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养老保险状况调查

2024-07-14

居民养老保险状况调查(精选8篇)

居民养老保险状况调查 篇1

中国城乡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院系年级:电气工程系2009级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电信S2009-5班

姓名:丘银昌

学号:05 号

中国城乡居民养老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胡总上台之后推出了一系列富农、安农的政策,虽然如此但为什么国内消费水平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呢,教育、医疗、官司是大家心中一个共同的纠结。要使国内消费能够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那么城乡居民养老状况就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下面是近年我国城乡居民养老状况社会调查情况:

一、目前国内养老保障制度成就:

1.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经济近若干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也发展迅速,制度建设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初步形成。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206万人,比上年底增加3059万人。现在养老保障体系正在快速发展和推进,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养老保障网。

2.城乡居民对于养老保障的满意度有所上升:

根据我们这次2011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城乡居民对政府养老保障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小城镇居民的满意度超过城市居民,但是实际上小城镇居民享有的水平仍然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中,基本养老保险在75%以上,而小城镇居民中拥有比例最高的仅为46.1%。

3.一定比例的农民工享有了社会养老保障:

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也一直广为关注。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参加的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多样化。在养老方面,他们参加的保险既包括城镇养老保险,也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还是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都覆盖了一定比例的农民工,虽然与非农户口的就业者相比,他们享有的养老保障待遇还不是很高,但是覆盖面有明显提高。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应对经济波动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快、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要求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完善。

1.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急待提高 :

养老保障一直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养老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城乡居民对城乡养老保险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快速提升。在本次调查中,养老保障问题在调查的18个社会问题中排在第7位,18%的居民认为养老保障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社会公平感,从本次调查来看,认为养老等社会保障“比较公平”和“很公平”的刚刚超过一半,为50.4%,还有接近40%的居民认为“很不公平”或“不大公平”。从国家统计局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来看,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64%,50~59岁的人口也占到13.94%,所以解决好养老保障问题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根据2008年的调查,接近1/3的家庭中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一个老人的家庭占18%,两个老年人的家庭超过13%;从家庭人口数来看,在所有的一人户家庭中,35.2%的一人户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有的两人户家庭中,两个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占三分之一。而从收入来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中老年人数越多,家庭年人均收入越低。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夫妇,每人从年满60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奖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在农民中引起极大反响,但这一政策是面向计生户的,到2006年,共有134.7万人受惠,目前覆盖面还相对有限。因此,在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后,加快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需要着重予以考虑。

2.要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2008年的调查,目前社会养老保障的享有状况,仍与就业单位的性质有紧密的关联,公有制单位比非公有制单位的社会保障程度要高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就业的18~60岁的人口中,就职于公有制机构和三资企业的人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较高。比如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单位,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都在60%~80%之间,三资企业也接近60%,但在私营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享有的比例只有33%,就业于个体机构和没有固定单位的人员,享有城镇养老保险的比例仅为17%左右。还有一类是没有单位者,这部分包括自由职业、做散工等无固定单位者,与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基本一样,都在17%左右。

3、目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养老保障的交叉和管理混乱,使参保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奔走于各个单位才能在一系列的程序办理后拿到自己应有的福利。

4.参保人群的年龄老化问题需警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居民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老龄人口绝对量在快速增加,居民家庭的老年抚养系数提高,社会用于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的负担也因此而增加,社会保障参保人员的年龄结构也逐渐向老龄化过渡,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及早对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数据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参保的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的比例是5.4:1,到90年代中期上升到4:1,而到2007年这一比例为 3.06:1。本次调查的数据也显示,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中,基本的趋势是,越是年龄大的年龄组,社会保障的参保率就越高,社会保障的参保率随年龄的降低而递减,特别是50岁以上年龄组的参保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逐渐提高,一旦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作用发挥。

三、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

在当前国际经济复苏和新兴国家面临通胀压力的大背景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而未来养老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储蓄,抑制了正常的消费支出,只有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才能促进个人消费。近几年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通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使更多的家庭具有了规避生活风险的能力。而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家庭正常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稳定消费预期,坚定家庭居民的消费信心,使居民放心消费,从而扩大内需。

1.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巩固这一成果。尤其是实行缴一年费保一年的险种,还需要增加吸引力,一方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

保群众切实受益,另一方面建立连续缴费参保的激励机制,通过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增加居民社保基金的支出能力,达到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促进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各项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知晓率。调查发现,很多参加各种类别养老保险的居民都有超过15%的人不知道报销的比例,说明在扩大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的同时,还需要更细致的工作,使居民了解参加养老保险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这样一方面解决看养老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养老保障体系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另外,随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服务对象不断增多,社会养老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任务日益繁重。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参保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减轻居民养老负担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根据城镇和农村两种社会经济形态来设计、管理和运行的,城乡二元特征明显。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框架基本确立之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该摆上政策议事日程。农民最渴望解决的养老、医疗问题,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各地自行组织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指导和扶持。目前在相当一部分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把解决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这对推进农村养老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关注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除其自身的保险意识较弱和缺乏主动性外,用人单位受利益驱动不愿参保,现行制度不太适合农民工就业实际状况,转移接续不顺畅,执法力量薄弱也是重要原因。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下一步目标,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统筹考虑,特别是设计一套衔接城乡的符合农民工流动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全国性统一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4.扩大参保覆盖面,改善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

参保人群的老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优化参保结构,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扩大参保人群,将参保范围从原来的城镇职工扩大到全社会,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项目来适应不同层次的人群,使更多的人可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扩大在职人员和年轻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例,使参保人员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延缓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的进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2009年对于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建设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保险法草案、新医改方案、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酝酿出台。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推进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同时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要求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可以肯定地是,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力度、扩大覆盖面,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中受益,对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经济面临困难,财政收入增长受阻,各方面又都需要巨大投入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保持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正常发展,因为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才能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才能实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5.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全面推广和实施的同时还要大力进行宣传和教育,促进广大群众的参保意识。

养老问题是全球一个普遍头痛的事,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的同时更是一个人口老年化严重的国度。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老年人数量庞大。据全国老龄办2010年7月13日在京发布《2009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80岁以上

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与此同时,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到70%,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多。而且老年化速度还在逐步加快,在我国还未实现现代化之前就提前进入老年社会,出现未富先老的困境。这无疑是对我国全面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6.在养老体系快速建设的同时必须着重抓就业率和发展,只有在有稳定、可靠的收入的情况下才谈得上养老,不然一切都是个空想。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刻不容缓。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以及各种大型工程项目中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创造大量的岗位。要养老就必须要有收入而要先富就要先修路。例如在西北,第二亚欧大路桥横贯我国,是欧洲、中亚、东亚乃至西太平洋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便利就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如旅游、餐饮、物流基地等等,同时也方便了当地人到外地去发展。简直整个交通线就是一个经济流域。现在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地区不仅人口众多也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快速的国家和地区更是我国的邻邦,这一切都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和市场。加快与他们的交通建设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也能加快与之相邻的地区和辐射地带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睦邻、安邻、富临的政策,当然也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那么发展起来就更是一帆风顺了,而有了发展养老问题就有了出路有了保障。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养老状况不容乐观而且仍在加剧,覆盖率低、待遇水平低、参保意识不强,农村尤为严重。传统的家庭赡养老人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社会养老的压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内的消费、进而抑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小到影响一个家庭的经济收支,大到影响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大局、发展大局。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能够促进发展而良好的国内环境能够稳定发展而良好的发展就能更好保障养老。发展是硬道理!

