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

2024-09-27

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共7篇)

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 篇1

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

(2015-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甘肃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甘发〔2014〕23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治区战略部署,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法治为基的现代城市治理核心理念,推动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全面推进政府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打造良好的法治政务环境,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金川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

—1—

政府,使政府职能全面履行、行政决策依法作出、行政立法科学民主、行政执法严格规范、行政权力监督有效、行政管理公开透明、社会矛盾依法化解,努力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打造良好的法治政务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围绕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进一步清理、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优化并公开审批流程、压缩并明确审批时限,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制定并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及强制性中介服务目录清单、简化投资建设项目报建手续,压缩前置审批环节。推进职业资格改革,制定并公开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和鉴定制度。推进收费清理和改革,取缔和停止执行没有依据、越权设立或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收费和基金,公布收费目录清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破除垄断,规范收费。(牵头单位:区编办;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政府有关部门)

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 —2—

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实现“一照一码”。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改革,公开保留的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创新优化登记方式,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开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简化和完善注销流程,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降低投资创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牵头单位:区工商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3.健全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区政府权力清单,推进各镇人民政府、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等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健全行政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等,及时调整并公布权力清单,实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牵头单位:区编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4.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牵头单位:区编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5.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公布的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和民商事行为,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不损害第三

—3—

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政府不得限制进入。(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6.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强化交通、环保、教育、文化、医疗、就业、养老、法律等领域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竞争择优选择社会资本,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并依据绩效评价给予合理回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办法,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建立公共服务价格和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坚持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公平负担,保证社会资本和公众共同受益。(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7.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政务服务方式创新,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联合服务、问需服务和网上服务等政务服务方式。构建“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政企合作关系,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优质政务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是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股(室)集中,行政审批股(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两到位”是保障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完善区、镇(街道、社区)、村(社区)三级政务服 —4—

务体系,健全区、镇(街道、社区)、村(社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将各种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受理办理、实质运行。加快建设行政审批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网上审批标准,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社区))

8.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配套制度,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机制。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动态调整交易目录,凡列入目录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原则上必须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交易。(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9.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和标准,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0.强化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严格执行《甘肃省人民政

—5—

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行政决策事项未经区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负责承办行政决策事项的区政府部门,未经区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不得将行政决策方案报送区政府决策。(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1.完善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遴选聘任办法〉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工作规则〉的通知》,完善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健全法律顾问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参与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政府常务会议讲法工作机制,畅通政府法律顾问意见表达渠道,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政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2.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听证、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执行《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公示听证、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并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3.落实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严格执行省、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有关规定,对决策严重失误或依法应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实行终身责任追究,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 —6—

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强行政决策案卷管理,实现决策过程全记录,发生决策失误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倒查决策责任。(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监察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

14.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探索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制度,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区政府发布或者报请区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和发布施行;区直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自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发布机构自行审查,并报区政府法制办备案。(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5.深入推进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工作。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起草部门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实施的政府重要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机关或牵头实施机关应当定期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并将评估意见作为修订、废止的重要依据。(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16.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中央、省、市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对职能相近、执法内

—7—

容相近、执法方式相同的部门进行机构和职能整合。大幅减少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牧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商务等领域内推进综合执法,在有条件的领域探索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理顺综合执法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职责关系,建立健全衔接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监督制约等运行机制。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编办;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7.严格行政执法主体管理。完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及公示制度,规范委托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制度,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变相挂钩,严格执行罚没物品依法处理规定。(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8.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标准,细化案件移送程序,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现象。(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8—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9.加强和改进重点领域监管。切实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社会治安、公民信息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诚信档案制度和黑名单制度,构建跨部门执法联动响应及失信约束机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行“互联网+监管”新模式。积极运用随机抽查、告知承诺、举报奖励等办法,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新格局。(牵头单位:区工商局;责任单位: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20.探索推进标准化执法。以行政处罚领域为重点,细化立案、调查取证、违法定性、听证、决定、送达、执行等操作规范,推进执法用语、执法文书、执法依据、执法方式、执法判定标准化,加强市容、交通、环境、卫生、治安、工商等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执法标准化建设,确保行政执法操作有规范、执行有标准、过程有监督、考核有依据。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21.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

—9—

政执法决定须经部门法制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行政执法机关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作出后,须报区政府法制办备案,接受监督。(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22.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认真实施《甘肃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和行使规则,并向社会公布。推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定期编制公布认定事实清楚、执法程序规范、裁量标准适用准确的典型案例,指导行政机关依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23.推进行政执法方式创新。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处罚与教育结合,创新执法方式,推行说理式执法、开门审案,推行行政监管劝勉、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突出问题约谈、重大案件回访等柔性执法方式,促进公正文明执法。(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六)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24.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重点推进行政权力清单、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环境保护、食品药 —10—

