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1.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各年级相应的生活经验圈内,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选择某些特定的学生生活范围或活动作为教学单元,选取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常见的、易观察、易体验、可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构成单元的教学内容,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和科学知识的获取紧密结合,把知识的获取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融于一体,使科学课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化为日常生活中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
2.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教材以学生生活经验圈中特定的范围或活动作为教学单元,单元内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不只是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多学科或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在整体教学活动中,还设计了大量的统计图表,安排了一定量的观测、统计和让学生说、写、画活动等等。
3.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教材还注重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学生生活经验圈中选取探究性强的内容,尽量选择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以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在安排探究活动时,我们从主题单元着眼,从每一课的教学过程着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寻求探究时机。在设计各个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先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针对问题作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再实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最后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注意挖掘探究的切入点,如在让学生播种凤仙花种子时,本来是一个动手操作活动,但就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探究种子埋进土里的深浅与发芽的关系,尽可能多设计探究活动。此外在每个单元后面都设计了相关的“自由研究”,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进行自由探究和实践,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4.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强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教育,是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和内容改革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
一。教材注意了体现这一改革趋势,增强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如在学生探究学习了食物与营养之后,安排了配餐活动,引导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等。
5.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科学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主要靠广大一线教师“用教材教”来实现,那么,教材能不能有利于广大教师的教学,是实现教材价值的重要方面。为此,本套教材注意了这方面的强化。一是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圈,其认识对象直观性强;二是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材料易得、易找,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三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均通过教师进行了实际操作检验,效果好;四是对有些落实课标所涉及到中长期的种养观察活动,采取了分课分阶段实施的办法,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
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6.教学评价的设计,内容全面,方法灵活,操作性强。教材评价内容包括激励学生参与,肯定学生的成果,赞赏学生爱提问题、大胆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制作、创新设计的做法,反馈知识掌握情况等,涉及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评价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评价适度、切合实际。
二 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
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3.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的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
5.学习简单的栽培技术。
6.学习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7.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
8.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9.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3.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单元
1.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
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
4.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5.通过对蚕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6.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习惯。
7.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
8.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9.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10.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1.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12.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单元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
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
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
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
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
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
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1.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
3.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
6.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7.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8.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愿意合作与交流。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第五单元
1.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
2.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组建基本电路。
9.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关基本电路的问题。
10.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学主要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课序课题课时教学日期
1播种发芽2
2茎叶的生长1
3开花了1
4结果了1
5凤仙花的一生1
自由研究1
6蚕宝宝出生1
7可爱的蚕宝宝1
8蚕宝宝建新房1
9蚕蛹变成了什么1
自由研究1
10认识衣服面料1
11衣料的吸水性1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1衣服干得快慢1穿棉衣为什么暖和1
课序课题课时教学日期
自由研究1
15做房屋的材料1
16石头与住房1
17住房的装修1
自由研究1
18让灯亮起来1
19电路出了什么故障1
20开关为什么能控制电1
21电磁铁
22电能转化成了什么
23做一个电热切割器
自由研究1 1 1 1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
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 (三) 》, 以我国传统节日为内容, 编排了与民间风俗相关的短语, 配上了精美的图画, 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要求学生学会和会认的生字就包含在短语中,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趣味盎然地识字。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5 个生字, 会认6 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短语。
3. 通过学习本课, 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俗活动和一些基本的传统节日知识, 从而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课堂实录
一、由“龙”导入, 激发识字兴趣
1. (出示龙图案的剪纸)
师:龙是中国人想象中的一种神奇动物, 中国人都非常喜欢它。
2. (CAI课件滚动播放图片)
师:你们看, 这是故宫的九龙壁, 数一数上面有几条龙啊?
生:一条、二条、三条……
师:上面可是盘着九条巨龙呢! 你们看瓷盘上是不是有龙啊? 瓷碗、衣服上也有呢! 瞧! 这是龙舟。 过节的时候, 大家舞的是龙灯。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龙的影子。
3.多种形式认读“龙”字
(CAI出示“龙”字)
师:谁来读?
生1:龙
师:边音读得准!
生2:龙
师:后鼻音读得好!
