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2024-06-15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精选12篇)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篇1

当前, 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和实践已经深入到浙江省各个中职学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浙江省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 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提升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日前, 浙江省教育厅在全省中职学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项目的申报和评选工作, 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热情。

一、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 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随之转型升级, 即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以满足和推动当前经济更快、更持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培养“一流的技工”需要一流的创新创业基地作保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胡锦涛2006年1月1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 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流的产品, 需要一流的技工”, 时代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实现这更高的目标, 需要良好的训练条件作保障。

企业发展需要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员工。当前, 我国企业全面进入“转型升级”时代, 企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创新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唯一出路。企业员工“一点点”的创新, 都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带来巨大的生机。“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中职学生就业前在基地经过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 只要自己努力, 勇于创新创业, 一定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21世纪呼唤创新创业教育, 市场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而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企业生产一线, 将来是企业技术革新的骨干力量。如果掌握了创新技法, 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 进行技术革新, 将会给企业带来技术和制度上的创新, 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自我的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有效路径选择

创业创新基地的建设不同于“实训基地”和“各类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物质上能够与现实生产生活相对接, 在精神上要让学生拥有创新的意识和完善的人格, 在能力上要切合职业教育实际水平,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业创新能力。

(一) 建立健全教育基地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是组织保障, 理顺体制, 明确职责分工;二是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三是经费保障, 学校是基地建设的主体, 基地所在学校应多渠道地筹措经费, 确保对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 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转;四是条件保障, 建立相关的支撑体系, 包括财力、物力、人力, 如设立创业基金、为学生配备创新创业导师等;五是氛围保障, 通过广播、校报、橱窗等媒体,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精神的宣传, 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六是激励措施, 建立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和措施, 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 全力打造教育基地的师资队伍

加强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在基地指导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的水平。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积极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 挖掘教育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1.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课程体系改革, 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积极开发教材中有创造性的内容, 运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2. 加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技能的培养, 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操作。通过加强校内实训、下厂实训、顶岗实习、企业专家讲座等形式, 积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意识, 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培养学生创业实践意识。

通过每年一次的技能节, 展示创新创业的成果, 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 从而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通过团委、学生会, 积极组织兴趣小组、科技小组、智力竞赛、模拟社区、讲座等,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组织校内创新创业比赛, 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从平时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处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 在就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离开就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会失去根基, 教育难以取得实效。另一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核心, 是就业指导的灵魂, 要以创业教育的理念推进就业教育, 将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 创新完善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模式

推动“三个一”工程, 即“一条街”、“一间工作室”、“一个大讲堂”。

“一条街”, 指在创新创业基地开设一条学生创业长廊, 结合专业及学生生活, 为学生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1. 生活配套服务。

学校引导学生开展以解决学生生活困难、提供便利为主的实践活动, 比如洗衣代办等, 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商机的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电子商务专区。

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电子商务等手段开展代购、团购活动, 充分迎合当代学生的消费习惯, 既可以解决学生课余活动难题, 又可以通过对专区的管理有效地引导学生合理消费, 养成节省的良好习惯。

3. 物流服务专区。

在物流专区里, 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仓储、运输等实训设备, 组织自己的物流队伍, 每天发送和接收学校的邮件, 这样既方便了师生, 也让参与其中的同学感受到物流的实际流程。

4. 格子铺专区。

学校可以创设更浓的商业气氛, 如让学生开展格子铺创业、珍珠奶茶创业、旧物交换创业等成本小但能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项目, 让学生感受创业的氛围。

“一间工作室”, 即一个工作平台。工作室将云集学校和部分企业的优秀人才, 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开展活动, 师傅主要承接企业的技术难题, 徒弟在师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营养, 快速成长, 这样可以有效地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也为日后徒弟走上技术能手的岗位做铺垫, 形成崇尚技术的正向循环。

“一个大讲堂”, 创新创业的培养离不开意识的培养, 学习创新创业的经验, 学习成功人士的心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常性地邀请企业能手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学,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熏陶。

三、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若干思考

1.对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创新创业教育应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将创新创业信念渗透到民族精神中去。必须加强学习研究, 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理念,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融入学校正式的教学体系中, 与学科和专业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2.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符合中职学生认知水平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待建立。基地建设应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系列课程, 突出专业特色, 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 建立多层次和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努力编写实用和有特色的教材。

3.基地建设应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制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 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实训实践教学, 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 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 以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爱好和能力。

4.利用教育基地建设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基地建设应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 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和撰写创业报告等。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及实践已深入中职学校,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中职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路径选择及进一步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路径

参考文献

[1]李飞标, 徐志玲.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6) .

[2]曹胜利.学者论点: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 2008-3-20.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篇2

159、创业者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业模式,而只是根据一些通行的管理法则进行修改的话,不会破坏自己的竞争优势。正确 错误

160、知识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一旦公开,很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正确 错误

161、在门径管理的第二次筛选中,详细的财务指标将被纳入筛选。正确 错误

162、右半脑倾向于符号思维及词语思维;而左半脑则倾向于感觉意象思维。正确 错误

163、一项重大的创新出现之后,往往会有一系列后续的创新跟随其后,形成创新群,从而引起新产业的成长或老产业的演变。正确 错误 164、“欧盟2020发展战略”旨在建立一个“全能型、可持续性发展、兼具包容性”的社会。正确 错误

165、战略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能够整体地考虑企业经营与环境,理解如何适应市场、如何创建竞争优势的能力。正确 错误

166、创新创业需要资金支持,财政政策支持是创新创业的必要保障。正确 错误

167、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正确 错误

168、广西壮族自治区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的标准及程序,将创业孵化基地分为科技型(包括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楼宇型、店铺型(包括一条街)、市场型、厂房型等类型。正确 错误

169、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正确 错误

170、在技术创新方法发展的启蒙阶段,启发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搜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快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正确 错误

171、集成创新先产生元件知识,再寻找其应用的产品形式,即定义建构。正确 错误

172、文化趋势与产品的选择对市场定位没有影响。正确 错误

173、切萨布鲁夫认为,封闭式创新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创新活动得到有效控制。正确 错误

174、创新是一种生生不息循环运转的机制。正确 错误

175、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也有辅助性的外围技术。对企业而言,原始创新意味着要独立研究开发其中的所有技术。正确 错误

176、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大脑活动的能力,即创造性思维;二是创新实践的能力。正确 错误

177、研究开发不仅是一个知识整合与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整合与创造后的知识不断再学习的过程。正确 错误

178、常见的创业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正确 错误

179、在专业技术人员创业能力建设方面,利用新兴技术和可持续理念开展绿色创业是最具潜力的创业路径。正确 错误

180、基于创业者个体为主的创业动机四结构模型中,内部激励主要表现为金钱和股份的形式。正确 错误 181、创业素质能力是指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创业型理念倾向、创业型业务专长、创业型变革心态和创业型创新能力。正确 错误

182、团队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系统和持续的行为。正确 错误 183、创业领导的本质是创业者带领和影响跟随者实现企业目标的行为过程。正确 错误

184、国际创业互联网、国际创业导向、国际创业文化、国际愿景领导、国际创业供应链、创业联盟网络、全球人力资源与组织等整合在一起,构成了崭新的国际创业生态系统。正确 错误

185、高科技创业的耦合要素从功能上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它的构成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助推器、大学科技园、产业联盟等,但不包含中介服务机构。正确 错误

186、专业服务创业是从以服务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转向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创新,关键在于对专业服务的内涵即服务解决方案概念的全新理解。正确 错误

187、从基本概念上说,可持续创业追求的是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即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元素之间的整体平衡。正确 错误

188、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其实并不是互联网本身的失败,而是互联网经营模式的失败,通过摆脱旧有的创业模式,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发掘了新的互联网经营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正确 错误

189、索洛的研究从理论的角度确认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 错误

190、创业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企业职能管理,它涉及的时间更长、因素更多,更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正确 错误

191、创业能力作为一种智力资本,一般属于企业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可以分为个人层面的创业能力和组织层面的创业能力。正确 错误

192、信息识别能力是指创业者从各种信息源中广泛收集相关的各种政策信息、业务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能力。正确 错误

193、专业技术能力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应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正确 错误

194、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正确 错误

195、门径管理模型每个阶段之间都有一个入口,这些入口就是质量与风险控制的检测点与决策点。正确 错误

196、企业价值链的规划是创业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产品或服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以及能带来多少价值。正确 错误

197、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关键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正确 错误

198、从理论上讲,创业是指在资源完备情况下,寻找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一种资源整合活动。正确 错误 199、2015年10月,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最新版《美国国家创新新战略》,是奥巴马任内第一次发布关于支持创新的国家级战略性文件。正确 错误

200、战略能力和组织能力属于个体层面的创业能力,是创业企业永续发展的基石。正确 错误

201、熊彼特提出真正的经济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的而并非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是从外部强加它的”。正确 错误

202、国家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者和最终完成者。正确 错误

203、企业创新团队在新产品上市之前做了众多的市场调研、商业分析,因此,在新产品正式上市之前企业不需对新产品进行测试。正确 错误 204、熊彼特认为,如果经济内部没有发生创新性变化而是“被周围世界中的变化在拖着走”,那么经济并没有发展。正确 错误

205、原始市场规模决定了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可能销售的规模,也决定了利润的多少。正确 错误

206、创业既是一项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正确 错误 207、产品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设计与性能的独特性。正确 错误

208、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联合2-10人一起作为公司的股东。正确 错误 209、演绎法和归纳法在认识发展过程中方向是正好相反的,在具体应用上两者也是矛盾的。正确 错误

