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申报(精选6篇)
建筑资质申报 篇1
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经营范围要有公司申请的资质类别)
2、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新申报企业可不提供)
3、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劳务分包、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承包、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承包等企业可不提供安全生产许可证。首次申请资质的企业仅需提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企业章程;
5、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6、近三年建筑业行业统计报表;(新申报企业可不提供)
7、经审计的近三财务决算报表;(新申报企业可不提供)
8、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
9、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表(附件6)。如资质等级标准另有要求的,还需提供技术负责人的毕业证书和代表工程业绩证明材料;
10、人员资料:
----企业有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件、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表。如资质等级标准另有要求的,还需提供工程技术人员的毕业证书和代表工程业绩证明材料;
----企业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的资格证书和身份证明。如资质等级标准另有要求的,还需提供注册建造师的代表工程业绩证明材料;
----部分资质等级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表以及反映其专业的证明材料。如资质等级标准另有要求的,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工程业绩证明材料;
----劳务分包企业应提供标准要求的人员岗位证书、身份证明。
建筑资质申报 篇2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 应当依法申请取得《测绘资质证书》, 并在测绘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当企事业单位首次进行资质申报时, 除了要了解行政许可法的相关知识外, 还要熟悉国家和省市测绘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目前, 国内在建设领域还存在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测量资质证书, 但主要是专业性较强的规划测量或工程勘察测量领域的, 这跟以前测绘部门曾归属于建设部门管辖的原因有关, 此处不作展开论述。
2 测绘资质申报
2.1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 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 经依法审查后准许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有关测绘资质审查最重要的依据文件是《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 (下简称《规定》和《标准》) , 其次是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适当调整考核标准的相关规定文件。
2.2 基本条件
2.2.1 法人资格
企事业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非测绘经营主业的还需有相对独立建制的测绘生产机构和主管测绘生产的负责人。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注册资金额度, 对照相应的资质等级进行申请, 例如丁级要求注册资金不低于50万元。2012年, 东莞市实行了商事登记改革, 测绘经营事项由前置改为后置, 即在工商登记时可一同登记测绘经营业务范围, 然后再申报测绘资质证书。
2.2.2 专业技术人员
测绘活动属于应用技术范畴, 经营从业单位必须具备一定技术实力才能展开测绘生产活动。技术人员分高、中、初三级, 《标准》里明确规定了各专业类别的等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要求, 且同一单位申请不同专业资质的人数不累计。测绘相关技术人员数目不能超过技术人员要求数目的50%, 例如丁级要求至少有4个测绘技术人员, 且至少有1个具备中级或以上专业资格, 则测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超过2人。部分省份提高了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 但不允许高于上一等级的最低要求。
2.2.3 仪器设备
测绘活动离不开测绘仪器设备, 各等级测绘单位必须具备与等级资质相应的仪器设备, 例如丁级测绘单位工程测量专业需至少具备2台2”级以上精度的全站仪和1台S3以上等级的水准仪。测绘资质单位除了要对照《标准》采购相应等级精度的仪器外, 其用于资质申请的测绘计量器具还必须通过法定测绘计量检定机构的周期检定, 才能用于测绘生产。部分省份出台了更严、更细的规定, 例如广东省规定, 自2013-07-01起, 省内测绘资质单位用于测绘生产的计量器具必须由省内法定测绘计量检定机构出具检定合格证书方认可。我单位此前采购的部分进口测绘仪器在其他省份出具的检定证书, 就算未到检定周期, 也要在本次申请资质时重新检定。此外, 部分进口测绘仪器暂未做检定要求, 例如管线探测仪, 所以除了熟悉仪器精度和检定周期外, 有关单位务必须要提前熟悉主管部门的具体政策规定。
