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共12篇)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篇1
《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支持优秀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多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走高, 就业竞争加剧, 如何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 山西农业大学在扶持校园创业, 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整合资源, 建设校内创业园区
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山西农业大学以“促进创业, 带动就业”为宗旨, 秉承共赢互利、惠及学生、服务三农的理念, 整合校内外资源, 建立了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区。园区以在校大学生为服务对象, 立足农科技术专长, 结合专业, 为校园创业者提供与创业有关的培训、咨询、指导、见习、论证、援助、跟踪、维权等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孵化。本科学生四年在读期间, 创业实践循序渐进:一年级侧重规划职业生涯, 二年级侧重全面拓展素质, 三年级侧重参与创业实践, 四年级侧重自主创业, 边学习边实践, 以创业带动学业, 以学业促进创业。
园区设管理委员会, 下设创业培训、网络信息、期刊、企划、援助等中心, 有65名专家教授组成涉农创业导师团队。园区创办以来, 开办了大学生创业专项简报、“山西科技农业”期刊, 建立了近30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举办了10多场就业创业理念及农村创业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组织创业导师开办了“农业创业实用技能”等培训班, 举办了三届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论坛;努力整合校外资源, 分别与太原市天泉投资有限公司联手建立了公司与学生合股创业模式, 与邮储银行晋中分行联手疏通大学生创业小额信贷通道, 与太原市科技局合作, 设立了研究生创业团队项目孵化资助渠道, 并创立了“创新创业基金”, 与晋中市人社局合作开办SIYB创业培训, 免费培训270人次;园区设立农学院种植创业基地、工程技能创业实训基地、园艺设计工作室等。目前, 全校已有学生创业团队50多个, 其中有8个已经进行了工商注册。为拓展创业的领域与基地的规模, 未来几年, 园区将根据学校开办的专业有针对性地筹建特色创业园区, 如养殖创业园区、园艺创业园区等。
开展创业园区教育实践活动, 为引导学生创业, 培育创业型人才和创业型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加大创业扶持, 建设创业基地
为激励学生创业, 山西农业大学特别设立了“学生创业大厅”。创业大厅占地732平方米, 有14间办公场所。“学生创业大厅”作为校内创业实践基地, 面向在校学生及毕业一年但未就业的学生,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提供创业服务, 发挥孵化器功能, 推动学生自主创业, 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截至2013年, 进驻创业大厅的团队有:黄超创业团队、信科院广告营销团队、飞帆电脑团队、SIYB大学生实训基地、校园文化产品、鸿博教育、甲骨文软件、大学生打印室等。其中, 信科团队和校园文化产品团队是新加入的在校应届大学生团队, 黄超团队、飞帆电脑团队、大学生打印室是第一批进驻的团队, SIYB团队、鸿博教育、甲骨文软件是校企合作项目。目前创业大厅内房屋利用率很高, 已经进驻的团队都已经实现了盈利, 初步实现了项目所预期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目标。
为发挥创业大厅的整体品牌优势, 未来几年创业大厅将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尤其是优先扶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就业带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可持续的项目。帮助优质项目落地, 鼓励最优秀的人才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活动。同时专门开辟大学生零售业创业园区, 鼓励他们从基础做起。加大创业园区整体对外宣传力度, 建立统一的宣传平台, 将园区内的项目打包整体营销, 克服单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经济实力弱、社会影响小的缺陷, 扩大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影响力,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耦合。创业大厅将建立入驻清退机制, 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团, 遴选吸纳优秀团队, 淘汰经济效益差、有重大违纪行为的团队, 对合同到期的项目重新进行严格审查和筛选, 增加入驻团队的危机意识, 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理论指导, 优化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学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KAB课程英文全称为Know About Business, 中文释义为“了解企业”。KAB在我国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及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合作进行推广。自2005年启动以来, 在高校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深受欢迎。
2012年山西农业大学专门选派经贸学院两名教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讲师培训班, 取得了开课资格。随后外聘经验丰富的KAB讲师在我校举办首届创业实训班, 重点打造KAB课程教师团队与学生创业明星团队。2012年由经贸学院获得KAB创业教育教师资质的两位教师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 课程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及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认知创业, 达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之目的。该课程实行小班授课, 全程突出以学生为其教学中心的思想,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其中包括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商业游戏、创业体验、团体游戏、小组对抗、案例解析、头脑风暴等, 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氛围, 在体验中学习, 对引导学生成长、激发学生潜能均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通过团中央、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等部门的评审, 山西农业大学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也是此次评审中山西省唯一被授予KAB创业教育基地的高校。经KAB创业教育 (中国) 研究所和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审核, 2014年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有两名教师获得“KAB创业教育讲师资格”。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与我校正在实施的SIYB (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项目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 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并实现自主创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创新经营理念, 优化创业项目建设
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 努力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引导学生增强经营理念, 通过提供场地资金及项目引进, 扶持种子团队探索项目落地的模式与路径,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扶持大学生创业新模式。
山西农业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经过百年的传承, 形成了独特的农大文化。为挖掘山西农大校园文化产品蕴含的巨大商机, 2013年, 学校实施了“山西农业大学校园纪念品 (文化产品) 经营项目”。经过投标、竞标、公开答辩、项目试运行、协议签署等程序, 分别招募了“追梦”创业团队、“剪韵”剪纸艺术社、“羊驼”文化产品团队三支创业团队。“追梦”创业团队, 主要从事办公用品类纪念品的开发和经营;“剪韵”剪纸艺术社, 主要经营剪纸文化产品业务;“羊驼”文化产品团队, 主要围绕羊驼卡通形象开发相关文化产品。三个项目独立运行, 每个项目投资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 其中学校出资60%, 学生团队出资40%, 利润分配学生团队分得60%, 学校分得40%。
与此同时, 学校统一成立了太谷县华盛科技创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将三个项目统一管理。学校在大学生创业大厅为团队提供32.5平方米场地作为项目的办公场所和产品展示区, 免除场地租用费, 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项目运行采用公司化管理模式:分设账户、自主经营。每个团队使用资金必须入账:单笔3000元以下, 只需报备;3000元以上, 则需要经过公司的批准。公司每周定期开会总结经验。各团队之间, 以及管理层与团队之间畅通交流, 确保项目良好运行。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 从事办公用品类纪念品的开发和经营的“追梦”团队, 先后与10多家公司和个人进行过交流, 通过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交流, 不断完善经营理念, 并且得到了相关的资金和信息支持, 自主设计、生产办公用品纪念品类产品, 并面向社会进行销售。
为促进公司的持久健康发展, 学校将继续加大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资金扶持力度, 注重大学生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的培养, 进一步拓展各种社会资源, 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创业中学习, 在创业中成长, 在创业中成才。
