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型

2024-10-16

创新创业型(共12篇)

创新创业型 篇1

一、开源型创新和创业驱动力

当前动态竞争激烈,封闭式创新已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源型创新不同于封闭式创新,它是通过对活动单位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创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顺应经济、市场发展,立足自身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并再次推动单位内外新的创新经济发展的一种群体性经济行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开源型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形式包括: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官产学研合作形式、日本新日铁为代表的同业者技术联盟形式、欧洲安赛乐钢铁企业率先实施的与下游用户合作的模式、美国纽柯公司推崇的与装备供应商合作形式等。

追逐利润,必然是大多数创业最直接的驱动力。早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西方经济学亦很早提出“经济人”假设。在马斯洛曾说过,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基于这种驱动力的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与众不同的人生价值。谢志远(2010)认为,学校的创业课程及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业具有直接性教育驱动力。《杭州大学生创业政策解读》中指出,政策是大学生创业的催化剂,良好的创业政策可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气氛,提高创业可能性。刘志超(2013)提出,国内沿海一带创业群集中,国外则以美国的硅谷最具代表性,这说明了环境、氛围是促进创业的软性驱动力。

二、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

今年来,国务院多次出台、下发关于促进就业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从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强化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孵化基地、提高培训质量、健全服务组织#完善服务内容、提供用工服务#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入手,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倡导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态度,可以说,创业带动就业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三结合就业方针的集中体现,是积极就业政策最活跃的、最具有动力的一种机制。

对于开源型创新,无论是“众包”模式、“廉价创新”模式还是“创业孵化器”模式,都能符合创业驱动力的要求,将开源型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已完全具备成熟的理论基础。同时,将二者结合也十分符合当前国内发展趋势的要求,因此,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研究也具备现实意义。

三、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的积极作用

1. 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为商业模式的改进提供新的维度

当前大型制造企业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需求。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引领的个体制造业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来定制生产商品,引领技术、工程、艺术等方面的变革。

此外这一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改进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制造业领域,也包含了如缝补和编织等手工类别,开源式创新驱动创业模式引领的影响产品和服务感官知觉、审美情趣、知识认知的非功能性表现的软创新将会越发受到重视,这一模式并不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一个彻底代替,而是有效的补充。这些融入到各个产业中的创新驱动创业模式,正改变着旧有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并最终实现经济的质的飞跃。

2. 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创新,寻求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战略或是计划力图实现本国传统制造业突破性发展。例如,英国的低碳工业战略和先进工程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美国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法国的新工业法国计划。

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应用于工业产业中,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新机遇,推动传统装备和产品生产制造转向智能,形成了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机制,优化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结构。此外,开源改变了工业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利用方式,可以快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实现生产与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定制化、个性化和小量化生产成为发展趋势。基于开源的传统制造业创业模式经过广泛渗透、交叉融合,将进一步整合优化制造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制造业企业跨地区、跨领域的协作和产业集群升级,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3. 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近年来,企业的雇佣人数减少与大量大学生毕业的矛盾越发突出,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创业,正在成为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模式引领的个体式制造业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来定制生产商品,对技术、艺术等行业劳动力的需求巨大,会创造出大量新就业岗位,增加人民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内需,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

这一模式还应用于不同的产业。除了科技上的创新,开源型创新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感官知觉、审美情趣、知识认知的非功能性表现。亦或是缝补等手工类别,这一切都使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创新驱动创业的实践中来。有动机的创意群体是创新的主要来源,通常可以改善一个处于边缘或弱势的社群的生存条件。这些都使得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在多个层面多个产业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基于开源型创新驱动创业提出政府建议

积极发挥政府搭建桥梁作用。通过政府搭桥,将高等院校、科研所,与企业相结合,促进创新落实实践,带动就业。政产学研模式不能只是“授之以渔”形式,如要求项目支持的技术成果商业化后,必须将收益的四分之一返还相关部门,直至达到项目出资额后停止返还。这样能够做到创新成果商业化的持续性发展。

积极营造创新驱动创业大环境。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增强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能力,将市场、政府和社会资源有机融合,相互作用,构建适合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开放式创新体系,不断释放创新的活力。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减免税收或提高创业贷款额度等,为创业初期的创业者们“输血”。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营造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空间,并将传统科研经费中的一部分转移给新兴创新者。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创新驱动创业项目。当前很多创业项目发展受制于资金,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不是长久之计。国外很多项目多是通过“众筹”或是“天使投资”等大众或小众风投形式完成。通过对社会资金的引导,扩大经济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创业实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温雯.“创客文化”的历史图景与未来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8).

[2]万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大众创新创业[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06).

[3]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德鲁·博迪,雅各布·戈登堡.微创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拉玛斯瓦米,高哈特.众包:群体创造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创新创业型 篇2

孙阁斐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催生了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表现为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中小企业管理必须持续创新,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必须持续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以驱动其核心管理理念不断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打造其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管理持续创新;中小企业

一、我国创业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创业环境

美国的经济学家斯威格列茨在他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如何被利用。创业不仅是把企业创办起来,更是要把企业发扬光大传承下来,使企业变成成功理想的事业。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了由传统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深刻变革,正是这种变革促使经济迅猛发展,从而不仅刺激了消费更是增加了就业。创业成为当时美国经济社会的主流。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在分析美国出现创业型经济的原因时认为,美国之所以出现创业型经济,主要是管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正是因为管理学知识的应用才使得美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世界领先。但是所有的这一切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的。

1、群体创业潮兴起,我国进入平民创业时代

当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很好。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创业冲动和创业热情。因此,当前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创业教育蓬勃开展

创业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

2002在新的创业大潮的影响下,大学的创业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教育部高教司在多所重点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并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创业经济的发展。

3、创业培训的多种形式和巨大作用

创业培训是一个国家创业成熟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业能力强的原因之一。对中小企业实施创业辅导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所普遍采用的一种通行做法。据不完全统计,有70%左右的美国企业在创立之初曾得到过美国小企业局(SBA)的资助和辅导。在我国台湾地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资讯科技企业都得益于创业综合辅导计划。我国创业型经济的产生依赖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更重要的是普及了管理知识的应用。从而促进了创业型经济、创新氛围的形成,更是促进了3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只有管理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创业型经济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许多大企业也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诸如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微软公司、麦当劳公司等。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广泛活跃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行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超过4200多万家,其中有85%是民营企业。

一般来讲,我们将中小企业界定为规模在两千万到三个亿之间生产型企业或者资产在两、三千万到五个亿之间的流通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激励创新和具有灵活性,能够成为潜在的经济发动机,一些活跃的中小企业甚至引领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是不可否认,其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营目标不清晰,业务发展随意盲目,经营管理手段失调或落后,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不佳,没有实现预期的业绩。而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经营失败,80% 以上归结为管理。

在市场不断成熟,管理日趋完善时,那么竞争就愈加激烈,只有企业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管理内容,使管理更趋科学,不断整合资源才能使自己在创新型经济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创新型经济社会中小企业管理的改进措施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指出:“理论、价值以及所有人类的思维和双手创造出的东西都会老化、僵死⋯⋯.因此,创新和创业精神必须成为维持我们组织、经济和社会之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活动。” 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基础、市场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中小企业凭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机制创新的灵活性,尽管船小好调头,变革很容易且内部组里相对较小,但要真正做到持续创新就必须从以下几点不断提高:

(一)管理思想创新

管理思想创新产生于企业管理者这个群体.按照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说法:“管理者是一个愿意或能够为组织担负责任的特殊群体,他们虽然说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管理者个体组成,但是他们为组织承担责任的方式是由他们的愿望、实践、态度和行为而产生的群体思想来体现的”。

管理思想的创新首先应为管理者群体营造管理思想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背景、和谐的管理者群体与适合的组织体系,同时还包括有效地绩效激励机制。其次管理者要自我培养进取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思想的包容性。

(二)管理模式创新

日本创新管理的精髓是渐进的、持续的、增量的技术改善,其实现基础为团队合作精神、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威性、可衡量的目标和结果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等。日本企业在学习美国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自身特性以及创新,创立了许多持续改进的创新管理方法如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等。日本许多企业在聘用国外的工程师如佳能,或在国外就有其研发基地如索尼,其利用网络不仅连接了创新的各个主体,也使各种创新源源不断流到企业内部。

企业在追求管理模式的国际化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特点,中西结合。有分析、有选择地加以积累,使之成为自己管理模式创新的两个重要来源,在管理实践中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只能是借鉴,而不能替代管理者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管理体系创新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要保障其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和管理战术的实施,保障组织业务的正常、健康运行,其核心是作好业务流程的优化,明确目标、理清流程、界定职责、识别风险、策划风险控制的方法,建立的科学绩效衡量与激励体系。

回归流程,这正是管理体系创新和改造的方向,也是管理体系生命力常青的保证。

(四)管理内容创新

为了尽可能的突破现有的管理内容,就需要找准关键事并确定正确方向,偏执的执行,我们可以关注公司一直难以取舍的问题来激发人们的征服欲望,而推动管理内容创新的往往就是这种欲望。这些挑战带来的突变将会要求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使我们的管理内容得到创新以达到管理团队通过努力可以变为力所能及的事。当然管理内容的创新更是要具体到人、财、物以及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五)管理方法创新

管理方法是一门艺术,更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中小企业市场调研和预测则过程中要采用规范的科学的调研与预测方法;而经营管理中则应事先制定决策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的反馈不断修正;在战略管理中要运用SWOT分析即强弱危机综合分析法,这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用以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前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通过应用以上或者更多的创新管理方法以制定并发挥企业优势,指导企业健康发展。

(六)管理手段创新

从1998年克林顿总统提出信息高速化工路概念,而今信息化早已得以实现,中小企业的管理手段创新则要尽快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处理现代化的要求。

企业在管理思想、模式、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现阶段中国的中小企业,企业管理变革的驱动力不仅决定于创业企业自身的阶段成长,也取决于资源和创业团队的变化,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必须找到并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创新创业型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教育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

【课题项目】此课题为2014年鞍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0-01

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激烈,也加大了各国之间对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为了避免音乐人才的流逝,要加大对创新创业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力度,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建立健全音乐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道德修养,发散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多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建立健全音乐教育体系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他们民族色彩的民族音乐,那是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导致他们,有不同的情怀,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喜好程度都大不相同。教师要依旧不同地区的设备基础条件和自然环境背景,发挥地区优势,吸收当地音乐人才增加师资力量,开设属于当地特色的音乐课程。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以下是对几个民族音乐的调查总结:

表1 我国民族音乐的调查情况表

二、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

随着近几年我国音乐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音乐人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加大对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而能够为推动我国银行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因此,下面本文就对我国高校怎样更好的培养创新型音乐人才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1创新思维的培养

人的活动依靠的是大脑下达的命令,所以人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动物。所以对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一个成功的音乐人才需要具备活跃的创新思维。一些著名的音乐人才真实拥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才让他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载入音乐史。

2.2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了创新思维的前提下,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增加创新思维的发散空间,就要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培养中要注重课程的合理安排,使知识和技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开设课堂时,教师先友好的融入学生,然后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根调查结果,对学生合理的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方面针对性的培养。

2.3道德修养的培养

现在有很多妈妈在怀孕时都会听莫扎特的音乐进行胎教,通过音乐的滋养,可以提高宝宝的艺术修养。音乐的基本修养包括乐理、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等方面的内容,是一套系统的内容,也是各高校音乐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加强对思想情操、人格魅力修养的重视程度,在进行音乐创新改革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2.4加强社会实践的培养