分男、女生读, 齐读“龙”字。
4.了解“龙”字演变过程。
师:古人把传说中龙的形象用文字记录下来,
(CAI点击出示甲骨文的“龙”字)
师:上面像高高昂起的头, 下面长长的身子。
(CAI点击出示金文的“龙”字)
师:金文里面的“龙”张大了嘴巴, 露出锋利的牙齿。
(CAI点击出示篆书的“龙”字)
师:这个龙字可以看到锋利的爪子和鳞片, 很威武。
(CAI点击出示楷书的“龙”字)
师:为了简便慢慢变成现在的“龙”字。 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5.学写“龙”
师:看老师来写“龙”字。 平平一横画龙头, 细长一撇画龙身, 竖弯钩加撇画龙爪, 最后画龙来点睛。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字。
生齐读, 描写“龙”字。
6.师:龙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 我们每个人都是龙的传人。 现在我们很多中国人的名字中还有龙。 刚才我们看到的, 过节的时候, 人们把船做成龙的样子、舞的龙灯, 特别有节日气氛! 我们国家许多传统节日都很有意思。 作为龙的传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生1:我知道端午节。
师:真了不起! 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生2:我知道中秋节。
生3:我知道清明节。
(教师相机板书对应节日名称在黑板左侧)
7、师:大家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去读读识字三, 了解我国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 (板书:识字三)
二、游戏激趣, 认读节日名称
1.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传统节日, 那我们去看看2013 年蛇年的日历, 在日历上找找这些传统节日!
(CAI出示2013 年挂历封面)
师:同学们, 看这是2013 年2 月, 上面大的数字是公历。 下面小的数字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农历, 传统节日都写在农历里。 下面, 我们来找找有哪些传统节日。
2.认读“元宵”
3.认读“清明”
师:大家看看农历, 你还找到什么传统节日?
生:清明节。
师:4 月4 日清明节。 请你读。
生1读
师:两个后鼻音读得准。
生2读
师:词语连读得好!
小组读、齐读
4.认读“端午”
5.认读“中秋”
6.“重阳”
7.认读“除夕”
8.游戏巩固认读节日名称
三、合作学习, 了解节日习俗
1. 师:人们怎样庆祝这些节日呢?老师在每个小组都放了一张节日卡片, 请小组长拿出卡片, 说一说这个传统节日你和亲人是怎么过的呢?
生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参与学生交流。
2.全班交流节日习俗
(1) 了解元宵习俗
师:你们这个小组交流的是什么节日?
生:我们小组交流的是元宵。
师:来带着大家一起读。
小组代表领读“元宵”
师:你们知道元宵怎么过的吗?
生1:元宵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包汤圆, 吃汤圆。
生2:元宵节爸爸妈妈会带我去看灯展。
师:元宵节, 我们不仅可以吃到汤圆, 还有机会可以看到灯展。
(CAI出示灯的图片, 加音乐《金蛇狂舞》)
师:你们看, 古人们是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去看灯的。 元宵灯会开始啦, 一家人、邀上亲朋好友一起去逛热闹的灯市。快看!街市两边挂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灯。 你们看到了什么样子的灯?
生1:我看到了圆形的灯
(出示字卡“灯”) 师:你来读。
生1读“灯”
师:后鼻音读得好! 你们猜猜还会有什么灯?
生2:像星星一样的灯。
师:这么特别的灯呀!你来读。
生2读“灯”
师:字音读得准。你猜呢?
生3:像花一样的灯。
师:一定很漂亮!请你读
生3读
师:这么多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的灯, 大家可喜欢看了。 (出示词卡:“元宵观灯”)
生1读“元宵观灯”
师:词儿连读得好!
生2读“元宵观灯”
师:这么多漂亮的灯, 我们看都看不过来了! (范读) “元宵观灯”。
生3 读
师:元宵节去看灯、观灯可真有意思啊!
小组读、齐读。
(CAI出示灯笼) 师:你们看, 这盏宫灯还上有一条灯谜? (出示词语“灯谜”) 这个谜语就是挂在灯下面的, 所以叫“灯谜”。
生1 读
师:二声读得好。
生2读、齐读
师: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下一项古人在元宵节做的有趣活动———猜灯谜。
(师出示词语“猜灯谜”)
生读
师:词语连读真棒!
齐读
师:下面我们就要来猜啰, 老师来念谜语, 你们仔细听———“丁丁手中拿蜡烛。 猜一个字。 ”
生自由:“灯”字。
师:猜得多好啊! 蜡烛有火, 名字里有丁, 火丁合起来就是灯。 你可真会“猜灯谜”!
生齐读词语“猜灯谜”
师:正因为灯中的烛火, 让灯变得那么明亮、那么漂亮。 你们看, “灯”字就有个火字旁。 我们一起读这个字。
生齐读“灯”
(CAI出示田字格“灯”)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字,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灯是左右结构, 写得时候左窄右宽。
师:真会观察! 先看老师来写这个字。 (范写“灯”字) 火旁起笔要抬高, “火”做偏旁捺变点。 右边丁字横稍低, 竖钩挺直才漂亮。
师:元宵节我们可以看灯, 猜灯谜, 这一天可热闹啦!
