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2024-11-24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共10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篇1

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磁极的相互作用

紫泉小学 李菊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过程与方法

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磁铁,线,支架,无标识的磁铁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气氛融合(小游戏“指指点点”):

师问:你们认识我们教室的方位吗?请指出老师说的物体的方位。教师指,学生说方位。

师:同学们很认真的在思考,积极的在参与。我想同学们在待会上课会比

现在做的更好。

2.开始上课——问题引入:

师提问:你们认为磁铁的两极完全一样吗?

生(猜测):不一样。(理由:因为两块磁铁相互靠近会出现相互排斥和相互吸引两种现象。如果一样的话,只会出现一种现象。)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新课

(一)磁极与方向

1、谈话:把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后,它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都有这样的规律吗?

2、再让它转动一下,观察磁铁。

3、发给支架,学生验证。

4、汇报交流。

5、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磁针能指南北方向,指南指北的磁极总是固定不变的。于是人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方”的英文是“North”,“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针指北的一极叫N极,指南的一极叫S极。(板书:南极 S极

北极

N极)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两块磁铁上的南、北极了,想想如果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种情况?(四种)

2、让我们用有标记的两块磁铁来重做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吧,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哦,千万记得多做几次喔!做实验前我们先来看看实验记录单如何填写(课件出示记录单,介绍如何填写记录单)。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打出温馨提示)

4、汇报交流,说说你们记录的结果,发现的规律。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认识到了磁铁两极有南极和北极的不同,并正确标识了实验用的磁铁的南极和北极。)

(2)我们现在能够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又是哪两个磁极间相互排斥了吗?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实验结果记录单)

(3)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所以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的结果如何,我们可以进行更简单的表述,谁再来说说?(“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大家真聪明!

(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也就是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指南的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设计】

磁极的相互作用 南极 S极 北极 N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判断:

(1)磁铁两极因为没有标明名称,所以,我们不知道哪两极会互相吸引。()

(2)磁铁的磁性可以穿透很多物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篇2

1.能写清楚活动的过程, 学习为作文加题目。

2.学习抓住活动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写好活动的方法。

3.在动笔习作和评价交流的过程中, 感受习作的乐趣, 树立习作的信心。

教学重点:

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用比较通顺的语言书面表达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 点拨方法

1.孩子们, 这节课, 我们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木﹒——头——人。

2.交待游戏要求:每个同学的头、手、脚摆有趣的造型;保持1分钟。

3.师生拍手唱儿歌, 生摆造型。

4.教师引导:教室里静悄悄的, 听, 有没有声音;看, 周围的同学都做了些什么动作。……才过1分钟, 你的手、脚怎么样, 心里是怎么想的?……时间马上到了, 5、4、3、2、1时间到!

5.“面”的指导。

(1) 在这60秒里, 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同学们的表现。 (2) 在活动中你听到了什么?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板书:听想)

6.“点”的指导。

刚才呀, 各种各样的木头人出现在了我们的教室里, 不过, 老师发现有一个木头人很特别——请生摆造型。

(1)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木头人摆的是什么姿势? (2) 再从头、脚、身子等引导观察。抓住了木头人的动作。 (板书:动作) 。 (3) 请同学们给木头人的面部来个特写。观察的是木头人的表情。 (板书:表情) 看到他这个样子, 你猜想他想干什么? (4)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木头人的动作和表情, (扣板书) 请同学们把刚才前面同学说的按先说整体印象, 再分别介绍头、脚、身子的顺序, 连起来给大伙介绍一下。 (5) 运用刚才的方法, 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某个木头人。

7.总结:孩子们, 咱们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60秒, 但你们的收获可不小, 你们已经掌握了观察活动的方法, 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同时, 重点观察了人物的动作、表情。 (扣板书) 如果用通顺流畅的语言将你观察到的认真地写下来, 就是一篇好习作。

【本环节教学理念:本环节设计了三个达成目标:一是教给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的方法:用眼看, 用耳听, 用心想,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二是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表达出来。三是教给学生抓住活动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写好活动的方法。】

