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

2024-07-14

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共8篇)

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 篇1

龙岗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明确我校党群工作的职责,找准工作定位,实事求是地开展党群工作,根据临朐县教育系统党群工作会议精神及调研通知的要求,通过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本单位的党群工作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现状

龙山产业园龙岗小学龙山小学是由十五个行政村联办的农村完全小学,2014年9月新校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位于二龙山脚下,占地面积21344平方米,总投资约1300多万元。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53名教师,党员教师

人,教师党员中,男党员

人,女党员

人;教师党员学历层次较高。教师党员大学以上占

%。教师党员有呈年轻化倾向,全校40岁以下教师党员占总数的 %。30岁以下教师党员的占有率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

人,预备党员2人。

学校教学设施一流,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电教、音体美、图书、实验等均有专用教室。学校布局合理,环境清幽,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是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以“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为办学宗旨,秉承“科研做先导、质量为根本、创新求发展、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规范管理,突出德育,艺术搭台,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目前学校正在向着“县内领先、市内有相当影响力的名校”的办学目标努力拼搏。

二、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进行的一系列调研活动中,有许多老师反映: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开展还不够正常,党员身份意识下降;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存在问题,党群、干群关系不如以往融洽。一些党员教师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少数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性不强,吃、喝、玩不把握尺度;不够勤政,做事只会遥控,不愿亲力亲为;不够亲民,官架子大,不参与组织生活和集体活动;不了解师生困惑和思想动态,导致党群、干群关系不密切,人际关系不是很和谐。

近年来,学校迫于教学压力,只重视抓老师教学而忽视了与老师的沟通和协调。一些政治学习、课余活动、座谈、调研等非常好的沟通和协调方式流于形式。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上,只抓其业务,不注意思想引导,不过问其“冷暖”,容易导致他们不明事情真假、是非,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对学校、对领导产生不理解,形成“隔阂”甚至“抵触”,极大地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可见加强沟通和协调,势在必行。

今后工作措施:

一、要通过落实执行党建规章制度,重新塑造党员干部形象,逐步密切党群关系

1、要严格落实党员活动制度,加强党员政治学习,从思想上端正党员作风;通过各种形式的党组织活动重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严格规定每月一次党委会或支部书记会;一次全校党员大会;每月党员都要有足够的自学时间。要狠抓落实到位,按时检查 “三会一课”学习和活动情况,要求不搞假、不走形式,学习和活动必须要有实质内容。

2、要坚持开展党员帮扶“四个一”联系活动,特别是联系一名普通教工。该工作并非是要求、强调帮“落后”,“普通教工”是指党外群众教工,有些甚至会是业务骨干和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业务水平和师德境界都会比较高。真正目的是通过联系进行“交心”,了解普通老师的困难、困惑及思想动态

3、坚持开展民主评议,听取广大师生意见,接受党外群众教师的监督。这样,党员才能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就会有改进,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党群、干群关系就会更融洽。

二、要通过注重细节,强调“平等”、“贴近”、“亲切”、“真情”、“关爱”,形成“融洽”的党群关系

1、要平等相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校所有干部要改变所谓“干部”观念,学校干部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同时又是服务者,根本的还是一名普通教师。干部以什么“眼色”和态度对待普通教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每名干部要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平等相待,这样普通教工才愿意接近干部;不能居高临下,派头十足,否则,老师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与干部筑起一道“隔心墙”。平等相待,尊重老师的情感和自尊心,不武断,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只有尊重老师,才能赢得老师们的信赖和支持。

2、要转变方式,掌握民情,贴近教师

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方式,不坐等问题上来,校领导要深入年级,深入教师,与教师进行亲人般、朋友般的交谈才能掌握情况,了解“痛痒”,掌握老师们的意愿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关心工作,协调解决一些具体矛盾,理顺少数老师对学校的埋怨、不满情绪,这是增进党群关系的重要前提。

3、要温馨可亲,柔情亲切,细雨润物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做好教师思想工作,要像细雨润物一样,把思想工作做在老师的心坎里。某些老师的思想矛盾问题虽然在一时一事中表现出来,但其内在原因是多样复杂的,是经历较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学校要坚持落实党员“四个一”中的“联系一名普通教师”工作。热情接待来访、耐心做好宣讲、解释工作,做到热情和蔼,不回避,不躲闪,和风细雨地滋润、感化老师,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4、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真情化解

学校干部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评优考核、绩效工资的分配、职称的评定、岗位课节和任务的安排等等。领导干部要完成好这些工作任务,必须尽量做到方方面面考虑周全,赢得各方教工的理解和支持。当某些老师一时难以接受,工作难于开展时,不能产生急躁情绪;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把自己融于老师之中,以“情”、“理”服人。针对政策的新变化和老师们的呼声、建议和诉求,学校要及时召开年级组会、校务会、教代会等,完善、修定各项规定、制度,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尽力解决老师们的诉求。政策、决定确定前要经过充分酝酿,层层讨论,耐心解释,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要能从老师们“心里”通过。

5、要热心帮助,排忧解难,多份关爱

老师满意和受益是干部密切群众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各处室、年级干部要关心老师们的安危冷暖,体察老师们的喜怒哀乐。从老师的需求愿望出发,倾听老师的困难和困惑,把握老师的思想脉搏,多一份“关爱”,热心、真心帮助老师们排忧解难。

三、设法创造沟通平台,进一步拉近党群关系

1、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文体协会竞赛:教工趣味运动会,举办教工合唱、文艺表演等(校领导必须参加),民主党派座谈会,“重阳节”老教师座谈,年级组、教研组研讨会,党员义务劳动,年级教师“爱校、爱岗、爱心”演讲,慰问病、困教工,表彰、宣传“学雷锋积极分子”、“优秀志愿者”等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减轻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压力,为老师们创造轻松、舒心的工作环境,使全体教职工深深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和关心,可极大地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充分发挥教代会、各党支部及民主党派、年级组、教研组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师生,了解“民”意;借助校园网、公示栏、手机短信等各种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沟通网络,以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握“民”意。