齐读词语“元宵观灯”
(2) 了解清明习俗
(CAI播放小鸟声音)
师:沙沙沙, 春雨到。 春雨叫醒了鸟儿, 鸟儿叫醒了沉睡的大地。 花儿开了, 草儿绿了, 阳春三月迎——清明。 清明节会做什么呢? 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1:清明节我会和爸爸妈妈去扫墓。
生2:我们一家人会到郊外去踏青游玩。
师:是呀! 迎着纷飞的小雨, 踏着刚刚长出的青草, 我们来到郊外踏青、欣赏春天的美景。
(出示词卡“清明远足”)
生1读“清明远足”
师:清明人们还会去扫墓, 怀念去世的亲人。
生2 读“清明远足”
师:摆上一壶酒
生3读“清明远足”
师:献上一束花
生4 读
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小组读
师:“清明时节雨纷纷”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词语
(3) 了解端午习俗
师:五月初五还记得是什么节日吗?
生自由答:端午节。
师:听, 锣鼓声敲起来啦! 龙舟划起来了! (CAI播放赛龙舟视屏) 大家在赛龙舟庆祝端午节呢!
(出示“赛龙舟”词卡)
生1读
师:“赛”的四声读得好, 平舌读得好!
生2读
师:词儿连读得好!
师:你们看, 把舟做成龙的样子, 大家你追我赶, 在比赛呢! 我们也来帮忙加加油吧! 男生读
男生角色扮演读:“赛龙舟呦! 嘿哟! ”
女生角色扮演读:“赛龙舟呦! 嘿哟! ”
师:端午节有一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 是什么?
生:吃粽子。
师:对呀!吃粽子。粽叶包裹糯米做成香喷喷的粽子。 你来读。
生1 读
师:“粽”平舌音读得好!
生2读
师:词语连读得好! 一起读!
齐读“粽”
师:吃着粽子, 我们会想起楚国的诗人屈原。 (CAI屈原图)
生3 读
师:端午吃粽子, 赛龙舟, 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齐读
(4) 了解中秋习俗
(CAI出现月亮, 同时响起情境音乐) 师:“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我们走进了秋天, 也迎来了“中秋”。 你们是怎么庆祝啊? 你们小组来说说吧!
小组代表发言:中秋节, 我们一家人会去江滩欣赏月亮, 回家还会去吃月饼。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秋月夜。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家人一起吃着月饼, 欣赏着月亮。 那圆圆的月亮像什么?
生1:圆圆的月亮像圆盘。
师:你觉得像什么?
生2:我觉得月亮像一个大月饼。
师:看到这么美的月亮, 真让人觉得心里舒畅啊! 你会想到什么?
生3: 我会想到妈妈跟我讲过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 还可以想到这么美的传说呢!吃着月饼, 嘴里甜甜的;欣赏着月亮, 心里美美的。
(CAI出示词语“中秋赏月”)
生1读
师:“赏”字读得准。
生2读
师:中秋欣赏美丽的月亮, 这是多么美的一件事啊!
齐读
师:月儿圆, 人团圆。 欣赏着圆月, 也会思念没能在中秋团圆的亲人。“海上生明月”———
生:“天涯共此时”。
齐读“中秋赏月”
师:“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齐读“中秋赏月”
(5) 了解重阳习俗
师:转眼间重阳节到了, 秋高气爽, 这一天, 人们会出门登山游玩。
(CAI出示词语“重阳登高”)
生1读词
师:“登”后鼻音读得准!“九月九是重阳, 秋日晴山风清。 ”你来读。
生2 读词
师:“登高望远秋色美。 ”请你读。
生3读词
师:“我们登高赏风景, 古人登高避天灾。 ”你们小组读。
小组读词语“重阳登高”、齐读
师:“敬老尊老好传统, 老少一起乐融融。 ”所以现在重阳节还有一个名称, 知道是什么啊?
生:老人节。
师:对呀! 自古尊老敬老就是我们国家的传统。 除了重阳登高我们还可以说:重阳———
生:敬老。
师:我们再一起读这个词。
齐读“重阳登高”
(6) 了解除夕习俗
(CAI播放鞭炮声)
师:听鞭炮声响起来啦!“爆竹声中一岁除”, 下雪啦! 一年快结束了, 我们迎来了除夕。 第六小组说说, 你们怎么过除夕的?