二、读题审题, 拓宽思路

1.在学校里, 你还参加过哪些像木头人一样有趣的活动?今天我们就用笔把这些快乐写下来。看,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学校校刊正在开展一次征稿。 (出示习作百花园的要求) 快速默读,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 明确了“写什么” (板书:写一次活动) 。 (2) 明确了“怎么写”, 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并加上题目。

【本环节教学理念:“作文应该是生活的一个项目”, 是生活的需要, 是情感的自然流淌。孩子们为什么要习作?参加孩子们喜爱的《少年先锋报》的征稿活动激起孩子们想把自己喜欢的活动记录下来的兴趣, 让孩子们明白:习作是为自己所“用”。审题能力是学生写好作文必备的最基本能力, 征稿启事的内容就是“习作百花园”的要求, 既让学生明确了本次征稿的要求, 也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学生习作, 师巡指导

师: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只完成活动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段。选择你参加过的喜欢的一次活动为内容, 以“_______活动开始了”为开头往下写。

四、师生共评, 指导修改

1.大声地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边读边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中的错别字、错标点或不通顺的句子。

2.评改一篇习作。

(1) 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 看看这篇习作活动过程是否清楚, 是否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表情。 (2) 你们觉得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 你对这篇习作有什么建议吗?师生共同修改

小结:看来呀,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3.同桌交换欣赏习作, 发现别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红笔用“△”和波浪线勾出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用修改符号改改或在空白处给他指出来。

【本环节教学理念:习作的交流评价, 是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此环节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欣赏、修改习作的方法, 让学生养成反复修改习作的习惯, 在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指导拟题, 连段成篇

1.刚才我们完成了活动过程精彩片段的描写, 再在习作中写上活动的时间、地点, 写写自己活动后的感受, 加上一个题目, 这次活动就写得更完整了。如果能拟上题目就更完美了。 (引导学生从活动内容、活动时的心情等方面拟题)

孩子们, 课后进一步完善和修改自己的习作, 老师期待着在校刊上能见到同学们的名字!

【本环节教学理念:这是学生接触习作以来第一次进行拟题指导, 除了让孩子们知道拟题的基本要求外, 主要是想拓展学生的拟题思路, 多方面思考拟题。让学生连段成篇, 完成整个活动过程的描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绘图和语言描述出自已观察到的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根据种子的内部结构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的各部分将会变成什么;在教师提供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观察种子发芽、了解各部分变化的实验。

2、对自已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感到好奇,对它们将会长成什么样表示关心;从心里上为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种植和观察、记录活动做好半途而废 备。具有创新的勇气,对于种子各部分变化的预测和观察实验设计,敢于表达自子已怕观点。

3、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认识一些在自已家乡常见的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本课是按照:提出问题观察——预测——设计实验——记录——交流的思路编写的,一共有四个活动。

内容设计:

(1)“植物生长研究会”,交流各自在前一个单元学习的同时,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和发现。由此提出题:“植物的一生是从哪儿开始的?”“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

(2)观察双子植物的种子,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并且画下来。再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也画下来。一般双子叶植物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两片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子叶和由胚根、胚轴、胚芽组成的夹在两片子叶中的小芽,生一般也会画出种皮、子叶和“小芽”这三部分,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如豆类)结构基本由这三部分构成。

(3)预测种子各部分会变成什么。在此活动中,让学生预测种子发芽长大后,种子的各部分会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怕预测画下来。通过学生在预测过程中阐述自已的理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已有经验。接着学生再自行设计实验,检验预测是否正确。检验性的实验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因而学生要为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做好准备。在预测和检验活动中,激发起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进行较长时间栽培植物的耐心和对植物关心。

(4)认识更多的种子。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比较多,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的种子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

活动(1):学生准备——观察春天植物的记录。

活动(2):教师准备——蚕豆干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其它一些豆类种子和浸泡种子如:菜豆、大豆、花生等;镊子;培养皿;放大镜。

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一些种子。铅笔、彩笔记录本。

活动(3):学生准备——铅笔、记录本。

活动(4):老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

学生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种子。

1植物的种子 导入新课: 谈话:春天来了,树、小草呀都长出了嫩芽,到处是一派生机勃 勃的景象,想一想,它们的生是从哪里开始的? 板书:“种子”