五、强化校企合作办学, 创新校园创业机制
成立于1993年的深圳顺丰速运 (集团) 有限公司, 是一家民营独资企业, 面向国内外从事快递及相关物流业务。截止到2013年1月, 已经在山西省主要城市设立了服务点, 在太原、晋中等经济发达地区, 其服务点已扩展至县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物流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物流行业对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我校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每年可培养80名本科毕业生。山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明确表示, 愿与校方合作, 为毕业生提供遍布全国的就业及实习机会, 物流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顺丰顶岗实习;开办顺丰班, 按照顺丰模式订单培养, 学生毕业后可入职顺丰;与校方合作成立校园网点部, 方便学生在校实习, 勤工俭学。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涉农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农业部门, 随着改革的全方位推进, 涉农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在探索顶岗实习中, 感受到这一工作推进的难度很大, 涉农企事业单位对参与学校提出的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换言之, 涉农企事业单位偏好的是涉农院校的专家教授、科研成果。故在沟通过程中, 校方对顺丰提出的前两点表示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在顺丰提出与校方合作成立校园网点部上, 双方存有一些须进一步商榷之处:一是校方希望学生能以创业者身份参与其中, 但是顺丰是不可加盟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对学生而言, 参与顺丰的方式就读期间只能是顶岗实习, 毕业后只能是就业, 创业梦想无法成真。二是顺丰校园网点部与校方之间的关系定位, 场地租赁还是联合经营?未来与顺丰的合作寄希望于校企双方的战略性与灵活性。
校企合作, 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实力雄厚的专业理论教学资源优势及企业可以提供很多的实践实习机会与就业机会的优势, 实现资源共享, 互惠共赢, 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技能也得到相应提高。
对于如何扶持像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软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校园创业, 也是需要进行探讨的话题, 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创设专业实践实习的条件。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篇2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师范类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现象最为突出,为解决师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师专学校一方面要大力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作 者:韦国英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柳州,545000刊 名: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英文刊名:TIME EDUC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473.8关键词:师专学生 就业观念 创业能力
职校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意识的形成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十分艰辛的创业实践过程。当在校学生开始产生了自立人生的创业需要时,将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怎样创业的问题,这就是创业的目的以及实现创业的方法和手段问题。在这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始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的需要,应包含自我需要、他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即人的需要有利己和利他两个方面。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同学们在确立自己创业的目的时,一定要注意到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2.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创业是人生追求的目的,但如何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每个人的方法和手段不尽相同。一些学生或刚踏上就业之路的青年自视高明,期望值过高,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而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无法实现时,就悲观失望,消极颓废。需要和理想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而不能靠上帝的恩赐。
二、创业能力的培养
1.打好能力基础
创业能力是知识、技能经过概括和类化后的产物。知识、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却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创业能力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创业能力只能在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中形成。有了知识并不一定就有创业能力,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的。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具备一切能力,而只能具备某些领域内必备的能力。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有专业方向,因而在发展、培养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尽量从本专业的特点出发,努力培养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能力结构,把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学好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专业发展方向作为选定未来创业目标、培养创业能力的方向。
2.培养关键能力
所谓关键能力,主要是指除了专业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包括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等。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决策、判断与评价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以及科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能与同事和上下级协调合作的能力,集体工作的能力,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毅性和忍受力,以及环境意识、能源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个人增强创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取得创业成功却尤为关键。
市场如战场,要赢得市场,就要有足够的竞争能力,敢于与强手竞争。要具备“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和毅力。要在竞争中取胜,还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
3.投身创业实践
培养创业意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才能进行创业实践,开发出创业能力。
参加活动课程职业学校的活动课程多种多样,积极参加活动课程,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广泛接触社会,亲自实践,加快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参与创业实践
利用假期进行尝试性、见习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和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合伙,也可以独立投入一点资本进行经营(买卖)活动。
利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训练。实习期间,不仅要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更要有意识地观察体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以及营销方面的技巧。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练好专业技能,而且要投身于经理助理、车间副主任及购销员等兼职实践。
进行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培养职校生创业意识应以培养职校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事业心以及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培养职校生的创业能力是培养他们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职校生勇于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力求使更多的职校生变成小企业乃至大企业的创造者。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篇4
