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2024-08-10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共13篇)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篇1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法学1402 16 林芷苓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我校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分为“金陵典学”“五轶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六大部分,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千件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从1902年至今的百多年来,江大穿过风雨,成为了今天这个曲水流觞的美丽的“211”高校,食品,设计,纺织服装独树一帜。杰出的校友们例如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的成功的希望!

我想,一个学校的校史馆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让老师让校外社会人士了解江大,更多的,是让每个江大人萌生一种自豪感!从前不知道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最初创办了江大前身,经过多年与各个学院的合并,江大的食品专业已经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96年到1997年间,江大完成了从普通高校到国家重点建设的近百所高校之一。

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在参观完校史馆后深深烙进我的心里。对于校友们的寄语,我也感慨良多,我想,那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多校友的支持,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让江南大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学校好起来,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让一代代学子有更好的读书环境,莘莘学子出于江南,反哺母校,一个美好的循环式千金方式,我们不辜负前人的希望努力创造出成绩,不仅是为了自己人生价值的进一步实现,更是为了那句话:今日我以江大为荣,江大明日以我为荣!

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我们并不能说是已经透彻的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光辉成就,但是至少让我们感到了震撼和自豪,以及对这个学校的热爱也萌生了,我们应不断攀登前人的高度,也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大学四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匆匆时间总是一晃而过,充实与否在于选择如何度过。所以我们应当现在就做好一个计划和目标,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虚度光阴。毕竟,曾经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高考,而现在,每个人的目标各不相同。守住本心,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尤为需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肩负使命和责任,带着理想和热情,我是江大人,出发!!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篇2

关键词:校史馆,建设,新疆师范大学

高校校史馆是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办学成就、扩大学校社会声望的载体和窗口, 也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基地,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校史馆传承学校精神, 准确诠释学校办学理念, 记录学校成就, 便成了当前各高校校史馆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以期对校史馆建设发展提出可借鉴的办法。

一、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概况

新疆师范大学起源于1906年乌鲁木齐师范学校, 正式成立于1978年, 为新疆以及西北其他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设立在三个校区中的昆仑校区。校史馆主要通过文字配以图片、图表的形式呈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名师和杰出校友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内容, 并辅之以奖杯、沙盘模型等部分实物展示学校的办学成就和新校区建设。校史馆目前隶属于校长办公室, 主要在新生入学、外来宾客来访以及学期间不定期对外开放。

二、校史馆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馆藏资料尚待进一步丰富。目前校史馆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 实物较少, 而且没有文献材料、音视频作品, 校史馆目前尚未充分利用其和档案室统辖于校长办公室的优势, 通过联系档案室将有价值的学校档案资料重新整合、编研, 陈列到校史馆中。

(二) 信息传播手段和途径较为单一。校史馆内由于空间和设备条件不足等原因, 展示的资料多以图文为主, 缺少多媒体音像制品, 无法生动展示校歌、宣传片等音视频作品;另一方面, 目前学校还没有专门针对校史馆建立校史馆网站, 师生们只能通过前往校史馆参观了解校史, 这也制约了校史馆的传播效果。

(三) 校史馆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目前学校校史馆主要在新生入学或宾客来访期间对外开放。由于开放时间不固定、史料相对匮乏等原因, 师生日常时间参观校史馆人数较少。另外, 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参观校史馆人流量大、时间短暂, 讲解员匮乏, 难以给参观的新生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校史教育目前仅局限于学生前往校史馆实地参观的方式, 制约了校史馆育人功能的发挥。

(四) 人才队伍匮乏。目前, 校史馆缺乏管理人员。校史陈列室目前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在开学及人流量较大时, 依托档案室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勤工助学学生讲解, 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 现有兼职工作人员业务素养亟待加强。现有的兼职工作人员缺乏相关专业背景, 且很少有关于校史馆管理的专业培训, 严重影响了校史馆的专业化管理和“软实力”提升。

三、加强校史馆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根据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新疆师范大学实际, 尝试提出以下可行性措施。

