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的原理

2024-09-09

混凝的原理(通用3篇)

混凝的原理 篇1

关键词:水处理药剂 残余 混凝 循环水 排污水

0 引言

目前我国在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系统当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出现污堵现象,杀菌剂对于反渗透膜、超滤等的不良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使用缓蚀阻垢剂以及杀菌剂,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缓蚀阻垢剂有两种,即有机磷酸类和多元磷酸类。这两种类型的缓蚀阻垢剂较为稳定,而且能够抗高温,拥有使用的剂量较少、效果好等优势。为了有效的抑制水中菌藻和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选择使用杀菌剂。虽然各种水处理药剂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帮助处理污水,但其也会对下一步的处理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以下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分析了对混凝的影响。

1 实验研究

1.1 实验相关药品和仪器的准备 所需药品: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分析纯;氨基三亚甲基膦酸,质量分数是50%;羟基亚乙基二膦酸,质量分数是百分之四十五;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质量分数是百分之四十五。

实验仪器:JJ-4型六联电动搅拌器;LP2000—11型实验室台式浊度测定仪,HANNA;TGL一18C型高速台式离心机。

1.2 实验的方式和步骤

①水质。选择某炼化公司的污水作为实验用水,其具体的水质情况是:PH在7.3左右,5.01NTU的浊度,并且其中每1L当中含有312毫升的Ca2+,98毫升的Mg2+,532毫升的Cl-,384毫升的SO42-。以CaCO3计,总的硬度和碱度分别是每1L当中有997毫升和390毫升。②方法。首先在容量是1000毫升的烧杯中放入五百毫升废水,然后分别投入不同体积的水处理药剂,在废水当中的残余药剂浓度保持在每升分别达到10、20、30、40、50毫升。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再将每升当中含有15毫升的混凝剂,以及每升当中0.2毫升的助凝剂加入当中。接下来使用六联搅拌器,最开始使用每分钟300圈的速度保持60秒的搅拌时间,在药剂和废水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混合之后再减速为每分钟70圈,慢速的搅拌十分钟,以促进絮体成长。在废水的搅拌完成之后,将废水放入500毫升的量筒当中,并且将絮体沉降100毫米所需要的时间记录下来。在此之后需要进行静置,时间为三十分钟,在液体以下大约2.5厘米的地方取水作为样本,并且测试上清液的浊度、COD、絮体体积和泥渣虚度。③分析和测定。对于COD的测定参照GB 11914-19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浊度的测定使用LP2000-11型浊度仪。进行絮体的体积测定,先将泥渣放入量筒,在进行了三十分钟的沉淀之后进行记录。

絮体沉降的速度可以使用v表示,在废水和混凝剂经过了充分的混合搅拌之后,将其放入500毫升量筒。当发现其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絮体,则开始记录。将t设为絮体经过100毫米需要的时间,具体公式如下:

v=■

用S表示泥渣虚度,使用带有刻度的离心管收集实验所得泥渣,通过数据读取获得体积为V1。然后将泥渣放入离心机中,通过每分钟4000圈的离心,保持该速度五分钟时间,最后获得压实之后的体积V2。泥渣虚度S的计算公式如下:

S=■

2 残余水处理药剂对于混凝的影响分析

2.1 对浊度的影响 当加入的是1427之时,在进行了充分的混合且均匀之后,发现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絮体。然后加入混凝剂,通过快速的搅拌之后,发现絮体发生了破碎现象,且再次形成较为困难。在静置后沉降的速度较慢,沉淀完成之后形成了较为混浊的上清液。加入ATMP,在加入的浓度较低之时,会产生较小的絮体,当浓度较高之时几乎不再产生絮体。在通过静置沉淀之后,发现形成澄清的上清液。当加入的是HEDP,在搅拌当中絮体就会产生,在静置当中沉降的速度较快,形成较为澄清的上清液。通过三十分钟的静置之后,通过对浊度的观察和记录,发现三种药剂对于浊度的影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又以1427的影响最大。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将水处理药剂加入当中,在整个混凝过程当中会有一些小的絮体生成,这些絮体无法得到完全的沉降,浊度变大,混凝效果不佳。

2.2 对絮体的沉降影响 通过在废水中加入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药剂,发现其对于絮体沉降的影响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药剂是1427之时,絮体明显减缓了沉降速度,速度在每升10-30毫克范围之内沉降较为缓慢,在之后速度大幅度降低。而加入ATMP和HEDP之后,虽然总体也是呈现减缓现象,但是相对而言变化较平稳。通过水处理药剂的加入,在废水当中絮体形成的密度变小,加大了水体对于其的阻力影响,所以沉降速度相应变慢,而且药剂的质量浓度越高速度越慢。在同样的条件之下,使用1427的沉降速度最小,这说明该药剂使得絮体密度最小,水体阻力最大。当药剂浓度超过了每升40毫克,HEDP和ATMP二者对于沉降速度的影响相似,由此可见有机磷系阻垢剂在使用当中,使用的浓度较高之时,则对于沉降的影响具有相似性。

