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的句子(精选11篇)
弘扬传统美德的句子 篇1
美德的语录
1.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6.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8. 只有种下诚信的苗,才能结出诚信的果。
9.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10.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1.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2.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13.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14.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5.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1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7.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8.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9.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20.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美德的短句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3.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 永言孝思,天经地义。
7. 美貌一去返,美德流芳百世。
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1. 以诚待人,人人敬;以信办事,事事成。
12.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13. 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
14.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1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6.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7.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1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美德的说说
1.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6. 不怨天,不尤人。
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1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2.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3.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美德才是准绳。
1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5.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1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美德的文案
1.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2.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4.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5.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8.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9.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0.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1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3.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1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 莫夸恬淡胜荣禄,雁引行高未许闲。
16. 患难时要坚毅,顺利时应谨慎。
17.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18.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19.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20.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弘扬传统美德的句子 篇2
一、明确“诵千古美文扬中华美德”的意义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道德和价格的支撑 , 那么科学越发达, 人的文化层次越高, 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可能越大。”这说明, 德育对人类起着重要作用, 是做人之根。德的培养靠教育, 教育要从小抓, 从基础抓。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培养能力固然重要, 但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校的诵读工作着重从“爱”“勤”“诚”“志”“学”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做人准则, 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二、倡德育, 诵读活动有声有色, 异彩纷呈
学生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认真地投入,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综合素质会一天天的在诵读中得到提高。
(一) 书声朗朗, 于诵读中感悟美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而古诗文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 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压力, 相反却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激活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力, 使他们因此获得了道德品质上的、人格上的收获。每天早读时间背诵20分钟, 每周背会3—5首诗。由于学校营造了这种氛围, 每天早上, 学生一到校, 诵读之声不绝于耳, 你诵我和, 一番喜人场面。学校广播节目中, 还特设“经典古文诵读欣赏”栏目, 每当旭日东升, 学生陆续步入校园, 喇叭声中首首朗朗上口为世人传诵的千古佳句已自然入耳、入心, 渲染着校园一份浓浓的文化气息。
“人必其自爱也, 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 而后人敬诸。”这首诗教育学生一定要自爱、自尊, 否则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可以说懂得自尊自爱是形成高尚品格的基础。“少不勤苦, 老必艰辛;少能服劳, 老必安逸”。勤劳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这首诗告诉学生少年时经历困苦是一种幸运, 少年时学会自找“苦”吃, 就等于积累财富。而现在许多少年儿童, 家庭条件优越, 家长照顾的无微不至, 甚至连系鞋带、挤牙膏这类小事也由家长代替。当读到这首诗时, 学生会反思自问,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 会有奋斗精神吗?会有责任感吗?能有所作为吗?
(二) 情真意切, 于活动中体验美德
