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秀的议论性散文

2024-08-16

关于优秀的议论性散文(共10篇)

关于优秀的议论性散文 篇1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生,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生,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关于优秀的议论性散文 篇2

那么,如何提高议论性散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对这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以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依据,从文体的视角来对议论性散文的教学进行反思和建构,遵循“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认识———基于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规律的议论性散文的阅读实践”的逻辑,来确定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习结果 分类理论 ,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可从学习心理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一)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启示:学习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学习的结果导致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成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认为,中小学教学应该以智慧技能为中心,智慧技能学习具有层次性:从辨别开始,其后依次是掌握概念和规则,最后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高级规则。掌握概念和规则并能熟练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是智慧技能学习的本质特征;以智慧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设计必须反映智慧技能学习的这一本质特点。1用这一理论来分析我们所说的培养语文能力,其实质就是形成智慧技能,也就是运用概念、规则来读写的能力。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2即师生从具体的课文 (“例子”) 中归纳概括出有关读写的概念和规则,并用来指导阅读与写作,在读写实践中形成能力。

(二) 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

根据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我们认为高中语文读写的重点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 是一种高级技能。在教学中,要按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过程来设计课堂教学,即经过习得阶段、转化阶段、运用和迁移阶段来培养学生能力。我们依据这一学习特点,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教学设计的原则,探究高中议论性散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改进的环节,形成了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

1.习得阶段: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理解、归纳有关的概念和规则。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第一步, 是要通过多篇课文的阅读,掌握议论性散文的概念,把握其文体特点 (规则)。语文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我们认为“例规法” 更好,即让学生在一类文章的学习中逐渐感知和归纳,从多篇课文 (即叶老所说的“例子”) 中习得支配其读写行为的概念与规则,即 “举三反一”。

2. 转化阶段 : 运用有关 的概念、规则进行练习,教师及时反馈。从例子当中归纳、概括出概念或规则,仅仅是举三反出了“一”, 要让这“一”支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行为,还需要进行练习,促进概念、规则在新情境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应用情况,老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和校正。

3.运用和迁移阶段:在新情境中独立运用,形成技能。在具体的读写任务中,学生对规则的适用范围、条件和结论有清晰准确的认识,能把已内化的规则迁移到更高级的问题解决之中,在材料取舍、 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中综合运用各种规则,形成了较强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中我们一直强调多读多写,但是“读什么”“写什么”, 如何“多读多练”才有效,学习心理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效练习,是学生读写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课堂之外的“用”语文,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必由之路。

二.按照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规律,设计议论性散文单元的教学过程。

(一) 议论性散文单元教学设计的依据

阅读教学应从“辨体”开始, 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门径和抓手。 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感受文体、解读文体、欣赏文体的过程, 就是通过把握文体特点更好地进入作者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过程。 对阅读中把握文体重要性的论述有很多,如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认为 “文体是作者与读者互相交通的桥梁”。潘新和教授指出:“阅读与写作思维,都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不得要领。读等于未读。”3具体到高中议论性散文的教与学,如不掌握其文体特点 (也就是“这一类”文体的概念及规则),阅读将无章可循, 阅读教学也不得要领。我们对该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1. 符合高中阅读教学的规律, 注重在阅读优秀作品中掌握读写规则,提升语言素养,由“道”及 “文”,重在“文” (也就是读写规则的学习)。

语文课堂上概念、规则的例证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还是课文这类例子。与其他学科以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材不同,语文学科是选择单篇课文作为教材,每一篇课文涉及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诸多要素,文本价值的丰富性与教学目标的隐蔽性并存,既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导致了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盲目性、 随意性;加之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的多元和综合,因此,确定单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习得概念、规则的前提,前者帮助学生通过积累感悟、熏陶感染获得人文素养,后者帮助学生获得语文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单元中每篇课文学习的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科学的学习序列。我们归纳了议论性散文这一文体的四个主要特点 (规则),作为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 (1) 情感上重在抒发自我的感悟,情理交融。 (2) 选材上以 小见大 , 以象写意 。 (3) 结构上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4) 语言上讲究文采,个性鲜明。

2. 符合学生 语文能力 形成规律,强调积累和实践,由单项到综合,由习得到练习再到运用,在 “读”和“用”的实践中建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思路是:以议论性散文的四个规则的学习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作出合理的安排,在一系列有机联接的课文学习、读写实践中逐步提高,由点到面,由单项而综合,由单个规则到多个规则,逐渐形成综合运用多个规则的问题解决能力, 体现出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的清晰性、渐进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 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教学的具体设计

本单元是作家从生活细节生发的对于生活与文化的哲理性思考, 教师可以借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时空变化、人际关系、情感与理性、过去与未来,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语文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是为了达成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态度” 这一目标。

当然,本单元阅读的重点还是在议论性散文的概念和读写规则上。语文概念、规则的学习有其特殊性,从单节课的角度看,大多时候不是语文规则学习的完整过程, 这一过程往往要分散在几节、十几节课乃至整个学期、学年之内的语文课上。整体着眼,才能科学的安排用几个课时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而习得其中蕴含的读写规则,再用几个课时来运用这些概念规则进行读写。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立了 “整体着眼、细处着手、分点学习、综合读写”的原则,以读写概念、 规则的学习为单位,将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教学分成以下六个教学点,一点一课时,或一点几课时, 重组教材和练习,提高了学生读写议论性散文的兴趣和水平。分述如下:

教学点一 (1课时):阅读 《菱角的喜剧》,学习议论性散文概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区分与抒情散文、议论文的差异。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具体的景、事、人来抒情,侧重“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 议论性散文除抒发感情外,更偏重于思辨说理,可联系 《荷塘月色》 来认识其特点。议论性散文主要用文学语言发表作者对生活的见解, 较多地使用议论,多借助事例或形象来阐释道理;一般议论文讲究三要素齐全,讲究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来进行逻辑论证。可用 《谈 “骨气”》 来让学生认识二者的区别。

教学点二 (2课时):学习议论性散文规则 (1) 情感上重在抒发自我的感悟,情理交融。

在阅读课文内容基础上概括规则。 《菱角的喜剧》 是秦牧对生活的独到思考和个性化的写作。作者在认识菱角的过程中,用多样的菱角和生活实例,阐明了一个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转化练习。理解 《渐》 一文的独到发现:作者从世间万物的“渐渐”变化中体会人生的真相,意在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教学点三 (2课时):学习规则 (3) 结构上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概括规则。 《菱角的喜剧》 内容涉猎广泛,联想巧妙。既有生物、化学、物理、医学方面的例子,也有现实生活中农民认识天气、良种变劣种、山洞养猪有成有败的例子,体现出很强的知识性、 趣味性,形成“寓教于乐”的独特风格。

转化练习。1. 《渐》 引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从身边琐事、日常见闻谈起,谈到了生命的演化、境遇的衰变、大自然的枯荣,由浅入深,由具体而抽象,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浅出,易于理解。2. 《说不尽的狗》 从欧美到中国对狗的不同态度,再从狗谈到鱼,探讨了“狗文化”背后文化差异。表面上作者随性而谈,自由挥洒,实际上文章结构前后勾连,非常严谨。

教学点四 (3课时):学习规则 (2) 选材上以小见大,以象写意。

概括规则。钱钟书的 《窗》 从春天引出“窗”这个话题,并比较窗和门的分别、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从具体的窗写到抽象的窗,表达了作者对精神上的自由、享受的追求,在平凡的事物中,写出了新意、深意。

转化练习。1.莫利的 《门》 从生活中开门、关门两个动作入手, 赋予了门以深刻的象征和隐喻的意义,表达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借助具体的形象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2.与波德莱尔的 《窗》 对比阅读。3.写作练习:以“路” 或“桥”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出平凡事物中的新意。

教学点五 (3课时):学习规则 (4) 语言上讲究文采,个性鲜明。

概括规则。 《菱角的喜剧》 语言明快晓畅,讲究变化。 《说不尽的狗》 有一种富有个性的幽默感, 明快、自由、调侃的文风,文章充满轻松、洒脱的气息。

转化练习。1. 《鱼书》 的语言文白相间,典雅明白,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文雅含蓄,富有诗意。2. 写作练习 : 英国诗人 布莱克说 :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请从古诗中选择一个意象, 收集相关诗文,运用学过的规则, 写一篇议论性散文。

教学点六 (2课时):综合写作。以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为例, 从照片与情感的变化入手写一篇议论性散文。要求:按照由物及人及理的层层深入的顺序展开,文章所写的物、人、事要具体且有关联, 内容要充实,所悟之理要深刻而有新意,能够给人以启迪。

议论性散文的论点的提炼 篇3

近几年高考阅卷归来,感觉许多考生的作文在文体方面是“四不像”,在思路方面是“一团麻”,阅卷老师读到最后也不知考生写的是什么,因此很难得高分。殊不知在高考阅卷现场清晰的作文思路会让考生的分数大幅度提高,如何做到思路清晰,不给阅卷老师雾里看花之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小分论点分解作文题目,这样文章既有层次,又思路清晰,深受阅卷老师喜欢。而此方法对于考生来讲,又易学,易掌握,易运用!

坦然看生活

※余秋雨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了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丽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粲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以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

忽然想起来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技法赏析】

本文将“坦然”这个总观点分解为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三个并列的小分论点,具有典型的议论文风格。在此小分论点下融入大量的论据,既做到了论据丰富,又显得结构严谨,又有散文的飘逸之感。同时语言优美流畅,飘逸,和严谨的结构两者水乳交融,既有议论的严谨、清晰,又有散文的优雅、飘逸,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

【名师点招】

议论性散文的论点的提炼

(1)分解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

如: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奋斗”表现为“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等,所以分论点可拟定为: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阐述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揭示与阐发。

如:2011年山东高考作文试题《世界需要你》——

我们可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对其进行分解和阐述:

① 世界需要你,责任;

②世界需要你,和谐;

③世界需要你,和平;

④世界需要你,坚守。

(3)分类法

即分门别类地提炼分论点。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

可用“分类法”设计分论点: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即从“谈作用说危害”的角度提炼分论点。

如:优秀考文《相信自己与倾听别人》——

作者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

①相信自己,才会张扬个性;

②倾听别人,才会避免盲目自大;

③在自信中学会倾聽,才能更好地行走。

(5)逻辑法

即从话题的内在逻辑关系分点阐述。

如: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阐述”:

①什么是平庸;

②为什么要拒绝平庸;

③怎样才能拒绝平庸 。

【写作试练】

总有一种期待

※杨寓雯

春蕾无悔地孕育,期待的是繁花的盛放;夏雨无私地灌溉,期待的是大地的舒张;秋风无情地吹拂,期待的是腐朽的灭尽;冬雪无声地覆盖,期待的是生命的更新。

是的,总有一种期待,蕴藏在宇宙深处,使这宇宙气象万千,生机沛然;总有一种期待,蕴藏在生命深处,使这世界恢诡奇谲,变幻莫测。

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当尧之时,天下未平,洪水横流,泛滥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是谁?头戴箬帽,手拿铁锹,烈山泽,疏九河,瀹济漯,决汝汉,排淮泗,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禹所期待者何?月明星稀之夜,他沉沉地睡了,梦见海晏河清,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岁稔年登。

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民族振兴,国强民富,屹立东方!