一、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存在问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业教育的定义, 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人, 而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创新意识、精神、思维、能力与人格等多个元素的教育活动。从内涵上而言,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统一的。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原则, 在四个维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一,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强化实践活动中创新创业意识对个体心理倾向的动力作用, 培养大学生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第二, 塑造大学生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三,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 引导大学生规范个体从事社会活动行为;第四, 健全大学生创业心理与人格。
目前,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在社会就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深化推进的教育改革内容之一。然而, 就当前大学生自身而言, 创业意识与创新意识相对淡薄, 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将创业作为毕业之后的选择。但毕业后, 真正选择创业道路的更是少之又少。在人力资源市场, 岗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然而在他们的理解中, 自主创业存在很多误区。首先认为自主创业是无奈之举, 与其承受自主创业必须面对不稳定局面带来的压力, 不如寻找一份相对稳妥舒适的工作。其次是学生对于创业缺乏足够的认识, 大多数创业只局限于门槛较低的餐饮、零售等服务性行业, 技术创新的领域几乎很少涉及。三是对于自主创业缺乏长远规划, 缺乏耐心, 易于急功近利。
从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 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信心与勇气, 与创业成功者有较强的距离感, 甚至将创业成功者归因为天生具备的素质, 包括能力与勇气。另外, 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四年大学生活中, 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相对严重。学生对于创业完全停留在一个模糊的概念上。尽管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效果上仍不理想, 从根本上讲,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 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相对模糊。目前高校将培养社会人才作为主要任务, 但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相对于时代发展略显滞后,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教授方法及考核标准, 仍然缺少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
第二, 创业创新教育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将创业教育课列为公共选修课, 或是组织校企互动, 包括请企业家做讲座或是组织学生深入企业, 有些学校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然而此类做法并未形成体系, 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笼统地将学生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或是将此类课程单纯地进行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并非学生综合素质完善的主要途径。
第三,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工作中通常被划归为学生工作、就业指导部门, 使创业创新教育停留在学生活动层面。同时, 承担创业创新教育的大多是兼职教师, 并未形成专业系统的教育研究体系, 评价考核机制的建设也并不健全。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心理调适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提出, 在90年代引入我国。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个体学习分析自我主客观条件, 掌握测定、分析、研究和总结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能力, 确定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职业目标, 最终实现连贯有效的职业目标实现路径与实现方案。
首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或者说职业生涯规划, 从本质上讲属于心理学范畴, 是个体认识自我并塑造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要在大学生创业创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教学体系上明确教学目标, 完善教学体系, 转变社会教育理念, 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之一在于其阶段性。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盲目创业, 而是对所有学生进行一种创业精神、文化的培养及对创业基本知识的传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 在心理上迫切渴望独立与被认可, 然而在学习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却因为技能与经验的欠缺难以树立自信心。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目标:不同的职业发展层次意味着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同阶段, 那么意识与人格的培养塑造也可以通过职业发展的层次划分进行相应的目标确定。对此,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依据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 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相对具体: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估;对自身知识技能正确评估;对客观环境进行正确评估;对形势与政策发展进行正确评估。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更多的是从内心素质发展层面进行人格塑造与完善的过程, 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引入, 有利于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 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 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各专业各科目课程教育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而言, 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精力与资源分配必然有所差别。因此,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 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在专业教育方面也应当加大调整力度, 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围绕社会具体需求, 完善专业结构, 同时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 建设具有高影响力与高水平的品牌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必需更加专业化, 选拔与培养专门从事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师, 将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在校教师与社会人员相结合。通过职业生涯与创新创业的多方培训, 专职教师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管控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管理, 同时也可以在合适条件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例如企业家讲座或参观企业等, 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
最后,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长期以来, 国内外教育培训经验证明, 评价体系的构建于评价机制的运作有助于教育主体之间竞争意识的培养, 也有利于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因为,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 就业率为导向, 职业理想的完成度为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 可以形成良好的推动力, 也可以及时发现教育体系中某一环节的问题。对高校就业率的评估, 不能单纯地以就业与否、就业薪资水平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的唯一标准, 而是要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设定, 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实现进行量化并加以评价, 充分反映学生自主创业、择业与就业的真实状态, 客观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涵锦.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的调研及对策.东华大学学报, 2011 (3) .
[2]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蒋琴雅.创业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职业圈, 2007 (24) .
[4]桂南岭.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5.
[5]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 VOL2 (3) .
[6]党瑛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分析.华章, 2011 (14) .