班队会是学生们的天地, 是他们发挥主动性的最好机会, 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古诗文最自然、最活泼的形式。在主题班会上, 学生们通过说、唱、演、打擂台等形式, 把无形的诗意编成短剧和舞蹈, 借助戏剧的艺术形式表现诗意, 就使抽象变成形象, 得到主体的再现。他们还尝试了根据诗的内容编成相声、快板等艺术表现形式, 效果也很好。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当学生们把这首诗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时候, 台下所有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 懂得了爱的真谛。
板报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学校有大板报, 各班有小板报。学校的板报每周由一个班主办, 互相评比。每个班的同学们早早就准备好优美的诗句“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这些与做人相结合的名言警句, 使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之中, 与不朽的先哲圣贤对话, 感悟传统美德的教育, 品味民族文化瑰宝的雄浑美丽。
诵读活动又为手抄报引进了新的内容。学生们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 精心设计, 查找相关资料, 给诗配画, 安排版面……一张张别具一格的手抄板诞生了, 通过读、背、想、写、画, 学生理解了古诗。在构思过程中培养、锻炼了思维能力, 在抄写过程中练习了书法绘画, 在动手活动中深深体验了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教育。
利用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时间。在课外活动中, 学生们把古诗文编入到拍手歌、跳皮筋、剪子石头布等游戏中, 孩子们在玩中学, 学中玩。在家中, 孩子们做完作业后, 不再无目的地去玩, 而是去诵读一篇篇精美的古诗文, 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家长也十分支持此项工作。
(三) 塑造自我, 于诵读中发展美德
通过诵读古诗文, 我们的学生比以前更有朝气、更有理想、更加奋发向上, 思想道德境界更加高尚, 他们在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教育在课堂内外发挥着作用, 对学生的教育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强化礼仪教育 弘扬传统美德 篇3
一、构建礼仪目标,培养文明习惯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体现。我校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体验,实践内化。培养良好习惯,一是要求学生说话文明。讲普通话,语言规范,不讲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挖苦讽刺他人,不喝倒彩。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文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涂乱画,不损坏公物,不拥挤打闹,不闯红灯。三是要求学生文明做人。热爱祖国,热爱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从开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培养他们学会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二、丰富教育内容,提供行为导向
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总体安排了三项教育内容,即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含12章100多个条目。并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按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把三项礼仪内容分解量化,明确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学校礼仪”,我们共设计了“语言、服饰、交往、升旗”等4章3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尊师敬长,友爱同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向老师、同学、家长问好;三、四年级的学生知书达礼,能在升旗、领奖等场合熟练运用队礼、注目礼、鞠躬礼和握手礼;五、六年级的学生谦躬懂礼,会礼貌待人,迎来送往。“家庭礼仪”设计了“就餐、会客、电话、邮寄、购物”等5章4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如写作业、洗手帕、就餐等一些小事自己做好;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自尊、自律,会在电话和书信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自己和他人;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自强、自爱,会待人接物,关心体贴父母,关爱他人。“社会礼仪”我们同校设计了“乘车、探视、集会、”等3章3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乘车、探视病人(无保户)、参加生日、婚礼、葬礼、宴会的要求。真正起到了礼仪标准导“我”行的作用,为深化礼仪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学科渗透,注重学用结合
一是突出学科课礼仪教育。学科教学是深入开展礼仪教育的基本环节,我校采取了以思品科为主,其它学科为辅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对学生礼仪观念的渗透作用。在备课时,挖掘教材潜在的教材的教育因素,找准教学内容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和礼仪训练点,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严格的礼仪要求和本身严谨的礼仪示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全面渗透礼仪知识,从而达到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
二是加强活动课礼仪教育。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不受时空限制,更易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孩子们知礼、学礼、用礼兴趣的理想阵地。活动课上的礼仪教育概括起来共有四个字:即“学、训、用、评”。
“学”。我校每年都要订购一些与传美教育、礼仪常识相关的书籍刊物,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图书、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每学期、每周、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内容,课间师生一起做自编礼仪操,遇有客人一定要行九十度鞠躬礼。
“训”。在学生掌握一定礼仪知识的基础上,训练规范的礼仪举止。①榜样仿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②随机导向。。③礼仪问答。组织进行试卷检测,礼仪常识有奖征答,礼仪知识竞赛等,④情境激励。身临其境地接受礼仪教育,从中感受讲礼仪的愉悦。
“用”。设立学校“礼仪监督岗”、建立“礼仪宣传小队”,让学生在实践学习和工作中,用礼仪规范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检验礼仪规范落实深度、广度和信度。
“评”。加强对礼仪示范生和礼仪示范班的评比。学校要定期评出“礼仪文明班”和文明礼仪标兵,为全校同学树立榜样。在评比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自我建立新的行为标准和礼仪观念,使礼仪教育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四、深化礼仪活动,促进行为养成
一是深入开展雏鹰礼仪争章活动。我们把礼仪教育内容具体化,教育形式生活化,与“新世纪我能行”雏鹰争章活动联系起来,在全校范围内着力开展体礼仪教育。共设立了文明礼貌章、卫生环保章、勤奋学习章、团结友爱章等10余个包含各项情感因素的特色奖章,还制订了详细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自我评价体系和争章评价细则,凡获得3枚奖章者可参加单项优秀的评选,获8枚奖章者可参加“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获10枚奖章者可参加“十佳少年”的评选。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我们本着“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原则,激发队员们争章的积极性,号召人人争章,人人进步,让每个队员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进行选择。