一、指导学生认识蚕豆种子的构造

(1)、观察蚕豆种子的种皮.小组观察 提问:蚕豆皮是什么样的? 讲述:蚕豆皮很厚,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蚕豆皮的科学名字是“种皮”。

..(2)、观察蚕豆种子的子叶

1)提问蚕豆种皮的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2)学生观察并回答,个别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所见到的内容。

讲述:分开的两瓣叫子叶,是供给营养的。

两个小芽,分别是胚芽和胚根。

在黑板上示意画出:与长大后的植物比较总结。

二、指导学生设计观察种子发育过程的实验。

1、想一想,怎样进行?利用哪些材料。

2、提供材料:塑料杯、棉花。

3、三人一组、进行实验。

制定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4、确定一周内的观察日记 可以记录、也可以拍照、记录发育的全过程。

三、认识更多的种子

1、椒、葡萄、南瓜、苦瓜、玉米、绿豆、芝麻、菜豆、芸豆、香瓜、西瓜、莲子、蓖麻、向日葵、红豆、花生、豌豆、大豆。

2、说一说,你的家乡,都种植上面这些种子吗? 通常是什么季节才种?

板书:

子叶

胚芽

胚根

胚芽——茎叶

胚根——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篇4

《有趣的磁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课用一个小实验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本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断裂磁铁、铁屑、铁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等。

在这一节课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包括课件、视频,这些都是为了把更好地效果呈现在学生眼前。单单是教师的语言描述,显得过于的死板,学生不乐意听,而且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应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清楚。而且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管理课堂秩序,现在教师一些实验操作事先录制成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就可以管理课堂纪律,如果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有的学生不一定能看清楚,有的就不看,扰乱课堂秩序。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主要涉及温度的测量和水的三态变化。

磁铁单元从我们知道的磁铁开始,来了解磁铁的两极和作用,制作指南针。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从上个学期的成绩来看,主要是班级的学生特点不一样,有的学生比较活跃,相对来说思维也是如此,再加上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 1

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3.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问题,做到有秩有序,该做实验的时候认真做,该听讲的时候不能开小差。在教学中,觉得是重点的,要求学生划线,或做其他记号,及时背诵和复习。

4.作业本能做到及时批改,及时校对,及时订正。

(二)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纸片、布片、木片、塑料片等能不能吸铁,体会随着条件的变化,磁铁隔物吸铁的本领是如何变化的。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准备:1角的硬币一枚。

2、为小组探究准备:磁铁、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珠子、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布片、塑料片<量角器>、橡皮筋、玻璃珠和一支铁芯塑壳的笔(既作为记录员记录实验现象用,又用作检验制成物品的不同材料),记录单两张。

3、为演示实验准备:磁铁做成的“验钞机”、两种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铜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5角硬币、一支铁芯塑壳的笔。

4、为板书准备:一块磁性黑板或铁皮板、4粒小磁铁、两张写有概念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设疑

大家好,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见过检验钞票真假的验钞机吗?(见过)

那你见过检验硬币真假的验钞机吗?(没有)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拿出用纸包着的磁铁)。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都准备了一枚一角的硬币,都带来了吗?如果你的一角硬币放在老师验钞机的侧面不会掉下,那就是真的;如果放手后硬币掉下了,那你的钱就是假的了。谁愿意来试试?(由于一角硬币有三种版本,先前发行的两种都为铝币,后来发行的一种为钢币,所以在磁铁作成的“验钞机”上的表现为有的能被吸引,有的却不能被吸引)

这些硬币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老师的验钞机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在进行了今天的科学探究后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设计意图]这一段引入最好在课前进行,因为所花的时间一般会在5分钟左右,比较适合公开课的课前谈话。游戏性质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紧扣学习内容,在不自觉中进入课堂教学。激趣——设疑——探究——释疑的过程,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紧凑而又自然流畅,使课前的引入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伏笔和铺垫。

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我们都知道,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对象是磁铁(板书)。

