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下复习资料

2024-05-20

毛邓三下复习资料(共4篇)

毛邓三下复习资料 篇1

第八章

单选: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简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突破公认的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经济制度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手段都有各自优势与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把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发挥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的特点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

2.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固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空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结合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基本经济制度

含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作用: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部分 2.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非社会主义性质,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确定的依据: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论述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坚持公有制经济

1.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多选)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简)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式

A独资,B股份制,C合作制,D股份合作制 国有经济适用B,集体经济适用D,辨析:股份制就是私有制-----错

1.股份制本身不具制度属性,不等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多选)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简答:为什么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2.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3.外资企业不仅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来不同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为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分配制度

为什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简)

1.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他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3.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什么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先富与共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富是共富的前提,共富是先富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者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灰产生收入的差距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为何要建设,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两个趋向论断: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有普遍性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农业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趋向.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2.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乡风文明是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新型国家

1.含义: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为什么要建立? 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继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简答: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1.2.3.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

特点: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人民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从概念表述上,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多选)

1. 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国民生活中居首要地位 2. 核心原则:一切权利高于人民 3. 不同于“三权”。。。

解析中国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1.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 他们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 3. 各民主党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

4.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民主区域自制制度的优点

1. 符合民主统一,平等,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 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3. 有利于巩固,发展我国民族关系,抵御国内外的分裂,破坏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简)

1.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积极性

2.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4.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孜孜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4.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简)

1. 一个是政治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

2. 方法和手段不同,依法治国主要是强治于国,以德治国主要是教育 3.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依法为规范,以德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特色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简)

1.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2.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简)

1.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 2.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3. 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 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于本国又吸收别国的先进优秀文化.5. 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十六大以来,反复强调构建社会回主义和谐社会,其现实依据在于:(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3个“必然要求”)

<1>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劳资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重点)

(3)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1>含义

<2>性质: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3>同三大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4>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2.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

(一)其重要性、紧迫性:3个“必然要求”

(二)其重要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是“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都有重要意义。3.如何构建?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目标任务:措施:(1)优先发展教育;(2)积极扩大就业,尊重劳动;(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第一大问题:台湾问题

1.(单选)性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国内战争的产物

2.和平解放: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单选)

1958,美国提出“划峡而治”——制造台独,毛泽东起草《告台湾同胞书》1960,周恩来“一纲四目”——“一国两制”的雏形。“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即(1)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的军政权、人事权归蒋;(2)经费不足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4)互不派特务,互不破坏对方团结。1966.“文革”爆发,内乱十年,隔阂加深至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单选)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次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核心;(2)两制并存;(3)港、澳、台高度自治;(4)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8)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意义:(1)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用于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中国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策略灵活性;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大问题:“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1)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台独”

(2)1992年,大陆海协与海基会在新加坡达成“九二共识”。核心:一个中国,各自表述。A.外交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岸两党谈判,使用“中国”——包括大陆、港、澳、台(3)江泽民于1995年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重点)

(5)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重点)

第十三章

1.1985年,邓小平指出,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东西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南北问题)。2.(单选)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简答)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南北方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4.(论述)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来实现发展,只能选择和平道路;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5.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6.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7.(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个原则,1个准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单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9.外交理念——和谐社会。

(1)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2)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应造成贫富悬殊;(3)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4)安全上相互信任,树立新安全观。第十四章

1.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地位)。

(1)由党和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国体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2)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现代化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3)这是由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地位决定的。3.(选择)依靠力量(各自地位和作用)

A.工、农、知识分子——根本依靠力量(工:国家领导阶级;农: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工人阶级的一个部分);B.新的社会阶层——“建设者”;C.各民族人民;D.全球华人——广泛的、统一战线;E.人民军队——特殊的依靠力量 4.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地位)。(1)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2)由国情决定的。

5.(单选)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

6.(单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7.新的社会阶层:(1)组成。A.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C.个体户D.私营企业主E.中介组织从业人员F.自由职业者

(2)产生原因。A.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C.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3)作用。A.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了税收B.扩大了就业C.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8.如何依靠——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是核心。知识是重要资源,只有通过劳动获得。人才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体现出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9.(简答)为什么尊重劳动是核心?