四、要重点针对青年教师的新问题,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培养,密切党群关系 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占教职工比例比较大,现代的他们较过去有诸多变化。比如:呈现实用主义倾向、职业选择不再从一而终、心里年龄年轻化、部分人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不感兴趣,容易被不良思想、风气左右,家在外地、孤僻、蜗居等现象和特点。因此,学校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培养,密切党组织、干部与青年教师的关系。第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第二,要从党建角度来改进和创新青年教师的培养活动,可从制度、组织、内容、形式四个方面对青年教师培养活动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第三,要从生活方面多关心他们,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比如每年“中秋节”学校党、政、工会、团委领导干部与他们座谈座谈,陪他们吃个“团圆饭”,还可以多些其它方式,把学校的关心、帮助与思想教育工作融合起来,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状态,让他们在被关心中成长,让他们在感恩中奉献。

五、完善公示栏,让“秘密”全公开

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的关键所在,就是要让教师了解学校的各项决定,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做到公开和透明。学校要利用公示栏将职称评聘、年终考核、荣誉奖励、经费发放等展现出来,使公示栏、显示屏起到公示、激励、宣传和指导的沟通效果,充分体现出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六、完善民主测评工作:心与心零距离

校党委、各支部要定期组织老师对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干部开展民主评议,通过民主评议,可以看到老师的烦恼,听到老师的呼声,认清党员干部自己的位置,主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要主动“蹲下身子”服务,让工作为民务实的氛围日益浓厚,进一步实现学校工作和谐。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学校党群干群关系会更加复杂化,热点难点问题也会不断呈现。但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导,新一届中央领导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榜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更为我们创造了改进契机,我们要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下,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在改进工作方法上下功夫,通过健全良性、长效机制,深入细致、立足常态、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密切学校党群关系,推动龙岗小学更加全面、和谐发展!

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 篇2

1. 调查目的

工作压力是当前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压力既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也是一个影响工作绩效和职业健康的消极因素。教师是高压力职业之一。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上海市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向社会真实地呈现教师职业的酸甜苦辣, 传递教师的诉求, 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于2011年3月至8月联合开展了上海市教师年度调查, 今年的主题是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幸福感状况。9月完成了对部分学校领导、教师以及专家学者的访谈。目的在于, 展示当前中小学教师整体的压力感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对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 向社会媒体发布, 替教师说话, 在舆论上引导社会和大众关注教师的压力, 帮助教师“减压”。调查组已经于2011年教师节前召开新闻发布会, 引发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有效调查了上海市59所学校1429名中小学教师, 在95%置信水平下抽样误差在正负1.3%之内。

问卷调查结束后, 采用了个别访谈法, 对部分学校校长、老师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了专题访谈。

59所中小学中, 小学共29所, 初中共20所, 高中共10所。

受调查的教师中, 男女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4.2%、75.8%;分布在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各个年级;所教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外, 还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自然科学、思想品德 (品德与社会) 等学科;有一线教师, 有学校的中层干部, 也有校领导;受调查教师毕业院校为师范类院校的占了85.9%, 非师范类院校的有14.1%;职称为小学一级的有17.5%, 中学初级的有13.0%, 小学高级的有22.3%, 中学一级的有23.2%, 中学高级的有9.6%, 未评的有14.4%。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75份, 回收有效问卷1429份。

3. 问卷设计与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 调查小组参考了不同的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调查报告, 结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及东方教育时报教育学特长, 设计出调查问卷。问卷共四个部分, 主要是一些封闭式问题, 同时设计了小部分开放式问题。后期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主要运用SPSS软件进行。对学校老师及专家进行的个别访谈, 以专题访谈形式进行。

二、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2011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状况调查, 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界定, 以教师日常由于工作所引发的压力感受为主要对象, 同时考虑工作-非工作界面涉及到的和工作有关联的压力感受部分。调查从客观工作压力, 教师眼中的职业压力, 微观水平角色、人际压力, 工作-工作界面压力以及压力应对方面, 呈现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

1. 教师客观工作量及总体压力自我评价

(1) 教师每周工作状况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上课14.7节;平均每周批改作业9.6小时;平均每周个别辅导学生5.2小时;平均每周备课7.8小时;平均每周做学生思想工作3.5小时;双休日平均花在与工作有关的事情的时间是4.2小时。平均每天到校来回花1.2个小时。

(2) 目前感受到的压力程度

受调查的上海市中小学教师, 86.6%的觉得目前工作压力大, 仅有5.8%的觉得目前工作压力不大 (见图一)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工作压力感上的差异显著 (表1) 。虽然减负呼声迭起, 但应试教育氛围仍较浓厚。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压力明显高于小学教师, 原因也在于有中考及高考的存在。社会对中高考的重视, 压力最终还是落到学生和教师身上。

(3) 分析评价

(1) 美国教育学会于1967年对公立学校2290名教师的调查发现, 78%的教师有“些许”或“相当”程度的压力。徐富明等 (2002)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三百多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 70%的教师认为自己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汤林春等 (2008) 对1304名教师所作的调查显示, 50.8%和26.7%的中小学教师分别感到工作压力“比较大”和“很大”, 总计为77.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教师都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 在国内, 压力感强的教师数存在增多的趋势。

(2) 上海教师每周用于工作的时间平均在45小时左右。上海嘉定区南翔小学校长吴宝英, 有感于国内教师过于忙碌, 曾在2010年赴美培训期间, 比较过中美教师的不同。她认为, 两国教师每周工作时间差不多 (均为47.5小时) , 备课、批改作业的耗时也大致相同, 但国内教师上课时间远少于国外教师, 课后个别辅导时间、会议、科研上的时间远远多于国外教师。

2. 教师眼中的十大工作压力

(1) 中小学教师压力排行榜

中小学教师感觉当前最大的工作压力来自学生考试成绩。有57.7%的教师, 感觉目前最大的工作压力来自学生考试成绩;另有36.1%的选择教育科研, 34.3%的选择班级管理;33.8%的选择上展示性公开课;33.5%的选择作业的布置和批改;30%的选择日常课堂教学;29.5%的选择课外个别辅导;28.3%的选择备课。