清朝积弱,强敌环伺,风雨如磐,山河破碎,哀鸿遍野,满目疮痍。是谁?当维新失败,本可逃出生天,却定意慷慨赴死,以头相祭,期待鼓舞天下英雄闻风而起:“不有行者,谁图将来;不有死者,谁鼓士气!历来变法,必有流血。流血,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这个铁骨铮铮的男儿,剑胆琴心的侠士,凛凛刀锋逼近头颅的一刹那,仿佛电光石火,晴天霹雳,他以头颅作笔,热血为墨,在千秋青史上刻下最壮丽的诗行,用不朽的灵魂把死亡置换成了永生。

总有一种期待,期待铸剑为犁,世界和平,共享文明!

2001年9月11日,恐怖大亨本·拉登袭击了五角大厦,恐怖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为追击本·拉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迅速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世界期待着和平的到来。塔利班政权推翻了,萨达姆赶下台了,美国似乎取得了反恐的重大胜利。可是在阿富汗,伊拉克,来往飞奔的军车代替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呼啸的警报代替了往日的欢声笑语,难民奔波的脚步代替了往日的轻歌曼舞!十年追捕,2011年5月1日,本·拉登终于倒在“海豹突击队”的枪下,结束了他灰色残暴的一生,这是奥巴马的期待,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期待。但与此同时利比亚的战火还在熊熊燃烧。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总有一种期待,天下,何时可铸剑为犁?

左拉的期待,是以人类的名义让阳光普照在饱受折磨的人身上,人们有权享受幸福;舒和兄妹的期待,是摧毁纳粹暴政,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重建自由与尊严;马丁·路德·金的期待,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带领全美国的黑人弟兄挣脱枷锁,争得造物主平等地赋予每个儿女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不论种族、肤色……

纵然世道纷乱,沧海横流,风俗日偷,人心不古,总有一种期待,长存天地,如画,如诗,如千千阙唱不尽的古老灵歌;如松风,如流泉,如永不熄灭的燃烧的星辰。

为什么我的两眼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期待爱得深沉……

【运用分析】

关于廉洁的优秀议论文 篇4

心中桃花源,红尘里看不见。

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各种诱惑冲击着我们曾经坚守的原则和底线,然而野心在渐渐膨胀,演给了心灵的净土,淹没了自己的良心。

和珅也曾立志当一名清官,发奋读书,潜心学习,为的就是荣登仕途。一心的宏志在黑暗的官场中渐渐被磨灭。当上官后,他却被腐败的风气所影响,不再考虑国家的大事,一心只想着争宠,敛财。最后难逃法网,狱中赐死。

眼中桃花源,却没有明天。

廉洁已经成了官场上的一层皮毛。撇开朴素的外衣,扯下廉洁的面具,又有谁知道他内心深处的贪婪?白天道貌岸然的大谈反腐倡廉,私底下深入群众贪得无厌。里一套外一套,欺善怕恶,迎上欺下,廉洁,还有明天吗?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13位法官,平时居高临下一槌判定贪官的生死。然而在一次审判中,他们坐上了被告席,背着受贿400余万元的罪名走向了不见天日的牢狱。

梦中桃花源,点滴在心间。

出淤泥而不染。出于腐败黑暗的官场,如松柏立于严寒,志洁行廉。

自古有包拯忍痛斩侄儿的典故,至今有香港“特首”董建华连一块年糕也记下,公诸于世的收礼账单。廉洁者不多、但丰碑永筑;贪污者不少,但遗臭万年。

桃花源有一支歌,让世人把他唱到永远:“心中桃花源,凡尘里不见……”

关于思想的优秀议论文 篇5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是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的确,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问题会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并且勇于探索,不断进取,这样最终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甚至会给生活帯来许多影响;而那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只会遵守旧的套路,只能反复咀嚼别人嚼过的东西,这样应该是食之无味的吧!而他们最终也只是跟在别人的身后,碌碌无为而终其一生。因此,拥有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

袁隆平是我国的农学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解决了几十亿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他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毋庸置疑还是因为他的创新精神,因为他不灌于现状,积极思考;因为他能够冲破思想的束缚,努力探寻;因为他不被困难所吓倒,勇攀高峰,因此才会有如今的成就。让我们反过不想一想,倘若他并没有这种创新精神,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在耕作的农民而已,而世界几亿人口都会面临没饭吃而饿死的危机。由此可见具有创新精神有多么重要。

关于骄傲的高中优秀议论文 篇6

实际生活中,既有人播下谦虚种子,收获丰硕果实;也有人骄傲种子还拽在手心,苦果就砸在头上。还有许多人在骄傲和谦虚之间打擦边球,小心翼翼,生怕拿捏不准,落个谦虚过分是虚伪,或者落个傲气外露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两边不是人,没好果子吃。尤其某些时期,视骄傲如大敌,一当戴上此帽,永难翻身,就是尾巴夹紧,也别想得到同情。

