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11-22

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8篇)

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

**岩达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零部件和装备机械专用部件制造项目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汽车零部件和装备机械专用部件制造项目。

2、建设单位概况:**岩达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2017年,公司为适应自身的高速发展需要,拟投资10000万元,迁建至**市**镇工业集中区,采用全新环保生产设备、精加工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增加开发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3、拟建地点:**市**镇工业集中区

4、用地面积:新征国有出让工业用地30亩

5、建设内容与规模:新建生产用房10000平方米、研发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新建年产5万件汽车零部件和2万件装备机械专用部件产品生产线。

6、建设年限:

2017年9月——2018年12月

二、项目建设的条件

项目拟选址**市**镇。**镇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南通近郊,是江苏省**市的南大门,境内204国道,宁通高速、沿江一级公路、如海运河穿境而过。镇区距南通机场半小时路程,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以星球石墨为龙头的化工设备、以富仕压机为龙头的机械、以鑫华金属为龙头的金属熔炼三大产业异军突起,工业经济基础良好;着力打造一流软、硬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环境优良。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建成后达到年产5万件汽车零部件和2万件装备机械专用部件产品生产能力。

2、产品方案

建成后:装备机械专用部件2万件/年,主要为机床专用镗、铣、钻、攻各型动力头;汽车零部件5万件/年,主要为各类中重型载货车、轻型车、大中型客车制动鼓。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采购国内外先进零部件,辅以本厂自主研制生产的铸件,经车、镗、铣等精加工工艺,成套装配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1、生产方法

年采购优质生铁以及铁合金1.5万吨,利用先进的中频感应电炉(3T、2台)熔炼铁水,年耗电量450万千瓦时;利用先进的全套树脂砂生产线造型、造芯;引进国内先进的特种铸造工艺组织生产,经精加工工序制成合格产品。

2、工艺流程

原料→配料→熔炼

混砂或钢模→造型→浇注→打箱→抛丸、清理→机加工→热处理

→机加工→成品

(二)主要设备方案

序号

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L2674振动落砂机

落砂机除尘罩

HL250链式斗提机

Y3445振动筛分输送槽

悬挂磁选机

ZP-5砂块破碎筛分机

S524斗提机

S528II磁选机

S524IVB再生机

S524IVB多级风选

砂温调节器

含冷却循环

砂库(容重40t)

提供图纸自制

Y918发送器

线除尘系统

含布袋除尘器、主风机、反吹风机等

砂库除尘

含振打电机、风机

气控系统

TYM1砂斗自动门

落砂除尘风道

提供图纸自制

再生除尘风道

砂库除尘风道

提供图纸自制

非标件(平台、栏杆、梯子、盖板等)

提供图纸自制

电控系统

C18系列阻旋式料位计

10T/H双臂连续式混砂机

CK5710数控立式车床

Q3710单钩抛丸清理机

Q3730单钩抛丸清理机

3T行车

5T行车

1T悬臂吊

轨道小车

淬火油冷却循环系统

配套3000KVA节能变压器

新型节能中频电源柜

新型节能中频熔炼炉

5T

5T/H双臂连续式混砂机

10T行车

5T行车

1T门吊

10T/H砂处理生产线

电磁吸盘

金相分析系统

淬火油冷却特性检测仪

叉车

磨床

液压装配机

镗床

摇臂钻床

锯床

电焊机

(三)基建工程方案

新建框架结构单层生产用房10000平方米、砖混结构四层研发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建办费用、土地和厂房投资3000万元,生产设备和辅助设施投资3800万元,流动资金32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由**岩达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自筹资金。

六、环境保护

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水的排放;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利用专门的配套设备除尘系统集中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作为原材料由对口单位收购;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采用隔音降噪措施,把噪音控制在规定标准以下。

七、劳动定员及生产安排

现有人员65人,其中管理、技术及后勤人员12人,生产人员53人,年生产天数330天,两班生产(8小时工作制)。

八、结论

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项目规模定位恰当,在生产经营上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2

一、研究意义

首先, 从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形势看, 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确面临很好的增长机会。但如果不解决内部存在的瓶颈, 仍然难以抵御来自全球的竞争。目前除跨国企业外, 我国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项目开发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都是粗放式的, 相比较国外系统化, 工具化, 量化的管理方法来说, 还有不少差距。因此,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针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的状况, 结合跨国企业先进管理经验, 对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的方法进行探讨, 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项目开发风险的分析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其次, 随着我国近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产业链的日趋成熟, 我国这个世界工厂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地区, 这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另一方面, 随着国内企业的飞速崛起以及众多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来华投资建厂, 汽车零部件在我国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汽车主机厂对零部件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质量技术, 优惠的价格, 及时的交付能力外, 更注重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以依托其具备可持续的增长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 项目开发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成为零部件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风险分析的思想形成于1916年法国经营之父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中, 但并未形成完整体系。直至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 风险分析的研究在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开展, 风险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应用到不同种类的企业中。这些风险分析模型将风险识别和评价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当中, 体现了动态分析的特点, 从而风险分析的观念有了大的飞跃。

而我国风险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晚, 段开龄教授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推动风险分析的应用, 发表了《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教育》专题报告。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出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 标志着我国风险分析的研究从翻译引进向自主研究的转变。1997年后风险技术的研究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文献大量涌现, 研究和应用领域也深入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并推出了系统缝隙方法。

三、项目风险相关概念

(一) 有关风险的概念我们可以从风险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等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义

风险有别于危险, 风险包含着某种不确定性, 每个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计的, 而危险则只是一种不良的预兆。所以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 但并不一定非要承担这样的风险, 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 使之不发生。一般情况下, 风险可以这样定义: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产生的潜在可能性。具体地说, 风险一般应具备以下要素:1、事件 (不希望发生的变化) ;2、事件的发生含有不确定性;3、风险的影响 (后果) :4、风险的原因。

将风险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 即:

R=f (P, C) 公式中, R一风险, p一概率, C一后果: (如下图)

(二) 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

项目风险管理存在于各行各业。并且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实际运营中, 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规避风险和最小化风险后果影响的过程。

四、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

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 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风险, 从系统过程的角度来管理理风险。一般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5个阶段。

