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2024-07-07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通用8篇)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篇1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求真精神和创业务实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知识、技能和实践活动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构建创新创业新的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的素质为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酒店管理;课程体系

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以落实和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以专业技术和技能课程为核心课程,培养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拥有现代酒店业所需求的应用型一线专门人才。若仍按传统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已很难培养出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改变此现状,必须改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高等职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是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有两种说法:一是教育理念说:《CC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与创业教育应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说认为人为地将创新与创业教育割裂开来不科学,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教育理念。[1]二是教育实践活动说:向晓书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包含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素质和思维的教育实践活动。[2]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求真精神和创业务实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创新与创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创新是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一种精神和价值取向,属思想意识层面;创业是把创新思想付诸于创业行动,创造一种新的产品、职业或岗位的实践活动,属行为行动层面。同时,创新是核心、根本,创业是创新的最终目标;创新思维要通过创业实践来体现价值。这包含四个层面内涵:意识层面,即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知识层面,指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掌握知识和理论内容丰富,涉及学科众多,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技能层面,包括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方法;实践教育层面,即创新创业教育应落实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在拓展训练室、创业孵化园等场所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3]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篇2

1 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

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系统掌握工商管理创新创业领域专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 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能在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以及致力于自主创业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

2 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人才培养规格

2.1 知识结构要求

2.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 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具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2.1.2 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小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 初步掌握资源使用管理和运营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提高资源使用管理和运营绩效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实际应用技能。

2.1.3 专业知识

掌握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创新和新企业自主创业、企业成长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关理论方法、政策法规, 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善于在日常工作和专业领域内中运用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2.2 能力结构要求

2.2.1 自主学习能力

按照社会、专业发展需要和个人职业规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身具备和不断完善的学习品行、学习技能, 采用多种学习媒体, 主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2.2 职业能力

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及知识, 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做好本职工作。具有一定的战略制定、分析、决策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开拓与营销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源运营管理、生产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

2.2.3 创新和创业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 掌握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 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具备分析宏微观环境, 寻找、识别市场机会, 开发市场机会, 撰写规范、可行的创业计划书, 并通过资源整合来实施创业计划书, 开创自己的事业, 能够维持新创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能够不断进行创业学习, 实现新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避免新创企业过早倒闭。

2.3 素质结构要求

2.3.1 基本素质

能够理解与把握当前形势政策, 学习与掌握法律基础知识,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乐于奉献, 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运用汉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信息、思想、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 具有一定人文与科学知识, 养成完善的人格;积极参加锻炼, 有健康的体魄, 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承担繁重的各项工作。

2.3.2 心理素质

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挫折, 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爱岗敬业, 任劳任怨, 服从工作安排,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忠诚度;有眼光, 有胸怀, 有胆识。

2.3.3 业务素质

(1) 职业素质。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高超的管理水平, 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魅力、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 善于团结同事, 协调各方关系,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2) 创新创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善于突破常规, 擅长选择新的思路和方法, 迅速高效的解决棘手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善于分析环境, 善于识别市场中的创业机会, 能够通过配置资源, 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勇于承担创业中的各种风险;百折不挠, 能够正确面对创业中的各种压力;善于创业学习, 经验总结, 能够促进新创企业持续成长。

3 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课程体系的架构

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依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课程设置上遵循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由理论转化为应用, 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内在逻辑, 以“公共基础知识→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干知识→专业方向知识→综合实践知识”几大模块的有机组合来设计教学内容, 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 培养学生经营管理、项目开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日常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 构建由公共学习模块与专业学习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公共学习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与通用课程, 是以职业素养、文化与科学素养等培养为教学目标的课程;专业学习模块分为专业基本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是以日常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的课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下图。

公共基础课开设:现代远程学习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高等数学、形式与政策通识课程开设:现代科学技术、国学经典选读、国学经典选读、营养与健康、社交礼仪、个人理财、科学发展与社会变迁、统筹城乡发展概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管理经济学、金融学、物流基础、经济法律基础专业主干课程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策划、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小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创新管理、创业管理专业方向课程开设:创新创业方向、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创业融资与资源配置、创业项目与商业计划书、创业成长、电子商务创业、小微企业创业实务、创业案例采访与编写、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方法与技能。

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创新创业实践、创业之星沙盘模拟训。

构建上述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课程体系可以基本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掌握企业经营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和技能, 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 具备独立创业的能力。

摘要:基于对开放大学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思维的变革性调整与创新创业人才的社会适用性培养需求, 有必要在开放大学开设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 因此构建适合开放大学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课程体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提出了适合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方向) 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开放大学,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于洁, 牛淑珍.基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民办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功 (教育) , 2013 (02) .