其实,跟认识任何事物一样,对这对冤家同样可以一分为二。辩证认识论讲,任何真理只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真理不可穷极,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何况,不同文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骄傲和谦虚的涵义不尽一致,尺度不尽相同。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这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名人为“骄傲”正名平反! 我们应该骄傲的地方不少。中国富强了,世界影响力日益扩大,我们应该为祖国骄傲;儿女做出了成绩,父母应该骄傲;单位扭亏转盈,我们应该为领导层的智慧骄傲;本省本地出了名人,百姓应该为人杰地灵骄傲。既然可以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骄傲,为什么不能为己骄傲?集体不是个人组成的吗?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商品推销,鼓励商品广告,“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合理合法。竞争领导岗位,你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施政目标和应对措施,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比他人强。所以有人调侃:“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话虽难听,却有道理,好酒也怕巷子深呢。如此说来,“骄傲”一下还是可以的。增强自信,长我志气。

那么,何谓骄傲?传统认为:自我满足,自我吹嘘,自以为是,傲视一切,目中无人,等等。何谓谦虚?一般认为:谦虚学习,永不满足,不声不响,平等待人,等等。倘若果真如此,喜谦恶骄,守谦除骄,完全应该。

只是,如何识别区分?若你怕说骄傲,过分谦虚,懂说不懂,能说不能,应进却退,应喜故忧,说你虚伪说你欺骗,也没多大冤枉;倘你吹捧拍马,逢人便笑,你算谦虚?倘你缺乏自信,甚至自卑,在竞争面前谦恭退让,你能成功?倘你谨小慎微,默默无闻,不敢为人先,对自己的成绩不敢肯定,不进行必要的宣传介绍,深山藏宝,恐怕要错过多少机遇,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损失。

反之,倘你有独到见解,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与众不同的道路和奋斗方式,有高人一筹的创造,能说他骄傲?一旦成功,自我宣传,自我推销,让社会认同,未必是骄傲?不逢人点头哈腰,不惟命是从,不巴结吹捧,或者不顺他意,不听他话,不随大流,特立独行,对人不热情,说话没笑容,未必是目中无人,傲气十足?为什么非要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不容许多种性格多种生活方式的呢?艺术家、科学家该跟普通人一样吗?当然,他比你强比你能,你又不学无术,却喜投机钻营,看不起你,那是活该!

关于优秀的议论性散文 篇7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不尽相同,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思念之情。在平时的写作乃至高考作文里,我们常常能碰到与《阳关三叠》结构非常类似的“熟面孔”,其中以三个分论点并列模式最为常见,笔者把这些论证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且三大部分结构类似的议论性散文结构统称为“阳关三叠”式结构。

相较于一般结构的议论文,“阳关三叠”式结构具有下列明显优势:

思维优势。有利于快速布局谋篇,作者只要构思好第一部分的结构,第二、三两大部分大可以依葫芦画瓢,从而大大加快作文速度。

结构优势。三大论证主体叙议结合,结构相近,构成三大排比段,可排山倒海般增强语势,强化论证效果。

文采优势。“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阳关三叠”式文章在关注思维的逻辑性、缜密性的同时,文体结构、表现手法等更为灵活多变。

数目优势。 “无三不成多”,人们常用三或三的倍数表示数量众多,因此,“阳关三叠”的三大论证主体正好满足议论文论据充分的要求。

在写作议论性散文时,我们可以选用以下五种“阳关三叠”式结构。

1.分论点式结构

分论点式结构是近年高考考场作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平时训练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四个角度拟制分论点。

李承志先生在《南郭先生的忠厚》一文中,为了论证“以今人看古人,南郭先生的为人处世不失为‘忠厚老实’”的观点,从“是什么”的角度列举了三个分论点:“其一是南郭先生安于滥竽充数,每天装腔作势地活着,实在是累了自己”“其二是南郭先生看到齐湣王喜欢听吹竽独奏,担心自己无能露馅,就逃之夭夭了”“其三是南郭先生逃走了,我断定他遵守‘好马不吃回头草’的信条,铁定不敢回队吹竽”,然后拿今人常用的伎俩与南郭对比,虽为反弹琵琶,确也“成一家之言”,且言之有理。

2009年广东考生的《常识,与我们同行》,则从“为什么”角度提炼出“常识,与我们同行,正确的常识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常识,与我们同行,正确的常识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方法达到我们的目的”“常识,与我们同行,正确的常识给你无限的动力,让你坚持下去”等三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

2009年安徽考生的《弯道超越》,从“怎么办”角度出发,巧妙设置“是呀,弯道超越需要勇气”“是呀,弯道超越需要信心”“是呀,弯道超越还需要扎实的功底” 三个分论点,,环环相扣,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而2006年湖南考生的《谈意气》则运用“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壮烈,奏出辉煌”“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等三个分论点,站在“会怎样”的角度,稳稳地支撑起“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这一中心论点。

2.小结论式结构

分论点式结构要求我们先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出三个分论点,然后再举例论证三个分论点,它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演绎式论证;小结论式结构要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即先举例论证,之后再得出小结论。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鲍昌先生《长城》一文中的三个小结论可资模仿和借鉴。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或别人的任意一篇作文从分论点式改为小结论式,之后你就会发现,稍微动动脑筋,把分论点式结构变成小结论式结构,你的议论性散文就能产生推陈出新、与众不同的效果。

