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航空航天馆有感

2024-10-20

参观航空航天馆有感(通用9篇)

参观航空航天馆有感 篇1

参观航天馆有感

作为哈工大航天学院的一名学生,对航天事业有一种莫名的向往,特别是通过此次参观增加了航天知识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热爱航天事业更为而工大自豪。

哈工大本身便是以航天为特色的一所学校。学校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航天馆新馆位于哈工大科学园国际会议中心,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共分为三个展区:室外大型实物展区两个、室内展区一个。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哈工大科研展等部分。展馆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其中包括了如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返回式卫星返回舱等珍贵的展品,滴水成流,跬步千里,千年飞天梦,五十载航情。哈工大与航天共骄傲,与祖国共自豪。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中国航天以及世界航天的现状。而当我看到工大与航天时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无名的自豪感。

1987年经过国家航天工业局批准,学校将控制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力学系和飞行其总体研究室合并成为航天学院,它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航天事业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极具风险和挑战的领域,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产生了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产生航天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立足航天,服务航天的哈工大人身上也刻上了航天精神的深深烙印,航天精神是哈工大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也是哈工大同舟共济、披荆斩棘的推动力,更是哈工大航天学院未来历经图治再创辉煌的精神力量。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汇集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的新成就如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喷气推进、计算机、真空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学等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用中互相交叉和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使航天天科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航天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中国航天人凭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是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屡攀高峰,以一腔热血谱写了中国的航天传奇。

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工大人,作为一名航院学生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但同时我也明白辉煌需要人来书写,航天事业的担子终有一天会落在我们身上。我们不能辜负了先辈们的努力与期望,我们应该继承航天精神运用我们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参观校史馆有感!!! 篇2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东北农业大学自1948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东农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农业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东农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东农的辉煌与不凡!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学校于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省部共建大学。

我校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学科基础雄厚,整体实力较强;东农是我们国家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建校至今,已累计培养学生10多万人,其中既有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也有一批遍布全国的“创业型”人才,更有一大批活跃在黑龙江省和全国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落地型”人才。

同时,从馆里的许多图片和文字可以看出,东农十分重视开放办学的理念,是国内最早与俄罗斯开展联合办学的高校之一,已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正是这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校的进步与发展,使东农真正成为一所名牌大学。

我从馆里的许多资料还可以看出,东农是一所十分重视科研的学校,那一项项的科技成果无不令我心潮澎湃。建校至今,东农承担的各类课题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7项。顿时,一种俨然的自豪油然而生,这是我们东农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东农人的荣耀。与此同时,学校也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同学们参加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人才。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东农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参观校史馆有感 篇3

13级保险1班 张力文

秋意正浓的十一月,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我静静的看着墙上的宣传展板,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校史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筚路蓝缕,学基初奠”、“不畏时艰,风雨前行”、“致力建设,不断壮大”、“锐意进取,跨越发展”,在这四部分中,我能够看到辽大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也能够体会到这一过程的艰辛与不易,无数辽大人为了母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辽大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都是辽大人不懈奋斗的结果。

辽宁大学初创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1958年9月 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建校初期,我们的前辈们历经艰辛,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明确了培养目标,调整了专业设置,完善了教学计划,在校生达5700余人,教师650余名,初步完成了由专业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过渡,为辽宁大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展板带的第二部分“不畏时艰,风雨前行”,这一部分的时间是1958至1978年,这一阶段成立不久的辽宁大学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这20年间,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左倾错误、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灾难,而我的母校辽宁大学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受住了考验,坚持开展教育工作,不断调整布局,充实科研力量,在艰难中曲折发展,文革结束后,学校事业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在校史馆里,我看到了辽大的校训“明德精学,笃行志强”,这是我们辽大人精神的体现,也是前辈们对我们新一代辽大人的要求。

通过参观,我对辽宁大学的光辉与曲折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深深地为自己也是一名辽大人而感到骄傲。

参观八一馆有感 篇4

冬日,暖阳里,搭上地铁一号线,在八一馆站下车,走出站台,穿越马路,我来到了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因为是参观革命遗址,我的心情略为沉重。纪念馆里,讲解员十分详细地讲解着那段近百年的历史。望着路边的烈士塑像,望着那高大朴实的建筑,回想着这近百年前的风雨路程,我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随着讲解员,参观了整个纪念馆。

1927年,国共分裂。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起义。共产党队伍控制了南昌城三天,而后被国民党军队围困。冲破封锁后,共产党军逃出,起义最终失败。然而八一起义之中,共产党打响了第一枪,这标志着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在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不仅贫穷,而且内乱,一直遭受着外国的侵略。这时,却有一群革命志士站了出来,他们之中有的是地主富农的儿子,有的是穷苦的农民之后,有的是知识分子···这些青年有着一个普遍的特点:他们为了革命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相比之下,今天,只会在网上无聊吐槽的年轻的我们,缺少了青春的活力与热情。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革命志士们不顾一切地投入到如此危险而又伟大的事业之中?他们也许不知道这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着如此崇高纯洁的信仰,为了追逐它而舍身自我?

