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

2024-09-19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通用8篇)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 篇1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制度(修订)

一、目的

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的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大,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及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的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重大危险源(风险)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从而达到事先预防,事后迅速处理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

(一)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或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评价了事故形式、发展过程、危害范围和破坏区域的条件下,为降低事故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计划和安排。

(二)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三、范围

(一)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制度。

(二)公司各生产单位依据《生产过程危险源辨识制度》要求,对承担的施工项目或生产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根据批准后的《重大危险源清单》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在本单位成立应急小分队。

(三)公司批准的《重大危险源清单》,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建立应急救援分队。负责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和救援。

(四)季节性安全生产活动,主要是夏季“三防”和冬季“三防”工作,公司各单位根据公司文件要求,分别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的审批程序

(一)公司各生产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由单位负责人组织编制,分管安全的副职和技术负责人审核,单位负责人批准实施,并报工程管理部备案。

(二)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由工程管理部编制,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实施。

五、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项目部的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二)各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生产过程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各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三)各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项目部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各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四)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各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五)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各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六)各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七)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八)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步骤

1、确定编制人员:

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审;

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

4、评价本单位的能力与资源;

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应急小分队;

6、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

(九)应急预案的组成

应急预案通常由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和特殊危险应急程序三大部分组成。

1、准备程序

准备程序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1)初始评审:即对本单位安全现状、危险源辨识及现有应急能力进行评审;

(2)明确应急责任:预案中明确应急总指挥、现场总指挥、相关应急人员及外界联络等;

(3)应急资源和能力:包括人员、设备及内外部人员的应急能力;(4)预案培训:无论哪种事故应急,对预案的培训除预案内容外,都必须包括:

a 灭火器使用及灭火步骤训练; b 个人防护措施; c 对潜在事故的辨识; d 事故报警;

e 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

f 针对预案内容、培训内容,进行训练与演习。

2、基本应急程序

基本程序是通用程序,是针对任何事故应急都必需的基本应急行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警程序:即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时,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现,此时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报警,因此,要明确各类人员的报警联系,如何报警,向谁报警等。

(2)通讯程序:包括应急中应急人员之间、指挥与队员之间、指挥与外部等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

(3)疏散程序:规定紧急情况下疏散的区域、步骤、路线及所使用的标识。(4)交通管理程序:明确应急情况下警戒人员及方式,交通管制方法,确保抢险、疏散道路畅通。

3、特殊危险应急程序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是针对具体事故及特殊条件下事故应急而制定的指导程序,结合公司安装、冻结施工实际,施工现场液氨泄漏、火灾等特殊事故,应制定特殊危险应急程序。

(十)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应急预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作用;应急反应总负责人,及每一项具体行动的负责人;列出本区域所在地能够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可能的事故类型、地点、影响范围及影响人数。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明确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等);向外求援的方式;明确向公众示警的标准、方式和信号;

4、应急设备与设施,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通讯、应急物资)及主管部门(人员);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医院、急救站等),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及个体防护装备。

5、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明确决定各项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的负责人及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所使用的监测设备等。

6、保护措施,明确对特殊设施和人群安全保护措施(如疏散现场人员、居民等)。

7、事故的恢复程序,明确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防止未经授权而进入事故现场。

8、培训与演练,描述预案培训、演练计划及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情况。

9、应急预案的维护,明确根据培训、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预案的方法,六、保持应急反应能力

应急预案要学习培训到所有员工并定期进行演习,使之熟悉报警、疏散路线、安全躲避场所等。

七、恢复和重新进入

在应急和保护性行动已有效控制了紧急情况时,恢复和重新进入阶段开始,应由总指挥来决定进入的时间、范围和人员。

八、应急预案的参考格式与内容

(一)目的

描述制定本预案的目的。

(二)职责

描述预案制定职责及预案中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

(三)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

描述本应急预案制定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四)定义

对预案中使用的专业术语、专用名词及企业约定俗成的概念、行为等做出定义。

(五)范围和适用性

界定本应急预案适用的紧急情况和涉及的相关内容和范围。

(六)应急分级

按照有关规定和指南,紧急情况分为三类,即:

1、预警:危险可能就要发生,现场人员要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应急准备。

2、现场应急:事故已经发生,但不会造成企业(现场)以外的影响,现场人员应履行各自职责。

3、全体应急:事故已经升级,需要关闭企业(现场)重要单元,以保证企业邻近区域的安全,对于危险物质事故,意味着极危险物质泄漏已发生,很可能对企业外造成影响。

(七)指挥和控制

包括各种紧急情况下,主要管理功能:

1、最初应急组织。在紧急情况下,现场值班人员、操作人员组成最初应急组织。

2、全体应急反应组织。应急行为确定为现场或全体应急,企业应急总指挥召集全体应急反应组织,按分工进行应急行动。

3、应急行动。一旦确定预警、现场应急或全体应急后,应急指挥指导全体应急组织启动。

4、应急能力。为了保持应急反应能力,应急设备、物资必须保证处于准备状态,应急人员必须经过预案培训。

5、防护行动。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危险物质或事故危害的应急行动,规定应急行动必须配备的防护用具及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6、通信联络。规定应急情况下通信联络方式(注明电话号码等)。

九、应急预案备案

(一)公司的应急预案,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项目部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向公司工程管理部备案。

(三)工程管理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

十、应急预案的修订

(一)各单位应急预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生产过程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2、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3、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4、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5、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二)各单位应当及时向工程管理部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三)各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四)各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公司工程管理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五)公司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 篇2

1 密闭空间作业的定义

所谓密闭空间,是指一个被围封容易产生缺氧、职业中毒和职业危害的空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空间足够大,工作人员可以完全进入,并完成指定的工作;二是出入口较为狭窄;三是并非为长时间工作而设计[1]。

较易发生事故的密闭空间主要涵盖如下三种场所:(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2 密闭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分析

