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工作总结

2024-10-12

初一语文工作总结(通用13篇)

初一语文工作总结 篇1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初一数学备课组第一阶段工作小结

陈志平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进第九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学工作已渐入佳境,由于期中考试就要来临,老师们工作都很繁忙。回顾这过去的两个多月,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作如下阶段性工作小结。

1、在预备周,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制定好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学校教务处的工作要求,定好本学期工作思路,作好全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严格落实教学的五个环节。每周星期二的第一节和第七、八两节都准时召开备课组工作会议,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这个时间段,我们既有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又有对下周工作的安排和任务布置,也有对学校工作要求的传达。本学期第二周开始就按照计划在课组内开展公开课,目前为止已有陈佩弟、严木章、魏爱根、成社喜戴浩、凌波、蔡华明、李双进、吴晓峰等九位老师上过公开课,而且沈宝民老师还承担了对全校老师的示范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沈家平老师承担了全市对外公开课的教学工作,目前,在科长封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

对于组内的每一节公开课我们都能及时用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量化评价,并在集体备课时先由授课老师说课,再集体评议,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活动,由中心发言人作中心发言,然后按新课标要求,集体对教材进行分析,同时落实下一周的教学进度和重、难点,务必做到备课活动内涵丰富,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践分析,教师们收益良多。

2、由于我初一年级年轻教师多,共有7个新教师,我们初一级按照学校的布置,要求年轻教师先听课后上课,现初步统计,所有的年轻教师听课最少的都有18节,多则达到28节。为防止对薄弱教师的调控力度不够,我们初一级部三个数学小备课组都要求每天有一个小集体备课时间,在此时间段内对当天的工作作详细安排和说课,具体做法是每天由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余老师补充,老教师把好关。

3、组织好每周的周测工作,对成绩及时作好统计和对比分析。在每周的工作中,经常召开小备课组长会议,要求他们对组内的薄弱老师盯紧些,多些鼓励和帮助。

4、积极备战月和期中考试。我们初一备课组在第二周就成立备考小组,未雨稠缪,早作规化,在第四周把月考内容作了一个知识点的罗列,印发到每一个教师手中,并有步骤地印发四套练习卷,要求各小组长把好关,复好每一个知识点,用好每一套卷,做到全批全改。辅助学困生学习于2月20日正式全面展开;对于下周的期中考试,老师们也是积极备考。

5、第二课堂活动正常开展,受到学生好评

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数学竞赛辅导活动,并且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人数的调整,精简了学生队伍,老师上课更具有针对性。

6、初一数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的备课组。课组内的成员谦虚谨慎,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风气浓厚、热烈。老教师毫不保留,年轻教师虚心学习。老教师中的蔡华明、戴浩、陈汉文、陈志平、成社喜、沈保民、韩广昌、李双进、谭焯,年轻教师中的詹培新、杨关福、沈加平、严木章、魏爱根、杜林、陈佩弟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年轻老师的虚心好学,老老师的耐心辅导,在每次接到上级布置的任务时,每个教师都能按时完成,这与三个小组长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

7、成立了数学中心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组、周测命题小组、年级辅差小组、数学科研小组、试题分析小组和数学竞赛辅导小组;特别是在第一次月考后,又成立了听课小组,由陈志平、蔡华明、韩广昌、陈佩弟组成,专门对教学能力比较薄弱的老师跟踪听课,进行指导,对于年轻老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8、不足与反思:科研促教力度不够,理论指导实践方面要加强。有些教师备课还不够认真,所备教案普遍不是详案,课组内相当一部分老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的加以改进和提高。2006、4、12

初一语文工作总结 篇2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 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 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 却很热衷于朗读, 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 初一的语文教学, 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 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 既能受到熏陶感染, 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 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 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 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 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 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 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 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 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 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 学生朗读课文时, 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 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 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 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 学生朗读时, 教师应专心地听, 朗读之后, 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 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教师, 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 可想而知, 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 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又会如何?