生1:除夕我会和哥哥姐姐一起放烟花。
生2:除夕我们一家人会在一起吃团年饭, 桌上还会摆一条鱼, 爷爷说这条鱼不能吃, 要留到新的一年, 这就是年年有余。
生3:除夕我会帮妈妈贴“福”字, 妈妈说“福”字要倒着贴, 这样“福”就会到我家。
师:说得多好啊! 除夕我们做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 放鞭炮、贴“福”字、吃团年饭, 多热闹啊! 一家人团圆了呢!
(CAI出示情境图, 词卡“除夕团圆”) 师:谁来读?
生读
师:词语连读得好!
齐读
师:除夕你会和哪些人一起吃团年饭呢?
生1: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还有姑姑, 姑父。
师:你来读读这个词。
生1读“除夕团圆”
师:你们一家祖孙三代人在一起吃团年饭, 多开心啊!
小组读
师:平时在外地工作的家人, 也一定会赶过来和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呢!
齐读
师:除夕所有的家人都围在圆圆的桌子旁, 团聚在一起。 我们一起读!
齐读词语
(CAI出示“团圆”) 师:团圆两个字都有方框儿。
(CAI圆桌变成两个方框与“团”“圆”字重合) 师:方框就像就像圆圆的饭桌, 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团年饭。
齐读“团圆”
师:方框儿虽然方正但却代表着圆满。
(学写“团圆”)
师:仔细观察, 你发现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团圆”是全包围结构。
师:全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
生:先里头后封口。
师:我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先看我来写“团”字。 (范写) 方框儿在外面, 左低右略高。 框内字要居中, 大小适宜才漂亮。 仔细观察圆字, 里面笔画较多, 口字要写扁。 同学们照着例字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两个全包围结构的字, “团”字笔画少, “圆”字笔画多, 把两个字写漂亮。
生练写“团圆”
(出示词卡“除夕团圆”)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词语
(CAI播放返乡视频)
师:如果说中秋节不能和家人一起赏月、 重阳节不能和家人一起登山, 但是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不管路有多远, 远在他乡的人们、也一定会想方设法赶回家, 和家人团圆。
(CAI出示词语“除夕团圆”)
男生读, 女生读, 齐读
3. (CAI出示六组节日习俗的词语)
师:每个节日, 我们都期盼与家人一起度过, 包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
(1) 师生合作, 师节日名称, 生节日习俗
(2) 同桌练读
(3) 男、女生配合读6 个短语, 男生读节日名称、女生读节日习俗
(4) 齐读
4.拓展延伸:了解传统民俗活动
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还有其他的庆祝方式, 我们去看一看。
(CAI出示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唱大戏的动画)
师:耍狮子! 舞龙灯! 踩高跷! 人们站在细细的竹竿上跳舞呢! 唱大戏。
四、听唱儿歌, 回顾节日名称
师: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 让我们跟着可爱的小男孩, 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学的这些传统节日吧!
(CAI出示儿歌视频, 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读节日名称)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篇4
一单元
第一课
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
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第二课 茎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
第三课 开花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的生长现象。2.学生分小组交流。
3.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3.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4.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板书设计】: 3.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第四课 结果了 【教学目标】
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重难点】: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准备】:
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镊子、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
1、晒干
2、装入瓶中
3、贴上标签
种子名称 凤仙花 采集时间 制作人 制作时间
4、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第五课 凤仙花的一生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2、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
3、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教学准备】:
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教学过程】:
一、估算种子的活动。
1、谈话: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根据各组种的凤仙花分组进行整理、分析。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共有多少个。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
3、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并记入科学文件夹。
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
1、提问:凤仙花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4、明确了生长过程,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由学生计算。)
5、画折线图,分析数据。
A、教师介绍画折线图的方法:1)对照高度标尺,在竖线上用粗线画出各周苗的高度。2)用红线把各周苗的高度线连接起来。B、学生绘制折线图。(根据记录结果)。
C、分析数据:1)凤仙花哪一段时间生长的最快? 2)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与什么有关?
6、小结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三、学生阅读“阅读与拓展”。
1、学生阅读。
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共同讨论。
四、思考: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
五、课外活动: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观察周围的植物。
第二单元
第六课
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
(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第七课 可爱的蚕宝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2)小结
三、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第八课 蚕宝宝建新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
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讨论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结
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
3、为蚕宝宝建新房
自己动手,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以便蚕在那里结茧。
4、讨论
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5、观察蚕茧
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蚕在茧里变成了蛹。
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
蛹的形状
蛹的颜色
蛹与蚕宝宝的区别
三、巩固总结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蚕的一生
第九课 蚕蛹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蚕蛹变成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蚕的一生有什么变化呢?
