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服务

2024-10-17

创业创新服务(共12篇)

创业创新服务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业创新的决策部署,近日,农业部在持续实施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支持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强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以创设一套政策、搭建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一批模式、构建一个服务体系“五个一”为工作布局,以返乡农民工、中等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农村能人、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为重点,构建有利于农民创业创新蓬勃发展的工作机制、政策体系、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转换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落实和创设农民创业创新政策,梳理政策“干货”并集中宣传,延伸和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搭建各类农民创业创新园、网络信息平台、投资贸易平台;积极培育农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确认一批实训基地,培养一批创业辅导师;大力宣传农民创业创新典型,开展各类创业大赛、讲坛、论坛、培训、展览等活动;不断完善农民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提供各类综合性和专业化服务。

创业创新服务 篇2

以“弘扬长征精神,立志创新创优创业”为主题的首钢“三创”经验交流会是首钢搬迁调整关键时期的一次重大会议,会议全面深刻分析了首钢所面临的形势,就如何深入推进创新创优创业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创新体现着一个领导的胸怀,是责任,是胆识,是科学,是对干部党性的考验,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创优是态度,是行为,是能力,是在自然社会当中不断追求的过程,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规律,更是超越别人,战胜自我的动力源泉。创业是境界,是使命,是我们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人对企业负责的根本标志。

“三创”大会体现在创新创优创业成果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全员主动学习、追求卓越的劲头,朱总说过:“当今世界,第一看思维水平、定位水平;第二看作风,看实践过程是不是认真;第三看学习,不在于拥有了多少,而在于学习了多少,掌握了多少”。是的,在首钢搬迁和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打造学习团队,分享学习快乐,体验学习魅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把“三创精神”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国际一流的产品。当今世界,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只有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赢得领先优势,善于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才能使自身走向强大,作为首钢青年,我们要虚心学习,克服自以为是、自我满足的心态,切实看到别人的长处,以博大的胸怀汲取别人的经验。如果没有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的学习,把时间转化成知识,把知识转化成智慧,由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只是空谈。而创新不能坐在屋子里空想,漫无目标的摸索,而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有的放矢。

三创经验交流会全面深刻地分析了首钢所面临的形势,就如何深入推进创新创优创业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对共青团的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作为基层团干,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三创大会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推动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近几年,首钢面临着搬迁及结构调整,我们炼铁厂也面临着炉料变化加剧、设备进一步老化、压产限产、人员变动频繁等严峻考验,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团委应该在厂党委和上级团委的带领下,不断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鼓励广大青年学习成才,激励他们创新创优创业,担负起建设新首钢的重任,深刻贯彻“三创”的四个着力点:

1、激发“三创”激情,永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2、拓宽思路视野,树立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3、强化工作细节,形成谁与争锋的执行能力,4、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升团员青年的创新能力。

同时团干部应该提升以下管理能力的培养:

1、增强团组织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绝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执行口令,而是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创造性地执行,这种执行力是伴随着学习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增强而不断提升的。

2、增强系统思考的能力,我们团干部决策一项活动,绝不是简单的组织走过程,而是通过一项活动明确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探索青年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把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取得为青年服务的同时,充实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3、要做到六个“必须”: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燃起激情和斗志;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提高团组织的执行能力;必须突出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必须抓好团队建设,改善思维模式,激发团队智慧;必须不断提升思想境界,焕发创业的激情,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必须深化学习创新,培育科学发展的素质。

炼铁厂团委在厂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深入学习三创大会精神,以“挑战极限、持续突破、创造卓越”为目标,以团干部和青年骨干为重点,开展自上而下的大讨论,针对当前的企业形势,多角度探讨,全方位交流,争取把团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达到“三个坚定、三个增强”的目的,即:

坚定锐意创新的决心,增强持续改进的责任感 坚定奋力创优的信心,增强自我超越的紧迫感 坚定激情创业的信念,增强追求卓越的使命感。同时团委也针对学习贯彻三创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加强团干部和青年骨干的思想教育,召开以“推进三创、回顾反思、完善提高”为主题的团干部会议。

会议围绕“回顾反思、自我分析、对比找差、制定措施”为主要内容,从创新发展、强化执行、内部管理、工作思路等方面深刻地剖析了团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团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并结合我厂实际探讨了今后团工作的开展方向。

二、加强青年人才建设 全新构筑团组织服务企业工作新格局

1、举办青年人才培训班: 积极推进首钢京唐钢铁厂炼铁新工艺技术培训工程,组织高炉青年技术骨干系统培训,了解掌握现代化大型高炉工艺和装备、技术操作要领、国内外大高炉新技术应用等知识,培养更多的青年专家和技术尖子。

2、积极推进“青”字号人才培养工程,以振兴青工技能为载体,开展青工培训、职业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五小科技”、评选“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提高青工运用先进技术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

3、开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计算机培训班。

为落实我厂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对在职青年职工开展以技能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素质培训,拓展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途径,组织60余名青年参加以计算机应用为内容的青年培训班。

4、针对目前首钢搬迁调整,人员流动较大,新上岗位职工较多等特点,团委在全厂范围内组织“传、帮、带徒”活动,使得新上岗的青年都有了自己明确的师傅,坚定了干好工作的信心,使他们更快的融入工作中去。同时评选“传、帮、带徒”标兵,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一股“传、帮、带、学”的人才建设高潮。

三、加强青年团队建设 立志创新创优创业

1、组织青年团员到军事博物馆参观了“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促进青年团员的团队建设,在首钢搬迁调整大发展的形势下,引导广大青年落实“三创会议精神”和弘扬“长征精神”,立志创新创优创业。

2、组织青年突击队,围绕生产检修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动员团员青年参加青年突击队,为生产服务,发扬长征精神,燃起创新创优创业的斗志与激情,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核心,努力打造优秀青年团队 炼铁厂团委以建设和谐企业为核心,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厂团委积极争取成才资金,对取得大专、本科、研究生、技师、以及取得各种职称的人员分别给予500——1500元的不等奖励,激发职工学习热情,鼓励大家自学成才。

同时为满足青年成才的需要,和培训中心协作,举办计算机维修班,和首钢党校合作,完成青年职业素质训练营,和技术科研科合作,召开青年技术创新专题讲座,向组织部推荐优秀青年参加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规范人才库的动态管理,发挥其在人才选拔、推荐、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推进创新创优创业,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建设21世纪新首钢的必然选择。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将创新创优创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作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有效方法来大力推进。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争先创优,才能挖掘自身潜力,向同行业高水平迈进;只有开拓进取,奋力拼搏,要创业、敢创业、干实事,才能在竞争中提高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新的形势和自身实际要求我们青年团干将创新创优创业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实践过程。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更体现在不等不靠、昂扬向上、发奋图强、永不满足的劲头上。

创业创新服务 篇3

一、主要做法

(一)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转变办学理念。南工大是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并校以来,他们坚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优势和特色发展之路的办学理念,秉承“忠诚精实”的工大精神和“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工大校训,把创新创业作为学校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工大特色的“斯坦福式”发展之路。