(一) 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 并将风险管理形成文件的过程, 依靠策略和方法用于识别和跟踪风险源和风险范围;拟定风险应对反应计划;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 进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 首要考虑的因素有:规划开始时, 我们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前期工作:确定目的和目标;明确具体区域的职责;明确需要补充的技术专业, 规定评估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区域:规定选择处理方案的程序:规定评级图;确定报告和文档需求, 规定报告要求和监控衡量标准:如有可能, 还要明确如何评价潜在资源的能力。

(二)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即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 (直接的、潜在的) 的所有风险源和风险因素, 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 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系统结构不稳定性, 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 并对其影响后果做出定性的评估。该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1、明确风险来自何方 (确定风险源) , 并对风险事项进行分类, 对风险源进行量化。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是一项持续性、反复作业的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祁可能会改变原有风险的性质并导致新的风险源产生。2、对风险的识别不能仅仅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对风险的测量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从而找出各种风险的特征及规律。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 (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杏法) 、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三) 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 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影响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 从而找到影响系统稳定的主要风险源或关键风险因索。确定风险区域、风险严重度排序、风险的可探测度和可接受的风险底线。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 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 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 以及可探测度, 由此衡量风险的严重性。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成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 进而对各种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 并确定其严重度等级。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 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 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 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 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损失的严重性的同时还应考虑风险损失的相对性, 就是在分析和评估风险损失时, 不仅要正确评估损失的绝对值, 而且要估计组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承受力。在确定损失严重性的过程中, 必须考量每一风险事件和所有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的损失及其对主体的单独影响和各种风险因素间的交互影响, 既要考量直接损失、隐形损失, 也要考量间接损失、无形损失。风险影响损失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至关重要。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 蒙特卡罗模拟法、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当量法等。

(四) 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对应的处置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 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就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再与既定的系统规格指标相比较, 就可确定的危险等级, 从而决定采取何种措施有效处理风险, 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后果严重度和风险结果发生的探测度下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

(五)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即是人们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个过程的监视和控制, 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监控风险实际是监控生产活动的进展和环境, 即状态的变化, 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 要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控制计划, 获取反馈信息, 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在风险监控过程中, 要及时发现那些新出现的以及对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 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 然后及时反馈, 并根据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 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和处理, 与此同时还应对每一风险事件制定失效标准和判断依据。当前风险监控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可供直接应用, 原因在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变动性、突发性、超前性等特点。风险监控应该针对风险的根本问题, 制定量化的风险监控标准。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系统, 做好应急预案, 才能实现高效的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一整套连续的过程, 是根据整个风险管理过程规定的衡量标准, 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结果。有效的风险监控工作可以指出风险处理活动有哪些正常之处, 哪个风险正在成为直接问题, 掌握了这些情况, 管理部门就有充裕的时间采取纠正措施。同时, 建立一整套管理指标体系, 使之能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提供正确、及时而关系密切的风险信息, 是进行风险监控的关键所在, 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有:审核检查法、监视单、风险报告等。

五、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效率的迅猛提高, 项目的规模化以及技术和组织处理的复杂化日益突出, 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 项目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实施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组织项目运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汽车零部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 篇3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开发;风险管理

一、前言

汽车行业在我国的经济产业增长当中是非常快的,相应的零部件的行业的发展也非常的迅速。但是我国虽然现在是汽车大国,但并不是汽车强国。在零部件的生产当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零部件的生产虽然总量非常的大,但是一般生产的规模比较小,创新能力也比较差。并且在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零部件的生产当中,还是要依靠国际的技术。所以要进行汽车的零部件的开发,其中的风险管理是开发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二、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的市场是非常好的,发展的前景也比较好,发展空间比较大。但是如果在发展的同时不解决自身的问题,还是无法与国际的相同产业进行竞争。国际上的汽车零部件开发的风险管理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比较系统化。但是我国的管理方式目前还是粗放型的,这就与国际的发展水平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目前要做的就是提高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的风险管理的水平。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国际上的风险管理方法的有益之处,对于自身的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出进行防范的方法。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的快,目前汽车的市场非常的大,吸引了许多世界的汽车产业参与到我国的市场竞争当中。这对于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整个汽车市场竞争水平的提升,相应的汽车零部件也要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而满足市场需求就要将本身产品的质量提高,并且价格也要有一定的优惠,在进行产品的交付的时候,要能够按照合同上的时间进行交付,如果有延迟交付的情况,就有可能对以后的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汽车零部件的企业要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进行把控。

三、汽车零部件开发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

1、进行风险的规划。这个部分就是指导风险管理的活动。首先就是要确定进行风险管理的策略的制定,对于风险源以及风险的范围进行把控,在进行这个部分工作的时候要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的文件。首先就是要确定风险管理工作的目的,确定各个单位的权力和职责,对于需要考虑的风险进行评估,规定处理风险的程序,并且要对风险报告以及其他的资料进行统一的标准的制定,还要制定出风险管理的监控的体系。

2、在完成风险规划以后。按照风险规划的步骤首先是对于汽车零部件开发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就是对于在开发的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因素以及发生风险的原因进行确定,确定了风险源以后,要对这个风险的特征进行判断,并且将风险进行归类。进行风险识别能够减少在开发过程当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在发生问题以后,能够了解到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并且能够根据风险识别所作出的后果及时将问题进行处理。在进行风险识别工作的时候,判断的方法不仅是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更加准确的是通过测量的数据,对于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得出风险可能发生的规律,这样准确性会更高一些。通常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有故障以及情景分析法,还可以通过调查来进行风险识别的工作,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或者针对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

3、在进行了风险识别以后就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在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定性的方法还有定量的方法,在进行分析的时候,通常针对的是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分布情况,还有持续的时间进行分析,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对于风险的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分析出风险可能导致的整个开发项目的损失的大小,这样在进行开发的时候有一定的准备,能够将损失降低。对于风险进行分析的目的,就是将各种情况提供给负责人,负责人可以根据相关的信息來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相应地作出决策,确定是否能够接受风险,不能够承担风险的话就应该将风险转移,能够承担风险的话就应该选择应对风险的办法,或者是制定将风险降低的办法。在进行风险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风险事件对于主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在进行损失的评价的时候,要考虑到直接的损失,也要考虑到间接以及隐性的损失。在进行风险评价的时候,风险发生的时间以及持续的时间对于整个开发项目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开发的企业能够有时间去进行风险的应对。

