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林山水的诗词语句(精选4篇)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词语句 篇1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词语句
1、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2、桂林浅复碧,潺半露石。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
3、辰象森罗正,句陈翊卫宽。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
4、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5、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6、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7、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8、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9、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10、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11、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12、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13、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14、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15、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16、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7、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18、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
19、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犹向客依依。
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 篇2
清晨时分,我们乘着竹筏荡漾在漓江之上。千万缕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水面霞光万丈,像是撒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碎金,晶莹剔透,瑰丽无比。一阵微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十分壮观。清晨,那洁白轻盈的云雾,就好像轻纱似的围绕着那耸立的高山,似有似无,再加上青山绿水,远远望去,好似一幅山水画呀!
行驶在江上,眼之所及,处处美如画。那水面上行驶着一艘艘小船,驶过后水像撒了晶莹的渔网似的出现了一道道小水纹。在一旁岸上,还有那奔跑着的孩子们天真无虑,我似乎也是其中一名在微风 吹拂下奔跑着的小朋友。在那田野中,有在一旁吃草的老牛,有在田中耕地的农民,还有在田中尽情奔跑的孩子。一旁苍翠欲滴的竹林,它们笔直地挺立着,像一位位战士保护着这片大地,还未长大的笋儿,也在拼命地成长,一个劲儿向上冲,真是好一幅田园画呀!
夜晚时分,景色也是那样迷人。我们乘着小竹筏来观赏暮色下的桂林山水,这时的水是多么蓝,多么美,蓝得像一块无瑕的蓝水晶。还有夜色下的山也是那样迷人,一座座都各有各的姿态,像顽皮的孩子,像婀娜多姿的仙女,像弯腰驼背的老人……它们都倒映在这碧蓝的水中,山与水融为一体,多么和谐!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词语句 篇3
——李灵资老师
一.学习方法
①初读诗词,疏通文字
②细读诗词,理解词句
③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二.分析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③厌:满足。
[理解词语及句义]
解题: 解词: 句义: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理解诗意及诗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背景知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理解词义]
查找有关资料,理解字、词意思。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③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④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中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部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兴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理解词义]
补充词语解释: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怀念之情。这是其中的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青、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做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3.辨析
思考:三首诗各自描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独坐敬亭山看到的、感受到的。第二首诗写的是作者远望洞庭湖水和君山的景色。第三首词写的是江南的江花和江水。三首诗词都写山、水,但写法上不同,第一首运用拟人的写法写敬亭山;第二首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水和君山的美丽;第三首妙不可言,首尾呼应,词句对仗,反问结束,极富感染力。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分析:
1、观赏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观赏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山水相映的景象
“„„连绵不断的画卷„„”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古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词
桂林山水岂止是应该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她还应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她是当之无愧的双遗产。因为她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滴水都浸透了诗情画意,她已经是“人化的自然”了。
桂林的官方之所以不申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桂林山水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了,中国大多数地方申遗是为了借遗产的广告效应搞旅游。而桂林不需要世界遗产名录来做广告,她早在千年前就有无数大诗人做的广告了。
