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试题

2024-07-31

保监会试题(精选3篇)

保监会试题 篇1

内控合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去年,公司圆满完成“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项目”,成功发布第一套《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今年,全系统务必抓好内控项目的成果应用和内控缺陷的跟踪整改:要进一步理顺内控合规管理的基本规则,完善组织体系,加强专业化建设,切实提升系统上下内控合规管理的专业技能;要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运营风险动态监控,提高各级机构内控合规自觉性,牢固树立合规“三道防线”;要切实推动内控缺陷整改,不断完善制度流程,尤其是要推动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和风险信息的及时预警,强化刚性管控,减少人为干预。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健全内控合规体系,不断提高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积极搭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平台。积极借鉴并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及分公司已有的监控指标成果,充分参考保监会分类监管指标,加快各项指标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简便性和适用性,建立一套更完善、更适用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现对主要业务板块和分公司主要风险的有效监控分析。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地对相关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综合性分类评级。

有效推动内控项目成果运用。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和“四大整改工程”,促进内控项目成果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一是积极适应公司管理模式转型,及时更新《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充分反映公司在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管控模式和制度规范方面对内控合规管理的新要求。二是促进内控项目成果和公司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将主要业务流程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嵌入系统,强化信息系统的刚性控制,减少人工干预。在承保、理赔和财务等功能相对完善的系统中,开展关键环节风险的信息提示,提高业务操作规范程度。三是将内控项目形成的评价、改进方法体系有机融入总部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分支机构,定期开展内控设计、执行评价与改进工作,夯实“三道防线”管理基础。

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关键合规制度。一是继续推行依法合规经营承诺制度,并将签订主体扩展至总、省、市分公司的内设部门、监察稽核中心及东北后援中心主要负责人,进一步扩展承诺制覆盖范围。二是落实集团公司“进一步突出合规导向”要求,完善合规考核制度,提高绩效合同中合规考核指标的标准化程度,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提高合规指标在公司考核制度中的影响力。在2011年对省级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中,加入“重大违规否决指标”,推动依法合规情况与绩效考核的挂钩,增强合规考核的约束力。三是落实公司《合规政策》和《合规管理办法》,按照流程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就合规审核、监管(提示)函的处理、合规风险处置等合规事务,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三道防线”中各级机构、各管理部门的合规风险管理职责,促进“三道防线”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提高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

大力开展合规文化宣导活动。突出“转方式促发展、强合规增效益”工作主基调,以“依法合规,成就价值”为主题,面向全系统干部员工,组织开展合规文化“七个一”系列宣导活动,并以此贯穿全年的合规工作,系统地加强合规工作,即履行合规承诺、召开合规研讨会、开展法规清理、举办合规培训、开展问责警示教育、编发合规专刊、组织合规知识竞赛,深入宣导以“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生命线理念”和“四种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保财险合规文化核心价值观,推动合规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培育合规文化。始终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反复倡导和践行“效益第一”的理念,积极宣导“生命线”理念和“主动合规文化”、“领导者文化”、“全员文化”、“荣耻文化”等“四种文化”,在系统内层层逐级签订《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督促落实,严格责任,不断强化“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构建了具有公司特色的内控合规文化体系框架。

二是理顺经营逻辑,明确内控合规定位。不断深化对经济规律、管理规律和保险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时期战略目标,形成了以“四个一流”为标准,“四化”建设为路径,组织能力持续提升为驱动的发展思路,制订了未来十年战略规划。通过理顺公司的经营管理逻辑,为内控合规工作找准了定位,即要服务于业务发展,服务于执行力建设,服务于开放、高效、透明、高度智能化的经营管理系统建设,推动了内控合规工作的开展。

三是完善管理模式,积极构建内控体系。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构建区域利润中心和产品线利润单元的二元管理架构,推进五大集中,实施事业部改革,建设上海航运中心,大力加强对经营风险的管控。在设立六大区监察稽核中心的基础上,单独设立合规部,整合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职能,增强了合规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以构建内控合规“三道防线”为主线,在各关键环节全面梳理制度流程,实施分类管控和选择性承保制度,全面推广见费出单和权责规范手册,实施财务规划项目,强化风险管控。