( 一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硬件建设相对薄弱的现状, 在校史馆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投入, 在设施配置、位置选择、面积分配等方面下功夫, 不断充实基础设施。首先, 在校史陈列室内增设多媒体设备, 如引进音箱、楼宇电视、灯箱等音视频设备, 或者专门开辟一个多媒体展厅专门播放学校宣传片、校庆专题片等。其次, 对校史资料进行特色化陈列。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 按照历史沿革或选择不同的主题, 对校史材料进行归类陈列, 如可设立“学校发展史”“特色学科”“实习支教”等主题鲜明的不同陈列区域, 并请美术学院教师在展厅整体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三, 充分利用新校区的广阔空间, 扩大校史馆规模。2014年底, 新疆师范大学2519亩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教学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 可以在新校区二期和三期建设中规划一个校史馆的固定场所, 或者利用新校区内广阔的室外空间建设一片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内涵的“校史文化长廊”, 以浮雕或者其他立体设计呈现校史, 使之成为新校区建筑风格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也让广大师生受到形象的校史教育。

(二) 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一是充分利用档案室资料。目前, 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陈列室、学校档案室共同隶属于校长办公室, 在组织协调、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校史馆和档案室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可以借助学校档案资料丰富其馆藏内容。第一, 校史馆应当充分利用档案室丰富的档案资源, 合理挖掘档案室的声像资料、文献资料、实物等, 通过提炼、加工档案资源使其成为校史馆的展示内容。第二, 以档案室为依托, 以校庆为契机, 选择专题项目对现有档案资料进行筛选、编研, 成册或出版校史著作。第三, 校史馆还可根据特定主题, 借用档案室现有资料满足各类专题校史展览需求。二是以校友会为抓手, 丰富馆藏资料。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新疆师范大学于2014年5月校友会筹备办公室的成立, 正是校史馆建设重要的利用资源之一。校友会办公室目前与校史馆统一于校长办公室管理, 可以通过校办协调校友会在日常工作中征集展示校友在各工作战线取得成绩的资料, 将一个个展示校友骄人成绩、凸显校友优秀典型的资料整合为校友成果展, 在激发校友的爱校热情的同时, 也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 校友手中珍藏有很多他们在校期间珍贵的如老照片、纪念册、徽章等实物, 这些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 记录着历届学子们追求科学、文明、进步与真理的抱负与信念, 最鲜活地呈现“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这些身边人物的生动资料更贴近普通师生, 必将在深深吸引他们的同时产生更大影响。

( 三 ) 丰富传播手段与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改变人们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同时, 也拓展了信息传播新的渠道。在新疆师范大学校史馆建设过程中, 首先可以考虑改变传统的文字配图片的扁平手段, 将其与音箱、楼宇电视等音视频设备结合起来, 从而使展览内容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在馆内增设自助导览机, 方便参观者在没有讲解员的情况下了解校史。其次, 建立网上校史馆, 搭建虚拟校史馆网络平台。可以将现有校史馆内陈列材料尽可能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处理, 将校史馆陈列的内容同步到网络上。此外, 还可以在网上校史馆设置新的栏目, 使在实体校史馆内无法展示的内容得以补充和完善, 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校史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第三, 将电子化史料归类编辑后形成专题, 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微博、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将信息内容推送向广大师生。

(四) 增强校史馆在学生教育中的利用率。一是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方式。校史教育是方便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 增强他们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校史馆可以在改革新生入学教育方式上进行尝试, 例如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参观, 讲解员针对参观者的专业可以对校史馆内和其相关的人物或者实物进行典故式的生动讲解, 吸引学生对专业和校史的兴趣。二是加强校史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结合不同时段学校的教育宣传主题, 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展览、专题讲座活动, 充分发掘校史馆的教育作用。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可以充分利用校史馆中陈列的优秀校友和杰出学者等的手稿、传记等史料, 将他们立志报国、爱疆建疆的热情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中。也可以邀请杰出校友为广大师生进行讲座, 针对某个时期或者某个实物回忆学校过去的成就和历史。此外, 校史馆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校史知识竞赛、校史讲解技能大赛等校园活动, 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传播学校的历史文化。