(二)以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为使命,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南工大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全面发展”的方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首要任务,努力培育基础知识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并校之初即启动了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自筹1.5亿元经费打造学科高地。主动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组建了资源、能源、环境等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群,构建并不断优化以“大化工”、“大建筑”为主干的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建成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加强“创意、创造、创业”教育,建成一批现代化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三)以“顶天立地”为引领,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南工大坚持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办学思路,把提高科研水平作为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大学的关键。“顶天”就是面向科技前沿,积极投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五”以来,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研究7项,仅次于南京大学列江苏高校第2位。主持完成多项国家“863”项目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突破技术关键。上世纪80年代,他们从化工、化学等优势学科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生物化工专业,学科带头人欧阳平凯院士提出“工业生物技术”概念,致力于将生物技术引入工业产品生产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科技成果,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立地”就是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突出应用研究。鼓励教师主动承担企业委托课题,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研究工作。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学校接受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经费占到横向经费的90%左右,科研成果也因其应用性强深受社会欢迎。为适应科研工作要求,“十五”以来学校自筹资金2亿多元,加快实验室、研究中心建设步伐,现拥有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3项国家级科研和产业化平台,拥有包括膜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省部级研究中心14个、省重点实验室8个。

(四)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着力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南工大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实现“三个无缝对接”,畅通了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形成了鲜明特色。一是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做到科技创新育种、育苗、产业化“无缝对接”。南工大大学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一园三区”格局:模范马路校区8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大楼是研发创新区,成为“种子”研发基地;在浦口经济开发区征地302亩,建设新材料、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等高科技项目孵化基地;与南京高新区合作建设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吸引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二是加强横向合作,做到学校科研与经济发展需求“无缝对接”。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材料化工常熟产业基地、泰州医药研究院、连云港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围绕地方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与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将技术中心建到学校,与学校共建创新平台,全面开放学校科技资源,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三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做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无缝对接”。与南京市科技局、鼓楼区政府合作,建设“南京科技广场”,使之成为科技政务、专利展示交易、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外包、专业化服务“五大中心”,成为“南京科技第一窗口”和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服务平台。

(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释放高校创新能量。南工大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大力调整科技产业政策,充分调动教师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鼓励教师以科技成果入股企业。入股者70%股权归成果完成人所有。近5年全校有100多项科技成果在江苏入股,催生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允许教师领衔创办科技企业。对于能够持续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项目,学校支持科技人员自己领衔创办科技型公司。如该校完成的陶瓷膜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技人员以该成果为基础领办企业,10年来企业资产增值了数十倍,产品占国内市场的2/3以上。三是鼓励社会企业兼并校办企业。对学校自办的一些科技型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管理者,加快做大做强。如校办企业江苏圣诺热管集团公司,2004年引入同业竞争的中圣集团入主,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利税8000万元。

(六)以构筑人才高地为支撑,着力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南工大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确保优秀人才出得来、留得住、成长快。一是实施“造核”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站在学科前沿的领军人物。近年来学校新增院士3名。10多年前,刚刚30岁出头的徐南平等青年教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学校打破常规,将他们破格晋升为博士生导师,如今都成为重点学科的领军人物。二是实施“精兵”政策,着力引进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优势资源,广揽优秀人才,形成学术团队。海内外人才“三创”载体近年引进了39名创新创业人才。三是实施“素质”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堪当重任的青年才俊。南工大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973”首席科学家领衔、中青年博士生导师和留学归国博士为带头人、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二、显著成效

(一)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南工大“一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展了广阔空间。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南工大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一直稳定在98%以上,高于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8个百分点。南工大校友中涌现出17位院士,多数毕业生分布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南工大正在成为中国工程师培养的摇篮。

(二)自主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十五”以来,承接包括国家“973”和“863”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5000多项。欧阳平凯院士主持完成的反应分离耦合

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还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申请国家专利1000余项。《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南工大科学贡献率列第31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列第29位、技术发明奖列第22位、科技进步奖列第17位。近两年发表SCI论文数居全国高校前70位。这对非国家“985”、“211”高校的南工大来说实属不易、成绩喜人。

(三)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大幅跃升。发挥学校创新优势,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卓有成效。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正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集聚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种苗”孵化区已有140家科技型企业入驻,资产总规模7亿多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超2亿元;“三创”载体建设两年多来,已创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23家。

(四)学校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十五”以来,学校获得科研经费18亿元,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纵向经费增长10余倍,横向经费增长3倍多,进入全国高校前50位。充裕的科研经费和丰厚的成果转化回报,不仅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不差钱”,也有力支持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优势与特色发展之路,是高校办学的正确方向。现代高等教育不但是社会精神领域的“思想库”,更是社会物质领域的“创造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源”。南工大在“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问题上,率先转变办学理念,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闯出了一条新路。高等教育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只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具有较强竞争力。

(二)坚持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互动并进、协调发展,是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之策。南工大遵循现代高校发展规律,坚持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科技创新铸灵魂、服务社会显活力。南工大的实践有力说明:各高校办学层次不同,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但坚持三者互动并进、协调发展,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是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关键。

(三)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南工大办学赢得社会众多赞誉,原因之一是他们以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推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把产业发展、企业进步中的技术难题作为科研的重要选题;鼓励教师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着力形成与企业“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建立产学研用“三个无缝对接”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走出书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土壤里生根发芽结果。南工大的许多做法值得我省高校学习和借鉴。

(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是增强高校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南工大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考核评价上,明确技术开发的市场导向、基础研究的学术导向,把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产品市场化程度和产业效益作为衡量科研工作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利益分配上,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创造效益,利益分配尽可能向一线教师倾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形成了岗位靠竞争、晋升靠贡献的激励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调动了全校教师的积极性,使南工大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大学中做出了不凡业绩。

(调研组成员:刘松汉邹立靖冯大生邱海军李敏)

完善江苏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思考 篇4

一、江苏省创新创业的现状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总量的第二大省, 其经济发展的迅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 技术开发区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并集合了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同时, 江苏也会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了许多政策的支持。但经过研究发现, 现阶段江苏科技创新创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创新创业投资发展不够领先。第一, 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没有形成。通过对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需求的企业进行调研, 发现创新创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没有形成。江苏省的投资金大多来自政府拨款, 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资本的投资不足, 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上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导致资金存在严重缺乏, 同时, 政府部门优惠的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 不少创业者对创业政策的解读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对于重大项目的立项申请等存在盲点。第二, 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服务建设不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 能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实现对高新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服务体系的建设较为复杂、曲折。近几年随着相关政策的提出, 企业加强了对创业风险投资服务体系的建设, 资本总量不断增长, 在一些发达地区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服务体系的建设数量达到了实际需要。

