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题目

2024-10-12

毛邓三复习题目(共4篇)

毛邓三复习题目 篇1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D)。

A、改革开放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AB)。

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D)。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C)。

A、坚持从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道路

B、坚持从农业经济跳越工业化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的道路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

D、坚持先推进和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分配原则是(A)。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6、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党的(D)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D)。

A、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B、实行承包制和租赁制 C、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私有化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B)。

A、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D、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D)。

A、实现共同富裕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我国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国有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绝对比重

12、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起点是(C)。

A、1949年

B、1956年

C、1980年

D、2000年

13、经过建设,到(B),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A、本世纪初

B、本世纪中叶 C、本世纪末

D、建党100周年时

14、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A)。

A、自我完善和发展

B、全面修正

C、根本改造

D、第二次革命

15、(B)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继承

B、创新

C、知识

D、改革

16、中华民族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

A、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B、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

17、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C)。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B)。

A、政体

B、国体

C、政权组织形式

D、根本人事制度

19、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D)。A、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B、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 C、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D、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0、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B)。

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政府工作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ABC)。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实质是维护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E、基础在于走群众路线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重点包括(ACD)。

A、教育和科学

B、汽车和建筑业

C、农业 D、能源和交通

E、通信和信息产业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BCD)的认识。

A、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E、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关系的认识

4、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特点是(ABCD)。

A、低投入

B、低消耗

C、高质量

D、高产出

E、高速度

5、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正在实施的战略方针有:(ABD)。

A、科教兴国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安全生产战略

展战略

E、后发式追赶战略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E)。

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D、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E、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E)。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股份经济

E、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E)。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手段

D、可持续发

D、稳定是目的E、稳定是前提

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CDE)。

A、巩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B、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E、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10、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和三个基本特征是(BCD)。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

D、人民当家作主 E、政治体制改革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或原理,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邓小平文选》中的文章大多是会议发言、讲话、谈话等,这表明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答:错误。(1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先快速增长经济,再着手治理环境。

答:错误。(1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加强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4分)

3、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答:错误。(1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活跃市场,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4分)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答:正确。(1分)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

保障人权。(4分)

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C)。A、邓小平理论与四项基本原则 B、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C)。

A、战争与和平B、民主与人权 C、和平与发展 D、改革与开放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C)。

A、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4、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搞 B、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C)。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国有企业改革 D、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D)。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税收

C、全民所有制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A)。

A、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B、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8、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C)。A、坚持从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道路

B、坚持从农业经济跳越工业化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的道路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 D、坚持先推进和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

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D)。A、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B、实行承包制和租赁制 C、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私有化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A、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集中制

11、我国人民生活目前在总体上(B)。

A、已接近小康水平

B、已达到小康水平

C、正在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已达到温饱

12、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__B__,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A、翻一番

B、翻两番 C、翻三番 D、翻四番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D)。

A、根本人事制度 B、具体领导制度 C、国体 D、政体

1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理想主义

1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是(B)。

A、怎样发展生产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D、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

16、邓小平多次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其核心和目的是要(C)。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先进人性的根本要求

18、邓小平多次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BC)。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道路 D、无产阶级专政

19、中华民族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

A、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B、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

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A、思想道德建设 B、政治建设 C、科学建设 D、文化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AD)。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C、提高经济管理能力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E、提高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

E、自负盈亏

3、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ABCE)。A、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C、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公有制企业在各个地区、部门、行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E、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

4、我国所选择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下显著特征(ABCDE)。A、环境污染少 B、资源消耗低 C、科技含量高 D、经济效益好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5、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涵义有(ACD)。A、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从建国到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时期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 D、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E、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完善(ABCD)。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E、“一国两制”

7、公有制经济包括:(ABE)。

A、集体经济

B、国有经济

C、外资经济

D、个体经济

E、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8、邓小平理论是(ABCE)。

A、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D、邓小平个人思想的总结

E、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9、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包括建设(ACD)。

