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

2024-09-23

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精选5篇)

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1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1997年7月11日,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到省人事厅任厅长、党组书记,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全厅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我在人事人才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下面,我将履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书面汇报,不当之处,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我到人事厅工作这五年,正处于世纪之交和跨入新世纪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我省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宽裕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级人事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按照人事工作“两个调整”的改革思路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开展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人才规模有长足的发展,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截止2001年底,我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各类人才41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达到152万人。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都居全国前列,人才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五年来,我和全厅同志一道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人才战略,初步构筑我省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才争夺大战的冲击,全省上下,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各有关方面,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全社会对人才是第一资源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为了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创建我省整体性人才开发机制,1998年我们把制定跨世纪人才工程的总体框架和相关政策作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调查研究,在充分吸纳,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报送省委、省政府的送审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主持修改讨论,并作为“三讲”的一项重要成果,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苏发[1999]19号。这是指导我省构筑跨世纪人才工程的一个综合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19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我们又抓紧制定了有关配套政策,省政府先后下发《江苏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若干规定》,《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江苏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省工作,我厅还与省教委、省公安厅联合下发了《江苏省引进优秀人才工作实施办法》。近三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我厅代拟以省委、省政府或两办名义印发的文件共9件,以厅名义下发的文件182件。各地、各部门也千方百计地培养人才,下大力气留住人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对江苏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全部放开;引进人才来我省创业享有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工资待遇可与用人单位协商从优确定;引进人才的配偶安置、住房、子女入学等从优解决。许多突破性政策的出台,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推动人事人才工作与时俱进

一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工程,带动全省人才高地建设。

为了增强我省高层次人才竞争能力,构建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我们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一是会同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333人才工程”。按照《江苏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的要求,1997年初,我们配合省委组织部,共评选出“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116人,其中第一层次的33人,第二层次的305人,第三层次的2778人。其中,有2名培养对象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培养对象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5名培养对象被评为部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去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发[2001]4号,在原有的“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的任务目标。通过“333人才工程”的实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高层次骨干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组织实施“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工程”。2000年根据季允石省长对构筑人才高地提出的“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几个领域,有所突破,形成若干高峰”的要求,我们通过缜密思考,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按照优先产业优先发展、优势领域和产业重点发展、传统和基础产业兼顾发展的原则,选择教育、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建筑、农业六大领域作为重点,构建六大人才高峰。我们主动会同六大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集中150多人,分成7个调研组,经过3个月的努力,形成了2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及相应的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高峰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教育行业的高校“青蓝工程”第二期计划,医药行业的“528工程”,卫生行业的“135工程”,电子信息行业的“IT高层次人才工程”,机械汽车行业的“313工程”,建筑行业的“当代鲁班人才工程”,农业行业的“226兴农工程”。对这六个领域的人才资源开发,实施重点规划、重点发展、重点投入,逐步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优势地带和强磁场,使人才资源开发与行业的发展相适应。与此相匹配,还制定了10项政策,具体包括“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智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工程,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建设,率先在六大行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分配特区,加快职称改革步伐,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等。到2005年我省六大行业人才资源将达到233万人,年均增长为7%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157万人,年均增长为10%以上。实施“江苏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是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高层次人才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继“333人才工程”之后将人才开发进一步由行业推进的重要步骤。三是组织实施“百万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应对入世,增强我省国际竞争力,要把基点放在我省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上。去年,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我厅代拟的《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提出了实施“百万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要求,即在“十五”期间,全省县区开展继续教育的覆盖率达到100%,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覆盖率超过80%,全省继续教育对象按照规定学时学习或获得学分的达标率达到60%以上,全省将有118万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二以载体建设为重点,为高层次人才实现创业抱负和发挥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环境。载体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载体的建设是再造江苏21世纪人才新优势的重要依托。一是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制度。我省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1家,设站数占全国流动站总数的96%,涵盖53个一级学科,占已设站一级学科的67%;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2家,设站数占全国的10%;2000年,我们会同省经贸委在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批准34家。在企业设立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为全国首创,得到国家人事部的充分肯定。自1986年以来,我省累计培养博士后人员1300多名。目前,我省博士后年招收规模超过250人,全省现有在站博士后600多人,成为活跃在我省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二是发展壮大留学人员创业园。我省已建立了江苏、金陵海外学子、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昆山和常熟等9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数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总数的1/6。正在筹建的有泰州、张家港、省农科院农业专业等3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我省的9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共有400多家留学人员企业入驻,涉及软件开发、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药、环保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三是以政府奖励为纽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家队伍。目前,我省拥有各类专家7933人。其中,省属各类专家4390人省级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分别有1234人和99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3057人,另有驻苏部属单位各类专家3543人。四是以项目、课题等为载体,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近几年来,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项目、重点课题和技术难题,我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有计划地组织了一批符合我省经济发展要求,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重点项目。仅去年我省就组织引进国外智力项目423项,在IT、生物、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引进69名外国专家;并有120位外国专家以各种形式帮助我省解决73项技术难题;实施苏北五市引智项目51项,引进外国农业专家102人,完成12项农业引智成果推广工作。