4、进行风险管理的办法就是为了处理风险,通过风险的识别和评价的工作,来确定处理风险的办法。这样将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通过风险评价可以得知风险的危害程度,通过危害的程度来确定处理风险的办法。可以通过改变风险的性质,降低概率以及后果来处理风险。

5、对于风险进行监控。汽车零部件的风险管理的办法不仅仅是将风险进行处理,必要的监控也是整个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开发的项目的环境以及实施进行监控,判断其是否和预期的过程是相同的,从而判断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是否正确,这样可以实时地将风险管理的计划进行修改,这样风险管理的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管理工作能够做得更好。在进行风险监控的时候,不能仅靠经验进行工作,应该有一定的量化的标准,这样才更能有效的判断哪些风险正在对开发项目造成直接的伤害,从而进行及时的处理。

四、结束语

随着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复杂性的提高,进行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工作的复杂性也就提高了,工作难度就加大了。但是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开发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保证着开发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能够对于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和处理,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使得开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J/OL].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2011-07.

[2](美)项目管理协会,著.卢有杰,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98.

[3]戚湧,李千目.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汽车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 篇4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4、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5

报告目录:

第1章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总论

1.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背景

1.1.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名称

1.1.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承办单位

1.1.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主管部门

1.1.4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1.1.6 研究工作依据

1.1.7 研究工作概况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汽车氧吧产品项目规模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2.3 厂址

1.2.4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2.5 环境保护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2.7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9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10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2章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

1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投资的必要性

第3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 替代产品调查

3.1.5 产品价格调查

3.1.6 国外市场调查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 价格预测 3.3 市场推销战略 3.3.1 推销方式 3.3.2 推销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3.4.2 建设规模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4章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4.2.1 自然条件 4.2.2 基础设施 4.2.3 社会经济条件 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4.3 厂址选择 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4.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5章 工厂技术方案 5.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组成 5.2 生产技术方案 5.2.1 产品标准 5.2.2 生产方法 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5.3.3 仓储方案 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5.4 土建工程 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5.4.3 建筑材料

5.5 其他工程 5.5.1 给排水工程 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5.5.3 地震设防 5.5.4 生活福利设施 第6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的地理位置 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6.1.8 交通运输情况;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6.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6.2.2 主要污染物 6.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6.4 治理环境的方案 6.4.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6.4.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6.4.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6.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6.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6.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6.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6.8.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6.8.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6.8.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6.8.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7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7.1 企业组织 7.1.1 企业组织形式 7.1.2 企业工作制度 7.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 劳动定员 7.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7.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8章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1.1 建立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8.1.2 资金筹集安排 8.1.3 技术获得与转让 8.1.4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8.1.5 施工准备 8.1.6 施工和生产准备 8.1.7 竣工验收 8.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实施进度表 8.2.1 横道图 8.2.2 网络图 8.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实施费用 8.3.1 建设单位管理费 8.3.2 生产筹备费 8.3.3 生产职工培训费 8.3.4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8.3.5 勘察设计费 8.3.6 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9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总投资估算 9.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9.1.2 流动资金估算 9.2 资金筹措 9.2.1 资金来源 9.2.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筹资方案 9.3 投资使用计划 9.3.1 投资使用计划 9.3.2 借款偿还计划 第10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0.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0.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10.1.2 单位成本 10.1.3 销售收入估算 10.2 财务评价 10.3 国民经济评价 10.4 不确定性分析 10.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0.5.1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10.5.2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10.5.3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10.5.4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10.5.5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10.5.6 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10.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11.1 结论与建议 11.1.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11.1.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11.1.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11.1.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11.1.5 对不可行的汽车氧吧产品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11.1.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第12章 财务报表(1)基本报表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2各年损益分配表 3自有资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4投资者(整体)财务现金流量表 5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 6资金平衡节余(银行存款)表 7资产负债表(缴税偿债分利后)8资产负债表(税后偿债分利前)9外汇平衡节余累积表 10投资构成、资金投入与来源计划表 11注册出资方式比例与出资计划表 1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辅助报表 1生产销售既定目标 2进口设备‘原值’估算表 3购买国产设备‘原值’估算表 4作价出资设备‘原值’估算表 5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估算表 6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用汇‘原值’估算表 7生产汽车氧吧产品日生产耗能(外购)指标 8单位产品原辅材料消耗定额与产品产量计划目标 9各产品原辅材料年消耗计划目标 10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一)11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二)12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三)13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年进项税额 14内销产品年应纳增值税与出口产品抵退税、关税 15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含运费)年支出 16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总额估算 17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估算表 18年经营成本估算表 19流动资金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与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表

(3)敏感分析报表 第13章 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凡属于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1)汽车氧吧产品项目建议书(2)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立项批文(3)厂址选择报告书(4)资源勘探报告(5)贷款意向书(6)环境影响报告(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9)引进技术汽车氧吧产品项目的考察报告(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12)其它

(13)附图

【订购电邮】:yiwa_8311@126.com

【完成时间】:2---3工作日

【报告格式】:精装印刷版+电子版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S

【出品单位】:中工国研行业研究协会

【报告价格】:面议

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及各单位、区县主要领导莅临河北春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公司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公司是由淄博永华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175亩,建设周期为2011年7月份至2013年7月份。

项目总投资3.8亿元,将建成集 “高新技术与园林绿化”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企业。项目分为二期完成,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现代化厂房4栋,办公楼宿舍楼各一栋,项目完成后,将安装单班8小时产能4万只的旋装机、柴油滤清器生产线两条,其他各种滤清器等生产线10余条,新上注塑机50余台,主要设备均为韩国、美国、德国进口,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各种滤清器6000万只,年产值8亿元,利税1.5亿元,可解决当地就业600余人,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永华滤清器远销全国各地,为北京欧曼、潍柴华丰、陕柴重工、宁波中策等船舶发动机厂和黄海船厂等造船企业装机等30余家企业指定产品。同时为英国第三大工程机械生产厂家英国JCB配套,产品出口美国、印度、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

