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2024-07-14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通用8篇)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篇1

Hefei University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名: 班

级: 学

号: 完成时间: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大学生择业日趋多元化,其中,自主创业正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一种积极选择。勇于拼搏创新的大学生自主就业,代表时代气息的网上求职,比较正规的公务员考试就业等多样化,自主化的趋势。公务员考试人数越来越多,有多少人又能在毕业之后还坚持自己的专业,少之又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让人无奈的人生和这个竞争越发残酷的社会。但无论怎样,生活还要继续,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

面对现代社会的人才越来越多,而大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为难情绪。实践才能出真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虽然上学才一年却发现周围的大学生都在为生活赚取生活费,为了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无论是送饭,还是去超市打工。都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经验吸取的渴求。

我们要在实践中通过感悟发现自我智慧并加以掌握和运用。只有这样,才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变死,才不会让死的知识蒙蔽自己的眼睛、用死的知识来代替自己的思维。最为一个艺术生,总是希望把生活变得美好。看多了美的东西,真的希望什么都拥有。所以在这个暑假字我的家乡开了一家小店,不仅为了完成我的愿望,也希望让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些人,总是很用力的生活,用力的爱着美好的东西”。作为大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累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2009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对各国各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比往年更加严峻。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大学生创业不应该是在就业难面前的“无奈之举”。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模式。成功的创业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技术,需要储备很多知识和经验。教师的责 任就是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会创业”的问题,给学生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创业仅有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像今天的一时兴起在还没有来得及去想这么做是否对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做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我都是付出心思来做的。还有各种人的帮忙,虽然也有不想干下去的时候但想想自己的辛苦就会非常的舍不得。于此同 时还受到资金、人际关系、政策及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创业的话题应该是永恒的,但创业的选择须慎重。应该说做生意的讲究太多了。创业教育使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但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是有风险的。成功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和创业能力做保障。

创新与创业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篇2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的一个核心问题, 但是, 在课程建设方面仍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 创新创业课程未真正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

目前, 高校公共基础课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大学1-2年级学生能够选中的选修课数量并不是很多, 而各大学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少则几十门, 多则上百门, 多处于“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的状况, 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被挤压的一个较狭小的时空, 创新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在高校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定位模糊, 课程的作用和辐射面及影响力小。创业课程的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仅靠开设的若干门课程来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 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及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目前已有数百所学校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 值得关注的是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解决生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 应避免出现简单化、形式化、功利化倾向。当前, 创新与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少, 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低, 一些“创新”课程名不符实;许多课程的品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教学内容多以理论讲授加案例, 教学方法及方式单一, 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缺乏整合, 多数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多以选修课形式面向普通本科生开课, 选课指导不到位等, 实践、实训环节及服务支撑不足, 课程质量评价环节仍不完善等。

(三) 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创业教育对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造诣、人文素养、实践经验以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多数创新创业类课程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 横向跨学科领域的宽度不足, 一般讲授专业课程较容易, 而开设优质的创业课程相对困难;兼职教师多, 专职教师或名师匮乏的矛盾较为突出;教师实践经历浅, 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另外作为选修课的创业类课程地位较低, 仅靠一两个教师很难保证开出高质量的课程。加之政策或措施等不到位, 教师指导或讲授创业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往往作为副课, 付之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 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河南农业大学针对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强化创新与创业课程建设,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 提高认识, 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学程

创新创业教育要置于素质教育及专业教育的大视野下, 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落实到大学教育教学的全学程,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思想定位。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新创业课程本身所能承载的, 应融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整个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课程设置上应有整体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 在课程的定位、课时、主要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均应明确, 以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广覆盖。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深化[1]。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 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 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应以启蒙教育和职业生涯与规划教育为主要重要内容, 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日益一体化的趋势, 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创业个性和创业精神。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注重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融合, 突出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既要促使他们成为适应创业环境的“通才”, 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 又要加深大学生的专业知识, 培养他们具有“专才”的本领。

(二) 凸显特色,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结合学校层次、类型定位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注重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基础上, 采取“平台+模块”课程结构模式, 将创新创业课程以必修和限定选修的方式纳入各专业培养计划, 构建了具有农业大学特色的“三平台”“两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三平台”即在公选通识教育平台的“自然科学模块”和“人文社科模块”基础上, 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在专业教育平台设置“创新教育模块”和“创业教育模块”;建立“网络课程服务平台”。“两环节”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融于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两个环节。

1. 加强公选通识课程平台建设, 完善课程模块设置

公选通识课程平台按“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和“创新创业教育类”三大模块设置。人文社科类课程模块的功能定位面向是农、工、理、医类等专业的学生, 着眼于学生思想及文化、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素养的提高, 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适应和融入现代经济生活为主题, 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自然科学类课程模块定位面向是经、管、文、法、教等专业的学生, 以“农学”大类学科知识教育为特色, 注重现代农业技术必备知识的培养, 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增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新创业类课程模块定位面向是全体学生, 开设创新意识培养、创业启蒙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 着眼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使低年级学生普遍接受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的启蒙教育。

2. 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模块, 优化专业课平台建设

专业选修课则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分别设置了创新教育课和创业教育课两类模块, 由学生根据需要志向自主选择。创新教育模块定位面向是有志于继续进行专业深造以及考研的学生, 课程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明确专业定位与特色, 注重加强专业纵向知识和科研能力训练。创业教育模块着眼于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强化了实践训练环节, 如涉农专业, 专业课程与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密切结合, 由传统的“专才”提升为“通才”, 强化学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等专业技能, 以适应社会发展多方向的综合性要求, 满足学生择业、就业、创业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3. 设置网络课程服务平台, 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空间