2.1 缺氧危害

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如被密度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燃烧、氧化(比如生锈)、微生物行为(如老鼠分解)、吸收和吸附(如潮湿的活性炭)、工作行为(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作业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狭小的内部空间不允许随身携带空气呼吸器等救助设备,使得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较大,容易导致缺氧窒息。

2.2 有毒气体危害

密闭空间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有毒气体,它既可以是密闭空间内已经存在的,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聚积于密闭空间的常见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这些都对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构成中毒威胁。

2.3 火灾爆炸危害

在密闭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这些可燃气体和蒸气来自于地下管道间泄漏(电缆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间)、容器内部残存、细菌分解、工作产物(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等等。如遇引火源,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密闭空间中的引火源包括:产生热量的工作活动、焊接、切割等作业、打火工具、光源、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甚至静电。

2.4 生物病原体危害

废置井、污水井、化粪池、沼气池等,其内的各类有害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等生物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致病。

2.5 物理因素危害

过冷、过热、潮湿的密闭空间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在密闭空间时间长了以后,会由于受冻,受热,受潮,致使体力不支。

2.6 作业危险

在具有湿滑的表面的密闭空间作业,有导致人员摔伤、磕碰等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的事故现场,有坍塌、坠落,造成击伤、埋压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渠)的事故现场有导致人员遇溺的危险。

3 密闭空间作业的事故特点

3.1 事故发生率高

中毒窒息事故是密闭空间危险作业的常发事故之一。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统计,近十年来全国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14 089例,死亡1 605例,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表现突出,其中一氧化碳中毒3 952例,死亡585例,硫化氢中毒1 266例,死亡466例,两者占总中毒例数的37.04%,占总死亡例数的65.48%,而且一半以上的重大职业中毒都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场所。

3.2 事故发生原因多

密闭空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密闭空间通风不良导致中毒窒息事故;在未明作业场所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的情况,贸然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场所;缺乏安全检测防护和救护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不善;施救不当致使事故扩大等[2]。

3.3 易造成人员伤亡

人员在密闭空间内作业,潜在缺氧、有毒气体、火灾爆炸、生物病原体、物理因素、作业危险等多种危害因素,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形成一次性伤害,失去自救能力,遇险人员在密闭空间内有时不易被发现,脱离险境十分困难。

3.4 事故救援困难

密闭空间范围小,救援人员在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和施救器材,活动空间范围小,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深入缺氧的密闭空间实施救援,由于受环境条件、无装备等诸多因素制约,送风和供氧的难度都比较大,给救援带来困难。一些密闭空间无光线照明,处于漆黑的状态,不利于救援行动。如果待救人员处在密闭空间的深处,救援人员则无法确切了解待救人员的实际状况,即使是进入到密闭空间实施救助作业的救援人员,与外面人员之间的通讯和联系也存在着一定困难,影响救援行动的展开和救援目标的顺利实现。密闭空间事故救援,常常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完成任务,且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救援人员会非常疲惫,器材装备磨损严重,救援难度相当大。

3.5 易发生次生事故

密闭空间事故现场潜在缺氧、有毒气体、火灾爆炸、生物病原体、物理因素、作业危险等多种危害因素,并且空间范围小,能见度低,通讯和联系困难,稍有不慎,极可能发生次生事故。

4 密闭空间作业事故预防措施

4.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工厂企业、施工单位、管理部门的领导应高度重视密闭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本单位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确保密闭空间作业场所无事故发生。凡需在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进行施工、检修、清理等作业活动的,有关施工(管理)部门必须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方案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或业主方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业[3]。

4.2 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宣传教育,使作业人员了解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相关施工管理部门可结合事故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以吸取教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4.3 严格落实作业保障装备

需要经常在密闭空间进行危险作业的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必须配置相应的气体检测仪、通风机械设施和防毒救护器具;应保证其产品质量、性能安全可靠;产品认证书、合格证、检验或鉴定报告、使用(操作)说明书等相关证件一应齐全。对检测仪器、救护器具等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鉴定或校正。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更换特殊环境中设备设施的易损件,提高维修人员技术素质,保障维修质量。

4.4 及时清理污物防止有害物质产生

毒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毒性与传染性物质以及腐蚀性物质是导致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定期对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垃圾、粪便、纸浆等有机物,保持下水管井清洁,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防止有机物发酵后产生硫化氢(H2S)等有害气体。

4.5 建立密闭空间进人程序

做好进入密闭空间前的准备工作。判断是否必须在密闭空间内进行作业,是否可能在密闭空间外部作业,查看书面的密闭空间作业审批许可材料,制定应急预案和密闭空间内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指定作业人员的陪同者,密闭空间内的作业者与陪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对密闭空间内的气体进行监测,确保氧气含量符合作业要求,易燃气体和蒸汽低于国家相关规定,无有毒气体和蒸汽。

4.6 作业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监测

在进入任何密闭空间之前,都要对其中的气体成分进行检测,并且要在非接触情况下按以下顺序进行检测:确保有足够的氧气浓度存在;不存在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气浓度低于国家相关规定。在进行非接触检测并确认空间安全后,检测人员可以发放进入许可证,允许员工进入有限空间进行工作。但是,气体检测工作不能停止,进入其中的员工和外面的监护人员一定还要对空间内的气体进行连续的检测,避免由于泄漏、毒气释放、温度变化等原因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造成对作业人员的伤害,这个过程要一直持续到员工离开密闭空间为止。

4.7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密闭空间作业的有关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坚决遏制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作业现场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护,监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作业现场必须坚持上班考勤和下班清点人数的制度,确保密闭空间安全作业。

4.8 临时作业须消防部门保障

临时须在密闭空间施工作业,而缺乏检测、防护器具配置条件的单位,应与当地政府消防或应急管理部门联系,求助配合或采用租借形式落实解决,否则不得组织施工。施工单位(或承包负责人)应为作业人员配置适合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用品,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9 作业区内严禁烟火

在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场所施工,包括相对密闭的车间内油漆、防腐施工作业,必须严禁现场烟火。凡需进行动火作业的,必须经气体检测且符合要求,在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后,方可动火。储存过油类、易燃易爆的密闭容器,严禁擅自进行焊接或切割。