居民养老保险状况调查 篇2

1 调查对象

该课题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城区 (越秀、荔湾区等) 和乡镇地区 (番禺、从化等) 的政府、部分医院、药厂、病人等, 调查范围较广, 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 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和观察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综合研究。问卷共分为3部分:分别是城乡医疗服务质量对比、城乡医疗费用对比和城乡医疗技术水平对比每个部分均设置适当数量的题目, 皆为选择题。

从2011年4月开始, 笔者便进行相关调查事项的筹备和论证, 包括对问卷及访谈进行设计。2011年8月开始正式进行为期60 d的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2011年8月对抽样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了300人, 其中城镇调查150人, 农村调查150人。当场回收问卷300份, 回收率100%。其中300份有效, 有效率为100%。

3 调查结果

请问您一般选择什么样的医院?67%城区居民依照医院的名气和技术水平选择医院, 24%选择费用低, 服务好的医院, 只有9%选择位置好交通方便的医院。20%的农村居民依照医院的名气和技术选择医院, 39%选择费用低, 服务好的医院, 41%选择位置好交通方便的医院。

您觉得这所医院的服务态度怎样?19%的城区居民认为医院的服务质量非常好, 41%认为一般, 40%认为较差。17%的城区居民认为医院的服务质量非常好, 48%认为一般, 35%认为较差。

您觉得医疗费高吗?95%的城区居民认为医疗费较高, 5%认为一般, 没有人认为低。100%的农村居民认为医疗费较高, 没有人认为一般和低。

您遭遇过被医生多检查、多用药的情况吗?64%的城区居民经常遭遇医生的多用药、多检查, 22%遇到过但不多, 14%未遇到。37%的农村居民经常遭遇医生的多用药、多检查, 48%遇到过但不多, 15%未遇到。

您认为医疗费用高的原因何在?44%的城区居民认为高昂的医疗费归因于医院的回扣和提成, 42%认为归因于政府缺乏有效的制度限制医疗费用, 14%认为归因于药物和检查设备成本高。60%的农村居民认为高昂的医疗费归因于医院的回扣和提成, 30%认为归因于政府缺乏有效的制度限制医疗费用, 10%认为归因于药物和检查设备成本高。

您觉得附近的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能满足你的需要吗?30%城区居民认为医院技术水平能满足需要, 60%认为基本满足, 10%认为不能满足。8%农村居民认为医院技术水平能满足需要, 41%认为基本满足, 51%认为不能满足。

您觉得社区医院医疗水平如何?21%的城区居民认为社区医院和小门诊能满足日常需要, 69%认为基本满足, 10%认为不能满足。8%的农村居民认为社区医院和小门诊能满足日常需要, 56%认为基本满足, 36%认为不能满足。

4 讨论

医院的分布和经济条件决定了城区和农村居民选择医院有较大的差异。从化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农村居民说, 他们一般只有患了大病, 村里的卫生站无法提供治疗的情况下才会到大医院, 一方面农村离城镇较远, 去一次十分麻烦, 另一方面, 城区的医疗费用开销较大, 同一种药物的价格, 两地可能相差10几元。农村居民的经济条件不是十分好, 不能追求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些十分贫穷的农民家庭, 甚至会因为支付不起药费而不去就医。农村的交通条件也不是十分发达, 所以人们在选择医院时, 医院分布位置的便利会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城区居民选择医院首先选择擅长治疗某种病的医院或者名气比较大的医院, 比如治疗口腔疾病一般选口腔医院, 眼科疾病一般找眼科医院, 市一医院的心血管疾病有专长, 所以常为中老年病人选择对象。有些居民甚至感冒发烧这些较轻的病症, 也愿意去三甲医院挂专家门诊, 不选择身边的社区医院。这就导致“舍近求远”就医的现象, 社区医院显得门前冷落, 白白浪费了医疗资源。一些三甲医院就医人数太多, 门诊排队出现长龙, 做一项常规检查要排半天的队, 住院床位紧缺, 病人被迫睡在走廊, 导致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在不断地增加, 服务质量下降, 病人付出了昂贵的医药费却得不到应有的服务质量。

城乡居民对医院的服务态度的评价差异不大, 约35%~40%认为较差, 居民认为小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耐心、态度比较恶劣。大医院虽然医护人员素质较高, 但病人太多, 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照顾病人。

“看病难, 病不起”是一些老人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多人因为看病贵, 检查贵, 而忽视自身的一些小病、小痛, 最后导致重病。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城乡居民认为医疗费用高,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医疗费用的问题, 对某一个病人的住院费用进行了跟踪分析:该病人每天的平均住院费用500多元, 床位费和护理费以及诊察费是固定不变的, 治疗费随每天治疗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4 d的总开销是2458元, 药费占这位病人每天花销的比例超过50%, 医疗费用高昂的主要原因是药费高昂。

看病贵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城区居民遭遇过被多检查和多用药现象, 农村居民这方面的遭遇比例稍小些, 医生喜欢开高价药、多开点药, 主要原因源于“以药养医”体制、医生的业绩与收入挂钩和灰色收入。大部分居民认为医疗费用高昂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医院收受回扣, 但城区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 却认为政府的不作为才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笔者采访了一位从事教育事业的病人, 她认为政府在整个定价流程中角色非常不清晰, 没有起到限制作用, 她主张政府应该垄断医疗体系, 把医疗服务当成一个国家命脉来看待, 使药物流通在政府的监督下。她举例说, 古巴虽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 但这个国家却成功实现了全民医疗, 医疗水平堪称发展中国家的楷模。这种制度虽然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在里面, 但是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城区居民对于附近的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基本是满意的。广州的三甲大医院大部分集中在城区, 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解放据军第421医院两所三甲医院竟相距一条街。在大医院如此集中的情况下, 城镇市民居民能够轻易接受到高质量的技术服务。而农村方圆几里都没能找到一所医院, 如从化医院周围几公里都没有一所较大规模的医院。因此农村居民多人附件的医院技术水平不能满足需要。