(1) 小学教师的十大工作压力

小学教师认为排在首位的是学生考试成绩, 选择此项的有53.8%;其他依次为班级管理 (38.5%) 、上展示性公开课 (36.5%) 、课外个别辅导 (33.8%) 、日常课堂教学 (33.4%)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33.3%) 、教育科研 (32.2%) 、备课 (28.2%) 、家长沟通 (25.6%) 、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展示、竞赛、评比 (21.6%) 。

(2) 初中教师的十大工作压力

学生考试成绩排在第一, 选择此项的有60.7%, 其它依次为教育科研 (43.8%) 、上展示性公开课 (32.2%)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32.0%) 、班级管理 (31.3%) 、课外个别辅导 (26.4%) 、日常课堂教学 (26.0%) 、职称评聘 (23.0%) 、备课 (22.5%) 、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展示、竞赛、评比 (20.5%) 。

(3) 高中教师的十大工作压力

依次为学生考试成绩 (70.2%) , 备课和作业的布置批改 (42.0%) , 教育科研 (33.1%) , 上展示性公开课 (30.9%) , 班级管理 (29.3%) , 日常课堂教学 (26.0%) , 职称评聘 (23.2%) , 课外个别辅导 (20.4%) , 家长沟通 (15.5%) , 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展示、竞赛、评比 (13.8%) 。

(2) 分析评价

(1) 学生考试成绩是最大的压力源, 而作业布置和批改、日常课堂教学、课外个别辅导、备课等也是由学生成绩压力衍生出来的。学生成绩让教师感觉压力最大, 也和大部分学校评估教师的方式有关, 当前学生考试成绩依然是大部分学校评估教师最重要的指标。

(2) 教师难以承受教科研压力, 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教师确实难以在短时间内抽出精力投入教科研工作, 另一方面, 课题缺乏实效和推广价值, 实用性和影响力都太低, 造成科研和教学“两张皮”, 对教师帮助不大。

(3) 班级日常管理难度大幅提升, 各种活动组织开展耗时费力, 家长对教师要求更高等三因素造成班级管理成为较大压力。表面是班级管理, 其实和教师提出的工作量大、时间长、学生安全压力大、师德要求高等有直接关联。

(4) 教师是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性质职业, 教师眼中的工作压力, 有较强的职业特点 (有学者称为职业的宏观压力) 。相比较其他工作, 教师在工作条件 (比如噪音、光照、气味等因素影响) 、工作轮换、风险和危险等方面, 压力较小, 而在工作时间、工作负载、新技术等方面, 与其他职业工作, 有突出或明显的压力。

3. 职业发展压力状况

在工作中, 许多问题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因素。缺乏对工作的安全感, 缺乏成就感, 对职业发展没有信心, 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压力感受, 并可能产生职业倦怠。本次调查重点关注职业稳定、个人的能力与成就感、个人的发展与保障等方面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感受。

(1) 工作稳定状况

上海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也比较稳定。53.8%中小学教师, 不愿尝试其他行业的工作, 其中17.1%的教师极不愿意转行。57.8%的中小学教师, 不认同“想换一个学校工作”:其中16.0%的教师极不愿意换学校工作 (见图二) 。有38.9%的中小学教师担心岗位竞争, 29.8%的中小学教师担心失业。

(2) 工作能力和成就感状况

80.8%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我有足够的能力完成现在的工作”;83.2%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在我的教育下, 学生有很大长进”;82.9%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学生一般都能当堂理解我教授的内容”;78.6%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我经常能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付诸实践”。

(3) 专业成长与保障状况

75.1%的中小学教师认为“业务上遇到了困难, 我可以在校内找到人请教”;54.7%的中小学教师认为“业务上遇到了困难, 我可以在校外找到人请教”;56.7%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我能较方便地在校内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54.4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我能较方便地在校外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42.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进修和继续教育对我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43.1%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参加学术讨论和研究对我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

(4) 分析评价

(1) 上海中小学教师队伍比较稳定, 绝大多数教师认可自己的工作能力, 成就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保障, 个人价值也能得到体现。

(2) IVANCEVICH和MATTESON (1980) 研究发现, 经受着工作压力的个体经常表现出对工作的高度不满、频繁变动工作。是否寻找到自己缓解压力的方式, 决定了教师是否想换一个行业或是换一所学校工作。虽然压力较大, 但多数教师不希望换行业或学校, 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们找到了有效的减压方式。

(3) 目前, 信息技术比较发达, 教师们能够很方便地在各个领域寻找到解决自己业务难题的方法, 而且多数教师在碰到问题时, 能在学校内找到人请教。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近四成教师对岗位竞争心存忧虑。

4. 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压力状况

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在教师工作中也是长期存在的, 最明显的就是角色超载, 扮演多重角色。对工作范围和工作责任不清楚, 对角色的目标不清楚, 对工作中的角色本身的含义不清楚, 产生了相互矛盾的工作要求, 从而出现“工作的要求是自己不愿做的”或“超出自己责任范围”。

(1) 学校教学管理和指导状况

92.9%的教师认为, 很明确自己在学校中的职责和任务;66.2%的教师认为, 教研组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帮助;54.8%的教师认为, 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很明确;但有29%的教师认为, 不得不教自己没有受过训练的课程。

(2) 教学工作受干扰状况

55.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 应付上级的各种评比检查展示占用了自己的教学时间;44.0%的教师认为, 学生管理工作挤占了自己的教学时间;29.3%的教师认为, 参加学校的教育科研挤占了自己的教学时间。

(3) 分析评价

(1) 上海教师总体上在学校组织中扮演的角色是十分清晰且很容易被人理解, 与其他人员不发生冲突, 所以说在这方面的压力是不高的。近三成的教师, 之所以会出现不得不教没有经过训练的课程, 主要是由于拓展课的大量存在、校本课程的大量出现。目前, 学科教师往多学科发展成了一种趋势, 从客观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2) 超过半数的教师感觉应付上级的各种评比检查展示占用了自己的教学时间, 这些检查考核评比, 和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矛盾, 或超出他们的责任范围, 教师不愿做, 感觉很纠结, 产生了角色冲突。如何减少或整合基层学校中的检查评比, 让学校的管理者及一线教师, 摆脱那些不愿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 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注意且能够做得到的事情。

