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线材产品发展趋势及要求

2024-07-21

铜合金线材产品发展趋势及要求(精选7篇)

铜合金线材产品发展趋势及要求 篇1

简介:铜以其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成为电子和电力工业领域里的首选和主要材料。为了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标准,使用的几乎都是高纯度的铜。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这样做的原因,同时还特别关注了一些根本的冶炼原则。其目的是要针对过去十年铜线领域里的相关发展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2.导体要求:

近年来在解释贵重金属(即铜、银和金)的电子属性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元素显示出了很高的导电性能,因为它们的导电电子对于电场的运动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铜尤其是一种优良的导体,因为最外围的电子之间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以致于不会发生任何碰撞。而它的电阻率则与这宽大的空间成反比。

有几种导电金属都比铜轻,但是输送同样多的电流,它们所要求的横截面更大,所以如果要求节约空间的话,这些金属是不可取的。(例如:在一些小型电力马达)。所以当超重成为问题时,人们就开始使用铝。铜具有商业应用所需要的最好的性能特征,因此银就因为它昂贵的价格而不被采用。

3.应用:

铜是以其纯净形式而不是合金形式而具有最广泛用途的稀有金属之一。大约有五十多种不同的锻压合金中铜的最小含量是 99.3%,虽然只有一小部分在工业上用作电导体。这些低合金中最常用的是电解韧铜,它由这纯度的金属构成,这种金属可与氧在100-650ppm的范围内结成合金。但是在氢气环境中人们建议不要使用ETP铜,因为当它暴露于这些温度时会受到氢脆裂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么使用无氧铜,要么就使用无氧电子铜。含银铜中电源电压器中的应用相当有限,因为它在温度提高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弱的抵抗力

铜棒和铜线的生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铜都是通过分批法生产的,分批法的具体步骤是:将熔化铜浇注并凝固成为叫做“线锭”的特种铸块,然后在稍微受到限制的保护氛围将棒再加热,而后在通过热压法在空气中将这一铸造的树形结构分解成棒的形式。接下来,就将其投放在10%的硫酸里来清除上面的氧化物,通过将一端对接在另一端而形成较长的线圈。现在,实际上所有的铜棒都是通过连续铸造和轧制程序制成的。连续铸造的好处是:较小的杂质微分离、减少了表面的铜氧化物颗粒、在与轧辊接触的过程中钢含量减少、几乎避免了所有的焊缝、降低了整个加工成本。刻意地将氧和铜制成合金,作为溶解氢和硫磺的净化剂,从而在熔化中形成H2O和SO2这两种气体。如果氧成分有一定控制的话,那么就会形成小型汽泡,在合适的条件下,这些汽泡会抵消从液态向固态转变过程中约4%的收缩量。如果所形成的毛孔不十分大的话,它们完全可以在热压期间被消除掉。

大部分连续铸造和轧制的产品都装有非破坏性设备,而这些设备往往都进行在线应用来检测表面诸如裂缝和氧化物等缺陷。对于某种高质量的应用,通常要通过机械修整来将表面好多层金属清除掉。

大部分圆形和方形铜产品都是通过用传统的人工多晶拉模或天然单晶拉模进行拉丝而生产的。铜具有良好的成形性,铜棒可以很容易地制成比较细的铜丝,而不需要任何中间的退火过程。尽管它具有这种比较理想的特性,但是磁线工业中的一般做法是在拉丝过程中将减面率降到90%左右,之后还要进行退火。除了减面率以外,金相结构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削弱了铜线的机械特性。磁线经常是通过所谓的“在线过程”来进行生产的,这一过程包括:“慢速”拉丝,接着进行连续退火,同时还要上涂料。最终的铜线产品是通过将退火之间的减面率降低到90%而得到改善的。

5.杂质的作用:在高导电率形成过程中化学性质是最重要的变量之一。这些成分中最有害的东西能够降低导电率、提高退火线的机械强度、避免再结晶、有时在生产铜棒的热压过程中还会导致热脆。无数的研究调查表明:极少数量的溶解物都会一次性地提高铜的电阻率。许多杂质都会阶段性地提高其半硬再结晶温度。然而,当杂质与沉淀物或氧化物而不是溶解物混合在一起时,对导电率的有害影响就会降到最低。表2表明了各种各样的单一元素添加到只含有200ppm氧的高纯度ETP铜所产生的影响。一般来说,每百万分之一杂质中的前半部分与相同剂量的后半部分相比影响力更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自从建立于1913年的铜电力标准由 100%IACS导电率表示以来,商业铜的纯度就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如今,大部分商业铜负极的导电率都超过101%IACS。

6.氧成分的影响:氧是为了改善铸造铜的坚固性通过对燃汽——金属反应的控制而采用的一种合金成分。同样重要的是,氧在与大部分杂质反应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一个清除器的作用,而这些杂质当它们溶解在铜基质中时对其特性和退火反应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相反,当这些杂质与不可溶解的氧化物混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些坏作用就被抵消了。从表3可以看出,ETP铜导电率的最大值是200ppm。因而,ETP铜中氧的含量大致在175和450ppm之间。由于分散杂质容易引起热裂,所以通常都尽量避免低氧值。相反,超于这一最佳限制的氧气值并不常见,因为这对可成形性具有附作用。实际的氧含量应是既要有较好退火过程,还要避免可能出现的可塑性问题。

7.热机械可调变量的重要性:除了由金属杂质形成的氧化物之外,氧化物还可以通过改变热力史从铜基质中溶解或沉淀出氧化物。这些固体反应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粒子大小,因为铜氧化物成分在再结晶的过程中能帮助形成大小统一的粒子。然而,二次再结晶(不正常的粒子成长)通常都与一个双重的颗粒结构有关,而这一颗粒结构是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由氧化物的溶解形成的。粒子粗化和孪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溶液温度超过了500摄氏度,且氧的浓度低于600ppm.拉丝之前形成 的粗粒子在接下来的低温退火之后并没有被消除掉。从高温冷却下来的冷却速率也会影响到高温机械性能,尤其是杂质成分相当地大时。快速淬火会导致固态溶液中高浓度、不均匀的杂质成分。从另一方面讲,慢速冷却会增强杂质和氧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又有利于杂质从固态溶液中沉淀下来。在退火期间通过拉丝或轧制所作的冷加工对于商业磁线来说是有限制的。在最终冷却之前为了得到比较好的顺应性(即铜线在成形或弯曲过程中以最小的回弹性保持形状的能力),最好要限制一下冷加工的数量。高模数和低屈服强度都是比较理想的性能,因为它们都是最小回弹性的标志。

8.退火过程:铜的退火性是个非常复杂的特性,这一特性是由一系列的其他属性组成,而这些属性又会随着变形、热过程、金属纯度和氧成分的多少而发生变化。当杂质沉淀下来以后,它们对退火过程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这与固态溶液中的情形是截然不同的。退火温度与溶剂(这里指的是铜)和溶质(这里指的是杂质)之间原子大小的区别有一定的关系。溶质元素的化合价也是影响退火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然而,由于多种物质之间热动力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状况,退火性并不只是简单地与一些可能的参数,如:原子量或溶质的化合价有关。

9.表面影响:在外界温度下,铜线总是有一个残留的氧化膜,而这一氧化膜是当铜线进入热杆轧制阶段时从高温的、连续铸造的铜杆上形成的。现在在铜业中通过一种电量分析控制检测手段来测量残留的表面氧化膜的厚度已成为一种比较标准的作法。氧化膜可能会相当地有害,因为它们可能会在拉丝过程中引发许多缺陷、使拉丝膜过度磨损、可焊性变差、搪瓷膜和裸导体之间的附着力变弱。

铜杆的缺陷之处往往是源于连续铸造过程和轧制过程,这包括:残渣、铜氧化夹杂物、热裂、裂块、铜杆表面氧化颗粒的形成。大部分金属间化合的夹杂物都比较脆,因而都成为拉丝过程中裂纹发生和蔓延的场所。相对于缺陷而言,较细的磁线和成形线是最主要的生产产品。

