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业

2024-06-09

汽车零部件产业(共12篇)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1

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是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等的融合是实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中国零部件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大数据和环保节能视角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升级路径。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融合,产业升级,互联网,环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全新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不断产生。传统产业的未来发展与互联网行业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能否认清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运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成为了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应当顺势而为,借助产业融合的力量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一、文献综述

产业升级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产业升级”概念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视角: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及基于价值链的调整思路。吴崇伯是国内最早对产业升级问题进行探讨的学者,他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产业升级的概念给出界定: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换代,就是由劳动密集型行业迅速转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行业。潘悦(2002)站在价值链调整角度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产业升级的路径是阶梯演进状的———加工、组装最终产品→分包生产和出口零部件→生产和出口中间产品→OEM和ODM→形成自创品牌。

基于产业间交叉现象的普遍化,产业融合这个新颖的概念也随之而出。部分经济学家选择从进入壁垒和产业内竞争关系的角度切入,对产业融合进行界定。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提出:产业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强化行业间的竞合关系,达标的手段包括技术革命以及放宽行业限制,降低进入壁垒等。另一部分学者从系统性融合理念出发———周振华(2002)认为,产业融合是一个产业边界从固化到模糊的过程,是由产业分立逐步演化而成;胡金星(2007)认为,当产业系统逐渐走向开放,新的技术和行业标准相继出现,会引起产业间的协同与竞争关系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促进了产业融合。

二、产业现状

1、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状况概要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且多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完整配套体系。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总的特征和趋势包括两大方面:规模较大,质量不高。

(1)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规模

中国汽车零配件总产值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2002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由2002年的1316.4亿元上涨到2010年的14000亿元,近十年间零部件总产值上涨了12683亿元。2011年到2013年,中国汽车零配件工业总产值由20155亿元增长至319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据前瞻网预测,2013年到2018年的汽车零配件工业总产值将增长至79484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

(2)中国零部件产业质量不高

中国汽车零部件长期以来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差、缺乏创新。从总的方面来说,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目前仍然是属于中低技术水平,一些高新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例如动力转向、安全气囊、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产品的生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进口率高达60%。全中国自动变速箱的销量大概是几百万台,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提供的不到2万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几乎为零。

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差。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零部件行业的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一方面向中国市场引进了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国有零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据资料显示,国外大型零部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到了销售收入的5%以上,相较而言,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较低,仅占1%~2%。

第二,高端技术人才缺失。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零部件企业应当适时引进信息技术以及营销技术方面的人才,全方位的建立产业升级的人文环境。

第三,缺乏规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存在的零部件企业多达2万多家,2万多家企业的产品占据了国内零部件80%的市场,销售额却仅仅只占到了20%,其中90%的产品集中在低端。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为1.644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家产值仅为0.8亿元左右,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规模效应。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可以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实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路径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实施都会利用到互联网技术。因此,当零部件产业遭遇工业4.0时代,零部件将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个体,它们将类似一个数据终端,从订单下达到产品报废,整个生命周期都会有数据记录。

1、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化生产路径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产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实现定制化生产;其二是通过大数据达到精准营销,提高企业品牌效应的目的。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设想,未来,当客户想要定制一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汽车时,他只需要打开手机APP,输入其定制化要求,信息自动反馈给制造厂,工厂将根据顾客的表达将产品特性转化为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来安排物料的配送、零件的打磨以及机器的组装。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产品信息都会转化为数据信息,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生产方式。

数据的记录是对产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客户需求的直接反映。万丰奥特集团是全球知名的零部件生产商,目前其正在投入建设一个以物联网和工业机器人为基础的工厂,以此达到智慧生产的目的。无论是通过电子销售平台还是制造车间得到的数据,都有利于帮助零部件生产企业得到产品投入使用后的反馈信息,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了解产品信息是改进产品的关键,了解客户需求是实施精准营销的关键。因此,在工业4.0时代,零部件生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依据大数据对消费者行为的反馈,改进产品的生产质量,以改善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另外,在这个反馈的过程中,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

2、环保产业 + 零部件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新能源电动车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支持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环保产业与零部件产业可以做一定的概念性融合,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绿色循环。

(1)零部件再制造构建价值链循环路径

零部件再制造是指将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2013年国家推出“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推广境内再制造产品购买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的行为。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实施与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进行。

第一,加大理念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可以通过举办行业机构展会、媒体报到等渠道向公众传达零部件再制造的概念和相关信息。企业也有责任、有义务充分维护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二,提高再制造技术能力,保证产品质量是关键。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应当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确保再制造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使得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性能达到新品的品质要求。

第三,完善旧件回收体系与再制造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汽车报废及维修更换下来的废旧零部件数量较大,但回收利用率较低。基于此,本文认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应当建立基于汽车生产者责任的废旧零部件回收体系,并加强旧件分类管理。

(2)新能源电动车配套零部件生产路径

2008年起,“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在汽车产业掀起了一股巨浪。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离不开零部件的升级与改进,因此,零部件产业升级应当将绿色环保的概念融入其中,结合节能环保的技术,配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开启新能源汽车开发工作的关键制约点在于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还未达到一定高度和产业化要求。目前国内大部分新能源车采用的关键零部件依靠的是国外进口,国内企业缺少自主研发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基于环保产业与零部件产业相融合的视角出发,零部件产业可以从以下方面的改善来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

第一,零部件企业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加强自身自主研发能力。新能源电动车的开发不仅仅是整车制造企业的任务,重要的是零部件企业要主动参与其中,将眼光投向远处,主动参与节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早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设施做好准备。

第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车企业与政府政策的鼎力支持。国家和各级政府单位应当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形成竞争优势,而后在市场准入规则、政府采购、人才引进战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温茜茜: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D].复旦大学,2013.

[2]王昌文: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不能“靠边站”[J].动态与综述,2009(2).

[3]许树辉: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路径研究[N].韶关学院学报,2011(11).

[4]谢雁娇:基于互联网经济的产业融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姚娥、常分田、郑卜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展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9).

[6]周煜、聂鸣: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

[7]朱榕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

[8]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2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单从汽车零部件市场而言,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尽快缩小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汽车零部件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让我们从汽车零部件大国转变到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发展势在必行。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再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黄金增长期。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许多地区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如今,国家把发展产业集群写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各地兴起一股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热潮。显而易见,产业集群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汽车零部件业正在步入产业集群时代。

单从汽车零部件市场而言,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尽快缩小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汽车零部件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让我们从汽车零部件大国转变到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发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江苏昆山、广东东莞、安徽芜湖、吉林长春、山东青岛、京津冀等多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有专家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逐渐成为区域经济非常重要的增长点。美国的底特律、日本丰田汽车城、比利时弗兰德斯地区,都是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众多零部件企业的集聚,为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地方政府对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但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现状不容乐观。

1.“集而不群”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在建或已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都处在低端发展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即所谓的“集而不群”。集群内企业之间产业联系不多,同行企业之间协作意识不强,集群内很多企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汽车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在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所占的比例不到1%,中型企业所占比例不足14%,另外我们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绝大部分只能在低端产品上占

有一席之地。零部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差,品牌意识不足,产品性价比低。

2. 外资主导。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都占过半比例。目前全球排名前100 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有70%以上在中国开展业务,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占70%以上份额。汽车零部件产业关键技术市场更是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核心部件产业中,绝大部分为外资主导,其中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生产100% 由外资企业所控制,ABS的生产中外资企业占到90% 以上,安全气囊和进口自动变速器的生产则有近70%的市场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

3. 政策缺位。从国家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对整车发展的关注度都远高于汽车零部件,这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实力发展相对滞后。近来刚发布的《汽车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中,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但由于规划中还缺乏贯彻落实的具体政策,所以必将导致大多数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无法获得有关部门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也无法与整车厂形成稳定的供应商关系。

4. 研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我国内资汽车零部件厂家的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 至25%,市场份额的相对弱势表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缺乏底气。有数据显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研发投入的比重上远低于跨国企业,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只占销售收入的0. 6%左右,而跨国公司的比重大概能达到7% - 10%。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资金投入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3

