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高校调查

2024-07-13

创新创业高校调查(精选8篇)

创新创业高校调查 篇1

课题名称:关于代课教师生活状况以及被辞退后的再就业问题的调查 指导教师:焦若水老师

研究小组成员:王赞、林同庆、陈涛、牛国梁

活动时间:2010/8/10-2010/8/20

一、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二、调查对象:代课教师群体,包括仍在代课的教师和被辞退的教师。重点放在被辞退的代课教师上。每人至少调查四位代课教师。

三、调查内容与工具

调查工具:问卷准备、访谈卡片,调查内容:代课教师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再就业问题(包括劳动技能培训,大体的就业方向等)

调查手段:照相机、摄像机

四、调查人员要求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情切热情

3、工作热情负责

4、具有谈话氛围的能力

五、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1、本调查以访谈法为主,具体实施如下:调查者在各自所属地域对调查对象上门进行调查(应提前预约,并说明来意),调查者在进入调查对象家中后,需说明此次调查不会对其以后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为提高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得到真实详尽的数据,可赠送一定的礼品)。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要耐心,不可催促,合理提出问题,控制谈话氛围,也可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访问。

2.、以问卷法为辅助调查,具体实施如下:由于调查形式的不同,对调查者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发放问卷前,调查者要做出充分准备,列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做出多份问卷进行发放。(发放对象可以是调查对象的家属,邻居等)

六、调查程序

调查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7/1-7/10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8/10-8/203、研究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8/20-8/254、总结阶段: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并进行评估。8/25-8/30

附录:(仅供参考)

一、访谈时可问问题建议

1、代课教师工作时的工资水平,消费状况;

2、代课教师的生活状况,家庭的财务情况,子女的教育问题;

3、在别人眼中代课教师的形象;

4、代课教师目前的生活经济来源;

5、代课教师对以后工作的打算

二、问卷的基本设计

亲爱的朋友: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这份问卷为了了解代课教师的生活状况以及被辞退后的再就业问题,本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请您真实认真地回答下面的问题。谢谢您的合作!

1.请问您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

A300元以下 B300——500元 C500——1000元 D1000以上

2.您的目前的收入来源于哪()

A配偶所赚 B自己打工赚的 C两者皆有 D其他来源(如亲友资助)

3.您的主要消费支出()(可多选)

A日常生活 B子女学习C亲属身体健康 D其他

4,您在被辞退时政府发放补贴为

A1000以下B1000-5000 C5000-10000D10000以上

5.您有手机没()

A有 B没有

6.您家每月除生活费外额外支出为多少()(包括手机费,服装费等)A200以下 B200-500 C500以上

7.您对未来工作的来源()

A自己去找 B政府安排 C朋友介绍 D其他来源

8.每年用于人情的有多少钱()

A500元以下 B500——1000元 C1000元以上

9.子女目前学历()

A专科以下 B本科 C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10.每月给予子女生活费为多少()

A500以下B500以上 C子女已工作

创新创业高校调查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21世纪是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的时代, 而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地, 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 (具备创新的意识与精神以及创业的能力) 的历史使命。高校如何与形势发展相适应, 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分析

(一) 提出背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即着力于实施基础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项目探讨, 然而即使这样, 我国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创业的比例仍较低。调查发现, 我国创业者人群中大学学历者占比为3.7%,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这一数字可达到20%~30%。由此可见,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完善, 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分析。“创业教育”指的是提升创业能力与基本素质的教育, 通过创业教育的实施以期促使学生获得创业实践所需心理品质、能力与知识。在世界高等教育第一次会议上就有人提出, 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应是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的培养, 从而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并不只是一个求职者, 而是可以创造工作岗位的人。创新能力指的是借助理论与知识实现创新、收获创新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 其表现形式为发现和发明, 属于人创造性的外化显示。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创造性思维, 还包括创造性实践的能力, 其内容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与创新思维等。而创业能力指的是, 在创新活动之中借助个性品质的力量, 根据自身已有经验与知识将问题以新颖方法加以解决, 生产出有价值的新方案、新方法、新成果、新设想的能力。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就要保证人才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收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献身精神、洞察能力、探究与实现项目能力等。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 从企业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企业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各异。有的企业愿意到高校去授课, 有的不愿意去给大学生讲理论;有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当选择启动资金少的, 有的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选择与专业相结合的;有的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困难的环节是资金问题, 有的认为最困难的环节是项目创意构思等。

(二) 从高校老师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老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也是持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的老师都支持大学生自己创业, 有少部分老师不支持大学生创业;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邀请企业一线工作者承担创业课程授课, 有的老师认为应该由专业课程讲师承担创业课程授课;有的老师认为学校应该建设大学科技园区, 为大学生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 有的老师认为应向大学生提供配套资金支持, 有的老师认为应该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渠道、技术指导、政策指导等。