答:(1)中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0.(简答)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11.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12.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矜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3.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14.特殊依靠力量,人民军队。

地位:(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5.人民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多选)

16.人民军队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的武装集团;建军原则:党指挥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十五章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群众基础)。

2.党的地位——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要把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结合起来,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4)“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车工难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提出新的要求;(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5.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6.(单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7.(单选)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8.(重点)如何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答: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

(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居安思危,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

(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9.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10.(论述)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1)中国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现代化有两种道路,一个是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资本主义道路,西方国家依靠资本主义道路,但在中国此路不通。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条道路均走不通。

(2)中国现代话必须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共产党是这些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D.统筹区域发展E.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F.积极扩大就业

(3)人民群众是现代化的依靠力量,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4)中国现代化需要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创造、巩固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战略: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毛邓三复习资料 全部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1935年的()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3、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会议 D、中共六届七中会议

4、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大 5、1945年中共七大,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立 D、自力更生

9、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是()A、组织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10、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形成的现实依据。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三个有利于”标准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1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战争与改良 D、和平与合作

14、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5、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

A、1992年南方谈话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16、下列不属于1989党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是(A、讲理想 B、讲学习C、讲政治 D、讲正气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 D、什么是发展,怎么样发展

18、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B、上海召开党建座谈会上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9、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20、下列不属于2002年十一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是()

A、关键在坚持与时具进 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C、基础在坚持立党为公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国情 C、现代化建设 D、经济建设

22、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3、党十七大通过的()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到的指南。A、《中国共产党章程》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否定本本主义》

24、毛泽东最早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断的文章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反对本本主义》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2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是()A、《井冈山的斗争》 B、《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是务实

27、毛泽东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8、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A、《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29、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的文献是()

A、《完整的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30、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A、二中全会 B、三中全会 C、四中全会 D、五中全会

31、胡锦涛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在()A、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B、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C、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D、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讲话中

32、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是想路线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五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3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理论联系实际

3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5、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6、党的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7、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8、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9、“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这就话的提出者是()A、邓小平B、江泽民 C、毛泽东 D、胡锦涛

40、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41、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2、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农民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43、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分清敌友问题 B、革命领导权问题 C、农民问题 D、革命对象问题

4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不仅包括()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

45、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政权问题 B、军队问题 C、土地革命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46、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动力的是()

A、工人、农民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4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48、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不走资本主义道路 B、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C、生产力的发展 D、认清当时的国情 50、不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以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51、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B、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式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 D、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的基本国情

52、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53、毛泽东确立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D、军民一致,官兵平等

5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整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5、搞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是()

A、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B、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 C、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D、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56、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的方针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C、艰苦朴素、敢于创新 D、农业合作化

57、不是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政策是()

A、原有工资不降低 B、对私股实行定息制 C、统一规定为年息五厘 D、减息

5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5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消灭剥削 B、建成社会主义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过渡到共产主义 6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套索的主要代表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D、《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 62、我国改革前的失误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疑虑,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讲解,怎么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

6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

64、邓小平提出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原因不包含()A、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是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C、是因为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问题一无所知

D、是因为过去我们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65、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 B、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6、邓小平于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政权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社会主义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目标 6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原则是()

A、公有制 B、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C、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D、一国两制 68、不属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内容表述的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保护公有制,发展公有制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9、邓小平完整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7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C、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71、“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7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

A、在表面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73、“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7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过渡到共产主义 75、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大力发展生产力 B、控制社会需求的过快增长 C、维护社会稳定 D、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76、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77、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A 国防现代化 B 科学技术现代化 C 工业现代化 D 农业现代化 7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资源B 人才 C 资本 D 科学技术

79、毛泽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

A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 不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 C 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社会主义第二阶段 D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8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

A 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B 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C 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 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阶段 8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 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阶段 D 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阶段

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上有区别,具体表现包括()A 经济基础不同 B 主要矛盾不同 C 发展阶段不同 D 根本任务不同 8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时期至少需要()A 100年 B 200年 C 300年 D 500年

84、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 自然条件差,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D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5、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 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 改革开放原则不动摇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8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A 四项基本原则 B 改革开放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四个现代化 8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四项基本原则是()A 立党之本 B 立国之本 C 执政之基 D兴国之要 88、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A 政治保证 B 组织保证 C 思想保证 D 发展动力 8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A 立国之要 B 力量之源 C 强国之路 D 执政之基 9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改革开放是()A 兴国之要 B 力量之源C 强国之路 D 执政之基 91、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

