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加专注的工作

2024-09-14

如何更加专注的工作(精选12篇)

如何更加专注的工作 篇1

外教一对一

http:// 如何更加专注的工作?

为什么要更加专注的工作? 因为只有专注工作,你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才能不占用下班后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安排出学习英语或者充电的时间,才能安排好除工作以外,你的生活。

想要专注,就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专注,什么时候可以放松。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要明确,一旦界限模糊,你发现想要专注就太难了,也太累了,上班时间专注,加班专注,天天加班专注,可能吗?

明确好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之后,还要考虑一下其他干扰因素,比如电话,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等。现在智能手机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方便了生活,也方便了生活被打乱。手机不离手,随时查看消息,刷朋友圈或微博,这些零散的时间投入可能并不能给你的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所以也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但确实是主要的干扰因素,所以工作的时候,要慎用这些智能设备。

一张纸和手机里面的定时器,这两样东西配合起来可能让你更容易专注。定时15-45分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或习惯,我一般会定15分钟或20分钟,每一个时间段,确定好具体要做的事情,然后写在纸上,开始计时,这样每15-20分钟,可以休息一下,如果任务完成,就再写下一个任务,没完成,下一个15-20分钟继续。计时的时间越短,紧迫感越强,这样你就不会去刷朋友圈,逛淘宝,因为一旦你期间做了这些琐碎的事情,1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手机的定时器,会提醒你,成功的浪费了15分钟时间。

文章来源:

如何更加专注的工作 篇2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既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聆听中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指出, 活动本身就是培养专注力和聚焦思维的最好方式。聆听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让学生听老师讲故事, 听艺术家讲评书, 听大自然的声音等活动, 有利于学生培养专注力并提高语文素养。

1. 用心听故事, 感受文字的奇妙

听故事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专注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 边讲边提一些问题或设置一些悬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比如, 金波、冰波、杨红樱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大多篇幅短小、语言活泼、想象奇妙, 学生们对他们写的故事特别爱听。

要让听故事取得好的效果, 营造安静的环境很重要。我把每天的语文午读时间定为听故事时间。这个时间内, 学生不需做作业, 只需安静地坐着听我讲故事。伴着轻柔的音乐, 我用丰富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声音讲故事, 而学生则被深深地吸引。因为我设了“聊故事”环节, 所以听完故事还需要他们聊情节、聊人物、聊收获……这既是对学生专注力的检测, 又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节奏飞快、各种不良信息充斥网络的今天, 每天有这样一段安静、美好的聆听时光, 对学生而言, 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它不仅能隔离社会的喧嚣和俗尘, 让学生充分享受童真童趣, 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充分感受文字的奇妙。

2. 专心听评书, 感悟语言的多样化

评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连贯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生动的讲述让人身临其境, 最主要的, 它能让人在快乐中感悟语言的多样化。

学生进入小学中年级后, 我每天让他们听评书大师单田芳的一段《三国演义》或《水浒传》。单大师的语言极其生动丰富, 在他的讲述中, 人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评书多样化的语言, 常常让学生沉浸其中, 忘记了时间。听完评书后, 我要求学生对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内容进行概述或模仿, 学生总是争相上台展示, 场面十分热烈。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专注力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大有益处。

3. 潜心听大自然, 感受生命的美好

现在的社会纷繁复杂, 学生生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耳朵里整天充斥着流行音乐声、车水马龙声……他们远离了大自然, 生活在个人的狭小空间里, 人变得浮躁, 审美力低下了。为此, 在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后, 我就带他们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去感受天地万物的美好。