(三) 从大学生自身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大学生没毕业就持有创业的想法并付诸了行动, 有的大学生压根就没有过自己创业的野心;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困难的是没有足够的资金, 有的大学生认为最困难的是对市场前景不了解;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学校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 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短视化、简单化及功利化等不足, 目前的教育观念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财富、获得利润, 而并不结合专业教育, 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及意识, 仅仅是培养学生成为低层面创业人员, 以致现行教育不能有效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取意识。

(二) 教育模式相对落后。现阶段,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是将课堂教学作为主导, 实施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技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 很多时候课堂仍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 很少会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展开教学, 且学校并未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业实践机会, 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和延续。

(三)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现阶段, 我国大学很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是理论性教学专家, 其理论知识十分丰富, 然而相关的创新创业经验并不丰富, 且部分教师有权威思想, 这些对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而言并无利处。

(四) 创新创业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高校的教育体系还停留在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忽略了创业能力的实务教育理念。另一方面, 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体系, 尤其是政府的创业支持, 都有待进一步优化, 不能仍停留在口头倡导阶段。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义

(一) 可对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对就业压力加以缓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到人才市场之中, 若只从大学毕业生方面进行分析, 就可看出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极大。同时, 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减员增效政策正逐步落实, 相关部门接收大学毕业生的能力降低, 而国有企业及其他单位近年来均在实施产业优化充足及产业结构调整, 也难以提供充足的岗位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故而在学校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指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之中,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上迎接挑战的能力, 且也可促使社会就业压力大大缓解。

(二) 可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素质。开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大学生发展的自我需求。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不仅需要德智体美均衡、全面发展, 同时还应具备创造精神、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这些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创业教育的实施。未来社会人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因此为促进学生日后在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在校期间就应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其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与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就业能力等密不可分。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可增强学生的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与创业能力, 鼓励学生对自我基本素质提高给予重视, 从而促使其就业竞争力大大提高。

(三) 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及发展的相应需求。现阶段来看, 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主要是社会上人才供应比实际需求大的后果, 然而其在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模式还存在一定缺陷。我国高校在传授知识时, 多是通过应试教育模式实现。而创新教育是基于素质教育创建的人才培养方式, 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需具备专业知识, 同时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经验, 在遇到问题时可作出正确抉择与选择, 同时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组织能力。因此, 高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不断实施自我改革。

(四) 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相符。一个民族想要进步, 就离不开创新。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与经济的竞争, 同时更是教育与科技的竞争, 从根本上来说, 是高素质人才的激烈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高校肩负着培养基础牢固、创新意识强、可对未来社会发展、挑战有效应对的人才的重任。在高校创新体系建设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基础内容与关键环节, 其对国家建立创新系统有推动作用, 对创新性国家的建立十分有利。

五、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 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实践需在理念指导下实施, 科学、新型创新及创业教育工作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高校应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的培养给予关注, 不仅是在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中, 还是在相关课程设计中, 均需注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其中, 特别是要注重渗透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理念, 并展开科学规划, 细致分析, 让创新教育真正根植于高等教育教学,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学文化氛围。

(二) 落实科学化的创新模式的培养。高校创新教育模式这一培养方式更加个性化、科学化, 不仅要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在教授专业知识时, 鼓励学生尝试创新,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 要对类别不同、领域不同高校间差异性有清醒认知, 促使各高校优势与特色充分发挥, 以此构建有高校格式的教育模式。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专家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教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并非是简单对理论知识加以传授, 而是像思想家或科学家那样, 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集于一体。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力组建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师资队伍, 这其中的成员不仅应包含科研人员、高校教师, 同时还应包括创业投资家、成功企业家、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人员等。同时, 还应对实训师资展开培训, 促进创业教育师资质量不断提高。

(四) 各界通力合作, 研究和论证合理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学生学校学习各方面, 不可与专业教育、知识教育脱离单独进行, 应对课程体系加以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 将过于陈旧的知识及时删除, 并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前沿知识融入其中, 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学习中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同时优良的社会环境体系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极为重要, 包括健全的创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体系的形成。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 各高校要充分落实政府的政策, 根据高校的自身优势,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应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促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静, 陈树辉, 唐恩思.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实践研究[J].社会从横 (新理论版) , 2013, 2 (3) :50~54

[2]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262~265

[3]朱桢卫.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2 (2) :4~5

[4]黄兆信, 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 2013, 12 (4) :13~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 调查 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開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成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

一、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常州科教城在校学生。共收到有效样本437份,主要发现:

1.大多数受访者对创新创业不很了解(“大致了解”43%,“ 不太清楚”55)。

2.半数受访者(50%)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叫创业,这就比较符合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超过半数的(55%)受访者有过创业的打算,且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为最佳创业时间。

4.几乎所有受访者(99%)都具有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如果创业失败几乎没有人选择放弃,选择放弃者仅仅只占其中的 ,失败后一些人(14%)会选择“筹集资金,努力二次创业”,还有一部分人(40%)会选择“等待时机,积累经验”。

