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意识

2024-10-06

创新创业意识(精选12篇)

创新创业意识 篇1

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目前, 各高校都先后建立了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体系, 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提升大学生综合实力。但是经过调查, 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深入度不足, 工作手段单一,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平台, 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重点, 全面借鉴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经验, 提出了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建议, 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一、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意义

1. 创新创业俱乐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平台, 其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交流和服务, 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交流实践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等。“创新创业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动机、意愿等, 是大学生主观的个人意识倾向, 其决定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和行动, 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使得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变得很有必要。

2. 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湖北、安徽、四川等地率先建立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并要求省内各高校成立创新创业俱乐部相关工作机构,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工作, 切实引导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开展的工作还极不完善, 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说:政策指导类多, 实战指导、实际运营操作少;创新创业工作浮于表面, 深层次介入少;活动形式单一, 注重面上覆盖, 缺乏点上引导;创新创业存在多头工作, 缺乏统一领导;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相对脱节;缺乏相关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和政策体系等。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创业俱乐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服务和意识培养能力。

3.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意义

本文认为,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 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路径,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俱乐部作为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其浓厚的创新文化、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将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全面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特有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职能, 将有效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 打造“教育引导+活动牵引+平台支撑”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体系, 切实调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积极性, 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

二、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研究动态

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

国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起步较早, 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如美国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培养体系, 理论和实践环节健全;英国形成了集政策、组织、管理、文化、师资、课程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其通过实践教育、俱乐部活动、专业化辅导等形式, 全面激发学生创造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冒险精神, 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国内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理论方面, 王菲在《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提出要通过思想引导、课程辅导、平台建设等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义旭东、曹沙沙、马婷在《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营造创业氛围及环境、开展创新创业课堂、建立创业引导小组、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除此, 谢雯, 陈莹花、李思颖, 袁楠、傅欣, 王雪飞, 岳敏、刘航等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实践方面, 清华、浙大、西南交大等也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

2.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

从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成果来看, 国内外公开学术文献中能查询到的理论成果很少。但通过调研, 相关实践方面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如刘传铁在《建设创新创业俱乐部, 力推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文中总结到, 湖北省不断创新形式, 以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为载体, 通过顶层设计、平台建设、考核表彰、条件保障等措施, 鼓励高校建立创新创业俱乐部, 抓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西南科大通过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以科技创新活动为驱动、以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 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三、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

创新创业俱乐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助推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和平台, 依托俱乐部全面整合高校资源, 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现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本文认为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 建立创新创业俱乐部,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以创新创业沙龙活动为依托, 开拓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以培育创新创业项目为手段, 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以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为支撑, 提供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以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为重点, 培育学生创业;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保障, 形成创新创业良好风气。

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开展讲座, 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能力、思维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 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2. 组织创新创业沙龙

按照“每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每天有咨询”的方式, 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沙龙活动, 内容包括创新创业论坛、讲座培训、规划大赛、经验交流、创业项目推介等, 为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创业导师、金融投资经理人、政府部门负责人之间随时沟通、深入交流、学习研讨提供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沙龙活动, 帮助学生学习创业者的经验, 通过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3. 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全面征集和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对项目进行指导、帮助、验收和考核, 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的成果, 如专利、新产品、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寻找创新创业苗子。

4. 实施创新创业服务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规政策咨询、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融资、专家技术指导等服务, 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指导方式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家技术指导, 提高项目运行效率;依托创新创业平台、企业孵化器, 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5. 孵化创新创业成果

推动优秀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践体验, 为成果孵化提供资金支持、场地支撑、政策服务、专业技术指导等;积极落实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 协助和指导学生领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

6.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加强舆论宣传, 发挥向导作用, 通过报刊、广播、校园媒体、网络资源等方式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切实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指导, 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范围, 激发学生积极性。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势在必行。创新创业俱乐部作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平台, 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着重要意义。目前, 虽然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俱乐部正如火如荼地建立, 但其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仍存在实战指导少、实际运营操作少、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全面借鉴先进创新创业俱乐部经验, 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沙龙、项目孵化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创新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传铁.建设创新创业俱乐部, 力推大学生自主创业[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2) :47-48.

[2]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S1) :73-74.

[3]王菲.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旬刊, 2015 (24) :140-141.

[4]义旭东, 曹沙沙, 马婷.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

创新创业意识 篇2

亲爱的同学: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余参加我的调查问卷。为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次调查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这一课题进行调研。希望你能认真如实填写,以便我统计数据,做出精确合理的调查报告。本调查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不会泄露您的任何隐私。非常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学生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A

A男B女

2、你的专业属于:景观设计

A哲学B经济学C法学D教育学E文学F历史学G理学H工学I农学J医学K管理学L军事学其他(请注明…)

3您所在的年级:C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刚毕业

二、调查内容

4、您对创业创新概念的认识A

A开办一个公司或企业B创新项目C开创一份事业,比如开店D其他

5您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B

A很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一般D不太感兴趣E没兴趣

6、您毕业后的打算:B、D

A自主创业B和其他人一同创业C到公司或企业D报考公务员E尚未考虑

7、您的创新创业动力来源于:A、B

A家庭B朋友C就读高校或专业D社会媒体

8、您的创新创业阻力来源于:B

A经济状况B专业知识C社会实践经验D害怕失败

9、您认为吸引您创新创业的原因有B、D、E、F

A能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B成功了能自己主宰生活C有强烈的创新创业兴趣和欲望D通过创新创业迅速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E挑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F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G解决就业问题H其他

10、您怎样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A

A支持,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B不关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C风险大,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容易D

反对应该选择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

11、您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具备哪些能力ACEF

A较强的专业知识B丰富的社交经验C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D组织策划能力E市场洞察力F心理承受能力G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12、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障碍是什么:ABEG

A资金短缺B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C要考虑发转前景D家人反对E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F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足G创业本身存在的风险与压力H方向不明确I其他

三、创新意识部分

13、您认为什么叫做创新BCD

A科研成果B尝试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情C独特的想法D对自己的技术知识有独特的改进E质疑及挑战权威

14你觉得高校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么A

A非常有B可有可无C没必要

15、您会选择何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CDE A多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B多学习理论知识或多选修有关课程C到校外参加兼职,增加社会经验D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E参加各种学术性的研讨

16、您所在高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么C

A有,经常B有,偶尔C没有

17、就相关调查而言您认为您所在高校BCD

A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太重视B没有提高相应的课程和知识的支持C为学生提高社会实践的机会太少D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

18、您所在高校哪些是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活动或组织请列举一二

创业讲座

社团活动等等

19、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何指导:

创新创业意识 篇3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念;项目化教学;培养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为基本价值追求。而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实践”的教育方式,是高职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是理论结合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

1 创新创业理念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艺术设计本身是具有创造性的专业。因此,教学目标上应立足于艺术教育特色,研究艺术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艺术表现。