在传授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时,教师还应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随时关注社会文化动态,关注一些相关的音乐学科研讨课程,例如可以在网易公开课上观看一些世界级别、名校名师的音乐研讨课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渠道和知识面,与世界音乐接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音乐设备条件差、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音乐创新教育改革,应该对教育机构、学校和教育者、学生三方面进行改革,教育机构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颁发相关的鼓励政策;学校要加强监督制度和完善基础设施,教育者要利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应该培养学习兴趣,积极配合老师展开教学。只有在这三方面做全做好了,才能完成音乐教育创新改革的目标,为国家提供创新创业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汪立超.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 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2]黄巍.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02)

创新创业型 篇4

Etzkowitz ( 2003) 提出大学要跳出传统上认为大学要集中于教学和研究的“内在逻辑”, 鉴于研究型大学内部的一些组织具有类似企业运营的特征, 可将这些研究大学视为“准企业”, 推动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这即是所谓的“第二次学术革命”: 大学需要将经济与社会发展整合为其使命, 实现从传统教学、研究大学向创业家大学 ( entrepre- neurial university) 转变。Etzkowitz ( 2004) 提出的三螺旋科研结构, 强调大学与产业界以及政府间的合作是知识经济社会下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不仅仅是开发新产品, 更是在制度框架内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促进创新的条件。组织创新、新的制度安排以及开辟新的互动渠道对于加速创新的步伐都是尤为重要的。

实际上, 创业型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的斯坦福大学。基于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创立具有潜在商业化价值的研究基地、进行组织机制的变革以推动可商业化的研究能够跨越制度边界, 并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整合学术和非学术组织要素, 这些都是斯坦福大学实现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学术模式转变的成功实践。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使斯坦福大学从基于对个体学生的学术指导向小组研究的模式转变。教授们更像企业界的研究经理, 组织下属研究小组实现目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是关键。

近来, 不少发达国家的大学已经兴起向创业型大学转变的热潮, 鼓励学生、老师创业, 加速知识转化和知识创造。如英、美等国大力推进创业型大学的发展, 每年还有专门的协会对创业型大学的表现加以评选。Etzkowitz ( 2002) 对大学创新活动的研究指出, 未来的大学应该将孵化器作为一项常规配置, 就像教室、员工办公室、实验室等一样。借助孵化器的功能, 使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成为大学科研创新活动中的常规活动。这就意味着未来大学在社会上需要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 更好地以创新的姿态将教学、研究与创业融合在一起。例如, 英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爱丁堡大学自2004年起就开始设立专门的企业孵化机构 ( 爱丁堡大学前期孵化计划, Edin- burgh Pre - Incubator Scheme ( EPIS) ) , 为来自全世界的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企业孵化服务, 支持他们开开展展自自己己的的事事业业。。55年年来来已已经经资资助助了了5500名名成成功功的的创业家。

另外, 为尽早地将好的研究设想成功地进行知识转化, 爱丁堡大学还在2007年引入知识转移启动资金 ( Initiating Knowledge Transfer Fund, IKTF) , 其目标是激励研究人员尽早借助商业化支持措施提高大学研究成果的知识转化效率。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学校的愿景定位为成为“向全球知识企业迈进” ( Global Knowledge Enterprise) , 并确立了在两方面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不懈追求在教学、研究和服务上的卓越表现, 瞄准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育中心; 采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治理模式和最佳实践, 在全球教职、学生和相关资源的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为实现向创业家大学的转变, NUS成立了专门的“自由企业区” ( Free Enterprise Zone) , 在其中, 创新和创业活动不再受传统的条条框框的约束。此外, 为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 从2001年起NUS还特别成立了NUS海外学院 ( NUS Overseas College, NOC ) , ( 硅谷, 2001; 费城, 2002; 上海, 2004; 斯德格尔摩, 2005; 班加罗尔, 2006) 每年派出250名本科生到全球五个高技术创业中心城市, 倡导“沉浸式学习” ( learning by immersion) , 在实习和实践中获得对全球企业家的认知并建立与海外创业者联系的社会网络。从NUS向创业型大学转变的成功实践来看, 需要几方面因素的支持: 高层领导的视野和支持; 组织创新及长期的资源投入; 引导变革的合适领导; 不断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从以上大学面临的“第二次学术革命”的挑战以及一些创新国家的大学向创业家大学转变的趋势来看, 大学科研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治理结构影响。基于此, 针对我国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业活动的现状, 通过进一步对比创新型国家大学在大学治理方面的实践, 从治理角度探讨大学科研创新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治理指的是针对自治而又相互依存的行动者的不同类型的制度协调。层级式组织、竞争 ( 市场) 、网络组织、专业协会以及社区等都是治理结构。

随着19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 “小政府”、“大市场”成为许多国家公共部门 ( 包括高校系统) 采用的基本治理模式。借用在社会一般部门中的治理维度, 大学的治理需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国家规制、利益相关者的指导、学术自治、管理自治以及竞争。

总体来说, 大学治理的目的至少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确保学术正直、学术优异和学术特色; 通过教职自治提高学校在实现以上三方面目标的责任; 确保大学遵循学术自由以及保护促进学术自由的制度措施; 为教职提供话语表达渠道, 以便他们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使命能够统一表达出来。由此可见, 大学治理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的畅通: 一个是参与; 另外一个是沟通。参与指的是教职可以在影响大学教学、科研和创业活动的决策过程中发挥有意义的作用; 沟通指的是使大学各部门机构都能意识到彼此间的相互依赖, 治理委员会、管理层、教职、学生及其它辅助机构等都需要充分的沟通和集体行动。

根据Boer, Enders和Schimank ( 2007) 对有关国家大学治理的研究, 针对异质研究合作的情况提出治理结构立方体的概念框架, 从主题相互依赖度 ( 低vs. 高) 、组织维度 ( 限制vs. 鼓励) 、资源禀赋 ( 抑制vs. 能动) 等三个维度对影响大学科研创新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主题相互依赖性指的是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研究活动彼此相互依赖的程度。组织维度描述大学与大学之外其它机构间的治理体制。就某一研究单位来说 ( 如研究所、研究小组) , 组织维度包括诸如决策以及决策过程的集中化和正式化的程度; 组织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间的关系 ( 层级式或扁平式组织结构、不同组织层级间开展沟通的情况) 等; 资源禀赋包括教职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获得其它机构和第三方研究资助的层次及分配机制。

综上所述, 制度创新是承载第二次学术革命、加快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和载体。通过以上对国外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的实践以及大学治理理论的初步阐述, 可以对我国大学科研体制创新提出如下几点启示:

1. 首先构建有效的大学治理结构, 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与大学间的关系, 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2. 基于参与和沟通的基本原则, 在大学内部实行教授治校和学术自治, 改进资源分配和配给机制。

3. 突破传统的层级式组织结构, 构建跨界、跨学校、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研究平台, 鼓励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对接。

4. 集中资源, 发挥资源的集约优势, 通过聚焦于特定的研究问题, 突破传统组织体制对开展研究造成的条条框框的约束。

摘要: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功能和使命正经历从传统的教育提供向知识创造和社会服务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的创业型大学已经成为加快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和载体, 其背后反映了大学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文章对国外创业型大学实践进行了梳理, 探讨了大学治理结构对大学科研创新的影响, 并据此对我国科研体制创新提出可资借鉴的意见。

创新创业型 篇5

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创业型先进党组织申报材料

不了解**小学的人说:**小学拥有典雅气派的教学楼,一流的教学设备,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真风光!

了解**小学的人说:**小学拥有一个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党组织,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坚

强队伍,真难得!

**人自己说:能够拥有**小学这样一个充分展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人生舞台,真自豪!

一年来,**小学党支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创业型”党组织,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足迹。在2005年年度考核中,以先进的管理模式、高质量的各项工作被评为一等奖。2005年4月,在湖南省督导评估中,又以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获得督导们的一致好评。同月,我校课题“有效引导课外阅读,倾力营造书香校园”迎接长沙市课题验收,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三期、《中小学各科教与学》2006年第四期用封二整版推介这所全新的学校。“一年风雨创业路,一曲开拓奉献歌”,**人以真诚和汗水谱写了笃实卓越的创业乐章。

一、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我支部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基础,制定好领导班子学习计划,坚持做到“五学”,即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计算机、法律及先进性教育专题内容。党员每年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如每期必须有一篇论文获市级奖励,骨干教师党员和学科带头人必须有一篇以上文章在教育刊物上发表。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教师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培养了他们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良好习惯。全体党员教师每周一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同时自觉安排好个人自学计划,作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每期读百本以上好书,由党支部书记定期抽查学习笔记,并写出评语,使每位党员教师成为一专多能和复合型人才,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者。一年来,我支部党员参与著书11本,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100的党员获奖,人均获奖5.3次。

二、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1.张扬思想观念的创新

在学校创业的初级阶段,创新已成为我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主题。在如何发挥教师创造积极性,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问题上,学校党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新路子:创新观念。帮助党员教师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确立新颖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引导党员爱教、乐教、善教,不是消极被动地让领导来管理自己,而是按照目标主动地自己管理自己。

2.弘扬团队精神的创新

支部是个先进分子集中的大家庭,也是个和谐向上的好团队,如何给教师创设民主融洽、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十分重要,党支委三个人经常一起召开民主生活会商议发挥党员核心凝聚力,提升团队精神的好方法,尝试用领导的人格力量来团结人、带动人、影响人、教育人。并倡导各部门和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全局观念,倡导教师之间和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鼓励冒尖、争先的创优精神,在团队的同伴互助中,许多党员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支教党员廖敏荣获长沙市“星城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之后,深情地说:“我忘不了大家跑前跑后,为我找资料、评课、组织学生、反复试教、修改教案的日日夜夜,我在**成长了,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太有力量了!”