二是结合传统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四月份结合清明节以“发扬光荣传统,学习先烈精神”为主题,召开了“英雄丰碑树心中”主题大队会,举行了新生入队仪式,还开展了革命故事、演讲比赛和栽树、种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学英烈、继传统,爱护花草树木,爱学校、爱班级的教育。五月份,结合“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以“动创造一切财富”为主题,开展了“劳动最光荣”主题班队会。六月份结合“六一”儿童节,以“我为队旗添光彩”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举办了“庆六、一才艺展示综合运动会”。七月份结合“七一”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日,以“向党的生日献礼”为主题,党支部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召开了“党旗、队旗相辉映,队旗飘飘歌声扬”主题班会。学生们谈打算,表决心,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厚礼。九月份结合“9.10”教师节和“9. 18”国耻日,开展了“尊师爱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双主题系列教育活动。①组织召开“我爱我师”主题班队会。②组织四至六年级以“红烛的风采”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③大队部主办了一期“红烛颂”板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呕歌了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抒发了队员们对教师无比崇敬的心声。④各班组织召开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班队会,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参加了松原市“百米长卷书画”活动。以书法、绘画的形式,赞颂了祖国五十多年的辉煌业绩,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决心以加倍的努力刻苦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十月份,结合“十一”国庆节,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①国庆节利用板报、手抄报、广播图片展等形式让队员了解祖国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队员热爱祖国的豪情壮志。②各中队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一”活动。低年级同学每人会讲一个爱国故事;中年级组织学生看一部爱国影片,学唱一首爱国歌曲;高年级同学每人读一本爱国书籍,绘一幅爱国图,抒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指导学生自觉养成礼仪意识,强化自身的礼仪行为,使礼仪观念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五、加强家校联系,监督行动落实
近年来,我校尤其重视家、校、社会联合育人的网络建设,把礼仪教育与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加强行为养成训练。学校印发《礼仪规范条例》(含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礼仪三字歌》。要求所有学生要遵照去做。学校的所有教师、员工、每位家长、社会公共场所的领导、群众,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是学生行为养成训练的监督、考核员,通过建立联系卡、民意测验、座谈会等各种形式,了解学生行为养成情况,收到明显的效果。家庭在礼仪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的言行时刻都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我们强调创设家庭小氛围,把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为了提高家长的素质,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讲座,向家长们讲述有关礼仪知识,要求家长“教子先正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表率。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礼仪联系卡》,老师把一个时期礼仪教育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填写在卡片上,让家长协助检查孩子的执行情况。这样使学校和家庭教育要求一致。
六、注重实践体验,增强礼仪观念
除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途径外,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人心的。我们充分利用生活实践这个大课堂,由学校出面,把社会上一些离退休的干部、工人、教师以及一些热心于校外教育的人士组织起来,共同负责学校校外礼仪常规教育工作。由于社会礼仪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教育内容形象具体影响范围大等特点,能将社会有利于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所以,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实践、自我磨练、自我确立短期目标,自我监测,从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培养自信,不断地把成功作为新的起点,创造性地完成达标争章任务。同时,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锻炼、自我修正、自我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中,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礼仪知识,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心态,充分体现了新世纪少年团队精神和礼仪风范。
七、营造文明气息,积淀做人底蕴
(一)民族文化教育,培育民族情结
学校创建了民族文化墙,通过会说话的墙,让学生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崇尚勤劳、扬善弃恶等文化精神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学校组织开展了民族板报展示评比活动,主要研究回族、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汉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等。使学生懂得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要紧密团结在一起。
(二)开展经典诵读,弘扬国学文化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作为人类宝贵的知识和精神财富,它们滋润、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贤哲精英,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滋养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而有益的丰富人生。诵读经典,不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还会使其口语能力、写作水平迅速提高。我校开展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编写了《弟子规》、《国学入门》两本校本教材,并把《弟子规》内容配以卡通图片悬挂在走廊,形成了亮丽的走廊传统文化。从浅显易懂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到典雅深奥的经典《论语》、《老子》、《庄子》等,这些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丰富的哲理、凝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的经典之作,是人世间永远的精神财富。我们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让愈来愈多的少年儿童加人到诵读古典经文的行列,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也因此日益显现出其魅力和价值。