品安全、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健全重要政策文件解读回应机制,明确解读范围,规范解读程序,丰富解读形式,增强解读实效。(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25.拓展政务公开范围。落实行政审批公开制度,行政审批机关应当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名称、法律依据、条件、程序、数量、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以及申请行政审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示范文本、监督举报受理机关及办公电话等,行政审批决定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开。推进行政处罚信息公开,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执法部门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处罚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政府或者部门网站依法公开案件信息,包括违法违规的主要事实、处罚种类、依据和结果等。(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26.创新政务公开方式。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完善电子政务大厅、移动电子政务大厅、政务微博服务群众办事大厅功能,构建区、镇(街道、社区)、村(社区)三级政务微博(微信)集群体系。加强政府机关门户网站建设,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

—11—

发布政务信息、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在线服务。依托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推进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促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27.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定期对公开指南进行复查,确保内容完整和数据更新及时。做好信息公开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和运用。加强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充实重点领域信息、政策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工作详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建议提案办理结果等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依法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密工作的关系。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政务公开监督体系。(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28.强化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管理。改进依申请公开工作,加强对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研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制度规范。严格执行限期答复机制,规范答复格式,推行申请答复文书标准化,依法按规范做好答复工作,提高答复质量。(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七)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9.完善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加强政府内部权力制 —12—

约,形成有效监督制约行政权力行使的长效机制。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等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实现行政权力行使各环节的相互制约。(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30.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专门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形成科学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推行交办督办、案件移送、行政纠纷、裁量基准、处罚公示、失职追责、考核评议等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全程监督。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主动监督与受理投诉举报、事前监督与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加大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力度,依法撤销或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31.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坚持依法审计,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强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对权力监督制约和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作用。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创新审计方式,加强审计计划管理,突出审计重点,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牵头单位:区审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3—

32.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省、市政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对在履职过程中徇私舞弊或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或其他不正当服务的行政过错责任人,依法从严处理。(牵头单位:区监察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33.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区长邮箱、热线电话、政务微博、公众微信等方式方便群众举报投诉,及时回应处理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34.加强政府诚信建设。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建立行政机关守信践诺机制,严格履行承诺。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招商引资过程中依法签订的合同。建立公务员诚信管理制度,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14—

(八)积极主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35.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化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推进复议受理、审查过程、文书制作规范化,加大实地调查、公开审理力度,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和案卷评查制度,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年度通报和办理结果跟踪制度,切实提升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加大行政复议纠错力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36.深化行政调解工作。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专业化调解。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推进行政主导式调解。整合多方资源,推进跨部门、跨行业、多方参与的联动式调解。对进入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需要行政机关配合的,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参与调解。深入推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37.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严格落实《行政诉讼法》规定,完善行政机关应诉工作制度,提升行政机关应诉能力。行政机关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主动依法出庭应诉。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认真落实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九)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5—

38.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下移的要求,行政执法编制向镇和街道(社区)倾斜,确保一线执法工作需要。探索创新执法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促进执法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激发执法队伍活力。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牵头单位:区编办、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39.加强行政复议应诉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职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管理制度,配备与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办理任务相适应的工作力量。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聘请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参与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

40.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律师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配套的律师执业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规范法律服务秩序,加强律师执业管理,严格执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按国家规定设立公职律师,纳入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牵头单位:区司法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41.加强法制机构队伍建设。充实政府法制机构法律专业 —16—

人员,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社区)普遍配备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建立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每名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镇人民政府及区政府各部门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将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听取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汇报。落实行政首长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区政府要与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签订《依法行政责任书》。落实依法行政年度报告制度,区政府每年要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各部门每年要向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二)抓好试点示范工作。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大力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培育依法行政先进示范典型,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和做法。通过创建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三)加强指导督促考核。区政府加强对各镇人民政府和区政府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

—17—

和检查。区政府法制办具体负责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和考核工作。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对各镇人民政府和区政府各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法治对政府各项工作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18—

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 篇2

在城镇化以及工业化不断深化的当今社会, 随着人们对用电要求的不断上升, 有关人员必须对县城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 在县城不断建设发展的同时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解决县城供电的基本问题。基于此,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县城电网规划与建设展开具体研究。

1 县城电网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功能

县城配电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 县城配线网从输电网接受电能, 再逐级地分配到各地方以满足其用电需求或者就地消费, 具体而言就是将高压电的电能先降低到适合用户日常使用的低压电, 使其方便运行同时又满足各方需求, 再组合成多个层次的配电网,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工作尽量保证向每一位用户提供充足、优质且可靠的电力。 (2) 根据各个用户用电等级的不同分别向其输送高压、中压及低压电,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此外, 相关电网规划单位有必要配备好继电保护设备以及自动控制设备, 以使其充分满足多层次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与实际调度。 (3) 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变压器的连接使各个等级电压的配电网络之间相互联系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供电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件出现问题时, 它所承担的供电任务可以由与它同一级的其他元件替代工作, 也可以通过其上一级或者下一级电网进行供电。

2 目前县城电网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衔接, 电网规划与县城的整体规划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而出现了包括区域范围、所处程序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有时电网规划有项目但由于路网不配套至使电力规划项目无法按时投产影响用电需求。