2.3 对COD的影响 如图2所示,是药剂对于COD的影响图。由图可见,在没有残余药剂的情况之下,上清液当中的COD含量最低。再将三种不同的药剂加入,并且浓度达到每升五十毫克之时,在混凝当中去除COD的效果不佳。

2.4 影响泥渣体积 通过使用三种不同的药剂,实验结果显示,针对影响泥渣体积这部分而言,三种药剂都会对其有所影响。其中,HEDP的影响最大,当浓度保持在每升50毫克之时,泥渣的体积是6毫升,不加药剂之时是15.5毫升,对比十分鲜明。产生如此结果的原因是:在使用了1427药剂之后,絮体变得蓬松,药剂浓度上升絮体的体积随之上升。在使用有机磷系阻垢剂之后,残余的药剂改变了絮体排列方式,或者改变作用力,进而致密了絮体,最终使得药剂浓度上升泥渣体积呈现下降趋势。

2.5 影响泥渣虚度 通过实验当中的观察记录和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药剂对于泥渣的虚度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说来,泥渣的虚度随着药剂浓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果泥渣的虚度值较大,说明泥渣当中水分的含量较高,密度小,沉降性差。在使用了ATMP,发现其对于泥渣虚度的影响最大,最大值可以达到4.4,和没有加入这种药剂相比约是其的两倍。并且在不同浓度之时,ATMP对虚度的影响都比另外两种药剂更加明显。

3 结论

综上所述,残余的水处理药剂对于混凝的影响较大。通过实验可知,在实验所要求的浓度范围之内,影响絮体沉降速度最明显的是1427,同时其对于浊度的影响也十分明显。HEDP明显的对泥渣体积,以及废水当中的COD有最大影响。而ATMP则最显著的对泥渣虚度造成影响,并且在对于混凝的影响当中,和药剂的浓度之间属于一种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解洪梅.高含盐石化污水处理研究进展[J].齐鲁石油化工,2009,01:64-70.

[2]陈颖敏,孙心利,吴静然.循环水排污水回用中磷系阻垢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及措施[J].热力发电,2010,01:95-99.

[3]王平,刘朝阳,王辉新.循环水排污水回用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02:144-146.

[4]王建军.探讨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方案[J].能源与节能,2013,

08:75-76.

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篇2

有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一、判断题(请在你认为正确陈述的各题干后的括号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尺寸越大,强度越高。( )

2.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

3.普通热轧钢筋受压时的屈服强度与受拉时基本相同。( )

4.钢筋经冷拉后,强度和塑性均可提高。( )

5.冷拉钢筋不宜用作受压钢筋。( )

6.C20 表示fcu=20N/mm。( )

7.混凝土受压破坏是由于 )

8.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

9.混凝土在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双向作用下,抗剪强度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

10.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 )

11.线性徐变是指压应力较小时,徐变与应力成正比,而非线性徐变是指混凝土应力较大

时,徐变增长与应力不成正比。( )

12.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胶结力也愈大( )

13.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 )

第3 章 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 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压钢筋配置越多越好。( )

2. 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的。( )

3. 实际工程中没有真正的轴心受压构件。( )

4. 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高。( )

5. 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受压时纵筋容易压曲,所以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最大

取为400N/mm2。( )

6.螺旋箍筋柱既能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又能提高柱的`稳定性。( )

第4 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 )

2. 对于x hf的T 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bf 的矩形截面梁,

所以其配筋率应按 As

bh0?f??来计算。( )

3. 板中的分布钢筋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下面。( )

4. 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于改善梁截面的延性是有作用的。( )

5. 双筋截面比单筋截面更经济适用。( )

6. 截面复核中,如果 b ,说明梁发生破坏,承载力为0。( )

7. 适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始自于受拉钢筋的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破坏。( )

8. 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处于梁工作的第Ⅲ阶段。( )

9. 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b的确定依据是平截面假定。( )

第5 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1. 梁截面两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

2. 梁剪弯段区段 )

混凝的原理 篇3

【摘要】混凝土的冬期受冻在工程实际中影响很大,本文从受冻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如何防治冻害处理等角度阐述了混凝土防冻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混凝土冬期施工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混凝土

受冻原理

防冻治冻

强度

混凝土常温施工一般都比较熟悉,各地差异不大,影响因素亦较少,但对于冬期施工尤其是北方(天津)来说,由于气温较低,最低要降到-15至-20℃,如采用常温的一套施工方法就不适应了,无论在材料、设备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一些特殊的措施,这些都是由于冬期施工的特殊性而定的。混凝土工程的冬期施工和常温施工不同,由于自然气温已降低到0℃以下,从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保温、防风、防失水等措施,尽量给混凝土创造正温养护环境,使混凝土能不断凝结、硬化、增长强度。

一、混凝土冻害及冬期施工原理

1、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的定义

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总则“冬期施工”的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统计资料,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2、混凝土冻害原理