210、安家型创业以企业内部创业为代表,它强调创业精神的实现,也就是创新的活动,创业者自身能得到较大的改变。正确 错误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篇3

一、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职业化、跨行业、地区、国(境)界的企业家人才

(一)实施“科技企业家工程”。一个国家、地区创新的核心动力在科技创新人才,而科技创新型企业家,则是决定创新质量与水平的关键。“科技企业家工程”,就是培养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市场开拓能力强、与国际接轨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技型CEO。为此,要采取强有力措施,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技人才走向经济主战场,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速科技或专利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在实践中培养既能搞科研开发、又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企业家;鼓励创新型科技人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使科技人员在实践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逐渐成长为科技企业家;加速产、学、研一体化步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国内外著名科研开发机构合作或建设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与实验室,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鼓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走上科研开发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之路,成为新型企业家。

(二)实施“民营企业家工程”。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之所以经济发展迅速,关键在于其庞大的民营经济。在这些省中,民营经济的产值、利税,已占其整个产值、利税的70%-80%。其中主要原因是其拥有一批高素质、职业化的民营企业家队伍。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纳入各省、市人才发展规划布局;二是摒弃传统人才工作思维方式及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开发、培养的长效机制;三是尽快理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领导管理体制,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的工作格局;四是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家成长、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对民营企业家一视同仁;五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民营企业家成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实施“农民企业家工程”。以创建现代工业园区、农业生态园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群为载体,为新型农民企业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平台;选送有潜质、有意愿的优秀青年农民到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新技术企业乃至国外进行创业培训和见习锻炼,使他们成为能够立足本地行业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外前沿的现代农业企业家;组织优秀、有知识的青年农民有针对性地进行国内外技术劳务输出,着力培养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老板”;造就一批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精细加工业以及现代运输业、服装业和本地优势资源开发加工业等新型农民企业家队伍。

(四)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等专业的大学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未来。着力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是开发培养现代企业家的基础。一是创办创业大学或在高校建立创业学院,从大学入门起就着手培养创业人才;二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咨询、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帮助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三是加强大学生创业见习或孵化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环境条件;四是制定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尤其在立项、建厂、收费、贷款、风险投资、税收等方面予以更大的优惠或减免、贴息;五是健全大学生创业失败风险补偿机制,包括补贴、赠助以及创业保险补偿,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创业的风雨历程中逐步成为新型企业家。

(五)实施“职业经理人工程”。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及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重点培养职业经理人;有组织、有规划地对现有企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成为现代职业经理人;有针对性地对初创时期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创业培训,使更多的创业者走上职业经理人之路;注重开发培养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接班人,使民营经济发展后继有人。

二、大力开发、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科技创新人才

(一)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关键领域掌握国内外前沿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为目标,大力开发、培养、造就一批高端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

(二)实施重点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工程。以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为目标,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设计能力为核心,在装备制造、冶金、石化、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物流管理、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及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开发培养造就一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研发、高新技术推广人才及其团队。

(三)实施高等院校学者培养工程。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开发培养强校为目标,通过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遴选支持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资助,大力开发培养造就一批高校优秀骨干教师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四)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招收博士后;二是建立多元化的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或培养基地;三是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流动站;四是加大对企事业单位新建工作站或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开发、培养、造就一批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开发、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的博士后人才及其团队。

(五)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为目标,通过职院、职校等多种渠道和技术革新、技能大赛、岗位练兵,以及国内外对口见习、师傅带徒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发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大力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战略

(一)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要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紧紧围绕经济开发战略布局需要,严格掌握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真正从海内外引进能够引领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顶尖科技人才,在国际国内科学技术前沿阵地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带领国际国内先进水准研发团队的科技领军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水平。

(二)实施科技创业人才引进战略。要抓住世界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转移以及全球发达国家投资向亚洲转移、国内南资北移西进的机遇,大力引进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高管”人才,加快形成一批进入国际行列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进具有高新技术成果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科技人才,加速其成果与技术转化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业群;大力引进投资型企业及人才,加快新兴产业或重点项目建设。

(三)实施海外研发团队引进战略。近年来,我国各地先后实施了海外研发团队引进战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资金投入、环境营造、载体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要认真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做法,深刻分析我国的差距与问题,进一步研究对策措施,把引进海外研发团队作为一个长期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四)实施金融、科技、人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国际化经济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应抓紧实施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现代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科技与人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加速我国现代服务业规模化步伐和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五)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战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各地对技能人才建设重视不够、开发培养不力,致使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现代技能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当前,应在加快开发培养的同时,制定和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战略,加大从海外人力资源市场,尤其是职院、技校及其他培训基地引进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尽快弥补高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

(作者简介:王建新,辽宁省人才中心主任、研究员;姬养洲,辽宁省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篇4

目前, 全球经济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与深入,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 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要实现这一重任,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今年来, 国内高校纷纷城里创业活动中心等实践机构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本土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创业课程, 以校内外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技术竞赛和创业实践锻炼,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及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主要涉及到了三个方面, 分别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学生专业教育, 将这三方面紧密结合便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摒弃了传统模式的糟粕, 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 侧重于让学生主动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自我, 发掘自身潜力, 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不断创新, 不断塑我, 形成创新创业行为, 即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这里提到创新创业能力, 它作为一种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 是指高职学生在治理和开创业绩活动中善于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新事业的能力。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是一种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能力或者是一种思维创造性能力。在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既有一般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更有特定的训练和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思想和观念, 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 创新创业的法律和政策, 创新创业的道德和品质, 创新创业的经验和教训。

目前, 世界各国、各组织及区域性机构皆认识到想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教育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 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研究表明,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较为缺乏, 和本科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 社会创新创业文化薄弱, 气氛不浓。2) 高校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师资不足。3)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用的优质教材缺少。4.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意识不强, 积极性不高。

2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

2.1 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 深入研究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2.2 设立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以下简称活动基地) 是为了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实践,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潜能, 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培养其科学性, 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此外, 学生要养成勤动手、多创新的良好习惯, 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3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广泛发挥学生自我创造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将这些优势应用于科技活动中, 全力以赴培养学生成事、成才。

2.4 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优秀学生提供科技活动场所, 承接各类与活动基地相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组织、培训工作, 为在校学生在各级重大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提供技术指导及场地保证。

2.5 做好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工作, 承担大学生顶岗实习的认定工作。

3 基地建设的策略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具体分析如下:

3.1 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创业基地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首先应在理念上做到与时俱进,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为学生谋福利, 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学校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积极配合社会、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 同时学校自身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制度相应地得到了完善。所以, 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变化。学校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学, 相应地社会及国家也应充分提供外部优质资源, 将创新理念贯穿于大学生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这样才有助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形成, 最终成为创新创业人才。

3.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首先应该开设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 应该遵守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学生开设不同课程的原则, 如在第一学年设置“创业理论课”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课程;第二学年设置“创业成功学”和“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的课程, 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第三学年设置“创业实践”和“就业指导”的课程, 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另外,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突出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本身的特点, 需要做到及时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市场前景。将重要的内容有效整合到教学课程内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在开设创新型类课程时, 要对创业活动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并根据创业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开设初级课程时需要概述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有所了解, 还应该从实际出发开设一些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的课程, 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基础。也就是将开设的活动课与实训指导类课程能紧密结合, 既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活动的特色还可以将此核心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建设。

3.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从目前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来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有社会责任感且文化素质较高的成功企业家, 另一部分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但现在多数高校中缺少这样的教师, 为解决这一问题, 高职院校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改善。1) 加强校企合作, 从企业中选聘优秀的创新创业方面兼职教师, 从而形成校企互动、内外互补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2) 对校内已有进行创新创业培训, 并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 将创新创业纳入教师考评体系, 鼓励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3) 未来师资力量的培养。这主要指招聘一些受过专业培训的年轻教师加入现有队伍, 令其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 期待新鲜血液带来的新活力。

3.4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在思想意识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都已完善的基础上, 应切实开展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所谓“基地”, 即成立专门的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专研技术、提高实训技能的部门。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阐述基地的建设工作:

首先, 应鼓励广大学生及教师加入创新创业基地, 普及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教育的主要两位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理念上都要加强创新意识, 明白创业不仅能够创造出丰厚的物质财富, 同时也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一人创业带动成百上千人的就业。因此, 基地此时应做好宣传工作, 这是基地开展工作的重要的第一步。

其次, 开展各种以大学生为载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1) 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 充分利用学生必须进行的大量专业实习实训, 由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指导, 基地设立相关的实践项目, 并提供一定的项目基金, 让学生参与从设计、加工、实验到应用于实际的整个过程,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研发能力。2) 高职院校应以基地为依托举办相关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 如模拟创业活动, 校园创新创业风采大赛, 创新创业产品展览等。3) 鼓励学生参加企业或国家举办的各种竞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大赛, 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为学生的就业做好铺垫。

最后, 高校应争取政府的支持, 申请相关基金来扶持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结合, 利用企业现有的安全的生产环境、良好的机器设备、充沛的物力资源, 完整的实践基地, 努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这样, 学生可以在校企双方导师的指导下, 在全真环境下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4 基地建设的评估

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从基地管理方面入手。

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首先基地应由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处负责管理, 确定负责人。其次应制定规范的制度, 并发放到各个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手中, 各项条例制度应严格执行。

4.2 从基地场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入手。

考察基地场所是否符合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是否拥有各种相关硬件设施。考察基地教师的数量是否充足, 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教师是否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并且基地应有鼓励教师提高指导质量的政策措施。

4.3 从基地项目开展情况入手。

主要从项目数量、执行、质量进行考察评估。基地按学期为单位, 开展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最后检查科研成果即项目完成质量如何。

4.4 从基地发挥的作用入手。

考察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并通过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办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太源.当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曹启娥.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J].河南教育, 2011, 8:69.

