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测试规范

2024-08-20

汽车零部件测试规范(共9篇)

汽车零部件测试规范 篇1

汽车零部件测试简介

--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是一个由数以万计零部件组成的机电混合复杂系统,GRGT能帮助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厂商快速提升零部件性能,满足您对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高要求,服务涵盖汽车零部件的环境可靠性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功能测试、EMC测试、材料测试、绿色环保测试及化学法规符合性服务项目。[1]

测试范围

汽车是一个由数以万计零部件组成的机电混合复杂系统,GRGT能帮助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厂商快速提升零部件性能,满足您对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高要求,服务涵盖汽车零部件的环境可靠性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功能测试、EMC测试、材料测试、绿色环保测试及化学法规符合性服务项目。

环境可靠性测试

高温储存(可带表面红外加热)High Temperature Test(can with IR)

低温储存Low Temperature Test

湿热交变(可带表面红外加热)Hemperature & Humidity Test(canwith IR)

凝露测试Condensation Test

低气压测试Low Pressure Test

温度冲击测试Thermal Shock Test

防尘防水测试Dust & Water Resistant Test

盐雾测试Salt Spray Test

耐气体腐蚀gas Corrosion Resistant Test

耐化学试剂Chemical Resistant Test

振动测试(随机、正弦、扫频等)Vibration Test(Random/Sine /Sweep)

机械冲击测试Mechanical Shock Test

碰撞测试Bump Test

跌落测试Drop Test

三综合测试(温湿度+振动)Compositive Environment Test(Temperature & Humidity &Vibration)

高加速测试HALT & HASS

插拔力检测Operation Force Test

刚度测试Rigidity Test

按键动作耐久测试Button Operation Durability

插拔耐久测试Connection Durability

CD机动作耐久测试CD Player Operation Durability

电学性能测试

电源特性测试Resistance to Power Supply Voltages

电源缓升缓降测试Resistance to Slow Decrease andIncrease Power of Supply Voltages

电压特性测试 Re-initialization Test

电压异常测试Resistance to Non Usual Power SupplyVoltages

线路(短路至地/电源)短路测试Resistance to Ground and PositiveSupply Voltages Short Circuit

感性负载电源连接测试Resistance of InductiveLoad Connected Circuits

电源微中断测试Resistance to Power Supply Micro-interruptions(UPDATED)启动测试Resistance to Starting Profile

电源电压特性测试Power Supply Voltage CharacteristicsTest

浮地测试Floating Ground Test

感应噪声抗扰度Induction Noise Resistance Test

抛负载测试Load Dump Test

过压测试Overvoltage Test

点火脉冲测试Ignition Pulse Test

反极性测试Reversed Polarity Test

工作电压Working Voltage

工作电流Working Current

绝缘电阻测试Insulation Resistance Test

耐电强度测试Electric Strength Test

温升测试Temperature Rise Test

功能测试

按客户要求进行功能测试Function Test as Requirement ofClient

EMC测试

RE辐射骚扰 Radiated Emission

CE传导骚扰 Conducted Emission

BCI大电流注入 Bulk CurrentInjection

RI电波暗室法辐射抗扰度 RI

瞬态传导骚扰 Transient,Conducted Emissions

瞬态传导抗扰度 ConductedImmunity

静电放电抗扰度 ESD

脉冲波测试Resistance to on Board Power SystemVoltage Ripples

高电压注入抗扰度测试Immunity to InjectionHigh Voltage

脉冲抗扰度测试 Resistance to Impulsive Transient

音频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Immunity to Audio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手持式收发机抗扰度测试Resistance to HandyTransmitters

脉冲波抗扰度测试 ImmunityAgainst High Frequency Surge(Burst Wave Form)高周波抗扰度测试ImmunityAgainst High Frequency Surge(Impulse Wave Form)低周波测试LowFrequency Surge Resistance(Induced Load Surge)

汽车电子暗室场均匀性Anechoic ChamberField Validation

汽车电子暗室有效性CISPR1391CD Radio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CISPR1391CD

屏蔽室屏蔽效能Shielding Room Shieding Effective

暗室电压驻波比VSWR

磁场骚扰测试Measurement of Magnetic FieldRadiated Emissions

宽带辐射抗扰度测试Broadband AntennaNearby Test

辐射天线靠近抗扰度Radio EquipmentAntenna Nearby Test

移动手机天线靠近测试Mobile PhoneAntenna Nearby Test

材料测试

Ⅰ物理性能测试

尺寸测量Dimension Measurement

密度Density

硬度Hardness

拉伸性能Tensile Property

冲击性能Impact Property

弯曲测试Bend Test

熔融指数Melt Index

维卡软化点VEKA Softening Point

低温脆化Low Temperature Brittleness

抗化学试剂测试Chemical Resistant

附着力Adhesion Test

涂镀层厚度Thickness of Coating And Film

铅笔硬度Pencil Hardness

色差Chromatism

光泽度Gloss

耐刮擦测试Scratch Resistant Test

耐摩擦测试Rub Resistant Test

耐化学试剂Chemical Resistant Test

落锤冲击(常温/低温)Drop Ball Impact Test(Room/Low Temperature)落砂磨耗Sand Abrasion Test

碎石冲击测试Gravel Resistant Test

盐雾测试Salt Spray Test

Ⅱ材料老化测试

温湿度测试Temperature & Humidity Test(or with IR)

