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活动总结

2024-06-21

磨课活动总结(共12篇)

磨课活动总结 篇1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磨课活动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语文组的磨课工作,有耕耘,有收获,有欣慰,也有不足。一学期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做小结如下:

一、校本磨课扎实有效

本学期我组的磨课活动仍然结合我校的“四步走”作文品牌进行,并以此为主题。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继续深入开展校本磨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扎实上课、磨课做到: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新。评课做到: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在校本磨课中`将经验、理论、实践融为一体,让我们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让教师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

加强校本培训中的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加入到学校课题研究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二、网络磨课发挥实效

本学期的网络磨课我们按照磨课计划进行的网络视频、名师教学实录的观摩,以及名师教学讲座的学习,无论是哪一种内容的网络磨课,我组力争把此作为一项重点进行落实,以最大可能的发挥网络磨课的作用。

1、本学期我们主要观磨了网络上一些优秀的作文教学视频,如宋代君老师执教的《写自己熟悉的人》,以及专家、名师的课堂实录,如《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通过观摩、阅读,我们更新的观念,并尝试学以致用,借名家名师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习作课堂。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举措

1、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设想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2、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磨课工作是辛苦的,是烦琐的,但就是在这份共同的辛苦中,我们学会了与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学会了及时深入的教学研究,学会了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学会了真正的团结协作,学会了共同分担艰难困苦,学会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学会了彼此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学会了风雨同舟,去携手创造灿烂的明天。

磨课活动总结 篇2

1. 研修的流程与方法

初中数学学科参加本次线下集中研修活动的教师共25人, 第一天下午研修活动开始前, 我根据名单进行了分组, 分成了4个组, 确定了各组组长, 明确了组长的职责是组织组内教师沟通交流, 记录活动过程, 填报相关数据, 并对参加本次线下集中研修活动的教师作了组内交流、分亨、展示、修改等研磨要求。在研修当天下午的集中研修中, 我们有幸得到了中国教师研修网的蔡专家、林专家的亲自指导, 组内每个教师积极、活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其余教师作评委, 展示教师座位右边一位教师作点评记录。展示和点评研磨结束后, 每个组研磨出了4个作品, 共16个作品, 这16个作品中有课堂实录、微课、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研磨出的这16个作品晚上由作品本人根据当天下午研磨活动中的建议进行第二次修改形成组内作品。第二天上午我把25位参加研修活动的教师分成两个大组, 并把形成的这16个作品平均分到每个组, 每个作品在组内按抽签的顺序依次对修改部分作10分钟以内的陈述展示, 待组内作品陈述展示完后, 每个组选出2个有意义的作品再进行40分钟的研磨并及时修改后形成优品, 结束后, 两组合成一个大组, 对这4件优品按抽签顺序依次对修改部分再作10分钟以内的陈述展示, 展示结束后, 大组内再选出2件优品再次进行40分钟深度研磨并修改形成精品。这2件精品参加下午跨组和学科的超大组展示, 再次由中国教师研修网的专家们点评, 所有教师的作品在这次研修结束后再次修改后上传中国教师研修网。我们数学组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优品展示得到了同行和研修网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2. 线下研修的心得与体会

本次线下集中研修活动, 虽然时间很短, 但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收获。

(1) 本次线下集中研修的关键词是组内研磨。磨什么?是磨参加研修的教师的作品——重难点资源包, 用当前时髦的说法叫作磨课。从这次我们数学科的线下集中研修活动结果来看, 教师要做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 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 其研磨后的感受, 用一句古词来说, 就像“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当然, 要有这种感受, 还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作为支撑。“磨课”的魅力一直延续到课后, 上午研修结束后, 还有部分教师紧紧围绕我们数学组的两件优品进行探讨, 出计献策, 仿佛有说不完的“道”, 道不完的“法”。