八一起义后,中国共产党艰难前行,国家也是命途多舛。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我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我国又开始内战;1949年,共产党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雨血腥的惨痛之路,这一路走来,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种种绝望,然而在民族将亡之际,我们的国家仍有人挺身而出,耗尽一生拯救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这片属于我们的土地。若是今日,当祖国遭受侵犯,我们能否如热血孩儿一般自强,带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魄,英勇地面对敌人,而不是躲躲藏藏、懦懦无能呢?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篇5

今天,我和同学一同参观了我们江南大学的校史馆,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住的感叹,原来江大是这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原来有这么多的志士仁人都是我们的校友。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辉煌成就,看见了他们治学之心的坚定,看见了他们为我校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江大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而在参观校史馆的过程中,我却对一句话的理解更深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江南大学的历史反映了近代史中列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我国爱国者的反抗与探索。

位于我校公益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展区面积为760平方米,分为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

走近了,首先看到的是我校的发展历史,由最初的三江师范学堂到现在的江大,不同时期使用的印章、校徽、校歌、纪念章,反映学校不同时期风貌的老照片,都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了的江大历史里程。接下来,我看到了许多我校的著名教授们,学者们,他们的笔记,他们的奖状,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学过的书本以及他们的学习历程和研究成果。他们的治学态度令我敬佩,尤其是笔记,那么复杂的机械图,工工整整的,看上去都觉得很乏味,很烦,更别说是用画的了。我从自身和他们的对比中发现了不足,并决定向他们学习,弥补自己的缺点,认真的做每一件事。江南大学的前身是,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在1947年10月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无锡近代唯一的一所包括文、理、农、工多学科的综合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南大学奉命撤并,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南京工学院、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苏南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新建高校。

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其数理系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南师范学院,组建江苏师范学院)。1952年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浙江大学农化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故在该领域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无锡大学的基础上批准创办新的江南大学。1996年和1997年夏,顺利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 论证。1997年9月,中国轻工总会批准无锡轻工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学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 的近百所高校之一。至此,我们江南大学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现在的江南大学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培养高质量,尤 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轻工人才的基地;成为轻工科技领域某些重大课题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成为轻工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 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具有免试接收台湾学生资格的大陆123所顶级高校之一,全国统招一本生源高校,且为全国具有自主招生选拔资格高校之一。

在江南大学近代这么长的发展阶段里诞生了众多的杰出校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邓鸿勋是工业工程管理系52届毕业生,曾为工程师、研究员。曾任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海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正部级),曾被选为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于1994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平凡,纺织工程80届毕业生,现供职于联合国总部,新任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季克良,发酵64届毕业生。现为中国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曾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贵州省七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八届、九届人大代表、贵州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王骏,发酵专业75级学生,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大学、政府部门、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逾25年。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数十篇;持有10余项中国、美国专利。吴仁祜,67届机械系毕业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少将。除此之外,我校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校友。虽然他们与我们并不相识,但他们成功的例子无不激励着我们向着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执着奋斗。

荣毅仁更是对我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江大能有今天,离不开荣氏家族和广大校友的支持。在校史馆我看到了很多校友赠给学校的物品,还有50周年校庆时校友所写的祝福卡片,每一张卡都代表着一份深情,都代表着对母校的热爱与感谢。上面真诚的文字诉说着江大50年的辉煌,真情令人动容。

最后,一个展厅,挂出了很多名人大家为江大题的字,也展示了蠡湖校区的设计图和设计者、蠡湖校区奠基纪念碑,介绍了现今江大的标志性建筑、图标、校歌、校徽,还有各个学校在江大校庆时赠给江大的各种礼品.参观过校史馆,心中不觉产生了自豪之情,对于校友们的寄语,我感慨良多。我意识到,那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多校友的支持,都是为了让学校更好,而让学校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明天的母校能够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有更好的环境读书。我们不可以辜负他们的希望,我们只能努力,创造出成绩。有一天,我们不仅以江大为荣,相信江大也会以我们为荣!