遍布市区每个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医院承担着上万、十几万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障工作, 它们是离市民居民最近的医疗服务机构, 来这里看病最方便。有一位市民居民对我们说, 社区医院的设施普遍比较简单, 很多社区医院都不开设夜诊。设立社区医院的本意是为了“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3]。有个老人家说:“我的岁数大了, 患有心脏病、风湿等, 一天要吃好几种药。家门口就有社区医院, 本来很方便, 但社区医院很多药都没有, 而且还有限制, 不能超过150元, 也不能开超过一星期的量, 感觉挺麻烦的。有时候儿女们先去社区医院开一部分药, 再到大医院去买药。”许多社区医院只能做尿常规、血常规的检查, 再复杂一点的检查就做不了。相对而言中心城区的社区医院设施还算是比较齐全, 有内科、外科、妇科、牙科等, 但番禺大石的一些小门诊部, 那里只能量量血压, 吊针而已, 城乡差距相当明显。

在许多国家, 社区医院是就医首选, “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 护理在社区”早已成为他们的惯例。在英美等发达国家, 基层卫生机构的就诊率达80%以上, 不到20%的患者需转诊到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在英国, 平均每2 000人就拥有一个社区全科医生[4]。相比之下, 我国的社区医疗就相形见绌了。卫生部调查显示, 本来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 但仅有22.5%的人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于是有了大医院里“病人等医生”, 社区医院里“医生等病人”的反差[4]。其实, 社区医院就在居民的身边, 方便快捷, 可以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实行跟踪管理, 使人们能得到持续长久的医疗服务, 应成为居民首要的选择。

广州在平衡城乡医疗差距上的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广州医疗制度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态度不够好、医疗费用较高等。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负责院风的建设, 定期抽查和暗访, 并与病人保持一个良好的互动。将病人的评价和康复情况作为医生工作业绩的主要评定考察点, 并与医生的工资相挂钩。

要改善城乡医院的分布, 让它们的服务辐射范围不要重叠。我们认为解决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发展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上。, 因为只有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才能把病人从大医院中吸引过去, 使得医疗资源得到平衡。

要取消“以药养医”的制度, 实行以政府补贴为主, 医疗服务收入为辅的医院医疗收入体系, 将药与医分开, 让医生能够真正从病人出发, 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

参考文献

[1]朱震.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思考[J].改革发展, 2012, 12 (9) :11-13.

[2]冀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际, 2012, 25 (20) :69-70.

[3]潘文海.广州民营KJ医院的竞争战略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 2009.

居民养老保险状况调查 篇3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对参保居民实行管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我省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确立了12个和14个新农保试点县。通过对安徽省六安金寨县等5个新农保试点县和6个县市基层小范围抽样调查,分析我省目前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结果显示安徽省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试点县反应良好,在农保各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也存在一定制约其全面开展的因素。加强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增强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加强新农保的宣传、向周边农保工作开展较好的省份“取经”等措施将为我省更好地开展新农保工作提供一些帮助。现作报告如下。

调研目的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我省试点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我省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调研对象和方法

在安徽省内选定5个新农保试点县(霍山、金寨、当涂、铜陵、肥东)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活动小组随机走访了5个试点县的12个乡镇,并随机走访了1800多户农家,总计6600余人次,并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相同的问卷,通过抽样的方式对我省巢湖市庐江县、滁州市全椒县、蚌埠市怀远县、安庆市枞阳县、淮南市潘集镇、六安舒城县6个县市进行小范围的抽样调查。

调研结果及分析

2008年,还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其城镇化率仅40.5%,农村人口数达到了50%以上,且人均收入也只有4000元左右,处于全国的底层水平[2]。我省农村养老的许多问题也都源于此。

人口老年化程度严重:安徽省的属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但安徽省的人口老年化程度却不输于其他省。在被调研地区的≥60岁人口数已达13.95%。截至2010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000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3.83%,排名全国前茅[3]。在人口老年化的同时,老龄人口的数目也在迅速的递增。这种情况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缓慢,老年农民的养老基础更加薄弱。

新农保基金管理有待加强:通过在部分政府的相关部门走访的情况得知:我省新农保基金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管理制度和基金统筹方面。一方面,我省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的新农保基金管理部门中的专业管理人员比例只有15.6%,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人员比例34.3%。没有专门性管理机构地区达12.5%。这说明,我省部分地区针对于新农保基金的管理人才稀少、制度不健全甚至部分地区没有专门机构进行运营和管理。另一方面,我省的基金统筹的层次较低。现在我省的基金统筹主要由县(市、区)为单位管理。被调研地区的新农保基金由县(市、区)为单位管理的比例达100%。这种统筹层次低的状况,使得基金的增值缓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家庭养老模式根深蒂固:我国农村长久以来的养老都是以子女负担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实行的基础是道德约束力。可现今的社会自由主义、权钱主义、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利己观念的增强使维持该种模式的道德力量日益削弱,现如今父母得不到子女赡养的情况逐渐增多。在被调研家庭中发现愿意赡养比例仅24.46%,不愿意的达7.87%,持“看是否必要”这种观望态度的竟有67.67%。而且愿意赡养老人的家庭比例也以每年1.8%比例下降。计划生育的继续实行使得农村家庭形成了“四二二”、“四二一”的压力结构。在2006年被调研地区中的独生子女家庭达25.6%。且在2006年到2011年之间,这个比例还有每年1.23%的增长。农村家庭的子女数大大降低,这便导致了家庭内部的互服和互保的能力的剧降,已进入晚年的计划生育一代养老困难。

新农保知识的普及度不高:许多农民不了解新农保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霍山县和金寨县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农民对新农保及相关政策完全不了解的人数达到了83.7%和87.5%。其他地区的比例也很高。通过走访、数据整理等措施我们总结出:推广力度不够和农民意识不足是两个主要原因:①政府的推广力度不够。由于我省的经济还不够发达,不能保障社保水平,再加上宣传广度、重视程度、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足,使新农保不能全面推广,导致农民们认识不足,参保率低。②农民的自保意识不强。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根深蒂固,在被调研地区的老人选择子女养老的比例达85.6%之多。这种状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彻底改变。而且部分农民的素质较低。全面了解新农保的相关政策存在一定困难。

农保铺开速度较慢,参保人数少于周边省份:在与周边的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省某些地区的参保人数的比较中,我省试点县农民参保率92.5%和新农保试点县构成比例37.3%都仅大于湖北省[4]。在新农保进行较好的当涂县、铜陵县、肥东县的被调研地区中其农民的参保率分别为86.7%、85.1%和93.6%。也都低于周边各省的试点县。我省在与周边省份新农保铺开的程度和速度的比较中也是较低的。

建议与对策探讨

加强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广大农民参保与观望与新农保的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能力有着很大关系,所以好的基金管理对新农保的推广作用很大。首先要制定农保基金限制性投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以尽量使资金增值应建立在农保基金保值的基础上。可以在确保无风险的前提下,利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运营,以提高基金的增值空间。再者要增加运营效率,拔高基金统筹层次。还要扩大相关方面人才和干部的建设。一要引进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二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增强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中部的崛起、我省经济的发展为农民的参保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这些年我省的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农民不再需要担心吃饱穿暖等基本生活问题了,农民手头的钱多了便会考虑自身的养老问题。再通过一些措施和方式让农民了解到子女和土地已经不能保障他们的养老,使其了解到社会化养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只有农民传统观念得到改变,新农保才能更有效的开展。