由此,把握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是提高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汽车智能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汽车智能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近5年来,汽车产业内超过90%的创新都与汽车智能化电子系统相关,随着Hybrid混合动力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与氢动力车辆逐渐普及,未来一辆新车的智能化相关的零部件成本将高达整车成本的60%之多。如车载信息系统(行车电脑)、车载娱乐与安全系统、车载导航系统、车载通信系统和上网设备等。目前汽车智能化电子产品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普遍为20%~30%, 甚至50%~60%以上。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公司发布的最新汽车电子研究报告显示,汽车电子系统需求前景看好。尤其是驾驶辅助、安全系统及娱乐等细分市场将强劲增长,而消费零售、动力及车身电子等细分市场增长较缓慢。其中驾驶辅助系统的市场销售收入2013年将达到329亿美元,因此将成为增长最快的汽车智能化电子产品。

中国汽车电子的从业企业数量经历过两次爆发。第一次是在2001-2002年进入WTO前后。汽车进口关税从十年前200%左右降到25%。预计到汽车零部件的火爆市场,许多企业进入汽车电子市场。这一时期,中国的汽车电子企业数量爆发性增长到了800家以上。2002年,中国的汽车电子销售额达到23亿美元。第二次数量爆发是在2006-2007年。由于车载信息多媒体应用在前后装市场的兴起,众多的厂商,尤其是一些灵活的消费类多媒体设备厂商,迅速转型转产,扩张海内外市场。到2007年年底,相关的工厂企业数量接近3000家。其中,提供车载多媒体和导航系统的厂商接近900家。这一年,中国的汽车电子销售额达到113亿美元。

《2008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预测报告》显示,全国汽车电子企业约3000家,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缺乏技术积累,缺少核心技术,技术标准相对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多集中在车载电子设备如汽车音响、汽车仪器|仪表、通信导航设备以及部分半导体电路和器件、传感器、电机等领域。

而国外汽车电子巨头数量虽少,但是却占据了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几乎垄断了核心技术领域。例如博世、德尔福等,这些公司数量仅占4.1%,但他们却赢得了大于56.4%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劲带动下,外资企业在中国本地研发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整个市场的发展。有调查显示,2007年,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本地研发增长速度为31.8%,比整个汽车电子市场增幅高出4.3%,到2012年,这个差距将扩大为6.5%。本地研发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整个市场的发展。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国际的汽车电子设备供应商和半导体供应商们相信本地化是一个提高市场渗透率和客户忠诚度的好办法。他们的本地研发团队的主要工作是把国外验证成熟的平台根据本地具体应用进行配置和实现。

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产业集群、珠三角产业集群、京津环渤海产业集群和东北产业集群四大汽车制造集群,集群内配套的汽车电子产业的聚集效应也开始显现。现在已有多个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区。如:国家(长春)汽车电子产业园、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无锡汽车电子及部件产业基地、武汉汽车电子产业园等。国内电子企业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规划与进展极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化”的成败关键。而目前汽车电子前装配套市场主要竞争对手是位列世界500强的跨国集团,和几家具有数十年汽车电子配套经验的台资企业。

浙江汽车零部件集群应向汽车智能化相关的产业方向发展。这期间,比亚迪汽车的发展道路值得借鉴。它以产业垂直整合为发展战略,以传统燃油车储备技术、资本,以双模电动车为战略过渡,以纯电动汽车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思路。截止2008年底,比亚迪公司总资产额近329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33亿元人民币。

汽车电子的国内市场需求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势头不减,规模达到121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连续五年增长率超过30%,目前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5年翻番)。

中国市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正在从满足基本代步功能转向追求舒适与安全性等更高层次的需求。ABS、ESP等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从高端车型配备到现在成为各种车型的标配,就是典型的例子。

智能化是大趋势。新型汽车安全系统越来越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交互式、智能化、多功能将是未来汽车进入系统产品发展的主流。 8位、16位、32位MCU(微控制器)、中高级加速度传感器被用于智能型安全的相关产品如安全气囊、胎压监测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汽车防盗系统也在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发动机防盗采用身份识别技术,使得发动机仅在车匙和车锁的芯片以RF(射频)技术完成沟通以后才可被启动,从而有效地避免通过盗配车匙、撬锁等方式偷车的可能,这种产品将射频技术整合到汽车进入系统中。

此外,越来越多的系统利用摄像机和图形处理技术识别障碍物,使汽车视觉系统越来越智能化。

从被动安全转向主动安全。有数据表明,被动安全的参数已经接近饱和,其作用已经达到了一定极限,因此主动安全产品的应用将是未来汽车安全产品的发展趋势。 提到主动安全系统,大家想到的多是ABS、ESP等,其实现在的主动安全产品已经不只是被广泛熟知的这些产品,更多的智能系统和预警系统已经被作为一种更为重要的主动安全产品,比如ACC自适应巡航系统、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IRSA侧边报警系统、 FCW前碰撞预警系统、PCS防碰撞系统、ESR电子扫描雷达等。这些产品最重要的是提示驾驶者潜在的危险,并可以帮助驾驶者启动保护措施。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先进的通过对摄像图像的处理探测疲劳驾驶的技术,也即将被应用到汽车安全系统中,这种智能产品可以通过对驾驶员眼睛的图像的观察,判断驾驶员是否保持着合适的驾驶状态,如果通过判断得知驾驶员疲劳、不在状态,就会通过声音、闪光或安全带拉紧等方式提醒驾驶员,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LED车灯将获大量应用。虽然目前LED大厂在车灯、背光源、照明等三大应用市场上仍处于开发、认证阶段,需求青黄不接以致对今年产业成长贡献度不大,但随着产业化速度加快,预计明年LED大厂在车灯、背光源、照明等三大领域都有大量的应用。

增值服务。未来几年,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在巩固行业车辆管理应用的同时,将逐步向以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商用车远程管理和服务、以及以车辆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为代表的私家车应用拓展,手机导航、行业个人应用等手持式卫星定位产品将得到大规模应用。同时,卫星定位应用还将与其它行业结合,拓展其应用领域,如与广告产业的结合,形成移动流媒体广告应用。

应对策略

1.目标清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汽车产业低迷,是由自然、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低迷不会得到根本的扭转,但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将继续,其下游零配件产业的市场空间将得到维持。

中国的国民经济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消费者对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的热情依旧,整车的电子设备普及热潮依然没有消退,市场对波动和风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除了原有汽车电子产品处于增长期或成熟期,市场渗透率在不断提高;新的汽车电子产品如夜视系统、泊车辅助系统、防撞预警系统等也在不断涌现,进入市场导入期,开始装备在豪华高端车辆上,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这些新的技术也将普及,进入高速增长期,将成为推动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的主力。

2.持续的科研开发、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1.4%左右(且有下滑趋势),远远低于跨国公司平均5%的水平。研发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研发设施落后,造成研究开发能力弱。

汽车电子行业最核心的资源就是技术积累和产品。要以人为本,培养、留住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团队合作;要从世界一流的汽车电子企业中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把握世界先进的产品方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把自身的产品技术和积累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整合资源。 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引进优势资源,强强联合

充分挖掘国内具有技术资源和优势,特别是已经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具备了市场优势的大企业集团来浙江,以其为主与省内高校和企业一起建立产学研用合作体系,以市场和应用带动产业集群,起到龙头引领作用。形成以利益共赢为基础的运行体制,解决以往共建载体运行机制沿袭传统的项目合作形式带来的不足。

发挥整体优势,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与国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国内高端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有合适的机会,可以选择对国外合适规模汽车智能化电子企业的并购,以获得市场资源和知识产权。

为龙头企业创造与国内国际一流车厂战略合作的平台,塑造浙江省在国内汽车智能化电子领域的领军形象。快速完成浙江省汽车智能化电子产业的区域布局,完成转型升级。

4.重视知识产权

《中国汽车电子专利态势分析报告》显示,2000年到2008年间,汽车电子领域中动力控制、安全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等四大系统的专利比重高达84%,这些技术难度大的专利大都为外企控制。在我国的汽车电子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占据较大比重,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小于40%。而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一般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微乎其微。发达国家的企业较多拥有汽车电子领域的核心发明专利,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发明实力明显偏弱。

