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19号文件原文

2024-07-18

银保监会19号文件原文(精选4篇)

银保监会19号文件原文 篇1

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银监发[2007]56号 2007年7月3日)

为了推进银行业依法监管工作,遵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清理法规的要求,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工作规定‣的有关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部分银行业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存在因上位法修改或者废止而失去立法依据的情形;因所规范事项已由上位法规范而无存在必要的情形;因所规范事项已由新文件规范而无存在必要的情形;因现实情况变化而明显不适应银行业或者银行业监管发展情形的银行业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本次清理共修改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6件,确定应予以废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9件,并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4次和第55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此外,本次银行业监管法规清理结果表明,目前银行业监管依据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有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或者执行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责和行使监管职权,银行业监管主体已经改变。根据监管主体与监管规则制定主体以及监管规则执行主体统一的原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4次和第55次主席会议审议决定,银行业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责和行使监管职权时,不再适用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01件银行业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同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相关法规的基础上重新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件。

特此公告。

附件:1.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2.修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3.废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4.不适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二〇〇七年七月三日

附件1: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1.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 号)2.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 号)3.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 号)4.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 号)5.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7] 号)

附件2:修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1.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2号令颁布实施 根据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2.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5号令颁布实施 根据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决定‣修正)3.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1号令颁布实施 根据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正)

4.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4号令颁布实施 根据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7号令颁布实施 根据2006年12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四次主席会议•关于修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的决定‣修正)

6.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场检查规程‣的通知(银监发[2007] 号)

附件3:废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80号)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办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收购资金贷款业务的批复(银监复„2004‟58号)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重组改制市场准入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04‟244号)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银监发„2004‟12号)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设立城市商业银行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281号)

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向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通„2003‟26号)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外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中文名称的通知(银监通„2003‟27号)

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减外国银行分行和外资独合资银行分行营运资金标准的通知(银监通„2003‟39号)

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防范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53号)

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宽限期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240号)

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防范关系人贷款及关联企业贷款风险的通知(银监办发„2003‟69号)

1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4‟201号)

1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取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有关事项的批复(银监办发„2004‟253号)

1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修订案件信息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121号)

1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电子报表格式与传输方式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银监办通„2004‟136号)1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补充通知(银监办发„2004‟176号)

1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与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电子报表格式与传输方式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05号)

1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建立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51号)

1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资本充足率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通„2004‟18号)

2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建立案件信息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49号)

2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修订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246号)

2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小企业授信业务情况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24号)

2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2004年有关统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04‟2号)

2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359号)

2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2006年统计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06‟2号)2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65号)

2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银监发„2003‟25号)

2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在华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的工作意见‣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182号)

2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

3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中资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进行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通„2005‟10号)

3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机构集团客户授信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复„2005‟101号)

3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公示金融许可证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22号)

3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70号)

3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检查通知书办理程序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69号)

3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新业务有关审批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4‟5号)

3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银监发„2004‟46号)

3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4‟90号)

3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4‟91号)

3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信托投资公司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16号)

4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严禁信托投资公司信托业务承诺保底的通知(银监通„2004‟88号)

4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停止信托投资公司办理卖出国债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5‟9号)

4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信托投资公司担任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36号)

4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通„2005‟212号)

4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项下财产托管和信息披露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6‟53号)

4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合规监管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97号)

4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对金融租赁公司关联交易业务监管的通知(银监通„2004‟21号)

4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范围的通知(银监发„2005‟60号)

4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售后回租业务监管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19号)

4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下发•汽车金融公司会计、统计报表及非现场监管指标‣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214号)

5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货币经纪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及填报说明‣的通知(银监办通„2006‟158号)

5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287号)

5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3‟12号)

5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40号)

5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76号)

5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银监办发„2003‟162号)

5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107号)

5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银监发„2004‟1号)

5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的通知‣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7号)

5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国债投资转委托相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14号)

附件4:不适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股份制商业银行新设分行审批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244号)

2.关于加强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8‟242号)

3.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0‟192号)

4.关于取消银行分支机构外汇营运资金限制的通知(银发„2000‟9号)

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申请从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71号)

6.关于各商业银行停止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的通知(银发„1997‟240号)