耐水老化Water Resistant Test

氙弧灯老化Xenon Arc Aging

碳弧灯老化Carbon Arc Aging

紫外灯老化Uv Arc Aging

卤素灯老化Halogen Lamp Aging

Ⅲ材料分析

金属化学成分分析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forMetal

金相测试Metallographic Test

·显微断裂分析Microstructure and Fracture Analysis

·非金属夹杂物分析Non-metallic Inclusion Analysis

·晶粒度Average Grain Size

·定量金相学Quantitative Metallography

·镀层厚度Thickness of Film & Coating Measure

·宏观检测Macroscopical Examination

·电路板的镀层厚度Coating Thickness of PCB Board

·电路板焊脚质量Welding Quality of Feet

金属机械性能测试Metal Material Mechanics Test

·抗压试验Compression Test

·剪切试验Shear Test

·弯曲试验Bending Test

·压扁试验Flattening Test

·扩口试验Flaring Test

·卷边试验Flange Test

·冲击试验Impact Test

·杯突试验Cupping Test

硬度测试 Hardness Test

·洛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

·布氏硬度Brinell Hardness

·维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

·显微维氏硬度Micro Vickers Hardness

·里氏硬度Leeb Hardness

高分子材料成分分析Chemical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ymer

Ⅳ材料燃烧测试

燃烧测试Flame Resistant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Flammability Test of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绿色环保测试及化学法规符合性服务

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试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Test

气味测试 Odor Test

雾化测试 Fogging Test

甲醛测试 Formaldehyde Test

汽车材料VOC测试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Test of AutoMaterials

汽车部件VOC测试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Test of Auto Parts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测试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CarbonylCompounds Test in Cabin of Vehicles Ⅱ有害物质测试 HazardousSubstances Test

报废车辆指令(ELV指令)End-of Life Vehicle Test

汽车禁用物质测试 Test for Prohibited Substances on Automobiles

Reach高度关注物质(SVHC)测试 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SVHC)Test 汽车涂料检测 Automobile Coatings Test

Ⅲ其他测试OtherTest

石棉、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偶氮染料、重金属等

Asbestos, PAHs,Phthalates, AZO Dye, Heavy Metals Test etc.

汽车零部件测试规范 篇2

M C记者:我们了解到捷成洋行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捷成洋行目前的发展情况。

王经理:捷成洋行于1895年在香港成立。最初, 公司致力于工业技术和产品的推广, 随着业务的发展, 逐步开拓到其他领域, 包括现在的饮料、奢侈品、消费品等市场。

在公司115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 凭着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完善的分销网络及充足的人才储备, 捷成洋行已经成为中国内地优质产品市场规划及分销的领先企业。2010年8月底, 捷成洋行宣布, 其2010年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4亿港币 (约合82亿元人民币) 。相比2005年设定的五年预期目标高出10多亿港币, 相当于自2005年以来捷成洋行的年营业额增幅超过124%。

在最近的五年中, 捷成洋行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对此, 捷成洋行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投资, 内地员工人数增加一倍, 达到1800人, 并在多个内地重点城市建立了分公司。

捷成洋行刚为2015年营业收入设定了150亿港币的目标。为此, 捷成洋行将对旗下四大业务单位贯彻实施简单而明确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0%的预测推动下, 捷成洋行的业绩增长将朝循序渐进的良性方向发展。

在整个公司发展的大方向下, 测试系统及仪器部所属的捷成工业集团也获得极大成功。例如, 在冶金方面, 我们为五大国有轨梁企业成功地引入生产解决方案;在汽车工业领域, 捷成工业集团与博世 (Bosch) 集团继续100多年的长期紧密合作;同时, 捷成工业集团同合作伙伴美特公司 (MITEC) 合资组建的美特·捷成汽车系统, 于2010年8月在大连建立新厂房, 专业生产车用平衡轴。捷成工业集团将继续采取新的计划以拓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领域。

捷成工业集团不但会汲取以前在冶金、塑料和造纸等基础工业上的成功经验, 同时将紧随国内在高速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饮料、制药加工和包装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调整我们的商业重心, 以达成工业集团在2010年定下的增长20%的目标。

M C记者:测量技术及产品的业务工作属于捷成洋行测试系统及仪器部, 那么测试系统及仪器部主要向中国市场推广哪些测量技术和产品?

王经理:测试系统及仪器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直致力于向中国市场推广国外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德国F O E R S T E R公司的电导率测量仪、精密磁导率测量仪、便携式涡流检测设备、成套涡流检测系统、成套漏磁探伤系统、硬度和材质分选设备, 以及最新发展的热成像检测技术D E F E C T O V I S I O N, 用于汽车零部件检测和半成品检测;德国GE检测科技公司的便携式硬度计、便携式精密测厚仪、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自动X射线探伤系统。各类成套超声波探伤系统, 用于各类钢管、焊管、中厚板、型材以及汽车和飞机部件检测。另外还有意大利CGM公司的成套磁粉检测系统、渗透检测系统、便携式磁轭、磁粉和渗透剂耗材等。

M C记者:在这些测量技术和产品中, 有哪些是用于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检测的?