三、不断探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完善公务员制度,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按照国家人事部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确立了“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公务员过渡工作,全省各级机关工作人员除不符合规定条件外,都已过渡为国家公务员。在国家公务员制度入轨运行后,我们又进一步着力于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督。健全法制,就是建立比较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建立机制,就是通过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辞职辞退、申诉控告等制度的实施,促进法制化管理机制、竞争监督机制的建立。我们在全面完善的基础上,突出地把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作为工作重点,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1、凡进必考。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必须通过考试录用的办法补充工作人员,今年我们成功地组织了4900个岗位的招录工作。2、竞争上岗。竞争上岗比较好地体现了用人上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扩大了识人视野,拓宽了选人渠道,广开进贤之路,2001年省级党政机关通过竞争上岗的人员有2374人。3、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平时考核、考核制度,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与职务升降、工资增减挂起钩来。为了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去年我们在“优秀”、“称职”、“不称职”的等次基础上增设了“基本称职”等次,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着力提高考核的质量和效果。4、岗位轮换。对于在管理人、财、物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对于从事某一项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同志,进行岗位轮换,有利于调整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素质,有利于锻炼培养干部,发挥个人的才干,增强单位的活力。改进管理,就是研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制定周密的管理措施。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公务员管理的不同要求进行了探索,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具体办法。

二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我省有事业单位5万多个,有150多万人,类型较多,情况复杂。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的要求,根据“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领导体制、人事管理、工资分配、职称制度、社会保险等项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一是改革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南京、无锡、南通、盐城、镇江等市事业单位用人普遍实行了聘用制,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事业单位职工中形

成了“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竞争意识,逐步形成了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分开。事业单位按照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结构比例的指导或规定,自主设岗,自主聘任专业技术人员,有的高职低聘,有的试聘、缓聘,并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逐步用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决定续聘、解聘、增资、晋级或奖惩。三是实行多元化分配制度。去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事业单位实行多元化分配制度的意见》苏政办发[2001]107号,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提出了9种分配形式,即工资总额与单位效益挂钩;工资总额与单位贡献挂钩;以岗定薪;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兼职兼薪;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职务技术成果按收益比例奖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个人收入与工作目标和业绩挂钩;补充购买商业保险。目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在19家省直单位和5个市、县区先行试点。通过这些年来的工作,我省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001年底,已有25018个单位的70多万人签订了聘用合同,占人员总数的473%;有18830个单位推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占单位总数的36%;有12566个单位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占单位总数的24%。

三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我们积极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研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现代企业人事制度。同时积极参与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的工作,建立选拔、任用、测评、考核、储备、流动等管理制度,1999年2月,省政府和国家人事部共同组建了“中国江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潮,在培训、市场配置等方面提供方便,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条件。同时帮助和指导企业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培训和管理工作。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优势,帮助各类企业重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急需人才,调剂积压人才,促进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四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99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人才市场,全省各地人才市场也相继成立。今年4月,我厅和省信息产业厅、江苏软件园管委会依托江苏软件园共同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省级IT人才市唱—江苏省信息技术人才市常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人才市场121家,初步形成以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为主渠道,以“江苏省苏北农村人才市潮及行业人才市场为补充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述职报告《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人才市场立法、市场管理、市场服务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一是举办了各类人才交流活动。截止2001年底,全省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大会9500场次,约184万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人才,884万人才参加交流,157万人通过人才市场实现了就业。大中专毕业生除少数特殊专业外,全部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要人才找市场,要求职进市常南京、苏州等人才市场发育较好的市,80%左右的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实现的,人才市场发挥了人才流动的主渠道作用。二是人事代理逐步成为人才市场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为流动人才保管人事档案、办理聘用合同鉴证、代办社会保险、职称评审、户粮关系等。截止2001年底,全省有58万家企事业单位实行了人事代理,代理人数超过51万人。三是开展人才培训。2001年全省各级人才市场共举办岗前、转岗和专业知识培训班666期,有10多万人参加培训。四是加强人才流动信息建设。2001年我省建成人才市场局域网7个,因特网人才信息站点32个,入站信息592万多条,访问人数114万多人次。省人才市场还多次举办了网上人才招聘活动,实现了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五是开展人才测评服务。根据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要求,2001年全省共为近3000名人才提供了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工作业绩、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测评服务,为人才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统筹兼顾、保持人事工作协调发展