比如, 在冬天, 西北风在窗外怒号, 玻璃窗哐当哐当直响。我让学生倾听和思考:北风像在说什么?听到这可怕的声音, 你仿佛看到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听着、想象着、描述着……一个个童话故事也由此诞生了。又比如, 在春天, 一只画眉站在教室外的枝头歌唱, 歌声嘹亮动听。我说:“同学们, 听, 画眉在唱些什么?”“它在用歌声告诉我们, 春天来了!”“它在说, 春天真美, 我们可快乐呢!”“它在说, 孩子们, 我能和你做朋友吗?”学生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说。接着, 有人开始模仿画眉的叫声, 转瞬间, 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在夏天, 我带学生聆听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在秋天, 聆听稻谷沙沙、秋虫啾啾……让学生聆听四季, 聆听大自然, 不仅能让他们有很好的专注力, 而且也能让他们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在阅读和背诵中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培养儿童的专注力, 只有一条途径, 即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在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教学实践中, 阅读和背诵是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培养学生专注力的有效途径。

1. 阅读, 为学生觅一片心灵的宁静

有人说, 专注力只有在心无旁骛时才能做到。阅读, 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引向这种美好的境地。很多“书迷”都有这种经历, 当全身心沉浸于书中时, 外界的任何声响都无法干扰他。其实这种“全神贯注”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需要培养的。如何培养呢?

首先, 要给学生选择适合他读的书籍。一年级的学生手捧《一年级的小豆豆》这样的拼音读物可以读得津津有味, 而类似于《青铜葵花》这种文质兼美的长篇小说则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只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 才能像磁铁似的把学生的专注力牢牢吸引住。其次,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我通过讲故事, 让学生懂得朱熹的“朱子读书法”、鲁迅先生的“读书五到”……让学生明白读书有了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传授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 如默读、精读、略读……读历史类、科普类的书籍要边读边思考;读文学作品时, 要边读边做圈画、批注、摘抄等记号。当学生将这些读书方法融会贯通的时候, 阅读的专注力自然会大大提高。再次, 要把阅读作为课堂的铺垫或延伸。所有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当所讲的知识枯燥无味、艰涩难懂时, 学生的专注力最容易涣散。怎么办?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这样在课堂上, “学生在阅读时头脑里留下的思想, 好像又苏醒了, 更新了, 它竭力向我的思想靠拢。于是我讲解的东西就在学生的意识里引起兴趣”。

2. 背诵,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有人说,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 关键在于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古代教育家很重视背诵, 并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他们通常要求学生多读多背, 熟读成诵。当学生全心全意背诵的时候, 所有的感官集中在同一事物上, 这对专注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背诵分课内背诵和课外背诵。即背诵教材上规定的文章、段落。背诵一定要在充分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以《庐山的云雾》一课的背诵为例, 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 充分了解文章的特点, 比如全文层次清楚, 画面感强, 语言规整优美等。为了保证能在课上完成背诵任务, 我还和学生们总结出了快速背诵方法:逐段击破法、想象画面法、边背边演法、关键词记忆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方法, 兴趣盎然地练习背诵, 背诵的效果自然非常好。而较短的时间内背诵出一篇课文, 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学段都要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 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因此除了课内背诵, 我还要求学生进行课外背诵。小学低年级, 我让学生读背《日有所诵》, 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让学生乐于背诵。小学中年级, 我结合课本为学生选择了70首韵律和节奏都很美的古诗词, 先讲解再要求学生背诵。到了小学高年级, 我尝试让学生背诵名篇名段, 如朱自清的《春》《匆匆》《荷塘月色》等文章的片段。事实证明, 在大量的背诵中, 学生不仅养成了快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更重要的是, 他们在经典名篇的熏陶下, 积淀了丰厚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篇3

许多实例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会跳的小青蛙,会自己走路的小娃娃等,这些玩具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以此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特别是O~3岁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

方法二:结合孩子的兴趣培养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应付式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一致。对幼儿来说,他的专注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例如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小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使孩子的专注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方法三: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同龄的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专注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

类似的游戏活动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在学习字母的时候,家长可以故意藏起一些字母,让孩子去找丢失的字母,在游乐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专注力。同时也可使孩子心情愉快。方法四:让孩子明确目的,自觉提高专注力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专注力就越集中,专注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例如:一个平时写字总是拖拖拉拉、漫不经心的孩子。如果你许诺他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任务之后就送一件他一直想得到的礼物,他一定会放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写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训练孩子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提高注意力。例如问孩子:“妈妈的衣服哪儿去了?”、“桌上的玩具少了没有?”或是要求孩子画一张好看的画送给妈妈作生日礼物等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婴幼儿从小学会关注目标。然后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如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篇4