唯一最大的表面缺陷源于拉丝,往往是以拉模划痕、机械损伤、弧口凿或裂片的形式出现在裸导体的表面。因为拉丝问题而形成的裂片往往与所捕获的氧化物没有太大关系。表面损伤通常是由于拉丝机内移动线未对准或拉丝膜炉口内铜精炼的压制力太大则形成的。

10.未来的挑战:

人们对于更好表面质量、更大包装型号的需求在不断地上升,而且越来越期望生产出一种“无疵点”并少断折的铜杆(即有很好的可拉性)。满足这些需求的推动力将会是: 更好的能源效率、愈加激烈的全球竞争、更多的家居应用、在地价上涨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小型电动机,比如汽车中使用的马达。因而人们会越来越愿意使用比较小的计量尺寸。

随着电解冶金法的出现和电解精炼所取得的不断进步,目前商业铜负极的纯度似乎已经达到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水平,而且已经没有必要进一步限制杂质的数量。然而,在易切削黄铜工业中,铋已经被用来代替铅作为一种合金元素。因为铋对于电力铜导体具有很大的毒性作用,因此人们要求黄铜碎片应与铜碎片完全地分割开来。

铜线工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拉丝过程中,由于研磨或分层而造成了许多表面的疵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关健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铜杆的表面质地、拉丝润滑剂、固体颗粒的过滤、单一合成晶体钻石拉丝膜的生产。

一个十分重要的未来挑战就是开发出更多敏感的传感器,通过用一种非接触检测手段来检测铜棒、铜杆和铜线上的非破性疵点。这些疵点中的大部分由于太小而用现在的漩涡流检测设备是根本检测不到的。此外,还需要开发一种在线检测设备来轻易地检测大孔隙和其他的内部疵点。影响线状电力铜导体性能、加工和运行的因素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建立在现存的冶炼原则基础之上的。然而,杂质和退火温度及电阻率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在数量上进一步改进一下。

11.总结:

常用作电线导体的是纯铜,而不是铜合金。与此同时,通常还要加少量的氧气来控制杂质,并改进导电性。最终特性和加工过程与杂质和氧成分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用一些基本的冶炼原理是完全可以解释的。

趋势。ASTM B 370规格,即工程建筑所使铜条和铜块,以其多种型号和多种厚度,成为规格和购买的基础。铜金属的竞争性数量以及对铜的信心不断推动了这个健康市场的发展。最近认可的规格是ASTM B882,是一种在建筑中应用的预先生锈铜。长期以来,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都期望生产使用这种产品,因为他们急切地想用铜制屋顶和建筑横木来发展这种值得称赞的绿色。

12.低铅和无铅锻造和铸造铜合金:

滤沥到水里的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于现有铜合金及开发一种饮用水用的新合金的重新思考。铸件的耐压紧密度以及由铅附属物提供的锻造和铸造部件的上等机械加工性都是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含合金的锻造和铸造无铅铋必须具有以下特性: 符合ANSI/NSF 61的健康要求以及饮水系统成分健康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用一种酸化钠醋酸洗涤剂来清除机器上的铅污渍。但是这一行业的某些部门提出了对混合碎屑的顾虑,因为他们认为在这些混合碎屑中,铋的微量会导致在加工过程中金属的热脆。碎屑回收工业学院(ISRI)和黄铜与青铜铸造生产商(BBIM)正在研究一种碎屑回收严格的控制程序和分割程序。

13.家用产品:

在家用产品中,人们选择铜是因为铜具有以下特点: 优美的外形、可靠的质量、很高的商誉、良好的设计因素、较好的物质和机械性能以较长的使用寿命。电力照明器材和火炉设备一起成为主要的家用产品范畴。

14.服务:

用来确定铜原料对于应力腐蚀破裂敏感度的传统方法是硝酸亚汞试验。(ASTM B154)为了响应来自ASME 锅炉和压力容器编码和美国海岸巡逻队的要求, B-5 委员会将应力腐蚀免疫的IS0 6957铜合金氨测试转换为ASTM形式。这完全出于他们对于测试溶液和样品处理的考虑。ASTM B858M,即在铜合金中用一种氨蒸汽来确定其对于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度的方法现在是官方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测试方法刺激了服务条件的发展,在这些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应力腐蚀破裂,并克服硝酸亚汞试验的缺点。

15.未来展望:

世界经济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了。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建立电讯链路,变成电力的主要消费者,他们在建造家园、工厂和商业建筑,这样就需要大量的铜来满足他们的需求。铜被用作工程原料已有一万年的历史了,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呈金字塔式的,与日俱增。如果没有铜,真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铜合金线材产品发展趋势及要求 篇2

关键词:A1-Ti-B中间合金;晶粒细化;线材;生产方法;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铝材被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中,但同时对各种铝材组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使铝材获取良好的组织性能则要求其铸锭具有细小均匀的等轴晶,铝及铝合金铸锭要获取这种组织,必须通过结晶组织的微细化处理等不同手段来细化合金晶粒,包括液态时添加各种中间合金细化剂或借助电磁搅拌、机械振动、对流和超声波处理等方法,使a-A1基体细化,从而显著提高铝材的综合性能,目前工业生产条件下,在铝熔体中添加细化剂进行细化铸锭的晶粒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A1-Ti-B中间合金细化剂,是目前最有效的晶粒细化剂之一,是铝及铝合金晶粒细化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世界上大约有75%的铝材生产企业使用A1-Ti-B中间合金进行晶粒细化,在工业生产变形铝合金熔铸产品时通常采用在线添加A1-Ti-B中间合金细化剂丝,而在铝合金铸件生产中则通常采用在炉内添加A1-Ti-B中间合金锭A1-Ti-B中间合金细化剂的生产技术在国外非常成熟,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研制A1-Ti-B中间合金细化剂线材,在过去50多年里,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铝的晶粒细化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了多种有效的晶粒细化方法。

A1-Ti-B中问合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外不同企业生产的A1-Ti-B中间合金线材的细化效果差异较大.尽管近几年国产A1-Ti-B中间合金线材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铝轧板业中的应用还未打开局面.而A1-Ti-B中间合金线材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熔铸过程,还与线材成型方法有关.本文对各种合金制备方法和线材成型方式进行分析,以便确立一种适宜的A1-Ti-B中间合金线材的生产方法。

1 A1-Ti-B中间合金生产方法

A1-Ti-B中间合金的成分、组织形态和晶粒细化程度主要受中间合金制备过程采用的原材料和制备方法的影响,而铸造工艺及变形加工方法不会对其性能产生显著影响,目前A1-Ti-B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氟盐反应法、纯钛颗粒法、氧化物法、电解法、铝热还原法和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等;A1-Ti-B中间合金线材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半连续铸造挤压法、连续铸轧法和连续铸挤法等。

1.1A1-Ti-B中间合金制备方法

1.1.1氟盐反应法

氟盐反应法是指固态铝熔化后,使液态铝的温度升到一定数值,然后按照相应比列添加氟硼酸钾及氟钛酸钾,通过铝熔体与这两种氟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制备A1-Ti-B中间合金.该方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上应用最广的A1-Ti-B中间合金生产方式,世界著名的KBM、LSM及KBA等公司和国内大部分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均采用氟盐反应法生产A1Ti-B中间合金细化剂。

氟盐反应法优点:

(1)原材料价格低、生产制备工艺简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浮于铝熔体上面熔融状态的低密度反应渣易于除去;

(3)中间合金制备纯度高、显著细化晶粒.

氟盐反应法缺点:

(1)反应不完全,Ti、B的实收率低,影响A1-Ti-B中间合金的细化效果;

(2)熔融氟盐与铝熔体存在密度差、且互不润湿,反应仅发生在两者的接触面,铝熔体烧损严重,TiB2粒子出现团聚现象,尺寸范围宽化.