2.2.4 办公场所
从事测绘经营生产, 须具备一定生产场所。场所证明包括房屋产权证明、房屋租赁合同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证明等。场所面积按资质级要求逐级递减, 例如甲级要求不少于500 m²的办公产所, 丁级则要求不少于40 m²。
2.2.5 质量管理
测绘生产质量管理是指测绘单位从承接测绘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到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最关键的是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或考核) 、质检机构和人员设置, 例如甲级必须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丁级必须通过测绘主管部门考核。即使丁级单位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 质量检验分工也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2.2.6 档案的保密和管理
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主要涉及管理机构的人员、基础设施和档案管理制度。测绘单位要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制订档案利用和保密制度。硬件设置上必须符合铁窗、铁门和铁柜“三铁”要求, 场所选择上必须满足防火、防盗和防潮等要求。
测绘保密管理主要是建立满足涉密成果的保密制度和配备相应的保密设施, 例如测绘单位要与相关涉密人员签署保密责任书、配备保密电脑和保险柜、健全涉密成果保密借阅和销毁管理制度等。
2.2.7 业绩条件
初次申请乙级以下的测绘资质单位不要求其业绩, 但升级或变更业务范围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业绩, 例如获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优秀工程奖、近3年测绘生产服务总值额度不少于一定数值或获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质量认可的项目等。
2.3 资质申报程序
2.3.1 注册新单位
测绘单位可以在本地测绘主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或网上办事大厅上找到关于测绘资质的申报条件和流程。当测绘单位符合上述资质申报的基本条件后, 就可以在工商注册所在省份的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中注册新单位, 并填报基本的单位信息, 包括工商登记注册信息、人员基本情况和办公场所证明等, 最后提交主管部门激活。
2.3.2 申报资料上传
在主管部门激活注册后, 测绘单位只需登录申报系统并按照系统要求上传各类制度文件、照片和证明文件即可, 之后当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在审查过程中把资料的补充和整改要求作详细的列明回复。基本符合要求后,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到现场核实、查证相关人员、设备和办公条件等, 然后提交考核文件、扫描上传申报系统, 之后主管部门便开始正式受理。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证照原件扫描都必须为彩色, 文件大小也有限制, 因此要在分辨清楚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扫描件, 然后再上传申报系统。
2.3.3 书面申请和公示
正式受理申请后, 申报单位可在申报系统自动导出生成《测绘资质申请表》, 申请表内容按已审查过的资料自动生成, 只需适当调整即可打印书面申请表, 并加盖公章提交审批。附件材料已经通过系统扫描上传审查, 无需再打印。测绘主管部门受理书面申请后, 会在官网上公示测绘单位申请的资质等级、专业和拟批情况, 公示周期为7个工作日。
2.3.4 资质证书颁发
公示中如无收到异议, 测绘主管部门一般会在15~20个工作日内颁发测绘资质证书。证书包含正、副本和年审登记情况。副本除了说明经营范围外, 还有详细的经营限额。
3 结束语
测绘资质证书是测绘单位经营测绘业务必不可少的合法凭证, 测绘资质审批是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许可的一项重要内容。测绘单位正式经营业务前, 必须要熟悉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具体办事流程。随着政府的简政放权和便民政策的逐步落实, 测绘单位申报资质的过程会越来越简单。另外, 测绘主管部门在受理测绘资质申请时既要“宽进”, 激活市场, 也要“严管”, 严格地规范市场经营管理。
摘要:测绘资质是企事业单位进入测绘市场的合法凭证。以申请等级数量最多的丁级为例, 论述一般非涉外企事业单位如何利用组织材料来申请测绘资质证书, 并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测绘资质,行政许可,注册资金,法人资格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法规与行业管理司国测管字[2009]13号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S].2009.