“永华”商标是国内同行业唯一通过了司法认定又通过了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永华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企业”。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领先国内的先进实验仪器,其中船舶滤清器试验台为国内唯一大流量、高配置试验台,为滤清器国际化高水平的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检测保障。目前公司已先后申请国家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专利10项。公司研发的10余项新产品通过科技鉴定,产品模块结构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7

为响应国家今年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鼓励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有效利用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调整带来的历史机遇,进军国际采购链,我会联合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共同发起湖北省汽车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计划,通过企业培训和差异评估等方式,帮助企业从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符合北美及其他国际整车厂商采购标准的零部件供应商,推动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高度。

一、提升计划概况

为打造一个为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全方位服务的公共平台,由我会联合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共同组织、各市州贸促会协助举办的系列活动,将于今年相继推出。系列活动包括“国际供应链研讨会”、“TS16949内审员培训”、“差异化评估”、“论坛及洽谈会”。

(一)国际供应链研讨会

整车厂商作为国际供应链的采购方,对采购的产品质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为了保证供货稳定,对供应商的综合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国际供应链研讨会将邀请整车厂商的代表、国际采购方面的专家以及成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为省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详解整车厂商的最新采购要求,并向汽车零部件企业指出如何提高自身水平、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

1、研讨会时间:2010年5月

2、研讨会地点:武汉

3、会议规模:100人左右

4、会议内容:

1)AIAG向省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介绍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市场情况;

2)北美、日系、欧系整车厂商代表分别介绍各自的采购要求; 3)AIAG介绍TS16949认证和差异化评估,如何通过改进达到整车厂的各种采购要求; 4)企业代表与发言人互动。

5、费用情况:免参会费,食宿交通自理。

(二)TS16949内审员培训

TS16949是汽车行业推行的共同标准,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厂家和汽车整车厂。它综合全球的汽车王国最好的经验,为全世界的质量体系需求提供一个通用平台。取得TS16949体系证书,就是获得了向汽车生产厂家供货的通行证。该活动通过对企业进行TS16949内审员培训,帮助企业完成TS16949体系认证,获得开拓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1、培训时间:2010年6月

2、培训地点:武汉

3、培训规模:40人左右

4、培训机构:IATF(国际汽车推动小组)指定的认证机构

5、费用情况:免培训费,培训期间食宿交通自理。

(三)差异化评估 差异化评估是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发的评估工具,帮助供应商评估自身能力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该评估将针对主机厂对供应商的具体要求,由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整车厂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专家完成,发现、分析并报告供应商的实际能力,以及评估这种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1、评估内容: 针对福特、通用及克莱斯勒对供应商的采购要求,对企业内部各个过程的质量管理提出要求,包括综合管理、产品设计、生产、供应商管理、产品测试和验证、物流等。

2、评估流程:

客户询问并填写问卷表----UL评估人天数并报价----提交组织架构图及质量文件----确认审核计划和审核日程----实施现场审核----AIAG差距审核报告----供应商整改

3、将为供应商带来以下帮助:

1)认识差距,了解重要风险的区域,得到改进计划的指点,为提高自身运营水平创造更多机会,加快与国际采购要求接轨的速度。

2)采用差距评估报告与买家进行交流,促进买家对自身的了解和认可。

1、评估时间:2010年6月--7月

2、参加对象:省内自愿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10家

3、费用情况:企业参加差异化评估的费用为2.5万元。由省贸促会申请项目经费,为每家企业提供总费用的2/3作为补助,企业自 身承担总费用的1/3。

(四)论坛及对接活动

组织我省企业参加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商论坛,与合作机构在我省共同举办采购对接洽谈会,邀请汽车公司负责采购、质量或者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代表参会,为国际采购商和省内供应商搭建交流的平台,获取最新的采购资讯,同时有机会学习国内优秀供应商的成功经验。利用合作机构的会员网络,长期进行线下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实现市场和需求的有效对接。

1、活动时间:2010年9月(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期间)

2、主办单位:AIAG

3、活动规模:300-400人

4、费用情况:免参会费,食宿交通自理。

此外,我会“湖北省投资与贸易服务网”长期为我省企业提供境外汽车零部件的即时采购信息,帮助企业寻找潜在客户。

二、合作方简介

(一)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

1、创立:由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共同创立。

2、成立时间:1982年

3、总部:美国大底特律地区

4、宗旨:为汽车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全球通用标准及优化商务操作,解决大批量零部件采购中的问题。

5、覆盖网络:1000多家会员企业,其中包括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汽车零售商、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和服务商。

(二)欧洲创新投资网(EEN)

1、创立:由欧盟委员会创立,受工业企业理事司管理,是欧盟“竞争与创新框架”项目的一部分。

2、成立时间:2008年2月

3、宗旨:让中小企业足不出户就能找到经贸合作、技术合作、研发伙伴等。

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8

前言

中国汽车产量将突破1000万辆,出口每年增速均超过35%以上,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万~1亿辆。这一组数字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兴奋不已,而实际上,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连续兴奋好几年了。然而,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盛宴呢?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将会有哪些变化,中外资零部件制造商未来的发展走向如何呢?

有关研究机构对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国际咨询专家及资深业内人士约60多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和调研,在提出的假设得到共识的情况下,完成此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以供零部件企业参考。

一、黄金增长期仍将持续五到十年,期间或有增速波动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黄金增长期,在这段时期里,一些零部件生产商享受到了高增长带来的丰硕成果,一大批企业从几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发展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有些企业接到的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2010年。

拉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内配套市场、售后市场和出口市场中,尤以配套市场为最主要的贡献因素。中国汽车产量从2002年的325万辆增长到2007年的889万辆;中国零部件配套市场也从2002年的1900亿元规模增长到2007年的约5000亿元,净增3000多亿元。

出口市场在过去的五年中是增速最大,出口额从2002年的150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约1200亿元,净增1000多亿元。

售后市场的市场增速稍弱一些,但也从2002年的700亿增长到2007年的约1200亿元,净增500亿元。

2007年三大市场共计约7400亿以上的市场规模,减去进口的约800多亿,在中国国内生产的零部件产值已达到6600亿元左右的水平,比五年前的约2000亿增长3倍多。

