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原理(精选9篇)
测试原理 篇1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 共54分)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
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②电解过程中,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反应物中;③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⑤溶液中的离子数目越多, 溶液的导电能力就越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2.S (单斜) 和S (正交) 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 S (单斜, s) +O2 (g) SO2 (g) ; △H1=-297.16 kJ·mol-1; ② S (正交, s) +O2 (g) = SO2 (g) ;△H2=-296.83 kJ·mol-1 ;③ S (单斜, s) S (正交, s) ;△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3=0.33 kJ·mol-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 (单斜, s) = S (正交, s) ;△H3<0,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 (单斜, s) = S (正交, s) ;△H3>0,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3.在101 kPa和25℃时, 有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A) H2燃烧生成1 mol H2O (g) 时, 放出241.8 kJ的热量
(B)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C) O2 前面的
(D) 1 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44 kJ的热量
4.下列可逆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A) 2HBr (g) Br2 (g) +H2 (g) , 增大压强, 体系颜色加深
(B) N2 (g) +3H2 (g) 2NH3 (g) , 测得正反应速率v (N2) =0.02 mol·L-1·min-1, 逆反应速率v (NH3) =0.01 mol·L-1·min-1
(C) 2SO2 (g) +O2 (g) 2SO3 (g) , 在t1~t2时间段SO2的转化率为40%
(D) 2CO (g) +O2 (g) 2CO2 (g) , 混合物中CO、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5.反应aA (g) +bB (g) cC (g) +dD (g) 改变条件达到平衡后D的浓度随条件改变的关系如图1, 试判断此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和△H正负 ( )
(A) a+b<c+d, △H<0
(B) a+b<c+d, △H>0
(C) a+b>c+d, △H<0
(D) a+b>c+d, △H>0
6.在一定温度下,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N2和3.0 mol H2,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在该容器中开始时充入2.0 mol N2和6.0 mol H2, 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 )
(A) 若为恒容容器, n (NH3) =1.2 mol
(B) 若为恒容容器, n (NH3) >1.2 mol
(C) 若为恒压容器, n (NH3) >1.2 mol
(D) 若为恒压容器, n (NH3) <1.2 mol
7.如图2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
(A) 反应达平衡时,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若反应为A (g) +B (g) C (g) , 则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增大A的浓度所致
(C) 由图像关系可以判断,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由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1=K2
8.为了鉴别两瓶未贴标签的等体积的pH=2的醋酸溶液和pH=2的盐酸溶液, 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 )
(A)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Zn粒看起始速率的快慢
(B)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
(C)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D) 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 用蒸馏水分别稀释100倍, 再用pH试纸测pH值
9.在下列溶液中, 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
(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 c (H+) =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D) 碳酸氢钠溶液:K+、SO
10.有pH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NaY、NaZ,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
(B) HX、HY、HZ三者均为弱酸
(C) 在X-、Y-、Z-三者中, 以Z-最易发生水解
(D) 中和1 mol HY酸, 需要的NaOH稍小于1 mo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NH+4+H2ONH3·H2O+OH-
(B) S2-+2H2OH2S+2OH-
(C) H2S+H2OHS-+H3O+
(D) NaHSO3Na+H+ + SO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 所得溶液中:c (Na+) +c (NO+) c (Ac-) +c (OH-)
(B) 酸性溶液中K+、Fe3+、I-、SO
(C) pH=3的Na2SO4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c (Na+) =2c (SO
(D) 在0.1 mol/L的Na2S溶液中:c (Na+) 2{c (S2-) +c (HS-) +c (H2S) }
13.已知AgCl (s) Ag+ (aq) +Cl- (aq) 的平衡常数Ksp=c (Ag+) ·c (Cl-) , 称为溶度积常数, KSP (AgCl) =1.8×10-10.某温度时, AgCl (s) Ag+ (aq) +Cl- (aq)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 通过稀释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 d点有AgCl沉淀生成
(D) c点对应的KSP小于a点对应的KSP
14.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 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 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4OH-AlO-2+2H2O
(C) 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15.图4是一燃料电池化学原理示意图, 该燃料电池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A) 电极A为电池负极
(B) 电极B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
(C) 溶液pH保持不变
(D) 燃料电池工作时不会出现火焰
16.用Pt电极电解含有各0.1 mol Cu2+和X3+的溶液, 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 (g) 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 ( mol) 的关系见图5.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 Cu2+>X3+>H+
(B) H+>X3+>Cu2+
(C) X3+>H+>Cu2+
(D) Cu2+>H+>X3+
17.用惰性电极电解Fe2 (SO4) 3和CuSO4的混合液, 且已知Fe2 (SO4) 3+Cu2FeSO4+Cu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 当有Cu2+存在时Fe3+不放电
(B) 首先被电解的是Fe2 (SO4) 3溶液, 后被电解的是CuSO4溶液
(C) 阴极上首先析出铁, 然后析出铜
(D) 阴极上不可能析出铜
18.关于下列电化学装置图 (图6) 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 ①装置中阴极处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
(B) ②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 ③装置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
(D) ④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4小题, 共20分)
19. (4分) 在化学反应中, 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 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图7, 然后回答问题.
(1) 图中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该反应 (填“需要”或“不需要”) 加热, 该反应的△H=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
(2)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0. (6分)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2X (g) +Y (s) Z (g) +W (g) , 若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1.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 该反应为反应 (选填吸热、放热) .
(3)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 容器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c (X) 不变
(C) v正 (Z) =v逆 (W)
(D) c (Z) =c (W)
(4) 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对于上述反应, 加入2 mol X达到平衡后物质X的体积分数为a;若再加入1 mol X达到新的平衡时 (Y足量) , 物质X的体积分数______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1. (5分) 有pH均为2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瓶溶液:
(1) 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c1、c2、c3, 则其关系是 (用“>、<、=”表示, 下同) .