注重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引入清华紫光“6+1”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网络课程资源库, 该套资源库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类、资格认证类、公务员职前培训类、师范生职前培训类、能力提升类、创业培训类六大类四千多节精品课及一套测评系统, 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讯息, 解决校内资源相对匮乏现状, 以满足学生多样性的自由选择, 以及深造、就业、创业以及就业等实际需求。

4. 以科研训练项目为载体,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依托“实验基础平台”, 以“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为载体, 推进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 每年设立100多个创新训练项目, 接纳学生人数在500人左右, 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的训练。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 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环节, 开展多元化的创业活动

社会实践注重多元化的活动方式, 如以科技竞赛为主的“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以科技推广为主的“携手农合”和“科技富民行动”;以锤炼学生创新社会实践的“三下乡”“科技点播台”“科技副村长”“科技`110'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同时,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载体, 注重对优秀创业项目的培育和孵化, 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大赛, 开设“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提高班”等,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三) 不懈努力,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有爱心、讲奉献的教师队伍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取决于高素质的老师。近几年, 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注重在政策和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保证机制, 主要措施是:第一, 坚持教授上讲台, 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 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第二,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 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等, 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第三, 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 开发教学资源, 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 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 发挥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第四, 开展“百名教授·百场报告”, 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活动课程的兼职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不断努力, 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的师资队伍。

三、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借鉴兄弟院校以及欧美等国家创业课程建设的经验[2,3], 结合我校的课程建设实践,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应结合校情, 探索建立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准确定位。着力打造创业教育的精品课程, 以必修或必选、选修或辅修等的方式, 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局限于可设若干门创新课程, 教师应增强自身素质, 将创新理念融于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 形成基础课、专业课相互渗透和功能互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二,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形式应注重于实践训练层面, 课程的形式更应具有多样性, 课内与课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生产的结合;第三, 面对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以及毕业生就业、考研及立志创业的实际需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之适应, 完善相应的教育管理机制, 如辅修专业、双学位制度、考研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辅导、建立学科及科技竞赛机制、创业训练及项目孵化和培育机制等。第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络资源建设, 建议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学会牵头, 建立全国性的创业教育网络资源联盟, 使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精品资源能够共同分享。

摘要:针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河南农业大学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 介绍了“三平台”“两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三平台”即公选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网络课程服务平台;“两环节”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融于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两个环节, 并对相关内容和环节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三平台”,“两环节”

参考文献

[1]孙海瑞.论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5) :558-560.

[2]曹淑艳.澳洲大学课程建设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5 (1) :142-144.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篇3

关键词:创业课程;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99-02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素质较强的拔尖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因此成为高校迫切而神圣的使命,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完成这样的使命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和发展[1]。

一、高校创业课程建设背景

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学院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在政府的推动下创业教育在我国部分高校进行实践性探索,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一)创业课程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得以实现的有效载体

高校在初步探索阶段,形成了几种较为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创业实践,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课程是教育实施的载体,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支撑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始萌芽。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MBA学生开设创业新讲堂等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在商业管理专业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创业精神、创业概念、创业过程和创业初创管理等问题,同时,加强创业课程建设,开设创业管理、风险投资管理、产业和市场分析、创业家精神等课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开设了现代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必修课程和创业教育与创新规律、知识产权法等选修课程。黑龙江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SIYB创业培训、KAB创业培训、创业学、创造学、成功学、职业生涯规划等通识选修课程。西北工业大学开设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学和创业学教程等课程[2]。

(二)政策支持与引导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地方支持政策较为具体和具有针对性,比如《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黑教高函[2011]90号)文件也强调要“促进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引导高等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专业教育中,丰富专业课程体系,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

二、创业教育课程特点

创业教育课程是指高等院校有计划地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提高其创业能力所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

(一)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为目标

创业课程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掌握基本创业知识与技能,降低学生创业风险,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二)课程类型具有多样性

创业课程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分。学校通过课堂教育教学传授创业知识和培养创业兴趣的课程属于显性课程,丰富学生创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而隐性创业课程则主要通过创业活动、创业实践等间接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如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等。两者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同等重要,但在某些时候隐性课程的功能可能要大于显性课程的功能[4]。

(三)教学方法独特灵活

显性创业课程通常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和学生分组学习方式,采用案例谈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等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课程主要依靠讲授法的授课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隐性创业课程则主要采用实践、实训的方式进行有效引导。

(四)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业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特点和性质的课程方式。通过创业模拟实训、创业企业孵化等方式,学生可以实践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丰富创业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水平。

三、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一)高校创业课程建设现状

随着高校对创业教育探索的不断深入,由最初的试点院校摸索转向绝大多数高校自主探索,创业课程建设也随之萌芽和发展。课程建设首先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目前各高校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普遍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

自主探索创业教育的高校都开设了至少一门的创业教育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绝大多数都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为目的,激发创业热情,熟悉创业基本流程,掌握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如KAB、SYB大学生创业培训课程、创业学、企业家精神、创业管理、创业财务基础、风险投资、技术创新管理、创业市场调查、商务沟通与交流等课程。在开设这些课程的高校中,部分高校将创业课程列为专业选修课程,如黑龙江大学面向应用类专业本科生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并将其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还有少部分学校将创业课程设为必修课,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课程,西安交通大学的《创业管理》课程,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的《创业学》课程。

2.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基本上以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器、科技园等形式实现,为学生提供创业模拟基地和创业实践园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与指导,同时也为大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和创业大赛、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项目提供种子基金,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向产业转化。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等。