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呢?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学生猜测)

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实物照片: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珠子、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布片、塑料片<量角器>、橡皮筋、玻璃珠)

[设计意图]看似杂乱的材料,其实是有结构甚至是有“预谋”的。其中木片、纸片、布片和塑料片的出示,能为下一个实验提供便利,使材料更有序和有效,使探究更严谨和流畅。

我们的判断正确吗?为了检验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

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材料和一张实验记录单,你们觉得要做实验还缺什么器材?(磁铁)磁铁就在组长桌子抽屉的下面。器材中的铁钉、铜片和铝片比较锋利,请注意安全(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我们实验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共同特点的归纳)„„

音乐响起,学生把器材交给组长保管并停止实验,进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现在老师把这条科学概念贴到这块铁板上,咱们现学现用,利用磁铁的磁性来帮助我们做事情。(将连有磁铁的纸条,利用磁铁的磁性固定到铁板上)

[设计意图]把学生探究后得出的科学概念,以纸条的形式用磁铁固定到铁制的黑板上,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以另外一种形式让他们在心里默念一遍磁铁能吸引铁的特性,更在无形中告诉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指导和帮助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那如果老师在磁铁与铁制的物体之间放上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比如说纸片、木头等,磁铁还能吸引他们吗?(否定学生的回答,引起他们的思考与分析。如:学生说磁铁隔着纸片能吸铁,老师就问:如果是一叠纸片呢?如果学生认为磁铁隔着木头不能吸铁,就问:如果是一片薄木片呢?)

[设计意图]学生都有玩磁铁的经验,对于磁铁隔物吸铁的特点也有所了解。通过教师的否定与反问,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面的实验设计奠定基础。

那磁铁隔着一些物体到底能不能吸铁呢?(引导学生归纳:隔着少就能吸,隔着多就不能吸)

看来凭我们这样想像是不能解决问题了,还得依靠什么?(做实验)

根据我们每个小组已经有的材料,谁来设计一下做这个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问题来设计实验的方案,首先确定能不能吸,然后探究能吸多少,最后可以更进一步研究什么时候刚好不能吸。)

实验器材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什么状况下磁铁能隔物吸铁和什么状况下不能,是在明确地引导学生设计两种状态下的磁铁隔物吸铁实验,深入的探究不仅能为以后对磁铁的研究推波助澜,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设计实验的合理性。其次,由于提供的纸片、布片、木片或塑料片的数量不够,所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纸片——利用课本;许多布片——利用衣服;许多木片——利用桌子和许多塑料片——向不用塑料片的小组借用等实际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实验顺利开展,更向学生传达了一种利用身边事物研究科学和小组间资源共享的大合作意识。)

很好,大家都想得很周到。老师在课前也做了实验,并写了实验记录,如果我们在实验时碰到困难,可以参考参考。(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由于我的《把科学探究与语文写作进行整合》的课题正在实施之中,以词句来表达难以用表格反映清楚的实验结果,对学

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由于是三年级学生,为降低学生组织语句的难度和节约时间,所以出示了探究的范例,对探究和写作都能起到有效的指导。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发实验记录单,并适时指导„„

音乐响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汇报后小结:从我们的实验可以知道,磁铁隔着纸片、木片、布片、塑料片都能吸铁。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磁铁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呢?(不能)

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不完全性,引出磁铁隔铁片吸铁的复杂性的知识,强调“一些”的含义,得出“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的概念)

下面老师就用磁铁的这一个特点把这条概念固定到铁板上。(拿起“验钞机”吸在铁板上,把写有概念的纸条夹在中间。)

[设计意图]第一、引起学生的质疑——“验钞机”怎么可以吸在铁板上呢?——验钞机是假的,它是磁铁。从而回应课前检验硬币真假的环节,也自然地引出了下个环节的教学。第二、用磁铁隔物吸铁的特点来固定本条概念,是对科学知识的合理利用,与上一条概念的展示方法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第三部分——利用磁铁检验铁制品