(2) 取同体积的三种酸分别加蒸馏水稀释到pH=6, 需水的体积依次为V1、V2、V3, 则其关系是.
(3) 完全中和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三份NaOH溶液时, 需三种酸的体积依次为V1、V2、V3, 则其关系是.
(4) 取同体积的酸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 反应开始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a1、a2、a3, 则其关系是;反应过程中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b1、b2、b3, 则其关系是.
22. (5分) 在图8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 放入500 mL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溶液进行电解, 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 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 停止电解, 取出A电极, 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2) 写出电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电解后溶液的pH为;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则需加入, 其质量为. (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三、实验题 (本题共12分)
23. (12分) 日常生活中使用铝合金中的铝来自于电解氧化铝.工业上电解氧化铝要求其纯度不得低于98.2%, 而天然铝土矿的氧化铝含量为50%~70%, 杂质主要为SiO2、Fe2O3、CaO、MgO、Na2O等.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9:
一些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加入盐酸时, 氧化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实验室进行步骤②③④的操作名称为.
(3) 固体A的化学式为, 物质C的化学式为;溶液中的Na+、Ca2+、Mg2+是在步骤中除去的.
(4) 步骤③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 步骤④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
(5) 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2小题, 共14分)
24. (6分) 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 c (H+) = 10x mol/L, c (OH-) = 10y mol/L, x和y的关系如图10所示.计算:
(1)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多少?
(2) 该温度下, 0.01 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多少?
25. (8分)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 (g) +3H2 (g) CH3OH (g) +H2O (g) ;△H=-49.0 kJ/ mol, 测得CO2和CH3OH (g)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1所示.
试求:
(1) 该密闭容器的体积
(2)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
(3) 达到平衡时, 氢气的转化率为多少?
(4) 该温度下, 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 (D) 2 . (C) 3 . (B) 4 . (C) 5. (C) 6. (B) 7. (C) 8 . (D) 9 . (C) 10 . (D) 11. (C) 12. (B) 13. (C) 14. (C) 15. (C) 16. (D) 17. (B) 18 . (D
19. (1) 放热; 需要;- (E1-E2)
(2) 409.0 kJ·mol-1
20. (1) K=c (Z) ·c (W) /c (X) 2 (2) 吸热 (3) (B) (C) (4) 大于
21. (1) c3>c1>c2 (2) V1=V2<V3 (3) V1=V2>V3 (4) a1=a2=a3b1=b2<b3
22. (1) 4OH--4e-2H2O+O2↑ (2) 2Cu2++2H2O2Cu+O2↑+4H+ (3) 1;CuO, 2g
23. (1) Al2O3+6H+2Al3++3H2O (2) 过滤 (3) SiO2 NaOH ④ (4) 略大于4.1.损失一点儿Al3+, 保证Fe3+沉淀完全5.2<pH<10.4 (5) 2Al2O3 (熔融)
24. (1) 10-15mol·L-1 (2) 13
25. (1) 1L (2) 0.225mol/ (L·min) (3) 75%
测试原理 篇2
下面是测试代码,只有通过MSN传送文件部分
CODE: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sgruaid.h” //这两个头文件就是接口的定义
#include “msgrua.h”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找找(没找着可以找我要)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Messenger *pIMessenger = NULL; //a pointer to an IMessenger interface BSTR pbstrName, bstrFriendName;
IMessengerContact *MsnContact;
IMessengerContacts *MsnContacts;
IMessengerWindow *pIMsnWindow;
__MIDL___MIDL_itf_msgrua_0000_0002 dwStatus;
VARIANT vaTemp;
BSTR bstrFileName;
char *szOpenDlg;
char szMsnWindowsClass[] = “IMWindowClass”;
char szButtonText[] = “打开(&O)”;
HWND hWnd = NULL, hBtn = NULL;
DWORD dwControlId = 0;
char szCurDir[MAX_PATH], szBuf[MAX_PATH];
CoInitialize(0); //初始化COM库
CoCreateInstance(CLSID_Messenger, NULL, CLSCTX_ALL, IID_IMessenger, (void **)&pIMessenger); //创建一个实例
pIMessenger->get_MyContacts((IDispatch**)&MsnContacts); //取得好友列表
pIMessenger->get_Window((IDispatch**)&pIMsnWindow);
long nCount;
MsnContacts->get_Count(&nCount); //得到好友数
for (int i = 0; i < nCount; i++)
{
MsnContacts->Item(i, (IDispatch**)&MsnContact);
MsnContact->get_SigninName(&pbstrName); //账号
MsnContact->get_FriendlyName(&bstrFriendName); //签名
szOpenDlg = _com_util::ConvertBSTRToString(bstrFriendName);
MsnContact->get_Status(&dwStatus);