A 政治保证 B 组织保证 C 思想保证 D 发展动力 9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 当前的国情决定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C 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D 党的方针政策决定 9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 坚持改革开放

9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C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是指()

A 坚持解放生产力、坚持发展生产力 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

9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的()

A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97、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是()

A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B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98、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

A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在政治和道义上的一致 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D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99、全面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是()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100、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

A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B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0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A 发展 B 改革C 创新 D 革命

102、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A 独立自主 B 稳定发展 C 改革开放 D 自主创新 103、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应是()

A 经济体制的改革 B 政治体制改革 C 文化体制改革 D 自主创新 104、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的()A 目的 B 基础C 动力D 方向

105、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发展与改革的()A 目的 B 前提 C动力D方向

106、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A 目的 B 前提 C 动力D 方向

107、“捉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护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

A 重要方针 B 重要政策 C 基本路线 D 基本纲领 108、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国策 C 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D 当前的权宜之策

109、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是发展()

A对外经济关系 B 对外政治关系 C 对外文化关系 D 对外社会关系

110、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点是()

A 促进全国经济一体化 B 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C 坚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D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1、不属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的是()

A 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B 两者本质上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 C 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和前提 1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是()A 一国两制 B 建立经济特区 C 另起炉灶 D 一条线

113、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特区之“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B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C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D 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 114、不属于有关我国经济特区描述的是()

A 是具有综合职能的经济特区 B 是特别行政区 C 是技术、知识、管理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15、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加入()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D 经济合作与发挥咱组织 116、从我国经济发挥咱需要出发,经过十五年谈判,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17、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

A 以廉取胜的战略 B 以量取胜的战略 C 以广取胜的战略 D 以质取胜的战略 118、社会主义除级阶段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在党的()提出的 A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1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部分三步走,第一部是()A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的()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社会主语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总值要()A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B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C 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二步是()A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不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 到20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的2020年比2000年()A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B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 人均国内身材生产总值翻一番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A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126 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是()A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D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正不包括()A 自主创新 B 重点跨越 C 之城建设 D 引领未来 12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

A 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 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 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1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A 一个原则 B 一纲四目 C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D 四个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租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A 经济发展方式 B 经济增长方式 C 发展生产方式 D 生产运作方式 13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A 以现代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 B 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市场化 C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D 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国际化 132 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表述错误的是()A 科技含量有限 B 经济效益好 C 资源消耗低 D 环境污染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工业()A 由小变大 B 有旧变新 C 由弱变强 D 有大变强 134 “三农”问题不包括()

A 农业问题 B 农村问题 C 农场问题 D 农民问题 13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 A 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B 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 C 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 D 新城镇的伟大历史任务 136、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A以工促农,以城乡带的发展阶段 B 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C 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D 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137、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

A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想 B “两个大局”的思想 C “西部大开发”的思想 D “以东促西”的思想 138、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

A 经济快速增长 B 经济按比例协调发挥咱 C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 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 139、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A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B 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环境关系 C 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环境关系 D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40、对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 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C 尽量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D 尽快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41、所有制结构是指()

A 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的关系B 生产资料在各部门产业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投放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D 人们在生活中消费资料和消费服务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 142、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A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B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C 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 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14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4、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

A 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B 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C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D 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 145、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

A 生产力发展水平B 属支配地位的所有制的性质C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14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A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B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7、国有经济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不包括()

A 涉及国家安全行业 B 自然垄断行业 C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 D 农业和工业 148、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 B国有资产在社会中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上D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控制力上

149、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二项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 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 D 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150、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不能确定其属性 B 属于合作经济 C 属于公有制经济D 属于私有制经济 15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

A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体制 B 完全由家庭直接经营的经营体制C 以集体统一为主体经营的经营体制 D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A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C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53、不能笼统的说股份制是私有还是公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A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B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C有无国有企业参股 D有无集体企业参股 154、个体经济作为一种小私有制经济是()

A 社会主义所特有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 C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D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 155、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股份制 B承包制C租赁制 D股份合作制

156、关于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并存在雇佣关系的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一种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经济

157、不是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相同点的是()

A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的经济C都是非公有制经济D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158、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

A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B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所有制经济 C股份制经济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159、要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160、不是“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有()

A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 B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C为我国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明确界定了经济制度的属性 16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