(2) 电压质量及供电可靠性问题

现, 随着县城用电量的不断提高, 原本电网的供电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要求, 县城的配电网缺乏一定的规划合理性, 有时还会出现迂回供电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压的合格率, 使得其工作质量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此外,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多, 许多县城电网出现了老化的现象, 使得县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也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单一的运行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用户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关于电网的负荷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如今的电器用电率较之以往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使得用电量增长明显, 尤其是在早晚用电的高峰期间, 用电量更是成倍增加, 并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这在极大程度上给电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3 做好县城电网规划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协调好电网规划与县城规划之间的关系

电网规划属于电力基础性设施建设, 但当它与城市规划建设出现矛盾时, 地方政府往往更偏向于城市规划建设。因此, 做好两个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 已经成为了加快县城电网建设的当务之急。

针对以上问题, 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电网规划、建设新模式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1) 为了更有效解决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脱节、站址及走廊选择困难、征地拆迁工作频繁受阻等问题, 进一步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 创新电网建设机制。由县级人民政府与地市级供电局签订《关于全面构建政府主导电网建设长效合作机制协议书》明确目标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度融合, 形成政府主导电网建设的基本流程, 持续提升电网建设效率和效益, 提高政府和用电客户满意度。

所有涉及本县工业区及重大项目供电的项目, 提前落实好项目用地、走廊以及管沟建设。县、镇级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全面实现“三规合一”。

(2) 为加强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 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确保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征收中心、发改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土局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政府部门机构、供电等部门一把手组成电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供电部门, 负责协调解决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办公室主任由供电部门一把手兼任, 办公室副主任由县政府分管电力办公室主任兼任。同时, 各镇也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各镇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工作。

(3) 建立灵山县电网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电网公司与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推进电网发展协议, 为科学规划建设电网, 把电网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县域环境相协调的坚强电网, 使电网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立电网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1) 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研究、审查全县电网规划、年度电网建设项目, 通报电网建设及需求情况, 协调解决电网规划建设所涉及的有关问题。

(2) 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a.联席会议由召集人主持召开, 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联络员列席会议。必要时邀请有关专家及部门负责人出席。

b.联席会议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商有关成员单位提出, 经召集人审定后提交联席会议讨论。

c.联席会议主要内容形成会议纪要, 发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 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反馈落实情况。

d.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 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或通报有关情况。

(3) 各镇、有关部门电网规划建设职责

a.负责在城市 (镇) 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预留电网建设项目的用地和线路走廊, 加强保护。

b.对于35k V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 原则上将其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因变电站日常维护或进、出线通道建设需配套的市政规划道路, 县、镇人民政府应及时配套实施, 确保与电网项目如期投运。

c.在规划道路施工建设时, 负责各电压等级线路通道的预留;10k V配电网如需采用地下电缆敷设时, 需在道路施工的同时预埋好电缆管沟。

d.明确电网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 简化操作手续, 在土地规划、用地预审和用地计划中优先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用地, 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提供用地, 减免电网建设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e.定期组织召开电网建设协调会, 通报电网项目建设情况, 研究解决电网建设问题。

f.及时向供电企业报送招商引资项目、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等信息, 组织用电客户开展用电申请和供电方案研究等工作。

(4) 供电部门职责

a.负责编制管辖区域的电网发展规划, 与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规划衔接。

b.主动对接政府部门, 掌握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进度情况。

c.适度超前开展主电网建设工作, 满足用电需求。

d.结合道路建设计划及用电报装情况, 同步实施10k V公用配电网主干线路的建设, 为申请报装的企业提供接入条件。

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电网规划、建设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灵山电网建设总投资4.97亿元, 建成投运了220k V陆屋垌村变电站和110k V石塘、沙坪变电站, 新增变电容量230MVA, 输电线路63km。35k V及以下建设规模是:新建 (改造) 变电站5座, 新增变电容量27.5MVA, 新建 (改造) 35k V线路55.076km, 新建 (改造) 10k V线路309.3km, 新建 (改造) 台区400个, 容量102.51MVA, 新建 (改造) 低压线819.29km, 更换户表82074户。

3.2 分析电网工作现状和预测电网负荷

电网工作的现状分析需要对县城电网结构的基本情况、电源、负荷情况等众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这些内容及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 结合该地区用电负荷的历史规律, 辅以充足的参考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与比较工作。

3.3 合理布置电网结构

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依赖于合理的电网结构, 而合理的电网结构则是各等级电压电网、电源分布、电源规模大小以及电源结构合理布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4 结束语

由上, 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县城的用电量也越来越大, 导致原本的供电网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现阶段的用电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 通过政府主导统筹推进机制: (1) 由县、镇政府电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项议事机构统筹推进、协调解决所辖区域内电网建设的重大问题, 定期通报电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对电网建设情况进行考评, 并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考评中。 (2) 日常协调机制。各级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项议事机构按照职责分工, 定期组织现场办公协调。政府与供电企业应形成日常对接机制, 确保政府主要领导能够及时协调推进电网建设的有关事宜。电网规划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全县的供电能力进行全面的提高, 对传统的电网结构进行优化。同时, 对县城的电网技术装备进行提升, 密切关注县城电网规划工作中关于电源、电压等级以及电网负荷、供电可靠性等一些相关的问题, 对于用电设备进行合理的规划, 明确我国现阶段县城电网规划的工作目标, 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添权.县级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实施探究[J].通讯世界, 2015 (17) :164, 165.