if (dwStatus == MISTATUS_ONLINE) //判断是否在线
{
GetCurrentDirectory(MAX_PATH, szCurDir);
lstrcat(szCurDir, “”);
lstrcat(szCurDir, “TestMsn.exe”);
lstrcpy(szBuf, “发送文件给 ”);
lstrcat(szBuf, szOpenDlg);
bstrFileName = _com_util::ConvertStringToBSTR(szCurDir);
vaTemp.vt = VT_BSTR;
vaTemp.bstrVal = pbstrName;
pIMessenger->SendFile(vaTemp, bstrFileName, (IDispatch**)&pIMsnWindow); //发送文件
do
{
hWnd = FindWindow(NULL,szBuf);
hBtn = FindWindowEx(hWnd, NULL, NULL, szButtonText);
& hBtn));
dwControlId <<= 16;
dwControlId |= 1;
PostMessage(hWnd, WM_COMMAND, (WPARAM)dwControlId,(LPARAM)&(hBtn));
keybd_event(VK_RETURN, 0, 0, 0);
keybd_event(VK_RETURN, 0, KEYEVENTF_KEYUP, 0);
}
MsnContact->Release;
MsnContacts->Release();
pIMessenger->Release(); //释放相关资源
CoUninitialize();
ExitProcess(0);
return 0;
交流采样测试仪的原理与特点 篇3
1 工作原理及技术性能
1.1 装置简介
该装置是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一款专门用于交采装置自动检定的数字式校验装置。装置内置高稳定度三相交直流标准源, 提供标准源、输出源、标准表、钳形表多种工作模式, 采用功率算法, 提供“真无功”及多种“人为无功”测量方式。三相交流源是模拟的三相功率源, 负载电流独立与电压源可以任意调节三相电压与三相电流之间的相位变化, 装置还输出标准谐波, 可单次或任意叠加多次幅度与相位均可调的谐波分量, 可模拟信号畸变、电力系统故障各种现象。装置结构小巧, 配合钳形表测量功能, 便于携带至现场完成实负荷检定。
1.2 工作原理
装置采用C高级语言, 以ARM处理器为硬件开发平台, 大量运用高速、高精度的AD、DA转换模块, 及CPLD、FPGA等大规模逻辑集成电路。装置主要由微处理器 (CPU) 、数字及人机交互单元、信号发生单元、电压输出控制单元、电流输出控制单元、测量单元、直流电压、电流输出/测量单元、变送器直流输入测量单元和电源模块等组成。装置微处理器接收到人机交互单元发出的信号, 将信号隔离后, 分别向六通道高分辨率AD发送指令, 输出一个电压基准信号。此信号与反馈信号经过积分器达到一个稳定的电压值, 控制脉宽调制器生成正弦波信号的幅值。该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后, 经变压器输出三相交流电压电流, 再通过高性能电压电流互感器将输出信号进行采样, 作为反馈信号经过仪用放大器, 对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入积分器负端, 从而构成一个闭环负反馈系统。同时反馈信号送入高速采样模块, 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隔离模块进入主控单元分析处理, 从而计算出各相电压电流及功率值等电量。采用国外集成功率放大芯片实现测试电源的功率放大电路, 具有集成度高、信号低失真, 调试生产容易, 故障率低, 维修方便等特点。装置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1.3 装置特点
(1) 装置稳定度高, 调节精度好。
装置采用优越闭环控制原理, 使用了大量高速、高精度的采集电路和数模转换电路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相位、频率、谐波等电量, 大幅提高输出稳定度, 最优可达0.005%/min。信号发生电路是三相电源的核心, 装置信号发生单元由FPGA (含六路正弦波ROM表) 、频率可控方波信号发生电路、D/A转换器、调幅D/A、低通滤波和稳幅电路等组成。稳幅电路采用20位电压型高精度调幅D/A实现精细调幅, 保证了输出的三相高稳定恒压源和恒流源特性。选用的ROM表可使相位调节细度达到0.005°, 频率细度达到0.001Hz, 总谐波失真小于0.2%。
(2) 具备灵活、便利的手动和自动校验功能。
该装置由于采用了触摸屏设计, 配备了一块分辨率为800*600的7寸超大液晶屏, 高亮清晰, 且功耗低。大屏幕的设计, 使用户可以全面直观的查看当前所需的各种信息。装置具有旋转编码器调节、按位调节、百分比步进调节等多种量值调节方式, 方便用户手动校验。采用触摸屏, 全触摸操作方式, 人机交互界面友好, 可以便捷的进行各项操作, 大大提高了检定效率。
装置体积适中, 携带起来比较方便, 便于现场校验。该装置还提供标准表和钳形表测量模式, 通过选配钳形电流夹, 可对交流采样器进行在线测量 (实负荷校验) , 从而实现将在线 (实负荷) 校验与离线 (虚负荷) 校验组合起来。
(3) 全自动检测。
装置配合上位机软件, 具备全自动检验功能, 支持多种通讯规约, 可大幅提高检定效率。
在标准装置与被测试设备按试验接线连接完成后, 依照程序设定自动完成各测试点标准值的升降、标准与被检表在该点的数据采集、基本误差计算等, 配合多量值检定模式, 检定时间可控制在4分钟内。检定结束后, 软件将测试数据、计算数据自动记录在数据库内, 并提供相应的数据管理功能。原始数据可导出至软件提供多种数据记录模板, 也可根据实际要求灵活定制。该上位机软件经过不断升级, 拥有庞大的数据规约库, 支持DL/T634.5101-2002、DL/T634.5104-2002、DL/T667-1999、IEC61850或DL/T860、DL450-91等常用规约, 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制定规约。同时该系统支持MIS、OA等系统, 可实现数据共享, 并预留了各种数据接口, 便于系统维护, 升级。
2 装置操作
2.1 虚负荷校验
使用标准装置, 对被校验交采装置的电压回路与电流回路分开供电, 电压回路与电流回路之间的相位由移相器或其它方法设置, 将标准装置显示的电量量值与被校验交采装置的电量量值进行比较, 计算出被校验交采装置在各校验点的误差。
2.2 实负荷校验
标准装置的电流回路与被校验交采装置的电流回路串联, 标准装置的电压回路与被校验交采装置的电压回路并联, 在电网的实际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和频率下, 将标准装置显示的电量量值与被校验交采装置显示的电量量值进行比较, 计算出被校验交采装置在该校验点的误差。
3 日常维护及使用注意事项
交流采样测试仪在没有经过充分预热或环境温度发生显著的变化时, 内部电路 (如运放、A/D) 等内部偏压会产生变化, 并由此产生的温度漂移会带来附加误差。装置的典型温度系数为5PPm/℃, 所以在使用前请先将装置预热设备1小时以上, 以保证使用精度。
装置共有4种无功测量方式, 对同样的无功量进行测量时, 因选择的无功测量方式不同而会产生较大的系统误差, 甚至会超过装置的等级误差。因此, 在无功功率检定时, 一定要用与被检表相同的无功测量方式进行检定, 方可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以假对假”的检定原则。
装置内使用了大量的CMOS器件, 而人体可感应上超过3k V的静电, 如对装置施加这么高的电压时, 将对装置造成较大干扰并可能引起器件损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 应注意以下方面: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使用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台;环境湿度≤40%, 特别是冬天, 尽量用加湿机来控制环境湿度;着装尽量采用纯棉麻服装 (化纤衣服更容易起电) , 有可能的话, 使用防静电手腕。
4 检验
会计学原理综合测试题1 篇4