其实老师的验钞机是假的,同学们的钱才是真的。验钞机的真实身份是条形磁铁。那为什么有的一角硬币能被磁铁吸引,而有的却不能呢?(从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角硬币的不同材质)

看来老师用磁铁做的验钞机不能检验钱币的真假,却能检验什么?(检验物体是否是用铁做成的)

[设计意图]对“验钞机”真实身份的揭示和对硬币真假的澄清,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课前游戏的回应,并自然衔接用磁铁检验铁制品的教学环节。

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下这些硬币(不同版本的5角和1元硬币各2个,分别放到实物投影上)。当磁铁靠近的时候,硬币能否被吸引?学生先猜测,教师用磁铁验证。

跟我们的判断一致吗?这说明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告知硬币的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版本的5角和1元的硬币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磁铁有磁性;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磁铁能检验该物体是否为铁制品;仅凭我们的感觉去判断事物很容易出错,应该借助工具„„)

教师用磁铁吸起一支铁芯塑壳的笔,问:这支笔是铁做的吗?(如果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就问全部是铁做成的吗?如果是否定的,则问那为什么能被磁铁吸引呢?引导学生重温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概念和许多物体都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生活常识)

把用磁铁来识别铁制品的验证活动安排在最后,是因为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制作成分是复杂的,仅凭磁铁能吸铁的一条概念是不能够解释所有磁铁吸引一些物体的现象的,对表面覆盖着其他材料的铁制品的鉴别,需要有磁铁能隔物吸铁的概念作为理论的支撑。所以此时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对已学的两条概念的巩固和运用,更是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拓展和发挥。

三、拓展训练

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会欺骗大家的眼睛,借助磁铁能帮助我们检验该物品是否有铁制品的组成,但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适合用磁铁去检验,比如说手表、电脑、照相机等精密的仪器,磁铁的磁性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环境的,所以只有学会科学的知识,借助有效的工具并合理运用,才能帮助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方便。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你有一个1元的硬币掉进了水里,你打算怎么把他捞起来?如果磁铁不能碰到硬币,你觉得你行吗?下课后我们可以做个模拟实验试一试。

[设计意图]把磁铁能隔水吸铁的实验放到课后,不仅是因为该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有了生活经验,更是因为课堂的容积是有限的,提供有序的材料,进行有序的探究,提升学生的素养,提高课堂的效率才是最为重要的。过多的实验和器材,必然会扰乱课堂秩序和学生的思维。所以我觉得把这个实验位移到课外,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四、课堂小结

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这些知识又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呢?

五、结束寄语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篇7

1、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2、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3、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4、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5、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过程与方法:

1、养蚕并对蚕的一生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并进行记录和描述。对蚕的生长发育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2、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蚕及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规律。

3、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归纳和比较它们生命周期的相同和不同。

4、从自己的生长经历和对周围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观察比较中,了解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必要。

2、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3、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背的。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

4、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主要材料清单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1课时,机动、整理1课时,合计8课时。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教学准备】

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它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卵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板书设计】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形状大小 观察蚕卵 【教学后记】

2、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教学难点】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教学准备】

放大镜,直尺,天平,蚕,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的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教学后记】

3、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过程与方法

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教学重点] 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进行:(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目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第三,教师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板书设计】

3、蚕变了新模样 蚕茧的形状 大小 颜色

测量茧的长度 【教学后记】

4、蛹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

“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蚕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

二、学习新课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 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画蚕蛾和蛹的图

4、蚕蛾是什么

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设计】

4、蛹变成了什么 蚕蛾和蛹的比较蚕蛾 蛹

【教学后记】

5、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过程与方法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教学难点】

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2、小结蚕的一生

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在填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说明最后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蚕从卵中孵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结束的时间。)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目的是通过寻求同学们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验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5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板书设计】 5 蚕的生命周期 幼虫 卵蛹 成虫

【教学后记】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 不同的生命周期。【教学准备】

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 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 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 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

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板书设计】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流程图)

生命周期的时间

卵→雏鸡→成鸡

约14年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 约20年

蜻蜓

卵→幼虫→成虫

约1年

山羊

小羊→成羊

约15年

熊猫

幼仔→成年熊猫

约20年

鱼(鲤鱼)