[3]张国良.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1, 19:65.

[4]朱葛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 09:3.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篇5

执笔: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

在中国科协的牵头组织下,浦东新区率先开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试点,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双自联动”的重要项目。

按照“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浦东新区将在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中,探索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为海外人才提供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载体,创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高起点配套的空间环境,构建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政策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在岸与离岸相结合的创业平台,建设离岸研发、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离岸教育培训、离岸农业等新型创业集聚区;在海外预孵化和加速器基地建设、海内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激励、突破物理时空限制的跨境孵化创业上,进行新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张江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张江在“双自联动”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项目。鉴于该项目在浦东新区是新的探索,国内深圳、武汉等地同时开展的探索也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加强前瞻性、操作性研究,为“十三五”时期浦东新区开拓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新格局,提供思路和载体准备。

一、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的做法和经验

境外著名的离岸经济基地,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等(多数为岛国),纷纷以法律手段,培育特别宽松的经济区域,允许国际人士在其领土上成立离岸注册、国际经营的业务公司,这些区域一般称为离岸管辖区或离岸司法管辖区。离岸公司泛指在离岸管辖区内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国际商业公司,可在公司注册地以外的全球任何地方进行国际经营。

“离岸”地区和国家,一般与世界发达国家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因此,海外离岸公司是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拥有高额资产的个人经常使用的金融工具。许多公司是通过海外离岸公司的境外结构,实现其境外上市目的的。众多国有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电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石油、中海油等,国际风险投资与私募并购基金,如IDG、软银、SAIF、红杉、鼎辉、华平、高盛、摩根士丹利、华登国际、霸菱、集富、英特尔、智諅、联想投资、弘毅、德风杰、普凯、北极光、梧桐、祥峰、富达、新桥、黑石等,著名民营企业,如裕兴、亚信、新浪、网易、搜狐、盛大、百度、碧桂园、SOHO、阿里巴巴、巨人集团等,几乎无一不是通过在离岸法域设立离岸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其巨大的成功和跨越的。

离岸基地之所以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此注册离岸公司,能够获得常规情况下难以获得的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地规定。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在离岸管辖区,但允许投资人不用亲临当地,其业务运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开展。如在巴哈马群岛注册一家贸易公司,但其贸易业务的往来,可以是在欧洲与美洲之间进行的。

(二)公司权益规定。几乎所有的离岸管辖区均明文规定,公司的股东资料、股权比例、收益状况等,享有保密权利,如股东不愿意,可以不对外披露。

(三)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召开规定。离岸公司不用每年召开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即使召开,其地点也可在世界范围内任意选择。而且,只要委托一个公司秘书,即可保证公司的日常运作不与当地法律冲突。

(四)国际金融机构服务。离岸公司可以在如美国的大通银行、香港的汇丰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等国际大银行类公司开设账号,在财务运作上极其方便。

(五)合理避税。几乎所有离岸中心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财产免交当地税,或以极低的税率征缴。特别是一些世界著名避税港,如BVI、巴哈马、开曼、贝利兹、纽埃等,通常豁免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利润税、公司税、遗产税和汇出税等,只需缴纳数额不多的年费。而且,离岸公司的累积盈余可以无限制地保留,借此亦可进行避税。

(六)避开贸易投资障碍。离岸公司可避开贸易投资壁垒。企业向某些国家如美国出口产品,需要申请配额及办理一系列的相关手续,而如果该企业拥有一家离岸公司,由企业向离岸公司出口产品,再由离岸公司向美国出口,就可以绕开关税壁垒和出口配额的限制,大大降低成本。对于尚未建交、不便直接进行商务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利用离岸公司所在地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签订的双边投资保障协定,以及税务条约开展贸易投资等业务,可以降低贸易投资风险。

(七)方便投融资,实现境外上市。一国控制严格的外汇制度、复杂的境外上市审批手续和许多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国际引资。通过注册一家境外离岸公司控股国内产业,并以该公司的名义进行境外融资及上市,可以极大地简化境外上市的运作手续。而且,离岸公司的资金转移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投融资,进行资金最优化管理。

(八)注册便捷,成本低廉。离岸公司的注册程序非常简单,可由专业代理机构代为完成,注册人无须亲临注册地。一般成立一家新公司的手续费不高,在1万元人民币以下,有的甚至无需注册资金到位。所有注册程序,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即可完成。如在百慕大,只需要通过律师向当地政府缴纳1000美元,就可以获得营业执照;在巴拿马,公司成立只需4天左右时间,但完整资料的处理需要20天。

二、兄弟地区离岸创新创业的做法和经验

(一)深圳的做法和经验。

深圳是创新驱动的先行市,是创新创业最便利、最有活力和效率的城市之一。深圳所设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市场需求为推动力,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打造离岸与落地相结合、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海外创新资源聚集平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创新资源汇聚中心、创业项目加速中心、创客人脉交流中心;力争在海外资源渠道建设、国内外科技需求挖掘、国际新技术体验展示、项目人才路演、海外技术转移专员培养、项目的甄别和评价等工作过程中,发挥服务和引领作用。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引进海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汇聚深圳。推动世界著名大学在深建立联合研发中心,通过研发中心,构建孵化创业平台,以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商业化。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特别是支持创新创业的天使投资,帮助离岸创新创业者提高成功率,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加强与科学技术协会的合作。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深圳市政府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优势互补、创新驱动、先行先试原则,合作建设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把中国科协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渠道资源,与深圳良好的创新生态、产业基础、市场环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创新资源聚集平台。深圳将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协的战略合作,着力为海外人才来深圳离岸创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实施整合存量和增量资源的“三个结合”。

一是产学研相结合。发挥民营企业的资金与技术优势,促进人才离岸创业基地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相结合。

二是基地建设和创业需求相结合。根据技术产业链发展现状,促进离岸创业基地与人才、企业需求相结合。

三是离岸创新和在岸创新相结合。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做好海外人才引进与国内人才使用相结合。

(二)武汉的做法和经验。

中国(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以下简称“离岸中心”),整合武汉各渠道的优质资源,把离岸创业基地建成一个服务海外科技人才来本地创新创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离岸中心的建设采取先筹建、再完善,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结合的方式,予以快速推动。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立私募基金,建设离岸创新园区,设立代理服务机构,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积极引进和利用海外高质量智力资源,并匹配相关的政策和体制,为离岸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支持下的工研院公司制运作。

“离岸中心”主办单位为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东湖高新区三方,协作单位为科技部,承办单位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资环工研院”)。科协发挥总协调的职能,给予积极支持,争取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积极打通渠道,协助中心的筹建。由资环工研院承办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资环工研院“产学研用”一体化资源输出平台的优势。

2、以市场需求引导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整合资源,建设科技产业服务性机构,发展产业金融,运用“互联网+工艺”的思路,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以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建设。

3、以才引才,建立人才库。加强招才引智部门的团队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使之能够汇集各类人才,逐一对接。成立中心事业部,专人负责,全身心投入。

三、国内外离岸创业基地建设经验对张江科技城建设的启示

张江科技城的离岸创业基地建设,必须从概念和规划走向实际运作,需要以张江高科等为实施主体,在基地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人才培育和集聚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也需要张管委和新区有关部门,在离岸创业基地授牌、孵化器政策和人才政策配套上先行先试。

建议近期在张江科技城规划范围内,主要聚焦科创和农业两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一)以张江高科为平台,打造“离岸创新、全球孵化”的离岸科技创业中心。张江地处“双自联动”、“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聚焦的核心区域。张江高科作为张江核心园市场化运作的上市公司平台,应充分利用持有的几十万平方米创业物业空间,结合张江科技城建设,打造张江高科“离岸创新、全球孵化”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重塑公司在张江科技城建设中的高科技投资功能和集成服务功能平台作用。具体建议为:

1、以预孵化整合全球资源。整合美国硅谷、以色列等全球科技创新领先区域的资源,进 行先期培育的预孵化,再结合产业投资,设立海外并购或境外引导基金,联合对孵化项目进行投资。当孵化项目进入稳定的成长期,可以收购兼并的方式,进行产业整合或退出,并把创新项目引入张江园区集聚发展。

2、对接新三板、战略新兴板。利用张江高科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支持离岸创新创业企业对接国家新三板和即将推出的上海科创板、战略新兴板,促进离岸创新与社会资本的结合。

3、充分利用海外融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向张江高科技园区扩区所带来的政策叠加优势,如创新资本跨境流动便利化,注册在自贸区内的企业也可以开设境外账户,探索以海外融资方式支持离岸创业的投融资。

(二)推进孙桥现代农业国际孵化器建设。

孙桥现代农业国际孵化器的核心部分,位于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1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是张江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乃至中国首家现代农业国际孵化器。

在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中,应结合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建设,对接国际农业高端创新的趋势,打造国际现代农业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具体建议为:

1、培育一批农业高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吸引一批国内外领先的高科技农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或创业企业,集聚一批离岸创新成果示范应用项目,加强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孵化创业。

2、集聚一批高层次国际农业人才。加强国际创客和外籍人才的引进,加强“千人计划”农业人才的引进和探索认定,吸引一批美国、荷兰、以色列、台湾等科技农业创新创业企业家和海归人才。利用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与荷兰瓦格宁根农业大学、比利时安特卫普管理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培育和鼓励本土的新生代农场主“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增强全球经营的视野和经验。

3、打造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平台。借助“双自联动”政策效应,以电子围网方式,促进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入驻企业开展保税研发、保税展示交易、保税技术转移,使国际现代农业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国际合作的示范平台,推进国际领先的智慧农业、平台农业、绿色农业和健康农业项目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