自 1953年美国纽约大学开设“创业与革新”课程以来,以培养学生自我创业能力为目的创业教育,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洞察力和行动力。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展望与行动》中写道:“高等教育应该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但创新与创业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则是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我们将创新与创业理念加以融合,可培养出综合型的优秀艺术人才。

2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教育方式

2.1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实践理念相结合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的教育方式,能否对学生今后创新创业有指导意义呢。以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展示设计为例,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展示设计师成长项目训练,通过将专业课程项目化融入“创新实践”教育方式,以本校每年召开的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设计为载体进行,让学生进行“真枪实弹”式的实践。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分析一些优秀的展示设计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激发学生浓厚的设计兴趣。其次,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设计师工作实践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设计,开发一些“兴奋点”,慢慢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理解设计的创新理念。再次,项目化教学,主要通过将学院的工商模拟市场活动展示摊位设计项目作为研讨与学习的主题,结合本学院的整体形象设计不同方案,指導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研讨专业课的基本内容,获取知识、训练技能,从而形成能力。课后,要求每个学生给学院提供展示摊位设计稿,由学生互评,然后老师点评修改,学院相关部门给出反馈意见,学生还需按照学院要求进行设计作品完善。最后,设计整理出一套展示设计方案并写出设计总结。这种根据一个真实项目为主的教学方式,被称为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展示设计要与企业的品牌文化、企业的风格定位、价格定位、销售渠道、市场进行有目的的结合,使艺术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融合,提升设计能力,这也是培养展示设计师的快捷通道。

2.2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理念相结合

专业教育渗透创业理念。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业思想,形成创业思维,树立创业意识。再以展示设计课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展示策划和市场定位,添入校园创业者的内容。以本院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为载体,让学生以创业者的角色来做出展示策划和创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从“市场——价格——活动详情——盈利模式”等内容上,大家都提出了详细的方案,与学生互动中教师简要讲述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率的知识,并评出优秀方案。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也让专业教学充满创新性和灵活性。

2.3 考核模式的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同样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技能的能力。例如,展示设计专业课就是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通过完成整套设计项目,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核心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

3 “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训教学的结合

主要是以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形式实践,“真题实做”项目化实训教学方式,来培养创新人才。艺术设计工作室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是一种双赢模式。工作室联系合作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将设计业务外包给工作室,工作室像小型的设计公司,有教师指导完整的组织系统,接到设计任务后分工合作,按要求按时间完成任务。大三学生还可以结合毕业设计承接完成中小企业的设计项目,学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研讨与学习的主题,根据企业的需求设计不同方案,被选中的设计稿由企业加工制作,进入流通环节。通过工作室的形式实践,使学生有了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

总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文海.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J].河南农业,2007(4).

[2] 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4).

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要鼓励 篇4

大学生班级集体创业, 全班同学都为合伙人, 虽然看上去冒进, 但是, 无论从国家的宏观政策, 还是从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或者高校内部的教育理念以及创业教育的开展来看, 仍然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

首先, 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 2015年两会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这一举措预示我国进入了“创客”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场所, 需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那么, 在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优秀代表, 提前介入和体验创业, 也是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的具体表现, 创意者的出发点应该得到认可。

其次, 从高校就业形势来看, 让大学生提前了解一些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有助于大学生就业。众所周知, 现在高校毕业生突破了700多万, 再加上累积下来未就业的或入职不久跳槽的大学生, 可以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那么, 高校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提前感受职场, 培养相应创业能力和技能, 这有助于将来大学生毕业时择业、就业或创业。

创新创业意识 篇5

口理工学院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

4——营年11月22日,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组考察营口理工学院“双展会”活动。

在建校之初,尚无毕业生的情形下,营口理工学院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难免给人以“根基未稳,遑论高端”的疑问。但走进这所学校,与院领导及师生接触后,发现这恰恰是学院领导班子在全面分析、解读国家政策、大学功能和当前形势的基础上,确准办学定位,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步伐而得出的深思熟虑的结论。虽然成立不到两年,但经过不懈努力,营口理工学院已初步建成涵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构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平台与基地建设、导师遴选及管理、实践组织与活动开展、项目开发及学术研究等内容丰富、板块完整、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13年4月18日,在辽宁营口,一所崭新的本科院校——营口理工学院正式成立。建校伊始,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理念引领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深度解析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基于学校零起步、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试验田”的优势条件和一些高校仅在大

三、大四阶段抓创新创业教育实际的双重现实考量,学院明确以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为主线,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为营口市的冶金、石化、装备制造、镁质材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培养理论功底深、操作

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探寻以工学为主,经、管、理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统一思想上下同心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它使高等教育从追求分数质量、能力胜任向追求创业素质转变,必然会对传统教学产生冲击和挑战。为此,学院通过自上而下连续召开党政联席会、中层干部会、教工大会和学生班会,在全院上下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深刻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是学院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而统一了思想认识,化解了畏难情绪,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在此基础上,推行“要求一名教师、鼓励一个部门、带领一支创新创业团队”的“三个一”计划,建立“全面动员、全体参与、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打造全员化的教育氛围。架构完整保障有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学生的配合,更需要学院的引导、组织和运作。学院将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考核目标、自上而下狠抓落实,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主任,由相关处室、系部领导、师生代表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工作和规划具体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设置就业处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共同实施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开展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形成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就业管理等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前瞻改革特色鲜明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前置到第一学期,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有效融入到专业培养计划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基础和新技术专题等创新创业类公共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完成5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比例,理工类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25%,经管类专业不低于20%。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及时将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吸引力,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的了解,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而确立创业方向,不断完善教育与实践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复合知识和认证课程四个模块。基础课程模块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业启蒙通识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学生植入创业基因;专业课程模块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设置创新创业选修课,突出对学生创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培育和孵化创业项目;复合知识模块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开展创业成功人士访谈等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创业灵感与热情;认证课程模块通过开展适应产业、行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使学生获得认证证书及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动态师资取长补短 针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起步较晚,自身师资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学院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设专职教师岗,涵盖教授、副教授、讲师各个层级,采用签约的形式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兼职教师,组成创新创业教育核心教学团队。与此同

