 便会时过境迁, 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它们就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如果能厚积薄发, 加入自己的感受、思考, 将它们串联起来, 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林果生产技术》一书中, 数字较多, 不好掌握,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如是2倍关系的数字有:芽接后解绑的天数, T型芽接是10~15天, 带木质嵌芽接是20~30天;葡萄双枝更新时预备枝和结果母枝的剪留芽数分别是2~3天、4~6天……通过这样查找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深受学生欢迎。这些都可在教学后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 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都大有好处。
五、记录学生创新的火花, 拓宽教学思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不时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六、进行“再教设计”, 力求更高境界
一节课下来, 通过梳理与反思, 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学生的反馈意见是什么等等。及时记下这些所得,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 将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进行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小酒窝教师教学反思 篇8
教育的反思就是教师作为一个他者, 不断地检验自己已有的教育理念及过去、现在实施的教育教学行为, 不断地追问自己, 否定自己, 发现自己理论上的缺失和行为上的不足, 探究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行为和更为成熟完善的教育理论过程.
法国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 他说,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 不到最后一刻, 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 做到了这点, 便有50%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的教学中, 多一份反思, 或许会多一份清醒, 多一份进步.
反思方式之一:写教学日记、教学体会.教学日记是以日记的方式, 记录再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事件;教学体会是以心得和感悟的方式, 捕捉教学当中的经验和灵感.通过写教学日记和教学体会, 分析教学中的困惑和失败, 可及时纠正教学环节的偏差与不足,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反思方式之二:课堂反馈分析.教师备课上课是工作的职责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备好课不等于上好课.课堂教学有其丰富的多样性、突发性、动态性.备课的预设和实施的结果必然存在差异, 这就给了教师绝好的反思机会,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备课教案进行反馈分析.比如:目标能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方法存在哪些不足, 能不能更好;学生学习活动能不能更积极主动等.这一反思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细节, 是最有效的反思方式.
反思方式之三: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在一定的高度上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总结性评价、评定.分析得与失,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从而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教师可以以月总结、学期总结、年度总结的方式进行反思.
反思方式之四: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是记录自己或他人教学过程、经过分析参考的教学实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能更直观地再现教学的利弊得失, 从而在反思自己、学习他人中提高自己.“如果每一个人积累了一年的经验, 5个人交流就有5年的经验.”案例分析也不失为很好的反思方式.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 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 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 在汇报 (全班交流) 时, 学生汇报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自己没主见, 教学无主次, 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 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 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 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 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 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 退出教学的舞台, 成为一个旁观者, 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 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 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 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 一会儿说甜, 一会儿说苦, 东一榔头西一棒, 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 教师就跟到哪儿, 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 对教学无组织, 对学生不引导, 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 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 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 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 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 毫无探究欲望, 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 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 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 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 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 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 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 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 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这三次合作学习, 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 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 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 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 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 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 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 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 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 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 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 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 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 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 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 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 专挑“科技含量高, 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 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 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 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 “种别人的田, 荒自家的园”, 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 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 学生的活动形式多, 唯独读书不多, 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 某教师教学《家》 (苏教版第一册) 时, 这样活跃课堂, 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当一回小画家, 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 (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 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 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 边唱边做动作 (学生刚入小学, 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 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 再表演, 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