[2]李欣茹.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分析_以英国_省略_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5) .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即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渠道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但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实践和经验不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方面缺乏深度认识,呈现出诸多问题,未能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太过于功利化,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利润,比如教学生如何开“公司”、怎么当“老板”。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深入人心的,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不够清楚,正是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的理解。

(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创新创业教师往往由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各系部的辅导员以及各部门行政工作人员兼职讲授,缺乏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教师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能够长期运用创新创业知识教学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少数的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理念及实践指导能力。

(三)课程体系不健全。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人才培养机制的高度去认识。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定位模糊,虽然被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但也仅仅是纳入方案,学科建设规划、质量评价体系都没有与之配套的建立起来,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呈现边缘化趋势,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标准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四)创业实践环节不健全。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各高校对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缺乏与之配套的实践类课程、实训平台和稳定的实践基地。究其原因:一是高校认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一定要上升到创办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高度;二是高校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所需的政策、资金、场所、技术、项目等软硬件的支持。

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从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度出发,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信念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停留在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终极目标的肤浅层面。因此,高校应该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大学生日常学习之中,积极引导,唤醒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健全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性课程,先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塑造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和精神;第二层次,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学会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三层次,设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项目和活动,在其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一是要构建一支有广泛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历、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二是进一步规范教研室制度,创建典型教研室,使教研室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定期实施外出进修和访问学习计划,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交流会。还要建立教师质量保障机制,给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机会,学习企业设置、运作、管理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指导能力。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做到和学校、地区、学生、专业、创业方向相结合。二是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成“苗圃+孵化器”的培育体系,帮助学生从被动应试教育过渡到主动适应创业市场,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三是建设创新实验平台和创业模拟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真实的模拟环境支撑。四是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借助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代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一是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职责分工明确,建立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服务做好后勤保障。二是向学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让他们更加后顾无忧,放心地投入到创业的大浪潮中。三是建立创新创业资助体系,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如设立专项的创新创业保障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利用学生协会组织建立研讨交流平台。四是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机制,采用实时跟踪、全程监控的方式,对学生实行综合评测,做到奖惩有别,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创业热情。五是多空间、多角度的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利用一切现代化网络互联手段,去弘扬创新创业的目的和知识。

作为办学主体的高等院校,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挖掘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主动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与教学活动是一份职责。同时进行教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师资力量改善和服务平台的搭建,充分发挥出高校的主导作用,担当新时代的旗帜,全方位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高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08):449.

[2]张静,马福.基于高等院校责任下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J].创新创业,2016(11):49-53.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篇4

【关键词】创新创业 实践教学 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等问题一次又一次的被新闻网络所报道,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2014更是将这一问题推向了最高峰,网络等媒介以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评价来形容这一年的就业难问题,当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达到十年前的三倍之多,高达750余万人。社会面对如此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业压力成为社会的一大矛盾。然而,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企业劳动力短缺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很多企业出现了用工难、招工难等现象。这些迹象说明,目前培养大学生的方式方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大学生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当前就业难的主要矛盾。显然国家对这一矛盾早已开始关注,并在不断缓解、疏通这一矛盾,教育部明确规定各地高等院校要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这符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等创新型的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在这一方面进行培养,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也正是从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归纳、总结和提升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高等院校转变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解决现阶段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背景下,现阶段高等院校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目标、理念不明确,教材更新速度慢,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教学的方式方法陈旧,实训基础建设投入少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于各高等院校。因此,围绕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等问题,如何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如何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是有待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四十年代就产生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同时美国也成为世界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最为先进和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均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作为专业课程讲授。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在美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英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的国家之一,其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如英国以政府的名义成立了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产业基金,大大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同时英国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平台。经过多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推动了英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英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德国政府也提出了“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熔炉”这一理念,并由教育部门制定了明确的行动指南,为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依据。

整体上看,国外发达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通过国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成熟,也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认同,对未来高等院校如何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尽管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层面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家先后推出了振兴教育行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等教育发展规划,均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清华、北大、人大、武大等高等院校进行了试点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相关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方法。