5.更多的受访者能通过创业“使自己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可以做老板”、“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6.绝大多数受访者(83%)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联系并不紧密(“有关系但关系不大”71% “完全没关系”12% )。

7.很多受访者(63%)对我校创新创业工程不很了解(“不太清楚”51% “完全不知道”22% )。

8.大多数同学比较希望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可以“组织同学去创业基地实地考察”、“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以及“设立大学生创业启动项目”。

同时我们也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想法进行了调查。

首先,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2%的受访者对创新创业十分清楚,43%的受访者对创新创业大致了解,但仍有55%的受访者对创新创业不太了解。其次,对创业的理解上,半数受访者认为开创一份事业就叫创业,近三成受访者认为创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叫做创业,而一成受访者认为开发一些前沿的科技项目叫做创业,还有一成受访者对创业不够了解。在问及创业方向时,近半数的受访者创业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超过三成受访者则会选择启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较低的领域;有近两成受访者会选择与自己所专业相关的领域;只有少数受访者会受潮流影响,从而选择当今热门领域。当问到自己创业有什么计划时,很多同学都认为在毕业工作后一段时间进行创业,因为,在社会上已经进行一些历练,并且也有了自己的人脉、资金、经验,这样,比在大学内创业更容易成功;很多同学选择创业是因为创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历练自己,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问及学校的相关服务与政策,有大多数同学对学校的创业政策不大清楚,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应加大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让同学们对于创业也有初步的了解。也有很多同学希望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多做些举措,让同学们明白,想要创业要从哪方面入手,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在创业的热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多同学热衷于让学校组织去创业基地考察和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二、对策和建议

1.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因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创业做准备。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彰显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因此高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很重要,应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从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业经验。目前我校举办的创业大赛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提升自主创业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参与面小,导致这些创业大赛没有太大影响。在创业大赛之前应加大宣传力度。

4、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自有储蓄少,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之一,可以设立创业专项基金,让学生立项、申请,弥补为其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艳等.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6(4).

[2]鲍志伦.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

创业创新 问卷调查设计与总结 篇4

通过对周围5名同学的问卷调查以及自己的深度思考,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和周围同学对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不同想法与提升需求,总结如下:

首先,我自己对于创新、创造、创业是非常的向往,我非常欣赏那些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成功创业的人。但是,我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比较普通,在一些生活小事上我可以灵活思考,但是在学业、创业等大方面,一直没有灵感迸发。所以对于创业,我也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我很希望能有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而选修这门课程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课程教育。我认为培养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思维,一个是能力。思维培养比较困难,应该从小就锻炼,比如让学生进行联想写作,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尽量多的想出各种解决办法等。能力培养应该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懂得了基础知识,才能谈创新与创造。而创业能力,我觉得应该让同学们真正地去接触社会,了解市场需求,切不可空谈创业。

然后我了解了周围5名同学的想法,5人都没有创业的想法,原因一是没有好的点子,二是缺乏启动资金,三是不了解现在市场创业需要什么,自己该做什么。对于创新、创造能力,一人表示无所谓,其他四人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对于提升能力的途径,大家都没有具体的方法,其中三人认为只是课堂教育作用很小,应该多进行实践教育,其他两人认为实践课程实施起来难度大,成功率不高。而大家总体对于创新、创造、创业的想法并不清晰,很模糊。

附:

问卷

——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与需求调查

1、你是在校_____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对于自己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怎么看?

A、很强B、比较强C、一般D、基本没有E、没想法,不知道

3、你有创业的想法吗?

A、有B、没有

4、你有参加过创新、创造、创业类型的课程吗?

A、有B、没有

5、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开设专门培养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课程?

A、是B、否C、无所谓

6、你有参加过学校的创新、创造、创业类活动吗?

A、有B、没有

7、参加这类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怎样的方法更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高校调查 篇5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现如今,我国不断走向转型化进程,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大学生群体仍旧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这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在初期就以夭折。伴随着社会创业浪潮的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于是我们调查小组在本校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关于我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程度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不高。了解一点的占总数的66%,基本了解的占14.91%,非常了解占1.99%,完全不了解的占17.1%。另外,我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中,认为创新创业是创办一个公司或企业的占48%,开创一个项目专利的占29%,开发一项新型科技的占5.57%,其他形式占16.9%。

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对创新创业几乎都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且了解层面仍旧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创业模式上。

关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

在问到是否进行过创业实践时,56%的同学表示对创业有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始,30%的同学表示不会选择创业,只有13%已经开始创业。从数据来看,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良好,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秉持着积极的态度。但有过半的同学只是有创业的想法,却不知道怎么开始。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经验缺乏,没有老师指导、创业方向不明确等各种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这些主客观因素往往使得学生们觉得创业困难,并且无从下手,以至于到最后通常会选择放弃创业。