(五) 人才队伍建设。第一, 配备校史馆专职工作人员。校史馆现在仅有兼职的校史讲解员, 人员匮乏影响了校史馆的建设与发展, 在校史馆建设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学校可以考虑从档案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引进人才。第二, 不断提高现有兼职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加强现有人员在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等业务技能的培训, 从而形成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工作队伍。第三, 改革校史馆勤工助学学生管理机制, 通过学分奖励、提供培训实习机会等方式培养能够长期胜任的校史馆讲解员、校史资料收集编研人员。

校史馆是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重视和加强校史馆建设, 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品质, 充分发挥其传承学校历史、扩大对外宣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玉玲.论高校档案馆、校史馆一体化建设.中国档案, 2009 (5) .

[2]崔岚, 刘长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延伸——论高校校史馆教育资源的利用.煤炭高等教育, 2013, 9 (5)

[3]赵乐天.校史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功能研究——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文化学刊, 2013, 11 (6)

高校校史馆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校史馆继承文化教育

一、高校德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的奠基人、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的真正成就应该在于它使学生在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英国教育家纽曼也指出,大学不仅应教授精确的知识,还应该进行道德教育。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影响颇大。同时,道德是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高校建立校史馆的意义

建立高校校史馆是当前高校一个颇具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校史馆作为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理念和不同时代学校历史面貌的场馆;既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又是对外宣传学校的重要窗口;既是学校大学精神的物化凝结,又是历史的传承,缅怀历史,启迪未来,文化积淀的平台;是学生德育与教育的生动素材和人文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为我们展现了学校不平凡的历史,在校史的道路上,不全是平坦,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之境。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它凝聚着几代人的汗水与智慧,集结了优秀校友的风采,总结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经验与成果,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个性的精神内涵得以体现。任何一所高等学校,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中,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它是学校最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是学校精神的传承,是历史滋养了学校坚韧的根系。

三、佳木斯大学校史馆建设概况

合校前从1947年合江军区卫生学校的建立,到1949年佳木斯师范学校成立,到1959年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的建立,再到1985年佳木斯大学的建立。已走过了66年的风雨历程。

66年前,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盛夏,延安卫生队迁到佳木斯,在张闻天同志的关怀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卫生学校——合江军区卫生学校,为了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培养专业医护人员,这就是佳木斯医学院的前身。其前身分成五个时期,即合江军区卫生技术学校时期;合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时期;松江省卫生学校时期;松江省医士学校时期;黑龙江省佳木斯医士学校时期。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东北解放区相继建立民主政权,佳木斯是合江省所在地。佳木斯民主政权先后接管佳木斯男子国高、佳木斯女子国高、佳木斯师道学校,于1946年5月4日合并成佳木斯联合中学。1949年8月松江省政府决定,设立佳木斯师范学校,隶属松江省教育厅。在佳木斯联合中学师范部基础上建立佳木斯师范学校。它是黑龙江省建校较早的一所师范学校,是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正规学校,是为了适应建国初期人民教育事業的迅速发展,解决教师之急需,承担着繁重的培养师资的任务。

1958年,在“大跃进”形式的推动下,中共合江地委和中共佳木斯市委根据合江地区是全省钢铁、机电工业重点地区之一,佳木斯市又是新兴工业城市的特点,为了全区工业企业的大发展和培养轧钢、机械、化工、电机等专业的人才,于1958年11月建立佳木斯工学院。

改革开放后,1985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佳木斯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各学校虽几经变迁,然自强不息,伴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而成长壮大。1995年6月27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佳木斯工学院和原佳木斯大学四所学校合并组建新的佳木斯大学。校史馆兼有陈列和保护物品与资料的双重功能,在六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些资料既有历史价值,也有文化价值。