(二)高校创业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创业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重视不够。绝大多数创业相关课程并未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体现。其次,这些课程多是和创业相关的“专题性”、“技能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类选修性课程,较为孤立,没有较为成型的课程体系。再次,专门的创业教育师资极其匮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教授认为,目前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属于“学院派”师资,主要来自负责商业教育的教学口和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口。这些师资大多精力有限,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尽管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讲教师,但却因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加之外聘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4]。

四、创业课程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创业课程建设是高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未来高校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平台。它的探索与实践势必对未来创新人才培养产生重要作用与深远影响。

1.创业课程为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课程应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引导基础学科学生生成创新思维,使学生实现学思结合。

2.创业管理课程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扎实的实践平台

创业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科专业为依托,进行创业理论教学、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创业计划的“三位一体”课程结构,运用“项目导引实训”的全新教学模式。弥补高校专业教学的不足,学生获得创新创业思维方式、拓宽发现问题的视角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业课程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宽广舞台

创业课程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4.创业课程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创业课程的实践是摸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步骤,课程的运行、效果与评价都将为未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深化与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参考。

5.创业课程为推动创业学科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一般来说,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基于学科与专业的建设,而创业学由于它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再加之创业学兴起较晚和对其研究较为滞后,使得创业学还是一个边缘学科,缺乏系统建设。随着创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势必会推动创业学科的成熟与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与发展也将会为创业学科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吴金秋.中国高校“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欧阳琰,赵观石.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4]李平,邢娣凤.浅谈高校创业课程建设[J].教育探索,2008(11).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篇4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2016年,我参加了广西人社厅组织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与创业能力建设》继续教育活动视频全程培训学习,并顺利通过了考试,成绩合格。在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胜人者智,自胜者强”,要想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就得超越自我。

1、超越理论。

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理论的实践就是盲目的实践。但是,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再正确,再伟大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2、超越习惯。

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特别是思维上习惯,让你不知不觉地就按老一套去办事。思维上的***惯,对于创新是无形的阻力。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习惯,我们周围还有强大的习惯势力,会阻碍别人去创新,“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一旦要打破习惯势力,进行改革创新,往往会受到讽刺、挖苦和打击,什么“标新立异”,“想出风头”,“歪门邪道”等等帽子都可能扣在你的头上。因此,要创新,就不但要克服自己的许多习惯性思维障碍,还要有经受习惯势力阻碍打击的思想准备,自觉地站在超越者的高度,去打破它,战胜它。

3、超越经验。

经验是以往阅历与感性认识的积淀和凝结,无疑是宝贵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也是许多有成就的创新者的必由之路。

然而,经验不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取得的。所以,历史发展了或者范围变化了,经验就可能有局限性。如果迷信经验,就会影响我们寻求新思维,开创新局面。因此,要有所创新,就必须超越经验。超越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实际上,就是打破常规,与时俱进。

4、超越自满。

古往今来,有许多英雄豪杰由于自满而失败,也有许多经济、文化、科技界的成功者由于自满而昙花一现。自满是成功的大敌,也是创新的大敌。做出显著成绩的人会自满,普通的人也会自满。要做到永不自满,不在于有没有成绩,也不在于成绩的大小,则在于对待自己有没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自满的人不但会有思维障碍,只能从自身狭隘的知识结构来思考问题,找不到新的思维视角;而且还有情感障碍,常常牌一种“飘飘然,昏昏然”的状态。所以,能够超越自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超越自满,是在对自己,对他人,对客观世界都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世界观的一个飞跃。超越自满,才能知道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才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5、超越现实。

创新思维,既要立足现实,双要超越现实。其实,人的本性总是对现实不满的。创新思维就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积极的反映。而发牢骚、破罐破摔、悲观失望等,是对现实不满的消极反映。

正是因为人类有不满足于现实的倾向,有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才都在不断地创新。作为个人,要实现创新思维,首先要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做到超前思维。超前思维就是超越现实的思维。

创新创业课程心得体会 篇5

创业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没有顽强的意志是无法完成预定的创业计划的,所以在创业的道路上要时时刻刻以励志作为前行的助推剂。但是,创业的道路也是幸福的,创业的过程就如品味一杯烈性绝对伏特加,就如经营一段完美的婚姻,就如含辛茹苦的抚养子女功成名就、成家立业,等等。

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在风险与不确定性条件下,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新型组织的过程。创业要有创业者、技术、资本、市场,这些都是创业需要的核心要素。当然创业过程中,创业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创业精神是一种能够维持创新成长的生命力。可以分为个人的、企业的、组织的创业精神。励志是创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保持创业精神要做到以下步骤:1、建立愿景,2、鼓励创新,3、营造企业内部的创新氛围,4、建立创业团队。然而为什么要具备创业精神呢?因为要面临复杂的竞争,要面对不信任的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而分离出来的创业家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人。

介绍两本本我最喜欢看的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两本书在我认为是最优秀的励志书,也可以说是创业必读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是介绍一个伟大推销员是如何从一个自卑的、消极的、无赖的、迷茫的小推销员逐渐在他的人生导师的指导下成长为一名强大的、上进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推销能手的故事,而且这本书附带的《羊皮卷》也是非常经典的励志书。在我失落时我常喜欢拿出来读读,这样不好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了。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就是——只要决定成功,失败永远不会将你击垮!这本书美国励志作家查尔斯汉尼尔的经典著作。他传授的是为一切成就奠定基础的终极原则、理念、因果和法则,奉献的是一种开发利用人类智慧的手段,以及由此而来的相关人的雄心壮志相契合的无穷魅力。24个章节,24把开启人生成功大门的钥匙。励志的言语在你看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会觉得这里面无所不包了。我喜欢看这本书,当我缺乏行动积极性时。这两本书是因为我觉得如果在创业过程中你如果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你就在创业的道路上成功了一半,而如果你真正看懂了这两本书,并且在创业道路上加以实践,那么在拥有强大精神支柱方面你又成功了一半。如此说来,你就成功了1/4。

