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工作计划

2024-07-24

关于扶贫工作计划(通用8篇)

关于扶贫工作计划 篇1

关于扶贫工作计划合集五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扶贫工作计划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扶贫工作计划 篇1

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我县紧紧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产业、抓项目、抓经济的理念,以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能力,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产业经营、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按需培训、就业脱贫”的原则,不断提高输出质量和效益。

20xx年,我们坚持市场化运作,以企业需求为先导,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积极性,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选送**名学员到省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和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学制式培训。截止到目前,我县已完成培训**人,(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人员**名),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为我县重点贫困村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实现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为实施雨露计划提供组织保障。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同时,县“县扶贫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解决,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

二是广泛宣传,为实施雨露计划营造良好氛围。虽然“雨露工程”是一项利民工程、民心工程,但由于通讯不便,信息闭塞,招生仅靠发个文件和招生简章很难实现招生目标,为此县扶贫办采取“千金重担共同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措施,委派培训中心与培训基地密切配合,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雨

露计划政策宣传。一是集中全县整村推进8个重点贫困村村支部书记和乡镇分管领导宣传,宣讲雨露计划的优惠政策;二是利用科技培训平台,在集中重点村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时,发放雨露计划政策解读**余份。

三是规范管理,确保雨露计划培训效果。在培训监管上,针对学员大多为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和就业水平,要求基地对文化基础差、思想松懈、纪律松散的学员,严格加以管理。

二、巩固成果,开拓创新,再创工作新业绩

一是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培训。从每一个细微环节入手,纠正学员的不良习惯,培养学员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行为符合规范礼仪要求的良好品质,养成雷厉风行、纪律严明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在对学员进行技能培训时,应紧贴企业用工要求,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从最实用的技能入手,使学员的言行举止、技能操作必须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积极创新,整合培训资源,采取全免方式,让学员入学参加培训,减轻他们的资金压力,并确保其都有所收获。

三、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自实施雨露计划以来,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和茅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限的扶持资金无法满足培训的需要。

二是培训转移业务工作多与无工作经费的矛盾。资金少,压力大,业务工作多是实施雨露计划最突出的矛盾,也是最主要的矛盾。实施雨露计划一个比较系统,程序繁多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基础档案建设等等都无经费来源。

三是有限的扶持资金无法满足市场行业竞争的需要。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都不得在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各部门出台的政策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互不相同,并且有些部门为了争取生源,完成任务指标,已增加了培训补助标准,比如劳动部门的金蓝领工程。

(二)几点建议:

回顾过去的工作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 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和请求:

1、建议提高人均补助标准以适应现行市场需求。

2、请求省、市协调安排实施雨露计划配套工作经费

总之,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实施的雨露计划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省市扶贫部门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成绩,克服存在的不足,紧紧抓住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机遇,扎扎实实地抓好雨露计划的实施,为全县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做出积极的贡献。

扶贫工作计划 篇2

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第15批驻村工作组在常委会和机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xx村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xx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第16批村工作组自4月1日入村以来,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走村入户、征求镇党委政府意见等多种方式,对村情民意进行了了解,按照市委张秋波书记提出的“区域统筹、强基固本、富民强村、率先发展、和谐稳定”的帮扶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如下帮扶计划,扎实推进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完善部分基础设施

(一)对损毁严重的引水沟渠进行修建衬砌。

村内农田有部分引水沟渠没有衬砌,连年使用损毁严重,已无法使用,如不进行衬砌维修,明年将有近五百亩农田无法引水浇灌。

(二)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三)为村里购置部分微机,建设农民致富网吧,方便农民群众及时上网查阅致富信息。

(四)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按新农村“生活宽裕”的要求,促进农民增收

(一)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

村内有部分村民有发展愿望,但苦于资金不足,建设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引导发展养殖业(以养鸡、鸭、猪为主),可调整优化村内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

村内有2100多亩耕地,据统计,今年仅有一百多亩种植小麦等其它作物,其余都种植棉花,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民生产,让农民抱团打市场,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村内精神文明建设

(一)邀请医院的医生专家到村内义诊,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农民书屋,配套部分农民实用的图书。

(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通过组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

四、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美化村容村貌

(一)制作村庄牌坊,树立村庄良好对外形象。

(二)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命名,并安装路牌。

五、按新农村“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开展党建帮扶活动。

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党员到大王刘集支部参观,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党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带领群众致的能力和水平。

(二)制作村务党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加强驻村组自身建设,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入调研。

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

(二)加强学习。

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

(三)严守纪律。

自觉遵守下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帮扶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按工作队要求努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工作组。

扶贫工作计划 篇3

20xx年,我局扶贫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按照县委的工作要求,依靠自身的优势条件,努力围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一中心目标,全方位地开展扶贫工作,努力提高结对帮扶工作实效。

一、帮扶村基本情况

今年,我局结对帮扶村为XX镇XX村,该村位于XX镇西北部,全村人口5000余人,36个村民小组,1209户,可耕面积4500亩,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内没有工业企业,农民靠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棉花收入维持生活,村经济资源匮乏,集体经济簿弱,是XX县贫困村之一,全村特困户98户,特困人口200人,贫困户284户,贫困人口1132人,五保户60人。

XX村贫困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落后,农村贫困户较多;二是村级集体经济不活跃,村里缺乏收入来源,历史陈债较多,村集体负债较重;三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民发家致富的本领不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二、帮扶目标任务

总体上讲,我局将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为帮扶重点,帮助该村完善基础设施,培养农民致富带头人提升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同时结合村实际,有针对性制订扶贫工作的具体计划。争取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全村220人脱贫。

三、帮扶措施

(一)强化扶贫项目。

今年,我局将在村级道路项目建设上着力给予帮扶,努力完善高河美好乡村建设、全塘组通村水泥路建设、龙马路建设、毛畈水泥路建设,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强化扶持活动。

继续搞结对帮扶、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今年我们将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突出扶志,增强他们发展的信心;突出实物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突出扶头,让村干部自身富,带民富,重点提升村集体班子的能力。

(三)强化工作责任和纪律。

我局每位同志都把扶贫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与扶贫村的干部吃住一起。做好调查研究,熟悉各方面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帮助群众办实事。和当地的党委、政府搞好关系,协同配合,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扶贫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扶贫工作计划 篇4

在村两委的领导下,认真做好本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管理工作。

1、贯彻执行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落实省、市、县及乡镇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负责扶贫工作宣传及时将上级脱贫攻坚政策向群众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击舆论导向。

2、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妥善保管相关文件,实事求是收集信息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按时完成信息采集、整理、录入、核对,并做到上报及时、反馈迅速、更新到位;特别是要保管好账、表、卡、册、图片等基础资料,丰富资料库,以备随时查询;做好业务管理子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管理和维护;

3、负责与镇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村进行沟通和联系,随时掌握各定点帮扶单位、干部结对帮扶动态,推进落实进度。

4、会同村两委班子因村因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精准扶贫项目,负责本村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进度及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协助上级相关部门做好项目验收工作,并做好产业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

5、做好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检查、资料统计上报工作。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原则,认真研判每户贫困户,不允许出现非整户识别、错评错退及漏评。