( 二) 创新创业运行机制不完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江苏省各个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大多追求短期利益, 对早期投资以项目涉及的内容不多。经过调查统计, 江苏省创新创业投资项目只有五分之一用于早期项目, 这和国外先进国家的创新创新运行机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严重弱化了风险投资在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另外, 江苏省不具备高水平的投资专业人才队伍。

( 三) 创新创业的退出机制不完善。江苏省的创新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不完善, 根据调查发现, 现阶段江苏省的创新创业投资主要退出方式是并购和回购, 占所有退出方式的四分之三以上。政府对于企业的上市控制严格, 在退出机制上仅有二板市场。同时, 江苏省的各项产权转让存在地区分割、功能不完善、交易不灵活的问题。高新技术的创新创业运行平台没有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民间资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 四) 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1. 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功能不完善。专业的创新性创业服务机构是创新创业活动中重要的环节, 国外先进国家创新创业竞争力的强大原因在于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功能的完善。创新创业功能在对各种创新要素整合、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的大多数创新创业企业组织规模较小, 且大多是隶属于政府部, 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一些机构缺乏对业务的清晰定位, 不具备核心的竞争力。

2. 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功能不完善。孵化器主要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公益型科技服务机构, 是高新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 是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核心, 是提升新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近几年, 孵化器得到了企业以及政府科技部门的重视, 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千家企业孵化器, 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力量支撑。但现阶段江苏孵化服务体系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它的氛围和政策环境不够理想; 第二, 服务体系的形成速度较慢, 活跃度不够; 第三, 服务体系的基本功能较为缺乏。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理论, 太原政府、科技局等部门加强了对企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逐渐建立了创业服务中心, 不断完善孵化服务体系的硬件设施。但在孵化器的运作上, 仍存在不规范、服务不完善的问题。

二、完善江苏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策略

( 一) 加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江苏创业创新企业服务平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对创业领域不断扩大, 且开始向一些专业领域进行延伸。一些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场地得到拓展, 同时, 相继增加了一些国家级别科研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随着网络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江苏省创业创新企业逐步实现了网络化的综合管理, 提升了管理水平。 针对孵化服务体系运作和服务不规范的问题, 要加强对有关操作人员的科技培训, 增强其对产品检测和市场分析的能力, 并将这些能力作为科技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 企业要定期对科技创新创业知识进行宣传, 在响应李克强总理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下, 加强企业员工以及地区市民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 引导人们对创新、创业人士的尊重和敬仰, 从而不断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对创新创业的关注。

( 二) 政府要出台一套利于促进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政府可以从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扶持科技创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各类企业创新等方面来出台促进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政策。通过政府宏观手段的调节, 利用对采购形式的创新来实现对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 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一, 加强对融资的扶持。针对江苏省大批创新创业者强烈的融资需求, 政府要加强对金融扶持政策的实施, 通过各区域金融机构网络的建设, 为大多数创业者,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创业者提供金融政策扶持的便利, 不断完善政府对创业者提供的贷款担保制度, 拓宽创业者的融资渠道。第二, 加强对创业行为的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以国家专业的资金、省级专项资金、自助创新产品等外包为导向, 加大对创业创新者的政策扶持, 同时从宣传上加强对创新创业者的支持。

( 三) 加强企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部门要将孵化器的发展和建设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 将其作为长期的科技发展计划, 从小处入手, 严格对孵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进行把关。地区的科技局要着重发展科技创业创新以及企业的孵化服务管理, 引导政府部门重视企孵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 科技局还要加强自身和风险投资公司、社会担保机构以及一些中小企业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的联系, 在实现资源配置和聚集的基础上, 加快建设完善惠及全省范围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并将其发展成为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推进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发展。

( 四) 加强对江苏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研究。江苏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山西省改革发展的主要阵地, 是实现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对整个产业机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 近几年, 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创业创新企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受自身经济以及空间布局的限制, 为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带来了资金压力。由此, 有关人员在加强对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研究基础上, 实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发展区的分离, 创新了新的工作发展机制, 有效缓解了企业建设的资金问题, 为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营造了积极的创业氛围。

( 五) 加强科技创业社区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建设规划。科技创业社区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 因此, 要不断完善科技创业社区的发展, 改善其社区的软环境建设, 从而有效弥补其硬件设施发展的不足。在 “二次创业”的背景下, 选择一些具有潜力的地区开发建设200到400套利于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生活配套设施, 从而形成集生产、办公、居住等为一体的科技创业社区建设。

( 六) 实现江苏省区域创新创业服务的协调发展。经调查发现, 江苏省内部区域的创新创业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因此, 要着重实现江苏省区域创新创业服务的协调发展。 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 是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区域, 因此要着重加强对其创新创业的深化调整, 从而逐步实现该区域的创新创业产业升级, 提升该区域高精尖的科技创新导向。苏中地区作为连接各个区域的纽带, 需要其扮演好自身过渡的角色, 积极为苏南地区提供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 同时还要带动苏北地区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江苏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及服务体系的建设, 对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是对“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理念的全面落实。因此, 需要有关人员在党的十八大指导思想的引导下, 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并有针对性地设定创业创新服务目标, 建设多种形式的活动平台, 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

摘要:2015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不断实现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发展, 将其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并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科学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国家和政府对创业、创新的重视以及创业、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创新、创新的支持, 我国逐渐出现了一批创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 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实现地方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成熟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因此需要完善创新创业发展及服务体系建设, 从而更好地支持和帮助所有的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关键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克俊.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2]许进强.基于在孵企业需求的孵化器创业服务体系绩效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 2011

[3]刘飞.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 2012

创业创新服务 篇5

汶上县工商局从大局出发,把服务全民创业、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挖掘职能潜力,创新服务举措,全力服务汶上经济发展。

一是增强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该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把服务全民创业、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设立绿色通道登记窗口。在登记窗口开辟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根据市局服务全民创业的意见放宽登记限制,服务创业发展。

三是实行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对各级政府确定的重点创业项目,工商机关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工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服务,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提前介入、预约服务等方式,全程跟踪服务,主动提供政策咨询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毕相关企业登记等手续,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项目的快速启动。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扶持创业企业发展。积极开展股权出资、出质、动产抵押和商标权质押登记,鼓励引导企业以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方式融资,解决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融资难题。

五是实施商标广告发展战略,提升重点企业竞争力。将企业商标品牌作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优先培育的重点,引导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创业创新服务 篇6

近年来,河南科技园区确立了“依托两个载体,加快两大项目改造,全力打造电子信息特色集群”的中心任务。“两个载体”即国家级孵化器和新科技市场,“两大项目”即科技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来,河南科技园区围绕中心城区市场外迁改造契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线上线下全方位融合,实现了以创新提升科技含量,以创业带动产业集聚的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商户30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公司921家,个体商户2127家。园区拥有科技企业7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5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92项自主知识产权。截至6月底,河南科技园区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5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9%,税收101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3%。引进市外资金1.858亿元,省外资金1.13亿元。