1.1.2纯钛颗粒法

纯钛颗粒法是当铝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KBF4和纯钛颗粒,然后搅拌使两者充分反应,最后通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后浇注制备A1-Ti-B中间合金。

纯钛颗粒法优点:

(1)迅速反应、熔化温度低;

(2)生产效果高、产品质量稳定.

纯钛颗粒法缺点:

(1)与氟盐法相比,钛以粉末的形式不易添加,收得率不高;

(2)原料价格高、细化效果一般.

1.1.3氧化物法

氧化物法是通过B和Ti的氧化物分别代替KBF4和K2TiF6,使铝熔体与B、Ti氧化物的反应生成A1-Ti-B中间合金细化剂。

氧化物法优点:

(1)B和Ti的氧化物被铝还原,有效解决了氟盐挥发的问题,使熔炼与铸造的环境显著改善;

(2)制备出高Ti、B元素含量的A1-Ti-B中问合金细化剂,并且实现了1/4~1/5之間的B/Ti比例,生产成本下降显著。

氧化物法缺点:

(1)中间合金的晶粒细化效果一般;

(2)反应时间长、工作温度高.

1.1.4电解法

电解法是以铝熔体作阴极,通过在含有TiO2和B2O2的电解槽中不断析出Ti和B,从而生成A1-Ti-B中间合金的方法。

nlc202309081857

电解法优点:

(1)减少合金元素的偏析以及氧化物夹杂,合金的质量高;

(2)电解过程烟气少,工作环境好,环保投资少.

电解法缺点:

(1)难以生产Ti、B元素含量高的A1-Ti-B中间合金;

(2)Ti、B比例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使成分难以控制,生产效率相比氟盐反应法的效率低。

1.1.5铝热还原法

铝热还原法是以TiO和B2O2替代K2TiF2和KBF4,在高温下与铝熔体反应制造A1-Ti-B中间合金,该方法类似于置换法。

铝热还原法优点:

(1)含硼氧化物价格低,反应所需量少,生产成本低;

(2)反应渣少、原料利用率高

铝热还原法缺点:

(1)该法反应温度高、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间长;

(2)该法B的回收率较低,生产效率较低

1.1.6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是一种新的材料制备技术,它利用反应物质的高放热性使化学反应自动持续进行,最终合成所需的材料.该方法是利用钟罩将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的块状A1、Ti、B单质粉末加入到750~900℃的铝熔体中,通过A1、Ti、B之间发生自蔓延反应制备A1-Ti-B中间合金。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优点:

(1)中间合金纯度高,生产设备及工艺简单,中间合金成分配比无限制;

(2)合金组态及分布显著改善,反应延时短,优化TiA13组织.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缺点:

(1)原材料价格高,反应温度不易控制;

(2)助熔剂对自蔓延反应和组织形貌影响大,细化效果达不到工业生产要求.

1.2A1-Ti-B中间合金线材成型方法

1.2.1半连续铸造挤压法

半连续铸造挤压法是通过把铸造直径为60~172mm的圆锭锯切成一定规格的铸锭,然后在热处理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挤压机上挤成相应规格的A1-Ti-B中间合金线材。

半连续铸造挤压法优点:

(1)设备投资少,生产工艺相对简单;

(2)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规格更换快.

半连续铸造挤压法缺点:

(1)不能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产品单耗高;

(2)该方法无法制备出组织性能和化学成分均匀的圆锭,难以制造出质量稳定的产品.

1.2.2连续铸轧法

连续铸轧法是通过5个或更多机架的线材机,在400℃左右下将A1-Ti-B合金熔体连铸成截面为六边形或梯形的杆坯,轧制成直径为9~10mm的A1-Ti-B中间合金线材。

连续铸轧法优点:

(1)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2)生产工艺过程易控制,产品性能稳定.

连续铸轧法缺点:

(1)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

(2)产品表面质量差,无法制备宽范围Ti/B成分比的合金线。

1.2.3连续铸挤法

连续铸挤法是我国东北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材料制备工艺,并且在生产A1-Ti-B中间合金线中被采用.该方法是通过流槽向由铸挤轮凹槽和铸挤靴形成的型腔中,注入熔融的中间合金熔体,随铸挤轮的旋转在型腔中的金属液体逐渐凝固,随着在凹槽侧壁摩擦力的作用下凝固金属被送到变形区,被迫从相应的模孔中挤出,最终制备出相应形状的A1-Ti-B中间合金线材,图1为连续铸挤装置示意图,

连续铸挤法优点:

(1)生产工序少、效率高;

(2)制备的产品质量稳定,表面质量好;

(3)在高温下挤压成形,工艺能耗低,经济节能

连续铸挤法缺点:

(1)浇铸速度慢,生产效率较低;

(2)32艺控制较复杂,工业化生产较少

2展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铝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上述介绍的各种A1-Ti-B中间合金制备方法和A1-Ti-B中间合金线材成型方法均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如何提高A1-Ti-B中间合金线材的细化效果,仍是科研工作者需不断努力的目标.而如何改进制备工艺方法、线材成型方法和优化合金成分是改善A1-Ti-B中间合金组织形态并提高其细化性能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向。

3结语

(1)氟盐反应法是工业上大规模制备A1-Ti-B中间合金的主要方法.改进该制备方法和优化合金成分是改善A1-Ti-B中间合金组织形态并提高其细化性能的重要途徑,同时发展新型制备工艺和新型A1-Ti-B中间合金细化剂,是其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通过对半连续铸造挤压法、连续铸轧法和连续铸挤法的分析比较,得出连续铸轧法是目前生产A1-Ti-B中间合金线材最佳的成型方法.通过采用先进成熟的A1-Ti-B中间合金制备方法和线材成型方法,生产出高品质、细化效果显著的A1-Ti-B中间合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铜合金线材产品发展趋势及要求 篇3

细观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历程,真正发展起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为各行各业带去了发展的希望,其中也包括农产品行业。中国的农业在当时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农产品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基本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需要。农产品能够发展的的这么平稳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越来越精细,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运转。然而,现在的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阻碍,因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及时变革,向好的趋势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将作物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加工成人们可以食用的产品,它一边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市场,一边连接着人们的消费市场,农产品想要提高商业化水平就必须经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再生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运转。但是,我国现在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有许多阻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因素,加工人员,加工设备,加工市场等,只有切实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下去。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落后

细观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程度的差距,比较明显的差距还是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技术与时代发展是脱节的,加工技术很难及时得到更新,我国实施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企业有许多都没有足够的加工技术和先进的加工设备,对加工过程缺少监管,没有高精密度的监控设备,无法及时得知加工时的情况。有一些企业甚至都不设立质量标准,加工后的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对农产品的加工程度普遍以粗放型加工为准,对农产品的加工细致程度很低,农产品一般只经过初级加工,加工后的许多农产品也只是中低档次的产品,加工后农产品的附加值依然很低。技术和设备的落后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2.2 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人员缺少专业素质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需要严格要求的行业,因此,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人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现在我国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人员都缺少专业的素养,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加工人员考取食品加工证,但是,现在鲜少有加工人员具备这个条件,设立在乡间或者农村等环境不达标的地区的加工企业有很多,在这些加工企业中的加工人员只有一小部分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大学本科生学习加工技术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农产品加工业中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又一因素。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的对策

3.1 农产品加工业中融入高新技术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融合较少,高新技术更是鲜少应用在农产品加工业中,这很大程度降低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工业的科技化水平较低。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普遍都将高新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加工业中,例如澳大利亚的综合性农业加工技术。类似这种高新技术的还有许多,例如真空冷冻技术,微波膜分离技术,无菌高压包装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融入能很大程度提高农产品发展的速度,提高农产品发展的科技化水平,进而为农产品加工业带去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这些技术也为农产品走入经济市场打开了大门。

3.2 建立适合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我国的农产品因为自然因素的不同使其分布到了不同领域,所以,对待这些不同的农产品加工领域,应该建立不同的加工体系,例如建立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这样可以给相应的农产品原料以储藏地,同时还可以建立保鲜冷冻等体系,让生产加工储存流程相衔接,进而让原材料得到最大程度利用,避免材料浪费的情况出现。结语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是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对于加工人员,加工技术,加工设备上的不足要积极补救,选择有能力的加工人员,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加工技术,引进科技化水平高的加工设备。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更顺利更平稳。