[2]孙社柏.浅议县城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统一协调[J].通讯世界, 2014 (22) :195~196.

[3]邓昆玲, 张爱军, 王鹏, 等.县城电网现状及规划要点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2, 30 (2) :8~11.

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 篇3

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

二是全面落实国务院的新要求、新部署,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

三是体现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当前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改革和法治举措,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和实践需要。

四是反映各地方、各部门建设法治政府的创新经验和成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先行先试。

五是与近些年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相衔接,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起草过程:

2013年3月,国务院法制办启动了纲要起草工作。先后广泛征求意见,召开10余次专家论证会,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纲要草案。

2015年7月31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纲要草案。

2015年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纲要草案。

2015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纲要草案。

二、制定实施纲要背景

(一)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只有建设法治政府,才能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

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在国务院党组会议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为适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解决当前依法行政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亟须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总体设计和全面规划,确定法治政府建设的总蓝图和路线图、施工图。

三、制定实施纲要的意义

制定实施纲要,确保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的小康,同时也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小康。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目标要求。未来5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时期。没有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就难以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法治是改革发展的可靠保障,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破解改革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使国家和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近些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法治政府建设在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和严格公正实施法律法规等方面亟待加强。

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迫切要求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具体化、措施系统化,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四、实施纲要的总体框架

纲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衡量标准;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共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第三部分是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共4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3.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4.衡量标准: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二)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

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行政权运行的基本轨迹和依法行政的内在逻辑,纲要提出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目标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全面履行。

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目标是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目标是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决策质量显著提高,决策效率切实保证,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明显减少并得到及时纠正,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

四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目标是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政违法或不当行为明显减少,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五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目标是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各方面监督形成合力,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责任人依法依纪受到严肃追究。

六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目标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形成,行政机关在预防、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通过法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的比率大幅提升。

七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目标是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每方面任务都规定了具体目标和实现举措,努力做到可细化、可操作、可评价。

(三)落实主要任务的具体举措

新一届政府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纲要规定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结新一届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要求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取消和下放许可事项的“含金量”,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坚决整治“红顶中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明确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公布权力清单的要求和时限以及国务院部门开展编制权力和责任清单试点。强调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要求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

三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要求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四是完善宏观调控。要求健全发展规划、投资管理、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制度,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制定并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清单。制定并公布政府定价目录,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五是加强市场监管。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2015年年底前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实行综合监管,推广随机抽查,探索“智能”监管。

六是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加强社会治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

七是优化公共服务。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

八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四)时限要求

省级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县两级政府201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的公布工作,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2015年年底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且未按规定批准、越权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一律取消;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一律停止执行。

2015年年底前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实行综合监管,推广随机检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自2015年起用3年时间,对国务院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2017年年底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完成对现行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2016年年底前要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

2016年年底前,各地区各部门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严格清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各项工作任务除本纲要有明确时间要求外,原则上应当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

五、贯彻落实纲要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要主动向党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每年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加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法制力量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是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本地区本部门一年内发生多起重大违法行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政府部门每年第一季度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要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开。

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要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要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

四是加强理论研究、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建设法治政府先进典型。定期通报和曝光违法行政典型案例,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工作部署、先进经验、典型做法,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执笔人:傅增强)

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 篇4

x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学习强国,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基层依法治理,进一步推动x普法规划全面落实,不断提升全民普法工作水平,努力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法治建设情况

(一)领导重视,切实把法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一是局党委中心组研究学习法治建设。局党委中心组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按照“应出尽出”“人事对应”的原则,落实我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体现了我局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落实“民告官要见官”的决心和推进依法行政的信心。x年,我局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已达x人次。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市法律知识培训和执法证考试,使执法人员的执政率达到x,从而保证执法主体的合法性。

(二)加强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

一是现场咨询,“x全国土地日”我局紧紧围绕“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这一主题,在市中心的新建广场,设摊开展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政策现场咨询活动。二是专项宣传,我局在局机关、各基层所事业单位、办事窗口及全市重点地段通过挂横幅发宣传册的方式,广泛宣传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扫黑除恶工作开展情况。三是走进校园,“x地球日”和“x测绘法宣传日”,我局走进校园通过科普学堂、知识竞赛、校园定向等校园科普活动,鼓励青少年群体从小树立保护地球母亲和维护国家版图的意识。四是深入社区,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开展法治宣传。

(三)强化监督力度,努力保障法治建设有效推进

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严格落实《x》和《x》的情况,全力推进规范性文件的“废、改、立”工作。对多个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听取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废止或者失效的清理建议同时,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发布前合法性审查。二是落实执法