创业意识培养工作经验总结报告 篇5
为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架设待业市场与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现将我校西校区在创业意识培养工作方面的开展情况和特色做法进行如下阐述:
(1).我校西校区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运用创业意识教育来引导学生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并出台专门文件;组织创业能力培养讲座;开展优秀团员、团干、入党积极分子等推优工作,给学生的创业意识方向做了良好的定位。
(2).西校区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①加强选课建设,实行绩点学分制教育;②加强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包括每月两次的双学活动的推行和各类赛事的举办。
(3).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利用学校、企业、专家、校友等各方力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指导。如开展“八角论坛”系列讲座,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和就业面试大赛等等,使学生的创业领域和方向日趋多元化,创业热情不断高涨。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互联网+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旧严峻而复杂,高达749万的毕业生,再次造就“世上最难就业年”。在这样的就业条件下,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又一次成为两会热词关键词,这无疑表明了政府对于支持创业、激发民族创业创新的决心。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是微商元年。随着“微商热”的越演越烈,大学生作为社会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也纷纷跳入了微商创业的大潮之中。因此,引导大学生利用好互联网创业。“适应并抓住创新创业这个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用创新带动就业,用创业实现就业,是每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要求”[1]。
一、大学生微商创业利弊研究
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大学生微商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大学生思维处于活跃阶段,对新事物保持着好奇并且愿意主动接受学习新事物。2.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学校教育让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增强,因而大学生能够独立和快速的接受新事物,有能力迅速加入到微商中去。3.相较一般就职人员来说,大学生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就微信这个平台而言,大学生微商创业也有明显优势:1.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人群中占有率大,这就使得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信息比一般社会人员传播更快,范围更广。2.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比一般社会人士更有信用度,更多的顾客会选择大学生微商而不是社会微商。
不过,微商创业也有明显劣势,一是微商出现的时间短,大部分顾客仍持观望态度,不太购买商品。二是微商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管导致所售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
二、大学生创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微商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1.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理性思维,存在盲目跟风和眼高手低的现象。有的高校大学生对微商这个机制完全不了解,只是看见同学赚了钱就跟着跳进了“朋友圈”。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大学生,脏活、重活完全不愿意做,就只想着赚大钱。2.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一般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明显不重视甚至缺失,使得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往往是最后的选择,大学生更倾向于就业而不是创业。
在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主要要从高校创业教育着手。前面我们提到的大学生创业缺乏理性思维、创业系统教育与创业意识的培养的问题,都是由于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缺乏造成的。所以,普及创业系统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是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最主要的方法。
三、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情况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分为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4年4月,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如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0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教育部2016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要点是: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课程,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一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四、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解决途径
1.改革高等教育课程,真正落实创业教育。
许多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综和素质的提高,设置了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选修课,但成效不大。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未来规划的不确定,对选修课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偏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评价也大多由考试成绩为准绳。所以,要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就要做到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改变片面追求毕业率、就业签约率、考研率的标准;应重视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实际需求,持续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创业培训和引导,积极为创业者寻求提供实践岗位。
2.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创业教材建设。
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要加强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可以从社会中引进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切实有效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跟踪孵化服务,派遣专业指导老师或工作人员,实地指导、对口孵化;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带头人和引路人。现在高校创业教材比较缺乏,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教材的编写内容重点不明确、也不清楚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问题。所以要加强教材建设。
3.注重创业心理教育,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心态不稳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很多大学生对微商创业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在网上看见很多做微商的人一夜暴富的新闻就决定创业,以至于后面遇到学习和创业的冲突都难以克服而选者放弃。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已经很难看见,更多的是团队合作。马云最开始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团队可以让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也能让风险降低,利于之后公司扩大。
4.积极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看,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已经比较浓厚,但有些政策的落实缺乏保障,如创业资金的发放、办公场地的提供、营业执照的办理等方面仍然是环节繁琐。在这次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原院长何友就提出:“探索建立创业失败大学生保底机制,并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创业热情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有序的中介服务体系,较为方便有效地为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资源和创业平台。二是完善孵化基地统一管理制度。三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政府应联合各行各业,整合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资源,建设统一的大学生创业资源库,便于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质的资源和全方位的服务。”[2]
据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远低于美国的20%。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出师不利。只有出台相关保底机制,减少大学生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大学生群体才能充分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去。要建立创业保险,即建立由国家机制保证、行业政策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的大学生创业保险制度,增强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化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经营不稳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程煜 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7/2
[2].蔡晓彤 刘畅.全国政协委员何友:探索为创业失败大学生保底[N]齐鲁网北京2016/03/09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篇7
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平台, 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重点, 全面借鉴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经验, 提出了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建议, 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一、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意义
1. 创新创业俱乐部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平台, 其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交流和服务, 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交流实践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等。“创新创业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动机、意愿等, 是大学生主观的个人意识倾向, 其决定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和行动, 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使得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变得很有必要。