一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我省1998年有普通高校、中专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143万,1999年15万,2000年167万。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职能没有划入省教育厅前,我们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全局出发,采取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在具体工作环节上,尽量简化手续,改进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二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从1998年至2000年,是实施党中央关于三年军队裁减员额50万战略决策的实施之年。我省每年安置军转干部数量在全国都居于前列。我们始终坚持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保持安置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把师团职干部作为重

点,加强条块协作,拓宽安置渠道,把军转安置和开发人才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实施办法。从1997年到2001年我省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21970名,其中,师职干部110名,团职干部4595名。我们还妥善处理了八十年代安排进企业工作的转业干部上访问题。

三做好工资福利工作。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调整我省地方性津贴、补贴标准和完成增资项目,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待遇。1997年调整综合补贴人均月增资63元,省直单位参照南京市执行“同城待遇”人均月增资200元左右;1998年和2000年两次调整职务岗位津贴,人均月增资均超过80元;1997年以来我省自行出台的增资项目,累计增资人均每月240元左右,其中省直单位人均每月增资450元左右。加上国家统一部署的增资项目及时落实到位,我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增强法制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一努力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的增强,对国家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认真学法、大力普法,提高我省国家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在“三五”普法期间,全省公务员以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230494人参加了法制宣传教育学习考试,参考率92%。其中市厅级领导干部1007人,占市厅级领导干部总数的90%;县处级干部11500人,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70%。为了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培训工作,去年我们按照省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全省公务员“四五”普法工作又进行了部署。同时,我们还与省委组织部联合部署“省级机关公务员和参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世贸知识”培训工作,把培训与公务员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共有12万人通过了培训考核。对各市WTO知识培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1年全省共有238万名公务员、参照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了培训。

三加强制度建设。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各单项法规以及实施办法的出台,我们在制定公务员录用、录用监督、录用考核、录用体检、特殊职位录用、考核、辞职辞退、回避、轮岗、退休、奖励、职务任免等办法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制定了培训、出国培训、申诉控告、职位分类等实施细则。在《江苏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我们代拟了《江苏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7年10月,省政府第96号令颁布该条例的实施细则。我们还制定了人才引进、专家选拔和博士后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对人事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今年,我们根据入世的要求,全面清理人事人才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文件,现已废止187项,修改5项,保留153项,按立法程序上报修改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有3项。

三加强执法检查。我们多次组织对已出台的公务员管理法规、规章和省里的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和我省人才流动、人才市场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各项法规落到实处,同时在全系统推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我们将行政执法的权利、目标、要求和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执行岗位、执法人员,以保证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布办事结果,使人事工作的管理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保证人事管理活动依法进行;我们还聘请了三批78位人事工作监察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对人事部门依法行政和政风建设评议考核。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受理有关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调解矛盾,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合法权益。

通过五年的工作,我的主要体会是:

理论武装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灵魂。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灵魂。在工作安排上,把学习作为头等大事,特别是重点学习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专题论述。平时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落实。同时举办全省人事局长轮训班,把县以上人事局长普遍轮训一遍,机关处级干部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学习研讨会。年终总结和考虑来年工作,也是先学习,然后组织交流和讨论,使大家能够从更新的高度、更开阔的视野,在更深的层面上,来重新审视和谋划人事人才工作,从而促进了各项人事工作的开展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服务大局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主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将人事人才工作融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循环之中。去年我们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制定了《江苏省人才资源开发“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到“十五”期末,全省人才总量达到554万人左右,比“九五”期末增加159万人左右,平均每年递增7%左右。同时,我们还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大战

略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积极主动地找抓手、想办法、求落实。2000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北大清华百名博士江苏行”活动,北大清华百名博士与我省500多家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和科研成果转化交流,达成了300多项协议;2001年我们组织了“赴京招聘千名博士后”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委书记回良玉特别批示:“人事厅此举影响和效果很好。”我们还承办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1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推出我省引智项目368项,国外专家组织接受我省专家需求项目180项,12个外国猎头公司愿意为我省聘请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我们还采取了10项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推进苏北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截止2001年底,我省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人才1126万,占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的27%,较1999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2002年我们又组织了“百名海外留学博士江苏行暨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海外留学人员携带120多个项目,有近500家企业参加洽谈,达成意向性协议108项。另外,我们在出台重大人事人才政策方案时,十分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坚持了加大改革力度,又考虑到了社会和人们的承受程度,从而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维护稳定。