德国的企业在技术难度高的汽车制动控制系统和汽车燃料喷射系统作了深入研发,进行了大量布局;美国在安全控制和混合动力领域占据优势;而日本、韩国企业侧重于汽车电子空调控制和车载娱乐等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增值领域。汽车电子空调控制、车载娱乐是目前我国汽车电子企业相对主要的产品,而国外企业在此领域的密集专利布局,需要引起我国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分析 篇4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一般认为, 产业集群的衡量标准有两个, 一是区域规模大生产, 二是存在大量相关配套企业, 也就是生产专业化。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伴随着整车产业一起, 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的高速发展, 使得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具备了衡量产业集群形成的两个特点。这表明了对于中国零部件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

表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分布

可以看到,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出现了六个区域的产业集群:

(一)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有很多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吉林有一汽富奥、一汽东机工、一汽光洋、长春海拉、一汽--凯尔·海斯、长春富奥-江森、长春塔奥、西门子 (长春) 、吉林北方捷凯;沈阳有三菱发动机厂等三大发动机企业。锦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发展态势迅猛。铁西望以沈阳机床集团作为依托, 形成了产值超千亿元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吉林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是吉林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最高水平的代表。

(二) 京津地区

北京顺义杨镇汽车产业基地零部件园区为北京现代、北汽有限、北汽福田、北京奔驰这四个北汽控股集团整车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北京怀柔区汽车产业园不仅提供自身发展需求, 也为华北地区的汽车厂商提供零部件服务。密云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给福田整车项目配套生产零部件。北京房山窦店工业基地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和天津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都是这个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华东地区 (以长三角地区为主)

在上海聚集的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有50多家, 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聚集了汽车贸易和营销、汽车物流机构、汽车检测机构等一些企业, 形成了具有多种功能的汽车零部件综合产业区。

浙江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多为民企。出现了万向集团、浙江吉利、华翔集团等一批具有竞争力且实力雄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并且在他们的带动下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形成一定出口规模的中小零部件企业。

江苏省的零部件企业在整车企业的带动下, 积极引进外资, 比如长安福特在南京建立了第二工厂, 加上原来的南京菲亚特, 他们成为了江苏省两个核心整车厂, 带动了这一地区的零部件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比如苏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是国内较成熟的零部件产业基地。

安徽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 形成了一批骨干汽车零部件企业, 比如黄山金马、芜湖仪表、蚌埠滤清器、宁国中鼎等。安微六安市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部分主要汽车零部件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几位, 其零部件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壮大。

(四) 华中地区

由于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落户在湖北, 带动了该地区的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华中地区拥有神龙汽车襄樊零部件工厂、荆州恒隆、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法雷奥车灯等多个实力强和发展前景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十堰和孝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在发展壮大。

(五) 西南地区

重庆作为长安汽车公司所在地, 在长安汽车企业的推动下, 正规划建设以福特轿车为主体的“十里汽车城”, 该汽车城即具有生产和研发, 也具有贸易和博览以及旅游和教育等多种综合功能。在其推动下, 重庆的北部新区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同时内江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汽车零部件基地。

(六) 珠江三角洲

以广州为中心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具有日系汽车的特点。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形成了市区区域、北部花都区域、南部南沙区域和东部增城区域这四大区域, 分别为广本、日产车型、丰田整车厂和发动机厂以及为宝龙商用车配套。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自我强化因素

(一) 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域转移因素

从世界范围来看, 汽车零部件公司已经向独立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北美和欧洲等发展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景气, 高额的劳动力成本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有相对便宜的劳动力, 使得具有了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优势, 这使国外零部件厂商有动机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

从汽车产业发展经验来看, 拥有规模庞大的整车生产企业, 是一个地区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快速发展的条件, 因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物流成本的影响, 而与整车企业之间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决定了物流成本。中国形成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地区比如东部沿海, 安微等, 地处交通便利区域, 拥有承接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转移条件。有些地方的集群, 比如长三角地区, 因为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同时也具有雄厚的民间资本, 使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 是国际零部件采购的核心地区。

(二) 地方政府政策

地方政府政策强化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是指某个产业集群的作用使得资源集中到该区域, 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样,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引起其他活动都集中于该产业区域, 技术、信息、资金被集聚到该区域, 经济活动在该地理位置形成集中趋势。这些资源流入到某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可以促使该产业集群完成原始积累, 产生巨大的经济增长极。由于集群的路径依赖, 最初的偏离产生的影响会强化这种偏离, 所以, 无论是朝着积极还是消极方向的刺激累积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 最后都会形成固定的发展差距。

地方政府政策来扩大当地资本规模就是强化积极刺激的重要手段。为了最大化一个地区的利益, 地方政府会倾向于尽力扩大投资需求, 通过把尽可能多的储蓄供给来提高资本形成规模的方式, 促进本地区经济利益。

地区间的博弈也使得这个思路得到强化, 不管其他地方政府采取哪一种策略, 参与竞争的地方政府都有强烈的动机通过争取储蓄供给来扩大资本, 刺激该地方的投资需求, 以免处于博弈下风。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进行制度创新以吸引投资。显然一个地方能获得投资上的优势, 就获得了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的先机。

(三) 汽车产业链的扩散效应

整车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拉动作用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根据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在每个增长极中都有其推动性单位, 这些单位在和其他单位的商品供求关系和生产要素相互流动等经济活动中有不同程度的支配效应, 因而对单位产生了拉动作用。

在中国, 很多零部件集群都有一个核心的整车企业, 在这里不妨以安微芜湖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为例, 奇瑞作为该增长极中的推动性单位, 对整个集群的扩张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拉动作用。

芜湖的一大批上下游的制动系统、汽车仪表、车内饰件与密封件等配套企业都以为奇瑞配套为经营方针, 他们的优势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促进了产业进一步集聚。比如希尔公司是瑞典SKF公司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它是为通用、福特、大众和奇瑞等企业配套, 还有亚新科、库博赛阳等美国独资与中美合资企业落户芜湖。

可以看到, 作为增长极中推动性单位, 在奇瑞汽车的快速成长的吸引下, 有一大批发动机管理系统, 汽车内饰件、电子系统等数十个品种的全国知名企业与跨国企业来芜湖投资办厂。市场空间的扩大给芜湖整个汽车产业链带来了机遇, 给奇瑞公司配套的供货商从几家发展到几百家, 包括上游的材料、辅料与零部件, 下游的汽车物流、银行信贷、维修等。可见, 在核心企业的带动下, 汽车产业链带来的扩散效应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 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中, 由于企业间充分发达的分工, 出现从事特定分工工序的专业化企业, 他们通过转包零部件生产任务的合作方式, 实现了产品生产中的每道工序的最佳生产规模。核心企业的订单是这些专业化企业生存的基础, 为了克服订单数量的波动性, 保证专业化企业短期内的最佳生产规模, 专业化企业出现了频繁地相互间转包生产任务。由于产业集群中每道分工工序都有大量专业化企业, 他们之间的灵活合租即有效地解决了需求波动对企业生产活动影响的问题, 同时也使得每家专业化企业都可以取得最佳生产规模和达到最高生产效率。

如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产生违约行为的话, 地域上邻近使信息在产业集群中的传播速度很快, 导致违约行为很容易被其它企业知道, 违约企业很可能将会因为一次的违约导致企业的信誉出现问题而丧失了以后和当地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这种情况使交易企业有克制机会主义行为和塑造良好声誉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保证了企业之间高频率的中间产品交易和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缺陷

(一)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中的核心生产企业规模小, 实力弱

和世界上大的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相比, 中国的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明显较小, 对当地相关企业的带动能力有限。比如瑞士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虽然涉及汽车零部件产品类别少, 但是企业规模大, 而且不同核心企业产品差异化较大, 使得差异化竞争明显, 是大而精的核心企业类型;西班牙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属于大而全类型, 因为其规模较大, 涉及汽车零部件类别也较多, 。瑞士的乔治费歇尔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2.7亿美元, 该公司生产铝镁铸件的产品为主, 由于其产品能有效地减轻汽车重量而具有市场竞争力, 供货给欧宝、宝马、奥迪等整车企业, 。而中国的零部件核心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没有有效的核心竞争能力。尤其是发展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企业, 很多企业的销售额仅为发达国家公司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二) 研发实力落后