四是引入技术支持,夯实内控管理基础。大力倡导专家治司、技能制胜的理念,推进赔付率R系统,在公司历史上首次改变了销售人员定价模式,实施后台定价,实现了定价的刚性;建设信息技术生产控制中心,推广作业流程标准化系统、理赔流程控制系统、作业矩阵决策支持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的运营管理工具,为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技术支持。启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对公司经营全流程的梳理,发现风险点829个、控制点2186个、控制缺陷1057条,并正在着手改进,强化信息系统刚性控制。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问责制度建设。以“两项制度”和“三大禁令”为核心,完善公司责任追究制度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保监会70号文件精神,加大对违规经营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积极推进行业自律,促进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2008年70号文件发布之后,公司在9月2日下午召开了大规模的系统视频会议,公司党委、总裁室号召系统上下要认清形势,积极响应保监会的号召,坚决贯彻落实70号文件精神。应该说两年多来,系统绝大多数分支机构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保监会、集团公司和公司党委的要求,但是还有个别分支机构仍在各行其是、我行我素。此次审计检查发现的一些问题让人难以容忍,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公司管理的极端复杂性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极端迫切性。近年来,我们总、省、地(市)、县四级同步视频的会议开了很多,但有些地方还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情,这需要引起各级管理者的深思。中国人保财险是国有控股的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国有控股意味着国家股占大头,意味着这家公司要很好的贯彻国家意志。同时,公司也是保监会、集团公司党委管理下的一家公司,要积极贯彻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方针政策,决不能为了小集团利益、为了局部利益而把党的要求和国家的意志都放在一边。过去,有些同志强调市场因素多,强调客观原因多,以种种理由为参与不正当竞争、违规竞争、甚至是违法行为做掩护,这是很不应该的。这次审计检查后,公司党委压力非常大,公司经过两年的精心治理,还有少数分支机构存在严重问题,要从深层次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再仅靠以往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近年来,公司在问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引起了系统广大干部员工的警醒。过去,有些干部在历史上为公司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法律和纪律面前,公司党委、总裁室对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决不姑息迁就。应该说70号文件之后,公司加大了对违规经营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带头积极推进行业自律,较好地促进了财险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与2007年相比,2009年公司主动问责、实施纪律处分149人次,增加101人次,组织处理84人次,增加59人次,经

济处分129人次,增加114人次;并且从股改上市起,2009年以来首次给予9名省级分公司班子成员组织和纪律处分,其中处理省级分公司一把手5人。针对今年以来审计署检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开展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工作,截至11月20日,接受审计检查的11家分公司已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负有责任的174人进行了处理,对19人提出了处理意见,问责总人数达到193人。

强化服务理念,注重换位思考

这些年来,大多数公司都在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但真正落到实处还有不少差距。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客户投诉情况分析,不难看出,在具体工作中,部分保险员工还存在服务意识时有进无、贯彻落实力度不强等情况,有的车险理赔人员潜意识中形成了“本位主义”思想,本能地将自身的工作职能更多地定位于维护“公司利益”和被保险人车主、汽修厂去“讨价还价”,于是,基于客户角度去换位思考的服务意识就淡化了。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众认为的“车险理赔难”的问题,首先必须进一步提高全员的服务意识。要在保险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服务理念教育,根据“全员培训、突出重点、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为各类员工提供多层面的客户服务教育培训,做到全员参与、不留死角。要积极开展服务主题系列活动,如“规范服务达标”、“保险诚信教育”、“金牌示范窗口”、“服务365,品质百分百”、“假如我是客户”等主题活动,同时通过演讲征文、风采展示、服务创新金点子征集和优秀团队建设等活动,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努力培育全体员工“向服务要客户、向服务要市场、向服务要利润、向服务要发展”的意识和“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的经营理念。

要加强客户界面管理。客户满意度的基础指标产生于客户接触,要实现客户满意,就必须从服务的起点做起,确保价值链让渡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接触都使客户满意,特别是当客户发生了意外事故或遭受了自然灾害、客户最无助、最需要关心体贴的时候,作为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更要关注客户的理赔服务体验,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换位思考,围绕“假如我是一名客户在发生保险事故后最需要的是何种服务”进行反思、总结、落实。通过换位思考,把公司的各项服务网络、服务资源和服务政策优势发挥出来,积极主动帮助客户联系施救车辆和医院,帮助客户处理事故现场,尽力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困难。当客户上门时,笑脸相迎,及时引导,为客户解疑释惑,让客户有宾至如归的体验。对外地客户、无责方客户要一视同仁,使他们感受到保险的全方位。