(2) 本次线下集中研修除参加培训的教师有了一次较规范的磨课经历和体验外, 也让项目校也收获颇丰, 同时, 我们还得到了超越本次研修活动本身的收获。正如某位参加研修的教师所说, 这次培训没有专家的长篇大论, 培训像课堂上的学生合作学习一样。

3. 结语

总之, 本次线下集中研修活动虽然已经结束, 但结束并不意味着完结, 她可以在我们记忆深处留下痕迹。我想, 这应该也是我们参加本次研修的教师的另一段精彩的教育旅程的开始, 也是本次线下集中研修的内涵所在。

摘要:2015年11月2829日, 中国教师研修网在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校开展了以“聚焦课堂抓重点, 运用技术破难点”为主题的线下集中研修活动, 活动涉及初中小学18个学科, 共300人。研修网的专家、18位教研员和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参与了研修指导。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在本文中, 我们将对线下研修的流程与方法进行分析, 并探索磨课活动的效果与体会。

关键词:线下研修,磨课活动,流程,方法,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周红.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策略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4.

通过磨课活动 促进教师成长 篇3

[关键词]磨课;实践;反思;成长

在“磨课”过程中,面对疑难问题和困惑时,促使教师自觉寻找观察问题的各种视角,逐步建构分析的理性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教师自我学习、提高和升华的过程。

研讨课活动一

考虑到大班幼儿好胜心强这一特点,教师通过小游戏排队集中幼儿注意,引起幼儿兴趣,激起幼儿好胜心后,利用闯关游戏由浅入深地将教学任务一步一步化解,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活动内容,实现活动目标。

在大(2)班执教活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活动结束后,听课教师交流了活动情况:

1.导入游戏流于形式。导入活动过于简单,未达到思维数学化的目的。建议导入活动除大家一起排队找第几外,还可以加入分男(女)生排、女(男)生找的形式,使导入游戏真正发挥激起幼儿思维数学化的作用。

2.环节与环节连接不够紧密。导入游戏与闯关游戏给人感觉脱节,有嫁接、突兀的感觉,闯关游戏中“交换排号重新对号入座”过渡过于生硬。建议可否想一个办法将所有环节贯穿于一个游戏情境之中。

3.对幼儿了解不够。由于不是本班幼儿,因此对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及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不够了解,如场景布置横着排与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竖着排有冲突等,导致闯关游戏第一关难度过大,用时过长(整个活动用时50分钟)。建议活动开展之前充分了解幼儿,并帮助幼儿做好知识经验准备,如早操排队尝试横着排小椅子等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做好知识准备。

4.时间过长。送小动物回家环节评价时间过长,有消极等待现象。建议改为小组活动,然后小组交换互查,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最后颁奖活动可作为活动延伸。

自我反思:

活动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孩子的兴趣和水平之上,而教师对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了解不够充分,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做好知识经验准备,活动过程中反思不够,观察孩子不细心,一直按照预设活动单按部就班,没有根据孩子的具体需要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研讨课活动二

整合了意见建议结合教师自身的感受、感想,笔者又设计了第二套活动方案,在大(3)班再次试教。

第二次试教效果明显好于第一次,活动看电影的主线、PPT介入以及难易度的调整(如场景布置换为椅子竖着排),使孩子们自始至终兴趣都很浓,活动效果明显提高。

活动结束后,听课的教师回顾活动的流程再次交流了活动情况:

1.活动环节过渡自然。以看电影为主线贯串活动整个过程,很好地解决了环节过渡不自然的问题

2.小组活动给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平台,让幼儿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同时也解决了消极等待现象。

3. PPT将抽象的数学逻辑与具体直观形象联系起来,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大大降低了“二维坐标”的难度,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

4.场景的布置横排改为竖排,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挑战性偏低,建议场景布置还是横着排。

5.活动过程中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思维时间,不要急于给予指导,要兼顾到全体,学会等待思维慢的幼儿。

自我反思:

通过第一次试教——共同研讨——修改方案——再次试教研讨这一系列活动,帮助教师从课堂的把握中,学习随机调控的策略和方法中,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在研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将新的理念和策略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磨课活动总结 篇4