唐代有一位叫任华的官员在漓江边给朋友送行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大诗人韩愈这样描绘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杜甫诗曰:“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据考证,韩愈、杜甫从没去过桂林。没去过,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一定是耳闻了。可见在唐代桂林已经知名度很高了。
有人统计过唐代有30多位诗人写过桂林,宋代就更多了。如果说唐代的诗歌是对桂林山水情景交融的描绘的话,那么宋代的诗词对桂林山水就是直接的赞颂和打分了。
张孝祥的诗句“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还算是含蓄的;李纲的“雁荡武夷何足道,千岩原是小玲珑”;大诗人黄庭坚的“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张洵的“桂林山水冠衡湘”;邓公衔的“桂林岩洞冠天下”;曾几的“江山清绝胜中原”;张孝祥的“桂林山水之胜甲东南”等,就是直接的评判了。
过去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不知起于何时。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在对独秀峰石刻进行清理时,意外发现这里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原来早在801年前的宋代,时任广西提点刑狱兼权府事的王正功,在为赴京城赶考的桂林考生饯行的宴会上,当众赋诗,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
历代诗人描绘桂林山水的诗歌,至今已有1万多首。这些诗描写山水之准确,比喻之贴切传神,情感之真挚,炼词造句水准之高,都是文学的奇葩。
对于诗人们从古到今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我并不感到意外。但是有一个现象让我感到意外:诗人们对桂林山水的描绘与今日地理和地质学家用科学语言对桂林山水的解释竟然相互呼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好像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一对孪生姊妹。诗人描述现象,抓住特征,科学家则分类命名,解释原因。
如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如中原)的山不同。按照地质学家翁文灏对山的分类,山有褶皱山、断层山、蚀余山、火山等,但桂林的山的确无法归到以上几类中,勉强归的话,归到蚀余山还算差强人意。
褶皱山和断层山等抬升以后,受到河流的侵蚀,都会形成脊线,一条大山脉的脊线或者呈鱼骨状,或者呈梳子状等;但是在桂林的山上找不到山脉的脊线,山峰一个个是独立的,拔地而起;峰丛则一簇簇地像莲花一样,也无脉。
一些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喀斯特山峰与褶皱山、断层山的不同。如唐代的柳宗元在《訾家洲亭记》中说:“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这样说桂林的山:“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清代诗人袁枚说得就更清楚了,他的《独秀峰》一诗这样写道: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这还不算,他后来直接在散文中写出对桂林山的这一看法:“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随园全集・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九)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些像地理学论文了。
南朝颜延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代张固的诗“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说的都是喀斯特峰林平原上孤峰的特征。
宋代诗人刘克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句诗就是对喀斯特峰林平原的形象化解释了。
诗人们用诗说桂林的气候。杜甫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诗:“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今天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漓江流域由于季风的影响,5月至8月为雨季,与盛夏伴行,可为游客带来凉意。又因桂林在地貌上处于湘桂走廊,是南北气流的通道,这也是桂林夏日凉爽的另一个原因。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漓江水色的美和清澈是闻名的,假如漓江的水是浑浊的,那么桂林山水就黯然失色了。
韩愈的诗千古传诵: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蓟北处士的诗: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袁枚的诗: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他们写的都是漓江水的清澈。
漓江的水为什么清呢?地理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喀斯特地区,降水对地表和河水对流经地区的侵蚀是一种化学过程,并以化学溶液的形式搬运,这是喀斯特地区河流水体泥沙含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非喀斯特地区,山坡和地表会覆盖一层风化壳,或者发育成土壤,降水和河水侵蚀产生的是泥沙,河流以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形式把这些泥沙搬走。因此在非喀斯特地区,河流在雨季经常是浑浊的。
到了徐霞客这里,他则把诗人与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优美的文学游记,而且还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著作。他已经不是对山水游览赏玩,也不满足于对山水美的歌咏和赞叹,他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探险和考察。桂林山水吸引了他,让他在此驻留了一月之久。他在桂林探索了100多个洞穴。他两探七星岩,按他对七星岩的描述画下图来,几乎就是现代洞穴探险家对洞穴的实测图。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陈述彭、施雅风、周廷儒对七星岩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画出图来,他们发现徐霞客的记述精准无误。
他辨析了“石山”和“土山”,他分清了“峰林”和“峰丛”,他命名了一系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他称石芽地貌为石齿、石萼,岩溶漏斗为井和龙并,洼地中积水为石潭、天池,称地下河为伏流,称天然桥为天生桥,称岩洞中的碳酸钙沉积物为石乳、乳柱、石笋、石盆、石田、石丸等。他对钟乳石的成因说是“皆玉乳之所融结”,“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对石潭的成因说是“皆平地下陷”,落水洞的成因说是“由于水捣成井”尽管这些发现和思考并非都是在桂林山水的考察中得到的,但桂林的确是他喀斯特考察用力最勤,也是他最喜爱的地方。
说到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桂林山水的文化意蕴了。
在中国还没有哪里的山水得到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大诗人和文学家的歌咏与赞叹。如果比之,西湖和泰山还勉强可以与之并肩,但西湖文人气太重,自然韵味不足,泰山则皇家气派太大,政治味太浓,与百姓何干?