时,学院每年新聘请10名左右的校内外学者、名师、企业家、行业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担任学生创业导师,形成包含理论型导师、企业家型导师、行业专家型导师和风险投资型导师的强大导师团队与智库,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帮扶。同时,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积极开展理论和案例研究,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融入社会内外兼修 学院积极争取营口市委、市政府部门和上级教育部门支持,努力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教育模式,参与起草“关于加强营口理工学院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的意见”,依托营口地区优质经济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构筑实践平台,探索与行业密切合作,与产业深度融合,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衔接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地合作、校产联合、校企对接,构建学院与营口及周边地区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社会资源,组建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2014年底为5家企事业单位挂牌,计划到2020年底建立20家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院积极探索崭新的内部管理模式,构筑动态的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将招生就业处和创新创业教研室合署,实现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就业部门在就业市场的“哨兵”作用,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关注有效可行的创业模式;结合国家新推出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等重大战略,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渠道、新形态;积极开展《基于区域经济(辽南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研究》、《符合营口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方案》等立项研究,有效指导就业与创新创业工作。引进外援借力造势 为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切实把创业政策、创业指导、创业典型、创业服务迎进校园,学院力邀由国家、省级创业专家、名师、成功企业家组成的专家团队,来校开展了“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校园行”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创业活动报告会、创业指导示范课、创业大赛推进会、创业孵化项目指导课等活动,对学院创业指导教师与广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现场指导和演练,并通过参观、座谈、汇报等方式请专家为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把关定向,借此拓展学院视野,丰盈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教师指导水平,促进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构筑平台好戏连连 学院深挖校园及社会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平台。通过举办“双展会”,为用人单位与学生提供了双向展示平台,用人单位通过展示科技成果、产品服务、经营成就等内容,吸引优秀毕业生应聘,学生通过展示个人才艺、技术技能、科研成果等方式,吸引用人单位关注。双展会为用人单位储备后备人才,学生选择就业实习单位,学校展示办学成果提供了绝佳平台。学院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性实验课题研究及竞赛活动紧密结合,不断加快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现已建成电子设计实验室和软件设计实验室。在创新创业实验室孵化创业项目的基础上,有计划拓展校内公共服务资源,通过承接社会项目、自主选择项目或与其他公司合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实战训练。将现有近3000平方米的大学生生活服务中心进行规划改造,逐步将超市等实体店铺交由学生经营管理,使学生对各类经营活动有了第一手认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等创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已成立的由近20名学生参与经营运作的“营口法斯特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校内的快递承接业务,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向实体公司的转变。

学院择优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创新创业社团,并以创新实验室作为学科竞赛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参加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和申办该大赛营口赛区做准备。借助“营口理工学院大讲堂”,搭建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导师、成功企业家、行业专家等的对话、交流、成果展示及项目对接平台,通过专家学者讲形势、创业典型讲经验等多种形式,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创业,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勇于创业”的良好格局。

创新创业意识 篇6

关键词:园林技术;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TU986-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84

1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业教育有助于推进高校教育改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的创业教育能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素质。构建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园林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培养体系

2.1 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最能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热情。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技能和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得到充分的磨炼和发展。而创业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形成、提高和发挥。

高校园林专业学生创业教育首先要加强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轨,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园林专业技能,如园林场(园)的规划设计、园林作物栽培和管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林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技能。组建各类园林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通过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在学院内部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以及定期开展创业讲座等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专业,采用的是“2.5+0.5”的教学模式,其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实践,如教学实验,课程专项实践,课程结束的集中实践,以及学生毕业时的集中实践,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实验室、花卉培训基地、苗木培育基地、温室大棚、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等。园林专业中举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学生建立创业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及比赛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

2.2 创业课程的设置

高等教育推行以创业教育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而创业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大学生创业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基础,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品质等。通过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

传统的高校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极少添加有关创业方面的课程,这也使得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方面缺少了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加有关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林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方面的课程,以及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经济学课程,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结合原有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基础上开设了园林工程概预算、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经济学等创业相关课程,形成了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课程体系模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知识。

2.3 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尤其是高级职业指导师,增强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服务。园林专业教师主要是农业、林业的相关教育背景,理论基础较强,但缺少实际生产的经验,具有真正的创业实践的更是少数。因此培养专业教师的创业知识,提高教师的创业技能,引进具有创业背景的教师,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于2012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实行“双导师”培养方式,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在校期间到企业中去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就创业法律、创业风险、创业心理等不同专题进行教学或讲座,另外聘请优秀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经济管理专家、风险投资家等担任兼职教师,让学生脱离纯理论教学模式。

3 结语

创新创业意识 篇7

一、整合资源, 建设校内创业园区

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山西农业大学以“促进创业, 带动就业”为宗旨, 秉承共赢互利、惠及学生、服务三农的理念, 整合校内外资源, 建立了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区。园区以在校大学生为服务对象, 立足农科技术专长, 结合专业, 为校园创业者提供与创业有关的培训、咨询、指导、见习、论证、援助、跟踪、维权等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孵化。本科学生四年在读期间, 创业实践循序渐进:一年级侧重规划职业生涯, 二年级侧重全面拓展素质, 三年级侧重参与创业实践, 四年级侧重自主创业, 边学习边实践, 以创业带动学业, 以学业促进创业。

园区设管理委员会, 下设创业培训、网络信息、期刊、企划、援助等中心, 有65名专家教授组成涉农创业导师团队。园区创办以来, 开办了大学生创业专项简报、“山西科技农业”期刊, 建立了近30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举办了10多场就业创业理念及农村创业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组织创业导师开办了“农业创业实用技能”等培训班, 举办了三届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论坛;努力整合校外资源, 分别与太原市天泉投资有限公司联手建立了公司与学生合股创业模式, 与邮储银行晋中分行联手疏通大学生创业小额信贷通道, 与太原市科技局合作, 设立了研究生创业团队项目孵化资助渠道, 并创立了“创新创业基金”, 与晋中市人社局合作开办SIYB创业培训, 免费培训270人次;园区设立农学院种植创业基地、工程技能创业实训基地、园艺设计工作室等。目前, 全校已有学生创业团队50多个, 其中有8个已经进行了工商注册。为拓展创业的领域与基地的规模, 未来几年, 园区将根据学校开办的专业有针对性地筹建特色创业园区, 如养殖创业园区、园艺创业园区等。

开展创业园区教育实践活动, 为引导学生创业, 培育创业型人才和创业型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加大创业扶持, 建设创业基地

为激励学生创业, 山西农业大学特别设立了“学生创业大厅”。创业大厅占地732平方米, 有14间办公场所。“学生创业大厅”作为校内创业实践基地, 面向在校学生及毕业一年但未就业的学生,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提供创业服务, 发挥孵化器功能, 推动学生自主创业, 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截至2013年, 进驻创业大厅的团队有:黄超创业团队、信科院广告营销团队、飞帆电脑团队、SIYB大学生实训基地、校园文化产品、鸿博教育、甲骨文软件、大学生打印室等。其中, 信科团队和校园文化产品团队是新加入的在校应届大学生团队, 黄超团队、飞帆电脑团队、大学生打印室是第一批进驻的团队, SIYB团队、鸿博教育、甲骨文软件是校企合作项目。目前创业大厅内房屋利用率很高, 已经进驻的团队都已经实现了盈利, 初步实现了项目所预期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目标。