3.促进业绩能效的创新

支部注重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帮助党员树立科研兴教精神,确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为了促进创新,我支部改革了党员评价体系,制订和实施《党员月工作考核办法》和《党员年度考核办法》,就党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科研成效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及其权重分配,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地作出评估,作为党员考核的可靠依据,并加强了考核的过程监控,目前党员人人有研究课题,个个写教学论文,工作成果和层次得到了普遍提高。

4.发扬智慧兴校的创新

校园环境管理的创新也是我校党组织一大新举措。在党员们的倡议下,开展了“我是校园设计师”主题活动,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创设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审美的育人功能。在甄别和采纳党员建议之后,现在每天早晨、课前、中午、课间都会播放中外艺术歌曲、民曲。每周二设立“美读时光”,每周四设立美文赏析,并开辟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展厅、书香长廊等可视性园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与理解,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

三、热情高效,建

设服务型党组织

开学初,党支部即对全体教师提出,实行首问责任制,党员更要以身作则,对普通教师以及周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情或需要解释的事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对来访家长必须热情接待、处理家长提出的问题,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必须热情引导到教导处或校长室。若有态度恶劣,群众反映强烈、意见集中的教师,将追究其责任,与月目

标考核和年终考核挂钩,情况严重者不予任聘。这一制度的形成,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到**小学的人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净化、绿化、美化的环境,举止文明、态度热情的教职员工让人倍感亲切。针对本社区实际情况,我支部党员还深入开展“社区访谈”活动,征集家长对教育现状的看法,了解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对于下岗职工子弟、父母双文盲等特殊受教育群体,专门安排党员辅导对象,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了“两免一补”,并采取多种措施,争取社会单位及个人、校内教职工的支持。开展了“爱心三加一”、爱心家访等活动,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经济上、精神上的帮助。一年来,党员手拉手学生18人,为贫困学生捐款2280元,爱心家访213人次,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区、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开拓进取,建设创业型党组织

1.做精神快乐的创业者

在学校创业阶段,我校党支部书记刘菲菲一直以“校长周记”的形式,帮助广大党员、教职工树好创业理念,倡导乐于吃苦、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学校办公室里张贴着“快乐工作、优雅生活”的工作理念,努力营造浓厚的快乐创业氛围。学校搬家、打扫卫生、添置设备、布置教室、创建功能室的过程充满着艰辛和汗水,老师们感觉自己像小鸟,一草一叶的为学校这个“温馨巢穴”衔来一树一枝。党员更是发挥精神领袖的作用,带领大家讲笑话,消除劳累倦怠情绪,好多群众深有感触说:“虽然我不一定是名师,但我是**的第一代创业者!在**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2.做业务素质拔尖的创业者

党支部引领党员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关注自身的发展,聘请黄泽、黄泽成、姜平等专家来校进行新课程理念的专题讲座,增强教师创业本领。同时,通过开展**“创业先锋show课堂”活动,支部书记带头上课,推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党员示范课9堂,面向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党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党员教师服务的本领。在2005年11月天心区课堂教学录象评比中,刘菲菲书记的录像课荣获特等奖,党员教师谭春燕、孟新、廖敏的录像课获二等奖。廖敏老师参加参加长沙市“星城杯”课堂竞赛获一等奖,并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授予长沙市“技术能手”称号;钟锋被评为长沙市芙蓉百岗明星;孟新、谭春燕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3.做事业开阔的创业者

作为**支部的党员,我们更注重创业实绩的凸显,争取社会广泛的支持拓宽学校办学效能,通过分工合作,短短半年以来,我们就协调市财政局、**街道、女子大学、市委党校、环达公司等单位筹集办学经费106885元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了音乐厅陈列柜、小葵花读书吧、创办了《葵花朵朵》校刊、在《当代教育论坛》、《中小学各科教与学》2版做学校形象宣传、购买空调4台、背投彩电一台、液晶显示器3台、防盗门3张、完成各功能教室的标语及宣传布置,充分体现了创建名校的工作魄力。

4.做个性鲜明的创业者

支部年轻党员多,占全体教师比例的50%,在凸现办学特色上党员再次率先垂范,立足于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大家纷纷制定了党员争先创优规划,语文组的党员教师从课题研究入手,面向全区举行了阅读课题开放活动,在市级课题验收中获得一致好评,今年又成功地将《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课题升级为国家级课题,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增设了小葵花读书吧,开辟了“跳蚤书市”,让学生自由阅读,培养诚信意识,这些活动由《湖南日报》、《潇湘晨报》进行了专题报道,《我是校园设计师》读书实践活动被湖南教育电视台报道。艺术组的党员教师以“艺术点亮人生”为自己的工作格言,在确立学校艺术特色方面致力于搭建开放式交流模式,挂牌成为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附属小学,标志着艺术教育工作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还和湖南省知名美术家一起创作绘制了主题壁画《聆听》,该壁画投资51140元,总面积108平方米,以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带领孩子们聆听音韵悠扬的古乐,以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浩瀚艺术的喜爱。还在艺术厅中制作了艺术厅陈列柜,展示各种乐器及文房四宝,并配有文字说明,带领孩子们走进艺术的殿堂,憧憬和向往艺术,不断提升艺术修养。

创建“3+X”党组织,给**小学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创建“3+X”党组织,给**小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我们坚信如此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支部一定会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教育集团**小学党支部

2006年6月

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创业型先进党组织申报材料

不了解**小学的人说:**小学拥有典雅气派的教学楼,一流的教学设备,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真风光!

了解**小学的人说:**小学拥有一个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党组织,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坚强队伍,真难得!

**人自己说:能够拥有**小学这样一个充分展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人生舞台,真自豪!

一年来,**小学党支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创业型”党组织,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足迹。在2005年年度考核中,以先进的管理模式、高质量的各项工作被评为一等奖。2005年4月,在湖南省督导评估中,又以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获得督导们的一致好评。同月,我校课题“有效引导课外阅读,倾力营造书香校园”迎接长沙市课题验收,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三期、《中小学各科教与学》2006年第四期用封二整版推介这所全新的学校。“一年风雨创业路,一曲开拓奉献歌”,**人以真诚和汗水谱写了笃实卓越的创业乐章。

一、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我支部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基础,制定好领导班子学习计划,坚持做到“五学”,即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计算机、法律及先进性教育专题内容。党员每年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如每期必须有一篇论文获市级奖励,骨干教师党员和学科带头人必须有一篇以上文章在教育刊物上发表。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教师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培养了他们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良好习惯。全体党员教师每周一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同时自觉安排好个人自学计划,作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每期读百本以上好书,由党支部书记定期抽查学习笔记,并写出评语,使每位党员教师成为一专多能和复合型人才,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者。一年来,我支部党员参与著书11本,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100的党员获奖,人均获奖5.3次。

二、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1.张扬思想观念的创新

在学校创业的初级阶段,创新已成为我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主题。在如何发挥教师创造积极性,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问题上,学校党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新路子:创新观念。帮助党员教师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确立新颖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引导党员爱教、乐教、善教,不是消极被动地让领导来管理自己,而是按照目标主动地自己管理自己。

2.弘扬团队精神的创新

支部是个先进分子集中的大家庭,也是个和谐向上的好团队,如何给教师创设民主融洽、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十分重要,党支委三个人经常一起召开民主生活会商议发挥党员核心凝聚力,提升团队精神的好方法,尝试用领导的人格力量来团结人、带动人、影响人、教育人。并倡导各部门和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全局观念,倡导教师之间和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鼓励冒尖、争先的创优精神,在团队的同伴互助中,许多党员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支教党员廖敏荣获长沙市“星城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之后,深情地说:“我忘不了大家跑前跑后,为我找资料、评课、组织学生、反复试教、修改教案的日日夜夜,我在**成长了,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太有力量了!”

3.促进业绩能效的创新

支部注重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帮助党员树立科研兴教精神,确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为了促进创新,我支部改革了党员评价体系,制订和实施《党员月工作考核办法》和《党员年度考核办法》,就党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科研成效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及其权重分配,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地作出评估,作为党员考核的可靠依据,并加强了考核的过程监控,目前党员人人有研究课题,个个写教学论文,工作成果和层次得到了普遍提高。

4.发扬智慧兴校的创新

校园环境管理的创新也是我校党组织一大新举措。在党员们的倡议下,开展了“我是校园设计师”主题活动,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创设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审美的育人功能。在甄别和采纳党员建议之后,现在每天早晨、课前、中午、课间都会播放中外艺术歌曲、民曲。每周二设立“美读时光”,每周四设立美文赏析,并开辟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展厅、书香长廊等可视性园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与理解,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

三、热情高效,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开学初,党支部即对全体教师提出,实行首问责任制,党员更要以身作则,对普通教师以及周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情或需要解释的事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对来访家长必须热情接待、处理家长提出的问题,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必须热情引导到教导处或校长室。若有态度恶劣,群众反映强烈、意见集中的教师,将追究其责任,与月目标考核和年终考核挂钩,情况严重者不予任聘。这一制度的形成,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到**小学的人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净化、绿化、美化的环境,举止文明、态度热情的教职员工让人倍感亲切。针对本社区实际情况,我支部党员还深入开展“社区访谈”活动,征集家长对教育现状的看法,了解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对于下岗职工子弟、父母双文盲等特殊受教育群体,专门安排党员辅导对象,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了“两免一补”,并采取多种措施,争取社会单位及个人、校内教职工的支持。开展了“爱心三加一”、爱心家访等活动,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经济上、精神上的帮助。一年来,党员手拉手学生18人,为贫困学生捐款2280元,爱心家访213人次,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区、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开拓进取,建设创业型党组织

1.做精神快乐的创业者

在学校创业阶段,我校党支部书记刘菲菲一直以“校长周记”的形式,帮助广大党员、教职工树好创业理念,倡导乐于吃苦、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学校办公室里张贴着“快乐工作、优雅生活”的工作理念,努力营造浓厚的快乐创业氛围。学校搬家、打扫卫生、添置设备、布置教室、创建功能室的过程充满着艰辛和汗水,老师们感觉自己像小鸟,一草一叶的为学校这个“温馨巢穴”衔来一树一枝。党员更是发挥精神领袖的作用,带领大家讲笑话,消除劳累倦怠情绪,好多群众深有感触说:“虽然我不一定是名师,但我是**的第一代创业者!在**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2.做业务素质拔尖的创业者

党支部引领党员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关注自身的发展,聘请黄泽、黄泽成、姜平等专家来校进行新课程理念的专题讲座,增强教师创业本领。同时,通过开展**“创业先锋show课堂”活动,支部书记带头上课,推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党员示范课9堂,面向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党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党员教师服务的本领。在2005年11月天心区课堂教学录象评比中,刘菲菲书记的录像课荣获特等奖,党员教师谭春燕、孟新、廖敏的录像课获二等奖。廖敏老师参加参加长沙市“星城杯”课堂竞赛获一等奖,并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授予长沙市“技术能手”称号;钟锋被评为长沙市芙蓉百岗明星;孟新、谭春燕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3.做事业开阔的创业者

作为**支部的党员,我们更注重创业实绩的凸显,争取社会广泛的支持拓宽学校办学效能,通过分工合作,短短半年以来,我们就协调市财政局、**街道、女子大学、市委党校、环达公司等单位筹集办学经费106885元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了音乐厅陈列柜、小葵花读书吧、创办了《葵花朵朵》校刊、在《当代教育论坛》、《中小学各科教与学》2版做学校形象宣传、购买空调4台、背投彩电一台、液晶显示器3台、防盗门3张、完成各功能教室的标语及宣传布置,充分体现了创建名校的工作魄力。

4.做个性鲜明的创业者

支部年轻党员多,占全体教师比例的50%,在凸现办学特色上党员再次率先垂范,立足于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大家纷纷制定了党员争先创优规划,语文组的党员教师从课题研究入手,面向全区举行了阅读课题开放活动,在市级课题验收中获得一致好评,今年又成功地将《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课题升级为国家级课题,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增设了小葵花读书吧,开辟了“跳蚤书市”,让学生自由阅读,培养诚信意识,这些活动由《湖南日报》、《潇湘晨报》进行了专题报道,《我是校园设计师》读书实践活动被湖南教育电视台报道。艺术组的党员教师以“艺术点亮人生”为自己的工作格言,在确立学校艺术特色方面致力于搭建开放式交流模式,挂牌成为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附属小学,标志着艺术教育工作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还和湖南省知名美术家一起创作绘制了主题壁画《聆听》,该壁画投资51140元,总面积108平方米,以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带领孩子们聆听音韵悠扬的古乐,以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浩瀚艺术的喜爱。还在艺术厅中制作了艺术厅陈列柜,展示各种乐器及文房四宝,并配有文字说明,带领孩子们走进艺术的殿堂,憧憬和向往艺术,不断提升艺术修养。

创建“3+X”党组织,给**小学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创建“3+X”党组织,给**小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我们坚信如此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支部一定会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教育集团**小学党支部

2006年6月

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创业型先进党组织申报材料

不了解**小学的人说:**小学拥有典雅气派的教学楼,一流的教学设备,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真风光!