搭建创新孵化平台中小科技企业集聚加速

河南众诚企业孵化器和郑州金水湾企业孵化器是园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园区内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小微企业的孵化培育任务,是园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由园区管委会主导、河南省电子商会和河南众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河南众诚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第一家民营企业孵化器正式运营。2014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在孵科技企业52家,其中郑州数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铁路运输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体系已通过郑州铁路局科技成果鉴定。河南宅佣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家中购物手机平台宅佣APP、郑州加西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社区充电管理系统等科技创新项目,实现了科技创新服务居民生活的创业初衷。孵化器通过自己的专家团队定期对在孵企业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再决定是否给予重点扶持。如郑州加西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社区充电装置,获得了专家团队的一致认可,并在产品的研发、企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企业前期投入大,孵化器提供了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同时利用自身资源帮助其开拓市场。目前,加西亚的产品已开始向市场全面铺开。

郑州金水湾孵化器是郑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该孵化器在运营及创业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孵化器运营管理经验,形成了“创业导师十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自成立以来,以创业投资、创业园区建设运营、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为核心业务,已在郑州、南京、新乡投资建设了6个创业园区。该孵化器每年成功举办创业培训活动50余场,全国性创业大赛1~2场,极大地活跃了区域内创业氛围,帮扶了一大批有创业梦想的创业者。该孵化器还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作为毕业生实践基地。

搭建电商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全方位融合

一是研发ITpar-电子(IT)产品研制及展示交易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ITpar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平台和河南科技园区在线展示平台。实现了园区企业在线展示、查询、交易、支付、配送及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现入驻企业8Dg家,月交易额3D0余万元。二是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通过前期多次沟通商洽,阿里巴巴正式与园区确立合作关系,建立电商平台“河南科技市场专业市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启动,现阶段正在大力推动该平台的企业入驻工作,目前已入驻近3D0家商户。园区企业河南九洲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河南省金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郑州伟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爱梯电脑有限公司、河南宅佣股份有限公司及河南九洲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河南省电子商务企业。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为改善园区创业环境,园区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借力“大招商”,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目前在建项目7个,正弘国际广场、郑州金水万达中心、郑州市数码公园地下公共停车场、郑州建业凯旋广场、正弘数码港三期、硅谷广场、创新大厦二期。项目建成后,园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人才、资金、物流、信息等要素加速集聚,将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带动多个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特色集群。

河南科技园区在升级改造中,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快业态模式升级,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技术。将东风路及文化路两侧区域作为创业区,主要实现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及电子产品展示交易功能。在金水科教新城开发建设“新科技市场”项目,一期占地116亩,总投资8亿元,规划建设26栋商务办公楼,目前,项目主体已基本完工。作为园区仓储、物流、孵化企业和规模企业的承接地,主要建设集智能化集成、电子商务、IT物流仓储、创业孵化、产品发布展销中心于一体的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新、老科技市场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整体上协调互补、最终形成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可持续性发展活力最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物流商务密集区。

河南科技市场建成发展22年,在全国电子街区中位居前列。园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借助现有的中国IT价格指数郑州监测站、中国电子科技街发展促进联盟会成员、河南省电子商会的品牌资源,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合作,加大产业集聚力度,园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河南科技园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将继续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强化孵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大力推进众创空间。未来,河南科技园区将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走集聚集约内涵式发展路子”要求,以高品质的营商环境、超强的研发能力、完善的配套设施、快捷的配送能力,打造出全国中西部最大的电子信息集群,为郑州市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作出突出贡献!

创业创新服务 篇7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系统内涵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单纯依靠教育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是不够的, 还必须依托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来予以支撑。通过教育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有机融合, 才能在教育平台和服务平台相对接的基础上形成由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多方以及创新思维拓展、创业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环境、创业扶持措施等多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结构功能体系, 并充分具备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的系统特征。

二、耗散结构理论关于系统构建的观点

耗散结构理论也称为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 由普里高津提出, 主要用于研究一个系统从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1]。即: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当影响系统的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 系统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这种结构要依靠消耗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 因此称为耗散结构。相对于一切按照外部指令构成和运行的“被组织”系统, 由耗散结构所构成的“自组织”系统能够在一定外界条件影响下, 通过内部要素自行协调而自发形成相互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系统构建观表现在四个方面[2]:一是将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 看作是实现系统构建的外部条件;二是将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看作是实现系统构建的结构之源;三是将系统内各要素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看作是实现系统构建的内在动力;四是将随机涨落的出现, 看作是实现系统构建的原初诱因。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自组织现状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系统特征决定了其具备构成自组织系统的基本条件, 但从目前的组织和运行情况来看, 还未能真正形成协调有序和开放互动的耗散效应。

(一) 教育与服务环境相对封闭

有限的封闭系统环境致使系统走向无序, 只有系统与外界之间充分交流, 才有可能促成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单纯从教学角度出发, 局限于校内教育环境, 缺少从创新创业人才规格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层面拓宽与外部环境的沟通渠道, 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有限, 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短缺、服务手段单一, 无法形成集培育、指导、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与服务体系, 更难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二) 创新与创业知识缺少关联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分工与合作, 自发地形成协调的整体运动, 是自组织系统进化的决定因素。创新与创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 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3]。一些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将创新与创业教育分列开来, 或片面地以创业企划知识替代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技能训练, 致使教育内容孤立单调, 没有体现出创新与创业知识协同互融的内在联系, 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 高校与企业合作不够密切

系统内部结构组成的均匀性将使系统退化为近平衡线性状态, 从而减少与外界交换, 导致系统趋于无组织。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中, 高校和企业作为两大合作主体, 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非均匀性, 应该能够使系统离开平衡态, 向自组织演化过渡。然而, 当前校企间缺乏深度合作, 主要依靠高职院校单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削弱了建立具有系统性和实战性的教育与服务自组织系统的可能性。

(四) 变革与发展能力亟待提高

系统稳定演化发展的关键是具有自我变革的能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虽然目标明确, 但普遍缺乏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4],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不足, 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潜能的发挥, 而且阻碍了高职教育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复合应用型的市场需求相脱节。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有序建构策略

(一) 开放系统——创设内外交流条件

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系统开放的作用在于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引入负熵流来抵消自身熵的增加, 从而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涉及政府、行业、企业等诸多外部因素, 是否与外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输入输出关系是其开放与否及产生耗散效应的重要特征。

1. 资金流

资金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技术、物质交换提供直接的载体和支撑, 资金越充足, 就越有条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地方政府可以制定高职生创新创业资金扶持政策, 建立相应的担保基金和机构。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从社会和企业多方筹措资金, 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启动、技术咨询、职业指导、鉴定认证等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2. 技术流

技术交流存在于各种专利、标准、文献和数据的交换以及人才流动、学术交流等活动领域, 都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构建所必需的。高职院校依托产业背景, 在提高校内创新创业教学技术水平的同时, 还应积极开发校外技术资源, 为高职生创新创业推荐优选项目, 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相应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条件。

