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精选3篇)
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篇1
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文章通过对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细致真实的描写,展示了贝多芬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宏伟的精神图画。
贝多芬陈旧朴素的衣着,宽阔的肩膀,让人家看到了一位饱经风霜的伟人在竭力负担生命的负累和对事业的执著。贝多芬那火一般蓬勃的头发像他热情生命的勃然喷发:他深邃的双眼,流露出对生命、对事业的渴望;他坚毅的脸庞审视着他事业的辉煌,从骨子里流淌出坚韧的意志。这一切让我们无比真实的看到了一位巨人在困境与执著中刚强的神色,让我们从心中不禁为他的灵魂而由衷赞叹。
作者细致的笔调,将贝多芬的肖像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他的双眼、脸庞、衣着等方面,让我们又一次真实地触摸到贝多芬。从他深邃的蓝眼睛里,我看到了自信;从他宽阔的肩膀上,我看到了责任;从他坚韧的脸上,我看到了坚强。正是由于对贝多芬肖像细致的描写,才让我真实地洞悉到他的灵魂和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如果说正面的描写如同直笔勾勒的画笔,那么侧面描写正如烘托点染气氛的背景。本篇文章的侧面描写也同样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作者大笔描绘了女佣与客人的对话,把他者视角下的贝多芬率先勾画出来。“他要的是孤独与安静……”把贝多芬耳聋后的心境衬托了出来。随后女佣对贝多芬房间的描述,把贝多芬的日常事务及生活与工作展现到读者的眼前,一位酷爱着音乐而又在自己心灵之树下守护着一份秘静的“巨人”——贝多芬烘托上了舞台,使读者对贝多芬有了大概的认识。
作者又描绘了一幅贝多芬的谈话图,通过客人的态度与语言再次衬托贝多芬的形象。“客人小心翼翼的递上字条”“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来访者,不断记笔记”便把客人对贝多芬那份崇拜而敬畏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衬出了他人视角中的“巨人”般的贝多芬。
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
一、整体着眼,细心体味;披文入情,动情观照。
二、借助联想和想像,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文学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创作如此,鉴赏亦如此。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话者,全是联想的结果。”“想像力不发棕,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
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或隐喻,或暗示,或象征,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表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理解,情感态度。鉴赏时要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联想和想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具象的形体: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联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连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明确鉴赏的角度和内容
(一)鉴赏文学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提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文学形象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也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二)鉴赏文学语言,首先应该弄清文学语言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该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档次。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常常涉及以下内容:
1、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
2、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
(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四、懂得一些鉴赏的基本技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艺,必须首先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想像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时代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便更好地把握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该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来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要在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根据唯物辩证法和艺术辩证法进行全面、恰当地评价,不拔高,不偏私,不偏激。散文鉴赏指津
散文分类:
散文鉴赏方法
鉴赏散文首先要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同辨析出散文的类型。譬如,文章是傻事为主,还是写景为主?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
其次要明了话题。譬如,文章是就历史作生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以便对作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理解。
二、找文眼,抓线索
文眼,是一篇文章(通指散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立意或作品主旨、意境的佳句。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也。”文眼除了在篇首、篇中、篇末外,还有在标题上,如《背影》等。
散文的线索既是统摄全篇的“筋骨”,也是文章的思路。常以多次强调的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事物,或感情,或时间,空间等。
鉴赏散文要善于通过“找文眼”“抓线索”来准确把握散文的“神”。
三、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一般是凝练优美的,并且,散文常常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叙事、写人、绘景、议论和抒情,它的语言往往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抒情性。鉴赏散文的语言,一方面要结合语境仔细品味词语的形象色彩、情感意蕴,揣摩品味语言的表达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善于联想和想像,运用推敲字词法、比较揣摩法和品味修辞法等理解艺术效果。
四、领会构思、表现的技巧。
优秀的散文是非常讲究构思和技巧的。鉴赏散文时,要善于从构思、技巧上领会散文的艺术魅力。譬如,铺垫、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还有景物的烘托,细节的点染,典故的援引,考据的运用,以及精警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精巧的伏笔等等。
鉴赏表达指津
鉴赏表达前,首先要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鉴赏的角度和要求。弄清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还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必须有的放矢,不能答非所问。此外,在字数(一般是300字左右)上也必须符合题目要求,写得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得分。