冬期施工时,气温低,水泥水化作用减弱,新浇混凝土强度增长明显地延缓,当气温降至0°C以下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混凝土强度已停止增长。新浇混凝土中的水可分两部分:一是吸附在组成材料颗粒表面和毛细管中的水,这部分水能使水泥颗粒起水化作用,称为“水化水”;二是存在于组成材料颗粒空隙之间的水,称为“游离水”,它只对混凝土浇筑时的和易性起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取决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化水与水泥的水化作用及游离水的蒸发。因此,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在湿度一定时就取决于温度的变化。特别是气温降至混凝土冰点温度(新浇混凝土冰点温度为-0.3°C~-1.5°C)以下时,混凝土中游离水开始冻结,气温降至-4°C时,水化水开始冻结,水化作用停止,冻结后的水体积膨胀约8%~9%,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强大的冰胀应力,将强度尚低的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同时降低了水泥与砂石和钢筋间的粘结力,导致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新浇混凝土在养护初期遭受冻结,当气温恢复到正温后,即使正温养护到一定的龄期,也不能达到其设计强度,这就是混凝土的早期冻害。研究表明,塑性混凝土终凝前(浇后3~6h)遭受冻结,开冻后后期强度要损失50%以上,凝结后2~3天遭冻,强度损失15%~20%。实验证明,混凝土遭受冻结的危害程度还与冻结前混凝土的强度、水灰比、水泥标号、养护温度等有关。如果混凝土受冻前已经具备抵抗冻胀应力的强度,则混凝土内部结构就不致受冻结的损害。

3、混凝土冻害防止原理

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的措施有两类:一是早期增强。主要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使之尽早达到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具体措施有:使用早强水泥或超早强水泥,掺早强剂或超早强剂,早期保温蓄热,早期短时加热等;二是改善混凝 土的内部结构。具体做法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排除多余的游离水,或掺入减水型引气剂,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还可掺防冻剂,降低混凝土的冰点温度。

二、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材料的品种和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如:水泥的品种、水泥中不同矿物成份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较大。同等水泥用量的拌合物,水泥标号等级高的,混凝土的强度必然高;骨料的颗粒组成不好,搭配得不密实,含有泥土、杂质等过多,都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是影响强度的重要因素。比如减少拌合用水和所用水泥的比例,适当增多水泥浆的含量,都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反之则显著降低。在施工中混凝土作业的各个环节,准确称料,适度的拌合和振捣,加强养护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很大。

三、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是指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即新浇混凝土在受冻以前达到某一初始强度值,然后遭到冻结,当恢复正温养护后,混凝土强度仍会继续增长,经28d标准养护,其后期强度可达设计标准值的95%。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早期受冻临界强度分为未掺外加剂的普通混凝土和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两种:未掺外加剂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普通混凝土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小于C10 不得小于5N/mm2。掺防冻剂的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为:-15℃以内时不得低于4N/mm2,-30℃以内时不得低于5N/mm2。

四、混凝土在冬期施工时应采取的措施

1.冬期施工中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优先选用活性高、水化热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标号不应低42.5,最少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Kg/m3。

2.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保证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结块等其它宜冻裂物质。混凝土拌制采取加

000热水法,水温随大气温度进行调整,(气温在0C以上时,水温控制在30±5C;气温在-5C以上时,水00000温控制在45±5C;气温在-5C至-10C时,水温控制在55±5C;气温在-10C以下时,水温控制在65±0005C;)确保混凝土出机温度、入模温度满足以下要求:气温在-5C以上时,混凝土出机温度达到15±5C;00000气温在-5C至-10C时,混凝土出机温度达到20±5C;气温在-10C至-15C时,混凝土出机温度达到25000±5C。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出罐温度不低于10C,保证入模温度大于5C。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6。

4.使用超早强剂效果明显,制作同条件试块3天试压强度达到30%,14天达到100%。

5.混凝土搅拌前,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50%。经加热后的材料投料顺序为:先将水和沙石投入拌和,然后加入水泥。

6.混凝土的运输过程是热损失的关键阶段,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混凝土的热损失,同时应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常用的主要措施为减少运输时间和距离;使用大容积的运输工具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7.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钢筋和模板上的冰雪和污垢,尽量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防止热量散失过多。当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C。

8.冬期施工混凝土振捣应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比常温时有所增加。

9.混凝土现浇板上的后序工程规定:混凝土初凝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时间由工程项目部人员及监理人员现场确定。班组人员接到“同意下道工序施工”的通知后方可进行施工。

10.混凝土的保温措施:

(1)框架柱:混凝土拆模后立即在其表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在外裹草帘被,用绑扎丝捆结实。该工序由混凝土施工班组具体执行,项目部质检员负责验收。

(2)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其上面覆盖一层塑料布、二层草帘被,其间做好测温记录。根据测温记录随时计算混凝土的成熟度,成熟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结语 在冬期进行施工的工程,如选择方法不佳,措施不当,极易出现事故,浪费资金,拖延工期。而在整个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的确定及控制,是保证的工程质量重要措施,其中早期受冻临界强度又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 前提,只有早期受冻临界强度保证了,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不受冻害,才能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继续发展,对于建筑物混凝土冻融破坏,应坚持防重于治,首先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合理进行配合比设计(水泥品种的选择、外加剂的选用等等);其次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加强工程运行中的养护管理以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企业seo工作流程下一篇:夜晚的大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