磨课活动在我校已举行了四届,回顾活动兴起和发展的历程,我们感觉收获颇丰,甚至有些收获是在预料之外的。磨课活动的价值和其功能也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深入挖掘的。现在说磨课金汇高中的磨课,朱靖校长在报告中作了比较准确的概括。“磨课是基于教师发展的校本研究”,体现了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构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诠释了磨课的目的指向和基本形式,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务实精神;“磨课是基于过程体验的行动研究”,阐明了磨课实施的基本策略和讲求实效的具体方法。金汇高中的磨课活动从其功能和实施形式上分析,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是“重研究,淡评价,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原则,反映了学校对教师心理和需求的准确把握,对教师思考研究问题的充分尊重。如果过于突出评价功能,急于打造出一批理想中的“精品课”,教师势必增加了许多顾虑,从而阻断“言路”。只有积极倡导“言者无过”“百家争鸣”,才能营造出当前这种浓厚研究氛围。有的教研组出现了一下课就“磨”,有时争论交锋的激烈程度使得老师不得不采用举手和站立的方式来争取发言的机会。数学组的张依昕是该组唯一的青年教师,他曾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找我谈磨课中的一些疑问,“我感觉磨课越磨问题越多,可选择的解决途径也越多”“平时听课时感觉你的一些办法和表述有时不够规范,甚至缺乏数学的严谨性,想不到背后还藏着那么多的玄机”。由此可以看出磨课营造的研究氛围,对教师思想产生的影响,和教师对教学策略、方法的深层感悟。

从功能上分析磨课,它不仅仅是澄清模糊认识,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困惑,由于我们并不刻意追求结果与形式的完美,而更注重过程中老师们的收获与积累,因此磨课成为新理念新思想产生的“培养基”。磨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成为新一轮磨课主题的产生的基础,这些新问题是教师们在磨课实践中发现的,或是由思想观点的碰撞诱发的,它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研究探索欲望,源于实践而又立足于实践的学习研究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抽象、晦涩的理论阐述或一些没有个性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而经常能从鲜活的事实中抽取其灵动的智慧成分,获得理论上的感悟,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磨课活动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在逐渐发生变化。过去,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总有一定的距离(许多学校都存在教学和研究“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形式,教师缺乏参与的热情。磨课活动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有的课题本身就是磨课过程中发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数学组发现: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困难,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将知识结果完全呈现出来,他们只需记住,然后进行一定的模仿性训练,学生的任务往往就是记住模仿套用,长此以往,学生就进入一种被动接受而总是不名所以的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改善学习方式入手,于是《建立数学学习实验室,优化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确立为全组的研究课题,磨课和日常教学就紧密地围绕着课题进行,教师设计的一则则教学方案,制作的课件,撰写的诸如《数学实验的适用范围》《高中数学学习实验的特征》等论文直接成为教师的研究成果,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能及时得到课题组骨干教师的帮助,培训工作就这样自然而有效地进行。磨课使得研究、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整合,使得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联动体系,使得教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对研究工作的价值认同。

根据本届磨课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征询表中反映的情况以及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的建议,我们应思考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整理分析磨课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比较筛选后,为新一轮磨课作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2、加强过程性资料成果的总结,使其成为文本型成果。

3、研究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磨课的具体方案。

磨课活动总结 篇5

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打磨,我们数学组形成三种教学模式如下:

新授课模式

课堂“板块学习”分三个板块:探究新知,典例引领,运用提升。

“探究新知”板块按三步进行:

1.情景引入: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

2.新知探究: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链,适当地组织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带着问题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

3.回思总结: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从学生的“最近认知区”入手,通过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

“典例引领”板块按六步进行:

1.典例引领:针对重难点的知识,设计典例,抛给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交流: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展示:小组展示讨论的问题结果,并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4.精讲点拨:教师点拨思路和做题方法。