A、政治思想文明

B、政治多元化文明

C、政治制度文明

D、政治行为文明

E、政治体制改革

1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D)。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

E、发展是手段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或原理,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创新就意味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答:错误(1分)。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这样说。(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有前后相承的密不可分的历史延续性,又有鲜明反映时代特征与内容的阶段性。(2)邓小平理论既是对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的否定,更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4分,建议:学生答出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即可给(4分)

2、“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仅仅是指经济发展。

答:错误。(1分)发展要有新思路,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4分)

3、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同等富裕。

答:错误。(1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1分))共同富裕需要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要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带动全国各地有先有后的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能搞平均主义,所以,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的富裕。(3分)

4、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答:正确(1分)。(1)无论从革命还是从建设的角度来看,民主首先是一种目的,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所以,民主是社会主义应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民主又是一种手段,是实现各种目标的根本保证。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离不开民主制度建设。(3)所以,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4分,建议:学生答出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也可给4分)

第三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D)。

A、改革开放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B)。

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B)。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4、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C)。A、坚持从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道路

B、坚持从农业经济跳越工业化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的道路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 D、坚持先推进和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

5、社会主义本质(A)

A、是动态变化的,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B、是一种难以真正实现的理想状态 C、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同步实现的 D、是一成不变的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其核心和目的是要(C)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先进人性的根本要求

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D)。

A、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B、实行承包制和租赁制 C、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私有化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9、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社会主义 D、坚持执政为民

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D)。

A、实现共同富裕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我国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国有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绝对比重

1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社会经济基础

13、在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问题上,下列正确的观点是:(D)。A、人权高于主权

B、人权至高无上

C、国家主权有限论

D、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14、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A)。

A、自我完善和发展

B、全面修正

C、根本改造 D、第二次革命

15、(B)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继承

B、创新 C、知识 D、改革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是(D)

A、文化建设 B、政治建设 C、科学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B)。

A、按劳分配制度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8、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B)。

A、政体 B、国体 C、政权组织形式 D、根本人事制度

19、现阶段要理顺分配关系,必须坚持(B)。

A、效率与公平并重

B、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体现公平

C、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体现效率 D、个人分配注重公平,财政分配体现效率

20、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搞 B、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邓小平理论是(ABCD)。

A、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的科学 C、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重点包括(ACD)

A、农业 B、汽车工业和建筑业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学

3、党的十五大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应包括(ABD)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民营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我国进行的改革,是(ABCD)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D、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

A、体现时代性

B、富于创造性

C、把握规律性

D、具有战略性

6、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

7、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集体经济

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D)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

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D、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10、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和三个基本特征是坚持(ABC)。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四项基本原则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或原理,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其性质一定是社会主义的。(5分)

答:错误。(2分)。理由:任何一个判断标准都有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具体措施、具体工作的得失而言的,它适应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3分)见教材P117,视答的具体情况而定。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先快速增长经济,再着手治理环境污染。(5分)答:错误。(2分)。理由:见教材P151,答2个要点可得3分。

3、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对社会主义构成威胁,所以,我们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并不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5分)

答:错误。(2分)理由:①我国现阶段整体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不平衡,多层次,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见教材P135-136。(3分)。

4、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所说的“发展”仅仅是指经济发展。(5分)

答:错误。(2分)。理由:第一、必须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观;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见教材P88。答2个要点可得3分。

第四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

A、思想道德建设 B、政治建设 C、科学建设 D、文化建设

2、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C)

A、战争与和平B、民主与人权 C、和平与发展 D、改革与开放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C)

A、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4、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搞 B、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C)。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国有企业改革 D、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D)。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税收

C、全民所有制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A)。

A、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B、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8、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C)A、坚持从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道路

B、坚持从农业经济跳越工业化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的道路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 D、坚持先推进和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

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D)。

A、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B、实行承包制和租赁制 C、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私有化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D)

A、实现共同富裕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灵魂是:(D)

A、“猫论”和“摸论” B、不管“猫论”、“摸论”,就是不搞争论 C、改革开放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A)