6、处理好镇、村两级精准扶贫上传下达工作,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7、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扶贫业务工作。

8、奖惩措施

扶贫工作计划 篇5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大元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大元村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南西方,大元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大元村是鳌溪镇十八个村之一,共有人口1387人,耕地面积1420亩,现有干部4人,其中农村干部3人,共有1个党支部,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大元组是大元村政治、文化中心,山下组、排下组、小代坊组以发展蚕桑为主,种植大户刘秋华、平中华等,大元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大元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8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陂下、竹员、新树岭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xx年,期末农村人口1387人。调查扶贫对象为79户27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0%。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大元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设施落后。大元村无村级卫生室,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小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大元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大元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大元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278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大元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大元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古罗江组实施桑叶种植1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蚕桑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在大元组新建一座现代化桥梁,需投入资金82万元,同时硬化小代坊至塔元路1.5公里水泥路,硬化陂下至芦元路1公里水泥路,需投入资金75万元,可解决涉及8个组465户1378人的出行问题,同时可解决涉及四个组258户682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

每月定期向镇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关于扶贫工作计划 篇2

一、扶贫移民的实施与效应分析

我省的贫困地区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干石山区, 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和晋北高寒冷凉区, 其中有50多万贫困人口居住在地理位置偏僻、村落不足百人的山庄窝铺, 这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劣, 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封闭, 社会发育滞后, 常规扶贫手段收效甚微, 群众生存发展社会十分艰难, 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硬骨头”。为帮助这些特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我省从1996年起, 开始进行扶贫移民试点探索, 并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 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的扶贫移民工程, 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后, 省委、省政府将扶贫移民确定为扶贫开发四大增收工程之一, 筹集专项资金, 出台优惠政策, 在全省57个贫困县全面推开这项工作。特别是从2003年起, 省政府将每年扶贫移民5万人列入为全省人民办的实事之一, 从组织领导、社会动员, 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等各个方面, 全力支持, 扎实推进。扶贫移民成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举措, 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挥出明显效应。

(一) 资源整合投入效应。

扶贫移民并非简单的人口异地搬迁, 而是一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系统工程。从移民选址到土地征用, 从新村规划到工程建设, 从基础设施配套到后续产业保障, 从社会事业发展到社区管理服务, 都需要动员多方社会资源的综合投入。在扶贫移民过程中, 各县以省补财政扶贫资金为黏合剂, 发挥县级在资源整合中的优势和主导地位, 按照“统筹安排、相互配套、科学管理、形成合力”的原则, 对扶贫、支农、社会帮扶等各渠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集中投入扶贫移民工程。10多年来, 在累计投入省补扶贫移民资金10.3亿元的同时, 整合以工代赈、人畜饮水、交通电力、文教卫生和其他部门国有资金4.1亿多元, 带动移民群众投入自筹资金17亿多元, 有效弥补了省补资金的不足。与此同时, 将分散居住在边远山庄窝铺的群众集中安置在移民新村, 有效减少了通水通电、就医就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数量, 充分发挥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使用效率, 大大节约了贫困地区社会发展成本, 提高了资源要素的投入效益。

(二) 社会经济发展效应。

扶贫移民的目标群体是居住在边远山庄窝铺的贫困群众, 这些地方缺乏起码的人类生存条件, 更谈不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扶贫移民工程在显著改善移民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 为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下扎实基础。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 扶持移民群众解决了用水用电问题, 提高了就医就学质量;通过建设基本农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扶持移民群众改善了生产条件, 转变了生产方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通过发展经济林、畜牧业和劳务输出等后续产业, 扶持移民群众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 拓宽生产经营门路;通过健全基层组织和完善社区服务, 扶持移民群众建立起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培育起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特别是移民群众从封闭地理区域和落后生存环境中走出来后, 拓宽了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环境, 为进一步增长见识, 更新观念, 提高素质, 发展进步创造了条件。

(三) 稳定增收脱贫效应。

移民群众既是扶贫移民的主要实施者, 也是直接受益者。扶贫移民工程的实施, 改变了移民群众固守多年的陈旧观念, 拓宽了移民群众生产活动的内容范围, 释放了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劳动激情, 增加了移民群众就业增收的希望机会。从省扶贫办2007年组织的扶贫移民绩效评估数据统计, 移民群众在继续从事传统种养业同时, 积极从事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 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 移民人口以种植业为主的有3.71万户、15.24万人, 占49.8%, 人均增收381.3元;以养殖业为主的有1.47万户、5.67万人, 占18.5%, 人均增收751.3元;以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的有2.14万户、8.63万人, 占28.2%, 人均增收772.7元;移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783元增加到2006年的1586.6元, 增长102.63%, 基本接近同期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4.27%的增长幅度。全省有30.38万贫困人口依靠扶贫移民解决温饱, 更有3.67万贫困人口实现小康。

(四) 改善生态环境效应。

长期以来, 居住在山庄窝铺的贫困群众, 迫于生存压力, 只能不断地对周边有限的生态资源进行无限制的掠夺开垦和乱砍滥伐, 导致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在扶贫移民迁出山庄窝铺后,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宅基地复垦还耕, 进一步恢复和重建移出村的生态环境, 促进这些地方的休养生息, 逐步恢复植被, 涵养水土, 调节气候, 改善生态, 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为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缓解生态压力, 从长远上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从实施过程看扶贫移民工作面临的困难

扶贫移民不仅涉及贫困地区生产要素的重新调整和人口资源的重新配置, 而且涉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随着我省扶贫移民的深入推进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 扶贫移民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重点解决。

(一) 移民搬迁用地困难。

从贫困地区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出发, 为保证移民有地可种、有业可就, 我们将“有土安置为主”作为扶贫移民的一项重要原则。尽管在扶贫移民实践中, 各地在积极探索、解决移民用地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但随着这项工作深入推进和国家对土地使用管理的日趋严格, 特别是在土地承包合同30年不变的情况下, 多数农民将耕地视为维持生计的基本保障, 解决移民用地的空间越来越小, 困难越来越突出。实行小村并大村的方式, 让移民群众分享迁入村的土地资源, 需要考虑迁入村的土地资源总量和群众承受能力;集中建设移民新村, 需要同时解决村庄用地和生产用地, 而周边环境相对较好, 符合要求的地方越来越少;通过迁入村和迁出村进行土地置换, 只能在邻近村庄之间解决, 在迁出村地处偏远的情况下缺乏可行性;采取治滩垫地、垦荒造地等方式开发新的土地, 既要有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又要投入大量开发资金;实行城镇安置, 宅基地征用困难, 费用过大, 且必须考虑移民群众的离土就业问题。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有土安置为主”的要求就难以落实, 多数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就缺乏基本保障。