3. 物质流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原材料、实验装置、生产设备等物质资源仅靠学校自身是难以完全满足的, 需要与政府和企业合作, 以优势互补和集成对接为基础, 建立适应地方区域创新体系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平台, 对各种物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使用, 从而有效弥补学校创新创业实践设施落后和教学资源短缺的状况。

(二) 远离平衡——形成稳定演化结构

远离平衡态是指开放系统内部出现分化, 在外界作用下离开平衡态, 将系统逐渐从近平衡区推向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 物质和能量分布不平衡, 呈现差异性和非均匀性, 它是系统出现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从这一角度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建构, 就是要明确高职院校和企业双主体的差异性以及创新创业培养对象和内容的多样性, 促进教育与服务过程的均衡、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 校企双方基于不同的价值链体系在技术、人才和组织机构等方面形成有关联的差异, 能够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产生专业化的分工体系。高职院校侧重发挥教育职能, 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在不断满足内外要求的基础上, 使高职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得到相应发展。企业侧重发挥实践服务职能, 有效利用技术优势, 为创新创业的组织实施提供相应的运作条件。两者在职能互补与功能互动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实现稳定结构。

其次, 高职院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手段。一方面, 要在高职教育全过程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各阶段的目标培养, 建立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到思维训练, 从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到实践体验, 从创新创业独立实施到团队协作的螺旋递进式发展结构;另一方面, 要在普适性培养的基础上突出骨干学生和团队的重点培养, 在指导教师配备、项目申报和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发挥其示范领军作用, 促成创新创业合理梯队和人才结构的形成, 从而能够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创新创业。

(三) 强化耦合——构建内在运行机制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在具备充分开放并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之后, 能够实现自组织转变的关键因素就是各个子系统间的非线性耦合作用。这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基本前提之一, 也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 为揭示和构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1. 创新与创业知识耦合

专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 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要使专业知识成为联系创新与创业知识的纽带, 把与专业相近的创新创业知识作为核心, 把间接影响创新创业思维方式的知识作为外围拓展, 构成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创新创业网状耦合知识结构。

2. 教育与服务功能耦合

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归结于利用教育设施和教育技术提高或改善学生的智力素质和思想观念素质[5]。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要着力在创新创业政策、项目评估、融资途径、运作流程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服务, 以服务支撑教育、以教育引导服务, 通过教育与服务的对接互通, 共同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优化调整和良性循环。

3. 现实与虚拟环境耦合

由于现有资源条件的限制, 传统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具有较大的矛盾性。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技术, 学生可以首先在虚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进行创新创业的模拟体验与交互操作, 技术成熟的再给予真实实施, 从而有效扩展了学生的认知手段, 开拓了学生视野, 既有模拟也有实战, 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深入到创新创业实践领域。

(四) 把握涨落——开启有序建设进程

涨落是指对系统稳定状态的偏离, 它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对于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演化而言, 涨落具有在临界区域附近“开启”系统向有序态迁跃的作用, 即:随机的小涨落有可能迅速放大, 使系统由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 从而形成耗散结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之所以具有自组织性, 就在于其自身能自主地决策、选择、控制和运作。因此, 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的过程中, 应时刻关注并认真分析体系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随机涨落, 使其发挥导致系统经历“从稳定到失稳, 再到新的稳定”而建立更高有序结构的功能。

1. 分析涨落原因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出现某种涨落, 是由于现有培养体系不能满足某些方面的教育或服务需求造成的, 是现有体系某些方面功能不足的表现。通过创新创业教学、项目或竞赛的实施, 在实践中分析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从中找出需要改革的问题, 从而不断完善现有体系, 正确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2. 抓住变革因素

高职院校要紧随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方式, 以目前正在实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 不断探索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成功路径, 并善于运用政策引导和行政管理等手段激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涨落, 通过校企联动使其触发放大, 使局部涨落向整体扩展, 将微观层次的结构放大成宏观层次的结构, 促进非正式结构转化为正式结构, 从而以新系统结构取代旧系统结构, 加快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普里高津, 曾庆宏等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82-87.

[2]孙志海.自组织的社会进化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46-50.

[3]贾新民, 张宝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略论[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1 (3) :68-70.

[4]曹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7) :20-21.

创业创新服务 篇8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的前提。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政府、社会、高校三部分, 这三部分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2 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设计

首先对有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 其次利用“德尔菲法”方法, 从本校以及其他学校选出具有经验的教授, 在社会上找到数位创业成功人士, 将这些教授和前辈组成专家组, 发送关于“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因素”的调查问卷。收回调查问卷后, 由相关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汇总整理。根据之前文献中查阅的知识以及由“德尔菲法”得来的信息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对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卡方检验分析等方法, 最终将信息筛选归总出来。

1.3 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近几年,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直深受河北省政府重视, 大学生创新创业得到了很多政府的优惠政策。笔者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 这些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差别较大, 有26.2%的同学们认为政府给予他们基金上的支持是对他们创新创业最大的帮助;紧跟其后的是税收政策、免行政性收费和担保贷款, 其比率分别占到15.3%、14.4%和22.8%;而社会专业化管理服务、提供职业培训补给等两项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帮助最少。

在选取的河北省社会环境指标中, 33.7%的大学生表示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刺激创新创业的源泉, 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要素;紧跟其后的是社会成功人士的支持, 22.5%的大学生表示, 在自己创新创业的过程中, 能不断地从成功前辈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有的同学还甚至因为自己的专利被成功前辈们看中, 得到了创新创业的第一次融资, 给予了他们莫大的支持;创新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和营造社会创新创业环境这两项对大学生的帮助最少。

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环境方面, 成立创业基金支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榜样学习、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帮助最大, 占比分别为26.4%、23.1%、20.7%, 其次是占15.4%的开展创新创业大赛, 影响最小的是开设相关课程、将创新创业纳入大学科技园和提供场地实验。

2 构建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业率低和创业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创新创业资金匮乏。所以, 从政府层面来讲, 政府必须在对资金政策的支持上切实加大力度, 多出台相关的资金优惠政策, 并将其落到实处。

社会环境方面, 社会成功人士和专家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起到相当重要作用。因此, 应广泛建立大学生与成功人士、专家的交流平台, 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风险意识和相应的判别能力。通过与企业家、成功人士多接触、多交流, 使大学生深受影响, 大大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各高校应该将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作为主要目标。可以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不断开启学生思维, 理性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有效树立和培养创新创业理念, 直接而快捷的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 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 进而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创业知识结构, 明确具体的创业生涯的发展途径。同时, 要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为大学生能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不断开拓眼界, 提高创新创业竞争力。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大学生成为创业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他们富有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的激情, 创新创业的冒险精神。近年来, 河北省出台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性文件、搭建各种各样的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的专项资金等,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由于社会市场因素的多样性, 大学生创业存在着创业率低、成功率低和技术含量低的现象。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重点分析和评价河北省创新创业环境, 为构建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出参考依据及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倩.大学生兼职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 2009.