关于我校大学生希望官方能提供的条件

数据表明,受调查人群中认为目前创业形势十分严峻的人占14.71%,认为比较困难的占42.15%,而认为一般、较有希望和成功性很高的分别占25.84%、16.5%和0.8%。

接近一半的学生觉得现在创新创业比较困难,在其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中:认为需要有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人占44.73%;认为创业需要经验以及人脉的占59.44%;认为创新创业要有兴趣和欲望的占61.63%;认为家庭条件能够支持创业的占42.54%;认为需要所选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占48.71%;认为拥有承担风险的心态的人占41.15%;认为创业受现如今社会就业形势影响的占18.69%;以及自身需要拥有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占23.66%。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自身的经验和人脉。与此同时,在创业的最佳时机的调查选项中,认为“只要有想法,任何时候都适合创业”的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占47.12%。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见,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其创新思维,引导其多往该方面思考和策划,提出自己的想法,显得尤为重要。

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1) 大部分我校学生对当今社会创新创业认识不够深刻,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创业模式。

2) 对创业所需的客观条件准备不够充分,导致众多创业夭折在创业初期。

3) 创业的领域较少涉及当今新型热门领域,多数涉及餐饮,摄影,电器维修的行业。

对策方案

学生:

1) 需要充分了解当今创新创业的概念和含义,开拓思维,打破传统。

2) 在创业之前做好想对充足的准备,协调好自身学业和创业之间的平衡。

3) 在创业前,确定好创业方向。

4) 充分利用好学校、政府所提供的资源。

校方:

1)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举办相关的创新创业的讲座、比赛和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们的激情。

2) 因材施教,在不同学院开设专业对口的创业课程。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论文 篇6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及意义

1.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首要问题是要面向全社会培育创新精神,使创新创业精神渗透于整个社会行业之中。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并且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培养创新精神,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及造就大量符合要求的人才都必须通过教育的途径或方式,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来完成。

2.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实际上就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型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大众化背景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3.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更加的关注自我发展、更加向往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创新创业所要求的个体素质、个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恰恰与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个性、发挥自主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想法相吻合,创新创业不仅激发起他们内在的热情更是他们所树立的人生目标之一。这就要求高校要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唤起他们的创新创业欲望,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于指导,开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二、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校管理者及大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高校管理者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正确认识往往能形成推进高校创新创业的动力与导向。但就大多数管理者而言,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只是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提升学校就业率,减缓学校就业指标带来的压力,并没有深入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未能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磨炼意志等功能;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局限了一些大学生的视野,导致他们一味地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给他们带来的金钱效益,而忽略了其对人的优良品格、综合素质等品质塑造功能。第二,高校对创新创业功能定位不明确。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上出现了两种误区。一种是认为教会学生成功创办企业或者公司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实际上,创办企业或公司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高校一旦把创办企业与公司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那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途径上都会有所偏差,最终只会人为地窄化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扭曲创业教育的本质。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即开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类似于“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中心、创办创业园或孵化器等”。一些浮于表层的创新创业行为“容易忽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容易把创新与创造平庸化为单纯的技巧和操作”,难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故这种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不但难以长久持续而且收不到预期偶的效果。

2.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乏。第一,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师资相对缺乏,数量与质量方面都要提高与加强。主要是因为这门课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过多可借鉴的经验,再加上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不仅实践性极强而且要满足多学科结构,而大多数老师本身缺乏创新创业的经历,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过于理论化、学术化,不仅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更难以符合创新创业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导致其难以胜任角色。同时,创新创业课程毕竟不是学生的专业课程,在学时的分配上要少于专业课程,学时的多少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也使老师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第二,教材内容陈旧,缺乏优质教材。大部分高校一是为开展课程而开展课程,对创新创业教材选购随意。二是对教材内容不把关,许多内容陈旧、与时代、市场环境及大学生自身特点不符合的教材仍旧被采用。第三,资金、场地、设施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条件,场地与设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与载体。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因为普遍缺乏基础性的实施机构,因而很难获得专项资金与工作场地。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职业教育相脱节。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完全被纳入教学,相反甚至大都远离第一课堂和专业教学。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上,创新创业教育不但并没有完全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中,而且与专、职业教育相脱节,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由于一旦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其涉及面非常之广,并且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由于关系到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调整,过多的增加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几乎无法实现,因而许多学校创新创业课程过少有些甚至未开展。少数学校虽然将其纳入教学,但并未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的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中,因而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地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科学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及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机构对受雇者的要求普遍升高,扎实的专业功底只是用人单位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的标准之一,而创新、冒险精神、工作能力、人际交往、组织沟通及管理能力越来越被用人机构所重视。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人际关系相处技巧,团队精神、管理能力、耐挫折抗打击能力欠佳,最终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大众学生具有普遍性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引领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创新创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培养,最终形成创业品质,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必须是具有非功利色彩的,教育的内容不是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岗位职业培训为内涵,以发财致富为目的的,而是向学生解释创新创业教育规律,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培养首创精神,最终形成终身受益的品格。