5. 人际关系压力状况

(1) 教师人际关系状况

中小学教师, 普遍认为自己容易处理好和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学生间的关系。68.5%的中小学教师认为, 自己很容易和学校领导沟通;91.6%的教师认为, 自己和同事相处得很好;58.9%的教师认为, 家长很配合自己的工作;64.4%的教师认为, 家长对老师常常有很多过分的要求;82.9%的教师认为, 和学生在一起很容易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2) 分析评价

工作中和其他人的关系, 可能带来压力也可能降低压力。LAZARUS (1966) 认为, 支持性的社会人际关系, 一般不会产生人际间的压力, 而且可以直接降低知觉到的工作压力水平。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非常好, 这会减缓教师日常工作的较大的压力感。后期访谈中, 教师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日常的关注点, 主要在学生及提高学习成绩上, 人际关系相对单纯, 对于管理职位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6. 工作-家庭压力状况

(1) 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状况

83.9%的教师认为, 自己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72.2%的认为照顾父母没有耗用很大的精力和时间;62.4%的认为照顾孩子没有耗用很大的精力和时间;63.0%的教师认为, 处理其他家庭事务没有耗用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2) 分析评价

家庭-工作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冲突的, 这种冲突表现在两个方面:工作干扰生活或家庭生活影响工作。教师工作由于周期性及稳定性, 在这方面的产生的压力比较小。即使有, 教师也能处理得很好。调查小组后期访谈中也了解到, 不少学校集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效地帮助教师缓解现实中存在的工作-家庭压力和冲突。

7.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状况

(1) 应对压力能力自评

54.4%的中小学教师认为, 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强 (见图三) 。

(2) 应对压力的方法

面对压力时, 采取“仔细思考, 寻求积极应对的办法”的中小学教师有69.7%;采取“找人倾诉”的方法的有50.9%;采取“花更多时间做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比如, 吸烟、购物、上网、运动等) , 以转移注意力”方法的, 有42.6%;“不采取任何措施, 拖一天算一天”的, 有10.1%;采取“较为激烈的方式发泄情绪 (争吵、攻击性行为) ”的, 有3.5%;采取其他方式的, 有3.5%。

(3) 学校帮助教师减轻压力的措施

当前上海不少中小学校, 非常重视教师的压力感受, 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 帮助减轻教师的压力:在工作环境上, 不少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办公室。在组织建设上, 倡导团队精神, 鼓励校内教师相互取经, 共同应对压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开辟缓解压力平台, 以教师兴趣班、外出考察、创设教师温馨教室、自创减压操等形式帮助教师减轻压力。在制度建设上, 采用诸如把运动时间安排在教师的课程表上等方式协助减压。个别学校, 请专职心理教师进行专项研究。

三、几点建议

1. 加快高校、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步伐, 尝试把中高考与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考评彻底剥离, 尝试中高考的准社会化, 中小学校不和中高考发生直接关系, 只对学业水平测试负责, 改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无限责任”为“有限责任”。

2. 学校改善教师评价及考核制度。学生考试成绩是最主要的工作压力, 这种状况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对教师提出自身承压能力要求。教师压力表面是职业问题, 其实是社会问题。当压力的根源无法消解时, 教育界内部应有引导, 不能一味地把压力转嫁给教师。学校要改善教师评价及考核制度, 评估教师要更加注重过程和细节。

3. 社会及教育行政部门, 要真正帮助教师减压, 在帮助教师缓解压力的过程中, 应直接减少压力, 而不是只关注降低压力的影响。诸如教师最不满意的考核和评比繁多、应付上级的各种评比检查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等问题。

4.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教师开展体育活动。通过压力管理和改变行为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要比在健康问题发生之后再解决容易得多, 也经济实惠得多。有氧运动可以缓解压力, 减轻抑郁和焦虑。要积极鼓励教师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上海个别学校采用把教师运动时间排入课程表的方式, 是值得推广的。

摘要: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开展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幸福感状况调查, 本文重点就调查反映出的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结合教师幸福感状况和报告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简要分析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角色冲突

参考文献

[1].LORNE SULSKY, CARLLA SMITH.工作压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10.

[2].约翰·阿诺德等.工作心理等[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7.

[3].黄希庭.心理学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

[4].DAVID G MYERS.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

[5].朱从书.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 (3) .

[6].张中韧.上海普教系统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工会理论研究, 2009, (1) .

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3

一、取得成绩

近几年,镇中心初中把中小学法制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教育,配备法制副校长,全镇学校法制教育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小学法制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教育效果明显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落实。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在组织保证上。层层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建立了责权明确的工作制度。其次是体现在工作落实上。镇中心初中把法制教育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同业务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法制教育各项任务的较好完成。特别是在文明校园、示范中小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创建验收和中小学“两项常规”检查中,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使法制教育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

(2)学校法制教育得到广泛开展。各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全镇中小学平均每周开设0.5个课时法制教育课,做到了“三有一进”,即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进课表,保证了法制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政治、语文、历史等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使相关课程的法制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二是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得到较好结合。各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墙报、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举办法制节目,开办法制专栏,宣传法制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

(3)学校法制教育的空间不断拓展。一是向家庭延伸。在法制教育寻求与家庭的沟通上建立了多种渠道。全镇中小学基本都成立了家长学校,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大多数学校通过家长会及时与家长特别是与“问题生”家长沟通情况,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帮教转化。二是向社会延伸。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在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综治、公安、文化、工商、教育、团委等部门每年都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维护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地净化了育人环境,使学校法制教育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世纪、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

(1)认识不到位。个别学校特别是村小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疏于管理,致使一部分中小学生主要是一些“问题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影响了学校治安稳定,损害了教育形象。

(2)法制观念淡漠。个别教师法律意识不强,违反师德要求,教师因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学生受教育权、不尊重学生人格,不仅是违背师德要求的错误行为,而且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3)法制教育脱节。我镇目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0%多,约有30%多的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学生步入社会后,如何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管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落实。

(4)家庭教育片面。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重视文化课教育轻视其他方面教育包括法制教育的倾向,在转变家长这种观念上还要下更大功夫。

(5)社区教育空白。学生课外和假期教育得不到很好组织,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还不尽人意,不健康的书摊、网吧、游戏厅等整治难度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难以得到保证。