5.知识迁移:例题变形迁移,放手让学习独立完成。

6.回思提升:学生回思知识点,总结方法思路。

“运用提升”板块按三步进行

1.题组训练:学生自主做题,然后展示成果。

2.合作交流:组长帮扶组员找错因纠错,并小组交流易错点。

3.能力提升:由有能力的同学讲解和教师点拨解决。

复习课模式

第一板块“梳理知识形成体系”分为五步:

自主回顾: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回顾探究知识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知识梳理: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条理、系统的整理,并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合作交流: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补充不足,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课堂展示:让小组长展示本组优秀的知识网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巩固网络:针对知识网络,设置基础题目,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第二板块”典例引导巩固提升”分为六步:

典例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例题,学生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

合作交流:小组合作把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同学讨论,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展示:讨论后展示自己的做法与技巧,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引导:在学生已有的方法技巧上,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拓宽,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层递进: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设置了基础题、变式题、提高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实到实处。

回顾反思:总结归纳基本题型、基本图形、以及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等,还可以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讲评课模式

课堂“板块学习”部分划分为二个板块。板块一:自主纠错,疑难交流。此板块按四步推进:

1、自查自纠。对于由于马虎、计算出错、审题不严等原因造成失分的题目,学生根据答案自行解决。

2、组内纠错。将学生自己不能纠错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释疑,自行解决。

3、回思梳理。根据纠错的题目,小组讨论、归纳有漏洞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4、题组练习,强化训练:教师针对易错知识点设计题目,学生练习展示。

板块二:交流共议,反思提升。此板块按六步推进:

1、统计反馈,提出疑惑。将个人和小组合作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统计。

2、设计问题,分散难点。老师针对题目的特点,设计几个小问题,将题的难度降低,小组合作探究。

3、学生展示:小组展示讨论的问题结果。

4、适时点拨,寻求思路:教师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5、回顾反思,及时总结。将题目中思维受阻的原因进行回思,总结经验。

磨课总结反思 篇6

参与这次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阶段,由赵在华老师执教低年级段识字教学课《日月明》这节课,在研修组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对赵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颇多。我认为:

一、总体感觉,按要求去做。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执教人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

二、关于听课、评课环节。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课堂的“精彩”和“困惑”,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听课时观课分工要明确,设计观察量表。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更要指出不足建议。

三、关于磨课。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的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

磨课总结 篇7

123

有幸参加了我们定远寨镇小学语文“三备二磨”教研活动,成为团队的一员,在侯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本次活动,现在谈一下我们的磨课历程及感受: 我们的教研在第一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了研究主题,选定了上课老师。我们研讨、打磨的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执教老师是青年教师:郭锡青。确定要解决的教学中的困惑,最后我们就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更好地品读表达”定为我们的研究主题。大家讨论如何解决。第二阶段备课阶段,郭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其他成员也积极查阅提供资料、在研讨群中跟进研讨。第三阶段正式授课、议课,在郭老师初步完成备课后,第一次在镇中心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郭老师出示了第一次公开课,我们其他成员参与观课、议课。基于郭老师的课我们从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导入畅所预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磨课经历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参与磨课的教师经过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在磨课过程中,使我感觉到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蜕变,我在一次次磨课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磨课是见证执教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研修组教师集体智慧的展示。我对整个磨课过程有几点感受:

一、磨课是提升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在整个磨课活动中整个数学研修组老师们齐上阵,献策献计,精雕细琢,共同打造精品课。细想,磨课的每个环节,老师们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总会有很多的想法和不同的见解。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琢磨,每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语言也要不断推敲,每一句评价都要细细品味。年轻老师锐利的观课视角,犀利的点评;老教师扎实的数学教学素养,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磨课把老师们捆绑在一起,抱成了一个团,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思维不断地碰撞中寻找对策。磨课就是为我们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这么一个平台。磨课中全体参与的教师针对教学过程的梳理,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评价的运用都需要理论来支撑,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不断地提升。

