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教育史

2024-08-25

简明中国教育史(通用6篇)

简明中国教育史 篇1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提纲

一、选择10个10分

二、名词解释5个20分

三、简答5个30分

四、论述2个40分

第一章

(了解)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②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③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④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

2.古代学校的萌芽:①成均②庠(我国五帝时代已有大学,最早出自董仲舒)

3.西周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概况:

5.学在官府的特点:①官师不分

②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不分

第二章

(了解)1.官学的衰落直接原因:①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②贵族统治力量衰落

③由于王室、诸侯都在忙于战争,社会**,无暇顾及学校

2.私学兴起的原因:①官学衰落②学术下移③士阶层的崛起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释: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

和学习的结果。

4.私学产生的意义:①私学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完成了教育的独立化和

专门化。

②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

③私学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④产生了一大批私学大师和教育著作。

5.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6.孔子教学内容论有三方面的特点:①偏重社会人,宗教成分较少

②偏重文事、轻视武事。

③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自然知识比较贫乏,涉及生产

技术和理论性的知识的研究与传授较少。

7.孔子关于教师的论述: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

③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8.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主张“性善论”。

简明中国教育史 篇2

一、出论允切, 争鸣中呈现传主真思想

自司马迁以来, 老子的籍贯似乎已经铁定为楚国, 但老子本人真可作为楚国思想家吗?老子思想是否可作为楚文化的一部分?对于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及其似是而非的回答, 作者从分析陈国、楚国历史入手, 从陈国从属于楚国角度视老子为楚国思想文化的代表, 述论新颖, 出论允正。另外, 作者又从楚国始祖鬻熊、楚庄王及其宰相孙叔敖与老子思想之间的相互呼应之处, 看到了老子对于这些楚文化的承继关系, 使上面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较为可能与可信的回答。作者在解释老子之“道”、“德”等范畴时, 在十四章“执古之道”宜改为“执今之道”的问题时, 更是活用“二重证据法”, 纵横裕如地运用可信资料, 阐版本之优劣, 据语文思维之习惯, 虽有争鸣而出论允切。

二、资料新详, 对比中破解千古疑难事

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出发, 作精细的文献学工夫, 是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在突破像《老子》文本形态这样的基础性问题时, 作者排比细述各版本, 认为在王弼编定的通行本与最初老子原本之间, 当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今天所见的最早版本, 是1993年郭店出土的楚简《老子》。这样就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老子》郭店本是否就代表了《老子》原貌?它与通行本之间的关系如何?竹简的长短形制有无特别意义?作者综合了当前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予以了清晰解答。同时, 据《庄子》与《韩非子》对《老子》的引述情况, 认为庄、韩所见可能并非楚简本, 而更近于通行本。另外, 作者又例举了汉代两个版本即帛书甲乙本与河上公注本, 认为这两个版本在《老子》文本定型化过程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文笔雅致, 玄远意化为冲淡言

像任何一个大思想家一样, 老子的思想也有其重要来源。不过老子思想来源的确定并非易事。作者认为老子思想是社会巨变的产物, 是前代思想文化的积淀, 更是楚国地方文化的结晶。“与其说老子是当时社会的智者与哲人, 还不如说他是春秋末期那段痛苦而动乱的社会历史的见证者。”老子强调为人处世不可锋芒太露, 实际上也是对商、周二代“柔”、“和”思想的继承。老子传世文本不过五千言, 但言约义丰, 解者纷纭, 几有汗牛充栋之叹。其中有些注解者, 其解释之文本更难于老子文本。如何化玄远为冲淡、雅致, 不使文本难解, 其重要方法之一, 即是要有贴近一般知识水平以上知识人的流畅文笔。高著可谓恰用其长, 以雅致之文笔著《老子》一书, 在弥补这一缺憾方面, 做出了有益尝试。

简明中国绘画史及画家评述 篇3

我们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绘画历史,上至仰韶文化的陶器到商周时代的铜器,上面的纹饰从一开始便显示出大气磅礴、光芒万丈的雄健气象。而今我们看到的最早绘画则是晚周帛画。这幅帛画是1949年春天在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周塚内发现的,高约三十公分,宽约二十公分。图像上部为墨笔所绘一龙一凤,下一女子,细腰可看出那时楚地的审美趋向。

汉代重石刻,多将忠臣、义士、孝子、节妇图绘刻石,以宣扬政教,警戒臣民。佛教开始传入,其佛像露肉部分的描绘已开始渲染明暗,表达立体感。由此亦说明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题材的变化引起绘画技巧的变革。

两晋南北朝时代,佛道盛行,绘画题材多以道释人物为主。伟大作品与著名画家并传于世,令人有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之感。好山好水,应接不暇。此时是一个脱俗爱美的时代,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情。所谓赤子之心,一往情深。而精神的自由,将自己像一朵花样的开放。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展子虔为当时名家。顾恺之,公元334-406年,作品有“洛神图”,山无皴法,匀线,著有画论。其人画绝,才绝,痴绝。而痴绝尤为难得。

此时还有敦煌壁画。而云岗的石雕像刀法雄悍,表现细腻,以活泼而大胆自由的创造代替了汉代板涩古拙的作风。

东晋至隋,尚可记者,有汉献帝避董卓之乱,携七十余车书画西行,遇雨而毁。梁元帝投降西魏前,烧二十万卷书画。而隋炀帝幸扬州,八百余卷画船载翻覆。

隋之山水画家展子虔以青绿作山水,善透视,山脚泥金。其画风影响唐代。

唐代绘画

唐代绘画成就以人物画尤为突出。人物画线描技法几近完备,展开了写实主义的画风。可以说,中国绘画到了这一阶段,已达到了光辉灿烂、令人不可迫视的境地。

唐代绘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玄宗开元元年(713)。人物画为其主流。以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为代表。阎立本时被誉为丹青神化,其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卷”和“萧翼赚兰亭图卷”。

第二阶段为中唐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元年(766)。此时万花齐放,自由发展,山水画尤呈蓬勃之势。时山水分南宗北宗。北宗代表为李思训(651-716)及子昭道,以展子虔为师,创青绿山水法。南宗以王维(701-761)为代表。王维,出身平民居高位,得玄宗宠。安史之乱后,不及与玄宗出走,逼作伪官。后弟王缙施救,肃宗宽恕,作尚书右丞。中唐后,国势日衰,社会之风淡远清苦,不喜艳色。王维受吴道子行笔放纵之影响,山水以水墨渲淡,似写意,创文人画,与时风相合,奠定千年文人画之基础。又其山水取阴阳染坡法,实为尔后山水皴法之始。

此时重要画家有吴道子(亦名道玄),人物画创兰叶描,一笔之中有轻重起伏变化,时称吴带当风。

第三阶段为晚唐代宗大历元年至唐亡(907年)。重要画家有周昉(740-800),人物画家,描绘贵妇人,以丰肌为美。时有新罗国(朝鲜半岛一小国)人在江淮一带善价收其画作数十卷去国,其技巧影响日本。代表作为“蛮夷执贡图”。