三、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真正摆正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以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等组织为依托的法制教育工作队伍。要增加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确保法制教育正常化。

(2)精心组织,确保法制教育规范化。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努力形成渐进、科学、法制教育体系;利用校园网、校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有计划的定期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现象,用事实教育学生;另外,各学科教师有计划地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 篇4

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自 查 报 告 我校按照渝教督〔2011〕11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在全市开展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渝教基〔2011〕57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朱集矿安全培训中心教学模型的 调研报告 朱集矿安全培训教学模型集团公司渠道内没有相应供应商,根据矿上推荐,选择河南理工大学教学模型厂作为临时渠道,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顺利完成四级安全培训中心达标,20XX年8月7日至8月9日物资供销分公…

生物有机肥设备--自行式翻堆机 我中心推广的是地面条堆发酵规模化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模式,其机械设备具有投资少,耗能低,成肥快,产量大的明显优势。自行式有机肥翻堆机是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和有机生活垃圾转化为优质生物有机肥的理想设备。…

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自

我校按照渝教督〔2011〕11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在全市开展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渝教基〔2011〕57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的通知》、忠教督〔2011〕18号《忠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忠县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督导工作方案〉的通知》、忠教育〔2011〕63号《忠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和《重庆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视频会议(20XX年9月6日)、忠县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提质”推进会(20XX年10月26日)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进行对照检查,为保障此项工作取得实效和形成长效机制,将我校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自查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市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市、县教育委员会对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高度重视,我校迅速开展此项工作,很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黄政同志为组长,罗宣章同志为副组长,张凤荣、彭永祥、邓为民、阮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办公室、具体分工见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并及时制订和不断完善工作方案。

二、及时学习、广泛宣传。

1、及时传达。我校分别于9月6日下午的行政会议和晚上的全

校教师周前会、10月27日的行政会和28日的周前会,对“减负提质”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和要求进行了传达,每周周前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强化说明。

2、组织学习。我校利用教师会,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重庆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忠县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督导指标体系》、《忠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量化评估表》等文件要求相关材料做原文学习。

3、印发资料。我校根据此项工作相关文件,收集有关材料和领导讲话要求等资料编印了40余页的《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提质减负”、“深化课程改革”等教师学习培训系列材料》,并向全体教职工下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筑牢思想防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为人师表形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业务水平、夯实能力素质。

4、广泛宣传。我校利用教师集中学习、校会集体宣讲、校园广播宣传、悬挂标语展示、发放资料宣读等形式,将“提质减负”、“深化课程改革”、“安全教育”、“教育民生”等一系列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广泛宣传,即节约了成本,又取得实效。

三、对照检查,自查自纠。

我校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逐一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或者提出建议。

学校层面,一是我校刚开始存在一种应付的态度,但学校一班人通过文件学习、会议传达、兄弟学校工作氛围的熏陶,提高了认识,加大了工作力度,迅速成立机构、制订方案、印发资料、宣传学习、对照检查;二是对照方案我校在控制在校学习时间方面,提前了10分钟上课,我校马上修改作息时间表,调整铃声设置系统,传达到学

生和家庭。三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没有音乐、美术、科技、劳作、阅览室,现存的图书室和实验室设施设备差,但学校还在尽力开放。学校这方面的功能室解决场地还勉强能解决,但没有任何设施,学校尽全力也无法解决,但我校没有丧失信心,仍在寻求解决途径。

教师层面,对照检查,发现在执行课程计划方面,教师有不按照课表上课的个别现象,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思想中仍对学科分轻重,重语文数学轻其他学科,原因之二是学校没有专业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教师,上这些学科都是兼职,多数是应付完成;另外个别教师“出于好心”,违规布置作业;三是课外活动落实不够,虽保障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但其他分组活动开展状况不良好;四是素质教育评价在教师层面做得不够,以学生考试得分论英雄、论成败。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召开学科教师会议,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着力提高相关素质,以满足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另外对不按照规定布置作业的学科教师,通过谈话、学习转变观念,知晓通过深入备课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质量。

家庭层面,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庭中的隔代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代沟,要么溺爱,要么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二是看重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对其它素质不重视;三是部分部分家长管不了孩子,将孩子的全部成长归于学校教育。学校将开展家长会议,通过留守儿童的亲情电话,视频聊天和家访,与家庭沟通联系,增添家庭教育措施,增加家庭教育力量,共同教育学生。

社会方面,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反面因素,一是对学前、小学教育的不重视;二是存在上网点,让不满符合规定年限的孩子悄悄进个别家庭网点;三是有不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如麻将馆等;四是社会评价只限于学科考试忽略全面发展的其他方面。学校将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转变评价观念,以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成才为根本,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下一代。

四、督导考核,确保实效。

我校结合十项规定,为取得实效,将深入教师、班级、学生、家庭、社会,通过学(学规范)、引(引路子)、转(转观念)、看(看课堂)、查(查资料)、问(问学生)、走(走家庭)、访(访群众)等形式,对我校教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的督导考核。我校并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对违反规定教育不改或者情形严重的教师将实行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一票否决;并制订相应的奖励办法,对落实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职工实行精神物质奖励。

五、深化课改,高质高效。

我校结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的同时,着力开展“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举措活动。学校已经启动小学课改活动:目前,进行了新课程理论培训,包括语文、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学习;黄政校长举办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专题培训;小学班级基本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形式;正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究和实践;教职工学生有精、气、神„„这将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起到重要作用。的确,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边减边加”的工作取得一些实效,但此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懈努力,为办新场人民满意教育、为了下一代必须将这项工作深入的落实下去。

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自 查 报 告 我校按照渝教督〔2011〕11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在全市开展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渝教基〔2011〕57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忠县野鹤镇新场小学校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自 查 报 告 我校按照渝教督〔2011〕11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在全市开展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渝教基〔2011〕57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松山小学 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2013学年松山小学共有5个教学点,共计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93人,比上学年增加21人。有在职在编教职工52人,缺编3人,临时工17人。2013学年在校点布局方面和2012学年相同,松山中心小学为唯一一所完全小学,保留xx小学一、三年级复式教学班一个,xx小学办一至三年级,xx小学办一至四年级。全乡共有学前幼儿119人,其中中心幼儿园一所,招生1个幼儿班44人,其余5个村委会共招75名6岁幼儿就读学前班,均由该校低年级教师兼任学前班教学管理工作。