近十年来,与之相关的科研、学术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论文发表以每年近千篇的速度增长,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可以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等,更是有部分优秀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些对创新创业能力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践教学的发展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内研究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方向与视角不尽相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分层分类研究和体系结构研究两大类。分层分类研究可以理解为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再根据不同层次的专业、年龄、类型、爱好、社会需求等进行分类培养,这样可以根据需求定向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系结构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先建立好培养人才的系统和结构,再将需要培养的人放在体系中进行培养,达到预期的培养目的。其中普遍受到认可的体系结构包括:三结合、三层次、三培养体系,驱动、受动、调控、保障体系,内外一体的开放式体系,四子系统、四平台、四层次体系等,这些体系在不同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1.查找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导致就业供求矛盾的主要根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本、专科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的扩大,毕业生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社会热门专业,众多院校一股脑的新增专业和扩展班级数量,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过于集中,就业时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职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另外一面,企业又存在招工难、用工难的局面,很多企业打出高薪、高福利的待遇却找不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部分企业存在大量用工缺口,这一供求矛盾在新闻、报纸上年年有报到。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中不缺乏高学历、高智商的,但与社会需要的既有较高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比,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是高等院校在教学体制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难与用工难的重要对策。2.促进高等院校改革,加强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经过十几年对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目前我国对学生的培养已经由精英式的教育模式过渡到了大众化的教育模式,高等院校也在向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方向努力。大众化的教育体制更侧重于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普通劳动者和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就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在教育体制改革,顺应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各类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开始逐步建立满足实际需求的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开展校企合作、外聘校外专家、到企业实习等工作。逐渐由原来的重理论轻实践过渡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行的教育模式。逐步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放在教育体系的主体地位上,可见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仅作为解决学生就业难的法宝,更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研究的意义

1.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国家层面,为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矛盾,疏导高等院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将教育资源用在社会实际需求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准确引导高等院校与社会需求对接,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2.缓解就业压力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学校和家庭,如何改变就业的局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就业季顺利与企业对接,提高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就业。

3.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都是怀揣梦想走入社会的,但很多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很难得到应用、无用武之地,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毕业生能够顺利、快速的适应企业,对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视角

现阶段,尽管高等院校比较重视基础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实训教学、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在逐年提升,但总体而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训基地资金投入以及教师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均不成体系,各项研究与应用多集中在个别领域或者局限于某一专业。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的支持和鼓励,这一研究领域逐渐成为热门,许多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都在不断探索,也不乏出现了许多初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提升,研究出符合国内需求的一些新思路、新做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助于国内外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系统的研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符合我国高等院校实际需要的理论方法,并力争提出新的观点和适宜推广的方案。

2.访谈及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等院校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人员进行访谈,找出各方关切的问题,并查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将总结出的问题进行调查,寻找出既符合社会需要,也具有可实际操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方法,并对相关专业学生跟踪研究,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三)研究途径

国家先后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大学生恰恰是最符合也是最需要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群体。高等院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也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具体思路;二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掌握事物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独立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使其具有独立开辟事业的能力。

五、结论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研究创新创业和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的就业环境、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2.[3]李树林.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4]黄成云.数字媒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山东管理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为:jy2015-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篇5

摘要:通过对微时代特征的研究,分析在微时代背景下实施网络营销实践课程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以此为基础,从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理念、主体、内容、形式、考核五个方面构建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该创新体系,促进学生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出更多在网络营销领域有实践精神和创业激情的学生。

关键词:网络营销;微时代;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054-02

微时代是一个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并迅速发展的时代。以微博、微信、微视、微课等为代表的各种应用技术,正不断地改变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信息传播方式,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作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营销学中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应有着与其他课程实践教学不同的体系与方法。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怎样转变传统实践教学思维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网络营销课程内容并应用于实践,已经成为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微时代的特征

“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终端设备,对信息进行实时、互动、高效传播的时代[2]。现今,以微博、微信、微视等为载体的各种应用技术,以其内容简洁、操作便利、信息共享、即时互动等优势,成为当代大学生传递个人观点、关注社会现象的主要工具。一般说来,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播主体的大众性。借助于网络平台,使用者可以有自己的微博、微信。通过粉丝、朋友圈等多向沟通形式,形成一种复杂而密集的多层网络结构。通过这种方式,互不相识的人们也可以建立联系,并针对某一现象或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真正实现了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