韩干(720-780),代表作“牧马图”。幼家贫,当酒店伙计。一日他送酒给王维不遇,边等边在地上画画。王维回来见了,加以鼓励,后果成名。

韩■有“文苑图卷”。

戴嵩善画牛。

花鸟画兴起,边鸾多作折枝花卉。

五代十国绘画

唐末黄巢起义,引发五代十国社会动荡。知识分子避乱世而隐逸山林,多与自然亲密,触动山水花鸟画之发展,画坛出现人物、山水、花鸟三分天下的局面。

人物画方面,南唐周文炬受周昉影响,用笔求变化,时称“战笔描”。

南唐顾闳中,其代表作有“韩熙载夜宴图”。

卢楞伽有“罗汉图”。其为吴道子弟子。

孙位留有“高逸图卷”。孙位性情疏野,襟抱超然,画水入神。人物、鬼神、松石、墨竹俱精妙。

山水画方面。李思训父子前,山水只勾轮廓,再以色染出山形,如王维。到二李,发明小斧劈皴法,用以表现山石结构。而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人以各自发明的皴法奠定了他们山水画大家的地位。荆浩、关仝发明披麻皴,表现北方山水,气势宏大。董源、巨然作江南山水,在山石上加墨点,似矮树丛草,不具枝叶,意境浑厚,为南宋“点苔”之起源。董、巨水墨学王维,用色学李思训,二人山水技法大成,为元明清崇奉。

花鸟画方面,黄巢起义,花鸟大家滕昌佑随僖宗入蜀,不结婚,不做官,于住所四周种名花异卉以供写生,与刁光胤并称为五代花鸟之开山祖。

宫廷花鸟画家黄荃得花鸟之形似,在野花鸟画家徐熙得花鸟之神似,二人体异,影响后世。

宋代绘画

中国绘画以宋代划线。宋以前是从无法到有法,即寻找绘画的方法。宋以后则从有法到无法,即破法。可以说,人物画到唐代,表现人物画的各种线描已基本完备。山水画到宋代,表现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也已基本完备。又,唐人重意境,宋以后重韵味,求淡远之美。

宋代设翰林图画院,画院画师设五等官职,即待诏、祗候、艺学、画学正、学生。

自汉唐以来,用画辅佐推行教化,至两宋完全绝迹,中国绘画脱离政教而完全与文学结合起来,这是个大变化。同时,道教的兴盛,亦催生了文人画的确立。

南北两宋共三百年,有记载的画家五十余位,这已是一个庞大可观的创作队伍了。代表作有“二祖调心图”。

先看人物画。石恪创减笔人物,代表作有“二祖调心图”。影响梁楷。梁楷,怪人,画院待诏。原学贾师古白描人物,贾为李公麟弟子,后作减笔人物,其代表作为“泼墨仙人”。此派画风影响后世至八大、扬州八怪、齐白石,对日本画坛影响亦大。

李公麟(1049-1106)作白描人物开新天地。晚年卧病在床还以指画被,家人劝他,他说,余习未除,不觉至此。

马和之,画人物学吴道子,创马蝗描。马蝗描由吴道子兰叶描发展而来。

山水画方面,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称北宋四大家,米芾父子创米氏云山,以上均属王维水墨画派,即南宗。南宋时,李唐、刘松年师李思训青绿山水,北派大盛。尔后,马远、夏珪结合南北,变而成豪迈挥洒新风。马夏用大斧劈皴,横笔劈砍,独树一帜。

主要画家有:范宽,陕西人,性敦厚大度,事事宽心,淖号范宽。发明雨点皴。李成、范宽为北宋主流画家,作崇山峻岭,气势雄伟,有阳刚之美。范宽以为,“与其师于人,未若师诸物;与其师于物,未若师诸心”。后卜居终南太华山。代表作有“谿山行旅图”。

王诜(1036-1089),与东坡友,二人轶事载《乌台诗案》。好收藏,有宝绘堂贮古画,东坡为之作“宝绘堂记”。其代表作有“渔村小雪图卷”。

许道宁,初于长安市上卖药,有人买,便赠画一幅。善作雪景,清唐岱《绘画微言》评说他“凡画雪景,以寂寞黯淡为主,有玄冥充寒气象”。代表作有“渔父图卷”。

郭熙,其画石如鬼画,树如鹰爪,创乱云皴,亦称云头皴。其代表作有“溪山雪霁图卷”。

米芾(1051-1107),书画皆绝,子米友仁亦善画,父子创米点皴。

肖照,本为强盗,一日捉得大画家李唐,肖本读书人,久慕李唐名,便辞别草寇,随李唐习画。南宋时与李唐、刘松年、赵伯驹等复兴李思训青绿山水。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为南宋山水四大家。马远山水在南宋中叶领导潮流,独步画院。夏珪乃宋宁宗最喜欢的十名御前画家之一,夏之山水其意苍古简淡,喜用秃笔,画楼阁不用界尺,信手而成。在构图上,马、夏号称马一角、夏半边,为南宋山水盛行之“一角半边”式构图。花鸟亦然。

花鸟画方面:黄居寀冠绝一时,为画院之标准。崔白入画院任艺学一职,崔属徐熙野逸派,打破黄家一统天下的风气。再后有写生一派出现,赵昌、易元吉为代表。易元吉,长沙人,曾游荆湖搜奇访古,几与猿猴鹿豕同群。又于长沙舍后设置池圃,点缀乱石篁梅竹苇,以养水禽山兽。日日观之,故其作生态宛然,评者谓徐熙以后一人而已。又加之宋徽宗(1082-1135)精鉴赏,创瘦金书,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工。画鸟用生漆点睛,又黑又亮如浮雕。宋之画院,在他手里已成鼎盛。

在此,单要列出文同画墨竹一项。文同(1018-1079)为苏东坡表兄。苏爱其竹,文爱苏书法,文同画竹,多附东坡题跋。自此,因与文学相结合,中国绘画开始推向文人画。到南宋,诗书画结合,画上始题诗,到了元代出现墨戏。

史书记载,墨竹起于唐,与月影有关。说名画家李夫人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爱,即以墨笔画于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俱足。

元代绘画

南宋末年,画院统治,学马、夏只有大斧劈皴的粗犷空洞的笔法,已成流弊。赵孟頫作为一代宗师,振臂力反南宋画风,主张山水学北宋董、巨,人物学唐人,并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这种复古的实质,主张不应在画面似古人,而是求神情与古人合。

元代马上得天下,人分十等,读书人地位低,位列九等,仅次于乞丐。知识分子为僧为道,不屑侍奉异族,借笔墨以自鸣清高。受赵孟頫书法入画的影响,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大盛。只画墨竹的占元画家总数一半以上。墨戏已成元之新产物。题诗题句、跋语评语、署名盖印蔚然成风,文人画派从此产生。

此时人物画无大发展。除山水画外,花鸟画中水墨一派兴起,传入明代,更见盛行。

主流为山水,有元四家,即王蒙、黄公望、倪云林、吴镇。元以前画多用丝绢,元多用纸。绢用湿笔,纸用干笔。元四家多用干笔皴擦,或浅绛渲染,简洁淡逸。

主要画家有:

赵孟頫(1254-1322),宋太祖十一世孙。宋亡后,靠卖字画为生。三十二岁时受召往燕京做官,封魏国公。此降受当世及后世讥讽。赵孟頫诗书画三绝,才华过人。书法人称赵体。山水、墨竹、花鸟、人马无所不精。画风清雅、温婉、简练。山水主张复古,力追隋唐六朝笔法。他又是画竹大师,清秀、古朴,主张书法入竹,有天真萧散之态。其夫人管道昇(1262-1319),工诗词,精翰墨,擅绘画,尤精竹石梅兰,晴竹新篁是其创始,画学文同。她常与赵相互在画上补竹石题字句。

黄公望(1269-1354),元山水画四大家之首。作水墨山水,皴笔少,以简淡胜。

王蒙(1298-1385),元四家之一,在元地位重要,对后世影响极大。赵孟頫为其外祖父。山水以董源、王维为宗,皴法苔点密,不限一家,自创牛毛皴,皴笔短细,纠缠重叠,如牛身之毛片。他先用淡墨画山骨,然后用较深墨及焦墨皴擦数十遍,几不留隙地,画上湿润浑厚感为他人不及。倪瓒称五百年来无此君。

倪瓒(1301-1374),号云林子,元四家之一。性怪,洁癖,家富。居清■阁,藏书画奇珍。至正初年天下太平,倪忽然变卖家产,分与亲友,奉母携妻以舟为家,混迹太湖二十年。倪画从不画人,人问何故?答:今世哪复有人?

倪画山水为折带皴,始于关仝,亦说倪自创。山水平淡,简洁,专作淡墨枯笔小景,为一坡两岸式。画列逸品。

志洁行芳者,谁都慕之,江南人家以有倪画作为划分其雅俗之标准。人赞其于平淡中见真本领,直使智者息心(使聪明的人不敢自以为聪明),力者丧气(有力气的人丧失了力气)。

元画重韵味重意趣,除在技法上下功夫外,尤重人格修养与文学陶冶,认为操一艺以至神明者,必先抱卓绝一世之见(凡研究一种艺术到神妙的程度的,必须先抱着高于一世人的见解)。

倪瓒的画,陶潜的诗,褚遂良的字,为艺林鼎足,洗空凡格,自然天造。

云林古淡天然,米痴后一人而已。

吴镇(1280-1354),元四家之一。家贫,性孤,好学,习武。曾在嘉兴卖卜算命为生,余时吟诗作画。墨竹学文同,远名利富贵,日与鱼鸟山水为亲,书画无尘俗之气。对门名家盛子昭求画者极多,吴家门可罗雀。妻子劝其画彩色鲜丽的画,学时行画风。吴曰:二十年后不同了。后果然。吴学巨然,山水竹石造诣极深,用笔沉着圆厚,无险恶之笔。

高克恭(1248-1310),初学二米,晚年学董、巨。笔法严重,画峦头和树顶,用墨上浓下淡,风格独创,觉其峰峦高插入云,有林木繁盛之感,为赵孟頫所敬重。倪瓒说黄公望远不及高克恭。其树用介字点,山用米家法,好似吴镇的画。但那种茂密而渊静的趣味,则超过吴镇。高克恭学米家父子,所不及者,是处处用意。而米元章笔下,有浑沦一气、平淡天真的妙趣。但二米之后,论笔力的宏伟恣肆,实在没有超过高克恭的。

方从义。元艺术与道教密切,画家兼奉儒、释、道三教,而倾道教,成就很高,如方从义,别号方壶,方壶原为岛名,与蓬莱、瀛洲均位于中国之东,传为道家神仙居地。其人具特慧之材,其画风超尘绝俗,松秀潇洒,不拘技法。方从义学南宋二米,在元四家之外别创一格,名垂画史。明画评家王世贞论其为“品之逸者”。清六家中的恽南田赞他“空灵淡荡,绝去笔墨蹊径”。

明代绘画

明初恢复画院,明太祖朱元璋亦能画,但大兴文字狱,画家赵原、周位、盛著等被处死后,人人自危。永乐时,画坛始显生气。至宣宗、孝宗,画院大盛。但投皇上所好,摹南宋刘、李、马、夏作风,不创新径。戴进出,为浙派之祖,仍是马、夏作风,吴伟、张路、兰瑛均属此派。沈周则为吴派之祖,承继元四家,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属之。后董其昌倡南宗而贬北宗,影响画坛三百年,吴派独执牛耳,画坛已是南宗天下。还有一派为“院派”山水,以仇英为代表,另有冷谦、周臣等,讲究细腻雅淡,谨严工整。人物画代表为陈洪绶。花鸟画代表为徐渭。

明代有记载的画家百余人,选录如次。

戴进,浙派之祖,笔墨之趣痛快淋漓。受画院谢环嫉妒。戴进作“秋江独钓图”,画上渔翁着红衣。谢环对皇上说穿红衣者乃国朝大官,为何不办公跑去钓鱼?此画定是讽刺朝政。戴进失意南归,穷困而死。

沈周(1427-1509),苏州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一不精。画如其人,敦厚纯朴,胸襟开阔,出身世家,隐居书香,才华出众,名满天下。其作品实力充沛,神韵穆然,风格醇厚。时人说,学其画者,先要学其浩然之气。创吴派山水,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寅(1470-1523),学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赵孟頫,行笔秀润细密,有韵致。人物、山水、花鸟均工。其画和以天倪(自然不做作),借助诗文,故有士气。从来学北宗的多有作家习气,自唐寅始,北宗画法才有高雅风格。

文徵明(1470-1559),诗文书画无一不妙,近学沈周,远涉赵孟頫,出入董、巨、元四家。人品高洁,修养深厚,画风有清洁和平闲适之趣。其时,片纸只字,人争重之。又,文氏一门延至清代,有成就之画家二十多人,弟子尤多,可为我国历代最大之书画世家。如长子文彭,便是刻石制印之祖。

仇英,出身寒微,初为漆工,后工绘事,山水人物师周臣,而青出于蓝。天赋不凡,独步一时。董其昌评说:五百年而有仇十父,作画得精工易,得古雅难,仇英均有。

至文伯仁、陆治、董其昌等,宗沈周、文徵明之旨,势力雄厚,所谓文人画风靡天下,至清末而流风未泯。

董其昌(1555-1636),晚明山水大转变,董其昌为关键人物,提出“南北分宗”论,极大影响后世。他提倡复古,倡导王维以降文人画,恢复唐宋古法,以挽救吴门画派末流之失。于是南宗文人画成为正统画派,一直影响清初六家及八大、石涛。董氏其画集宋、元名家之长,有自家意趣,气韵秀润生动,独步一时;精禅理,且以禅理论画,力追元人空灵潇洒、烟云生动之境。