解放思想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关键。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人事人才工作大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十分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大胆创新。1998年,我们提出了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突破传统人事管理方式的束缚。以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大胆探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现代人事管理方式,使人事部门从传统的行政管理部门转变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构,使人事管理方式由简单的办理事务为主转变为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并举,形成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新格局。二是突破旧有人事工作范畴的束缚。把人事工作的服务领域由国有经济进一步向整个国民经济拓展,积极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提供人才服务;把人事工作的服务内容由传统的对国家干部实施管理,向重点为各级各类人才创造良好成长环境的方面拓展;把人事工作的服务手段由传统的管理进一步向发展人事代理、人事咨询、人才评价、执业资格管理等社会服务方面拓展,以不断扩大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三是突破人才资源条块分割体制的束缚。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加大市场对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努力疏通不同行政隶属单位间,不同行业、区域单位间和不同所有制单位间人才交流、配置的通道,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国有资产和资本的重组,进行人才资源和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形成人才资源良性的集聚与扩散机制,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由于思想解放、思路拓宽,使得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显著增强,人事工作的影响也因此不断扩展。

调查研究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前提。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和必然途径。每年年底年初,我们都要开展一次全面性的调研,目的是为了总结上一年的工作、形成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对于重点调研项目,我们强调要有准备、有组织、沉下去、出成果。五年来这样的调研共进行四次:第一次是1997年底,主要是围绕解决上下左右协同配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人事人才工作上新台阶的问题;第二次是1998年底到1999年上半年,主要解决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政策问题;第三次是2000年3月,主要是围绕留住高层次人才这个课题,重点对10所高校、10个科研院所、10家企业进行调研;第四次是2001年,围绕如何构建江苏“六大人才高峰”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拿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案,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并形成文件或规章,有一些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的,则将情况、问题和建议向省政府作专题汇报,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各项人事人才工作的开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自身建设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基矗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事干部队伍,是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和实现新突破的基矗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为了加强厅机关公文、财务和物资的统一管理,1997年我们出台了《江苏省人事厅公文处理办法》、《江苏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物资管理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人事厅汽车使用管理办法》,通过集中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办公条件,也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搞活机关的内部用人机制,我们逐步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制度,为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000年底我厅机构改革时,通过竞争上岗,有7名年轻同志走上正处岗位,正处长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78岁下降到41岁,全厅处级干部本科学历层次由竞争上岗前的5876%提高到现

在的71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定期听取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汇报,加强对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凡全省人事人才中长期规划、工作安排以及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局性人事人才工作重要政策出台,人事任免和调整,都必须经过厅党组会或办公会集体讨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对各项工作部署、决定决议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制度。对于厅里确定的、季度、月度工作目标,对落实情况逐月进行检查;对“江苏人事网站厅长信箱”和“人事信访信箱”收到的信函,基本做到件件有答复;对于“两会”建议提案,我们在认真办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落实,去年针对关于“对回国满30年的归侨回原居国探亲报销一次路费”的建议案,我厅多次和有关部门磋商,并积极向省政府反映,使这一久悬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全省人事系统“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教育实践活动,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对全省人事系统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树立了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的良好形象。

这几年人事人才工作所取得的进展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表了“七一”、“八七”等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进一步审视和谋划人事人才工作;我国加入WTO,人事人才工作面临难得机遇和严竣挑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主动应对;江苏经济进入大转折、大提升、大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这些都为我省人事人才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新世纪之初,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写进“十五”规划,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比以往都更加重视人才、关注和支持人事人才工作,这就为人事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尤其是分管领导同志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再就是党组一班人同心协力,全厅同志团结奋斗。我是人事厅一把手,又兼任省编办主任,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水平有限,从严格意义上讲,前面提到的各项工作都不是我个人亲自操作的,我的作用主要是三条:一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定思路、出题目;二是组织大家一齐干,充分发挥分管厅长和处长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抓督促检查。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各位副厅长和处长尽职尽力,任劳任怨,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是我十分感谢并感到幸运的。

在充分肯定所做工作的同时,我深知这些工作也只是阶段性的,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同时代发展的要求比,同先进地区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丝毫未敢懈怠,始终抱着“忧患大于乐观”的态度,以“临深履北的精神对待工作。我个人认为差距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具体讲有三点,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才开发理念尚没有真正形成;二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人才工作的传统思维定势仍然相当程度存在着,想问题做事情,特别是遇到难题时,仍会自主不自主地回到老路上去。三是求稳怕乱,框子多,顾虑多,缺乏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二,人事制度改革上的差距。目前在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改革,亟需继续深入下去。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报酬能高能低的充满活力的用人和分配机制尚没有真正形成。特别是部分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机制不活,平均主义现象依然严重,制约了专门人才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稳定。