八、注重育人实效,彰显德育特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来,我校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首先,在礼仪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师生人人讲文明,个个讲礼貌,全校上下一致形成了“团结文明、勤奋创新”的校风,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一种团结、友善、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
第二,德育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礼仪教育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广大教师更加崇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加自觉地用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用优美的言行,文明的举止熏陶学生,用大方得体的服饰、现代人的风采感染学生,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第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融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礼仪教育,对少年儿童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信念、意志、情感、行为、知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形成。学生中粗话、脏话、争吵、打架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了,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的新风。
弘扬传统美德的经典名言 篇4
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5.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6.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7.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9.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0.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1. 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2.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3.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8.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9.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弘扬传统美德 篇5
景泰县兴泉小学三(1)班 主题:弘扬传统美德,提高道德修养
目的:
(1)观看录象,了解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
(2)请有关人员作报告,谈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方面的好人好事。
(3)请学生代表谈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不道德行为。
(4)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谈感想和看法。
(5)请老师总结,提出加强道德修养的希望和要求。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什么样的危害性?你认为要怎样改善? A、危害性: ①这些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②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会腐蚀心灵,造成青少年是非不分,甚至诱发违法犯罪 B、怎样做:①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国;另一方面要在公民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②努力学好各门功课,认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强道德和纪律观念,举止文明,礼貌待人,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请你为活动拟定一个主题。①提高道德意识,培养文明行为。②创建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③讲文明,树新风。请你为学校开展道德教育设计系列活动。
(1)活动形式:主题班会、开展社会调查、举办图片展览、出黑板报、举行法制讲座、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
(2)活动步骤:①课前调查、收集资料。②展示校内不文明现象的图片及相关资料。③请同学谈谈不文明行为的危害。④对克服不文明言行提出合理化建议。
(3)学校开展(或我们参加过的)道德实践活动:(或你对学校开展道德教育有什么好的活动建议?)A、参加升国旗仪式、观看爱国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学“学雷锋”活动、尊老爱幼助残扶贫的青年志愿者活动、C、参加各种形式的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等。
弘扬传统中华美德 篇6
——《中华美德颂》辅导报告提纲
鸡西市青少年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
同学们: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悠悠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其中,始终贯穿着中华儿女优秀的民族精神、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些都可以统称为中华美德。
谈到中华美德,同学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历史课、思想品德课中,都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华美德的知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所宣传的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中,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如最美中学生郭肖岐……太多太多的最美,太多太多的感动,他们身上有大爱,他们是中华美德的传承者,是中华美德的践行者。对于我们民族而言,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人们心灵;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持我们挺起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去实现梦想。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涌现出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以及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的英雄群体,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中华美德的灿烂光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弘扬和光大了中华美德。铸就了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当代中华美德。同学们,你们对雷锋、王进喜、时传祥、焦裕禄、钱学森、邓稼先、孔繁森、袁隆平、郭明义……这些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吧,是他们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当代中华美德的颂歌。为了把《中华美德颂》学习好、领会好,传承好、践行好,我们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探索什么是中华美德,为什么要弘扬中华美德,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美德三个方面。
一、什么是中华美德
要想弘扬、传承中华美德,首先要清楚认识和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华美德?