(2)看书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3.蚕有哪些特点,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第三单元
第十课
认识衣服面料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衣服一般是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
2、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3、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4、能够根据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5、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体会到衣服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生主新材料。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组同学准备各种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镜若干,酒精灯、火柴、镊子各一个。
2、学生准备:身边常见、容易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称的衣料若干。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教师今天发现大家穿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些漂亮的衣服除了大小、颜色、款式和图案不同以外,还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
2、大家所说的(布、毛)其实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请大家想一想:你们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3、交流、汇报、评价: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
二、认识不同面料及作用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吗?请各小组打开桌面上的塑料袋,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料名称。
3、大家讨论一下,这些面料都应该在什么季节穿着会好些呢?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见意,看来不同面料都有着不同用途。
5、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呢?请各小组猜猜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猜想,我们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其来源也不同。
三、鉴别面料
1、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块到衣店里要购买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们一般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汇报。
3、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利用一种观察工具――放大镜来观察好不好?那么,想要用火烧的方法来鉴别衣服面料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选择了火烧的方法,请各小组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正确操作(师示范,提安全。)
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
5、分组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
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
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
四、面料分类:
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
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
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
五、了解面料的作用: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播放课件)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
2、讨论:说一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师小结:是呀,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六、课外延伸:
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
第十一课
衣料的吸水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 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海绵宝宝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CAI播放 《 海绵宝宝》动画片段)
2、问:咦,水到哪去了?这说明什么?(板书:吸水性)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发现衣服具有吸 水性的?(生答)
4、认识各种衣料,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1、作出假设。
(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
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
(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实验方案。
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5、学生谈收获,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
三、拓展延伸。(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应用的画面。
四、课堂小结。(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十二课
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对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进行猜测,并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能对隐藏在不同蒸发实验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
3、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温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4、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例子。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6、通过认识水的蒸发现象,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教学准备:
课件,湿抹布和装有少量水的广口容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用水写一个“水”字,师生一起观察“水”字的变化。
2、再观察晒衣服的图(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湿衣服晾一会有什么变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出示课件)。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课件展示)
四、小结。
第十三课
怎样让衣服干得快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观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找一个广口瓶,上本课前一天,往瓶内倒水,在瓶壁水面到达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水面的位置。2.湿布一块。
3.挂图或投影片——水的蒸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1)观察:
①这个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台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少了)(用温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铁板上擦一片水迹。)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2)讨论:
①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
③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
(3)教师小结:这说明水变成了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这种物体叫做水蒸气。
(4)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平常温度)(5)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板书课题“蒸发”)(6)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让学生充分发言)(7)讲解: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2.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l)谈话:
①谁会游泳?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有什么感觉?(很冷,比在水里冷。)身上的水干了以后还冷吗? ②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有什么感觉?(凉快)(2)讨论:
①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还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 ②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
(3)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3.指导学生认识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提问: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让学生充分讨论)(2)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温度高、蒸发面积大,有风,可以加快蒸发。巩固应用
1.什么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填空: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或风大小有关系。
第十四课
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教学目的: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活动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准备:铁架台、3—4支温度计、2—3根皮筋、棉花、毛皮(学生可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等)、实验记录单、冰块、热水袋。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同的各种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 保温性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与前面的例子相反,有时在生活中希望热的物体不要变凉,要设法保持温度,保持热不散出去,这叫做“保温”(板书:保温)(2)讨论:
①要保温应该怎分办呢 ?(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②生活中郎些物体需要保温 ? 它们是怎样保温的 ?(学生可能说出用暖瓶给开水保温,将饭放保温锅里,穿棉衣使身体保暖等等。)
二、学习新授:
(1)认识保温瓶的保温原理: ①出示保温瓶。
②观察:保温瓶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 ③讨论:这样的构造与保温有什么关系 ? ④讲解:暖水瓶(杯)内有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瓶胆为双层,中问的空气被抽去,抽掉空气不能形成热对流;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的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它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少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的热量。(2)认识棉衣保温的原理:
①出示羽绒、棉絮等保温材料。
②观察这些材料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膨松。)③讨论:这些特点与保温是否有关系 ? ④讲解:棉絮和羽绒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借以保持人的体温。
(3)认识地膜的保温原理:
①谈话:早春,为了保持土温和幼苗,农民伯伯怎样做 ? ②放录像:农民在地里盖地膜。③讨论:这有什么作用 ? ④讲解在农田、菜园的土地上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致冻死。(6)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像棉被、暖水瓶等物体一样具有保温作用 ? 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温的 ?(7)小结:要保温,必须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与周围气体或液体的接触,减少热的传导、对流、辐射。研究制作保温盒的方法
(1)讲述:下面,我们要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保温盒,给一杯水保温。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案。(三)巩固练习、概述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全课总结。2 .解释两种常见现象。
(1)有人说冬季盖棉被、穿棉衣是因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对不对 ? 为什么 ?(2)问:棉被、保温箱本来是保温用品,可人们把冰棍放在保温箱里还盖上棉被怎么回事 ?(四)布置作业 制作保温盒,比赛保温的效果
第四单元
第15课
做房子的材料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做房屋的材料及其材料在房屋中的用途,能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给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会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会给它们分类。教学准备:有关各种房屋的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房屋的各种图片。
2、提问:这些房屋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二、学习新授
1、带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学校里的房子,看看它们分别用了哪些建筑材料。
2、学生观察记录。
3、提问:这些材料分别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为什么要这样用?学生填表。材料名称 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用
4、各组汇报自己的观察与记录。
5、给材料分类。
(1)每小组自己确定分类标准,给这些建筑材料分类。(按大小分;按软硬分;按用途分等)(2)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提问: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材料?