设备配置,提高执法信息化水平。合理利用在全市x个废弃矿山点安装的x个监控摄像头,实行x小时监控,实时掌握动态,开启了“互联网”+矿产资源监管模式,有效遏制了非法开采的不良态势。我局推行落实《x》,给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保障了执法与取证同步,便于固定证据,还原真相,同时,有利于保障执法人员权益,震慑违法当事人,同时破解法律文书送达难问题。三是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为了提高行政执法案卷质量,x月份,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我局随机抽取了x份行政处罚案卷、x份行政许可案卷进行了评查,不合格案卷数x件,自查情况总体良好。

(四)推进执法工作,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对拆除建筑等处罚及时移送法院进行裁决。二是建立与综合执法局等协作配合制度,加强违建执法检查力度,今年我局向综合执法局做好违法建设移交x件通过各种渠道审批、检查、信访和规遥感等获得的违法建筑处理联系单。同时配合我市“基本无违建市”创建工作,通过“三改一拆”日常巡查、督促、约谈等途径,及时制止既有土地上的违法建设,引导和指导建设单位按规定办理规划手续。三是对疑似违法图斑通过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进行了比对核实,及时移交当地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局,抄送三改一拆办。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依法行政总体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构改革后,我局承担起原国土、规划、农林的林业与海洋业务,行政任务加重。但依法行政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还有所不足。依法行政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不平衡。尤其是镇(乡)、街道分所,各类行政、下沉执法事项尚未厘清,依法行政总体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尚待完善

机构改革后,我局行政权力更加集中,原来分散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整合,审批事项、审批环节的进一步优化和精减,以及批后管理、执法监督的落实,是目前依法行政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行政执法力量不足

由于机构改革,我局工作人员、岗位进行调整、轮岗,产生了对一些业务的不熟悉的问题,特别是基层所执法人员不足,对行政执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下步工作和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部署的工作任务及《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明确的工作要求,围绕局中心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下步继续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责任感、紧迫感,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战略地位。在机构改革期间,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单位领导带头进行一线调研,通过走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基层执法内容、现状、困难,制定游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的工作机制,梳理基层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从而扎实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工作,创新执法方式,推动自然资源执法水平提高。

二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x》,继续完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积极推进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执法监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做好行政处罚决定内容的网上公开,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公信力,努力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

三是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目前我局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改革后各职能科室、事业单位、基层所工作人员已到岗到位,因职能增加,人员轮岗,原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亟需新业务技能的培训,我局近期将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重点培训涉土涉矿案件的查处和案卷的制作。

四是推进“互联网+监管”,推动“x”掌上执法的应用。按

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 篇5

市人民政府:

2020,我局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__精神,深入学习贯彻xxxxx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以及中共南充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部署,高站位谋划、高起点运作、高标准落实,始终将依法行政贯穿到全局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法治保障。现将本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工作推进情况

(一)强化组织机构领导,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机制

1.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20年,我局党委主要负责人在党委会、行政会持续强化会前学法和专题学法,及时学习贯彻中省市法治建设政策精神和重要法律法规,强化示范引领,严格履行法治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带头执行依法行政的各项规定,主动依法依规、透明高效行使职权,确保业务工作、法治建设同开展、同推进。局主要领导坚持重大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督办,充分发挥领导的自律效能作用,自我压实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坚持年终述职述法述责,确保全局法治建设重要制度落实到位,各项职责履行到位。

2.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我局通过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前学习、支部活动等,认真学xxxxxx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央依法治国相关会议精神、《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宪法》《民法典》《行政诉讼法》等等,深入抓好贯彻落实,不断推动法治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

3.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一是强化建设用地保障。围绕100件大事,实施供地分类差异化管理,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点状供地等政策,精准高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二是全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出台延期缴纳、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容缺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楼市十三条措施。三是加快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启动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全市自然资源发展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四是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完成《南充市嘉陵江生态走廊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将嘉陵江南充段沿江两岸各10公里的国土空间纳入修复保护范围。

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南充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作方案》《南充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办法》,提升基础测绘服务水平。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网上审核率、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均达到了100%。

(二)认真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规范依法行政行为

1.主导以法治思维、法律手段解决遗留问题。针对个别房地产企业违约不缴纳土地出让金和违约金的情况,采取发送催收函,律师函和主动提起仲裁、诉讼等手段,和恒大青胤山公司、韩某兵等多家房地产企业和个人解除了土地出让合同,收回了土地使用权,没收定金及违约金3个多亿。

2.牵头起草《南充市城市景观风貌保护条例》。根据市政府和市人大法工委的工作部署,我局于5月开始牵头起草《南充市城市景观风貌保护条例》,现草案初稿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市人大一审二审三审,正在按程序送省人大审核。该项立法工作完成后,将对我市的建筑、绿化、山体、照明、水域、市政等城市景观风貌从规划设计、日常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予以规范和保护。

3.努力做好行政复议及诉讼工作。全年作为复议机关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0件,目前均已办结;协助省厅办理省政府行政复议案件5件,其中1件已办结,4件正在办理;协助省政府办理国务院裁决案件1件,目前尚未办结。代我局应诉行政案件30起,胜诉10件。代市政府应诉行政案件1起,目前案件尚未裁决。全年代我局办理民事诉讼案件17起。