建筑资质申报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经验探索
引 言
国家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资质管理,它以维护行业秩序为目标,以对行业管理提出强制性要求为手段。企业资质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保证其市场运作的主体,完全胜任其承担的建筑活动,从而维护市场的秩序,我国1984年开始推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至今已28年。因此,施工企业对建筑企业资质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但是,对如何按资质管理规定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得指导企业发展,做好企业资质建设则认识不深。同时,虽然我国资质管理不断调整,逐渐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资质管理体系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使得我国建筑市场运作存在缺陷和矛盾。加入WTO后日益融合的国内外建设市场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建设现状对我国建筑行业资质管理和资质制度提出了变革要求。
1、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
1.1 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1984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建筑企业营业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条例,其中对企业的登记、变更及歇业、企业等级、营业范围等均作了规定。此后,建设部于1989年颁布了《施工企业资质标准》,1995年頒布了《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1年颁布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7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资质标准及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使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进一步走向了规范化和法制化。
1.2 目前资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层次类别繁多,行业分割严重。2007年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继续坚持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3个序列,其优点在于为建筑企业社会分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整个建筑市场被行政法规强制划分为3~4个层次共85个类别,限定企业只能在所申报的类别中进行建筑业务活动也降低了市场选择的灵活性,抑制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如施工特级资质类别虽然由原来的12项减少为了10项,但10项仍涉及交通、铁路、水利、民航、信息产业等方面资质,需由相关主管部门会同建设主管部门核实,这就为各行业的自我保护和利益分配奠定了基础。同种资质的企业只能在同类业务范围内进行竞争,发展空间不能自由扩展,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整个建筑市场上自由选择,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1.2.2管理模式单一,政府越位严重。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模式单一,政府越位严重是当前建筑市场资质管理最严重的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一个行业的壁垒应该主要依靠其间企业的激烈竞争建立起来,即以市场力量本身来调控企业的进入门槛。但目前在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实行的是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即要求欲进入建筑市场的企业按照其目前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以申报的形式报政府认可,获得许可资质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建筑市场活动。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显然在于政府统管方便,利于行业规范和认定标准的统一执行,也利于扶持国营大企业使其更强、更大。但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由于企业升级限制很多也使得已经进入高资质等级的企业由于缺乏竞争而增加了企业惰性,企业管理和技术增长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单纯靠出卖资质来维持生计成为一些高资质企业方便的选择,一些新企业和小企业,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实力,却由于政府资质管理的限制,缺乏了必要的发展空间。而且政府主导建筑资质管理容易造成政府有意扶持国有企业,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某些建筑市场,长期以来,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2.3引资、引人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引入资金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大事,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筑业一直缺乏将行业定位从劳务型向技术型转变的意识,因此对引资、引才重视不够。新进入建筑业的成分依旧集中在以劳务力量为主的状况,从而造成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常以进入建筑施工企业为主要出路,建筑业的大发展成了部分地区劳务力量的大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素质却提高不明显。在21世纪高技术经济的今天,企业走高技术,高效率,高知识水平的道路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有这个意识和准备,注重企业素质的提高,提前适应发展的必然,努力打造好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实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
2、国际建设市场主体资质管理现状
2.1 日本
日本的建设行业,除参与官厅工程的企业实行分级外,其余均实行许可制度、不分级。业绩优良的企业才允许申报官厅工程是为了保证政府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方便申请者和公众阅览,在日本小到都道府县知事大到建设大臣都以政令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建设阅览所以使民众知悉政府的管理条例和办法,阅览所提供的阅览内容主要包括:建设业许可、许可变更、许可附加文件等文件或抄本。日本的资质管理类别分类为28类,比我国资质类别少了很多。
2.2 美国
美国,建筑市场自由竞争的机会较多,政府一般不参与承包商的资质管理,也没有建设行业的企业准入制度,市场交易主体的相互制约形成了市场准入门槛。任何承包商在一定的银行担保下都可以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投标,只要工程是公开招标的。业主和投资方从业务和专业上审查承包商的资格,并以此为依据对承包商进行筛选。因此,美国建筑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很高,主要是纯市场经济在起调控作用。