2. 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湖北、安徽、四川等地率先建立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并要求省内各高校成立创新创业俱乐部相关工作机构,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工作, 切实引导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开展的工作还极不完善, 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说:政策指导类多, 实战指导、实际运营操作少;创新创业工作浮于表面, 深层次介入少;活动形式单一, 注重面上覆盖, 缺乏点上引导;创新创业存在多头工作, 缺乏统一领导;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相对脱节;缺乏相关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和政策体系等。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创业俱乐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服务和意识培养能力。
3.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意义
本文认为,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 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路径,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俱乐部作为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其浓厚的创新文化、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将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全面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特有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职能, 将有效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 打造“教育引导+活动牵引+平台支撑”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体系, 切实调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积极性, 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
二、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研究动态
1.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
国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起步较早, 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如美国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培养体系, 理论和实践环节健全;英国形成了集政策、组织、管理、文化、师资、课程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其通过实践教育、俱乐部活动、专业化辅导等形式, 全面激发学生创造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冒险精神, 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国内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理论方面, 王菲在《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提出要通过思想引导、课程辅导、平台建设等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义旭东、曹沙沙、马婷在《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营造创业氛围及环境、开展创新创业课堂、建立创业引导小组、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除此, 谢雯, 陈莹花、李思颖, 袁楠、傅欣, 王雪飞, 岳敏、刘航等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实践方面, 清华、浙大、西南交大等也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
2. 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
从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成果来看, 国内外公开学术文献中能查询到的理论成果很少。但通过调研, 相关实践方面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如刘传铁在《建设创新创业俱乐部, 力推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文中总结到, 湖北省不断创新形式, 以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为载体, 通过顶层设计、平台建设、考核表彰、条件保障等措施, 鼓励高校建立创新创业俱乐部, 抓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西南科大通过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以科技创新活动为驱动、以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 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三、依托创新创业俱乐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
创新创业俱乐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助推创业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和平台, 依托俱乐部全面整合高校资源, 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现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本文认为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 建立创新创业俱乐部,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以创新创业沙龙活动为依托, 开拓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以培育创新创业项目为手段, 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以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为支撑, 提供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以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为重点, 培育学生创业;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保障, 形成创新创业良好风气。
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开展讲座, 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能力、思维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 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2. 组织创新创业沙龙
按照“每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每天有咨询”的方式, 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沙龙活动, 内容包括创新创业论坛、讲座培训、规划大赛、经验交流、创业项目推介等, 为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创业导师、金融投资经理人、政府部门负责人之间随时沟通、深入交流、学习研讨提供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沙龙活动, 帮助学生学习创业者的经验, 通过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3. 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全面征集和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对项目进行指导、帮助、验收和考核, 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的成果, 如专利、新产品、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寻找创新创业苗子。
4. 实施创新创业服务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规政策咨询、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融资、专家技术指导等服务, 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指导方式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家技术指导, 提高项目运行效率;依托创新创业平台、企业孵化器, 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5. 孵化创新创业成果
推动优秀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创业孵化和创业实践体验, 为成果孵化提供资金支持、场地支撑、政策服务、专业技术指导等;积极落实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 协助和指导学生领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
6.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加强舆论宣传, 发挥向导作用, 通过报刊、广播、校园媒体、网络资源等方式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切实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指导, 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范围, 激发学生积极性。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势在必行。创新创业俱乐部作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综合性平台, 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着重要意义。目前, 虽然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俱乐部正如火如荼地建立, 但其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仍存在实战指导少、实际运营操作少、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全面借鉴先进创新创业俱乐部经验, 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沙龙、项目孵化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创新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传铁.建设创新创业俱乐部, 力推大学生自主创业[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2) :47-48.
[2]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S1) :73-74.
[3]王菲.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旬刊, 2015 (24) :140-141.
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要鼓励 篇8
大学生班级集体创业, 全班同学都为合伙人, 虽然看上去冒进, 但是, 无论从国家的宏观政策, 还是从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或者高校内部的教育理念以及创业教育的开展来看, 仍然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
首先, 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 2015年两会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这一举措预示我国进入了“创客”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场所, 需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那么, 在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优秀代表, 提前介入和体验创业, 也是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的具体表现, 创意者的出发点应该得到认可。