(二) 移民资金投入不足。

实施移民搬迁, 不仅需要足够住房建设费用, 而且需要足够的移民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费用。我省开展扶贫移民以来, 省级财政用于扶贫移民住房建设的补助资金由最初人均1000元增加到目前的3400元, 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从无到有, 逐步提高到人均800元;与此同时, 各地不断加强部门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力度, 推进移民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建设。但在贫困群众缺乏自身积累、贫困县财政困难情况下, 和逐年上涨的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比, 和提高扶贫移民质量要求相比, 移民群众建房补助标准明显偏低, 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各地移民住房建设费用调查情况, 四口之家的移民住房建设平均成本在5万元左右, 而目前得到的建房补助资金只有1.36万元。由于移民群众本来生活困难, 缺乏积累, 除投工投劳以外, 自筹资金能力十分有限, 导致采取群众自建方式的地方, 在房屋主体工程完工后, 由于无力继续建设必要的生活设施, 移民群众难以及时入住;采取招标方式统一建设的地方, 部分群众无力筹集资金, 难以做到“整体搬迁”。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建设上, 单靠扶贫移民补助资金, 只能完成移民新村基本的巷道硬化、排水设施等简单工程。农田建设、通水通电、建设学校和卫生所等, 更多需要依靠整合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源。但在现有资金管理体制下, 各类资金的投向、用途、重点各自都有明确规定, 不少地方整合资金效果还不理想、直接影响着扶贫移民工程的顺利推进。

(三) 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移民是手段, 致富才是目的。将贫困群众迁出边远山庄窝铺, 只是实现了扶贫移民第一步目标“搬得出”, 要做到“稳得住”和“能致富”, 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帮助移民群众提高劳动技能, 开辟增收渠道, 发展后续产业, 建立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稳定基础。近年来, 一些地方争取移民指标, 扶持搬迁建房劲头很大, 但对帮助移民发展后续产业重视不够, 既没有专项资金扶持, 也缺乏有效办法手段。由于移民群众生产技能单一, 接收村庄的土地资源不足, 周边区域二、三产业不发达等原因, 客观上造成移民群众无地可种, 无业可就, 给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带来一定困难, 有些地方的移民只能返回原居住地从事农牧生产, 甚至出现回迁现象。特别是由于移民群众刚刚投资建房, 缺乏生产积累, 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一旦遭遇天灾人祸, 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境地。随着我省扶贫移民工作的深入推进, 扶持移民群众发展后续产业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和突出, 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就可能导致移民回迁现象的大面积发生, 导致移民村成为无人居住的“空壳村”, 造成国家建设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通过扶贫移民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四) 社区管理功能薄弱。

当前, 全省正在稳步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实现在经济上有新发展, 设施上有新改观, 机制上有新进步, 环境上有新面貌, 素质上有新提高。扶贫移民工作既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 也是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必然要求以更高的标准去组织实施。但从目前情况看, 不少移民新村由原来相距较远的几个小山村集中而成, 村民之间互不熟悉, 党组织和村民组织建设滞后, 社区管理服务功能薄弱, 移民群众处于分散无序的生产生活状态;有些小村并大村的移民群众和移入村的干部群众之间还比较陌生, 移入村的基层组织也未能及时补充和吸纳移民群众, 使得移民群众难以融入新的生产生活环境, 受歧视和排挤现象时有发生, 极易引发农村新的族群矛盾, 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扶贫移民工作的建议

针对扶贫移民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本文从完善扶贫移民机制、提高扶贫移民质量,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 提出以下几点推进全省扶贫移民工作建议:

(一) 完善扶贫移民用地政策。

当前, 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许多地方停止农村宅基地审批。要在区位和环境较好的地方建设移民新村, 不仅征地手续难办, 而且征地成本较高。建议针对扶贫移民的特殊性, 出台完善相应的用地政策, 优先划拨移民建设用地, 允许在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前提下, 对扶贫移民占用耕地实行先占后补;减免移民宅基地使用费, 落实好土地使用和房屋产权证, 解决移民后顾之忧。同时要积极挖潜农业用地资源, 增加土地开发投入, 鼓励土地合理流转, 千方百计解决移民生产用地, 保障移民基本生产生活。

(二) 加大扶贫移民投入力度。

根据山西扶贫移民绩效评估数据统计, 移民自筹资金占到建房费用的近70%, 过高的自筹资金比例, 导致部分特困群众无力搬迁, 即使能够搬迁的群众, 也耗尽了多年积累, 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 影响到移出后的生产生活。因此, 推进扶贫移民工作, 一方面要在近年来我省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多数贫困市县的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源整合力度, 从管理体制、整合手段和投向重点上寻求创新和突破, 真正做到以扶贫移民为重点, 有效整合, 相互配套, 发挥资金集中投入的聚合效应, 提高扶贫移民的质量效果。

(三) 强化扶贫移民产业保障。

在扶贫移民工作中必须扭转重建设移民新村, 轻后续产业扶持的倾向和做法, 将发展后续产业和建设移民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切实做到搬迁与开发相结合, 解决温饱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积极帮助移民村选择开发项目, 培育生存发展产业;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向移民户的倾斜力度, 优先对移民劳动力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增强劳务技能, 掌握一技之长;多途径多层次扶持移民开辟产业门路、增加致富渠道。保证移民群众有生产耕地、有劳动技能、有就业门路, 有稳定收入, 为稳定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四) 加强扶贫移民社区管理。

移民群众离开故土进入新的生产生活环境, 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扶贫部门和移民居住地政府要从完善社会服务,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 高度重视和加强移入村的社会管理工作。在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 抓好移民村的党组织建设和村民组织建设, 吸收移民中的党员群众代表参与党支部和村委会, 做好移民户籍变动管理工作,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及时为移民群众消除顾虑、化解矛盾, 排忧解难, 帮助移民村建立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实现移民群众与原住村民的和睦相处, 安居乐业, 巩固和发展移民成果, 将移民村逐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扶贫移民的实施与效应分析;从实施过程看扶贫移民工作面临的困难;关于进一步推进扶贫移民工作的建议。

关于宜宾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篇3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赴屏山县贫困村督查调研时强调把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宜宾市委书记王铭晖在高县调研精准扶贫时强调,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对宜宾县扶贫开发工作,本文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新一轮扶贫瓶颈制约

宜宾县集农业大县,贫困人口大县、革命老区县和移民工程大县于一体,基础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新一轮扶贫开发面临政策瓶颈。全市的屏山县(国贫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等5个区县列入了中央、省连片贫困区域。宜宾县与国家级贫困县屏山县、沐川县、云南水富县、盐津县和乌蒙山片区县高县连界,与周边区县贫困程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相差无几,且贫困人口规模远大于其他区县,但目前却未列入中央、省重点贫困区域,中央、省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投入明显不足。

——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减贫任务重。宜宾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539人,贫困发生率达6.46%,占全市37.33万人的15.6%。如果加上尚处在贫困边缘的人口和有可能返贫的人口,贫困发生率可能要增加2—4个百分点。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缺资金致贫、缺劳力致贫家庭多,占比分别为58.49%、11.68%、8.68%,这几类贫困户脱贫难度特别大。

——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宜宾县横江双龙片、商州龙池片、柳嘉合什片等12个乡镇,与县城相距较远,且多与国家和省连片特困地区连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差,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同时,县内其他乡镇的插花贫困人口规模也很大。虽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区域、城乡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扶贫措施的针对性还不强,扶贫工作还不够精准。近年来,全县以连片开发、扶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方式,重点解决了一些贫困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客观上起到了助力扶贫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工作着力点偏重于抓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支持扶贫攻坚民生改善、惠及贫困群众的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利益链接机制等方面用力相对不足,精准扶贫的效果还不够明显。