4.1 0 制订并执行密闭空间作业的法规和标准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防护均已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或法规。我国虽然曾经也制定了一些密闭空间作业的相关标准,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事故控制技术的发展仍严重滞后,尚缺乏通用的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事故控制标准,难以满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政府应加快此项规范及配套措施的出台和有效执行,规范密闭空间准入程序与方法,杜绝或减少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5 密闭空间作业的应急救援措施

5.1 准确掌握事故现场情况

为了有针对性的采取救援措施,尽快将遇害人员救出,保证救援安全,应准确掌握如下现场情况。(1)密闭空间的形状、大小、深度和近期使用情况。(2)遇险者的数量、遇险的时间、每个遇险者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3)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密闭空间内是否缺氧;是否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是否有积液、积水。(4)对于市政的下水管道、井坑,应当请市政管理设计部门出示城市管道井设计网络图,了解管道井布局、走向和结构情况。(5)对于可能坍塌的事故现场,要掌握能否发生坍塌,如果已经坍塌,根据知情人的描述,确定埋压在其内人员可能所在的位置及掩埋的深度等。同时,利用生命探测仪或消防搜救犬进行搜救,确定被埋人员所处的位置,以及在一侧挖掘的可能性等[4]。

5.2 加强事故现场警戒

疏散事故现场围观的群众、有可能影响救援工作的车辆、家畜。根据救援的实际需要划定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对于可能塌陷或已经发生坍塌的事故现场,必须减少警戒区内非救援人员的数量,并禁止人员在距事故现场较近的范围内随意走动,防止因地面重量增加和随意走动产生的震动发生二次塌陷或坍塌。

5.3 实施救援作业前的检测

凡进入可能存在中毒窒息气体的密闭空间,按照先检测、后施救的原则,采用气体检测仪检测,如果氧气含量在18%以上,23.5%以下,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场所。

也可采用如下检测方法:(1)从场所外放置动物(如小鸟、白鸽、白鼠、兔子、鹌鹑等)进入场所,放置前先要搅动场所的杂物,以使中毒窒息气体充分释放,观察其是否有中毒窒息反应。(2)对于古井之类的场所,在确保不会发生火灾爆炸的情况下,可采用点火试探的方法,如果燃烧更剧烈或者燃烧熄灭,均不能进入[2]。

5.4 采取通风措施

如发现有人在缺氧、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空间内昏倒,而又不能迅速救出时,切不可盲目进入抢救,以免再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应立即向密闭空间内通风,使密闭空间内气体震动排出,设法送入新鲜空气,可用送风机或排烟机向密闭空间送风。若出入口较为狭窄,应尽量使用长管空气呼吸器和移动式供气源,或先吊放几个空气瓶入内,使遇险人员能呼吸到空气。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5.5 正确选用救生器材

必须选择便携式器材。在狭小的空间内,若器材占据空间的体积过大,会大幅增加人员救出的难度。

器材必须操作简单。在密闭空间内一般光线都很差,甚至没有光线,在这种情况下,器材的操作就必须熟练,所配的器材要便于操作,操作动作越少越好。

所选器材要有稳定的安全性能,密闭空间救生涉及到横拉、竖吊、侧吊等多种救生动作,有单点甚至是多点与外部摩擦,因此对救助绳索的要求很高,器材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使遇难者出现危险,甚至会直接威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防部队所配的救生三角架(四脚架)、多功能救生担架、便携手动破拆器材等都是狭小空间救援的合适器材,这些器材不仅使遇难者安全,也便于救援人员的操作。

在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要使用不打火器材。

5.6 正确使用救援方法

(1)尽可能施行非进入救援,当遇险人员未受伤或神智较清醒能够配合救援时,可通过向密闭空间施放绳索,指导待救人员实施自救,用保险带、保险绳将其救出。

(2)当遇险人员受伤或已昏迷,无法配合救援行动时,在确定密闭空间无垮塌的危险后,可由救援人员进入实施救援。

(3)当出入口较为狭窄和空间很小,只能一人垂直上下时,可采用一人倒挂金钩的办法进入其内,抓住被救者将其救出[5]。

(4)当事故现场已垮塌,造成人员被掩埋时,应及时调集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到现场,在密闭空间的一侧或周边利用机械和人力实施挖掘,打出一条通道,再横向打通其壁面实施救援。在挖掘作业时,一定要有安全观察员,时刻观察救援进展情况。一方面要避免挖掘机撞坏壁面,威胁遇险人员;另一方面在挖掘到一定深度后,要避免塌方,及时对陡坡进行加固。

(5)如果是城市管道井内发生事故,要针对不同的管道井特点,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5.7 注意安全防护

(1)对于地下密闭空间事故,现场所有救援和工程车辆应与事故场所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出现因停车位置不当造成其坍塌。

(2)当密闭空间的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空气污染物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危险浓度的情况下,不得冒险进入。

(3)根据密闭空间的类型和可能遇到的危害,决定需要选择的个体防护用品,且有效实施救援的装备随时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在进入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空间救援时,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有他救接头的呼吸器,带备用面罩。当存留有毒液体时,还需着防化服。

(4)在进入密闭空间救援时,宜选用质量可靠的救助绳索,且绳索的固定要具有双保险扣。救援三角支架必须牢固设置,使用的绳索必须经过检测。

(5)如果密闭空间积水较深或在流动,进人人员应着救生衣或潜水服。

(6)进入密闭空间救援要携带好通信和照明器材,时刻与外面人员保持联系。

(7)进入密闭空间救援一般应两人以上分组进行,定时进行轮换。

(8)如果在进入密闭空间救援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应有保证救援人员紧急撤离的安全措施。对遇险和救援人员的吊升,重要部位应做好防护,防止撞伤。

(9)在城市地下管道、井、坑、洞救援时,要防作业过程中损坏燃气管道,导致易燃气体泄漏。

5.8 防止二次伤害发生

在密闭空间事故救援中,遇险人员一般都有较为严重的外伤,甚至是昏迷、休克,对这种人员的救助必须采取正确的救援方式,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