7.关于印发•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369号)8.关于严格规范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行为的通知(银发„1998‟77号)9.关于加强对县市城市信用合作社监管的紧急通知(银发„1998‟435号)

10.关于印发•城市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1994‟132号)

11.关于下发•金融诈骗案件协查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195号)12.关于加强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管理的通知(银发„1995‟232号)

1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指引‣的通知(银发„2001‟257号)

14.关于印发•外资银行外部审计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1999‟157号)1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实名制实施前存入的化名储蓄存款到期支取问题的复函(银函„2002‟209号)

16.关于严格执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0‟152号)1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个人存款当日存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1‟340号)18.关于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8‟19号)

19.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银发„1998‟169号)20.关于开展清理信贷资产改进贷款分类工作的通知(银发„1998‟150号)

21.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1999‟73号)22.关于下发•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银发„1999‟129号)23.关于颁布•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1999‟261号)

24.关于颁布•外经贸企业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1999‟285号)25.关于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的通知(银发„2000‟184号)

2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1‟331号)2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2‟247号)28.关于明确呆滞贷款划分标准的通知(银发„2000‟363号)

29.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关于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依法催收银行逾期贷款的通知(银发„1998‟501号)

30.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 „2001‟第5号)3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89号)

3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发•整顿开户和加强结算纪律的意见‣和•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的通知(银发„1990‟97号)

33.关于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远期信用证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的通知(银发„1997‟430号)3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346号)35.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传„1995‟98号)3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联名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2‟6号)3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的通知(银发„2002‟102号)

38.关于加强信用证管理的通知(银发„1999‟135号)

39.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银发„1997‟245号)40.关于印发•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2000‟303号)41.关于执行•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银发„2000‟359号)42.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银发„1997‟318号)

43.关于印发•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4‟198号)

44.关于认真贯彻执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办发„2000‟120号)

4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31号)4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银发„1995‟261号)

47.关于印发•关于对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违反金融规章制度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银发„1997‟167号)

48.关于建立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银发„2000‟380号)

49.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规范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与签发程序的通知(银办发„2000‟157号)

50.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指标报表填报说明和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报告书的通知(银发„1997‟549号)

51.关于印发•对金融机构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等问题定性的说明‣的通知(银发„1998‟273号)

52.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银行会计制度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发„2001‟186号)

5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会计基本规范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2002‟370号)

54.关于实施商业银行统一会计科目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9‟238号)

55.关于印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2000‟172号)

5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和改进支农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2002‟113号)

57.关于切实加强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工作的通知(银发„2000‟108号)

58.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银行业市场竞争行为的通知(银发„2002‟354号)

59.关于印发•加强金融机构依法收贷、清收不良资产的法律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办发„2000‟170号)

60.关于印发•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办法‣和•银行汇票业务准入、退出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2000‟176号)61.关于印发•城市合作银行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7‟264号)

62.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0‟100号)6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委托处置不良资产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2001‟197号)

6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和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02‟355号)

6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发•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办法‣的通知(银发„1994‟316号)

66.关于印发•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9‟302号)67.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 „2002‟第6号)68.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2‟第19号)

69.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通知(银发„2001‟356号)

70.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2‟162号)

7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对信托投资机构委托存贷款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1988‟285号)

72.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委托贷款业务规定(银发„1993‟49号)

7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规范信托投资公司业务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128号)7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14号)

75.关于印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的通知(银发„2000‟398号)

76.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与金融机构“全科目”统计指标归属关系对照表‣的通知(银办发„2001‟64号)

7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融资性租赁公司验收登记工作的通知(银发„1992‟104号)78.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各分行越权批设融资租赁公司及分支机构撤留问题的通知(银发„1994‟301号)

79.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施•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0‟338号)

80.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4号)

81.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现场检查操作程序‣的通知(银发„2000‟222号)

82.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参加电子联行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会计„1998‟2号)

83.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农村信用社应收利息核算办法的通知(银发„2001‟278号)

84.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与查处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银发„1998‟139号)

85.关于严格控制农村信用社员工增长的通知(银发„1998‟164号)

8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信用社代办业务管理的意见‣的通知(银发„1999‟335号)