2传播方式的即时性。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语言进行实时交流,也可以通过聊天室和一群人进行实时语音对讲。同时,用户可以用关键字搜索,推送信息并进行分组管理与发送,大大方便了信息的获取与交流。

3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以微博、微信、QQ空间、陌陌为代表的、多种备受大学生喜爱的聊天工具的使用,使得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片、表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4传播范围的拓展性。通过“一对多”“多对多”信息传递与交流方式,使得信息传播呈几何级递增,更加具有拓展性。

二、微时代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网络营销教学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展开的一门课程。微时代环境给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现阶段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网络营销实践教学进行深入分析。

优势(Strengths):微时代背景下,传统营销方式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的需求与时代发展。网络营销结合网络传播学、心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学科特点,转向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终端移动平台,OTO、OTM营销模式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随之发生改变的是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内容也由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营销等转向以微博、微信、QQ空间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上来了,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内容,使之能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

劣势(Weakness):网络营销教学体系的构建,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微时代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与方法,从根本上冲击了其教学体系的基础,尤其是在实践教学领域。即便学校购置了昂贵的模拟软件,即便模拟平台能让学生了解一些网络营销的策略与具体实施方法,但是由于软件平台自身的虚拟性、封闭性,无法反映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特征及技术、工具、方法的更新换代,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念。

机会(Opportunity):微时代所带来的多种新教学工具、方法与技术平台,大大丰富了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内容,进一步促进了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新发展,并为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威胁(Threats):微时代给学生带来时效性强、前沿性高、现代感强的巨大信息量的同时,也给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有着极强的信息捕获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还要能熟练掌握、应用网络营销新技术与方法,并能及时、准确地解决C2C、O2O、O2M模式下可能面临的各种营销问题。同时也给学生实践提出了更多的内容,如要求有一定的网络营销理论基础、有一套完整的网络营销知识体系、有一定的网络技术、能够就网络营销的应用性展开实战练习等。

三、微时代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网络营销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试图构建一套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创新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结合微时代特点的、全面的、整体的创新过程,包括实践教学理念、主体、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如图1所示。

1实践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根本。微时代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要取得预期的成果,就要从根本上颠覆重理念、轻实践的思想,树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导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的理念,利用微时代所提供的新技术与方法,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将学生在实验室软件实训与课后创新创业相结合,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灵活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及诚信的创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网络营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2实践教学主体创新。一方面,要给从事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以一定的网络营销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网络营销新工具与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由于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这使得他们有可能接触并体验网络营销最新、最前沿的理论与方法。这就使得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以任课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思想,让这部分学生走上讲台,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心得与体会,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让他们的思想在碰撞中闪出耀眼的光芒。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组建网络营销团队或加入已有的网络营销团队。实践教学主体的改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网络营销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实践教学内容创新。网络营销的实践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对课程理论的重现,还要能适当运用微时代所具有的工具与方法,如微博营销、微信营销、QQ营销、陌陌营销等。这些方法通过多平台支持的移动终端设备,支持多人群聊,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具有细分市场明确、针对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应该融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中。

4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形式服务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创新应该围绕实践教学内容,从企业网站建设、许可E-mail营销、搜索引擎优化、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着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设备与实验室教学资源的融合,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实效性[3]。同时,指导教师还应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全程监控、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的疑问实时解答,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实时评价。

5实践教学考核创新。实践教学考核包含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一方面要考察其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模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要考察教师在实践教学理念、主体、内容、形式方面是否真正贯彻了上述创新思想。对于学生的考核,除了考核学生实验结果外,还要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是否运用了最新的网络营销工具、是否加入了现实生活中网络营销团队并从事营销活动、是否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业活动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实时监控,并加以指导。

总之,针对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我们希望借助于微时代这个利器,提出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即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实践环节,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工具的应用,重视对本科生创新与创业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强调指导实践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实践为主体、教师指导为基础的合力,共同促进微时代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丰富与发展。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篇6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重要载体。创业教育课程是根据创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与方式的总称。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课程类型从课程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从课程属性上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为了更明晰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本文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指由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构成。

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水平,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从不同的学科选择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课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是根据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目标和实施创业教育的需要,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创业教育学科理论知识和创业理论知识而设置的理论性课程,主要由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创业理论知识课程和科技人文知识课程构成。

活动课程是以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种实践活动项目和特定活动凡是组成的一种辅助性的课程形态。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活动课程是根据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市场发展和自己的兴趣及条件,选择不同项目,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类似创业活动的方式,获取直接经验,感知创业规律,把握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综和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创业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出色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课程,主要由创业教育集体活动课程、专题活动课程和项目活动课程构成。