对于有外伤的人员,在时间和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固定,要采用躯体固定气囊。对无意识人员的固定,要确保其呼吸畅通,情况许可下可用多功能救生担架等进行固定。在多功能救生担架等器材无法使用,须用绳索固定时,只能使用盘绕腰结身体结索固定,绝对严禁活扣胸部固定。因为在救援中有时被救者呼吸已处于衰竭,若再用绳索固定胸部,用力向上提升或拖拽,很有可能在救援中使被救者致命。

当中毒窒息者被救出密闭空间后,应立即将其抬放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服、裤带,纠正缺氧。呼吸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做胸壁外心脏按摩;严重者,要迅速送医院救治。

6 结语

石油化工行业的密闭空间作业存在非常大的危险,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因此应建立健全HSE体系,在作业时严格按程序进行工作,并及时进行安全检测和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实施,确保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邢娟娟.劳动防护用品与应急防护装备使用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117-184.

[2] 范银华、王树坤、陈桂成、万木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5) :89-93.

[3] 贺德生.重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10) :10-11.

[4] 郭铁男.中国消防手册.抢险救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61-680.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客运地铁;消防应急救援;对策

在城市生活中地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极大地促进城市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地铁系统本身具有较大的人流量、较小的空间和较大的潜在安全隐患等一系列的特点,如果出现火灾事故,必然会导致出现巨大的财产损失,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人员伤亡事故。为此,必须要对立体客运地铁站的火灾状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从而能够使火灾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得以最大程度的减少。

1 地铁事故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难点问题

首先,很难进行有效的通信联络:由于地铁车站通常位于地下十米以下的深度,再加上具有较多的转折处,因此其周围环境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通常在地铁站内很难选择无线电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行通信联络,就必须要选择其他简易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具有较差的效果,无法及时地传达各种消息,最终使得整个火灾救援作战指挥受到了不利影响[1]。

其次,无法及时地进行地下排烟:地铁一旦出现火灾就会形成异常迅猛的浓烟流动,这主要是由于隧道和地下车站本身属于接近完全封闭的一个空间,因此其具有非常有限的自然排烟能力,浓烟很快就能够充斥地下空间。在浓烟中就算有逃生人员逃离站台,其也有较大的可能在喷吐浓烟的疏散途中和通往地面的漫长通道中出现窒息昏迷的情况。

最后,灭火困难:由于在地下埋设的地铁车站和隧道通向地面的通道只有有限的安全出入口,因此在通道内大量燃烧形成的高温浓烟会出现迅速流动,并且充斥在地铁站台和隧道中,这时候地下空间会具有急剧下降的能见度,最终会对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地威胁。由于火灾形成的烟雾和热气流大量的笼罩在地铁狭小的空间内,因此就算消防人员带着空气呼吸器也很难进入。

2 立体客运地铁站应急救援措施分析

在地铁站发生火灾之后,必须要严格按照“救人第一,救人与救灾同步进行”的原则组织抢救工作,对伤员抢救和人员疏散等工作进行优先组织,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火灾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

2.1 加强相关人员的消防素质

要认真做好对地铁管理人员的消防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将切实可行的地铁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出来,同时要针对这些人员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从而使发生火灾时控制初期火灾和指挥人员疏散的能力得以提升,最终能够对火灾造成的损失予以有效控制。要严格依据地铁车站火灾不同阶段的特点为根据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策略,比如一旦发生火灾,在迅速报警的同时,地铁站内的职工还要积极地通过各种灭火器材做好火灾初期的扑救工作,对火势进行及时地控制,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后续赶到现场的消防人员的压力,而且还能够使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2]。

2.2 制定完善的组织逃生计划

地铁车站一旦发生火灾,首先要防止有乘客出现惊慌失措的现象,要积极地通过地铁广播的方式将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时间告知乘客,使乘客按照地铁车站工作人员的统一引导和指挥进行疏散,要防止出现盲目乱跑的现象,在具体的逃生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疏散指示的方向来进行。一旦发现地铁的车厢出现烟雾、异味或者起火的现象,工作人员要将车厢两端设置的报警器迅速地按动,并且立即将列车扣停在站台,通知司机具体情况,与此同时,还要马上拨打火警急救电话,向消防人员请求救援。通常在车厢内都对灭火器进行了配备,所以一般能够迅速的消灭小火。安全疏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人體受到火灾危害之前从火场中组织人员撤离,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防排烟设施,火灾对人体的危害、烟雾浓度和火灾强度等因素决定了允许疏散的时间,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地铁火灾事故中如果人们无法在6分钟内实现有效地疏散,这时候基本上具有很少的生还可能性。由于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在火场上部的空气中,所以在组织人员进行逃生的时候应确保其采用低姿势前进,这样能够避免人体吸入有毒气体。与此同时,要防止出现匍匐前进的现象,这样很容易将逃生时间浪费掉。在逃生的过程中要避免进行深呼吸,如果有可能需要在织物上倒入矿泉水等饮料,避免鼻腔呛入烟雾导致人体出现窒息的情况。千万不能够打开发热且紧闭的门,防止另一边炽烈的火焰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发生大火,而且火势已经切断各种逃生之路,这时候工作人员应组织滞留人员退回到安全区域中,等待消防人员赶来救援[3]。

2.3 制定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

首先,要保证具有较高通畅性的地铁灾害事故处置通讯。消防部队与地铁公司之间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通讯保障制度,这样每一位指战员就可以迅速地传达灭火救援指挥指令,从而真正地实现信息通畅,要对地铁内的负三层、负二层、隧道内的指挥盲区进行清除[4]。其次,要严格依据实际的情况将健全的应急疏散方案制定出来。因为每个站点列车具有不同的人员出入方式和开门方式,所以必须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各车站的应急疏散预案,要避免出现遵循一个方案或者一个规范对疏散方案进行设计的现象。最后,地铁公司要强化各地铁站点负责人的消防意识,与其将相关消防安全协议书签订好,使其将自身的消防安全责任承担起来,对消防安全责任人机制予以贯彻和落实。要认真做好防火巡查的工作,全面地保证站点的安全性。

3 结语

地铁车站具有人员高度集中、电气设备种类多、通风照明条件差、疏散路线长、出入口少、建筑结构复杂等一系列的特点,所以一旦地铁车站出现火灾,在对火灾进行组织扑救的时候往往比较困难。为此,必须要对地铁站发生火灾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对策,从而有效地降低地铁车站火灾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全面地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尹国富.地铁运营管理中突发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7).