小结:像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像砖、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提问:将我们知道的建筑材料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来分,应该怎样分?(4)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5)集体交流分类结果。
6、运用分类标准判断”。
(1)谈话: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2)小组讨论、记录。(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6课
石头和住房 教学目标:
观察建房子的石头,研究岩石的特点以及用途,根据岩石的特点给岩石分类。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岩石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做房子的材料》,知道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大家说一说石头是什么材料?
2、房屋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石头?
3、谈话:石头也叫岩石,大家还见过哪些岩石?
二、新授
1、提问:说说你们带了哪些岩石?
2、学生汇报自己带来的岩石。
3、关于岩石,你们知道些什么?
4、提问:岩石有哪些特点?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5、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
6、教师向同学们发放岩石,你不认识的岩石,你打算怎么做?
7、小组讨论,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想法。
引导学生明白,先用感官观察,再使用工具有顺序的记录。
8、发放工具
9、学生分组研究,填写实验记录。岩石编号 颜色 结构 软硬 滴盐酸后 1 2 3 4 5
10、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总结与交流
1、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请大家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看看有多少种分法。
2、小组讨论分类标准,小组分类汇报。
3、提出两种以上被大家认同的分类方法。
4、小结:通过大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大家能根据岩石的特点对岩石进行分类,并且分得很好。
5、课外学习与实践
岩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想一想它们各利用了岩石的什么特点。
第17课
住房的装修 教学目标:
观察装修用到的材料,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教学重难点:
研究装修材料的特点以及用途,提出科学的意见及建议。教学准备:
装修用到的材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说说我们装修用到了哪些材料?
2、谈话:哪些同学的家里已经或正在进行装修。
3、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
二、新授
1、设计方案,进行研究。
2、提问:这些装修材料有什么特点?你们准备怎样来研究?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4、教师介绍几种研究方法,供学生参考。
5、教师想每组发放装修材料。
6、小组研究并做记录。
材料名称 材料特点
7、汇报:各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装修材料有哪些特点?
8、总结与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装修到底好不好?装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为了避免这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9、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10、小结:装修材料中有一些成分对人体有害,为了避免和减少装修材料对人的危害,我们应做到:(1)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尽量选择那些不含或少含有害物的材料。
(2)装修完成后,不要立即住进去,而要将住房通风,让房屋空闲半内左右,为的是让那些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尽量挥发掉。
(3)注意保持住房有良好的通风,不要让那些少量的残留有害物长时间停留在室内。(4)注意室内外的绿化,使空气能够长期保持清新。
三、拓展与延伸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给亲戚朋友家的房屋提合理化的建议。
五单元
第18课
让灯亮起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经历“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借助直观材料了解“电流、电路” 的概念。
3、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科学法,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 学习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教学准备:
教师:手电筒;学生分组:小灯泡、电池、导线各1。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问题
1、(拉教室的电灯开关)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有灯泡、有电、电线连接)
2、还在哪见过电灯泡亮起来的具体例子。
3、观察小灯泡、电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的组成部分,学习灯泡、电池的简单画法。
4、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灯泡,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
1、启发学生思考推想: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要点:a、需要哪些材料?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指导画连接方法
2、提供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学生实验 要求:把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书中空白处。
3、汇报:a、哪些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引导学生补
充完整,整理后板书 b、用哪些连接方法小灯泡没亮起来。
三、激疑导思、研讨问题
1、比较使灯泡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
(用导线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使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与不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亮的连接方法没有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为什么这样连接(亮的方法)小灯泡会亮起来?(电池的电能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形成电流通路)人们称这种电流的通路叫——电路,四、联系实际、应用创新
1、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
2、家用电灯、电器是怎样工作起来的?