(三)关于支持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政策配套建议。

建议对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边筹办,边加强配套政策研究,不但要支持离岸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落户,也要支持离岸创业基地的基础建设和平台服务。

1、关于支持基地建设和运营经费。在离岸科技创业基地和离岸农业基地建设和运营初期3年内,建议张管委、科委、农委、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研究给予基地公司建设资金的支持政策,按照引进的人才和项目,给予相应经费的配套,运营成熟后,则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在初期经费支持上,主要包括基地孵化用房的租金补贴、装修费一定比例的补贴、引进项目的奖励、平台服务的支持。

2、关于人才扶持政策。建议新区人才工作部门认定离岸创业基地为新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承担人才政策的先行先试功能。如引进外籍退休专家和留学生实习实训,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申办永久居留证程序,改进外国专家证办理,优化外籍人才创业生活环境等,在海外人才出入境、创业、就业、落户、结汇、通关、股权激励等方面,落实配套政策,支持离岸创新基地提供人才平台的增值服务,以改善离岸创业基地的生态环境。重视引进和推荐认定现代 农业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

3、关于科技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张江高科的科技投资功能,探索农业财政支持“补改投”的转型,依托“双自联动”等政策,支持设立离岸创业的市场化投融资服务平台,为离岸创新创业提供跨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融资、投贷保联动等服务。在外汇管理和财政奖励上,支持离岸企业境外上市。

4、关于商事登记改革。企业工商登记不需要验资、地址审核和许可审批,免交注册登记费,探索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允许实行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允许开展离岸研发、离岸农业、离岸服务贸易的经营业务。

5、关于保税研发和跨境交易政策。探索电子围网的离岸研发模式,对所需的研发设备、研发材料实行保税,对结转环节进行保税监管,对离岸科技研发活动涉及的付汇,给予“事先承诺事后并联监管”便利,对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手续进行简化等。

6、关于财税扶持政策。集成张江高新区和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财政支持政策,在创业房租补贴、研发项目资金支持和税前列支、个税奖励、政府采购、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方面,给予试点支持。

引进“海外因子”创业项目 张江高科“离岸创新”新思维

发布时间:2016/11/2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常玉

11月10日,张江高科(600895.SH)895创业营第四季正式开营。此季营内活动围绕“离岸创新”展开,秉承“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创新思维,寻求在全球范围内与高层次人才、高科技项目的持续对接,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到底什么是“离岸创新”?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向记者解释道:“离岸创新是指不设在本国境内的创新活动,创新活动不受本国境内的法律法规的束缚,其特点是突破传统创新追求落地的限制,更加注重海外科技人才、科技项目本身,注重创新成果的终端显示,力图通过对海外项目的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投资对接等服务整体前置,借助‘海外预孵化’环节,使海外科技人才在海外完善创业团队或创业项目,提高落地创新的成功率,减少海外项目对境内落地创新的不适应。”

引进“海外因子”创业项目

王栎2007年移民加拿大后创办了虚拟现实(VR)儿童教育项目,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4~10岁儿童教育上。今年10月,她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创业群里看到张江高科895创业营的招募信息,王栎认为:“美国是技术导向的市场,中国是市场导向,所以,美国的尖端技术和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对接是最好的方式。” 在参加张江高科895创业营之前,王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美国,如今,她计划在张江高科注册一个分公司以此来扩大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我们对中国市场并不了解,希望张江高科895创业营能帮助我们了解上海的政策和市场情况,通过3个月的辅导和陪练,梳理商业模式的同时寻求资本对接。”王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据张江高科负责人介绍,他们打造“895创业营”的初衷,在于为张江高科辖区内现有的非上市企业,搭建与资本市场直接对话的平台,包括初创期项目和成长期项目,通过活动的组 织和落地,促进优质项目汇集;再通过资本方的参与互动,建立“孵投联动”的新型科投模式。“895”是上市公司张江高科的股票代码后三位,以此来命名一项活动,具有高识别度和唯一性,体现了与资本市场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有招募和延揽80后、90后、95后创业者的含义。据张江高科895创业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有近200个像王栎这样的项目参加了本季海选,其中半数以上来自美国、瑞士、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地。经过为期3天的海选,最终共32个项目脱颖而出,成为第四季入营项目。

这些有“海外基因”的项目入营后,张江高科895创业营在营内活动设计方面也贴近“离岸创新”的要求。针对有计划在国内开设分公司的海外项目,895创业营积极对接各类银行资源,帮助海外项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跨境金融服务优势,为895创业营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一揽子金融服务。针对895创业营中有计划在国内开设分公司的海外项目提供更多的跨境服务及资金解决方案。

2016年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拓展自贸区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通知》,正式启动自由贸易账户的个人服务功能,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FT账户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国际雇员等提供海外亲属赡养、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跨境金融服务。

据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周和华介绍,未来进一步携手并进,积极探索孵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致力于建立满足产业链上不同成长阶段生命周期企业所需的多级、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以创新模式助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对标YC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

11月18日,张江高科895创业营请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知名创新创业顾问Dr Bell作为创业导师,梳理营内每个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并指导到海外如何避免“水土不服”等现实问题,帮助对接美国一些资源和技术给895创业营的创业者们。

据张江高科895创业营负责人介绍,对于营内一些想“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张江高科895创业营通过举办海外院校的专利技术对接等方式,解决国内原创性技术欠缺的问题。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张江高科将与芬兰创新组织Slush、PLUG&PLAY、AMPLIFY以及法国USINE IO、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硅谷天使会、挪威创新署等海外机构开展多样化合作,力争吸引更多海外创业者来中国拓展市场、对接资源、落户张江,同时也努力尝试把国内的好项目送出去,进一步帮助国内项目拓展海外市场、追寻国际梦。

如今,全世界最著名的创业孵化器是来自美国的YCombinator(下称YC)。YC由保罗·格雷厄姆(PaulGraham)于2005 年在硅谷发起成立。YCombinator 原本是编程术语,指创造函数的函数,在此意指YC 是一家“创造公司”的公司。YC只关注于最早期的创业团队,在创业团队的起步阶段介入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在短短几年内,基于YC强大的创业辅导能力和不断出现的成功案例,《福布斯》在2012年将YC评选为最有价值的孵化器。葛培健表示,“‘895创业营’就是张江高科连接海外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是张江高科对标YC、学习YC的重要实践载体。”据记者了解,在第四季项目入营后,张江高科895创业营已有海选项目800个,入营项目130个,淘汰率高达85%,项目总估值超过80亿元,获风险投资30多亿元,获信贷授信10家,陪练阵容超越百人,投资机构可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张江将成国际人才引进 “样板间”

10月13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签署了《国家外国专家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提出了四大方面21项创新举措,包括开展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国际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外国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和探索实施市场化用人机制。

据统计,目前常住上海的外国专家约有9.3万人,此次备忘录签署后,国家外专局将把张江示范区作为承接政策创新的先行先试平台,推进“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整合工作等。

作为海外人才的集聚地,早在今年9月26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正式推出外国人证件“五证联办、平行受理”的新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出入境提供更便利的环境。张江不仅仅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还位于国家自由贸易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三区联动”的优势使得一大波关于人才的福利正在向张江袭来。

去年8月12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浦东国际人才城揭牌,这是国内首个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设立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它成立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上海自贸区用上“洪荒之力”,引进海内外精英人才和优质项目。11月1日,上海自贸区举办首届“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离岸基地大型对接交流活动,首次尝试对接境外顶尖人才与境内高端资源。

葛培健向记者表示:“张江高科作为张江核心园市场化运作的上市公司,集成服务功能开发的市场化抓手,以结合张江科技城建设,打造全球孵化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重塑公司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格局中的角色。”

中国科协(深圳)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2015年5月21日

5月21日,由中国科协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动建设的中国科协(深圳)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深圳市民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中国科协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市委书记马兴瑞,深圳市市长许勤,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吴海鹰等出席揭牌仪式。

尚勇与马兴瑞共同为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

尚勇在致辞中指出,深圳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共建是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举措。尚勇在谈到离岸基地建设时表示,创新的资源最容易向创新生态最优的地方流动,而深圳是世界上创新便利、富有活力、最有效率的地方,必然要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创业中心之一。中国科协将利用自身优势搭建桥梁,借离岸基地的建设,让更多的海外人才到深圳创新创业。同时希望借科协渠道推动国际著名大学与深圳建立联合研发中心,通过研发中心构建平台以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商业化,还要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特别是支持创新创业的天使投资。尚勇表示,今后中国科协会密切配合深圳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让深圳在离岸基地建设方面为全国提供经验。

许勤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双方共建离岸基地,是贯彻落实中央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中国科协与深圳市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把中国科协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渠道资源和深圳良好的创新生态、产业基础和市场环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创新资源聚集平台。对于深圳在开放、创新形势下,更好地顺应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趋势,探索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新机制,汇聚更加强大的创新正能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圳将以此次离岸基地的建立为契机,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协的合作,全力支持基地建设,着力为海内外人才到深圳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许勤指出,要推动基地建设成为离岸与落地相结合,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海外创新资源的集聚平台,成为助力创新城市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

近年来,深圳市科协按照中国科协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总体要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吸聚海外人才为国服务的新方式、新办法,积累了大量的渠道资源和人脉资源,率先探索出双向交流、离岸服务的人才工作模式。通过离岸基地建设,力争在3-5年内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创新资源汇聚中心、创业项目加速中心、创客人脉交流中心,在海外资源渠道建设、国内外科技需求挖掘、国际新技术体验展示、项目人才路演、海外技术转移专员培养、项目的甄别和评价等工作过程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