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集群非常重视集群体系的创新功能, 对研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都较大。很多大型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研发中心, 比如瑞士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立达集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具有高科技产业的特点, 所以重视研发和创新很重要, 所以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联系密切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 做到及时把最新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从而培育其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组装汽车研发中心, 推动大学联合企业开展汽车技能培训, 使行业从业人员更趋于专业化。而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规模小, 同时对研发的各方面投入有限, 使用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获取就比较困难。即使部分国内企业做到了积极和相关科研院所进行合作, 但是最终能投入到研发中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与国外水平相差还是有较大距离。举个例子, 比如宁波雪龙公司投入到研发和技改的费用为1550万元, 占到销售收入的5%, , 而瑞士乔治费歇尔研发投入也是占公司销售收入的4%-5%, 但是为7亿元。可以看到, 即使研发的投入比例相似, 但是由于规模不同,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国外发达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也就存在较大差距。而国外大规模研发投入的趋势一直保持不变, 这将会进一步拉大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

(三) 行业协会的作用较弱

在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中, 由于成熟的产业发展出现了集群的中介服务组织, 比如汽车行业协会和汽车产业集群服务平台。这些中介服务组织一方面将会定期举办汽车零部件展会等一些活动, 对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特色和产品进行宣传, 为本地区产业集群进行品牌和市场推广, 另一方面能够整合集群内部汽车零部件企业资源。比如以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地区为例, 该地区零部件产业集群内有汽车设备和零部件制造商协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协会、西班牙车身协会、汽车研究和发展基金会、汽车零部件技术服务平台、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基金会、先进汽车技术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这些产业集群服务平台专注研究行业共性技术, 同时把研究成果分享给各会员单位, 这样使得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到增强。这些服务平台在使本集群内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同时, 还协调了集群和外部研发平台, 引进外部先进管理理念和产品技术, 实现优势互补。

而在中国, 并不是每个地区都有汽车零部件协会;而且已有的汽车零部件协会或侧重市场, 或侧重技术, 职能不是很全面。汽车零部件协会作为零部件产业集群中的重要机构, 其职能的缺失将会造成产业集群内部结构的松散, 比如某地区集群没有技术协会而只存在行业协会, 企业只能依靠自己进行零部件研发, 而无法有效地利用技术协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研发能力。

(四) 资本整合平台缺乏

我们可以看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凭借其国内金融业的强力支持, 国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海外不断扩张, 频繁地收购其他汽车零部件企业, 即使使其市场得到扩张也使其规模得到壮大。比如在瑞士, 有专门为汽车产业内企业兼并提供服务平台的投行或银行的部门。再比如在西班牙, 其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地向海外扩张依靠的正是其国内发达的金融业, 比如CIE公司通过先后收购了NAKAYONE (巴西) 、RECYDE、MATRICON (罗马尼亚) 等公司, 使公司规模快速扩大, 全球工厂有62家, 员工达到11 000人。所以可见,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扩大需要在完善金融平台的支持下, 通过资本操作使公司资源合理快速流动。但是中国目前的金融业和金融环境不是很发达, 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产品都十分有限, 能提供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海外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平台还有待形成。

(五) 相关行业基础较薄弱

与汽车零部件发展的相关基础产业主要有钢铁、橡胶、电子、涂料、模具、设备制造等产业。可以看到, 在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中, 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先与工艺水平的先进, 离不开其相关基础行业的领先。比如瑞士铝镁铸件产品非常有竞争力, 这是和瑞士精密设备制造和发达的模具密切相关。而西卡胶Sika公司原来属于传统的建筑化工业, 万能粘合剂的发明创造使其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业, 凭借原有的技术实力成为了汽车密封件技术的领先者。再比如西班牙塔耶雷斯奥兰公司地处坎塔布里亚地区的, 其在金属车身冲压件等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CIE公司在转向、刹车和悬架系统等产品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 都是得益于该地区在冶金、钢铁、设备制造与金属加工业的发达。

与国外这些行业相比较而言, 中国部分相关产业, 比如钢铁产业, 发展较为滞后, 部分类型钢材由于国内无法生产而需要依赖进口。这显然在增加国内汽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限制国内技术发展, 导致中国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品缺乏竞争力, 从而最终导致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影响一国的产业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要持续发展, 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一) 培育集群内核心企业, 使其规模得到扩大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 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能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并且在培育市场和品牌等一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核心企业的规模小, 导致企业以及产业集群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差, 整体的研究开发各方面投入的规模十分有限, 产品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无法形成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必须提高核心企业规模, 研发投入规模也随之加大, 技术水平得到较快提高, 从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得到快速提高, 最终将会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与产业集群的升级。

(二) 集群内的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合作

高校作为科研活动的基地, 其科研成果对企业的科研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在实际应用研究和把研究成果向市场转换方面做得不够。针对这个不足, 企业为了密切企业和高校的联系与合作, 可以通过在高校设立实验室和奖学金等多种方式来加强沟通。这样企业可以有效利用高校的研究资源来推动高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生产实践转化, 通过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来加强其产业的竞争优势, 加速企业的产品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创新进程。

(三) 要重视和加强汽车零部件协会的作用

如果没有汽车零部件协会的产业集群, 要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另一方面, 要加强和完善现有的零部件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使得行业协会在零部件产业集群中起到综合性服务平台的作用, 既能协调集群内的活动、整合集群内的资源, 也能向市场扩散集群的特点、代表集群和高校政府联系。通过行业协会促进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 加强建设金融和技术等服务平台体系

地方政府要通过政策手段和优惠便利措施鼓励服务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创办地方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产业集群服务平台或者技术服务平台。这样产业集群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家服务平台上各种资源。中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 能源的日益紧张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必须改变原来的依靠粗放型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方式, 而应该依靠技术先导性的产业集群来发展。

摘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近年来集群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已经形成了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文章在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自我强化的原因和发展特点, 之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 包括应该扩大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规模, 提高零部件企业和高校的合作, 加强行业协会作用以及建设技术和金融服务平台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产业集群,对策

参考文献

[1] (美) Don E.Waldman, Elizabeth J.Jesnsen<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ory and Practic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盖世汽车网.汽车行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汽车与配件2008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5

“十一五”期间是继整车高速发展后零部件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整车产量的上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断增长的中国零部件海外市场等因素都给我国零部件的发展带来机遇。整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整车生产企业调整与零部件厂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降低采购价格的同时,也通过提高和深化国产化率,加大国内采购量等渠道降低其成本,给零部件厂扩大配套带来契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约有2.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7580家。

我国汽车行业近五年来平均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汽车配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空间。但也要看到在如此庞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背后,我国零部件企业整体实力仍然偏弱,“散、乱、差”的局面亟待改变。与此同时,众多跨国零部件企业如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大陆集团等正在不断加大在华扩张步伐,抢占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

1、我国汽车零部件投资呈现三大特点

(1)产业并购方式形成扩张能力

伴随着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国内零部件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走势,各大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抓紧抢滩布局,加速来华投资扩展。然而,就国内本土零部件企业而言,如何在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之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从而与国际零部件企业竞争并赢得市场份额,也成为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全新挑战。而国内龙头企业也加大反向收购力度。

(2)新能源汽车将带来零部件产业新的投资契机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的实施使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涉及到发动机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全面变革,我国造车计划便是融合了全球最先进新能源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将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汽车新材料和零部件相关技术的产业升级。

(3)风投和PE将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投资

外资零部件巨头们垄断了高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转向系统、传感器、制动系统等产品。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少有建树,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企业资金的缺乏。而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的人才和技术研发储备。由此可见,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打造核心竞争力、发展自主品牌、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将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首要目标。汽配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把目光市场定位到高新技术上去,保持可持续发展,从小到大再到强。

2、“汽车后市场”给汽车零部件发展带来商机

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使汽车后市场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汽车行业又一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以迅猛的速度朝着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是产业链上的超级奶酪。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汽车的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40%,而其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领域的利润将占到50%至60%。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扩大,将带来一个庞大的汽车售后市场和巨大的就业机遇。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支撑,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呈现四大趋向。

(1)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地纷纷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有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开始重视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粗略统计,目前主要的零部件园区有103个,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生产的零部件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域。

从发展背景和规划看,大部分的零部件产业园区在建立之初就是依托整车建设发展的,以实现就近配套和集群优势。园区内部的配套关系、资源互补已经初步体现。虽然我国零部件产业园区内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有些园区却占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并表现出很强的集群优势。

(2)创新能力提升

近几年,国内有一批创新型零部件企业迅速崛起,深耕专业化细分市场,通过持续创新,从而掌握了先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有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近百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提升,使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拥有新的市场位置。