加强新农保的宣传:政策认识的不足是农民不了解新农保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农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且应加强领导和组织的力度。而且,应于多方面采用多手段多形式宣传,如:利用报纸、微博、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工具。也可采取“点面结合、多点开花”的宣传方式,做到有广度全面铺开和有精度的深入宣传。积极努力地从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和自我保障意識,这便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便于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有助于新农保工作的全面开展。

向周边农保工作开展较好的省份“取经”:我省农保工作的开展也应该学习周边较为成功省份的经验,向他们取经。比如江苏省用了4年全面建立了“新农保”制度。只要按规定累计缴满15年养老保险费的60周岁男性和55周岁女性,就可以领取养老金,3000万江苏农村居民将直接受益。其所有省辖市都进行了“新农保”试点,各级财政“新农保”补贴资金将达1.5亿元。也比如说湖南省的农保开展,他们开展较好的原因是进行了新农保工作的全面而快速的铺开,在“全、稳、快”的三字方针下全面开展新农保工作。这些都是我省可以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N].安徽日报,2009.

2 罗遐,陈培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思路-基于安徽省广德县的调研[R].安徽大学管理学院,2007.

3 张为民.中西部地区新农保推进战略研究-以安徽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1,5:23-26.

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篇4

您好!

感谢您参与问卷调查和对我们学生工作的支持,问卷中所有的问题的作答形式将会被标出,请选择您认为合适的选项或打“√”或者填上文字。您填写的信息将受到我们的严格保密,感谢您的配合!

基本情况:

您的性别:您的年龄:________________ 家庭基本情况:

1、您的家庭成员共人

A、3人B、4人C、5人D、5人以上

2、家里有个子女,分别是、(性别),年龄是、岁,子女受教育程度____________

A、大学B、高中C、初中D、小学

3、是否为单亲家庭_________

A、是B、否

4、家庭收入来源_________

A、农产品收入B、养殖收入C、外出打工D、其他

5、年总收入大概__________元

A、1000元以下B、2000-3000C、3000-5000D、5000以上

6、目前您家的主要支出___________(多选)

A、教育费用B、家庭基本生活支出C、赡养老人

D、医疗费用E、其他支出

7、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贫困__________

A、经济来源较少B、家庭子女过多C、教育费用高昂

8、是否希望外界的一些帮助________

A、是B、否

9、您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________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10、政府和国家对你们有_________政策

A、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补助B、农村低保补助C、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D、粮食最价收购低政策

11、您对子女的教育事业是否支持_________

A、很支持B、一般C、不支持

12、您对大学生的支教活动是否支持_______________

A、是B否

您希望能给你的孩子带来什么帮助?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希望国家和政府给予你们一些什么方面的扶持和补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居民生活节能状况调查报告 篇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科技产品的不断日新月异,大到国家,乃至世界,出现能源紧缺危机,而小处影响到各家各户的能源使用方面的费用,已成为家庭中不小的经济负担。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国家实行一系列的节能措施,而科技产品的生产则更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而居民的节水节电意识也不断提高,生活中的巨大节能潜力慢慢被人们所认识与挖掘。为了了解居民生活节能状况,我们为此对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居民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的节能状况与所在城市的发展状况,学历以及职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有很大的关系。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范围:舟山,苍南,金华,温州,慈溪,宁波,台州,湖州,江阴,杭州,长兴,丽水,湖州,义乌,德清,长兴16个市(县)的居民。

调查方式:

1、采用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手段,有书面问卷和网络问卷)。

2、入户,进行个别的采访。

3、走访各个超市,了解节能产品的信息及销售。

4、利用网络了解节能现状 调查内容:

1、居民节能意识。

2、居民家庭节能电器的使用。

3、节能知识的普及状况及学习状况。

4、下一代的教育意识。

二、样本(问卷)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地域分散,主要调查对象为学生(学生对家庭的节能也比较了解),其他各个职业也较分散。其中也有不同学历的人群。

全部问卷总共105份,其中5份不属于浙江省范围(舍弃),有效问卷100份,样本地域和城市规模分布如下:

表1样本地域分布

表2样本城市规模分布

表3人群分类

三、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居民普遍有良好的节能行为和习惯

(一)节能意识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的宣传,节能这一个概念已深入民心,大部分城镇居民家庭都意识到了节约的重要性,自觉地加入到节能的行动中去。通过统计问卷,我们发现,其中有62%的居民对节能的重要性表示了解和非常了解,26%的居民表示有点了解,没有居民表示不了解,只有2%的居民尚对节能的重要性不太清楚。

(二)节能成为居民购买物品或家电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十年前,人们购买家用电器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质量。如今,逐步富裕起来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在关注质量、品牌的同时更加关注家电的节能环保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节能现今已成为居民购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8%的居民将其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有70%的居民会将节能与价格、性能、品牌兼顾考虑,有12%的居民将其作为次要因素,只有10%的居民无所谓或者不考虑的。

(三)居民家庭中,基本上都具有节能电器或用品

统计表明有10%的居民经常购买和使用节能电器,有40%的居民基本上使用节能电器和用品,38%的居民少量使用,只有12%的家庭还未配置节能电器。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居民中普及率最高的节能电器就是节能灯,基本上有使用节能电器的家庭都具有节能灯,其次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冰箱、节水马桶节能电饭煲等其他常用电器中的节能产品。

(四)大多数居民有很好的节能习惯

在问卷中,很多居民提出了很多有用的节能知识,例如:他们建议看完了电视机和DVD,将电源拔下,这样才不耗电;暂时不用电脑时,可以缩短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当彻底不用电脑时,记得拔掉插头。坚持这样做,每天至少可以节约1度电,还能延长电脑和显示器的寿命;使用双键马桶,节能好用。与传统单键马桶相比,用双键马桶每家每天至少节水一半,还能减少污水的排放。等等这些,充分的说明了,居民已具很好的节能习惯。

(五)科技的发展,传媒手段的不断多样化是宣传节能的重要动力

调查中,我们特别询问了居民节能知识的来源,分别为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广播,网络,从别人交谈或行动上,其他,其比例分别为30%,30%,21%,15%,14%,可见居民节能知识的来源多种多样,而主要来源还是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和电视、广播。可见媒体的宣传大大的提高了居民的节能意识及节能手段。

(六)节能不止在居民的水电节能,还在居民的交通节能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的节能意识不只是停留在节水、节电,一种新的观念也开始为居民所了解,那就是交通节能,调查发现有36%的居民出行时愿意采用公交或地铁,40%的居民采用步行或自行车,很少的居民愿意采用轿车。这充分说明了居民的生活形式的改变也与节能意识的提高有很大关系,交通节能概念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出行。

(七)节能知识也成为居民日常学习之一

节能宣传中多包含节能知识的宣传,而节能知识的学习已然成为居民日常学习的一方面,有18%的居民经常学习节能知识,有64%的居民偶尔学习,虽然也有18%的居民从不学习,但相较以往,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四、节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和商品发展