那么,什么是中华美德呢?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中华文明渊源之深远,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体现。一部中华文明历史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的长河看,“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素,“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带动了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关系,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又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道德大厦的根基。“仁”——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是世界上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义”是超越自然,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的态度;“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智”是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这五个核心价值理念,是人在社会上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和重要品行,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和主导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升华,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容,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殷切期望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必须做到,“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已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一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倡导的“八荣八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领域的道德标准,涵盖了怎样对待祖国、怎样对待人民、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做人、怎样处事等方方面面,涵盖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各个方面.注入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了对传颂中华美德的超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取向。八荣八耻明确界定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道德界限。“八荣八耻”的科学定义,为我们青少年如何正确树立荣辱观提供了一个可衡量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的提升,是顺应了现代公民树立道德标杆、设置道德天平、优化道德风尚的迫切要求,因而也凝聚了多元化时代人民群众的道德共识。“八荣八耻”在传统、现在与未来的道德长河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文化的传承具有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了时代特征、时代品质、时代精神,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可以说,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八荣八耻”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它源于中华传统美德,又超越中华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青少年朋友不仅要问: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倡导传承中华美德?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千多年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不断壮大和发展。
第一,弘扬、传承中华美德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青少年是人类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是在于他的公民文明素质,即在于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在于人民的综合素质。一个国家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所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公民进行美德教育;倡导、弘扬中华美德。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弘扬道德建设实施提纲》,提出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规范。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2012年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三个倡导”,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宣传中华美德,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弘扬中华美德,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
第二,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德,是培养民族精神,共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文明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混沌、朦胧到识事、明礼,从仁人圣贤到普通百姓,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这种伟大精神的思想基础就是“仁、义、礼、智、信”也只有按照“仁、义、礼、智、信”的要求,社会应该是和睦相处、真诚相待,礼尚往来,互帮互助的社会,每个人都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而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使整个社会洋溢在和睦、和谐的和煦春风里,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发展的思想渊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气。
第三,弘扬传承中华美德,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深情地讲到:“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共同努力”。
要实现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族、文化和谐社会。要实现这一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从而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新一代,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成现实。
三、我们如何弘扬、传承中华美德?
同学们,当前我们应如何弘扬、传承中华美德,让青春更加光彩呢?
西方圣贤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追求知识和美德”。因为知识和技能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否则就如同酒囊饭袋;而没有优良品德支撑的人生,就像干枯的河床,心灵的双桨不能漾起清澈的涟漪,生命不会演奏出华彩的乐章。那么,怎样才能活得高尚,使青春绽放光彩?就要传承践行中华美德,发扬光大中华美德,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少年沿着“四个新一代”的方向,百折不挠,不懈进取,青少年就一定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做出新贡献。为此,在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读书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在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它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操守。核心价值观在所有的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因此,在学习、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并要贯穿于全过程。
第二,在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中,要突出弘扬,传承,践行“修身、齐家、爱国、敬业”的鸡西人精神。鸡西人精神是在源远流长的穆棱河文化和百年矿区文化和北大荒精神的积淀中孕育出来的。体现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是鸡西人的共同精神财富,是指引全市人民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建设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的灯塔。我们青少年要在鸡西人精神的哺育下,为鸡西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鸡西人精神伴随我们健康成长,让鸡西人精神,与我们青少年们成长进步一起增光添彩。
第三,在弘扬、传承中华美德的过程中要把远学张丽莉和近学郭肖岐的典型事迹结合起来。我省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我市密山二中的最美中学生郭肖岐,是具有中华美德的典型人物。在她们舍己救人的壮举中,体现了大爱无疆、大爱无私的崇高精神境界。他们是我省、我市传承中华美德的典范。我们要以她们为榜样,学美德,见行动。把她们的事迹,作为我们学习教材;把她们的精神,变为我们成长的营养。把她们的行动,变成我们奋发的动力。
弘扬传统美德的句子 篇7
一、高校道德讲堂弘扬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价值与意义