一、

当你看一部武侠小说的时候,你为什么能够两个多小时精神专注于这本武侠小说上呢?首先因为你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放在这部武侠小说上,其次你的思维完全同步于武侠小说的发展,最后你的处理速度是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的(虽然你的大脑处理速度比正常阅读速度快很多,但是看武侠小说你可以跳过一些描写,脑补一些场景,所谓一目十行,再加上你的专注会放慢你的大脑速度。不信可以试想,同样是武侠小说,如果你不熟悉繁体字,突然看繁体竖排版的武侠小说,那么你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吗?字都要认半天你怎么专注)。

但是,如果这是一本教科书,你就很难两小时精神专注于教科书上,首先,你就不一定感兴趣或者不想看教科书的内容,注意力就集中不了,其次就算你集中注意力开始看,你的处理速度是跟不上你的接受速度的,因为教科书的知识密度大,一页书包含了可能很多的信息,你大脑处理不过来。(这一点大家联想下数学教科书就能更深刻的体会),最后,由于处理不过来,你跟不上教科书的思维,可能因为你不知道他说这些是在干嘛,也可能因为你不知道他要干嘛,看了一会儿你自然就很容易地丢失了注意力。

二、

大家试想,如果你去看电影的时候,心里面挂着的旁边的美眉或者帅哥究竟对你有没有好感,什么时候出手搞定她(他),你会像自己独自看电影时那么投入吗?可能看完电影你都不知道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你的注意力根本不在电影上,

再试想,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讲得简单,低于你的大脑处理速度,你是不是很容易就掏出手机来刷刷微博看看知乎了?如果老师讲得太难,你思维跟不上,都不知道他讲的是怎么一回事,你是不是也很容易就放弃了听课了?

所以为什么这种问题一旦提出,就有关于deadline的答案。因为deadline到来的时候,你根本无暇关注其他的事情,必须要去关注你手上的事情,必须要去处理你手上的事情,必须要跟上你手上的事情的发展。

而一旦你进入了专注的状态,你自己都会主动排斥掉外界的打扰。比如,你打游戏的时候,到了饭点也经常顾不上吃饭;看电视剧正到精彩部分,有个人挡在电视机面前,你肯定怒喊他走开。

所以你真正要干的事情就是去想办法让去让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你所做的事情上,让你的处理速度趋近于你的接收速度,让你的思维跟上你所做的事情的发展。

三、

我们来讲一些具体的方法或者建议:

(1)对于本可以不需要手参与的事情,增加手参与一下,是特别好的一个方法。

如何提高学习专注力 篇5

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今天的作业计划,在纸上或表格上列出各科作业,并排列顺序。

第二步,预估作业时间

“预估时间”就是孩子根据作业量对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提前预计,这一项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的,很多孩子一开始对作业量和所需时间完全没有概念,刚开始的时候这一项可以改为记录作业时间,并非具体时间,而是按照各种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记录番茄钟时间。

第三步,扭启番茄钟,记录中断事项

我们需要记录孩子作业过程中的中断事项,在预估时间的标记“○”和“△”上做好记号,内部中断划“/”(如走神、发呆等),外部中断划“—”(如找本子、削铅笔等),并记录具体的中断事项。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可以对孩子在做作业过程中的状态,有一个非常清晰直观的监督和了解,而不是“感觉”孩子总是在走神、走动、喝水等。如果孩子在番茄钟时间内完全没有中断,则划√。

第四步,对照记录总结、分析、调整,完善准备工作

如何更加专注的工作 篇6

有时候你会听到一些家长在吐槽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什么事都是在“神游”: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写作业磨磨蹭蹭,边写边玩;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其实,这些毛病和平时我们所讲的专注力不足有关!那么,专注力对孩子重要吗?要怎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今天,小编就和各位家长聊一聊孩子专注力的话题!