3、家庭用电安全常识教育
第19课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会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学会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生经历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和检测电路故障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小组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带有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坏的小灯泡、1根没有剥绝缘皮的电线,1节废电池),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电线若干根、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
2、教师准备:
有1个小灯泡的无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电路检测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展示台下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 提问:大家请看,这是一个以前我们连接过的能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讲解: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环路,灯泡就会亮起来。这个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有电流通过的环路就叫做电路。
2、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谈话: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
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讨论、分析:
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表一”中。2、交流:
你们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学生分析的结果)3、整理记录:
请大家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三)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1、讨论: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学习用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1)学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展台展示“电路检测器”)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做的电路检测器,然后自己也试着动手做一个。注意:
① 做好后一定要先试试小灯泡亮不亮;
② 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它来检测人的身体或220V的电路。(2)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
教师演示检测一根电线;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结果相反,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3、分组讨论制定检测计划: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一个检测计划(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计划写在“表二”中。
交流、汇报:你们组制定的检测计划是怎样的?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原因: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订的计划,用电路检测器故障原因。要求:
① 边查故障,边记录(可以把结果记录在“表三”中); ② 数数本组的电路共出现了几个故障。5、交流、汇报:
(1)你们组检测到了哪些故障?请你上台来和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检测的?(2)大家认为他们小组的检测怎么样?
(四)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故障已经找到了,你能排除这些故障,使这些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吗?请动手试试看。
(五)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的电路故障有:电池没电了、电线的外皮没有剥掉、小灯泡坏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会怎么办?
请大家注意,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的电路,绝不能用来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否则会出危险。
第20课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
(1)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4)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2)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3)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2.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第21课
电磁铁 教学目标:
1、指导什么是电磁铁,能够做一个电磁铁,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的异同点。
2、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有关。
3、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变化的,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
4、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电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教学难点与重点:
1、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2、难点: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磁铁吸大头针
2、提问:铁钉能吸铁么?
3、演示电磁铁装置,并做吸大头针实验。
二、制作电磁铁
1、指导制作电磁铁。
2、学生制作并玩电磁铁。
3、给装置起名(板书:电磁铁)
4、提问:你能够比较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么?
三、分辨电磁铁的两极
1、谈话:你对电磁铁有感兴趣的问题要研究么?(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2、指导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制订实验方案)
3、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检验。
4、学生验证假设(教师指导实验)
5、学生讨论汇报,对不同的答案进行分析。
四、归纳小结
谈话:在本课的学习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么?
五、扩展探究: 如果电磁铁针帽是北极,那么,改变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以后,电磁铁的针帽是什么极?(学生假设,学生实验,学生汇报)
第22课
电能转化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家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手摇发电机;瘪了的乒乓球、铁丝、绳子、开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那么你知道我 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
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以电灯为例,做记录示范。
3、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4、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照明”,输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热”。我们需要的是“光”,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热能和声能,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小结: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5、引导学生们讨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电设备,比如电车、电动自行车,等等。它们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小结: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
(三)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1、提问
(1)电能通过各种家用电器能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那么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哪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化成电能呢 ?(2)学生先简单说说电能的来源。如电池、发电站等。(3)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演示。
(4)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师生一起填写手摇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形式。
2、分组讨论,记录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将水能、风能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简单介绍其他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电池是常见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太阳能电池则是将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因此电池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各种发电机也是能量转化器,它能把动能转化成电能。发电厂或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由各种动力带动,比如水电站、风电站、火电站分别是由流水、风以及燃料燃烧引起的动力带动发电机运转而产生电的。因此,利用各种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等转化为电能。
4、小结。
风、流水产生的机械能,煤、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能,以及原子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化成电能。
各种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四)课外延伸 寻找我们生活中、动物、植物能量转化的例子,并进行分析记录。
第23课
做一个电热切割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热切割器的原理、构造及用途。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组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用自制电热切割器切割成字或图案。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竹片(弯成弓形、两端打孔)、电热丝(废旧的热力棒内有)、小钉、电线夹、电池盒(每组两个)、电池、小刀、锯条。
2、演示材料:电热切割器。
3、学生准备:泡沫塑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带五星图案的泡沫塑料)提问;现在用泡沫塑料做个五星的图案谁有办法?