[2]杜丽娟.西安地铁车站应急客流组织探讨[J].科技资讯.2014(23).

[3]王敏华.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体系的信息化管理[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9).

外手架应急救援措施 篇4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一、工程概况

XXXXXXX小区工程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区,项目西北面临XXXXXXX路,东北紧邻XXXXX路。本工程共三栋楼,三栋楼均为32层,总建筑高度:99.55米,建筑面积为66430.27 m²,地下室一层,地下室车库面积为10956.41m²。

为抓好本工程外钢管脚手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特制定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二、应急措施的编制目的和依据

1、目的:针对本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性引发的伤害和其它影响(为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台风气候影响等)必须及时采取抢救行动和补充措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

2、依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关于特大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的决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确保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上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展开,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

三、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一)、责任范围:职责,权限和义务;

1、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

2、项目安全负责人组织本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总责任,其职责如下;

a)在组织管理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具体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b)根据工程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保护作业人员生产与健康及财产的损失。

c)定期组织专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大检查,发现隐患按三定(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d)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报告,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参加事故调查,组织编制和落实整改措施,并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e)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事应急预案的现场演练,熟悉应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 XXXXXXXXXXXX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及协调工作。

3、现场总指挥是施工现场的总调度,安排、协调者、其职现是;

a)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技术、工作的各项规定,对本项目工人的安全、健康负责。

b)组织工人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检查执行情况。对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避免事故者,提出奖励意见,对违章蛮干造成事故者,提出惩罚意见。c)领导本工段班组开展安全活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经常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推广安全生产经验。

d)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后,保护现场,立即上报,积极抢救,参加事故调查,提出防范措施。

4、组长(专职安全员)的职责;

a)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同时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继续扩大。b)参与组织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演练,熟悉应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及协调工作。

c)参加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工作。

d)指导生产班组安全员开展安全工作。

e)参加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做好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人员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并督促实施。f)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做好防暑降温和女工保护工作。j)监督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费用的合理使用。g)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5、组员、施工员、班组长:积极协助配合安全及安全员的工作,其职责如下: a)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本班组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b)根据生产任务、生产环境和工人思想状况等特点,开展安全活动。对新调人的工人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并在熟悉工作前指定专人负责其安全。c)组织本班工人学习安全生产规程,检查执行情况,教育工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违章蛮干,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制止。

d)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要采取临时措施,并及时上报。XXXXXXXXXXXX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e)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遇有不安全问题,在未排除之前或责任未分清之前不交接。

f)发生工伤事故,要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立即上报,详细记录,并组织全班工人认真分析,吸取教育,提出防范了措施。

g)带领本班工人积极参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掌握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器材使用方法。

(二)、项目部成立以安全员为主的外钢管脚手架应急小组,小组成员应进行定期培训,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应急响应

1、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1)当事故情况发生后,现场安全员应立即向项目部领导汇报,现场总指挥立即组织求援小组,同时应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慢延扩大;

(2)现场领导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现场急救处理,同时,项目部立即向公司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

(1)重大事故发生后,现场安全员在最早时间内向项目部领导汇报,现场指挥部立即组织救援小组进行紧急抢救,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项目立即以最快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写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五、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处理措施

1、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时要确保对伤病员或其它人无任何危险,迅速使伤员脱离危险场所。

2、初步检查病员,判断其神志、气管、呼吸循环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和监护,使伤病员保持呼吸道通畅,视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伤口,固定、止痛等措施。

3、呼救:派人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车,同时继续呼救,一直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它施救者到达现场施救为止,此时还应反映伤病员的伤病性和简单的救治过程。

4、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可做第二次检查,以免遗漏其它的损伤,XXXXXXXXXXXX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骨折和病变。这样有利于现场施工必要的急救和稳定病性,降低并发症和伤残率。

六、安全防护措施

1、外架搭设前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按照规范、规定,制定施工方案和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

2、脚手架搭设或拆除人员必须符合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考核合格,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专业架子工进行。

3、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4、脚手架与高压线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必须按照要求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有关条文要求执行。

5、大雾及雨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雨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6、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

7、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1)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当暂时无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持的杆件均应为稳定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5m。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2)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4)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5)每次收工以前,所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6)在搭设作业进行中,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8、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2)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 XXXXXXXXXXXX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3)在进行撬、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的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4)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用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5)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它匆忙卸料方式。

(6)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9、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10、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运送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提升,并绑扎牢固。尽量避免或减少用人工层层传递。

(2)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1~2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走房屋楼梯或另设安全人梯。

(3)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4)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11、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

12、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并应遵守如下要求:(1)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m2;维护脚手架不超过1KN/m2。

(2)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3)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4)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5)过梁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XXXXXXXXXXXX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13、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14、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15、加强架子工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七、施工现场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现场急救是在施工现场发生伤害事故时,伤员送往医院救治前,在现场实施必要和及时的抢救措施,是医院治疗的前期准备。

工地发生伤亡事故时,应立即做好三件事:①有组织地抢救伤员,②保护事故现场不被破坏,③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

(一)防火措施

(1)由棚架上应在施工便梯、施工电梯口位置设置灭火器。设置消防专用水池及按规定楼层设置消防栓。

(2)风、电焊及各类经批准动火的工作作业必须由专人负责看守,并备有接盛焊渣的用具及防燃它物措施,防止火星、熔渣点燃棚架或它物。

(3)各种电缆、电线不准直接绕绳在棚架上。木枋、横板、纸箱、泡沫材料、防水材料、油料等不准堆放在棚架上。经过脚手架的电线应加绝缘套管。

(4)配备防火安全监督员巡查,棚架发现问题可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二)触电急救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首先迅速拉电闸断电或用木方、木板等不导电材料,将触电人与接触电器部位分离开,然后抬到平整的场地施行人工急救,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