3.小标题式结构

在一篇名为《多解的题:明星代言=?》的2009年高考考场佳作中,辽宁考生除了拟出一个不俗的标题外,更用“答案一:明星代言=金钱”“答案二:明星代言=声誉”“答案三:明星代言=责任”三个小标题标识全文,彰显主题。

用小标题来标示段落、结构文章,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构文方法。其优点是给每个片断分别配上一个简洁醒目的小标题,合理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和谐地组成文章的格局,鲜明地表现文章的思路。

议论性散文经常采用序数式、内容式、主题式等几种常见小标题。

①数字式。用一、二、三、四,A、B、C、D等序数标识段落,属于最简单、非语言的小标题。序数式小标题没有语言含义,只具有划段切块功能。

②内容式。用概括的文字作为小标题揭示文段内容,如一篇名为《敬畏泥土》的文章中三个小标题“功高盖世的泥土”“坚强伟岸的泥土”“用途广泛的泥土”,让读者一看之下,就能粗知文意,

③主题式。从文章主题出发,精心拟定三个小标题,如《剪贴幸福》一文就使用“友谊无价”“师生情深”“母爱无言”三个小标题,在概括段的内容的同时,且抽象出了各段所表达的中心,有较强的概括性。

我们在拟制小标题时要注意:一要围绕作文题、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去拟制,呈现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二要注意语言的精练、严密、生动,既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又要前后照应、彼此协调;三是小标题以三个为主,内容不能重复交叉,既要符合文章具体内容,又要契合文体色彩;四是小标题之间最好格式一致,形成排比,以便与“阳关三叠”结构相互照应,相得益彰。

4.镜头画面式结构

茫茫江畔,一袭白衣,披散着头发,一个孤独的背影在血红的残阳下渐行渐远。终于,波涛滚滚的江水恢复了平静。而残阳下的背影却成了汩罗江畔永恒的风景。他,就是屈原。

乌江畔,乌骓马嘶鸣不已,四面楚歌。一把青锋剑横在颈前。刹那间,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青白青白的锋刀,那珍珠般的一滴滴的血染红了伤痕累累的盔甲,也染红了落日的余晖。乌骓悲鸣。他,就是项羽。

一把瑶琴,一个苍凉的背影,抚着瑶琴的手因心情的起伏而微微颤抖。他时而仰望苍穹,时而闭目低吟。然而,“弦断有谁听?”他,就是岳飞,乱世中的英雄。

2002年江苏考生的《瞬间选择·永恒坐标》一文将三个历史人物用蒙太奇手法定格在一瞬间,也定格在读者的心里。

“镜头一:创新为文”“镜头二:朴实做人”“镜头三:深入探究”。2005年湖北考生的《走向成功的思维基石》则巧妙地把镜头和小标题联缀起来,先叙后议,跨越时空,最后殊途同归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和谐统一”这一主题。

镜头画面式结构引入议论性散文,一改传统议论文的“呆板”面孔,可以将最曲折动人的情节、色彩绚丽的景物等用电影蒙太奇手法生动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其后再配以“画外音”类的适当议论评析,加上我们的“阳关三叠”式结构,我们就可能发现,浓郁的思辩色彩、丰富的表现手法、飞扬的文采原来可以如此完美地融为一体,议论性文章竟然也能产生“如在画中游”的奇妙美感。

5.溯流式结构

作文教学的目的,不能只关注学生如何运作华丽辞藻,更要引导学生怎样用流畅的文字说真话,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如何才能扭转越来越多的学生脱离生活经验,死板堆砌材料,作文“少我”甚至“无我”的倾向呢?笔者认为,把《成功在于做好自己》这样的溯流式结构引入议论性散文写作不失为一条捷径。

2009年陕西高考佳作《成功在于做好自己》,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带着“我要怎样的道路才能通往成功”疑问,踏上溯流寻访之路:“回望三国,群雄之首,当属曹操”,顿悟“通向成功的路就是做好自己”;“梦回大唐,盛世奇才,首推李白”,领悟“通向快乐的路也是做好自己”;“思接民国,世事变幻,于右任老人却泰然处之”,醒悟“避开失败的路同样是做好自己”,然后归结全文——“做好自己,成功可取”。《成功在于做好自己》行文独特,构思奇妙,博得个“满堂彩”。

我思故我在。“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溯流式结构在“沿着历史长河,我溯流而上”或“徜徉在历史长廊,我看到无数的XX(论点)画面”等语句统领下,直接让作者出场,自如穿越时空隧道,可以直接与历史人物偶遇、对话,甚至可以多方“焦点访谈”,既文中有“我”,又容易出彩。

五种结构,异曲而同工。相对程式化而又可灵活变通的“阳关三叠”式结构,一旦“占”为己有,相信这样的议论性散文将能成为你决胜考场的法宝。

关于孝的高三议论文优秀段落 篇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子历来受到人们称赞,尤其在汉代,孝还和廉一起,成为士大夫被推荐做官的标准,称为“察举制”,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曹操,就是通过“举孝廉”而步入仕途,并最终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国—魏国的。由于“察举制”是士大夫做官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孝和廉,尤其是孝的追捧,“卧冰求鲤”之类的孝事也纷纷被人们演绎。BqN淘范文网