(一)节能给居民生活带来经济实惠

随着节能产品推广,也带来一系列的疑问,比如为了节能,是否会给居民带来经济负担;能否在节能的同时,同时也减少日常费用等。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有36%的居民认为节能产品给家庭经济带来很大的经济实惠,54%的居民认为有较小的实惠,只有2%的居民认为基本没有,值得注意的是受调查居民中,没有居民认为因为购买节能产品导致节省的还是购买产品花费大,此外还有8%的居民不太清楚。从这些数据可见,先不论节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节能确实带来了实惠,而这些已得到大多数居民的肯定。

(二)家用商品不断向节能方向发展

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多家大型超市,去了解节能产品的销售情况。我们发现,现今节能产品可谓是琳琅满目,绿色冰箱,节能电饭煲,太阳能热水器,家用净水器等样式繁多,贴近生活,而柜台上最多的莫过与节能灯了。商场销售员告诉我,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实现,节能环保概念的宣传,居民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而商品也都打上了节能环保的旗帜,而且节能产品也卖的相当红火。我们也观察了几个商品的介绍,“省电50%”,“高效节能”,“低能耗”,这些字样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更吸引着顾客。销售员还告诉我们,再节能产品中卖的比较好的,有节能灯,节能冰箱,节能空调等比较常用的,在家庭水电开支中占较大比例的家电,而净水器等一些不太常用的则比较少,很少有顾客买这些电器来实现水循环利用等。

五、影响节能意识及行为的相关因素

(一)城市规模影响居民节能意识及行为

我们对100份调查问卷进行地域性和城市规模的分类——受调查居民中约有37%的居民来自中等规模或以上的城市,约有63%的居民来自小城市或乡村——从而分析节能意识及行为与此两者的关联性。我们发现,节能意识及行为在浙江省内与地域无明显的关系,但是与城市规模有一定联系。而中等规模或以上的城市居民的节能意识及行为要好与小城市或乡村居民。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大中型城市发展程度高,宣传力度大。

2、大中型城市生活节奏快,用水用电开销大,而小城市或乡村生活中水电等费用相对较少。

(二)学历影响节能行为,与节能意识关系甚微

学历与节能意识关系甚微。调查中,我们抽样了不同学历的人,但凡有家庭意识的,都是有较强的节能意识,不仅在于节省家庭开支,还在于响应政府和国家的号召“环保节能”。调查中,我们特别调查了一部分小学生的节能意识与行为,从中我们发现,即使如小学学历者,都有很强的节能意识,他们对于节能重视不逊于高学历者。但因为知识的匮乏或者生活经历的不足,使得他们的有些节能的行为不正确。不仅小学生,中学生,成人中也是如此,因为学历低,知识面狭隘,使得有些居民的节能意识足够,而没有很好的节能方法。所以学历常常会影响节能行为。

六、节能状况虽较以往有很大进步,但节能潜力还是很大

(一)节能意识强烈,节能知识匮乏

以上述而看,居民的节能意识是积极的,是强烈的,但随着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居民节能知识还是相当匮乏的。调查中,我们采访一些居民时,把由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编写的《居民节能36计》中的一些知识提供给居民参考,其中大部分的节能知识,居民是不

了解的,不知道的。例如700瓦的电饭煲比500瓦的电饭煲更省时、省电;冰箱存放食物容积为80%为宜;空调使用时夏季温度设定在26~28℃,冬季设定在16~18℃。夏季空调配合电风扇低速运转,可适当提高空调的设定温度,既有舒适感,又节电。电风扇最快档与最慢档的耗电量相差约40%;微波炉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子,使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味道好又省电;直径大些的平底锅比尖底锅更省煤气,等等这些。居民基本上都是闻所未闻的。而且从问卷中也可看出虽有82%的居民有学习节能知识,但64%也只是偶尔学习。所以我们在看到节能知识受到广大居民关注的同时也必须正视节能知识匮乏这一现象。

(二)节能产品多样,家庭使用单一

上述中看出商家中的节能产品多种多样,但家庭中使用的却就是那几个“大户”——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冰箱的少数几样。这一现状也说明居民生活中节能潜力还是巨大,不仅在于节能知识的补充能使这潜力被挖掘,同时增添更多的节能产品也是挖掘潜力的重要力量,如节能马桶,节能空调,净水器等都还有很大节能空间。

(三)推广生活节能,宣传还是重点

调查显示,有52%的居民认为推广节能还是从加大节能宣传的力度为最有效,有23%的居民认为进行能源价格调整也是重要的方法,6%的居民认为应该进行能源用量控制,19%的居民认为应该鼓励使用节能产品,另外还有10%的居民认为加大浪费能源行为的惩罚力度也是很有效的。从比例来看,加大宣传还是重中之重,宣传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四)加强对下一代的节能教育,是对长远节能的重要保障

节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教育。足有78%的居民认为对下一代的节能教育是很有必要的,18%的居民认为必要,只有4%的居民认为没有多大的必要但还是教育一些好,没有居民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注重培养下一代的今天,居民都会认为宣传节能,实行节能,不只局限与成人,更应该从孩提抓起。

我们呼吁,从现在开始,我们该支持并提倡“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包括九项专项行动,即:企业行动、学校行动、青少年行动、家庭社区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等,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使节能减排变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居民养老保险状况调查 篇6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县政府2012年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是一项重点惠民工程,为了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辖区内人口状况,为下一步参保登记、保险费的收缴、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的预算、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等工作奠定基础,必须首先摸清辖区内的人口状况。按照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调查摸底动员会精神和有关文件要求,从4月至5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入户调查摸底工作,经过县、乡、村三级干部近二个月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入户调查摸底工作,现将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基本情况:

全县共投入调查力量近千人次,发放入户调查表、汇总表八万份,各乡镇都已将调查表装订存档。全县总人数为24.4万人,其中农业户口19.8万人,非农业人口4.6万人,此次入户调查显示符合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生)16.1万人:其中农业户口15万人,非农业户口1万人; 16-59周岁参保对象13.7万人,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待遇对象2.4万人。全县特殊参保群体1.2万人(其中重度残疾人2403人),参加其他养老保险1.3万人。全县人户分离(人在户口不在)的居民6429人,户口在人

不在的居民4488人。

一、领导重视 强化责任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各乡(镇、场、处)人民政府乡(镇、场、处)长任成员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实施;同时乡、村二级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及办公场所,做到了领导到位、人员到位。

(二)组织动员,强化配合。县政府召开了二次专题会议布臵此项工作,分别传达了上级有关精神,重点强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业务性强,要求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各乡镇也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传达落实上级会议精神,部署工作。

(三)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广大居民来说,是一项新事物,新政策,而入户调查摸底工作更是一件繁琐细致辛苦的工作,要让群众在短时间内接受,自觉配合,宣传工作十分关键。因此县、乡、村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和宣传工具进行政策宣传,使广大居民都了解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居民配