会计学原理 课程综合测试1 学习层次:专科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称为()A、资本 B、资产 C、资金 D、权益
2、记账凭证编制的依据是()
A、原始凭证 B、经济业务 C、会计制度 D、会计科目
3、我国会计准则规定()
A、以营业为会计 B、以农业为会计 C、以日历为会计 D、以期末作为会计
4、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属于企业的()
A、资产 B、负债 C、费用 D、收入
5、材料明细账应采用()
A、“三栏式”明细账 B、“多栏式”明细账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D、“两栏式”明细账
6、流动资产是指其变现或耗用期在()A.一年以内 B.一个营业周期内 C.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 D.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
7、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的业务表明()A.债权增加 B.债务增加 C.收回债权 D.债务减少
8、固定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反映了现有固定资产的()A、原始价值 B、净值 C、累计折旧额 D、本期已提折旧额
9、在会计核算上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其所具体运用的会计原则是()A.权责发生制原则 B.配比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清晰性原则
10、登记账簿的依据一般是()A.会计分录 B.经济合同 C.会计报表 D.会计凭证
二、多项选择题(10*2分=20分)
1、下列账户,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的是()。
A、主营业务收入 B、生产成本 C、管理费用 D、材料采购
2、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
A、永续盘存制 B、权责发生制 C、收付实现制 D、实地盘存制
3、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方登记()
E、财务费用、报账制
E
A.资产增加 B.负债减少 C.所有者权益减少 D.成本费用增加 E.成本费用的减少或转销
4、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依据可能有()A.现金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
C.汇总现金收款凭证 D.转账凭证
E.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5、下列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有()A、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 B、用银行存款偿还货款 C、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D、用现金归还借款
6、所有者权益包括()
A、长期投资 B、实收资本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
7、用红色墨水登记账簿时,适用于下列情况中的()A.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B.在不设置借方(或贷方)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或转销金额 C.在期末结账时,划结账标志线
D.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注明余额方向,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E.采用划线更正法改正错误时的划线 8.财产清查中银行存款清查的依据是()A.银行存款日记账 B.银行存款总账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D.银行对账单 E.银行存款实有余额
9、会计上允许采用的更正错误的方法有()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用涂改液修正
E、刮擦挖补
10、下列项目,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是()A.营业税金及附加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E.制造费用
三、简答题(3*8分=24分)
1、何为会计六要素?他们之间存在哪些数量上的关系?
答: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是对资金运动两种形态的基本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2、试简要叙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答:权责发生制指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特别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责任)的真正发生为基础进行。即:凡是收取一项收入的权利已经具备,不论企业是否取得这项收入上的现金,都应该要确认;只要主体已承担某项费用的义务,即使与该项义务相关联的现金支出行为尚未发生,也应入账确认为费用。
收付实现制它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
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
二者的区别是:(1)判别标准不同;(2)核算简易程度不同,显然权责发生制核算手续较复杂。(3)对本期损益的影响不同。
3、会计有何职能?如何理解会计的职能?
答:会计的职能,指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种活动,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不仅包括提供会计信息而且包括管理当局运用会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会计的职能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来讲,在生产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大致相同的。现代会计具有反映,控制和决策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生产过程进行综合反映,通过对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数量的反映,然后透过各种数字信息对再生产过程的质量方面进行认识。
会计控制职能,是会计本质的重要表现。该职能主要从价值运动的角度进行计划(预测或目标)的制定;组织计划的实施;把实绩同计划相比较,评价取得的成果,以及在评价计划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调整(修改)计划。
会计决策职能,一方面表现为参与企业最高层的决策,另一方面直接从事一些中层的业务性决策。
三种职能,反映是控制&决策的基础。控制必须借助于反映,决策更是离不开反映职能所提供的信息。
四、名词解释(4*5分=20分)
1、复式记账法
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予以登记,借以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双重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2.坏账损失
企业应收账款中最终未能收回的部分而形成的损失。3.账簿