二、抓住一个要点进行鉴赏。
鉴赏短文字数有限,写作时应该集中笔墨鉴赏一个要点,把某一方面讲深,讲透,不宜全面开花,面面俱到。
三、安排好鉴赏的结构形式。
鉴赏术语虽然字数不多,但安排好结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混乱、层次不清是写作的大忌。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四、适当运用鉴赏术语。
鉴赏术语是进行文学鉴赏的必要材料。适当运用鉴赏术语不仅有助于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鉴赏内容,还是文学鉴赏素养的重要标志。使用得当,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鉴赏品位,另一方面将博得阅卷教师的良好印象,从而提高本题目的得分。当然,鉴赏术语不能乱用、滥用,更不能狗戴帽子——瞎碰,否则将弄巧成拙。
五、表达要准确、简洁,最好有一定的文采
文学鉴赏题不仅是对考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检测,也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很难想像,那种表述繁琐、平淡无奇的鉴赏文字会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因此,要将鉴赏短文当作一篇小论文来写,不仅表达要准确、简洁,还要讲究行文构思,最好有一定的文采。
文学鉴赏常用术语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二、表达效果方面
准确、形象、生动、清新、绚丽、质朴、明快、简洁、洗练、精当、含蓄、有力,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留有空白,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
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篇2
写人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人物为主要表述对象, 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揭示社会生活的某种意义。这类散文虽然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 但感受的抒发却是叙述的主线, 贯穿于叙述始终。怎样解读写人散文?这类散文在设题上有什么特点?解题中又有些怎样的技巧呢?
一.文体特点
1、以写人为主的散文, 人物是作品主要的描写对象, 因此其题材一般是: (1) 中心人物的事迹, 或生活经历、遭遇, 或思想轨迹等, 常以第三人称写, 如《把栏杆拍遍》; (2) 作者与中心人物的关系、交往, 常以第一人称写, 如《湿湿的想念》、《忆刘半农君》。
2、以写人为主的散文,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 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常是以零星的生活片段和细节来表现所写人物的思想风貌, 除了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 进行某些必要的艺术剪裁加工外, 一般不像短篇小说那样虚构, 也不以事件冲突构成故事情节来刻划人物性格。因此, 它常常把叙述、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使用, 并以此传达自己的深切生活感受。如《文赤壁》高度赞扬了苏东坡落难而不落志的豁达、乐观的情怀风骨和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 抒发了自己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
3、写人类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 讲究以小见大, 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 而且是在作者强烈的情感流动过程中给出关于描述对象的“一鳞一爪”。
二.命题特点
文体不同的文章, 阅读的侧重点不同, 考查的侧重点也不同,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是抓住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设题, 而不是枝叶, 即使是一个词语理解题, 语句赏析题, 也是从整体着眼的。因此写人叙事散文的命题, 会根据写人叙事的文体特点从如下方向入手命题:
1、鉴赏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分析并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以及对人物性格、思想、精神的看法和态度。
3、分析刻画人形象的方法及其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4、分析归纳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5、探究重要词语和语句的深层意蕴。
6、概括作品深刻的主题及探究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解题技巧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理清文中所写人物之间的关系, 联系时代背景, 把握作者的基本情感, 是解答写人类散文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审题干, 明要求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 “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 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 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 颇具匠心, 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 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 从题干中求启示, 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确保准确答题。
(1) 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其中, 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 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 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 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而命题意图又融于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 所以, 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 就成了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例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联系本文, 并结合学过的知识, 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6分)
该题是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一道探究性试题。此类题目极具开放性, 它允许考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解读, 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因而, 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 只要符合试题要求, 言之成理, 自圆其说即可。但是任何形式的探究都是立足作品和文本本身, 适当延伸, 而不是游离文本, 跳出文本。而本题明确要求“联系本文”, 结合所学知识, 这一隐性条件就告诉我们命题者意在让考生对苏东坡进行评价时, 首先要以“本文”作者对苏东坡的评价和情感态度为辐射源, 再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 进行分析、阐发、评价。
“本文” (《文赤壁》) 主要是赞扬苏东坡落难而不落志的旷达情怀的, 而“结合所学知识”, 可联系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过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等文章, 在“三赤”中苏轼写道自己因“乌台诗案”被贬官来到黄州, 但没被生活的不幸打倒, 而是坦然面对挫折, 笑对命运的不公, 与大自然为伴, 与清风明月为友, 唱大江东去, 诵明月之诗, 表现了他超常的乐观豁达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结合这两方面的内容, 可以确定在组织答案时应围绕苏东坡的乐观豁达这一中心, 如果集中笔墨, 大谈详谈苏轼如何有才, 那就离题千里了。