了解**小学的人说:**小学拥有一个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党组织,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坚强队伍,真难得!

**人自己说:能够拥有**小学这样一个充分展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人生舞台,真自豪!

一年来,**小学党支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创业型”党组织,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足迹。在2005年年度考核中,以先进的管理模式、高质量的各项工作被评为一等奖。2005年4月,在湖南省督导评估中,又以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获得督导们的一致好评。同月,我校课题“有效引导课外阅读,倾力营造书香校园”迎接长沙市课题验收,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三期、《中小学各科教与学》2006年第四期用封二整版推介这所全新的学校。“一年风雨创业路,一曲开拓奉献歌”,**人以真诚和汗水谱写了笃实卓越的创业乐章。

一、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我支部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基础,制定好领导班子学习计划,坚持做到“五学”,即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计算机、法律及先进性教育专题内容。党员每年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如每期必须有一篇论文获市级奖励,骨干教师党员和学科带头人必须有一篇以上文章在教育刊物上发表。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教师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培养了他们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良好习惯。全体党员教师每周一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同时自觉安排好个人自学计划,作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每期读百本以上好书,由党支部书记定期抽查学习笔记,并写出评语,使每位党员教师成为一专多能和复合型人才,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者。一年来,我支部党员参与著书11本,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100的党员获奖,人均获奖5.3次。

二、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1.张扬思想观念的创新

在学校创业的初级阶段,创新已成为我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主题。在如何发挥教师创造积极性,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问题上,学校党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新路子:创新观念。帮助党员教师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确立新颖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引导党员爱教、乐教、善教,不是消极被动地让领导来管理自己,而是按照目标主动地自己管理自己。

2.弘扬团队精神的创新

支部是个先进分子集中的大家庭,也是个和谐向上的好团队,如何给教师创设民主融洽、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十分重要,党支委三个人经常一起召开民主生活会商议发挥党员核心凝聚力,提升团队精神的好方法,尝试用领导的人格力量来团结人、带动人、影响人、教育人。并倡导各部门和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全局观念,倡导教师之间和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鼓励冒尖、争先的创优精神,在团队的同伴互助中,许多党员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支教党员廖敏荣获长沙市“星城杯”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之后,深情地说:“我忘不了大家跑前跑后,为我找资料、评课、组织学生、反复试教、修改教案的日日夜夜,我在**成长了,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太有力量了!”

3.促进业绩能效的创新

支部注重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帮助党员树立科研兴教精神,确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为了促进创新,我支部改革了党员评价体系,制订和实施《党员月工作考核办法》和《党员年度考核办法》,就党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科研成效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及其权重分配,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地作出评估,作为党员考核的可靠依据,并加强了考核的过程监控,目前党员人人有研究课题,个个写教学论文,工作成果和层次得到了普遍提高。

4.发扬智慧兴校的创新

校园环境管理的创新也是我校党组织一大新举措。在党员们的倡议下,开展了“我是校园设计师”主题活动,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创设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审美的育人功能。在甄别和采纳党员建议之后,现在每天早晨、课前、中午、课间都会播放中外艺术歌曲、民曲。每周二设立“美读时光”,每周四设立美文赏析,并开辟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展厅、书香长廊等可视性园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与理解,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

三、热情高效,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开学初,党支部即对全体教师提出,实行首问责任制,党员更要以身作则,对普通教师以及周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情或需要解释的事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对来访家长必须热情接待、处理家长提出的问题,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必须热情引导到教导处或校长室。若有态度恶劣,群众反映强烈、意见集中的教师,将追究其责任,与月目标考核和年终考核挂钩,情况严重者不予任聘。这一制度的形成,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到**小学的人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净化、绿化、美化的环境,举止文明、态度热情的教职员工让人倍感亲切。针对本社区实际情况,我支部党员还深入开展“社区访谈”活动,征集家长对教育现状的看法,了解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对于下岗职工子弟、父母双文盲等特殊受教育群体,专门安排党员辅导对象,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了“两免一补”,并采取多种措施,争取社会单位及个人、校内教职工的支持。开展了“爱心三加一”、爱心家访等活动,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经济上、精神上的帮助。一年来,党员手拉手学生18人,为贫困学生捐款2280元,爱心家访213人次,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区、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开拓进取,建设创业型党组织

1.做精神快乐的创业者

在学校创业阶段,我校党支部书记刘菲菲一直以“校长周记”的形式,帮助广大党员、教职工树好创业理念,倡导乐于吃苦、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学校办公室里张贴着“快乐工作、优雅生活”的工作理念,努力营造浓厚的快乐创业氛围。学校搬家、打扫卫生、添置设备、布置教室、创建功能室的过程充满着艰辛和汗水,老师们感觉自己像小鸟,一草一叶的为学校这个“温馨巢穴”衔来一树一枝。党员更是发挥精神领袖的作用,带领大家讲笑话,消除劳累倦怠情绪,好多群众深有感触说:“虽然我不一定是名师,但我是**的第一代创业者!在**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2.做业务素质拔尖的创业者

党支部引领党员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关注自身的发展,聘请黄泽、黄泽成、姜平等专家来校进行新课程理念的专题讲座,增强教师创业本领。同时,通过开展**“创业先锋show课堂”活动,支部书记带头上课,推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党员示范课9堂,面向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党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党员教师服务的本领。在2005年11月天心区课堂教学录象评比中,刘菲菲书记的录像课荣获特等奖,党员教师谭春燕、孟新、廖敏的录像课获二等奖。廖敏老师参加参加长沙市“星城杯”课堂竞赛获一等奖,并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授予长沙市“技术能手”称号;钟锋被评为长沙市芙蓉百岗明星;孟新、谭春燕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3.做事业开阔的创业者

作为**支部的党员,我们更注重创业实绩的凸显,争取社会广泛的支持拓宽学校办学效能,通过分工合作,短短半年以来,我们就协调市财政局、**街道、女子大学、市委党校、环达公司等单位筹集办学经费106885元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了音乐厅陈列柜、小葵花读书吧、创办了《葵花朵朵》校刊、在《当代教育论坛》、《中小学各科教与学》2版做学校形象宣传、购买空调4台、背投彩电一台、液晶显示器3台、防盗门3张、完成各功能教室的标语及宣传布置,充分体现了创建名校的工作魄力。

4.做个性鲜明的创业者

支部年轻党员多,占全体教师比例的50%,在凸现办学特色上党员再次率先垂范,立足于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大家纷纷制定了党员争先创优规划,语文组的党员教师从课题研究入手,面向全区举行了阅读课题开放活动,在市级课题验收中获得一致好评,今年又成功地将《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课题升级为国家级课题,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增设了小葵花读书吧,开辟了“跳蚤书市”,让学生自由阅读,培养诚信意识,这些活动由《湖南日报》、《潇湘晨报》进行了专题报道,《我是校园设计师》读书实践活动被湖南教育电视台报道。艺术组的党员教师以“艺术点亮人生”为自己的工作格言,在确立学校艺术特色方面致力于搭建开放式交流模式,挂牌成为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附属小学,标志着艺术教育工作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还和湖南省知名美术家一起创作绘制了主题壁画《聆听》,该壁画投资51140元,总面积108平方米,以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带领孩子们聆听音韵悠扬的古乐,以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浩瀚艺术的喜爱。还在艺术厅中制作了艺术厅陈列柜,展示各种乐器及文房四宝,并配有文字说明,带领孩子们走进艺术的殿堂,憧憬和向往艺术,不断提升艺术修养。

创建“3+X”党组织,给**小学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创建“3+X”党组织,给**小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我们坚信如此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支部一定会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教育集团**小学党支部

2006年6月

创新创业型 篇6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1 建立“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对创业型人才已形成较大需求。由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有所减弱,“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80多万人就业,“十一五”时期下降到仅能带动70多万人就业。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显然已经不够。同时,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往日的“就业型人才”似乎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成为当今社会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2)以创业带动就业符合我国形势要求和国际趋势。十多年来的高校扩招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较之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率日益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就业压力困扰着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分析指出:美国在1965年-1984年间,就业人数从7100万人增加到1.03亿,增长了45%,而且“几乎所有的就业机会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几乎全部都是由创业型和革新型企业创造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家的大公司不断裁减员工,但是这些国家的失业率却没有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里的中小企业非常具有生命力,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3)鼓励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国家对高校和大学生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更要强调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2 建立“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创业”,从狭义上讲即创建新企业,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在已创建企业中的创业。目前国际上关于创业的多数定义都强调了对机会的追求。国内一些学者也认为,广义的创业概念既包括白手起家创建一个新企业,也包括对一个老企业进行组织、制度、技术、市场等的创新和再造。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学者都强调,创业是一个发现并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型”人才,一般是指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等。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前提和创业的内在动力,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等方面。创业知识包括创业一般知识、创业专业知识和创业辅助知识等。创业能力是指从事创业活动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市场机会捕捉能力、创新设计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交往能力、运作能力、决策能力等。创业品质即创业者的身心品质,它是创业成功的内在支撑,包括健康的体质、敢于承担责任与风险、能够吃苦耐劳、善于合作、有毅力、坚忍不拔、自我激励、善于应变、回报社会、高情商等。

培养工商管理创业型人才,应以创业意识培养为引擎,以创业知识培养为基础,以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业品质培养为核心,四方面素质需均衡发展、不可偏废。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缺乏对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引导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难以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创业型人才的紧缺,既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目前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展创业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一是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前提和创业的内在动力。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等方面。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起点。二是创业知识的培养。仅有创业意识而无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则无法保证创业成功。创业知识包括创业一般知识、创业专业知识和创业辅助知识等。三是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是指从事创业活动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市场机会捕捉能力、创新设计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交往能力、运作能力、决策能力等。四是创业品质的培养。创业品质即创业者的身心品质,它是创业成功的内在支撑,包括健康的体质、敢于承担责任与风险、能够吃苦耐劳、善于合作、有毅力、坚忍不拔、自我激励、善于应变、回报社会、高情商等。

3 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改革对策

(1)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①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以创业意识培养为引擎,以创业知识培养为基础,以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业品质培养为核心,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规律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专业交叉融合上,则开设辅修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吸引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和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生参加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培养从事应用型工作的工商管理人才。②加大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力度,倡导启发式、研究性、情景模拟式和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方面,除了传统的老师课堂讲授知识以外,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大实验性、实践性教学力度;在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方面,将课堂教学同课外训练、企业实践、科研活动、创业设计活动等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外导师指导相结合方面。

(2)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湖南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与创业计划。自2004年开始设立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院团委和经济管理系均设立相应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大赛基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全部参与科技创新或创业大赛。为了搞好科技创新和创业大赛,学院和系部建立了规范的科研立项评审、中期评审和结题评审规程;并采取了导师跟踪辅导制,使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训练和提升,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搭建对外交流和素质拓展平台。①与企业和媒体共创湖南工学院管理俱乐部,开展每周案例沙龙,定期举办大型工商管理论坛。工商管理基地的学生广泛参与,从而为了解企业、接触社会以及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中以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工商管理沙龙已成为一项品牌活动,深受我院校学生的欢迎。②开设综合素质拓展训练课堂。由著名素质拓展训练师主持,目前第四期课堂已经结束。参加训练的学生反映,12次训练课下来,他们的心态明显发生了变化,一种挑战自我、开发潜能、团队协作、成就人生的积极心态建立起来了,这就为其将来成功创业或就业奠定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目前从四届已成功就业或创业的学生反映看,素质拓展训练对工商管理学生创业受益非浅。

(4)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性与国际化视野。每年至少有3-4门课程采用英文教材实行双语或纯英语教学,并借鉴外文教材设问式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领导能力、进取心和合作精神。加强课程内外的创业引导。开设创业管理概论、风险投资等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并在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进行创业心理、创业行为的分析、诱导。

参考文献

[1]曹昌年.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业型高素质人才[J].物理与工程,2006,(2).