87.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组建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0‟109号)88.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信用社机构调整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02‟115号)89.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社部分变更事项审批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0‟292号)

90.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1‟396号)91.关于农村信用社县市联合社在领取金融业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前开展金融业务是否有效问题的批复(银合复„1999‟29号)

92.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贯彻国办发„1998‟145号文件精神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整顿规范管理的具体方案‡的通知‣(银发„1999‟173号)9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适当提高社员入股额度,搞好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99‟323号)

9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发„2001‟412号)95.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发„2002‟293号)9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免交农村信用社接收农村合作基金会财产产权过户税费的通知(银发„2000‟21号)

97.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开办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2‟240号)

98.关于印发•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2000‟27号)

99.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农村信用社开办特种存款的通知(银发„2001‟410号)100.关于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1999‟13号)

10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3号)

银保监会19号文件原文 篇2

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 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为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适用于除人民币国债(含财政部代为还本付息的地方债)、央票及政策性金融债以外的其他各类债券的承销业务。

二、商业银行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应按照自身业务特点、规模、复杂程度和风拴水平,结合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资本实力和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合理制定债券承销业务管理政策和程序,明确债券承销项目准入标准以及项目营销、立项、审批、发行、后续管理和风险处置流程,包括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授权决策机制和问责制度。

三、商业银行应切实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对发行人和市场的有关情况以及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验证等。商业银行应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银监发 [2011]10号)要求,审慎使用外部评级。

四、商业银行应在客观评估承销项目风险和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审慎从事以包销方式承销债券(以下简称债券包销)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债券包销业务时,应将承诺包销的全部金额纳入统一授信管理体系,并纳入授信集中度计算,填入相关非现场监管报表的“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项目。

五、商业银行在开展债券包销业务前,应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在承销期内未能全额出售所包销债券(以下简称包销余券)的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风险处置预案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由容:(一)设定包销余券的处置期限。商业银行应对包销余券设定处置期限。处置期自缴款日起计算,原则上最长应不超过 6个月。

(二)设置风险处置专户。商业银行应在承销部门内设置风险处置专户,管理和处置包销余券,不得将此类债券直接转移至本行债券交易/投资部门(账户)。

风险处置专户只能用于包销余券的处置,不得进行其他交易/投资性操作。风险处置专户内的债券的会计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券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如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按照相关会计要求进行估值及独立核算。同时按照市场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计入交易账户管理,计提市场风险资本,并纳入授信集中度和杠杆率的计算。

(三)设定包销余券的处置原则。包销余券的处置应遵循“市价出售”原则,并应主要通过二级市场向其他市场参与者出售。出售给本行的交易/投资部门的包销余券,本行的交易/投资部门必须计入会计分类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券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如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承销部门处置包销余券实现的损益计入风险处置专户。

六、商业银行的债券承销业务与债券交易/投资业务之间应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在组织架构、人员设置、审批管理权限及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有效分离,并建立完善的内控程序和操作流程,防范承销风险向表内转移。商业银行的债券交易/投资部门应根据市场情况及内部相关交易/投资业务指引,自主决策,保证交易/投资业务的独立性。

七、商业银行投资部门投资于(计入会计分类为可供出售债券、持有至到期债券或应收款项类债券)本行所主承销债券的金额,在债券存续期内,不应超过当只债券发行量的20%,同时应满足其他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监管要求及内部管理规定。

八、商业银行对所承销项目不得承担任何连带的还本付息责任,不得向发行人承诺在债券还本付息时为发行人提供资金支持。

九、商业银行应当对发行中涉及的投标文件及配售缴款通知书等重要文件设定保存期限,以备监管机构检查。

十、商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在发行结束后,应提据要求,在相关网站上及时披露发行结果信息。

十一、商业银行应当履行承销后续管理责任,加强对主承销项目的持续跟踪,密切关注发行人资金运用、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及内外部评级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客户管理部门应配合主要负责部门的相关工作。

十二、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债券承销业务报告制度,每半年向银监会报送债券承销业务开展情况,包括各类型债券的承销量、兑付信息、包销余券处置情况以及重点关注企业的变动情况,并及时报送突发及紧急事件。

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管理参照本通知要求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严格按相关要求开展监管工作。