中国科协国际部部长、海智办主任张建生,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哲,深圳市委副书记戴北方,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华楠,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科协主席蒋宇扬,深圳市科协党组书记马建文,以及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区科协及学会代表出席揭牌仪式。

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2015年2月9日

2月4日,“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中国科协国际部部长、海智办主任张建生,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日光,深圳市科协原主席、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院长周路明,以及深圳市委组织部、科技创新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资推广署、“千人计划”及海归创业团队代表出席会议。张建生首先对近年来海智计划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希望听取与会代表的意见与建议,共同落实中国科协书记处对于“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工作的要求,推动落实中国科协与深圳市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关于离岸创业基地的相关内容。

周路明结合近几年在深圳科协开展人才工作的经验,提出新形势下深圳需要依托国际化人才战略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倡导下一轮人才引进的主体工作可以让公益性的科技团体、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注重人才落地和服务的操作环节,并提出了建设高层次智库平台、新型科研机构联合会、原创力孵化器等人才服务载体工程,为“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建设提供项目评价、创业导师、决策支撑、产业链布局等高端专业化服务。深圳市委组织 部、科技创新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资推广署等对于本单位开展人才工作的内容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对于人才智力引进平台升级优化的建议。

“千人计划”及海归创业团队代表表示,“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将运用更灵活的政策,将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回国,对此,很多海外人才感到非常振奋。他们根据自身的回国发展经验,提出希望能利用深圳的优势,制定人才“柔性”引进政策,进一步发挥聚集效应,推进全球高端引领。冯日光表示,深圳市被选为“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试点地区之一,将认真研究制定离岸基地的实施方案,在深圳市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做好这项工作。他对“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试点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发挥民营企业的资金与技术优势,促进人才离岸创业基地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相结合;二是根据技术产业链发展现状,促进离岸创业基地与人才、企业需求相结合;三是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做好海外人才引进与国内人才使用相结合。座谈会前,中国科协海智办赴星河银湖谷和前海青年梦工场调研深圳市开展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的条件和环境。

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 发布时间:2015-8-14 来源:上海科技报

国内首个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设立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8月12日落户上海。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将自贸试验区开放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在浦东国际人才城,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共同为基地揭牌。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副市长周波出席揭牌仪式。

创建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上海市《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落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大举措,由市科协、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浦东新区等单位协同推进,面向海外人才,通过市场化手段,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配套成熟完善的空间载体,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离岸模式,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意在充分激活浦东海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区位优势,促进海内外跨境创新资源要素流动,配套完善海外人才的创业服务,提升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能级。

基地将重点探索离岸创业新模式,开发和培育专业服务能力,通过模式创新和政策支持,促进海外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在创业孵化方面,离岸基地将对有意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创业的海外人才进行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投资对接等整体前置服务,通过“海外预孵化”,使海外人才在海外完善创业团队或创业项目,显著提高海外人才落地创业的成功率,减少海外人才来华创业的顾虑。对于基地内注册的企业,基地将导入优质服务机构,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托管式服务,对海外创业项目,协助其注册企业后进行正式孵化,形成灵活便利的创业模式。

基地物理空间考虑多点布局和多元模式。首批实体平台设在自贸试验区张江片区、陆家嘴片区和保税区片区,后期辐射到自贸试验区其他产业集聚区。3个片区空间在定位上各有侧重:一是位于张江片区的浦东国际人才城,约4000平方米,其特点是社会组织运作,侧重离岸研发创新;二是位于保税区片区的人才大厦,约4000平方米,其特点是国有企业运作,侧重离岸贸易服务;三是位于陆家嘴片区的陆家嘴创业街区,约为2万平方米,其特点是民营企业运作,侧重金融与科技对接。

据悉,基地线上平台也在建设中。该平台由网站和App组成,既是发布政策信息、创业信 息、服务信息的线上综合平台,又是海外创业人才、海外相关团体和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创投机构、政府机构等多方交互的工作平台,实现离岸创业孵化在线申请、托管式创业服务在线支持、投融资项目在线对接等,并逐步发展产品展示、技术交易、股权众筹等功能。

基地力争在三五年内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人才、知名服务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高端创业孵化项目的加速中心,在海外人才引进、创业孵化、运作机制和配套政策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在海外资源渠道建设、国内外科技需求挖掘、创业孵化人才培育、人才和项目甄别和评价等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揭牌仪式上,基地协调管理机构浦东科技创业中心与首批3个片区空间的运营机构和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澳华科学技术协会签署了共同建设基地的合作备忘录。未来,基地还将继续与更多海内外机构和团体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联合、加盟、联盟的形式,借助市场力量推动基地建设。

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总部空间启用

2016年9月5日 来源: 浦东时报

8月2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总部空间启用仪式在浦东国际人才城举行。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冯伟,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陆檩,浦东新区科经委负责人、离岸基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唐石青等领导出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离岸基地”)是中国科协与上海市合作的重要项目,是国内首个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设立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于2015年8月正式揭牌。

离岸基地是面向海外人才,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以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配套成熟完善的空间载体为基础构建的,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离岸基地总部空间位于浦东国际人才城,承担基地宣传、海外项目预孵化、海外高端服务机构集聚等功能,是服务海外人才、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空间包含一楼的接待与展示中心、四楼的海外创客中心、五楼功能中心以及七楼的服务机构集聚中心。总部空间由浦东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委托上海普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运营。

总部空间启用仪式上,基地协调管理机构与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等离岸基地首批海内外合作团体的代表签署合作协议,与香港房大、上海医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驻项目签约,并向中以创新中心、临港科创1号、上海芬华创新中心、维亚生物科技等离岸基地第二批4个合作空间授牌。截至目前,离岸基地合作空间已达7个,首批海外合作团体12个,首批本市科技社团合作伙伴12个,签约服务机构3个,其中部分团体和机构将在总部空间设立工作站点,为离岸基地合作空间和入驻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启用仪式同时发布首届“海外人才上海自贸区创业汇”活动的相关信息。通过离岸基地这一大型对接交流活动,将吸引一批高端海外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创业汇”对接交流活动将通过离岸基地海内外合作伙伴,邀请80-100名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具有行业工作或创业经验、并携带优秀创业项目的海外创业人员,到自贸区交流考察,通过项目路演、高峰论坛、交流研讨、资本对接等活动形式,宣传推广离岸基地,帮助海外人才深入了解自贸试验区创业投资环境,吸引前来创新创业,实现创新资源的跨境流动。

据悉,离岸基地还将进一步深化与海内外团体和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柔性引才新机制,创设快速集聚海外人才的新模式,形成海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群聚效应,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科协(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

2016年9月21日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马贵兵)昨日(9月20日),中国科协2016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在汉召开。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惠玲,副省长郭生练出席会议。尚勇、梁惠玲为中国科协(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主持会议。百余名海外华人科技团体负责人、海外专家学者、优秀归国创业海归代表、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参会。尚勇代表中国科协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湖北为海智计划联席会议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海智计划影响力逐年扩大,为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或来华创新创业架设了桥梁,拓宽了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贯彻全国“科技三会”精神,着力引进一批资深专家、海内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尚勇强调,要让海智计划发挥的作用更大、联系覆盖面更广、服务更实,更周到,要邀请更多的海外科技工作者来华进行学术交流、联合研究、协同创新,要让更多的海外科学家实现国内创新创业和国外离岸研发的有机结合,要进一步保持优势,扩展新渠道,建立更大的平台。郭生练代表省政府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湖北将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创新环境、优厚的营商环境、严格的法治环境,努力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会后,尚勇一行参观我省海智合作项目——氢能汽车样车,并赴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工地、武汉未来科技城、中国科协(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中科协第四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苏州揭牌

2016年12月5日 来源:苏州日报

苏报讯(记者 钱怡 陆晓华)今年2月,我市(苏州)获批设立“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苏州探索更为开放灵活的国际招才引智模式和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提供了新平台。昨天(12月4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共同为基地揭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出席揭牌仪式。“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继上海、深圳、武汉之后设立的第四个离岸基地,为苏州建设“一基地一高地”提供了新的机遇。苏州离岸基地选择政策环境较优、离岸工作基础较好的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试点,致力于搭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项目引进落地及成果转化,助推本土企业赴海外拓展市场的双向离岸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创新创业全程综合服务的枢纽站、国际招才引智模式的先行区、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力争到2020年,通过基地建设,区内集聚跨境合作机构超过100家,累计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超过3万人,打造更加优异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揭牌仪式前,尚勇听取了“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情况的介绍,对苏州着力构建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工作新模式表示赞赏,并希望苏州以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契机,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让更多的海外人才到苏州施展才华,汇聚世界创新资源,形成更加强大的创新动能,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周乃翔对中国科协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苏州发展表示感谢。他说,中国科协把全国第四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试点放在苏州,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中国科协与苏州有关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对于苏州顺应国际人才流动的新趋势,探索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州将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协的合作,全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先行推进基地建设,探索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把基地建设成为离岸与落地相结合,立足苏州、服务全球的海外创新资源的集聚平台。揭牌仪式后,尚勇一行在周乃翔的陪同下,赴美国冷泉港亚洲基因学习中心参观考察,并在昆山市会见了前来参加2016中国(昆山)国际创新创业大会的人才代表。市领导徐惠民、吴庆文参加有关活动。

成都创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2016-9-16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王垚

成都商报讯(记者 王垚)市科协昨日介绍,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首批两个海外工作站——8月下旬分别在德国法兰克福、丹麦哥本哈根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将有力推动更高水平和更多数量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在成都落户。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中国科协去年启动创建的,是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专门吸引各类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去年开始,中国科协先后在深圳、上海、武汉、苏州、成都建立了5个海外人才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协(成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在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开幕式上被正式授牌。