第三,人才资源组织程度上的差距。随着生产力向大企业集团集聚,人力资本的集聚和群体效应的发挥是现代人力资本运作的必然趋势。我省人才资源开发的方式尚未完全脱离传统模式,缺乏在全社会乃至国际上整合人才资源的魄力和办法。我省人才总量虽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比例、高层次人才所占比重以及综合竞争力还有很大差距。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人才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第四,环境营造上的差距。一个有利于吸引、集聚和用好、用活人才的大环境尚需大力营造,我们虽然制定了不少政策,但广为宣传不够,督促检查不够,狠抓落实不够,用人主体的小环境建设也亟待加强。

问题的存在同我个人的素养、水平、能力和工作作风都是有关系的。检讨我个人履职上的差距,主要表现有:

工作作风不够细致扎实,许多问题想到了,也说了,但具体指导不够,抓落实不够。

个人性格比较偏急,有时要求过高,有时节奏太快,影响工作效果。

疏于交往,倦于应酬,对上汇报不够主动,左右沟通不够及时。

对上述存在问题,我将高度重视,并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听取意见,激励自己,自强不息,以求不断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2

2018年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述职报告范文

我是1998年5月任省国土管理局局长,2000年5月在省级机构改革中被任命为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国土资源部门是主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调查、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府组成部门。做好国土资源工作对保障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把我放在这个重要岗位上,我深感责任重大。几年来,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国土资源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国土资源保护、深化改革、依法行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积极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服务。一是为拉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提供用地服务。1998年以来,共审核报批交通用地20.01万亩、水利用地3.3万亩,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的用地需要,并在土地征用、出让和被用地单位群众安置协调等方面主动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服务。1998年以来,全省共有60余万亩耕地调整为其它农用地,以农用地结构调整支持了农业结构调整。三是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积极开展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处置,处置额达200多亿元,支持了企业改组改制、减债脱困和职工安置。四是为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服务。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及时开展部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为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拓展空间。积极推行城市土地经营,1

998年以来,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达580多亿元,为推进城市化集聚了建设资金。五是为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服务。由省统一组织苏北地区补充耕地指标有偿向苏南调剂,2000年以来共安排使用调剂指标54万亩,促进了苏北、苏南资源和资金的优势互补。六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搞好地质服务。在全省划分出了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了监测预报网络,“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工程”年内将建成,加强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近100个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认真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我省盛市、县、乡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00年全部获得审批通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抓好规划实施,按规划全面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同时,严格用地计划审核,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量。2000年以来,省厅直接参与了90多个重大用地项目的预审,从源头上引导建设项目合理布局,防止滥占耕地。全省普遍建立了以基本农田保护为主要指标的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强了基本农田的日常管护。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开发整理,1998年以来,全省复垦开发整理土地94.24万亩,其中建成耕地52.07万亩,同期非农建设占用耕地51.83万亩,占补相比净增耕地0.24万亩。至2001年,已连续8年实现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

三大力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的部署,从我省实际出发,以限制开山采石、整治砖瓦窑和关闭小煤矿为重点,在全省开展了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通过治理整顿,全省共查处无证采矿730起,越界开采53起,查处非法转让采矿5起,责令停产整顿矿山605家,关闭整改不合格矿山915家,吊销采矿许可证672个。认真贯彻实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 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加强对全省限制开山采石的监督检查。目前全省有开山采石活动的9个市都已划定禁采区,制定了禁采区内矿产企业的关闭计划。全省共划定禁采区79处,禁采带26条,总面积9838.32平方公里,已关闭禁采区、禁采带内的矿山企业662家。加强和规范了矿业权审批管理,全省地勘单位的勘查许可证、国有矿山企业及集体和个体矿山采矿许可证持证率均达100%。加大地质勘查找矿力度,评审和认定了一批勘查成果。

作为术科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及掌握本领域的专业技能一直是我们不断追寻的东西,我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本次培训专家、教授带来的营养,周xx教授娴熟的国画人物技巧深深的烙在我印象中,他寥寥数笔就将写生人物栩栩如生的表现在画面中,同时他边画边向我们传授要点,如何把握结构、虚实关系、笔墨表现等,他毫无保留,我只恨时间过得太快。方少华院长的油画人物写生,同样展现了华师优异的师资实力,他落笔肯定,形体把控到位,虚实相及,从普通的裱画布到人物的整体色调都能耐心传授,他还使我对油画这一艺术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罗xx教授的《西藏主题摄影》镜头语言特别丰富,他让我置身异域高原,对西藏人文有深入的认识,特别是罗教授的治学专研精神,深深使我感动。通过这些名家指导,我的专业视野得到提升。