创新创业型 篇7

1 创业型企业创新环境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从创新的优势—劣势—机会—成功几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1.1 创新的优势

(1)创新体制和机制更为灵活。创业型企业对使用新技术或改良技术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具有较灵活的运作空间,能及时应对市场的要求和变化。另外,创业型企业规模小,灵活性强,企业的管理结构简单宽松,组织与决策灵活高效,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

(2)创业创新的动力强。创业型企业能较快根据项目的需要,致力于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技术,较快地获得经济效益,在创新时间和创新效率上明显优于其他类型企业。由于具有技术创新的时效优势,创业型企业能适应市场上技术更新频率快的趋势。

(3)创新速度相对较快。创业型企业一般强调技术上的适宜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生产上的继承性,注意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从小处着手,注重现实;创新项目选择具有投资少、规模小、周期短、见效快、应用性强的特点。

1.2 创新的劣势

(1)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也比较窄。现在企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企业越有钱银行越给贷款,越没钱越不给贷款,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创业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急需推出新项目又缺乏资金时,就可能使企业丧失占领市场的先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创业型企业在引进高科技人员、机器设备时没有大量的资金作后盾,创业型企业通常是没有实力进行的。

(2)创业型企业法律保障不完善。目前对于创业型企业的保和鼓励已出台一些条例,但有些配套法律还不完善,制约了创业型企业的发展。

(3)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不到位,信息缺乏。技术创新的关键之一是信息,信息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网络覆盖面窄,加上一些政府部门对创业型企业重视不够,为创业型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较少,而国家信息政策和信息资源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创业型企业从外部获取信息困难。

1.3 创新环境的机会

(1)国家重视程度加大。目前正在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这为创业型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技术的进步。从管理经济学上分析,技术创新的进步降低了现有产业中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的要求,即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左移,创业型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能性增加。同时,新技术带来了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创业型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社会分工的加深。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它所选择的产业及它在产业中所处的地位,当产业结构稳定时,价值链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即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于一系列的价值创造活动的组合。但随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加深,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为创业型企业提供了契机,创业型企业可以突破资金、人力和环境的局限性,集中资源用于某个特定的领域,以一部分特定的客户为突破口,通过产品的成本化或差异化战略,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赢得市场。

1.4 创新环境的挑战

(1)竞争的加剧。创业型企业既要面临国内大企业的竞争压力,又要面对外来企业的冲击,形势相当严峻。目前国家对于大中型企业,无论是在产业政策还是在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较多,但对于创业型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2)跨国公司或国内垄断企业对创业型企业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越来越理智化和多样化,创业型企业很难实现规模经济,这就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面临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而且强化了利用知识产权谋求在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和竞争优势。大多数创业型企业都是从模仿创新开始,还没有形成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这样更容易受知识产权规则的打压,影响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2 创业型企业创新活动的博弈分析

2.1 创新决策的博弈模型

这里借用一个博弈模型[1],对创业型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博弈分析。假定在市场竞争中只有2个参与者,一个是在位型企业,一个是创业型企业,双方有2种创新方式: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它们在创新方式上做出决策。博弈矩阵中;A为在位型企业既有资源;B为创业型企业既有资源;C为率先创新的成本;x为率先创新后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单位资源的收益率。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见表1。

在这个博弈中大致可分为3种情况:

(1)x!C/A-1,这时由于固定的开发成本C很大,导致x很小,这种情况下创新的意义不大,因为会有A(1+x)-C!0且B(1+x)-C!0,那么创业型企业都会选择模仿创新,模仿创新时机成熟。即此时的均衡解是(模仿创新,模仿创新)。

(2)C/A-1C/A时即可,因而在位型企业冒风险去创新是值得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所带来的收益率比较大,在弥补成本的基础上会有获得收益的可能。即此时两企业博弈的均衡解是(率先创新,模仿创新)。

(3)当x>C/B-1时,两类企业创新后的总资源都大于零,即都可以承受风险,甚至当x>C/B时,二者创新后的资源存量都会增加,因而大家会争着去率先创新以避免被竞争对手抢占有利市场机会。即此时两类企业博弈的均衡解是(率先创新,率先创新)。

2.2 创新决策的博弈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上述第(1)种情况是指付出很大成本却得到很小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这种情况下创新是不值得的,大家都选择模仿创新;第(2)种情况利润丰厚,但这种付出成本很少却可以得到很大收益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博弈而言;因而这里着重分析的是第(3)种情况,即创新成本是在位型企业可以接受但对创业型企业来说却难以承担的。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型企业创新后的资源总量B(1+x)-C!0,即率先创新所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研究开发的成本,反而使创业型企业面临资不抵债的处境,因而理性的创业型企业应当选择模仿创新而让在位型企业去率先创新。

对于在位型企业来说,它作为市场的领导者,拥有着丰富的市场资源。在比较大的销售额之上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研究开发费用相对容易,新技术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通过率先创新,可以使自己牢牢控制住市场,及时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可以增加公司的竞争力,保持现有领导地位乃至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即便创新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有庞大的销售额支持,在位型企业也可以承受相当程度的损失。也就是说在位型企业的创新成本比较小,因而在位型企业应充分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源优势,勇于承担起率先创新的任务。

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类似在“智猪博弈”的市场竞争中,创业型企业在策略选择上应注意的是要学会模仿创新,让在位者率先创新,以便“搭便车”。这是因为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其市场份额远小于行业中的在位型企业,它没有实力与之竞争,只能从模仿中进行学习创新。更何况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它往往难以承受创新带来的压力,因为一旦失败,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在上图中表示为B(1+x)-C!0。因而,创业型企业的最佳策略就是“模仿创新”。

3 创业型企业模仿创新策略分析

从我国目前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创业型企业应以模仿创新为主。

(1)模仿创新也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模仿创新不等同仿制,而包含有率先创新的成分。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引进的先进技术主要停留在仿制和一般性使用,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及二次创新,即实施模仿创新。因此对于创业型企业,在模仿中进行“干中学”或“用中学”,进行再创新,同样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2)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模仿创新到达一定程度,可以达到率先创新的境界;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的国家与地区,真正转向率先创新为主,都是在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经济实力已经十分强大以后[2]。

(3)对于我国的很多创业型企业,模仿创新的空间还很大。我国多数行业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模仿”的空间还很大,根据上面的博弈分析,“模仿”是一个理性选择。而日益激烈的现实竞争,客观上也要求运用好模仿创新尽快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4)知识产权保护框架给“合法模仿”留有很大空间。文献[3]中如模仿创新产生的新的知识产权与被模仿技术知识产权间形成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则可运用产权交换免费或极少花费获得被模仿技术。对于许多创业型企业来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模仿创新,力图在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突破,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创业型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灵活运用好技术创新战略,以求达到率先创新。

4 创业型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对策

(1)明确市场定位。在“智猪博弈”模型中[4],小猪采取的最佳策略是等待,也就是说,创业型企业在市场定位时要将自己定位为市场跟随者。在营销策略和营销组合上要与技术率先创新企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跟得太紧,否则会引起领导者的反击,如果领导者是反应激烈者,可能会全方位打压模仿创新者[5]。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领导者在市场上的先期铺垫,可以为模仿者节省大量的市场培育与开发费用,跟随者也可从领导者的先期行动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少走弯路。

(2)模仿中要有创新。模仿战略指的是企业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思路和创新行为,吸收其成功经验与教训,引进和破译领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加以改进。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市场营销等中后期环节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更富竞争力的产品,从而获取市场生存空间的一种战略。

(3)正确把握创业环境。创业型企业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避免自身资金实力不足和市场号召力不足的弱点,避开与实力强大的在位企业正面交锋,而充分发挥自身管理程序少,市场反应快的优点,加强对于市场发展状况的分析,在大企业大规模进入新兴开发的市场之前,更快地进入市场,享受后发优势效应,以小额的投入获取更大的回报。

(4)视模仿创新为一种暂时策略。模仿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模仿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前奏。通过模仿创新,创业型企业逐渐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壮大和发展企业实力,为自主创新打下基础。

摘要:应用SWOT方法分析了创业型企业的创新环境,指出其创新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并用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创新选择活动的最优对策。着重分析了创业型企业采用模仿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其在创新过程中应采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创业型企业,模仿创新,博弈分析

参考文献

[1]陆剑清,敖雪.“智猪博弈”与共同生存[J].上海商业,2004(2):79-80.

[2]谷国锋,滕福星.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J].经济纵横,2003(2):55-57.

[3]杨武.技术创新产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HAUSKEN K J.Cooperation and between-group competi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2000,2:417.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篇8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产业的转型升级大时代,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数据化、智能化、连接化、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生产制造和商业服务技术的主流方向。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将会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时,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能力不强,教学方式不能有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校推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国办发〔2015〕36号文件,为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契机,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1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1)从国家政策形势层面来看。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3月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11个重点发展的领域,即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这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看。目前我国一方面面临着企业用工荒,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情况更为严峻。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出现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员工需求与大学生供给结构的不对称。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就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让学生在刚走出大学校门时就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3)从理论研究情况看。①在西方语境中,较早涉及学校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是古希腊三贤中的柏拉图。此后,亚里士多德、卢梭、裴斯泰洛齐、杜威、波尔等都曾发表相关论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杜威的观点,他认为:“学校只是为我们谋得了心灵成长的方法,其余就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吸收经验和解释经验。”杜威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表明:高等教育的存在,并不是因具有教育形式的“学校的存在”而存在,而是因“社会的发展”而存在,“脱离社会背景的教育”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番话为评判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标准”,即“基于社会背景,不脱离社会发展”的动态标准。②在本土视野中,我国先贤们的观点,如孔子在《学而》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劝学》中曰:“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故过矣。”在近代,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溟等教育学家对此也有相关的论述,如陶行知认为,“大众的教育寿命可以延续到和个人身体寿命一样长。”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的时代需要,结合国内国外教育学家的观点,可以大致看到这样一种倾向,即学以致用,重视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辅助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导向,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

2 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设内容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中加入创新创业型的培养,需要做到:(1)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扩大知识视野、更新补充知识,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业、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学内容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或以补充、扩展、深化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3)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学评判标准应以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为基准,基于社会背景,而不脱离社会发展。具体而言,从理论与实践上细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分析

(1)分析国内外发展的差距问题,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2)做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体特征分析。一是学习者动机由“学历取向”到“社会需求”转变;二是学习者理念由“提高素质”到“改进实践”转变;三是学习者方法由“教师主讲”到“互动共享”转变。(3)做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客体特征分析。一是教育导向的不同决定创新创业型人才改革客体的配置;二是课程体系要由“教材搬家”到“因材施教”转变;三是教学资源方面,由“重复建设”和“资金短缺”到“优化配置”转变。(4)做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环境特征分析。一是环境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点;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由“政府垄断”到“社会参与”试点。

2.2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分析

一方面,要做好调查研究,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需要结合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为使结果科学合理,需要做好样本说明及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包括样本说明和调查的主要问题及数据分析。聘请专家打分,采用基于格栅获取的模糊Borda数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并对指标权重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模糊评价体系,并应用数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培养目标的实施状况。