4.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按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的要求,科学评估我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合理有序进行调整优化,我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2.65平方公里。

5.切实加强“放管服”改革。一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联动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平台。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开辟绿色快速通道等制度。二是加快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出台《南充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目前,市本级已完成“一窗受理,并行审批”工作,实现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分别压缩至5个和3个工作日。

6.严格规范执法行为。近几年相继制定印发了《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规定》《南充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集体会审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南充市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结果公示制度》《南充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规范顺庆、高坪、嘉陵、经开分局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程序的通知》《南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等,并及时在门户网上进行了公开。

7.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三家律师事务所作为我局法律顾问,建立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和合法性审核机制。

(三)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有效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1.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门户网站上开设“法治政府”工作专栏,分设行政执法、法治动态、制度建设等4大板块,依法进行信息公开,及时上传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等;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宣传自然资源工作动态、更新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业内法律法规宣传等,并主动公开土地出让公告、基准地价成果、项目规划等各类政府信息以及依申请公开信息等;通过在局办公楼设置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动态宣传画等,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2.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和公共平台,开展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等为主题的普法宣传;结合“法律七进”和“谁执法谁普法”,召开服务企业执法满意度座谈会,到帮扶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引导其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参加市纪委、市广播电视台等举办的《政策导航》《阳光问政》等热线栏目,宣讲法律法规,介绍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编制、审批情况,认真解答广大听众的热点问题。

3.健全以案释法制度。为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拍摄了微视频《平安南充我们在行动》;为体现自然资源卫片执法的艰辛和其法律震慑力,以蓬安县真实案例为蓝本拍摄了微电影《守护人》。目前2部片子已送至省厅参加评比;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到省监狱接受警示教育。

4.加强干部职工日常学法。组织开展了全市新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讲座和《民法典》专题讲座,印发了《新土地管理法》《民法典》等多种学习资料,切实增强了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能力,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不足

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职能广、任务重。虽然我局在法治政府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正视,并加以整改提高。

(一)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有待提升。干部职工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法治意识、法治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具体问题的处置能力时有欠缺。

(二)法治政府建设力度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上仍然比较单一,行政执法监督效能需要进一步发挥,治理能力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效能还需继续提高。

(三)特色亮点工作打造有待提升。我局虽然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在特色工作和亮点工作上还不突出,创造性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举措还不够多。

三、下步工作措施

“八五”普法即将开启,我局将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和路径,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新媒体平台,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加大培训提升水平。继续加强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执法人员培训,侧重学用结合,积极强化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严格落到实处。

(二)健全机制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工作机制,强化党委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工作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行政权力,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核制度,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创新和完善监督方式,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实现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时、动态监管。

金川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 篇6

(讨论稿)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推动我区农村文化发展繁荣,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农村社会进步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随着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投入逐年加大,阵地逐步健全,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文化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党的十七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开创我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化活动机制载体,培育壮大农村文化队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新金川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繁荣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培育“一支队伍”,发挥“两方作用”,建好“三级网络”,实施“四大工程”,组织好系列节庆文化活动,抓好文化市场的净化管理。即:培育和发展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农民自身和社会各界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起设施完善的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实施文化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健身和特色文化创建等一批文化惠民工 2 程;认真抓好系列传统节庆活动和农村文化市场的净化管理,促进全区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繁荣。

(一)培育“一支队伍”。着眼于培育和发展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积极探索推行农村文化指导员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有一定文体专长和组织才能的文化骨干担任农村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城乡居民开展文化活动。以此为依托,带动全区各村至少建成一支较为成熟稳定的群众文化队伍。要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安排市、区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通过 “传、帮、带”等形式,每年有计划地对镇、村文化指导员进行辅导培训,引导创作一批反映农民致富奔小康、树立文明新风、建设新农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新作,不断提高农村群众文艺创作演出水平和文艺技能水平。

(二)发挥“两方作用”。着眼于充分发挥农民自身和社会各界两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积聚力量。一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主动性。积极扶持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鼓励农村社火队、秧歌队、文艺演出队、健身队等农民自乐演出团队健康发展,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画社、集(个)体演出队、放映队等文化实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要采取自娱自乐与专业文化相结合等形式,逐步把自发的、分散的地方文化引导到有组织、经常化、全民参与的群众性文化发展轨道上来,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为农民追求高品位精神生活提供广阔的平台。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综合指导协调,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参与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部门、单位与各自联系村结成“一 对一”文化帮扶对子,采取多种形式支援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动员城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以各种方式捐助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协调和倡导城市文化团体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逐步开展城乡联谊交流或互动演出活动。教育部门要充分调动农村中小学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主动性,协助农村社区发展文化事业,在共建互助中实现文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共青团、妇联要充分发挥青年、妇女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繁荣农村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好“三级网络”。着眼于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阵地网络,为农村文化发展繁荣奠定基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完善区级、建设镇级、发展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10年,基本实现区有图书馆、文化体育馆,两镇有综合文化站,各村有文化活动中心。一是完善区级。要加快实施区文化体育馆建设,大力推进区图书馆达标升级,不断强化区文化局和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对农村文化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建设镇级。两镇要结合实际,建设集图书阅读、网络浏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层站点,积极开展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要配备专职人员,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设施、有经费、活动经常开展,真正发挥好文化服务职能。三是发展村级。每个农村社区都要建成具备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居民教育培训室、棋盘娱乐室和室外文化广场“四室一场”的文化中心,并配备音响、乐器、图书、电脑、体育健身器材等相关设施。要安排村干部进行专人管理,制订活动计划,完善管理制度,全天候、全方位面向农民群众免费开放,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服务。