为发挥创业大厅的整体品牌优势, 未来几年创业大厅将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尤其是优先扶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就业带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可持续的项目。帮助优质项目落地, 鼓励最优秀的人才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活动。同时专门开辟大学生零售业创业园区, 鼓励他们从基础做起。加大创业园区整体对外宣传力度, 建立统一的宣传平台, 将园区内的项目打包整体营销, 克服单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经济实力弱、社会影响小的缺陷, 扩大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影响力,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耦合。创业大厅将建立入驻清退机制, 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团, 遴选吸纳优秀团队, 淘汰经济效益差、有重大违纪行为的团队, 对合同到期的项目重新进行严格审查和筛选, 增加入驻团队的危机意识, 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理论指导, 优化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学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KAB课程英文全称为Know About Business, 中文释义为“了解企业”。KAB在我国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及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合作进行推广。自2005年启动以来, 在高校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深受欢迎。

2012年山西农业大学专门选派经贸学院两名教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讲师培训班, 取得了开课资格。随后外聘经验丰富的KAB讲师在我校举办首届创业实训班, 重点打造KAB课程教师团队与学生创业明星团队。2012年由经贸学院获得KAB创业教育教师资质的两位教师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 课程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及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认知创业, 达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之目的。该课程实行小班授课, 全程突出以学生为其教学中心的思想,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其中包括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商业游戏、创业体验、团体游戏、小组对抗、案例解析、头脑风暴等, 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氛围, 在体验中学习, 对引导学生成长、激发学生潜能均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通过团中央、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等部门的评审, 山西农业大学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也是此次评审中山西省唯一被授予KAB创业教育基地的高校。经KAB创业教育 (中国) 研究所和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审核, 2014年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有两名教师获得“KAB创业教育讲师资格”。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与我校正在实施的SIYB (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项目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 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并实现自主创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创新经营理念, 优化创业项目建设

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 努力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引导学生增强经营理念, 通过提供场地资金及项目引进, 扶持种子团队探索项目落地的模式与路径,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扶持大学生创业新模式。

山西农业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经过百年的传承, 形成了独特的农大文化。为挖掘山西农大校园文化产品蕴含的巨大商机, 2013年, 学校实施了“山西农业大学校园纪念品 (文化产品) 经营项目”。经过投标、竞标、公开答辩、项目试运行、协议签署等程序, 分别招募了“追梦”创业团队、“剪韵”剪纸艺术社、“羊驼”文化产品团队三支创业团队。“追梦”创业团队, 主要从事办公用品类纪念品的开发和经营;“剪韵”剪纸艺术社, 主要经营剪纸文化产品业务;“羊驼”文化产品团队, 主要围绕羊驼卡通形象开发相关文化产品。三个项目独立运行, 每个项目投资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 其中学校出资60%, 学生团队出资40%, 利润分配学生团队分得60%, 学校分得40%。

与此同时, 学校统一成立了太谷县华盛科技创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将三个项目统一管理。学校在大学生创业大厅为团队提供32.5平方米场地作为项目的办公场所和产品展示区, 免除场地租用费, 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项目运行采用公司化管理模式:分设账户、自主经营。每个团队使用资金必须入账:单笔3000元以下, 只需报备;3000元以上, 则需要经过公司的批准。公司每周定期开会总结经验。各团队之间, 以及管理层与团队之间畅通交流, 确保项目良好运行。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 从事办公用品类纪念品的开发和经营的“追梦”团队, 先后与10多家公司和个人进行过交流, 通过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交流, 不断完善经营理念, 并且得到了相关的资金和信息支持, 自主设计、生产办公用品纪念品类产品, 并面向社会进行销售。

为促进公司的持久健康发展, 学校将继续加大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资金扶持力度, 注重大学生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的培养, 进一步拓展各种社会资源, 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创业中学习, 在创业中成长, 在创业中成才。

五、强化校企合作办学, 创新校园创业机制

成立于1993年的深圳顺丰速运 (集团) 有限公司, 是一家民营独资企业, 面向国内外从事快递及相关物流业务。截止到2013年1月, 已经在山西省主要城市设立了服务点, 在太原、晋中等经济发达地区, 其服务点已扩展至县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物流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物流行业对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我校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每年可培养80名本科毕业生。山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明确表示, 愿与校方合作, 为毕业生提供遍布全国的就业及实习机会, 物流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顺丰顶岗实习;开办顺丰班, 按照顺丰模式订单培养, 学生毕业后可入职顺丰;与校方合作成立校园网点部, 方便学生在校实习, 勤工俭学。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涉农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农业部门, 随着改革的全方位推进, 涉农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在探索顶岗实习中, 感受到这一工作推进的难度很大, 涉农企事业单位对参与学校提出的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换言之, 涉农企事业单位偏好的是涉农院校的专家教授、科研成果。故在沟通过程中, 校方对顺丰提出的前两点表示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在顺丰提出与校方合作成立校园网点部上, 双方存有一些须进一步商榷之处:一是校方希望学生能以创业者身份参与其中, 但是顺丰是不可加盟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对学生而言, 参与顺丰的方式就读期间只能是顶岗实习, 毕业后只能是就业, 创业梦想无法成真。二是顺丰校园网点部与校方之间的关系定位, 场地租赁还是联合经营?未来与顺丰的合作寄希望于校企双方的战略性与灵活性。

校企合作, 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实力雄厚的专业理论教学资源优势及企业可以提供很多的实践实习机会与就业机会的优势, 实现资源共享, 互惠共赢, 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技能也得到相应提高。

创新创业意识 篇8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指在创新创业实践行为活动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群体起着推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创业动机、创新创业认知和创新创业信念等关键要素[3]。为此,我们对兰州大学2009级在校生命科学类本科生开展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以了解目前生命科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认知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调查对象

2012年5~6月,选择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2009级(三年级)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参考相关专业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之后,在专家指导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创业动机、创新创业准备、创新创业教育认知状况、创新创业教育障碍和创新创业参与现状7个方面31个被调查选项。调查采用独立匿名填写,调查前用统一引导语解释问卷内容,要求被调查学生在10min内完成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问卷回收以后,调查结果以Excel数据库方式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共发放调查问卷675份,回收666份,有效率回收率98.67%;涉及临床医学(36.5%)、医学检验学(4.2%)、医学影像学(6.6%)、护理学(1.5%)、麻醉学(5.9%)、口腔医学(10.1%)、预防医学(5.0%)、公共事业管理(6.8%)、药学(7.1%)、生命科学(10.4%)、生命科学与技术(6.2%)等专业。其中男女比例为1:1.64,419人(62.9%)来自农村,247人(37.1%)来自城市;学生干部138人,占20.7%;调查对象中家庭经济情况贫困者197人(29.6%),一般者208人(31.2%),较好者168人(25.2%),富裕者93人(14.0%)。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知晓情况为知道、了解一点和不知道的人数分别为267人、333人和66人,知道和了解一点创新创业项目的占了90.1%,这表明高校在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宣传、动员方面已初见成效。418人每周愿意利用3h以上时间参与有关创新创业的活动,可以见得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是挺高的。有371人表示对创新创业项目感兴趣,表示对创新创业没兴趣的仅67人(10.1%,)。不同的调查对象个体差异对创新创业兴趣影响在性别(χ2=20.516,P=0.000)和是否学生干部(χ2=15.875,P=0.000)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