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后,将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等离岸模式,为国际人才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和服务平台,让他们在华创新创业比在驻地国更加便利和高效,大幅度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该负责人还表示,成都正争取在年内成立中国科协中国海归创业联盟成都中心,并依托这个中心全面负责与海外科技团体的联系。还将继续广泛建立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外工作站。

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聘来首位执行院长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篇6

企业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

1、追求卓越。目标是人类活动的起点与基础,只有崇高、卓越和完善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力与活力。因此,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要鼓励创新创业者不断追求卓越,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2、鼓励竞争,敢于冒险。企业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新和冒险精神。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就是要形成这种促使创新创业者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机制规则。

3、团结合作。创新创业者应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素质,遵从团队精神,提倡集体主义,崇尚集体英雄主义。

4、宽容失败。中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在创业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风险,有风险必然有失败。培养创新创业行为和精神就必须形成容忍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5、重视回报。企业经营者更应该具有卓越的眼光,勇于打破现有的权力框架。作为风险的报酬,给那些为企业带来生机、希望和发展机会的创新创业者应有的权力和利益。

当前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立的深远影响。我国社会深层次文化积淀,对企业合作精神及对“竞争性合作”观念的影响是造成我国技术交流、知识行动迟缓的原因之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中国几千年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但事实上,中国的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人们过于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人们害怕失败,惧怕别人的冷嘲热讽,害怕冒险,不敢创新创业。另外,传统文化中的保守倾向、官本位意识、重整体轻个体、重中庸轻竞争、重感性轻理性等也是影响企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的主要因素。

2、旧的科技管理体制对我国企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的影响。在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科技体系,大部分科研机构都独立于企业经济实体之外,是纯粹的科研机构。它们与企业科技研究和开发机构在科研项目的选择、研究的目标、政策、资金来源、效果评价、人员职称晋级上都不一样。科研单位的研究活动与经济关系不大,难以形成实用的技术,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官产学研脱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未完全建立起来。

3、现代市场文化对企业创新创业在文化氛围建设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西方的文化已进入中国。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较量中形成了现代市场文化,如重金钱、重私利观念、个人英雄主义、冒险精神等。这些文化常常与传统文化相冲突,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创新创业所必需的文化,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融合需要一定的时期。

4、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差使企业缺乏物质文化基础。首先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分布不均。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后,科研活动虽在加强,但企业整体自我开发能力还比较弱,且分布不均。其次是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没有掌握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5、缺少有效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目前,大多数企业都知道建立企业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并且也做过一些有利于创新创业激励措施的尝试,但其激励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激励主体定位不清晰,激励主体的定位出现错位使技术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成为大部分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因更多的来自非经济因素的考虑,如上级的指示、政府的推动、中央的号召和舆论的提倡等。二是现行的激励机制存在种种弊端,官本位倾向依然存在,对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家成长和创业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太高。

构建企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对策

1、制度环境的构建。

(1)营造创新创业的政府服务环境。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形成需要各方参与,前提是政府的正确引导。政府应以提供服务职能为中心,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宏观调控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强立法与依法管理,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大胆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和创业的法规、税务等地方政策扶植创业者。第二,允许“来去自由”、多种成分杂交、自由创新提供自由竞争条件,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创业的竞争环境,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努力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第三,加快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把孵化服务机构、创业资本市场和信息网络等有机地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为企业的运行、风险资金引入、上市、人才引进、国际运作等提供高效率的服务。第四,对于具有创新创业欲望的企业和个人特别是高新技术小企业的创办者,国家要完善风险投资等融资办法,降低创业的门槛,鼓励中小型企业在经济中发挥创新效应。第五,大力发展一批致力于为创业型、科技型企业产权交易和股权激励服务的中介机构。针对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这类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要营造创新创业的微观环境。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对企业来说主要是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环境。第一、确立创新创业战略,以创新服务需求、引导市场。所有的企业必须树立“创新”的战略眼光,在一切领域都要有创新意识,由成本优势为主的竞争战略向技术优势、质量优势的竞争战略转变,决不能固步自封。第二、企业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发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运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方法和手段向员工提供进行发散性思维,敢于突破旧的规范和行为模式的环境,建立起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和认可机制。第三、认真研究企业、学校、国家研究所和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创新创业的水平和效率。

2、企业创新创业主体的培育。

企业创新创业要有成果,出成果就要有人才。优秀人才只有在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中才能发挥潜能,完成重大成果,开创卓越的事业。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文化,坚持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坚持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激发各种人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励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根本所在。

3、激励机制的构建。

未来学者吉姆·泰勒说:“对在企业中做出非同寻常的创新贡献的人,你得有一套特别的奖励制度。必须让大家明白,做出特殊贡献是确保获得特色奖励的途径。”可见,建立企业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它应具有以下特点:

(1)要有利于吸引和选拔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引进优秀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在与企业达成契约前,潜在的优秀人才难以与平庸人才相区别,若同时给予高薪与职位,则势必使庸才沉淀;另一方面,若将业绩报酬延至成效显著时,则又势必让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因获得回报与补偿的标准不确定而丧失信心,同样导致人才流失现象。因此,企业在选拔和使用人次上应区别对待。当前实行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使引进的科技人才愿意接受企业创新创业计划,而其获得的回报与补偿,尤其是明确性和延迟性,大大激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潜在能力的发挥,笔者认为这是选拔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一条可靠捷径。

(2)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许多企业的经验表明,科学地运用物质激励手段,可以收到调动创新创业人员积极性的良好效果。但人类的高层次需要和追求往往是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这又是物质激励所不能替代的。而精神激励中的无形激励机制,如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成就感、认同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高科技成果的自我分享,往往是留住最佳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是被高科技成果的“自我分享”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这一双自我理念激励机制。具体讲,企业应能满足不同层次科技创新创业者的需求,找出相应的激励因素,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设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者的需求,以达到激励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让科技创新创业者的经验与大家共享,让大家都来认可他们的创新创业成就,为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晋升晋级机会,让他们共同参与企业管理等都是值得推行的激励措施。

4、建立创新创业的学习机制。

(1)要建立相应的宣传政策。报纸和杂志对重大的创新和创新政策要加以特别的关注,要形成整个社会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氛围,使建立系统化创新政策的概念将在全民关注的环境中逐步得以深入。加强政策导向和改革的力度,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改革科技和教育的体制。如果只有宣传而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一切都只会流于形式。

(2)要运用各种文化手段。如以学校、传媒、博物馆、图书馆以至企业、社区的文化活动等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倡导科学精神、进行文学艺术的感化熏陶,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念。

(3)高层管理者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塑造学习型组织,首先是高层管理者的学习创新,并通过自身的引导使其下属也积极参与学习,塑造企业全员创新创业的氛围,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4)企业应塑造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要在组织中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要创造组织中的学习风气,创造一种学习环境,通过鼓励和激励组织重要成员的创新创业活动,激发组织全体员工的创新创业欲望,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篇7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导向。国务院教育部出台多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性文件,创新创业风潮席卷全国各地。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样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从现实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需求旺盛,但是创业人群比例极低,这说明现实的创新创业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据腾讯教育《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比例近三年来逐渐上升,2015年有创业想法的人数达23%,然而,学生毕业后真正走向创业的人群比例不足2%[1]!另据教育部“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方案设计”项目研究表明,学生希望“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的占75.2%[2]。因此,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学院多年来在创新创业基地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对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做一些初步的探索。

1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创新创业基地创立之初,我们调研了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分离

在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这从各种大学生竞赛中就可以看出,传统的各大比赛主要以创新为主。近两年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开始举办各种创业比赛,比如全国互联网+创业比赛,创青春大赛。这些比赛都是各有侧重,很少有比赛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高职毕业生创业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商业或者服务类行业,缺乏一定科技含量,可模仿性很强,没有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对口的行业中创业的学生较少。依托于创新的创业更容易成功,可以避免对手短期内模仿。

1.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失

在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占据了大量的课时,创新课程少之又少,创业课程则基本没有。而且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基本完全脱离,两类课程完全独立。而且已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存在设置比较随意、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3]。

1.3 创新创业教育受益面窄

一个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创业缺乏认识;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不足,学生无法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项目,无法找到对应的指导老师。鉴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缺失,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局限在少数精英学生,很多高校很多比赛都是同一批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创新创业教育。多数高校采用选修课,竞赛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收益面太窄[3]。

2 基地建设中的探索

2.1 多层次培养体系建设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多层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从覆盖面最大的课堂,到兴趣爱好集中的社团,再到志趣相投的工作室,再到力争上游的竞赛队伍。形成了一套从所有学生到精英学生的培养体系。每个对应的层次均安排指导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度。

社团方面我们学院成立了电子协会、机器人社团、西门子社团、创就业社团等,基本覆盖学院专业面。工作室方面我们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成立了智能硬件、APP开发、单片机、虚拟现实等工作室。该体系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与能力有相应层次的机构培养。

2.2 资源库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失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资源库,主要包括各种创新创业大赛题目,一些创新创业的公开课视频,推荐阅读书籍等等。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项目库,项目库来源包括国家级、省级的创新创业竞赛题目,课程设计、学生结合自己兴趣爱好产生的项目、依托学校承担的纵向或横向项目的某一部分及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项目。

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研究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及课程资源库,包括专业创新入门教育、创业指导、创业管理、创业机会评价与选择等课程。同时,借助企业及校友等社会资源,邀请企业高管举办实践讲座并介绍实战经验。此外,优选与专业结合度高的项目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将创新创业的思维带入到专业课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3 人才库的建设