创业创新服务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进一步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中国计划在2020年进入创新性国家的队伍中,能够发展成为科技和资源的大国,这就需要培养全新的一批技术性以及创新性人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创新,还能够提升我国的教育服务问题,通过转变经济发展的格局,促进产业格局的提升,并能够促进民生保障,带动国家进步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改善民族创新力的发展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所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形势,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的创业基本意识和国家的全新的创新思维模式相结合,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能够有发现机会的眼光,可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组织和整合,给学生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1]。

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涵盖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仅包括创新创业的意识、能力培养,还包括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心理以及专业教育等,会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例如校内外的社会实践和活动拓展等,不仅仅包括多方面的创新创业咨询,还有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对创业的培训课程和实训活动有很大的补充,学生可以在创新创业场所进行学习。高校还会创建创新创业扶持基金,通过创立专项基金进行科研,并促进平台的发展,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能力。(1)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在有创新创业行动的思想之前,必须要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创业的意识,才能让个人的素质与创业的水平相一致。所谓创新创业意识,就是让自身的能力达到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并能够开展创新创业行动,可以为此进行努力,一步一步发展商机,并将其付诸实践[2]。如果大学生可以将一件事情做大,并能够不断进行开拓,就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开拓意识”,能够用自身的“闯劲”走向社会。(2)创新创业能力。所谓创新创业能力,就是一种创新性人才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的核心素质,应该在已有的情景下,为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圆满的解决,通过对各种综合策略进行决策,主要包含的能力有创新、学习、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自我发展的全新要求和与创业相关的综合能力。(3)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创新创业要想成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而创新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是对创业实践活动中人的行为和意识进行调节,并能够注重个性意识的发展。情感和意志包含在创新创业的各个方面,需要心理素质全程参与到创业当中,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有所加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识,有更加积极健康的情绪,在面对问题时,可以积极解决,而不是消极面对。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层面的欠缺。(1)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模糊。现创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我国大学生在创业价值趋向模糊。据高校回应,在校大学生只从表面理解理解了创业,而未体会其过程,这样就改变了创业的教育理念的初衷。因此,高校应在大学生创业的路上标新立异,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创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主人翁精神。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的和人才教育结合,才能保证学生的优秀创业质量。(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比较陌生,很多人还没有深刻地理解与接受,这也是造成创业创新教育流失的根本原因。“学而优则创”这个观念在我国深入人心,大部分人对创业创新意识抱着安之若素的态度,从而把重点转向了就业难的问题上。从而忽略了创业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途径。简而言之,创业创新观念在当下还没有被广大群众所重视与接纳,创业教育也还没有被更多的教育部门与师生们融会贯通。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不系统。(1)创新创业教育范围较窄。截止到现在,我国大多数人创新创业精神还比较陌生,并没有被广为流传。恰恰相反,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一笑了之,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较为强烈。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不是针对其有潜质的人而设定,也不是针对仅仅对创业创新抱有一丝丝想法而没有付诸行动的人而定。它是一种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为广大大学生开辟新的捷径,它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绚丽的舞台,它是大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目标。(2)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科教育边缘化。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并不是很广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定位。各大高校也多以“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讲座”、“选修课”与“第二课堂”等草草了事,可以说,创新创业课程在各大高校很不完整,在作为一门学科上存在严重的缺失。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要打破常规,不能单单以举办创业大赛与讲座、组织企业参观、创办科技园与创业园这样简单普及。如果还是没有以丰富多彩与正确的科学方法像人们展示,那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不会被展现出来,做不到是金子就要发光,从而减少创业教育的主要动力。(3)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有待改善。现如今社会已经在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是并没有很强的引导力度,大多都在宣扬吃苦耐劳,并没有形成创新的氛围;高校教师对创业者有一定的宽容度,但是却没有给予一定的尊重。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投资,所以针对目前的情况,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欠缺。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中,师资力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质量好坏的保障。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会包含十分广泛的知识面,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有实践经验进行引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师缺乏一定的管理才能,仅仅接受了短期培训就上岗,无法真正做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这是全社会所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出于很多原因,政府、企业、高校三方无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导致政府不能提供很完善的政策予以支持,或者有些扶持政策也无法真正落地,这样的支撑体系比较薄弱。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

1.变“适应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在我国长期的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有所扼杀,让学生的性格变得不爱展现自己,不愿意挑战自己不会或者不懂的。现如今很多高校还不能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并没有对创新创业予以重视,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要能够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进行结合,通过不断地变革,将适应性的教育转变为创造性的教育,在广阔的平台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有所提升,需要教师进行指引,不断进行创新创业,并能够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技术课程,模拟实践课程,不断优化教学情境,可以掌握更多的流程和方法。如果有了创新创业的科研团队,学生就能够接受到系统的理论教学,能够在接下来的创业实践中有所帮助。这就需要重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投入,通过聘请庄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做讲师,形成一个稳定的团队,让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接近大学生的实际。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全方位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创新创业实践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具备更强的实操性。

3.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文化和榜样的影响都是无穷的,需要充分利用一些手段,在课堂内外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在学术和实践上充分发扬创新创业精神,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要能够通过一些激励大赛,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能够做有突破性的行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之后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创新、创业氛围不强,就无法在初期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无法对国家和社会有更高的认可度,无法促进国家开拓进取精神的发展。

4.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接触社会,大学生走向社会,有了实践操作能力,才能造福社会,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并逐步提升自身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运用全新的方法,发现新鲜的事物,可以有更大的潜能创造事物,将自己在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到社会问题当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构建全新的教育发展体系,营造更加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完全开展全民和终身教育。

新时代召唤创新创业教育,相比于很多国家,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和一些创新创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处于薄弱的水平,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总结过去,进行创新,创造出符合我国发展的模式,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房汝建,朱锡芳,伍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3).

创业创新服务 篇10

1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概述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主要是指, 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 并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应的创业活动, 增添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 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吸引人才, 推动中小企业的结构转型, 带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 中国的服务体系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 并不能为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践性的指导, 而国外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已经由理论研究转变到实际指导环节, 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2 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外部政策的扶持

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 服务体系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 导致服务体系的实际效果受限。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投入使用过程中, 由于市场经济限制比较多, 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导致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度比较低, 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企业内部服务管理混乱

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 中小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专业化管理人员, 服务体系的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 导致服务体系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管理混乱, 成效不大。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 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应技术技能, 还要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通晓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还要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 这样才能发挥出服务体系的实际效果。

2.3 企业外部融资难度大

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 最主要的就是要构建相应的融资结构,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在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 并没有重视融资机构的建立和管理, 致使中小企业的市场估值比较低, 在实际的融资过程没有足够的资产可供抵押, 导致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难度变大, 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 构建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3.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要争取政府政策的扶持, 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 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这样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中, 有了坚实的后盾, 才会无所畏惧, 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提高管理效率。在服务体系运行时, 要及时跟踪了解, 掌握相应的市场经济发展过滤, 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过程中, 要重视产业孵化能力, 以此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此外, 还要优化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注重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 建立起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推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3 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 中小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诚信评级机制,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 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对企业的资产、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管理, 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支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 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应的融资平台, 围绕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 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 企业需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争取政府政策的扶持, 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确保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在构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过程中, 还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服务管理机制,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建立相应的融资平台, 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的困境, 推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改革,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将科技创新上升到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 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科技创新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机遇, 尤其是中小企业, 不仅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又能为社会创业活动增添活力, 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障碍也是比较多的, 中小企业内部创新创业机制不够完善, 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本文主要对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找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措施

参考文献

[1]汪锋, 方炜俊.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4 (11) .