(一) 高校道德讲堂是传承中华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 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 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中国梦”的实现, 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的梦想, 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承基地, 更要担负起这一责任, 在高校的道德讲堂颂经典环节就集中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必颂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自《易经》)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出自《名贤集》) , 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
(二) 高校道德讲堂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高校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道德讲堂分为企业、机关、学校、社区、行业、村镇、新市民等不同类型, 每一类型开展的内容是不同的。大学道德讲堂的主要内容是:以“礼仪”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和睦”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以“友善”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建设。
(三) 高校道德讲堂是打造实践平台、传统文化与美德更具生机活力的需要
“经世致用”一直是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道德讲堂把传统文化与道德通过公民的实践主体而发扬光大, “身边人讲身边事情, 身边人讲自己事, 身边事教身边人”, 突出了教育活动是“自我”实践教育形式。在道德践行中, 强调行善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向家长献一份孝心, 向老师表达一点感恩, 向同学提供一点帮助, 向社会献出一点关怀, 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便于参与, 降低了实践门槛, 从而使群众乐于参与, 积小善为大善, 积小德为大德, 这契合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及“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的道德价值, 从而使传统文化与美德更具旺盛的生命力与持久的影响力,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突出贡献。
二、提升道德讲堂弘扬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途径
毋庸讳言, 道德讲堂的开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受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 高校师生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随着活动的开展, 形式化问题也日趋明显, 专职的宣讲队伍还比较缺乏, 活动开展的设施、经费问题也受到制约等, 因此需要破解难题, 打造平台建设, 促使传统文化的弘扬取得实效, 助力高校的科学发展。
(一) 把握时代脉搏, 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 历久弥新, 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不断融入新的血液, 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十八大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导当前的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风尚,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道德讲堂的核心和灵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贯穿、融入、体现到大学“道德讲堂”建设之中。
(二) 整合教育资源, 打造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构成了道德讲堂的外部环境, 并对讲堂的教育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外部文化环境的打造, 需要长时间的师生齐心尽力地去实践、去缔造。这就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来共同的践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既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增加了思想内涵。
(三) 创新内容和形式, 增强道德讲堂的感染力
创新是道德讲堂成功的最关键的要素。因此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内容上的创新, 根据师生文化程度、知识结构和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点确定宣讲内容, 整合当地悠久丰富的传统道德资源, 经过筛选、加工、提炼、概括、塑造, 使传统文化与美德的内容丰富多彩, 群众容易接受, 乐于接受。二是道德讲堂的形式上的创新, 道德讲堂在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 除了规定流程外, 增加自选动作, 如我校的道德讲堂又加入了“思省心”和“行善举”环节,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点和精华, 需要我们永远继承。
(四) 积极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 加强道德讲堂的平台建设
道德讲堂要有广泛的影响力, 就要整合各种媒体, 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作用。如, 华北理工大学举办的道德讲堂就充分利用了网络优势, 建立了专门网站, 其中的经典内容版块就是专门介绍和诠释中华文化经典的, 并且开展了以“诚意”和“正心”为核心架构的3D网上修身系统———道德堂。
总之, 高校道德讲堂传承民族文化是实现文化强国、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我们应积极发挥道德讲堂在弘扬公民道德中的作用, 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党的十八大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做出了战略部署, 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对我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意义。高校“道德讲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道德讲堂,传统文化,传统道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 2012-11-15.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德育工作 篇8
【关键词】民族传统美德 中学生 德育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76-01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无数炎黄子孙的摸索和先贤圣哲的总结,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中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民族传统美德以爱国、爱人、正义、自强、诚信、勤俭、礼貌、互助等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以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起点,结合素质教育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鼓舞中学生奋发向上,成为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学校教育是主导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他们一方面接受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一方面又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学校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大力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完善德育工作内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德育工作要以素质教育为纲
素质教育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更强调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决定了学校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也应肩负起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使命。
2.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德育工作要以学科教学为本
各学科教学内容不同,但都可以找到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历史、地理这些课程与传统美德教育联系较多,语文学科讲《论语》、《大学》等四书五经的经典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句,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等优良道德品质;历史课堂上讲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所反映的以国家大事为重、以个人家事为轻的集体主义精神,“铁杵成真”、“羲之墨池”所反映的持之以恒、立志成才的思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反映的不畏强敌,勇敢善战的精神;地理课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壮美,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增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超水平等内容,贯穿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体育学科可以向学生强调锻炼身体,保家卫国的思想;音乐课可以增加爱国主义歌曲和经典民歌、民乐及中国戏剧、地方戏曲等内容,让学生传唱或欣赏;美术课开展国画、书法、手工剪纸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精神生活,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德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参与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行为习惯为目的