在涉及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对大学生最大帮助方面时,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可以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增长知识的人数为504人(75.7%);可以锻炼创新思维能力者403人(60.5%);可以丰富阅历、在获得荣誉后对读研或工作有帮组者492人(73.9%);而仅有48人(7.2%)认为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对大学生没有帮助。

2.4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准备

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经常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的75人(11.3%),460人(69.1%)偶尔关注,131人(19.7%)从没关注过,表明大学生自身可能并未认识到这些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性,因此关注度不高。

2.5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状况

484人(72.7%)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169人(25.4%)认为一般或不太重要,认为不重要的占2.0%。81.7%的人认为开展科研应具备具备科研意识、科研兴趣,有一定的科研方法、科研习惯和科研精神;317人(47.6%)认为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发展的献身精神;而有494人(74.2%)认为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调查对目前学校给予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支持与投入满意与否,70人(10.5%)表示满意,399人(59.9%)表示一般,168人(25.2%)选择了不满意,不关心的为41人(6.2%)。

2.6 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过1次及以上创新创业类计划的287人(43.1%),对没有参与过的人进行调查,表示目前有参与科研活动冲动的占59.1%(224人,CI95%:54.1-63.9%),没有冲动的占15.8%,还不清楚的占25.1%,足以显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已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品。

3 讨论

创新创业兴趣是创新创业意识中层次较高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和创业行为,使得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始终保持行为的强度和持久性,以此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4]。调查结果显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占55.7%,每周愿意投入3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的占62.8%,认为创新创业重要的占72.7%。上述数据表明生命科学类大学生已经明确的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且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去参与这一计划项目,究其原因可能与近几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国家对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一批批创业成功人士的不断涌现,以及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医患关系等因素有关。此外,为了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使得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成了必然。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成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包括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合适的载体和平台、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健全的教育体制等。大学生在了解创新创业信息渠道方面,来源比较广泛,譬如校内的展板、海报、广播和任课教师、讲座会议、学生干部等学校因素均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这表明高校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这将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此外,高校举办的一些增强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训,也是营造一个优良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到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普遍较高,但尚存在教育平台不完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导师队伍薄弱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认识缺陷等方面问题。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终落实到创业实践当中,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20(7):91-93.

[2]吴师法,苏艳蓉.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探研[J].大学生就业,2007,18(8):34-36.

[3]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党史博采,2009,19(11):46-47.

创新创业意识 篇9

一、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 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在保留必要验证实验的基础上, 将原来验证型实验变为设计型实验。如洗发香波制备实验, 原来学生只是按讲义“照方配药”, 产品做出即可, 对配方原理及工艺等认识不深入。我们改为设计型实验后, 产品类型、配方设计、原料选择、实验方法、步骤、试剂用量、制备工艺条件、实验器材等由学生自己选择决定。在实验过程中, 允许各组同学交流实验数据, 比较不同配方实验数据, 分析总结制备工艺, 认识配方中各组成分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本实验, 学生对洗发香波的配方原理及实验工艺条件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成本核算, 引导学生在制备产品的时候, 比较操作可行性、经济合理性, 要全面考虑, 设计出合理的工艺路线。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 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增设综合型实验,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染料酸性橙的合成及应用, 其实验内容包括合成、组分分离、染浴配制、染色工艺条件选择及羊毛染色等, 通过对这样一个组合系统实验, 达到对多个原理、多种组合和多种实验手段的认识, 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同时让学生看到了合成产品的生产应用, 学生增强了兴趣, 激发了创业意识。

2. 教学内容与科研活动及工厂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让教学内容与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跟进, 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训练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及创造能力。结合学院老师的科研成果, 把化学发光试剂鲁米诺的合成及应用纳入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给出实验题目, 由学生去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 (包括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步骤、条件等的选择) ,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通过本实验, 学生得到用实验独立解决简单课题的全面训练, 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 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为了增强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了部分同学参加工厂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表面活性剂、涂料等章节内容, 安排同学参与本地摩配厂配件表面处理以及汽配厂汽车轮毂表面处理项目研究工作。同学们在实践中检验平时所学知识, 在锻炼中成长, 当成功解决了问题的时候, 信心大增。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学生看到了商机, 增添了创业的信心。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1. 精心设计授课技巧, 增强实验兴趣。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 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实验教学缺乏整体设计, 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既要学生动手, 也要学生动脑, 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不仅要及时更新实验教材内容, 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对于每次实验, 从内容到讲授方法, 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3]例如, 在讲“雪花膏”这个实验时, 教师拿一个外观精美漂亮的瓶子里面盛有现成的雪花膏做教具, 让学生逐个擦试, 感受产品的性能。同时, 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实验的关键环节, 让学生感觉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出化妆品。这既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又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了学生心倾神往、乐而为之的事。

2. 加强实验预习, 减少实验的盲目性。

通常学生预习只是按照实验讲义, 把实验内容简单抄一遍, 没有深入思考问题, 做实验“照方抓药”, 实验效果差。近年来, 我们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对实验中所涉及的原理、公式、仪器的使用、试剂的理化性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影响实验的主要因素等都要了解透彻, 并能用流程图简明扼要地表达出实验步骤,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采取的工艺路线, 清楚实验的各个环节中哪些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便于把握实验关键, 能够及时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4]例如, 在乙酸苄酯合成实验中经常有学生问到是要上层溶液还是下层溶液这个问题, 由于已经预习了试剂的理化性质, 通过比较各物质的密度和溶解度, 学生对此问题能迎刃而解。实验预习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除了预习实验讲义及相关资料外, 还要求学生了解实验产品的市场信息。例如, 查阅产品的价格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原料成本情况等, 让学生对产品感兴趣。这样, 学生在做实验时感觉就像在做自己的产品一样, 慢慢地萌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3. 实验教学与实习、见习有效结合。