2、学生提出办法后,让他们到前面操作。
3、谈活:用刀或其它工具都做不好。我们能不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电热切割器
(1)下面看老师用这个机器做一次(用电热切割器做)。
(2)提问:老师很快地做好了一个,谁知道老师运用了什么知识?(电流流过导体使导体产生电热,这样能轻易切割一些材料。)(3)(对)这是一台电热切割器(讲解电热切割器的构造及原理)。
2、指导学生制作电热切割器(1)提问:你们想不想做一个?(2)边讲解方法边演示。
弓形的很简单,两端插进电阻丝,固定,用电线夹夹住两端电阻丝,电线夹与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便可以使用了。我们制作时先不通电。(3)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4)表扬制作较好的学生,并将他们做的出示给大家看。
3、用自制的电热切割器制作出各种图案
(1)画图案;下面我们来学习使用电热切割器。首先在泡沫塑料上画出自己要做的图案。
(2)切割:用自制电热切割器沿图案边切割。切割时要小心,动作要慢,看谁做得最好。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电热丝。
4、安全教育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
教 学 设 计 说 明
执教:利川市都亭第二小学 刘绪龙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在学生学习了13课《玩气球》认识了空气的性质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空气研究的课。《打篮球》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让学生通过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注射器里的空气” 和“给瘪的篮球打气”,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慨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空气的其他性质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实验的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实验,尤其对实验的细节还是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探究与发现:
1、通过实验,发现充足气的篮球里的空气与周围空气的不同。
2、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猜测。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难点: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五、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法的设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小组器材:注射器、橡皮等。演示器材:三个篮球(一个瘪的、一个充气不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课件展示浙江某幼儿园的小朋友篮球比赛运球的场景并提出问题:说一说,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上台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和充足气的篮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
按照课本从学生较熟悉的打篮球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篮球充气后会弹起来与社会的关系,体验空气科学的发展。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提出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测?引出“注射器里的空气”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讨论汇报,让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性质。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1、研究拓展:给瘪的篮球打气
指导学生给瘪的篮球充气,当篮球刚变圆时反复挤压,松开篮球,看看观察到什么现象;再继续打气后,再反复挤压,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感觉两者的不同。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观察并思考、交流讨论回答。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注射器、篮球里的空气挤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这种变化后空气有什么性质?”
3、教师利用课件再现并归纳总结学生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第48页上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五)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1、说说运球时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
2、课件展示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在安全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利用压缩空气洗车、给轮胎充气的场景。
(八)、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这节课的板书,因为有课件的辅助,我抓住重点板书了课题和最后总结的空气的性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下几点: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田婷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生物的演变”、“月球”、“太阳与太阳系”和“无限宇宙”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的演变”这一单元将启发学生探索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生命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与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是除地球之外学生最接近的一个天体,相对而言更加容易观测。本单元就是以月球的基本情况,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月相变化的原因以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作为探究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查阅书籍和其他信息源等方式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太阳与太阳系”本单元的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主要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从身边开始,是从学生心中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开始的,从“观察太阳”到探究“太阳与动植物”、“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太阳与人类”、“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系”、“做太阳系模型”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目的是给学生们一把探究的钥匙,让他们亲自去打开一扇扇神奇的科学之门,充分享受探究的快乐!“无限宇宙”本单元在前面学习月亮、太阳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艰辛,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等宇宙探测器的不断运用,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不断深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展空间实验,开拓人类的生存2015年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课教学计划
空间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大主题,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既可满足他们对探索太空的渴求,也可以给他们以宏观世界的启迪,使学生认识到宇宙不是虚无缥缈的,宇宙是物质的,宇宙是运动的,是一个无限的世界。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中下层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观察出月相的结果,画月相示意图以及月相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太阳能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动手能力。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七、教学进度安排: 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 1-2周
1、化 石 2 课时
2、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2 课时
3、谁能生存下来 2课时 自由研究 2课时 二单元 月球 3-5周
4、月球上有什么 1课时 5、观察月球 2课时
6、月相的成因 2课时
7、登上月球 1课时 自由探究 2课时
三单元 太阳与太阳系 6-10周
8、太阳 2课时
9、太阳与动植物 2课时
10、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1课时
11、太阳与人类 2课时
12、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2课时
13、太阳系 2课时
14、做太阳系模型 2课时 自由研究 2课时
四单元 无限宇宙 11-13周
15、天上有条“河” 2课时
16、艰辛的探索 2课时
17、人造卫星与飞船 2课时
18、运载火箭 2课时
19、无限宇宙 2课时 自由研究 2课时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2024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5-17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06-18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7-18
玩小车(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06-04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01-03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作文复习10-21
【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花猫找汗 示范课教学设计05-16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1-05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滁州西涧》教案07-07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