根据盖世汽车网的调研,80%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对于未来五到十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也有30%到40%的经理人对于近两年增长过头后反而带来滞涨的可能心存疑虑。我们的观点是,只要中国经济和金融环境不出现大的意外,在未来的五到十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仍然是国内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间,不排除有阶段性的增速波动情况出现。

继续看好未来五至十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根本依据是驱动该行业增长的基本因素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未来5~10年间,中国汽车年生产量保守估计将达到1500万辆左右(包括出口车辆),即新车的产量还将增加近一倍。而由于车型升级的因素,估计将为配套市场带来超过一倍以上的产值。

尽管人民币升值给出口现在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仅限与美元直接挂钩的国家和地区;另外,除非人民币升值到中国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出口竞争力,否则作为中国政府为数不多的支持高附加值的汽车产品出口不会长期受影响。并且,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结构也从主要出口售后市场向售后、配套市场并存的方向转型,因此,未来5到10年出口零部件产值也将不小于2007年的一到二倍。

售后市场将最没有悬念地保持增长,因为,现在每年新增的车辆保有量就有800多万辆,随着大量2003年以后新购的车辆开始进入大量保修阶段,售后市场将比前五年有更高的增长率。

当然,预测将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排除未来五年内的某一时段出现新车产量和出口同时缓慢增长的现象,因此,零部件供应商应根据自己公司的资源能力来调节产能的增长节奏。

二、并购大战上演仍需时日,供应商数量近年内或将不减反增

早在十年前,就有国际著名公司预测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2010年前会大洗牌,近70%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被并购。然而,时到今日,虽然偶有并购现象,但真正大规模地并购战并没有发生。事实上近5年里,中国供应商的数量反而在增加。

一个供应市场从过于分散到集中是必然的过程,然而判断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组整合会何时大规模发生却十分困难,我们从五个维度来分析并购发生的外部因素,以判断并购在近年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市场增长

如本报告第一部分所分析的,中国本土市场中,不论配套市场还是售后市场,都呈现出一个较长期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特征。在一个增量市场中,现存零部件企业更多选择增加产能或设立新厂的方式去争取新增的蛋糕;只有在成熟稳定市场中,才会出现大量你增我减式的零和并购游戏。而且在未来的增量市场中,还可能会出现新的进入者。当然,不排除新增产能过度后,会引起阶段性局部修正,但从整体看,零部件企业数量不会呈现大规模减少的情况。另外,企业并购(非少规模参股)的前提是,被并购方业绩差,利润甚至为负数;然而在一个增量的市场里,虽然利润率可能会下降,但大量亏损的情况还是较少发生。这也给希望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市场者减少了机会。

2.整车市场的集中度

盖世汽车网曾组织专家专门分析过现在中国整车的成熟度的问题。基本的判断是,中国汽车市场刚进入成熟市场前期,整车厂之间的真正规模整合也还需要约5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因为整车厂大量并购、其整合供应体系而大量减少供应商数量的情况目前也不会大规模发生。

3.现有市场的竞争特性

乘用车配套市场增长潜力最被看好,加上整车厂又以外资品牌为主,因此,各种类型的零部件公司都有,竞争最为激烈。在此市场上出现以中资为主的一级供应商被并购的可能性较大,并且最可能持续发生。在商用车配套市场上,因外资进入较少,商用车主机厂在中国又以自主品牌为主,因而专攻此市场的供应商近年被并购的概率较小。而定位于国内售后市场的供应商,因外资近期还未倾注全力,市场还在增长;加上售后市场供应商还可以向出口市场转型,因此,此类供应商被并购的可能性更小。但是,定位出口售后市场的供应商近两年有一定的压力,一些不及时调整出口市场、进行战略转型的企业,会有可能被挤出市场。

4.新进入者的切入战略

从盖世汽车网的调研和近些年的实际情况看,有实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公司,现在更多的选择成立新公司的方式,以并购方式进入市场不是主流。

5.中国供应市场的制造基地特性

除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本身规模巨大之外,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它将可能因为低成本等多种因素而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中、外资企业都会利用这个特性而受益不浅。随着跨国公司中国采购的深入和外资零部件公司开始重视出口市场,在中国生产零部件的数量将不仅仅取决于中国本土市场情况,而将受全球制造基地进度的影响了。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近年内可能有专注于某些市场的供应商面临被并购或挤出市场的风险外,但总体而言,零部件供应商的生存状况还比较乐观,近3到5年内供应商(指工厂)数量上可能会不减反增。

三、配套体系从混战逐渐明晰,配套市场上新进入者难度开始加大

中国配套市场,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比起日本和韩国的配套市场,中国配套市场的进入难度可谓天壤之别。

来自欧系、美系、日系、韩系的零部件一级供应商都有机会在中国打入其他成熟市场不易进入的整车厂采购体系中去,部分美系和欧系供应商充分享受了在中国客户多元化的成果。而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有机会成为日系和韩系的配套供货商。

形成这种开放的配套市场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国的乘用车企业以合资公司为主,因此,一方面中方可部分削弱外方在采购中完全主导的权限,另一方面,中方的子公司或合资零部件公司因资产上的关系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合资主机厂。

2.中国有国产化率的要求,而历史上一个与外资整车厂关系紧密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并不是很快跟进整车厂在中国投资,这给了中方和其他早期在中国投资的外资零部件公司机会。

3.中国本土整车厂,由于历史上缺少完整的供应体系,并且在技术含量高的总成上需要得到外资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因此,对于外资零部件企业而言,只要成本可以接受,实际上对自主品牌持欢迎态度。

然而,这种相对多元交织的供应体系局面,随着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对原有供应体系的强化而将得到改变。丰田在构筑起强大的供应体系后才发力并在中国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以丰田为代表的主机厂与零部件厂商之间紧密的零整关系模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加上越来越多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国内整车厂有机会来重新梳理自己的核心战略供应商体系。因此,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虽然中国的配套市场依然会是全球最开放的,但是,各个整车厂的核心供应商将越来来稳定,这意味着,新的进入者将会越来越难进入非传统供应体系。

以上结论主要是针对一级供应商而言的,对于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随着以此定位的外资来中国投资的增多,现在正在上演十年前一级供应商混战的局面,二、三级供应商需要把握好未来十年的机遇,争取在混战中取得有利地位。