A对资源配置其次要调节作用B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完全对资源配置发挥调节作用D对资源配置不发挥调节作用

163、健全市场机制,要建立主要由()

A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 B计划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C政府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 D消费者制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 164、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供求机制 B竞争机制 C价格机制D 经营机制 165、不属于市场经济缺陷的是()

A市场无法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难以作为经济的调节手段 B 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但市场本身并不能消除垄断C 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 D生产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

16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

A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为主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167、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存在着劳动差别 C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168、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A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B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C承认了劳动者的劳动存在差别 D承认了劳动还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169、按劳分配是()

A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原则B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C生产资料的分配的基本原则D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70、“按劳分配”的原则是()

A公有制社会共有的原则B一切社会共有的原则 C阶级社会共有的原则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原则 17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B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存在着不同的阶段

17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单一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

173、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A必然造成两极分化,B违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C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D会导致资本主义出现 174、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作用不包括()A示范作用 B帮助作用C带动作用D走向两极分化

175、允许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必然会

A使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B导致两极分化 C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D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176、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B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次分配注重效率 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以效率为先,再分配更加注重效率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77、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的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178、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A 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优抚安置 179、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合理流动 B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运动 D实行共同富裕

180、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是()

A对无产阶级的民主,对帝国主义分子的专政B对无产阶级的民主,对资产阶级的专政C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对反动派的专政 D对工人阶级的民主,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181、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

A人民当家作主B无产阶级专政 C民主集中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8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B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C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经济基础 D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184、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不属于人民范畴的是()

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C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18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表现形式相同 B性质相同 C作用职能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186、我国政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现社会主义自由 18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合作制度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D共产党的一党制度 189、我国的民主党派是()A执政党B参政党C在野党 D反对党

190、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

A实行民主管理B加强农村建设 C扩大基层民主D实行村民自治 191、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我国要建设()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

192、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领导人是()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

193、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A人民平等B人民自由C人民民主D人民幸福 194、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自由是()

A无产阶级专政B坚持民主集中制 C公有制为主体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19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

A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B尊重和保障人权 C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 D无产阶级专政 196、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生存权发展权B生命权经济权C经济权发展权D政治权和生存权

197、江泽民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政治方略郑重提出是在()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198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A制度化民主化B公开化制度化C民主化法律化D制度化法律化

199、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C基本方略D指导原则 20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国家公职人员C国家事务D社会事务 20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C人民当家作主D无产阶级专政 20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03、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A内容和本质 B手段和目的C表现和形式D前提和基础 20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05、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是()

A两手抓,两手都要硬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06、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后,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大力建设()A大众文化B先进文化C核心文化D和谐文化 2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A综合国力的一般内容B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D综合国力的一般条件 208、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 D在权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209、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方针,其中关键是()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

2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实现共产主义

2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213、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小康社会C构建和谐社会D建立和谐社会

2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B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2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与时俱进B改革创新C艰苦奋斗 D为人民服务

2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C集体主义D国际主义

217、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与“以团结互助为荣”相对应的是()

A、以见利忘义为耻 B、以违法乱纪为耻 C、以骄奢淫逸为耻 D、以损人利己为耻

218、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是()

A、延安精神 B、青藏铁路精神 C、“六十四字创业精神“ D、大庆精神

2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名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2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文化指导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221、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

A、诚信守法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 D、民主法制建设 22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2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等价交换原则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2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A、个人利益 B、物质利益 C、按劳分配 D、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22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审议通过是在党的(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26、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27、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目标是()

A、生活更加富裕 B、法制更加健全 C、社会更加和谐 D、民族更加充分 228、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29、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关系是()A、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更为重要,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为重要,值得付出努力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为长期,包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23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

A、污染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人类爱护自然 232、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的是()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六大

233、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是()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34、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3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民主 C、文化的繁荣 D、党的领导 236、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动力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放 D、民主法制 2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中,坚持以人为本()A、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C、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 D、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障

238、继续推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

A、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问题 B、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问题 D、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问题 2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240、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 2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制 24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是()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4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制 24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要()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发 D、坚持民主法制 245、在党的十七大报道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胡锦涛 D、江泽民 2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A、民主党派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群众 D、社会团体 24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党的领导 B、节约资源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48、清朝政府被迫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的《马关条约》是在()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1年