参考文献:

铜合金线材产品发展趋势及要求 篇4

——记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丁文江

“材料就是有用的物质,有用是材料研究的灵魂,材料的研究如果不是瞄准应用,就不能算是在研究材料,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必须是来自于产业需求,再回到产业需求中去检验。”丁文江就是以这样的理念,坚持在轻合金的世界里探索。如今,他成为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团队在世界镁合金研究上形成了三个第一:即发表论文总数第一;发明专利拥有数第一;应用部件开发数及开发能力第一。

丰富的经历让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从务农到读研,从工厂到大学,丁文江有着丰富的经历。他担任过上海交通大学的副校长,担任过上海市科委的副主任,担任过上海市科协的主席,在多个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副会长、副理事长等职务。

丁文江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轻合金材料及其成型技术方向的研究,1986年受日本三菱轻金属公司技术开发中心邀请赴日做高级客座研究员,从事铝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工作,为三菱公司提出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熔体制备新方法并申请了专利,受到公司的高度评价,并极力挽留他结束访问研究后留在日本工作,但他婉拒了日方的好意,毅然回国,继续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轻合金研究方面,丁文江始终坚持“瞄准应用”的理念,所有研究都源于产业需求,再通过产业需求去检验研究的成果。在日本的访问经历让他开拓了眼界,认准了轻合金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尤其是镁合金作为最轻的、资源丰富的结构材料必然大有用武之地,从而成为国内率先倡导和从事镁合金研究的先行者之一。1987年底他回国参与了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镁合金变速箱的国产化工作,针对普通镁合金熔剂失效快和有毒气体排放严重的缺点,采用低温添加高温发泡的工艺,发明了发泡镁合金覆盖剂,取代进口熔剂在轿车变速箱壳体生产中获得应用,为其国产化做出重要贡献。他认为地处上海,要为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服务的最集中表现就是为上海市的发展服务,满足上海市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从而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他敏锐地洞察到轻合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在一些重大需求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他将我国两种优势资源——镁和稀土相结合,创制了5种新型高性能镁合金、开发了10余种新型加工工艺和装备,研制了50余种关键重要部件,作为第一获奖人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发表SCI论文308篇(其中3篇入选近十年ESI高引用论文),已累计他引2469次,同时在镁合金材料、成形与装备三大领域获授权发明专利114项。2000年创建了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和凝聚了三百余人的科研与工程化队伍,已成功技术转移10余家企业;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96个工程研究中心评估中两次被评优秀,获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年重大成就奖”。2008年建立了“通用-交大先进材料与制造联合实验室”(亚洲唯一),多次担任国际知名大学评价或咨询专家。2009年创建“上海市镁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开展镁基能源与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拓展了镁材料的应用领域。

从手机外壳到飞机框架,实现装备大幅度减重,促进了中国的镁技术及制品走向世界

镁在实用金属结构材料中其比重最小(密度为铝的2/3,钢的1/4)。这一特性对于现代社会的手提类产品减轻重量、车辆减少能耗以及重要装备的轻量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丁文江提出了大浇口高流速并配以高流动性镁合金的技术路线,研究了温度、压力和速度等参数对镁合金压铸工艺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镁合金薄壁压铸件模具设计准则和工艺规范,并实现镁合金便携式电子产品外壳的规模生产。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生产中。

丁文江提出将中国的另一优势资源稀土与镁相结合来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性能镁合金,采用Gd、Y等重稀土元素进行合金化并结合固溶强化、时效强化、细晶强化等手段,发明了室温和250℃下抗拉强度都较高的高强度变形镁合金(JDM2),成为目前世界上工业应用强度最高的镁合金,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承力件。

丁文江团队的研究为美国通用汽车研制了由37套模芯组成的全镁V6发动机缸体,该公司认为“这是国际上首次对全镁的缸体、活塞、缸套进行的研发,取得的成绩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日立公司研制耐热镁合金活塞,该公司认为“高温强度显著优于铝合金,有望成为新一代发动机活塞材料,可实现减重30%”;为波音公司研制民机座椅骨架高强镁型材,为日本NK及丰田通商公司提供JD系列轻合金制品等,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影响,促进了中国的镁技术及制品走向世界。

“易燃”的镁不再易燃,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实现了镁、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转移与产业化

常规镁合金的燃点仅520℃,远低于合金的熔点,导致其易燃而生产困难。丁文江带领科研团队在国际上较早地开展了阻燃镁合金的研究,让镁合金燃点提高至935℃以上,改变传统镁合金需要进行熔剂等特殊保护的局限,实现了大气中无保护的镁合金熔炼与生产,简化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更关键的是显著降低了镁合金在熔炼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已应用于电子产品外壳和汽车变速箱等产品批量生产。实现了镁、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转移与产业化:在江苏圆通建立了年产10万只镁轮毂生产线;浙江盾安集团投资2亿元建立了汽车部件大规模生产线;在浙江正瑞建立了年产5万台轻合金汽车发动机缸体压铸生产线。

关于阻燃镁合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ripta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上,所提出的镁合金燃点测试、氧化膜结构计算与分析等新方法以及阻燃镁合金氧化模型被国内外学者在后续相关研究中普遍采用;科研成果“阻燃镁合金及其应用技术”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软质”的镁不再软质,扩大了镁合金的使用范围,实施了高品质镁合金及其制品产业化示范工程

常规的镁合金比较软质,承力比较差,难以应用到承力要求比较高的方面。丁文江团队采用稀土与锌固溶时效强化和锆细化的方法,发明了一种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铸造镁合金(JDM1),可以应用到汽车轮毂、缸体、发动机支架等传统镁合金难以应用的承力结构上。他没有满足于JDM1的研究成果,接下来又采用Gd、Y等重稀土元素进行合金化并结合固溶强化、时效强化、细晶强化等手段,相继发明了高强度变形镁合金(JDM2)、高强耐高温镁合金(JDM3)、超高强铸造镁合金(JDM4),为工业界提供了一系列新型高强度的镁合金材料选择,该系列镁合金已推广应用于多种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承力件。并技术扶持太原同翔金属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了年产万吨新型镁合金生产线和年产2000吨镁合金型材的生产线,为企业创造了良好效益。

相关科研成果“高强度镁合金及其在国防工业中应用”获2006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新型高性能耐热镁合金研制及其在汽车上应用”获得2007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不稳定”的镁合金不再“活跃”,实现多种上天入地装备重要部件的精密成型

镁活性大,易与造型材料反应,同时,镁熔体轻,氧化渣容易沉于熔体底部,净化难而重要。丁文江通过不断研发、探索,发明了大尺寸方孔多级电磁净化方法、多级多介质连续深度净化方法等新的净化方法与装备,解决了熔体中10um以上夹渣和高效去除和稀土元素烧损控制以及熔剂下沉失效等世界性难题,为高品质轻合金制品批量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材料保障。丁文江还发明了新的铸造工艺、装备,实现了大尺寸镁合金零件的精密成型,应用于重要领域,为重要部件及其相应型号的轻量化做出重要贡献。

和谐向上的团队文化,4个“N”的做人、做事要求,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

丁文江一直认为在团队建设中,第一要务是育人。他要求他的团队成员在境界、胸怀、能力和激情四个方面努力提高。其次就是团队要有个共同愿景,他的团队建设的共同愿景是“上海交大最有凝聚力的研究团队之一”、“中国镁产业最优人才培育基地”、“世界镁研究最有竞争力的基地之一”。他的团队是和谐向上的,他有一套关于发展阶段的“吃饭”理论。他认为发展过程分为“吃饭-吃好饭-开心地吃饭”三个阶段。“吃饭”是为了求生存阶段,“吃好饭”是小康阶段,“开心地吃饭”是大家既能高效工作,又能愉快相处,其乐融融。