银保监会19号文件原文 篇3

银监办发[2014]140号

各银监局,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

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一些银行机构存在经营行为不规范、风险管控不到位的问题,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业监管要求,不利于银行体系稳健运行。为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促进同业业务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同业业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借款、非结算性同业存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同业投资等业务类型。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二、商业银行应具备与所开展同业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同业业务治理体系,由法人总部对同业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将同业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前中后台分设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同业业务经营活动依法合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实行专营部门制,由法人总部建立或指定专营部门负责经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专营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得经营同业业务,已开展的存量同业业务到期后结清;不得在金融交易市场单独立户,已开立账户的不得叙做业务,并在存量业务到期后立即销户。

对于商业银行作为管理人的特殊目的载体与该商业银行开展的同业业务,应按照代客与自营业务相分离的原则,在系统、人员、制度等方面严格保持独立性,避免利益输送等违规内部交易。

四、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专营部门对同业拆借、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债券、同业存单等可以通过金融交易市场进行电子化交易的同业业务,不得委托其他部门或分支机构办理。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专营部门对不能通过金融交易市场进行电子化交易的同业业务,可以委托其他部门或分支机构代理市场营销和询价、项目发起和客户关系维护等操作性事项,但是同业业务专营部门需对交易对手、金额、期限、定价、合同进行逐笔审批,并负责集中进行会计处理,全权承担风险责任。

五、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同业业务授权管理体系,由法人总部对同业业务专营部门进行集中统一授权,同业业务专营部门不得进行转授权,不得办理未经授权或超授权的同业业务。

六、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同业业务授信管理政策,由法人总部对表内外同业业务进行集中统一授信,不得进行多头授信,不得办理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的同业业务。

七、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同业业务交易对手准入机制,由法人总部对交易对手进行集中统一的名单制管理,定期评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动态调整交易对手名单。

八、商业银行应于2014年9月底前实现全部同业业务的专营部门制,并将改革方案和实施进展情况报送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九、商业银行违反上述规定开展同业业务的,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按照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进行查处。

十、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按照法人属地监管原则推动商业银行专营部门制改革。银监会相关监管部门负责推进银监会直接监管法人机构的改革,必要时各银监局参与配合。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负责推进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上级监管机构应加强工作指导。

2014年5月8日

(此件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和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关于

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答记者问

为促进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银监会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140号,以下简称“银监办发140号文”),作为人民银行牵头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的配套性政策文件。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银监办发140号文”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简要介绍“银监办发140号文”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为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规范性要求,银监会发布“银监办发140号文”,与人民银行牵头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相配套。“银监办发140号文”旨在促进银行机构提高同业业务治理水平,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意义:

一是“强管理”。“银监办发140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应具备与所开展的同业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同业业务治理体系,将同业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前中后台分设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商业银行依法合规开展同业业务,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业监管要求。

二是“控风险”。“银监办发140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开展同业业务实行专营部门制,由法人总部建立或指定专营部门负责经营,强化法人总部对同业业务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统筹管理,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回本质”。“银监办发140号文”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回归流动性管理手段的本质,有利于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

二、“银监办发140号文”有哪些主要内容? “银监办发140号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适用业务范围和机构范围。“银监办发140号文”适用于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同业业务。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二是明确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总体要求和专营部门制的具体要求。“银监办发140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专营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得经营同业业务。

三是明确商业银行法人总部的职责。“银监办发140号文”要求商业银行的法人总部对同业业务专营部门进行集中统一授权、专营部门不得转授权;法人总部对表内外同业业务进行集中统一授信;法人总部对交易对手进行集中统一的名单制管理。

四是明确商业银行专营部门制改革的工作任务。商业银行应于2014年9月底前实现全部同业业务的专营部门制;监管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推动商业银行专营部门制改革。

五是明确违规处罚要求。商业银行违反“银监办发140号文”规定开展同业业务的,监管机构将按照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进行查处。

三、“银监办发140号文”对专营部门制有哪些主要规定? 一是要求商业银行法人总部建立或指定专营部门负责经营同业业务,专营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得经营同业业务,已开展的存量同业业务到期结清;不得在金融交易市场单独立户,已开立账户的不得叙做业务,并在存量业务到期后立即销户。