249、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中国内战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250、新华社1949年3月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251、1955年5月,在中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务会上,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252、台湾问题不属于()

A、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 253、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在()

A、1949年3月 B、1950年6月 C、1954年9月 D、1955年5月

25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提法代替“解放台湾”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55、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256、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257、“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258、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的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 D、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25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260、英国抢占香港岛的过程不包括()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61、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6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在()

A、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 B、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 D、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 263、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64、1993年4月,使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A达成“九二共识”的会议 B、汪辜会谈 C、签署了《公共防御条约》的会议 D、提出“一纲四目”的会议 265、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三届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266、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的时间是()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26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战略思想有()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 C、“一条线”政策 D、世界走向多极化 268、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269、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时,指出和平问题是()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西西问题

270、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时,指出东西南北核心问题是()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27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革命与战争 B、和平与发展 C、友好与合作 D、争霸与冷战 272、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273、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B、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C、导致各强国矛盾的加深 D、可能重新恢复冷战局面

274、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多级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275、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式的变化,确定了“正真的不结盟”战略 27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标准着两级格局终结,多级化的开始。277、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

A、改革 B、科学技术革命 C、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78、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

A、世界和平与安宁 B、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D、建设和谐世界 279、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A、一极化 A、三极化 A、五极化 A、多极化 280、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条线 281、我国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不包括()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282、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A、不结盟运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8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被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是在()

A、1953年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B、万隆会议 C、亚非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84、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对外开放 28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加政策,应该坚持把()

A、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 在首位 D、扩大开放,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286、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D、反对任何国家的干涉 287、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88、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89、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名族矛盾 B、宗教纷争 C、领土争端 D、霸权主义和强制政治 290、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29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是()A、积极分子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主党派 29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93、在我国的人们群众中,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领导力量 B、依靠力量 C、正确对象 D、团结力量

29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295、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296、关于我国新的社会主义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社会阶层是人数最多的力量 D、新的社会阶层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297、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建设者 C、人数最多的力量 D、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29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A、政治协商 B、参政议政 C、党的领导 D、民主监督 299、解决我国名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名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300、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301、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302、邓小平谆谆告诫,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社会 303、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发展 B、改革 C、创新 D、实践 304、不属于解决我国名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名族平等 B、名族团结 C、各名族共同繁荣 D、民族公平305、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30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中国社会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理论联系实际 307、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A、加强党的领导 B、改善党的领导 C、统一党的领导 D、服从党的领导 308、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

A、角色失误 B、脱离实际 C、脱离群众 D、缺乏民族

309、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310、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 85、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坚持与时具进、求真务实 D、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11、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A、坚强党的思想建设 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312、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13、胡锦涛明确指出:事情、国情、党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是在()

A、党的十六大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3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不包括(0 A、科学执政 B、团结执政 C、民主执政 D、依法执政

315、中共制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16、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是()

A、加强思想建设 B、加强组织建设 C加强作风建设 D、加强制度建设

317、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

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求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需求 C、同教条主义做斗争的结果 D、马克先主义理论的与时具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A、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 B、同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

C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 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A、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D、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发理论 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功绩是()A、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D、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7、2002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利益之根 D、力量之源

8、毛泽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的文章是()

A《实践论》 B、《矛盾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的著作和讲话有()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召开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D、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10、1992年春,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曾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11、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决定因素是(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12、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要()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赋予创造性 D、敢于创新性

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0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质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15、民主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A、知识分子 B、小商人 C、手工业者 D、自由职业者

16、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A、民主的文化 B、大众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17、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B、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C、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D、工农联盟

18、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C、自我批评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9、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主要包括()A、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起来 B、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C、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 D、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20、所谓“四马分肥”是指()

A、国家税收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红利

21、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思想观点()A、都是唯物论 B、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C、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D、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了()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

24、发展生产力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A、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B、共同富裕是发展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C、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D、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互为条件

23、发展生产力()

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C、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4、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

A、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B、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在生产力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25、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是党的根本()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工作路线 D、基本路线

26、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是()

A、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 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C、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D、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

27、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A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C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D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

C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决定的 D它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29、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A城镇化B公有化C市场化D国际化 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A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包含()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因为它规定了我国()A走什么道路B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C由什么样性质的政党来领导D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3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不是对抗性的矛盾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4、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在这方面贡献是()

A推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B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C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35、“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殖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3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

