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每日一练题(精选2篇)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题 篇1
12月每日一练题集
57.(实务、单选)小王是被父亲遗弃的流浪儿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待了两年后,小王被安排到技术中心接受技能培训。小王认为这是救助保护中心不管他了,因此焦虑不安,对去技校学习没有兴趣。针对小王目前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介入的重点应是()。
A.联系技校老师为小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B.引导小王要自立自强,将来好自力更生 C.处理小王曾经被亲人遗弃的内心冲突 D.动员周围的同龄伙伴来劝说小王
58.(单选)某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来自某社区服务中心的几名社会工作者,联名撰写并提交了有关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从上述内容看,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要求其能够(A)
A.增进社会福利B.做好专业研究
C.加强行政管理 D.突出绩效管理
59.(实务、多选)某社区属老旧小区,社区居民中下岗工人多,经济收入低,社区内青少年初中毕业辍学在家或读职业中专的比较多,他们经常出没网吧或游戏厅。社会工作者走访了几个青少年家庭,发现亲子冲突较多,不少家庭担心孩子学历低,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整天无所事事,也可能会被某些不怀好意的人带坏走上犯罪的道路。针对这一现状,社会工作者适合开展的服务有()。A.开展改善亲子关系的教育活动
B.组织提升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交友小组 C.开展提升青少年职业意识和技能的职业交流 D.组织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小组 E.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网络
60.(多选)某街道办事处向某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年服务。该机构运用社会策划模式,根据辖区内 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的结果,计划未来五年在多个社区建立日间老年服务中心。上述做法体现了社会策划模式特点的有()
A.注重过程
B.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
C.注重自上而下改变
D.指导社区未来变化
E.强调提高居民能力
61.(实务、单选)服务对象周某向社会工作者小刘抱怨“别人总说我言行不一,其实我不是这样,没人明白我的苦衷。”刘说“在我印象中,你有时候说的和做的确实有些不同,是不是啊?”上述对话中,小刘运用了个案工作影响性技巧中的()
A.对焦
B.对质 C.建议
D.鼓励
62.(综合、单选).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组员会因为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的差异而产生冲突。这种状况往往出现在小组的()。A.工作开始阶段 B.中期转折阶段 C.后期成熟阶段 D.结束阶段
63.(实务、单选)一对无生育能力的人妇收养了一个遗弃的1岁女孩。3年后,养父因车祸去世,女孩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养母因无太多技能,收入也不高,无力安排女孩进行早教治疗,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下列服务活动中,社会工作者()。
A.向养母提供经济、康复等方面的帮助 B.安排女孩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寄养 C.将女孩送到儿童福利机构抚养 D.为女孩寻找新的收养家庭
64.(综合、单选)小组工作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动态过程。下列工作任务中,属于准备阶段的是()。A.商定小组契约 B.处理抗拒行为 C.制定小组规范 D.招募遴选组员
65.(实务、多选)社会工作在与服务对象商定了服务目标之后,就需要拟定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内容应包括()。A.确定目标的先后顺序 B.讨论目标的可行性
C.把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 D.选择介入的系统 E.选择介入的行动
66.(多选)某社区社会工作者,上门动员居民参加定期举办的邻里恳谈会,其中一位居民表示自己平时很忙,有空的时候会来。但据社会工作者的观察,这位居民有很多闲暇时间,针对该居民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适当的做法有()A.向对方承诺参加活动可以得到小礼品或奖励
B.委婉指出对方不忙的事实
C.向对方说明参加邻里恳谈会所需时间不多
D.在下次举办活动之前仍然邀请对方参加
E.分辨对方是否是找借口推辞 67.(综合、多选)某公益社团计划推行“小蜜蜂”公益行动,该行动的目标是把志愿服务与儿童保护工作 相结合,通过“徒步城市行”、“爱心义卖”等活动呼吁人们关注城市贫困儿童己在服务方案策划的问题认识和分析阶段,社会工作者应开展的工作有()
A.掌握城市贫困儿童数量、特点、分布等信息
B.制订公益行动的活动计划
C.配置公益行动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
D.了解人们对城市贫困儿童的认识
E.确定公益行动的目标对象
68.(实务、多选)社区康复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社区康复的活动是()。A.做好社区的计划免疫工作 B.为社区公共厕所加装扶手和防滑垫 C.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D.建立社区康复中心针对不同人进行康复训练 E.利用“全国助残日”在社区开展为残疾人服务的活动
69.(综合、单选)就读高中的志明近日沉迷网络游戏,常通宵达旦上网,成绩一落千丈。他所在学校的社会工作者找志明面谈,下列社会工作者表述中,采用忠告技巧的是()A.“你如果不改变上网习惯,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可能会留级被学校开除。”
B.“有新闻报道,经常上网的人很容易患上颈椎病。” C.“我也喜爱上网,但最近发觉视力差了,睡眠质量也差了。” D.“你已是高中生,也曾答应我改变上网习惯,要加把劲啊!”