(二)创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1.渗透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必须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才能完成形成。而在融合的过程中突出导向,在渗透的过程中体现要求,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倡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进行创新和创业。

2.课程保障,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职业知识,它主要是针对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都是通过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二是经营管理知识,这类知识往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是创新创业能否最终成功的保障;三是综合性知识,综合性知识包含与创新创业活动有关的包含人际交往、市场风险预测等其他知识。

3.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整个创业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在创业活动中有无创意往往决定整个创业事业的成败;二是策划能力。策划能力是对整个创业事业布局的整体性规划能力,出色的策划能力能对创业行为有一个“鸟瞻式”的总体把控;三是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创业活动的“润滑剂”,它能使整个实践活动进行的更加顺畅;四是组织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快速的聚集集体智慧,凝聚团队精神,使创业活动高效率、稳健的运作。

4.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交流。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建立工作室,完成小型企业的设计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创业达人”“创新之星”“草根创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调动创业激情,交流创业体会,借助互联网力量通过校园微信、微博、论坛等形式传播正能量、弘扬创新和创业精神。

(三)构建“两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上要把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专业目标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二是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例如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其他课程有机结合,并且积极与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交流沟通,根据教育需要开发一系列课程;三是在教学实施上,要把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实践规律。

创新创业高校调查 篇7

1 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现状

创业教育在我国仍属于“业余教育”,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总体而言,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1]。很多学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但不管是创业大赛,还是创业讲座,大多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缺乏学校的统一管理,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1.1 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做为学校指导思想的一部分,因为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没有系统的创业学习理论课程,在各个专业的学习教育中也没把创业做为重点,最多是举行一些实践活动组织,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成功者的经验报告等这样的创业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内容太少且没有系统性。我国的创业教育基本上没融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体系中,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学中只有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创业教育,这就会使整个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学位专业知识相互脱节,学生的创业就没有自己专业特长的优势;因此,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必须和专业知识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把学生的创造能动调动起来,并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的熏陶和教化加强学生的创造力。

1.2 高校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类课程

我国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根据学科范围内容的各个分支及分类进行安排,课程安排基本上都是原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这些理论的创造过程和方法没有一个完整的内容,对于创业教育这类课程更是少之又少,涉及创业活动类的课程几乎没有,很多学校也没有设置创业教育这个课程体系;因此,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知识信息非常缺乏,更不用说创新了。在设置的课程体系里,因为有关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的理论指导课程太少,使好多学生并没有理解创业的真正意义,害怕自主创业带来的风险,也不知道创业需要有的自觉性和自主精神,也不具备应有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致使大学生对创业失去兴趣。同时,在课程的设置里,基本上都是按照各个学科进行分类的,对综合性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很少,使得各个学科的课程间隔离了起来,进而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并且对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创造性思维观念的形成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2]。

1.3 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教师

我国高校中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很少,除了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更没有好的理论上的学术作品及较高创业教育方面有价值的期刊杂志这些以外,更重要的是缺乏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专家团队。在美国等西方的顶级大学,基本上都有从事专门的创业理论研究的教授及专业的教师队伍,并且创业领域的首席教授数量比较多,而且这些教授都有过创业和投资的经历,对企业的运作规划非常熟悉;他们的创业教育课程有着很强的说服力。而在我国,各个学校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对教师创业实践并不重视,因此即使是创业教育方面的教授也只是纯学术方面的专家教授,基本没有创业经验和创业经历,真正有创业经历和经验的高校教师很少。由于没有自己的创业经验和经历,教师讲的课程就会空洞,使理论脱离创业的实际情况,进而课堂上只是满堂理论知识,基本上与创业实际很难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社会上对创业教师的需求和高校实际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相差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基本上为选修课,学校并没有真正地重视创业教育的课程,课时比较少,而现在许多高等学校的管理机制也对教师的数量进行了限制,因为教师的津贴分配都与课时相对应,并且高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教师也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评价体系,没有人愿意去担任这类课程;所以就使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数量与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3]。

我国各高校在选择创业教育的教材上大部分都用国外的教材,跟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这就影响了高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讲授效果,对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跨时代性,并且需要很多门课程综合起来,所以讲授起来比较难,很多教师望而生畏,如果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经历又没有深入的创业理论知识的研究,许多教师是不能承担起创业教育这门教学工作的。

2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体系

2.1 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机构

高等学校要想把创业教育做好,就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构,从学校领导到各个院系及教学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学生处以及团委宣传部、大学生就业办公室等都要参与进来,还要从企业和社会上聘请一些成功人士来学校做讲座和指导工作;并且还要在整个学院各个系部建立分支机构,严密分工合作,全面进行创业教育培养,机构成立后,要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实践等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协调各个学科之间的课程设置、培训讲座安排、实践活动的实施、创业能力大赛等这些活动,并专门成立对学生的创业咨询和创业基金的询问服务[4]。