其次, 从高校就业形势来看, 让大学生提前了解一些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有助于大学生就业。众所周知, 现在高校毕业生突破了700多万, 再加上累积下来未就业的或入职不久跳槽的大学生, 可以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那么, 高校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提前感受职场, 培养相应创业能力和技能, 这有助于将来大学生毕业时择业、就业或创业。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篇9
精神与责任
创业精神是创业意识的主体, 是树立创业意识、实现创业目的的根本。创业精神可以激发一个人去追求、去学习、去掌握创业本领, 实施创业行为, 产生创业效果。强烈的创业精神和顽强的进取心,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 可以成为创业成功的助推器。然而,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缺乏的恰恰是全方位的能力、素质及创新创业精神。因此, 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过程中, 培育良好的创业精神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基础, 要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积极开拓、自强不息的意志与品格, 大学生创业才会有无穷的动力。
在良好创业精神的支配下, 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正确的责任意识, 因为责任意识是培育一切优秀品质的首要因素。当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时, 他就会自觉树立起远大理想, 并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去战胜各种困难。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 就会有对生活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能够关心他人、群体和社会, 就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对自己的命运、前途负责, 对社会负责, 就能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价值和意义。因此, 强化和弘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是促使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是将广大青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必然要求。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过程中, 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将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不仅要知道“何以创业”, 而且要理解“为何创业”。只有这样,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会更为理性, 更有动力, 更具活力。
创新与务实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的创业目标应当具备全球眼光, 能够着眼于全球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先进意识。目前, 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不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 虽不满于现状, 但只是满腹牢骚, 唉声叹气, 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毅力, 虽然有些学生认识到毅力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行动中往往虎头蛇尾, 缺乏坚持, 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兴趣, 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 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需要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 在大学生创业培训中, 一定要立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他们的创业品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使他们想创新创业, 敢创新创业, 善创新创业。只有具有创新精神, 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大学生创业才会在巨大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创业要有创新的精神,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与实际相结合, 更要有一种脚踏实地、务实进取的作风。创新是目标, 务实是基础,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同时, 更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创业务实的作风。创业不是比赛, 更不是活动, 而是踏踏实实的工作, 不少人好高骛远, 认为创业一定要从事高科技, 要一鸣惊人, 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 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在两三年内要么被收购、要么散伙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要树立“赚第一分钱, 而不是掘第一桶金”的观念, 要树立“凡事不能坐着空想而应先试试, 只要有钱可挣, 什么苦都可以吃;大钱要赚, 小钱也要赚;不安于现状, 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目的”的观念。在创业时, 不要只盯着大商机、高科技, 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从基础行业开始练兵, 在务实中积累资金、技术、经验, 步步为营, 逐步做大, 才会有创新的基础, 创业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才会走向成功, 才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激情与困难
IT业精英、为大学生所推崇的创业英雄王志东在与大学生的一次对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激情”, 用他的话说:“创业的首要条件是创业激情。”激情是人的意趣和性情的自然表达, 是创意的源泉, 也是提升和凝聚人气的途径。没有理性, 不可能生成实力, 而没有激情, 则不可能造就魅力。激情是导火索, 是催化剂, 是发动机, 是赛场上比分胶着时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是战场上狭路相逢时勇者的那份威猛。在创业场上, 激情与创意、活力与成功是相伴相生的。大学生应是茫茫人海中最富激情的群体, 对他们而言, 立足平时, 注重激情的培养、保护和有效释放, 基于理性的创业活动就会更精彩。因此, 要注重对大学生激情的培养。一是要培养生活情趣, 激发生命活力;二是要培养对成功和价值实现的渴望,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成功渴望所点燃的创业激情会使创业过程充满新鲜感、趣味感乃至美感;三是要充满激情地进行创业尝试, 将激情转化为灵感、创意, 转化为感染力乃至生产力。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创造多由激情引发, 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点燃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我们的时代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青春飞扬的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充满激情。有激情是好事, 但激情不等同于能力, 仅靠激情, 不可能克服创业路上的所有难题, 盲目的激情还会使自己在创业道路上遭遇意想不到的“险滩”。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辛的社会活动, “创业艰难百战多”, “创业与困难同在, 成功与艰辛并存”, 创业不是纸上谈兵、一蹴而就的, 创业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困难和无数的艰辛, 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及生理、心理的全方位考验。因此, 在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同时, 要引导大学生保持一份理性与冷静, 要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勇于面对困难、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保持激情的同时不断地磨炼自己, 增进创业技巧, 积累创业经验, 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才有可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彼岸。
技能与实践
大学生创业仅有良好的愿望和满腔的激情是不够的, 更需要了解创业的规律, 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不是海市蜃楼, 不是凭空想象就能成功的, 而是一项艰苦复杂、充满挑战的工作, 要真正实现创业目标, 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 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越多、越深, 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考察近年来获得成功的创业者的经历, 无一不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华人首富、创富楷模李嘉诚先生说:知识是一个人成就大业的基础, 技能是我们走向辉煌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 “T”型知识结构越来越重要, 不仅要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应掌握与之相关的非专业知识,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非专业知识, 才能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安排, 才能在创业中运用自如地开展工作。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因此, 要引导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 培养创业技能。大学生如果既有渊博的知识, 又有深厚的创业技能, 无疑会增加创业胜算的筹码。
一个人即使再聪明, 知识再渊博, 如果不经过实践的磨炼, 也是不能真正掌握创业真谛的。“亲身下河知深浅, 亲口尝梨知酸甜”, 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锻炼, 由于很少走出校园, 大学生对创业的艰苦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加之校园生活比较平静, 缺少逆境和复杂的情境体验, 致使许多大学生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通过深入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会遇到种种无法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 可以看到或体验到创业的艰辛, 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锻炼自己的创业心理品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 经风雨、见世面、炼品质、长才干的最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是一大法宝,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产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及创业心理品质的锻造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因此,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是社会实践,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提倡大学毕业生创业, 既是大学毕业生自身的主观需要, 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今, 创业热潮已成为澎湃于浩瀚商海的一道风景, 广大有活力、有抱负、高素质的大学生应在这股创业热潮中一显身手, 每一位大学生都要坚持理想, 焕发热情, 承担责任, 满怀创业激情, 掌握创业技能, 勇于社会实践, 担当起报效祖国、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历史责任, 为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金凤.论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12) .