王经理:这些无损检测产品被大量应用在金属加工、金属制造、石化、汽车零部件、油田、管道输送、航空航天等无损检测和质量控制领域, 特别是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有很多产品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以及与汽车安全紧密相关的零部件检测中。如FOERSTER公司的材质分选涡流检测设备M A G N A T E S T, 主要是检测和控制汽车零部件的表面硬度及硬化层深度的设备, 广泛用于检测汽车发动机的气门、凸轮轴、活塞杆、拉杆球头等关键零部件以及与安全紧密相关的汽车零部件。

F O E R S T E R公司的涡流探伤系统S T A T O G R A P H, 主要检测汽车零部件的表面及亚表面细微的孔洞和裂纹, 可以全面检查发动机的气门、凸轮轴、活塞杆、刹车盘、活塞等关键零部件以及与安全紧密相关的零部件。

G E检测科技公司的点焊检测仪, 包括U S L T U S B和U S M 35, 则广泛用于各大汽车生产厂的车身点焊测量, 保证车身的强度以及安全。

G E检测科技公司的各类高精度便携式硬度计, 包括MIC 10、MIC 20和TIV系列, 可以在生产现场对大型部件上的特殊位置直接进行硬度测量和质量控制。

另外, GE检测科技公司的便携式探伤仪USM Go、USM 60、USM 33, 以及各类便携式硬度计CL 5、测厚仪DM 5E等, 可以适用于各种零部件的现场抽检以及焊接件的质量控制。

CGM的磁粉和渗透设备, 主要是检测结构不规则的汽车零部件表面细小孔洞或裂纹, 例如缸体、缸盖、变速器壳体及轮毂等不规则形状的部件检查。

M C记者:捷成洋行测试系统及仪器部是最早在中国市场推广无损检测理念的, 您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些无损检测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王经理:目前, 捷成洋行已经为大量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了无损检测设备, 有许多成功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为国内绝大部分的合资汽车厂商提供成套车身点焊检测设备以及售后服务, 如奔驰、通用、大众、福特、马自达、丰田、日产, 以及一部分国内汽车厂商, 如东南汽车、吉利、长城汽车等。还为马勒三环、广州日锻、廊坊天合、中山正洲、上海通用、福特发动机厂、丰田发动机、科本-施密特等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了精密测厚设备、便携式硬度计以及超声波探伤仪。

另外, 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国际著名厂商, 诸如博世 (B o s c h) 集团、采埃孚公司 (Z F) 、伦福德公司 (L E M FÖR D E R) 、吉凯恩 (G K N) 集团、马勒 (M A H L E) 公司、天合汽车 (T R W) 公司、S K F公司、铁姆肯 (Timken) 公司、伊顿 (Eaton) 公司等企业, 包括其在中国的分公司和生产厂;以及上海圣德曼铸造有限公司、四川自贡萨法姆铸造有限公司、上汽离合器厂、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宁波跃进汽车前桥厂、山西太谷机械厂和重庆望江机器制造厂等;生产整车及发动机的大众 (V O L K S W A G E N) 汽车公司、奔驰 (Benz) 汽车公司、克莱斯勒 (CHRYSLER) 汽车公司、宝马 (B M W) 汽车公司、雷诺 (R E N A U L T) 汽车公司、标志-雪铁龙 (P S A) 汽车公司、福特 (F O R D) 汽车公司、通用 (G M) 汽车公司、菲亚特 (F I A T) 汽车公司、沃尔沃 (V O L V O) 汽车公司、丰田 (T O Y O T A) 汽车公司、本田 (H O N D A) 汽车公司、日产 (N I S S A N) 汽车公司, 都大量采用F O E R S T E R公司的成套材质分选和涡流探伤系统, 对其生产的各类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与安全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做100%的在线检查。

M C记者:随着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从产品竞争提升到了服务竞争, 那么捷成洋行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我们听说捷成洋行在完成销售之外, 还积极开展客户关怀活动。

王经理:捷成洋行一直秉承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不但为客户提供最新的技术和市场信息, 推介并提供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的设备, 帮助客户找到最佳的业务解决方案, 同时, 我们也建立了成熟的技术服务团队。

捷成洋行在中国设有10个办事处, 分布在不同地区, 并在国内设立了专门的备件仓库。我们希望能更贴近客户及市场需要, 为客户提供更快更优质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服务。

我们的服务团队为客户建立专门的档案, 定期与客户联系, 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备件的消耗、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 针对不同情况为客户提供远程咨询和技术服务。

对于行业和设备密集的区域, 我们的服务人员还会专门定期上门拜访客户, 实际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 现场解决设备的使用问题以及参数的优化。另外, 对一些生产任务繁重的企业, 我们还可以和客户订立专门的售后服务合同, 为不同的客户提供1~3个工作日相应的专属服务。

通过各种对客户的关怀活动, 解除了客户对使用进口设备的后顾之忧, 也使得这些先进的设备能够真正为客户的生产带来效益。

除了正常的维修维护和售后服务, 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阶段, 捷成洋行也为公司的合作伙伴提供完善的支持与帮助。凭借我们对中国内地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理解, 我们的支持与帮助能够保障整个项目和合同的顺利执行。

M C记者:检测技术供应商在为用户提供方便性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进行了很多技术研发, 比如大范围长距离的测量技术、无需清洗测量技术和高效测量技术等。面对市场的变化, 捷成洋行测试系统及仪器部对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规划?

王经理:捷成洋行一直紧随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为国内提供先进的设备和理念。针对未来, 一方面我们部门正在考虑引入大规模和长距离管道输送的腐蚀监测设备, 结合先进的腐蚀监控设备和技术, 通过卫星传输、遥感以及光纤和电力电缆传输的方式, 解决国内高原、沙漠等不适宜人活动区域的监控, 保证管道输送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另外, 我们部门也会引进最新的热成像在线监控技术, 为各类型材包括高速铁路轨梁的在线检测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汽车转向系统测试技术与规范 篇3

摘 要: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汽车转向系统在汽车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汽车转向系统缺陷工程分析的基础性工作,就是研究汽车专向系统测试技术和规范的工作。本文对汽车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装置和机械结构部件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对缺陷工程分析实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转向系统;测试技术;测试规范

有大量的机械结构部件存在于汽车的转向系统中,这些转向系统在汽车的行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驾驶员端到转向车轮末端都存在着转向系统,一般来说,汽车的转向系统一共包括以下几种相关的机械结构部件,也就是汽车转向传动机构、汽车转向器以及汽车转向操纵机构等。本文对这些机械结构部件以及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装置测试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1 机械结构部件在汽车转向系统中测试技术研究