实物文献是校史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撰写编研校史、大事记、年鉴等专题性材料提供了依据和凭证。在实物陈列和几十个展区、上百幅的图片中,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展现了学校的自立自强,不断奋斗的过程。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校史馆名师展区中,老师治学严谨的事迹比比皆是,记录着岁月的雕痕,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高度汇集了他们毕生的优秀成果,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雄心。

校史馆同时具有对外接待功能。独特的校史展览中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受,吸引八方宾朋。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各届校友回到母校,校史馆都是必到之处。此外,校史馆还承担了大量的接待领导嘉宾、外国友人、校外团体、社团、有意愿报考本校的高考生和家长等任务。校史馆也因此成为学校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接待基地。

四、以校史馆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教育

高校校史馆是学校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诸多高校教育的素材中,校史馆生动的展现了它的历史性与直观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祖国与民族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勇于进取、开拓的精神,这是其他教育形式不能代替的。让学生把母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为校争光,载入校史,为以后的校友竖起榜样。

跻身于这个时代,感受到时代大潮的寒气逼来,知识的充实,实践的历练是学生正在经受或许在未来还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考验。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专门人才,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是一个蜕变的集中训练营。每一个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生活过,挫折过,感受过的人,犹如浩瀚海浪中的一抹浮萍,当终于搁浅在岸滩,已是饱经风霜,但又“脱胎换骨”。 学生使尽浑身解数,努力扮演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角色。然而,角色的选择是一个人生的选择,它取决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导向。要在大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到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深入挖掘校史文化,充分发挥高校校史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3.

[2]石俊华.解读洪堡之高等教育思想[J].高校高职研究,2009.

[3]朱京凤.略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J].高教研究,2006.

[4]刘海峰.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J].中国高校研究,2004.

[5]杨海文.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J].大学教育科学,2007.

[6]许翠花.校史馆是教育资源的聚集地[J].兰台世界,2009.

参观校史馆有感!!! 篇4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东北农业大学自1948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东农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农业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东农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东农的辉煌与不凡!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学校于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省部共建大学。

我校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学科基础雄厚,整体实力较强;东农是我们国家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建校至今,已累计培养学生10多万人,其中既有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也有一批遍布全国的“创业型”人才,更有一大批活跃在黑龙江省和全国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落地型”人才。

同时,从馆里的许多图片和文字可以看出,东农十分重视开放办学的理念,是国内最早与俄罗斯开展联合办学的高校之一,已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正是这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校的进步与发展,使东农真正成为一所名牌大学。

我从馆里的许多资料还可以看出,东农是一所十分重视科研的学校,那一项项的科技成果无不令我心潮澎湃。建校至今,东农承担的各类课题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7项。顿时,一种俨然的自豪油然而生,这是我们东农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东农人的荣耀。与此同时,学校也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同学们参加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人才。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东农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参观校史馆有感 篇5

13级保险1班 张力文

秋意正浓的十一月,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我静静的看着墙上的宣传展板,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校史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筚路蓝缕,学基初奠”、“不畏时艰,风雨前行”、“致力建设,不断壮大”、“锐意进取,跨越发展”,在这四部分中,我能够看到辽大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也能够体会到这一过程的艰辛与不易,无数辽大人为了母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辽大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都是辽大人不懈奋斗的结果。

辽宁大学初创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1958年9月 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建校初期,我们的前辈们历经艰辛,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明确了培养目标,调整了专业设置,完善了教学计划,在校生达5700余人,教师650余名,初步完成了由专业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过渡,为辽宁大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展板带的第二部分“不畏时艰,风雨前行”,这一部分的时间是1958至1978年,这一阶段成立不久的辽宁大学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这20年间,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左倾错误、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灾难,而我的母校辽宁大学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受住了考验,坚持开展教育工作,不断调整布局,充实科研力量,在艰难中曲折发展,文革结束后,学校事业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在校史馆里,我看到了辽大的校训“明德精学,笃行志强”,这是我们辽大人精神的体现,也是前辈们对我们新一代辽大人的要求。