人才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教师主要是指指导老师,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可分为3类:创新指导教师,创业指导教师,双创指导教师。创新指导教师主要来自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创业会遇到很多非专业的问题,这时有必要提供创业专业的解答,创业涉及到市场营销、产品定位等方面的技能。

在学生人才库建立方面,我们建立了立体化的人才库,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创新创业团队。实行导师制、学徒制,建立好创新创业团队梯度,形成导师、成员、预备成员的三级人才梯队,同时针对个人特长与兴趣爱好,分类培养和指导。在团队建设的同时,做好文化与技术的传承,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出创新创业人才。

2.4 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可以促使学生自发的进行创新创业。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我们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多次科技活动,包括科技作品展、电子设计比赛、电路焊接大赛、前沿技术讲座、校友访谈等等。此外,我们专门对新生还有特别的创新创业教育入门,新生入学时我们会举办创新创意作品展,科技社团招新,参观专业实验室,专业入门教育,企业专家讲座等活动,让新生一入学即感受到学院的创新创业氛围。

3 建设成效

本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来成果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学院学生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80余项。2016年以来,已有多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江苏省选拔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首届“郑和杯”青年精英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摘要: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下,如何进行高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调研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了我校电子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中的培养体系建设、资源库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库建设、文化氛围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与经验。

关键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高职,探索

参考文献

[1]腾讯教育.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全文)[EB/OL].http://edu.qq.com/a/20150529/032180_all.htm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6):79-84.

淮安市重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篇8

一是支持重点研发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 (企业研究院) , 分别给予20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是支持企业“两站三中心”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 , 分别给予20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 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 、企业院士工作站, 分别给予最低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篇9

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历程

美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最为悠久,模式也最为成熟。早在1919年,美国商人霍勒斯·摩西(Horace Moses)创立了青年商业社,帮助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成立自己的公司,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实践经验,这是美国最早的创业教育[2]。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这被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业教育课程已成为美国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有些学校甚至已专注于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

二、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特点

第一,创新创业课程丰富,覆盖面广,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创业课程已涵盖从小学到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创业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完善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也越来越多,涉及到了新创企业管理、小企业创建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等多方面的知识。美国高校已经形成一个适合高校自己情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

第二,以案例教学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美国创业教育尤其注重案例研究,将案例研究作为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的解剖,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创业实践中,在这一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创业问题的关注与判断能力。

第三,课程体系完善。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大都包含了创业意识、创造性思维、新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新兴企业融资、创业者特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内容。由于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传统、资源优势等不尽相同,其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各有特色。以百森商学院为例,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百森商学院提供循序渐进的创业项目。大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一年的跨学科创业课程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学习经济理论、概率论、统计学分析等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组成创业团队,投资创办企业,每个团队由商学院提供3 000美元的启动资金,学期末进行结算,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于大学二年级中具有较高创业潜质的学生,学院开设了“创业精神培养强化课程”,进一步对学生加以创业指导;对于高年级学生,百森商学院设计和制订了深化学习的途径,学生可以选择在“新创企业”、“家族创业”、 “公司创业”以及“社会创业”四个领域中深化学习。

这种培养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演讲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创业体验。

第四,关注教师的实践经验。美国大学创业课程有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而且这些教师本身有创业经验。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师资必须有企业方面的经验:风险资本家、创业家和实业家、新创立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要求教师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经历,同时还必须时刻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企业实际模拟实践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回顾和课程设置的分析,为进一步做好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提供有益启示:

第一,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应当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分类设置。中国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建立与创新创业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宽口径、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即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立体化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原专业中嫁接、渗透而来的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一类是通识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即集中专门介绍创新创业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方法工具等。但是,面向不同的受教育者,其课程设置应当有所侧重。譬如对于商学院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专业类课程;对其他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通识教育。总之,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应当兼顾深度和广度,形成结构化的、规范性的、系统性的课程结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规模的大小,应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等因素加以考虑。

第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创业课程应当灵活多样,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灌、照单收”的限制。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为主, 以传授创业隐性知识为主。问题教学法和实战教学法是两种重要的创业教育方法。问题教学法,即“以创新创业实际过程与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它要求由 “单向灌输知识”为主转向“双向交流”为主,要求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平台上,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教与学双向互动为特征, 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发展性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知识和技能,在积累知识和技能中丰富经验,在丰富经验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实战教学法,就是以增加学生自主创业实战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水平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制定商业计划书、企业实地考察报告书、模拟商业实训等都是实战教学法的有效形式。这两种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创业实践的开展,又有利于适应知识经济对劳动者提出的更高要求[4]。

第三,完善创新创业教学环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要肩负着高校的自身办学理念,将本校的专业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获取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的能力。高校要注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可以从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面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实训教学科目;(2)实验教材及指导手册;(3)课程学习网站。创新创业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专业竞赛、论坛、讲座;(2) 开放基金、创新实践;(3)学生专业社团、校园媒体;(4)综合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社会实践考察调研;(2)政府委托课题研究;(3)专项课题研究;(4)专业实践实习;(5)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实训教学科目;(2)实验教材及指导手册;(3) 课程学习网站。

第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首先,要注重创新创业师资的选拔。高校除了在校内选拔一些既懂创新创业理论,又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创新创业师资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一些创业成功、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企业家、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校友或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

其次,要注重对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通过科研项目、培训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全力构建“双师型” 教师队伍。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篇10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基本保障

为了进一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它不但能够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更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作用举足轻重。

1.组建并完善组织机构, 保障创新创业顺利开展

目前, 大部分高校未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只是挂靠在教育研究所、科研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进行组织管理, 教师也是由其中一些人员兼任, 既要从事管理工作, 还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造成一人多职、一人多课,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的协调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目标的实施、人才培养的管理和监控等,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精神不足、创业能力不够。而国外大多数高校都设有由学校领导和专任教师组成的专门机构, 负责教师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研究的管理、实施、监控等工作, 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能落到实处, 学生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知识。

我国高校为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 一是应建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 这样的小组一般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 下设若干部门, 不同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能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负责对创新创业教育宏观的管理。二是应在各个有教学任务的二级单位同样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一般由院系领导、教研室、教研小组、教研团队组成, 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的实施、检查、监督、考核, 直接面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三是应有效利用学校团委、学生总会、学生社团、学会、协会,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 奠定创业的基础。

2.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工作, 要想实施好这项工程, 高素质的教育师资队伍是核心、是根本所在, 教师不仅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更是教育理论研究者, 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者。高校要发展, 师资是基本, 为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提高授课水平,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应加强校际、校企间的合作交流, 建立优秀人才流动机制, 通过讲学、访问国际学术和科研合作, 将教师派到国内外知名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 交流经验和学习, 取长补短, 使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 使教师在流动中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高校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 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只能照本宣科, 纸上谈兵, 教育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形成不了优秀教学团队。因此, 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能力建设, 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如专家讲座、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等。另外, 将年轻教师、新入职教师送到企业锻炼, 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 而且使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具有针对性, 同时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3.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如何搞好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不完善, 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没有体现出创新能力建设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课程没能与专业课程紧密融合, 未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中, 只落在了纸面上, 未真正落实, 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生产需要严重脱节, 因此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在理论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紧跟时代发展的前沿及方向, 根据现代企业的需要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采取“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五大模块向学生开放, 增设了课程的设置模块, 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 在模块中穿插安排集中实训, 有效地将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教学之中, 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使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 创新创业活动有依可循, 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我们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过程借鉴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成功经验, 根据专业特点, 坚持“走出去”, 到企业、社会进行调研, 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学习, 强化创业理论知识学习, 掌握创业流程。在课程设置过程中, 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和专业特点, 坚持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渗透到教材之中, 形成特定的教学方式。减少理论授课学时, 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 考试增设试题库随机出题的创新, 增设开放性实验, 教师授课全部采用影音文件完备的多媒体课件, 授课内容创新, 过程具体逼真, 接近创业实景。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加大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创新创业课程的力度, 让学生将来就业做放心产品、良心产品,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全面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学校将企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前沿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 更新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 淘汰落后技术手段;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教学比例, 增设部分独立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 教师再用理论去讲解,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改变了教师在前面演示, 学生在下面机械性地操作, 死记硬背, 缺乏思考的动力, 严重影响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 将模拟企业生产产品的工艺操作作为重点, 学生自己设计工艺、采购原辅料、生产操作、销售产品, 教师对学生生产的产品及操作规范要点考核赋分, 并记入期末总成绩。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创业、就业

创业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 政府应准确定位角色, 把创业作为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使更多的人去创业, 创好业, 使初创业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保障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在良好的创业环境里健康成长。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科学完备的政策

受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政府是资源掌控的主体,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外部环境的形成和维护, 有着责任和义务, 创业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创业的成功与失败。没有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机制,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政府应充分利用其信息优势及行政职能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创办企业的场地扶持、不定期地举行创业指导、颁布创办企业的相关激励政策、融资政策等, 发挥政府政策的主导作用, 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顺利实施。

2.加强创业环境政策建设,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生家长及学生都注重学生的就业率, 关注学生毕业后, 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 能否拥有高额的工资和丰厚的待遇, 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未上升到系统化的理念和理论高度上。

因此, 政府应自身转变管理理念, 转变教育思维, 发挥政策的功能, 政策的杠杆作用, 使政策成为创业的风向标, 让全社会都形成尊重创业、鼓励创业、理解创业、参与创业、联手创业的氛围。因此, 国家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组建创业培训机构, 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创业的岗前培训, 通过培训, 改变了学生的思维, 增强了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国家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 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舆论氛围, 让创业文化充满校园、充满社会。