扶贫工作求准求新

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精准时期,要求宜宾县必须在继续完善过去行之有效的机制、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建立新机制、出台新政策、增添新措施,全力推动扶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集中进行扶贫攻坚。重点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提升、住房保障、新村扶贫、公共服务保障等重点扶贫工程,按照精准投入的要求,主动将涉农项目与扶贫工程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扶持一片、解困一片、致富一片,防止项目分散、各搞一片、样样有点、成效不显的现象。同时,结合边缘贫困户的状况,相应实施同步扶持覆盖,以增强贫困边缘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降低这部分群众返贫率。

——搭建扶贫攻坚平台,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县委、县政府将加大主导力度,从政策层面、专项投入、组织动员、舆论导向等方面履行职责职能,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加快贫困山区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促进优美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扶贫优势,促使绿色有机产品转化为市场商品,实现“造血式”扶贫。支持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对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业务指导,鼓励其参与社会扶贫资源动员、配置和使用,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机制。

——完善“村规划、户计划”,科学制定脱贫规划。根据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政策,结合县情,科学定位,合理确定适合贫困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和贫困户“因户施治”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规划,为贫困村整体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实现的“好方子”。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驻村帮扶工作。让帮扶干部深入帮扶,制定实行“一对一”帮扶计划,真帮实干,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关于交通扶贫专项工作总结 篇4

20XX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凝聚脱贫攻坚最广泛思想共识,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结合《县交通建设扶贫专项20XX年实施方案》,以服务民生为根本,着力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升县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现将交通建设扶贫专项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动县交通脱贫攻坚建设,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扶贫专项专题会议,成立了交通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交通运输局,由分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将交通脱贫攻坚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为交通脱贫攻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指导督导情况。一是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县交通运输局针对20XX扶贫任务,编制20XX交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二是督促项目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对接省、市交通运输局,定期报送项目管理、进度情况等工作报告;三是落实项目督导检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村道公路质量长期开展现场督导,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4个村道项目督导小组,开展日常工作监督管理,确保公路质量验收合格。

为保障交通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工作:一是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对各乡(镇)的监管培训,定期开展交通项目建设质量推进会,从建设流程、监管要点等方面对各乡(镇)分管领导、交管站长开展业务培训,同时对交通项目质量监督专项工作组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二是不定期对各乡(镇)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项目监管资料、监管人员业务熟悉情况等。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1)高速公路。于2018年11月已进行开工建设,推进情况:

1.5标中铁七局完成施工产值11014.93万元,完成总产值的13.42%。

2.6标中铁六局石家庄公司产值共计16.4亿元,完成总产值的7%。中铁六局太原公司完成产值4230万,完成总产值的10%。

3.7标中铁广州局完成产值1.996亿元,完成总产值的8.39%。

(2)巡司至蒿坝道路黑化工程。计划投入资金7894.25万元。实际资金投入2127.4万元,完成率26.9%。截至目前已完成沥青低基层摊铺26.35公里,路肩墙85%,完成总工程量的65%。

(3)新建工程。资金来源为县级自筹,计划投入资金751.58万元。实际资金投入416.2万元,完成率55.3%。截止目前16座桩基的浇筑、箱梁制作已全部完成,现已完成吊装,完成总工程量的80%。

(4)至公路黑化。资金来源为县级财政配套,计划投入资金560万元。推进情况:该项目已完成立项、设计,拟纳入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

(5)20XX村道安保工程。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计划投入资金907万元,实际到位资金907万元。推进情况:设计已完成,9月20日第一次政府采购开标流标,正在准备第二次招标工作。

(6)镇村6.5米宽旅游路改建工程。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和县级自筹,计划投入资金66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17万元,完成率32.7%。推进情况: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扫尾工作。

(7)2018年村道续建工程。资金来源为县级自筹。2018年下达计划585.43公里,已完成390公里,剩余195.43公里。20XX年将续建2018年村道硬化路剩余工程195.43公里。

推进情况:截至目前已完成159.297公里,剩余36.133公里。预计20XX年底完工。

(二)开展培训情况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提升业务能力,根据省市县各级部门指导安排,通过发放文件、电话咨询、会议对接等多种方式开展县交通建设扶贫专项力量扶贫政策宣传讲解;定期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相关问题,20XX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组织召开了4次会议,县交通局定期开展交通项目建设质量推进会3次,共72人,组织县交通技术骨干向全县12个乡镇人员进行交通工作业务培训10次共310人。通过培训提高专项扶贫干部对政策的精准把握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三、取得工作成效

201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交通运输局致力于县交通运输建设,同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一是实现了243个通村硬化路全覆盖,截止20XX年11月共修建农村公路1000余公里,投入资金约5亿元,同时正在进行窄路面加宽、道路黑化、安装波形防护栏等工程,切实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落后现状,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金星村在的大力帮扶下建成了高标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村卫生室及村级管理制度。带领群众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办农民夜,切实提高群众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积极争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和改厨改厕等,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修建蓄水池6个,确保人蓄饮水安全;带领群众发展种茶、养牛产业。极大的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三是20XX年全县12个乡镇共建通村路80余条,贫困村全覆盖。通过实施多项交通扶贫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

四、特色亮点

为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扶贫资金用到实处,进行了项目质量大排查,一是对镇乡、村社的监管资料、资金拨付情况等进行检查。资料不齐全的要求限期进行完善。二是对在建工程进行现场检查。对机器设备、施工人员、安全、原材料等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工程项目,当场出具整改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进督查,合格后方能继续施工。三是所有建设项目均委托第三方有检测资质的公司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验收,投入使用。

五、存在问题

一是部门之间沟通联系还需继续加强,与省市部门对接、与县级部门联系、与项目实施单位沟通等协调不够。二个别乡镇项目进度缓慢。从平时督导和专项检查来看,个别乡镇对通村路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投入力量不足、解决问题办法不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部分乡镇至今未启动实施。