通过参观,我对辽宁大学的光辉与曲折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深深地为自己也是一名辽大人而感到骄傲。

参观西华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 篇6

作为西华大学第三十九期党校学员我有幸参观西华大学校史馆,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校史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

刚踏进校史馆我就被校史馆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震撼,在我的面前是数不清的奖杯与奖状,这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展示了学校的辉煌与不凡。走过一间间展厅,慢慢的了解一代又一代的“西华人”为学校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走近那一张张老照片,历史仿佛在我面前一幕幕上演,看着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自已,既感慨又自豪,我为先辈创校艰辛而感慨,为自己身为一个“西华人”而自豪。

西华大学是由成都师范专科学院与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合并而来,经过无数西华人的奋斗,西华大学已经成为四川一流,全国知名高校。学校站在新的起点上,继承创立西华大学的先辈的光荣传统展望未来,西华大学作为一个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始终努力培育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培育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校以“求实”、“明德”、“卓越”为校训,践行大学培育人才的宗旨,同时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活力。在学校的大力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篇7

一、校史馆通过文化传播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1.校史馆是学校历史积淀的载体

它记录着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内容涵盖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 记载了师生员工不同层面的活动, 其内容翔实、记叙生动, 完美展现了学校的发展变化。“各高校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特色及个性正是高校灵魂的集中体现。”这种记载是文化底蕴的积累, 彰显着学校的文化韵味, 是高校文化传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表达。

2.校史馆是大学文化展示的窗口

随着高校对外宣传工作的不断扩展, 校史馆也承载了宣传、展示学校的重任。校史馆的建立和开放, 正是一种将高校历史、文化公之于众的重要途径、优秀手段。在颇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高校游”中, 校史馆成为必访之地, 学校的招生宣传也会将校史馆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很多学生和家长正是通过参观校史馆来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做进一步的了解, 为择校作参考。此外, 通过在领导视察、国际友人来访、举办大型活动、校际间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校史馆的开放和展示, 很多相关单位对学校特色文化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 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毕业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 高校校史馆就是高校的门面, 是高校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

二、校史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高校校史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平台。高校校史馆内展品具有独特的历史性、教育性和直观性, 是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物教材, 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1.校史馆促进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育人的首要任务。高校校史馆记载着本校教师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勤于工作、甘于奉献的珍贵资料, 同时也记载着本校优秀学子如何勤奋努力立志成才的事迹, 展示着他们取得的辉煌成绩, 这些都感染和教导广大学生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建设结合起来, 是最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 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通过校史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教育部第27号令) 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将校史馆建设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的创立、发展、壮大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发展史, 它反应社会的变迁, 记载着不同年代广大师生为了国家的发展建设而不懈奋斗的历程。通过了解学校发展史, 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先人、祖辈所走过的路程、所经历的艰辛、所创造的辉煌, 可以引导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激发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

3.通过校史馆对学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

校友是一所学校的珍贵资源, 对广大校友来说, 对自己的母校总是怀最特殊、最浓厚的感情。参观校史馆可以激起他们对在校学习时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回忆, 加深对母校的热爱, 以母校为荣, 以为母校做出贡献为荣。在校大学生参观校史馆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自己母校的校史、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等学校文化, 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和学科优势, 加深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 了解到本校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活跃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校友风采, 感受到他们成功背后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 从而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雄心。

三、校史馆通过知识传播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校史馆植根于高校, 是高校教学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工作。”因此, 校史馆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播达到大学文化传承与展示的作用。

1.通过教学、科研特色展示传播学校特色文化

校史馆馆藏丰富、专业性强、特点鲜明, 充分体现着学校教学、科研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是较为丰富、较为系统、较为专业的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历史资料, 通常能够成为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此外, 学生通过参观校史馆对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整体状况及优势特色有充分的了解, 对于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 从而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特点、科研主攻方向、行业突出优势有全面认识, 增加对于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促进特色文化知识的学习。

2.对公众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校史馆有着其他教育机构不具有的优势, 校史馆的教育具有广泛性、提供的知识内容具有多样性、教育方式具有生动形象性, 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校史馆不仅将知识传播给广大学生, 更通过向社会的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 进行科学知识的大众普及, 从而使大学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展示。

参考文献

[1]张海蛟, 金忠山.高校校史馆的文化功能及其实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0) :67.