2.3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从两创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出发,基于课改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技术与平台的催生下,如何利用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变革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

3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加快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只有着眼于实际情况,强化应用性课程的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向着更为良性运行的方向发展。

3.1“互联网+”教学

“互联网+”不是简单地使用互联网,而是互联网与全产业结合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必然新业态。它以信息通信技术为纽带,以互联网为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业态。“互联网+”教学将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育。(1)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开展网络教学,凭借网络获取信息快、涉猎范围广的优势,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3)把开放大学的网络远程教育,转变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4)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3.2 微课

微课是指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的方式对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或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记录。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的优势在于:一是教学时间短。时间通常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二是教学内容相较于传统课堂更加精炼。三是教学资源容量较小。适合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重复观看,巩固学习内容。四是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五是草根研究,趣味创作。六是成果简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由此可见,微课作为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3.3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通过重新调整课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的宝贵时间更专注于基于某一项目的研究学习,共同探讨项目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翻转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获取和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学生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观看讲座,并随时参与在线讨论,老师则转变过去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时间变为更侧重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或户外体验。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通过重复地播放视频,进行多次虚拟实验,从而更好地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一是教学视频短小精练。视频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选取的是最重要和最精彩的课堂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视频因内容过于冗长而使学生乏味的缺点。二是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清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听起来更加轻松,在学习的过程中搭建了很好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三是重新构建学习流程。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很好的规划,学生如果按照既定的学习流程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传递是在课前进行的,在某些程度上相当于课前预习,但是与传统的学生自己课前看书学习不同,在上课之前老师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互动,老师在课前提供视频并以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辅导。课堂上主要是内化吸收,老师在课堂上以答疑解难的形式给予有效的辅导,同时,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3.4 智慧校园平台

智慧校园是指运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来改变学生、老师、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智慧校园主要建设以不同类型用户为中心的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多功能模块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满足校园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目前,腾讯公司开发的智慧校园平台是集学校管理、学习生活、教师办公、家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园服务平台。该智慧校园平台与微信绑定,学生可以通过微信交学费、一卡通充值,可以在微信上查课程、查校车等,学校重要的通知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送等功能。

参考文献

[1]闫磊,李亚兵.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20):53-55.

[2]高志敏.成人教育:再解读与再认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8(11):72-85.

[3]王海燕,李建珍.英国文化对英国远程教育的影响及启示——以文化价值取向为视角[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109-112.

创新创业型 篇9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提升创业能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一)创业教育观念普及率高,创业实践类型多样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行各业都在践行国家所提出的战略口号。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早在2002年我国高校就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各大院校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院学生,都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创业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实践形式也丰富多彩,主要通过创建大学创客谷、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师资培训、开发创业实践教材、举办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来开展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模式多元化

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呈现多元化模式特点,主要是以“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和“体验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模式”为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模式多元化化还表现在教学组织和创业实践上。比如,近两年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都有高职院校的身影,有些院校还取得了不错成绩。

(三)创业教育功利化色彩浓厚

创业教育功利化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层和学生两方面。首先,教育部等相关政府部门近几年把创业教育作为衡量考核学校综合实力、就业等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学校管理在进行创业教育时攀比心理较严重,比如为了参加某项创业大赛动用全校之力,目的就是获得奖项,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其次是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及实践,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盈利”和“老板”心理成为日趋普遍的现象,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创业能力及技能的学习。

二、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机制不灵活

创业教育理念不仅确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向、目的,同时对高职院校整体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组织的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也会产生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没能很好地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征以及创业教育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功利化色彩浓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缺乏灵活的机制,往往是某个独立部门运作,很难起到全校统筹、部门协调、上下一盘棋的效应,创业教育的效果也可想而知了。创业教育机制不灵活还表现在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专业实践内容。

(二)创业型师资队伍匮乏

创业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懂理论、能实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创业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体系、心理素质、人格魅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虽然都有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但从师资队伍的结构上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师资队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都是从传统的教学岗位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师资转型全职或兼职参与创业教育,教师开展创业教育意识、能力欠缺。其次,师资队伍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创业型教育注重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没有必要的创业实践,很难有深刻的认识和系统的理论。部分学校虽然聘请了校外企业人员充实创业师资队伍,但真正高效参与创业教育课程的不多。

(三)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流于形式,协同育人程度低

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就是创业实践。高校响应政府号召,与行业、企业等部门联合创建了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平台,但真正高效利用起来的不多,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合力,协同育人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展创业实践的项目比较单一,实践效果不佳;二是创业实践体系不够完善,平台利用率低,管理体制不健全;三是创业实践平台协调育人程度低,社会化程度不够高;四是创业实践平台专业性不强,趋于同质化现象严重,后期指导帮扶跟踪不到位。

(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亟待健全

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过程的核心之一。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有开设创业相关课程,但很少有形成课程体系。首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及内容缺乏科学规划。各院校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一般独立于专业教育,没能很好地和专业教育相关课程遥相呼应,课程设置脱节,专业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完成性。其次,创业类教材建设滞后。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大都是传统类或规划类教材,这些教材作为普及类创业教育尚可使用,但能体现专业、区域、学校特色类的教材较少。最后,创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统一程度不高。目前大部分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太过理论化、教条化,缺少实践性、启发性内容,实用性不强。

三、构建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多元式”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谁开展、谁来开展、如何开展。“多元式”创业教育模式也可称作“混合式”,主要强调三个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融合。首先,制定人才培养应以提升创业素质为核心。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倾向思考式、研究性学习为主。最后,打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融合“两个课堂”开展实践活动。

(二)强化课堂教学建设

强化和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是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课堂要以培养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形式等主要环节层层推进,有效实施。教学内容要设计合理,案例翔详实且有启发性,注重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以大数据为背景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采用互动式、项目化等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让学生感知创业理念,训练学生创业心智。同时,还应改革传统考核方式,考核侧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实践型问题。

(三)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依托和平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融合创业教育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现实需求。首先,要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三大课程群,即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课程群,培养创业能力课程群和培养创业技能实践课程群。三大课程群依次递进、有机衔接。其次,创业教育课程要适应当前教育及经济发展,加快优质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创业教育知识共享、平台共建。另外,创业教育课程不但要引进符合本校的国外先进创业教育教材,还应积极组建团队开发充分体现区域化、本校化等特点,注重实践,强化技能的教材。

(四)创新实践内容,拓展协同育人平台

高职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创业教育实践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成败。创业教育实践必须依托实践平台。拓展实践平台,搭建协同育人生态链对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创新实践内容,关键是实践教学设计要结合专业实践注入新的元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项目通过下企业、体民情、知社会等途径检验自己,使学生更趋于实际,学习最接地气的创业精神。拓展协同育人平台最主要的就是创业教育和社会、企业、政府无缝对接,真正让创业实践真实化。构建政学产三级联动机制,突破合作共赢模式瓶颈,争取长效合作。

(五)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整体教学水平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有效实施开展的保障。师资队伍建设以“政行企校”四位一体为中心,建立定期评聘考核、淘汰制度,并制定兼职创业教师管理规范,构建学校创业导师人才库。提升师资整体教学水平要从机制上给予创新,鼓励教师到初创企业挂职锻炼,参加骨干研修。完善创业教育教师自主创业、带队创业、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相关制度,细化实施方案,激发教师创业教育动力,明确创业教育责任。

(六)渗透企业文化,注重文化育人

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是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高职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等显性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文化等隐性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要通过网站、校园标识、创业沙龙、创业讲座、校园创业明星、名人创业历程展播等各种形式烘托校园企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创业型人才培养要结合专业教育,渗透感知风险、触摸价值的创业理念,还要文化引领,打造“行动、分享、创新”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行动力和沟通力等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华.基于科技创新的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魏趁.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1-63.

创新创业型 篇10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选取中国知网 (CNKI) 作为文献检索来源, 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 通过主题词按照“创新or创业and本科人才and培养”检索式进行检索, 并对一次检结果进行去重及剔除相关度不高的文献后, 共获取相关文献975篇。本研究即以这975篇文献为基础, 分析研究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我国的进展。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 文献年代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近10年历程中, 文献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5年的研究量达到了总数的67%, 而且今年更是再创新高, 达到169篇。说明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的关注逐年提高, 人们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再停留在传统思维层面, 而是与时俱进提出更高要求, 这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国家的需求, 自然也就成为了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重点。鉴于研究仍在继续, 但从近几年的发文趋势来看, 可预测2016年的总发文量仍将继续增长。 (表1)

(二) 学科分布。

从学科分布看, 该主题研究的学科主要集中于应用与高等教育 (802篇)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39篇) 、机械工业 (38篇)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25篇) 、外国语言文学 (25篇) 、无线电电子学 (25篇) 、会计 (24篇) , 这一学科分布结果不仅反映了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 同时也反映了大学各个学科领域都很重视人才培养, 在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环境氛围下, 需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结合社会发展要求, 不断调整优化培养方式和途径。

(三) 研究内容分布。通过对所有文献的整理汇总, 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实践为基础,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提出具体的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才能形成相对完备的培养模式。目前, 已初步形成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宁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为代表的五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五种培养模式处于领先地位, 其他各大院校在参考学习过程中, 结合自身院校实际情况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之路。浙江大学着眼于“时代高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教育模式创新、文化熏陶、平台搭建和制度保障等多视角形成合力, 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山东大学于2002年率先在国内提出并倡导实施学生“三种经历”教育, 于2008年进一步将其总结、拓展、提升为“三个相跨、四种经历”人才培养模式, 简称“三跨四经历”。江西财经大学把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潜能上, 这种素质与潜能可表述为:“信敏廉毅”的素质+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 同时具有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的本领和创造业绩、追求成功的信念。

2、以国外研究为基础, 对其培养方案进行总结, 并提出适用我国的培养对策。

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较长, 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已经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他们主要从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项目、高校科技园、导师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的尝试,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耶鲁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博雅和专精相结合的哲学理念、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文化品性、学科和技能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育人方式、严谨和自由相结合的民主氛围。国外成功的培养模式对于我国高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以学科要求为基础, 依据学科特点, 提出创新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学科培养需求, 专家学者根据学科要求、学科目标、学科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刘广林等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课程结构、培养途径、管理运行机制及教学组织形式。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依据“情景”、“协作”、“会话”和“资源”等所形成的学习环境, 通过认知实习、模拟实训、商务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使学生既掌握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 又培养学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从其他不同角度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展开了研究, 例如基于某种理论、地区发展特殊需求、某种目的等的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经研究, 对当前开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难题展开研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研究等, 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基础。

三、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一) 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为教育指明培养方向。

习近平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提供更有力条件, 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 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理应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列。由此可见, 从国家层面已经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到了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此背景之下,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应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 各高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实施, 有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

为顺应时代需求, 各高校尝试展开各类创新型教育培养模式, 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实践经验。例如四川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面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努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一是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实施了高水平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三是推进了非标准答案考试、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四是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教师队伍和创新创业实训体系。

(三) 各项创新创业活动适时开展, 极大地带动学生的热情和激情。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在高校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 社会各界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组织各项活动, 即为高校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活动平台, 也极大检验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果, 带动了学生的热情和激情。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 是高校创新研究的方向, 目前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社会各界已逐步意识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而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的, 需要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进来, 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和机会, 搭建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 提供实践操作的空间和支持。

摘要:在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 高校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为更好地促进未来人才培养的创新型实施, 从文献年代分布、学科分布、研究内部等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进行分析, 并从国家政策支持、各高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实施等方面阐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社会发展趋势。

关键词:创新创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参考文献

[1]王宪华, 王建立.以“本”为本打造本科人才培养新格局——山东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 2015.2.