在丁文江教授在交大的39个年头中,他始终要求他自己和他的团队成员做到4个“N”,既耐烦、耐看、内省、内敛。做任何事,要不厌其烦,人和科研成果一样,都要经得住时间考验,遇到问题先反省自己,有了成果要谦虚、收敛。他特别重视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力图真正把技术创新的效益和风险与科技人员的个人利益挂起钩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他团队中拥有多名的40岁以下的教授、研究员,在轻合金的研究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中心还培养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在从事与镁合金相关的科研和生产工作,成为镁行业的有生力量。比如,团队骨干曾小勤35岁晋升为教授,2011年获得了由德国霍尔姆兹研究中心颁发的“HZG镁研究奖”,该奖每两年颁发给3名在国际上对镁合金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彭立明教授则获得了中科协、人社部和中组部三部联合颁发的第12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7年下半年开始,他多次在工程中心内部组织科研骨干进行内部学术研讨会,他说,国家号召“科学发展观”,我们还要讲“科学的历史观”,只有认真地回顾过去、客观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展望未来、确定发展方向。经过连续十几个周末的研讨会,工程中心在发展目标与战略、组织架构、研究方向、课题设置、激励机制等方面基本完成了重新规划与革新。

他说,“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和活力的镁合金研究团队和高性能镁合金制品的研发基地是我一生的梦想”。

他喜欢阅读,涉足甚广,善于总结,每次他读到好书,均会把自己的心得跟青年骨干交流。他多次向同事们谈起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的《钝感力》一书,他说,做人、做学问都要具备一些钝感力才行,“钝感”就是学会包容、吸收、容忍与平淡,往往成大事者多是不“斤斤计较”者。

他经常与同事们说,“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本性,我们不能抹杀人的本性,但做科研工作还是要有一点安贫乐道的精神”,他的这些话对于他身边的青年教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经发展壮大成为拥有70余位研发人员,350余位工程人员的大团队,实现了基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个二级机构,轻合金精密成型工程中心已经走出了 100 余名研究生。他的团队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有七个研究小组,分别由七位教授领头,成立了七人联席小组,作为大事的决策机构。管理制度每年修订一次,管一年,力求实现个人的驱动力和提高小组的核心竞争力及团队的凝聚力的平衡。他注意团队的研究布局,既有面向前沿的理论研究,也有面向需求的应用研究,还有面向企业的工程开发,一直追求“材料的控性和控形的统一”。他的团队三年来累计科研收入5000万元,从最初1个重大项目都没有到现在拥有“973计划”首席及子项目6项、863重点项目2项等。近五年来,科研成果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累计产值达5个亿,丁文江教授作为团队带头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镁合金研究的发展。

上海都市旅游产品发展趋势研究 篇5

上海都市旅游产品发展趋势研究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和商业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其都市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倍受关注.本文从旅游产品的类型和结构角度出发,结合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自身的特点,分析了它现存的旅游产品的类型及结构的现状,并通过与国内外几个都市旅游搞得比较好的城市,如巴黎、香港和新加坡的比较,探讨了上海都市旅游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对上海都市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即文化和会展旅游产品的比重逐渐增大,观光旅游的比重则相对减小,购物旅游产品的比重有所增大,工业、节庆和休闲旅游产品有一定比例的增长.

作 者:汤雅芬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刊 名:市场论坛 英文刊名:MARKET FORUM 年,卷(期):2005 “”(2) 分类号: 关键词:上海   都市旅游产品   发展趋势  

铜合金线材产品发展趋势及要求 篇6

【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 建议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急剧增加,那么,如何保证农产品能够新鲜地送到顾客的餐桌上?冷链物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对象主要是蔬菜瓜果,据统计,每年在冷链运输过程中价值损失就达到700亿元左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同时,这也是冷链物流成本增加的原因。可见,做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可以作为物流企业开发利润的来源。加之,我过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在不断加。在这种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带来的效益会更加可观。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今,国家已经提出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省也启用了相关的重点项目。而在物流企业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回应,如国内的物流老大京东、顺丰等,也相继大力投入使用冷链物流建设中。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

那么,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又会面临着哪些问题呢?首先,冷链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质量保证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险期限短,容易腐烂,其储存条件决定了对运输过程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投入较大的冷链物流物流成本。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体系尚未完善,当前,很多农产品都只是在常温状态下进行运输,造成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就开始出现质量问题。为确保农产品保持新鲜,在整个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必须控制在低温的条件下,这就对仓储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都是造成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国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冷链链条中难以做到快速反馈,这与农产品“急性子”的保存特性是不相符合的。还有,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經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在物流过程中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加之,在农村,整体的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比较低,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点。这都严重导致沟通渠道不畅,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严重滞后,农产品市场信息难以快速有效地传达,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即使有强大的冷链物流作支撑,也难以应付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再次,我国缺少专业性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员只注重对农产品的暂时保鲜上,却忽视了其在整个冷链链条中的保管与养护。这大大影响了农产品在冷链中运行的质量。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若干建议

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农产品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为农产品运输过程的集散提供相应的运输量,减少冷藏车的空载空置,实现冷链物流运输的合理化,保证货物的新鲜。通过建立温度监控系统,为农产品的递送过程提供专业的温湿度检测和位置监控。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对运送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厢进行同步改造。鼓励GPS和其他相关物流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实时跟踪。对冷库技术进行改造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冷藏产品精心温度登记分类放置,同时,使用冷藏车入库来减少装卸货期间产品的损耗。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实时运送质量。在农产品的包装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案。其次,规范冷链物流的卫生标准,在冷库中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温度要求设置不同的温控区域,必须经过严格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后方可入库。对于仓储操作员,执行严格的进库卫生标准。这样既能从仓储环节保障了物品的新鲜,也为后续的冷链运输卫生保障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进行冷链网络分布体系的开发,完善冷链运输的节点布置。使农产品在中转过程中得到有效保存。同时,也可以大大集中分散农户的农产品资源,为规模运输提供相应的支持。还可以利用冷链物流站点为农户传播和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农产品在农村的传播渠道,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又能带动农产品的跨区域、跨时间销售,促进农民的稳定增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再次,通过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加强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培训和管理。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涉及众多的知识,冷链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合理进行冷链物流的人才储备,尽快适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第四,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增加冷链物流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大型企业对冷藏保鲜设施或冷藏运输工具的投资建设,引进新型冷链保鲜技术和建立信息化平台,多方面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农村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步伐。同时,政府应该为发展和完善冷链物流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国家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使冷链物流在运行的过程中做到有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管机制。

四、总结

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还不成熟,存在很多不足。为完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需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硬件设施建设,研究开发软件技术,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同时,结合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和冷链发展特点,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只有抓住现在发展迅速的时机,才能在冷链物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郭慧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2-01.

[2]李严锋.《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中国物资出版社.2013-9-01.

广东省名牌产品申报程序及要求 篇7

依据------广东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试行)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强广东省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广东省名牌产品的评价,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引导、支持企业创名牌,增强我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广东省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省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出口量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由本省企业制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第三条 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建立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以用户(顾客)满意为宗旨的总体推进机制。

第四条 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二 组织管理 第五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制定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工作的目标、原则、计划、任务和范围,对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依法对创广东省名牌产品成绩突出的企业予以表彰。

第六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广东省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并推进广东省名牌产品的宣传、培育工作。

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是由省有关社团组织、省政府有关部门、宣传部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非常设机构。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与认证处,负责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及日常管理工作。第七条 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每年根据工作需要,聘任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若干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组织下,根据产品类别分别提出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和方案,进行具体评价工作。提交评价报告后,评价工作结束,各专业委员会自动解散。

第八条 各地级以上市(含顺德市,下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广东省名牌产品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并组织实施对广东省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三

申请条件 第九条 申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二)实物质量在同类产品中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由本省企业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率、品牌知名度居省内同类产品前列;

(三)年销售额、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四)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五)产品按照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组织生产;

(六)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检测保证能力;

(七)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未出现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八)企业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用户(顾客)满意程度高。第十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一)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等管理范围的产品而未获证的;