[2]马晓辉.浅谈博物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0 (1) :117-118.

校史馆参观心得 篇8

一、我校是一所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教育,稳步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我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二、学校现有四个教学区,总占地面积19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42亿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约4万余种。现有专任教师1396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副教授以上人员710名;在校全日制学生26898名。

三、学校设有18个学院、4个教学部和4个教学实践中心,49个本科专业,5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0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人才聚集优势,学校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组建起44个科研机构。从“九五”至现在,共承担国家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951项,取得科研成果900项,获奖项目183项,其中“新型本征半导电高分子压力、温度双参数传感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770余篇,出版专著386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契机,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在校区内建立起科研成果孵化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开展了全面合作。 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但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水平,而且也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此学校荣获黑龙江省振兴经济一等奖、二等奖和哈尔滨市科技兴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9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习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习在黑板上出的习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

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等展馆新闻稿 篇10

——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研究生参观老照片馆、校史馆、生命科学馆活动

2014年11月29日下午,为了更好的迎接第十四届研究生科技节的到来,在院研究生会副主席XXX的带领下,我院2014级研究生以“传承师大百年薪火,激发学子自强精神”的参观旗山校区老照片馆、校展览馆及生命科学馆的活动正热烈的展开。

下午二点开始,我院2014级研究生在院研究生会副主席XXX和展馆人员的带领下依次进入校老照片馆。在老照片馆里,听着讲解员述说师大的发展历程,同学们都被师大的百年沧桑历史震撼了。一幅幅老照片阐述着师大的往昔,让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师大获得的各项成就,与师大先辈们、前辈们数代人共同努力分不开。参观过程中还有同学拿出手机拍照,作为以后缅怀师大光辉历史与浓厚人文情怀的留念。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校展览馆。校展览馆以图文并茂的信息和实物,展示了学校各个方面建设的精神风貌和杰出成就,对学校人文、地理、教学、科研及对外交流等方面都有详细的阐释,展现了师大各个时期的办学成果,以及各种名人事迹,使同学们对师大有了一层更深刻的了解,激励了同学们要加强自身学习和锻炼,矢志成栋梁的决心和毅力。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学校的生命科学馆。在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动植物标本,许多动植物野生的几乎濒临灭绝,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动植物的生存问题。参观标本馆,我们对生命的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们对生命多了一份敬畏,多了一份珍重。

湖北大学校史馆简介 篇11

湖北大学校史馆建成于2009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隶属于湖北大学档案馆。2009年11月6日,承载着我校办学历史的湖北大学校史馆正式揭牌开馆。校史馆以文字和实物结合的方式,陈述着我校一路走来创设、变迁和发展的历史,其中包括有题词、文献、模型等重要展品。按时间顺序,校史馆中展示了我校建设发展的四座里程碑:教院奠基,国师中兴;主席复校,调整提高;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快速发展。其中:

第一个部分为“教院奠基,国师中兴”,即1931年到1949年。讲述了在建校初期,学习所经历的变迁。从1930年黄健中先生着手建校开始、历经艰难抗战、两次改名和迁校,学校在动荡的年代里依然坚持办学理念,树立了“习坎”精神,培育了一批批思想进步的青年。

第二个部分为“主席复校,调整提高”,即1949武汉解放以后到1958年。讲述了1949年武汉解放以后,时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决定复办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并于当年8月正式成立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命运多舛,几经调整分合,于1957年组建成新的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并迁回了学校诞生地——武昌宝积庵。从此,学校结束了长达27年的漂泊生涯。解放之后学校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学校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即1958年到1984年的武汉师范学院时期。讲述了在1958年学校改制为武汉师范学院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取得了很多优良成果。在教育方面,武汉师范学院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人才,为湖北及全国的中学教育界提供了强大的师资;在科研方面,《以生防卫重点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获得全国科学大奖、数学系老师成功研制了DJS-130电子计算机。