(3)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我国零部件企业规模明显偏小。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较整车行业更加零散,有超过5000家零部件生产商,自主零部件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据统计,国内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50%,远低于其他国家(地区)的集中度。尽管2008年零部件行业整体收入达到8370亿元,但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0%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行业中只有43%的零部件企业拥有专利,不到20%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4)海外并购迎来好机遇

全球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意味着将有更多走出去的好机会。如果将正在进行中的零部件海外收购案计算在内,2009年下半年发生的本土零部件公司海外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6

本次年会主题为“创新、协同、国际化——引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新未来”,由主题大会、专题论坛和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组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发表了“创新协同,迎接挑战,开创汽车零部件产业新未来”的主题报告。报告简要介绍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今年总体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及其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认为汽车自身结构、汽车产业的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将引起汽车属性、消费理念、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各深刻的变化,同时这些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报告提出企业应该关注汽车产业发展,适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要夯实基础,不断完善自身竞争力;要转变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树立做最好产品与服务,打造一流的企业思想,协同发展,客户至上,提升国际化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报告最后总结了本年度汽车零部件工作,介绍了下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行业工作设想。

会上,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裁邱现东做了题为“直面挑战,共赢未来”的主题报告,谈到了六大趋势将对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为领先零部件企业将聚焦于模块化/系统化供货、技术升级、外生成长、国际化/本地化布局等方面。未来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呈现出“强者更强”的趋势。邱总还介绍了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对未来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建议等。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的发言题目为“智能交通时代的中国汽车产业思考”,通过博世对未来汽车发展的判断,提出了对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发展的相关建议。

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燚以“激光技术驱动汽车制造转型升级”为主题,介绍了激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会议还进行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蓝皮书》发布仪式,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CT30成立仪式,师建华副秘书长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优秀零部件供应商平台作了介绍。

最后,襄阳市副市长王忠运介绍了当地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投资环境相关情况。

主题大会之后召开了四个专题论坛:

专题论坛一以“谋划新战略优化产业链”为主题,分别邀请了商用车企业、乘用车企业、动力总成企业、典型零部件企业以及工程研究机构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应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措施,这些企业包括: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主持。

专题论坛二的主题是“创新驱动技术引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主持,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介绍了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路线图,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对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阐述,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分享了博世自动驾驶及互联泊车的相关成果,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激光新工艺与汽车产品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介绍了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对汽车轻量化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讨了仪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论坛三以“延伸服务链,聚焦后市场”为主题,介绍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后市场委员会信息平台,及其在促进零部件企业在独立后市场发展,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建立市场渠道中的作用;禾沙(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带来零部件质量溯源、品牌保护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山东凯迪斯工业系统有限公司阐述后市场产品质量与再制造流程及检测技术的关系;吉林省车益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享了顺应汽车后市场新常态,构建零部件供需双方合作新模式相关观点;杭州小拇指汽车维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了汽车维修领域的发展情况;SGS介绍了IATF发布新标准,及其在推动汽车行业质量升级中的作用等,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主持。

专题论坛四以“走国际化道路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主题,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主持。在本专题论坛上,万丰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等优秀企业与中汽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委员会、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探讨了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全球国际化发展趋势,海外发展的融资渠道与注意事项,分享了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合资合作、海外并购、出口经验等。

会议同期,还开设了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区,为与会企业提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切磋技术、深度合作交流的平台。

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湖北省襄阳市为大会提供了大力支持、周到服务,为此,全体与会代表对其表示衷心的感谢。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综述 篇7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截至2014年, 我国汽车保有量约1.4亿辆, 接近每百户家庭拥有约20辆汽车的公认汽车社会门槛;年度销售量2349.2万辆, 连续多年成为主流国家中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

汽车行业一般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类。其中乘用车按照用途又可分为基本型乘用车 (轿车) 、多功能乘用车 (MPV) 、运动型多功能车 (SUV) 和交叉型乘用车 (包括九座位以下的轻型客车) ;商用车是指以商业运输为目的, 一般包括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等。在结构上, 由于乘用车尚未在农村及三四线城市完全普及以及换车需求的上升, 乘用车的增速总体较快, 其中乘用车2014年增幅为9.88%;而商用车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需求有所下降, 其中2014年商用车销量下降6.51%。

1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分析

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汽车工业的产业链相对较长。 以汽车整车制造为核心, 上游包括钢铁、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等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向下可以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汽车后市场以及金融租赁等服务。

2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

2.1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下游整车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 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 且发展趋势良好, 不断转型升级, 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一数值在2011年为4.28%, 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其下游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 从现有数据及国家政策发展动向来看, 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显现。 在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工业产值达到20155亿元, 预计这一数值在2015年将超过33000亿元。尽管受制于经济下行压力, 但受整车产能扩张, 后市场不断壮大等影响, 零部件产业仍保持较高的增速。

2.2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分析。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主要由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所掌控, 而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对薄弱。 而目前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 这些跨国零部件企业凭借其在技术、规模、品牌等方面的先发优势迅速占领核心市场, 业务主要集中在车身、发动机、电子电气元件、排放、变速箱等附加值高的部分。 而国内本土品牌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来料加工生产, 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如轮胎、 保险杠、座椅、车窗等, 这些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部件, 由于资金、技术的匮乏, 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主要依赖于国际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

国家在2005年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计划中提出“ 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 在政策的支持下, 很过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与下游整车厂商建立共同研发机制、横向并购等方法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就目前来看已初具成效。

3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3.1汽车零部件向高端制造业升级。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应用, 它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 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之间、车与路之间、车与人之间以及车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 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汽车零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电子电气元件部分, 而目前我国多数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附加值较低, 汽车电子渗透率较低。

3.2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就目前而言,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 国家级、省级、地区级汽车零部件园区约103个, 工业布局趋同, 重复投资, 生产效率低下, 产业集中程度较低, 这直接导致整个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不强。

在2013年发改委、工信部多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要求零部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实现规模效应, 并与整车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 共同推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 通过兼并重组,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值会有所提升, 实现跨越式发展。

3.3售后维修服务成为未来盈利增长亮点。根据原《 汽车品牌管理办法》, 零部件供应商只能将配件销售给整车厂, 再有整车厂通过4S店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而不能直接销售零部件。 而在2014年交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的 《 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及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 ( 征求意见稿) 》鼓励原零部件厂商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零部件和具有自有品牌、商标或标识的独立售后配件, 由此打破维修零部件的渠道垄断。《 指导意见》出台后弱化了整车厂商对汽车后市场的控制力度, 充分释放了行业竞争力和激发汽车后市场活力, 同时也减少了零部件的流通环节, 降低零部件的成本。 这些举措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也为汽车零部件流通和维修经营模式的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注入了新活力。

从数据上来看, 中国汽车后市场伴随着汽车“ 黄金十年”的发展快速增长。 2014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超过1.26亿辆, 而随着汽车车龄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汽车将进入保修期, 这都为维修保养市场的爆发顶顶了基础。 截至201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达到6380亿元, 而这一数值在2017年预计会超过10000亿元。

参考文献

[1]孙彬彬, 涂波, 孙倩倩, 周岳, 高志刚.汽车及零配件行业产业链梳理与个券整理, 招商证券研究所报告.

[2]201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3]中商情报网, 2014-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调研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CI】, 2014.

[4]曹朵红.汽车与零部件2015年中期策略, 齐鲁证券研究报告, 2015, 5, 28.

[5]中国报告大厅.201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T】, 2014.