[2]常荔, 向慧颖.创业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活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 (17) .

[3]程刚.大数据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 (03) .

创业创新服务 篇11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双创”之花正在全国激情绽放。作为北京创新高地、创业沃土的中关村软件园,正成为创业创新者的圆梦之地,助力他们乐享创业,实现创业英雄梦。

中关村软件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专业化园区,是北京建设世界级软件名城核心区,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体系成果的展示窗口、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的关键节点、科技惠及民生的重要源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结合园区创新创业实际,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关村软件园特色的创新创业引领发展之路,让创业奔跑,让创新飞扬,引领中国创业进入新时代。

激活“双创”主体 搭建“双创”载体

伴随扑面而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创业主体正从“小众”走向“大众”,“到中关村软件园区创新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创新创业者的共识。

这些创新创业群体中,有来自联想、网易、百度等大企业的内部创业者,联想内部创业者创办了神奇工场、ZUK,网易内部创业者创办了春雨医生、陌陌、YY语音,百度内部创业者创办了酷我音乐、酷我音乐、爱帮网。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将创业作为他们的人生理想,还有初心不改的连续创业者,有原中软高科、现创办开网科技的唐勇,原钱粮科技、现创办上世科技的康睿,原北测教育、现创办中鑫创投的曹凯峰。

与此同时,很多留学归国人才也积极投身创业大潮,从英国归国创办谛力泰克的李兴斌,从美国归国创办优盛科技的杨爵,从美国归国创办仪通微感的王晗,目前聚集了近200家由海外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这些怀揣梦想的创新创业者共同组成了中关村软件园创新创业的“新四军”。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追波逐浪,在中关村软件园书写着传奇,实现着梦想。

伴随着创业群体的兴起,中关村软件园在也在加快建设各类新型的众创空间,适应创业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如今在中关村软件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加速器、创融e家、云基地、大学生创业园、HelloWorld、腾讯众创空间、雷雷伙伴孵化器、领创空间、你好未来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比肩相邻。截止目前,园区服务“双创”载体面积累计达到近12万平米,载体面积还在持续增长中。定位为创业苗圃到孵化服务一站式平台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筑面积2.2万平米,入驻企业数131家。定位为全新的O2O式创业服务产业链的雷雷伙伴孵化器,建筑面积高达1万平米 ,集中办公空间逾2000平米,超过200个工位。腾讯众创空间联动社会各方资源,15亿元专项基金聚焦小微团队。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软件园)集创新实践、创业训练、创业孵化于一体。依托中以两国科技创新资源建设InnoHub孵化器,推动“双创”对接国际化。创融e家定位于服务创新创业的新平台、新模式,创与融在空间上聚集、服务中融合、平台上共享。这些创新载体中,有的提供廉价的办公空间,有的提供融资对接平台,有的提供技术交流机会,有的提供创业培训,还有的兼而有之……不管模式怎么样,这些创新型产业载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为创新创业服务。

这些创业空间不仅从设计形态、功能布局各具特色,而且运营模式也各不相同。众创空间的运营主体有国有资本发展模式、外资技术背景创业模式、“基地+基金”模式、首家“互联网+双创”模式、腾讯开放平台模式、“资本+服务+股权”模式、“大学生+创业园”模式和中以国际孵化新模式等多种模式。“资本+服务+股权”模式以雷雷伙伴孵化器为代表,针对创业者资金、品牌、信息、技术、管理、人力资源和市场等短板,为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商务法务咨询以及对接风投、项目路演等服务,助力创业企业加快发展。外资技术背景创业模式以你好未来新型孵化器为代表,具有“外资技术背景+创业+股权等”的特点。首创“互联网+双创”模式的亿蜂平台,启动旨在推动双创行业健康发展、打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蜂潮计划”,集万众之力,共同塑造双创健康未来。

服务全方位 “双创”向前跑

为更好地服务双创,中关村软件园在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中,针对双创的特点,更加注重“双创”服务体系的构建,以解决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

第一个是政策组合,这是园区“双创”的“阳光”,政策鼓励的事情就是创新创业的方向。园区拥有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创新政策、创业政策、国际化政策、科技政策等多项事关创新创业的一揽子政策体系和框架,这里是国家、北京市、中关村、海淀区等创新创业政策密集覆盖、叠加区域,可尊享政策阳光的多重关注。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园区先后建设基础通信平台、数据灾备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贸易促进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平台、人才培训与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为创业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

第二个是产业集群,这是园区“双创”的“荫泽”。园区已经形成云计算、大数据、新型IT服务和“互联网+”等四个高端特色产业集群,汇集了联想全球总部、新浪总部、百度全球研发总部,以及腾讯北方总部等众多国内外新一代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领军企业,他们发挥创业榜样、产业资源、市场渠道、商业伙伴和人才宝库等积极作用,为双创提高大量的产业给养。

第三个是创新平台,这是园区“双创”的“氧气”。中关村软件园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创新系统,它包括以行业领军企业、跨国企业、大型央企为代表的研发型实验室,以园区内中小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等为代表的创新源头,以对外交流、技术沙龙、实训基地、软件园大讲堂为代表的公共创新实验平台。其中,创新应用与创新源头创造出了企业研发中心,创新源头与创新平台孕育出了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创新应用与创新平台共创出了新型产业促进组织。

nlc202309082237

第四个是科技金融,这是园区“双创”的“雨露”。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各类资金在园区非常活跃。园区目前累计有近40家上市公司,覆盖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中国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园区还是线上首家提出“科技金融超市”运营理念,并打造了“创融e家”这一新业态,致力于把创和融通过线上线下的平台融合在一起。

第五个是国际化,这是园区“双创”的“发展空间”。“双创”需要全方位对外开放,面向全球引进各种要素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发展颠覆性技术,与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与各国创新彼此对接,实现合作共赢。园区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特别是海外留学归国的创业群体,很好地围绕人才、技术、产业,包括资本来组合国际化团队,充实创业项目。

第六个是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中关村软件园将服务定位为“创业的园丁”,紧密围绕企业从成立、孵化、加速到成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特点,积极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构建了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品牌化和创新性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该体系包括人才培养与定制、信用园区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与品牌服务等一系列产业促进服务,人才培养与定制有双创学院、高校专业共建、双创培训、高端人才评定等服务,市场与品牌服务覆盖中关村软件园大讲堂、e起飞翔、创e堂、软交会、软博会、京交会、上交会,以及园区《家园》、微博、微信、网站及百余家各类合作媒体,全面服务双创。