徐渭(1521-1593),九岁能文,二十岁中秀才,会试八次落第,遂专心于绘画、音乐、戏曲、文学、兵法。曾入胡宗宪幕僚,胡牵入严嵩父子案入狱自杀。徐以自杀报知己,利斧劈头,铁钉贯耳不死。以致精神错乱,错杀继室,判死,得救改监禁七年。出狱后纵情山水,专心著作绘画,晚年贫病而死,一生悲乎!明代画坛临摹成风,能创新意唯花鸟,以徐为最,其笔简有力,水墨淋漓,耳目一新,开有清一代大写意先河。其造型设色敦厚古雅,气韵苍莽荒率,长于用拙,让观赏者兴起清高的意念。徐渭及以后的八大、石涛,将绘画由古典推至近代,讲究笔墨不离形而超越形,具独立之审美价值,成为新的有意味的审美形式。

陈洪绶(1599-1652),号老莲。四岁可于白壁上画关公像,人见下拜。陈以蓝瑛为师。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师吴道子。线描力量之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世以为三百年来无此笔墨。作品有“水浒页子”、“博古页子”,影响有清一代。

龚贤(约1599-1689),曾投入反清行列,后返南京隐居清凉山,与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小造、谢荪合称金陵八家。其特点在用墨,山水反复皴擦渲染,墨色湿润厚重,称积墨。此法宋人多用,明人少见。龚贤晚景悲凉,死时身旁无一亲人,只有好友、《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用一草席将其草草掩埋。

清代绘画

清初为吴派支流,董其昌势力最大,其代表有“四王”,即王时敏、王■、 王原祁、王翚,为南宗高手。清代是个对前人作总结的时代,绘画亦不例外。四王仿古,不是如实临摹,而是探求古形式的笔墨规律,将传统笔墨抽离出来,重新组合,使之具独立之审美意义。蓝瑛、龚贤则为北派砥柱。清四僧,即八大、石涛、石谿、弘仁,为遗民作家。他们信笔挥洒,孤芳自赏,舒心中之逸气,发悲愤之心情,独标异格,意趣自别。此外,还有扬州八怪反传统的强烈个性以及西洋画派之郎世宁、艾启蒙。

人物画上,康熙以前学陈洪绶,乾、嘉时学仇英。同治、光绪又学陈洪绶,任伯年亦学陈洪绶。宫廷画家有丁观鹏、郎世宁、焦秉贞,多作肖像。民间则以改琦、费丹旭的仕女画著名。

花鸟画颇发达,首推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此外,尚有蒋廷■、邹一桂等。

咸、同以后的画坛,渐趋庸俗,很少有可称述的大画家了。直到齐白石、黄宾虹,中国画坛又有了上扬的气象。

重要画家有:

八大山人(1626-1705),乃中国绘画之高峰。八大为故明宗室,擅山水花鸟木石,笔情纵恣,不拘成法,苍劲圆润,时有逸致。

弘仁(1610-1664),一生清苦,心静如水。画从宋元各家入手,尤得倪瓒神韵。笔墨苍劲秀逸,意境清新,不落陈规。行书法颜真卿,楷书学倪瓒,得其神韵。又工诗,号诗、书、画三绝。

石谿(1612-1692),与石涛并称“二石”。善山水、人物、花卉。山水承元四家,尤得力于王蒙、黄公望,远涉董、巨。喜用渴笔秃笔,平中求奇,山重水复,开合有序,密而不塞,郁茂苍浑,酣畅淋漓。

石涛(1641-1710),为明楚藩之后,善山水,兼作兰竹,笔意纵姿,脱尽窠臼。

恽寿平(1633-1690),没骨花鸟,空灵秀逸。晚年一贫如洗,友王翚为其料理后事。

王翚(1632-1717),运笔构思,天机迅露。其作画原则为: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气韵。

王原祁(1642-1715),供奉内廷,鉴定书画。作画以小面块聚成山形,别开生面。

华喦(1684-1762),重要花鸟画家。机趣天然,空谷之音,为乾嘉后主流。

金农(1687-1763),喜收藏,精鉴赏。五十学画,扬州八怪之首。

郎世宁(1688-1766),生于意大利米兰,在华五十一年,画法只流传宫廷,未在画坛结果,影响甚微。

《简明中国古代史》 七 篇4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1)

一、填充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

就是

时期和

时期

2、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

人 距今约有

3、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 即

阶段和

阶段

4、陕西西安的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

5、夏朝是夏族首领

建立的 时间约在6、死后

其子

杀掉益而夺得王位 从此

废除了

制 确立了

7、商朝在位时 由奄迁到

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

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

9、我国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是

阶段 它经历了

、、三个时期

10、周的贵族将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种 谓之

;将小部分土地留归自种 谓之

11、公元前

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 迁都

西周结束

12、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

是、、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13、齐桓公时 任用

为相 进行改革

促进了齐国的强盛 14、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是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作

15、弭兵运动是由

国发起的 共有两次

第一次是由宋大夫

倡议;第二次由宋大夫

倡议

16、战国七雄是指齐、楚、、、赵、魏、秦七个国家

17、公元前260年

秦派

率军与赵争夺韩国上党郡 在大破赵军 坑杀赵士卒四十余万人

18、“三传”是解释的三部书 即

、和

19、西周至战国时期 文学的代表作 前期有

后期有

20、春秋后期

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 战国时期著名的医书有

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二、选择题

1、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A、大脑

B、手

C、下肢

D、头骨

2、据专家考证 最早在()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河套人时 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3、我国人类使用弓箭是在()A、猿人时期

B、古人时期

C、新人时期

D、现代人时期

4、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约在()A、黄帝时期

B、夏朝

C、神农氏时期

D、尧、舜、禹时期

5、彩陶出现于()A、北京人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

C、仰韶文化时期

D、龙山文化时期

6、父系公社时期

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是()A、黄帝部

B、炎帝部

C、蚩尤部

D、东夷部

7、夏朝是我国第一个()A、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奴隶制

D、农奴

制国家

8、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A、大汶口文化

B、良渚文化

C、细石器文化

D、二里头文化

9、我国青铜器产生于()A、夏代

B、商代

C、西周D、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10、商朝的建立者是()A、伊尹

B、成汤

C、盘庚

D、武丁

11、商朝中央机构的百官之长叫()A、籍臣

B、尹

C、多马

D、冢宰

12、周王自称()A、朕

B、陛下

C、天子

D、皇帝

13、领兵灭商

建立西周的是()A、周武王

B、周文王

C、周成王

D、周幽王

14、春秋时期最早实行赋税改革的是()A、案田而税

B、初税亩

C、初租禾

D、量入修赋

15、我国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是()A、邗沟

B、都江堰

C、郑国渠

D、永济渠

16、城濮之战是()A、晋楚

B、齐晋

C、齐楚

D、秦晋之间的一次战役

17、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是()A、齐

B、秦

C、魏

D、楚

18、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

设计大败魏军的著名军事家是()A、吴起

B、乐毅

C、白起

D、孙膑

19、《诗经》中的()A、大雅

B、小雅

C、颂

D、国风

主要是民间歌谣是全书的精华

20、屈原在放逐中的抒怀之作是()A、《九歌》

B、《天问》

C、《九章》

D、《离骚》

三、名词解释

1、禅让时代

2、分封制

3、合纵与连横

4、五经

5、初税亩

四、简答题

1、简述商代文字的基本情况

2、列举诸子百家中主要四家的名称、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五、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试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2)