70.(实务、单选)小红是位聋哑人,结婚十多年来,家里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但一直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一次丈夫酗酒后把她打得鼻青脸肿,小红越想越觉得这样的生活没希望,趁丈夫熟睡后,将丈夫杀死并投案自首。针对该个案,关于法律援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红没有委托辩护律师,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B.若小红没有委托辩护律师,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C.若小红没有提出申请,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D.小红家庭经济不困难,不能获得法律援助
71.(综合、单选)社会工作者小张为10名有逃学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小组活动。小张与与组员一起分析逃学的原因,其中组员小王发言时思想比较混乱,小张在小王发言后说:“小玉,你刚才讲了家里的基本情况和对老师的看法,下面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你不想上学的原因吗?”在上述过程中,小张运用了()的技巧。A.提供信息 B.自我表露
C.及时小结
D.归纳总结
72.(实务、多选)急诊室收治了一名从高处跌落而昏迷不醒的5岁男孩,在询问病史时,男孩的母亲语无伦次,护士发现男孩身上有多处旧伤,便请来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走访了男孩父母、亲戚、邻居、居委会和幼儿园,社会工作者此举的目的是()。A.诊断男孩的受伤程度 B.预估男孩的治疗结果 C.评估男孩环境中的风险因素 D.了解男孩成长经历 E.了解男孩的家庭环境
73.(综合、多选)小程最近失业了,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小程领取失业保障金应具备的条件包括()A.小程家庭经济困难,享受低保待遇 B.小程家庭成员患有大病,享受医疗救助
C.失业前小程及其所在单位已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障金满1年
D.非因小程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E.小程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74.(实务、单选)某校男生成立了一个“妆前妆后”社团,社团成员平时乐于助人,好打抱不平,但在社团活动中他们却喜欢涂粉底、粘假睫毛等,并把妆后照片放在校园橱窗及微博上。从研究角度看,这些学生属于()。A.问题青年 B.文化叛逆青年 C.正直青年 D.政治偏激青年
75.(综合、单选)某社区长期存在停车秩序混乱的问题,居民意见很大。社会工作者老林多次联络辖区内的公安、消防、物业等部门协商解决问题,社区的停车秩序日趋好转,居民之间因停车问题产生的纠纷也逐渐减少。老林的上述工作实现了社区工作中()的目标。A.提高居民社会意识 B.推动居民参与
C.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D.培养人文关怀
76.(实务、单选)社会工作者小王在社区走访家庭时,有几位家长反映想让他们刚上大学的孩子趁暑假期间多了解大学生活,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小王决定运用个人需求取向的政策开展青少年活动。他适宜采取的做法是()。A.邀请这些学生到社区活动中心,让他们讨论具体的活动计划
B.邀请有关专家进一步了解这些学生需求,策划具体的活动 C.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帮助这些学生 D.自主设计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77.(综合、单选)老杨自从前年退休后一直很不习惯,社会活动减少,后来发展成经常为小事与妻子争吵,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社会工作者小王家访时,老杨吐露了自己的苦闷。针对老杨的情况,小王制订了服务方案。根据老年发展阶段特征,小王最宜提供的服务是()
A.引导老杨参与社区活动B.引导老杨改变个人性格 C.协助老杨处理负面情绪 D.协助老杨增强独立意识
78.(实务、多选)社会工作者在分析社区需求时,要区分四种需求的类型:感觉性的需求、表达性的需求、规范性的需求和比较性的需求,下列表述中,属于感觉性需求的有()。A.残疾人反映说“我们需要有一个康复训练室” B.老年人反映说“我们希望有一个老年人健身活动中心” C.社区建设专家说“社区需要一个健康教育中心”
D.所有的居民反映“我们社区卫生室的医疗水平和设施都不如其他社区”
E.卫生部门的人说“社区卫生服务要硬件、软件两手抓”
79.(综合、多选)80岁的老李丧偶三个月后,结识了离异的老张,并欲与其办理结婚登记,遭到了子女们的强烈反对及阻挠,老李的子女提出双方老人可以共同生活,但绝不允许办理婚姻登记,否则他们不再承担瞻养与照顾义务,并会要求老李搬离由他承租的房屋。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李可以子女侵犯了他的()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婚姻自由权 B.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权利 C.生活保障权 D.享受家庭赡养的权利 E.住房权
80.(综合、单选)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康复服务应当以()为基础。A.残疾人家庭 B.康复机构
C.福利性单位 D.社区康复
浅谈高三复习中的“每日一练” 篇2
一、学生完成“每日一练”的必要性
1.了解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提高复习效率
试题是对考试大纲的最好诠释。《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是通过高考试题来体现的。老师通过系统的复习把《考试大纲》告诉学生“考什么”,学生通过完成“每日一练”的高考题知道“怎么考”和是否复习到位。
2.知识点的掌握
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其目的首先是为了高考。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同学除了跟随老师按计划进行系统的一、二轮复习以外,还要针对自身情况,对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突击训练。学生通过完成“每日一练”进行自主选题,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2班的一位同学以前对光合作用部分中的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无法从文字和图表题型中准确判断,通过“每日一练”,连续几天选择该部分历年高考原题加以练习,最后终于将这部分知识彻底掌握了。
3.时间的保证