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与工厂实际生产装置有较大差别, 学生尽管在实验课里学习了某个产品的制造方法, 但到了工厂仍会对那些错综复杂的设备管道摸不着头脑。因此, 有些实验可以通过见习和实习让学生体验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原来精细化工实验安排的见习机会极少, 计划安排的工业实习也成了走过场。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难以完成应用层次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年来, 我们加强了实习环节, 使实验教学和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化工厂复杂管道设备时的迷茫, 一方面可以请工厂技术人员讲解, 另一方面, 老师结合化工单元操作及多年的实习经验, 讲解管道及设备的作用, 如真空管、自来水管的区别, 哪些是输送原料的管道, 哪些是输送产品的管道, 哪些是蒸汽管道等。要求学生熟悉主反应锅上物料走向及如何控制工艺条件, 对反应过程中的控制仪表也要一一了解。对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如精馏、过滤、萃取等结合工艺条件作详细讲解。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实习笔记, 讨论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查资料, 针对工厂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的建议。结合一些实验课程, 我们还安排了工业见习。针对雪花膏制备实验, 安排学生到重庆雨水化妆品有限公司化妆品生产车间参观见习, 让学生参观了解化妆品的工业生产全过程。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与工业实习、见习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感受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对产品产生兴趣。主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的创业信心。

三、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1. 完善学生考核体系。

原有的考查主要通过期末的笔试和操作来进行评估, 评价体系单一。考核体系应全面综合反应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反应团结协作精神、实验室管理及临危应变处理能力。实验教学考核应包括每一个实验, 从学生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实验报告) 等各个阶段进行评价。[3]对每个实验项目制定具体的考核表, 实行量化考核。将各种实验操作技能分解在考核表里, 对每个指标都分配具体分值, 学生边实验边考核, 实验结束后成绩一目了然, 有利于学生及时总结以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及时加以纠正。[5]实验过程中, 老师可以现场提出一些问题, 考查学生对正常和异常实验现象的解释, 现实或假设问题的处理能力。同时, 学生的实验态度、协作能力以及清洁意识等也纳入考核。这样可以比较客观、综合地评价出学生的实验成绩。重视对实验报告的评估。从实验报告上, 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实验的认知水平, 对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 还能表现出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 是否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 所以对实验报告的评估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评估实验报告时, 要注意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情况, 尤其注意学生对其分析解释的能力。特别关注学生有无独到的见解, 有无创新的思维。

2. 加强对指导老师及管理者的考核。

除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外, 对实验指导老师及管理人员也要考核。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也应纳入评价范围, 让实验指导老师认识到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激励教师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搞好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上述办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增强就业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市场意识教育, 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摘要:本文探讨了精细化工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问题。在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又要加强市场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关键词: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创业

参考文献

[1]李靖靖, 高广颖, 岳福兴, 周晓莉, 姚虹, 魏振枢.精选内容拓宽模式培养能力——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大学化学, 2004, 19 (1) :28-30.

创新创业意识 篇10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课题始于2009年12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等8所本科院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840份,收回问卷10880份,回收率为91.9%,其中有效问卷9530份,问卷有效率87.6%。

(二)调查对象背景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以在校本科生为主,样本共包含哲学、经济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农学、医学等11个学科的学生,共9530人,其中男生3907人,占总数的41%,女生5623人,占总数的59%;调查对象以大四学生为主,调查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其他年级学生分别总数的23%、21%、14%、41%和1%;调查学生生源地主要为农村,占总数的64%,剩余的36%的学生来自于城镇,其中只有2%的学生来自于大城市;从家庭经济状况来看,调查学生家庭有44%处于贫困状况,另有47%一般,7%较好,2%较为富裕。

本次问卷调查中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女生略高;样本范围较广,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不同家境的人都有涉及,取样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广泛性。其中,64%的高校学生来自于农村,并且家境大部分处于一般和贫困状态,这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的经济水平这一环境背景是吻合的。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态度分析

在调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校大学生中,只有9.4%的大学生表示会自主创业,60.7%的人愿意先就业。他们表示,虽然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为了降低风险,还是应该先找工作,并且对就业是否要与专业对口未提出强制要求。面对就业,多数学生在大三就开始考虑实习和求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1001-2000元,这也与广西职工平均工资1938.5元/月(2009年)一致。另外,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了一定的就业经历,能够充分认清市场需求和自身地位,而且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并筹集到相应的社会资本,会尝试创业。这些数据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考虑得比较理性,创业的直接意识较薄弱,但是他们并不排斥创业,也意识到创业价值所在,但可能由于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面对就业与创业之间的选择时更为保守谨慎。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素养认识分析

尽管大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具有先就业的意愿,但是仍有53.7%的学生表示毕业若干年后如果有一定的机会和经济支持会选择创业,因此问卷在后面的部分展开了大学生创业素养的认识调查以及目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创业教育需求特征分析。

大学生若要成功创业,不仅要有较高的创业意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创业态度等,我们将这些归纳为创业素养。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素养是指大学生作为一名创业者,在创设新的企业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创业素养是创业外在能力及内在素质的统一。创业外在能力是指创业者作为一名社会角色所做的前期准备、项目的选择、伙伴的物色、资金的筹集等;内在素质是指创业者本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及有利于创业成功的个人特征。前者是人潜在的能力,通过与外界的接触可以改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后者是个人进行创业的基本条件,主要是隐藏在深层最本质的要素。

1. 此次调查问卷从八个方面来剖析目前大学生创业素养

(1)创业前期准备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创业教育(27%)、到企业实习(24%)和了解国家政策(23%)是大多数学生对创业前期准备工作的最主要认识。虽然也有一些学生考虑到了创业大赛(14%)和专家咨询(12%)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创业知识、技术实践和创业环境依然是学生创业前期准备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2)创业方向

在创业方向上,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对自身兴趣和所学专业较为明显的倾向,占到了调查总数的60%。另有19%的学生把目光投向了风险低、资金少的行业,13%的学生选择热门高科技行业。从创业方向的认识上可以大致看出目前的学生对创业方向的思考还较为保守,并缺少较为长远的眼光。

(3)创业信息来源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的获取愈加容易。调查的结果与目前的社会信息发展态势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杂志浏览频繁,报纸、电视看得较少,交际面窄且缺乏社会关系”是较为符合的:主要信息来源于网络(35%),其次是报纸、杂志、电视等平面媒体(31%)。来源于人际交往方面很少,最多的是来源于同学和好友(15%),来源于教师和家人都低于10%。

(4)创业伙伴的选取

学生在创业伙伴选取的原则上还较为单纯,调查发现有管理经验的伙伴更容易受到青睐(38%),对创业伙伴的社会关系和资金基础则是第二步才考虑的问题。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对伙伴的技术基础较为轻视(仅14%选择),这说明学生的创业眼光并不是很远。

(5)创业资金来源

银行贷款作为目前国内最方便、快捷的资金来源,深受个人大宗商品购买和企业经营信赖。创业资金来源调查结果很好地说明了以上这个问题:选择银行贷款的学生占到了31%。其他的筹资或融资方式的选择较为平均,可见资金的来源仍是学生创业中的一大难题,学生对此比较迷茫。

(6)创业者应当具有的素质

交际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是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创业者最重要素质(占63%),23%的学生看重创业精神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只有14%的学生提到了知识———这个创业中最为基础的东西,所以总体来说,学生的创业认识还是较为肤浅的,因为再好的交际和管理能力一旦缺乏扎实的知识基础都将一事无成。