[2]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3) .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篇10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 这点是大家公认的。自从上世纪90年代, 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 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世界, 没有互联网, 人们的工作、交流和休闲旅游等都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困难。互联网对学生创业的影响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 就是“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之所以这么说, 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 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CNNIC的最新统计, 截至2015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 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 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 整体网民规模继续增大。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 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 为24.6%。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 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对个人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从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与此同时,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 互联网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创新。
这些数据都向人们显示了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 这也就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提供了机遇和可行性, 如图1所示。
2 高职教育的现状及网络创业形势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截至2014年底,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 在校生1006.6万人, 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
21世纪是大学生创业优势凸显的新时代。结合互联网经济时代浪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各地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选项有很多。与传统的实体商店相比, 网络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自由支配度高、选择机会多、网络人气旺、市场广阔等独特优势, 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相关数据显示, 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高职、大专层次学校学生占62.23%, 本科院校学生占31.48%, 而研究生仅占1.45%。因此可以预见, 大学生, 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 正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重要生力军。然而, 面对着浩渺的网络海洋, 高职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网络创业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网络创业知识、网络创业融资难、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网络创业知识培训, 让学生树立网络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 对创业初期到创业过程中、后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初步的了解, 或掌握相应的知识, 化解网络创业过程中的难题。
3 网络创业意识的培养
网络创业并不是像有些学生想象的那么容易, 其中有机遇, 有挑战, 也有风险。要想在网络创业中取得成功, 首先要在创业前树立起相关的创业意识, 从而在创业过程中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规避风险, 然后才能在网络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做一个成功创业的弄潮儿。具体说来, 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分析市场, 掌握机遇的意识
自2003年以来, 网络经济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民的数量、消费次数不断增加, 网络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网民中又以80后, 90后的大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敢于创新, 故而成为网络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与此同时, 很多大学生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加上网络创业成本低廉, 积极参与到无限商机的网络创业中。但创业之初的激情在遇到现实的问题后, 往往很快被磨灭。因此, 创业之初或在校期间, 就要首先树立分析市场, 发现机遇的意识, 掌握市场动态, 找出市场规律。如开网店, 就要先了解什么商品受欢迎, 销售的技巧有哪些, 目前网络上同类店铺有多少等等, 或是通过一些模拟的电子商务活动来了解市场, 分析市场, 才能在之后的实战中迅速找准商机, 立于不败之地。
3.2 培养迎接挑战, 克服困难的意识
与所有的创业过程一样, 网络创业也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困难的道路。只有在克服了这些困难, 坚持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持之以恒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才能笑到最后, 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创业项目的选择方面。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是充满激情的, 向往着开创一个新天地, 打开一个新市场。然而, 没有好的创意, 没有好的项目, 激情很快会被市场的大浪浇灭。如何寻找机遇, 找到市场需要, 同时也是自身能力可及的产品, 是大学生在创业前就要考虑或学习的内容。
(2) 创业资金的筹措方面。在校或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没有很多的创业资金。有的资金是从父母处借来的, 有的是贷款得来的, 还有的是几个大学生共同创业, 大家共同筹集资金来成立一个公司或网店。而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创业一旦遭遇困难, 就会支撑不下去, 导致创业无法继续进行, 从而半途而废。
(3) 创业模式的多样性方面。由于缺乏网络创业的知识和技巧, 高职学生在网络创业方面容易跟风操作, 没有自己的特色, 如千篇一律地选择开网店卖服装。卖什么样的服装, 销售对象是哪些人群, 定价多少合适, 又有多少管理费用等等问题都是大学生在创业开始前就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相关知识的引导, 让大学生能够充分挖掘网络市场的潜力, 采取多样化的网络创业方式, 势必会增加网络创业的成功性。
3.3 培养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意识
创业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专业学习之外工作过程, 而应该是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互辅助, 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夏守慧把专业学习与创业的关系描述为:学习——网络创业——发现不足——有针对性的再学习 (夏守慧, 2010) 。现实生活中, 很多高职学生却把两者孤立开来, 认为学习与创业不相关, 或创业用不上专业知识, 因而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 把注意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网络创业上。这样既不利于在校的学习, 也不利于自己的创业, 而且有可能造成两头空的结局。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 同时还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传统的授课内容上增加创业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加大创业方面的指导, 并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创业过程相融合起来,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之路打好基础。
4 网络创业的一点建议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以及互联网+理念的提出, 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 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职大学生处于这个互联网+的时代, 正面临着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创业的大好时机。然而这其中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利润与亏损也许就取决于一个念头和一个营销策略上。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要进行网络创业, 除了应该具有上述的几个创业的意识之外, 还可以从下面的几个途径进行尝试。
首先,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创业时, 需要选择低成本, 风险小, 容易操作的项目, 不能在一开始就一味追求高利润或急功近利。如何选择项目, 一个靠自己对市场的考察和调研, 二要靠对相关领域的成功人士的咨询与请教。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进行该创业的恒心和毅力, 因为只有不怕苦, 不怕难, 坚持到底, 才有可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其次, 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创业。自身的优势包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 如营销, 电子商务, 沟通技能, 管理技巧等;也包括周围的人脉资源, 资金的准备以及其他市场资源的掌握等方面的优势。只有在创业时, 拥有了这些优势,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有备无患, 在创业的道路上减少困难, 少走弯路。
网络就像是一个浩渺的海洋, 其中既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根据媒体报道, 仅2015年双11一天, 中国网络销售的总额就达到了912亿元。这说明网络创业的确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或有能力进行网络创业。成功的网络创业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从意识形态、政策扶持、思想态度及课程准备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具备了所有的这些条件, 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 我们有理由相信, 高职学生必将成为未来网络创业中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夏守慧.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电子商务, 2010 (11) :58-59.