四、广西唐代第一个著名的诗人—曹邺
曹邺,字邺之,桂州(桂林)阳朔人,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曹邺曾任郎中,刺史等官职,他的诗多是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是讽刺时政,也有一些山水佳篇。他写下了不少千古名诗,如《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怨诗》(四首之一):“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所有的这些诗,对官吏盘剥百姓的讽刺真是入骨三分。
曹邺在大中四年(650年)中了进士,惊喜之余,写下了《寄阳朔友人》:“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这诗反映了当时广西文化教育的现实,对广西的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诗中他希望自己开个头,撒下种子,桂林今后能出更多的人才。
翻开广西地方志,唐代中进士的第一人是梧州府的李荛臣(632年),由于梧州偏僻,李荛臣对广西的影响并不大,时隔两百余年,才出了第二名进士,这就是桂林府的曹邺。而曹邺之后,临桂人赵观文(855),平南人梁嵩(925)等许多广西人都先后中了状元。清代举人泗城教授王维新在《阳朔道中怀曹邺》一诗中说:“唐代文章原后起,岭西风气实先开。”指曹邺不仅在晚唐全国的诗坛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是广西地区诗风的开创人物。曹邺以前,广西土生土长的文人未见史载,曹邺可以说是广西第一个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曹唐(临桂人)一起,对广西地区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传曹邺少时曾在阳朔城北天鹅山下的一个岩洞中读书,这个岩就是现在的读书岩。后人为了纪念他,曾在那里建曹公祠,曹公书院。只可惜祠和书院已废,只有读书岩现在还是阳朔古迹。曹邺曾迁居桂林城北的阜财坊,后迁莺坊。唐末,桂林曾为曹邺建名贤坊,可惜这些胜迹都没能保存到今天。
曹邺出生山清水秀的阳朔,在阳朔留下了不少描绘山水的诗篇。如《东洲》:
江城隔水是东洲,浑是金鳌水上浮。
万顷碧波分泻去,一洲千古砥中流。
诗中所说的东洲,又称金鰲洲,在城东漓江中,形状窄长。傍晚,远望它宛如一条金色鰲溯游而上,为阳朔一景。阳朔县城西隅,有屏风山,又称西山,也叫西郞山。曹邺有《西郎山》诗一首:“西郎何事面西方,欲会东郎隔大江。自古明良时一遇,东郎未会恨斜阳。”而城东福利附近,又有一个如同人样,立于其上的小山,与西郎山遥遥相对,叫东郎山,曹邺作诗《东郎山》:“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诗人借景抒怀抒发了被迫隐退,明君良臣不能常得的感慨,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遐荒之地,仍丹心系念国事的高尚情操。
桂林阳朔(今属广西)人。大中四年(850)进士。曾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迁太常博士,历祠部、吏部郎中,仕至洋州刺史。
曹邺和于□、刘驾等在创作中都致力于古诗和乐府,反对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他的诗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如《捕鱼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对最高统治者予以大胆的谴责和讽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不啻为贪官污吏写照。又如《筑城》:“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写出沉重徭役使农民家破人亡的惨状。他的诗质朴洗炼,多采用民间口语,有些接近谣谚,而笔锋锐利,富有战斗性。
有《曹祠部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曹邺一生的辉煌,无疑也是我们桂林人的骄傲。
五、历代描写阳朔的古诗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比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沈彬(唐)
东郎屹立在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曹邺(唐)(《东郎山》)
桂林山水世争夸,阳朔奇峰另一家。我坐扁舟随意看,果然千朵碧莲花。——刘名誉(清)(《过阳朔舟中作》)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吴迈(1935年作)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观。
桂林此三绝,足供一生看。春花娇且媚,夏洪波更宽。
冬雪山如画,秋桂馨而丹。四时景物殊,气象真万千。
阴晴和雨雾,着色更鲜妍。大野青不断,入窗秀可餐。
久看欲舍去,舍去又来探。佳景最留人,景也待人勘。
愧我诗笔弱,难状百二三。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西哈努克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桂林相比肩。
我言八十六洞齐开放,千崖万壑供追攀。
但愿世界人士齐来游,欣赏桂林风景名胜之尖端。——陈毅《游桂林》(1963年作)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有山如玉女梳妆,有山似耕作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千仪万态看不足,但凭摹拟每每同。
竹林茅舍时出现,后有飞瀑透帘栊。桂林阳朔不可分,妄为甲乙近愚庸。
朝辞桂林雾蒙蒙,暮别阳朔满天红。——陈毅《游阳朔》
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相迎。马跃画山人睇镜,果然佳境在兴坪(名句)。——叶剑英《由桂林舟游阳朔》(1963年作)