这个机构还要在教学上对教师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使教师能够与时具进,将教学方法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地培养出好的创业人才,可以把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用在教学上,多开展一些实战训练,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创业知识,并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创业能力。

同时高等学校在建立创业研究机构后,还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营造创业的文化氛围,将创业教育和学校的教学等工作和活动融合在一起,全校采用多种形式支持创业,尊重创业,把创业精神发扬光大。

2.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有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机构,还要设置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作为创业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要加强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更要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放宽学习范围,又要有创业学习的特色,最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就需要有好的合理的教材,教材要保证有特色,多种多样,有个性特点[5],并且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真正在大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教育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一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创业的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主要学习一些入门的基础理论课程,如创业指导、创业概论、创业社会常识、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心理和技能、商务沟通与交流、公关和交往、创业实务等这些最基本的课程,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对创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处理采取的措施,及在创业中如何进行交流、沟通、创业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创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握市场机遇,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如何创办企业等等。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可以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聘请有关成功人士做报告,举办一系列的创业讲座的报告会,使学生转变观念,并对创业知识进行细化的研究学习。

大学二年级,在学生有了对创业了解以后,可以对有关创业的知识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学习,可开设的课程为市场营销、创业融资、团队训练、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战略、企业财务基础、创业计划、创业市场调查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创业中怎么融资,怎么与成员沟通,怎么建立团队,怎么起领导者的作用,怎么对市场进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如何写创业的计划,以及有关的法律文件等。对于创业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拓展训练这样的实践课程,组建创业训练营,专门让有创业经验的训练师进行系统科学的拓展训练,并举办一些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活动和创业生涯计划大赛,使学生逐渐深入到这些有意义的创业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大学三年级,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创业基本知识,不过这些知识还是缺乏系统,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创业知识的整合,系统学习创业知识。首先,对学生进行SYB培训,即“Start Your Business”[6],这一系列知识的培训课程需要有专业的教师,这样才能基本满足大学生对创业的需求,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际参与、团队合作、娱乐性等特点使学生对创业建立一定的信心。创业培训课程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创业的意识培训,主要是学生认识到创业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及心理素质,能预见到一个创业项目的风险,对现实中的企业最基本的运营情况要有一定的了解;二是创业计划的培训,主要使学生能够对创业的项目计划体系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能用管理学及经济学等工具分析自己的创业项目,能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通过SYB培训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创业意识与理念的培养,能够对市场状况进行评估预测。

大学四年级,通过三年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业活动的参与,大学生在四年级重点放在创业实践活动的锻炼,学校可以为学生联系创业专业人士和有关企业家,从而建立学生与这些专家沟通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事业单位去亲自学习、实习、考察、锻炼,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开始真正的创业活动。

2.3 构建专业的创业教师队伍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专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业人才。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知识水平、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为了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全新的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有一种探索创新精神,并有扎实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教师进行培训:1)让教师每年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主要讲的是国内外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并让创业教育领域里有名的专家做讲座,从而让教师全面了解国内外在创业教育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2)为了提高教师创业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实际创业实践一个阶段,体验创业,从中获得创业经验。在国外一般学校都会让教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亲自体验创业实践活动,一步步按创业的步骤去实践操作,从而使教师获得了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的经验,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活动时就可以现身说法。3)可以聘请创业界有关的专家加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中来,因此创业是个与多个学科都有关系的复杂的现象,应从各个不同的领域里选取创业教育的专家教授,分别用他们各自的专业思想观念去指导大学生创业,例如:聘请有关理论专家讲创业上的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聘请技术专家讲解有关领域的技术,聘请行政部门专家讲解一些有关创业的法律事务和有关的创业政策和创业程序,聘请有名的成功人士讲解他们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给学生树立一个成功的楷模,增强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有关各个领域专家的讲解指导下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的思想,并增加他们的创业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创业能力。

2.4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

大学生要创业,就需要有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实践基地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亲身体验创业的平台,在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可积累经验,把自身内在的潜力挖掘出来,并充分适应创业环境。学校可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园,设立专项基金,为学生提供企业所应有的一些办公经营场地,让学生亲自在这个企业中进行项目对接,注册项目,从各个方面去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校也可以组建一些团队进行项目策划开展各种各样的训练活动,协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此外,学校也可以在校内设立一些大学生超市、报亭、饭店等真正的较小的经济实体,租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经营,真正体验创业[7]。在校外为大学生联系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基地,联系市场前景好、可靠、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生产能力、适合学生实习的单位与企业长期合作,成为学生见习、生产实习和创业锻炼的基地,从而培养他们创业的各种能力和精神,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技术能力[8]。

3 结语

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高等学校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人才,而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当然,高等学校不只是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而创业教育中应给学生的价值理念、处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方式等这些综合素质的教育会比纯粹的创业教育具有较高的价值。

摘要:笔者主要研究了如何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培养教育,根据高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建立一个好的创业教育培养机构,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实践基地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博.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亟待加强[N/OL].科技日报,2015-3-10(04)[2015-06-11].http://www.wokeji.com/jbsj/sb_4440/201503/t20150310_989779.shtml.