强化技能培训,注重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年均超过20%的汽车销售增速,大大促进了车险市场的发展,但不少保险公司的理赔网点和专业理赔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并未能及时有效的跟进,有的公司营销人员很多,理赔人员很少,有限的理赔人员素质又参差不齐,因此当客户发生意外事故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或不能及时准确地对损失标的作出评估,这也是造成社会公众认为的“车险理赔难”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解决“车险理赔难”的问题,加强车险理赔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一是要积极培养理赔骨干,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状态及时扩员充实理赔队伍。实践已证明,出险时,客户能否得到及时良好的理赔服务已成为车险竞争中回归保险本源的关键。因此,加强理赔队伍建设不但对解决“车险理赔难”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一个公司保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是要加强技能培训。要对车险理赔工作人员特别是查勘定损员及管理人员进行汽车专业知识等的专业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车险理

赔工作的效能及服务水平。要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保险理赔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如通过委托专业汽车学校开展对车险定损员的技能培训等。要大力组织开展经各种服务技能竞赛,以竞赛促培训,以竞赛促提高。

强化流程改造,注重服务创新

“理赔手续繁琐”是社会公众认为“车险理赔难”又一成因。因此,要按照“客户至上”的原则对现有理赔流程进行梳理、优化。

一是要把可有可无的环节和可有可无的材料简化掉,特别是对不涉及影响案件定性和赔款金额的手续要进一步简化,让客户能一次性办好所有的索赔手续,省去客户不必要的麻烦。对VIP客户要大力推行免事故现场、免交警证明,对小额人伤案件实施免单据、现场调解等快赔措施,使客户有更方便的理赔服务体验。

二是要做好理赔提速。紧紧围绕“快+优”这一目标,不断细化服务内容,明确服务标准,缩短理赔周期,严格落实各项理赔服务承诺,全面推进车险理算前置,积极推行“车未修,钱到帐”,不断提高理赔速度。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实施自动报价、自动理算、自动核赔,实施跨级提交审核,减少内部流转次数,并强化理赔各岗位流转时效的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理赔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切实提升理赔效率,让客户体验到更快捷的理赔服务。

四是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在保险业中的应用。有数据显示,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向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渗透,手机网民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0%以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保险业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展示了广阔前景。目前,公司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掌上人保”系统可以为个人客户提供自助车险理赔、投保、信息发布和其他增值服务。

强化投诉管理,注重举一反三

有统计数字表明,一个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的忠诚客户,可以动员和吸引3——5个人投保,但一个对保险公司服务不满意的客户他的负面影响则多达20人左右。

在调查分析中,我们还发现,对保险服务不满意的客户不一定会投诉,但投诉的一定是不满意,是对保险服务不满意忍无可忍的表现形式。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车辆保险理赔难”的负面评价,与客户投诉日益增多有一定关联。

因此,要加强对投诉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客户投诉的问题要举一反三,对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趋势性问题,如客户反映较为强烈的“无责理赔”、“异地理赔”等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的措施。对矛盾纠纷集中、投诉量多的地方,找出问题症结,研究对策措施。要大力推行“客户服务零投诉、客户投诉零容忍”的理念,加强客户投诉管理,加大对客户投诉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断减少客户投诉,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强化监督检查,注重一以贯之

服务意识的培育和坚持、各项承诺和举措的真正落地,离不开检查考核。

一是要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加强并改善保险员工的服务意识,关键要从保险公司的员工绩效考核去着手,要细化日常考评制度,通过现场录音录象、客户回访、第三方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被保险人车主对车险理赔工作各环节的客观评价,形成量化考核统计数据并与车险理赔工作人员的部分薪酬挂钩计发。要把消费者对保险的认可度、满意度作为衡量保险公司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将投诉率、满意度纳入服务质量的考评体系。

二是要以高压态势,不断加强对服务质量检查监督的力度。各级机构要上下联动,各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要聘请客户代表、新闻媒介、第三调查公司对保险服务各环节尤其是理赔服务进行不间断的明查暗访,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三是要奖罚分明。严格执行服务标准、严格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兑现考核结果,大

力开展服务明星的评比和表彰活动,对服务不到位而引起客户不满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你砸公司的牌子,公司就砸你的饭碗!”只有严格标准,持之以恒地抓好贯彻落实才能不断提升保险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逐步减少直至消除社会公众对“车险理赔难”的负面评价,才能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保险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银监会精心整理各省法律专业试题 篇2

一、选择题,10题,破产法、银监法、商业银行法,其它行政法都没有涉及

二、简答题,3题,1、薪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2、银行不动产和股权担保的风险以及解决办法

3、实际控制人与控股人的概念区别

三、论述题,1题

物权法对担保法的新发展

四、英语阅读理解

五、英译汉

有同志发现是刘明康的一段讲话,所以多关注银监会官方网站是很用的

六、汉译英

一段关于货币政策的话,其实不太难,可惜专业词汇没背。

2.江西银监局法律类

两篇阅读50分,10题,一篇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一篇是美国移民的。另外五十分是汉译英,都是关于经济,全球什么的。