3.政府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和高校的共同责任, 应共同努力,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政府应根据学生创业项目的需要和特点, 加强加大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搭建产学研平台、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等。把大学生的科研成果拿到企业进行小试, 创业园进行中试, 让有创业计划和能力的学生在创业园创办小企业。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创业团队场地、资金、政策的支持, 使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成为创业型人才转变的孵化器。同时政府还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交流的机会,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计划竞赛,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举措, 鼓励大学生创业, 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

4.加强社会导向作用,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企业引领平台

由于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较晚, 社会上还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使大学生被动创业, 因而引不起大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企业参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积极, 给大学生就业带来较大的压力。一是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非常必要, 这就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主导及引领作用, 鼓励大学生创业, 正视大学生创业, 不歧视大学生创业, 参与大学生创业。二是强化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设备优势、场地优势、条件优势, 扶持培育大学生优秀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 使大学生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三是对大学生进行企业技能的培训, 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积累创业经验, 把企业引入学校, 使企业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参与高校人才培养, 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让学校真正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四是为了使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 真正进入到社会从事创业, 应充分发挥中介及民间组织的作用, 为大学生在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金、场地、咨询、嫁接等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使培养的创业人才脱颖而出, 有依可循, 在高校中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系统、大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 拓宽就业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 建立数据库, 把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 对社会及企业反馈的学生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和有效应对。

1.建立毕业生就业调查服务平台, 强化大学生就业服务功能

目前我国学校的大学生就业通常采取辅导员家访式的统计, 逐一地进行电话沟通, 效率低下, 统计不完整。而国外通常采用网上平台, 在线调查的方法, 大学生可以登录网站, 进行注册登记, 方便、快捷、及时地将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反馈给学校, 简化了跟踪调查的难度, 使学生就业的单位、岗位、薪金、待遇、企业的满意度一目了然, 学校能够掌握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通过综合评价, 学校便于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使招生与就业, 出口与入口保持通畅。

2.强化学校与毕业生、企业的联系, 保证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为做好各方面的统计工作, 加强学生与高校的感情, 可以在学生中建立公共邮箱、微信群、QQ群等现代联络方式, 不定期、不定时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界限, 强化学校了与学生间的联系, 加深了学生对母校的情感, 保证学生毕业后联系不中断。另外, 学校要与企业、用人单位搞好关系, 不定期地到用人单位走访、调研, 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企业的需求,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争通过调研发现问题, 根据问题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 使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3.构建监督约束机制, 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学校应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 成立督导处、评价处, 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的检查和督促, 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通过督导检查评价, 使学生真正学到创新创业知识, 掌握创业本领, 使大学生创业思维、创业精神有所激发。在督导过程中对于授课效果不明显, 课程设置不合理, 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方案不清晰的坚决调整, 充分调动起广大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激情。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毕业生, 必须将他们的相关信息录入就业平台, 准确反映他们在企业的状况、稳定性、工作收益、工作满意度、工作领域等, 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就业实况, 真实地反映高校的综合教学质量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 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

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本身的工作, 更是国家、社会、企业的大事, 它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增长, 因此需要高校、国家、社会、企业等相关部门协同创新, 通力合作, 形成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 使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申丽辉, 张二朴.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4) .

[2]王贤芳, 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 .

[3]张莉, 项义军, 张林, 鲁啸军, 章刘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3) .

[4]梁庆华, 李宗博.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须过三道槛[N].中国食品报, 2012-11-07.

[5]甘小红.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5) .

[6]陈支武, 张德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8) .

[7]董华青, 周震, 艾宁, 计伟荣.融通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 (3) .

[8]辽宁省教育厅.多措并举构建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10) .

[9]王长华, 谢守成.国外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经验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4) .

建设新家促移民 创新创业助脱贫 篇11

一、以迁得出为第一菜单,创新机制促民搬迁

实践证明,要使边远山区贫困农户摆脱贫困,根本之举是走移民搬迁之路。为此,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以吸引边远山区贫困户实施整体搬迁。一是资金补助政策。对异地搬迁至县城移民新村集中安置并购买移民房的,每人给予3000元资金补助,移民房免征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基金)和水电开户费,由政府帮助建设移民房配套工程;对异地搬迁至县城购买二手房分散安置的,每户给予4000元资金补助;对就近避灾搬迁到新安置点安置的,补助标准为2000元/人。二是户籍迁移政策。凡举家迁出重点迁离区域的,允许搬迁到县城或镇政府所在地的移民户自愿保留农业户口或转为城镇户口,安置地公安机关及时办理迁移落户,并免收户籍迁转手续费;搬迁户在安置地享有永久性居住权,并享受安置地同等国民待遇,搬迁户子女入学免收转入费。三是土地调整政策。对异地搬迁到县城或集镇后愿意转为城镇户口的,原承包土地和山林权属通过流转方式,可以继续获得收益;对自愿保留农业户口的,原承包土地使用权、山林经营权维持不变,山林权属可依法继承。对在本村或本乡就近搬迁的,在迁入地不能解决土地的,原责任田可继续耕种,承包土地使用权和山林权属不变。

二、以安得下为第一要务,积极创新安置机制

为解决移民户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确保移民户搬迁后能够居有其所,我县以安得下为第一要务,积极创新机制,大力实施梯度安置。一是依托重点项目安置一批,鼓励较富的向县城迁。以做大县城规模为契机,在县城建立了西湖小区和丰润花园移民新村2个移民集中安置点,鼓励有能力在县城买得起房的人举家搬迁至县城。目前,西湖小区移民安置点已安置移民8户,共42人;丰润花园移民新村也已建成移民房10栋305套,并已全部销售一空。二是小片开发安插一批,引导一般的向乡镇迁。对从乡镇集镇搬迁至县城留下来的房屋,由镇、村组织收购,再以优惠价格卖给有一定经济基础但又在县城买不起房的人,积极引导其在乡镇集镇落叶生根。目前已建成了棋坪、温泉2个集镇安置点。三是中心村示范带动一批,帮助困难的向中心村迁。按照就近搬迁的原则,在棋坪镇幽居村、港口乡港口村、温泉镇义田村等地新建了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点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分户建房,并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范围,享受新农村建设资金扶助政策。

三、以稳得住为第一引擎,注重开发后续产业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使移民搬出来后能够长期稳得住,我县大力开发后续产业,积极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平台,努力引导、帮助移民户就业、创业。一是引导移民创家业。在安置点依托各种资源优势,针对各迁入地的主导产业或优势农业项目,对移民户开展技术培训,使其在短期内掌握1—2项实用技术,积极引导其大力发展种养业。同时,对个别困难户,组织包扶单位对其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将其纳入城镇或农村低保范围。2007年以来,全县共培训移民500余人次。二是确保移民能就业。为使移民在搬迁后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县对移民进城户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国民待遇”,即享受下岗职工优惠扶持政策、小额担保贷款和经商优惠政策。针对移民户的各种特长,优先介绍安排其到附近合适岗位就业,或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进行先培训再就业的方式解决就业。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共为移民发放小额贷款500余万元,为移民联系本地企业、沿海地区就业岗位150余个。三是鼓励能人办企业。充分调动有管理特长和资本积累的能人的创业热情,鼓励其在县内兴办企业,对能力强的引导其兴办大企业,对能力弱的扶助其兴办小商铺,对有管理特长的鼓励其直接管理企业,对有技术特长的支持其技术入股企业,充分激发每一份活力,确保移民脱贫致富。

四、以有成效为第一宗旨,确保实现三个“明显”

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工作落实重实效,检查验收问成效,以较低的扶贫成本,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三个“明显”。一是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扶贫搬迁工程,贫困群众迁移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一部分人在效益农业上大做文章,大力发展药材、养猪、养土鸡等特色产业;一部分人离土不离乡从事二、三产业的开发;一部分人放心外出务工寻求发展,搬迁群众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脱贫增收奠定了基础。二是生存环境明显改变。搬迁群众过去大多居住在高寒低、干旱缺水等生存恶劣环境、山地灾害频发地区,移民搬迁后,移民户的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县城移民房按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政府帮助建设通电、道路硬化、通水、绿化亮化等辅助工程;乡村两级移民住房也做到了住房与附房分开,实现了街道硬化、自来水入户、环境绿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是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在实施扶贫搬迁工程中,我县积极引导,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搬迁群众逐步树立起教育意识、商品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意识,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不仅使搬迁户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发生了转变,更重要的是为搬迁群众搭建了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平台,“故土难离,穷家难舍”的传统思想向“人心思变,人心思走”的思想观念转变,增强了发展的动力。

[作者简介]杨玉平,男,江西省铜鼓县人民政府县长。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篇12

欧阳劲松从“互联网+”“智能制造”时代产品更新步伐加快, 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愈发明显, 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等几个方面提出, 必须创新标准化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以更加高效、更加灵活、更加便捷的方式, 为创新、创业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欧阳劲松强调,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建立, 要紧紧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标准化改革要求, 按照“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协作联动、长期运行、动态调整”的原则, 通过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 聚集标准化优质资源, 对接科技和产业资源, 搭建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服务平台, 打造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孵化器, 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同时, 也鼓励各行业和地方结合实际, 在创新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方面开拓创新。

对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与标准化试点示范的关系, 欧阳劲松解释说, 标准化试点示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 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创新基地是标准化试点示范的一种形式, 是试点示范工作的深化和延伸。创新基地的目的在于通过创新机制, 联结科技、产业资源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平台, 其主要任务是为创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提供标准化服务。已有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可作为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创新基地建成后可推广、复制试点示范建设的经验。

上一篇:医疗体域网研究下一篇:电视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