参观江苏科技大学船舶模型馆有感 篇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天空万里无云,航海模型协会的会长及3大部门的部长带领我们这些新成员参观我校的船舶模型馆。

经过十多分钟的时间,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东校区的模型馆。船舶与海洋作为我校的龙头专业,它下属的船舶模型馆一直是我校专业教育和船舶类专业知识教学的重要基地。船模馆占地面积700多平米,是在以前的基础上翻新和扩建的,其目的是为全校船舶及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开放性实践环节中认识和生产实习提供直接服务,向社会普及船舶与海洋科学知识。模型馆所列的各种模型是中国造船业发展与进步的缩影。其中根据实船的大小、按比例缩小制作的船模有42条,另有教学模型15件。船模包括了2006年3月首次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名船”,其中有四艘军舰和六艘民船,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是我国船舶工业不同历史时期创新成果的典型代表。沿四周分别布置了客船、液货船、海上测控船、工程船、海洋开发船、深潜器、浮式生产储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渡船、客滚船、高性能船、军船和教学模型。其中教学模型直接为面向全校的本科课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和专业课程《船体结构与制图》、《造船工艺学》等现场教学服务。

进入船模馆,带队的杨老师首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关于船舶历史的介绍。视频内容很精彩,同学们看的十分认真。接着杨老师带领我们按照船模馆的摆设,一艘艘模型介绍过去。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参观各个部分,有的相互探讨,有的向老师或学长们询问,杨老师给同学们详细解说。同学们从中了解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长时间领先于世界的古代造船、航海历史,领略华夏先辈的聪明智慧、博大的胸怀和探索进取的勇气;了解近代逐渐落后、有海无防的屈辱,从先人们不甘屈辱、奋起抗争的慷慨悲歌中牢记历史的教训;通过展示新中国六十年船舶工业的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卧薪尝胆、艰苦奋斗而重新崛起的历程。同时舰船博物馆也是进行船舶与海洋科普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展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

参观航天博物馆有感800字 篇7

走到航天馆门前,抬头望去,一层的上面一半悬空,一半还是楼,独特的设计体现了工程建筑师的伟大智慧。

进到航天馆里面,依旧熟悉的导弹卫星,却给了我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讲解员姐姐告诉我们,工大航天馆建馆于6月9日。想想那时我才只有四岁。里面有长空一号卫星,长空一号卫星于1969年被研制,但是到了1975年才发射成功。在那里我还看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它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播放一首歌曲《东方红》,这是一个半实物模型,只有四根天线是个完整的卫星体。接着我们了解的返回舱,返回舱在整个航天过程中是最重要的舱体,我们看到的返回舱已经被烧焦了,这是因为从太空返回的时候与大气层摩擦产热,所以被烧焦了。但是我们看到里面还是完好无损的,这是因为它的材质是玻璃钢玻璃钢有隔热防热的功能,所以内部没被点燃。抬头向上看有两个降落伞,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黄色的。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红色代表着旗帜的颜色;黄色代表着五星红旗上的五颗星,这是多么美好的象征!我还知道了卫星分为好几种:气象、通信卫星需要长期在太空里,而科学实验、军事侦察卫星则需要返回地面。火箭在中国可以一箭三星,而在俄罗斯,他们一箭三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甚至能达到一箭三十二星,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悲愤,暗暗下定决心: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参观科学馆作文 篇8

我们兴高采烈地坐车来到了湿地科学馆。刚下车,我们就开始了第一项活动。活动的项目是跨过充气圈,谁先跑到终点谁就胜利。一开始大家觉得会很难,可是没有想到一玩起来特别简单。到我上场的时候,我和对手与别人不同,因为我俩速度比别人快很多。但我更快,到了最后一刻我的对手已经气喘吁吁,而我在这一刻爆发出一股力量,得了第一。真是首战告捷呀!

接着我们开始参观科学馆的里面,我们先参观了水母馆。水母的形状有大有小,有的还会变色呢!水母的颜色绚丽多彩,有黄的,有红的,有黑灰色的……这时我看到了海蜇,我问老师:“老师,海蜇是水母的一种吗?”老师说:“海蜇也是水母的一种,海蜇最大可以长到2米。”我恍然大悟“原来海蜇可以长这么大啊!”

参观完水母馆之后,我们来到四楼颁奖。刚开始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斑海豹的生存纪录片。然后给我们一人一张写有数字的票说:“一会儿会有用。”哇,好神秘啊。到了颁奖环节,老师首先念出的是三等奖,此时我有一些紧张,害怕自己得不到奖。接着念二等奖也没听到我的名字,我心里很不开心。等到一等奖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你们猜是几号?”大家争先恐后的.说是自己手中的号牌。在这紧张的时刻,老师公布的号牌竟然是我手中的数字。我大喜过望,兴高采烈地跑到颁奖台上,老师给我发了一只漂亮的小水母。它又漂亮又可爱,我非常喜欢!我又问老师:“小水母吃什么?”老师回答说:“小水母吃鸡蛋黄和小块的肉。”

晚上,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小水母回家了。

参观师大校史馆心得 篇9

走进校史馆,我仿佛步入了历史的长河,展现在眼前的是湖南师大的历史画卷。“仁、爱、精、勤”这四个打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每一个湖南师大人都记在心里的四个沉甸甸的字。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在校史馆中,我领略了历代师生的风采,为身为师大人而骄傲!

更领略了身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骄傲,在校史馆中有许多生科院创造的历史,有许多像刘云院士一样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学子!

上一篇: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恢复性调整武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批复下一篇:组织部征文比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