A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B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C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D现阶段经济不发达的权宜之计

37、实行对外开放()

A是有风险的,但我们有能力克服 B、对外开放不会有什么消极影响

C、会导致资本主义 D、会导致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38、我国经济特区的主义特点是()

A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为主B着重发展向往行经济C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39、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广合作

40、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两者的()A、经济基础不同 B、国际环境不同 C、根本任务不同 D、主要矛盾不同

4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行国家是()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B、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C、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D、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4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这是坚持()A、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D、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43、我们必需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优化产业结构要()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B、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

C、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D、提高消费品加工业的数量和质量

44、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4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

A、它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C、农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份发展提供劳动力 D、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46、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不包括(0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运输业

47、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A、乡风文明 B、道德高尚 C、村容整洁 D、管理民主

48、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A、人口的关系 B、生活的关系 C、资源的关系 D生态环境的关系

49、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决策主要有()A、推动西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0、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

A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B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D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51、国有制经济包括()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B集体经济C股份经济D国有经济

52、就国家而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公有资产在全国所有地方、所有产业都必须占优势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53、股份制经济()

A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B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用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

A股份制经济B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C港澳台投资经济D外资投资经济

55、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B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56市场经济在不同德 社会制度下,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市场经济的共性表现为()

A企业是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B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宏观经济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D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 57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8、按劳分配原则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唯一的分配原则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主要的分配原则

59、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意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

A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B按劳动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C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D提供信息技术等获得的收入

6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是()

A以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D全民所有制采取国有制

61、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是()

A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B实行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结果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D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实物发展的规律 62、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

A商业保险B基本养老C基本医疗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A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科学的表明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状况B更好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C更全面、更明确的体现了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D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64、人民代表大会的鲜明特点是()

A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B是“议行合一”引起来的政治制度C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利机关D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65、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

A民主选举B民主决定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

66、我国的政治体制,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A政治制度B领导制度C组织制度D工作制度 67、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是否增强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C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D党的领导是否得到加强和改善

6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A分时期B分步骤C有领导D有秩序

69、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70、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7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在于整个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72、文化要坚持()

A贴近实际B贴近市场C贴近生活D贴近群众 7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7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包含()A民族意识B民族心理C民族品格D民族气质

75、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A伟大的抗洪精神B两弹一心精神C抗击非典精神D青藏铁路精神 7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以改革为动力B以体制机制刨新为重点C以发展为主题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7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包括()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78、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制是()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B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D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79、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诚信友爱是()

A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B社会保持安定团结C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D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80、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

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B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C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80、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的有()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C坚持改革开放D民主法制 82、国家的统一有利于()

A社会安定进步B社会经济发展C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3、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事实有()

A发动清朝战争,同时派兵侵占台湾B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C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其军事保护伞之下D不断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主张了台湾分裂势力 84、“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存主要是指()

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在台湾保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不变D在台湾保持两党关系长期不变 85、“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的含义是()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B大陆和台湾属于同一个中国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D坚决反对“台独”言行

8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是()

A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B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87、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发》、说法正确的是()A、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C规定了台湾实行两种社会制度D规定了大陆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88、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人民血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B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C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贡献 89、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

A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的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D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是一个也没有解决 90、下列不属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

A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B单极与多极的矛盾C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D一个超级大国和多极力量并存

9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

A生产的全球化B交换的全球化C分配的全球化D消费的全球化 9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A平等的全球化B平均的全球化C共赢的全球化D共存的全球化 93、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冷静观察、稳住脚步B沉着应付、韬光养晦C有所作为,善于守拙D坚决不当头 94、和谐世界应该是()

A民主的世界B和谐的世界C公正的世界D包容的世界 95、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有()

A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C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支柱

96、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

A先进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C加强党的建设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97、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方针是()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98、中国共产党是()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

99、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

A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C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D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00、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要做到()

A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宝贵经验B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C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D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101、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 A公平执政B科学执政C民主执政D依法执政 102、加强党的建设应包括()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经济建设D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三 简答题论述题 含多选 简答、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P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的表现:①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共同显著特点极其重要意义。(P6-8)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共同显著特点:①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的智慧的结晶;②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③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名族特点和名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名族化。

3、简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9)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借方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活的灵魂。(P11-15)

答: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①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②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③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④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5.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5-19)