3、当前资质管理条件下企业的资质建设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诚信度
信誉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企业重要的发展资产和战略资源。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与企业的信誉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对企业信誉予以足够的重视,就是对企业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企业领导人要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企业信誉的落后思想,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在信誉的创立、保护、提高上下功。同时,企业应利用学习、培训、多种方式让企业全体职工了解资质的管理规定,使企业职工自觉合法地使用、管理资质。对于政府部门及行业部门的管理规定,企业应进行全面宣讲,争取提升全体员工的资质管理意识。对于管理条例中禁止的行为更应做到全员知晓,重点监控。
3.2 提高生产能力,制定企业总体资质目标
当前资质管理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工程都规定了最低资质标准。那么显然建筑企业资质是企业组建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保证。一个企业没有建筑施工资质就不能进入建筑市场,不能从事建筑活动,企业生存也就无从谈起。施工能力是企业资质评定的重点考核指标之一,生产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资质的等级。原则上生产能力较强,达到一定业绩的建筑企业,可以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国家和资质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以工程总承包资质作为总目标,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分步实施,以提高企业资质等级就十分重要。
3.3 加强财务管理,做好人力资源工作
企业资质的考核与企业注册资本金、营业税、净资产、银行授信额度、资金能力、现金流量、赢利水平、融资能力等有关系,而企业资质等级的高低则直接由财务能力、资信情况等决定。可以说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企业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本质则是企业人才机制的竞争。企业要特别注重人才的激励,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企业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造就高层次人才加高技能人才,实现企业中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4、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体系变革设想
4.1 合并资质类别,减少内部障碍
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下,自由地参与竞争是建筑企业当前最大的心愿。但当前类别划分过细,严重阻碍了相近专业施工能力的发展,企业竞争机会不平等,很多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行政条款的原因而被削弱。相比之下,国外建筑业资质管理类别就相对较少,内部障碍少了很多,企业自由权和自主发展权大很多。企业自我发展的空间大,就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企业潜力。现行的建筑业85个资质类别因为过细已经饱受诟病,适当合并和瘦身以减少内部阻碍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4.2 放低准入标准,延伸服务范围
在市场准入制度上从严治理政府采购工程的建筑资质管理工作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设置门槛,附加条件。行业壁垒、企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应通过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而不能不公平的保护了既得者的利益,以行政垄断的形式阻止新企业进入。现行35种资质类别中就有23种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划分,以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建筑行业部分企业进入的困难。同时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但建筑业企业若只定位在第二产业内从事生产劳动活动那就难以有更大发展,在当前大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业企业应积极向第三产业渗透,努力打造以设计、施工、咨询、服务一体化为目标的现代化建筑企业。
4.3 改革管理模式,实行动态管理
改革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当前企业升、降级管理上,达到升级标准的企业不一定能升级,应该降级的也不一定能降级,这种低级别企业升级难,高级别企业降级难的固态模式严重降低了行业的竞争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固化是一个企业和行业创新动力和健康发展的克星,因此应依据建筑企业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专业领域、历史实绩、信誉情况等综合情况来评定企业,实现动态管理,重视历史实绩和信誉记录,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资质等级该升的升,该降的降,避免实际资质管理操作过程中怕麻烦,怕变化的情况,防止资质高的企业吃资质老本的饭,而新兴的实力小企業却因为没有升级的机会无力发展。
4.4 强化信用建设,约束企业行为
目前,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网络平台以及市场监管系统已在部分地区启用。以“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发布、信息共享”为原则,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建筑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协作,建立起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只有通过行业信用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建筑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资质管理部门的行政指导,重视资质建设,搞好资质建设。同时,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体系应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根据中国国情并参考国际资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制订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整合地区优势,引导建筑施工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莹. 对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现状的思考[J].重庆建筑,2006,10:71-72.
[2]王东波, 刘力伟. 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发展历程与成就[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7:66-67.
[3]付蓉. 国际工程公司企业资质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5-5.