一、填空题

1、为了发展社会经济

秦始皇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实行土地私有制和统一

统一

2、在统一岭南时

秦监御史禄率士卒开通

3、秦代的长城西起

东至

绵延万余里

4、和

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统一、取得重大胜利

5、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

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 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6、王莽篡位后

改国号为

7、东汉王朝建于公元

年 建立者为

为国都

8、东汉的是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 为打通欧亚交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东汉末天师道首领

在巴郡、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

10、在两汉的思想领域

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中期的 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前期的 他所著的一书 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

著作

11、汉代

写成的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12、两汉时期的主要宗教有

13、曹操的用人政策是

14、公元230年

孙权派军航至

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15、东晋建立前后 曾几次北代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由

领导的两次

16、东晋南朝的庄园经济相当发达 它有两种 一为

一为

17、前秦符坚在位时 任用

为中书侍郎 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生产 国力渐强

18、北魏初年

地方基层组织是

19、玄学主要盛行于

时期的士人中 是玄学的核心

20、南朝刘勰所著

一书 是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二、选择题

1、秦代以()A、金文

B、小篆

C、大篆

D、隶书作为规范性文字 推行于全国

2、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筑长城 最早是在()A、商代

B、战国

C、秦代

D、西汉

3、对于古代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民族 史书上统称()A、东瓯

B、南越

C、西南夷

D、百越

4、西汉时期

详细记录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农政全书

B、农书

C、汜胜之书

D、齐民要术

5、王莽改制的最主要政策是()A、“王田、奴婢”政策

B、改革币制

C、改革中央机构和地方区划

D、五均、六莞政策

6、西汉末农民大起义中绿林军的首领是()A、樊崇

B、王匡、王凤

C、王常、成丹

D、陈牧、廖湛

7、东汉从中期开始 政权主要控制在()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官僚

C、宦官和官僚

D、宦官和朋党两大集团手中

8、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是()A、张鲁

B张修

C、张角

D、于吉

9、刘秀实行的度田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清查户口

B、清查田地

C、重分土地

D、清查土地、户口

10、佛教传到中国的时间是()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秦

11、《周髀算经》成书于()A、周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2、我国造纸术首先传人()A、中亚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13、代魏称帝

建立西晋的是()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师

D、司马炎

14、挑起“八王之乱”的是()A、晋惠帝

B、皇后贾南风

C、楚王玮

D、大臣杨骏

15、所谓“士族”指的是()A、整个地主阶段

B、官僚

C、地主阶段的上层

16、南朝皇帝中出身庶族 最有作为的皇帝是()A、刘裕

B、萧衍

C、陈叔宝

D、萧统

17、公元382年

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的政权是()A、北魏

B、前燕

C、后赵

D、前秦

18、北周时

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

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欲的是()A、宇文泰

B、宇文邕

C、宇文护

D、宇文觉

19、建安年间

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A、《孔雀东南飞》

B、《木兰诗》 C、《悲愤诗》

20、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 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A、王羲之

B、王献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三、名词解释

1、巨鹿之战

2、昭君出塞

3、班超

D、中小地主、《七哀诗》

D

4、史记

5、九品中正制

五、简答题

1、《治安策》和《削藩策》是谁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列举三国时期三次重大战役的交战双方及其结果

3、为什么说“王与马、共天下”?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五朝十六国”主要指哪些民族和国家?

六、问答题

1、试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构成形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3)

一、填充题

1、公元581年 废周静帝自立 他就是隋文帝

2、隋朝于公元

年灭陈 统一中国 3、617年

隋太原留守

在太原起兵 后攻入长安 建立了唐朝

4、公元626年 李世民发动政变 杀兄弟

逼高祖李渊退位 史称

5、李世民即位后 鼓励臣下直言极谏

其中以

最为突出

6、唐后期出现的 类似现代的汇票

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

7、唐代

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

根据汉字创制了日文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8、唐政府曾在广州设立

管理对外贸易

9、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她改国号为

10、古文运动是指唐代的一次文学运动 和

是这一运动的旗手

11、唐代石窟艺术又有发展

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的12、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大医学家 世称“药王”

13、隋唐时期发明了

印刷术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

有图有文

14、后唐河东节度史石敬塘以割让

为条件 借助契丹兵力 灭后唐 建后晋

15、公元960年

和其弟赵光义以及赵普等人策划

灭后周 建北宋

都于

16、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

是中国也是世界是最早的纸币

17、南宋的都城原在应天府 后迁往

18、南宋时期

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商港是、和

19、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 与金订立

此后

宋、金之间再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20、公元1206年

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

为全蒙古的大汗 尊称

于是出现了蒙古汗国

二、选择题

1、隋炀帝时

曾三次发动对()

A、高丽

B、日

C、印度

D、波斯的战争

2、隋朝的都城在()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扬州

3、在唐后期改革漕运、盐政

推行常平法的唐代著名理财家是()

A、刘晏

B、杨炎

C、宇文融

D、戴胄

4、唐代占据今云南大部

四川、贵州一部的民族政权是

()A、吐蕃

B、大理

C、南诏

D、回纥

5、建立渤海国的民族是()

A、契丹

B、奚

C、黑水

D、粟末

6、唐文宗太和九年

朝官李训等人企图一举诱杀宦官集团 不料事泄

大批朝官反被宦官杀害 此事史称()

A、夺门之变

B、二王八司马事件

C、甘露之变

7、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 在天竺学佛经十年的唐代高僧是()

A、玄奘

B、义净

C、圆空

D、鉴真

8、唐代的“诗圣”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9、在()

时 开始设置史馆 专修前朝及本朝史 从此

官修史书成为制度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隋炀帝、靖难之变

D 10《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是()

A、杜佑

B、刘知己

C、玄奘

D、李吉甫

11、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

A、阎立本

B、吴道子

C、王维

D、李思训

12、唐后期

最为流行的佛教宗派是()

A、华严宗

B、禅宗

C、天台宗

D、法相宗

13、唐代文学中最有光彩的是()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传奇

14、五代十国时期

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辽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女真

B、契丹

C、蒙古

D、党项

15、北宋户籍中的主户指的是()

A、土著户

B、外来户

C、官户与民户

D、无常产的人

16、公元1120年 宋派人与金议和约 合力攻辽 灭辽后

燕云十六州还宋 此事史称()

A、践土之盟

B、澶渊之盟

C、绍兴和议

D、海上之盟

17、北宋靖康二年

被金军掠去的北宋二帝是()

A、真宗、钦宗

B、徽宗、高宗

C、英宗、钦宗

D、徽宗、钦宗

18、在“采石之战”中

指挥宋军大败金军的南宋将领是()

A、岳飞

B、韩世忠

C、刘琦

D、虞允文

19、率领宋军大破金军“铁浮图”、“拐子马” 取得“顺昌大捷”的宋将是()

A、吴嶙

B、吴介

C、岳飞

D、刘琦 20、南宋时期流行的纸币除了交子外 主要有()

A、钱引

B、川引

C、交钞

D、会子

三、名词解释

1、大运河

2、开元之治

3、《大唐西域记》

4、庆历新政

5、猛安谋克

四、简答题

1、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2、试述唐朝三省六部制

3、试评武则天

4、北宋主户和客户和唐代的主、客户有何区别?