专注力对孩子有多重要?

专注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注意力。对孩子而言,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等感官及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并且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注意力集中时间越长,专注力越高。

专注力好的孩子,做事情能够很容易“进入状态”,且不易受外界的干扰。在学习上,专注力好的孩子所投入时间总比一般孩子要长。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专注力差的孩子,学习效率和效果都比较差,学校课堂知识都让ta们非常吃力,跟不要说汲取更多知识!

同样的,专注力差的孩子长大后,做事也是一样。抓不住重点,和别人说话很容易神游、分心,做事拖拉……

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1、不要随便打断孩子

打扰等同于干涉,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正在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随便去打扰,哪怕是做的不对,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如果让孩子能够专注完整地做完ta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

打断是很粗鲁的行为,第一不利于孩子专心做事,第二也容易让孩子学会粗鲁打断别人!

2、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对孩子而言,给孩子安排任务,或者ta在做事时,指示要清晰。同时做几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比如:玩玩具时,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时,不要放音乐。

3、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放进收纳箱里,任孩子挑选,玩具太多会造成宝宝的注意力分散。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玩具每次最多不超过2个,告诉ta们玩好一个再玩下一个。

4、发掘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可以通过让孩子尝甜头、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增添兴趣,从而提高专心度。例如:发现孩子有运动的天赋,可以周末带ta去锻炼;对小孩子举行做作业仪式,以增添孩子对做作业的兴趣。当孩子有自己喜欢要做的事情,不要去干扰,耐心地等ta把事情完成,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

5、培养良好作息习惯,过规律的生活

睡眠不足,很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让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不仅能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并且能让孩子养成有计划地坚持做事情的习惯,有助于专注力的培养。

6、培养孩子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有主见,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是从小被家长鼓励并有意识去培养的!

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让孩子认真听,在讲完之后可以让ta说出自己的读后感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何让品德课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篇7

一、点击合作学习的软肋

1.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案例:一名教师在教《同学之间》一课时,老师共组织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当教者使用多媒体播放了同学间发生的典型事例,并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自由议论;第二次是让学生合作讨论在生活中自己与同学是怎样相处的.结果这两次合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几个学生就围在一起叽哩呱啦,满教室是嗡嗡作响的声音,每个人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谁的声音.大约一分钟后,老师说“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张口便说各自的“高见”.

笔者发现,目前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像上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情景还是比较普遍的.往往是看上去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但仔细观察,要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楚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想缺少理性;要么各做各的,有的在闲聊说笑,有的在做自己的题目,有的干脆旁坐发呆等等,学生的思考只停留在浅层,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活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也成了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有的在课堂上乱溜达,有的在讲台前等待,有的干脆低头看教案,以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是无效的“放羊式”教学.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不主动

案例:一名教师在他的实践课《我的同学很棒》教学中,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和牙签做一个建筑物,以此来体现我的同学很棒这一主题.其中有一个小组的同学一直在挣抢谁来“搭建筑物”,谁也不让谁,结果这个小组等时间到了也没有完成合作内容.另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小男孩,一把抢过所有的教具说:“我来摆!”其他成员就乖乖地看着他一个人摆弄着.

目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此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常有出现,往往是好学生独揽全局,困难学生只是他的听众或观众,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常规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压缩合作学习的误因

笔者通过观察、分析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必要的合作技能.没有培养起集体责任感和相互谦让、倾听、帮助等意识,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小组成员间分工不明确.(有些甚至只是为上公开课临时凑合的,缺乏必要的训练.)

2.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理解模糊.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只重视每个小组的学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而不关注学习过程.没有给学生充裕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3.合作学习的内容缺少挑战性.教师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盲目下令学生合作.结果学生成了合作学习的“操作工”,根本没有参与合作的兴趣或信心,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4.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有效的讲述.由于任务布置过于简单或讲述过多过繁,使学生不明确或记不住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因此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5.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和监督不够.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应是旁观者.教学中若不顾情况,不问内容,一味让学生只凭好恶去合作自主学习,必然导致学习的无效性.课堂上不要让教师的“程序”“框”住学生,但教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还是要有的.