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4、永续盘存制
也叫“账面盘存制”。这种盘存制度在存货明细账上逐日逐笔登记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和金额,平时先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再计算结存存货的成本。
5、实地盘存制:
又称“定期盘存制”或“以存计销制”,这种盘存制度定期实地盘点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或金额,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期末结存=本期发出”的公式倒算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或金额,平时只登记收到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不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五、业务题(26分)
1、假设某企业5月份发生了如下有关收入和费用的经济业务:(12分)
1).收到上期销售产品的货款9000元存入银行。其销货成本为5000元。2).本期售出A产品100件,货款8000元,其中4000元货款已收到并存入银行,其余4000元尚未收到。A产品单位成本50元。3)计提本月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2000元。4).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产品广告费1300元。5).4月初向银行借款,本月应承担利息费用270元。
要求:分别计算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下本期的收入数、费用成本数及利润数。
解:权责发生制下,本期收入=8000 本期成本费用=50*100+2000+1300+270=8570 本期利润=8000-8570=-570 收付实现制下,本期收入=9000+4000=13000 本期成本费用=5000+50*50+1300=8800 本期利润=13000-8800=4200
2、兰迪公司12月份发生了以下经济业务:(14分)
1)、本月生产A产品消耗材料150 000元,生产B产品消耗材料200 000元。2)、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车间用100 000元,管理部门用80 000元。
3)、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 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60 000元,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9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80 000元。4)、按A、B产品消耗材料比例结转分配制造费用。5)、A、B产品全部完工入库,结转成本。
6)、本月A产品全部销售,销售收入500 000元,增值税额85 000元,款已收存银行。同时结转已销A产品的生产成本。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2、解:
(1)借:生产成本-A产品
15万
-B产品
20万
贷:原材料
35万(2)借:制造费用 10万
管理费用 8万
贷:累计折旧 18万(3)借:生产成本 -A产品
6万
--B 产品
9万
制造费用
4万
管理费用
8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27万
(4)借:生产成本-A产品
6万
-B产品
8万
贷:制造费用
14万(5)借:产成品-A产品 27万
-B产品 37万
贷:生产成本-A产品27万
-B产品 37万(6)借:银行存款 58.5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8.5万
借:主营业务支出
27万
贷:产成品-A产品
测试原理 篇5
1.1本文编制的背景及意义
良好的网络室内覆盖在确保网络覆盖和质量竞争优势、确保用户业务体验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电信运营商多网协同战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LTE网络的快速部署,但是,当前传统室分系统建设存在的多网建设、多头管理、高投入、低效益、长周期、高整改等系列问题不容忽视。
1.2本文主要内容
前室分工程建设主要采用传统室分建设模式,室分工程建设投资收益比较差,占比较高。为提升室分工程投资效益比,采用Lampsite是提升现阶段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能力和效果一种重要手段。
运营商基站类型划分: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四种类型,室内分布系统基站类型分为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三种类型,本文研究室分Lampsite为Lampsite,其中,Lampsite为基带拉远的皮基站。
以下就Lampsite组网介绍以及覆盖性能研究。
二、设备介绍
2.1 Lampsite基带拉远皮基站设备介绍
2.1.1 Lampsite工作原理简介
Lampsite主要由BBU、RHub和p RRU三层架构组成。其中BBU是基带处理单元,实现基带信号处理功能,和现网BBU完全一样,可以和宏站(或室分)的BBU共建共享;RHub是实现光纤CPRI信号到GE电信号的转换,同时为p RRU实现Po E集中一体化供电和传输交换;p RRU是室内小功率射频拉远模块,负责传输BBU和天馈系统之间的信号。
2.1.1.1 Lampsite单模接入(LTE Only配置场景)
Lampsite单模接入(LTE Only配置场景),单站(BBU)最多支持24个RHub,192个p RRU配置;RHub可以从BBU的Slot0~Slot5基带板出光纤,如从Slot0/1/4/5槽位基带板出光纤,不能支持基带汇聚,单板支持的RHub小区数不能超过基带板支持规格;从Slot2/3槽位基带板出光纤,可以支持基带汇聚,从基带板出小区数不能超过BBU整框配置的基带板能力。单块LBBPd1基带板支持3个独立的LTE p RRU组,LBBPd3基带板支持6个独立的LTE p RRU组;单个BBU机框最多支持18个独立LTE p RRU组;LTE支持RHub下p RRU组分裂成不同p RRU组的扩容模式。LTE制式下,单个RHub可以分裂为4个独立的p RRU组,
2.1.1.2 Lampsite双模接入(LTE+GSM配置场景)
Lampsite双模接入(LTE+GSM配置场景)中,需要增加一个DCU,LTE信源通过光纤接入DCU,而GSM信源需要通过射频接入DCU,DCU通过光缆与RHub连接,其连接关系与Lampsite单模接入中BBU和RHub的连接关系完全相同。Lampsite优势分析以及使用场景推广
2.2 Lampsite优势以及适应场景
2.2.1 Lampsite技术优势
(1)结构简单,建设周期短
分布系统器件较少,施工较为简单;每个远端功率可调,无需进行分布系统的链路预算;网线较传统馈线轻软,易于施工。
(2)与宏网共网管,室内管理无盲区
覆盖末端可监控管理,室分系统无监控盲区;各楼层KPI及话务情况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一目了然。
(3)单LTE支持双路MIMO,无需室分改造
Lampsite为支持MIMO的双通道设备,可实现单路布放,双路功能。
(4)RRU共小区,可远程进行小区分裂
后台软件配置可实现多小区合并、分裂,对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及会议中心等场景的话务突发需求提供灵活、快捷的快速扩容,无需现场施工。
(5)支持多模多频
p RRU设备升级,可支持GSM(1800MHz)+TD-LTE(2300MHz)双模及GSM(1800MHz)+TD-LTE(2300MHz)+TD-SCDMA(A频段)三模。
2.2.2 Lampsite试用场景