伯瑜有一次犯了错,被母亲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亲问:“以前打你的时候,没有见你哭过。今天为什么要哭呢?”他回答说:“以前被您打的时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却没疼痛的感觉。大概是母亲您年老体衰,没有力气了。想到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这则出自《韩诗外传》的故事堪称是孝的典范,读来令人感动不已。伯瑜被母亲责打时关心的是母亲老了,并为此痛哭流泣,正是他拳拳孝心的表现。自此可见,在古代,至孝也是一种境界。

漫步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们衣衫褴褛,要么蹬着三轮车,要么拎着蛇皮袋,流连于大街小巷中,捡起人们丢弃的饮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资源”,动作僵硬而麻木。

他们都是没有亲人的孤寡老人吗?当然不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他们的子女都还“健在”,准确地说,过得还不错。但那只是他们的子女。至于他们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养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们游走于街头巷尾,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母亲从小帮你们洗澡到大,你们可曾为她洗过一次脚?父亲从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亲手为他盛过一碗汤?当囚犯嚼着母亲一粒粒剥的瓜子仁时,当失意的儿子靠在父亲肩膀痛哭时,他们可曾感到父母对他们浓浓的爱意?这种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它应当和孝一起,充当亲子间关系最好的润滑剂。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它数千年的储蓄,也被物质的洪流冲得无影无踪。它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看着时代变迁,看着大权旁落,却无能为力。或许它曾奋力地追赶上了“80后”明媚的忧伤的脚步,却又眼睁睁地看着“90后”们乘着“幸福摩天轮”远去。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暂时游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终,它将重归主流之中,但愿当它搭上“幸福”的末班车时能看到“00后”们在向它招手。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但我寒心的事还是有发生。没想到的是居然是发生在我的家里。

我们家的人都是“火炮”。一点芝麻大小的事都能成为点燃的硝烟。吵起架来,谁也拦不住。我姐姐今年17岁嘞,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暴躁在她的身上可体现出来。我妈妈今年40岁嘞,爱唠唠叨叨的,不过这是母亲的通病吧。这两个碰在一起,就像天雷碰地火,不炸个稀里哗啦还不行。这不,又吵起来了!

妈妈说嘞一句:女儿啊,你房间的地板很久没擦嘞,要擦啦!自己找个时间擦擦吧!

姐姐立刻不耐烦起来:哎呀,这种事我知道啦,罗里吧唆的干什么啊!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又不是骂你…………老妈还没有说完,老姐就插进来说嘞一句:别废话嘞吧,我自己知道就行嘞。

你这是在和母亲说话吗?母亲明显有点儿生气嘞。可老姐却还没有停炮的痕迹:那要我怎么说啊?老姐说的声音大过了老妈

说话要好好说话,怎么能大喊大叫的?我平时怎么教你的……老妈又开始罗嗦嘞。

过了许久母亲说完话嘞,手上的碗也洗完嘞,一下子安静嘞下来。我暗暗预感到: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房间的门打开嘞,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换好了衣服,冲着妈妈大喊道:好嘞吧,说够了吧?我说不过你我还躲不过你吗?

说完,走下嘞楼梯,穿好了鞋,“嘣”的一声,门被重重的关了起来。世界一下子就宁静嘞下来。出去不给我回来!母亲大吼道…

之后家里一片宁静,我也无奈的摇头,毕竟我也看过很多次嘞,不以为然嘞,等到几分钟姐姐肯定就会回来嘞。

半个小时后还不见他的踪影,这可有些奇怪嘞,嘿,一般这个时候他就该会回来啊,母亲的脸上露出不一般的神色,我猜她肯定在担心姐姐。

“儿子,打个电话给你姐,看看她在那?”妈妈说道。

“她电话在我的手上,她没有带”我回答道。

“这个死丫头,电话也不带,打给她同学看看有没有和同学在一起。”老妈想出这个办法让我试试。

“喂,您好,请问我的姐姐有没有和你在一起?……。”我几乎把这句话说嘞好几十遍嘞,可得到的都是同一的回答:没有。妈妈脸上的神色更加沉郁嘞,头上又添加嘞几片愁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似乎安静不下来,嘴里还一直不停的念叨着:“这死丫头会到哪去啊?有没有和同学在一起…”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邻居也被母亲的脚步给吵醒嘞,问母亲发生嘞什么事,母亲把事情的起因结果全都一五一十告诉嘞她。“不行,我要出去找她!”母亲突然想到嘞什么就匆匆的出了门。邻居也出门帮母亲找姐姐。我就留在家里,等待姐姐同学的消息。

晚上十一点,姐姐还没有回来,母亲先回来了,母亲问我有什么消息么?我摇了摇头。母亲放开嘞我,呆呆的坐着。我看到母亲的眼里闪烁着泪花,却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忽然一个电话打嘞进来,是姐姐的同学打来的,说姐姐在她的家里。母亲听完后脸上露出一点儿开心的神色,总算可以确定姐姐在哪,挂嘞电话,母亲长舒了一口气。头上的愁云也不知所踪了。

十二点,姐姐回来咯,她并没有和妈妈说话,径直走向了房间,母亲并没有上前去问原因,而是低这头向自己的房间走去,半夜我起来上厕所,听见妈妈在低声哭泣。我想这肯定给母亲带来很多的打击。

回到房间里,我在想,这种事森美会发生在我的家里呢?这件事过后,母亲和姐姐的关系淡了许多,姐姐半个月都没有叫一声妈妈。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图》,故堪称国之重宝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都说明人要有“孝”的概念,生命是孝的本质,孝是思想的基础。,“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民族遗留下来的古训,孝乃白事之前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好还是坏,孝是一个重要的品德。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华的美德。每一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百善孝为先”。现在的社会潮流变化得越来越快,有的人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因为各种理由不孝敬老人,许多老人被子女抛弃、虐待。但是这些不孝顺老人的人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不仅生了你,还辛辛苦苦地把你们养大,他们用无尽的母爱来包容你,指引你,帮助你,而现在他们老了,你们连基本的关心和抚养都做不到吗?