脚手架上作业、各类登高作业及洞口临边作业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的施工作业。

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要求制定下列措施。

(1)应做好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相关的安全预防工作。

1)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

2)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向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 XXXXXXXXXXXX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2)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3)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防护栏以红白相间的条纹标示,盖件等以红色标示。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经理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3)各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经理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架位应保持稳固,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

(5)脚手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由公司工程技术部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脚手架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cm时应作全封闭,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

(四)摔伤急救

当有人自高处坠落摔伤时,应注意摔伤及骨折部位的保护,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正确地搬运运转送医院抢救。

(五)防暴风雨措施

1、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创造有利的条件。派专人负责与气象台联系,经常关注有关的天气预报,以便提前作出预防措施和合理安排工作。

2、暴风雨前后,及时安排人员检查临时设施,各种垂直运输机械、供电线路等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发现问题采取加固措施,暴风雨期间专人值班,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及时组织人员抢险,以减少损失和保证施工安全。

3、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和防雨雨具,系好安全带,必须做好防雨、防滑、防触电的措施。

4、加强雨季用电的管理工作,特别是电闸箱的管理,配电箱要有防雨罩。下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锁好电闸箱门。必须有防触电的措施。(六)防台风、暴雨安全措施

1、台风、暴雨季节应提前做好防台风、暴雨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和相应的物资准备,随时注意气象预报。台风来临前由项目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XXXXXXXXXXXX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3、在建工程施工作业面和脚手架上的各种材料应堆码、绑扎固定,以防止被风吹坠落伤人;

4、施工临时用电除保证生活照明外,其余供电一律切断电源;

6、台风、暴雨后应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7、对有特大台风、暴雨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防台风、暴雨领导小组,安排人员值班。2)密切与上级部门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台风动向。

3)对临时设施要进行加固确保安全。台风来时要提前安排工人到其他安全可靠场所。

4)若出现险情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5)台风、暴雨过后应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将台风、暴雨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报告上级部门。

(七)、现场坍塌急救

1、坍塌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首先停止坍塌区域附近的一切施工作业,并清点坍塌区域作业班组的人数。如发现有人员被埋,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挖掘。

2、通知公司、工程处有关部门和领导到现场指导抢险。

3、组织人员抢救伤员(抢救方法见“医疗急救作业指导书”),抢运物资。

4、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误入,造成新的损失。

5、如果塌方区域附近有高压电线或变压器,应立即通知供电部门到现场查看,决定是否需要切断电源。

6、如果塌方对周围建筑物有影响,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组织人员疏散和物资转移。

7、通知质量监督站、安全监督站、公司技术、安全部门会商加固方案。

八、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

1、应急电话:工地办公室安装电话,在室外附近张贴求救电话号码,应急时能尽快地找到电话拨打报警求救。救护电话号码为“120”,火警报警电话为“119”,拨打时尽快将伤情病情,事故发生地点,报救者单位,姓名等说清楚。

2、急救箱

急救箱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配备必要的器械和药物,并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3、其它应急设备和设施

1由于在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情况,○甚至发生事故或因采光和照明情况 8 XXXXXXXXXXXX

外架拆除应急救援措施

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必须配备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业灯、电筒、油灯等设备。

2由于现场有危险情况,在应急处理时应需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或警戒带,○各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指示标志牌子。

3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必须配置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XXXXXXXXXXXXXX项目部

电梯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篇5

为加强对电梯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单位电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单位电梯使用中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事故类别包括:

(一)电梯困人故障;

(二)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由于触电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成立电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安全的特种设备管理员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二)设立现场救援组,由各安装、维修班组人员兼职组成。组长由分管安全的特种设备管理员担任,负责组织现场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在指挥长到达现场之前,负责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组织的职责(一)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二)现场总指挥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三)副总指挥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四)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1)抢救现场伤员;

(2)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四、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

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每年进行一次培训;(2)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1)困人解救(2)井道内作业;(3)轿顶作业(4)底坑作业(5)厅层作业(6)机房作业(7)更换和割短钢丝绳(8)扶梯桁架作业(9)施工用电常识(10)坠落保护

(11)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12)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13)事故报警;

(14)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15)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二)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经过有效的培训,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每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五、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本单位的xx部是事故报告的指定机构,联系人:xxx,电话:xxxxxxx,xx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总指挥根据有关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二)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六、应急处理

(一)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公司主要领导,由总经理批准,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执行本预案。当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立即组织或通知就近网点,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增援准备。(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七、应急总结与奖惩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奖惩。

八、其它事项

(一)本救援预案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文件,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施工电梯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篇6

为加强对施工电梯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特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龙城23地块29#楼,长兴街西,兴洛东街东,香山路南,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二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7534m2,二、本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工程目前有一台施工电梯在用,为我单位重点设备。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工程使用的施工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事故类别包括:施工电梯倾翻、火灾、坠落。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或行业、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本项目部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叶龙章(项目经理)*** 副组长:张祥龙(执行经理)*** 陈晶卫(安全负责人)*** 陆哲(主任工程师)***

成员: 严传发(技术负责人)张鹏(施工员)樊志峰(质检员)

丁杰(安全员)陈付顺(材料员)

四、应急组织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现场组长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三)副组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抢救现场伤员;抢救现场物资;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五、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

按计划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每年的1月份进行一次培训;(2)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困人解救、轿顶作业、底坑作业、厅层作业、机房作业、更换和割短钢丝绳、扶梯桁架作业、施工用电常识、坠落保护、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事故报警、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二)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经过有效的培训,公司按照本预案要求,每年的1月份组织开展一次事故应急演练。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六、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1、事故发生后,由副组长楚伟伟向组长报告,组长根据有关法律法