1.1 测试汽车转向操纵机构的技术分析

在驾驶员和转向器之间的汽车的转向操纵机构主要是发挥了连接的作用,其属于包括转向器到转向盘之间全部零部件在内的总称,一般来说,现在汽车转向操纵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向转向器传递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操作力。其中的转向盘主要由轮辋、轮辐以及轮缘等组成,利用汽车轮毂之间的内花键转向盘换就能够发挥出连接转向管柱的作用。

①目前在我国一般都是选择QC/T 563-1999试验方法对转向盘进行试验,主要的试验项目包括以下几种:也就是老化试验、摩擦试验、表面硬度、受力变形、热性能以及外观等。

②现在我国主要采用QC/T 649-2000试验方法来试验汽车的转向传动轴总成,汽车的转向传动轴的试验项目在我国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扭转疲劳寿命试验、静扭强度试验、滑动花键的滑动启动力试验、转动力矩试验以及总成间隙试验等[1]。

③现在我国主要采用QC/T 647-2000试验方法来试验汽车的转向万向节总成,汽车的转向万向节总成试验项目在我国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轴承的压出力试验、万向节与轴的拔拉力试验、转动方向间隙试验、摆动力矩试验、最大工作角试验等。

1.2 测试转向器的技术

在转向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中转向器起到了连接的作用,现在常见的汽车转向器包括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等。

现在我国主要采用QC/T 29096-92试验方法对非动力转向器总成进行试验,非动力转向器总成试验的主要方法包括疲劳寿命试验、强度试验以及性能试验等;采用QC/T 529-2000试验方法对液压助力转向器总成进行试验,液压助力转向器总成试验主要包括可靠性试验和性能试验等[2]。

1.3 测试转向传动机构的技术研究

汽车的转向传动机构的发挥的最为关键的供能就是向汽车转向轮传递转向器输出的力,这样就能够利用汽车两侧转向轮偏转的方式确保驾驶的汽车能够顺利的完成转向操作。现在我国主要采用QC/T 648-2000试验标准对转向传动机构进行试验,转向传动机构的主要方法包括转向拉杆球头销的试验、转向拉杆接头总成的试验以及转向拉杆总成的试验等。

2 测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助力电机的规范

2.1 测试助力电机的规范研究

目前我国的汽车助力电机性能试验主要包括耐电压、绝缘电阻、噪声、机械特性、电动机最高工作电压以及电动机性能参数等。其中可靠性试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振动可靠性试验、耐久性试验等。环境试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防尘防水试验、盐雾试验、温度湿度循环试验、温度冲击试验等。

2.2 测试EPS控制器的规范

控制器的试验项目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也被划分为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以及性能试验等。其中的可靠性试验主要包括振动试验、逆驱动试验以及磨损试验等,环境试验同样包括电磁兼容试验、防尘防水试验、盐雾试验、温度湿度循环试验等[3]。

2.3 测试EPS转矩传感器的规范研究

汽车的传感器的试验项目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也同样包括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以及性能试验等。其中的EPS转矩传感器可靠性试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EPS转矩传感器老化试验、EPS转矩传感器耐久试验、EPS转矩传感器短路输出试验、EPS转矩传感器过压保护、EPS转矩传感器跌落试验、EPS转矩传感器冲击试验、EPS转矩传感器振动试验等。环境试验同样为电磁兼容试验、防尘防水试验、盐雾试验、温度湿度循环试验、温度冲击试验等。性能试验主要包括引出线抗拉强度、绝缘性能、信号对称度、独立线性度等。

3 测试转向系统的技术与规范研究

现在我国的测试转向系统的技术与规范标准很多都具有推荐性标准和汽车行业标准的性质,尤其是现在并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电动助力转向的标准。所以在汽车行业中上述的这些测试规范和技术具有十分有限的影响,而且在指导汽车行业的时候也具有十分有限的作用,特别是很难有效的支撑汽车召回主管部门的汽车缺陷工程分析试验工作和缺陷调查工作。

4 结语

本文对于汽车转向系统相关的测试规范和技术的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通过分析我国汽车转向系统召回案例,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这些被召回的汽车的电子助力装置,液压助力装置以及机械机构部件等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召回的方式加以消除。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在未来进行研发的重点方向,因此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关于电子助力装置和液压动力装置的召回。所以召回主管部门必须要对电子助力装置和液压动力装置测试规范和技术予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卫亮,肖凌云,刘亚辉.汽车转向系统缺陷风险评估准则与汽车召回案例[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3(04).

[2]陈秋红,张向娟.汽车转向系统可靠性优化过程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03).

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篇4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汽车是一个集成产品,整车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的发展,所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历史是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的,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3.1.1 起步阶段(1953—1978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整车带动零部件发展。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 立,后来南京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等相继建立。这期间为给整车企业配套,也相继建立一批汽车零部件厂。当时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生产水平很低,生产规模很小,无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从而导致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差、价格高,并且只能与规定厂家配套,不能任意销售到别的整车企业。

3.1.2 成长阶段(19781992年)

这一时期零部件发展的主要特点仍然是以围绕整车配套为主。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卖方市场出现,国家布置了“三大、三小、二微”的生产格局,决定把汽车工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迎来了我国第二次“汽车热”。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各地政府投资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先后建立了一大批中小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重复建设严重;数量庞大;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简陋。排他吐的采购原则迫使一些零部件企业依附于某家整车企业而生存。