合入户调查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注重方法,科学推进

(一)领导带头,督促指导。为了进一步督促指导各乡镇开展此项工作,经县人保局研究决定,局领导及工作人员分片进行督促指导。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调查一线,与群众、调查员面对面的答疑解惑。

(二)组织培训,提高素质。首先组织了各乡镇分管领导、劳保所长、信息采集员参加了全县政策业务培训。各乡镇又约请县农保局业务人员对本乡居保信息员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以保证每个作息采集人员都能明明白白的了解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及调查摸底工作,都能向居民宣讲政策和参保方法。

(三)注重方法,科学推进。

各乡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采取各种措施办保调查摸底工作顺利开展,南康镇安排专项经费聘请了熟悉情况的基层居民协助开展本次入户调查工作;制作了入户调查摸底工作牌,工作人员佩戴工作牌入户调查。社区绘制入户调查片区地图、分片分组、分户到人,对调查员的工作进展不定期进行抽查。温泉镇“四步走”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采集工作。一步走:加强队伍建设。二步走:提高思想认识。三步走:多形式开展政策宣传。四步走: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苏家垱规范入户调查登记摸底程序,工作方法切实到位。乡里明确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包村党政领

导为具体负责人,实行“每天一通报,每周一调度,每半月一排名”的三个一督导机制。每周一例会乡长对工作进行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科学操作,务求实效。基层组织在登记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信息、计划生育台账、民政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派出所户籍信息等相关资料对登记信息进行更正和完善,减少了中间环节、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调查员充分利用粮食补贴发放、清明时节群众返乡祭祖、亲友传信等有利时机,与调查家庭取得联系,有效地推动了入户调查摸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沟通、解决问题。

县农保局为方便工作交流,建立了城乡居保QQ群。交流群的建立,大大提升了问题解答的速度,让大家能够及时反映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了县与乡镇之间的联系。随着入户调查工作深入进行,调查人员在实践中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通过群及时将问题反映到县农保局。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摸底工作中的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在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空挂户和外出务工人员对登记工作有影响。辖区外

出务工人员多、人口流动大,很多常年在外的人群无法联系,难以做到有效的宣传。二是有部分基层干部对参保率有顾虑,造成应登对象未登。三是有部分乡镇干部思想认识不够,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造成工作开展不利。

下一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加强参保工作力度。各级干部要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将此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

2、落实乡(镇)经办场所及工作人员,做到乡(镇)有业务能力强的经办人员,村(居)委会有精通业务的协办人员。

3、做好业务培训,提高经办能力。认真组织业务培训,精心编排培训教材,做到县、乡、村三级干部层层进行培训,个个进行培训,做到操作流程在心中,业务熟记在脑,政策随口能说。

咸宁市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盐碘抽样

根据卫生部《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2版》要求,辖6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共5个,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抽取15户居民盐样,共300户。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014年咸宁市碘盐监测覆盖全部6县市区的30个乡镇、120个村(社区、居委会)、1 800个居民户,居民户监测覆盖率为0.21%(1 800/87.53万)。

1.1.2尿碘抽样

从6个抽样片区中随机抽取3个片区,每个片区按东、西、南、北、中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共5个,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年内均无服用碘油、丸史的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8~10岁儿童20名,抽取到的儿童在上午10:00前采集尿样。

1.2检测方法

1.2.1盐碘检测

在居民户采集食盐后,即在现场进行半定量检测(玫瑰红盐碘检测),若发现有非碘盐,查找并登记非碘盐的来源渠道。随后将盐样送到实验室定量检测,按照GB/T 13025.7 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测定盐中碘含量。

1.2.2尿碘检测

采集调查对象空腹尿样10 m L,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进行尿碘测定。

1.3 判定标准

1.3.1盐碘标准

我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GB26878-2011)规定了食用盐产品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离子计)为20mg/kg至30mg/kg,碘盐中碘含量均匀度的允许波动范围为±30%。根据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和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需要,2012年2月7日,湖北省卫生厅确定湖北省食用盐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离子计)为25mg/kg,碘盐中碘含量均匀度的允许波动范围为±30%,即18~33mg/kg。鉴于目前湖北省处于新、旧盐碘含量标准过渡期,盐碘含量在18mg~50mg/kg为合格碘盐;盐碘含量低于5mg/kg为非碘盐;盐碘含量在5mg~18mg/kg之间或高于50mg/kg为不合格碘盐。

1.3.2尿碘标准

结果判定依据WHO/UNICEF/ICCIDD[2]推荐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尿碘中位数<100μg/L为碘摄入不足,尿碘中位数在100μg/L~199μg/L之间为碘摄入适宜,尿碘中位数在200μg/L~299μg/L为碘摄入超足量,尿碘中位数≥300μg/L为碘摄入过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软件录入,采用SPSS 16.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4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率指标描述。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和ShapiroWilk法;频率型指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多样本率两两比较采用 χ2分割法;定量变量、等级变量的比较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2014 年咸宁市居民食用碘盐测定结果

2.1.1食用碘盐总体情况

2014 年咸宁市共检测居民户盐样1 800 份,其中合格碘盐1 693 份,占94.06%;不合格碘盐107 份,占5.94%;非碘盐0 份。合格碘盐食用率占94.06%,碘盐覆盖率100.00%。对1 800 份样本进行正态性检验,K-S法和S-W法均显示资料不呈正态分布(P<0.05),故采用盐碘含量的中位数以及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咸宁市居民户食用盐碘盐中位数为23.30mg/kg,四分位数间距为20.90mg~26.38mg/kg。咸宁市居民平均每日盐碘摄入量约为23.30μg/g×8.94g=208.30μg,WHO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推荐的成人每日摄入标准为150μ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1000μg。

2.1.2咸宁市不同地区居民食用碘盐情况

咸宁市辖6 个地区碘盐合格率波动在84.67%~100.00%之间。经 χ2分割法检验(嘉鱼县碘盐合格率为100.00%,可信度差,将其剔除),仅崇阳与赤壁、崇阳与通城、崇阳与通山、赤壁与通山、通城与通山的碘盐合格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95,P<0.05)。见表1。

注:a. Kruskal—Wallis H检验,H=384.037,P<0.05;b. χ2检验,χ2=52.895,P<0.05。

2.1.3居民食用新老碘盐情况

此次抽样中除嘉鱼县和通山县的碘盐全部为新盐外,其他的为新老碘盐共存。对新盐合格率进行 χ2检验(剔除嘉鱼县),不同地区新盐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53,P<0.05)。进一步进行 χ2分割法检验,发现仅崇阳县与其他几个地区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崇阳县新老合格率均最低。见表2。