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每天花在生物上的时间很少,导致生物成绩不能有效提高,甚至出现下滑趋势。通过完成“每日一练”,至少使学生能够每天有10~20分钟的时间投入生物学科的学习上。
4.效率的提升,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做到了熟能生巧
学生通过“每日一练”完成一些习题时往往会发现自己以前解答过,但在这一次解答该题或类似问题时,还会发现以前不曾注意的考点或解答方法,拓宽了自己对同一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宽度,同时也能使一部分题的解答过程方法更加精练。
5.审题、解题作答能力的提升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好几个“寻找”以提高审题能力: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找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找题目中的给出条件、隐含条件;找图表、数据、曲线;找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点、交叉点、切合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的规范性答题,培養生物语言的习惯。在完成“每日一练”的过程中,若发现学生有不规范的用语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指正。教师对不规范用语视而不见就会助长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随意性,而教师的严格要求则可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答题风格。
二、学生完成“每日一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生每日交上来的作业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红色“?”,这是我在布置“每日一练”时留下的要求,对自己在解答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上符号,以便老师在批阅过程中作出解答。第一天的作业第二天早上由课代表收齐后交给老师,老师及时对所交作业进行检查和答疑,能书写在书面上的,写出解题思路后再由学生完成,如个别题目太难或提出问题的学生难以通过书面理解,老师必须及时通过课间时间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答疑。
三、学生完成“每日一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无针对性和计划性
有的同学选题无针对性和计划性,随便翻到资料上的某一页某一题就做,未能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有效选题练习。同时还存在以下现象:重文轻图、重难轻易、重大轻小(忽略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重选轻简(简答题中不少题都给了学生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了一定的情景,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的审题和规范作答能力)、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
2.解题时不总结规律
解答过程中未进行充分拓展,未按要求进行规律总结,存在就解题而解题的现象。
四、学生完成“每日一练”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1.老师必须讲清回归教材的重要性,同时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件事情
“每日一练”应以追求质量为先,在过去的高考试题中去寻找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在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综合素质的高考中,题目越来越灵活,复习时根本无法保证在茫茫题海中猜中题、押中题,但只要考生把基本功打扎实,就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每日一练”不等于传统的题海战术,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每日一练”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对高考考点的理解和掌握。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必须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
2.对学生的复习选题盲点进行指导
教材中的非主干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一般较少。如生物进化理论,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就不高,但不等于不考,同时多年没有考的内容,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复习。
3.适时、适量帮助学生增加解析的饱满度
教师可帮助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加深拓宽,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在指导学生通过完成“每日一练”进行复习时,对试题的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头脑中)。
(1)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2)这些知识和能力是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怎么考的?
(3)此一类型试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举一反三)
(4)出示试题的答案。
4.指导学生在考试范围内选题
对于一些已实行课改的地区高考题中出现的非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预先给予删除,避免学生在这些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五、“每日一练”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相长,我在每天解答学生“每日一练”中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它能使我们教师进一步熟悉高考考点及考题特点,明确学科教学方向,更好地适应高中教学要求,进一步推动教师基本功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