3.1.3 壮大阶段(1992—2000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零部件开始与技术平行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无论从生产能力、产品品种上,还是从管理与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一批生产零部件的“小巨人”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国外零部件企业快速进入我国汽车市场。第二,我国零部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批零部件企业己基本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重点零部件企业己基本具备了与整车同步发展的能力。第三,“最佳采购原则”的指导思想已经在一些整车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得以体现。第四,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隶属于整车厂的零部件生产剥离出去。第五,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在引进外国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同时,还注意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

3.1.4 快速发展阶段(2000一现在)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零部件整体水平提高,出口不断增长,向全球采购发展。在市场需求的促进下,中国零部件产业以20%的速度快速发展。此外,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际汽车大公司的零部件供货商纷纷紧随整车公司进入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目前,世界5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己全部投资进入中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具有很大的经营规模、很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具有参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新车型和系统开发、模块供货的能力和经验,且几乎都是世界跨国汽车集团的系统、模块级配套供货商。其经营的汽车业务主要集中在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车架、转向、制动、电子与电器、饰件、空调、乘客保护系统、音响、排放等领域。跨国公司的进入提高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综述论文 篇5

你幂(xxx)

摘要:归纳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对目前在现代汽车制造中所应用的最新的加工方法及工艺作出介绍和分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汽车;制造;加工;发展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of typical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imi()

Abstract: It is summarized that a variety of machin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are used in 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ing.New current machin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which are applied to modern automotive in-dustry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So that the Chinese factories for automotive parts could understand some usable means for technical reference.Key words: automobile;manufacture;machining;development

1.前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增长,201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1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约20万家,主要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多达1.6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万多家,外资企业超过1200家。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有三大主体,分别是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低端市场,优势产品包括汽车轮毂、汽缸体、连杆等,盈利能力较弱。外资企业多由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控制,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垄断了空调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以及电子控制类等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主要供应整车装配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两市场需求规模占比约为80%、20%。外资和国有企业多为整车配套市场的主要供应商,而民营企业则面向的主要是 售后服务市场。

世界上各个国家在汽车上的竞争,主要方面之一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先进的制造技术是提高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本保证。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快,通过技术引进,不少汽车制造企业已经掌握了一批相对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随着我国汽车产量的逐渐增大,汽车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2013年,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实现总产值达3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8%,约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50%,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汽车产量巨大,自然而然吸引了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拓中国市场。为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国汽车

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瞄准先进制造科学技

术的前沿,自主创造与跟踪创新并行;在先进制造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在先进制造技术基础方面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实际,解决关键科学问题,产生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只有改变和创新,才能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本文将在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的发展及应用方面作一些探讨。

2.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进展

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的传统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的本质和特点是靠比工件材料更硬的刀具,靠机械能、机械力把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切除下来。如车削、刨削、铣削、磨削、镗削加工等。

因新材料和难加工材料不断涌现,以及超精密加工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传统的加工方法无法满足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需要,特种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应运而生。特种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指的是非传统的加工方法,它不使用普通刀具来切削金属,而是直接利用能量来进行加工。特种加工方法与主要依靠刀具和磨科来切除金属材料的传统加工方法不同,它重用电能、光能、声能、热能和化学能来去除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其所采用的工具硬度和强度可以低于工件的硬度和强度,加工过程中工具和工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切削力,在切削机理上与传统加工有很大不同。

高速加工,指采用比常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高得多的速度进行加工的方法,其速度通常是常规加工的5-8倍或更高。高速加工是一种先进的制造工艺,它与常规加工相比,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解决部分难加工材料的加工问题。

自从将机床与自动化技术结合以来,汽车零件的加工生产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机床的自动化生产的实质是以加快空行程动作的速度和提高零件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缩短辅助工时为途径的,缩短辅助工时则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大幅度降低切削工时,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机床的生产率。高速加工采用非常高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因此有很大的提高生产率的潜力;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减小,无明显振动带,切屑带走的热量增多、切削热的影响趋势减小,故工件加工精度提高。美中不足的是,刀具耐用度降低。

3.现状评述

从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研究进展来看,我们研究探讨的加工可以分为传统加工、特种加工和高速加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三种加工方法各有特点。

传统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在生产中仍被普遍采用,未来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也仍会采用这些加工方法。

特种加工方法可以用于传统方法无法进行的一些加工,如硬质合金、耐热钢、不锈钢、淬火钢、金刚石、石英等各种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高脆性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加工;也可以对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的低刚度零件进行加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产品的研制周期不断缩短,外形曲面也越来越复杂,使用模具的传统数控加工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其需要,而高速加工为模具加工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当需要研制的模具形状复杂,材料硬度又较高时,利用高速加工方法,既可确保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又可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4.发展前景预测

在制造业中,零件的生产按传统工艺分有两种方法:成型法和材料去除法。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是一种新的制造工艺,它与成型法加工(材料的体积不变)和材料去除法加工的根本区别在于,快速成型制造是一种使材料生长的制造过程。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CAD/CAM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粘结、熔结、聚合作用或化学反应等手段,有选择地固化材料,从而快速制作出所需形状的零件。制造方式是不断地把材料按照需要添加在未完成的工件上,直至零件制作完毕。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最初是被人们用来为市场评估和检验服务的。CA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的进程。按照传统工艺,将CAD的三维图像转变成一件真实样件,要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和花费一定的研制成本,而采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则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将电脑屏幕上的新产品变成一件真正的产品。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不但在制造思想和实现方法上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制作零件的质量、性能、大小、制作速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技术已成为快速开发新产品的一种重要支撑技术,也是实现并行工程和敏捷化制造的有效技术途径。