[6]唐远志.汽车制造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7]中国产业信息.201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概述和趋势, 2015.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8

整车企业方面, 镇江市现有公告企业9家, 其中,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5月整车销量5 685辆, 实现销售5亿元, 同比增长238%, 利税3 085万元, 同比增长252%。2014年以来在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 镇江汽车生产企业共申报新车型33种。

镇江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镇江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 配套能力较强, 已形成发动机类、底盘类、车身类、电子电器件类共4大系列的16大类产品系列, 其中灯具和车身内饰销售占全国市场的20%以上。

镇江市正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镇江现有新能源汽车企业10多家, 市委市政府已向省政府提交报告, 申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根据申报方案计划在2014~2015年推广应用800辆新能源汽车, 目前镇江市正抓紧制定补贴方案及推广示范配套政策。

此外, 全市还在同步推进汽车制造业重大项目, 以进一步夯实汽车产业发展基础, 提升乘用车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2014年在建重点项目13个, 10亿元以上项目9个, 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9亿元, 截至目前已投入20亿元。其中, 北汽项目已完成生产资质变更和项目备案, 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轻型乘用车项目一期已经正式投产, 主要生产皮卡及SUV等车型。总投资21亿元长春一汽四环发动机生产项目已落户丹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项目建成后年产20万台汽车发动机, 彻底实现镇江汽车零部件产品全覆盖, 实现关键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9

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近几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省市经委的大力扶持下, 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7年底, 全县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已发展到43家, 总资产10亿元, 从业人员6000余人, 规模以上企业23家, 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5家。2008年全行业完成产值15.8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 利税8773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2.8%、37.1%和4%。目前, 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了以湖北车桥、荆州车桥、三众车桥、荆江源车桥为龙头, 其它企业围绕以上4家企业生产零部件的格局, 整个产业链状发展、良性互动, 为国内主要汽车整车厂家配套生产前后桥总成及其它指定配套件的发展模式。湖北车桥有限公司作为全省重点企业之一, 现已发展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汽车齿轮生产基地, 车桥及齿轮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是国内汽车车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以生产低速汽车及各种改装车、汽车前后桥总成、各种齿轮、缸套、铜套、制动器、桥壳、车轴、轴瓦、轴承座、油封座等260多个品种、3000多种规格的发展格局。全县车桥总成的产品质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一、制订规划, 整体谋划产业集群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公安县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发展的重要产业, 是推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加快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努力把公安县建成湘鄂地区最大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早日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县”行列, 近两年来, 公安县委、县政府和县经济局先后制定了《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公安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文件, 进一步明确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从政策和资金上鼓励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 使全县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超过100家, 产值达到50亿元;主导产品汽车车桥产量30万台, 齿轮100万套, 整车1万辆的规模;建成国内一流的汽车前后桥研发、生产中心, 培育形成10家具有自主开发能力、能够系统化生产、规模化供货、年产销在1亿元以上的核心车桥企业, 形成30家具有专业生产配套能力、年产销在5000万元以上、达到国家认证标准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 使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总量明显增加、结构明显优化、效益明显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结合这一发展目标, 按照产业集群“分工、协作、网络”的内涵发展要求, 加大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品牌、引进人才的力度, 形成综合优势, 把产业做大。车桥生产龙头企业要走开放发展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子, 掌握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 发展扶持资金, 优先扶持汽配企业发展。政府配套相应的政策扶持, 在土地、资金、用电、规费等方面实行特殊倾斜。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用地上, 重点支持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的汽配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园内加大研发、销售与服务投入, 逐步整合现有汽配生产企业, 探索联合兼并重组之路。2007年, 湖北车桥、荆州车桥等6家企业获得政府资金奖励, 荆江车桥等8家企业在工业园区征地扩建, 其中荆江车桥征地100亩。四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多形式融资。充分发挥民间资金集聚优势, 引导民资注入汽配产业;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和担保公司的作用, 增加授信额度, 使多种渠道资金集聚到汽配产业上来。近两年通过鼓励全民创业、银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企业采购要立足县内市场, 优先县内配套企业, 带动小企业不断扩张, 着力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销售要立足国内市场, 打开国际市场,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2007年, 全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比2006年增加27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11家,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发展力度显著增强。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两江”汽车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策扶持, 激励行业发展和企业做强

一是建立专门组织协调机构。2006年县经济局就设立了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办公室, 搭建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调查研究, 统筹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和国内知名汽车专家学者来县讲课, 为全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宏观引导服务。二是构筑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在县潺陵工业园已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基础上, 又在青吉工业园规划“汽配产业园”, 提供汽配产业发展平台, 不断提高企业聚集度, 建成总成装配、零部件加工、后勤保障与物流、储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和中心商务区。三是制定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县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 专门设立汽配企业企对接、注资担保公司, 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五是鼓励企业产品创新、争创品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专利”、“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的企业, 县政府给予奖励。六是用足用活国家现行优惠政策。让企业放水养鱼, 有关优惠政策按照管理职能的划分分别责成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具体落实。七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方面的补助资金, 用于扶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实施技术改造, 优化产品结构, 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三、组建协会, 助推行业自律和配套协作

为引导和规范公安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 避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 公安县于2003年成立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公安县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现已网络了全县所有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 特别是通过近两年的规范运作, 协会建立起了良好的协调服务机制。协会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 及时研究新情况、掌握新动向, 主管部门牵头及时协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实施行业公约, 开展行业价格自律、质量自律、品牌自律和行为自律, 行业内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 分工明细、互不干扰、优势互补, 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作用更为凸现。

湖北车桥有限公司“博盈”牌系列产品荣获“中国知名车桥十佳品牌”;2005年底, 公司成为全国同行业首家同时通过“三标”认证的企业;是全国首家通过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的民营企业;公司技术中心被评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产品主要为北汽福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南京春兰公司、苏州金龙客车公司、扬州亚星公司、厦门金龙客车公司、江淮汽车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公司等数十家整车企业配套。荆州车桥有限公司是生产各类汽车前后桥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的专业企业, 拳头产品气压盘式制动前后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与东风汽车、金龙公司、江淮集团、北汽福田、跃进汽车等十多家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 并出口俄罗斯、土耳其、越南等国。荆江车桥有限公司产品覆盖0.5T—20T的货车用桥和6.9M—12M的客车及城市公交车用桥。三众车桥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东风系列、五十铃系列的轻型汽车前后桥总成。

几家龙头企业错位发展, 分别有各自的优势和配套市场, 有效地规避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 同时还缩短了采购半径, 降低了生产成本。2007年, 公安县汽车零部件行业内部产品配套率达到80%以上, 仅峰峰汽配一家企业就为湖北车桥配套近亿元。龙头带动和小企业配套形成了良性互动, 产业集群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同时, 行业协会在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 架起了一座企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 积极宣传贯彻汽车产业政策和公安县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战略, 提出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建议, 规范行业内部市场秩序, 搭建信息平台, 协调沟通企业间的关系, 有力地促进了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

四、产业招商,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

为做大做强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2007年9月28日, 公安县成功举办了湖北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贸招商活动暨江汉车桥发展专家论坛, 鼓励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公安经济开发区集聚, 向外推荐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 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1家 (含全县产业链带企业) , 总投资8.6亿元, 从业人员3600余人, 车桥年生产能力50000余台套, 年产销规模达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 年产值9亿元, 销售8.5亿元, 利税4800万元, 是县域经济新的增长平台。产业园配套产业链覆盖面广、市场发展空间大。3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形成两类集群发展方式:第一类是能生产整车或与整车制造企业配套的优势企业。以湖北车桥、荆江车桥、公安铜套、湖北农用车、荆州车桥、三众车桥、湖北缸套等厂家为支撑的车桥核心企业, 占全县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的23%。这些骨干企业大都与数十家国内知名汽车厂配套,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类是主要为本地企业配套的厂家。这类企业以华泰汽配、鸿基铸造、黎明底盘、五星精锻、峰峰汽配、福源汽配等企业为代表, 约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的77%。这些配套企业能有效将零配件产品协作分工, 形成车桥总成产品梯度开发格局。

五、搭建平台, 用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发展, 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我县从2007年11月开始筹建公安县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中心, 中心由县经济局管理, 下设有产业集群服务部,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 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共性技术攻关为重点, 开展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 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服务。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发展规划, 促进产业布局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二是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原则整合、优化、提升产业在工业园区的集聚度, 使园区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相衔接;三是引导关联企业和社会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 延长产业链、培育骨干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四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 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 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 以此带动业内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着力引导产业集群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建立长效机制, 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以带动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10

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州市立足赣南苏区振兴,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推动优势产业协调发展。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赣州市,如何利用现有零部件产业的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制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健全的发展战略,稳定市场地位、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些都将关系到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对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振兴赣南苏区经济、助力中部崛起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目前赣州市着力打造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为依托,以“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为发展主体,集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与检测、汽车及零部件市场、金融服务等板块连动的区域内纵向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围绕变速箱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规模, 区域内集聚着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相关生产企业, 如:德国格特拉克公司、美国孚能科技公司、日本万宝至马达公司等, 随着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转移优势