二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专营部门对不能通过电子化交易的同业业务,可以委托其他部门或分支机构代理部分操作性事项,但是同业业务专营部门需对交易对手、金额、期限、定价、合同进行逐笔审批,并集中进行会计处理,全权承担风险责任。

银保监会19号文件原文 篇4

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2007〕67号(2007年8月6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北京、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

为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农村小额贷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结合当前农村经济金融形势,现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重要意义

农村小额贷款是向农户、农村工商户以及农村小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贷款。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围绕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不断拓展,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农村小额贷款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机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深入,坐门等客思想仍比较严重。二是业务发展不平衡,部分机构信贷管理能力较低,信贷电子化建设滞后,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操作不够规范,办理效率低,业务发展缓慢。三是部分机构对政策的领会不到位、执行比较僵化,一些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授信额度“一刀切”、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等现象。四是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五是原有农村小额贷款制度滞后,利率定价机制不灵活,风险管理缺乏持续性,贷款用途、额度、期限等与农村需求不适应。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已逐步由简单的生产生活需求向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由零散、小额的需求向集中、大额的需求转变,由传统耕作的季节性需求向现代农业的长期性需求转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原有的农村小额贷款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主动适应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是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市场繁荣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选择;是加强农村诚信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抑制非法金融活动,建立良好金融秩序的重要依托。

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二是坚持发挥正规金融主渠道作用与有效发挥各类小额信贷组织的补充作用相结合;三是坚持市场竞争与业务合作相结合;四是坚持发展业务和防范风险相结合;五是坚持政策扶持与增强自身支农能力相结合。

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发展农村小额贷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小额贷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银 1 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转换经营理念,改进工作作风,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切实加强农村小额贷款的营销和管理,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调整完善农村小额贷款的相关政策

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关键靠创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认真总结农村小额贷款工作,借鉴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大力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一)放宽小额贷款对象。进一步拓宽小额贷款投放的广度,在支持家庭传统耕作农户和养殖户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农村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类微小企业,具体包括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农产品流通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

(二)拓展小额贷款用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拓宽农村小额贷款用途,既要支持传统农业,也要支持现代农业;既要支持单一农业,也要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各产业;既要满足农业生产费用融资需求,也要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各个环节融资需求;既要满足农民简单日常消费需求,也要满足农民购置高档耐用消费品、建房或购房、治病、子女上学等各种合理消费需求;既要满足农民在本土的生产贷款需求,也要满足农民外出务工、自主创业、职业技术培训等创业贷款需求。

(三)提高小额贷款额度。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收入水平和信用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小额贷款额度。原则上,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30万元,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万-5万元,其他地区在此范围内视情况而定;联保贷款额度视借款人实际风险状况,可在信用贷款额度基础上适度提高。对个别生产规模大、经营效益佳、信用记录好、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在报经上级管理部门备案后可再适当调高贷款额度。

(四)合理确定小额贷款期限。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灵活确定小额贷款期限。禁止人为缩短贷款期限,坚决打破“春放秋收冬不贷”和不科学的贷款不跨年的传统做法。允许传统农业生产的小额贷款跨使用,要充分考虑借款人的实际需要和灾害等带来的客观影响,个别贷款期限可视情况延长。对用于温室种养、林果种植、茶园改造、特种水产(畜)养殖等生产经营周期较长或灾害修复期较长的贷款,期限可延长至3年。消费贷款的期限可根据消费种类、借款人综合还款能力、贷款风险等因素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对确因自然灾害和疫病等不可抗力导致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予以合理展期。

(五)科学确定小额贷款利率。实行贷款利率定价分级授权制度,法人机构应对分支机构贷款权限和利率浮动范围一并授权。分支机构应在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贷款利率授权,综合考虑借款人信用等级、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资金及管理成本、风险水平、资本回报要求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在浮动区间内进行转授权或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六)简化小额贷款手续。在确保法律要素齐全的前提下,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尽量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查时间。全面推广使用贷款证,对已获得贷款证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凭贷款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办理贷款手续。增加贷款申请受理的渠道,在营业网点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办理专柜或兼柜,开辟农村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方便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申请 2 贷款。协调有关部门,把农户贷款与银行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条件逐步把借记卡升级为贷记卡,在授信额度内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放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贷款便利程度。