其次,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 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 对不同的课文, 朗读时的轻读 (~) 、重音 (·) 、停顿 (较长“/”、较短“//”、更短“///”) 、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 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

如朗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 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 读作“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因此, 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 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 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分词义的作用, 如“过年”与“过年”, 前者是“明年”之意, 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 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 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朗读课文, 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 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诚然, 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 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 且掌握好速度 (广播速度每分钟200字) 、富有节奏感, 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 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 通过朗读触摸心灵, 引起共鸣, 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 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 发挥了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再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 循序渐进, 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 即阶段性, 对学生来说, 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 较高要求———顺畅朗读, 最高———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 表情达意→速度适中, 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 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谈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 篇3

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地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至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教师,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便可想而知。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

又如朗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

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区分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假如教师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广播速度每分钟200字)、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发挥了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最后,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训练方式。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以齐读作为朗读的重头戏来抓,齐读在初中占压倒优势。当然,认真使用齐读,恰当安排,精心指导,可使训练面广,加强朗读气势,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滥于齐读,也明显体现出它的不足,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学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响亮顾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初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4

我们初一语文备课组由3人组成,俩位男教师,一位女教师。半学期来,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在年级组各班主任的配合下,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功能。使初一语文教学质量较前有较大的提高。

团结协作、相互尊重、不断切磋是我们备课组活动的一大特色。全组教师没有发生过教学及管理之外的任何口角。而在有关业务上、语文问题上则又充分“争鸣”有些具体语文问题之争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十分活跃。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细心指导。年青教师对老教师十分尊重,发挥年轻人的特长,帮助老教师做好部分工作(如打字等)。关于如何突破难题,老师们不仅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上讨论,在其他时间这种探讨也时常进行,正是这样,才使得八个班级齐头并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紧张有序、步调一致、科研领先是我们备课组工作的另一特色。我组陈峰老师除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外还主持学校教研工作。虽然工作繁杂,但他从不在业务上摆出主任架子。从备课,写教案到练习作业的批改他都一板一眼地做好。并始终以一个普通语文老师的身份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紧张的工作,从不影响他参加备课组活动,反而经常提醒他人参加活动。担任两个班教学工作的陈丽凉老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备课组活动从不缺席。学校、教导处及教研组、备课组布置的工作。我们备课组无一拖拉、补差、提高、竞赛、阅卷等学校统一布置的工作,百分之百的按时完成,即使有时出现反复,加班加点也不落后。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突破,练习、测验等主要工作全组步调一致。研究课、公开课、教科研论文等件件工作积极参与,无一空白。

合作、竞争、交流,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不做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这在我们备课组早就达成共识。在合作问题上,我们形成体制:①课堂教学资料共享。②单元练习包干制。学期伊始,备课组会议订好每个单元考卷、练习的出题者。定好时,人、量。每个成员届时都会认真完成。③大考复习主题制。大考复习以知识块状进行,每一块状为一主题,而没一主题也定好时、人、量。半学期下来,备课组成员均感到:“合作,使我如此快乐。”合作,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学生,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事实上,本备课组成员均为争强好胜之“徒”,激烈的竞争使得每一个备课组成员都快马加鞭、丝毫不敢懈怠。“嗨,你有什么绝招?”“我最近天天让他们享用美文盛筵。”此类毫无保密意识的对话在我们备课组也经常听得到。因为经常交流,所以我们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只要哪个老师有了新招,备课组成员都会争做实验,回过头来,再来交流心得。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本备课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课文朗诵活动、写字活动、课本剧表演、古诗朗诵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实现了美好情感的自我教育。

初一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5

在各科教学工作中,教师都应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本文是由工作总结网教师工作总结频道为你提供的《》。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

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二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积极参与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总之,在本学年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高岭中学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

岑溪市水汶华侨中学 潘志宏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积极参与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初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6

现在,网络授课也进行了一段时间了,自己在工作中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为了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此对自己这段时间的网络授课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个人进步

在网络授课,这对我来说也是个非常新奇的工作方式。面对摄像头这视屏中的学生们,一开始的时候怎么都感到不习惯,不适应。甚至有的时候在讲课的时候不知不觉有不少的同学溜号都没能看出来。而且因为是在家里,有很多的同学们也都没有紧张感,导致课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认识到这点后,我开始在工作中进行一些工作方面的转变。