[4]王国荣, 宋良. 现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探究[J].科技信息,2001,4:103-103.
[5]郭志涛, 熊小武.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变革设想[J]. 科技与管理,2008,10(1):28-30.
新建筑业资质申报常见问题 篇4
1、一体化资质的企业本次需要参加换证申报吗?
答:需要换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取消建筑智能化等4个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有关事项的通知》苏建建管(2015)363号)
2、资质申报,哪些人员要交社保,要交几个月?
答:企业主要人员(注册执业人员、技术职称人员(包括技术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均需提供由企业为其缴纳的社保;增项、升级、延续、换证申请:申报前三个月;首次申请:申报前1个月。(《部实施意见》附件2《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材料清单》)。
3、本次资质换证,需要提供企业业绩和个人业绩吗?
答:换证考核指标:资产、企业主要人员、技术装备。企业业绩不考核,技术负责人个人业绩除已取得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但资质证书副本未载明承包内容的,需要技术负责人个人业绩,其他的专业等级资质,本次换证不考核。(《省实施意见》(十八))
4、企业业绩及个人业绩是否需要进行业绩核查?
答:企业业绩及个人业绩参照《省实施意见》执行。其中个人业绩企业只需提供中标通知书、承包合同、竣工验收报告、相关图纸以及能反映其身份的相关材料,企业对提供的材料及信息内容真实性负责。
5、资质换证时,企业所有的资质是一次性一起报吗?
答:企业按《省实施意见》中许可权限分类,将其所拥有的企业资质分为:部、省、市三级资质许可级别,企业按从高至低的顺序(部—省—市),针对三个不同许可机关分别提出换证申请,但对于同一个级别的许可机关,必须一次性全部提出。
6、资质换证如果有几次机会?
答:一次机会,根据《部实施意见》(四十二)。比如:企业申报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部级许可)换证,部公告不通过,在公告后三个月内,企业只能低于原资质等级提出换证申请。如果部公告超过3个月仍未提出申请,只能从最低等级重新申报资质。
7、企业净资产如何考核?
答:企业净资产以企业申报资质前一或当期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中净资产指标为准考核,其中,企业前一的净资产信息必须从“省建筑业统计信息系统”读取。首次申请资质的,以企业《营业执照》所载注册资本为准考核。申请多项资质的,企业净资产不累加计算考核,按企业所申请资质和已拥有资质标准要求的净资产指标最高值考核。
8、可以资质换证的同时直接申请升级吗?
答:不可以,企业申请升级、增项的,原有资质必须全部按要求先换证后再提出升级、增项申请。
9、哪些建筑业企业资质可以不换证?
答:土石方、混凝土预制构件、电梯安装、金属门窗、预应力、无损检测、体育场地设施、爆破与拆除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公路养护、航道养护、可再生能源、市政养护、凿井、空气净化、高空作业、建筑物非爆破拆除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特种专业工程中桥梁伸缩缝安装、非开挖管道定向穿越、防渗、外墙保温等专业承包资质不换证。公路养护、航道养护、可再生能源、市政养护、凿井、空气净化、高空作业、建筑物非爆破拆除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特种专业工程中桥梁伸缩缝安装、非开挖管道定向穿越、防渗、外墙保温等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在2016年12月31日前可按原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接相应工程。2017年1月1日起,上述资质取消,证书自动失效。
10、标准中限定的职称人员专业如何认定。
答:相关专业按职称证书的岗位专业或毕业证书中所学专业进行考核,职称证书上不能反映专业的,要考核学历证书,如学历也不能反映专业(譬如无学历的老同志、学历为非工程类专业的),可以考核其职称申报表。结业证、培训证等一律不认可。
11、现场管理人员中安全员是指安全员A、B、C三类中哪一类人员?