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松山地处县西北,距离县城78公里,辖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主要经济作物以烤烟、青豌豆、畜牧业为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办学起点相对较低,群众思想意识朴实、憨厚,对子女教育关注度呈逐年提高的态势。

1、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思想受农村地域性的影响较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不是很有信心,认识不清楚,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

2、家长供子女入学的目标绝大部分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对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关注度较低,表现在家长主动找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现象较少。

3、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乡短期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父母把子女留在学校住校,由隔代抚养子女,从而缺失家庭教育。父母关注子女生活的较多,关心学习成绩的较少,表现在留守儿童每周零花钱总是其他的学生的几倍。学生没有心思认真学习,思想教育难度加大,在学校经常违反校纪校规,打架、谈恋爱、玩手机现象集中凸显。

三、学校德育工作情况

我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一是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确立了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德育室主任主抓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具体落实、科任教师协助的责任机制,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将制度中的内容纳入到教师的推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分配考核中,以形成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将学校德育工作融入到活动开展中,坚持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学年来,我乡各校认真开展每周一次的班会和队会,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用开展“国旗下的讲话”这一形式,实现学生间的自我教育;各班级加强班务管理,认真做好班务日志和特殊学生帮教记录,在实现班风转变中实现校风的良好转变;认真开展每周一次的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以主题活动为内容,认真办好每周的主题黑板报、墙报。其次是以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为载体,在举行体育竞赛和文艺表演中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锻炼自身的能力。2012学年,我乡各校认真开展了元旦节、六一儿童节两个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利用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开展的时机,全乡5个校点共计投入7700元,在学校中大张旗鼓的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学生和集体。全乡共评选表彰了先进中队9个,优秀少先队员52名,优秀班干部39名,优秀队长39名、优秀舍长29名,优秀少先队大队干部39名、“四好”少年39名。

三是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为加强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学年,根据上级的通知要求,我校积极开展了各种主题教育:2012年9月21日开展了“学习改变命运、感恩成就人生”大型演讲活动、12月4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所长到校讲课,12月10日开展“环保行动”主题教育

活动、2013年4月开展了第十五个防艾宣传周活动、5月27日开展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主题演讲活动,5月30日开展了“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日,6月5日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教育活动,6月28日对全校学生进行“假期思想教育”,9月1日组织师生认真观看了《开学第一课》,通过观看专题教育片,师生懂得了“有梦想就要努力和坚持”的道理,9月24日开展了“爱读书、善读书、好读书”为主题的演讲、朗诵、作品展示活动,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了读书的兴趣,11月开展了“拒绝邪教进校园签诺活动”,让师生充分的认识到邪教的丑恶嘴脸,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是大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班会、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行政领导、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五是密切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建立学校、家长、家庭三结合的联系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完善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每生至少家访一次,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六是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个平台,寓德育教育于丰富的活动之中。我校2012年11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投入6万元修缮教学楼,投入14万元用于音体美等各种器材的采购。目前学校安排乡土文化特色项目2个,音乐类项目7个,美术类项目3个,体育类项目6个,文学类项目2个,共计20个活动项目,其中,经典诵读项目为全体活动项目,其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报名参加,每生必须参加至少一项活动项目。通过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拓宽了我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四、德育教育经验

1、必须高度重视班主任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是学生在学校的监护人,是学生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一个负责任,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优良班风的班集体,所带出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同样,一个不负责任,自身就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班主任,就会毁掉一个班集体,就会影响一群孩子的成长。所以,学校要慎重选择班主教师,在学校管理中要凸显班主任岗位的重要性,要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班主任岗位双向选择,即:激励教师积极主动争取班主任岗位,学校在众多竞争者中实现优中选优,这样就能促进班主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要始终把养成教育做为小学德育工作重点。小学生正处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单靠开展一次教育或开展几个主题教育就能实现的,需要学校营造大的氛围,需要每个教师时时、事事、处处不间断的开展教育。是一个不断的表扬好行为、批评坏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需要学校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3、要做到日常教育与主题活动教育相补充。日常教育与主题活动教育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缺一不可,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才能构建立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教育格局。

五、存在问题及困惑

从目前整体状况看我认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

1.教学成绩的评价机制使学校必将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德育地位相对降低,重智轻德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2.手段途径上过于强调形式,忽视了学生内心内在的需求,为德育而德育的现象比较严重。

3.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学生、家长过于宠溺下的学生的增多使德育更为复杂。

4.还没有配备专职的德育工作人员,一般由大队辅导员或学校其它

部门工作人员兼任,事情比较多,工作压力和内容比较大,精力多少有些不够用,影响了对德育实践的研究,使德育实施操作处于被动地位。

5.德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合力育人,但在农村学校却是学校基本囊括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所以工作压力很大。

六、今后德育工作的新策略、新举措

1.构建新的德育理念努力使师生形成共同价值观。2.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3.设置学生德育成长纪录。

4.积极探索心理咨询活动的有效途径。5.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6.成立专职德育处,配备专职的德育处负责人,加大德育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

7.立足学校实际,制定长远的德育实施方案,分阶段开展工作。百年大计在于树人,树人的关键在德育,德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我校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并重均衡发展。

2013年9月15日

中小学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6

一、我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教育局党委下辖党组织13个(含县职业中专党委),其中县直学校(含民办学校)支部2个。此外,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设立党支部79个,按属地管理原则接受乡镇党委管理。全县教师党员199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2.5%。教师入党积极分子192人,占非党员教师总数的2.3%。此外,全县现有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22人,占高中学生总数的2.5%。

二、教育系统抓党建促教学的一些做法

1、优化班子结构,突出组织建设。各校党支部在班子建设中,注重提拔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的年轻党员进入班子。县一中的支部班子结构合理、政治过硬,起到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该校的党支部书记由在多年担任学校支部书记、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邹仲荣同志担任,支委均由思想作风好、工作踏实肯干、改革意识强、教研头脑灵、人文素质较高的党员组成,老中青结合,使该校党支部的班子结构得到优化,使学校的发展充满朝气和活力。县二中、江维中学等支部也非常重视班子的建设,他们的带头人刘士尧、刘石群等同志都是非常优秀的党务工作者。