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使铸件新产品试制速度显著提高。用传统的木模方法需一至两年才能完成且质量难以保证的试制工作,采用快速试制方法只需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大缩短了新产品从设计、开发、试制到生产、投放市场的周期。目前,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都采用了这项技术。同时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正逐渐被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各个制造领域所接受并得到应用。在车身设计中就可以运用大型CAD软件,如Pro/E,UG等,建立车身外型的三维实体模型,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利用CAD软件将模型数据转换成为STL格式,并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准备,就可以在成形机上5.结语

(1)本文阐述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的发展进程;对其中较为先进的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作出介绍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 华 健.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 ] 刘晋春,等.特种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 管延锦,等.激光快速成型与制造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9,(9).[4 ] 王大承.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及在小型发动机上的应用[J].汽

车工艺与材料,2001,(8).[5 ] 王大承.激光加工技术与汽车制造业[J].汽车制造业,2001,(12).[6 ] 易树平,苏 力.日本激光加工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1998,(11).[7 ] 朱 丹,等.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铸件试制上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1,(7).[8 ] 郝喜海,等.激光切割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J].成形出车身模型,待对模型进行必要的评价、论证定型后,就可制出所需比例的精密铸造模具,从而浇铸出一定比例的车身金属模型。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已经用液态光敏树脂固化成型法工艺制成了车身模型,将其放在高速风洞中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大大节约了实验费用。

(2)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技术参考。

汽车零部件展专刊1 篇6

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现在, 整整十年过去了,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1世纪初的200多万辆一跃到2010年的1800多万辆, 连续两年排名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这是一个无须更多语言证明的事实, 简单的数据对比即可得出结论:中国已是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在这十年里, 我们的市场被外资、合资车企占据了绝大部分, 而“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在结果面前失去了根据, 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一个很大的“生产车间”, 本土企业得到的技术有限, 所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方手里。由大做强是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目标, 要想实现, 首先就要从基本的零部件做起, 基础做强了, 前进的动力才能得到保证。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尴尬 篇7

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和企业一直以来对进入国际市场不遗余力地努力争取并积极适应,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努力给了欧美太多压力,他们总是对“Made in China”着力反击。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冷静,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寻突破,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思维方式,并且帮助我们度过了很多困难。那么,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在接纳世界并被世界接纳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哪些努力?问题又出在哪里?

政策演变

为适应WTO协议,《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调整了对外国汽车进入中国的管理手段,为进入国际市场做出了积极努力。

在中国进入WTO之前,1994年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了合资企业第一年国产化率应达到40%,第二年达到60%,政策限制了KD(散件组装)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合资企业的新车型国产化和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在产业链开始成型的过程中,中国新一代的自主品牌诞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按照中国加入WTO的谈判结果,中国不再硬性控制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的国产化率,对进口散件在整车中所占比例也没有加以限定。这一阶段,汽车生产的KD组装之风愈演愈烈,从最初的CKD(全散件组装),到SKD(半散件组装),最后演变到DKD(总成组装),最高峰时KD年销量达到40万辆。

2004年版《汽车产业政策》强调通过投资管理和贸易管理的组合手段对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实施管理,其中贸易管理手段的核心就是将“构成整车特征”的零部件进口“视同整车”,按照整车税率通关纳税,2005年4月1日《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具有整车特征的零部件进口,征收与整车相同的25%关税。这一阶段,KD组装的汽车产量逐年下降,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工厂建设、产品投放、供应链本土化、技术中心建设均得到长足发展。

但是,《管理办法》自出台伊始就饱受争议。2006年10月,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向世贸争端解决机构提起上诉。辗转几载,2008年12月中旬,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维持了世贸专家组的裁决,认为中国涉案措施违反了“国民待遇”。经过长达9个月的协商,中国政府同意《管理办法》不再实施。但不可否认,正是该办法的存在为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取了四年半的宝贵时间,同时,为我国在国际汽车贸易争端中维护自身利益积累了宝贵经验。

面临困境

如今,《管理办法》不再实施,对合资企业来说,其低国产化率产品的KD成本将有所降低,部分产品的引进周期缩短,产品规划决策的风险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下降,DKD的经济性得以凸显。但是,从长远来看,即使是合资厂家,其加强零部件本地采购也是大势所趋,远程供应链体系不利于其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看,合资企业在产品方面的反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其研发和扩产动力的减退,会对自主品牌和本土汽车产品技术水平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东南亚零部件进口成本的降低也会对我国零部件产业形成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理办法》的实施,旨在带动和保护国内零部件产业发展,希望部分整车厂家将部分高端车型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带到中国来,并以此提高国内零部件产业的总体水平。但是,国产化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本土零部件企业就能拿到铁饭碗。

目前,进入合资企业供应体系的,仍以国外在华独资和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居多。本土零部件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性方面的差距,以及定位于低附加值产品的局限性,使其在国内汽车市场大跨步前进之时,却面临越来越艰苦的生存环境,而这一现状绝不是《管理办法》的取消与否所能改变的,关键还看零部件企业自身。

本土零部件企业所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来自各国越来越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从2001年以来,国内零部件产品以其低廉的成本优势在出口市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来自欧美、埃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之声不断,给本土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战略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2009年,受困国际金融危机的各国政府,为拉动本土经济的复苏,对中国廉价产品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抵触情绪。从2009年1月至今,中国汽车零部件遭遇各国的反倾销调查近20起,9月11日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产品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很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各国对华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热情,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际,本土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挑战级次递增。

全面提升竞争力

2002~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产能利用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来说,出口是解决目前国内产能过剩的积极手段。未来几年,中国汽车产能规模增速将超过需求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能规模将达到并超过1700万辆,产能利用率将再次下降到相对较低的水平。从长期趋势来看,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趋势仍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必经之路。