首先,我加强了自己对授课软件的了解,参考之前培训的视屏,以及网上的讲解,我在短短的x日的时间里,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软件的运用。同时也对自己的使用方式进行了改进,让同学们能更加的看清重点内容的板书。

其次,自己也开始适应在屏幕前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加以纠正,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更加的有效率。

二、工作的情况

在这段时间的网络授课中,我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家中的学生们,更加的开朗,也更加的没有拘束。在回答问题上也更加的积极了。但是也正应为如此,学生的管理上也渐渐的麻烦起来。尤其是面对初一的同学,我们教室的管理能力在隔着一个屏幕后也下降了一个等级,这让维持好同学们的状态很费功夫。

三、工作的问题和改进

面对网络授课,不仅仅是老师,许多的同学也不适应。初一的同学们本就需要管理,但是隔着网络,老师们在管理上也有很多的漏洞。认识到这点后,我开始和同学以及家长们沟通、交流,做好学校和家庭的沟通,让同学们认识到现在上课的重要性!并且让家长们也在家督促学生学习时的状况,管理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初一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素养 篇7

一、丰富课堂内容, 扩大课堂容量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尽可能多地引入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对他们成长有利的教育内容。如讲“孟母三迁”、“乐羊子妻”、“管宁割席”的故事。有时引进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介绍新闻、科研动态, 甚至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剧……这样丰富多彩的内容, 学生们一定会乐于接受, 乐于参加活动。这一做法又正好和时下提倡的“大语文”教学的要求一致。

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要结合授课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在教学《春》时可以放录音, 让他们跟读, 进行朗读比赛;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让他们分角色表演, 编课本剧演出, 当然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板书时, 也可以将手写与幻灯投影相结合。以上种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紧密关联的。一些语文学习落伍的学生, 并不是从来就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是因为他们屡考屡败。只有失败的痛苦, 没有成功的欢乐, 致使他们兴趣之火熄灭, 与语文为仇, 不愿听语文课, 不愿看语文书, 不愿做语文作业。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 就必须经常给学生予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一次课堂回答问题的表扬、一次难度不大的测验、一次针对他们特长的小竞赛……都能极大的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例如, 初一上学期, 我班的张倩同学在期中考试中成绩排在第十五名。她自尊心强, 拿着卷子愁眉苦脸, 不高兴地长叹了一口气。这时, 我看到她的表情, 便走到她跟前鼓励她说:“张倩同学, 你考试成绩大有进步。知识掌握得较牢固, 应该为你的进步而喝彩!”说着, 她身边几个同学为她的进步而鼓掌, 张倩也露出笑容说:“我是进步了, 可还想争取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四、开展课内外竞赛活动

在竞赛状态时思维的效率要比平时高得多。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 能够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开展竞赛活动, 像记忆力竞赛——背诵诗词、散文, 看在相同的时间内, 谁记得多, 记得准;口头作文竞赛, 看谁文采好, 有条理;朗诵竞赛, 看谁读有感情, 发音清楚准确;书写竞赛, 看淮写得快, 写得好;讲成语故事竞赛, 看谁讲得细致、讲得生动……这些活动,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学语文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 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自控, 从而保证智力活动的进行并受益终生。因此,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尽快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非常关键的。

1.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依赖的倾向, 把自己看成学习主体, 养成主动探求新知识、独立思考的习惯。如, 预习的习惯。上新课前, 让学生查阅资料, 互相交流课文知识点, 不懂的再问老师。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培养学生课内默读、朗读课文的习惯, 课外阅读散文、诗歌、小说等课外书的习惯, 同时包括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查资料、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包括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写作格式, 注意素材的积累, 细心审题, 勤于练笔等。如, 我在教完课文之后,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作文选, 结合写作实际出题让学生练笔,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让学生养成听说方面的习惯, 包括积极主动发言进行说话实践, 注意收听收看节目, 储备语言信息等。

5.让学生养成自练、自测、自结的习惯。如, 我上完每一课或每一单元后, 就让学生参考资料出自测题自做, 提高学习成绩;有时让学生出题互测, 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1.优化学习环节。

让学生掌握常规性学习方法。如:明确学习目的, 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 遵循学习规律与原则, 适应新的环境与条件等。