专业涉及监管法,商业银行法,行政许可,物权等等。还算简单。还有两三个国家风险,操作风险的。案例题是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

论述题是合同权利转移的生效条件和法律效果。

3.2010年大连银监局法律岗位专业笔试和面试真题

专业课部分10道选择题,各1分,基本上都是银监法和商业银行法,好像还有公司法破产法方面的。简答题有三道,各5分:

第一个是《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第二个是银行的不动产和动产质权的法律风险,如何化解; 第三个是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的定义。两个案例分析,一个8分,一个7分:

第一题是B公司去银行贷款几百万,还不起,银行发现B和C公司都是外资公司A控股的全资子公司,C公司没有实际经营,B公司跟A公司共用一个办公楼,一套工作人员,两个会计账本,但是没有自己支付工资。问题大概是A公司应不应该帮B公司还贷款。

第二题是某银行工作人员李某负责到企业收存款,被开除后又打着银行名义去收贷款,而银行没有及时通知企业,同时李某还要某公司在他的贷款担保书上盖章,去银行贷了笔款,将收的存款和贷款挥霍一空,问银行应不应该还某公司存款,某公司该不该承担担保责任。

最后一个10分的论述题,物权法对担保法的发展,这是去年某省的真题。

英语第一个是阅读理解,5个问题,是关于09年各种经济指标的分析,重工业轻工业房地产等,以及10年的一些政策展望。

第二部分是英译汉,企业管理和金融危机的关系,20分。第三部分汉译英大概是关于09年经济情况的一些分析,有股票证券能源方面的,也20分。

专业课部分的考点其实挺集中的,基本上就是商业银行法,银监法,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和担保法。英语部分就是经济金融方面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很占用时间。

4.2010银监会安徽考点专业笔试和面试法律类试题

专业笔试的题型好像是10道单选题(10分),三道简答题(15分),两道案例分析(15分),一道论述题(10分)。简答题有一道好像是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是什么。这一道不是法律的,其他都是法律类题目。论述题目好像是物权法出台后,对担保法内容的改进或者完善。其他题目都不记不准确了,好像都是民商法和经济法的题目。英语题目占了五十分。阅读理解一道(10分),英译汉和汉译英各一道,各20分。这三个题和法律英语没有一点关系,全都是金融类的内容。

5.法律类考友: techmelon 的笔试题

物权法比担保法有何进步? 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

不动产和权利质押,商业银行有何风险,如何应对。公司法上控制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定义。汉译英:公司治理与金融危机 英译汉:关于货币政策

6.法律类考友:西方之鱼 的笔试题

资料分析题

一是有关公司治理结构“刺破法人面纱”,子公司与母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题。

二是有关银行职员表见代理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问题。

7.法律类考友:wuzhenyzy 的笔试面试题:

银监加试的内容:法律方面:10个选择题,主要是银行法,信托法,破产法。简答三道:巴塞尔新协议三大支柱?

抵押不动产和股权质押的实现,有何风险,怎么做?

公司法中的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区别。论述:物权法与担保法相比,发展有哪些?

英语:5个英语阅读选择题,英译汉,关于公司治理和金融危机,汉译英,关于国内的经济政策。。

8.2011年银监会黑龙江监管局法律类

专业笔试:分为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和论述题。单选(20题,每题1分)、多选(10题,每题2分)、判断(10题,每题2分),很像司法考试题,但是不如司考题复杂,还是比较基础的,央行法、银监法、商行法比较多,还有公司法、破产法、行政法和票据法。

案例分析一题,20分:甲乙丙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丙给乙500万元,乙将数字机床设备托运给甲,甲租该设备十年,租金80万元每年。甲乙丙的法定代表人均在合同上签字,甲丙盖了合同专用章,乙没盖。乙与庚签订运输合同,将设备运给甲。丙为筹措资金向丁银行借款300万元,签订协议:(1)丁银行借款给丙300万元,先扣除一年利息30万元,实际给付270万元。(2)找来戊公司担保,丙和戊约定支付担保费用30万元。问题是:(1)乙公司因为自己未在合同上盖章,因此主张合同无效,是否成立?(2)设备在正常使用中出现的维修费用,由谁承担?甲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因不正当使用,造成第三人人身财产损害,损害赔偿责任由谁承担?(3)丙和丁的借款数额如何确定,为什么?(4)30万元担保费用的约定是否有效?一旦丙不能偿还丁银行的借款,戊公司应承担怎样的担保责任,为什么?(5)由于庚公司运输不当造成设备受损,由谁向庚求偿,为什么? 论述题一题,20分。简述合同权利转让的生效要件和法律效力。英语笔试:阅读理解2个,共10题,每题5分。