环境课程(又称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非学术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环境课程是根据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目标,以凸现创业教育为主旨,以营造浓郁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为目的的课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环境课程,具体表现为以创业教育为理念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文化建设,以鼓励学生创业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保证学生创业的制度文化建设,以引领学生创业的行为文化建设。

创业实践课程是指为了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参与现实的创业经营管理工作,多方面训练学生,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创业个性的课程。主要分为模拟创业实验和创业实践两类。

一、吉林大学创业教育课程

在创业精神培养方面,吉林大学会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公司的CEO,如一汽大众、丰田、本田、宝洁等著名公司的高层人士在校内进行有关创业方面的讲座。这些名企的创业企业家所带来的创业理念、创业过程,不仅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意识,而且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参照。从每年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人数及参赛队伍的人员构成就可以看出,吉林大学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吉林大学自1999年开始至今已经参加了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其不同年份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的人数是逐年上升的;另外,每一个队伍的人员构成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最初的只有2-3位同学,到现在一个队伍平均都有6-7人左右,而且,队伍中一般都有非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吉林大学也已设置了相当数量的创业教育课程,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量经济、金融学、旅游管理、物流工程”等等。吉林大学正是有了大面积的创业大赛的参加和创业课程的开设,使得学校学生不仅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创业心理品质的造就方面也有很大的促动作用。附:吉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部分课程设置:

吉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部分课程设置

二、清华大学创业教育课程

经济管理学院于1997年最早在MBA培养计划中开设创新与创业方向,是仅有的两所以创业为培养目标招收研究生的学校。创业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创业融资等课程最早做作为选修课出现在个别高校的MBA课程表上,创业的含义还是指企业内部的创业,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经营渠道的突破和创新,而不是从无到有完全意义的创办新企业。

清华大学把创业教育课程明确列入了人才培养方案,而且是开设通识类创业课程最多的学校。2006年清华大学出台了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方案,将原10个文化素质教育课组重新整合为8个课组,并重点建设一批核心课程,自2006级本科生开始,要求理工科各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前在8个课程组中修满13学分,且其中必须包含2门核心课程,“创业管理、KAB大学生创业基础、技术创新管理、高技术公司创业与成长探析”等四门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2007年7月1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6门文化素质核心课明细,这4门课程没有一门属于核心课程,这说明选修创业课程仍是本着自愿的原则。

三、某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

总课时36课时另安排2课时机动,合计38课时 教学安排说明

1、模块四中成立和注册公司可以作为课业课后进行。

2、模块六中制作活动可以作为课业课后进行。

3、模块模拟可以提前进行,布置学员课后准备并编制商业计划书。

4、拍卖活动和销售活动的时间可以适当调整。

四、凯斯西储大学(CasewestemReserveduniversity)创业教育课程

其创业课程包括:创业型战略(所有商学院学生必读)、新事业融资、新企业创建、创业研讨;新企业开发、创业贺个体财务创造、管理家族企业、管理新成长型企业、创业高级管理、国际创业、创业型战略、新企业创建(所有专业必修)、内部创业一一公司创业、创业融资、科技型创业、创业营销、创业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美国大学本科阶段进行的是第一层次创业教育。绝大多数都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领域的主辅修课程,其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创业型战略、新企业创建和风险投资。其他课程主题多样:如管理成长型组织或国际化创业等。在一些大学,创业课程是所有管理或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

VesPer和Gartner对941所大学商学院的院长进行问卷调研,结果发现,在那些开设创业教育项目或创业课程的大学中,给本科生开设最多的前10名相关课程依次是:

1.创业或创建新企业(Entrepreneurshipor starting new firms)2.小企业管理(Small business managment)3.创业咨询(Venture Consulting)4.创建和运营新企业(Starting and running a new firm)5.如何写创业计划书(VenturePlan writing)6.创业财务(Entrepreneudal finanee)7.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Entrepreneurship fornon一business majors)8.家族企业(Family business)9.创业机会的识别(Venture opportunity finding and screening)10.创业营销(Ventore marketing)给研究生(MBA)开设最多的前10名相关课程依次是: 1.创业或创建新企业(Entrepreneurship or starting new firms)2.小企业管理(Small busines smanagement)3.创业咨询(Venture Consulting)4.如何写创业计划书(Venture Plan writing)5.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6.创新评价(Innovation evaluation)7.创建和运营新企业(Starting and running a new firm)8.公司创业(Coporat eventoring)9.创业营销(Venture marketing)10.家族企业(Family business)