2.掌握知识, 形成智能的基础性学习方法。

如教完课文后,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内化等。

3.介绍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迁移法、网络法、标记法、程序法、笔记法、逆向法、讨论法等。

在学法指导中, 一定要遵循讲求实效、循序渐进、注重交流的原则, 要求他们掌握适合自己学习的有效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素养。

总之, 我们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认真分析, 对症下药, 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把“教学生学会知识”上升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层面上来。只有如此, 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才会广泛而扎实, 他们以后的学习才能如顺水行舟取得高效高质。

参考文献

[1]尹淑春.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朗读[J].黑河教育, 1998.5

培养初一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篇8

【关键词】 语文 学习 习惯 综合 素质

夸美纽斯曾说:“要去形成或培养一个人的品性和习惯,一定要在他尚未定型、柔弱的时候去形成。”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大门,一切有待塑造。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让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是这样培养初一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第一阶段为初一年级上学期,主要训练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学习的行为规范,诸如工整书写的习惯、大声朗读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经常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的习惯等;第二阶段为初一下学期,主要训练学生智能方面的习惯,诸如课内做笔记、课外主动阅读、读书摘记、写生活随笔或写周记的习惯。

一、工整书写的习惯

2009年中考,桂林市的中考改卷采用无纸化阅卷,这对书写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字如其人,从字的书写,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做人态度。语文版的初一上学期的语文课本的第一单元中有“写字——楷书与行楷”,第四单元中有“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由此我按教材来上好写字课,严格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即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还须做到“八个字”;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平。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均要求用正规的硬笔书写纸来练习。在练好基本笔画后,才让学生练习正楷字;在练习正楷字有一定基础时才引导写行楷字,以提高书写速度;有机会时组织学生参加桂林市硬笔书法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成就感。

二、大声朗读的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一阶段要特别注重培养大声朗读的习惯,在早读课或每节语文课的开始5分钟,老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分男女声朗读、个人领读等;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有利于老师开展课文教学,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自习或班会课上,可以多组织诗歌朗诵小组比赛活动,各小组每周评比一次朗诵之星,在比赛之中让学生找到成就感。

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初一上学期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课前预习,老师要布置相应的预习题,让学生知道该查哪些生字词的注音和词义,该思考哪些预习题,课上用3分钟进行字音词义的抢答比赛:课后布置相应的复习题,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只有形成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四、上课勤思考、勤举手、勤做笔记的习惯

初一年级,老师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上课要勤思考、勤举手、勤做笔记,老师精讲,匀出时间给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探究问题,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确课文重点难点,“学贵有疑,大疑有大进,小疑有小进,不疑则不进。”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开启学生智力,营造创新氛围,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举手质疑精神;除此,还应培养学生快速记笔记的好习惯,以便于课后复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五、课外阅读和边读边摘抄的习惯

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待于平时扎实的读书基础;老师可以根据语文新课程的要求,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一边阅读,一边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等,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比较厚的课外阅读摘抄本,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初一年级学生大多数尚不能自觉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对这种智能性的习惯,往往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比如可以采用家长签名和家长留言等方式来加以强化督促。

六、写好周记的习惯

中学课程科目多,天天写日记很难坚持,初一年级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写周记的目的是让学生勤练笔,勤写出自己的学习生活心得。初一年级上学期周记要求写350字以上,初一年级下学期周记要求写500字以上,班上设立作文角,把每周写得好的周记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也让同学们有成就感。有机会找一些写得优秀的周记推荐到有关的报刊上发表。

经过初一年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会逐渐走上正轨,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初一语文期中总结 篇9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语文最为三大主课,其分量不言而喻,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总结,以供大家对自我总结和反思进行参考!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

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

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初一下学期语文总结 篇10

基础成绩:58分作文成绩:34分

一.失分总结

(1)

四、20.(2)说明文阅读的解答,没有答道要点。(3)失分1分。(4)由于审题没有审仔细所致。(5)认真复习说明文的要点篇子。

(1)五.21【2】(2)文章大意的归纳没有归纳到要点。(3)失分1分。(4)日常的归纳方法没有完全掌握。(5)多做一些有关于大义归纳或段落归纳的阅读题。

二.作文

作文的基础分应为31分,而作文一直不好的我这次竟意外地得到了34分,这是让我稍微欣慰的。我认为这次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老师讲作文的时候我认真做好了笔记。但是,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涂改过多、修改符号使用不正确、字数过少等问题。在这方面,我会尽量避免。