卵→幼鱼→成年鱼

约50年

【教学后记】

7、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

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教师设计好“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收集婴儿、幼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图片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

(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

(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

(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

(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命周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篇8

划(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今天天气怎么样

一、教学要求:

过程与方法、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现象,3gr螺杆泵获取有关天气的信息。

2、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

2、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

3、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

4、知道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ZyB点火增压燃油泵研究天气。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天气的符号

三、教学难点

设计富有个性的天气符号

四、课时划分:一课时

二、教学准备:、反映不同天气的图片,VcD

三、教学步骤

教学设计: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问;今天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凉)

2、又问:哪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呢?你估计一下。

3、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温度该怎么办呢?(测温度)

观看室外

思考

二、测一测

(一)认识温度计

、出示一温度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它的基本结构。

2、简介温度表的使用、刻度的读与写。

3、练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温度。

观察

练习读与写

(二)测室内的温度

、问:今天的温度究竟是多少度呢?

2、分组测一测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3、小组汇报。比较大小一样的吗?。

4、讨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温度?

思考

测室内温度

讨论

(三)测室外的温度

、分小组进行活动

a、阳光组

b、阴凉组

c、地面组

d、草地组……

2、填写有关数据。

小组测温活动

填一填

三、小结

、各小组进行汇报,比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2、讨论:为什么室外也有不一样的温度?与刚才估计的有出入吗?

汇报

交流

讨论

四、课后延伸

继续观察一天中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课后活动

2、气温有多高

一、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ycB齿轮泵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2、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二、教学重点:

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难点;、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四、教学准备:

.学生测量气温用的寒kcB型不锈钢齿轮泵暑表、寒暑表模型。

2.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五、课时划分:

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

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温度计。)

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

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

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读、写气温的方法。

探索和

调查

.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

(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

(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

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

2.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

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通风处测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

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

(1)测量教室、阳光下、背阴处、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

(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

4.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

(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

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

6.教科书第41页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这一部分要提前一天让每组进行测量,可以是每节课后进行测量)从图中看一天内气温变化发现了什么?(如:中午13:00~14:00气温最高,早上6:00和傍晚18:00气温基本相同,……)

、指导学生测量气温的方法。

2、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白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回顾和

解释、坚持测量一周的气温,并做记录。

巩固所学。

3、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目标、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教学重点

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教学难点

了解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RyB内啮合齿轮泵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课时划分

教学准备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我们RyB电动齿轮泵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做个头发湿度计。

2、小组合作来完成。

3、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师生小结。

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6、分小组进行测量。小组汇报。

7、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8、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点火油泵成语。:

第二课时

一、看云识天气、回忆:下雨前,天是怎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

2、欣赏:刚才有同学说到下雨前天是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老师这儿有很多云图,请你欣赏一下(用挂图或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图,包括积雨云、雨层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可让学生描述各种云的形状、颜色、数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3、猜测:你认为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统计:对学生的猜想作一简单的统计,只要他们举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认为积雨云、雨层云会ZyB增压燃油泵下雨。

二、观察、比较雨的大小、组织学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见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吗?

2、学生描述:有对形状的描述,也有对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雨中物体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教师肯定学生刚才的想法,告诉学生NyP高粘度泵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单位。(板书:毫升ml)

2、出示气象台使用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气象台的雨量器。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四、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给学生一些时间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组的雨量器。

2、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方法:你们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

3、师生到室外继续上课。教师模拟降雨,学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学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台上,在与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保温高粘度泵降雨量。

五、激励学生实际应用、谈话:同学们,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时,你们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测测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点:

请同学们坚持测量,并作好记录。两个月后,我们将进行总结。

4、今天刮什么风

陈滩小学

王静

教学目标、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cyB稠油泵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手绢、纸巾、纸ZyB燃烧器泵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cLB型沥青泵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5、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6、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7、准备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9、连续观测一周的kcG高温齿轮油泵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后作业

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

5、气候与季节

陈滩小学

王静

教学目标、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变化。

课时划分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kcB系列齿轮油泵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 篇9