三、刷新合作学习的方式

1.精心组织,设计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一般应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成绩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个性特长的不同.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级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合作学习小组究竟应该由几个人组成,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既要考虑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也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以采用双人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

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应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体验、锻炼.

2.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如何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乐园.一方面,老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发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应给学生的“合作学习”留出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承担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氛围的学习乐趣与收获.

3.激励竞争,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可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实践证明,在激励教育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会感到,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能够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笔者教《家庭树》这课时,设计了一个“我们共同来做画”的活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指定内容的绘画.笔者激励学生,看哪组配合得好,最先完成这幅画,如果完成得又好又快就给予奖励.最后请领先的小组介绍经验,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得到的奖励不仅仅是因为某个同学的绘画水平高,而主要是大家合作的成果.

4.加强指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合作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作技巧的指导.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有效地学习,甚至无法合作学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合作技巧值得关注:①如何分配学习任务;②如何分配学生角色;③如何向同伴提问;④如何辅导同伴;⑤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⑥学会共同讨论;⑦学会相互交流;⑧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⑨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二是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老师的角色是合作者,老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5.注重监控,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老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抓住以下问题,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实施监控.一是纠偏.合作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时,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二是消除误解.关于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误解,这些误解在小组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三是防止冷场.合作学习有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四是防止过度依赖.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五是关注消极学生.国外研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穆里安认为,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消极学生有这样几种:未被承认的学生,灰心的学生,缺乏动机的学生,厌烦乏味的学生,炫耀聪明的学生.教师对这几种类型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监控,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6.打破界限,拓宽合作学习的时空

“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在教学中,要积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实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校内外联合,构建全新的大语文教育体系.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关爱、鼓舞、鞭策、指导与建议,在自主的时空中学习、成长.比如《心中的110》一课,在教学前,笔者先布置好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次社会调查.学生们自觉地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很快就获得了调查资料.又如,学生学习了《平安回家》一课后,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但为了强化认识,我又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六人为一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去观察车辆或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并把结果记在调查表中.没过几天,每个小组就将调查表交到笔者手中.笔者把这些零乱的材料进行整理后,又在课堂上讲述出来,让他们再次受到教育.同时,笔者也让他们明白,今天老师讲述的这些内容是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得来的,是大家合作的结晶.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篇8

关键词 学习 专注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7-0067-02

我们知道,小学生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是每节课40分钟,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们专心上课的时间也就是大概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小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这方面的专注力是与他们的学习年龄有关的。

专家指出,专注力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指向于某一事物的能力。专注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小学生的某节课学习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专注是所有学有所成者的共同特征。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人的成功都与专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儿童教育专家M·S·斯特娜认为,一个人只有首先形成一种专心的习惯,加强对专注力的培养,才有可能对自己的所从事的事业全身心投入,才能排除干扰走向成功。

学生听课并非都是所谓的“听课”,实际上是“看课”的时间最多,上课要听和看结合。中国人常说“听课”,而外国人不说“听课”,而是说“watch the lessons即看课”,也许外国人在用词上更符合思想逻辑些n巴。上课是不要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要与下面的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一个眼神、一句令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言语。当然,上课要防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话,最好和他们说:“老师随时随地叫你们起来回答问题,不知道回答什么的话,就要采耿措施”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老师在讲课时,你们要看着老师是怎样讲课的、怎样动笔写字的、我在做些什么,请你们记住我所讲的知识点及难点,然后再去学习,再去记住知识点,学会应用。”这样,他们一定会集中注意力听你讲的,不过课堂仍要求活跃些,这样的讲课才有兴趣,我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的。

1.小学生天生好动,容易分心开小差,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得具有对学生的约束力,让他们在你的课上能够认真起来。