我曾经看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有一个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答案补充

。第二个故事讲: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认识到错误,赶紧留住了老父亲。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范,所以父母在做各种事情时都请考虑一下:“我这么做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外还可看出,父母是必须受到尊重的。我在《今日说法》的电视节目中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人把他80岁的老父亲赶进了一个小木房,不给吃,不给喝,老人全靠邻居的帮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后很生气,长辈们都应该被尊重,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呢?现在为了维护老人的合法权利,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法律出台了,不过,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亲情。

在这里,我向那些不关心老人的人呼吁:“关爱你的父母吧,他们为你付出太多太多!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在纸上它是一个字,一个静静地躺着,悄无声息的黑字。孝,在生活中,它是一件事,一件让人很难满足它意愿的事。

古今孝事,且不说轰天动地,作为平凡人的我们能在今夜月圆的日子回家看看,也是一种孝;能在父母生病时给予力所能及的照料,也是一种孝;能在父母忙不过来时,帮帮忙也是一种孝。孝,生活中到处都有,唯一缺少的是发现“孝”的良心。

孝,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要靠父母来卖血来维持学业,他们相信到衣锦还乡的时候,就可以让父母享清福。可时间是残酷的,会让你无法偿还父母的恩情。老师曾经向我们诉说过一件事,那是在她外公危在旦夕的时候,她没能抽出空来看望他,就当她醒悟过来时,她发现原来万般疼爱自己的外公已经永远离开了她。这笔遗留下的感情债让她永远偿还不了,成了心里的一块伤疤。

孝是宽广无私的,孝是博爱的,孝是不计较的。家里有老有少,对待老人我们要怀着一颗体贴的孝,对待父母,我们要怀着一颗诚挚的孝心。因为,孝一但被污染了,那么它将会成为悲哀的历史。记得看过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个湖南泳洲的女人,当得知妈妈银行卡密码时,就偷偷地把里面仅有的1.6万钱偷偷地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帐号内,她妈妈知道后叫她转回去,而她不肯,在最后无奈下,妈妈威逼要把她告上法庭,她回答说,宁愿自己坐牢也不肯把钱还回去。孝,它是这么脆弱,禁不起金钱的诱惑,些人对孝的理解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吗?孝字,躺在纸上容易,一但活在了世上,是可望而不可即。

行孝即是感恩。李密在多次被举荐的时候多次拒绝,是孝心在留住他即使蠢蠢欲动的心,他也要坚持留下陪着抚育自己长大的祖母至终老。亲人的爱,不求任何物质的回报,只要你能敬一点孝心就好了。另外,不能让他们的身心为了我们受任何的伤害,这即使行孝,即是感恩。

孝,不简单。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多达十四亿的人口。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已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从未变过且流传至今的那就数孝道了。

孝,乃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评价人们道德素养的尺度。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的概念,那么就没有资格使用“人”这个名词来称呼自己,甚至连动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乌鸦也知反哺之情。那么作为灵长类的我们又该当如何呢?

古时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然而,又过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们那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这个现实主义的物质社会,很多人也都变的现实。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赚取自己的薪水、寻求自己的恋人,那么又有谁能够真正想到过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为能给自己的父母足够的零花钱,让他们住豪宅就是尽孝了,且不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空巢老人”就应时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能够儿孙绕膝,享受一家人美满的快乐。然而,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给的。因为他们要工作、要赚钱、要追求地位。然而我们反过来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迈,这些做子女的又能尽孝几年呢?且不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恳请那些正忙于工作的子女们好好反思一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尽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场电影、聊聊天~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却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如此看来,尽孝又何尝不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呢?

关于优秀高二诚信议论文 篇9

《狼来了》的故事流传至今,大人们常用这个故事教育小孩子,使孩子从小就知道不能说谎话,说谎话就会被狼吃掉。故事里的孩子年岁不大,却因为不讲诚信而失去了生命。

历史上还有一位帝王,因为把诚信当儿戏,结果丧了命,亡了国,成为一个反面教材,他就是周幽王。他为了博得宠妃的一笑,竟然点起烽火,各诸侯国看到烽火纷纷赶到,才知被戏弄了,都十分气愤。当敌人真的来入侵,周幽王急忙派人再次点起烽火时,各诸侯国都按兵不动,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我想,幽王一定没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所以他才犯了和放羊的孩子一模一样的错误。

现在,我身边有一些人,从小听着《狼来了》的故事,对放羊的孩子感到可惜、遗憾,长大了自己却扮演起“放羊孩子”的角色。

有的同学,为了逃避学校的劳动,就经常撒谎,今天说自己头痛、明天又说自己肚子痛、后天又说自己牙痛,时间一久,大家就知道他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当他身体真的不舒服是,就没人再相信他了,没人关心他,也没人帮助他。这就是撒谎的报应吧。