过去,德育教育内容空泛,脱离实际,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多样,形式活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余颂读经典诗词名句,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班级召开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主体班会,让学生讲传统美德故事,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传统美德节目;学校校园醒目位置张挂名人名言字画,进行立志成才的教育,校门口树立《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宣传栏,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劳动,到工厂、军队走访参观,将思想道德理论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在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捐款仪式等大型活动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德育教育伴随着青少年成长的每一步。
二、家校共育是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德育工作的关键
学校和家长应建立快捷方便的联系,如校信通等,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思想变化多沟通、多协商。家庭活动的多样化给学生的思想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在学生走出相对纯净的校园,回到家里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如赌博、浪费等,会把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的道德防线冲垮。学校一定要联合家长,共同打造道德教育的第二基地。学校要求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将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助人为乐、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在家庭环境里充分体现,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家庭和谐。
三、创造一个全社会共同提倡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环境,为加强德育工作提供最佳的外部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不断侵蚀中国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些青少年学生也深受其害,胸无大志,沉沦堕落。为此,国家提出了“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道德建设理念,给人们的精神道德归属指明了方向。媒体对代表正义和进步的事迹大量宣传报道,如:我国“两弹一星”、“神舟”载人航天的成功,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大量的救灾英雄、抢险团体,地震无情人有情,真心助人,他们的事迹,成为推动社会奋发向上的一种动力。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9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艰苦、贫穷的过去,需要勤俭节约;在现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们也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勤俭节约从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离不开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就是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我的家庭,爷爷奶奶会吧旧衣服留着做拖把或抹布,爸爸妈妈周末出行一般不开车,买东西的包装纸盒也都积攒起来。现在“勤俭节约”四个字已经传承到8岁的我这里。我也知道了勤俭节约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等。
我学会的第一首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在我小时候吃饭时,会有饭粒掉在桌子上,爸爸妈妈就会把饭粒捡起来吃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我虽然吃饭时偶尔还会掉落饭粒,但我都是立刻捡起来吃掉。还有我们在餐馆吃饭时,吃不完的饭菜,我也会提醒妈妈打包带回去。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10
关于诚信,有这样一则历史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后来,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道:“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你别当真。”可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便把猪杀了。事后,他告诉妻子:“许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诚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应该诚实守信、说话算活。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今社会,有许多不守信用的人,他们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质中诚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论你学历多高,不论你权力多大,不论你钱财多少,真诚与朴实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席勒说过:即使你衣衫褴褛,也不要忘记穿上诚信的衣裳。因为生命是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惟有诚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同样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有一个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次,人烟稀少的西双版纳来了一批日本游客,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的一位少年代买啤酒,于是这位少年跑了三个多小时。第二天,那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到四瓶啤酒,然后他又翻过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六瓶,返回时摔坏了三瓶。他哭着拿着玻璃处,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这件事感动了许多的外国人,从此,这里就有了很多游客。
看着这一个个诚信的例子,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青少年做人的根本。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像那位少年一样诚实为人,诚信做事。
弘扬传统美德的句子 篇11
关键词:节俭养德;全民节约;建设节约型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07-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今后五年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中宣部和国家发改委又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当今世界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事关全球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每一所高校都是传承文化、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阵地,而教师团队在传播弘扬勤俭节约传统文化,大兴勤俭节约之风等人文理念方面理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当今社会构建节约型大学校园,培养具有勤俭节约意识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大学校园,学生和教职员工是主体,学校领导班子是关键,环境是条件,制度是保证。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者认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责任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自古以来就被尊崇为华夏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生活道德准则,这充分体现出了具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古国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号召,当前在高校工作中要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教研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是节约型校园的根本所在。要把节约型校园作为一种形象来树立,作为一种品牌来打造,作为一种文化来发展,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节约意识入手,让勤俭节约之风吹遍校园。同时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应发挥自身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勤俭节约,节能环保,创新发明的教学内容。切实改变过去一些学校出现的教师懒得讲、学生懒得听的问题,改进教学模式克服学生最忌讳的那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和引导,真正把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润化到大学生的心坎里,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教师要主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一起开展讨论,答疑解惑,引人入胜,渐入佳境。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寓教育于师生互动中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紧紧围绕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凝结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智慧,为构建节约型校园提供基础性保障,这是大学生提高认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知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开展构建节约型大学校园活动的第二课堂,纳入当代大学的教育教学计划。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以及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服务社会、勤工俭学、创新就业相结合,进而确保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取得实效。