2009年2月9日,国务院已经下发《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8个目标、8个任务和11项重点措施,把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层面,在规划中明确了汽车产品出口战略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汽车企业迫切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海外市场,以提高海外业务拓展的广度和深度。

汽车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 篇8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4、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平台建设纪实 篇9

2007年,北汽控股公司确立了“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并明确提出了打造北京汽车整车、零部件、自主研发、服务贸易、改革调整五大平台、完善北京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这是北京汽车工业开始向“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支柱产业”新目标迈进的标志。

在北京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中,建设零部件发展平台成为五大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控股公司专门成立了零部件发展领导小组来具体组织实施零部件平台的构建工作。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突破了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长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了整体成功改制。

——完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向。

——完成了北京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配套关系的重建,铸就了北京主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高效地整合了国内国际的优质项目资源,引进了一批新产品,组建了一批新企业。

——征集了约3200亩左右的土地,启动了零部件园区的建设,推进了产业集群化。

海纳百川,激流勇进,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了跨越式发展。变零为整 以一当十

突破了北汽零部件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进整体成功改制

构筑零部件发展平台,最重要的是改变过去各自为战、自生自灭的商业模式,组建集团化的零部件公司。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对北汽控股公司零部件30多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根据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下一步具有发展整合性四项筛选原则,筛选出北京北汽飞驰汽车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汽光华杰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京亚新科天纬油泵油嘴公司、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北汽光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京博格华纳汽车传动器有限公司、北京江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京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伟世通汽车空调(北京)有限公司共12家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将这12家企业的股权进行整合,作为平台构建的资产基础,这样就从源头上为零部件平台发展注入了健康的“基因”。

我们还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的形式,与北京工业投资公司共同投资10亿元组建了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平台的整体化改制;并通过对平台内12家企业的资产划转、增资扩股等工作,提升了国有股权的集中度和控制力度。

在运营机制上,海纳川公司依据“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并建立健全了企业管理制度,在平台成立的同时同步构建起企业经营的科学决策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责任约束机制。

在对所属企业的管控模式上,海纳川公司将根据每个企业对集团的战略重要程度、业务主导程度和企业发展阶段来分别进行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和操作型管控,完全实现了总部定位的转变,实现了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的接轨。

零部件平台构建的整体过程从精选优良资源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从推进平台建设到实现体制、机制改革,这一过程中初步实现了北汽零部件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优化了发展资源,优化了产业结构,优化了管理体制。

科学分析 统筹规划

以战略为先导,着力打造“十一五”百亿元产业基地

根据北京市“十一五”发展汽车产业的总体规划和控股公司集团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海纳川公司确立了“以北京汽车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抓住北京和全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坚持一个方针,依托两条路径,拓展三项业务,形成四大优势,实现五大目标,四年四大步,成为集研发,制造、出口为一体的,集团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在中国汽车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零部件基地”的发展战略。

一个方针是指打造北京汽车零部件发展平台,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两条路径是指在经营内容上,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横向做大;在竞争能力上,技术领先和成本领先相结合,纵向做强。三项业务是指培育战略型业务拓展规模型业务,提升渠道型业务。四大优势是指要形成管控模式的优势,资源配置的优势,企业规模的优势,人才支撑的优势。五项目标是指在行业排名目标、财务目标、产品目标、企业培育目标、人才目标上进入全国前列。具体而言就是: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10强行列,引入5个新产品,培育5个优势品牌供应商,建立3个专业的零部件产品研发中心,培育3个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零部件企业,5个利润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巨人”零部件企业,拥有足够的产品专家、成本管理专家、合资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零部件发展规划的完成,为北京汽车工业零部件产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适合北汽零部件的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我们相信,三年之后,海纳川公司将会发展成为国内零部件产业一个重要的制造基地。

审时度势 嬗变资源

铸就北京汽车主零配套关系新格局。

“十五”期间,北京汽车很好地把握了历史机遇,实现了高速发展。2006年北京汽车工业实现产销68万量,销售收入600亿元,跻身全国汽车行业前5名。但北京汽车零部件由于自身发展严重滞后,不能形成与主机厂同步研发同步设计的能力,不能形成模块化供应,失去了本地化配套的优势,这不仅限制了零部件产业的自身发展,更制约了北京汽车的整体和谐发展。

根据北京汽车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北京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50万辆,产销量达到1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450亿元。北京

主机将会为零部件行业创造5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将为北京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机会,将会有利地推动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北京汽车主零配套关系,将北京主机市场变成零部件最可依赖的有效市场,拉动北京汽车零部件实现跨越式增长,构建北京汽车主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开展了具体有效的工作:平台推进中建立起与主机厂的协同关系。

零部件平台组建之初,在控股公司的支持下,零部件领导小组邀请到北京四大主机企业负责市场、采购方面的负责人参与到零部件平台构建过程的讨论,主机厂纷纷表示支持零部件平台的构建和发展,并且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对平台的运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使零部件的整合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部分最新改制重组的零部件企业已经实现了对主机厂的批量供货。零部件平台的成立,使得北京主机企业有了本地化的配套基地,大大提高了配套的便利性,有利于节约采购成本,简化了供应商管理的程序和成本,也成为北京整车企业支持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资项目推进中建立起与主机厂的即时沟通制度。

在新合资项目的整合过程中,我们都将北京整车的需求分析放在首位来做,项目人员首先前往主机企业展开需求调研,包括产品类别、技术参数要求、数量、价格、供货方式等方面。通过即时沟通调研实现了为北京主机配套的量身定做,有效地实现了供需的对接,同时也改善了主机厂对北京零部件的传统认识。