六、意见建议

关于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5

平川镇三一村由原三一、单家庄两村合并而成,共有19个合作社,717户2667人。耕地面积5925亩,人均2.2亩。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597.8万元,人均纯收入9952.8元。经过多年发展,全村已形成玉米制种、草畜产业、劳务产业、特色种植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20,全村有贫困户55户189人,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扶,完成脱贫45户160人,脱贫率达84.7%。201X年,因病、因灾、因残等原因返贫43户93人,现有贫困户53户122人。其中:因病致贫26户54人,占总户数的49%;因残致贫10户25人,占总户数的18.8%;因灾致贫4户12人,占总户数的7.5%;缺劳动力4户12人,占总户数的7.5%;无劳动力4户11人,占总户数的7.5%;因学致贫1户3人,占总户数的1.8%;缺技术1户2人,占总户数的1.8%;五保户3户3人,占总户数的5.6%。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完善建档立卡,做到帮扶对象精准。专题研究、制定全村《三一村精准扶贫到户201X年工作规划》,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靠实了工作责任。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深入村社召开会议、座谈讨论,细致调查摸排贫困户基本情况,精准识别因灾、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返贫人口,真正摸清摸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需求清单、发展短板,按照“一户一策、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逐户制定扶贫攻坚具体方案和脱贫计划,确定了“时间表”,制定了“作战图”“销号台账”,全面推行“挂图作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二)狠抓项目建设,做到帮扶内容精准。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全村通村通社道路实现全部硬化,配套建成2个标准化医疗服务点。积极争取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三一村标准化幼儿园提升工程于今年7月开工,目前工程已完成,在10月初投入使用。认真实施惠民实事工程,通过对原单家庄村委会进行装修、粉刷等更新改造,建成占地面积140平方米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目前装修改造改造已完成,待县民政局配套的设施设备投入安装后即可正常运行。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297亩,种植玉米制种6300亩,其中,奥瑞金种业公司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制种玉米3670亩,与张掖市德农公司合作发展制种玉米2600亩。种植小麦223.35亩,其他作物1054亩。全村累计建成肉牛示范社6个,养殖大户达到68户,肉牛饲养量达到2430头;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9座,红枣面积520亩,全村形成以玉米制种、肉牛养殖、特色劳务为主,设施蔬菜、红枣等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三是着力强化智力支撑。把脱贫致富的根本点放在扶智扶脑上,紧紧围绕全村产业发展现状,组织开展扶贫户需求调查摸底,根据贫困户对实用技术的不同需求,分情况、分阶段组织开展现代农业、特色林果、劳务等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贫困户劳动力技能水平。至目前,全村共开展制种玉米、设施蔬菜、露地葡萄、肉牛、肉羊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5期次,受训人数达100多人次,其中贫困户28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150多份,为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技术基础。四是认真落实贫困户贷款政策。对有贷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引导和帮助贫困户递交贴息贷款申请,年以来,共为5户贫困户协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目前正在为5户贫困户协调办理1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积极宣传贫困户教育支持政策,鼓励考录大学贫困户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去年至今,为两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五是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落实低保、五保、农村孤儿补助水平提高政策,认真履行残疾人生活保障补贴;严格落实新农合住院起付线降低30%,报销比例提高10%的卫生扶贫支持计划,针对患重病或长期患病的贫困家庭,积极帮助办理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救助申报手续;严格落实禁牧补助、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动员联村单位积极开展义务诊病等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按要求实现脱贫目标。

(三)整合帮扶力量,做到帮扶措施精准。一是成立了帮扶工作队。整合县体育运动中心、妇幼保健站、平川派出所、财政所、食药所、中心小学等7个单位30人的帮扶力量,组成扶贫工作队,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结对帮扶对象,制定了工作制度。认真分析研究全县“1+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进一步分解细化落实措施和责任人,并根据方案对贫困户需求开展调查摸底,将政策措施和贫困户实现了“对号入座”。二是实施了挂图作战。以精准为策,推行“挂图作战”,确定“时间表”,制定“作战图”,持续开展精准扶贫攻坚战。镇村两级干部与联户单位通过摸排寻找贫困原因,精准识别致贫返贫人口,逐户制定扶贫攻坚具体方案和脱贫计划,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牢基础;引导贫困户融入玉米制种、畜禽养殖、设施蔬菜、特色林果产业等一系列富民产业,增加贫困户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为贫困户申报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对因遭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致贫的贫困户,列入临时救助重点对象进行物质帮助,为患重病或长期患病的贫困家庭,帮助办理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救助申报手续,协调镇卫生院定期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送温暖等活动,最大限度地为贫困户提供帮助。三是建立了“销号台账”。建立了“1+20”方案落实销号台帐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销号台帐,每份台帐清晰地列出了帮扶干部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定的帮扶措施,所有帮扶措施的落实试行销号制管理,落实一项销号一项,确保了所有帮扶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帮扶措施项项能落实,件件有成效,帮助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在帮扶措施落实上,实行“倒逼”机制,目标倒排进度,措施倒排时限,反向推演,全力推进,做到各项措施一目了然,推进不拖延,扶贫见成效。目前,全村53户贫困户实现了“销号台帐”全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村在精准扶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扶贫措施不够有力。个别联户干部进村入户访谈扶贫户次数多,对制定的帮扶措施落实的不够好,一些措施还没有落实到实处,扶贫脱贫进度显得缓慢。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不足。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信心不够,自我发展的劲头不足,特别是一些因病返贫人口占比较大,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债台高筑,脱贫难度加大。三是扶贫效果不够理想。三一村53户122人扶贫对象与县镇村7个单位30名干部结对,平均每个干部2户,帮扶脱贫压力较大,加之一些干部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从精神上鼓励的多,提供的实惠少,帮扶的效果还不理想。

三、下一步打算

1、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发展规划和201X年度精准扶贫计划,为本村的整体发展和5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够实现的好“方子”。

2、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帮扶工作。积极与双联单位协调,落实分户包扶方案,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3、积极争取项目,抓好扶贫政策机遇。通过筛选、包装、策划,积极申报省、市、县项目,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民生工程。积极挖掘发展潜能,全力打造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督查报告 篇6

精准扶贫工作的督查报告

(2016.03.31)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我组于3月28、29日两天时间,对洪德镇、虎洞镇、车道乡等三个乡镇的互助资金运行、大数据平台、建档立卡、“853”挂图作战资料管理、易地扶贫搬迁和脱贫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督查,目前已督查完毕,并填写了督查表一式两份,一份乡镇留存,一份扶贫办存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督查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本次督查时间比较紧,为了确保督查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扎实有效,我们在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一)提高认识,统一标准

督查前县扶贫办召开了督察组组长会,会上朱主任就本次验收的工作任务和相关要求在会议上做了强调,并对验收组成员提出了严格的工作纪律要求。会后我组成员认真学习并熟悉掌握了相关政策,统一了尺度标准,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

(二)听取汇报,查看资料

我们每到一个乡镇首先听取相关负责人作一简单的工作汇报,然后具体查看了乡镇大数据平台管理情况、互助资 金运行情况和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产业培育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相关资料。

(三)进村查看,入户走访

为了确保抽查的村、户能反映整个乡镇情况,在抽取村、户时,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杜绝了由乡村干部指定村、户等情况的发生。

二、具体情况:

(一)关于对3月16日全省完善提高建档立卡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方面

洪德镇:洪德镇在3月18日召开的全真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对3月16日全身完善提高建档立卡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3月17日市两办紧急通知进行了传达学习。对查出的贫困户购车16户71人、有财政供养人员的10户39人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剔除和更换,并对存在问题的10个村包村领导进行了大会通报批评。

虎洞镇:虎洞镇于3月17日召开了全镇驻村干部大会,传达了3月16日全省完善提高建档立卡工作视频会议及视频会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讲话精神,要求全体驻村工作队员吃透会议精神,立即进村入户开展纠错工作,保证每一户都准确无误。3月17日会后,所有村经过严格自查,未发现违规建档立卡户。

车道乡:及时召开了乡村两级干部会议,全文传达了欧阳坚书记和杨子兴省长的讲话,就建档立卡中所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按照“3.16”视频会议精神,认真开展了“回头望”活动,未发现违规建档立卡户。