2.在具有约束力的基础上,再来一些花样,例如,串联一些你在大学里有意思的经历,或是一些他们接触不到却又憧憬向往的东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提问题、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3.自身方面。主动去适应民风民俗和与时俱进。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先熟悉一下本地的诸如幽默语言和本地的民风。如果把握得好了,时不时说两句他们那里的话,学生们会觉得你更加亲切。

4.培养小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观察者。我们要了解的是千万不要忽视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而正确的引导所达到的目标是:平缓情绪,集中注意力,对课本知识、课堂气氛、周围世界等,小学生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在努力尝试探索获得知识的兴趣。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在适应学校里的学习环境方面,在这一关键阶段,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室里感到安全并受到保护是最为重要的,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联系,因此我们们应在力所能及的时间里引导小学生锻炼专注力。

5.哪些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呢?可用一系列的小游戏来引导小学生:如“观察时钟时间一几点过几分一几点差几分一现在几点一离下课还差几分钟等等”、“听觉游戏”“触觉游戏”“击鼓互动游戏”等等,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感观及注意力,由此来开发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以及在集体活动中的角色位置。游戏快速进行,快速完成,而后又快速转到学习活动中来。这些活动还同时设有师生间的交流活动时间,帮助我们了解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让小学生成为一个小小的实践家。培养小学生成为一个小小的实践家,其发展的日标是:让孩子建立记忆,引进课本里的新词汇,学习课本中有关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的语音和节奏,有目的性的锻炼,通过听觉来感知整个正在学习的知识世界。也许小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明白其中的学习因果关系,也不了解如何得到想要的学习结果,小学生们只是运用逐渐增强的学习技能来感受正在学习的知识。这些对于认知学习规律,发展对在同学相互之间的学习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学习自信心都非常重要。要帮助小学生认识学习因果关系,并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模仿、记忆、做题并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7.通过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辅助材料等来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并Lj小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和音乐材料也许是小学生接触最早的对感知能力最有好处的学习项目。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应学会使用声音、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等等来进行课堂教学的相互交流学习。我们知道,沟通与交流对于感知自我和感受人际关系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要及时回应孩子,让他们知道教师理解小学生们说的“话”,这样的双向交流对于他们的智力开发至关重要,所以如果我们在引导孩子时多多与他们说话,这样,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者是在说话方面就会比同龄的孩子要早得多。

8. 理一定要用事来论证。实实在在的学习不是空谈,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事例去论证。例如某位同学的学习这样好,他是怎样做到的,教师又是如何把书教好的等等。这样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教育就特别真实、实用。事一定就要用法去指导、去衡量,那么事就变成了智慧、宝物。如果学生没有在学习方面专注力的学习,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会怎样?迷惑颠倒,起惑不解。这样的话,事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好事。因为我们在事中没有用正知正见来引导,对事就产生了错误的思想加工——想错了。然后引发行为,就做错了、说错了,最后得的就是学习恶果。

9.教学感悟。小学生学习劲头足,真减心足,聚精会神地看课听课,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就会讲得更好更出色,也就能够超常发挥,大家得的利益就多。这时候在讲台上的人已经不是他自己了,是谁呢?是我们应学生求知的心和真诚心来让我想把我浩瀚的知识都想教给他们的人。可以说,这时候教师们教学知识的智慧加在他们身上了,也使得他们能够超常发挥学习专注力,离成功学习不远了。所以我的学生觉得我讲课讲得好,其实不是我讲得有多好,而是我的学生高度的真诚心、恭敬心感动了我要这样讲课的。对此我很有体会。

以上培养小学生学习专注力的过程,是一项需要我们努力做到并坚持下来的活动,在这中间,要积极培养孩子的互动交流能力。而正确科学的寓教于乐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是起着重大的作用的,而在与小学生交流的同时也会让教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发展小学生的特长,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专注力发展。

如何让作文更加“真实” 篇9

贺秀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强调“以我手写我心”的主旨,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更真实,就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动笔、乐于表达。本人就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进行作文教学,其间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指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真情实感、细微之处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拼凑文章。本文就初中生在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虚假作文的泛滥。