2、大兴学习之风,突出思想建设。基层学校党支部非常注重抓好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教育。县一中抓好党支部每月一次的常规政治学习,每年刊出2期政治理论学习宣传专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同时把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纳入全体教师大会、级组教师会议、科组教师会议等活动中,使党员教师的常规教育管理做到点面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强化了教育学习的经常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卢峰镇中学、卢峰镇城南学校近年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在卢峰镇党委的组织下,非常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采用集中学和分散学结合、主题发言和集体讨论结合、自学与辅导结合的形式,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请党员干部以专题讲座、演讲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地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体会。以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3、规范党员言行,突出制度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必须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用党的纪律规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言行。县一中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研究发展入党对象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节日活动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学校行政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党员与青年结对子制度、党员干部与教师谈心制度、共青团推优制度等10多项党建管理制度。县三中、凯文中学等党支部也非常重视制度的建设。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发展新党员。县一中、二中、职业中专等学校党支部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学校党支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党课、入党知识培训班、晨会、校班会、团队活动、实践锻炼等载体,对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并通过成立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党章学习小组、建立党员联系人制度等形式,激发学生政治上的进取心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党支部与学校的行政、工会、学生会、团委等机构密切配合,校领导、年级级主任、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相互配合,层层反馈情况,级级推优,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学生作为入党培养对象,定期举办党校培训班,加强对入党对象的教育和考察,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两年来全县高中、职业中专共发展了4名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入党。同时,各中小学校支部重视培养进取心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入党。两年来,县直学校已培养了39名教师党员,为党组织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5、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发挥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作用,加大师德建设力度。江维学校支部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对教师进行“以德治教、以德治校”的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良好师德推动“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同时,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今天怎样做教师”的学习讨论,使敬业爱生的良好师德风范逐步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党员教师的影响下,该校师生讲礼仪、比文明,好人好事**然成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及管理第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县一中专任教师中党员比例占%左右,党员教师在教学中勇挑重担,勤勉工作。近年来,在“党员示范岗”的带动下,该校教师严谨治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高考上线人数在全县保持领先,同时稳居市内前茅。

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撤点并校,现状,原因

一、背景解读

“撤点并校”指的是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从2001年开始的一场在全中国范围内对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 具体来讲就是大量撤销原有的中小学, 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 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 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 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指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 “为了保证地方发展教育事业, 乡财政收入应主要应用于教育”。规定并未明示“地方”的范围, 由此各级地方政府便一级一级的下放责任, 这项《决定》的落实主体最终落到了政权的最后一级——乡镇。如此这样, 乡镇政府被夹在有限财政来源和庞大的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任务之间,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之七十年代末以来政府强有力推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长期处于人口低出生率时期, 农村适龄儿童数目逐年减少,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 农村部分适龄儿童向城镇的转移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的学生数量。在诸多因素的交合中, 政府出台了撤点并校政策。2001年5月29日, 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从此, 一场全国性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拉开了帷幕。

二、现状及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调整固然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改变了农村教育办学模式, 整合了师资队伍,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由于有些地区撤并工作过于简单化, 导致“一刀切”现象多生, 带来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 学生上下学耗时长, 安全无保障。以泸州市叙永县两河镇双狮小学为例, 全校共有160余名学生, 其中十多个的家距离学校超过5公里, 由于路途遥远, 山路崎岖, 再加上当地多发暴雨, 这些学生经常湿着鞋子和裤脚赶到学校。这样的情况在叙永县不在少数。

其次,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力下降, 辍学现象屡见不鲜。撤点并校以后, 新学校的服务半径普遍扩大, 偏远地区的很多孩子需要每天徒步数小时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体力消耗很大, 学校每天提供的营养午餐 (一盒牛奶一块干面包) 之营养价值见效甚微。据了解, 路途遥远的学生由于缺乏休息, 课堂注意力及反应力普遍不佳, 长此以往, 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大大受挫, 甚者导致辍学情绪见长。

再次, 教育资源浪费。撤点并校以后, 留存大量校舍, 它们要么被征用, 要么卖了出去, 还有一部分闲置了下来。据据双狮小学张校长讲, 双狮小学搬迁后, 原来的学校至今仍然闲置。而另一方面, 多地却要为新建学校而大量筹措资金, 很多并后的学校依然存在教学设备简陋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此外, 据学生家长讲述:并校之前孩子上学还是很积极的, 村子里早晚都能听见从附近学校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上下学时候也有他们嬉戏打闹的声音, 但是并校之后, 孩子们的上学路远了, 村子里也变得寂静消沉, 没有了那种学校气息和氛围。这种情况很可怕, 大家对学校淡漠了, 它已经远离了人群。

三、原因分析

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经过调查, 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合理, 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 注重了”合并”而忽视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地方政府在具体工作当中没有深入调查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人口数量规模、原有学校数量与质量等客观情况, 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撤并的主要依据。一方面造成教学点布局不合理, 延长了山区学生的上学路, 增加了上学难上学贵的困扰, 很多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远远超过了减免学费书本费带来的的优惠。另一方面, 大量空置校舍未被合理再利用, 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农村教育资源。

四、政策建议

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教育发展,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确保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不伤害本就处于弱势的农村家庭, 切实保证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强调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 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 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但在具体的撤并工作当中, 地方政府往往断章取义, 造成布局的简单化, 扭曲化, 一刀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撤并应深入调查当地社会经济、教育实际, 针对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财力支持、校舍建设、食宿配套建设、学生上下学便利与否等因素, 实事求是地确定学生就近入学的学校。

其次, 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实际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农民家长们基本上没有参与到“撤校并校”过程中来, 而且有很多家长对这项工作不是很支持。主要原因在于给孩子上下学造成很多不便而且无形中加重了家里的负担。

最后, 义务教育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为了保障人们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国家必须承担起对义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 政府负有主要责任, 撤点并校使农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成本增加, 导致农民在公平享受义务教育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国家需要建立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农村适龄儿童的上学路寄托中国未来的希望。”撤点并校”考验着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聪明智慧, 万不可“一刀拿下”。

参考文献

[1]刘伯龙.中国农村公共政策[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2]宋旭民.撤校并校行为应慎之又慎[N].江门日报, 2012. (10) .