五、问答题

1、试述唐代科举制

2、北宋初年怎样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果如何?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4)

一、填空题

1、宋代哲学领域

占支配地位的是以、和

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一派

即所谓

是这一派的集大成者

2、词是

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发展到

时期达于空前繁荣阶段

3、南宋

将《资治通鉴》的记事以类编排 写成 一书

开创了我国史书中的体例

4、北宋庆历年间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于1271年建立元朝 次年

迁都

6、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

坚决抗元 被俘后

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诗 流传至今

7、台湾在元朝时初隶

行省 后划归

并在澎湖设

管台湾事务

8、元朝设

以西藏喇嘛教红教首领为副使 专管西藏事务

9、公元1389年

燕王

起兵“靖难” 赶跑建文帝 自即帝位

这件事史称

10、明成祖时 设

以统辖黑龙江下游之地 后又在其地设

下辖周围广大地区的一百八十四卫 这是明朝继元朝之后

在整个黑龙江流域行使有效管辖的见证

11、公元1616年

女真族首领

统一女真各部 建立了

12、明末天启年间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形成了

的斗争

13、公元1645年 清兵大举南下

明朝南京政府将领

坚守扬州 城破被俘 不屈而死

14、公元1727年

中俄双方签订了

条约;1728年 又签订了

条约 确定了中俄中段边界

15、康熙时

清廷下令将明代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来佃户耕种 叫

16、乾隆时 清政府规定

凡外国商船只准在 一地通商贸易

17、元杂剧的著名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西厢记》;的名作是马致远的名作是

;白朴的名作是

18、元代最盛行的宗教是

特别是从西藏传来的19、宋末元初人

著有《伯牙琴》一书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20、清代反对理学的著名思想家的突出贡献是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 对程朱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

二、选择题

1、开宋词豪放派之先河的是()

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陆游

2、中国开始使用指南针于航海是在()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3、中国发明火药是在()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4、北宋编撰的四部大型类书是《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和(A、《渊鉴类函》

B、《文苑英华》

C、《艺文类

聚》

D《北堂书钞》

5、忽必烈时 重视发展农业

组织编写了一部农书 即()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桑辑要》

D、《范胜之书》

6、元代

东方最大的商港是()

A、广州

B、泉州

C、宁波

D、明州

7、元代有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 最受压迫 叫()

A、驱口

B、部曲

C、奴客

D、旁户

8、元末农民大起义中

北方红巾军的领导人是()

A、徐寿辉

B、张士诚

C、方国珍

D、刘福通

9、明英宗时

操纵政府军政大权

并一手造成“土木之变”的宦官是

()

A、魏忠贤

B、汪直

C、王振

D、刘瑾)

10、明中叶 在今河北

山东地区爆发了()

A、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B、刘通、石龙、李原起义

C、刘

六、杨虎起义

D、王聪儿起义

11、明朝中后期

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

A、荷兰人

B、英国人

C、葡萄牙人

D、西班牙人

12、明末首先揭开农民大起义序幕的是()A、陕西农民王二起义

B、安塞高迎祥起义

C、米脂李自成起义

D、张献忠起义

13、公元1644年 叛明降清

并为清军打开了入关之门的叛将是()

A、洪承畴

B、吴三桂

C、耿精忠

D、尚之信

14、清代财政经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在()

A、雍正时期

B、乾隆时期

C、嘉庆时期

D、道光时期

15、嘉庆时

攻入清宫的起义军是()

A、白莲教起义

B、天地会起义

C、天理教起义

D、弥勒教起义

16、清代中国的疆域 北到()

A、库页岛

B、唐努乌梁海

C、葱岭

D、巴尔喀什湖

17、主张“耕者有其田”的明末思想家是()

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戴震

1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是

()

A、《册府元龟》

B、《永乐大典》

C、《四库全书》

D、《古今图书集成》

19、抨击封建帝王是害民之贼

主张限制君权的明末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20、宋应星著的全面记述我国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著作是()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农桑衣食撮要》 名词解释

1、《梦溪笔谈》

2、马可?波罗

3、八旗制度

4、郑成功

5、郭守敬

四、简答题

1、简述三大发明在宋代的发展

2、简述元代行省制度

3、列举清前期为巩固、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而进行的重大斗争

4、列举明清重要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五、问答题

1、试述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清朝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

中国当代文学简明纲要重点提纲 篇5

“中国当代文学”的界定和分期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界定。

“中国当代文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引自林湮、金汉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当代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有三个要素。

时间:1949年以来。

空间:中国大陆,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

性质:社会主义文学,或现代性文学。

这三个要素中,第一个要素基本没有争议。

关于第二个要素:如果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就是大陆文学是不全面的,应当包括了台、港、澳文学。

当代文学的性质:

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当代文学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但是“社会主义”不能涵盖整个当代文学。

二、当代文学的分期。

当代文学从1949年至今已经有近60年的时间。对这段历史,有两种划分段落的方法:三分法和两分法。

一是“三分法”: 1、1949-1966(其间有17年,我们称之为“十七年”)。

2、1966-1976(文革十年)。

3、1976至今。(新时期)在新时期文学二十年中,有人主张把90年代的文学称为“后新时期文学”。

二、“两分法”。以1976年粉碎“四人帮”为界把当代文学分为两块。

“两分法”,还有一种概括的表示方法:50~70年代中期文学。7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

两种分发有什么不同? 推荐作品:

一、“十七年”:

①柳青的《创业史》

②梁斌的《红旗谱》

③杨沫的《青春之歌》

④赵树理的《三里湾》

⑤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2、新时期:

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②张炜的《古船》

③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

④残雪的《黄泥街》、《苍老的浮云》

⑤陈忠实的《白鹿原》

⑥二月河《雍正皇帝》、⑦唐浩明《曾国藩》、⑧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致一九七五》。

上编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

第一章 文学背景与文学思潮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渊源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代文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五四”文学、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然后是解放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是新中国文学的“雏形”。

中国当代文学的“前身”是建国前的“解放区文学”。这两种文学有颇多相似之处;从一定意义上说,前者是后者的扩展与放大。

“解放区文学”的成熟是在1942年,这一年,在延安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

《讲话》有几个重要原则:

①文艺为政治服务。毛泽东明确说过:“文艺为政治服务并从属于政治。”

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

③倡导文艺的大众化和民族化。毛泽东要求创造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文学。

二、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1、会议名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2、时间:1949年7月2日至19日

3、地点:北京(当时称北平)

4、会议组织:郭沫若为大会主席,茅盾和周扬为副主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在会上讲话。