主要内容(书)答:(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①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②历史根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③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P20-25)

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P25-31)

答: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要内容:①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是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①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继续深化改革开放。④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36-40)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P43)

⑴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⑵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4.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P43-45)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⑴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⑵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⑶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⑷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基本特点。(即: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P46-47)

答: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2)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据着明显的优势。(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48-52)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A.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彻底;B.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增强无穷的革命力量;C.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部门,便于组织起来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B.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准间过度到社会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纲领,即:没收封建土地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P53)答:(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2)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提供了客观条件。

(3)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 长期存 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53)答:(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①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 ② 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6、党关于农村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及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平赎买政策的意义。(P64~66)答:(1)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合作化的方针政策主要包括:①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起来;②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③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④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2)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意义:①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创举,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7、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P66~68)答:(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③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及其特点。(P76~79)答:(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显著特点:①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②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③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④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80~81)答:(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试述发展才是硬道理及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82~85)答:(1)发展才是硬道理贯穿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①中国发展的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②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自己的发展;③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考我们的发展;④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①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③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4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P85~87)答:(1)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原因在于:①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②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③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P88)答:(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P93~95)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2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P96~98)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①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②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③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P98~99)答:(1)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当前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中中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P101~102)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P103~105)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党和和国际的生命线,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家的中心。(2)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P105)(了解)答:(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名组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7.如何正确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P106)

答(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而共产主义必须是分阶段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区别,又有联系,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事先准备必要的条件。(3)共产东热必须有远大理想,坚持最高纲领,但必须扎扎实实得做好现实工作,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而奋斗。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P109~111)答(2)邓小平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 ① 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②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③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同一起来

④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2.问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P112)答:(1)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原因在与:

①就国内来说,原有的经济等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就国际环境来说,原有经济等体制不适应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快速发展的信趋势。(2)改革开放式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是:

①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任命富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②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式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①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2)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3)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2)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稳定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长期稳定;

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它与对外开放有什么关系? ① 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② 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③ ④ 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 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失去独立自主的权利。

所以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绝对不能动摇的,是我们的基本的立足点。(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我们要强调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①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相辅相成,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②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师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③ 对外开放可以加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4)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

1.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内容是什么?(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1)“两个坚持”就是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化工业道路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2)“三个转变”是指: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促进增长又主要依靠物质支援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经过、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结合

5.为什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农业是国名经济的基础,他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农场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③农业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④农业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等(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32(3)乡村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应,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持

7.简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意义。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使各地更好的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民族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9.如何做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支援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④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

(2)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着重要的作用:、① 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展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利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 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 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 ④ 非公制经济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引进外资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涛,而是资

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③ 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原则

(2)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与分配的原因是什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多种分配方式

6.如何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如何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必然性。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闲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①示范作用。②帮助作用。③带动作用

(3)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的措施:

A.保护合法收入;B.调节过大收入;C.取缔非法收入

7.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作用?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等。

(2)当前,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了解)

①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②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试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72-173)答:(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更本保障。(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34(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我国的国体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P173-174)答(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① 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人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地表明了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状况; ② 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③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

为什么说我们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表现在 A. 性质相同。B作用、职能相同。C.历史使命相同。

3.我国的政体及其鲜明特点的主要体现。(P175-177)答:(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适应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4.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P177-179)答:(1)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

① 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②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③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己机关的权利有哪些?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民族区域自治度是中国的实际国情决定的:

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建立单一制度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要求。② 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错的,早已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③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征:

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的 ② 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地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③ 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 ④ 作为国家一级的地方政权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⑤ 一切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宪法守规定的总原则,坚定的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履行宪法所规定的义务。

6.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民主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35(1)民主是以个历史的范畴,它即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阶级社会的生产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2)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3)民主作为国家制度,要使它臻于完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辛和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

7.怎样推进政治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②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 ③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2)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①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②完善法律制度,③完善司法体制机制,④建设服务型政府,⑤ 深入开展党风严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8.简述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

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辩证统一

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③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依法治权

④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⑤依法治国的和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9.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确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原因在于:

① 培育“四有”公民,是对民族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②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前提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③ 培育:四有“公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②坚持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 ④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⑤坚持双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相互关系及为什么要抓住核心价值体系。(P202)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 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 培育和弘扬和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为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P203)答:(1)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观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

(3)马克思主义的曲折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考验,将使马克思主义更健康的发展。