答:安全员证书指的是我省颁发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C证)》,以省监管平台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子系统”内的数据信息为准,省外安全员C证一律不认可。
12、现场管理人员中省外造价员证书是否认可? 答:造价员证书以“省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系统”内的人员数据信息为准。省外造价员证书一律不予认可,企业可至省造价总站咨询省外造价员证书变更相关事宜。
13、现场管理人员是指哪些人员?
答:指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劳务员、造价员、测量员、试验员、标准员、机械员11类岗位人员。其他岗位人员一律不予认可。
14、我省颁发的技术工人中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及等级如何认定? 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以“省监管平台”内数据信息为准,安监、质监部门发的证书不予认可。证书中未体现其等级的,资质审核时认定为中级。
15、企业主要人员可以一人多证吗?
答:信息采集时,一人多证如果均在同一家单位,可以全部采集。
16、一人多证在资质申报时可以全部一起使用吗?
答:一人同时具有注册证书、技术职称、岗位证书、技术工人证书中两个及以上的,只能作为一人考核;但一个同时拥有注册证书和技术职称的,可以同时作为注册人员和技术职称人员考核。例:一人有多证(如:建造师证、职称证、技术工人证、现场管理人员证),如果企业一次同时申报三项资质(资质A、资质B、资质C);企业可以在资质A用该人的职称证(和建造师证),在资质B用该人的技术工人证,在资质C用该人的现场管理人员证。
17、资质申请(换证)申报程序。
答:企业在资质申报前应完成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具体采集程序可参照《市人员信息采集办法》,资质申报可参照《市审批程序》,资质换证可参照《市换证通知》。
17、外省的职称证书如何认定?
答:职称证书是指有权评审机构颁发的职称证书,外省发的证书可以认可,地方职称不认。一般情况高级职称由省级人事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评审部门发证,中级职称由设区的市人事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评审发证。
18、外省的现场管理人员岗位证书及技术工人证书如何认定?
答:外省的以上人员证书的认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颁证机构必须是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名录的;
2、应在颁证机构的门户网站可查询证书的信息。目前技术工人住建部的颁证机构名录未公布,故省外的此类人员证书暂不予以认可。
19、资质审核时对现场管理人员同一岗位的专业进行考核吗,如申报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提供施工员(市政专业)是否认可?
答:资质考核时根据各资质类别标准的要求,对各类人员是否齐全和总数量进行考核,考核时只考核名称不考核专业,如房屋建筑专业施工员、公路专业施工员、水利专业施工员、市政专业施工员等,都按施工员计算。
20、企业以其全资或控股的劳务企业技术工人作为企业主要人员申请专业承包资质可以吗?
答:不可以,只能申请总承包资质时才可以用企业全资或控股的劳务企业技术工人作为企业主要人员申请,且技术工人社会保险应由其全资或绝对控股的劳务企业缴纳。
21、技术负责人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年限如何认定?
建筑业企业资质增项申报材料清单 篇5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一份及电子文档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正本复印件
4、申报资质上一或当期的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5、标准要求的主要设备购置发票
6、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7、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学历证明)复印件
8、现场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岗位证书复印件
9、技术负责人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技能证书
10、技术工人的身份证明、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复印件
11、企业主要人员申报前3个月的社会保险证明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优化措施 篇6
一、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重要性
(一) 资质管理有助于优化建筑企业自身结构
近年来, 虽然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部分建筑企业仍然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 生存发展举步维艰。究其原因, 是某些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所能够承揽的业务范围十分有限, 业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通过资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行业壁垒, 改变当前单一平板型的业务结构, 从而不断扩大企业业务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1]。
(二) 资质管理有助于提高建筑综合竞争实力
虽然资质代表的是建筑企业的能力和资格, 但是在划分资质等级时不能仅仅考虑这一个因素, 应当将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同时列入参考范围, 这样才能对建筑企业资质作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时, 资质成为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代表,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通过资质管理可以促使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信誉度, 从而获得更高等级的资质[2]。因此, 资质管理是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建议
广大建筑企业在意识到资质管理对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之后, 下一步就是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优化资质管理, 不断提高资质管理水平。本文将从资质类别、服务范围、信用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以期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优化提供参考。