五、阿德莱德工气FE学院创业教育课程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工气FE学院的《小企业创业》的课程体系即采用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为大学生抓住小企业创业机遇,成功地开创、经营、管理、评估小企业打下基础,该课程体系将创建小企业所需的知识进行归类、整合,共设计了六个模块,包括小企业管理技能、小企业的建立计划、小企业的建立、小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小企业的评估、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六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图:阿德莱德FE学院《小企业创业》课程体系

这六个模块环环相扣,对小企业创业的重点方面和主要环节做了扎实和细致的安排。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各模块的讲授顺序可根据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有不同的安排,大致有三种排序方式。若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可从模块1至模块6按顺序进行。首先培训企业家的基木管理技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与企业管理者素质要求的对比,结合市场需求状况制订个人发展方案。在大学生获得管理技能后,再学习怎样制定企业的建立计划。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大学生能够选择适宜时机创立适合自己的小企业,制订创立小企业的计划,并科学地进行可行性评估。下一步就是学习企业建立的具体程序、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要掌握的知识。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大学生能够制订销售管理计划,掌握销售实施步骤和调节措施,掌握管理和控制产品产量和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掌握财务管理程序和方法,熟悉小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和方一法。接下来,进一步学习企业的评估。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大学生能够评价小企业重要经济寸旨标的完成情况,并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企业今后发展计划。然后,进行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要求大学生能够在实践或案例分折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能有效地确定信息资源和收

集信息;能按标准格式起草创业报告。若是更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则可将模块l放在模块2至模块4学习当中一起进行培训。也可将模块1放至模块5和模块6之间。

阿德莱德TAFE学院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其一,在一定程度上此课程体系不仅能够提供广泛的小企业管理技能,还可以侧重于某些具体工业、职业和小企业的内容,使之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其二,此课程体系着重于实际演示和模具的应用,现场参观、与企业经营者会谈、听小企业经营教育专家讲座(或与之讨论)等都是课程传授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广泛地采用音像教材、案例分析、研究活动、小组讨论、个人评议、个别讲授(或商讨)、角色扮演、具体的行业模拟联系。其三,该课程体系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大学生也可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可以进行自学,课程完全突破了时空限制。其四,该课程的不同模块可以按不同的顺序进行组合,可按学生的需求选择最佳的授课顺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南洋理工大学创业教育课程

新加坡的创业教育采取文凭教育的模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创业教育就定位在专业教育的范畴。学校开办专业的文凭课程—科技创业和创新课程(TIP: Teehno一prelleurship&In,lovationprogranl)。他们每年在应届毕业生中有创业志向的在读生中招考生源,收取学费。课程为期16周,由南大和华盛顿大学合办。学员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南大接受为期10周的密集式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包括《创业和商业计划》、《新企业市场营销》、《新企业金融》、《知识产权和技术管理》等10门课程和团队拓展训练。教学师资聘任创业教育学的专家、企业家、咨询顾问、知识产权律师、风险投资商、商业领袖、新加坡政府经贸部门的高官等,教学方式以开放式研讨体验学习为主。第二阶段赴美留学6周,学员要到斯坦福大学参加系列研讨会,走访硅谷著名企业和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学习实战经验,随后在华盛顿大学学习5周学会学以致用。合格学员将获得南大和华盛顿大学联合颁发的研究生文凭。

七、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其宗旨是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它通过创新性教学计划、外延拓展计划以及学术研究来支撑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为本科学生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其必修课程有:《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和创业企业融资》;选修课程有:《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的创业》、《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和税务》、《管理收购(MBO和MBI)》、《创业家营销》、《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创业领域专题》(属实践性课程,主要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创业教育的课题研究)等。不少课程极富特色,如《新生管理体验》课程,新生班级被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各组制定出创业计划,学校提供每小组最多3000美元的原始资本创办并经营新公司,公司在学年结束时清算,超过原始资本的利润成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办慈善事业的基金。到目前为止,每个学生小组年末都有赢利。