二、回归课堂教学。

在磨课中我体会到一节好课,是集体智慧与个体悟性的体现。但我们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不会经过这么多次的反复打磨,那么如何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向本次磨课的课例水平靠拢呢?在本次课例打磨中我感悟到:

(一)任何一节课都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支撑。

(二)前期备课一定要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找准切入点。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四)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树立“写好字、读好书、说好话、写好文”的意识和理念。

磨课总结反思 篇8

历时近一个月的磨课接近尾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这一过程,使我认识到磨课是经验的积累过程,数经磨砺走卓越。下面就结合此次磨课活动谈几点反思体会:

1.相同的内容,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诠释。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精心创设活动情境,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

磨课开始不久就真实地感受到流程设置的科学与严密了。因为一同参与磨课计划的制定,看到每个流程中我们分工清楚,几乎每个时间段都承载着任务。我虽然没有机会执教磨课课例,但从制定计划到备课教案的修改再到观察维度的确定、观察量表的制定及第一次听课和评课,我也一直跟同着执教课例的徐老师忙碌着,真切地感受到被打磨者的滋味。这一个流程的亲自实践,我通过学习磨课计划知道了自己什么时间干什么,有时不等小组长提醒就提早做着自己该准备的事。第一次修改着徐妮娜老师的备课,自己也不断用学习完的新理念来尝试着运用到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所以当局者迷时,自己这个旁观者还能提出些有成效的改进意见。学习名师时对观察量表的设计并没觉出什么,一旦自己要设计了,就得深入课堂观察的里面,去寻找自己的观察维度,对照着专家的量表自己不断修正,以期待更加适合自己的观察。听课前会议,听课评课,课后会议我们交流交换着自己对课的看法,在思想的碰撞中我不断边深对教材分析、课堂预设,课堂生成的理解与把握,虽说没有执教,但每一个环节我都是参与者和研究者和学习者。通过这次远程研修,我学到了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让我不断的审视自我,反思不足。

2.通过次磨课,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不过如何更好去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充分把握教学的切入口,还需我们不断实践、思考。

学生是最需要被关注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备课中,教师要找准知识建构点,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等要做深入的了解。从细微处去关注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去鼓励学生的发现,及时优化和引导学生,促使学习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3.通过打磨上课,一堂好课的诞生除了上课教师的付出之外,离不开全组老师共同的努力。课例打磨将经验、理论、实践融为一体,让我们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

磨课总结 篇9

磨课总结

栾绍杰

紧张有序的磨课活动已近尾声,但自己还沉浸在课堂的研讨中,在交流反思中收获着。

一、磨课提高了钻研教材的能力。

叶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学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徐老师细致推敲研究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剖析知识的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课堂的内涵丰富。

我们在进行《分数乘分数》的磨课中围绕“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认真的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利用。增加了对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更加全面。课堂最后我国古代科学家庄子的话“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让学生回味无穷,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数学思想和文化渗透无痕。

二、磨课提高了教学设计的能力。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整册教材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材中有红点例题和绿点例题各一个。对于红点例题的处理,我们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列式,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接着同位合作、小组合作,充分利用长方形图,学生直观的认识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绿点问题徐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在交流中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从复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

三、磨课提高了数学思想渗透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将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本节课充分利用长方形图,学生分一分,折一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理。

1、数形结合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徐老师充分利用长方形图,学生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学生在直观的图形认识中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数形结合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计算方法是一个逐渐领悟的过程,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再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师又借助于长方形图,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找出双阴影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的开放时间和空间里,学生自主的建构了感悟算理的桥梁,逐步体验到由直观操作到抽象算理的过渡衔接,从而达到了对算理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3、数形结合探源。

徐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表达思想,使学生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从而使每一位的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借助长方形图,让学生观察图

一、图

二、图三,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出分母乘分母所得的积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分子乘分子的积就是取的份数。使算理教学达到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4、课堂总结点明数学思想。