4、.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208-211)(了解)答:(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①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 ②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我国具有充分社会条件; ③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①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进客观要求;

②这也要求国家和集体要重视和依法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③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①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的崇高感情的体现,历来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推动我过社会历史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和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③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P220)答:(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还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主义社会性质的和谐社会,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及需遵循的原则。(P223-224)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①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② 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③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 ④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 ⑤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 ⑥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P225-227)答:(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

①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视线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 两制并存。③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④ 解决台湾问题,视线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可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2.江泽民、胡锦涛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及胡锦涛提出的构想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① 答:。

⑵胡锦涛在新形式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① 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② 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③ 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④ 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⑤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⑶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 ① 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② 加强经纪商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③ 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④ 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邓小平对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⑴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 ① 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② 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③ 世界京津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的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④ 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制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⑤ 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⑵发展问题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原因在于: ① 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与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② 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的基础; ③ 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2.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⑴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

⑵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⑶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答:独立自主和平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关系的根本依据。

⑴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国家事务的原则。

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⑶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⑷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家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外交政策宗旨。(P256~257)答:(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熟路新的安全观念,奴隶营招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P269)(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意义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①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真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1)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2)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3)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具体措施是:

①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②要改革、改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③要进一步结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放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者两大历史性课题。

6.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认识党群关系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①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③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区,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①党必须保证正确决策和决策执行符合最壮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党必须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管理的约束机制;

③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7.简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40(1)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①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 ②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部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 ③ 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8.如何理解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讷讷管理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时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①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之一市场经济的能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④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⑤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整车,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2)先进性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①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 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

毛邓观后感资料 篇3

创新精神需要制度保障。近年来,新中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正式颁布,编制核定办法和教师资源配置机制不断完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校核编定岗、建立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制度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完善了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通过绩效工资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秋季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鼓励优秀青年学子上师范,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基层特别是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师资。

方式民主化标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没有将自己的民主实践上升为自觉的理论高度来大力阐释有关。教师强则民族强,教育兴则国家兴。

回首往昔,教师地位逐步提高,展望未来,教师使命任重道远

2014 毛邓三期末复习题 篇4

单项选择题

1.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古田会议C.中共七大D.瓦窑堡会议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可持续

3.首次科学阐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一致性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利用B.保护C.限制D.赎买

6.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

D.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7.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是()

A.劳动者B.劳动工具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

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发展生产力B.坚持改革开放C.以人为本D.构建和谐社会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的主线是()

A.经济结构战略调整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C.发挥人力资源优势D.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11.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始终是()

A.基础设施问题B.教育和科技问题

C.“三农”问题D.工业化问题

12.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利率机制

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

14.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A.民主集中制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社会主义D.国际主义

16.民生之本是()

A.分配B.教育C.就业D.医疗

17.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贫富不均和强弱不一B.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1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

A.国际社会B.台湾当局C.台湾人民D.海外侨胞

1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改革与开放D.稳定与和谐

20.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

A.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B.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C.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D.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2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4.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2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26.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社会主义C.爱国主义D.国际主义

27.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

A.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发达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资本主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

A.宗旨决定的B.性质决定的C.路线决定的D.纲领决定的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于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A.国有经济B.公有制经济C.股份制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

30.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计划手段

31.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周恩来

3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可持续

33.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理论体系的文献是()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井冈山的斗争》D.《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3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议会斗争B.经济斗争C.武装斗争D.罢工斗争

3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利用B.保护C.限制D.赎买

36.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是()

A.生产力落后 B.人口多 C.商品经济不发达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7.邓小平首先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A.仍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B.应当发展生产力

C.还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D.还存在着阶级斗争

38.邓小平曾经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

A.生产力发展B.综合国力提升

C.公有制得到巩固D.按劳分配得到贯彻

39.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放在首要地位的是()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服务业

40.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A.独立自主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在全国各个地方和行业,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不断上升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A.生存权B.发展权C.政治权D.文化权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B.艰苦奋斗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以改革为动力B.以发展为主题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10.新时期统一战线所包括的两个范围的联盟是()

A.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B.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D.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5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48-51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P51-52

4.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84-85

5.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P112-113

6.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P115

7.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144-145

8.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P193-194

9.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P249-250

10.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255-256

上一篇:别等天上掉馅饼下一篇:我对老师的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