2.2 2014年咸宁市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测定结果

2.2.1儿童尿碘总体水平

对304份样本进行正态性检验,K-S法和S-W法均显示资料呈正态分布(P>0.05),这与大部分文献反映的尿碘含量呈正偏分布不符。为保证与其他文献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且其多采用尿碘中位数[3],本文采用尿碘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推断。采集咸安区、赤壁市、通山县儿童空腹尿样304份进行尿碘含量检测,结果见表3。

注:a.卡方检验,χ2=30.453,P<0.05。

2.2.2不同性别组尿碘水平

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不同性别组尿碘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14,P>0.05)。女童碘摄入适宜百分比大于男童,而男童碘摄入不足、摄入超足量和摄入过量百分比均大于女童。经两组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尿碘频数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3,P>0.05)。见表4。

注:a.Mann-Whitney Test,Z=-1.714,P>0.05;b.Z=-1.453,P>0.05。

2.2.3不同年龄组尿碘水平

8、9 和10 对三组儿童尿碘超过100~199 μg/L的正常范围,提示碘摄入超足量。经多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各年龄组尿碘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530,P>0.05)。经双向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年龄组尿碘频数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654,P>0.05)。见表5。

2.2.4儿童不同地区组尿碘水平

三地样本均超过100μg/L~199 μg/L的正常范围,碘摄入超足量。不同地区组尿碘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060,P<0.05)。经多组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274,P<0.05)。见表6。

注:a.Kruskal-Wallis Test,H=2.530,P>0.05;b. H=3.654,P>0.05。

注:a.Kruskal-Wallis Test,H=14.060,P<0.05;b H=11.274,P<0.05。

3 讨论

3.1碘盐监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全民食盐加碘(USI)是防治碘缺乏病廉价、安全、有效的措施。2014年咸宁市共检测居民户盐样1 800份,碘盐合格率为94.0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06%,碘盐覆盖率为100.00%,盐碘中位数为23.30mg/kg,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 16006-2008(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的碘盐控制标准。说明咸宁市碘缺乏病防控得力,碘盐批发、销售渠道正规,销售方法得当。

3.2食盐碘含量配置偏低,盐碘日常损失较多

咸宁市盐碘中位数低于湖北省食用盐碘含量标准25mg/kg,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盐生产中碘含量配置偏低,或居民生活过程中损失较多造成的。碘盐在日常烹饪过程中经常会暴露在湿度、日光及短期加热(粉末和溶液)环境中。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碘在高湿度的存储状况下损失较严重,但暴露在光或干热环境中影响不大。调查还发现,在不同品牌的碘盐存放容器中,同一容器不同深度位置取出的5份盐样,碘含量的变异少至1.2倍(变异系数8.3%),多至3.3倍(变异系数49.3%),这无疑会对碘盐样本反映居民盐碘水平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咸宁地区无碘盐生产企业,因此在生产—流通环节,盐业部门要改善食盐加碘制作工艺,提高新标准食盐质量,有关部门应当对盐碘含量配置把关。在居民层面也应该做好正确存放碘盐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居民食用和使用碘盐的质量。

3.3做好新、老标准过渡期的工作

在县(市)区的监测过程中,仅崇阳县碘盐合格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84.67%)低于《标准》要求的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高于90.00%的标准。赤壁市盐碘中位数27.15mg/kg,通城县盐碘中位数25.40mg/kg,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水平,这与两地区老盐比例高于其他地区水平的情况相一致。当前湖北省仍处于新、旧盐碘含量的标准过渡期,不同县(市)区的新老盐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不同地区盐碘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有差异。因此,各地区要加强领导,对重点县(市)区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商讨解决,积极宣传新碘盐标准。盐业部门应当对市场上的老碘盐及非碘盐加以控制,使老碘盐及非碘盐逐渐淡出市场,保证新碘盐的覆盖率,尽快度过新老碘盐的交替时期。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仍然要坚持做好碘盐监测,系统、连续地收集、整理、反馈和运用碘盐监测结果的相关资料,以便及时采取干预行动,保证居民能够食用合格碘盐,巩固消除碘缺乏病的成果。

3.4居民碘营养充足,需警惕碘摄入过量问题

儿童尿碘含量是反映碘缺乏病区供碘状况和摄入碘情况的量化指标,也是评估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重要依据[5]。WHO/UNICEF/ICCIDD于2001年提出了以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来评估人群碘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原则。这次调查的咸宁市304名8~10岁学龄儿童,其尿碘含量中位数为257.01μg/L,尿碘含量<100μg/L的比例为3.62%,远小于《标准》规定的10%的要求,提示咸宁市已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根据WHO/UNICEF/ICCIDD评价碘营养水平与尿碘的关系标准,咸宁市有3.62%的儿童碘摄入不足,17.43%的儿童碘摄入适宜,45.73%的儿童碘摄入超足量,33.22%的儿童碘摄入过量,提示咸宁市大部分儿童处于碘摄入超足量的状态。同时也要关注到有相当部分的儿童碘摄入过量,需要注意评估长期碘摄入过量者的患病风险。

尿碘含量作为一个横断面指标,只能反映群体在某一时间内的整体水平[6]。本次研究由于尿碘样本量偏小,可能会对结果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以及尿碘结果的测定受尿量、近期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想要正确评估人群整体的动态变化还需长期、连续的开展监测工作。

3.5合理的碘盐摄入能够满足居民的碘营养水平

饮食摄入的碘90%经尿排泄[7]。以此为依据进行推算,咸宁市居民每人每日通过饮食摄入碘含量约为285.56μg,与本次研究推算的咸宁市居民每人每日盐碘摄入量208.30μg相比,咸宁市食用盐盐碘对居民膳食碘摄入的贡献率为72.94%,说明咸宁市人群碘营养水平完全可以采用食盐加碘的措施完成,合理、正确地使用碘盐即可保证人群获得良好的碘营养水平。

在全国第4 次碘缺乏病病情监测中发现碘盐浓度降低后儿童尿碘水平也相应下降[8]。本次研究同样发现,咸宁市8~10 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较2004年蔡建忠[9]报道的咸宁市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272.33μg/L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合理的盐碘摄入量是使得人群尿碘水平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摘要:目的 评估湖北省咸宁市居民的碘营养水平现状,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800份居民食用碘盐样本和304份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样本,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中碘含量;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尿碘。结果 咸宁市食用盐盐碘中位数为23.30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06%,碘盐覆盖率达100.00%,合格碘盐占94.06%,未发现非碘盐。不同地区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95,P<0.05)。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57.01μg/L,碘营养缺乏的比例为3.62%。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3,P>0.05;H=3.654,P>0.05),不同地区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274,P<0.05)。结论 咸宁市食用盐盐碘中位数比湖北省食用盐碘含量标准25mg/kg略低,可能是因为食盐生产中碘含量配置偏低,或居民生活过程中损失较多所致;咸宁市居民食盐加碘后的防治效果显著,但碘营养状况提示碘摄入超足量,需要重视长期摄入过量而致病的危险。

关键词:盐碘,尿碘,碘营养,碘缺乏病

参考文献

[1]马泰,卢倜章,于志恒.碘缺乏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WHO/UNICEF/ICCIDD.Assessment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and monitoring their elimination[J].A Guide for program managers.WHO/NUT/O1.1,2nd edition,Geneva.2001.35-37.