(二)在近三年内,有被省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判为不合格经历的;

(三)在近三年内,出口产品因重大质量问题遭索赔的;

(四)近三年内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五)产品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

(六)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四

评价指标

第十一条 建立以市场评价、质量评价、效益评价和发展评价为主要评价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十二条 市场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产品的市场占有水平、用户满意水平和出口创汇水平;质量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和申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效益评价主要对申报企业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水平和总资产贡献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发展评价主要评价申报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和企业规模水平,对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评价指标适当降低。

第十三条 不同产品评价细则的制定、综合评价中评分标准的确定、不同评价指标权数的分配、不能直接量化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中复杂因素的简化以及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等,均由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定。五

评价程序

第十四条 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一季度由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开展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的产品目录及受理广东省名牌产品申请的开始和截止日期。第十五条 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广东省名牌产品申请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按规定日期报本地地级以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

第十六条 各地级以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本市有关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对申请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企业申报内容是否属实等有关方面提出评价意见,并形成推荐意见,统一报送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

第十七条 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汇总各地推荐材料后,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初审名单,并将初审名单及其申请材料分送相应的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条 各专业委员会按照评价细则对申请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并据此向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提交本专业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建议名单。第十九条 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将各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名单汇总分析后,提交全体委员会审议确定初选名单。第二十条 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将全体委员会审议确定的初选名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并在一定限期内征求社会意见。第二十一条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确定的名单再次提交广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审议、确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 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名义授予“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颁发广东省名牌产品证书及奖牌。六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广东省名牌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企业可以在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以及有关材料中使用统一规定的广东省名牌产品标志,并注明有效期。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广东省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免于省内各级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对符合出口免检有关规定的,依法优先予以免检。第二十五条 广东省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列入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的名优产品范围;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的企业应配合执法部门作好产品真假鉴别工作。第二十六条 对已经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如产品质量发生较大的波动,消费者(用户)反映强烈,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遭国外索赔,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出现重大问题等,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暂停或者撤销该产品的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第二十七条 广东省名牌产品标志属质量标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标志只能使用在被认定型号、规格的产品上,不得扩大使用范围。未获得广东省各牌产品称号的产品,不得伪造、冒用广东省名牌产品标志;被暂停或撤销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超过有效期未重新申请或重新申请未获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广东省名牌产品标志;禁止转让、伪造广东省名牌产品标志及其特有的或者与其近似的标志。违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对伪造、冒用质量标志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参与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的有关机构和人员,要保守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严于律己、公正廉洁,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价。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取消其评价工作资格。凡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的工作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 申请企业及有关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应当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对于采取不正当方法获取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者,将予以取消,并通报批评,三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广东省名牌产品申请。第三十条 各地级以上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名牌战略的推进工作,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协助政府制定相应的创名牌计划并组织实施。

除按本规定的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外,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活动。七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广东省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另行制定。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评价通则

为规范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下同)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原则,根据《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评价通则。省名牌产品评价中心将组织各专业委员会,依据本评价通则,对2011年申报产品进行评价。

一、资格审查

(一)申报条件审查:申报企业必须在广东省内工商登记注册,且连续生产经营3年(含3年,2008年7月前工商登记注册)以上,同时申报数据及其他资格达到2011年省名牌产品申报条件。

(二)商标审查:商标注册和使用须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国外商标及含国外商标的联合商标,不参加评价。同时要求申报企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商标持有者,使用该商标满3年(含3年,2008年7月前注册受理)以上并已取得该商标注册证书。

(三)许可条件审查:申报产品凡有行政许可要求的,必须取得许可资格。列入“安全认证管理”(3C认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出口质量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申报企业尚未获证的,取消参评资格。

(四)产品质量审查,近三年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参评资格:

1、申报产品被省级及以上质量监督检查判为不合格的;

2、申报产品出口检验不合格的;

3、申报产品出口因质量问题造成较大损失遭到外方索赔的;

4、申报产品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五)环境保护审查:申报企业排放不达标的,或近三年内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或未取得地级以上市(含顺德区)环保局证明材料(广州、深圳可由县区级出具)的,取消参评资格。

(六)其他方面审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参评资格:

1、企业伪造证明材料、虚报数据的;

2、企业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3、近三年内有两年或2010年当年经营性亏损的;

4、企业达不到国家节能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5、未参加省级数据公示的。

二、数据审查

根据地级以上市(含顺德区)统计、税务等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广州、深圳可由县区级出具)以及省级公示反映的问题和核查结果对申报企业申报数据进行严格审查。

(一)对企业申报数据与其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国税的税赋率(即申报产品实缴国税额与申报产品总销售额比例)进行审查,适当时可采取在税务或统计部门网站上直接审查。

(二)有多个生产厂家的企业,属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审查子公司或分公司与母公司关系的工商证明文件;属委托加工的,审查委托加工合同、销售证明及税收证明,行政许可管理范围的产品审查其备案证明。重点审查省名牌产品申请表“表3-申报产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表”的真实性,及表3和表2有关内容的一致性。

申报省名牌产品一律不使用省外有关统计、国税、地税证明。

三、评价打分

(一)计算方法:省名牌产品评价将采用计算机系统,省名牌产品47种评价指标分为客观、主观评价两类,13种客观评价指标分值,如申报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等,由计算机自动计算、排序;34种主观评价指标分值,如申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申报产品采标等,由专家审核资料后录入计算机,计算、排序。客观、主观分值最终相加,得出总分。

(二)总分数及分配:省名牌产品评价主要根据申请表“表2-企业申报及综合评价表”所列数据进行打分。评价总分为1200分,其中市场评价370分,质量评价380分,效益评价150分,发展评价300分,多项累加计分。单项积分按照连续三年加权评分的办法进行,2008年加权系数为0.2,2009年加权系数为0.3,2010年加权系数为0.5。

(三)有关指标计算公式

1、工业成本费用利税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2、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3、新产品产值率(%)=当年新产品产值/当年工业总产值×100%

4、研发费占销售额比重(%)=当年研发费/当年总销售额×100%

5、产品销售增长率(%)=(当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100%

6、企业公益慈善事业支出占销售额比重=当年企业公益慈善事业支出/当年销售额)×100%(四)市场评价370分(市场评价得分=品牌创建30分+企业规模增长40分+市场占有率130分+用户满意度140分+社会责任30分)

1、品牌创建30分(品牌创建得分=品牌历史10分+国外注册商标10分+品牌管理10分)

评分规则:

(1)品牌历史10分,申报产品的商标(或企业首次工商登记,不含企业性质的变更类)首次在国内(含港澳台)注册3年(含3年)以下的不得分;3年以上每满1年计1分,最高不超过10分。

(2)国外注册商标10分,在其它国家或地区注册申报产品商标,每个计2分,最高不超过10分。

(3)品牌管理10分,有健全的品牌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专职(兼职)品牌管理人员5分,有品牌的自我保护机制,形成了企业品牌文化5分。该项评价为优,给8-10分;评价为良,给6-8分;评价为一般,给3-6分;评价为差,不得分。

2、企业规模增长40分(企业规模增长得分=在全省同行申报企业排名10分+产品销售增长率30分)

评分规则:按全省同行申报企业大小、申报产品销售增长量排名评分,第一名为满分,以10%依次等差递减,第十名以后不给分。

(1)在全省同行申报企业排名,10分,同行业排名得分=[10-1×(2008年名次-1)]×0.2+[10-1×(2009年名次-1)]×0.3+[10-1×(2010年名次-1)]×0.5。

(2)申报产品销售增长量(率)30分,按照指标计算公式采用连续计分法,三年得分加权平均。产品销售增长量(率)得分=[30-3×(2008年名次-1)]×0.2+[30-3×(2009年名次-1)]×0.3+[30-3×(2010年名次-1)]×0.5。