传统的观点认为:要想写出作文,腹中就要有内容。于是一涉及到作文,学生就要本能的翻作文书、上网查相关内容,而不是从自己所经历的,现有的生活内容着手选材构思。如写“花”的文章,本来自己家里就养着许多花,非常熟悉,却不写,而要写一些只在书上或媒体上看见过其形,而并未了解它的性情的名花。只为了追花的名,而违背了“作文即生活”的主旨,导致作文华而不实,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生命力。

二、正确的引导方法

要想改变“空洞”这一现状,最好的对策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告诉学生,自己的生活,身边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我们最佳的作文素材,选材构思时切忌犯“舍近而求远”的弊病,这样作文就能扎根于“真实”。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要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作文内容即生活内容、作文情感即对生活的情趣。

1、让学生做作文的主人

语文教师应该从下面几个原则引导作文教学。

①生活性原则。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个性体现,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应当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避免“舍近而求远”为了追求时尚,而脱离实际。②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立场、观点,特别是在修改过程中,切忌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单纯、幼稚而把教师自己的观点参和进去,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作文失去真实性。要特别强调。“读其文如见其人”的感受,不要让学生在文中“隐身”,要注入自己的个性,这样作文才鲜活。③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写回己性文章时,不要只停留在小时候,固定的一件写了又写的事上,人在逐渐长大,生活内容也日趋丰富,昨天的事在今天已是记忆。要在文中体现出自己成长的过程。④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2、要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

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当经历一件事情后,静下心来多想想,而不是转眼成空。这样写作文时,就积累下了要写的内容,思想也能深刻些。

其次,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赞同就写赞同,反对就写反对,因为既然是自己的观点,就一定有其适当的理由,哪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勉强的,但它却是生活的真实折射。

3、细微之处见真情

首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更多的真情不是通过豪言壮语、轰轰烈烈来体现的,而是往往存在于生活中的举手投足之间。

例母爱: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爱,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感受到的,母亲像佣人一样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每天生活在母亲不停的唠叨中,烦不可奈。但一旦用别人代替了母亲,你就会发现“无私”也随之而去,变成了“有偿”。正是饭桌子母亲的一副筷子,远行前送离家门时的一句反复叮嘱,让母爱开花了、伟大了,不同于其它情感。

其次告诉学生,无详略之分的文章一定不会有真情实感,因为详写的内容是能体现自我的内容,是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地方。没有详写的内容就等于把自己隐身了,看不见你的形,只有嘴巴在一张一合,这样的文章能有生命力吗?

由此看来,让作文走向“真实”就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大胆的做自己作文的主人,反映自己的观点、情感,不要太看中别人的说法、想法,要留心细微之处,让真情在此处“绽放”。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如何让课堂设问更加有效 篇10

课堂设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能善于设问。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设问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设问。设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设问时能神态要自然安祥,以亲切的眼神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也许,学生思维正确,也许学生思维出错,无论怎样的答案,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设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创设出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才能使师生间情感交流畅通,才能消除学生的诸多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有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三、课堂设问要积极评价。设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设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识结构。在整个设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四、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处设问,引发深思。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更应考虑如何步步引导学生把思维指向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指导学生架设一座从未知到知的桥梁。在重点处设问,一方面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恰当适时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就能真正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会出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更加专注的工作 篇11

【关键词】高效;备课;信任;引导;活跃;激励

从前我们是字字句句的讲,到现在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探究,学生逐步从课堂上单靠耳朵接受信息,到如今的调动各个器官深入研究,这样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革。下面我就针对高效课堂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

我们的课堂上既然要放手,那课前的准备工作就必须是充足的。对课文要熟悉,把握好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完成其相应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就应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教学目标,一堂课就没有方向,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一篇课文将会分解得支离破碎,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教学目标要从语文的特点出发,根据语文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到课文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课文、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二、做好组长培训

一个优秀的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我们把他归纳为“三者”,即:组织者、协助者、学习者,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在组内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所以,为了更好的发挥组长的作用,班主任对组长的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并在工作中随时随地对组长的工作加以指导督促,就像教师开例会一样,每周都要给组长开小会,针对小组内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给以帮助,帮助组长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组规,形成积极向上奖罚分明的组风。