赣州有着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和土地价格,位处中部地区,具有天然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当今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在向低工资成本地区大量转移, 从而给赣州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外,由于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相对整车来说更具备转移的条件,赣州零部件企业也能与国际、国内零部件大公司形成层级供应关系,从而可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形成一些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面向全球零配件市场的企业。

(二)政策支持优势

当前,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最好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提升赣南老区制造业发展水平, 要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机械制造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合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这样的前所未有的政策为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也为发展零部件产业必须的配套价值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结构优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于2013年5月29日签署《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将在赣州投资新建“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该产业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集汽车零部件、高端特种车辆及其他机械产品等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为龙头企业,将有力带动市内相关加工制造工业园区内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由于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因此赣州依托于每年近100万台套的汽车变速器产量,围绕汽车变速器及汽车变速器相关零部件,如铸造件、锻造件、模具、热处理、同步器等建设集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基地;着力在汽车变速系统上,如通用减速器、差速器、分动箱、车桥等进行开发和延伸。围绕汽车变速器相关零 部件进行突破,提高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将是一个很好的立足点。

(四 )人才优势

人才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资源的作用,被视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要素。赣州有10所专业门类齐全的大中专院校, 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达10多万人;赣州全市有37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采取“订单式”培养, 每年能为企业培养10多万名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这些人才资源要素将成为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赣州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政策资源充分、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体系建设较好,产业链发育渐趋成型。但也应看到,由于相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达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整体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仍然偏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高科技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中、高档产品和创新产品少,与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产业链条尚有缺失,产业发展必须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等配套上游产业链等产能低,还难以满足市内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

三、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措施和建议

根据上面得出的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要真正实现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除了正确分析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外,政府部门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关配套政策, 企业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一 )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通过加强宏观规划,统一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简化各种行政审批程序和事项,提高政府效能,优化协调服务。为企业在政策、项目、技术、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更高层次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强化自主创新,通过转型提升发展。

(二 )完善产业集群规划 ,强化招商引资

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要围绕核心产品企业,发展配套的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及上下游产业,把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建设成一个地理区域的主导产业, 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一个产业板块,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比如加快“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将基地建成一个集研究开发区、零部件生产区、生活配套区、售后服务区等各大功能融合互通的综合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铸造、锻造、模具、自动变速箱等企业进基地落户,将核心制造模块进行改造升级。

(三 )提高研发能力 ,实现技术创新

依托中汽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将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核心产品带动周边配套产品的联动发展机制。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政府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强与先进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

(四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汽车零部件 冰火两重天 篇11

如果说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感受到的是市场的凉意,那么对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严寒。

“我们感觉到前途渺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对于企业的未来,浙江力邦合信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的老板充满了焦虑和担忧。力邦合信是一家来自浙江的中等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制造,目前他们主要为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提供产品配套。2010年,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上升的利好驱动下,为顺应汽车产业升级的趋势,力邦合信主动从日本引进了EPB(电子驻车制动器)产品研发团队,进行了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开发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却几乎无人问津。

这种困境,并非力邦合信一家所独有。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中国汽车配套体系的状态是:合资品牌汽车在产品配套方面,基本上采用本国配套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而对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拒于千里之外。“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企业,说得重一些,连一颗螺丝钉也不给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以开发的机会。”行业人士不无担心,这将直接导致自主的零部件在各方面很难得到提升。而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对于关键或核心零部件的配套也以外资或合资品牌为主,或干脆硬性规定自主零部件企业必须有几年的配套经验,由此,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难以进入其配套体系。

但是,对于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与其期待着外资企业的仁慈、整车企业的关照、政府部门的扶持,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应该从自身开始解决问题。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是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前些年,这些企业还可以凭借产品数量和价格的优势,获得一些利润空间,但到现阶段,随着原料资源、人工成本价格的日趋上涨,这部分利润已经越来越稀薄。

艰难的市场,残酷的竞争,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和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目前,有的企业甚至是在赔钱赚吆喝,继续做下去,亏损额度更大,但是不做,就只有关门倒闭。”苏州久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淑娟告诉记者,“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到了必须要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关口。”久工自动化是一家100多人的自动化设备供应企业,为企业配套订制非标准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在他们的客户中,有很多是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山东盛泰车轮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我们去年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全自动车轮生产线,总投资额大约是2.5亿,产业不升级就只能被淘汰。”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汪有国表示。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经历着严寒的冬季,但“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太远”,经历市场风暴洗礼后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更加强大。

火:跨国企业扩张速度加快

与面临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和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压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不同,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

已经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拓展了经营业务的大陆集团也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长春工厂二期开工、合肥两轮轮胎工厂奠基、扩建芜湖工厂、黑河冬季试验中心开业……此外,大陆集团康迪泰克系统部还将于今年在常熟工厂建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贝内克-卡里科业务单元亦将在张家港建立一条新TPO表皮生产线。

博世集团在中国的业绩也是稳健增长,其中博世底盘控制系统自2002年进入中国后,先后于2005年建立了苏州技术中心,2006年在苏州修建了车辆试验路,2008年在内蒙古牙克石建成冬季汽车测试技术中心。2012年2月,博世底盘控制系统新工厂在成都奠基,据悉,成都新工厂占地约190亩,总投资额达1.37亿美元(约8.8亿人民币),一期工程预计将实现年产140万套ABS/ ESP系统及1900万套轮速传感器。此外,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位于江苏省东海的汽车测试技术中心一期工程也将于2012年底竣工。

2012年4月,日本电装公司宣布将投资72亿日元(约为人民币5.5亿元)对位于上海的技术中心进行迁移和扩充,新建风洞等大型评定设备,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2012年6月,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工厂的扩建竣工使得此次扩建后,工厂的规模扩大超过一倍,伟世通公司产品部总裁马盛隆(Steve Meszaros)表示:“此次工厂扩建将使我们在华的电子产品能力如虎添翼。”隶属于菲亚特集团的马涅蒂 马瑞利公司于1996年开始陆续在上海建立了动力系统和排放系统工厂及研发中心,在芜湖建立了动力系统和车灯系统工厂,在广州建立了电子系统的工厂和研发中心。2012年,马涅蒂马瑞利与长春富迪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动力系统的零部件,进气歧管、节气门体、油轨和空气/燃油模块等。

在排放控制技术系统领域居全球领导者地位的法国佛吉亚集团于1992年在中国设立了首家工厂。目前,佛吉亚排放控制技术系统在中国共有10家工厂以及一个研发中心,专注于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生产与研发,预计未来两年,该集团还会新建五家工厂。

在这一轮热潮中,甚至连定位于中高端品牌的全球领先汽车皮革制造商——鹰革沃特华也快马加鞭,积极抢占中国市场。在2012年4月,北京车展期间,鹰革沃特华的总裁兼CEO Jerry Sumpter宣布,他们已与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开始合作。“鹰革沃特华积极与本地区域内的专家会谈,观察并收集价值链上下游市场洞见——从汽车制造商到汽车购买者,”Sumpter说。“这些洞见帮助我们将市场导向型的创新带到生产中。”

战略思考零部件行业

在全球经济疲软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市场在2012年面临的成本上升、需求放缓局面将加剧市场竞争,加速行业洗牌。因此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过去单纯的低价法宝面临失效。只有在价值链上下功夫,通过创新来提升品质才是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

当前跨国零部件集团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间不同的发展现状,反映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辨证关系,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是其永恒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整车与零部件战略体系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事实上,零部件是整车生产的基础。目前,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性汽车产业链正在逐步构成新型汽车工业零整关系,与原有的汽车产业垂直一体化分工协作模式不同,汽车零部件企业正纷纷从整车企业中独立出来,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正形成对等合作、战略伙伴的互动协作关系。而以日、韩为代表的零部件企业,近几年来通过建立以追求团队精神和协调意识,运用战略联盟或外包的形式,加强与供应商和承销商之间合作的新型零整体系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而中国的零部件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短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曾这样说过,“中国要建成汽车强国,零部件是最重要的基础。现在整车企业发展较快,但缺乏强大的零部件企业作为战略伙伴,高端零部件企业几乎全为外商独资或控股。”行业人士指出,如果自主零部件企业消亡,中国市场仅留下跨国零部件企业,那么我国的整车零部件配套将存在保障供应和价格两个方面的不可控:不但产品价格受制于人,而且能否提供稳定的产品供应也未知。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完全对外开放的,包括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国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都随着整车企业进入到了中国市场,并与整车企业形成了独立、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这就使得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而自主零部件企业目前主要针对的用户群体是国内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其产品整体处于市场的中低端,对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国内自主品牌整车企业还难以对自主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技术、质量和管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国与汽车相关的产业也尚不能有力地支撑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如汽车用基础原材料(橡胶、化工等)、电子元器件、高档机械基础件以及模具、刀具和机床设备等仍然主要依赖于进口,还存在着保障供应和价格两个方面的不可控性。