在这个创业管理课上,我们在一起学习创业管理的理论知识、我们一起探讨创业道路上的七七八八,我们研究中外著名创业人士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我们一起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的竞争、评选并总结经验。在这一个个步骤中虽然没有参加创业实战练习。但是理论学习与对创业的计划管理方面的操控,我们都在这一堂堂实用的创业管理课上精准把握了。这个非常让我知足。在临近期末结课是张燕老师告诉我们不考了,或者说换一种考试评估的方式,那就是结课论文是,着实让每一个同学高兴了一阵子,啊哈,第一门修了不用考的课,但却又让我们每一位学习的成员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太好了!

下面谈谈我们创业管理课最精彩的一部分——创业计划大赛吧,很新鲜的一次团队合作大赛,用抽签的形式分的组。很不幸的我被分到只有一个女生的蓝队。最后也可能是表现最差的一个队吧。在大赛上各队可以说是各擅其长。各种创新的创意创业带给我们一个个惊喜与压力,轮到我们这组了,我们创业计划是创办一家旅游策划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各大旅游公司策划旅游路线,并且为个人业主等团体提供专业的旅游付费咨询服务。由于我们在一开始就不是很统一的明确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以及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加之我们的解说人员讲解不是很细致到位。导致老师及听众提出各种刁钻难答的问题。杯具了。结果评分肯定是不会很理想的。其实最初在选择项目是,我提议创建一个专卖老年人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篇6

2014年12月20日,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举行“生技创新创业奖”颁奖典礼,这是岛内首次由校园主导的生技领域创新创业奖项。从台湾各大专院校135个研究团队中遴选出的32个团队参加竞逐,最终由成功大学MiDi团队拿下农业生技金奖;阳明大学爱易守iEASY团队拿下医药生技金奖、最佳潜力奖及最佳人气奖。

首次由校园主导的生技领域创新创业奖

本次竞赛由台湾“教育部生技创新创业计划总办公室”总主持人、中兴大学生物科技学研究所特聘教授杨长贤,及计划共同主持人、新竹清华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教授张大慈统筹主办,赞助单位包括互贵兴业公司、生化科技教育基金会、钻石生技投资公司、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铭旺实业公司、基亚生物科技公司、台湾微脂体公司等。

颁奖现场还请来20余位岛内生技领域企业家亲自传授生技创业心法,并邀请5家台湾知名创投专业经理人和分析师以投资眼光,进行最佳潜力奖评选。

参赛团队来自台大、清大、交大、中兴、中原、东海、成大、海大、阳明、北科大等13个岛内著名大专院校的农业/医药生技产业教学实习推动中心及跨领域生技产业精英培训推动中心。参与学生组成135个团队,经半年囊括法律、财务、专利、商业化等转译课程的培训,先由各校选拔出前3强,最后共有32支队伍参加决赛,竞争相当激烈。团队参赛的点子多元,领域横跨云计算、生技辅具、医用材料、检测及新药、饲料添加剂、保健品开发等。

这些团队在赛前分别向评审及创投基金人员介绍创新创业规划,最后由阳明大学爱易守iEASY及成功大学MiDi团队分别拿下医药生技及农业生技金奖,爱易守团队更以杰出的商业计划另外夺下由岛内5位创投专业经理人评分的最佳潜力奖和现场观众投票的最佳人气奖,堪称现场最热焦点。

生技创新创业摇篮

最近一段时间,在台湾各大高校校园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你的公司准备好了没?现在进行到什么阶段?找到资金了吗?

自从1998年台湾“教育部”启动“生技创新创业计划”以来,至今共催生4个创业项目,并从2012年开始倾向产学合作与“桥接”,期待其跨领域导向研发会产生丰硕成果。2013年12月,台湾“教育部”又启动了“生技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包括农业生技、跨领域生技、医药生技三大区块,并连续举办创新创业讲座。

由台湾“科技部”牵头实施的“台湾-斯坦福医疗器材产品设计之人才培训计划”(简称STB计划),其成员经常发起名为MEDX的校园聚会,汇集了众多企业家、创投基金及生医及医材领域有志创业者,大家热烈地讨论彼此的创业历程。

STB计划从2008年启动至今,已送出35名学员到美国斯坦福大学BioDesign课程受训,已催生出9家新创公司,总资本额超过3.6亿元新台币。

例如专攻创新负压睡眠医材的莱镁医材公司执行长陈仲竹,经过BioDesign的洗礼,才下定决心将负压技术技转出工研院,全心创业。如今莱镁公司资本额超过1.4亿元新台币,挟专利负压创新技术,突围多生产正压睡眠呼吸治疗器的国际大厂,产品明年就要在欧洲发表。

再如参加STB计划学习的前“中国医药大学”北港附设医院急诊室主任蔡昆熹与任职于台湾工研院量测中心的医疗器材验证工程师陈锦丰合作,相继成立创心医电公司与信益普生科公司,前者主攻心脏监控医材,后者则着眼岛内尚缺乏的验证服务领域,聚集医材审查人才以及各科医师组成的顾问团队,提供医材厂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路径分析、安全性评估、资料送审及上市后服务等。

交大天使俱乐部执行长郭加泳形容,STB为未来台湾医材产业培养的这批生力军,渐渐构筑未来医材产业的样貌,以台湾的研发能力,一定有资格跟韩国、以色列,甚至美国硅谷对打。