三.得意总结

现在我的语文主要在单选题、默写和古文三个方面的根基比较稳固,主要是因为平时下的功夫比较多。让我在基础方面得到了58分的成绩,并在基础知识方面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正确率。

四.半学期学习状态总结

这半个学期总体来说是状态比较好的,比较有超越感、成就感的一学期(有点儿自恋)。

五.改进计划

初一语文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做好;初一新生;六种;“常识性”;衔接

中国分类号:G633.3

当小学生进入初一学习时,中学语文教师用注重做好六种“常识性”的衔接。这六种“常识性”的衔接指的是——

一、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师应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而初中教材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35%,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心中有数,通过教材对比,把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的语文衔接做好准备,在教学的弥补上有的放矢。

二、重视初一新生“喜欢语文”的衔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这是比较简单的事,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这就是一种挑战。如何才能使初一新生“更上一层楼”地喜欢语文呢?下列措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比赛、书法比赛、课本剧表演、好书推介会……这些不经意的举动,会让学生深深地爱上初中语文。无形中,就做好了初一新生“喜欢语文”的衔接。

三、做好学习方法培养的衔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地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如: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学生进入初一学习时,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利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如何选读、精读、批注;考试后如何正确检查等。

四、帮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使其心理健康“过渡”,使其学习顺利迈上新的台阶呢?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日记等方式,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向,不断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自我调整心态。指导学生写周记,是对初一新生进一步进行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可以指导学生写好反映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的周记,由此架起师生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平稳的衔接。

五、做好阅读教学的衔接

小学阶段,小孩子天性爱故事,并且幼稚单纯,表现欲强,对老师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也最强,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阶段,只要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并且掌握了初步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几乎没什么大问题了。所以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初一阶段,中学语文老师应对学生加强经典诵读的培养,及时复习巩固小学背过的诗歌文章,加深记忆,同时应加强初中乃至高中教材中经典古诗文的学习背诵,再者应充分利用“名著导读”的平台,有序开展中外名著阅读活动,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经典现代美文。在此基础上,应让学生们明白,通过记读书笔记可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概括能力的培养,完成词语的积累与赏析,从而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

六、做好学习评价的衔接

语文课上,小学教师教态亲切,讲课富有感染力,学生随时都在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升入中学,教师应当十分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否则就会使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也要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绝不吝啬任何一次表扬的机会,用鼓励代替批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应尽量抓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对学生的表现以鼓励为主。不放弃任何一次表扬的机会,例如在每次语文活动后,中学语文教师都要设置许多奖项,对学生进行鼓励。奖项要有“最佳口才奖”、“最具魅力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奖”、“最团结小组奖”等等,奖品可以有教师书写的励志名言的书签,奖状等。

初一语文工作总结 篇12

一、初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习惯

1.入学初进行书写规范教育。如标点的规范书写及应用, 书写的工整, 落笔、收笔的到位, 书写的美观等。在刚入学时,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五分钟时间来练字, 每天练五个字, 每个字练五遍。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始终要坚持指导, 检查学生的书写练习。在刚开始的两个月时间里, 笔者几乎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书写练习。书写有进步的给予表扬, 激励学生向写得好的同学学习;对一些进步不大的学生要及时纠正他们不良的书写习惯。经过一个学年的练习, 大部分学生的书写都能做到工整、美观、大方了。

2.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 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教师利用课堂传授阅读方法, 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每周的这一节课, 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关键, 所以这一节课, 笔者都会经过精心准备。在上课前, 笔者会准备好几篇文章, 印发给学生, 这些文章可以是寓言、童话、小小说、散文、诗歌等, 通过这些文章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传授阅读方法及做阅读笔记的方法, 同时告诉学生这些文章出自《世界著名童话》《伊索寓言》《微型小说》《小小说选刊》《读者》等等,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让学生课余时间能自己去阅读这些书籍, 从而扩大阅读范围, 增加阅读量。现在, 笔者所执教的班级里, 《读者》成了大部分学生必备的一本课外读物, 见到这本书必买, 见到这本书必读, 它已成为学生自身强烈阅读的需求。