(二)关于精准脱贫“853”挂图作战资料管理工作

洪德镇:我组对于洪德镇抽查了私盐路村和肖关村两个村。私盐路村五类资料已归档齐全,“853”挂图已上墙,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资料齐全,村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853”挂图填写不完整并且有数字上的错误,五类资料没有相关目录;抽查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户资料不全,更新不及时,三本账没有入户。肖关村“五类资料”齐全,“853”挂图已上墙并且填写完整准确,户中资料齐全,暂未发现问题。

虎洞镇:我组对虎洞镇进行督查时抽查了张大掌村和高庙湾村两个村。两个村“853”挂图都已上墙并且填写准确完整,五类资料分类归档并且有相关索引目录,三本账已经发放到户,各项工作都完成较好,抽查的5户中有一户缺少养老保险票据,已当场整改。

车道乡:我组对车道乡进行督查时抽查了苦水掌村和双庙村两个村。两个村“853”挂图都已上墙并填写完整,五类资料分类归档,三本账都已入户。村上存在的问题是苦水掌村“853”挂图制作有误,现已联系兰州制作方重新制作;户资料缺养老保险票据,已督促尽快发放到农户手中。双庙村存在的问题是五类资料有总目录单未细分目录。

(三)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洪德镇:洪德镇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有两处,一处是苗河村耿崾岘组易地扶贫搬迁点,计划新建农宅16套,配套养殖小区、人饮场窖、农电、道路、排污排洪等公 共设施;二是赵洼村水头铺易地扶贫搬迁点,计划新建农宅23套,配套人饮场窖、农电、道路、文化广场、排污排洪等公共设施。目前这两处工程建设场地已完成建设,主体及其他附属工程正在办理招标手续,待完成招标后即开工建设。

虎洞镇:虎洞镇2016年确定了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个是计划投资1500万元在贾驿村贾驿组建成安置住宅45套,配套新修水泥路1.5公里,完成绿化亮化和排水排污设施;另一个是计划投资1320万元,在半个城村沈崾岘、西塬畔两地新建安置住宅46套,配套绿化亮化和排水排污设施。目前已完成农户报名、项目用地确定的前期工作,计划4月初全部动工,年底入住。

车道乡:车道乡2016年计划完成魏洼村芦岔组、杨掌村杨掌组两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续建和三角城村大掌组、苏山庄组、西沟组,苦水掌村沿路掌组,樱桃掌村秦川掌组等5处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新建,同时为每个搬迁点配套完成绿化亮化硬化和排污排水等附属设施。目前,所有搬迁点建设已全部启动,杨掌组搬迁点正在挖填地基;魏洼村芦岔组搬迁点正在新建房屋;三角城城大掌组搬迁点正在建设附属工程;三角城村苏山庄组搬迁点正在新建护坡;三角城村西沟组搬迁点正在平整场地;樱桃掌村秦川组搬迁点和苦水掌村沿路掌组搬迁点正在做前期规划设计,所有的搬迁点计划10月底完工。

(四)关于脱贫产业培育工作启动开展情况

洪德镇:1.计划在苗河村进行枸杞产业试点,共栽植190 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旋耕任务;2.计划在苗河村耿崾岘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养羊小区一处,确保年内黑山羊存栏量达到1000只,年内加工优质牧草达到2000吨,目前已开始实施;3.去年秋季已组织群众一次性完成旱作农业覆膜3.9万亩;4.分别在洪德村东湾组和许旗村东沟组搭建早春钢架拱棚200座和300座,用于发展瓜菜产业,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3月底完成。

虎洞镇:1.计划完成全镇2.5万亩旱作农业任务,目前已完成覆膜2万亩,预计3月底全面完成;2.计划种植紫花苜蓿2万亩并打造砂井子村2000亩梯田地膜苜蓿示范点一处,目前砂井子村专业合作社正在覆膜,预计四月初开始播种;3.计划全镇种植小杂粮2.5万亩并在刘解掌村以合作社辐射带动种植优质葵花2000亩;4.计划栽植优质果苗700亩、核桃200亩,目前正在采购苗木;5.计划在魏家河村新建早熟拱棚20座,目前正在建设中;6.计划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5600亩,目前已动工实施完成500亩。

车道乡:1.草畜产业上,2016年计划完成的2.5万亩种草任务已经分解到户并靠实到具体地块,待县上籽种供应到位后即可组织实施,商品草加工点建设已全部完成,羊畜防疫工作已全面铺开;2.全乡顶凌覆膜已经完成0.5万亩,全乡3.3万亩地膜种粮任务预计4月底完成;3.全乡计划种植小杂粮3.5万亩,乡上将根据时令及时组织农户备耕,确保完成;4.王西掌村成立了枸杞种植合作社;5.樱桃掌村已经完成5000亩左右的核桃树栽植。

(五)关于互助资金合作社管理运行情况

洪德镇:洪德镇共计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9个并开设互助资金专用账户,各村设立互助资金协会办公室,制度、章程齐全并全部张贴上墙。互助资金协会运行正常,现已注入资金230万元,目前已放贷149万元,放贷程序规范、手续齐全、账目清楚;下剩71万元正在完善贷款手续。抽查的两个村,肖关村注入资金10万元,已放贷7万元;私盐路村注入资金20万元,放贷20万元,账目清楚。

虎洞镇:虎洞镇10个村互助资金协会现已全部成立,注入资金共计140万元。相关制度已经上墙,已正常运行。目前正在进行放贷前的审核调查工作,待调查结束后按照调查结果进行放贷。

车道乡:车道乡共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6个,各村互助资金协会均已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协会运转正常。全乡共注入资金185万元,除吊渠村10万元未贷出,其余175万元已经全部贷出。

(六)关于大数据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情况

关于大数据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情况,我组所督查的三个乡镇大数据平台基本做到数据规范、措施到位,收入监测表、“五张图”、“三本账”与大数据平台达到一致,基本情况、帮扶措施与农户对口一致,能够为脱贫攻坚提供数据指导。6 总体管理和运行情况较好,但是也存在问题,虎洞镇和车道乡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的情况,截止3月28日系统关闭,部分数据任未更新到2015年年底。

三、总体排名

经督查,各乡对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比较重视,3月16日全省完善提高建档立卡工作视频会议后,我组所督查的三个乡镇都积极认真贯彻落实了相关会议精神,对于“853”挂图作战资料、大数据平台的管理和运转也比较及时和认真,易地扶贫搬迁和脱贫产业培育等工作也已经开展。所督查三个乡镇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所督查三个乡镇的各项工作的综合考量,对三个乡镇做一排名:

关于扶贫工作计划 篇7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缩小,扶贫对象大幅度减少”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如何打好“十三五”贫困村攻坚战,笔者认为:一是明确一个目标、二是完成二个任务、三是转变三种观念、四是加强四种措施、五是创新五种机制。

一、明确一个目标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有20个行政村列为省级精准扶贫工作贫困村, 占全县136个行政村(社区)总数的15%。到2018年底,全县20个省级贫困村全面消灭“满目疮痍” 村组,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贫困村群众全面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所、 住安全房的愿望,贫困村网络通讯、 卫生室、综合文化室及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全面建成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完成二项任务