这学期我任教四(3)班,对学习科学也有很高的兴趣,尤其是实验方面的内容,他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个班学生比较活跃,但个别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四年级的内容较难,有几个同学在科学方面成绩不够理想,尤其是几个女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补差。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转变原来“掌握多少科学知识”的复习教学观念为“收获多少信息与方法”教学观念,并以是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评价复习效率的指标。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电路图的连接画法,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

难点:掌握电路图的连接画法。

五、方法措施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2、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对平时缺课未作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六、复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共6节课。

2节课整理知识要点。

2节课做1张卷子,并讲解。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 篇10

一.填空。

1、植物的生命过程中要经历、、、、的过程。

2、植物从一粒成长为一株植物,在这株植物上又结出数粒,循环往复,延续它们的。

3.有些植物用、、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大多用繁殖后代。

4.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5.除了在花盆中播种凤仙花,还可以到校园的()中播种凤仙花。

6.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树是()的,这是因为植物的根有()作用。

7.植物根的作用是:①、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②、将植物()在土壤中。

8.植物茎的作用是:植物的茎具有()及运输()和()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向()将()吸收的()和()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向()将()制造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9.种子播种后,我们先看到了(),后来种子又变成了(),()越长越高,最后开花和()了。

10.凤仙花的果实会像弹弓射石子一样把种子弹出来,所以有人把凤仙花的果实叫成()。

11.植物的茎形态多种多样,高的有()余米,直径粗的达()米以上,矮的只有几()。

12.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约()天。

13.()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的()现象是蚕的生长特征

14.种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可以用()、()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15.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6.凤仙花植株包括六大器官:()、()、()、()、()和()。

17.771年,()国科学家()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证明了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把()和()转化成(),并释放出()。

1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是:()→()→()→()→()。

19.养蚕窍门:小蚕爱吃()。它一出生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要把它刷到()上;要让小蚕吃饱吃好,()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20.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喷撒杀虫剂。

21.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

22.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蚕蛾是蚕的()。

二.判断。

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3.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所以,并不是所以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

4.有的数小时,有的长达几百年;有的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在生命的不同阶

段形态有很大的 差异。()

5.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6.蚕宝宝一生要蜕皮3次。()

7.每一个凤仙花果实里一般有2——5粒种子。()

8.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好看。()

9.凤仙花的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10.不论种子怎么放,它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10、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1.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1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1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

分。()

三、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C)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B、花C、根D、果实E、茎

2、植物的(A)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B、花C、根D、果实E、茎

3、植物的(E)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B、花C、根D、果实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

是从(E)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B、茎C、叶D、花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C)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

喝水制成的。

A、根B、茎C、叶D、花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C)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

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B、木本植物C、绿色植物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D)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B)

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B、从上向下C、从右向左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C)。

A、开花植物B、常绿植物C、草本植物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牵牛花的茎缠绕

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C);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A)。

A、匍匐茎B、攀缘茎C、缠绕茎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B、幼苗生长C、营养生长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等器官。

A、根B、茎C、叶D、花E、果实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等条件。

A、阳光B、土壤C、适宜的水分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B、成长C、繁殖D、衰老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ABCD)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等多项工作。

A、管理B、观察C、记录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用(BCD)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B、文字C、图画D、照片

三、填空题。

1、一颗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

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所承担的功能

相适应。

3、植物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

度(很快)。

4、植物的花都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5、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6、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四、判断题。

1、不同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植物的茎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

植物固定在土壤

中。(×)

3、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

足植物生长的需

要。(√)

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

气来。(√)

5、植物茎的形态多种多样,高的150余米,直径粗达10米以上;矮的只有几厘

米;没有茎的植物是极为罕见的。(√)

五、看图填空题。

1、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1页右上图)阳光

()+水——→()+养料

1.刚出生的蚕叫()。

A、蚁蚕 B、蛹 C、幼虫 D、卵

2.下列动物那种是变态动物()。

A、蚕 B、袋鼠 C、猫

3.剥离凤仙花种子的种皮不容易,常采用的方法是().A、浸泡种子把种皮泡涨 B、硬把种皮剥开 C、放到锅里煮

4.下列动物不属于昆虫的是()。

A、螳螂 B、苍蝇 C、小猫

5.植物的叶可以依靠阳光制造养料,这种作用叫做()。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6.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7.、凤仙花生长发育需要()