3、市场占有率130分(市场占有率得分=申报产品销售量40分+申报产品销售额90分)评分规则:市场占有率得分由申报产品销售量得分(满分为40分,等差为4)和市场销售额得分(满分为90分,等差为9)两项组成。按全省同类申报产品中销售量、销售额大小分别排序评分,第一名为满分,以10%依次等差递减,第十名以后不给分。

(1)申报产品销售量得分=[40-4×(2008年名次-1)]×0.2+[40-4×(2009年名次-1)]×0.3+[40-4×(2010年名次-1)]×0.5;

(2)申报产品销售额得分=[90-9×(2008年名次-1)]×0.2+[90-9×(2009年名次-1)]×0.3+[90-9×(2010年名次-1)]×0.5。

4、用户满意度140分

用户满意度得分=用户网络调查30分+用户电话调查80分+用户举报投诉调查30分

5、社会责任评分30分(社会责任得分=企业人均工资支出10分+企业公益慈善事业支出占销售额比重10分+企业通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5分+企业通过职业建康安全体系认证5分)评分规则:

(1)企业人均工资支出包括企业年人均应付工资和福利费总额,分“珠三角”和“其它”两类地区对企业人均工资支出情况进行考核,两类地区的该项指标的加权系数分别为0.8、1.0,人均工资情况将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公示,以统计部门提供为准。珠三角地区企业人均工资支出=0.8×(企业年人均应付工资和福利费总额),其它地区企业人均工资支出=1.0×(企业年人均应付工资和福利费总额)企业人均工资支出得分=[10-1×(2008年名次-1)]×0.2+[10-1×(2009年名次-1)]×0.3+[10-1×(2010年名次-1)]×0.5。

(2)企业公益慈善事业支出的接受单位应为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

企业公益慈善事业支出占销售额比重得分=[10-1×(2008年名次-1)]×0.2+[10-1×(2009年名次-1)]×0.3+[10-1×(2010年名次-1)]×0.5。

(3)企业通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计5分。

(4)企业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计5分。

(五)质量评价380分(质量评价得分=实物质量200分+质保能力180分)

1、实物质量 200分(实物质量得分=申报产品采标30分 +申报产品主要性能指标150分+申报产品获国外产品认证20分)

评分规则:

(1)申报产品采标30分,以申报产品取得广东省质监局颁发的有效期内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标证书为准,均为30分;申报产品类别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但未采标的,不给分。

(2)申报产品主要性能指标150分,先根据2011年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规定的实物质量指标项目总数和项目重要程度,给出单项指标分值。不能区分质量水平高低的实物质量指标,只要检验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就给单项指标满分;能区分质量水平高低的实物质量指标,由评价细则根据质量水平高低给出评分规定。若提供的检测报告不能完全覆盖2011年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规定的实物质量指标(指标准有明确要求的),本评价项目不得分,并在评价报告和相关记录中注明。

(3)申报产品获得国外产品认证20分,申报产品获得欧盟、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具备其中一项20分,该项最高不超过20分。

2、质保能力180分(质保能力得分=企业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计量保证体系确认或“C”标志20分 +申报企业获国家级或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40分+企业质量环境等体系或产品认证70分+节能减排30分+员工培训10分+市场反应及售后服务10分)

评分规则:均以在有效期内的证书为准。

(1)申报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给20分;获得二级计量保证体系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或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获得“C”标志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给10分(均以质监部门颁发有效证书为准)。

(2)申报企业获国家级或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40分。以申报企业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或省质监局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为准,其中,4A级40分,3A级30分,2A级20分,1A级15分(均以质监部门颁发有效证书为准,同一企业只计最高荣誉),企业能够提供完整标准体系文件的得10分。

(3)企业质保体系70分。按申报企业实际情况评分,该项累计不超过70分(均以有关部门颁发有效证书为准)。其中:

a、企业获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并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的,10分;企业获地市级政府质量奖并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的,5分,连续获奖的,只计一次得分(同一企业只计最高荣誉)。

b、企业有获得国际性组织标准化奖励及获中国标准创新奖的产品标准,一等奖计20分,二等奖计15分,三等奖计10分;获广东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的产品标准,一等奖计15分,二等奖计10分,三等奖计5分(同一产品标准只计最高荣誉,该项最高不超过20分)。

c、企业获得国家出口产品免验荣誉并在有效期内的,计10分。d、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荣誉并在有效期内,计10分。

e、企业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荣誉并在有效期内,计10分。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荣誉并在有效期内,计5分(同一企业只计最高荣誉)。

f、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计10分。

g、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计10分。h、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计10分。

I、根据行业和产品不同特点,企业获得其他与申报产品有关的认证,如QS9000认证等,计10分;对没有开展相关认证的行业,不计分。

(4)节能减排30分。该项最高不超过30分(节能减排得分=申报产品通过节能产品认证5分+申报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5分+承担节能减排项目10分+企业通过“广东省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考核10分)。

评价规则:相关认证、考核,评价时以符合相应级别要求的有关有效证书、证明文件及其取得年份为准(同一企业只计最高荣誉)。

a、申报产品通过节能产品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计5分。

b、申报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在有效期内的,计5分。

c、承担节能减排项目(国家级10分/项,省级5分/项)。

d、部分相关申报企业通过“广东省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超额完成(95分以上)计10分、完成(80-95分,不含95分)计6分、基本完成(60-80分,不含80分)计3分、未完成(60分以下,不含60分)不计分。

(5)员工培训10分,其中: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记录,评价为优,给8-10分;评价为良,给6-8分;一般的给3-6分;比较差的,不得分。

(6)市场反应及售后10分,其中:企业售后服务网点建设、“三包”情况以及对消费者(用户)意见处理,评价为优,给8-10分;评价为良,给6-8分;一般的给3-6分;比较差的,不得分。

(六)效益评价150分(效益评价得分=成本费用利税率40分+企业纳税状况80分+总资产贡献率30分)

评分规则:分别按全省同类申报产品中成本费用利税率、企业纳税状况、总资产贡献率排序评分,第一名为满分,以10%依次等差递减,第十名以后不给分。

1、成本费用利税率40分,等差为4。按照指标计算公式采用连续计分法,三年得分加权平均。成本费用利税率得分=[40-4×(2008年名次-1)]×0.2+[40-4×(2009年名次-1)]×0.3+[40-4×(2010年名次-1)]×0.5。

2、企业纳税状况80分。企业纳税状况得分=企业纳税总额40分+申报产品纳税额40分。企业纳税总额40分,等差为4,申报产品纳税额40分,等差为4。

(1)企业纳税总额得分=[40-4×(2008年名次-1)]×0.2+[40-4×(2009年名次-1)]×0.3+[40-4×(2010年名次-1)]×0.5

(2)申报产品纳税额得分=[40-4×(2008年名次-1)]×0.2+[40-4×(2009年名次-1)]×0.3+[40-4×(2010年名次-1)]×0.5

3、总资产贡献率30分,等差为3。按照指标计算公式采用连续计分法,三年得分加权平均。总资产贡献率得分=[30-3×(2008年名次-1)]×0.2+[30-3×(2009年名次-1)]×0.3+[30-3×(2010年名次-1)]×0.5。

(七)发展评价300分(发展评价得分=研发情况60分+自主创新能力240分)

1、研发情况60分(研发情况得分=企业新产品产值率40分+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20分)

研发情况得分=2008年得分[(1)+(2)]×0.2+2009年得分[(1)+(2)]×0.3+2010年得分[(1)+(2)]×0.5。

(1)企业新产品产值率40分,该项得分由该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与该项满分乘积获得。企业新产品应以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为依据,企业没有2008-2010年国家认可的新产品证书的,该项指标不得分。

(2)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总额比重20分,该项得分采取分档记分的办法获得,0<~≤1%计5分、1%<~≤3%计10分、3%<~≤5%计15分、>5%计20分。企业研发费用为其承担县市级以上(含县市级)科研项目经费,新产品、新工艺研制费用。

2、自主创新能力240分(自主创新能力得分=科技创新能力110分+参与标准制定50分+ 核心技术50分+跟踪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30分)