根据Lampsite p RRU共小区及支持双路MIMO的技术特点,设备主要适用场景为交通枢纽、高档酒店、高档写字楼、会展中心、会议中心、购物中心及体育场馆等具有高数据流量、高ARPU值用户聚集、潮汐效应显著等特点的覆盖场景,但不适合小型覆盖场景及高层住宅小区的室内覆盖。
三、总结
Lampsite为室内分布的建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在传统的室内分布建设遇到瓶颈的时候,根据不同场景可采用适用该场景的Lampsite方案进行室内深度覆盖。
参考文献
[1]华为Lampsite产品简介
振动原理在道路测试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振动原理,道路,强度,弯沉
0 引言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得路基路面质量控制的程序越来越完善,要求的检测水平越来越高,而一般的检测已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检测的需要。虽然,为适应高等级公路质量检测的需要,少数省区引进了一些检测设备,但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靠引进设备来解决问题不是一个方向,因而,我们应该掌握现行检测仪器的原理,自己研制与开发,使主要检测设备国产化。道路测试中按检测原理,检测设备分有振动检测、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和激光检测等几种,本文选取振动技术,分析振动原理和振动检测的主要设备,说明振动原理在道路测试中的应用。
1 振动原理的概念及特点
道路中振动检测技术是用向地面瞬态锤击来测定它的强度与压实度(或密实度)的一种方法。路基路面在受到锤击后即刻就得到凹陷变形,或者产生一种传递振动波。这种凹陷或传递振动波即为检测所需要的主要参数,由于这种参数是依靠锤击后道路产生振动获得,因而,简称为振动检测技术。
在国内外利用锤击的方法来得到路基路面检测数据,主要集中在路基路面的强度与压实度方面。从理论上讲,无论是路基、路面均可用锤击的方法测定它们的强度和压实度(或密实度),但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只限于测定它们的强度。
2 振动原理综述
锤击式路基路面强度检测原理:用一定质量与形状的钢锤,由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即在路基路面上产生一种冲击波。由于冲击时间短,因此,这种波一般是脉冲波或尖峰波,这种冲击波随即被精密位移传感器或千分表所接受,就产生了脉冲反弹位移量。
除了用锤击方法测出压实层反弹位移量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锤击法测出路基的锤击凹陷,这种凹陷变形反映了压实土的抗力性能,而这种抗力又与压实土的回弹模量有关,很明显,回弹模量愈大,或土体愈坚实,则凹陷应愈浅,反之,愈深。显然,用这种方法与测定土体反弹量一样,同样也能确定压实土体的强度。对路面来说,特别对路面面层来说,其压实层的凹陷量只有1 mm左右的数量级,一般不易量出。因而,对于路面面层适宜的方法是测量它的反弹位移量,对于路面基层要视情况来定。
3 振动检测的主要仪器
3.1 便携落锤式路面弯沉快速测定仪
3.1.1 仪器主要结构
1)便携式机械测振结构。
便携式机械测振结构是最简易的一种结构形式。该结构制作方便,价格便宜,操作容易,是我国公路路面定点弯沉强度检查的一种适宜的现场测试仪器,主体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便携式落锤弯沉仪是由机械式测振架、圆钢球与落锤撞击垫板三部分组成,测振架长可为100 cm,底撑长为15 cm,三支与地面成30°;弹簧吸振能力大于90%;钢球直径为5 cm~8 cm;锤质量可为2 kg~3 kg;塑料垫板既薄且硬,耐击力强,安置塑料垫板的目的为保护路面不受直接冲击,尺寸可为10 cm×10 cm×0.3 cm。记数器为特制的千分表,即当千分表记数后,表针不会回零。
2)便携式电子测振结构。
便携式电子测振结构与机械测振结构相似,区别在于机械式测振结构用的是特制千分表,而电子测振结构用的是位移传感器。由于电磁灵敏度高,因此,位移计式测振结构的测量精度高,很适宜于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测定。
便携式落锤弯沉仪的结构与机械式测振所不同的只是换上了位移传感器,这种位移传感器可选择量程1 cm~2 cm即可。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脉冲反弹力驱动时,位移传转换器中的动变压器开始工作,增加的电流在A/D转换器中进行模数转换,其数字电流进入液晶记算器显示。
3.1.2 仪器工作基本原理
将一个重2 kg左右的钢球,在1 m高的高度处自由落下,球体落在离测力杆的尾端O位置的5 cm~7 cm处,对地面的冲击波使路面产生脉冲反弹,驱使测杆向上移动,即在特制千分表或位移计算器里记入了反弹位移量,这种反弹位移量即表示了路面的弯沉强度。如果事先知道了“反弹位移量与弯沉值”的关系曲线,即能通过反弹位移量反求得到路面弯沉值。
3.2 车载落锤式路面弯沉快速测定仪
车载落锤式路面弯沉快速测定仪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路面弯沉强度无损检测设备之一。车载落锤式分拖挂落锤式(或外载式)与内载落锤式两种。
3.2.1 仪器主要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外载拖挂式为常用,以该种仪器为例,来叙述其主要结构。图2为拖式结构方框图。
由图2看出,拖挂式落锤弯沉仪的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操纵盘,如图2a)所示。它由一批按钮组成。它操作液压缸,使测架升降,同时,操纵落锤下落与提升,另外还控制打印输出等。第二部分是液压升降架,如图2b)所示。它是由液压筒、升降架、电磁铁等组成,整套架子固定在拖车上,升降受液压筒控制。第三部分由弯沉盆测梁和传感器组成,如图2c)所示。在本仪中,测梁长25 m,传感部分用速度型传感器,全梁布置5个,间隔为0.5 m,包括击板底部1个,共6个速度型传感器,一次能测6个弯沉数据。第四部分是落锤和击板部分,如图2d)所示。除了四部分结构外,还有一套软件系统,主要是处理数据、存储与显示、打印等。
3.2.2 仪器工作基本原理
落锤式自动弯沉测定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按图3将测定车开到测定地点,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工作人员在驾驶室操作测定按钮,将液压升降架放下,测架随之落到路面,操纵按钮,使液压升降架上的电磁铁去磁,与测架脱钩,升起液压架,此时测架5个速度传感器至待测状态。与前述同时,操纵落锤系统液压部分,使击板下垂到路面,同样也处于待测状态。此时,按下按钮,电磁铁去磁,落锤与吸铁脱钩,自由下落,击至铁板,如锤头质量为5 000 kg,铁板触地面积为700 cm2,则锤击一下的压强为0.7 MPa,这相当于我国《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选定的标准黄河汽车对路面产生的单位压力。此时,6个速度传感器同时记录到下沉时的速度,送入数据处理装置,并对速度进行积分,得到中心弯沉值与弯沉盆,然后存储、打印与数字显示。
4 结语
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道路测试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提出道路检测中振动原理的概念,详细讲解振动原理,分析振动检测的主要仪器。从理论上讲,无论是路基、路面均可用锤击的方法测定它们的强度和压实度(或密实度),但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只限于测定它们的强度。
参考文献
[1]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S].
[2]李友好.路面弯沉检测设备应用技术及其相关性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03,10(S1):23-25.
[3]蔺满盈.路面自动弯沉仪数据采集系统[J].陕西公路,1995,9(3):60-62.