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充分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具体的指导上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不同的阅读内容上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如读小说主要是浏览故事情节, 细读精彩片断;读诗歌重在浓情朗读, 背诵品味;读散文则在体验语感, 理解内在思想含义。

在阅读时间和做读书笔记方面, 也要有明确的要求。时间上, 规定学生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持之以恒, 雷打不动。在做摘记方面, 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凡要读书就要做读书笔记, 及时摘录精彩片断、警句名言或自己的感受。通过一年的阅读积累, 大部分学生都做有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3.及时检查督促, 广泛交流课外阅读经验。课外阅读, 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制度, 很有可能只是流于形式, 达不到阅读目的。为此, 笔者根据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 大致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制定相应的检测制度, 采用自检互查和抽查制, 两周一次进行阅读检测。在此基础上推选出几位优秀的学生在课上交流方法, 并从中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便给予及时的指导, 达到最优化的阅读效果。每半个学期, 笔者会进行一次读书笔记的展览交流, 优秀者予以表扬奖励, 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竞争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独立筛选有用书籍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单纯凭兴趣阅读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矫正, 读书的审美情趣也上了一个档次, 阅读理解及分析判断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有用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 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充分体现。不少学生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读书体会, 有的学生读到好书后还能积极向其他同学推荐, 在班级里形成了一个读好书, 交流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通过各种渠道, 扩大阅读范围,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1.由于我校没有建立图书室, 笔者只能发动学生自己建立教室图书柜, 每人捐一本书, 作为大家的公共图书。在班里成立阅读兴趣小组, 让小组的每个成员每月订一种报纸杂志, 要求小组成员所订的杂志不能相同, 让大家互相交流阅读。这些报纸杂志都是中学阅读所需的, 如《语文报 (初中版) 》《初中生阅读世界》《语文天地》《作文成功之路》《读者》等等。这样, 通过交换阅读就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 培养他们健康的阅读观,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平时在授课时, 采用见缝插针、抛砖引玉的办法。由于我校没有藏书, 在授课中, 涉及一些文学名篇名著时, 笔者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介绍其内容、故事情节、名句名段, 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 为以后阅读这些书籍打下基础。

3.每逢假日, 让学生去借一部长篇阅读材料, 规定阅读任务。在较长的假期, 要求学生读一、两部中长篇小说, 鉴于学生欣赏水平的限制, 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比较通俗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小说, 像中国近现代小说《红岩》《青春之歌》《骆驼祥子》, 外国的《葛朗台》《童年》《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等。

三、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读写结合, 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一则日记, 可以是观察日记, 也可以是阅读感想或体会。让学生写日记, 我们教师的习惯做法可能是布置得多, 指导得少, 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由于无话可写, 不能坚持每天都写日记。以读促写, 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指导, 学生有话可写, 他们就能坚持每天都写, 一天不写就感觉好像少了什么东西。在要求学生写日记前, 可以先把一些好的日记范文拿给学生阅读, 这些范文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学生每天有感而发的, 记录自己心灵的喜悦、烦恼的成长过程, 有的是观察日记、读书心得, 或者是对优美的句子、名人名言的抄录。有一位学生由于以前不知道怎么写日记, 一提到写日记、作文就头疼,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后, 他渐渐喜欢上写日记了, 其中有一篇日记还这样写道:“自从我喜欢写日记后, 我心中的各种烦恼好像少了许多, 是因为我有了诉说的对象———日记, 我可以把跟蚂蚁说的悄悄话写到日记里, 它就是我忠实的朋友, 为我排忧解难的朋友。”

其实, 在刚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时, 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用自己的话来写,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比如, 一周只要求三篇是学生自己写的, 其他的可以是抄录名段、名句、名言等。在学生还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时, 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初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初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班全体师生在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和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的积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并且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让大家能够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初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时间飞逝,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慨有很多,特小结如此。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初一语文教师年譬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是感到非常头疼的,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教师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例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上一篇:我迷上了童话作文下一篇:三课型教学模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