A.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

B.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8.下列动物不属于昆虫的是()。

A、螳螂 B、苍蝇 C、小狗

四.连线。

1、将下列动物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分类。

羊 蜻蜓 蝴蝶 熊猫 鸡 狗‘

卵生 胎生

2、将下到动物按是否变态分类

蜻蜓 鸡 蚊子 猫 熊猫 蟾蜍

变 态 不变态

3.将下面的人物与他们所处的年龄段连线。

外公68岁 堂妹5岁 表哥20岁 妈妈36岁

儿童 青年 中年 老年

五.简答。

1.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和()四种形

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和()三个阶段。

2.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变成(),从蛹里出来的()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

3.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吗?说明了什么?

六、多项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3、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

确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用()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 B、文字 C、图画 D、照片小精灵儿童网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验

一、我的判断: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把磁铁包着一块布就不能吸铁。(×)

3.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的磁极在磁铁中间。(×)

4.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N”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S”表示。(×)

5.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6.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8.塑料笔杆经过磁铁摩擦可以变成磁铁。(×)

9.一块磁铁摔成两段后,每段只有一个磁极。(×)

10.磁铁之所以能指示南北,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大磁体。(√)

二、我的选择

1.磁铁能吸引(A)等物体,A铁钥匙、回形针、铁钉B布条、塑料片、铝片C铝片、铜导线、纸夹

2.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也会很容易滚到(B)。

A中间去B两端去C地上去

3.磁铁的S极与S极相接近时会(A)

A排斥B吸引C既不排斥也不吸引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C)

A水浮式指南针B指南鱼C司南

5.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A)。

A强B弱C差不多

6.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A)。

A两端B中间

7.发明指南针最早的国家是(B)

A美国B中国C日本

8.使用指南针观察方向的时候,下列(B)不会对指南针有影响。

A大风B太阳C铁器D磁性物质

9.磁铁能把下列哪种物体吸起来。(A)

A回形针B玻璃杯C铝锅

10.被大磁铁吸引过的小铁钉接近大头针时,我发现(A)大头针。

A能吸引B不能吸引

三、我的探究:

1.研究题目:做一个小磁铁

我需要准备的材料:

磁铁、铁

我的做法:

思考:(1)用自己做的小磁铁再去吸铁类的物体,会有什么感受和发现?

答:自己做的小磁铁也能吸引铁类的物体。

(2)我能找到几种检测、判断小磁铁南北极的方法?

答:第一种方法: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

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第二种方法: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

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第三种方法:用指

南针判别,将磁铁的一端靠近指南针,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的一端是南极,另一

端是北极。

(3)我对磁铁的新的认识和发现:

答:磁铁可以磁化铁类物体可以做出新的磁铁;可以用磁铁做一枚磁针,用于做

指南针等。但也要防止磁卡、手表等物品被磁化,影响使用。

2.下面是一块条形磁铁:

ABC

(1)磁铁具有(2)个磁极,其中N表示(北极),指向(北)。

(2)在磁铁上取了A、B、C(如图)三点,分别去吸回形针,结果是15、14、0。

你觉得能吸15个和14个回形针的有可能在A点或C 点;0个最有可能在B

点。

(3)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磁铁的两极磁力最强,两个磁极的中间磁力最弱。

四、我的思考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门的地方常常装有“门吸”,有了“门吸”,打

开门时门会被吸住,这样门不容易被风吹得关上。门吸里面有什么?它是根据什

么原理发挥作用的?

答:门吸里面有磁铁,它是根据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的原理发挥作用的。

2.小明捡到一块磁铁,但他不知道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你有办法吗?请写

出检验的方法和过程。

答:我可以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

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或第二种方法: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

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

上一篇: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叉子变奏曲》及教学反思下一篇:金陵外国语学校公务用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