汉译英50分。关于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发展情况

【时间不详】银监局法律考题

法律的有单选10,多选10,判断对错10,简答2十分,论述1十五分,案例分析1十五分,英译汉1十五分,汉译英1十五分

有行政法的案例分析和论述。银监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经济法,各个法律好像都有涉及考的比较的散

1.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2.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保监会领导简历 篇3

副主席 李克穆

副主席 周延礼

项俊波,男,1957年1月出生,重庆人,1974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员。

1993.01—1996.04 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1994.02任)

1996.04—1996.11 审计署审计管理司副司长

1996.11—1998.05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副特派员(主持工作)

1998.05—1999.12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特派员

1999.12—2001.02 审计署人事教育司司长

2001.02—2002.02 审计署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

2002.02—2002.11 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兼人事教育司司长

2002.11—2004.07 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2004.07—2007.06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兼上海总部主任、党委书记(2005.08)

2007.06—2008.12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2008.12—2011.10 中国农业银行(改制后)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1.10—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主席、党委书记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李克穆,男,1952年7月出生,山东淄博人,1969年3月参加工作,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研究员。

1990.07—1993.0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主编(副局长级)

1993.08—1994.0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部部长(正局长级)

1994.02—1996.0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情报中心主任

1996.02—1998.0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经济情报中心主任

1998.06—2002.05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部长级)

2002.05—2003.0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副书记(副部长级)

2003.03—2004.1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机构改为正部级)

2004.1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副书记

周延礼,男,1956年6月出生,山东青岛即墨人,1976年3月参加工作,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高级经济师。

1997.04—1998.1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国际部总经理

1998.11—1999.1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要负责人

纪委书记 陈新权

副主席 王祖继

1999.12—2000.0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保险监管办公室筹备组组长

2000.04—2001.1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保险监管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

2001.12—2003.0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上海保险监管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

2003.03—2003.09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机构改为正部级)上海保险监管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

2003.09—2005.0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兼人事教育部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

2005.08—2007.0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兼人事教育部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

2007.0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陈新权,男,1954年8月出生,山西代县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1993.09—1993.12 中央政法委副局级秘书

1993.12—1998.10 全国人大办公厅副局级秘书、正局级秘书

1998.10—2000.04 中央金融工委宣传部部长

2000.04—2003.05 中央金融工委监事会工作部部长

2003.05—2005.12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

2005.1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

王祖继,男,1958年5月出生,天津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7.01—2000.01 国家开发银行信贷二局(东北信贷局)副局长

2000.01—2003.03 国家开发银行长春分行行长、党委书记

2003.03—2004.01 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局长

2004.01—2005.02 国家开发银行综合计划局局长

2005.02—2005.05 吉林省省长助理

2005.05—2006.04 吉林省省长助理,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任、党委书记

2006.04—2008.01 吉林省省长助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

2008.01—2012.09 吉林省副省长

2012.09—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副主席 陈文辉

主席助理 李劲夫

主席助理 黄洪

陈文辉,男,1963年4月出生,江西吉水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1997.12—1998.1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资金运用部总经理助理

1998.11—2000.0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中介监管部负责人

2000.01—2003.09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兼系统团委书记

2003.09—2005.1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机构升格为正部级)

2005.12—2011.0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

2011.0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李劲夫,男,1957年8月出生,广东阳山人,1976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经济师。

1999.04—2003.08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01.06兼任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3.08—2003.09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广州市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3.09—2004.0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南京特派员办事处主任、党委书记

2004.02—2004.06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2004.06—2008.06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8.06—2011.07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再保险监管部)主任

2011.07—2011.10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2011.10—2012.03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2.03—2012.09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列入中管)

2012.09—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党委委员

黄洪,男,1960年9月出生,江西新余人,1981年7月参加工作,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1998.12—1999.04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副行长、党委委员

1999.04—2001.01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

2001.01—2002.0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南昌特派员办事处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2002.08—2004.0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南昌特派员办事处主任、党委书记

2004.02—2004.0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局长、党

委书记

2004.05—2005.11 党委副书记

2005.11—2012.09 委书记

2012.09—

上一篇:幼儿园年级组教研总结下一篇:2011期中总结表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