我们不能否认, 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 可以带给学生欢乐, 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 学科间加强“整合”, 可以开阔视野, 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 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 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 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 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服务, 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 为整合而“凑合”, 结果只能使语文学科丢失本性, 异化本质.
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路径 篇9
一、基于什么:确立反思的理念基点
所谓反思,实际上是个体对教学过程的一种重新解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再认识、再创造。撰写反思,首先要明确反思的理念基础,即以何种理念指导反思,这样才能使反思有章可循,内容不至于泛化。通常而言,理念基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理论基点。所谓理论基点是指教师反思应遵循的课程教学理论。这里的理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层面的学科课程标准,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可以给教师反思提供一把衡量的尺子,以此对照实践,寻求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学理论,主要是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学改革专家的教学思想,比如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理论、杜威的民主教学理论、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邱学华尝试教育等,可以给反思提供理论支撑。以理论为反思基点,可以增加反思的理性厚度。
二是学生基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服务和研究的对象,因此也是反思的基点。小学教师面对的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其发展中人的特性决定了教学更注重艺术性。撰写教学反思,应该心中有学生,以学生发展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反思的对象聚焦到学生,教师才不会沉醉在自我设计中,反思才更具有生命力和实践性。
三是实践基点。反思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实践的改进,因此,研究实践问题、解决实践问题是反思应遵循的理念。实践包含三种主要形式。首先是教学内容的主题,比如阅读教学的参与性、写作教学的语句训练等等。基于这类主题的反思,要看课案是否符合主题教学的一般流程,有什么创新和特色。其次是教学研究的主题,或者说课题。时下,很多学校都兴起校本化的课题研究,教师只有结合课题,以课题理念为指导,反思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才更大。最后是教学研究的问题。研究应源于教学问题,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更具有研究价值。反思作为研究的一种形式,也应该聚焦问题。这样,教学设计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课堂是为解决问题而教,反思才能找出理念与行动之间的差距。反思内容不管是课堂的哪一个环节,都会围绕一个主线,达到形散神不散的效果。
二、追求什么:确立反思的发展目标
反思是为了促进专业成长。专业成长具有阶段性,作为成长见证的教学反思也应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表现在技术性反思到艺术性反思的发展变化过程。
技术性反思指的是通过课例的概括、总结、提炼,发现一定可供操作的课堂教学技术的反思。这类反思在内容上重点关注课堂操作层面的成功经验,以经验的迁移促进教学技术的提升。比如优秀板书设计,别人用过的自己也可以用;比如评价语言,优秀教师用什么评价语言、在什么时机使用评价语言、怎样评价激励学生等,我们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尝试用于自己的课堂;比如有专家总结的教学设计“三点式”经验:“开课五分钟有亮点,重点突破有亮点,练习设计有亮点”,以此吸引学生持续参与课堂教学等,我们也可以尝试。只要关注这些技术性层面的经验,通过反思将这些经验条理化、系统化,就可以促进个体专业成长。
艺术性反思是通过课例反思,发现教学一般性规律,进而改进教学实践。这类反思内容上主要关注教学中普遍性的行为表现,以理论的指导总结教育规律。教学活动或设计等教学艺术性层面的东西,需要教师日积月累来沉淀教学智慧。以此为目标追求的反思,便是多读书,开阔理论和实践视野,以大教育观来看待教学,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艺术发展。
三、反思什么:发散反思的载体视点
反思基于一定课例载体,合适的课例可以更好地承载所要表达的理念,使反思有理有据、观点清晰、论据充分,增加反思的可读性。基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课例载体通常有三种形式,不同形式反思的关注重点也有所区别。
一是自己的课例。我们对这类载体进行反思的目的是促进自我设计课、上课的水平,因此,反思的关键是找问题。找问题最佳的途径是集体研讨。在团队研讨中,其他观课者往往会提出自己课例的问题,并同时结合经验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教师研讨时应重点关注同行的意见,在写作反思时,重点聚焦课例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案及依据,再次上课的效果等,以此实现问题的解决和专业的成长。
二是他人的课例。我们一线教师常常有机会观摩名师的课堂,对于名师课例的反思,重点应放在别人的优点上,看一看同样一个内容,别人怎么设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种设计?效果又如何?尽管名师的课也会有一些瑕疵,但反思者要了解别人的思路,给自己以启示。写作时,以观点加案例的论证形式呈现,可以强化成功经验,实现自我提升。
三是书上的课例。我们在看一些科研书籍、理论刊物时,会遇到许多生动的附带观点评析的课例,这些课例也可以作为反思的载体。对于这类课例的反思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赞同书中的观点,以此观点指导实践,检验观点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不赞同书中观点,以教学实践进行观点的反驳或进行观点的补充。由此,形成的反思才会兼具理论和实践意味,增加反思的可读性。
四、如何反思:搭建反思的逻辑框架
反思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理性提炼,理性表现在逻辑框架的搭建上。逻辑框架可以清晰地看出反思者的理论功底、逻辑思路,体现着反思的深度。因此,搭建富于学理性的逻辑框架,是有效反思的难点。基于学理性的本质表达,逻辑框架搭建须注重三个方面。
一是视角。视角是反思问题的角度。角度决定反思的新颖性,反思是自己独到的观点,需要选取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客观存在的问题。比如对于课堂中攻击行为,选取人本主义视角和行为主义视角就有不一样的解释框架,以此框架作为反思的写作逻辑可以增加反思的理论深度,从而使反思观点新颖,更具吸引力。
二是方法。方法是反思问题的工具。方法决定着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科学。同样的内容,选取不同的方法,就有不一样的内容框架。比如,对于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选择叙事性方法,教师的反思重点在于描述学生课堂行为和教师处理手段;选择案例性方法,教师反思的重点在于学生课堂行为描述及背后原因探讨等。
三是结构。结构是反思的谋篇布局,撰写反思是整体性的工作。在撰写反思前应当详细规划好反思选取的理论视角、案例载体,框架维度,同时应该注意各维度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合情、观点表达是否自然等,这就需要写作时注重结构。比如,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需要站在目标的角度审视课堂环节、在环节角度注重学生、由学生的反应考量效果。通过整体性的以理论为指导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强反思行文的美感。
确立反思的理念基点是反思的出发点;追寻反思的个体发展是我们反思的目的所在;选取合适的课例载体是反思的技术性要点;搭建反思的逻辑框架则是反思的质量保证。作为教师,要清楚认识自己,多读书、多学习,增加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只有遵循反思路径,才能有效反思,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摘要:反思是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往往存在目标泛化缺乏针对性、内容虚化缺乏深刻性等问题,其本质在于缺乏反思的有效路径。本文从理念、目标、载体和逻辑四个维度,从基于什么、追求什么、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四个方面构建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路径。
【小酒窝教师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酒窝 教学反思05-09
《酒窝大道》读后感450字05-19
教师教学个人反思08-13
期末教师教学反思09-04
新手教师教学反思09-23
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07-08
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07-30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07-30
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11-01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