[4]闵江,任秉旭.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现场快速测试技术研究报告[R].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西安公路仪器设备.
[5]顾炳其(技术指导盛安连).路基压实度快速测定仪研制报告[R].西安:西安公路交通大学,1996.
[6]洪斌.路基路面弯沉检测技术[J].施工机械&施工技术,2009(11):42-44.
测试原理 篇7
COULTER公司的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就是物理检测法的代表。物理检测法的特点是:
(1) 白细胞在保持原始状态下接受检测。
(2) 采用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
(3) 仪器较贵, 所需试剂种类少, 测试成本较低。下面简要介绍COULTER公司五分类血球计数仪的产品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分类的实现。
(a) RBC/PLT /WBC总数依然采用经典的阻抗法。
(b) WBC分类方面采用VCS探针技术。首先用试剂彻底溶解红细胞, 再使白细胞恢复到原态, 进入流式通道接受检测。在流式通道内运用鞘流技术, 令细胞在流式通道内作最适的单细胞排列。COULTER运用V、C、S 三种探针对白细胞进行五项分类, 在流式通道的检测点, 对通过的单列白细胞进行逐个的、同时的、三重的检测, 用三维分析技术直接分类白细胞各亚群。
(c) 仪器配备了先进软件, 可以像流式细胞仪一样调校、设置门限, 可在三维图像上将各细胞较好的分开, 达到较准确的分类。并可提示幼稚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
(d) VCS探针技术简介:V-用低频电流分析细胞体积, 是库尔特专利技术。体积能有效区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高频电磁探针检测细胞核及核质比。S-运用一个氦氖激光源发出的单色激光照射细胞, 并收集细胞的散射光。可以很好地区分细胞核内的复杂程度。
(e) 三维分析。仪器将检测8, 192 个白细胞, 根据每个细胞的V、C、S 检测量, 将它们分布到一个VCS 三维坐标 (分辨率为256256256=16, 777, 216) 上, 得到白细胞各亚群的分布区, 其分辨率是非常高德。高分辨率不仅令五项分类清晰, 还可以提示许多异常细胞区域的报警。
测试原理 篇8
1 网络渗透测试思想
网络渗透测试技术是国际上提出的一种引用了医学上计算机CT扫描技术思想的新的测试理论,它弥补了传统网络测边缘测量技术来获取网络中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信息,通过发送多种探测包给指定的接收器,观测并分析接收器所获得的信息,最后通过统计和推断来获得多种网络信息。
目前,网络渗透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基于网络边界上进行端到端的测量的链路级参数估计。通过测量端到端的通信行为来推断网络内部的性能,无需内部网络的任何协作,从而降低测量所带来的网络负载。另一方面,通过对自治系统内部网络设备的密切协作来对网络元素的丢包率、延迟等特性进行测量。链路级测量是利用统计分析模型推算在网络边界上测量接收的报文数量丢失率和报文延迟时间。在网络渗透测试中使用链路和路径概念来描述网络内部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3]。
由于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经过共享路径上若干个节点的传送而到达目的节点,链路级和路径级的测量中就存在随机性。于是统计学原理就广泛的应用于网络渗透测试技术中,网络渗透测试问题可近似为一种线性模型[1],即
其中,Y为测量向量;A为路由矩阵;θ为待估计的数据包的参数向量;ε为误差向量。
网络推断问题就是在获得网络测量向量Y的情况下对网络参数θ的估计问题。
2 网路渗透测试的关键技术
2.1 数据的采集与测量
网络渗透测试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据的采集与测量。因为所有统计推断都建立在测量值的基础上,测量的方法不同会直接影响推断的结果。根据数据采集的方式,目前测量方法有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而且主动测量有多播测量与单播测量。
1)单播测量。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每个单个报文发送到一个固定接收点,以测量端到端的特性,即根据所发送的报文总数与接收节点接收的报文数量来推算报文的丢失率[4,5],或根据所用的时间推算路径延时,这样就能得到每条路径参数的简单数学期望值。如果在单播测量中路径参数与链路参数之间无严格的一一映射,那么在单播测量中推算链路参数就相对比较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背靠背报文对(back-to-back)的测量方法。报文对就是指从根节点0连续发送2个报文到不同的叶子节点,也就是接受节点,报文对经过一部分相同的链路。如果其中一个报文能成功通过链路,那么另一个报文也能成功通过该链路。在主动队列策略中,每组报文对的两个报文经过相同链路后延迟性基本相同。另外,单播测量的缺点是每次只能将报文发送到一个接收点,无法估计所有内部链路的参数。为此,通过发送一组报文在网络中模拟多播技术,将报文对以纳秒级的间隔一个接一个地发送到多个接收点,然后利用类似多播的方法统计分析数据。
2)多播测量。原理是通过多播树发送多播探测包到一组预先设定的接受节点,然后从接受节点获取极强相关性的数据经行统计分析推断。相对图1来说,即以根节点0发送报文到叶节点,在叶节点采集测量值。在统计推断时利用多播的特性以及叶节点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图1中节点4接收到了报文而节点5没有接收到报文,就可以判断报文在链路L5上发生了丢失;如果节点4,5均未收到探测报文,其原因可能是探测报文未到达父节点2,也可能是丢失于节点4或节点5这两条链路上。这种不确定性情况就需要获取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推断探测报文的丢失位置。
2.2 统计推断分析理论及方法
统计推断技术在网络渗透测试技术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由于网络中报文丢失或者时延具有随机性,根据所采集的数据直接作为网络性能参数并不可靠。所以,需要根据统计推断分析理论应用测量得到的数据推断网络内部的信息和规律。其中极大似然方法、概似然方法和期望最大值算法是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1)极大似然法。参数估计方法中常用的估计方法中之一就是极大似然估计。其实质是寻找最大概率密度函数f(Y=y;θ)在测量值为,{y1,y2,…,yn}的估计值,并且每次测量之间相互独立,分布相同。由模型Y=Ax构造出Y的分布函数Y=(y;θ),其似然函数可表示为。极大似然估计就是寻找一个θ,使得L(θ)最大,即,但由于极大似然固有的特性,即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使得在实际问题中找到可解析的函数比较困难。