(7)大学生创业优势

调查结果与目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年轻而有活力(34%),学习能力强(20%),整体素质高(30%),并善于利用现代化手段,将最先进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8)大学生创业劣势

大学生对自己创业的劣势也是较为清楚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承认自己知识等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占24%),另一部分学生考虑到了资金和市场经验这些方面(共39%),剩余的学生则是把问题归结到了创业的外部环境问题,诸如缺乏团队(14%)、缺乏机会(12%)和缺乏项目(11%)。

2. 从调查中还可以得到如下相关结论

(1)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准备不全面,创业方向较低端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如果选择创业,接近80%的大学生会选择接受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到企业实习,了解相关政策,但是参加创业大赛和咨询专家的人数很少;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仅有13%的大学生选择“高新技术产业”,34%的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目前对创业设计大赛的重视程度不够,创业活动相对低端,科技含量低,缺乏教师和专家对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培训。

(2)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信息来源渠道少,资金来源稀缺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的创业信息来源仅局限于网络、报纸等,教师、家人给予的建议和方案较少。另外,大多数想创业的人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缺乏资金的支持,31%的大学生选择向银行贷款,而家庭、学校对创业基金的补贴极为有限。综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落实创业基金的支持和资金到位情况,加强学校创业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为大学生创业决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优劣势差异明显

作为一个独立的创业群体,大学生的优势何在?存在哪些不足?大学生活力、敢于拼搏的精神和较好的专业知识是区别于其他创业群体最显著的特征,并且他们具备巨大的学习能力,很可能成为未来国家创业的主力军。但是,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足,对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了解,工作经验不足等都成为创业成功的障碍,这些导致大学生不得不对创业望而却步。在创业者素质这一栏中,自主创业不仅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管理领导艺术。可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应该加强人际交流的能力,学校在就业指导课中应增加相关的管理领导艺术课程的学习。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大学生创业素养需要长期的培植、熏陶和积淀,是其精神细胞被浓厚的创业教育文化激化后所形成的,因此创业素养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创业教育。但鉴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先对其准确定位。笔者认为,应以提高学生创业素养为核心,对大学生展开创业技能、创业精神、创业文化等三个层面的创业教育。在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有77.2%的大学生未参加过学校的创业教育,23%的大学生对学校开始的创业课程持不满意态度,这意味着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需大力推动高校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支持。总体来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在加强创业教育的同时希望高校能提供更多的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对“是否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这一问题,72.4%的大学生选择“偶尔关注”,19.4%的大学生选择“不关注”,对待这个问题,各大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站和海报,或举行一系列创业讲座,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后期通过非结构式访谈,项目组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相比区外的薄弱很多,高校大学生对待实际经营企业时还未能实现学生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型,这可能也是由于目前创业教育还停留在仅仅开设一些指导课程的层面。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创业现在的调查看,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和高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些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仍然令人担忧,创业意识薄弱,对创业素养的认识片面,创业教育不完善等都是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率和成功率低的原因。创业意识是创业素养培育的前提,创业教育是创业素养提高的必经之路。鉴于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创业教育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我们应关注对这三个方面的整体把握。

(一)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大力开展自主创业辅导报告活动,推出更系统的管理方法,并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专项项目和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学生创业社团组织,组建一支优秀的专兼职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等,通过各种方式树立起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二)完善大学生对创业素养的认识

创业素养是一种包括知识、能力和人格在内的复杂素质结构。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创业课程教学和文化环境等都可以让学生受到熏陶,积累出更深的创业素养。例如,开展美国式的“生涯教育”,使高校思政工作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采用英国的“启发式教学”,在每个学科专业教育中都渗透创业教育;学习日本的“团队性深入”,在学生的团队意识中深入创业理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实现产学研一条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

(三)转变创业教育观念

从以传授知识满足就业需要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高校创业文化氛围的教育观念上来。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基本上还是单一的授课方式,而学生们更希望在学习的同时能参加较多的企业实习,听取更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建议要以点燃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为着力点,探索构建新型的校内与校外结合良好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45-48.

[2]周秋江.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13-115.

[3]刘映春,张宇立.谈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社会科学战线,2006,(2):325-326.

[4]叶国爱.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6):148-150.

[5]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7):79-81.

[6]张玉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100-102.

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 篇11

本调查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动机、目的以及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创业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

大学生就业观念逐渐转变 创业热情高涨

近几年来创业教育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学生,创业教育已逐步渗入到学生就业观当中,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创业比较感兴趣。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创业意识强,81.25%的学生知道创业,对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有较深的了解;82.50%的学生毕业后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其中37.50%的学生在大学中尝试创业或正在计划创业。

大学生渴望创业能力的培养,当代大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特别是崇尚和渴望与创业能力密切相关能力的培养,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资理财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培养其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比较务实,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学生创业一为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二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32.50%的学生为了锻炼能力,2.5%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展示才能,更多的是谋生发财致富(65%),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务实的态度,这表明大学生创业的目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单一,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依靠积累资金和银行贷款,65.25%的大学生选取自己积累资金,另有32.65%的人选择银行贷款,可以看出采取风险最少的筹资方式是大学生最佳的选择。目前我国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予以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了创业者逐渐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

大学生创业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能力有商机判断能力(87.50%)、应变能力(81.25%)、交际能力(81.25%)、市场开拓能力(68.75%)、合作能力(62.50%)、创新能力(62.50%)、经营管理能力(50%),由此可见创业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尽管多数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但在评价自己的创业能力时,68.75%的学生感到自己创业还有很大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项目(81.25%)。这表明资金不足、社会经验的不足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瓶颈。在创业过程中得到过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服务较少,急需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资金方面的扶持。

目前大学生在创业类型上以个人自主创业(62.5%)为主,合伙创业(31.25%)为辅;在企业所有制形式上以个体工商户为主(75%);在运作模式上以自主经营实体为主;创业规模以个体工商户和中型企业为主,大学生创业形式较单一。

调查表明,93.75%的大学生考虑在毕业后先锻炼两三年,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再创业;选择毕业后立即创业的只有6.25%。这一方面表明大学生虽然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头脑比较较清醒,并还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能力不足,缺乏信心,意志力不强,加之创业风险大,资金缺乏,怕承受很大压力,若有较好的工作单位时,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选择工作单位而不是选择创业。因此先就业后创业成为多数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加油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是制约他们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因此高校应主动适应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新形势,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做好智能储备。高校要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要建构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各类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法律和税收等课程系统的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知识,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缺少缺乏创业经验和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瓶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大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创办科技创业园区,建立师生创业实践平台,让科技创业园区成为师生创业的“孵化器”,并制定在校师生科技转让和创业的激励政策,成立相应的师生创业服务指导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场所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在创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基金,让学生在校园内亲身尝试自主创办小企业、小工厂,体验创业成功的喜悦。