(一) 合并资质类别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3]按照施工性质及技术特点将建筑施工承包企业划分为十二个资质类别, 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等、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等。《规定》中过于细致的资质划分办法不仅给建筑企业资质认定带来了困难, 而且还直接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 应当对现有的资质类别进行适当的合并, 降低建筑企业的准入门槛, 为企业自主选择承揽工程业务创造更多的空间, 从而不断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资质类别的合并有助于实现建筑施工市场的公平竞争, 避免因政府的强制性规定造成不平等现象, 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 一些资质等级较高的建筑企业仍可充分发挥其优势, 避免出现不同资质等级企业过分竞争的情况。合并资质类别对低等级资质企业来讲具有鼓舞激励作用, 可以充分激发其竞争、创新意识, 最终实现整个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
(二) 扩大服务范围
我国目前的资质管理模式仍然以政府主导为主, 政府在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干预及管理权力。政府主管部门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出发制定了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这种情况限制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使某些建筑企业被排斥在准入门槛之外[4]。市场竞争应当是公平、公正的, 不应当为了保护某一方的利益而随意抬高门槛, 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获得竞争机会。建筑企业之间的壁垒不应当由政府部门强制催生, 而应当由市场自身调节功能产生, 因此, 政府不应当以行政手段进行过度的干预和划分, 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不断降低市场准入标准, 鼓励企业扩大业务服务范围。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第二大产业, 应当跳出第二产业的格局限制, 将业务范围伸向其他产业领域。第三产业即不生产物质产品的服务业, 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建筑企业应当抓住市场机遇, 努力向第三产业进军, 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在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尽快实现现代化建筑企业转型[5]。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帮助建筑企业联合其他产业发挥竞争优势, 在经营好主业的基础上拓宽服务范围, 向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行业挺进, 从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三) 强化信用和品牌建设
建筑企业的信用建设离不开政府、企业自身、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努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政府主管部门作为主体应当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宣传和统一的管理, 此外, 还需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法制监督和管理。建筑企业的信用建设管理可以参考银行信用体系, 合理划分企业信用等级并在互联网平台上统一公示, 以此督促企业不断强化自身信用建设。对于出现信用问题的建筑企业也应当加强惩戒, 督促其尽快整改, 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的规范和信息化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行业有一个良好的秩序,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品牌作为建筑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 知名品牌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筑企业应当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 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关键是诚实守信, 途径是强化信用建设, 由此可见, 信用和品牌建设不仅是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更是实现企业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
结语:
建筑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有效应当激烈的市场竞争, 资质作为企业实力的一种表现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建筑企业自身, 都应当意识到资质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强化资质管理, 提高资质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行业获得空前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秋明.如何优化建筑业资质结构——山西省建筑企业资质结构状况调查[J].施工企业管理, 2013, 02:78-80.
[2]孙申基, 刘科军.要与时俱进地搞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浅谈学习2007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体会[J].甘肃科技, 2013, 01:88-92.
[3]刘哲生.建筑劳务企业资质及从业资格的思考与修订建议——基于建筑业和劳务企业发展的视角[J].建筑经济, 2013, 03:5-8.
[4]李百吉, 郭正权.中国建筑业市场发展现状与优化措施研究——基于SCP范式视角的中国市场建筑业发展现状与优化措施研究[J].前沿, 2010, 19:81-85.
【建筑资质申报】推荐阅读:
建筑企业资质申报程序09-13
建筑企业申报资质办理部门及申报流程09-22
南京市建筑业企业申报资质流程12-03
忻州建筑资质代办 山西建筑企业资质核准11-10
建筑资质申请报告05-31
建筑公司资质办理06-28
建筑公司资质等级11-29
建筑资质升级申请材料05-14
陕西建筑企业资质查询05-28
三级建筑企业资质标准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