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 篇8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研活动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进行。2010年3月份,在全省9个设区市进行了小学品德教学和评价情况问卷调查,发出问卷9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25份,回收率85.6%,其中农村教师382份、城区教师343份。2010年3月13日,在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和七都中心小学组织了两场有近百位师生参加的座谈会。2010年11月底,还在福州组织参加义务教育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专题研修班的110名学员,召开课堂教学专题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活动,力求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为指导,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问卷设计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不记名方式,问卷题型为选择题46题、简答题2题。问卷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学校的教学情况和考试评价情况以及教学建议与要求等48个信息点进行基本信息采集。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收回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在许多方面差距甚远,不适应国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1.绝大多数任课教师为兼职,专职教师极少

统计2010年3月收回的382份农村教师调查问卷,专职教师(含学校行政领导任课)仅20人,占5.2%;兼2门的教师有101人,占26.4%;兼课3门及以上的教师有118人,占30.9%。农村小学品德任课教师中,有的是学校领导,有的是班主任,有的是其他学科教师,他们的主要精力往往并没有放在品德教学上。更糟糕的是,他们中有的年老体弱,有的是不能胜任主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期待。要求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显然是很困难的。

2.没有开齐开足课程,周课时数缩水严重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对课时有明确要求: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3课时,三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课时,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3课时。但在收回的382份农村教师问卷中,学校课程表中品德课每班周课时数,回答安排3节的有235人,仅占61.5%;回答安排2节的有135人,占35.3%;回答安排1节的有5人,占1.3%。而实际上品德课程每班周课时数,回答3节的有182人,占47.6%;回答2节的有184人,占48.2%;回答1节的有9人,占2.4%。可见,福建省农村小学品德课程的课时计划,并没有真正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落实,存在被挤占或挪用的现象。

3.培训机会少、时间短,专业能力得不到发展

据统计,在参加2010年义务教育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专题110名研修班品德学员中,曾经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多为县市区级培训)的有85人,占77.2%;有25人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新课程培训,占22.7%。骨干教师尚且如此,其他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情况更是可想而知了。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制约农村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中,摆在首位的是教师工作压力大,其次是培训跟不上,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差,通识培训多,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地帮助一线教师掌握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农村小学,兼课老师在学科知识结构上“先天不足”,加上培训不到位,造成“后天营养不良”和专业水平偏低,难以适应教学要求,也就不奇怪了。

4.教研活动偏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弱

多数农村小学规模小、布局零散,学校没有教研组,即使有,也很少能正常开展活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能及时提高,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弱化。许多农村教师对品德常态课缺乏认识,存在简单模仿和照搬他人的现象,影响农村品德课程实效性的落实。从图一可以看出,农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含集体备课组活动)的次数明显少于城区教师;从图二可以看出,农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校内教研,其中参加区域教研活动人数比例比城区老师少10个百分点。

5.许多农村小学品德课程评价滞后

许多农村学校对品德课程评价重视不够,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小学品德课教师教得如何?学校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学生学得如何?教师心中无底。仅仅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给自己留下的直观印象而给出一个等级或分数。有的学校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进行评价,但缺乏规范性,评价的措施有待完善。从图三可以看出,农村教师认为所在学校正常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比城区老师少13个百分点;从图四可以看出,农村教师开展总结性评价的比城区教师少了近7个百分点;从图五可以看出,农村学校没有独立开展品德评价工作,有278人认为仅仅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占72.8%,明显高于城区学校。

三、思考和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建议:

1.加强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和督导,开齐开好小学品德课程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品德教材变漂亮了,教学质量却很少有人问津,在农村学校尤其严重。许多农村学校对品德教师的备课、上课等环节缺乏严格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常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更不用说作业批改、学业评价等环节检查。品德成为可有可无的“副科”,課程在时间、师资和制度上缺乏有力保障,品德处于教学边缘地带。正如有的农村老师在座谈中所说,小学品德课还是“机动课”,“主科”语文、数学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便成了“替补”;师资配备随意,工作量不够,“品德课”来凑,“兼职”“百搭”加“流动”;对于小学德育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认真调研,加强监督和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按要求开齐开好。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性,把品德课教学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机构到位、措施到位。

2.增加培训机会,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最终落在任课教师的肩膀上,只有提高教师的素养,才能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在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训结果,更应该重视培训的过程和形式。每年进行的农村骨干教师专题研修班活动,要做好跟踪培训,保持学员的相对稳定,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支稳定的小学品德教师专职队伍。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各级教研部门应经常调查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教学研讨会,及时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3.开展切合实际的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连片教研

活动

在教学研究方面,许多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开展过正式的教研活动,农村小学品德教师缺少专业发展的氛围;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教学方法严重滞后,个别教师甚至把品德课上成语文、数学课。因此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选拔责任心强、精通业务、有组织才能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以教研组为依托,认真制定教研计划,开展研讨活动,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可以采用先进带动,分层推进,整体提高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人进步,全体提高格局的形成。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以一定区域内的相关学校构成共同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开学初制定联片教研计划,每所学校均出专题,出教师。可以邀请教研员参加,与会教师撰写心得笔记,有主讲人、发言人、评议人。要求参加教师均要发言,还请城区知名学校担任农村薄弱学校“牵头人”,开展城乡共建手拉手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还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同课异构”教研、“会诊式”教研等活动,改变以往仅由少数优秀教师充当教研主角,其余教师当配角的现状。

4.创新研修方式和途径,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技能来自实践,用之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教学技能才会有生命力,才能经得起检验。开展结合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研修,有利于农村教师从中获益。

如可以开展城乡教师“同课异构”活动,提高农村教师驾驭课堂的整体能力;指导农村教师分析、思考、模仿和借鉴优秀教学课例,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省、市教研部门要定期开展农村教师教学设计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农村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指导农村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以促进农村教师的发散性思维,构建新的教學方式,将自己的反思成果写成文章。

5.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探索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上一篇: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下一篇:校园里的景物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