当年一手催生STB计划的“国研院”资深顾问杨启航说,在台湾,医生知道问题在哪里,但不知如何解决;工程师知道如何解决,但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杨启航认为,医材产业会是明日之星,但若等到电子业薄暮时才开始培养医材人才,那就来不及了!“这些送出去的30多人,我们都告诉他们,你们是要开公司的!”他认为,这些STB培育的医材产业新血,至少会催生十余家公司。

除了STB计划,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也师法美国斯坦福大学转译医学桥接计划SPARK,与台湾“国研院”合作启动SPARK Taiwan计划,以培训大学为中心,导入技术开发教练及专责管理团队。

“国研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主任庄裕泽表示,过去台湾生医教育体系专注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育,缺乏医药转译研究能力、临床及专案管理经验、商业营销能力、专利诉讼及制裁管理等跨领域人才,这造成很多累积的生医研究就此沉寂,没有爆发机会。庄裕泽认为,台湾并没有一个将学术研究成果转为具有商业价值产品的经验与机制,SPARK模式的引进,希望能成为生医产学研的桥梁。

率先加入该计划的台大及成大,培训成果优异,核准补助的经费成长67%。2013年,台大已将一新药项目衔接到台湾“科技部”的“育苗计划”,补助金额达到1.2亿元新台币。

成大也有团队研发出快速且低成本的血型鉴定及血液交叉配对卡,并推展至临床试验阶段,团队的关键成员也因此被电子大厂挖角,该团队正在寻求其他临床需求,计划筹设新创公司。

除成大、台大外,“中国医药大学”、台北医学院及阳明大学也随之加入SPARK Taiwan计划。每支团队各有擅长,如台大、“中国医药大学”、台北医学院团队涵盖新药及医材,阳明、成大团队则主攻医材,成大去年的6个团队更以成立新创公司目标为前提,积极参与岛内各大创新创业激励活动。

去年11月,位于台北市中山北路的时代基金会成立的创业育成平台Garage+新基地也热闹地开业了。该基地不仅向创业者提供共同工作空间,还时常举办创业讲座、新创交流会、天使投资人和创投的媒合聚会,更提供2.5万到10万元新台币不等的种子基金,要打造成为台湾独具特色的多功能新创企业社群。

时代基金会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合作网络,以及包括宏?、广达、台达电在内超过20个企业,过去主要以“国际青年创业领袖计划”来催生创业家,2012年进一步成立Garage+,建立新创媒合及交流网络。目前,时代基金会召集了近20名导师,过去8年每年都举办台湾生医暨生农产业选秀大赛,持续辅导从大赛脱颖而出的新创公司。如2011年获得潜力新秀奖的精能医学团队,接受时代基金会及Garage+的辅导,现已成立公司,正在兴建生产使用无线电控制的植入式电刺激器系统产品的工厂。

出自台大应力所实验室的亿观生技公司,2012年底加入Garage+平台,目标是打入男性不孕症检测市场,其产品种猪精子检测装置iSperm、移动生物显微镜μHandy等已量产并对外销售,去年更登上创柜板,是Garage+中进展十分快速的公司之一。

此外,由台湾“国研院”科技与政策资讯研究中心负责执行的“创新创业激励平台计划”(简称FITI,即From IP to IPO的缩写),每年两次,每次遴选40个团队,获胜团队必须登记成立公司,才有领取200万新台币创业奖金的资格,入围团队可以进驻竹科、中科及南科,使用园区资源及服务。其中不乏出自校园的新创公司,教授带着核心技术担任领队,带领学生创业,经过3个月商业及经营管理培训及天使创投媒合会的启动资金,将自己研发的技术开发为商品并迈向产业化。

该计划迄今已进行到第四届,参加FITI的团队并不一定都为了奖金参赛,而是为了商业、管理等创业实务辅导课程,团队也在比赛中预测核心技术在市场的水温。

第一届FITI团队中,有9个团队加入时代基金会去年成立的育成中心Garage+,经业师辅导,有2个团队晋级第三阶段决赛,2个团队取得大型企业合作机会,2个团队分别取得Garage+种子基金及创投基金。

所有这一切,都在催生台湾年轻一代创建自己生技创业团队。不仅台大、海大、东海、成大、中兴、清华、交通、中原、北科大、阳明等大学都加入到“生技创新创业计划”,事实上,台湾岛内由北到南,几乎所有生物医学相关科系院校,如今没有哪一所大学的师生不谈创业,各高校内创业竞赛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以台北科技大学跨领域生技产业精英培训推动中心计划为例,其课程分基础、中级、高级三段分流培训,从生物科技关键技术、管理课程到实务演练工作坊总计9个模组。2014年度课程结束,总计产出实际投入创业人数达44人。

此外,台湾“教育部”也为了促进博士生进入企业,以硕、博五年一贯培养方式,于2014年8月推动试办“产学合作培育研发精英计划”,由学校及企业合作出资教学及研发费用,并提供每人每年20万元奖助学金,为期5年。不仅鼓励硕士生深造,也为企业育才。

该计划2014年共核定15校18个项目,共104个名额;2015年度开始每年核定150人,领域涵盖生医等领域,预料未来将成为生技企业的丰沛人才库。

杨长贤指出,台湾高校的博士生、博士后甚至大学的老师,虽专业知识丰富,但对与产业接轨、创业不甚了解,造成学生对创业动机不强。现在“流浪博士”(指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现象,也反映了博士生与产业的落差。杨长贤认为,将创新创业课程直接落实校园,就有希望提高创业信心,该计划将有助打通博士就业或创业管道。