四、跨国采购从狂热到理性,出口和国际化将是本土厂商的主旋律之一

跨国采购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也是我们继续看好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最主要原因。

对跨国采购(global sourcing)翻译有很多种,在此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跨国采购主要是指制造商将其生产产品中的零件或部件到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特别是低成本国家进行采购的现象。跨国采购在其他制造业由来已久。对汽车行业来讲,主要体现在配套市场上的主机厂或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到低成本国家采购,当然售后市场上的大型企业也加大了跨国采购的步伐,采购除了零件或部件外,甚至以贴牌生产方式采购整个总成。

汽车行业的跨国采购中,中国是最重要的低成本目标国家。最初是北美三大整车厂受其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大中国采购的力度,随后包括其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来自于欧洲的大型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也投入到中国采购的大军中,接下来商用车公司和工程机械公司也加入这一行列。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有较强的战略能力,十年前就开始全球采购战略,并且业绩不凡,如德国博世公司。

中国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全球采购目的地,不少公司在设立中国采购的目标时雄心勃勃,如果将他们的总目标采购量加起来,从2003年到2008年应该会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在中国设立的各类采购中心也达到约400到500家。中国采购因而一度十分狂热。根据我们统计,通过盖世汽车网寻找供应商的配套市场采购商就多达300余家。

造成这个狂热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北美的主机厂和配套供应商竞争压力太大,迅速降成本心切;2)MadeinChina产品比比皆是,因而认为零部件采购也会一样迅速;3)一些厂商过于乐观的预测和宣传也起到了鼓动的效果。

然而事实上,根据这近四到五年的实际采购实践,中国采购的成果并不像大量公司预测的那样乐观,几乎80%以上的公司没有达到他们采购量和采购降成本的目标。而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的下降,中国采购面临的压力更大,国际采购商已经将目光同时转移到越南、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与地区。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1)配套市场的零部件采购,对供应商的资质要求很高,包括技术开发能力、质量、生产工艺和流程、物流和语言沟通能力等,能直接符合要求的中国本土零部件公司较少,跨国零部件企业又配合较差;2)能基本符合要求并且能力较强的中国配套供应商传统上只专攻国内配套市场,绝大多数没有出口经验和国际化交流能力,因此让很多采购商止步;3)由于中国汽车市场这几年也增速太快,部分供应商没有产能做国际市场,因此也没有重视国际采购商;4)部分中国供应商因缺乏长期战略眼光,对于出口市场不重视而让可能的机会失之交臂。总之,在这一轮国际大公司主动伸出橄榄枝的热潮中真正能抓住机会的并不太多,而这样的好机不会长期存在。

目前,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理性和实际,通过选择和培养潜在核心供应商;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加强与外资在国内的工厂的沟通提高后者对于出口的积极性;分散采购目的地,与其他新兴市场进行对比决定采购地点等方式来推进中国采购的进程。

我们分析,尽管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谨慎,但未来十年内,出口和国际化仍将是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的主旋律。主要原因有:

1)汽车零部件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中国供应商提高国际化发展步伐意识是必然的,一些已初尝国际采购成果的企业传递了相当积极的信号。

2)中国零部件企业特别是配套市场的零部件供应商,其竞争环境越来越残酷,国际化将是差异化的主要出路之一。

3)经过这几年的快速成长,相当的配套厂商已达到10亿以上的规模,具备了一定国际化拓展的经济实力。

4)外资/合资企业也将加大出口力度,让中国真正成为制造中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判断出口和国际化将是中国零部件企业未来十年的主旋律之一。国际化的模式将随着其能力和经验的增强而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主要是配合国际采购商的中国采购,向其销售产品,而出口操作、物流等主要由采购商来统一整合执行,属于被动等待型。

2)在主要的目标配套市场上设立销售及服务机构,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和库存,直接向目标客户销售,利用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实现主动国际化营销。

3)在目标客户集中的区域设立组装厂或并购组装厂,其核心零部件仍从中国出口,能实现生产、部分采购、营销、服务及物流的国际化运作。这种模式难度较大,在近期不会大规模出现。

五、售后市场渐具吸引力,此战场竞争或将升级

整车销售利润已经越来越薄弱,这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近几年达成的一致共识,更是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真实现状。但随着汽车保有量以及私车拥有量的增加,售后市场被关注度在迅速升温。

中国以后将每年新增近1000万辆车,这就意味着五年后保有量将接近1亿辆。在美国保有量约2亿多辆,每年售后市场汽车零部件需求约1200亿美元,中国如果保有量达到1亿辆,售后零部件市场将在近3000亿元以上规模,此市场的吸引力明显增加。

市场的吸引力带来的是更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将体现在两种层面,即不同类型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与不同业态之争。

不同类型供应商之争最主要体现在:

1)原厂零部件供应商除提供OES(原厂备件)给整车厂、通过整车厂的4S店销售到售后市场外,将可能加大力度以自己独立的品牌进入独立售后市场,销售配套及非配套车型的零部件。

2)国际上其他主营售后市场的制造商也将加大对中国售后市场的投入力度,成为新进入者。

3)因此,在4S店体系之外的独立售后市场中,将可能增加上述两类强大的竞争者,这两类的定位是处于原厂件和质量较差的替代件之间的,这就意味着,高档售后配件与低档售后配件之间的这部分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对于目前定位于这个市场的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影响将最大,特别是乘用车方面。

不同业态之争,主要体现在:

售后配件的流通渠道可分为整车厂控制的OES渠道和社会独立的流通渠道。而社会独立渠道在成熟市场又可大致分为批零结合的连锁经营店和传统的层层批发分销零售上,包含各类商店和维修店。在中国,目前连锁经营的业态还没有真正出现。但竞争趋势正体现在此:

1)OES渠道与社会独立渠道较量将升级,目前强势轿车品牌的OES渠道很强大,社会独立渠道相对强势,而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连锁业态将会从区域到全国性地出现,将明显冲击OES渠道。比如,博世要在2010年前,在中国建立1000家汽车维修店,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经销商黄帽子(YellowHat)在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直营店与加盟店数量增加到500家;3M在中国提供多达8000种汽车售后产品,覆盖全国700家特约美容施工店,并应用在超过6000家维修厂以及4S销售服务中心。米其林、固特异、BP、壳牌、霍尼韦尔等一大批外资都在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并且相互渗透。