在大学校园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以及不拘一格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传播建设节约型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知晓铺张浪费同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国情是相悖的。组织大学生弘扬厉行节约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们认识到节约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节约开支,更是一个节约日渐枯竭的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全球问题。我们应在校园和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大学生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掌握节约资源与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校园新风。结合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大局意识、国情意识、民族意识、全球意识和紧跟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让勤俭节约的理念深深地扎根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并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勤俭节约的理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它要依靠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民族素养的普遍提升来实现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大学课程设置存在重专业技能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这毋庸讳言极大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各高校的院士专家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仅是大学生们学术上的领航人,而且还应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针对大学生崇拜偶像,思想活跃的特点,在配备专职辅导员的同时注意发挥专家教授们特别是各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实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要求除了教好学生,在学术上当好大学生导师,同时还要育好人,还要在人文素质教育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生活简朴不奢侈,不高档消费,不坐高级轿车等当好大学生的引路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由于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是终身的,是难忘的,也是最大的。各高校应大力提倡节俭不盲目追求大而全,不重复建设,不浪费投入,不建高档奢华场馆,从教师到专家,从教学场所到校园都给人一种既简朴又不失为典雅质朴,真正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节约型的人文校园环境,让节约成为一种文化,成为长盛不衰的民族文化。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一岗双责”一定会取得教育教学双丰收。另外,还要不失时机地请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现身说法,谈自己的节俭人生,使大学生们前有标杆,学有榜样。这样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科学的人文理念,逐渐养成绿色环保节俭的良好生活方式,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的理念。针对大学生中铺张浪费的现象,组织大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和身边的废旧物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变废为宝活动竞赛,通过开展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结合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号召同学们用学习生活中的废弃物通过自己设计发明妆扮生活,美化环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开展“少去一次饭店、少买一件奢侈品、少坐一次自驾车”等节约绿色环保活动,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一元钱、一件生活小用品等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让学生通过开展活动时刻牢记前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让莘莘学子珍惜父母的血汗钱,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克服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带领大学生重温革命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牢记南京路上好八连一双袜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循序渐进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浪费财物可耻,节约创新光荣的良好氛围。
在大学生中树立节约型消费观,主张文明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观念,把勤俭节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时尚,一种自信,一种自强自立的人生定位。变过去的比父母、比名牌、比消费,为比节俭、比创新、比生存能力,人人自觉抵制奢侈消费活动,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三、加强综合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创新理念
现阶段高校最紧迫的教育任务之一,是如何早日完成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其中树立勤俭节约、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大學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一项教育教学任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我为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征集各个方面各种节约环保的金点子、小方案和各种节能环保的小发明小创造,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奇思妙想,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出创新发明的良好氛围。开展笔者向人大代表提议案活动,对意见建议方案被采纳或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要带领大学生创新研发节能环保产品引领他们走出困境,摆脱过去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挥青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想敢干,大胆创新,敢于在未知领域发明创造。实践证明要建设成节约型社会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生态环保等科研课题和生产企业所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这些科研开发项目都是多层次、多领域、综合性的,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联合攻关,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数实例证明人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领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树立科技创新目标,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才智。当代高校应将节能环保问题设为必修课,立足目前能源节约与利用方面的基本情况,着眼未来,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加强引导,集中力量研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向科研创新要节约效益。
【弘扬传统美德的句子】推荐阅读: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08-30
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06-02
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07-07
国旗下讲话--弘扬传统美德07-21
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07-31
坚守道德底线,弘扬传统美德09-06
弘扬传统美德,引领幸福成长10-20
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11-16
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05-14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美德》主题队会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