大学生创业者应当培养规则意识 篇11
俗话说:“商有商道”,这个“道”就是规则。创业,实则从商,即从事经营活动。从商,应当遵守商业规则,这个规则是千百年来人们摸索出来的,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应该普遍遵守的,维持商业活动有序进行的惯例和行为准则。
创业大学生没有从商经历,当然是不知道所谓的商业规则,但是你选择了创业之路,就应当学习商业规则,并遵循商业规则。否则你就入不了道,也就不能顺利地开展创业活动。
创业是涉及税务、销售、营销、行政、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每项活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需要遵守的规则。比如营销就是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展示出来,并通过某种渠道或媒体让别人知道,吸引别人注意,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这就要求你的产品或服务能为他人带来较大的价值,满足他人的需求;无价值或价值不高,不能激起他人的兴趣,自然就激不起他们的购买欲望,你的营销活动就没有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应尊重人才的合法权益,否则人才到了你那时你也留不住人才,调动不了人才的积极性。你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人才,遵守国家劳动法则。行政、财务、税务等活动都是如此。
大学生应当树立规则观念,强化规则意识并努力去遵循规则。创业中的每项活动都有规则,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强化规则意识,熟悉各种规则并努力去遵守之;否则,不按规则行事,不按规则出牌,你不仅不能实现如期目标,还可能遭受许多挫折和困难,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你的创业之路将越走越窄。
例如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办了一家食品公司,销售大米、食品、饮料等。公司刚创办,因缺乏资金,不能大做广告,所以经营并不理想。2004年初米价上扬,他趁机进了一批大米10吨,以为可以大赚一笔,但到了四五月份,米价稳定并下调,他的米积压,想平价卖出也很困难,加之运输、仓储等费用,亏本已成定局。为减少损失,他到处求人,急于要把那批米出手。一家单位同意购买一点米作为福利发给员工,他很高兴,主动表示购买其他东西可以优惠一些。该单位因员工不多,购买量非常有限。但那位大学生要求该单位把那批米全买下,那单位没有答应。那大学生提出,既然不能全部买下那批米,那原来承诺的优惠就不能兑现,否则亏损太多。由于货已提,钱未付,该单位只愿按原价支付。如果没有交货,这批交易就可能达不成。商业上最讲诚信,一旦失去诚信,交易就无法进行。有时为了诚信,亏本的买卖也要进行下去,虽然损失了部分钱,但赢得了声誉,声誉比钱更重要。从这个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出,该大学生规则意识还不够强,如不及时强化规则意识,其信誉就树不起来,其经营将会很困难。但规则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需要抵制一些诱惑,坚强的信心和决心才可以的。
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篇12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如何促进毕业生就业率,是目前国家面临的新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国家战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那么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选择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及缓解就业压力,是当今高校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的新趋势。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每个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首要任务与重要内容。
1.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从长远来看有助于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但也出现了最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就业。据相关数据统计,高等教育毕业生自2006年413万至2016年预计突破770万,十年间毕业人数增长了1.86倍,而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为增加,且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失业人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013年应届毕业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2%,而发达国家为20%,至2015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达2.86%,2016年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推出,创业人数与比例定会突破3%。创业者在创业的同时,促进了自身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成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有效方式。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大学毕业生作为高等教育接受者,不仅仅只是做就业岗位的需求者,而也应该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
2.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中出现的不足
(1)创业环境氛围差,缺乏鼓励和支持力度。大学生创业,在实践中很少能脱离校园环境,而不是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接受市场竞争机制的检验,优胜劣汰。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支持,仅仅只限于校内资源利用,很少能涉及校外资源的提供。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因此对创业的批评声音多于支持的声音。且学生家庭支持创业的比率很低,一些家长对学生创业持完全否定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创业环境氛围差,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支持力度不够。
(2)大学生创业具有较高风险。受传统观念对创业的影响,对大学生创业社会认可度较低,因此就不能受到应有的支持与认可。主要表现:大学生创业,普遍不能向社会金融机构、风投人士证明创业项目盈利的大小、可行性报告分析,致使融资能力差;创业资金来源不顺畅,担保公司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往往持否定的态度;保险公司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有自身局限性,不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险保障。
3. 大学生创业意识中不足的解决策略
(1)优化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创业软环境。优化创业的软环境,主要是指需要家庭与社会转变对大学生创业的传统否定态度,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与鼓励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赢得更多创业政策出台的扶持、保障与更多优惠条件。
改善家庭对毕业生就业的传统观念。在很多中国家庭中,家长普遍认为,大学生毕业后能进入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国企才算是实现了好的就业,选择创业则被理解为不务正业,更别说会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家庭需给予宽松的环境,最大程度上支持孩子的创业梦想。
优化社会支持等创业软环境,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在融资、贷款担保、创业保险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政府也应该出台更多的保障创业的优惠政策,使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
(2)加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就目前来说,高校创业教育极为欠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在高等院校教职工分工角度来看,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课素质的培养,辅导员只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与提高只是“蜻蜓点水”,并不起直接作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只是学生与就业单位的中间桥梁,其主要作用也仅限于为学生提供在校内勤工俭学的机会,且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置创业指导部门,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极为低下,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意义不大。
(3)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主动并勇于锻炼自身的创业能力。在大学期间,学生不仅应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拓展知识面,优化、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加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学习,注重创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同时,还应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但是在此大学生需注意的是,创业意识培养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创业,但并不是鼓励每位大学生都进行创业,这与学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之后才能做出的决定或决断。
4. 总结
当今时代创业政策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极为有利,且创业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创业软环境不断优化,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途径不断增多,这些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都极为有利,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与技能,进而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征.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赵磊波.浅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14(93):110-111.
[3]周谟錾.浅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10(04):49.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推荐阅读:
创新创业意识10-06
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撑07-06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10-17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10-28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报告10-29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08-28
创新创业型10-16
创业创新服务10-17
创新创业小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