A、共同富裕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D)

A、根本人事制度 B、具体领导制度 C、国体 D、政体

1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理想主义

1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是(B)。

A、怎样发展生产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D、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

16、邓小平多次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C)

A、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人民当家作主 D、民主集中制

18、邓小平多次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BC)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道路 D、无产阶级专政

19、我国现阶段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C)。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B、一切服从公平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一切服从效率 20、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D)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改革开放 D、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AD)。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C、提高军事实力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管理科学

3、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ABC)。A、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C、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公有制企业在各个地区、部门、行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4、我国所选择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下显著特征(ABCDE)。A、环境污染少 B、资源消耗低 C、科技含量高 D、经济效益好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重点包括(ACD)

A、农业 B、汽车工业和建筑业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学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完善(ABCD)。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7、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集体经济

B、国有经济

C、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D、个体经济

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CD)。

A、体现时代性 B、讲求实用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9、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包括建设(ACD)。A、政治思想文明 B、政治多元化文明 C、政治制度文明 D、政治行为文明

10、在处理国家主权和人权的关系上(BC)

A、人权高于主权

B、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C、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D、没有人权就没有主权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或原理,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内生的、自然的市场经济,它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天然的相融性,能够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外生的、人为的市场经济,它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天然的相斥性,从根本上来讲,它不能够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5分)

答:错误。(2分)。理由:(P129-130)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②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它发展生产力。(3分)。

2、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5分)答:错误。(2分)。理由:第一、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1分)第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1分)第三、在改革发展中所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1分)答上2个要点可得3分。P118---119

3、“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仅仅是指经济发展。(5分)

答:错误。(2分)。理由:第一、必须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观;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第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见教材P88。答2个要点可得3分。

4、社会主义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5分)

答:正确。(2分)。理由:①民主首先是一种目的,民主是社会主义应有的本质特征和

内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②民主又是一种手段,是实现各种目标的根本保证。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离不开民主制度建设。(3分)视答的具体情况而定。

毛邓三复习资料 篇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P2-P3

1、定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A、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针对不同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有着独特的国情。无论是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强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P31-P32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B、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C、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

D、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览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实事求是的内容

P43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做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P65-P67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经验

P68-P7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原因:

A、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B、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革命统一战线时包含着两个联盟: A、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B、工农联盟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民主资产阶级的联盟。

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的斗争方式,但是其他斗争形式都是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这支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P100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11 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第一,它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构成要素。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靠科技的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第三,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知识创新和创造知识的劳动在现代生产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什么,还有什么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P122-P124 主要矛盾、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改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改革是不是一场革命,改革的性质是什么?P141-P144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和目的所决定的。

判断一次社会变革是不是一次革命,最根本的是坚持生产力标准,看其是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发展变化。改革要求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这种实现经济体制转变所具有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深刻性使改革成为一种革命。改革的性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性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决定的,是不容改变的。

为什么要开放?P144-149

1、对为开放是我国的基本政策。

2、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4、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特征?

P157-P15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空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立。P158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作的基本依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仍需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160-P162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P163 非公有制的作用(P163-164)

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他们鼓励支持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社会保障体系

P172

P245-P246 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

要求: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前进。

意义:

1、是社会稳定和国家 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有利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

3、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存在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如何完善:

1、从根本上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保障提供经济基础。

2、根据经济现有水平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

3、要从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统筹公平和效率、统筹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的高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丰富社会保障的方式,既要有国家法定的基本保障,也要有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5、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首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P177-178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的国体

P190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何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19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多年来,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P19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判断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好不好,要从它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认识,要从它的实践效果来分析。特征

P196

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197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个制度,体现了我国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实行该制度的原因: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所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以汉族为主题,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各民族自治机关的权利

P198 实践证明把民族因素与区域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是党和各组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依法治国

P201-P202 科学内涵

P201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理解:主体: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客体: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据:法律和宪法。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P202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深化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P204-P205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P206-P209 民主 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民主的不同点:两者民主的形式和内容都存在很大的不同点:

1、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2、资本主义民主,只标榜民主,不承认专政。社会主义认为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自由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

在社会主义自由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马克思为知道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思想上空前解放。

人权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人权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权主要是指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讲经济和社会权利。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自由人民年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第三世界国家更加重视国家主权,要求国际民主,反对霸权主义干预别国内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P218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P235 P240 P242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

2、坚持科学发展;

3、坚持改革开放;

4、坚持民主法治;

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坚持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

(4个,每个5分)

二、辩析题

(4个,每个6分)

三、论述题

(20分)(不得少于600字)

四、材料分析题(2个,每个9分)

毛邓三复习资料范文 篇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

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

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章

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

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

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七章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毛邓三概论》复习题(B卷) 篇4

一、填空(每空1分,计12分)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核心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为中心,坚

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

3、社会义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计12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

A、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与时俱进

2、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形成的时代背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B、坚持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处于: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首先作出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5、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改革B、发展C、稳定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B、国家统一与民族分裂的矛盾;

C、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邓小平说,改革是一场革命,其含义是:

A、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

B、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C、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技术革命;

D、根本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的革命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公有制; B、按劳分配;C、计划经济;D、市场经济

9、党的15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

A、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一国两制”的基础和核心在于:

A、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体

B、台、港、澳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一个中国;

D、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2、现阶段知识分子是我国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

A、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计26分)

1、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2、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B、农民阶级D、新的社会阶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4、下列属于资源配置方式的有:

A、社会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B、资本主义经济; D、市场经济。

5、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指的是: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根据地建设 ; D、党的建设

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

A、个体农业;B、个体手工业; C、民族资本;D、官僚资本

7、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对开放:

A、社会主义国家;

C、发达国家;B、资本主义国家; D、发展中国家

8、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现阶段,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政策:

A、支持B、鼓励C、控制D、引导

10、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11、培育“四有”公民的“四有”指的是:

A、有觉悟B、有理想C、有道德D、有纪律E、有文化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三贴近”方针指的是:

A、贴近实际;B、贴近时代; C、贴近生活; D、贴近群众

13、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

A、中国工人阶级;B、中国农民阶级;

C、中国人民;D、中华民族。

四、简答(述)(每题6分,计30分)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性何在?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5、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五、论述(每题10 分,计20分)

1、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邓三》试卷(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

1、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2、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3、生产力,剥削,两极分化;共同富裕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

1、A;

2、A;

3、C;

4、B;

5、B;

7、D;

8、A;

9、C;

10、C11、C12、A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BC2、ABCD3、ABCD4、CD5、ABD6、ABC7、ABCD8、ACD9、ABD10、ABCD11、BCDE12、ACD13、ACD6、D;

四、简述(述)每题6分

1、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在于:(1)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极其严重和残酷,这就形成中国无产阶级坚强的革命性和彻底的斗争性。(2分)

(2)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并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2分)

(3)大部分出身农民,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同农民结成紧密的联盟,壮大革命力量。(2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分)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阶段。(2分)

前一层含义阐明了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分)

3、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分别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传统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分)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调节手段各有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也各有缺陷与不足。而市场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复杂的经济关系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2分)

三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既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可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2分)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2分)、生活富裕(1分)、乡风文明(1分)、村容整洁(1分)、管理民主(1分)。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制(1分)、公平正义(1分)、诚信友爱(1分)、充满活力(1分)、安定有序(1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分)。

论述(答案要点),每题10 分。

1、(1)改革、发展、稳定是现代化建设棋盘上三颗密切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就会全盘皆治;否则,一着下不好,其他两方面也会陷入困境,致使全局受挫。(2分)

(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不能使它们彼此孤立,更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起来。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分)

(3)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分)

(4)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2分)

(5)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分)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分)

(2)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则是脱离群众。(2分)

(3)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2分)

(4)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是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2分)

上一篇:影视资源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工程进度承诺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