[3]赵薛飞,董红军,张楠,等.宁波市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9):21-24.

[4]Dasgupta PK,Liu Y,Dyke JV.Iodine nutrition:iodine content of iodized salt in the United States[J].Environ Sci Technol.2008 Feb 15;42(4):1315-1323.

[5]Suzuki H,Higuchi T,Sawa K,et al.“Endemic coast goitre”in Hokkaido,Japan.Acta Endocrinol(Copenh),1965,50(2):161-176.

[6]阎玉芹,陈祖培.正确和规范化使用“尿碘”这一生物学指标[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21(6):512-514.

[7]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8]刘颖,刘守军,张树彬,等.2002年全国8-10岁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4):380.

居民养老保险状况调查 篇8

关键词:城镇;乡村;居民;体质健康;测试

“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已成为广大民众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体质,对人个体而言,是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城鎮人群和农村人群体质上的差异,除了受生活环境影响外,对自身体质的有意识关注度不断提高等生活方式的不同也是原因之一,诸多因素造成了二者差距。本文对我省城乡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通过对比找出其差异的方面。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城乡村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测试对象、项目及时间

1.1 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我省城镇和乡村居民,年龄在40岁至59岁之间。

1.2 类别与样本量。

城镇和乡村居民按性别分为4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40-44、45-49、50-54、55-59),4类样本共计16个年龄组。每一年龄组抽样150人,总样本量为2 400人。

1.3 测试项目。

身休形态:身高标准体重、皮褶、腰围、臀围;

身体机能:肺活量、台阶实验(脉搏);

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

1.4 测试时间。

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统计分析。

2.1.1 身高标准体重(体重指数BMI)。

城镇居民身高标准体重均高于乡村(P<0.01)(表2-1)。整体情况城镇肥胖或超重比例较乡村大。(N表示测试人数,下同)

注:黑龙江省人群体重分析

根据BMI可对体重进行如下分类:BMI<18.5为体重过轻;BMI<20为体重偏瘦;BMI=20-25为正常体重;BMI>25为超重;BMI>27为肥胖。

2.1.2皮褶厚度比较。

城镇居民上臂皮褶厚度和腹部皮褶显著高于乡村(P<0.01)(表2-2)。

人体脂肪组织总量中约有2/3分布在皮下组织中。通过皮褶厚度可测量皮下脂肪组织,进而推测人体脂肪组织的总含量。通过(表2-2)得出城镇居民人体脂肪组织的总含量多于乡村居民。

2.1.3腰围、臀围身高比值的比较。

城镇男子腰围显著高于乡村(P<0.01),城镇女子显著低于乡村。城镇男子臀围大于乡村(P<0.05),城镇居民女子略小于乡村(表2-3)。

2.2身体机能统计分析

2.2.1肺活量/体重比较。

城镇男子显著低于乡村(P<0.05),城镇女子显著高于乡村(表2-4),得出女子肺活量的衰减城镇慢于乡村。男子肺活量的衰减城镇快于乡村。

2.2.2运动后脉搏频率比较。

根据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速度可评价心脏的调节机能。脉搏恢复越快的,说明心脏调节功能越好。以第三分钟指标最有意义。

男子和女子都是城镇显著高于乡村(P<0.01)(表2-5)说明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速度乡村快于城镇。

2.3身体素质统计分析

2.3.1坐位体前屈比较。

坐位体前屈是评价人体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的指标。

城镇居民略低于乡村(表2-6)。乡村居民身体柔韧性素质好于城镇。这应该和乡村居民在田间劳作的特点有关。

2.3.2闭眼单脚立比较。

闭眼单脚立是反映人体平衡能力的指标。城镇显著高于乡村(P<0.01)(表2-7),说明平衡能力城镇居民显著强于乡村。

2.3.3选择反应时的比较。

选择反应时是评价神经、肌肉系统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指标选择反应时城镇显著短于乡村(P<0.01)(表2-8),说明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城镇显著快于乡村。这可能与乡村人体能消耗大、过于劳累、营养条件较差有关。由于劳动的特点,肌肉的相对力量较大,但比较僵硬,灵活性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城镇人由于营养条件好,缺少锻炼,体内脂肪严重堆积,造成肥胖或超重的比例较高。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上班族缺乏锻炼时间,同时压力过重导致的失眠、情绪低落也在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不断深入、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将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肥胖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发生,以至于取代了营养不足和传染病等传统健康问题,成为健康不佳的最突出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 年也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

从身体形态来分析,腰围身高比和臀围身高比主要是反映体型特点的指标。由于城镇居民身高比乡村居民高的特点,虽然城镇居民体内脂肪含量高于乡村,但在腰围体重比和臀围体重比中,城镇男子与乡村男子无显著差异,城镇男子只分别高出0.92mm和0.55mm,城镇女子甚至分别低于乡村女子1.26mm和0.19mm。双方的身高标准体重比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身材匀称。

3.1.2城镇居民的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好于乡村。但乡村居民心肺调节功能好于城镇。从身体机能分析,城镇居民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好于乡村。但从肺活量体重比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城镇男子肺活量的衰减比乡村居民快。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速度乡村比城镇快。身体机能总体情况乡村好于城镇。这和乡村居民体力活动多,走路的距离也比城镇多有关。另外,城镇空气污染严重也是心肺机能下降的原因。缺乏体育锻炼加上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这一群体的身体机能提前衰老,也可说明部分城镇居民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3.1.3乡村居民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相对肌肉力量好于城镇。但在身体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等方面城镇好于乡村,说明城镇人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强于乡村人。

3.2建议。

3.2.1提高城镇、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请专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3.2.2重点增加乡村居民的饮食营养,改善饮食结构。

3.2.3加强“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体育教师的培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担任体育教师,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使乡村居民从小就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

3.2.4改善农村学校的卫生条件和学生的营养状况,结合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增长。

3.2.5指导乡村居民多进行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的运动练习。以此缓解体力劳动带来的身体疲劳。

3.2.6组织成立农村体育协会,定期进行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比赛。

3.2.7大力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

3.2.8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倡导城镇居民以步代车。周末到郊外进行陡步运动。

3.2.9向社会开放各级体育场馆,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攻关软科学项目“我省城乡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提高体质问题研究”的主要部分(GC09D506)。

参考文献:

[1]肖丰,李萍,傅道华,张培志,孔祥宁,刘晓军. 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6,2.

[2]黑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黑龙江省体育局,2005.

[3]河北日报,2006.

[4]2005年黑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黑龙江省体育局,2005.

[5]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14,35-36.

[6] WHO/NUT/NCD.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M]. Report of a WHO Consullation of Obesity.Gneva: WHO,1997:3-5.

上一篇:西宝社区推进四位一体管理 共创平安社区下一篇:创新与创业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