从官方、民间到学校,大家都一致在鼓励生技人才投入创业,一股生技创业大潮流难以抵挡地漫卷而来。正如台湾“国研院”科技政策与资讯中心主任庄裕泽所言,从这股大爆炸窜起的生医及医材新创公司将如何与产业相辅相成,也许可以看出台湾生技的大未来。

校园生技创业圈初步成形

以此次获得医药生技金奖的阳明大学爱易守iEASY团队为例,队长林辰谕毕业于台湾“国防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曾在“国卫院”实习,后任职于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2013年加入以预防医学为主轴的鸿海科技集团下属企业永龄生技公司。该公司内部十分重视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文化,使林辰谕在潜移默化中开始寻觅医疗电子下一个创新项目,并加入阳明大学生技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学习班,在此结识了毕业于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的林昱廷。他们都出身医疗相关科系,又同样跨入医疗电子领域,相同的背景与从业经验,使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与宋贵华、郭锦华两位拥有超过10年工作经验的同学共组爱易守团队,决定从生活周边寻找未满足需求的蛛丝马迹,改良现有的产品,认为比从无到有的创新更有市场价值,也较适合创业。他们发现身边有不少朋友计划生育下一代,却常因工作繁忙错过最好的受孕时机,便将研究方向转向助孕市场,决定以生医背景和电子产业经验为优势,开发包括检测、电子扫瞄器与手机应用程序的“好安生”智慧型受孕周期检测系统,方便夫妻快速、准确地掌握关键的生育周期。

为更贴近女性消费者的需求,他们除研读相关的医学文献外,也常至网上各大女性论坛和讨论区,了解女性对排卵试剂产品的使用心得,甚至买下市面上每一款排卵试纸和验孕棒,分析其优缺点。综合各方意见后,爱易守团队发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排卵检测产品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良,这些产品多源自欧美,以欧美人种的LH(黄体生长激素)峰值为固定参照线,而亚洲女性的LH峰值数据平均达不到这一标准,即使正常排卵,仍无法准确测量,因而错失受孕良机。

爱易守团队认为,如将传统的定性测量改为定量测量,把结果以图形方式呈现,就不需靠参照线辅助判读,能解决不同人种LH峰值平均不同的难题。对医药法规、专利十分了解的林辰谕搜寻相关资料,意外发现永龄生技公司的王建华博士曾于两年前申请定量测量的相关专利,于是邀请王建华担任团队技术顾问,将定量测量专利技术视为“好安生”的核心技术。

接着,为突破传统排卵试纸阳性反应后的24小时受孕时间,爱易守团队将LH大量分泌前出现的滤泡刺激激素(FSH)也纳入检测范围,让“好安生”能在排卵前的72小时准确预测。同样于停经后第三天开始连续测量,但经过林昱廷设计的电子扫描设备能将试纸上的资讯转为数据,传至手机应用程序,作为往后排卵期的推算依据。

目前,居家呼吸治疗医材以CPAP为主流,主要制造商Philips Respironics与ResMed就夺下约80%的市场份额。台湾的CPAP主要研发制造商则为雅博公司,自创品牌APEX,并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

10年前,陈仲竹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电子工程及发育生物学博士后研究时,在医师推荐下使用CPAP一年半,发现戴上呼吸器后,鼻腔被灌入加温且加湿的空气,严重干扰正常呼吸步调,并不符合临床需求。

回到台湾,他先在工研院医疗器材科技中心(于2010年与生技与医药研究所合并为生医与医材研究所)带领研究人员,在2007年开发全球首个专利负压技术,可将舌头上提,避免患者睡眠时舌头陷落造成的呼吸道阻塞,比CPAP更有效,且较为舒适。

为了将技术进一步商品化,他参加由台湾“国研院”执行的STB计划,再度踏上斯坦福大学。通过学习BioDesign课程,不再以如何改善现有产品为目标,而是先观察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台湾奔走了9个多月,赌下全部身家毅然创业,从争取“经济部”的科专经费,到获得工研院技术转让,一路破釜沉舟走来,才取得今天的成果。

新创公司案例二

博晶医电公司2014年8月获得APEC加速器网络高峰论坛暨创业挑战赛最受瞩目的英特尔(Intel)奖,并获得10月参加美国硅谷英特尔全球挑战赛(Intel Global Challenge at UC Berkeley2014)资格,虽最后未能进入决赛,却已打开知名度,其开发的GoMore体能传感器也在2015年1月举办的CES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首度亮相。

博晶医电团队衍生自台湾交通大学与“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联合执行的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关键技术研发计划;2011年计划结束后,团队成员决定将远距照护的相关研究进一步产业化,于是便以心电图传感技术为核心,开发出HeartWave心脏生理监测器,创立了博晶医电公司,并进驻交大创新育成中心。

怀抱着满腔热血的博晶团队,在创业第三个月,他们便前往德国参加全球知名的MEDICA医材展,希望借此闯入国际市场。不过,在接触不少厂商后,团队发现高端的技术虽然吸人眼球,却无法促成生意。

博晶医电创办人程士恒坦言,尽管凭着在集成电路多年的设计经验,团队可以把芯片和软硬件结构整合缩到最小,第二代HeartWave产品重量只有20克,但客户需要的是完整的系统,甚至要与现有设备融合,这对资本额仅100万元新台币的新创公司而言,持续投入简直是遥不可及。

该团队于是及时修正创业方向,在一次把HeartWave拿给自行车运动员看时,原本运动员们都对这些参考数值颇为无感,但当程士恒提到可探测乳酸值数据时,大家眼睛都为之一亮,原来,乳酸值的高低与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关系。

在了解市场消费者需求与不断成长的运动产业发展趋势后,该团队便毅然决然转换方向,以原有的医疗级核心技术投入运动测量器材的开发,同时开始将目标转移至运动产业,或是一般有运动习惯及体能锻练的民众,找出了医材领域中的下一个蓝海!