最后教师说:“同学们,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在本节课上顺利地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要感谢它——小小的图形。当我们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数字与图形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数形结合”思想。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用它来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渗透无痕。

磨课总结 篇10

磨课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名词,经过这几年的网络全员研修,已经不再陌生,深入人心。同时磨课经过两轮备课,三次打磨,集合全组人员的集体智慧把一节不完美的课逐步打造成一节近乎完美的课,在打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付出,当然也都有不同的收获。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大家针对曲老师的第一次备课提出了很多修改的意见,文章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差距较大,无论从地理知识还是关于鸟的常识,这篇文章对于学生的理解都有难度,曲老师让孩子提前搜集关于瑞士的知识弥补了知识背景的欠缺。通过文章的诵读、体会政府的呼吁、人们冒着严寒搜寻燕子的行为,感受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文以情美,第一次上课时学生没有体会到位的,经过第二次集体备课,再次呈现得课堂已经情感饱满,切合文章的教学目标。

磨课总结及反思 篇11

2012年教师远程研修(分散)磨课环节即将结束,回顾这段近一个月的磨课经历,依然是历历在目,犹如昨日。这段经历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成功喜悦辛苦疲惫胶着呈现。细品慢嚼,自感收获颇丰。

1、教师的积极参与是这次磨课成效显著的积极因素。小组成员的各位老师对这次磨课认识深刻,从繁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挤时间参与,认真对待磨课的每一个环节,抓住每一次活动机遇,提高自己,不断从中吸取营养,满足自己进取的“私心”。

2、专家和指导老师的精准辅导,小组长蔡老师的认真是这次磨课活动顺利进行,按时卓有成效地完成磨课任务的保证。远程网络研修平台是我们参训教师近距离接触专家的桥梁,我们在这个平台上面聆听专家的指导,《课程简报》《学习园地》拨开老师眼前的迷雾,引领老师登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浏览专家及辅导老师及各位学友的简评、发言、随笔、文章,潜意识里获得了来自于各方面的营养,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组长蔡老师认真负责,夜以继日帮助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这个小组就是一个团结的和谐的小集体。以“一荣俱兴,一耻皆辱”的理念参与磨课活动。

3、收成时自己的。磨课中每一点滴收获都是自己的财富。从中我体会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崇高,看到了老师们汲取知识的迫切需要,学习到了课堂教学怎样做到精益求精,使其富有成效。我看到了老师潜藏的能量,从中感受到了我们教育的光明前程。从中我看到了新课程改革取得的非凡成就,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课堂活动的浪头上,学

生得到了自我发展的训练,学会了思考,正在从学习的机器转变为开发知识的智者。从磨课中我掌握了如何有效反思,推动自己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向着“快乐、和谐、高效”奔驰。

当然,这次磨课也存在着一定尚需改进的地方。比如提供课例的老师,因为学校规模原因,只提供两堂课,远不能尽磨课的“兴”,给老师留下一些不能进一步改进的遗憾(只能留到下个的教学中去尝试验证)。时间不能充分保证。教师大多担任多种教学活动任务,能一块有空坐下来的时间很少,因此集体活动的时间不充足,个别环境程序匆忙,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

我的磨课总结 篇12

不参加磨课不知道“磨”的价值。我们小组以王斌老师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为例,前后进行了三次集体备课,两次试讲,多次评课议课,最后获得成功。通过这次磨课活动,大家都收获颇丰。我们组的每一个老师的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涨,对每个环节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发表意见和建议,努力促成每个环节的任务达成,这一切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

1、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群组成员认真学习,深入分析教材,把握住了王老师讲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探讨,根据学生实际,一次次打磨教案,设计出了比较优秀的教案。

2、这次磨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很积极很踊跃,每个学生 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究之中,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较好掌握了本课重点内容。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课上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上一篇:星期一国旗下教师总结下一篇:小仙女的音乐盒小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