八、哈佛大学创业教育课程

哈佛商学院将创业精神定义为“追求超越现有资源控制下的机会的行为”。他们认为,创业精神隐含着一种创新行为,而不是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或个人的特质表现。哈佛商学院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创业财务》、《创业管理》、《创业营销》、《专业服务公司》、《小企业的经营与成长》、《创业精神、创造性与组织》、《风险投资与个人股权》、《开创新企业》等课程。

哈佛商学院的优势在于针对创业管理建立完整的资料和案例库,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唯一为创业管理与创业教育研究发行期刊的院校。哈佛商学院非常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塑造和培养,如在《开创新企业》这门课中,着重探讨设立新公司所需要的技能技巧以及新企业发展的知识。学生们组成小组,由创意概念展开,进而完成一个设立新公司所需要的完整经营计划,并对计划付诸实施。通过这一完整过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创业理论,也能学到具体的创业技能技巧,并能实践具体的创业行动规划。在《小企业的经营与成长》课程中则采用小组的个案教学法,个案由校友们在社会实践或工作中遭遇反馈而写成,重点探讨小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怎样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压力、如何拟定影响竞争优势的关键策略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危机处理等,从而使学生在苛刻的资源限制与不确定环境下追求创业机会,从容应对企业成长的挑战,有效回收创业成果。

九、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

和哈佛商学院相比,斯坦福商学院在强调实际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强调对经济、金融、市场运转等理论的长期研究,研究成果比其它商学院更多一些。斯坦福学院共开设17门创业教育的课程,除了提供许多有关创业财务筹资的课程外,他们也非常重视创业战略以及创业环境的研究,尤其是对创业过程中各阶段、各层面的策略与操作议题,以及产学合作、产业网络等环境方面的议题比其它院校更为重视。主要课程有:《投资管理与创业财务》、《环境创业精神》、《新兴国家中的创业家与投资环境》、《创业精神一创办新企业》、《创业精神与风险投资》、《营销与生产一体化设计》、《成长企业的管理》、《创业机会评估》、《创业战略》、《创业与社会发展》、《信息处理产业的战略制定与实施》、《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等。

作为著名的理工大学,斯坦福商学院非常注重应用导向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创业教育从创业者而非投资者的角度来规划创业个案,学生必须学会评估创业机会,并且结合个人能力、专业特长以及面对的外部环境,来采取具体的创业行动。比如,在课程设计上采取团队教学与两段式教学方式,由商学院与工学院的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激发创意并设计产品,进而在实验室开展创业活动。

十、南非罗德大学创业教育课程

南非罗德大学(Rhodes Uninersity)管理系创业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创业实践教学教学生创业。它包括三个模块,模块1-商务基础(2个月),包括四个子模块(导论、动因和商务环境;个体特征和自我评级;思想激发和项目过滤;商务计划准备)。模块2被称为Alpha Project(6个月),包括去实际的经营和管理一个小公司。模块3包括商业的职能领域并与模块2并行。在每周的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都会指导学生反思从小企业力得到的经验。每周邀请一个企业家来给他们分享经验,实际经验和角色模式是学习创业的主要工具。在Alpha Project项目中,学校为学生在6个月中开办和管理的企业提供1200美元以内的贷款。课程结束时以9%的利率返还。

CEFE课程评估体系

尽管CEFE课程很少给学生打分,该学校决定采用一种符合教育部要求的适合方式进行评估。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篇7

关键词:课程体系,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专业教育

一、引言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激发大众智慧和创造力的响亮口号,在国内高等院校中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教育部在2010年3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因此高校要开展教学改革,必须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计划,构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民办高校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但他们的思维活跃,因此,将电类专业枯燥难懂的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形成崭新的课程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使学生不再被动的为了及格、毕业而学习,而是主动地为了更好的创新创业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获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融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1.在少数国外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美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947年,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教授第一次开设了《创业企业管理》课。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创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澳大利亚是以开办小型企业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结构特色。新加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模式是文凭教育,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总体来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可实践性,课堂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注重与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在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中,鼓励各大高校要对所有在校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同时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清华大学于1998年举办的全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此后,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将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向高潮。2002年4月,教育部批准9所高校作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试点。2010年5月,教育部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课程教育为核心、以竞赛和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建设创业基地为目标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尝试的阶段,虽然开展了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活动和创业项目,但依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大部分高校只简单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创业基础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和组织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规范,且大部分都是脱离了专业课程体系的独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满足国家“全程化指导”的要求。