博晶团队很快地倾力投入运动行为研究,发现一般运动型穿戴装置多仅用于记录心跳、速度、距离、时间等项目,但这些数据需经过累积、交互比对,才能反映出运动者的体能状态,因此多适用于初级运动者,对于有锻炼目标的使用者帮助很有限。于是,他们深入了解各类型的运动者,最终发现体能测量的关键――乳酸堆积,便把握这项缺口,开发出专业运动者适用的穿戴装置,也与各大电子厂商竞争激烈的智慧型装置市场有了区隔。

该团队以心电传感技术为核心,开发出外型类似心跳带的GoMore体能传感器,除测量基本的心跳频率外,也利用完整心电波形推导乳酸堆积趋势。

产品开发初期,他们兴高采烈地将心肺功能与乳酸堆积的数据线图提供给运动玩家,许多使用者却反映判读数据难以看懂。团队又进一步利用演算法,将乳酸堆积、心肺功能等数据综合分析后,将结果改以百分比方式呈现,就像是运动者的生命周期。直观的判断方式终于得到高级运动者的青睐。如今,他们还主打慢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耐力型运动测量产品。

程士恒特别强调,除了纪录数据,GoMore也多了互动功能,通过机身3阶段式的震动表示体力的恢复、下降与耗尽,让使用者不需持续查看装置,能更专注于运动,且即时调整时间和强度,达到更有效率的锻炼。

产品开发终于告一段落后,营销规划便是博晶团队面临的下一个关卡。虽然GoMore的特殊定位巧妙避开竞争激烈的穿戴市场,但由于无法通过既有销售渠道,投入广告宣传方面的资金又处于弱势,因此成功的营销规划关乎公司的未来。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篇7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规划需要, 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该模式既强调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 并注重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尤其是自我创业意识的加强以及创新操作能力的拓展, 使其能够独立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同时确立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进而能够构思和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成为国家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1999年至今, 虽只有短短十几年, 但在国家、地方政府的引导、支持以及各高校的积极探索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从论文数量看来,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逐年上升, 说明目前创新创业的研究蒸蒸日上;从研究层面上, 分为宏观与微观;从研究角度上来看, 分别从文化视角、创业心理素质角度、课程体系研究及从具体类别院校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但目前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开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 与人才培养体系联系度不大, 融入度不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基本上是业余的, 以讲座或课外拓展的方式进行, 而且在过程中浮于表面, 与学科活动的实际需求结合度较低, 学生学习后只能停留在表层理论, 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 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 无法满足不同学科的背景需求

我们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并没有体系化, 处于松散的状态, 不能体现出这门学科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大多没有独立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一方面课程设计缺乏创业教育方面的统一教材, 无法适应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课程的设计不够严谨, 针对性不够强, 没有从多方面角度去考量不同背景学生的创业需求, 从而导致课程有效度降低。

3.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 如资金缺乏和实践基地建设未完善等, 从而阻碍了实践环节的发展。创业教育过程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教学方式单一, 依旧保持传统的宣导式教学, 在匹配师资上也缺乏实战经验的指导教师, 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国内外已有的教育改革模式

国外创业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一开始是在发达国家兴起的,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业教育, 并且首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了《新创业管理》课程。而在1949年, 斯坦福大学也随即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随后8年, 百森商学院开设了相关课程, 至今还引领全球相关领域的发展。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肩负着使命, 为培养创业人才与及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贡献了力量。

美国、欧洲很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在不同程度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些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创业教育研究的主力是商学院等研究经济的相关学院, 教育内容对创业教育理论课程, 特别是实践课程研究较多, 由过去的一门课, 到目前的专业化、体系化, 形成了一门学科、一个教育体系;二是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期刊比较丰富, 创新创业教师水平和研究层次比较高;三是美国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评估体系日趋完善;四是在发展过程中, 来自社会各方面资源的支持, 也为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贡献。国外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责任监督手段以及教师教育保障等方面。

在我国, 创业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在加速进行。在研究方面, 我国学者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在于教育领域, 包括实施的目的和内涵、重要程度、模式改革、痛点、具体措施、后期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而在实操方面, 政府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 并发布相关政策来支持其发展;而在教学实践上面, 教师开始采用新型的方法进行授课, 包括案例解析、互动体验、创业比赛、企业实习等模式, 全面开展教育和实践。而像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开始建设创新创业中心, 为创新创业教育做铺垫。

教育部强调,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 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现有的政策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的基础上, 广西艺术学院深入学习教育部下达的《吉首大学“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习文件, 并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 积极深化教育观念,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广西艺术学院特色举措及立项成果

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广西艺术学院结合教育部颁发的政策, 把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纳入实践领域, 实施了具有其学院特色的改革措施:

1. 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体系, 共18学时, 计1学分。此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2.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让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做好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鼓励将研究成果与毕业创作和毕业作品相结合, 引导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力争形成有特色的成果展示。

3. 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意中心, 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创新创业大赛, 选拔一批比较成熟地创新创业项目进驻中心进行扶持, 同时探索把校外企业引进中心, 让企业带项目进校园, 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到实践锻炼,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 在校内外为学生举办“创意集市”, 搭建一个平台将学生的课堂作业, 如画作、陶艺、首饰、木雕、漆器、服饰等手工艺品, 变成商品对外销售, 不仅在校内热销, 还受到本市市民的关注和抢购, 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广西艺术学院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一方面加大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实施条件的建设, 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为学生搭建项目交流平台, 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会议, 从而达到提高对外交流水平、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学习资源的目的。