汽车零部件产业 篇12

1、产业集群总体概况。

茅箭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东部, 是十堰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位于茅箭区东城经济开发区东风工业园, 规划面积10500亩, 其中工业用地6500亩。集群紧邻中心市区, 交通便捷, 是十堰境内起步最早、规模最大、交通最为便捷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如今, 集群内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区主次干道构成了园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110千伏陈罗变电站已建成运行;东风大道两侧已辅设日供水60万吨的水用专线;光纤通讯、有线电视网等辅助设施逐步接入;园区环境优美, 绿化率达30%, 污水处理率达85%;仓储、物流、消防等功能开始发挥效应;4S店、加油站、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网点逐步完善, 为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截止到2008年10月, 集群内入驻企业118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 2008年1至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8.7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28.3亿元, 上交税金4750.1万元。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茅箭区政府成立了协调服务办公室、茅箭区企业服务培训中心,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随着城区东扩步伐加快, 到2011年, 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将建设成为百亿产业集群。

2、产业集群内的主要产品。

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除生产整车外, 还生产与东风公司、中国重汽、陕汽、福田汽车等商用车配套的零部件, 特别是重型车身、车桥、车架、车厢四大总成等汽车零部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 集群每年可生产各类汽车车身、车架、车厢、车桥总成10万套, 齿轮15万套, 生产整车、改装车和专用车2万辆。

3、产业集群内各园区概况。

(1) 普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 经过3年的发展, 普林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十堰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普林工业园区入驻企业58个, 投产33个, 2008年1至10月实现工业产值11.8亿元, 销售收入11.4亿元。其中, 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重型矿山自卸车和正和车身有限公司生产的TJG180重型车身分别填补了露天矿山等复杂地形专用汽车和国产化重卡车身“欧系列”的空白。

(2) 万向通达工业园区。该园区2004年5月动工建设, 占地474亩, 实行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已投产及即将建成投产的项目有:汽车排气消声系统技改项目, 设计生产纲领40万套/年;汽车燃油箱总成技改项目, 设计生产纲领30万套/年;汽车气动盘式制动器总成技改项目, 设计生产纲领20万套/年;汽车刹车调整臂总成技改项目, 设计生产纲领40万套/年。园区内“通达”牌汽车消声器及尾气催化转化器总成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实现了十堰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2008年1至10月完成工业产值2.1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

(3) 东风新客车工业园区。该项目于2007年3月1日开工建设, 总面积达242亩, 是产业集群内入驻的东风商用车公司重点项目, 将建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型客车生产基地之一。2008年1至10月完成工业产值2.1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

(4) 西坪工业园区。西坪工业园区占地420亩, 建设厂房9.7万平方米, 试车场、停车坪及中转站13.1万平方米, 形成年产3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预计2009年上半年园区项目开工建设。

(5) 皇马新大地工业园区。该园区占地120亩, 主要生产经营“大地牌”整车及汽车零部件。2008年1至10月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

二、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主要做法

1、市场运作, 滚动开发, 加大招商引资。

实行“企业主导, 政府服务, 市场运作, 滚动开发”的运作模式, 将园区交由业主进行以商招商, 政府代办规划、土地、建设等手续。业主在全面招商的同时, 成立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负责建设和运营园区内标准厂房和供电、供水、道路等配套服务设施, 引进和吸纳优势企业、项目和资本, 实现以商招商、严格管理、快速发展。建立企业项目动态管理台账, 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及时掌握园区内资源、项目储备、企业承接产业转移意向及合作方式等情况, 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渠道。

2、准确定位, 集约经营, 培育优势企业。

按照“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要求, 引导各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及其它相关企业入驻产业集群内, 不断延长产业链、产品链和技术链, 逐步提高集群内企业市场配套供货能力和园区内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水平。积极鼓励产业集群内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步伐, 提升产品质量。初步形成以三环、皇马、驰田为主的整车、专用车和以车桥、车身、车架、车厢四大总成等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制造体系。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高新技术企业, 分别给予奖励。

3、吸收资金, 广纳人才, 营造发展氛围。

产业集群内共引进资金23亿元, 引进项目100多个, 引进高级技术人员300余名。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召开银企座谈会, 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4、强化服务, 优化环境, 提供政策支持。

茅箭区委、区政府把发展壮大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作为茅箭区及全市工业经济的重点,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力度, 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从政府部门抽调专人, 成立协调服务办公室, 建立服务培训中心,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制度, 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 积极协调争取用地、税收、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 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三、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茅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实施“工业兴区”战略;以扩大开放、推进项目合作为契机, 拓展集群发展空间;以五大园区为核心, 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以发展和延伸产业链为抓手, 努力打造拥有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循环经济,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全力建设集群型、科技型、生态型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2、发展目标。

到2011年, 十堰市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将建成以东风大道为主轴, 以普林工业园、万向工业园、西坪工业园、东风客车工业园等园区为依托, 以整车生产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导产业, 融新型材料加工、新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产业集群, 其主要分有以下五大板块。

(1) 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普林工业园区。以现有的普林工业园向南北延伸, 重点发展车身、齿轮、车桥、车架等关键总成。

(2) 以外向型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万向通达工业园。重点发展铝镁合金燃油箱、自动调整臂、电涡流缓速器、汽车传动轴、汽车轴承, 把园区建成高新技术和外向型产品出口的基地。

(3) 以生产中型客车为主的东风客车工业园, 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型客车生产基地之一。

(4) 以生产整车为主的西坪工业园。

(5) 以整车改装为主的皇马新大地工业园区。支持皇马新大地等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3、发展思路。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创新集群发展模式, 走科学和谐发展之路。一是立足一个“高”字。即坚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准确定位, 突出特色”的原则, 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地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把产业集群规划与东部新城区整体规划有机衔接起来, 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一个“大”字。即按照“统一规划、分批报批、分期实施”的原则, 用4年左右时间在产业集群内开发整理工业用地6500亩, 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整体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环保经济, 达到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消耗最小化。

(2) 以发展和延伸产业链为抓手, 建设集群型工业园。按照“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要求, 结合集群内各个园区的特色, 引导各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入驻相关园区, 不断延长产业链、产品链和技术链, 在集群内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以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为中心, 引导资源合理流动, 聚合各种生产要素, 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 加快发展汽车产业集群, 形成强大的产业优势。

(3) 以科技强区为目标,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三项费用、科技创新基金用于集群内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 引导企业产品向“专、特、新、精”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联合, 建立科研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努力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 以名牌战略为动力, 鼓励企业培育和创建精品名牌。坚持“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 推动创牌工作的开展。对精品名牌产品的生产资金, 重点倾斜;对精品名牌的技术改造, 优先立项;对假冒精品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 坚决打击。鼓励企业积极培育和创建精品名牌, 引导企业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不断加大质量认证、产品创新、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力度, 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5) 以服务企业为重点, 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出台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进一步完善集群内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扶持, 切实为集群内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改进行政服务方式, 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度, 提高行政效率, 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和限时服务等制度, 对产业集群内企业实行“一个窗口对外, 全程跟踪服务”, 为业主代办土地、规划等各种手续。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制, 努力做到多服务、不干预, 多帮忙、不添乱, 确保企业一心一意抓生产, 争取早日实现打造百亿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

(6) 以构建和谐茅箭为核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切实抓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就业、社保等工作,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 坚持把推进城市建设、产业集群内园区建设同改善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 落实拆迁安置政策, 依法兑现拆迁安置费用, 保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 将园区建设失地的特困农民纳入低保;认真落实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加大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培训力度, 帮助其实现再就业, 真正做到以工业发展促经济发展, 以经济发展促社会和谐。

上一篇:鼻部整形术下一篇:测试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