四、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融的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最大差异是办学体制不同、经费来源不同,民办学校学生基础差,但思想活跃,多数学生除了希望取得学位,也想获得开展工作的实际技能,以便毕业后能迅速开展创业活动。因此,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此我们将创新创业理念深度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积极探索构建民办高校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确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加深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建设适合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作为最终目标,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整课程体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型民办高校。

2.建立全覆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全覆盖”指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分层次”指针对不同创业意向的学生分别开展创业基础性教育、针对性强的创业课程、更高层次更加专业化的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各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开设基础的创业课、学科专业基础课、高级创业课程。

3.构建跨学科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点,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民办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但要深度优化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还要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整合性不是简单拼凑各学科课程,而是整合成一个相互支撑的课程群;综合性是指综合其他课程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实用性是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想和理论转化为实践。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过程,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整合校内所有可用资源,只是依靠团委的组织和就业指导中心的简单指导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通过组建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依托相关学院的创新创业资源,推动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引导学生全面接受创新创业课程。

5.建立规范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从教师、学生、课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研究。针对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评教系统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将课堂表现、课题答辩、成果展示、计划书写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针对课程从政府、中介机构、学者等不同评价主体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公开公正的评价。

6.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邀请企业家、创业者和管理者到高校开展创业、管理讲座,参与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活动,制定对应的奖励办法,并且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创业素质;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时刻关注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动态,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五、结语

根据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民办高校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在尊重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全程性、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增强创新创业技能,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提高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4,(06):86-90.

[2]韩琪瑫.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为例[D].河北大学,2013.

[3]郑瑞伦,翟晓川,唐靖云,秦忠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9):142-147.

[4]黄兆信.赵国靖.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9-53.

[5]刘带.陈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34(9):180-182.

[6]林虹.毛薇薇.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2015,(15):5-7.

[7]雷园园.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2015,(8):30-32.

[8]鞠志宇.陈新华.贾晓红.吴长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74-76.

[9]林雪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国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5):52-54,59.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公民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所以,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愈发明显。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因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便成为提升全民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举措。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创新创业会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其课程体系质量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因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及国家战略规划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的简单累加,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而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未来自我价值实现途径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教育活动,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创新思维开发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战略规划: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以及前沿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指导方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重要依据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高水平的劳动群体,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最主要的人力基础,是劳动力群体中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就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言,人才需求主要有四类:技能型人才、 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社会对这四种人才其社会功能不同,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也不尽相同。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学院坚持以创业的态度打造精品课程体系;以创新的精神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项目转化相结合。即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专业技术创新的机电创业学院,构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通识教育和专业创意课程,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训教育,通过指导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论证创新项目的实效;针对正在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名师指导和转化支持,确保创业的良性运转,最终实现盈利。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的具体目标:(1)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建设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联动机制。(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基于慕课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即部分通识课程通过线上学习,部分专业技术课在线下教师授课中贯穿学习。(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建设符合慕课理念的数字创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科学管理与数据统计,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机制与方法,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4)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校级师资培训交流的集训平台,通过创业导师培训,培养年轻教师,建成具有专业资质的师资力量。(5)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6)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肥厚土壤。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一)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计划和课程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实践和内容,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校园环境和班级文化、学校人文管理和创业制度,学生创业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所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对学生的知识、信念、意志、行业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显性课程的表现形式:(1)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通识课程除了一般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相适应的会计学、法律法规、管理学、人文道德修养等课程外,还需要针对全体学生增设创新思维训练、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通识课程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对通识课程的系统学习,基本达到具有从事本专业方面工作的人文科学素质,打牢经济、法律、环境和伦理等知识基础,使学生具备应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素养。(2)专业或技术课程。创新创业专业技术课是指从某个具体的专来学科出发,设置开发符合学科特点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此类专业技术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项目研发课程、创业管理等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的学习专业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在该专业领域从事项目开发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专业人才打下扎实的研发或技术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3)技能实训课程。我们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是指以临摹学习、仿真实训、创业比赛、科技研发等创新创业相互促进为指导思想,以技能实训课程为载体,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多样化教学、多样化训练、多渠道实践为手段,能够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个性化发展的系列课程。技能实训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创新创业技能实训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总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将顺应大势,整合学校资源,通过“引入+自建”的模式从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到项目成果转化,建设成一个围绕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服务逐层递进的创业学院体系。

参考文献:

[1] 梅俊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J].职教论坛,2012(17):4-5

上一篇:电气试验技术总结下一篇:旗蒙医药研究所发展民族医药事业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