还有的同学,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就找各种理由:忘记带来了,弄丢了,被弟妹给撕了,……真是五花八门。时间一久,他们就失去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成为班级里不受尊重的人。

他们的行为,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却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及时纠正,他们就会形成撒谎的恶习,而这一恶习将严重影响他们的一生。使他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浅谈高考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 篇10

关键词高考 议论性散文 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句式灵活方能新意迭出

笔者结合高考一线的语文作文教学经验和反思,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同学的作文句式单一、枯燥、缺少变化,基本上是一些常式句。这样,即使再好的立意也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让人感觉形神剥离。句式的合理转换,将极大地增加作文的文采。

(1)常式句与变式句的转换。所谓常式句是指字词完全符合语法规定,主语加谓语家宾语或者补语的形式。这种句式的好处在于主谓分明,结构严谨,能够让人一眼分辨出句子的主干,因而也更明了句子表达的意思,不足是句式太单调,太呆板,缺少活力。而变式句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要重点强调突出的部分提前,或者推后,使整个句式从表面上看并不完全符合语法规定,属于典型的散文笔法,灵活、自由,充满动感和活力。

常式句:“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2003年全国卷)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即入题,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变式句:“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2003年全国卷)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这几段富有诗意的文字可以说是哲思与想象的完美结合,而小作者正是在掌握灵活多变的句式下,既使用常式句,又使用变式句,在“审智”和审美目光的观照下,感情、理智、智慧都已经不是单纯的概念了,而是哲理的思考与审美的想像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感情和理智犹如水与火,智慧就是在情和理的交锋和融合中产生的。这样的感悟、这样充盈着哲理和诗的韵味的文字,令人读之感悟良深、遐思无穷。

(2)整句与散句交错,骈句杂句共生。整句(骈句)的表达特点是铺陈渲染,气势逼人如排山倒海,在作文当中适时地使用,将使文章气势恢弘。而散句的特点是句子简单,结构明了,在整句中夹杂着些许散句,就像万红丛中一点绿,让读者在获得阅读的快感时又能得到片刻的休娱和放松。

整句:“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和整齐划一的整句(排比句),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出了作者的睿智。

散句:滚滚红尘,不尽爱恨情愁,芸芸众生,谁能乘云归去?与其在俗世间滚爬,不如畅游山巅,共红日之沉浮。(此前为整句,笔者注)南山下的雏菊,映着一张沧桑而同样有花般笑容的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污浊的尘世,无尽的诱惑,金钱,地位,声名,然而,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期盼,谁又能真正看得清呢?有时,回头不顾,在青山外眺望着似云似雾的一切,也是一种勇气。(散句,笔者注)(2006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

此段文字是典型的整散句交错并生的句子,读来让人眼前一亮。用整句来起题,而用散句来论述,真可谓用心良苦,独具匠心。

2 长短段结合才能交相辉映

所谓长段是指字数较多,句子较多的文段,这种段落的好处在于容量大,信息全,一般多用于铺陈叙事,当然议论文性散文中也经常用此段落来举例和集中表现观点。而短段落在很长时间内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因为一提到短段落,我们似乎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作文,小学的,初中的,然后在心里私自认为,高中作文肯定不能这么写,要努力摆脱那种模式。殊不料,在高中散文性作文中,适时地使用一些短段落,将能使感情表达更集中,更尖锐。

长短段落结合: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

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是的,只要有爱。(200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这几段文字,没有过多的技巧,选用的材料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故事,但却判为高考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段落布局,使整个文章显得张弛有度,松紧适宜。并且,短段落也能引发读者较多的思考空间。

3 标点符号也能表情达意

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弥补了书面语言的不足,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标点符号,揣摩它所负载的情感信息,玩索言语主体的心理轨迹。如:

“我……我……我丢了佛来恩节夫人的项链了。”

(莫泊桑:《项链》)

这是玛蒂尔德从夜总会到家后,发现项链不在时说的一句话。作者没有对人物的神态、情绪及心理反应作任何描写,但我们从两个表示语音断续的省略号中,不难得知玛蒂尔德慌张的神色、懊丧的表情、骤变的情绪、惊惧的心态。

由上述分析,我们不妨得出这样一结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情感信息的载体,它的表达作用是我们在语文写作中不可忽视的。

标点符号不仅能展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起伏、情绪的跌宕、态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借助某些标点符号去领悟作者或深沉或热烈的思想感情。

人们常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来形容浑然无迹的感情世界。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在此时就充分发挥了“意会”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时,借助标点符号这个情感信息的载体,就能探求言语主体的内心世界这个“黑匣子”。

高考语文中,标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每位学生必需的能力,在前五道选择题和后面的语言运用中经常作为考点出现,但是,聪明的考生却将其化入了自己的文章中,让标点符号替代文字开口说话,显示出超强的语言驾驭感悟能力。而我们的作文,很多时候,通篇只有逗号,句号,或者干脆一逗到底,文章呆板,缺少表现力。请看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例: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庄子。拒绝他“终身不仕”,愿化归于自然。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陶潜。拒绝“守拙归园田”,“复得反自然”。

人生于社会,怎能逃避社会?

我决不会给生命留下一点空白。(2006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拒绝空白》)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求职个人简历下一篇:春节趣事作文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