[2]张家勇, 朱玉华.耶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 2012.10.

新兴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治理模式 篇11

关键词: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创业;治理模式

一、引言

传统意义上,大学职能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者也是大学的使命。而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职能开始融人大学的使命,即大学被要求在创造高新技术产业和促进创业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大学应通过不同的创业教育来培养潜在的创业者。大学也应通过衍生公司和技术许可提供新技术并得以创业化。大学还应为初创公司提供一系列支持和服务,如企业孵化器、技术和企业咨询等。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AIST)是韩国第一所以科学工程为研究重点的研究院,始建于1971年,在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的“建校50年以下大学”排行榜上均占据第三的位置,并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列第52位。在韩国国内大学评估中,KAIST依据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名列前茅。在国际评估上,KAIST在2006年《泰晤士报》评选的世界技术大学100强中排第37名。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热衷于培养创业人才,在过去的5年中就有11.4多万名学生(其中超过50%是研究生)参加了创业活动。根据政府数据,这些创业活动产生了54.5万美元的财政收人,金额位列所有韩国大学的第一名。

为了满足不断改变的社会需求,KAIST的三种使命——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也有了新的定义。教学的新定义是教育和培养高规格的、拥有理论和专门实践技术的科学家及工程师。研究的新定义是参与中长期政府项目及其他基础应用项目的研究,以提升韩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社会服务的新定义是为其他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研究平台。KAIST一直坚持履行这三个使命,致力于促进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表1)。

二、KAIST的创业治理模式

KAIST自1971年建立以来,便被认为是为韩国产业界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员和技术创业者的摇篮。本文主要从政府支持、企业合作和大学创新三个层面论述其颇具特色的创业治理模式。

(一)政府支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而韩国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出的科学技术人员仍无法跟上这一趋势,原因之一是缺乏高水平科研能力的优秀教职员工。这就是韩国第一所以研究为导向的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由此,KAIST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一,为了大力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韩国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新大学区域创新”计划(New University for Regional Innovation Project,NURI),决定今后教育财政投资采取绩效拨款机制,在那些与区域发展相关技术研究领域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同时,韩国政府推出了与“新大学区域创新”计划配套的“高等教育一产业合作一中心大学”计划,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选定一批最能支持附近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大学,被选定的“中心大学”将获得超过5年的补贴,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都需拿出超过年度财政预算5%的现金投入到该计划的基金中。此外,政府设立了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专门教授席位,将改善大学结构和建立合作绩效评价体系纳入大学评价体系,以此来鼓励高校参与合作。

第二,为了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保持一致,韩国政府在研发资源配置中不断增加科学技术投资。虽然韩国科技政策是由科学技术部制定和协调的,但其他的政府部门也逐步开发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特定技术研发项目。大部分研发的目的是通过向研究机构提供研究资金获得先进技术和知识。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制定了新政策来鼓励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的创业活动,如政府研究机构的教职员工和研究者们可以在特定时期内离开其工作岗位,创建新公司。

第三,为了实现大学的技术企业化,韩国政府于2000年颁布了《技术转移促进法》。根据该法律,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可以建立正式组织团体,处理技术许可和知识产权问题。不久,大部分韩国大学便建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TLO)。该法律在2005年得到修正并详细指出发明者的报酬应当多于技术使用费的一半,而发明者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实现新技术的转移和企业化。《技术转移促进法》在2006年12月改名为《技术转移和企业化促进法》,同时韩国政府进一步鼓励技术许可办公室在其组织内部建立相关协会,以获得更多的公司股份。

第四,在韩国政府颁布的促进创业的政策中,企业孵化器已成为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同时,科学技术部为技术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在科学技术部的支持下,KAIST技术企业孵化器在1994年建立,是韩国第一个以大学为基础的企业孵化器,也是韩国最大的企业孵化器。其拥有许多高水平技术初创公司,公司从中获得的收益如下:更便宜的办公室租金;企业设施、通信和网络许可;与KAIST教授和研究者的合作项目;金融、市场和知识产权管理的特殊项目;企业间的网络交流。自KAIST企业孵化器创立以来,共有311家初创公司成立。

(二)企业合作

为了促进大学技术企业化,KAIST在以下七个方面做出努力并部署了具体行动方案。第一,明确其与产业界合作的使命,注重应用技术的开发并与产业界保持密切联系。第二,教学和产业界的研究开发项目进一步融合,以使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职能上保持平衡。第三,教师的总监角色在实现大学技术企业化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可在引领技术企业化和营造创业文化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第四,研究实验室是技术企业化的贮存器。一些实验室创建了很多初创公司。第五,政府提供强有力且一致的支持来实现技术企业化。第六,创业园、企业孵化器和技术许可办公室等的创业环境及制度可有效促进技术转移和实现技术企业化。第七,注重私人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技术企业化中的重要角色。值得一提的是,KAIST与和韩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群——大德研究开发特区(Daedeok Innopolis)合作,特别是大德研究开发特区促进基金会在技术医院、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的重要支持。其中在技术医院方面,2006年共94个项目,2007年共134个项目,2008年共199个项目;在技术管理方面,2009年技术咨询项目为97项,管理咨询为267项。

自创立伊始,KAIST就注重产业界的需求并把自身的研究领域拓展到新兴领域。与产业界的通力合作帮助KAIST更好地理解产业的技术要求,并开发适合他们的应用技术。不断增加的研究项目和多样的培训项目使得大学与产业界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些联系使得KAIST在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并提供给KAIST更多在所需领域中设计相关课程和进行研究的机会。大多数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都与产业界的最新需求相关。KAIST与产业界的合作有多种方式,如合同研究、专业培训和教育项目、联合研究等。KAIST的研究产量也从2006年的1115项增加到2015年的2001项(见表2),技术转让合同数从2004年的15个增加到2013年的46个,收人从2004年的4,2百万韩元增长到27.9百万韩元(见表3),孵化企业数目及其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见表4)。

KAIST主要的合作公司包括国际知名的韩国公司,如三星电子、现代汽车和sK电信。KAIST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非学位的开放教育项目使研究者有机会与来自产业界的科学技术个体保持联系,并了解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KAIST也通过与不同产业和不同研究领域合作来满足社会需求。KAIST一直在调整其研究方向和主题,以探索更多新的并具有不确定性的高水平领域。KAIST的研究注重于将对社会和产业界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基础科学和技术创新,并建立了8个学院以提升其在特定高水平领域中的研究能力。这8个学院都属于学院层面的独立研究中心,能获得资金和教师等支持。

在技术初创公司的初步阶段,KAIST通过为企业创建革命性的生态系统和提供多样的孵化器服务,帮助其发展为全球性的一流企业。2012年,共有491家公司正在孵化中,大约有450家公司在过去3年年均产值达到74亿韩元。

(三)大学创新

KAIST自身在创业教育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促进校园内创业文化的有效形成,从而为教师和学生的创业行为提供有力支持。

1.创业治理机构

KAIST的技术企业化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还没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式的合法注册。KAIST于2000年成立了独立团队来负责知识产权和技术许可相关事宜。同时,通过多次管理知识产权的试验,管理团队积累了技术企业化的相关经验和知识。然而,还是只有小部分人负责处理技术企业化的所有进程事务,并没有正式的专利法定代理人,也缺少研究企业发展的专家或有企业经验的人员,也没有技术专家来评估技术价值和与产业界协商许可等。

技术创业园团队是大学一产业合作办公室下属的另一个组织,负责处理KAIST创业园的一些管理事务。KAIST在对技术创业园的建立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在1994年建立第一个韩国创业园。1997年,在政府对创业园的支持下,KAIST的创业园增加了办公室空间,培养更多的创业者,并改名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以培养初创公司,为其提供服务。此外,KAIST校友捐赠了1000万美元建立了新的校友企业大厦,为创业者提供了35个办公室。2002年,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建立了新的拥有40个办公室的大厦,所有的企业化团队活动都在这里举办。

随着KAIST的许可进程逐步正式化,其与技术许可相关的主要进程和活动也已实现制度化。为了处理不断增加的发明和专利,管理团队以美国的经验和实践为标准,把总进程编成正式文件。随着专利申请的正式化,管理团队成员定期开展关于如何撰写发明成果报告和专利申请的培训项目和研讨会。同时,采用正式的激励机制来分配技术使用费。10%的技术使用费用于企业化团队的行政费用,63%直接奖赏给发明者,27%给大学总部。在国内专利申请中,KAIST超过96%的申请能成功获得资助,而其他韩国大学大约只有50%。就国际专利而言,KAIST有75%的专利申请能成功获得资助。这些专利的所有权都是以研究合同为依据的。

为了促进技术许可,KAIST改变了专利管理体系和技术许可机制,开发了新的信息系统,减少行政管理程序,降低管理成本,以提高专利申请效率。虽然只有4%的许可专利能应用于产业中,但70%的技术在专利还未审核归档前就得到了产业界的许可,由此大大增加了其从发明中获得的许可收益。

大学一产业合作办公室下设技术企业孵化中心、技术商业化中心(TCC)两个机构,其目标是实现创业及技术商业化。技术企业孵化器中心提出有效的创业生态系统和完整的可循环的创业,以使承担韩国经济未来的杰出的技术和有创造性的想法转化成初创公司。技术商业化中心是连接大学内开发的技术与企业的有效方式,致力于通过战略性专利管理来便利技术转让,是技术扩散的可靠搭档,是联系技术供应商和客户的桥梁。同时,KAIST成立了初创公司研究院,并设有专门的运营团队和初创公司支持部来管理初创公司。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KAIST就和校友建立了创业公司的基金,1994年,KAIST成为韩国第一所建立技术企业孵化器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大学。由此,KAIST因其引领作用、实施各种新创公司项目、提供系统的支持和培养技术公司而成为国家创业公司的摇篮。1997年,KAIST得到科学技术部的支持而建立了新技术创业支持中心。通过2002年创建的技术竞争力评估中心和技术转让交换中心,KAIST得以创建技术转让和企业化的根据地。2006年,新技术创业支持中心改名为大学一产业合作办公室并建立了技术医院,为解决技术难题扫清道路,追求与产业的项目合作。2007年,KAIST被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选为最好的创业孵化器中心。2012年,KAIST被韩国中小型企业管理部选为卓越机构。[11]

KAIST的技术转移和知识开发主要有三种方式(见图1)。第一种是一般的技术转移,称为“推力策略”。当KAIST的研究者公开了其发明并申请专利,技术许可办公室正式将信息和专利清单传递给对这项新技术感兴趣的潜在客户。潜在客户可以与技术许可办公室和研究者就技术转移的细节和条件进行磋商。另外一个策略是“拉力策略”,也就是客户先在KAIST的专利数据库和技术清单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和专利,然后与技术许可办公室取得联系。这种情况下,潜在客户主动要求技术转移。最常用的技术转移方式是“自治策略”。在专利的具体条件成文前,研究者和客户在没有技术许可办公室的参与下相互沟通。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和客户早已认识并就个人需求和已开发技术的潜力进行沟通交流。依据具体情况,研究者通过不同渠道与新技术的潜在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如招收研究生、与校友保持密切联系、召开学术会议和公布新发明的公共信息等。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超过360家初创公司是从KAIST衍生出来的。就大学衍生公司的数量而言,KAIST是领先的,这种现象与KAIST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是一致的。