目前这些举措在广西艺术学院校内已经促成了一批成果, 在2015年度, 根据学校文件公布的结果, 共有50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160个项目获得自治区级的创新创业计划立项, 208个项目获得校级的创新创业立项;而在2016年度, 共有45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195个项目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初见成效。

四、广西艺术学院“四化”一体课程化改革实践

2015年, 广西艺术学院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建设, 针对授课不规范的问题进行了改革, 重新调整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大纲, 统一教学要求, 针对毕业班学生开设课程。该课程分别在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等四个校区集中授课, 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科专业结合, 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趋势下, 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创业需要, 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具体的编排, 将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项目引入课堂。进一步通过加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增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与实践。

在课程化改革的过程中, 广西艺术学院在实践中正朝课程改革“四化”努力, 具体为:

1. 课程视野全球化

课程设计不局限于国内现有的技术和认知水平, 更加注重人才的国际视野, 从而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 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并根据国际先进的课程设置进行改良, 从而实现课程的先进性。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目前最先进的知识及成果, 加强对外交流, 注重不同文化的融合, 打开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关技能, 提高自我认识、分析理解和动手解决问题的水平。

2. 学习过程实践化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创业能力, 实践是当仁不让的重要环节。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 做好如何把课程项目化, 把企业项目引进课堂,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环节,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了解, 打通学校直达企业的通道,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在实践项目建构中, 从一开始的课题选择、项目设计到数据收集和处理、验证分析, 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锻炼了其研究性思维和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 激发他们自主创新, 协调合作, 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3. 教学内容特色化

指导教师结合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年级的需求, 孵化其创新创业项目, 结合创业教育的需求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情况, 从学生的专业背景出发,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 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个人特点匹配起来,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从而增加课程的专业性。学校及各二级院系实施“创拓学堂”计划, 邀请业界精英到课堂授课, 加强校企合作, 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问题。

4. 授课方式多元化

学校在本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中, 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项目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以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导向,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改进课程设置和增加实践环节, 切实改变课程重培养、轻实践的现状, 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在课堂上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营造一个教师乐教, 学生爱学的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刚刚起步, 其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成果还比较薄弱, 现存的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 围绕其课程体系化实践和研究与其他教育改革实践一样存在着痛点, 课程体系化仍需要结合教育理论, 不断进行实践与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才能发展出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学教育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设计和实践, 为我国高校创业创业教育改革课程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及学校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程化设计实践中来, 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13, 07:96-100.

[2]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3]姜尔岚, 吴成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4]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5]李志勇.日本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6]倪锋.创新创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 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甘肃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对策”(GS[2015]GHB0205);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GZJG2015-B04)。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9-01

高校让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正确择业、成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意义重大。

一、职业指导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作为高等学校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主要课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各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置于同等地位。[1]从要求颁布至今已近10年,各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不尽相同。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书对高等学校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具体要求。[2]如何基于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摆在高校职业指导教育面前的一个新命题。

创业教育一直是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创业部分的内容更多侧重于企业申办程序、创业计划、创业融资、创业管理及创业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程式化知识,缺乏创新创业内容,然而创新为创业之源,没有创新的创业只能是简单地照搬和复制,只有融入创新理念的创业才能在知识经济为主流的经济形势下具备更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所以职业指导课程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二、将创新理念引入职业指导课程建设

(一)走出思维定势转变传统观念

在我国早已告别了“统招统分”学位就代表就业的时代,然而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已在人们脑海中形成思维定势,即认为大学毕业生就应该进入公职部门成为国家干部。部分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有意无意地将这种理念传输给大学生,让大学生熟悉进入各种公职部门的程序并积极备考。作为职业指导课程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就业观念束缚,不能认为只有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公职部门才能算是真正就业,应该意识到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亦可以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实现自身价值。

(二)改变授课形式注重实践教学

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形式应该改变传统讲授方式。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大班开设,以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顾及学生专业及个体差异。职业指导课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针对高年级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学生到课率低、抬头率低,对待课程态度被动消极。授课形式的革新势在必行,具体策略可提升实践课时比例,实践教学内容可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点设置,关于职业规划和就业过程中的理论性和程序性知识可通过布置学生查阅文献、分析个案和访谈调查的方式获得;关于职业发展过程中实操性和技能化的知识可结合学生的专业见习、实习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完成,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切身体验来了解职业;管理机制可相对灵活,根据各专业的具体特点由各院系自由安排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课学期,具体教学环节可集中亦可分散授课。职业指导课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好引导、组织、督促、考核的职能。

三、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该如何具体贯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发展呢?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初步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更好地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

(一)增设创新教育心理学模块

借鉴国内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走在前列的相关院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创新教育心理学模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理论层面认识创新的本质和内涵,意识到创新不是为追求标新立异而做的简单改变,创新是用更高效便捷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哪些心理因素会成为阻碍创新的障碍,例如,头脑中知识的表征方式、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等因素;让学生学会应对各种阻碍创新的障碍,学会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敢于结合客观实际理性地去想象、去思考、去实践。

(二)以任务作品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紧密结合专业教育,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利用专业知识尝试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是文科类、还是理工科类专业,职业指导课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去完成真实的作品,通过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承担责任能力、抗压耐挫能力等。

(三)拓宽师资来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做好产学研的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及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校方可通过聘请各行业的精英人物以授课、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网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802/11260.html

[2]《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作者简介:

上一篇:居民养老保险状况调查下一篇:小学党群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