(1)科技创新能力110分,该项最高不超过110分(科技创新能力得分=研发机构30分+承担科技项目与获科技技术奖励30分+科技成果转化20分+产学研结合20分+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含质量专业)、中高级技能人才人数10分)

评价规则:评价时以符合相应级别要求的有关有效证书为准。

1>研发机构30分(该项最高不超过30分)

企业具备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之一的,计30分;

企业具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之一的,计15分;

企业承担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工作的,30分(同时承担几项工作的,只计最高级别),其中:承担国际TC/SC秘书处工作30分,承担国家TC/SC秘书处工作20分,承担省TC/SC秘书处工作10分。(属联合承担的计一半分值)

2>承担科技项目与获科技技术奖励30分,该项最高不超过30分(一个项目只计最高奖励),其中:

① 承担科技项目(国家级20分/项,省级10分/项,县市级5分/项);

② 获得科技技术奖励: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特等奖,30分;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20分;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10分;

获得省级科技奖励特等奖,20分;

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5分;

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二等奖,10分;

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三等奖,5分;

获得县市级科技奖励一、二等奖,5分。

3>科技成果转化20分,该项最高不超过20分。提供国家科技部门确认的技术合同书或科技成果用户使用证明,得20分;提供省科技部门确认的技术合同书或科技成果用户使用证明,得10分。(只计最高级别)

4>产学研结合20分。国家级产学研结合项目20分/项,省级产学研结合项目10分/项,该项最高不超过20分。(一个项目只计最高级别)

5>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含质量专业)、中高级技能人才人数10分,要求每家企业最少10名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含质量专业)、中高级技能人才(以申报材料中提供的经人事、劳动部门认可、确认的相关证书复印件为准,同时必须提供相应人员近半年企业为其所缴的社保证明),10名以下不计分,10名以上每增加1名计1分,其中通过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的,初级资格加1分,中级加2分,该项最高不超过10分。

(2)参与标准制定工作50分,最高不超过50分。

评价规则:要求有关标准为与申报产品相关项目,以标准文本中的起草(或参加、协助起草)单位名称为准,并且应为2006年以来发布的标准;有关行业、机构出具的证明不作为评价依据,其中:

①国际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第一单位),30分,参加起草单位20分;

②国家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第一单位),20分,参加起草单位10分;

③行业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第一单位),10分,参加起草单位5分;

④地方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第一单位),10分,参加起草单位5分。

(3)核心技术50分

评价规则:要求有关产品认证为与申报产品相关项目,评价时以有效的相关证书为准,其中:

自主知识产权50分,其中:

1> 一项中国发明专利10分,一项国外发明专利20分;

2> 一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5分,一项国外实用新型专利10分;一项经登记的著作权或一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分;

3> 一项中国外观设计专利2分,一项国外外观设计专利4分,外观设计专利累计最高不超过30分;

上述各分值从上往下累计,最高不超过50分。

(4)跟踪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30分(跟踪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得分=承担跟踪应对项目15分+建立跟踪应对工作机制15分)

评分规则:

评价时以省级或以上WTO/TBT专业机构有关证书、证明文件及其取得年份为准(同一企业只计最高荣誉)。

①承担跟踪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项目15分。(该项最高不超过15分)

1〉企业参与举办国家级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会,计15分/项,企业参与举办省级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会,计10分/项;企业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意见被WTO成员国采纳,计15分/项,意见被国家采纳计10分/项,意见被省采纳5分/项。

2〉承办省级或以上技术性贸易措施专业研讨会,计15分/次,协办省级以上技术性贸易措施专业研讨会,计10分/次。

3〉企业承担省级以上TBT研究项目,计15分/项。

4〉在国家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应对技术贸易措施相关论文,5分/篇,最高计10分。

②建立跟踪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机制15分。(该项最高不超过15分)

1〉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获取机制,计5分。

2〉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评议机制,计5分。

3〉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对机制,计5分。

(八)评价打分方法

评价专家根据本评价通则的要求,按照行业特征及产品特点,依据省名牌产品评价中心申报通知确定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时根据每种申报产品的评价细则评价实物质量指标,不得擅自变动,不得临时增减任何评价项目。

对同一申报产品,要求有两名以上专家独立对其主观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并分别在《主观评价得分记录表》上签名,若有争议提交其所在专家组讨论决定。

四、提出建议名单

(一)按照评价通则对经过审核符合条件的申报省名牌产品材料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打分。

(二)使用计算机评价系统,计算23种主观评价指标得分和13种客观评价指标得分,评价专家核实无误后确认、打印,并在主、客观评分表上签名。

(三)主观分与客观分相加,得出申报产品总得分并排序。省名牌产品评价中心根据申报产品得分排序情况提出初选名单,报省名推委秘书处审核,然后提交省名推委全体会议审议确认。初选名单经确认后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最终以省名牌产品评价中心名义向社会公布。

广东省名牌产品评价

一、职权性质: 其它具体行政行为

二、设定依据:《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管理办法》第六条

三、承办处室:质量管理处

四、评价范围:列入当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评价目录,符合《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的产品

五、申报条件:企业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名牌产品,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列入《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鼓励发展的产品目录或是改造提高的产品目录的;

(二)申报产品的注册商标为首次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境内商标并使用三年以上;

(三)申报企业为上述商标持有人且在本省工商登记注册 ;

(四)实物质量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省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由本省企业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占有率、出口能力、用户满意程度居省内同类产品前列;

(五)年销售额、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六)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七)产品按照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组织生产;

(八)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检测保证能力;

(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未出现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十)企业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用户(顾客)满意程度高;

(十一)企业有较强的发展后劲,近三年没有较大的经济滑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称号:

(一)列入《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淘汰、禁止产品目录的;

(二)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出口商品注册登记、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出口化妆品卫生注册登记等依法管理范围的产品而未获证的;

(三)高污染行业,未取得环境体系认证的;

(四)在近三年内,被省级以上行政部门质量监督抽查判为不合格的;

(五)在近三年内,出口商品检验有不合格批次的,或者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造成较大损失遭到外方索赔的;

(六)近三年内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重大、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七)产品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

(八)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六、申报企业需提交的材料(下列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三份):

1、填写《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申请表》并加盖申报企业公章;

2、提供企业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应符合以下要求:营业范围和经营方式覆盖申报产品、至受理时间仍在有效期内)、商标注册证书、代码证等复印件;

3、申报产品凡有行政许可要求的,必须取得许可资格,如列入“安全认证管理”(3C认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出口质量许可证管理”、“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管理”以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的产品,申报企业需提供相应证书复印件;

4、提供企业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证书以及申报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证书、省级以上新产品、技术创新等证书复印件;企业先进可靠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图片;

5、提供申报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纳税额、出口量、出口额等相关数据证明材料,并由企业所在地地级市统计、地税、国税、海关等部门加盖公章,上述证明需提交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6、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三年有效期届满复评时,应当提交申请材料,重新申报。

七、评价程序:

(一)评价工作业务流程

(二)具体评价程序

1、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第一季度由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在充分发动相关行业协会调研的基础上公布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评价目录、印发申报通知、确定受理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申请的开始和截止日期。

2、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广东省名牌产品申请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按规定日期报本地地级以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材料数据应和年终(财务)报表一致。

3、各地级以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规定的期限内牵头组织本市有关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对申请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企业申报内容是否属实等有关方面提出评价意见,并形成推荐意见,统一报送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

4、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汇总各地推荐材料后,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初审名单,并将初审名单及其申请材料分送相应的专业委员会。

5、各专业委员会按照评价细则对申请产品进行综合评价,量化评分,形成评价报告,并据此向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提交本专业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建议名单。

6、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对各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名单和评分结果进行审核汇总分析后,审议确定初选名单。

7、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将审议确定的初选名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并在一定限期内征求社会意见,最后审议、公布。

8、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名义授予“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称号,颁发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证书及奖牌。

八、期限:

每年第二季度发出申报通知开始,九月质量月表彰

上一篇:稠树中学2006年度电教工作计划下一篇:个人工作总结技能能力素质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