乘轮结伴饱观山,右指江头渡半边。万点奇峰千幅画,游踪莫住碧莲间。——叶剑英《阳朔纪游》(1974年作)漓江春水绿悠悠
漓江春水绿悠悠 细雨昊天结伴游 两岸奇山看不尽 碧莲峰下泊行舟。------董必武1959年游阳朔作
水如罗带山如屏,奇秀莲峰古有名,东岭朝霞新面貌,锦绣河山寿阳城。-----美术家帅础坚1960年
古代碧莲峰又称寿阳山,因此阳朔又称寿阳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代校书郎 尚书郎沈彬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爱国志士吴迈1935年
带字石刻为清朝阳朔知县王元仁于道光甲午年(公元1834年)王元仁相传为王羲之后裔
带字高5。73米 宽近3米
“一带河山,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
九马画山
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人徐云
莲峰钓石开诗境,渔火朝霞入画图,古寺重光千载梵音流逸韵,碧莲叠翠一江清景展新图。
画窗八景: 鉴寺遗踪 朔城佳境 双峰锁江 古榕藏猫 东岭朝霞 白沙渔火 南厄古道 碧莲叠翠
西郎何事面西方,欲会东郎隔大江。自古良朋时一遇,东郎未会恨斜阳。—曹邺
鸟语君行早,花香客去迟。争道桂林好,岂知阳朔奇。
无山不如画,到处总相宜。阳朔风景甲天下,天下风景数兴坪。
人家都在画图中,风景尽在西街中。天下风光数桂林,岂知阳朔更怡情。
小学四年级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 篇4
泛舟的漓江,清风荡漾着你的肺腑,天籁的声音拨动着你的心应俯首看去,江水沿着信息的涟漪,碧波荡漾,清澈见底,转眼望去,你看不见那水边的尽头。加上那两岸的竹岭婀娜多姿,像一位位美丽的仙女,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长长的山水画,让路人欣赏,自己直接还透着点点灵动之气,那是人佩服。
在阳光的普照之下,江水越来越晶莹剔透,偶尔还能看见纸条调皮的小鱼哦,不,不是几十条甚至几百条,他们成群结队,望眼望去还真是几条,难怪路人都说是幻觉的山水。他们成群结队轻快出游,适合吐炮眨眼,适合跳跃嬉戏,时而露出水面和我们打招呼,好像轻巧的银燕,折沉入水底,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我还在桂林山水中记得那么一段话,那一段话好像是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他是这么说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用这么一段话来描绘它,真是恰当的,分毫不差。
看着看着我不禁自言自语起来“这些小鱼儿是不是也沾了漓江水的灵气,变得这么可爱玲珑了呢?真是让世人大饱眼福哇。”有过人说,晴天的江离青峰的倒影迷人,为什么?我可我觉得烟雨中的漓江是给了另一种美的享受,你不信就看看吧“细雨如纱,飘飘洒洒,雨雾缭绕在天上的宫里,如入梦境,我没有亲眼看到,心里不免有一丝丝的遗憾之情。”
如果说北方的山很豪迈,十分沉重,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抚媚,清秀,像女子一样。比如说玉女峰婷婷玉立,画眼描眉;望夫山崖,凝神远眺,申请守侯;还有赶着考试的书童盘旋在田里的骆驼,非洲的骆驼,各型各异,变化万千。债务天时,你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奇特景象呢!
“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这几句话把桂林的山描绘的出神入化,真不愧是巧夺天工。
记得刘墉曾经可是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智者乐水是因为水的澄清,流动与生成难以测量,仁者爱山是因为生的丰满敦厚与环抱的胸襟,但是水若不倒影的山影,总觉失色,山若不受水的滋润,也容易枯干,山水兼胜,岂不更美!”是啊,重重青山围绕着,碧水碧水又倒映着重重的青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又身在其中,岂不妙哉?
现在我独自站在那一个没有人的船头,欣赏着漓江动人的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给予我的美丽。这种美我无法用文字去表达,她自觉她是那么的甜蜜,那么的`丝丝入扣,清澈入眼,更像是露在我的心中一样。一股新鲜之气从脚底升起,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与山和水同时存在这一切。我静下心来凝神,高山淡云,远山近水,呜鸟游鱼。一切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尽在不言之中展现出来。
但是我又多么希望船能够停下,让我静静地欣赏这周围的美景信息的品位,它们原有的味道,可是这不能,因为船在行水在移,我的心也随着一幕一幕在变化着,变化着!
人生中的旅途亦是如此,我们也不能退缩,只要有前进,才有可能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到达幸福的彼岸,去寻找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快乐。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词语句】推荐阅读:
描写桂林山水的风景作文07-26
描写桂林山水的古诗名句10-16
描写桂林的著名诗句09-03
桂林山水的评课06-26
桂林山水歌06-07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_山水四季的古诗词06-11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08-30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05-15
《桂林山水》读书心得06-26
桂林山水免费课件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