(七)强化动态授信管理。根据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特点,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程序,建立农村小额贷款授信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综合考察影响农户和农村小企业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信用记录等各种因素,及时评定申请人的信用等级,核发贷款证,实行公开授信。对农村小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以法人机构或授权的分支机构为单位,推行内部统一授信,同时注重信息工作,注意发挥外部评级机构的作用,防范客户交叉违约风险。对小额贷款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额度实行按年考核、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彻底纠正授信管理机制僵化、客户信用等级管理滞后的问题。

(八)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贷款营销,及时了解和满足农民资金需求,坚决改变等客上门的做法。要细分客户群体,对重点客户和优质客户,推行“一站式”服务,并在信贷审批、利率标准、信用额度、信贷种类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尽量缩短贷款办理时间,原则上农户老客户小额贷款应在一天内办结,新客户小额贷款应在一周内办结,农村小企业贷款应在一周内办结,个别新企业也应在二周内告具结果。灵活还款方式,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可采取按周、按月、按季等额或不等额分期还本付息等方式。对个别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可通过流动服务等方式由客户经理上门服务。提高农村小额贷款透明度,公开授信标准、贷款条件和贷款发放程序,定期公布农村小额贷款授信和履约还款等情况。

(九)完善小额贷款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小额贷款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建立起“定期检查,按季通报,年终总评,奖罚兑现”的考核体系。实行农村小额贷款与客户经理“三包一挂”制度,即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绩效工资与相关信贷资产的质量、数量挂钩。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贷款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客户经理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发放和管理各环节的尽职评价,对违反规定办理贷款的,严格追究责任;对尽职无错或非人为过错的,应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对所贷款项经常出现风险的要适时调整工作人员岗位,或视情况加强有针对性培训。

(十)培育农村信用文化。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依托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尽快规范和完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信用档案。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加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进一步推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制度,发挥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农户自愿参加、政府监督指导、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的信贷管理模式,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把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引向深入。要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避免流于形式。对信用户的贷款需求,应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正向激励机制。结合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监督和指导

在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工作的过程中,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精心组织,分工 3 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长期重要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推动农村小额贷款工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规划,指导分支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阶段性任务目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机构应把农村小额贷款的增量(包括累放、累收量)和质量作为经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绩效考核。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其开拓市场和发展业务的能力。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督促检查,认真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具体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特别要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支委会的作用,对参与贷款清收工作的地方党政人员、村委会和支委会干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放贷金额、贷款利息和不良贷款清收等,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奖励措施。

(二)加强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要继续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制度和流程,保证程序到位、管理到位、风险控制到位。全面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客户经理制,根据客户经理的营销能力、业务素质、前期业绩和业务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强化对一线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建立充分覆盖风险、成本和收益的小额贷款利率自主浮动机制,合理确定客户经理的贷款权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管理能力,科学确定客户的小额贷款授信额度,对超过小额授信额度的大额贷款需求,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保证、抵(质)押等贷款方式发放。切实加强贷款“三查”,贷前要认真考察借款人还款能力,深入分析评价贷款风险;贷中要严格执行农村小额贷款双签审批制,全面实行贷款上柜台,实现贷款管理与款项发放的分离;贷后要定期深入管辖村镇,及时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严格监督贷款实际用途。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小额贷款风险的转移、分担和补偿机制,把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与农村小额保险业务结合起来,与当地担保体系建设情况结合起来。要把农村小额贷款主体真实性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对挪用贷款、顶冒名贷款或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及时采取取消授信、停止放贷、限期收回和资产保全等措施,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监管。各级监管部门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小额贷款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和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小额贷款统计分析和风险预警,及时跟踪了解农村小额贷款业务进展情况。对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开展得好、效益持续提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可对其在农村地区增设机构、开办新业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银监会将综合考虑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面、农业贷款的存量与增量、贷款质量、当地农村信用水平、产品创新能力等因素,制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管办法。各级监管部门要据此认真开展支农服务评价工作,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制度,规范开展业务,进一步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请各银监局将本指导意见转发至辖内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

上一篇: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课堂下一篇:《抢红》张涵予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