5、重要文件:郭沫若的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总结解放区文艺经验)

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总结国统区文艺经验)

说明:周扬的报告多方面总结、肯定了解放区文艺的成就;而茅盾的报告虽然也谈到了国统区文艺的成绩,但更多地是提到了缺点和不足。

6、大会的意义:

①以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统一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方向。其理论表述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文学史的角度说,这其实意味着:新中国将更多地以解放区文艺作为典范,把解放区文艺的经验或规范推广到全中国。②文艺工作者管理的体制化。

大会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组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紧接着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如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等。

中国作家的体制化对文学的影响非常大。作家由解放前的自由职业者转变为中国作家协会或各种文化机构的干部,成为拿薪俸的国家工作人员,于是,为国家服务成为义务。

7、缺陷与失误

建国后,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文艺应当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表达空间。

但是,实际情况是,在第一次文代会上,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充分注意,相反,文艺为政治服务得到了更多地强调。附:建国后历次的文代会 1、1949年;

2、1953年;

3、1960年。

4、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5、1988年;

6、1996年;

7、2001年;

8、2006年。

在第八次文代会上,铁凝当选全国文联主席。此前为郭沫若(1、2、3届)、巴金和王蒙。

三、建国初期的“三大批判”

新中国一成立,几个大的批判运动随之就在文艺界、知识界展开。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1838-1896)是清朝末年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出身贫苦,以自身的经历认识到没有文化的痛苦,于是“行乞兴学”。武训这种精神发生了很大影响。

建国前夕,电影导演孙瑜着手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赵丹主演)。1950年上演,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武训传》提出了严厉批判。

这个批判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武训的兴办义学与农民革命对立起来,认为受压迫者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获得解放。《武训传》被认为是在贬低暴力革命,宣传阶级投降主义。

毛泽东说: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封建统治阶级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华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

电影《武训传》是在解放前夕拍摄的,(1950年底拍摄完成并上演)在开始拍摄时是得到地下党组织的授意和进步文化界的支持,也是抗议国民党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红学”最早的一派是“索隐派”,把什么都看成作者对当时生活的“影射”。

进入现代以后,有胡适的“考证派”,被称为“新红学”。“新红学”肯定“《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分析了《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并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俞平伯被认为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

1954年5月,两个青年学者李希凡、蓝翎(刚从山东大学毕业)投书《文艺报》,询问能不能对俞平伯的观点提出批评。当时没有答复。

后来他们在《文史哲》和《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及其他》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对俞平伯的批评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俞平伯没有把《红楼梦》看作一部具有反封建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品,没有注意到《红楼梦》的社会意义和反封建意义。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作者“感叹自己的身世”,是“情场忏悔”之作。

第二,俞平伯没有注意小说丰富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传统,认为它是“脱胎于金瓶”、“源本西厢”。

第三,用大量烦琐的考证代替了科学的批评。

后来,这件事得到毛泽东的关注,他写信给中央政治局,表示支持李希凡和蓝翎。《文艺报》也因阻拦“小人物”的批判文章而被改组。

《红楼梦》研究本来应当是正常的“百家争鸣”,俞平伯的研究是文学研究一种非常正的路子。而李希凡、蓝翎的路子则是马克思主义的。

经过这场批判运动,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学术研究都失去了合法性。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曾经留学日本,1933年回国后担任“左联”的书记和宣传部长。

胡风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文艺理论家。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形成了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文艺理论。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①坚持“五四”新文学传统,反对借口“民族形式”,接受封建传统的东西。

他认为包括民间文艺在内的封建时代的文艺,在内容上总的说来反映了封建意识。他说如果我们接受旧的形式,会使我们现代中国人带上僵尸的气味。

②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精神,要求文学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反对把文学当作政治的传声筒,反对公式化和概念化。

他认为革命文艺要不断揭示民众中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③主张在文学创作中要发挥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作家应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去拥抱现实,从而创造出有血有肉的复杂人生。反对把人当作容纳客观对象的“死的容器”。

胡风后来的悲剧与他的文艺思想有很大关系,能够看出,上述胡风的思想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有些出入的。这个“出入”应当是胡风悲剧的主要原因。

建国前,胡风与周扬等人就有较深的矛盾。最早的是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1942年,《讲话》发表以后,受到革命文艺界,特别是党员热烈的拥护;但是胡风是有所保留的,他基本上坚持了自己关于文艺的观点。在论争中,胡风与周扬、郭沫若、艾思奇等人形成对垒。建国后,对胡风的敲打一直未断,但是还没有公开化。

1952年,胡风集团的骨干成员舒芜在武汉《长江日报》上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披露:“十年前,《讲话》发表的时候,国民党统治区内某些文艺工作者,认为这些原则对是对,但也不过是马列主义ABC而已。”

后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在编者按中首次点明“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才存在。

1954年,中央通报高岗、饶漱石事件,指出党内一部分干部滋长骄傲情绪。胡风误认为是在敲打周扬等人,以为机会到了。于是上书党中央、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万言书”《对文艺问题的意见》(27万字)。

胡风最初的动机是指望借助毛泽东的支持,击败周扬等人,但是后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1955年1月11日,胡风不得不写出了长达十万余字的《我的自我批判》。

1955年2月,中国作协主席团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展开对胡风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从此,一场全国规模的胡风思想批判全面铺开。

在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中,全国有210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审查,其中逮捕92人,隔离72人。正式确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78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在铁窗里度过了漫长岁月。

胡风1955年5月17日被捕。直到1965年底判处14年徒刑后监外执行。从1955到1965,十年间,胡风都是关在单人牢房。

随后文革开始,1966年,胡风与妻子梅志被迫离开北京,到成都“安家落户”。然后被赶到一个茶场居住。1967年再度被逮捕在成都监狱里,单独关押。1970年以后,长期关押,导致胡风精神错乱。他的妻子梅志被叫去照顾他。到了1979年他才获得自由。当时,仅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声讨文章的知识界名人就有:

郭沫若、茅盾、夏衍、冯雪峰、老舍、叶圣陶、郑振锋、钱钟书、康濯、刘白羽、艾青、欧阳予倩、沙鸥、刘绍棠、冯至、丁玲、巴金、周立波、许广平、趙树理、俞平伯、朱光潜、冯友兰、梁思成、茅以升、钱伟长、苏步青、华罗庚。舒芜在胡风案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舒芜,本名方管,笔名舒芜。舒芜为胡风一手扶持起来,早年搞哲学。1945年曾发表过一篇极有影响的论文《论主观》。

舒芜因为是胡风线上的人,解放后一直抑郁不得志。他住在广西南宁,在一个中学当校长。后来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开始反戈一击。1952年,他在武汉《长江日报》上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不是检查自己,而是在说胡风。从这开始他就越走越远,直至后来,把胡风给他的私人信件交出来。1955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些材料》,接着又相继公布第二批、第三批材料,其中的编者按这说:

“(胡风这批人,)过去说是„小集团‟,不对了,他们的人很不少。过去说是一批单纯文化人,不对了,他们的人钻进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部门里。过去说他们好像是一批明火执杖的革命党,不对了,他们的人大都有严重的问题的。他们的基本队伍,或是帝国主义国民党特务,或是托洛茨基分子,或是反动军官,或是共产党的叛徒,由这些人做骨干组成了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内的反革命派别,一个地下的独立王国。这个反革命派别的地下王国,是以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恢复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当任务的。”

四、“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反右派”斗争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主张在艺术上应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他又重申了要实行“双百”方针的主张。文坛很快就出现了一个较繁荣的局面。

此前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受到批判,理论界提出了“写真实论”、“人性论”、“现实主义创作上出现了两个突破:

一、突破思想上的禁锢,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活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也就是“干预生活”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王蒙《组织部来了年轻人》,另外还有李准的《芦花放白的时候》、《灰色的帆篷》,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等。

二、突破了题材上的限制,创作了一批反映家庭和爱情生活的作品。如宗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广阔道路”等观点。

“双百”方针的实行只有大概一年的时间,就被“反右派”斗争所代替了。

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党内整风,请党外人士提意见。第二个阶段展开反右斗争。1957、2毛泽东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向党外人士讲话,希望给党提意见。整风开始以后,提得意见比较尖锐。储安平,九三中央委员,《光明日报》主编,提出尖锐问题。

1957年5月,毛泽东写出《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一文,说:“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

反右运动中,55万人被被打成右派,其中包括了一批作家,如王蒙、张贤亮、刘绍棠、从维熙、陆文夫、高晓声、方之等。这对小说创作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五、“大跃进”时期的文学思潮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1、“大跃进”时期的文学思潮。

1958年5月,中央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同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要搜集一些民歌,大力倡导采风活动。于是一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新民歌运动”随之展开。

毛泽东下令搜集和创作诗歌,很快就出现了非常狂热的情况。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迎合上级,向虚报粮食产量一样,狂热地搞诗歌创作的竞赛。有的地方提的口号是“人人当杜甫,村村有郭沫若。”有的县要年产一万个“李有才”。大多数是虚假的夸饰:

一个谷穗不算长,黄河上面架桥梁,十辆卡车并排走,火车驶过不摇晃。

麦秸粗粗像大缸,麦芒尖尖到天上,一片麦客一片瓦,一粒麦子三天粮。

也有少数较好的作品:《我来了》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郭沫若:文艺也有试验田,卫星几时飞上天?工农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在留连?到处都是新李杜,到处都有新屈原。荷马但丁不稀罕,莎士比亚几千万。

《学文化》:“毛主席告诉咱:咱们工人阶级当了家。要把中国现代化,要把中国工业化,当家的主人翁,必须学文化。”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

虚报产量,不尊重自然规律,导致大规模歉收和饥荒。2、60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三年“自然灾害”以后,中国的经济陷入困境,于是中央决定在政策上做一个调整。与此同时,文艺政策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纠正“左”的偏向,给文艺工作带来了生机。

几个重要会议:

①“新侨会议”。1961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讨论研究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如何改进文艺工作领导等问题,并讨论《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十条”)。

在新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反对“五子登科”——反对套框子、挖根子、抓辫子、扣帽子和打棍子。

② “广州会议” 1962年3月,文化部、中国剧作家联合会在广州召开了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

(就是在这个会上,陈毅说,应该取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今天,我跟你们行脱帽礼”。)

③ “大连会议” 196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简称“大连会议”。几个重要概念:

①“两结合”,即“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是当代文艺学中最复杂的一个概念。现实主义既可以作为文学流派,也可以作为创作方法。作为创作方法,它最基本的定义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但是什么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并不确定。于是有各种各样的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产生以后,人们试图从政治上对现实主义做出区分。把无产阶级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称做“革命现实主义”,把批判现实主义称做“旧现实主义”。

苏联十月革命以后,他们有了一个明确的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是,5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界用“两结合”替代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分歧,中国不能跟在苏联后面亦步亦趋。

其次,在大跃进那种那种狂热的气氛下,现实主义似乎构成了束缚。那个时代说穿了需要的是浪漫主义。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在谈到中国新诗发展的道路时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

接着周扬在《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中又做了阐释。1960年7月的第三次文代会上“两结合”被正式确认为指导中国作家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两结合”实际上是贬抑现实主义、推崇浪漫主义,它是虚妄主观主义恶性膨胀的结果,在文坛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②“写中间人物”。

60年代初,由文艺评论家邵荃麟提出的一个概念。

1962年“大连会议”上,邵荃麟正式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主张。他认为生活中的人物应当是“两头小,中间大”,各种人物往往是“英雄人物与落后人物是两头,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大多数。” 矛盾往往集中在这些人身上。他举例子说:“我觉得梁三老汉比梁生宝写得好。亭面糊这个人物给我印象很深,他们肯定是会进步的,但也有旧的东西。” ③“现实主义深化”。

这个主张也是邵荃麟在“大连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的。

针对“大跃进”之后虚假、浮夸的文风,邵荃麟提出应当坚决反对粉饰现实、回避矛盾的虚假浪漫主义,他认为现实主义是创作的基础,没有现实主义就没有浪漫主义。

六、“文革”时期的文学思潮

1966年5月16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一份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就是后来所说的“五·一六”通知,“文革”正式拉开序幕。“文革”期间的文学大致有这样两个部分:

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被“四人帮”认为是“合法”的作品。

二、是在秘密状态下写作和传播的作品,就是“文革”中所谓的“地下文学”。

公开出版的作品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1、戏剧,主要是八个样板戏。

八个样板戏包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2、小说,浩然的《金光大道》,另外还有《虹南作战史》、《牛田洋》等。

相关链接:浩然(梁金广2008年2月去世)。他的几部主要作品,《艳阳天》有三卷,第一卷出版于1964年,1966年5月出齐。1972年出版长篇小说《金光大道》。1974年发表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小说《西沙儿女》。粉碎“四人帮”后,有长篇小说《山水情》、《苍生》等。

3、诗歌,有张永枚的长诗《西沙之战》,署名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七二级创作班工农兵学员集体创作”。

所谓“地下文学”主要是一些手抄本小说。像张扬的《第二次握手》,《一只绣花鞋》、《少女的心》等。

另外还有一些诗歌创作,比较著名的有“白洋淀诗群”。

① “根本任务论”

“文革”中帮派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建国以后在理论界已经存在,“文革”中被江青突出地予以强调。

所谓“根本任务论”是把塑造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当作文艺的根本任务。②“三突出”

“四人帮”提出的一种创作理论。其要点是:“在所以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③“文艺黑线专政论”

简明中国教育史 篇6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2011-02-14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近日,《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历程简明读本》(试行本)出版发行。该书由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办公厅和石化出版社共同组织编辑,是一本面向基层广大员工,介绍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史和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简明读本,该书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的时间脉络为主线,系统记载了我国石油化工发展进程,全面总结了实践经验,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共分6编23章,约31万字。陈锦华为该书题写书名,盛华仁作序。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 关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思想工作表现下一篇:小学生作业减负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