2)社会独立渠道中的传统业态模式和新型连锁业态之间可能的竞争。传统业态近3到5年内还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但要想取得较大发展也比较困难,毕竟更加专业化的连锁经营将是大势所趋的事。

六、外资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定位高技术产品的中国厂商前景堪忧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据统计,在全国上规模的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

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规模、技术实力和跨国经营经验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参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新车型、系统开发和模块供货的能力和经验的企业,几乎都是世界跨国汽车集团(6+3)的系统、模块级配套一级或二级供货商。业务主要集中在车身、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架、转向、制动、电子与电器、饰件、空调、乘客保护系统、音响、排放等领域。他们以其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很快在我国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来料加工型产品的生产,产品主要涉及到座椅、电池、车轮、保险杠、万向节、传动轴和挡风玻璃等,这些产品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上,很多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资金及销售渠道等方面都依赖世界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要远远超出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程度。而且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

中国加入WTO之后,世界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加紧掌控在华经营主导权,通过收购现有本土零部件企业及提高合资基地出资比例,将在华工厂转变为绝对控股公司或独资子公司。

2005年颁布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及中国政府正在不断提高环保与安全领域的技术法规,并计划到2010年实施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当水平的技术标准。这些有利因素进一步刺激外资零部件在华投资进入新的小高潮,导致外资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加速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与国产化。如大众新建变速箱总成工厂,博格华纳在宁波投产涡轮增压工厂等。本土厂商在减振器、动力转向、安全气囊、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产品的生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甚至有一些是属于起步阶段。

至为关键的是,本土高技术产品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采购方面的不利境界,难以获得成长机会。外资由于历史上传统的配套关系,在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领域,基本移植国外原有的配套关系。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以及产品升级的需求,崛起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断加大在高技术含量产品领域向外资或合资零部件供应商的采购量。

波士顿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华跨国零部件企业在研发、本地化采购、制造与销售这四大重要环节上的本土化程度远高于整车厂。随着外资在中国本土化的深入,他们在中国将越来越根深蒂固,进一步挤压定位高技术产品、尤其是高技术总成产品的本土厂商的生存空间。

七、外资零部件公司将实施从占领中国市场到价值链全球重整的战略转型

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除了在中国市场上不断攫取份额之外,随着在中国落地时间增加,利用中国的要素优势而进行中国因素的全球再定位的战略转型将是未来十年又一个明显的大趋势。

当然不同公司的中国战略会有所差异,盖世汽车网根据与近30家主流的跨国公司的访谈和调研,总结出跨国公司中国战略走向的六个可能的步骤,主要就他们在价值链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

1.针对中国市场,主攻销售。这个阶段对很多公司已是过去式,特别是配套市场,主要靠设立一个办事处或贸易公司,进口在其他地方生产的产品或简单组装再销售到中国的配套市场,都已不是主流的方式。但进入中国售后市场的部分品牌有可能还会用这种策略;

2.在中国生产,本地化采购,销售到中国市场为主。这是现在大多数公司目前的主要策略。其中本地化采购的比例要看其产品的复杂性和技术含量,不排除有些产品的零部件还需要大量进口;

3.在中国生产,大量本地化采购,同时,采购在中国有稳定供应商的产品,销售到其他生产基地;也就是帮助其母公司实施全球采购战略;进展到这个阶段的供应商数量也在明显增加;

4.在中国生产,大量本地化采购,产品不但抢占中国市场,也销售到其他市场。中国逐步成为其全球生产基地之一,是其全球生产体系分工中的一员,负责生产某几类在中国生产有优势或物流上适合的产品,全球供货;采取这个步骤的公司还不多,但据调查已有80%的跨国公司有这种战略意图;

5.除了中国生产、采购外,开始设立研发机构,为适应主机厂或直接客户产品的中国本地化开发要求;也有开拓非其本供应体系外的客户的原因而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的(见本报告第三部分)。但这些开发主要还是与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进行匹配的应用性开发;步入这个阶段的公司越来越多,未来五年将明显增加。

6.随着中国的开发人才增加,其开发体系也日益完善,特别是如果该公司将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之一时,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将中国的研发中心建立成其全球多极研发中心之一,成为其全球开发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将会在更长时期后才会成为主流。但跨国公司的战略日程上已有这种准备。

总之,未来五到十年,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将在生产、采购、研发等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重新调整,使得中国不但成为其重要的市场,还成为其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这也会给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和活力。

八、本土主流零部件公司普遍需转型,十年内或有国际级供应商雏形出现

与这个标题可能形成的乐观相反,我们调研发现,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十年内产生国际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可能性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只能表达十年内可能会看到一些企业初具国际供应商雏形这一谨慎乐观。

主要原因比较简单,就是现在的竞争环境很不利于中国本土的零部件在配套市场处于有利地位。我们来简单描绘一下一个国际级供应商的大概特点:

1)主要市场以一级配套为主,也有售后市场的产品;

2)有丰富的产品组合,客户相对也比较多元化;

3)其产品在某些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开发技术;

4)有相当的企业规模;

5)国际化程度高,一般在全球有销售、生产、采购和开发机构;

6)常常有较稳定的本土主机厂商作为核心客户,并通过与其合作带来国际化机会、新技术开发机会;

简单对比一下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不难发现有一些共性的特征;

1)绝大多数公司产品单一(很多上十亿元左右的公司主营产品仅一种),因而规模也普遍偏小;

2)目标市场单一(如仅中国国内的配套市场,甚至仅供商用车或仅供乘用车市场);

3)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有一些公司虽已能将产品销售到全球,但对中国本土优势依赖度很高,即绝大部分价值的生产仍在国内,只是出口到国外,还没有能力全球制造、全球销售和更深的价值链全球优化。

4)基本上没有企业能在一级配套市场上拥有持续的全球领先的技术开发能力;