(2)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 遵循方向, 就能少走弯路,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当然, 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 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作出分析和挖掘。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21题: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 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 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4分)
本题题干的提示意味相当明显——“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显然, 题目是问沅水在沈从文二十岁前和二十岁后各扮演了什么角色, 各具有怎样的意义。根据题干的要求, 可以在文中搜寻到以下相关语句:
第 (6) 段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 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第 (7) (8) (9) 段首句分别说道“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河希望”。
第 (12) 段中说:“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 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 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 默默地, 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 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在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内容要点的基础上, 抓住本质, 运用用恰当简洁的语句概括表达, 答案也就不难写出了: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 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2、品语言, 抓重点
所谓品语言, 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辨别、比较、思索, 正确把握语句的含义, 另外, 许多考查评价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也需要揣摩语言。例如2008年山东高考卷《歌德之勺》第19题,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而要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 可以从寻找关键词入手。通过品味、分析, 不难发现“另一种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从文章的第二段可以找到, 以前作者只是接触过歌德写的书, 而没有见过歌德本人。从第三段可以看出, 作者来到了歌德的住所, 可见另一种方式就是亲自来到歌德的住所来接触歌德。经过分析, 可以得出, “实实在在的东西”和“出没的东西”说的都是歌德的住所, 到此, 我们可以明确的得出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 去接通 (感受) 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
3、多联想, 做答案。
从文章中找到出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后, 就要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在写的时候, 一要所写即所问。即题干中问什么, 就要直接答什么, 且不可回答问题拖泥带水, 甚至于驴唇不对马嘴。二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即语言要少而精, 既不可写得黑乎乎一片, 而实际内容了了, 让老师去找;也不可两三个字词了事, 语焉不详。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尽管写人类散文阅读是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但是只要学生能了解命题的规律及范围, 从文体特征出发, 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步骤, 同样可以在高考散文阅读中获取高分。
摘要:写人类散文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的文体。怎样解读写人散文, 这类散文在设题上有什么特点, 解题中又有哪些技巧, 在具体写作中该如何操作, 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中考作文指导:写人记事的方法 篇3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回答是肯定的。同学们虽然没有“战火分飞”的经历,也少“痛失亲人”的感受,但是像《散步》《这不是一颗流星》中所反映的那样的生活体验,同学们的生活中则是取之不尽的。
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情感的火花,就应该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如果能随手记录,不断积累,并经常翻阅,那么这些记录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令文思喷涌永不枯竭。
(2)渲染动情点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
一般来说,在写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可以看作动情点。譬如《小橘灯》中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便是最能给“我”以鼓舞的动情点。因此,作者对小姑娘打电话的动人事例做了具体描述,来渲染她的“镇定”;对困苦的家庭环境做了具体的描绘,来渲染穷人孩子早当家的“勇敢”;对做灯送客人以及安慰客人等情节做了细致的描写,来来表现小姑娘坚信未来的“乐观”。在叙事的文章中,能够展现整个事件的内涵之处便是动情点。
在写景的文章中,景物的特点往往也是动情点。比如刘鹗的《大明湖》。济南城的特色,历下亭的古老,古水仙祠的荒凉,都是令人动情的。然而最让人动情的则是铁公祠前优美的湖光山色。作者渲染了千佛山的色彩艳丽,大明湖的澄清明净,芦苇花的景象奇绝,用清丽的文字描绘了优美的意境。
(3)交代动情原因
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代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没动情你会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动情而今天会动情?交代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动情的氛围。例如《蛛网》:清晨,薄暮的晨雾像一层轻纱裹着树林,新鲜的空气中夹杂着树脂的清香,叫人感到清新、愉快。这个特殊环境,既是蛛网成为精美绝伦的头巾的客观条件,又是激起“我”美好想象的外在因素。同样的道理,越是战火纷飞,越能体现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可见,看似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其实恰恰是营造情感氛围所必须的。
知识要点:
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推荐阅读:
记事散文相见不如怀念10-17
写人记事作文指导07-16
高考写人记事作文10-21
写人记事的作文指导05-17
写人记事类作文大赛方案09-15
她生气了-写人记事作文700字 写人09-11
烙饼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09-27
争电脑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05-23
成长,真好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09-23
“侦探”巧遇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