“双创”结硕果 发展立潮头

中关村软件园在引领创新和服务创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在园区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企业400多家,总产值逾1600亿元,研发投入175亿元(占比10.9%),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共计获得3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000多件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334项,制定了200余项国家国际行业标准。园区累计孵化企业近650家,吸引留创企业150家。获得政府创新创业类授牌20余项,建立创业支撑类公共服务平台25个,线上聚集100多家各类投融资机构……

在创业领军人物方面,集聚了一批新锐创业明星。跟谁学CEO陈向东,72变创始人吴奇,北京博思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巍,北京云端时代公司总经理蒋建平,北京嘉和百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迟胜,北京海泰方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舟,北京谛力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兴斌等创业明星,都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在科技创新方面,诞生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新产品、新模式和新应用加速聚集。比如,零度智控推出的DOBB无人机,海泰方圆研发的国内首款政企安全浏览器,汇冠股份主打的红外触摸屏,汉王科技推出的人脸识别考勤机,捷通华声灵云系列产品都起着引领作用;北京君正的智能硬件模式,滴滴出行近期推出的在线租车模式,跟谁学的找好老师电商模式,不断创造新商机;科大国盾研发制造首颗量子通信卫星,百度大脑和无人驾驶技术,华力创通北斗导航应用,信威集团SCDMA/McWill标准,中核能源高温气冷堆应用等新应用不断拓展产业链条。

在资本助力双创方面,谱写了一批业界有影响力的资本故事。首先是融资金额创新高,2015年,园区企业共完成融资230亿元,园区企业新上市和新三板增发融资金额共234245.08万元。其次是园区基金日趋活跃。目前园区共有20家基金,投资规模约684亿人民币,投资方向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公司和新三板公司,云计算累计孵化出思创银联、云端时代、天润融通、数据堂四家新三板企业;第三是园区资本并购活跃。滴滴并购优步中国,信威集团以2.8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Space-Communication Ltd 100%股权,文思海辉收购Blue Fountain Media,广联达并购芬兰软件公司Progman,博彦科技收购美国PDL。

释放“双创”新动能 打造发展新引擎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推进“双创”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激发亿万群众创造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关村软件园作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高端密集区域,以“率先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领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愿景,将充分发挥“双创”功能,持续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引领作用。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关村软件园正朝世界一流园区的强指标看齐,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活跃,综合服务高效,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高度集聚,环境清新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世界一流园区。

创新如氧气之活力,创业如新苗之生机;无创新则一潭死水,无创业则满目枯朽。园区遵循建设梯级发展规律,坚定地朝生态聚集V3.0迈进,更加关注创新创业的便利化,工作生活的融合度,人文自然的协调性,以期形成具有强大内生动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在打造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方面,园区将让“双创”要素成为推动产业基地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活化因子,使产业基地为“双创”发展提供必需的养分,包括企业、服务、落地空间等。最终使中关村软件园成为我国创业者和创业企业聚集、融合、发展和壮大的沃土和乐土,成就梦想的新范式。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在风起云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展望未来,中关村软件园进一步凝聚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发挥标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做“双创”领跑者,撑起园区发展崭新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创业创新服务 篇12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 一) 高校共青团有组织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下辖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传媒中心、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等体系完善的学生组织。覆盖面非常广,密切联系学生,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 二) 高校共青团有活动平台优势

高校共青团在创新创业方面开展系统的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质平台,比较全面的的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比如开展的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各类大学生专业竞赛等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思维拓展的机会和实践锻炼的平台。

( 三) 高校共青团有人才队伍优势

首先高校共青团可以将素质高、有创新创业经验的老师集中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学校的科研项目和相关课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参与,不断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高校团委主管的各类学生社团,吸引了大量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自我的大学生骨干力量,举办的科技竞赛、人文讲坛、各类社团活动,培养了大批富有创造精神的大学生,这是共青团在创新创业的骨干力量。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

高校共青团要服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要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实践、信息等方面的平台建设,多维度进行服务和支持,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和实施。

( 一)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将创业项目模拟、专业知识竞赛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课堂的创新创业教学、课外的创业实践活动、校内外的项目实践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团组织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组建”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系统性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和管理。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相关培训,将创新创业的活动真正融入学生的内在需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肯定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有组织有目的的针对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和项目孵化。4、加大对创新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大学生的学生社团有创新创业的基础和资源,在创业项目选择、规划制定、财务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

( 二) 加大创新创业资金帮扶平台建设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中,面临问题最大的是资金问题,缺乏创业资金已经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首先,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基金用于资助有发展前途和发展潜力的项目。其次,高校共青团要通过各种资源,多方联系企业、社会机构予以资助,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和研发支持。第三,共青团组织可以和银行、基金会等金融机构进行联系,给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无息贷款或者低息贷款,缓解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融资难题。

( 三) 加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建设

高校共青团是组织大学生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的主体,是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组织者。共青团要重视分年级分层次的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素质拓展活动和竞赛活动,进行量化考核,纳入综合测评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形成校团委主管、多部门协作、各学院配合的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体系。第二,加大考核激励力度。校团委要加大对创新创业工作的考核力度,增强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动力。对获奖作品加大奖励力度,对指导教师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第三、重视“挑战杯”系列竞赛的作用。“挑战杯”比赛的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库,加大孵化力度。每年都要定期组织各个学院的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经过专家评选列入项目库进行孵化,给予相应经费支持。

( 四) 加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共青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主导者,主要通过实践平台来进行学生素养的提升,强调非正式学习来获得隐性知识。首先,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场所和相关硬件设施。其次,打造项目孵化平台,推荐优秀项目进行项目孵化。积极联系政府、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和运行。第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依托各个学院的专业资源,不断开拓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开发多个实习实践的岗位和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拓视野、积累经验。第四,通过参观交流、人物访谈、实践锻炼等措施来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

( 五) 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平台的建设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建立一支信息化队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信息沟通渠道。首先,通过学校的各类媒体,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及时搜集发布创新创业项目信息。其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的建设,组织创新创业交流会,知名企业家校园论坛、创业人物访谈等多种活动。第三,高校共青团可以利用“青年之声”平台加大对创新创业学生的咨询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性的咨询服务,解决大学生的困扰。第四,依托校团委、学院分团委构建立体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形成各个学院之间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利用各专业的优势来解决创业项目难题。

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都关注的重大工程,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举措,高校共青团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大学生转观念、强技能、长才干、创项目的过程中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创业来解决就业难题,成为时代的选择和现实的需要。共青团具有组织、活动平台、人才等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通过加大创新创业培训平台、资金帮扶、竞赛、实践、信息等方面的平台建设,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开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蔡宜旦编著.实践与探索-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浙江模式探索.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06.

[2]张洁.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如何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探究与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03.

上一篇:统一登记下一篇:讨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