5)没有可以依靠的稳定的全球主机厂伙伴。也就是说,虽然一些公司能在中国为很多国际品牌的主机厂配套,甚至也能出口到国外的配套市场,但不足形成稳定关系,特别是国际市场上,一旦有如印度等竞争者出现,买家将不会有忠诚度。纵观德尔福、伟世通、电装、爱信、博世、玛瑞利、现代摩比斯等,无一不是因为有强有力的主机厂伙伴成长的带动。而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强有力的国际性主机厂现在还是未知数。

因此,如果说十年内有一些本土零部件企业可能会展现国际供应商的雏形,或者会在更长的时间里成长为国际级供应商的话,我们预计有两种可能:

1)上汽、奇瑞或其他本土整车厂能够在未来十年,逐步形成200万辆左右的自主品牌生产能力,并在全球进行生产、销售。这样,这些主机厂下属的零部件企业或关系紧密的零部件企业可能在主机厂的支持下形成国际级公司的雏形。

2)利用中国产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的市场机会,在某些细分产品领域一级配套商迅速占领中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产生较高的利润,以此为优势进行国际化的并购和运作,让自己获得技术优势并实现国际化发展。现在已有不少企业正在作此努力。

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做国际性的零部件公司,可以有较小的目标。但是,即使是不追求规模大、影响力大,中国本土的主流供应商,绝大多数都面临着战略转型的压力。主要体现在:

1)产品多元化,特别是相关多元化。很多公司只主攻配套市场的单一产品,风险极大,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会有致命危险;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进行相关多元化,甚至进入相近领域。

2)客户及市场多元化。有些供应商甚至主要就靠一、二个客户而高速发展,既不关心售后市场,也无力去攻出口市场,甚至只作商用车市场,不关心乘用车市场,这与产品单一一样危险;需要大力分散客户降低风险;还有一些仅主攻售后市场,这样很难做强做大。

3)国际化。中国的供应商国际化水平普遍偏低,而且一些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埋头干国内市场,不知国际市场为何物,最终可能会失去全球化带来的大好机会。

预计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本土供应商未必以上三种战略转型同时进行,但这种转型趋势将十分明显,企业业务之间将上演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的大戏。

九、将有一批本土的总成以下级零件细分市场的供应商形成全球性竞争力

研究机构通过对近60名中外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高管、咨询公司的汽车行业专家进行访谈或调研,基本的共识是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可能的生存和发展图景如下:

1.如本报告第八部分所述,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难以有成为国际级领先供应商的作为,但不排除有少数几家可以在未来几年形成国际级供应商的雏形。

2.主要业务集中于中国本土配套市场的中小型企业仍会大量存在,他们生存状态难以说好,但在市场进入成熟期前还可以生存,甚至有些能发展较快成为中大型企业,但国际竞争力仍一般。

3.大量专注于出口及部分国内市场的零部件公司会大量存在,其中一些预计在全球售后市场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一些易耗品;更多的是处于全球售后市场供应体系的中下级别。

4.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国本土供应商中可能会出现一批主要定位于二、三级配套产品(少数一级配套产品)为主的零部件供应商将形成全球性的竞争力,既能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也能利用好跨国采购的机会进入全球配套体系,最终建立国际化的运营体系,既能出口并在全球建立生产、销售及服务体系,在某一细分市场上获得全球前三名的地位。

对于第4种可能的图景,我们认为对于中国供应商而言机会很大,主要因为三个重要促进因素在同时起作用,即:1)中国本土市场的盛大规模;2)全球采购的产品最可能主要集中在这类产品上,因而有旺盛的外部需求;3)因为中国的要素优势,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外资国际巨头,而是国内本土企业和来自如印度等其他新兴市场的潜在对手,因而竞争难度相对较小。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并不在于技术上领先于世界水平,而是体现在企业的战略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具体来说表现在:

1)能抓住机遇,快速多元化客户,国内外的客户群体不断增加,不能小富即安,或无远大长远眼光没有把握好客户需求;2)能提高管理能力,在质量控制上能达到一流水平,为客户所依赖;在成本控制上可以达到全球最优秀的水平;在包括物流、交流、服务上能达到国际一流企业的水平;当然,技术上也需要达到客户所需要的一定开发能力。

十、本土供应商未来十年或将局部突破技术和管理的双重瓶颈

技术和管理是绝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现在的两个软肋。

自80年代初中国制造业开始真正起步到现在已近30年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已另外刮目相看了。以低成本制造质量中上及中下的产品,使得中国产品在全球所向披靡,中国已成了事实上的相当多产业的全球制造中心。然而,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企业却长期没有与全球领先同步。事实上,在汽车零部件这一产品上,正如本报告第六部分所说,中国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全球采购的大好形势下,中国零部件企业常常因为没有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而失去订单。因此,大部分零部件企业要在全球配套市场竞争,仅仅具备低成本制造的优势是不够的,对技术开发能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也正因为此,盖世汽车网通过调查发现,未来十年中,有可能相当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开始真正思考和采取措施,并在其他支持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可能会在技术研发上实现破局,可能实现的方法和图景是:

1)企业真正加大研发的投入,在国外部分地区汽车行业不景气之机,大量挖一批真正掌握技术的人才加盟;2)企业通过购买、合作或并购获得目前世界领先技术,消化吸引;3)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要求及营造出一种真正脚踏实地的投入技术/研发的商业氛围。一改目前企业的急功近利的氛围,真正投入搞研发的少,真正大力搞研发反而死得快的局面;4)对于一些顶级的零部件技术,政府还要组织研究真正实现突破的可行性方案;5)通过以上政府和企业层面的双重努力,有可能在十年间形成重视技术开发的商业文化,企业能在非顶级领先的零部件技术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的水平,企业内部能形成较成熟的开发体系。而在顶级的零部件技术,可能在近十年间,还不大可能实现赶超。

另一个软肋是管理问题,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体较弱,既有管理理念的问题,也有经验、人才缺乏的问题。所谓国际化的过程,实质上最重要的是管理水平的国际化。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就如同中国足球,在一个浮燥的外部环境下,无论工作方法还是思维模式上都比较封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用全球一流的设备才能生产出世界二流质量的产品。对于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工业品营销、电子商务等缺乏对其精髓的深入认知,用土办法和思维来解决已处于国际竞争中的问题。

上一篇:什么叫竞业禁止协议下一篇:马小跳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