(四)实施“四项工程”。着眼于实施文化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健身和特色文化培育等“四项工程”,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一是实施“文化下乡工程”。结合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 “十乡百村”文化下乡巡演活动,每年在农村组织一批重点群众性文化活动,把集中示范活动和小型化、经常化的活动结合起来,把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和志愿者行动结合起来,把送戏、送书、送药、送实物和提供政策辅导、信息咨询、科技讲座等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方式,鼓励市、区文化机构和文艺团队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等活动。引导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结成文化帮扶队子,定期开展联谊演出和文化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城乡文化共荣、和谐共进。二是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要求,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方式,由区、镇两级政府各承担一半费用,积极实施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1-2支农村电影放映队,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深入各村进行巡回放映。要切实加强指导管理,多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片、农村科教片等适合农村观众需求的优秀电影,努力提高电影放映的综合效应。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电视进万家”工程,推动数字电视在农村的转换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在农村的有效覆盖率,力争使农民群众收 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三是实施“农民健身体育工程”。以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文化体育活动为契机,按照每村建设1 个文体休闲广场,1个棋盘娱乐室,2 张以上室内或室外乒乓球台,10组以上健身器材的要求,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农村体育健身活动阵地,建成一批省、市级农民健身体育示范点。各镇、村要努力提高文体场所的综合利用率,经常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体育比赛和健身娱乐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文明健身,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实施“特色文化创建工程”。各镇要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积极开展创建“特色文化村镇”活动。丰富完善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戏曲、民歌、秧歌、舞龙舞狮等民俗文艺项目;引导发展花灯、剪纸、书法、绘画等民间工艺项目;搜集整理优秀、健康的传统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化项目。要挖掘人才,大胆创新,不断推出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积极组建农民艺术团、民间艺人特色文艺团队,扎根农村,亦农亦艺,活跃乡里。要结合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选择最具自身特色的民间文化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发展,精心包装打造,做到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努力培育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

(五)抓好传统节庆文化活动。要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按照“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和“就近、经常”的要求,利用农闲时节和春节、“三〃八”、“五〃一”、“六〃一”、“十〃一”等重要节庆纪念日,通过举办农交会、文化艺术节、歌舞晚会、文艺汇演、灯会、体育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节日氛围,展示文化成果,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镇要确保每年开展由各村参与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3次以上。各村要确保每年开展由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2次以上。要结合和谐村镇建设,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大力发展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努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和谐向上的社会风尚。

(六)抓好农村文化市场的净化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扶持健康先进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社会环境,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要配合市级文化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管理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重点加强对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游戏、网吧、歌舞厅等的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全区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强化领导、狠抓落实,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强化领导。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努力形成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指导协调,镇、村组织实施,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城乡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新格局。

(二)加大投入力度,创造发展条件。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投入,设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文化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不断扩大公共财政用于乡镇和村级文化建设的资金比例。发改部门要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设备购臵、文化信息网络建设等列入发展计划,通过实施重点工程项目,逐步改善我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为农村文化发展创造条件。建设部门要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列入村镇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尽量使用原有建设用地和闲臵土地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人事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认真做好各镇文化站 机构编制的落实和文化站专职人员的核编定岗工作,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定工作,为文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三)改进服务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区宣传文化部门和镇文化服务机构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民群众,紧贴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明确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现有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各类农村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及相关设施要做到活动经常化、服务规范化,不得闲臵或挪作他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整合中腾出的闲臵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文体活动设施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要把繁荣农村文化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区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结合起来,使各类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学用科技、接受先进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四)强化监督检查,狠抓任务落实。区委、区政府将把农村文化建设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创建文明镇、文明村的相关评价体系,与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各镇、村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明确措施,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 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专项监督检查,定期研究协调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推动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研究 篇7

一、充分认清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 从政府功能转换实践看必然性

建国初期, 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 我国坚持全能政府的理念, 设定政府职能并构建政府体系。此时的政府, 主要是依靠行政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政府,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法治化进程也走入“快车道”, 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重要改变, 特别是我国近些年持续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 如2004年、2010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在处理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关系, 正确界定政府职能, 严格依法行政, 建设服务型政府上取得突出成绩。然而很大程度上, 全能政府理念仍然在政府管理理念中仍起着支配作用, 政府管理行为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要求相冲突, 离“将市长的职能还给市长、将市场的职能还给市场”的目标, 还有较大差距。