[2]曲明贵,杨庆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之述评[J].教学研究,2010,33(1):38-40.

[3]杨宁.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高教探索,1999(4):7-10.

[4]刘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5]杨文辉.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经济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18):81-82.

[6]张建国.论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建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4):36-38.

[7]罗玉华,游敏惠,胡敏.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创业精神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20-21.

创新创业高校调查 篇8

关键词:创业 高校 培养模式

Yunn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and imbark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research

Zhu JunDuan Chunjin

Abstract:In party’s 17 big reports proposed “starts an undertaking the impetus employment”,educated for the university imbark and starts an undertak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o indicate the direction,the imbark activity has launched rapidly.This topic-based group’s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the Yunn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mbark condition is unoptimistic,actual difficult many.The transformation tradition employment idea and the innovation imbark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reveals especially importantly.

Keywords:The imbark University Raise pattern

【中图分类号】{F0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79-03

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自造饭碗,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云南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一方面欠缺人才,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问题。那么云南高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如何?大学生创业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大学生创业的路上还需要哪些支持。本课题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对8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的结果如下。

1.云南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

1.1 云南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的方向和创业选择。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云南有近十万,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毕业生(51%)和企业(62%)认同当前就业难度较大这一状况。

虽然大学生都很清楚现在的就业形势,但在毕业后的方向选择上,工作,考研和出国分列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创业作为毕业后的选择的比例不到1%。

问及被调查者“父母对自己毕业后的期望?”,对“找个好工作、考研、出国、创业、继承家族企业”几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找个好工作”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1.9%,被排在首位;其次是“考研”和“出国”,而“创业”被排在第四位,被调查者个人对毕业方向选择结果与家长对毕业后的方向选择相吻合,都未将“创业”排在首位。

在工作单位的倾向上,云南大学生就业更倾向于国企、公务员等。绝大部分的学生所追求的仍然是工作的稳定性。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曾公布的‘全球创业观察2005中国’报告显示,美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高达23%~25%,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在1%左右,在云南是0.8%。从这一点上看,几年过去了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仍然很低,,也说明我省大学生创业的道路还很漫长。

调查中,当问及“关于就业与创业,你认为自己目前处于什么状态”时,回答“还在准备,但没有方向目标”的为32.6%;回答“完全没有准备,也没有明确的方向目标”的为15.5%,回答“已经准备就绪,有明确方向目标”的为16%。不约而同的是,大一至大四年级中有51%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62%的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工作经验不足所导致。

1.2 云南高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

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全世界为20%,在中国成功率仅为10%,甚至有学者指出不到1%。在创业环境日益改善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调查中我们发现,启动资金的来源、实际操作的经验或者是行业的选择,以及政策的可操作性都是让他们苦恼不已的问题。

困难一:启动资金。

接受采访的几名大学生中,他们的起步资金多数由家中提供,对那些家底不厚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显然行不通。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有创业冲动的大学生认为“资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困难”,问及创业资金的来源,50%的学生表示会“向银行贷款”,28%的学生“向父母借”,22%的学生想“利用创业基金”。

困难二:行业选择。

问及选择在哪个领域创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流通、物流(51%);一半以上创业的学生创业领域与所學专业相关。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占11%。这表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创业有着重要的直接关系。在调查中也发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更强的创业愿望,工科类的技术型学生则比例较低。另外,对于如“咨询服务”,由于学生资历所限,比例很小。上述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领域的意愿。目前大学生创业者大多从事技术含量和门槛都较低的服务行业。虽然开始比较容易,但最后无疾而终者居多。今年全国“两会”上,上海团市委副书记陈凯委员提供的一份数据也显示,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目前中国大学教育中,素质教育还相对薄弱,因此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创业的“武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许多同学只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赚大钱”的念头,就匆匆投身于某个行业中,对形势估计不充分甚至是盲目行动,因此往往事倍功半或者一无所获。

困难三:没经验也无借鉴。

问及被调查者创业“风险”的大小,有60.7%的人选择了“有风险但相信能成功”,表明了被调查者对风险认知的态度;认为“风险大”的占35.9%;而认为“风险小”的所占比重最低,仅占3.4%,表明被调查者对创业“风险”的认识和自信。但事实上,对困难的准备不足成为许多创业失败的学生在总结自己创业道路时经常提到的感悟。在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创业只能看到曙光,却看不到方向。创业过程中产品和服务也往往因为限于模仿,缺乏创新而屡屡导致失败。调查显示,92%的学生希望有一次有关创业和就业的公益性指导,这样有助于他们未来理性创业或者是就业。他们希望接受一些创业培训,比如如何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希望可以有专业的老师或导师进行指导,避免走弯路。当然,调查中也发现,虽然遭遇各式各样的打击,大部分创业者仍对前途充满了期待。