1. 完成村庄整治任务。

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水利灌溉条件差,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低,而且建设标准低,缺乏后续管护经费等,所建成的村级公路,绝大多数等级低、质量差; 集中供水工程、水渠也因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漏水、集水难是贫困村普遍现象。按照先重度、后中度、最后轻度的次序依次整治,并确保到2018年底完成重度贫困村组整治任务,即 “十三五”时期前三年重点整治重度贫困村小组,后两年则侧重整治中度贫困村小组。

一是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贫困村、组通油路、水泥路,村与村、 户与户间道路硬化(村内道路硬化)。

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小河流域治理等项目工作和各项管理机制。

三是加大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带动精准贫困户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四改”工程,积极争取实施电网改造工程, 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

四是加大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贫困村、组村内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五是加大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区域中小学危房改造、 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2. 发展扶贫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贫困人口多为因灾、因病、因残、 因老、缺劳、超生等致贫,相对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旧观念依然存在, 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致富的能力比较低。为此,必须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突破口,提高精准贫困户劳动技能, 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要抓好贫困村扶贫产业建设。 重点抓好贫困村扶贫产业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各贫困村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及时搞好指导和服务,抓好跟踪督办。

二是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加强对全县确定的产业化扶贫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 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帮助搞好当年发展规划,及时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计划,集中产业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使承担扶贫任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好建设,做大规模,壮大实力。

三是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贫困户实际,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选准增收项目,科学规划,指导各村搞好优良种苗的引进和推广,会同农业、林业科协等部门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是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解决农业服务站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确保技术服务的顺利开展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五是抓好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立项审批工作。严格按照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进一步抓好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立项审批工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产业扶贫资金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同时加强对各乡镇扶贫办的业务指导,确保产业扶贫资金项目工作规范运作。

三、转变三种观念

1. 实现由“点”式到区域开发转变

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区域基础特征相同、产业发展条件相近的原则,抓点带面、抱团发展、统筹推进扶贫开发新模式,把贫困乡村全部纳入整区域开发范围,坚持实行“山、水、林、田、路、 宅”综合治理,重点围绕雷竹、毛竹、 油茶等优势产业,建立“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格局,围绕区域特点,引导产业进行归类整合,实现“一片一品”。

2.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转变

不断转变扶贫开发观念,变“给钱给物要我干”为“主动参与我要干”, 紧紧依托贫困村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围绕雷竹、毛竹、油茶等优势产业, 与高等科研院所联姻,进行人才技术互补,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集约化育苗、高新技术栽培和循环农业新技术,建成示范基地。

3.实现从“单兵作战”到“五指成拳” 转变

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互动、群众主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结合新农村建设,从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入手,采取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方式,促使贫困村产业开发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提升。 总之,没有精准贫困户的小康,就没有全区、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不能实现,因此,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精准贫困户对精准扶贫工作有着热切企盼,各级扶贫机构肩负着巨大而光荣的责任。 只要各方面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定能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四、加强四项措施

1. 做好精确识别扶贫对象。按照 “户主据实申报、民主评议排序、三榜审核公示、入户登记调查”等程序对贫困农户的家庭人口情况、产业发展情况、 收入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按照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新贫困线标准进行识别,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包括2736元)的农户列为精准贫困户,即精准贫困对象。做到户立卡、村造册、乡建簿、县有电子档案, 把真正的精准贫困对象瞄准。

2. 做好精确扶贫规划。在认真调查摸底和充分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着力围绕精准贫困区域“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 目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帮助精准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增收脱贫规划, 选准精准贫困户的脱贫路子,建立1-2个能长期增收的产业项目, 项目主要有:种植、养殖、学生教育、劳务输出、 危旧房改造、技术培训、易地搬迁等。

3. 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将贫困村、 贫困户对象分别包干落实到省、市、 县各部门、单位,组成工作队,形成一个或多个部门对应帮扶一个贫困村, 帮扶责任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按照“321” 的要求,实行“一对一、多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贫困户。每个帮扶责任单位要派出工作队,长期驻村帮扶, 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 目标,一定三年不变,精准贫困户不脱贫,增收不达标,扶持对象不脱钩, 且将此绩效与本部门、单位的年度绩效考评相挂钩,每年定期验收,奖勤罚懒。

4. 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完善“进退”机制,强化动态管理。通过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精准贫困户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 实施动态管理。对精准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 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精准贫困户发展实际,对精准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真正使“假精准贫困户” 无处藏身,“已脱贫精准贫困户”及时退出,“真贫困者”和“返贫困者” 得到最大限度的精准帮扶。

五、创新五种机制

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 的扶贫方式,导致贫困地区的群众等、 靠思想严重,返贫现象频发。因此, 必须创新扶贫机制:

1. 创新扶贫到户扶持机制。贫困识别只是到户扶持的第一步,要摸清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年龄结构、劳动力构成、受教育程度、产业发展潜力等情况,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作为完善到户扶持机制的着力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属于救济、残疾、孤寡、弱智、久病不起、 失去生产能力等对象,重新单列造册, 统一纳入当地“低保、五保”的社会保障范围;属于小孩读书、因灾、因病、 因残、因老、缺劳、计生超生户等对象, 要采取区别一般贫困户的扶持政策措施,通过发展扶贫产业、提高劳动技能逐步摆脱贫困。

2. 创新管理机制。从调研情况看, 贫困家庭之间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表现形式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强化政策设计,实施差异性扶持政策。管理机制上,最重要的是要将扶贫决策、 资金安排的重心下移,便于熟悉情况的基层政府制定科学的差异化政策。 要完善部门之间、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使贫困家庭获得更多倾斜支持。 强化减贫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根据贫困差异选择不同的扶持方式。

3. 创新支持机制。政府开发式扶贫的落脚点是要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增收进而脱贫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中, 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应该成为政府支持扶贫开发的重要原则。贫困地区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意识不强,容易出现脱离市场盲目决策或政府大包大揽的现象。因此,政府要更加注重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在开发式扶贫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能够自发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重点弥补市场机制存在的不足,包括改善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市场环境以引导投资,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发展生产中面临的困难等。

4. 创新引导机制。坚持开发扶贫的基本方针,要充分重视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决策上,要引导贫困群众根据资源条件,特别是市场需求,自主选择增收产业,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引导,而不是代为决策、运动式地推广。项目实施上, 要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其最大程度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主要提供指导和帮扶。收益分配上, 要支持和引导建立良性、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贫困群众最大程度受益。 为此,要进一步强化扶持政策设计, 政府的扶贫开发投入要突出重点,通过瞄准关键环节、解决借贷难题、提供技术支持、改善市场环境等方式, 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发展的瓶颈制约。 要坚持“扶贫不养懒、重视不包揽”, 切实引导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 支持通过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关于扶贫工作计划 篇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2020年我国要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全面消除贫困。由此可见,当今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状态,必须以“精准扶贫”使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湖南省水利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布署,于2015 2017年定点扶贫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村。扶贫工作队自2015年4月8口驻村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五个一批”的要求,“重规划、强基础、兴产业”,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提高群众素质为根本,以产业开发为支撑,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全力推进“六大建设”和“12+1”工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摸村情找穷根精规划谋远景