具体四:交流获得共享

宋xx教授娴熟的主持调控技能在我们的《世界咖啡》中得到充分展现,她将各个小组对教育、教学的问题进行高度的梳理,让我们将几十年的教育经验进行高浓度的浓缩,在小组展示活动中展示了风采,交流了智慧,共享了成果。在参观郑xx老师的陶艺工作室中,我不光惊叹一件件价格不菲的艺术品,更主要是交流了他工作室创建的经验与体会,对我们以后组件美术工作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聆听龚xx、罗xx老师的经验分享时,我感受到如何在美术教育另辟蹊径,让学校美术在学校教学中独树一帜,同时感受到艺术教育的多功能引导作用。在此次美术培训中,我们还有几次交流共享活动,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些交流学习的机会,大家积极发言,在碰撞中得到提高。特别在最后一天论文开题会上,大家将自已研究的领域进行分享,华年老师与林xx教授及时点拨,对我们研究教学有非常大的指导性。

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3

省科技厅副厅长曹新安试驾众泰5008EV

省科技厅副厅长曹新安详细了解众泰汽车研发情况

座谈会上,董事长吴建中向与会领导汇报众泰汽车科研、技术开发成果,重点汇报了与浙江大学在新能源汽车合作中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努力。

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4

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15日

(根据会议讲话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会议,传达回良玉副总理关于水利普查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水利普查下一阶段工作。普查办成立以来,同志们根据国普办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积极做好水利普查各项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就我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第一次水利普查的重大意义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国务院在深入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基础上,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水利工作的的具体表现。

我省是洪涝台旱灾害频发的省份,开展水利普查、摸清全省水利发展状况,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更好地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水利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施了“强塘”工程等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水利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各地的水利面貌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水利普查,全面查清我省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系统掌握我省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与保护状况,摸清经济社会用水状况,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状况,真实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科学分析我省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建立我省基础水信息平台,为科学制定水利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行业能力建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与支撑。因此,这次水利普查,可以说是对我省水利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和总结。

二、准确把握水利普查工作特点

水利普查是一项任务艰巨、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是普查内容全面。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和灌区专项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等6+2项普查内容,我省还增加了滩涂及围垦工程的普查任务。二是普查指标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共有清查表32张,台账表3张,普查表48张,普查指标达300多个,既包含自然资源和环境指标,又包含经济社会指标,既有水利行业内指标,又有水利行业外指标。同时,各指标之间关联程度高,平衡关系非常复杂。三是广泛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除采取档案查阅、现场查勘等常规统计调查方法之外,还将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远程传输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对全体普查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普查组织机制要求高。从工作组织层面来说,国务院成立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需要成立相应的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水利普查工作。从社会参与层面来说,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普查工作,初步预计全国参与普查人数将达到百万人,我省将达2.5万人。五是工作流程严格规范。整个普查划分成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和成果发布四个阶段26个环节,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细则或规定,确保普查各项工作在各地区保持高度统一和规范。

全国范围的水利普查在我国尚属首次,我省也从无开展过,基本没有经验可供借鉴,是一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且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普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要靠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前进,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知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要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准确把握水利普查工作特点和要求,充分认识水利普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如期完成。

三、扎实做好水利普查下一阶段工作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水利普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式从前期准备阶段转入实质性推动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阶段,接下来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同志们进一步提高对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视,根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力量组织要强,工作部署要到位。要进一步细化落实责任,加强实施过程中的协调配合,把普查各环节的工作做实做细。我再提三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回良玉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对水利普查的重大意义和如何开展普查工作作了全面的论述。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一要深刻领会讲话对水利普查重大意义的论述。开展水利普查是贯彻中央部署,科学谋划水利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水情教育的迫切需要。二要准确把握讲话对水利普查特点的论述。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要充分认识水利普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三要整体把握讲话对水利普查的总体要求,要依法依规普查,科学规范普查,真实准确普查。四要认真落实讲话对水利普查的工作重点安排,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加强队伍组建和培训,深入开展宣传动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部署上来,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把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推向深入。

二是要求真务实、扎实推进水利普查各项工作。水利普查是一项全国联动、统一标准的行动,能否做好这项工作是对浙江水利行业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因此,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做到 “早”、“准”、“实”、“细”、“勤”、“保”6个字。“早”就是工作要有预见性,要有超前意识,对普查工作要早考虑,早分析,早开展,能做的工作一定要赶前做,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早想到、早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准”就是要准确理解国家有关普查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准确把握普查工作特点和动态,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普查数据要准确。“实”就是在普查工作中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普查数据要真实可靠。“细”就是工作要细,普查工作内容全、指标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同志们一定要有过细的作风,考虑要周全,方案要细,培训要到位。“勤”就是在普查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上要勤汇报、请示,对内要勤协调、沟通,对下要勤督查、指导。“保”就是要切实保证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保证各项普查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水利普查办作为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还要加强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发挥好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当前,我们还要着力抓好普查动