困难四:鼓励措施多但手续复杂优惠小。

总体上讲,云南省出台了很多项措施来鼓励大学生创业,从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培训和创业补贴、社会保障优惠等几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在不断改善。

在调查中了解到,昆明各区工商局都给予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不同的优惠政策,五华区办理营业执照可以免收登记费,而在盘龙区和官渡区办理营业执照除可以免收登记费外,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还可以享受减免2~3年的个体管理费的优惠政策。这也许是对大学生创业来说最直观的一项优惠政策。但事实上,总共优惠也就600多元,对于创业起步阶段来说,意义并非很大。

更关键的是,在办理过程中各种手续办理比较烦琐,对于很多初次创业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一般的做法都是委托专业的机构办理,但办理费用也不小。另外,对于在校的创业学生来说,在办理过程中还存在基本的担保问题,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相关结构往往会要求或建议有老师参与。笔者现在也还在一学生创业的桶装水企业里担任法人代表。由于大学生创业可以享受减免3年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优惠,现在正考虑更改企业的法人代表,相关手续也较为麻烦。

2.云南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

云南是边疆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岗位。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出路是培养大批的创业型人才,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既解决了自己的工作也为更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云南高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的主要着眼点是意识观念转变以及可操作性的政策的具体落实。

2.1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认真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奉行的是一种择业教育,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读书就是为了拿文凭找到好工作。如前介绍,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创业教育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统计的平均水平,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只占毕业生总数的1%,而美国一般占到20%~30%。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创业就是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观念。自主创业既可以为大学生本身创造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工作岗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提供的资料表面,中小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国的58%,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依赖型的找饭碗转向自主造饭碗。这一教育观念的转变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2.2 认真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从狭义上来讲则指的是进行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上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如旨在培养提高创业能力的系统性专业较强的课程(如创业学);开展创业实践培训,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如挑战杯)和各种创意比赛,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和经营商业企业,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启发和挖掘大学生创业潜力;开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场所和环境,让学生在实际中逐步完善创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另外,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工作,政府也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开绿灯”外,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和高校配合,注重创业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创业的良好气氛。

2.3 建设高素质创业型教师队伍。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校即使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大多授课教师都只是懂理论而缺乏创业经历和实际,在实际指导中往往出现一些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而创业教育表现出的极强的实践性要求授课教师要具有创业实战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根据创业教育的要求,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并经常组织和选派教师进修和参加研讨会,并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进行创业实践。教师要以自己超前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去感染带动学生创业激情和实践。另外,高校要积极和企业家联系,建立创业家导师库,定期和不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到大学课堂进行现身说法,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进行教授,更好的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吸取经验教训。

2.4 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实践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内的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可以成立有学生自主管理和经营的商业公司,建立学生超市、书亭和各类符合学生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实体。调动学校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做好沟通工作,尤其对场地的审批以及相应费用的收取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容易造成各部门不协调行动时给学生积极性的打击。第二类是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主要是让学生有亲身参与实际的机会,深入到企业现场,深入岗位去了解和感受实际的商业运行。但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注意和大学生创业的方向创业行业要尽可能相关,同时要和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获得真正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很容易形成走过场和局面应付。学校可以设立创业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尽量为学生创业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2.5 政府政策更细致。鼓励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十分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激励力度还不够。一方面,优惠政策没有形成体系。创业成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但现在创业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表现不甚明显,很少有风险投资商愿意主动与大学生进行合作,也没有相关企业愿意主动提供模拟实习基地,让学生实地学习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另一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并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有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未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帮助。比如银行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一般不会轻易提供贷款。就算可以贷款,办理大学生创业贷款必须要找一个担保人,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礙,因此,政府在落实政策时可以考虑组织一批担保公司或公务员集体来为外来创业者提供担保,一对一的提供帮扶支持。另外有些扶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很难操作,要么找不到联系部门,要么找不到联系方式,不知道要怎么享受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可以扶持政策统一汇编成诸如《云南省创业手册》等方式,供相关人员参考。

3.总结

本课题组在对云南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和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后认为,云南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比例仍然偏低,即使创业的学生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和实践,同时在政策上要力争再做得更细致。

参考文献

[1] 黄天中.生涯规划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2] 何萍、朱俊.体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8.12

[3] 李时椿.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

[4] 王琦、章金萍.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7

[5]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6] 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科技创业,2006,(1)

[7] 张海燕.海外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

[8] 云南:大学生和农民工首次创业2年内减免税费,新华网,2009 4月10日

[9] 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 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光明日报,2007年8月13日

上一篇:慎子的名言名句下一篇:《阿德的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