2)概似然方法。概似然方法[5]的基本思想是假设Y=Ax中所有的X分量相互独立,将NT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子问题并忽略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然后把子问题边缘似然函数相乘得到概似然函数。该函数的最大表示参数θ的MPLE[2,6],PLE把对全局参数的分析转换成一些边缘概率的分析。显然MPLE可以产生许多子期望值。
3)期望最大值算法。期望最大值算法主要应用于非完全数据参数估计的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观察的缺陷所造成的观察数据不完全;二是似然函数的表达方式过于复杂而导致传统的估计方法失灵。期望最大值算法通过两种方式的迭代,一是给定观察和当前参数估计计算完全对数似然函数关于未知数据的期望;二是最大化期望值等使每一步迭代都能保证似然函数值增加直到估计值收敛。
3 结束语
网络渗透技术是一种以通信网络、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全新的网络链路级参数推理技术。研究的重点是测量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一是现有的测量方法和分析算法都是针对小规模网络和有线网络,如何将其移植于大规模的网络和无线网络中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二是目前在NT推断过程中都假设路由矩阵已知且测量的时间和空间相互独立的情况下推断,而这种假设的前提是违背了实际网络环境中链路和路径相互依赖的现实。因此,如何寻找更具有弹性和更容易处理建模和统计推测方法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推断分析理论方法,并对网络渗透测试技术做了进一步的论述,最后指出了网络渗透测试技术需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网络渗透,网络测量,统计推断
参考文献
[1]Mark C,Hero IIIA O,Robert N,et al.Internet Tomogra-phy[J].IEEE Signaol Processing Magazine,2002,19(3):2219-2228.
[2]Castro R,Coates M,Liang G,et al.Network Tomography:Recent Developments[J].Statistical Science,2004,19(3):499-517.
[3]林宇,程时端,邬海涛,等.I P网端到端性能测量技术研究的进展[J].电子学报,2003,31(8):1227-4233.
[4]Duffield N G,Horowitz J,PrestiF Lo,et al.Multicast Topol-ogy Inference from Measured End-to-End Loss[J].IEEE Trans Info Theory,2002,48(1):2-45.
[5]Liang G,Yu B.Maximum Pseudo Likelihood estimation in Network Tomography[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3,51(8):2043-2053.
测试原理 篇9
本桥为建国初 (50年代) 所建造一座单跨混凝土简支梁铁路桥。在投入使用以来未曾做过动力检测与分析。因为建造年代较早, 使用频繁, 且结构材料已出现老化现象, 故对该桥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迫在眉睫。
1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原理与方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动力问题, 一般只需测量结构的基本频率。但对于比较复杂的多自由度体系, 有时还需考虑第二、第三甚至更高阶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虽然结构物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可以通过结构动力学的原理计算得到, 但是由于实际结构的组成和材料性能等因素, 经过简化的计算简图与实际结构总有一定的差异, 因而计算值与实际值一般有较大的误差。至于阻尼系数则只能由试验获得。因此, 采用试验手段研究各种结构的动力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常用的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有以下三种。
1.1 自由振动法
自由振动法通过某种方式使结构产生自由振动, 再用记录仪记下结构自由振动衰减曲线, 根据该曲线即可求得结构的基本频率和阻尼系数。
1.2 共振法
共振法是利用专门的激振器, 对结构施加简谐动荷载, 使结构产生稳态的强迫振动, 借助对结构受迫振动的测定, 求得结构动力特性的基本参数。
1.3 脉动法
脉动法是本文试验采用脉动法测试。脉动法是指利用建筑物周围大环境的微小振动 (俗称脉动) 作为激励, 引起结构物的脉动反应, 从而测定结构物的自振特性。
2测试测点布置
竖向激振器分别布置在支座、1/4跨、跨中和3/4跨, 如图1所示。
3动力脉动测试
3.1 静止脉动分析
3.1.1 分析参数
工况:静止脉动
测点数目:4;测点号:1;2;3;4;
采样频率:102.4Hz;dt:9.765 625ms;数据总长:200s
当前显示时间范围:100~120 s
3.1.2 结果图形 (见图2)
3.1.3 时域指标统计
3.2 静止脉动自谱分析
3.2.1 分析参数
测点数目:4;测点号:1;2;3;4;
采样频率:102.4Hz;分析频率:51.2Hz;dt:9.765 625ms;df:0.006 25Hz
分析点数:16384;谱线条数:8192;加窗:矩形窗
全程分析方式:线性平均;范围:全程
3.2.2 结果图形
3.2.3 结果数据
3.3 模态分析
4牵出线桥动应变测试
4.1 测点布置
跨中混凝土应变片, 支座混凝土应变布置如图4所示。
4.2 工况及动应变测试结果 (见表4)
5结语
本文较好的应用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原理, 运用脉动法通过静止脉动测试、静止脉动自谱测试分析、模态分析、牵出线桥 (三种工况下) 动应变测试测试该铁路桥结构动力特性。根据测试结果该方案有效反应了该铁路桥结构动力特性。
参考文献
[1]王贵春, 潘家英.斜拉桥在列车通过时横向动力响应的分析方法[J].桥梁建设, 2007, (2) .
[2]陈刚, 任伟新.基于环境振动的斜拉桥拉索基频识别[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 (3) .
【测试原理】推荐阅读:
管理学原理_第1阶段测试题09-27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教案07-15
船舶原理07-16
滴灌原理10-15
构成原理10-17
治疗原理10-18
建构原理10-20
应用原理10-21
净水原理05-11
离心原理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