员宣传和培训工作,为普查工作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好人员保障和技术支撑。

三是要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水利普查工作责任。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需要举全厅、全系统的力量。厅机关各部门、厅属各有关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水利普查工作的领导,把普查工作作为当前和明后两年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工作,各单位、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抓,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确保普查工作需要。要层层落实责任,把水利普查工作纳入对各地、厅属各有关单位的年度考核目标体系,进行责任考核。

普查办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抓好水利普查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厅有关业务部门,要根据本部门职责,承担起分管业务范围内水利普查任务的组织指导、进度督促、业务协调等工作。各处室(总站、中心)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普查工作,关心、支持普查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承担普查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普查工作职责,服从普查工作统一安排,保证必要的工作时间。

水文局、水资源水保处、围垦局和信息中心,分别承担了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以及滩涂围垦专项普查组织实施和水信息平台建设任务,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全省水利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各自负责的普查进度和质量等满足国家的要求,并且与省总体安排相一致。

工程局作为普查办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要把水利普查工作作为厅党组交办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建立稳定的水利普查队伍和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高效有序地推进普查工作。

各单位、各部门还要加强沟通合作,做到分工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普查任务。同时要注重与普查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的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我省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志们,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即将由准备阶段进入实施阶段,接下来还有两年的攻坚战要打。水利普查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是对我省水利系统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水平、能力的全面检验和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扬 “献身、负责、求实” 的水利行业精神,在厅党组的领导

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 篇5

强化理念服务大局

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同志们:

按照财政部工作部署及全省民生工程暨财政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将全面推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前两年,我们先后在金寨县和繁昌县召开了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现场会和培训会,分两批共有29个县(市、区)实施了改革试点。从改革试点的情况看,我省县级转轨工作平稳顺利,奠定了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坚实基础。我们要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扩大、三年推开”的改革步骤,在认真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今天来参加会议的是即将进行改革的47个县(市、区),下面,我就全面推进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理念,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通货紧缩压力继续加大。并且,这场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还在延续。在年初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报告上,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批示。温总理指出,财政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做到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李克强副总理指出,要切实推进改革,更加重视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理念,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认识、看待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大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作为公共财政管理基础性制度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政国库管理职能,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大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预算单位多重设置账户,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资金拨到主管部门后,由主管部门再分配拨付到二级单位、三级单位,最后到基层单位,需要经过多道程序,一般3~5,多的需要十几天才能到项目建设单位、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资金在途时间长、到位慢,影响了单位正常用款和整个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做到了账户统管、资金统付、会计统算,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付,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程序简化,方便快捷。因此,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可以通过强化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确保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公共支出以及服务民生的各项资金及时足额支付到收款人和用款单位,更加快捷地使财政支出形成直接购买力,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达到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的目的,达到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目的。

(二)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更好地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效率。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深化财税改革,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就是要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科学、规范和有效管理。

首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确立的一套管理流程,对预算执行的各环节都有严格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资金集中收付,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践证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适应和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基本构架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不设其它过渡性收支账户;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这种基本构架和特征,决定了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来源:好范文http:///)执行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8年来科学、规范地运作,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财政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强化了科学、规范理财的意识。财政部门在办理资金支付过程中,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把

好支付关口,防止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各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显著增强,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明显改变,科学、规范理财意识得到了机制保障;二是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所有应上缴财政的收入,都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再设置过渡户。预算安排的支出,必须在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办理支付手续,改变了过去财政资金大量沉淀在部门