KAIST对韩国的初创公司的创建有着关键性的影响。KAIST的校友在1995年创立了KAISTCO,这是一个培养初创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组织。KAISTCO是建立韩国企业联合协会的基础,这个协会在政策制定和网络组织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研发支持系统、企业资本、资本市场、税收等问题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并得到政府的采纳。

KAIST的创业文化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非正式活动和创业课程来体现的。在KAIST校园里,对新生企业感兴趣的本科生形成了一个学生协会,即KAIST企业俱乐部。就正式项目而言,KAIST开设了一些创业课程,邀请成功的校友和CEO共享他们在创建初创公司方面的经验。

2.创业主体

在KAIST创业文化的影响下,许多研究者对技术和知识的企业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创业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校友(往往是在企业积累了数年经验后创建了自己的企业)。

KAIST自建立之后,共经营着1809项研究项目,总研究费用为28.65亿韩元;已注册的国内专利项目为718项(共申请了1747项);已注册的国外专利项目为242项(共申请了331项);技术转让合同48项(平均每年1.35项);拥有着8套研究设备、51个研究中心。2012年,KAIST的委托合同研究总额为26.85亿韩元,大约每位教授4.5万韩元;共申请了企业产权1381项(国内项目1139项、国外项目242项);已注册945项(国内项目850项、国外项目95项)。在学术研究方面,1971-2012年KAIST国内外学术论文发表成果总数为59654篇(国内15085篇、国外44519篇);SCI论文发表成果总数为35148篇,2012年就有2281篇。2012年,全职教授国内外学术论文发表成果(至2012年12月31日,共有597个教授)总数为2599篇(国内234篇、国外2365篇),每位教授约4.35篇;SCI论文发表成果总数为2203篇,平均每位教授3.69篇。这些成果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如下:信息技术(IT)占27.2%,生物技术(BT)占16.7%,纳米技术(NT)占12.7%,环境技术(ET)占7.3%,太空技术(ST)占6.2%,文化技术(CT)占1.5%,其他占28.4%。

以应用技术为中心的研究以及与私人企业的联系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理解什么技术是对产业界有益的、在私人企业中是如何进行技术企业化的机会。大学研究者从大量的研究项目中了解私人企业的特定技术要求。这种方法也为大学研究者提供了机会,使他们的技术得以企业化。由此,在之后37年里共有400多家衍生公司得以创立。对校友和学生来说,在学习期间所获得的创业经历为其之后创立自己的企业和开发更有吸引力的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KAIST的教师也注重发展技术项目团队或新产品开发团队。而实验室作为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每个教师都带着一组学生在这里进行研究。由于教师有不同兴趣,实验室的研究和操作指示存在着很大不同。例如,若这个实验室是处于对基础科学感兴趣的教师的指导下,那么其研究主题主要是基础科学领域的。而若是处于对创业感兴趣的教师指导下,则更注重专利申请和与产业界的密切联系。KAIST教师的角色与私人企业中产品总监的角色是相似的。大学教师影响着实验室的创业环境、研究主题和学生正在进行的技术开发,以及从外部赞助商所获得的研究基金。教师的不同兴趣导致了教师间和研究实验室间在技术企业化方面的不同业绩。几乎所有的研究和技术开发都是在这些实验室中进行的。在教师的领导下,实验室成员获得了该领域的先进知识并能参与到不同的研究项目中。在实验室内部的学习机制与学徒制相似,通过高年级学生把知识转移给低年级学生。实验室成员能获得该特定领域的前沿知识并积累在实验室中的经历,如频繁的研讨会、研究项目合作和学术论文的合作发表等。他们也可以建立终身的人际网络,使得他们在离开KAIST之后也能学到先进知识并保持与他人的合作。研究实验室的组织环境和特点对技术企业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来自同一实验室的学生和校友团队可共同创立衍生公司,使他们的技术得以企业化。

自政府颁布正式的制度政策并允许教职员工有3年的离职期后,教职员工创建的衍生公司在1999年得以正式制度化。大多数教职员工的衍生公司是在2001年前逐步创建起来的。教职员工的衍生公司从许多院系分离出去,其中排名前三的是电子电气系(7个企业)、电脑科学与软件系(6个企业)、机械工程(4家企业),其他院系包括化学工程和企业(3个企业)、材料物理系(2个企业)(见表5)。大多数KAIST的教职员工在申请3年离职后更乐意维持他们的教职并继续留在大学,以实现学术和企业化的双重目的。

超过700个初创公司是由KAIST的学生和校友创建的。KAIST的初创公司根植于不同院系,从电子电器到企业学校再到自然科学。初创公司的涌现预示着创业文化在各院系盛行。在学生和校友的企业创建者中,50%的人拥有硕士学位,36%的人拥有博士学位。KAIST的初创公司不断创造出新产业和企业模型。学生和校友的初创公司早期是为了实现其研究成果企业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早期,大量的初创公司开始规划抓住与网络相关的企业机会,如内网人口、在线游戏和社会网络服务,成为新产业(如数字录像机和生物技术)的先驱。KAIST的创业历史和创业文化在其他韩国大学中是罕见的。这种创业文化把KAIST与其他大学区别开来,并使KAIST在技术企业化方面显示出重要优势。

三、结论

创新创业型 篇12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科技和教育是这一战略的两大支柱, 前者涉及到知识的创造和应用, 后者涉及到知识的传播与普及。而不论是知识的创造和应用, 还是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都离不开创新和创新人才。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涌现, 是这一战略实现的前提和可能。另一方面, 国家明确提出,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 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 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强化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敬业、创业的精神。

一、国内外此类人才培养机制比较

国内外近年类似于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鳞次栉比, 但是真正把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作为一项长效可行性机制融入实践在市场经济中成功范例少之又少。其中, 各大企业、用人单位、科研机构对于人才培养机制的评价标准又参差不齐。主要培养机制突出体现在课程体制改革、教育培养机制国际化、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等, 具体如下:

1. 课程体系改革是此类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内容

大学生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增设创新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 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科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 并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体现。必须使学生对工科创新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理解, 并基本上掌握工科创新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课程设置而言, 首先, 高校要找出一条适合本校的模式, 实施和推进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以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为依据, 课程设置突出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工科创新创业意识, 提高工科创新创业能力, 这是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依据, 而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又是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核心, 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模与方向。

2. 教育培养机制国际化

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设计面向全世界此行业的教育框架。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 部分课程全英语教学, 本科生开设第二外语 (如西班牙语、法语、日语、德语等) 。引进国际高端智力资源。聘请一流大学知名教授、企业家、专家学者、教育家担任某门课程的“讲座教授”或作为咨询专家参与学生培养和教学管理。引进外语原版教材、国外教学系统软件和课件, 将国际最新理论成果和科研前沿成果引入课堂。

3. 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

国内多数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 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实行“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在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 尤其注重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合作, 使其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相对而言,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中, 能从各大高校能直接培养本企业人力资源供应, 也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下降, 效益提高。同时对相关岗位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 进入岗位后的适应能力, 职场生涯的规划期盼度等, 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难以形成长效人才培养机制的原因剖析

首先, 作为工科院校, 本科阶段的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特别在教学计划中如何很好地结合产学研的成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国内很多此类院校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其次, 相关订单式企业研发过程中与校企合作项目上, 对企业文化认同程度不高, 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在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环节还未实现无缝链接, 还有在校期间对学生的企业文化输出信息量不够。再次, 国内工科院校对于跨文化国际、跨区域交流合作上, 在教学理念的相互契合上, 还存在较多的差异, 导致学生普遍难以及时适应不同的教学理念转换。跟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 我国高等院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念。最后, 目前国内对于创业计划的政策扶持稳定性不够, 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瓶颈。

三、对创新创业型人才长效培养机制的建议

1. 提出深化课程改革, 拓宽学生自主选择性

高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首先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上, 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 作为主导改革理念最重要的因素。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 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其次, 要在课程设置上, 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比重, 可选选修课专业范围、毕业学分灵活度等方面拓宽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国外许多学校开设了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方法的课程, 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 需要增加结合专业实践的课程, 逐步细化课程的针对性。最后应在相应的课程中, 大幅度地增加课堂讨论, 企业案例宣讲的环节, 以此作为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课堂反馈、创业项目实际可行性的一大措施。

此外,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且也是创造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过程;教学不是单纯技能型活动, 而是师生共同发掘新知、启迪思维, 引领无知求索为目的的探究性活动。国家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 首先要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 国内工科院校要深入开展教学学术研究, 鼓励教师推进教学创新, 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 重在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围绕“培养工程化、应用性强、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样一个教学质量目标, 使课程设计始终围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进行, 用一种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 使各类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 成为具有特色、特长的创造性人才。要重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 为教师发展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 广阔的视野, 更重要的是有一流的教育方法和创新能力, 能够给学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感染, 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

另一方面, 在教学督导量化指标上, 要把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创业评价指标, 作为一项必要的教学量化标准。

3. 建立拔尖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验点

按照规模小、学科范围广、精英教育的原则, 建立拔尖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验点, 通过相关企业、科研团队的二次选拔认定, 在相应双向选择所选导师的带领下, 采用适合拔尖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兼顾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模式。学校要针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大纲, 确定实习内容和方法。一是可以构思一定数量的设计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实习项目来进行实习, 二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只是直接参与基地现场生产开发, 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4. 增强高水平、跨文化国际、区际交流合作能力

在不断深化海外学院建设的基础上, 增强高校在联合培养、海外志愿服务、双联学位、交换生、海外实习、国际会议及合作研究等在内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此外, 通过与香港、澳门、台湾院校联合办学共同培养等模式, 增强区际学术交流合作。发挥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华文教育项目的特色, 有针对性地提升本校的办学实力, 拓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提升点。

另一方面, 要提高海外、域外人才引进的力度, 进一步扩大本校教师的海外研修规模。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送到国外进行研修, 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 提高综合素质, 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是提高广大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坚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主要领导亲自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尽力开展教授对接青年教师“一帮一”活动, 要求一位教授至少带领一位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5. 提升订单式创新人才对企业文化认同度

在课程设置中, 引入相关行业重点协作企业, 知名龙头企业的企业文化介绍。并将相关管理模式借鉴并直接引入学生学习班级管理中。同时, 在订单式企业研发与校企合作项目上, 科研团队带领学生参与也是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认同度的一大措施。教学内容的安排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 将基础性、体验性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 将实操性强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二学年以及第三学年。

6.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建议

目前, 国内关于就业创业的法律法规, 创业项目政策为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就业促进法》、YBC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等。就《就业促进法》而言, 在创业立法上属于一般法的地位, 例如:第七条第一款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二款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 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但是, 对于国内创业行业、模式层出不穷的现状, 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予以细化。另一方面, 从总体上来说, 国内对以上创业项目的政策支持已经涵盖了主要的创业方向, 在法律位阶、政策制定中具体申请条件、奖励条件的详细规定等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结语

在工科院校中, 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需要形成长效机制, 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塑造出具有本行业竞争力的人才。同时, 各地高校需要结合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近年本地区大学生就业行业趋势的导向, 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也只有不断地改革摸索, 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伯耿.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专业新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3) .

[2]程鹏.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引发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9) .

[3]杨海燕.“十二五”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3) .

[4]徐文苑.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2009 (1) .

[5]程鹏.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引发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09) .

[6]马岚.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J].当代青年研究, 2010 (11) .

上一篇:虚拟调试下一篇:心理矛盾