规及时如实向公司安全科、市安监站等有关部门报告。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七、应急处理

(一)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主要领导,同时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执行本预案。当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通知机械设备产权单位,立即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

4、立即组织或通知就近网点,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增援准备。

(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

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5、施工电梯发生事件后,采取施工电梯专业维修人员的一般救援措施,通过施工电梯专业维修对于施工电梯的人工操作,完成救援活动。

八、应急装备、物资、通讯保障

保障措施要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要配备到位,并应定期检查装备完好情况,安排专人保管,并明确只能用做救援及演练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值守到位,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单位应督促维保单位在维保现场储备数量充足的施工电梯易损件及电子元器件,以便施工电梯元件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排除故障

九、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终止和终止后工作恢复

1、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应急救援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指挥长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

2、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指挥长认为事故的发展状态必须终止的;应急指挥长下达应急终止令

3、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可恢复施工生产。

十、应急总结与奖惩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

行奖惩。

1、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按公司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瞒报、迟报、漏报、谎报重特大事故和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人员,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或处分。对扰乱、妨碍抢险救援的人员,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其它事项

1、本救援预案针对有可能发生的施工电梯安全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文件,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设计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很多煤矿企业都设有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以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在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时, 良好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是可以说是整个工作的“大脑”, 它可以及时获取和处理煤矿井下有关信息, 提供煤矿事故全方位可靠信息, 以便应急指挥中心输出高效处理指令, 采用科学的应急预案, 实现对煤矿事故的科学高效处理和及时有效控制。目前, 我国大部分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进行系统设计, 还有一部分仍然沿用C/S传统模式, 系统基本都包括煤矿信息采集、应急救援智能处理、煤矿信息存储、现场人员物质调度4个大模块,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 和系统原理进行开发设计, 用以实现应急救援可视化、信息管理科学化等目的。

1 系统应用分析

目前, 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煤矿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建设、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系统数据库规模较小并且数据管理混乱

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高效运转离不开数据库支持。数据库的稳定性、大小、结构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作。很多煤矿企业虽然应用了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 但是一方面数据库性能低, 缺乏管理更新, 造成系统信息无法进行有效处理;另一方面, 煤矿系统信息种类多, 比较烦琐, 大部分数据库无法做到有序处理。

1.2 系统信息获取途径有限, 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监控

大部分企业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获取途径比较单一, 无法对井下各个有关因素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有的企业仅仅对井下几个因素进行监测, 这都影响系统对信息分析, 也影响着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对于应急救援工作来说, 不仅要对人员位置、风向、井下温度、瓦斯含量、机器运转等进行监控, 还要有应急救援设施、矿山机械设备、通风降温、电力供应、危险源等信息的获取。

1.3 系统功能设计不够全面

系统功能设计应该以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科学全面高效地开展为目的。对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存储、信息输出等四个模块, 有些系统仅仅注重其中一或两块, 没有考虑到系统整体性的特性。只有四个模块都要具体细致地功能设计, 才保证系统功能全面, 运行高效顺畅。

1.4 资金投入少, 软硬件更新不及时, 缺乏专业计算机技术人才

很大一部分煤矿企业缺乏对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 没有重视其应用。“走形式”、“花架子”等思想仍蔓延在企业文化之中, 系统软硬件更新不及时, 缺乏专业计算机人员进行管理, 从而系统工作效率低下, 导致恶性循环。

2 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措施

2.1 系统功能设计

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监控监测、信息分析处理、应急救援指挥、应急救援通讯、系统日常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

监测监控包括对人员进行定位监控、水文监测、机械运作监控以及视频实时监控;信息分析处理是对监控监测输送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并对矿井整体状况、救援路线、预案选择等进行分析;应急救援指挥是人和机结合的部分, 共同完成人员物资调度调配, 预案的修改选择等重要工作;应急救援通讯是系统的辅助模块, 它是指挥中心与各部门连接桥梁, 主要内容就是4G网络通信、IP对讲机无线通信、可视化网络通信等;系统日常管理则是系统应急救援开展的基石, 需要对救援预案编辑存储、矿井信息存系统维护升级、预案模拟演练等等。

2.2 数据库建设

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数据库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针对数据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 应选择应属关系数据库。运用计算机技术, 结合SQL Server2012数据库开发平台, 进行开发设计。SQL Server2012数据库具有数据处理灵活性高, 简化HA和DR的需求, 安全可靠, 增加了更多的cmdlet, 为煤矿数据的处理提供更有利的支持。使用ER/Studio数据库开发软件和SQL Server2012数据库相结合, 设计出安全、高效的数据库, 并且根据信息种类的不同设计出多个数据库, 提高信息存储质量和读取速度, 以及方便数据库管理。

2.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一方面必须对井下实时动态信息进行筛选初分析, 然后输送给应急指挥中心;另一方面, 根据初步分析的信息必须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比如是否达到报警值、是否启动预案、信息综合整合呈现等等。煤矿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 构建, 对于图像的处理处理呈现就是系统数据处理的重要部分。采用GIS、Map X控件和3DMAX控件相结合的方式, 解决地理信息地图数字水平低的缺陷, 实现煤矿矿井地图三维可视化呈现。

2.4 系统外辅助措施

煤矿企业应加大在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 及时更新系统硬软件, 确保系统涉及的硬软件都是符合系统运行要求的。煤矿企业还应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应及时完善系统, 全面细致保障信息采集, 科学合理进行信息存储, 高效及时进行信息输出, 同时, 及时将编写的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预案输入系统, 以便及时更新数据库, 保障系统正确及时应对各种事故。煤矿企业必须掌握一些维护更新的相关技术, 维护和管理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系统地稳定性和可控性。

3 结论

改进完善的系统会为煤矿企业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化、信息化平台, 有利于应急救援工作开展, 增强煤矿企业应急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永立, 等.基于基础数据库的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 01:44-47.

[2]高东旭, 庞大芳.基于ASP.NET和SQL Server技术开发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J].煤炭技术, 2008, 10:64-65.