(二) 从坚持问题导向看重要性

习主席反复强调, 要坚持问题导向, 将工作的主攻方向, 放在解决突出问题上。着力建设法治、服务、责任、清廉政府,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十八大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加强的地方。比如,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程序繁杂的问题依然突出, 证明“你妈是你妈”“北漂小伙为办护照返乡6次多跑3000公里”等现象屡禁不绝;各级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 行政执法不严、不公、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为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进一步明晰政府功能界定, 缩减权力清单。

(三) 从推进“四个全面”看紧迫性

十八大以来, 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治国理政能力建设, 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四个全面”的必然要求。首先,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攻山头、涉险滩、啃硬骨头形成“新常态”, 必然涉及到利益的深刻调整。政府是行政权力的行使者, 要想破除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就必须按照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 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其次, 建设法治政府, 在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部分,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再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 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必须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强化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 统筹处理好“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关系, 激发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活力, 化解社会矛盾, 确保整体推进, 确保在2020年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二、切实厘清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

(一) 全面把握法治政府的内涵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职能的前提。要全面把握法治政府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依法办事。执行法律是政府首要职责, 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 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二是制度完善。重点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加强法规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确保法规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 谨防单方面体现部门意志, 谨防小范围体现专家意见;还要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三是依法决策。各级政府及其行政部门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四是公正执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环保、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 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切实做到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干扰、权力意识, 杜绝选择性执法、不公正执法、粗暴执法。五是政务公开。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凡是不涉及国家和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都要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切实通过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 确保政府提供公正服务。六是监督问责。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突出审计、监察履职, 加强财政、预算、投资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 加强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的监察和问责, 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责任。

(二) 深刻理解服务型政府的要义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一是要积极服务保障, 防止不管事、不作为。首要的是要给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提供积极的服务和保障。即为市场提供宏观调控服务,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促进结构优化, 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稳定市场预期,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坚决简政放权, 防止大包揽、乱作为。服务型政府要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淡化自身传统上的投资主体角色, 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通过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 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三是要优化组织结构, 防止杂而乱、多而散。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 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监督的原则, 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政府各个部门要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同时要统筹理顺政府部门与党群机构的关系。根据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原则, 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政府机构改革还包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对行政区划设置做科学研究、充分论证, 视情探索推进省直管县 (市) 体制改革。

(三) 准确把握二者相互关系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 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是法治政府, 它必须依法产生, 决策依法、化解矛盾用法、成事靠法。服务型政府, 核心在于“为民”, 坚持权为民所用, 而行政之要在于“依法”, 因而, 依法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 在服务型政府理念下,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必然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定位、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监督、行政责任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时代要求。必须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两促进。

三、紧紧扭住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是一个系统工程, 牵涉面广, 联动性强, 必须紧紧扭住关键环节, 坚持以点带面, 全面整体推进。

(一) 要大力简政放权

核心是做到“精简、放权、优化、监管”八个字。一要精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取消各部门、各单位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服务及管理事项, 公布审批事项目录清单, 该取消的事项一律取消。二要放权。主动向市场放权, 重点围绕放宽市场准入, 实施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善于向社会放权, 凡是社会能承担的坚决放给社会。三要优化。简化程序, 优化流程, 彻底解决前置性审批问题。坚决取消部门利用红头文件或其它方式设置的审批前置条件, 坚决杜绝部门擅自提高门槛审批、随意限制审批数量的行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审批和电子监察作用, 积极推行联合审批, 尽力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和时限。四要监管。简政绝不是“减政”。要切实担当起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 推进政府治理提质提效。

(二) 要提升公共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期待获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一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 以人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养老服务、公共体育等服务为重点, 强化增量资源向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 积极盘活优化存量资源, 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 加快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二要强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交通同网、城镇同建、产业同兴、环境同治、城乡同筹”, 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三要强化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放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准入限制, 探索建立公共服务项目经营权转让机制和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向社会资本转让全部或部分经营权, 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缓解政府的供给压力, 提高供给的效率和效益。

(三) 要强化社会治理

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一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强化“社会本位”理念, 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必须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政府对社会的传统管理观念必须让位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 加快由被动、刚性管理向主动、柔性服务转变, 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二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降低门槛、放开登记, 加快培育社会组织, 依法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规范,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更好地承担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抓紧出台向社会组织放权的指导性意见, 明确向社会组织转移的职能目录。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 并探索一业多会, 引入竞争机制, 改变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倾向。三要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 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利益诉求, 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 做到早发现、先防范、快处置。

(四) 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管理行政事务必须坚守的基本底线。一要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政府决策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增强制度意识, 及时完善、严格执行行政决策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社会公示与听证、政府法律顾问、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 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发布、备案和清理工作, 增强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执法机制, 实行重大案件审查机制, 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强化对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定期培训和考核, 严格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大力改进执法方式,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民生事项、重大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 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房分配等信息, 要详细公开。拓宽办事公开领域, 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 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 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 打造阳光政府。

摘要: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 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认清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紧迫性, 切实厘清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 紧紧扭住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全面正确履职尽责,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杜明中.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09.

[2]温国庆.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关系辨析[J].人们论坛, 2014.12

上一篇:摩托车维修基本知识下一篇:一线员工薪酬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