目前,我们已经与福田公司落实了北汽兴华汽车板簧项目、北京许昌远东传动轴项目、北京亚太汽车底盘项目等。与北京奔驰-戴克公司落实了汽车电子项目、德尔福空调项目、江森座椅内饰等项目。与北京现代正在共同落实“四大四小(四大:内饰系统、保险杠及外饰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四小:安全带、起动机和发电机、汽车电子、减震器)产品的市场。

建立与主机厂的联席会议制度。与北京现代建立了月度联席会制度;与北汽福田、北京奔驰-戴克、北汽有限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和业务联络机制;与福田汽车工程院、北京现代研发中心、北汽研究总院建立了业务联络机制,主零同步开发的机制初步建立。

建立起与主机厂的同步研发机制。着手从两个方面实现与主机同步研发,第一是借主机厂新产品诞生之机,开展新产品的同步研发和配套;第二是抓住主机厂产品更新换代的契机,实现同步研发。在实现同步研发的途径上,一是要借助主机厂的指导;二是引入高级技术人才;三是通过合资合作项目带来同步研发的工艺技术。

零部件园区建设定位于周边辐射四大主机厂。

在园区规划建设上,我们选定了围绕北京奔驰配套的大兴采育零部件产业基地,围绕北京现代、北汽福田、北汽有限配套的顺义杨镇零部件基地,基地的规划与建成将有效地促进北京主零之间的深度沟通,缩短配套距离。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北京零部件在主零配套关系上已经初步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主零关系由原有的互相割裂转

为互相支持。

有效整合 协作共赢

联手世界500强,推进企业国际化、集团化、品牌化

根据北京汽车发展规划的总体安排和建立完备的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的需要,北汽控股公司分析了北汽零部件的发展资源和优劣势,借鉴国内同行业零部件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我们确定了依托新项目合资合作推进北汽零部件产业的集团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策略。并确定了四项合资原则即:在产品选择上,要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少污染、低能耗的产品;合作对象上,要寻找优势合作伙伴。在国际上与世界500强大集团合作,国内选择同行业前三强优势零部件企业合作;提升北汽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比。所有合资项目中,国际化项目北汽的股比均在49%以上,国内项目中北汽股比均在50%以上;要形成与主机厂同步研发的能力。按照这4项合资原则,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北汽兴华汽车板簧项目、北京德尔福汽车安全带项目、北京亚太制动系统项目、江南模塑汽车保险杠和外饰项目、北京许昌远东传动轴项目、李尔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德尔福空调项目投资协议书的成功签署,其中北汽兴华汽车板簧项目、北京德尔福汽车安全带项目已经进入了新企业的批量投产阶段,北京亚太项目、北京许昌远东传动轴项目新公司的工商注册已经完成,江南模塑保险杠和外饰项目、李尔汽车电子产品项目、德尔福空调项目新公司均在积极筹建中。

本着“全面稳步推进,局部重点突破”的原则,我们力争年底前完成7-8个重点项目的签约工作,完成5个以上项目的公司组建工作,这些项目今年总投资超过3亿元,预计2008年可实现8-10亿元的销售增量。

“十一五”规划为零部件平台确定的目标是:成为集研发,制造、出口为一体的,集团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在中国汽车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零部件基地。每一个合资合作项目的成功推进都在加速着这个目标的实现,合资项目给北汽带来了高端化、多品种的配套产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艺,带动并刺激了北京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在实现产销增量的同时,也推进了北汽零部件集团化的进程。项目推进的过程也是北汽零部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阶梯,通过这个阶梯,北汽的零部件产品将广泛地销往世界,可以快速提升北汽的整体知名度,促成了北汽零部件战略的国际化延伸。

聚优成群 基地为本

成功推进零部件园区建设,有力推动产业集群化

建设零部件产业基地可以通过“聚优成群”的方式,推进零部件工业的整体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通过企业之间互通资源信息,减少能源动力的消耗,节约管理成本,减少能源动力的消耗;通过实现与主机厂的“零距离”配套,促进主零和谐发展。

北汽控股公司着眼于北汽零部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北汽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建设北京零部件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在基地选址问题上,综合考虑“最短的配套距离、优惠的税收政策、合理的土地价格、利于园区建设开展、提供优惠的配套设施”等几大因素,最终选定了适合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北京大兴采育、北京顺义杨镇作为零部产业集群建

设园区,选定北京怀柔庙城作为汽车零部件动力总成项目专用园区,并通过积极的沟通谈判,于2007年5月、6月、8月分别与三个园区政府签署了《零部件园区开发合作协议书》。目前,大兴采育基地项目用地审批、“招拍挂”、征地等工作基本完成,顺义杨镇基地项目征地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两个基地的园区规划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庙城园区的规划也将与零部件动力总成项目同步推进。

根据海纳川公司的目前状况,将采取分期、分批、分步骤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建设零部件产业基地。按照入区项目计划安排,第一批启动六个项目,规划北京亚太汽车底盘项目、北京德尔福汽车空调项目、江南模塑保险杠和外饰项目、江森座椅内饰项目等首批入住北京大兴采育零部件园区,北京许昌远东传动轴项目首批入住顺义杨镇园区,目前各园区项目用地的具体规划方案正在沟通讨论中。

随着北京汽车“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北京整车还将创出更大的配套市场,基地的建成无疑将促成北京主零之间的近水楼台效应,以主机发展带动零部件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提升,也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基地的建设也将帮助北汽零部件吸引更多的合资伙伴,引入更多的合资项目进驻园区,有力地推进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

上一篇:2015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下一篇:关于描写梦的优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