[3]李艳妮.基于Web GIS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设计与实现[D].河北工程大学, 2015.

浅谈电梯的应急救援 篇8

一、电梯困人的常见原因

1、停电、缺断相引起停梯

当电梯三相电源失电时,如果电梯没配备应急电源,电梯抱闸回路被切断,抱闸动作将电梯制停。当三相电源出现缺断相时,相序继电器动作切断安全回路,使电梯停止运行。这种故障多出在继电器逻辑控制的电梯,因为是老式电梯,电源开关多为闸刀式,电源经过极限开关,再送至电梯控制柜、电源流经的两个开关,共六根保险丝。电梯运行、起动,电流都很大。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如维保人员不及时检查,保险丝与螺丝连接处极易烧断,电梯断相,引起停梯。

2、门锁原因而引起的故障

按电梯的设计要求:电梯的每一层的层门和轿门均设置检查其关闭状态的安全电气装置,如果任意一层厅门或轿门没有关闭,电梯都不能运行。实际运行中常见门锁电气触点积尘,接触不良,引起打火,导致电梯停梯现象;轿门门刀与层门锁滚轮间隙过小,运行时相互碰擦,导致门锁开关被断开导致电梯停梯;门锁的锁紧元件啮合深度过小,门锁触点不能可靠接触,导致门锁安全回路不通;锁钩与挡块间隙过大,如果乘员出现扒门情况会导致门锁开关断开,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停止。

3、涨绳轮开关断开引起停梯

由于限速器钢丝的伸缩性,在重力的作用下限速器绳会在使用过程中伸长。由于底坑涨绳轮重锤的作用,涨绳轮开关打板偏移,直到断开开关导致停梯。

二、目前电梯应急救援措施存在的有关问题

从电梯检测情况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电梯使用单位都具备电梯救援措施,但是,从制定内容的科學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上还是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梯使用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电梯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通常情况下,就全部委托电梯安装单位制定本单位的电梯应急救援措施,而某些安装单位为了省事,在不了解使用单位实际使用状况下就随意给一份应急救援方案,其结果是电梯的使用对象与应急救援措施上所描述的大相径庭。

2、由于理解上的误差,造成了很多电梯使用单位错误地将机房盘车步骤,误认为就是电梯应急救援措施。让我们通过1例事故对这一问题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事故经过:某大型商住楼发生1起电梯困人事故。电梯在救援过程中从高层迅速下跌到最低层,上映现实版的《生死时速》,造成电梯内多人受伤。经检验部门事后对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该电梯各安全部件、电气设备功能、运行情况均达到电梯正常运行所需的要求。然而,为何还会发生电梯迅速下落的情况呢,这都是错误救援之过。据了解,当时物业管理处得知电梯困人后,其中一名保安人员赶到现场进入该设备机房,在其将机房盘车步骤误认为就是电梯应急救援措施且误解盘车步骤的情况下,用松闸扳手将电梯制动器打开直至电梯停止。结果由于当时电梯内人数较多,电梯轿厢内的总重量远大于用来平衡轿厢重量的对重的重量,由于重力的作用,电梯轿厢迅速下落,从而造成多名乘客受伤的事故。由此可见电梯困人救援除了有一整套完善的救援方案外还必须有专业救援能力的应急人员等。

3、电梯应急救援措施缺乏必要的软、硬件支撑,这是目前电梯应急救援措施最大的软助。主要表现在:一些老式电梯有由多年的磨损或电梯的重新装潢使轿厢内原有紧急报警有关说明难以识别。一些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缺少多方通话,或者紧急求救装置装在无人或少人到达的层站,一旦出现困人事故电梯内的人员与外界无法联系。

4、在对某些大中型酒店电梯检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用户都未对自已所制定的电梯应急救援措施进行过定期演练。这也是目前电梯使用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必须加强电梯的应急救援管理

就目前电梯使用的情况来看电梯应急救援措施仍存在着缺陷,如目前电梯应急措施制定不规范等情况。如果再不引起电梯维保单位、使用单位足够的重视,随着电梯数量和使用期限的增加,故障率随之增加,将会造成更加严重安全隐患。此时,电梯应急救援措施如果还没有改进和完善,一旦出现事故将更加束手无策,将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的损失。因此使用单位除了应按国家有关应急救援措施的规定,以实用性、科学性可靠性进一步制定、完善目前的应急救援措施,更重要的就是加强电梯的应急管理。

1、加强电梯使用安全宣传工作提高乘客自我保护意识。目前了解电梯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不多,乘客对电梯事故普遍存在恐惧感,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或者不按应急救援方式逃生,酿成事故。某大型商场发生电梯困人事故,结果被困人员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分别在轿厢内打开了轿门和就近层的层门。正当他自以为可以从轿厢内跳到层站外从而解困时,他却由于这一跳失重结果从高层跌落到底坑失去了其宝贵的生命。所以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首要的在于“人防”,政府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在社会宣传和普及电梯安全知识让使用者了解安全也了解危险,碰到事故能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也应当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电梯应急预案的演练,并通过在电梯轿厢内张贴宣传品和标明注意事项等方式,宣传电梯安全使用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常识。

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电梯管理人员,落实每台电梯的责任人,配置必备的专业救助工具及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设备。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制定电梯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与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签定维修保养合同,明确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责任。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作为救助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应当建立严格的救助规程,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和相应的专业工具等,确保接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援。此外,电梯维保单位在日常维保过程中就电梯经常会出现的故障作出专业、精心的检查,预先解除安全隐患。

4、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社会救援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电梯救援中心,组织专业力量,按区域建立救助网络。

5、电梯发生异常情况,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向电梯救援中心报告(已设立的),同时由本单位专业人员先行实施力所能及的处理。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电梯救援中心应当指挥专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6、相关机构应以目前已发生电梯困人事故的起因、救援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结果为基础加紧“电梯应急救援系统”的研发,在一旦发生困人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安排、指导有关人员进行救援,将损失减至最小。

四、结语

上一篇:冉冉的近义词是什么下一篇:新年三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