缺少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又一难题,为帮助大学生缓解筹资压力,顺利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因此高校应发挥社会力量,向政府、社会、银行等多渠道争取专项基金和贷款,为大学生设立一定规模的创业基金。对大学生首次创业的启动资金可采用一下几种方式:一是由政府担保贴息贷款,目前国家专门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行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大学生可以获得小额无息贷款。二是信用担保贷款。就是将学校向社会举荐优秀大学毕业生,将其中好的创业项目及自主发明作为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使学生获得启动资金。三是社会各部门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公司注册资金,减免大学生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

缺少好的创业项目也是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全方位的收集与创业有关信息项目并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有效途径发布好的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可行的创业项目信息。同时还要组织一批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专门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创业资金、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构建起服务创业的全方位立体平台,及时解决大学生创业的疑难问题、做好创业咨询引导工作。

大学生创业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准备,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要给刚刚起步的大学生创业以宽松的舆论环境,合理地评价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同时还应对自主创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跟踪扶持,及时帮助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创新创业意识 篇12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 这点是大家公认的。自从上世纪90年代, 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 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世界, 没有互联网, 人们的工作、交流和休闲旅游等都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困难。互联网对学生创业的影响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 就是“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之所以这么说, 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 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CNNIC的最新统计, 截至2015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 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 整体网民规模继续增大。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 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 为24.6%。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 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对个人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从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与此同时,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 互联网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创新。

这些数据都向人们显示了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 这也就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提供了机遇和可行性, 如图1所示。

2 高职教育的现状及网络创业形势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截至2014年底,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 在校生1006.6万人, 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

21世纪是大学生创业优势凸显的新时代。结合互联网经济时代浪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各地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选项有很多。与传统的实体商店相比, 网络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自由支配度高、选择机会多、网络人气旺、市场广阔等独特优势, 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相关数据显示, 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高职、大专层次学校学生占62.23%, 本科院校学生占31.48%, 而研究生仅占1.45%。因此可以预见, 大学生, 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 正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然而, 面对着浩渺的网络海洋, 高职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网络创业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网络创业知识、网络创业融资难、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网络创业知识培训, 让学生树立网络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 对创业初期到创业过程中、后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初步的了解, 或掌握相应的知识, 化解网络创业过程中的难题。

3 网络创业意识的培养

网络创业并不是像有些学生想象的那么容易, 其中有机遇, 有挑战, 也有风险。要想在网络创业中取得成功, 首先要在创业前树立起相关的创业意识, 从而在创业过程中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规避风险, 然后才能在网络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做一个成功创业的弄潮儿。具体说来, 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分析市场, 掌握机遇的意识

自2003年以来, 网络经济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民的数量、消费次数不断增加, 网络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网民中又以80后, 90后的大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敢于创新, 故而成为网络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与此同时, 很多大学生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加上网络创业成本低廉, 积极参与到无限商机的网络创业中。但创业之初的激情在遇到现实的问题后, 往往很快被磨灭。因此, 创业之初或在校期间, 就要首先树立分析市场, 发现机遇的意识, 掌握市场动态, 找出市场规律。如开网店, 就要先了解什么商品受欢迎, 销售的技巧有哪些, 目前网络上同类店铺有多少等等, 或是通过一些模拟的电子商务活动来了解市场, 分析市场, 才能在之后的实战中迅速找准商机, 立于不败之地。

3.2 培养迎接挑战, 克服困难的意识

与所有的创业过程一样, 网络创业也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困难的道路。只有在克服了这些困难, 坚持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持之以恒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才能笑到最后, 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创业项目的选择方面。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是充满激情的, 向往着开创一个新天地, 打开一个新市场。然而, 没有好的创意, 没有好的项目, 激情很快会被市场的大浪浇灭。如何寻找机遇, 找到市场需要, 同时也是自身能力可及的产品, 是大学生在创业前就要考虑或学习的内容。

(2) 创业资金的筹措方面。在校或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没有很多的创业资金。有的资金是从父母处借来的, 有的是贷款得来的, 还有的是几个大学生共同创业, 大家共同筹集资金来成立一个公司或网店。而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创业一旦遭遇困难, 就会支撑不下去, 导致创业无法继续进行, 从而半途而废。

(3) 创业模式的多样性方面。由于缺乏网络创业的知识和技巧, 高职学生在网络创业方面容易跟风操作, 没有自己的特色, 如千篇一律地选择开网店卖服装。卖什么样的服装, 销售对象是哪些人群, 定价多少合适, 又有多少管理费用等等问题都是大学生在创业开始前就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相关知识的引导, 让大学生能够充分挖掘网络市场的潜力, 采取多样化的网络创业方式, 势必会增加网络创业的成功性。

3.3 培养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意识

创业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专业学习之外工作过程, 而应该是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辅助, 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夏守慧把专业学习与创业的关系描述为:学习——网络创业——发现不足——有针对性的再学习 (夏守慧, 2010) 。现实生活中, 很多高职学生却把两者孤立开来, 认为学习与创业不相关, 或创业用不上专业知识, 因而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 把注意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网络创业上。这样既不利于在校的学习, 也不利于自己的创业, 而且有可能造成两头空的结局。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 同时还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传统的授课内容上增加创业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加大创业方面的指导, 并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创业过程相融合起来,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之路打好基础。

4 网络创业的一点建议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以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 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 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职大学生处于这个互联网+的时代, 正面临着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创业的大好时机。然而这其中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利润与亏损也许就取决于一个念头和一个营销策略上。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要进行网络创业, 除了应该具有上述的几个创业的意识之外, 还可以从下面的几个途径进行尝试。

首先,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创业时, 需要选择低成本, 风险小, 容易操作的项目, 不能在一开始就一味追求高利润或急功近利。如何选择项目, 一个靠自己对市场的考察和调研, 二要靠对相关领域的成功人士的咨询与请教。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进行该创业的恒心和毅力, 因为只有不怕苦, 不怕难, 坚持到底, 才有可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其次, 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创业。自身的优势包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 如营销, 电子商务, 沟通技能, 管理技巧等;也包括周围的人脉资源, 资金的准备以及其他市场资源的掌握等方面的优势。只有在创业时, 拥有了这些优势,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有备无患, 在创业的道路上减少困难, 少走弯路。

网络就像是一个浩渺的海洋, 其中既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根据媒体报道, 仅2015年双11一天, 中国网络销售的总额就达到了912亿元。这说明网络创业的确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或有能力进行网络创业。成功的网络创业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从意识形态、政策扶持、思想态度及课程准备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具备了所有的这些条件, 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 我们有理由相信, 高职学生必将成为未来网络创业中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夏守慧.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电子商务, 2010 (11) :58-59.

上一篇: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下一篇:影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