第四部分为“开拓创新,快速发展”,即1984年改制为湖北大学后到现今。讲述了在改制为湖北大学之后,学校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实力等方面的不断强大。湖北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办学队伍的不断壮大,向社会各界输送了很多人才,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省部级的奖杯、奖状。

参观禁毒馆有感 篇12

上星期五,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学生参观了禁毒馆。通过这次参观,我懂得了许多关于毒品的知识。

在展厅的图片中,我看到了一种非常美丽的花,叫罂栗花。因为这种花的花朵脱落后,便长出了蒴果,蒴果中的乳白色的汁液,经过自然风化就会变成深褐色的生鸦片。生鸦片就是许多毒品的原材料,如海洛因,摇头丸,大麻等等都是由它制成的。了解这些知识后我再去看那些美丽的花,发现它们竟是那么恐怖。然后我们继续参观,接下来更让我不寒而栗。我了解到,人们一旦接触上毒品,就很难戒掉,毒品会令人不由自主的上瘾,如果不吸,毒瘾就会发作,而一旦发作起来,人痛苦不堪,这时候的瘾君子们会失去人性,甚至去自残,也可能伤害别人。

通过禁毒馆的一些资料我了解到毒品的危害还远远不止,吸毒会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经过计算,全国吸毒者一年所消耗的毒资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建造了8座东方明珠,23座东方绿洲,35个南浦大桥和6000所希望小学的费用,多么可怕啊!

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有感 篇13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坐落在美丽的人民公园旁,与上海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规划馆显得格外的娇小玲珑,但它婉约的气质也就格外地突现出来,给人清新明亮的感觉。在参观中,我们更是感到它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让人那么心驰神往。在年岁已久的黑白照片里,我看到了上海;在风情万种的仿古一条街上,我看到了上海;在五光十色的多媒体屏幕上,我看到了上海。一千米长的“南京路今昔”幻影成像系统,更以高科技的手段反映了上海中华商业第一街30年代和90年代典型的人文景观。

在城市规划展示管里,最让我难忘的是城市规划模型。虽然只是微缩模型,但它克隆的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占地达600多平方米,且不说它的小巧与精致,单单就是那么一座座房子、一条条逼真的马路就把上海囊括的晶莹剔透。那种气势,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体现;那种另人叹为观止的模型,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展现;那种气宇轩昂的静态景观,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感受。这模型和规划馆的其他展品,已远不止是模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娓娓诉说着上海甚至是整个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更加光明的将来。但是,与此同时,同学们也指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地域并不宽广的上海,居然竖立了如此之多的楼房,这无疑造成绿化树木没有地方去种植,有心植木造林,却无地。缺少绿化的上海,空气污染不断上升,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如果说三楼展现的是地理上海,风光上海的话,那么四楼就是产业上海,实力上海了。它将上海划分为港口、航空、信息技术、环保、房地产等方面。我很张彬同学绕有兴趣地还玩摸了里面的一个赛车虚景游戏,是开往小洋山港的。参观后,同学们对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城市、人、环境、发展”的主题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初次参观的同学来说,一踏入规划馆就被它简洁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了,然而作为一座诠释了上海自解放以来几十年的巨变的展馆,它的历史厚重感更加打动我。同学们从历史照片中我们看到以前外滩边上的建筑群,外国租借到后来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世博园区中国馆等等,从过去路上的轨道电车,黄包车到如今四通八达的地铁路线,横跨东西南北的立交桥,尤其是看到上海所有建筑楼群的模型时,更是惊讶无比,从原来遍地都是田地农地现都已被居住楼,高楼大厦覆盖,学校、体院馆、医院、剧院等公共设施也普及到各个区。

上一篇:工程周例会纪要下一篇:阳光与阴霾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