和单位的状况,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国库资金,国库现金流量由预算单位分散持有转变为财政部门统一持有和管理;三是有利于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收入方面,撤销收入过渡户,支出方面,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统一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预算单位日常支付和清算,并统一管理该账户。通过实施动态监控,有效监督预算支出的全过程,有效防止挤占、截留、挪用现象和预算支出的随意性,有效解决分散收付制度下对财政资金“看不到、管不住”的弊端,有利于从源头上、体制上防止腐败;四是提高了预算执行管理信息透明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预算执行信息的细化程度、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都大大提高,这就为准确判断财政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财政部在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实现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全省民生工程暨财政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全面推开市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几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推进和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成为公共财政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范围全面拓宽。截止底,中央各部门及所属12028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改革的预算资金达8600多亿元。在预算单位级次上,中央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展级次,重点加强了垂直管理部门预算级次推进,其改革“纵向到底”的目标基本完成;在资金范围上,中央已从一般预算资金扩大到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资金。今年将深入研究中央预算外资金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问题,力争年内实现预算外资金集中支付。我省合肥市在就已经将预算外资金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同时,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包括农村义务教育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普九”化债专项资金等7项,初步形成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规范化的支付程序。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00多个地市,1900多个县(区),超过28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改革。江苏省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已全面实行,并向乡镇延伸。黑龙江省地市县级已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广东省121个县、区全部开展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河南省有的市结合“乡财县管”改革,已在乡镇财政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二)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制度更加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统一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办法,包括:资金支付办法、会计核算办法、银行支付清算办法等。,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力度,转发了财政部一系列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如:新农合资金及化债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新农合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等。中央还研究起草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若干规定。二是管理更加规范。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内部工作规程,保证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更加规范。,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投入运用,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支付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保证了省级财政资金规范运行、安全支付。“财银直联”系统成功运用,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集中支付效率,加强了财政资金监管,也强化了国库集中支付全程动态监控功能,根据对资金的监控追踪,财政资金实现了实时到账,安全有效;三是操作更加便捷。为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简化程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预算单位用款,省级从起,对预算单位的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退休支出等基本支出,根据预算,每年分两次下达用款计划,预算单位根据用款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在月度间调剂安排使用资金。

(三)相关改革继续深化。一是公务卡改革试点启动。1月,财政部与中央纪委、人民银行联合召开了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了全国公务卡改革工作。截至底,绝大部分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绝大多数省级部门推行了公务卡改革试点,并要求到2010年,地方市一级以及有条件的县,都要推行公务卡管理。我省省级部门也积极推行了公务卡改革试点,3月,我厅会同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省审计厅、省监察厅联合召开了省直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试点会议,选择了省药监局等10个省直预算单位开展公务卡改革试点。公务卡改革的实施,为加强预算单位的资金管理,防范资金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建立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我们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改革的范围,下一步,市一级和有条件的县都要实行公务卡改革;二是国库集中收缴改革进一步推进。,我省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强了国库资金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多个部门之间国库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确保预算收入及时、准确、足额入库,保证财政资金的正常调度,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也为下一步全面实现国库收付业务的电子化、票据交换的无纸化操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相关的配套改革,进一步促进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四)我省县级转轨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我省是在全国率先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省份,起步早、进展快、步伐稳、成效好,曾受到了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为充分做好县级转轨工作,我们选择金寨县率先开展了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试点工作,实现了两种制度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至底,共有29个县(市、区)进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总的来说,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形势紧迫。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总结经验,按照财政部的工作要求,“结合县级财政管理特点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进程,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适合县级管理特点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

三、把握重点,务必保证全面推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针对性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是财政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把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做实,需要改革、完善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运作机制。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全面推进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工作。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务必在以下五个方面确保到位:

(一)确保组织机构到位。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当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形势,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县(市、区)财政局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由局长或分管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安排协调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审批和相关办法的制定等。要整合现有内设机构职能,建立健全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和收付执行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从组织机构方面保证国库集中收付工作的需要。

(二)确保工作重点到位。目前,我国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可以简化业务流程,减少收支环节,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同时,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所有财政资金收付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保证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把握工作重点,坚持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会计核算中心的财政性资金账户改为零余额账户,实行先支付后清算;财政资金在最终支付到收款人之前,必须保留在国库。

(三)确保改革步骤到位。我们要按照财政部要求,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的意义,让部门领导理解、重视和支持改革,使预算单位和财务人员形成共识,协调、配合做好转轨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规范。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建立账户体系,选择转轨模式,制定业务流程,保证转轨工作顺利推进;三是搞好协调配合。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注重财政内部相关部门及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的协调配合;四是确定转轨进程。所有县(市、区)都要在今年内启动转轨工作,各县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一步到位”或“分步到位”,即可以一次性将县直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也可以选择部分单位先试点,再推开。对此,我厅将以不同方式加强检查监督,促进转轨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确保硬件软件到位。硬件、软件设施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的基础和平台,要实现顺利转轨,必须首先具备这个基础和平台。一是要确保硬件设施及时到位。在对现有硬件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保证机房、网络及时完工,机器设备及时到位,办公场所及时落实,避免由于计划不周密、准备不充分、落实不得力、设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改革受阻或推迟的情况发生;二是要确保软件及时到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来,财政部门普遍开发应用了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总预算会计软件、部门版软件,还有省级刚投入运行的“财银直联”系统等。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要在现有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构建适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系统网络平台,从技术上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确保服务水平到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财政部门从事国库集中收付工作的相关人员和预算单位广大财务人员,要掌握财政预算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等专业基础知识,熟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及相关财政政策,同时,还要具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以全省财政系统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做好国库集中收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和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上一篇:交期协议书下一篇:保险公司终止劳动合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