三家田村下辖24个村民小组、825户、4457人,劳动力2673人;五保户22人;党员122人,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稻田1797亩、山林而积13025亩,村民经济来源靠传统种植、外出务工、鞭炮产业等收入。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贫困人几,工作队和镇村干部逐户调查、走访。水利厅全体厅级领导干部和42家部门(单位)全部参与与贫困户“结穷亲”,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出点子”。了解全村农户的家庭生活条件、收入来源、身体健康状况、教育负担、社会保障等情况,掌握了村民的现实困难和脱贫需求,认真填写《结对帮扶“一户一策”卡》,讨论改善其生活困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对24户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和71户贫困人口有变化的贫困户情况反馈给了塔卧镇政府和永顺县扶贫办,按程序重新审核校正并公示扶贫信息。经公示复核确认三家田村贫困户264户、贫困人口1014人。对贫困户按照要求建档立卡,利用村部建设中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进行适时的、动态化管理。

强制度重规划。制定工作队管理制度、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公开13项管理制度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4项管理办法,让制度上宣传墙。邀请农业、水利相关专家现场调研勘测、专题研究探讨,形成了六大本专题技术资料,并与当地政府、三家田村支两委、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共开展了八次集体讨论,制订并报水利厅批准了《20152017年湖南省水利厅驻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村驻村帮扶工作规划》。规划为三家田村建一个安全饮水工程,日供水量800立方米,受益人员6128人;改造四处河坝和渠系,实现1260亩农田自流灌溉;加固护砌险工险段河道;修缮村组公路危桥(宽4.5米,长16.5米)和通组公路(10.71千米);修建1880平方米的村部和幼儿园;修缮三家田村小学;改善村容村貌配备垃圾运输车;完成农网改造和危房改建工作、生态补偿脱贫和异地搬迁脱贫。在三年扶贫规划的基础上还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编制了《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远景发展规划》。

抓党建强班子。工作队以“三制一卡”党建工作法为抓于,村务实施“四议两公开”,加强(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按照“十有”要求建好村组织活动场所,“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促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创建平安、和谐村寨。塑造“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而旗帜”形象。在生产一线中选准一批对“三农”有感情、“擅长打硬仗”的优秀年轻同志发展为党员,为期三年的帮扶工作中将发展并培养7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年轻党员。给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带领全体党员来到塔卧镇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强基础惠民生兴产业富百姓

重建管塑形象。水利和交通工程及村部和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勘测、设计、论证工作都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对于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专门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施前张榜公示了安全饮水管理办法;成立了村基础设施管理协会,对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后续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公益基础设施轻管或缺管的现象,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截至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均己完成,滑坡体治理、安全饮水、危桥改建己完成,村部和幼儿园建设的交通桥、护砌工程已完工,村组道路硬化建设己完成1.8km。

调结构兴产业。产业发展是驻村帮扶工作的重头戏,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驻村工作队以促进贫困人几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为目标,本着“传统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特色化”的发展理念,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三家田村生产鞭炮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湘西小浏阳”美誉。现有烟花鞭炮生产企业15家,总产值近亿元;但由于鞭炮生产企业规模小,国内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融资困难;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等多方而的因素而制约了产业发展。针对该村鞭炮产业发展所而临的困境,工作队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引起了州、县经信局领导的重视,得到了州县民族事务局给予的政策扶持。

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三家田村既有白皮柚、大棚蔬菜、优质稻谷的种植,也有湘西黄牛、优质山羊的养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白皮柚种植由之前的4户不足20亩的规模迅速发展到320户(贫困户211户,大户5户),种植而积2000亩,成立了白皮柚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吊井蔬菜合作社、溪州米业、湘山牧业公司的技术支持与合作,培育了优质稻谷种植户720户种植而积1757亩;大棚蔬菜10户,40亩;湘西黄牛养殖、山羊养殖发展来势喜人。随着种养业的同步发展为三家田村的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的带动效应。

精准施策、靶向治疗。贫困户需求千差万别,扶贫方式也因不同类型而有不同选择。工作组因人因地施策,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远期措施和近期措施同步实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水利厅二级机构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三家田村贫困户小孩读书交不起学费的困难,采取减免学杂费、补贴部分生活费的措施帮扶;省水利水电医院送医下乡,驻村为村民免费诊断;工作队扶贫先扶智,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新建幼儿园、修缮三家田小学;水利系统募捐80万元基金建立专项扶贫基金,用于因学、因病、因灾的救助。

引进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帮扶是水利厅扶贫的特殊举措。水利厅退休老干部王孝忠同志十分关心驻村帮扶工作,实地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并赠送价值8000余元的科普图书。私有企业家、湖南雅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涂先明先生考察三家田村后对接帮扶五名贫困学生直至大学毕业,并邀请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省美协水彩艺委会主任、长沙市美协主席王礼教授考察指导三家田驻村帮扶工作,对接三家田小学的教育帮扶。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基层党组织物质基础的重要措施。工作队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自来水厂将在12月底全而完工,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为充分发挥三家田市场效应,将在市场旁新建幼儿园和村部服务中心,出租第一层的6个门面每年可创收4万元;添置垃圾运输车,每年可产生村集体经济3万元。

成立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的制约瓶颈。动员贫困人几以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劳务收入等方式入社,使“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帮扶方式实现精准扶贫。

安全饮水并非三家田村困难,邻近的大坝村存在同样的困难。工作队本着博爱、全而小康的要求,帮助大坝村2186人将饮用上优质的自来水。水利厅扶贫不仅给自己的扶贫村投入资金项目,对于其他省直单位的扶贫村同样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迄今为止,水利厅已经支持了全省42家省直单位项目扶贫资金3620万元。

水利厅的扶贫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给予了跟踪关注和报道.《“特殊村民”的神圣使命》、《湖南省水利厅领导“一进、二访”----三家田》便是《中国网》报道水利厅扶贫三家田村的代表作之一。

扶贫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精准识别应是动态化的。任何一次的精准识别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因灾、病等因素出现新的贫困。所以,动态化精准识别和社会保障措施尤为重要。

精准扶贫规划完美也是一定的扶贫、脱贫的规划,精准扶贫规划应从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规划,编制扶贫村发展远景规划。

精准扶贫措施应该注重短、中、长期相结合。短期的扶贫举措只能解决短期的贫困,解决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关健在于发展产业,但产业发展通常是立足长远而短期效益不佳。为此,水利厅在三家田村精准扶贫除一系列的短中期组合举措,注重了近2000亩白皮柚的产业发展。该产业进入收益期需要4年时间,4年后可使当地村民由脱贫转入致富。

国家应出台政策加强教育扶贫。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扩大重点高校而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

完善扶贫考核制度。目前,对扶贫工作的考核仅是对一个扶贫周期内的考核,产业发展应当立足长远才能使贫困户真正的脱贫。因此考核时间还应适当延长或引进“后评价”。

扶贫资金使用的合理化。国家对扶贫基金投入额度总量较大,但到每个扶贫点的额度相对扶贫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需要仍然是杯水车薪,这就需要扶贫后盾单位想办法,导致出现资金违规使用现象。例如三家田新建村部和幼儿园需资金300多万元,但水利资金如果用于修建村部幼儿园就形成了违规。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只要是合理的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用途可以变更。

上一篇:初中宝典下一篇:学生社会实践表单位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