三、给学生足够的信任

既然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必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环节中,给学生以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利用起课堂上的时间,真正用读用写用思考走入课本中,开动思维。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习惯,效率自然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索学习肯定是有个过程的,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说得很正确,或说出问题的答案。也许会离题万里,也许会东拉西扯,这时就需要老师用语言激励学生间展开讨论或辩论,然后因势就导,将孩子学习引到正途。我们的高校课堂毕竟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培养一名优秀的会学习的人。

四、难点部分体现教师的“导”

我们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完成课前学习。上课前,教师尽量先把学生的课前学习部分批完,看看学生预习的大概情况,再决定自己的教法。如果学生完成得较好,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上课过程。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起来思考解决难题,解疑释疑。接下来再辅导学生做巩固练习里的相关的习题。这样,“讲”的东西就少了,与学生的互动就多了,课堂也就活跃起来,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题目也完成了,也可以体现出教师的个性来。

五、适当的激励机制

我认为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书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发言积极地、学习认真地、及时完成作业地,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六、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課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尤为重要。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利于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要以真诚的目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这样,才能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课堂提问要去粗取精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他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学生走进文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启发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提问的目标明确了,去粗取精,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学生的思维顿时像打开闸门里的水,各种设想都有,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难题也迎刃而解,课堂教学也高效了

3.设计有效的活动是课堂高效的法宝。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这种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取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手段。

4.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篇12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钻研课标、解读教材也就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基础。把握教材的内涵、主旨、意图,以保障教学活动有效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新课程理念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盲目的教教材。教师应通过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耳目一新,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解决伴随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的过程之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地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 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比如,《鸡兔同笼》这一课中,陈杨兵老师教学时对教材进行大胆地重组与整合,用列表法让学生在做中感知,做中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很快突破了该节课的教学难点,并将知识迁移到用“鸡兔同笼”这一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钱币、车轮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

二、要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接了一个新班以严肃的脸孔上了几节课后,我进行课堂提问时,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上来,之后凑近几个学生时发现,学生全身在发抖,鼻梁、 额头直冒汗。顿觉,可能学生心里过于紧张而忘记了学过的知识。我就问学生: “你们是不是很害怕老师?”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回答: “是”。我又问为什么啊? 因为您上课一直没有笑过,我们很害怕啊! 后来我就改变了这种上课方式,果然学生都能滔滔不绝的回答我提的问题了。心理学认为, 人在心情愉快时,更容易接受事物。课堂教学的温馨和谐、欢声笑语,是师生在平和风趣幽默的谈话中无意间拉近的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因喜爱老师而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情感基础。无形而有形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做到了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营造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数学本来就单调枯燥,若教师一直使用呆板的语言,那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坚持45分钟吗? 因此教师抑扬顿挫的话语、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甚至幽默搞笑,都能唤起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可口菜。数学课堂也是如此,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就得放点佐料( 笑话幽默之类的) ,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课堂没内容, 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在课堂上适当的让学生乐一下,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这样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也很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将活动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够给学生设置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这样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一节课上,可以设计一个拿人民币的游戏。屏幕上有5件商品,分别是5角、1元、2元、1元5角、3元7角。请学生分别拿出买每件东西要付的人民币。有的学生竟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找零来解决。有一位同学踊跃站起来说: “老师,我用两个2元买3元7角的小熊,你要找我3角。”我们就能聆听学生不同的付钱方式。只要教师愿意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兴趣,一堂课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而且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五、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用心去感悟

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中体验知识的来源,合作交流、实际应用中体验知识的运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等的对话,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用心去感悟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 /2,而是给学生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感悟、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产生深刻印象,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实践证明,学习者不用心去感悟,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六、了解学生,因人施教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想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增强其竞争意识, 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设计了几道复习题,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获胜方有奖品,这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要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上一篇:生物教学个人总结下一篇:夏季火灾隐患排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